第五章 思维与想象2014-4-3

合集下载

第五章 思维与想象

第五章 思维与想象

比较是在头脑中把各种事物或现象 加以对比,确定它们之间的异同点及其 关系的思维过程。 分类是在头脑中根据事物或现象的 共同点和差异点,把它们区分为不同种 类的思维过程。
抽象是在头脑中把同类事物或现象 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抽取出来,并舍 弃个别的、非本质特征的思维过程。 概括是在头脑中把抽象出来的事物 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综合起来并推广 到同类事物中去,使之普遍化的思维过 程。
(四)聚焦法
形象思维是人们利用头脑中的 表象进行的思维活动。
形象思维的基本形式是表象、 想象和联想 表象是指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 关于事物的形象。从表象产生的 主要感觉通道来划分,可分为视 觉表象、听觉表象、运动表象等。
直觉思维就是人脑对于突然出现在其 面前的新事物、新现象、新问题及其关系 的一种迅速的识别,敏锐而深入的洞察, 直接的、本质的理解和综合的整体判断。 直觉思维的基本特征: ①认识的跳跃性
专家与新手的差异: 1、专家在如何表征问题上不同于新手。 新手分类更多地依赖于问题的表面信息,即 以客体和关键词为参照,肤浅地在问题表层上 表征问题;而专家分类问题则以解决问题所需 涉及的主要原则为依据,专家运用经验从问题 的更深层面和更精细加工的水平上表征问题。 2、专家用以表征问题的图式比新手的图式包含 更多抽象的信息和更多组织起来的子图式。 3、专家与新手解题时运用不同的策略。
根据思维任务的性质、 内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来划 分,可以将思维划分为直观动 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逻 辑思维。
直观动作思维又称为实践思维,是 凭借直接感知,伴随实际动作进行的思 维活动。灵长类动物和幼儿的思维活动 大多属于这种类型。成人也有动作思维, 不过,成人的动作思维是在经验的基础 上,在第二信号系统的调节下实现的, 这比儿童的动作思维水平高。

【实用】第五讲思维和想象PPT文档

【实用】第五讲思维和想象PPT文档
第五讲:思维和想象
主讲教师:朱梅
第五章 思 维
第一节 思维的概述 一、思维的概念 (一)思维的定义: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
括的、间接的反映。是借助语言表象或 动作实现的能揭示事物本质特征及内部 规律的理性认识过程。
第五章 思 维
第一节 思维的概述 一、思维的概念 (二)思维的特点
概括性:抽取共同特征和规律 间接性:借助的媒介和知识经验是对 经验的改组
• 敏捷性和灵活性 二、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
概括性:抽取共同特征和规律
• 独立性与批判性 二、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一)思维的定义: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学习材料的性质不同
• 逻辑性 第一节 思维的概述
一、思维的概念 (二)思维的特点 二、再造想象:根据语言、文字的描述或图表模型的示意形成的想象。
第五章 思 维
二、思维的种类
第一节 思维的概述 一、思维的概念
根据思维的凭借物不同
根据思维的直觉性不同
直观动作思维 具体形象思维 抽象逻辑思维
直觉思维 分析思维
根据思维的方向不同
发散思维 集中思维
根据思维的创造性不同
常规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
第二节
第五章 思 维
思维过程
环节: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 概括和具体化
第六节 想象
第一节 想象的概述 一、什么是想象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 加工改造形成事物新形象的过 程。 关联词:记忆想象、形象系统 二、想象的作用
1、促使人的心理活动丰富 和深化
2、促使人们创造性地进行 各种实践活动
注视其中一个脸孔5秒钟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 (三)想象实践性的差异 加强世界观、人生观教育,树立远大理想 概括性:抽取共同特征和规律 训练不同形式的思维活动 创造性思维是指有创见的思维,是多种思维的综合表现。 关联词:记忆想象、形象系统 训练不同形式的思维活动 分析与综合是基础,通过比较为抽象和概括创造条件。 (一)发展程度上的差异 二、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一)发展程度上的差异 (四)动机和情绪状态适度的动机和情绪有利于解决问题

心理学第五章-思维与想象

心理学第五章-思维与想象
32
▪ 线性推理:所给予的两个前提说明了三个逻
辑项之间的可传递性的关系。 ▪ 如,A>B,B>C,所以A>C。
▪ 条件推理:指人们利用条件性命题进行的
推理。 ▪ 在条件推理中,人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就是人们倾向于证实某种假设或规则,而 很少去证伪它们,这种现象称为证实倾向。 ▪ 如:沃森实验:“四卡片选择作业”
想象。 ❖ (2)幻想是基于个人具有某些向往和追求时
出现的; ❖ (3)理想与空想;
29
第三节 概念与推理
一、概念
❖(一) 概念的涵义 ❖1 概念是人对事物本质属性的认识;是高级认识活动的基本单元
,以一个符号(词)的形式表现。
❖2 概念包括内涵与外延两个方面。 ❖ 内涵:指概念的质,即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 ❖ 外延:指概念的范围,即具有概念本质属性的一切事物。 ❖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之间成反比关系 。
词思维指导下的形象思维过程。 ❖ 1)原型启发是创造想象的契机; ❖ 2)典型抽取是创造想象过程的主要环节; ❖ 3)灵感升华是创造想象活动接近突破阶段时的顿悟。 ❖
❖ 开库勒梦见一条蛇咬住自己的尾巴,团团转、团团转,而发现了 苯的六角环行结构。
28
❖ C、幻想也是一种想象 ❖ (1)含义:指向未来。并与个人愿望相联系的
❖ 实验者要求他们练习用标枪投射水下的靶子。实验组 :讲授水的折射原理;
❖ 控制组:则只让他们投射。
❖在开始的一些投掷练习中,靶子置于水下 12 英寸处 。结果,学过和未学过折射原理的学生,成绩相同。
❖ 因为所有的学生都必须学会运用标枪,因此理论学习 不能代替练习。
42
❖改变条件,把水下 12 英寸处的靶子移到水下 4 英 寸处。

第五章思维与想象

第五章思维与想象
Back
小资料:“哥斯尼堡七座桥”的故事
18 世纪的哥斯尼堡城内有一条大河, A 是河中岛 ,D是支流间的陆地,七座桥把这区域连起来,岛上有 所大学,学生们得出一个散步难题:一个散步者怎样才 能一次走遍七桥,每桥只走一次,最后回到出发点。
1763年欧拉证明其猜想,并在圣彼得堡学院专门
作了一场解决这个问题的学术报告,把七桥问题转化为 一笔画问题,“能不能从 A、B、C 中任一点出发,把 这个图不重复地一笔画出来,最后回到起点”,就是原 七桥问题。他的证明是不可能的。
形象性
想象的 特征 新颖性
注视其中一个脸孔5-6秒钟
在头脑中形成面孔的表象;
将注意集中在面孔的嘴上;
请回答,是白眼还是黑眼?
表象
表象是表征的一种特殊形式,作为心理活动,它 是大脑以想象的心理形式表现客观事物的过程;作为 心理活动的结果,它就是在大脑中保持的客观事物的 形象。
Back
粘合
夸张
Back
第三节:问题的解决
一、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二、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
2018/6/9
35
三、问题解决
问题就是给定的信息和目标之间
创造想象
创造想象不是根据现成的描述,而
在大脑中独立地产生新形象的过程。
创造想象
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 与个人生活愿望相联系,并指向未来的想象。 (愿望、空想) 理想是个体在依据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的基础上对未来做出的想象。
小资料:“野渡无人舟自横”
宋徽宗赵佶(1082-1135)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 皇帝,又是一位杰出的画家。他主管画院,亲自出题、批 卷,还亲自授课,所出考题寓意深刻、情趣盎然,至今仍 为人们所称道,试举一例: 政和年间,赵佶 “野渡无人舟自横”为题。应试者大 多画一空舟系于涧边,或画一鹭鸶立在船上,或画一鸟落 在船杆。但是受到赵佶赏识的却是画中一舟人,他卧于舟

第五章 想象和思维

第五章   想象和思维

第五章想象和思维本章主要概念: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再造想象:是根据言语的描述或图形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创造想象:是在创造活动中,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在人脑中独立地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性联系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创造性思维:是用独创的新颖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思维。

问题解决:是指一系列有目的指向性的认知操作过程。

定势:也称心向,是指在过去经验的影响下,对解决问题带有一定的倾向性,也可以说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

第一节想象一、想象的特点及功能(一)什么是想象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这是一种高级的复杂的认识活动。

例如,人们在听广播,看小说时,在头脑中所呈现的各种各样的情景,人物形象;发明家设计新机器时,在头脑中创造出的新产品的形象;作家根据生活体验,创造出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这些根据别人的口头或文字描述,或者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在头脑中所形成的新形象都是想象活动的结果。

形象性和新颖性是想象活动的基本特点。

想象是在感知的基础上,改造旧表象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它是以直观的形象呈现在人们头脑中,而不是词或者符号。

而且想象中出现的形象是新的,它不是表象的简单再现,而是在已有表象的基础上加工改造的结果。

例如,当我们读着马志远的《天净沙•秋思》时,头脑中出现一幅苍凉的画面。

虽然这样的场景我们没有亲眼见到过,但是我们头脑里储存的有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夕阳、瘦马等表象,人脑就对这些表象加工组合而形成一幅这样的画面。

想象不仅可以创造出人们未曾知觉过的事物的形象,还可以创造出现实中根本不可能存在的形象。

例如,《西游记》中孙悟空、猪八戒以及妖魔鬼怪等等。

尽管这一类形象离奇古怪,有时甚至荒诞无稽,但它们仍来自现实之中,来自对人脑中记忆表象的加工,孙悟空是人的特征和猴子的习性、动作等结合在一起而创造出来的;猪八戒则是对人和猪的某些特征加工改造的结果……。

普通心理学 思维与想象

普通心理学 思维与想象
思维分类
动作思维
按性质,内容, 按性质,内容, 方式
形象思维 抽象思维
Company Logo

第五章 思维与想象
儿童的动作思维
Company Logo

第五章 思维与想象 + 3+3=6
形象思维
Company Logo
第五章 思维与想象

喙 羽毛
动物
Company Logo

第五章 思维与想象
概括
凡是长着羽毛和喙的动物,就是鸟. 凡是长着羽毛和喙的动物,就是鸟. 鸡,鸭——是鸟 是鸟 蝙蝠——不是鸟 蝙蝠 不是鸟 鸭嘴兽——不是鸟 不是鸟 鸭嘴兽
具体化
定义
凡是长着羽毛的动物,就是鸟. 凡是长着羽毛的动物,就是鸟.
创造想象
定义: 定义: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 程.独创的过程,具有首创性. 独创的过程,具有首创性. 特点: 独立性,首创性, 特点: 独立性,首创性,新颖性 条件: 条件: A,社会实践的需要: 社会实践的需要: B,创造者强烈的创造欲望. 创造者强烈的创造欲望. 丰富的表象储备. C,丰富的表象储备. 高水平的表象改造能力. D,高水平的表象改造能力. 积极的思维活动. E,积极的思维活动.
第五章 思维与想象
比较 1,定义: 确定事物之间的异同点. 定义: 确定事物之间的异同点. 2,目的: 剔除事物的非本质特征. 目的: 剔除事物的非本质特征. 同类事物——不同的表现 不同的表现 同类事物 不同事物——相同的表现 不同事物 相同的表现
Company Logo

分析与综合
思维过程
比较与分类 抽象与概括 具体化与系统化
Company Logo

5第五章 思维与想象(教育科学出版社)

5第五章 思维与想象(教育科学出版社)

克劳福德 特性列举法
1、名词特性。 (1)部件:笔杆、笔帽、笔夹、笔芯、笔珠、弹簧等。 改进设想:笔杆中能否放置一小卷备用纸?能否将油墨直接灌入笔杆 中?笔帽是否可以取消?笔夹是否设计成内嵌式?笔芯是否加粗?笔芯能 否重复使用?笔珠能否用其他耐磨材料取代?弹簧非要不可吗? (2)材料:塑料、金属、竹木、油墨等。 改进设想:能否采用其他材料?能否制造一种永不褪色的油墨?能否 制造一种可擦写的油墨?能否制造一种定时褪色的油墨? (3)制造方法:注塑、冲压、装配等。 改进设想:能否一次性注塑而成?能否进行流水线作业?能否应用 机器人装配?能否生产过程全部自动化?
四、思维的过程(抽象与概括)
抽象:把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
特征抽取出来,而舍弃个别的、非 本质的特征的过程。
概括:把抽象出来的事物的共同
的、本质的特征综合起来,并推广 到同类事物中的过程。
四、思维的过程(具体化与系统化)
具体化:概括出来的一般知识运用到
同类其他事物中去的思维过程。
系统化:把本质属性相同的东西,分
“6+2>4+4”的创新启示
美国著名的金门大桥最初是双向8车道“4+4”模式, 通车后一度出现拥堵问题。相关部门决定向社会征集解决 方案。一个美国青年通过多日观察,发现了问题:上午市民 上班造成左边车道拥挤,下午市民下班造成右边车道拥挤。 于是,他提出改为“6+2”车道,即上午左边车道为6道,右 边为2道,下午则相反。如此,问题迎刃而解。
成一定的类别,并归纳到一定的类别 系统中去,使之建立联系的过程。
四、思维的过程
分析与综合 比较与分类 抽象与概括 系统化与具体化
五、思维的形式
概念:是人脑反映事物本质特征的思维形式。

第五章 想象与思维_汇总

第五章  想象与思维_汇总
结果:A=4 B=3 E=9 G=1 L=8 R=7 O=2 N=6 T=0

(三)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动机水平 2、知觉情境 3、习惯定势 4、原型启发 5、功能固着 6、个性特征
1、 动机水平


一个人的动机 状态,对解决 问题起着不同 的影响作用 动机水平与解 决问题效率之 间的关系呈倒 “U”字曲线
(一)思维的概念
动作思维、形象思维、 逻辑思维
常规性思维: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现成 直观动作思维:通过实际操作来解决问题的思 方案和程序,用习惯方法、固定模式解决问题 (二) 维,也叫操作性思维、实践性思维。 的思维。或经验性思维。 思 具体形象思维:凭借对事物的具体想象和表 创造性思维:以新颖、独特方式解决问题的 思维。新颖性是其根本特征,它是人类思维的 集中思维、发散思维 维 象进行的思维。心理成分有表象、联想、想象 等,基本单位是表象。 高级过程,是一切创造性活动的必要心理条件。 的赞科夫抽象逻辑思维:以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 7+7+7+4+7+7+7=? 集中思维:把问题所提供的信息集中起来,思路朝着 进行的思维。人类思维活动的核心形态,是人 类一个方向聚敛进行,得出一个正确答案或结论的思维, 与动物的根本不同之处。或理论性思维。 型也叫聚合思维、求同思维。
史蒂芬· 霍金

史蒂芬·霍金:ALS——运动神经元症患者,《时间简史》的作者。



ALS夺去了霍金绝大部分的行动能力,他20多年来被固定 在轮椅上,不能说话和写字,仅靠三根手指敲击键盘与外 界交流。就在这种令人绝望的境遇下,霍金作为一名卓越 的相对论的理论宇宙物理学家,用大脑破译了上帝对整个 宇宙的宏伟计划,向人们展示出前所未见的关于宇宙创生、 演变、发展的绝美的理论描述. 在一次采访会上,有人问霍金对自己的一生及取得的成就 最大的感触是什么,他的回答竟然是:幸运。幸运?在场 的人无不惊讶,似乎这个词用在任何人身上都要比他这个 瘫子更为合适。就在这时,霍金用被病魔疏漏的手指艰难 地敲击着键盘,大屏幕上出现了他的解释:我的手指还能 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有我爱 和爱我的亲人和朋友;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 一阵沉默之后,全场掌声雷动!

第五章思维和想象PPT课件

第五章思维和想象PPT课件
独创性:独创性即思维活动的创造性。在实践中,除善于 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外,更重要的是要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批判性:批判性是思维活动中独立发现和批判的程度。是循 规蹈矩、人云亦云,还是独立思考、善于发问,这是思维过 程中一个很重要的品质。思维的批判性品质,来自于对思维 活动各个环节、各个方面进行调整、校正的自我意识。它具 有分析性、策略性、全面性、独立性和正确性等五个特点。 正是有了批判性,人类才能够对思维本身加以自我认识,也 就是人类不仅能够认识客体,而且也能够认识主体,并且在 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改造主观世界。
分析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方 面或个别特征的思维过程 。综合是在头脑里把事物 的各个部分、方面、各种特征结合起来进行考虑的 思维过程。
(二)比较与分类
比较是在头脑中把各种事物或现象加以对比,确 定它们之间的异同点的思维过程。分类是在头脑中 根据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点和差异点,把它们区分为 不同种类的思维过程。
三、思维的形式 1、概念:是人脑对客观现实和现象的一般 特征和本质特征的反映形式.一个概念反映一类 事物,任何一个概念都反映一类事物. 2、判断:是在脑子中运用概念对客观事物 的关系进行肯定和否定判断的思维形式. 3、推理:是从一个或数个判断推出新的判 断.也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之间本质联系的反映形 式.
五、思维品质及其培养
Hale Waihona Puke 思维品质,实质是人的思维的个性特征。思维品 质反映了每个个体智力或思维水平的差异,主要 包括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和敏捷性 五个方面。
深刻性:深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抽象程度和逻辑 水平,涉及思维活动的广度、深度和难度。思维 的深刻性集中表现为在智力活动中深入思考问题, 善于概括归类,逻辑抽象性强,善于抓住事物的 本质和规律,开展系统的理解活动,善于预见事 物的发展进程。超常智力的人抽象概括能力高, 低常智力的人往往只是停留在直观水平上。

第五章:思维与想象精品文档

第五章:思维与想象精品文档

2 从生理机制来看,虽然二者都体现着大脑和感官 的整合效应,但思维的主要器官是大脑,语言器 官则主要是眼、耳、喉、口腔等感觉器官或效应 器官。语言器官的损伤或先天发育不良会使人丧 失语言能力,但不一定或不会使人丧失思维能力 。(1947年, S·M·Smith接受箭毒注射,整个骨 骼肌包括发音器官被麻醉……,思维活动仍能正 常进行,能理解和回忆问题……。表明:思维和 语言是不能等同的,甚至语言也不是思维的必要 因素 )
从反映的形式来看,感觉和知觉属于感性 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外部特征的直接 反映;而思维属于理性认识,是对客观事 物必然联系的间接反映
二、思维的种类
(一)根据思维过程中凭借物的不同
1 动作思维
动作思维又称为实践思维或操作思维,是指凭借 个体直接的感知活动,以实际动作为支柱去解决 问题的思维
3岁前幼儿的思维就属于~;聋哑人靠手势 和摆弄对象的动作进行交往也属于~;正 常成人也有~,但他是以丰富的知识经验 为中介并由词来调节和控制的;~是人与 高等动物共同具有的一种思维形式。
额叶损伤患者有潜在的空间操作能力,但没有目 的方向性,缺乏能动的定位和探究活动;虽不会 产生理解文法性结构意义方面的障碍,但理解简 单的意义结构却格外困难,对隐喻和谚语之类需 要转义的东西更是难以理解;顶—枕叶损伤患者 则相反;
美国著名脑科学家 R·W·Sperry通过对裂脑人的
研究发现大脑右半球也有语言和思维功能 (1981),从而改变了语言只是左脑的功能,右 脑在语言上是盲、聋、哑的传统看法,确立了思 维和语言是大脑的整体功能的观点
三、思维和语言
思维和语言的关系是国内外学术界长期争论的一 个问题。在国外有三种意见:①主张语言决定思 维,思维离不开语言,没有语言就没有思维;② 主张思维和语言各自独立,否认二者有必然联系; ③主张思维和语言是一回事,否认二者有任何区 别。在国内也有三种意见: ①思维和语言的发 生是非同步的,二者有先有后;②思维和语言的 发生是同步的;③思维和语言的发生是同步不同 时的。

中学生认知与学习 第五章思维与想象PPT课件

中学生认知与学习 第五章思维与想象PPT课件

熊的问题
一只熊从A点出发,向南跑1公里,然 后转向东跑1公里,再转向北跑1公里 便回到了出发地A点。请问这只熊是什 么颜色?
psychology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一定的知识: 地球是圆 的,在北极的顶点上向南、再向东、再向 北各跑1公里便可以回到出发地(北极熊 是白色的)。
7、个性特征
具有远大理想、意志坚强、勇于进取、 富于自信、有创新意识、人际关系良好、 果断、勤奋等人格特征的人,常常能克 服各种内外困难,善于迅速而有效地解 决问题
⑵创造想象: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 运用已积累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 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⑶幻想:指向未来并同愿望相联系(创 造想象的特殊形式) 。
理想:积极
空想:消极
想象测试
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是人 们将过去经验中已形成的一些暂时 联系进行新的结合。它能突破时间 和空间的束缚,达到“思接千载”通 万里”的境域。
其表现为: 1、 思维能对不在眼前没有 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加以反映。
2、 思维能对根本不 能进行感知的事物 进行反映。
3、 思维能在对现实事物认识的基础上 做出某种预见。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反映
感觉 知觉
颜色鲜艳 鲜花非常美丽
思维 推断春天来了。
思维的概括性是指在大量感性材 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共同的 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
3.思维定势。
卢钦斯盛水实验要求被试用大小 不同的容器量出一定量的水,用 数字进行计算。
定势:是个体按照某种比较固定 的方式去解决问题的一种心理 倾向 。
有三个大小不同的杯子,利用这三个杯子量出一定量的水(下面用 数字进行计算,共有8个问题,每题限时30秒钟 )
卢钦斯量水实验

思维与想象演示课件

思维与想象演示课件
.
.
提出假设就是提出解 决问题的方案。
提出验假证设假是设问就题是解通决过中一具 有定创的造方性法的确阶定段所,提需出要的对假已设
发现问题 有是知否识可经以验有进效行地重解新决组问织题,。
以适验应证问假题设的有解两决种。方法: ——直接检验,即通过实际 操作来检验解决问题的实际
分析问题 效果。
——间接检验,即通过思维 活动来检验。
.
先抛开某些细节而抓住问题解决中的 主要结构,把问题抽象成较为简单的形 式,然后解决这个简单的问题。
.
在一张桌前从左到右依次坐着甲、乙、丙、 丁四人,根据下面信息,请指出谁拥有小轿车。
(1)甲穿蓝衬衫 (2)穿红衬衫的人拥有自行车 (3)丁拥有摩托车 (4)乙靠着拥有小轿车的人 (5)丙靠着穿绿衬衫的人 (6)穿白衬衫的人靠着拥有摩托车的人 (7)拥有三轮车的人距拥有摩托车的人最远
5 20 59 4 31 D=B-A-2C
6 23 49 3 20 D=B-A-2C D=A-C
7 15 39 3 18 D=B-A-2C D=A+C
.
问题:公安局长在茶馆里与一位老头下棋。 正下到难分难解之时,跑来了一位小孩,小孩着 急地对公安局长说:“你爸爸和我爸爸吵起来 了。”老头问:“这孩子是你的什么人?”公安 局长答道:“是我的儿子。”请问:这两个吵架 的人与公安局长是什么关系?
来,形成整体的过程。
一、思维的一般过程 比较——把各种事物和现象加以对比确定异同及 其关系的思维过程。
分类——按照某种标准将事物归到一定类别中,
1、分析与综合—抽它—象以—基比—较抽本为取前过同提类。程事物共同的本质特性,舍去其 个别非本质属性的过程。
2、比较和分类 概括--把抽象出来的事物共同的本质属性综合 起来的过程。

心理学第五章思维与想象 教学课件

心理学第五章思维与想象 教学课件

四、思维和语言的联系
2. 思维和语言有很大的区别
(1)职能不同。 (2)思维具有全人类性,语言具有民族性。
第二节 想象概述
一、想象的概念
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 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 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例如,我们读白居易的诗句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 水绿如蓝”时,头脑中浮现 出祖国江南秀丽景色的画面。
资料链接
(2)类别变动法。这种方法用来克服思维定势和功能固着的影响,以提高思 维的变通性。 例如,给出“盆子”的概念,让受训练者首先想到它的一个特殊用途, 如装水果,然后归纳为“容器类”,继而在“容器类”中细想它可能有的特殊用途, 如装鸡蛋、装纽扣、装衣服等;接着换一种类别,再细想它的各种特殊用途。通过这 种方法,使受训练者对事物的用途有了变通性的认识,培养了创造力。 (3)创造性的问题解决。该方法有以下四个步骤: ① 界定问题,即在解决问题之前彻底理解所要解决的问题,弄清已知与未知情况。 ② 开放头脑,即考虑各种可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类似于大脑激荡法中的畅所欲言直 至穷思竭虑的过程。 ③ 确定最佳构想,即在设想的各种办法中选择最优的解决办法。 ④ 付诸实施,即把选择的解决办法进行应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调整、完善。

特别拓展
培养儿童想象力,大人要注意这三点 1.不要嘲笑孩子天马行空的想法 永远不要用成年人现实的眼光去评判孩子的想象,为孩子保留思想里的那 一份跳脱。曾有这样一个故事:孩子把会飞的汽车展现给自己的父母,而自己的 父母确告诉孩子汽车是在地上跑的,让孩子重新构思。简简单单多么现实的教 导,父母觉得这样做没错,却不知道自己确是孩子想象力发展过程中的绊脚石。 永远不要嘲笑孩子天马行空的想法,孩子的想象力不要用现实去衡量和禁锢。 2.引导孩子敢于去想 不要觉得不切实际就不值得想象,孩子想象力的发展就是在于现实与不可 能之间的差距中发展起来的。并不是所有的孩子在一开始都有敢于去想的想象 力,父母要善于引导孩子去想象,引导孩子跳出思想的禁锢,激发他们想象的 热情。

第五章思维与想象

第五章思维与想象


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

一、什么是解决问题
• 是指人们面临新情境、新课题,又没有现 成的有效对策时,所引起的一种积极寻求 问题答案的心理活动过程。
二、解决问题的一般思维过程
发 现 问 题
明 确 问 题
提 出 假 设
验 证 假 设
三、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
• • • • • • • • (一)知觉情境 (二)动机水平 (三)思维定势 (四)原型启发 (五)功能固着 (六)学习迁移 (七)认知风格 (八)个性特点
(三)思维定势
又叫心向(mental set),是指心理活动的
一种准备状态。它影响着解决问题时的倾向 性。 它可以有助于问题的解决,也可妨碍问题的 解决。
主要内容
• 想象的含义 • 想象的分类 • 想象的功能
一、想象的含义
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重新 组合,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1.想象最大的特点是新颖性 2.想象基本材料是已有表象
(二)按思维探索目标的方向
1.集中思维(convergent thinking )
又称聚合思维、求同思维。朝着同一 方向,寻找唯一答案的收敛性思维。
2.发散思维(divergent thinking)
又称辐射思维、求异思维。从不同方向 思考,寻求多样性答案的展开性思维。 特征: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
(二)思维的特征
1.间接性 2.概括性
二、思维与感知觉、记忆的关系
(一)联系
1.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2.都属于认识过程; 3.思维在感知、记忆基础上发展。
二、思维与感知觉、记 感知反映的是当前事物表面的属性; • 记忆反映的是过去经历的事物; • 思维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
根据思维过程中的指向性不同。 1. 集中思维 集中思维是指思考时信息朝一个方向聚敛前进,从 而形成单一的、确定的答案的认识过程。
主要功能:求同。
语文题
《天净沙 秋思》共描写了10件景物:枯藤、 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 西风、瘦马、夕阳。
这些欲描写什么意境?
2.发散思维
认识要点
部分—整体
② 比较-分类
③ 抽象-概括 ④ 具体化
共同点—差异点
抽取本质,形成概念 实践应用
练习题
1. 凡是人们进行沟通交流的各种表达符号,均称为 语言。这体现了思维的( )过程。
2. 思维最基本的认知加工过程是 ( )。
3. 在头脑中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属性区分出来的 思维过程叫做( )。
问题解决的过程
(1)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认识到问题存在,并产生解决问题的动机。 发现问题是问题解决的初始阶段。
(2)分析问题
分析问题:分析和整理问题有关的材料,明确问题的 条件和要求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提出假设 指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解决的方案,包括 问题解决的原则、途径和方法。 提出假设是顺利解决问题的关键。
发散思维是是从给的信息中产生众多的信息,从同
一输入来源中产生各种各样为数众多的输出。
主要功能:求异与创新。
例如,教师发现一名学生缺课,就会想出这 个学生缺课的各种可能性。 生病?
忘记了时间?
事假? ……
中午吃什么好呢?
砖头有什么用??
(四)创造性思维与再造性思维
按照思维是否具有新颖性、独特性和价值性 的标准划分。
(一)思维的形态
思 维 的 种 类
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二)思维过程的逻辑性 逻辑思维+非逻辑思维 (三)根据思维的指向性 集中思维+发散思维 (四)根据思维的创造性 再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
以下体现了哪些思维?
题一:马航370失联原因猜想:
1. 系统故障; 2. 被劫持;
3. 解体;
4. 坠海
形象思维在幼儿期有明显的表现。
如:幼儿计算 3+4 = 7 ,在头脑中用三个手指 加上四个手指,或三个苹果加上四个苹果等 具体形象进行计算。
3. 抽象思维
抽象思维: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进行的思维,
称为词的思维或逻辑思维。 用抽象的概念“词”来进行的思维,这是思维的最 本质特征。
孩子懂得了“5”、“8”这些数字可以是任何事物 的数目。
2. 韩师在校生 内涵:韩师+在校生 外延:本科生+专科生
2.概念的等级和层次
概念具有不同程度的抽象水平和概括的范围,从而
形成了概念的等级。 层次越高,其抽象概括水平也越高。
如“金丝雀”、“鸟”、“动物”。
3. 概念 ≠ 词
概念用词来表达、巩固和记载,但概念与词不是一
一对应的。 ① 同一概念由不同的词来表示 医生与大夫 ② 同一词表达不同的概念 千金—许多钱、女儿
根据思维过程中的凭借物或思维形态。
1. 动作思维
动作思维:在思维过程中以实际动作为支持的思维。 动作思维也称实践思维,其特点为:任务是直观的、
以具体形式给予的,解决方式是实际动作。
事先他并不知道自己要搭建什么东西,只能 搭完后,才能把搭的东西想象成某一种东西 告诉你。
2. 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用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抽象、 概括的过程。 基本单位:表象。 表象:感知观察之后在头脑里留下的有关事物 的形象。
属性; 外延是指概念的范围。 概念外延的大小由它的内涵决定的(相反的关系): 内涵越多,外延就越小;内涵少,外延就越大。
举例
1.脊椎动物
内涵:有生命和有脊椎; 外延:鸟、鱼、蛇、虎等。 2. 动物 内涵:有生命。
外延:脊椎动物、脊椎动物。
举例
1. 韩师本科在校生 内涵:韩师+本科+在校生 外延:本部的本学生
4.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举例来加深学生对原理的理 解,这利用思维的( )过程。
四、概念
(一)概念的定义
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般特征和本质特征的反 映形式,是思维的基本单位。
包含3层意思:
1.概念包含内涵与外延;
2.概念具有等级和层次性;
3.概念和词不可分。
1.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内涵是指概念的含义,即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
感觉:颜色洁白、芳香扑鼻 知觉:玫瑰花非常美丽
直接的:颜色、 香味 (外在特征)
思维: 这应该是他送的吧。。 间接的:花与送
花人的关系 (内在联系)
思维 vs 感知
感知
直接反映 外部特征、外在联系
思维
间接反映 共同的、本质的特征、 内在联系 认识的更复杂、高级的 认识过程
认识的感性阶段
感知与思维
从所给的四个选项汇总,选择最合适的一个 填入问号除,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所给项都是轴对称图形。 第1张图有一条水平的对称轴,第2张图有一条竖直 的对称轴; 第3张和第4张图都有水平和竖直的对称轴各一条, 第5幅图有一条竖直的对称轴,所以下幅图应有一条 水平的对称轴,符合条件的只有D项。
数字推理
给你一个数列,但其中缺少一项,要求你仔细观察
数列的排列规律,然后从四个供选择的选项中选择 你认为最合理的一项,来填补空缺项,使之符合原
数列的排列规律。
1, 6, 20, 56, 144, ( ) A.256 B.244 C.352 D.384
解题方法:
后一项与前一项的差的四倍为第三项, (6—1)*4=20,(20—6)*4=56, (56—20)*4=144,(144—56)*4=352。
答案为:C
一、思维的概念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它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共同的、本质的特征
和内在联系。
思维的特征
1. 间接性 2. 概括性
1. 间接性
思维的间接性:以其他事物为媒介来认识客
观事物,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理解或把握
些没有直接感知过的,或根本不可能感知到
的事物,预见和推知事物发展的进程。
诊断疾病
病史 体格检查 血液常规检查 血液生化检查 粪、尿常规检查 脑电图检查
大脑疾病
要下雨
2. 本质特征抽取出来加以概括。
概括的类型
( 1 )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共同
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 苹果、梨、桃 —— 水果 ( 2 )将多次感知到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关系加以 概括,得出有关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结论。 夏天蜻蜓突然出现很大,预示着要下大雨。
1. 分析和综合
分析: 在认识上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个
别特性或个别方面的过程。 综合:在认识上把事务的各个部分或不同特性、不 同方面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过程。
分析为了综合,分析才有意义;综合中有分析,综 合才更完备。
机芯
表盘
指针
……
这是一个是由不同构件所组成,具有计时作 用的钟表。
2. 比较和分类
比较:在认识上确定事物之间共同点和差异 点及其关系的过程。
分类:按事物属性的异同,把事物分为不同 种类的过程。
机芯、表盘、指针、表壳……
3. 抽象和概括
抽象:在认识上抽取同类事物的本质特征,舍弃非本 质特征的过程。
概括:在认知上把同类事物的本质特征加以综合并推 广到同类其他事物的思维过程。(形成概念)
关系
发散性思维的维度
1967年,吉尔福特提出的。 1. 流畅性
2. 变通性 3. 独创性 这三个维度也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内容。
流畅性:指思维敏捷、反应迅速、发散的量 。
变通性:指发散的灵活性,能随机应变的能力。
独创性:发散的新奇成分,指对刺激能作出不寻 常的反应。
这是什么?
甲:1、七个由大到小排列的圆圈 2、七个由大到小排列的鸡蛋
3、七个连续发出的乒乓球 流畅性:3分;(一共回答了3项)
变通性:1分;(因为这3项都是从形状上联想) 独特性:0分;(因为这3项全组人40%以上都提出)
乙:1、七个由大到小排列的圆圈
2、七个连续发出的乒乓球
3、一个快速运动的乒乓球的轨迹
流畅性:3分;(一共回答了3项) 变通性:2分;(2项是静态,1项是动态联想) 独特性:1分;(因为第3项全组只有5%的人提出)
(三)概念形成
概念形成:也称概念学习,是指个体掌握概念的过 程。 ① 概念是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
② 对儿童来说,是通过社会实践形成的。
五、问题解决
(一)什么是问题解决
问题情境是个体不能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直接加以处 理并因此而感到疑难的情境。
问题包含三个基本成分:
①问题起始状态(给定条件)
②问题的目标状态(问题的答案)
③障碍
由16根火柴组成的5个正方形(图A),请移动其中
3根火柴,使之成为4个正方形。
图A
问题的基本成分
1.给定条件:5个正方形
2.目标状态:4个正方形 3.障碍:移动3根火柴
答案
问题解决,是指由一定的问题情景引起的,按照一
定的目标,遵循一定规则,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 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 过程。
① 思维是在感知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② 同时,感性知的材料经过思维加工,从认
识事物表面现象,上升到认识客观事物的规
律和本质。
鉴宝节目
二、思维的种类
(一)思维的形态
动作思维 形象思维 抽象思维
(二)思维过程的逻辑性
逻辑思维
非逻辑思维
(三)根据思维的指向性
集中思维
发散思维
(一)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