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十二五”时期重大基础设施发展规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重大基础设施发展规划

二〇一一年九月

目录

前言

一、规划背景

(一)发展基础

(二)发展需求

二、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二)发展原则

(三)发展目标

三、主要任务

(一)加快建设北京新机场,构建多机场格局

(二)构建快速交通干网,满足区域交通需求

(三)大力发展轨道交通,提供立体公交服务

(四)实施交通疏堵工程,提高路网通行能力

(五)新增两大稳定水源,保障城乡供水安全

(六)加强排水系统建设,提升蓄洪排水能力

(七)突出林水要素融合,改善城市宜居环境

(八)提供清洁优质能源,确保供给安全稳定

(九)打造信息枢纽城市,迈入信息高速时代

(十)强化城市运行管理,建设安全可靠城市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统筹协调

(二)完善政策机制

(三)应用高新技术

(四)实施重大项目

(五)保障资金供应

(六)加强规划管理

前言

基础设施是完善城市功能的重要支撑,是城市安全高效运行的基本保障,是服务市民生活、支撑经济发展、彰显城市魅力的重要载体,对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引导产业布局和人口要素合理分布具有重要作用,在城市发展中处于重要的先导地位。

“十一五”期间,以筹办奥运会为契机,北京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承载能力大幅增强,服务水平显著提升,支撑了“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的实现,保障了首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

“十二五”时期,是北京实践“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重要时期。新时期,北京基础设施面临诸多新需求和新挑战,需要继续加强能力建设,完善体系结构。加快解决交通拥堵、水资源紧缺等突出矛盾,增强基础设施综合承载能力和资源配置能力。同时,需要更加注重提

升区域城市功能支撑能力,更加注重提高服务质量和运行管理水平。为市民提供安全、便捷、宜居的生产生活环境,促进城市功能的完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重大基础设施发展规划》是北京市“十二五”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专项规划之一。《规划》总结了“十一五”时期基础设施建设成就,分析了“十二五”时期新特征和新需求,提出了“十二五”基础设施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安排,是指导“十二五”时期全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行动指南。

北京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共同承担建设管理的责任。各区县各部门应肩负使命,牢记责任,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努力实现新时期基础设施发展的新跨越。让北京城市功能更加完善,服务水平更加高效,居住生活更加舒适。

一、规划背景

(一)发展基础。

“十一五”时期是北京基础设施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以筹办奥运会为契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全市基础设施累计投入近6200亿元,同比“十五”期间增

长1.7倍。一大批交通、水、电、气、热及环境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全市基础设施承载能力显著提升,层级结构进一步完善,现代化水平大幅提高,为成功举办奥运会,实现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可靠的基础,同时积累了丰富的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和管理经验。

1、加快机场铁路建设,交通主枢纽地位更加巩固。

提高北京航空枢纽功能。完成北京新机场选址综合论证。完成首都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建成全球最大的单体航站楼——T3航站楼,首都机场年旅客吞

吐量达到7395万人次,跃升为世界第二大机场。

启动高速铁路网建设。建成亚洲第一大铁路客运站——北京南站,建成全国第一条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开工建设京沪高速铁路和京石客运专线。推进京沈客专、京张城际、京唐城际、丰台火车站改扩建工程前期工作。

2、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交通设施能力显著提升。

城市轨道交通成网运行。相继建成地铁4号线等10条线路,通车运营总里程达到336公里,同比“十五”末期增长2倍。

高速路网织就八成。京平高速、京津二高速、京承高速三期等先后建成通车,实现“区区通高速”,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903公里,实现城市总体规划的83%。启动高速公路联络线和浅山区路网建设,市域公路总里程累计达到21114公里,提前两年实现“村村通油路”。

中心城路网进一步完善。中心城快速路累计达到263公里,城市主干路累计达到874公里,次干路累计达到625公里。新城至中心城联络通道达到21条587公里,新城与新城之间联络通道达到12条692公里。

公交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建成大容量快速公交53公里。相继建成一亩园等4个客运交通枢纽,换乘条件得到改善。公交客运量提高33%,公共交通出行比例提高到40.1%。实施“村村通公交”工程,实现城乡公共交通全覆盖。

交通智能程度显著提高。交通运行协调指挥中心(TOCC)建成投入使用。轨道交通指挥中心一期工程建成投入运行。五环内智能交通覆盖率达到40%,道路通行能力提高15%。

3、积极应对连年干旱,保障城乡供水安全。

实施域外应急调水。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建成通水,市内配套工程陆续投入使用,实现从河北应急调水6亿立方米。

实现污水变资源。率先全国启动了中心城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为再生水厂,每座新城均建设一座高品质再生水厂。全市再生水利用量达到6.8亿立方米,比2005年的2.6亿立方米增加了1.6倍,超过地表水供水量,成为本市重要水源。

提高城市供水能力。完成第九水厂、第三水厂、田村山水厂改造工程,城区自来水供水能力提高到313万立方米/日。启动新城供水工程,中心镇全部实现集中供水,郊区农民实现安全饮水。

节约用水取得显著成效。万元GDP用水量由2005年的49.5立方米下降到2010年的29.4立方米,下降40%,用水效率国内领先。

4、着力推进结构调整,能源供给能力持续增强。

能源供应能力持续提升。建成“五环五级七放射”的配气体系,形成5个方向、8条通道、18条回路的多方向外受电格局,形成“一厂、一线、多库、千站”的成品油供应保障体系。

能源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天然气、电力等优质能源消费占全市能力消费总量的比重提高到70%,其中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比重达到3%,煤炭消费比重比2005年下降了11个百分点。

5、积极践行生态理念,城市环境显著改善。

空气质量显著改善。持续加强大气污染治理,城市空气质量二级及好于二级天数的比例达到78%,比2005年提高14个百分点。

水环境质量持续好转。中心城区污水处理率达到95%,新城污水处理率达到90%。六环路以内市属骨干城市河湖水系实现生态治理,水体质量大幅改善。

绿色生态走廊启动建设。永定河生态走廊建设全面启动;北运河水质加快改善;建成引温入潮工程,首次实现跨流域调水,潮白河部分河段重现生态河道景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