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是哪一年发生的
五四运动是哪一年发生的五四运动是哪一年发生的?五四运动时间是1919年5月4日。
五四运动是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五四运动直接影响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发展,中国共产党一般将其定义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并以此运动作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
五四运动的影响五四运动的影响是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的结合,从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五四运动的意义是这场运动孕育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国青年在党的领导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宝贵精神财富。
五四运动从形式上是中国学生的爱国运动,但从整个社会背景社会发展来说,它的影响远远不止于此,除了波及中国思想文化,政治发展方向,社会经济潮流,教育,亦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它对现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社会亦有着不可低估之影响。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五四运动狂飙般的呐喊声早已散去,五四运动精神却一直沉浸在中华民族奋斗的血脉里。
今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我们回望那段历史,重温100年前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加深对五四运动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的认识,可以更好推动新时代中国青年继承五四精神,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五四运动的伟大历史意义是:是一场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群众爱国运动,是20世纪初叶中国历史发展上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
五四运动对20世纪中国的政治、文化、思想,乃至社会生活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在这次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
一些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五四运动的历史回顾
五四运动的历史回顾一、五四运动的背景与起因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群众性革命斗争,于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
该运动主要反对列强的剥削和外国势力对中国的干涉,同时也是一次民主与科学思想大潮的集中爆发。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历史事件,我们需要了解其背景与起因。
1.响应巴黎和会失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巴黎和会上,西方列强将出席国家之间签署的《凡尔赛和约》中原本属于德国在中国山东地区旅居点等特权及其在华获得来自日本的长春地演进到中国人至今仍大量关注并讨论这些问题。
2.北京学生游行示威青年学生们怀着抗议和不满情绪组织了一系列游行示威活动,并呼吁全国人民共同抵制列强势力干涉中国内政。
他们高喊口号:“拒绝取消山东归还日本”,“打倒欺侮工商业者”等。
这些学生游行示威活动引发了全国范围内的支持和响应,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民族独立斗争潮流。
二、五四运动带来的影响与意义五四运动不仅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斗争,还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启蒙思想的传播五四运动以学生为主力军,在运动中呼吁推广科学、民主与自由的观念,开展对西方先进文化的学习和传播,使中国社会开始接触新思潮,启蒙教育逐渐走入人们视野。
2.独立意识觉醒在五四运动中,年轻一代积极参与社会革命,并发出强烈的反对列强势力干涉中国内政的声音。
这种独立意识觉醒对于激发整个民族抵御外来侵略和追求民族独立、振兴具有重要作用。
三、五四运动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五四运动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改革与知识分子的崛起在五四运动后,对传统教育制度进行了彻底反思,强调以科学为导向的新式教育。
同时也为知识分子提供了更多机会参与社会变革和国家建设,大量先锋人物涌现出来。
2.文化与艺术创新自五四运动以来,中国文学、戏剧、绘画等艺术领域迎来了一次重要的变革。
文化人开始探索独立自主、民族性的表达方式,并注重发展原创力量。
什么是五四运动
什么是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一场发生于中国北京以青年学生为主的学生运动,以及包括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广泛参与的一次示威游行、请愿、罢课、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形式的爱国运动。
下面店铺就给大家介绍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基本介绍五四运动发生于1919年的5月4日,是一场爱国运动。
事件起因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完结后举行的巴黎和会中,列强肆意践踏中国主权,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即山东问题。
就此,当时中国的北洋政府未能捍卫国家利益,在列强面前显得软弱,使国人异常不满,从而上街游行表达不满。
当时最著名的口号之一是“外抗强权(对抗日本侵权),内除国贼(惩除媚日官员)”。
广义的五四运动则是指自1915年中日签订《二十一条》至1926北伐战争之间,中国知识界和青年学生反思中国传统文化,追随“德先生”(民主)与“赛先生”(科学),探索强国之路的思想文化运动。
发生过程起因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所谓的“和平会议”,中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协约国之一,参加了会议。
中国代表在和会上提出废除外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在中国的军队和取消“二十一条”等正义要求,但巴黎和会不顾中国也是战胜国之一,拒绝了中国代表提出的要求,竟然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
此消息传到中国后,北京学生群情激愤,学生、工商业者、教育界和许多爱国团体纷纷通电,斥责日本的无礼行径,并且要求中国政府坚持国家主权。
在这种情况下,和会代表提交了关于山东问题的说帖,要求归还中国在山东的德租界和胶济铁路主权,以及要求废除《二十一条》等不合法条件。
但结果,北洋政府屈服于帝国主义的压力,居然准备在《协约国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上签字。
最终,英、美、法、日、意等国不顾中国民众呼声,在4月30日还是签订了《和约》协约国和参战各国对德,即《凡尔赛和约》,仍然将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转送日本。
在巴黎和会中,中国政府的外交失败,直接引发了中国民众的强烈不满,从而引发了五四运动,在这样强大的压力下,中国代表最终没有出席巴黎和会的签字仪式。
五四运动的背景
五四运动的背景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史上一次极为重要的思想启蒙运动,它具有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而要深入理解五四运动,就必须了解它的背景。
本文将从国际背景、国内背景和社会背景等方面来阐述五四运动的起因和背景。
一、国际背景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世界局势发生巨变的时期。
在战争的影响下,世界上许多旧秩序全面崩溃,殖民主义遭到了严重挑战。
同时,亚洲国家之间的民族解放运动也蓬勃兴起,为五四运动提供了有力的国际支持。
此外,新兴的社会主义思潮以及民族自决主义也对中国的思想潮流产生了深远影响。
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不仅在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还激发了很多中国年轻人的革命意识。
领导亚洲解放运动的东方之星孙中山也为五四运动提供了理论支持。
二、国内背景五四运动的国内背景极为复杂。
当时,中国虽然已经推翻了清朝的统治,但政权并未稳定下来。
北洋政府的威权统治以及外国列强的干涉使得中国社会处于不稳定的状态。
此外,近代中国的社会矛盾也日益加剧,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并存。
在近代化进程中,中国青年面临严重的社会压力,中国的传统价值观念与西方先进文化的冲突使得他们陷入痛苦的迷茫之中。
此外,战乱和经济困难导致民不聊生,社会不稳定,导致人民的怨气和不满情绪逐渐积聚。
三、社会背景五四运动的社会背景主要包括学生运动和文化运动两个方面。
学生运动是五四运动的主力军,五四运动前夕,全国各地的大学和中学里的学生组织积极开展着各种反对封建与帝国主义的斗争,师生们团结起来,形成了强大的思想力量。
五四运动前夜,北京学生提出了“抵制巴黎和约,保卫国家”等口号,积极参与到了反帝爱国的斗争中。
文化运动则是五四运动的思想文化前奏。
文化界的一批有识之士开始鼓吹自由民主和科学主义思想,他们试图摆脱传统文化的束缚,主张独立自主地为中国寻求前进的道路。
这些新思潮以及其积极的实践为五四运动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综上所述,五四运动的背景既有国际背景,也有国内背景和社会背景。
五四运动简介
五四运动简介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一次爱国革命运动。
该运动于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由于学生们对于和约内容的不满而起义。
这次运动的目标是反对外国侵略,并推动中国现代化国家建设的进程。
这次运动迅速蔓延到全国各地,对中国政治、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运动起因五四运动的起因可以追溯到1915年的“二十一条”,这是一份由日本提出的对中国实施的不平等条约。
此后,中国政府的被动态度和西方列强对中国的压迫,引发了人们的愤怒和不满情绪。
在这个背景下,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索是巴黎和约签订后,中国未能取得德国在中国的租借地。
运动特点五四运动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学生运动:五四运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大学生和中学生,特别是北京的学生。
他们成立了许多爱国团体和学生组织,并举行了大规模的抗议示威活动。
2.反对帝国主义: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对外国侵略和压迫的爱国运动。
学生们愤怒地反对“二十一条”和列强在中国的干涉,并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维护中国的主权和尊严。
3.爱国主义和民主思潮:五四运动强调了爱国主义和民主思潮。
学生们认为,只有通过现代化和民主化的国家建设,中国才能真正崛起,并摆脱外国的压迫。
4.文化思潮:五四运动对中国文化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些学生运动领袖提倡西方文化的革新,称之为“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提倡自由、科学和民主,反对旧有的传统和封建的价值观。
运动影响五四运动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以下几个方面:1.意识觉醒:五四运动使得中国人民的意识觉醒。
人们开始反思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制度的问题,并主张改革和革新。
这种觉醒促进了中国思想和文化的现代化进程。
2.政治影响:五四运动加强了中国共产党和其他革命团体的崛起。
运动期间,一些学生运动领袖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成员,并为中国革命和独立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3.文化变革:五四运动对中国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变革。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推动了一系列文化改革,包括对汉字的简化、对文学艺术的新探索等。
五四运动简介
五四运动简介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的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五四运动的背景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借口对德宣战,攻占青岛和胶济铁路全线,控制了山东省,夺取德国在山东强占的各种权益。
1918年大战结束,德国战败。
1919年1月18日,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
北京政府和广州军政府联合组成中国代表团,以战胜国身分参加和会,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的各项特权,取消日本帝国主义与袁世凯订立的“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归还大战期间日本从德国手中夺去的山东各项权利等要求。
巴黎和会在帝国主义列强操纵下,不但拒绝中国的要求,而且在对德和约上,明文规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
北京政府竟准备在“和约”上签字,从而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五四运动的过程5月1日,北京大学的一些学生获悉和会拒绝中国要求的消息。
当天,学生代表就在北大西斋饭厅召开紧急会议,决定5月3日在北大法科大礼堂举行全体学生临时大会。
5月3日晚,北京大学学生举行大会,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法政专门、高等工业等学校也有代表参加。
学生代表发言,情绪激昂,号召大家奋起救国。
最后定出四条办法,其中就有第二天齐集天安门示威的计划。
5月4日,北京三所高校的3000多名学生代表冲破军警阻挠,云集天安门,他们打出“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收回山东权利”、“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抵制日货”、“宁肯玉碎,勿为瓦全”、“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口号,并且要求惩办交通总长曹汝霖、货币局总裁陆宗舆、驻日公使章宗祥,学生游行队伍移至曹宅,痛打了章宗祥,并火烧曹宅,引发“火烧赵家楼”事件。
随后,军警给予镇压,并逮捕了学生代表32人。
被学生烧掉的赵家楼学生游行活动受到广泛关注,各界人士给予关注和支持,抗议逮捕学生,北洋军阀政府颁布严禁抗议公告,大总统徐世昌下令镇压。
但是,学生团体和社会团体纷纷支持。
5月11日,上海成立学生联合会。
五四运动知识点
五四运动知识点五四运动,发生于 1919 年 5 月 4 日,是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五四运动的背景十分复杂。
在当时,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
1914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借口对德宣战,攻占青岛和胶济铁路全线,控制了山东省,夺取德国在山东强占的各种权益。
1918 年大战结束,德国战败。
1919 年1 月18 日,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
北京政府和广州军政府联合组成中国代表团,以战胜国身份参加和会,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的各项特权,取消日本帝国主义与袁世凯订立的“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归还大战期间日本从德国手中夺去的山东各项权利等要求。
巴黎和会在帝国主义列强操纵下,不但拒绝中国的要求,而且在对德和约上,明文规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
北洋政府竟准备在“和约”上签字,从而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五四运动的导火索,正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1919 年 5 月4 日下午,北京三所高校的 3000 多名学生代表冲破军警阻挠,云集天安门,他们打出“还我青岛”“取消21 条”“外争主权,内惩国贼”等口号,并且要求惩办交通总长曹汝霖、币制局总裁陆宗舆、驻日公使章宗祥。
学生游行队伍移至曹宅,痛打了章宗祥,并火烧曹宅,引发“火烧赵家楼”事件。
随后,军警出面控制事态,并逮捕了学生代表 32 人。
五四运动的爆发,迅速蔓延至全国。
从 5 月 4 日北京学生运动的爆发,随后各地学生纷纷响应。
6 月 5 日起,上海工人自发举行罢工,支援学生的反帝爱国斗争。
随后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如燎原烈火蔓延全国。
五四运动表现出了鲜明的特点。
首先,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它将斗争的矛头直接指向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政府,毫不妥协。
五四运动
过程 后期
中国通过《中日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及其附约收回了山东 半岛主权和胶济铁路权益。
军警的反应
对学生恭敬有加 被打无动于衷 军警跪地哀求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五四运动并不不是一种暴力游行、纯粹 反政府的运动.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学生都尽量与军警避免 冲突的产生.而多数军警也以‘不作为’的方式暗中支持学 生的运动.可见当时的中国人并不是良心已泯.
主要事件 历史特点 产生背景 事件经过 军警的反应 学生代表 主要领导人、支持者 五四精神
主要事件
不平等的条约 太平天国农民运动 总理衙门建立 辛丑条约 辛亥革命 五四运动 国民革命失败 《观察》事件
• 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 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 播、发展。
主要影响
五四运动从形式上是中国学生的爱国运动, 但从整个社会背景社会发展来说,它的影响 远远不止于此,除了波及中国思想文化,政 治发展方向,社会经济潮流,教育,亦对中 国共产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它 对现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社会亦有着 不可低估之影响。
五四精神
五四的根本精神是什么,有不同看法。一种看 法:科学,民主。1949年后,中共阐述为:爱 国,自救,科学,民主。一说:不屈不挠、忧 国忧民、敢于奉献、敢于斗争的伟大爱国主义 精神。 五四运动,其主力是学生和青年,他们的爱国 精神、为真理和正义而战的精神、不畏强暴和 黑暗政治精神值得任何时代的青年和学生学习。
历史特点
• 五四运动是由学生先发起,由工人扩大 的坚决的反帝运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 新民主主义革命。 • 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开始的标志。
关于五四运动的名词解释
关于五四运动的名词解释五四运动是一场发生在20世纪初的重要社会运动,其影响深远,不仅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对世界历史产生了一定的启发。
在这场运动中,涌现了许多重要的名词,这些名词承载着这个时期的思潮和理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评价这一历史事件。
1. 爱国主义五四运动是爱国主义情绪的高涨和表达的集中体现。
当时,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状态,国家面临严重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侵略。
五四运动的参与者表达了对国家独立和解放的渴望,他们强调中国人民的尊严和民族自主权。
爱国主义在这场运动中成为凝聚人心和推动力量的精神核心。
2. 文化自觉五四运动是一场知识分子运动,涌现了许多中国著名思想家和文化人。
这个时期,新的思潮和观念开始涌现,知识分子开始意识到西方文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性,同时也开始反思中国封建文化的束缚。
他们主张文化自觉,要求摒弃旧传统,接纳并吸收西方的先进文化,并将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中国文化的现代化。
3. 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五四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最具表现力的形式之一。
这场运动提倡自由主义、民主主义和科学主义的理念,主张在道德、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进行全面的变革。
新文化运动推动了中国文学艺术的发展,涌现了一批重要的作家和思想家,如鲁迅、胡适等。
通过文学和艺术的形式,他们揭示社会的弊病,直面现实,激起了人们的反思和思考。
4. 民主与科学五四运动对民主和科学的追求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时至今日,民主和科学仍然是当代社会发展的基石。
五四运动的参与者认识到民主制度的重要性,他们主张取消封建专制制度,实现政治体制的现代化。
与此同时,他们也高度重视科学的发展和普及,认为科学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在国家建设的方方面面,他们倡导以科学为导向,追求现代化的目标。
5. 反传统五四运动持怀疑态度并反对中国的封建传统。
他们批判传统的道德观念、教育体制和父权制度,认为这些传统束缚了个体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五四运动
口号
废 除 不 平 等 条 约
还 我 河 山
拒 绝 在 和 约 上 签 字
工友们在得知这一消息之 后,再也坐不住了……
工人阶级第一次 走上了政治舞台
五四爱国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释生
罢职
拒约
通过以上学习,你能概括五四运动 的历史意义了吗?
①一场声势浩大的彻底的反帝爱国运动
②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外交失败
人民的愤怒
中国人民愤怒了,怒火首先 从北京开始燃烧,点火的是那些 已经觉醒的先进知识分子和门广场学生的游行队伍
五四运动的经过
上海、南京、天津等大城市的学生均展开罢课,集 会游行、声援北京学生的斗争。
策 划
经
过
5月3日下午,以林长民为首的北京国民外交协会召开会议,决定 阻止政府签约。国民外交协会协会理事、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将 外交失败转报学生。当晚北大学生在北河沿北大法科礼堂召开学 生大会,并约请北京13所中等以上学校代表参加,大会决定于4 日(星期天)天安门举行示威游行。 5月4日上午10时,各校学生召开碰头会,商定游行路线。下 午1时,北京学生3000余人从汇集天安门,现场悬挂北大学生 “还我青岛”血书。队伍向使馆区进发,受到巡捕阻拦,学生代 表求会见四国公使,仅美国使馆人员接受了学生的陈词书,英法 意使馆均拒绝接受。随后发生学生大规模游行。 5月5日,北京各大专学校总罢课。清华学生宣布"从今日起 与各校一致行动"。蔡元培为首的校长团斡旋,被捕学生返校, 学生复课。 5月7日,上海60多个团体举行国民大会。 5月9日,蔡元培出走。上海各学校全部罢课。 5月11日,上海学生联合会成立。 北京各大专学校教职联合 会成立。 5月13日,北京各大专校长递交辞呈。 5月19日,北京25000名学生再次总罢课,之后开展演讲、抵 制日货、发行爱国日刊等活动,组织“护鲁义勇队”。
五四运动完整过程一览
五四运动完整过程一览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中国革命史上划时代的事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四运动完整过程一览,喜欢可以收藏分享一下哟!五四运动完整过程五四运动前夕,中国产业工人已达200 万人左右。
这样,五四运动就获得了比以往革命斗争更加广泛的群众基础。
其次是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中国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也进一步成长起来。
其次是思想领域,尤其是那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为五四运动准备了最初的群众队伍和骨干力量。
最后,是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主席指出,俄罗斯以民众大联合示威游行、打倒贵族、驱逐富人的事实,使全世界为之震动,革命浪潮风起云涌。
曰“异军突起,更有中华长城渤海之间,发生了‘五四’运动”。
而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在1919 年1 月起召开的巴黎和会上,中国政府代表提出废除外国在华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在华驻军等七项希望和取消日本强加的“二十一条”及换文的陈述书,遭到拒绝。
这个由几个西方列强把持的会议,竟规定德国应将在中国山东获得的一切特权转交给日本,而北洋政府居然准备在这一和约上签字。
消息传到国内,激起了各阶层人民的强烈愤怒。
五四运动开始时,英勇地出现在斗争前面的是学生。
1919 年 5 月4日,北京大学等北京十几所学校的学生三千余人冲破反动军警的阻拦,在天安门前集会。
学界的宣言呼吁:“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他们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还我青岛”等口号,随后举行示威游行。
随后学生游行队伍移至曹宅,痛打了章宗祥,有学生带头第一个冲进曹宅,并带头火烧曹宅,引发“火烧赵家楼”事件。
然而学生的爱国行动遭到北洋政府的严厉镇压。
随后,军警出面控制事态,并逮捕了学生代表32人。
天安门前金水桥南边高悬的一副对联引人注目:卖国求荣,早知曹瞒遗种碑无字;倾心媚外,不期章惇余孽死有头。
五四运动的历史事件介绍
五四运动的历史事件介绍五四运动是一场发生于中国北京以青年学生为主的学生运动,那么你了解五四运动吗?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五四运动的历史事件介绍,希望能帮到你。
五四运动的简介在中国的近代史上面,有很多的事情是值得大家记住的,其中就包括了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的出现,让学生、年轻人登上了政治舞台,让年轻人发出“救国救民族”的声音。
那么,五四运动到底是一场怎样的运动呢?关于五四运动简介,五四运动是发生在北京的一场学生运动,它发生在1919年的五月四日,北京的学生们发出了反帝爱国的声音,随后全国学生都受到了影响,自动参与到这一次的运动当中来。
首先要先了解五四运动发生的原因,这么多的年轻人之所以会发出救国的声音,主要还是因为当时的凡尔赛会议,在凡尔赛会议上面,中国代表团所提出的“废除21条不平等协议”被否定了,众多的中国人感到不满和失望。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在国家和民族感到危难的时候,年轻的学生们充当了先锋,他们喊出了“废除二十一条”等等口号。
在五四运动中,抗议的学生当中有八百人入狱,这些人的遭遇让众多的同胞感到失望。
就是在这些学生的影响下,众多的中国人发出了自己的声音,更多人参与到五四运动当中来了。
最终,五四运动取得了成功,中国代表团最终拒绝在和平条约上签字。
提起五四运动的时候,大家都会想起那些爱国的年轻人,因此国家也将五月四日定为青年节。
五四运动是一场民主启蒙运动,其意义非凡。
五四运动的结束时间五四运动的结束时间是1919年6月28日,在这一天,在巴黎的中国留学生包围了中国代表的驻地,要求中国代表不在合约上签字。
中国代表团发表声明,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五四运动到此结束。
五四运动结束时间离开始的时间只有两个月,但在这短短的两个月中,却发生了很多的事情。
在五四运动结束那天,巴黎的很多中国侨胞和学生联合起来,准备武力逼迫中国代表团不在合约上签字。
虽然最后并没有动武,但是可以看出在巴黎的中国人为了拒绝在合约上签字,是费了很大力气的。
五四运动PPT
较 革命方向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革命范畴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界资产阶级革命 世界无产阶级革命
五四运动虽已过去八十五年, 但它给我们留下一笔宝贵的精 神财富。 (1)什么是五四精神?
五四精神:
爱国 进步 民主 科学
爱国 进步 民主 科学
初步胜利的表 现:
(1)释放被 捕学生
(2)罢免三 个卖国贼
(3)中国代 表拒绝在
二、五四运动的经过
时间:5月4日—6月3日
第一阶段 中心:北京
主力:青年学生
概况:游行、口号、罢课 时间:6月3号以后
中心:上海
第二阶段 主力:工人阶级
概况:三罢斗争
结果:初步胜利
一、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 1、国内背景 2、国际背景: 二、五四运动的经过 1、第一阶段 2、第二阶段
4、地位: (1)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2)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旧民主主义
新民主主义
新
(1840—1919)
(1919—1949)
旧 革命任务
反侵略(帝)反封建
民 主
革命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主 革命主力
人 民群众
义 革
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命 指导思想 三民主义
马克思主义
之 革命结果 资产阶级共和国 人民民主专政国家 比
彻底:
主要是指与 帝国主义、封 建主义势不两 立的斗争精神
三、对五四运动的评价
1、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 2、标志: 的革命运动
标志着中国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开 始登上历史舞台,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
3、作用: (1)启导了广大人民的觉悟,准备了 革命力量的团结
五四运动的主要内容
五四运动的主要内容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爱国民主运动,其主要内容包括爱国主义、反帝反封建、学生运动和文化运动等方面。
首先,五四运动是一次爱国主义的运动。
在当时,中国正值国家危亡之际,外国列强侵略,国家危亡,民族危亡。
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是巴黎和凡尔赛和会的失败,中国政府签署了《凡尔赛条约》,将中国的山东权益割让给日本。
这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怒和不满,五四运动的爱国主义情绪由此而来。
其次,五四运动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运动。
五四运动的爱国主义情绪很快转化为反帝情绪。
五四运动的学生们高举反帝反封建的旗帜,他们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再次,五四运动是一次学生运动。
五四运动的主体是学生,他们是五四运动的领导者和骨干力量。
五四运动的学生们积极参与运动,他们通过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包括举行示威游行、罢课、宣传等。
五四运动的学生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推动了运动的发展。
最后,五四运动是一次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在政治上的要求得到了一定的满足后,逐渐转向了文化领域。
五四运动的学生们提出了“民主”、“科学”、“自由”的口号,他们要求废除旧文化,推崇新文化,提倡新思想,反对旧思想,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文化变革。
总之,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爱国民主运动。
五四运动的主要内容包括爱国主义、反帝反封建、学生运动和文化运动等方面。
五四运动的爱国主义情绪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五四运动的反帝反封建的要求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政治变革,五四运动的学生运动和文化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文化变革。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次伟大的爱国民主运动,它对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思想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八年级历史五四运动知识点
八年级历史五四运动知识点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史上一次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事件,也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点。
一、五四运动的时间和地点五四运动发生于1919年5月4日,起始地点在北京,之后迅速传播到全国各地。
二、五四运动的原因五四运动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的失败和中国政府的被迫签署了列强在中国租借地的协定。
但五四运动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社会的西化进程和民族解放的迫切要求。
三、五四运动的主要反映五四运动主要反映在以下方面:1.反对帝国主义:五四运动发生前后,美、英、法等列强陆续提出租借权、铁路维权、赔偿款等要求,遭到了中国学生和爱国人士的强烈反对。
2.反对封建主义:五四运动高喊“打倒孔家店”,反对儒家文化的传统教育体系,提倡现代科学教育。
3.倡导民主自由:五四运动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的口号,要求选举、宪政、自由恢复。
4.发扬爱国主义:五四运动通过激烈的抗议活动,公开宣扬了“爱国主义”的思想。
四、五四运动的影响五四运动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1.文化思潮:五四运动推动了新文化运动,对文化教育、文学、艺术、音乐、体育等领域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2.政治意识:五四运动培养了中国青年的革命意识和民族自豪感,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3. 生产技术:五四运动推动了现代化产业和技术的发展,加快了中国社会对西方生产技术的接收。
4. 教育改革:五四运动提倡现代科学教育,对中国教育观念和制度的更新发挥了显著作用。
五、总结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开端,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极具影响的重要事件,影响了中国的文化、政治、经济、教育等各个领域的发展。
五四运动的精神永远鼓舞着中国人民,为中国的现代化和国家发展提供了不可磨灭的动力。
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的爱国运动。
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事件起因导火线: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所谓的“和平会议”,中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协约国之一,参加了会议。
中国代表在会上提出废除外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在中国的军队和取消“二十一条”等正义要求,但巴黎和会不顾中国也是战胜国之一,拒绝了中国代表提出的要求,竟然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
此消息传到中国后,北京学生群情激愤,学生、工商业者、教育界和许多爱国团体纷纷通电,斥责日本的无礼行径,并且要求中国政府坚持国家主权。
在这种情况下,和会代表提交了关于山东问题的说帖,要求归还中国在山东的德租界和胶济铁路主权,以及要求废除《二十一条》等不合法条件。
但结果,北洋政府屈服于帝国主义的压力,居然准备在《协约国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上签字。
最终,英、美、法、日、意等国不顾中国民众呼声,在1919年6月28日还是签订了《协约国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即《凡尔赛和约》,仍然将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转送日本。
在巴黎和会中,中国政府的外交失败,直接引发了中国民众的强烈不满,从而引发了五四运动,在这样强大的压力下,中国代表最终没有出席巴黎和会的签字仪式。
其根本原因是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主要经过北京学生运动1919年5月1日,北京大学的一些学生获悉巴黎和会拒绝中国要求的消息。
当天,学生代表就在北大西斋饭厅召开紧急会议,决定1919年5月3日在北大法科大礼堂举行全体学生临时大会。
1919年5月3日晚,北京大学学生举行大会,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现北京师范大学)、法政专门、高等工业等学校也有代表参加。
学生代表发言,情绪激昂,号召大家奋起救国。
最后定出四条办法,其中就有第二日齐集天安门示威的计划。
五四运动的简介及历史意义
五四运动的简介及历史意义五四运动的简介及历史意义五四运动一般指1919年5月4日发生于中国北京的以青年学生为主和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广泛参与的一次游行、请愿、罢课、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形式的爱国运动,起因为巴黎和会中,列强肆意践踏中国主权把原德山东权益转让给日本,即山东问题。
它和较早兴起的新文化运动一并成为中国历史上一次规模庞大影响深远的政治思想文化运动,对中国近代迄今之政治、社会、文化、思想影响甚巨。
在台湾教科书中,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多并为一谈,一般民众亦皆称两者合为“五四运动”,可视为广义的五四运动定义。
历史意义五四运动是以学生为先锋,以工人阶级为主力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民主运动,具有伟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第一,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政治运动,表现了中国人民彻底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英勇斗争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斗争意志。
以此为后盾,中国代表在巴黎和会上采取了强硬态度和正义立场,拒绝和约签字,开创了近现代中国外交史敢于抗争的先例,同时则使皖系军阀政府声名狼藉,迅速由盛趋衰。
第二,五四运动又是一场伟大的文化运动和思相思想解放运动,它把新文化运动推向了以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主流的新时期,同时开创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新阶段。
五四以后,西方文化的各个方面,都在中国得到了传播和移植,为现代中国培育了一代英才。
运动中表现出的强烈不衰的爱国精神,贯穿始终的民主与科学理性精神,勇于进取的奋斗精神,为寻求中国出路而百折不回的执着追求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形成巨大推动力量。
第三,在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积极投身到工人中间,宣传马列主义,组织工人群众,从而促进了马列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这场运动也对孙中山产生巨大影响,使他改变不重视、不发动群众的观念,促成了他对中华革命党的改组。
五四运动知识点
五四运动知识点五四运动,发生于 1919 年 5 月 4 日,是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五四运动的背景,要从当时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状况说起。
一战结束后,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直接引发了这场运动。
那时的中国,虽然是一战的战胜国,但在和会上,列强却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了日本,这种无视中国主权和利益的行为,激起了国人的极大愤慨。
从国内来看,自 1840 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不断遭受列强的侵略和掠夺,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在这期间,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逐渐壮大。
同时,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倡导民主、科学、新道德和新文学,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五四运动的过程,充满了激情与热血。
1919 年 5 月 4 日,北京各校学生3000 余人汇集天安门广场,举行示威游行。
他们高呼“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还我青岛”“诛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等口号,要求惩办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
学生的爱国行动遭到了北洋军阀政府的镇压,大批学生被捕。
然而,学生的爱国热情并没有被打压下去。
随后,全国各地的学生纷纷响应北京学生的爱国行动,举行罢课示威。
6 月 5 日起,上海工人自发举行罢工,支援学生的反帝爱国斗争。
紧接着,北京、唐山、汉口、南京、长沙等地工人也相继举行罢工,商人罢市。
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成为运动的主力军,运动的中心也由北京转移到了上海。
在全国人民的强大压力下,北洋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并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五四运动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它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在运动中,青年学生起了先锋作用,工人阶级发挥了主力军作用,知识分子开始走上同工人相结合的道路。
什么是五四爱国运动
什么是五四爱国运动大家了解中国历史吗,下面店铺为大家介绍五四运动,欢迎大家参阅。
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于中国北京的一场爱国运动。
巴黎和会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的消息传来后,北京学生开展了集会、游行、罢课等活动。
后来得到了各地学生以及各界的广泛支持,演变成了全国性的罢市、罢工还有学生罢课活动,从而形成了全国规模的爱国运动,并最终迫使北洋政府拒签和约。
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五四爱国运动是一场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二十一条”:“二十一条”是一战时期日本强迫袁世凯签订的卖国条约。
一战爆发后,日本以支持袁世凯称帝为交换条件,于1915年向袁世凯秘密提出“二十一条”,主要内容:中国政府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旅顺、大连的租借期限并南满、安奉两铁路管理期限,均延展至99年为限;所有中国沿海港湾、岛屿概不租借或让给他国;中国政府聘用日本人为政治、军事、财政等顾问等。
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的目的是要变中国为其独占的殖民地,袁世凯于5月9日接受了除了第5号以外的全部要求,这就是“五九国耻”。
由于全国人民的坚决反对,“二十一条”最终未能付诸实施。
新旧民主革命的异同: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包括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和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两个阶段。
革命性质的确定主取决于革命领导者及其纲领、对象、任务、结果等因素。
1、相同点:(1)社会性质: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革命性质: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3)社会主要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前者为主要矛盾;(4)革命任务:反帝反封建;(6)革命主力:人民群众。
2、不同点:(1)领导阶级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由无产阶级领导;(2)指导思想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为三民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3)结果与前途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是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为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4)革命发展与群众发动的广度、深度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纲领不彻底,群众发动不充分,土地问题不能彻底解决。
五四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五四运动的意义和教训五四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爱国革命运动。
它始于1919年5月4日,是一场以学生运动为主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抗议活动。
五四运动的意义和教训对于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以及国家建设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首先,五四运动对于中国的近代化进程起到了推动作用。
五四运动发生在中国面临外国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封建主义的束缚的特殊历史时期。
在此之前,中国长期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态,国家整体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相对滞后。
然而,五四运动迅速传播到全国各地,呼唤着民族独立和民主革命的口号。
这场运动激发了广大的人民群众投身到反帝斗争和现代化建设中,为中国的近代史注入了新的活力。
其次,五四运动对于中国人民的觉醒和团结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五四运动让中国人民意识到了自己在历史上的地位和责任,唤起了广大的爱国热情。
在这场运动中,中国学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他们通过抵制日货、发表演讲、发起罢课等行动,表达了自己对于封建和帝国主义的不满和愤慨。
通过这一次次的抗议行动,五四运动团结起了广大的人民群众,形成了强大的抗争力量,为中国的独立和解放奠定了基础。
五四运动还对中国的文化和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五四运动是一场文化革命,它提倡科学、民主和新文化,拒绝旧的封建文化,主张西方的进步文化和思想。
在这场运动中,一大批爱国知识分子崛起,他们以鲁迅、胡适、陈独秀等为代表,倡导新文化运动,推动了中国现代文学、哲学、艺术等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五四运动使得中国文化得到了革新,为中国的现代文化和文艺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五四运动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些重要的教训。
首先,五四运动表明了中国所处的世界环境对于国家的发展和前途具有重要影响。
当时的中国处于国际社会的变局中,遭受着列强的压迫和划分势力范围。
这场运动让我们认识到,一个国家的独立和发展必须在国际社会中立足,要主动适应和引领国际环境的变化。
其次,五四运动也暴露了中国社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
五四运动的爆发源于学生对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不满,但其背后也暴露了中国社会不平等和不公正的结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五四,之思
思考2: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运动的杰出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 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 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辛亥革命 斗争精神 领导阶级 群众基础 指导思想 五四运动
不彻底地、妥协地 彻底地、不妥协地 新精神 资产阶级 不广泛
青年学生--先锋 B.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 工人阶级--主力 C.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 先进知识分子--领导 D.李大钊、陈独秀的指导作用 民族资产阶级--参与
2、毛泽东指出:“五四运动杰出的历史意义, 在于它带着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种
D A.先进阶级政党的领导
“姿态”主要是指( C.受十月革命的影响
三民主义
新领导 新基础 广泛 新思想 初步的马克思主义思想
无产阶级
四、五四,之思
你在五四运动中发现了哪些精神?
爱国主义精神。 民主与科学的精神。 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 爱国救亡、民主科学、文化启蒙 构成五四运动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1. 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 思考: A.青年学生的先锋作用 运动中各阶层的地位?( B )
●东交民巷外遭拒
时间:1919年5月4日 地点:东交民巷 人物:学生
现在东交民巷街景
●东交民巷外遭拒
东交民巷--美国使馆
1919年5月4日学生路线图
●狂热焚烧赵家楼
时间:1919年5月4日 地点:赵家楼 人物:学生
上海出版的揭露北京政府亲日派官僚卖国罪行的小册子。
●狂热焚烧赵家楼
章宗祥伤势证明书
探究总结: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1.国内: 民族工业的发展,工人阶级力量壮大 新文化运动兴起 2.国际: 一战期间,日本加紧侵略中国
十月革命的影响
3.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导火线
阶 段: 中心 主力 5月4日之后,时间表: 斗争形式 5月5日,北京各大专学校总罢课。远在郊外、未参加4日行动 第 结果 的清华学生宣布"从今日起与各校一致行动"。
三、五四,扩展
一 阶 段
第 二 阶 段
5月19日,北京25000名学生再次总罢课,之后开展演讲、 抵制日货、发行爱国刊物等活动。 6月3日,北京学生因政府为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辩护, 举行大规模街头演讲,当日170多名学生被捕。次日, 北京学生出动比3日多一倍的人数上街演讲,当日700 多名学生被捕。被捕学生太多,学校亦征作监狱。 6月5日,全国各大城市罢课、罢工、罢市,声援北京学生的 爱国运动。800余名被监禁的学生获释。 上海 6月10日,北京政府撤销曹、章、陆职务。 工人 6月28日,中国全权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对德和约上签字。
合作探究:依据材料总结五四前的社会状况?
合作探究:依据材料总结五四前的社会状况?
1、画面上有“太阳”标记 的骷髅脑袋象征哪个国家? 日本 2、它口中衔着“山东”、 “青岛”代表什么意思?
日本要吞并山东、青岛
山东 青岛
1919 沈泊尘 作
这幅图片反映的是
哪个国家1917年发 生了什பைடு நூலகம்事情从而 影响了中国呢?
合作探究:依据材料总结五四前的社会状况?
材料三: 1872—1894年中国境内近代工业175 家;1895—1913年中国境内近代工业685家;1913— 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有600多家,新增资本达一亿 三千多万元,超过了过去半个世纪。 辛亥革命前产业工人达50万—60万人;1919年 产业工人达200万,手工工场工人和店员已增至 1200万;1912—1919年的7年间,工人罢工130次, 仅1919年的前5个月就达19次。
)
B.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D.具有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特点
3、五四运动与以往的民主革命相比显著区别是 ①有广泛群众基础 ②目的在于“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③工人阶级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 ④是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发生的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D
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
五 那 四
一 , 天
一、五四,之时
●天安门前作动员
思考(1)图中主要是什么人?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2)他们将往哪里去?他们要做什么?
一、五四,之时
●天安门前作动员
时间:1919年5月4日 地点:天安门 人物:学生
游行的13所学校三千余名学生概览
1919年5月4日学生路线图
合作探究:依据材料总结五四前的社会状况?
材料二: 北洋政府,由袁世凯掌权后的“北洋新军”主要将领组成。 尽管近年来已有诸多学者为北洋军阀翻案,但早期学者对其评 论极差。袁世凯统治时期,镇压“二次革命”,企图复辟帝制。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为皖系、直系、奉系三大派系,都 在外国列强操纵下,尔吞我并,争斗不已。
火烧后的赵家楼
“泱泱大国,五四群英;
心忧天下,身无半文;
面壁十年,志在救民; 赵家楼火,万众一心。”
----许德珩
二、五四,之前
合作探究:依据材料总结五四前的社会状况?
材料一:辛亥革命——是一次巨大革命意义的历
史性变革——为以后的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打开了路 。
——《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
四、五四,之思
思考1: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关键因素是什么?
“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 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 学生释;工人商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 陆去。” ——《上海学联告同胞书》1919年6月12日
由上述材料可知,主要是工人阶级的罢工,才迫使北洋军阀罢 免了三个卖国贼的职务,这也说明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 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五 四 运 动 全 国 示 意 图
思维导图:五四运动的过程?
1919年5月4日
巴 黎 和 会 和 中 国 外 交 的 失 败
五四 学生 运动
6月3日
上海 学生罢课 工人罢工 商人罢市 全国
北京
集 游火 罢 会 行烧 课
赵 家 楼
各 全国各界反帝 20多省 爱国运动 100多城市
军阀政府
罢免、释放、拒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