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重心转移的三个步骤(一九四九年十月二十七日)

合集下载

4.2新中国的诞生

4.2新中国的诞生

内容之一
性质
职权 决议 作用
政协一届会议的内容“八个一”
• • • • • • • • 一个文件:《共同纲领》 一个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一个主席: 毛泽东 一面国旗: 五星红旗 一首国歌 《义勇军进行曲》 一个首都: 北平 北京 一种纪年法: 公元纪年 一座纪念碑: 人民英雄纪念碑
1、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
(1)时间:
(2)内容:
2.开国大典
(1)时间: (2)盛况:
结合近代中国史相关内 容,归纳新中国诞生的 伟大历史意义。
(1)国内意义:
结束了近代中国被侵 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 中华民族从此进入了发展 进步的历史新纪元,真正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 中华民族朝着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不断前进。 (2)国际意义: 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 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 国民政府覆灭,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
中共迅速取胜的原因是什么?
主观方面: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制 定了正确的战略方针和作战原则、人民群众的支持、人民 解放军的英勇作战、建立了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等; 客观方面:蒋介石政府政治上孤立、失去民心,军事上军 队士气不高,经济上横征暴敛、导致崩溃,还有统治的腐 败等。
结 被中外反动势力 果 联合镇压 作 用 与 地 位 被袁世凯窃取 革命果实 取得新民主主 义革命的胜利 推翻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官僚 资本主义三座大 山;结束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
是中国几千年农 推翻清王朝, 民战争的最高峰;结束几千年的 沉重打击中外反 君主专制制度, 动势力;是中国 建立资产阶级 人向西方学习资 的共和国,沉 本主义的最早探 重打击帝国主 索。 义。

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党代会

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党代会

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党代会1、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今兴业路76号)举行,后来由于会场受到暗探的注意和外国巡捕搜查,会议的最后一天(7月31日)改在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

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规定党的奋斗目标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大会确定了党成立后的基本任务。

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

一大选举了由陈独秀、张国焘、李达三人组成的中央领导机关--中央局。

2、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南成都路辅德里625号召开。

出席会议的代表共12名(有一名代表姓名不详),代表全国195名党员。

大会根据世界革命形势和中国政治经济状况,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大会宣言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政党,它的目的是要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

这是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党的最高纲领。

为了实现党的最高纲领,大会提出在目前历史条件下的最低纲领,这就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中共二大正确地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

3、遵义会议1935年1月15--17日.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县城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

会议的目的是总结第五次反围剿以来的教训,纠正军事指挥上的"左"倾错误。

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在生死攸关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和中国革命事业,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转折点。

高中历史近代史必备知识点:中共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

高中历史近代史必备知识点:中共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

▁▂▃▄▅▆▇█▉▊▋▌精诚凝聚 =^_^= 成就梦想▁▂▃▄▅▆▇█▉▊▋▌中共三次工作重心转移1、史实:在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和建设史上,共产党根据革命和建设的实际情况作出了三次工作重心转移的决定。

(1)由城市转向农村: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敌我力量的悬殊,三次武装起义使我党逐渐认识到夺取城市不符合中国当时的实际情况,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因此,只有开展土地革命,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才是革命取得胜利的基础和保证。

文家市会议决定进军井冈山,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从此,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开始了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相结合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之路。

(2)由农村转向城市:1949年,在解放战争即将胜利、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已成定局的情况下,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提出:从现在起,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了城市,提出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方针,开始了城市领导农村的革命时期。

(3)由阶级斗争转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文革”十年动乱给党和人民造成极大损失。

1978年底,中共中央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地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认识(1)中共第一次工作重心的转移,是毛泽东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体现了理论联系实践的原理。

(2)中国革命最后的胜利,证明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这一革命方针的正确性。

体现了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的原理。

(3)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体现了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抓主要矛盾的道理。

(4)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办好中国的事情,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5)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务必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高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目标。

抗战后工作重心转移

抗战后工作重心转移

1949年3月5~13日在中国河北建屏县西柏坡举行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简称七届二中全会),参加会议的有中央委员34人,中央候补委员19人。

毛泽东主持会议并作了重要报告。

毛泽东在向全会作的报告中,提出了促进革命迅速取得全国胜利和组织这个胜利的各项方针;说明了在全国胜利的局面下,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城市工作必须以生产建设为中心;规定了党在全国胜利以后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特别是着重分析了当时中国经济各种成分的状况和党所必须采取的政策,指出了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等等。

这个报告,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为筹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指导建设新中国的各方面纲领和政策的集大成,主要包括六个方面:⒈实现工作重心转变的方针。

关于党的工作重心的转变,毛泽东在报告中指出:“从1927年到现在,我们工作重点是在乡村,在乡村聚集力量,用乡村包围城市,然后取得城市。

采取这样一种工作方式的时期现在已经完结。

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

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到了城市。

”鉴于城市历来是帝国主义和中国反动统治的重心,不甘心失败的敌人必然要以各种方式同我们作拼死的斗争,毛泽东特别指出:我们进入城市后,“必须学会在城市中向帝国主义者、国民党、资产阶级作政治斗争、经济斗争和文化斗争,并向帝国主义者作外交斗争”。

而在这些城市斗争中,我们必须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团结其他劳动群众,争取知识分子,争取尽可能多的能够同我们合作的民族资产阶级分子及其代表人物站在我们方面,或者使他们保持中立,以便一步一步地去战胜敌人。

同时,毛泽东强调:“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

“从我们接管城市的第一天起,我们的眼睛就要向着这座城市的生产事业的恢复和发展”;城市中的其他一切工作,“都是围绕着生产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并为这个中心工作服务的。

高一历史教案-高一历史(3次工作重心转移) 最新

高一历史教案-高一历史(3次工作重心转移) 最新

中国共产党的三次工作重心转移:
1、1927年:
(1)背景:大革命失败后,内战代替了团结,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进攻的主要目标是城市。

由于城市敌人力量比较强大,所以进攻受到挫折。

(2)内容:分析城市敌我力量强弱对比,决定向敌人力量比较薄弱的农村进军。

(3)意义: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2、1949年:
(1)背景: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获得胜利。

(2)内容:1949年3月,召开七届二中全会,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城市,开始了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

革命胜利以后,党的总任务是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使我国稳步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3)意义:解决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转变的重大问题。

3、1978年:
(1)背景:“文化大革命”结束。

(2)内容:1978年底,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会上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来,全面拔乱反正。

(3)意义: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

毛泽东同志和党的工作重点的三次转移

毛泽东同志和党的工作重点的三次转移

作者: 马同增
出版物刊名: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13-17页
主题词: 党的工作重点;毛泽东同志;中国革命;革命转变;中国民主革命;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八七会议”;社会主义革命;主要领导人;农村
摘要: <正>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六十多年间,党的工作重点经历了三次转移。

本文拟就这三次转移中毛泽东同志的作用和光辉业绩作初步的探讨。

一 大革命失败后,党的工作重点逐渐由城市转入农村。

这是我党历史上工作重点的第一次转移。

在遵义会议之前,毛泽东同志还不是党的主要领导人,但他却作出了最为突出的贡献。

他是成功地把党的工作重点由城市转入农村,保存、恢复和发展革命力量的主要代表。

1949年3月,西柏坡会议: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到城市

1949年3月,西柏坡会议: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到城市

1949年3月,西柏坡会议: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到城市作者:张玉荣来源:《小康》2016年第14期“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西柏坡时期是中国革命最独特、最辉煌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实现了实力由弱小变强大、战略由被动转为主动、地位由从属变为主导三个重要转变。

“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这是作家阎涛在其创作西柏坡纪实文学《东行漫记》时概括出的一句名言,是赋予革命圣地西柏坡的荣耀。

西柏坡,是河北石家庄平山县中部的一个小山村。

据史书记载,它原名“柏卜”,始建于唐代,因村后坡岭上翠柏苍郁而得名。

1935年该村一位教书先生将“卜”改为“坡”,又因与“东柏卜”村相对而居,遂改名为“西柏坡村”。

这样的一个本不起眼的地方,曾是中共中央所在地,党中央和毛主席在此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和全国土地会议,解放全中国,故有“新中国从这里走来”、“中国命运定于此村”的美誉。

1949年3月5日至13日,中共中央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

出席会议的中央委员有: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林伯渠、董必武、康生、张闻天、彭德怀等,共34人。

出席会议的候补中央委员有共19人。

列席会议的有关人员共12人。

共计65人。

全会由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组成主席团、轮流主持会议。

毛泽东主持了开幕会议,并于3月5日代表中央政治局作了《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

会议决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确定了促进革命迅速取得全国胜利的各项方针;决定将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到城市;决定了党在全国胜利后的一系列基本政策;强调要加强党的思想建设,防止资产阶级思想的腐蚀。

全会着重讨论了党的工作重心的战略转移,即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问题。

根据毛泽东的报告,全会认为,从1927年大革命失败到如今,由于敌强我弱,党的工作重心一直在乡村。

党着重在乡村聚集力量,在乡村开展武装斗争,发动农民实行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根据地,为夺取城市作好准备。

中共工作重心的四次转移

中共工作重心的四次转移

中共工作重心的四次转移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到现在,我党的工作重心曾发生过四次大的转移,它们分别是指从城市到农村;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建设到阶级斗争;从阶级斗争到经济建设。

第一次,从城市到农村:受俄国十月革命和共产国际的影响,从1921年中共成立到1927年底,我党的工作重心在城市。

中共“一大”确立党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中共成立之初,领导了1922年1月到1923年2月的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发动了南昌、秋收、广州等武装起义,攻占敌人力量占优势的广州、长沙等大城市的意图连连受挫,说明“城市中心”的道路不符合我国的国情,是行不通的。

毛泽东率领队伍走上了井冈山,在1928年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毛泽东及时总结了井冈山斗争的经验,提出了中国革命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这说明我党的工作重心开始从城市到农村。

此后,虽然由于王明的“左”倾错误,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但在抗日战争中,我党仍把工作重心放在农村,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有利地推动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发展。

第二次,从农村到城市:1949年初,随着三大战役的胜利,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中共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占领了北方许多大中城市,民主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城市的建设和管理问题日趋显得重要。

这样,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指出:从现在起,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这次工作重心的转移,为民主革命的最后胜利和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第三次,从经济建设到阶级斗争:建国初期,随着祖国大陆的基本解放和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三大运动的胜利,新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更加巩固。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采取多种措施振兴经济,到1952年,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1953年,我国开始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的初步基础,并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改造。

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

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

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前两次发生在民主革命时期,后一次发生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第一次工作重心转移是由城市转向农村。

1927年,由于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的严重影响,导致了大革命的失败。

(八七会议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以后,在关系党和革命事业前途和命运的关键时刻,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会议正式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动(中共党史军史上的三大起义)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于中国的江西南昌,中国共产党军队针对中国国民党的清共政策而发起的武装反抗事件)、秋收起义(1927年9月9日,由毛泽东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即红军))、广州起义(1927年12月11日)(中共党史军史上的三大起义),这为中国革命创建人民军队,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在理论和实践上为中国革命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这样一条走向胜利的道路。

第二次工业重心转移是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1949年,在解放战争即将胜利,中国革命全面胜利已成定局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七届三中全会(1950年6月6日至9日在北京举行)。

会议指出,从现在起,开始从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农村的新时期,党的工作重心应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会议指出在革命胜利以后,总的任务是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七届二中全会(1949 年3月5~13日在中国河北平山县西柏坡举行)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重大问题。

第三次工作重心转移是将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来上。

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十年动乱结束后,思想理论界展开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这就为全会的召开和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准备了条件。

全会果断地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决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伟大转变,它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前进道路的过程中,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第18讲(上)

第18讲(上)

备考指南
抉择 —18个红手印的生死文 书: “ 我们每户分到田,每户户 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 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 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 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 我们干部作(坐)牢也干 (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 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 岁。”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生产队社员 签订全国第一份包干合同
中共历史上的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 2、召开:1978,北京 ① 1927年,由城市转向农村,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 3、内容: 以农村包围城市。 ①思想路线: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 ② 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由农村转向城市。 ②政治路线:工作重心转移 ③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 ③伟大决策:实行改革开放 经济建设为中心。
巨变
第一次
辛亥革命


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 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结束了中国的半殖民地 半封建的社会历史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第二次
中华人民共和 国的成立 十一届三中全 会的召开
第三次
二、改革:从农村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①原因: ②内容:

1、农村
A.经济体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含义: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家各户使 B. 管理体制上:1983年,中央决定,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
④意义: A.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 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 B.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
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资料140)
①土地改革1950—1952 :废除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②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3—1956 :把土地等主 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实行集体经营。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1978:提高公有化程度和 扩大规模,实行“一大二公”。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至今:坚持土地公有 制的前提下,改革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 自负盈亏。

中国共产党史历史上工作重心的三次转移

中国共产党史历史上工作重心的三次转移

中国共产党史历史上工作重心的三次转移
关发祥
【期刊名称】《中学政史地:初中适用》
【年(卷),期】2007(0)12
【摘要】在历史上,党的工作重心发生过三次重要的转移,这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都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党的前两次工作重心转移发生在民主革命时期,第三次工作重心转移发生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总页数】3页(P10-12)
【关键词】工作重心转移;中国共产党史;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革命;历史上;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阶级斗争;民主革命时期;革命根据地
【作者】关发祥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239
【相关文献】
1.人类文明重心的转移:人类历史上几次文明重心的形成及转移 [J], 刘国柱;
2.党的历史上工作重心的转移及其启示 [J], 刘泰来
3.中共历史上四次工作重心的转移 [J], 杨永华
4.党的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 [J], 郑旭东;
5.党的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 [J], 郑旭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共产党历史28讲——第10讲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和新中国的筹建

中国共产党历史28讲——第10讲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和新中国的筹建

随着战略决战的胜利和革命即将在全国胜利,中国共产党于1949年3月5日至13日在西柏坡召开七届二中全会,制定了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方针,提出了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问题,规划了革命胜利后建立新中国的蓝图。

会后,中共中央从西柏坡迁到北平,筹备并召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从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做了充分的准备。

一、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和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人民解放军取得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后,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歼灭,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已成定局。

在这种形势下,中共中央于1949年1月6日至8日在西柏坡召开政治局会议,通过由毛泽东负责起草的《目前形势和党在一九四九年的任务》的指示。

这一指示提出:“北平解放后,必须召集第七届第二次中央全体会议。

这个会议的任务是:(l)分析目前形势和规定党的任务;(2)通过准备提交政治协商会议的共同纲领的草案;(3)通过组成中央政府的主要成分的草案;(4)批准军事计划;(5)决定经济建设方针;(6)决定外交政策;(7)其他事项。

”①此次政治局会议结束后,中共中央为召开七届二中全会做了一系列准备工作。

从2月中旬起,中共中央陆续向在前线和各地的中央委员、中央候补委员发出通知,要求他们于2月底以前到达中央驻地。

经过充分的酝酿和准备,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于1949年3月5日至13日在西柏坡召开。

出席会议的有中央委员34人(中央委员出缺4人,由中央候补委员递补出席3人),候补中央委员19人,列席会议的n人。

全会主席团由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5人组成。

毛泽东代表中共中央向全会作了报告。

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同志就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工业和城市工作等问题作了重要发言。

全会批准1945年6月七届一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批准由中国共产党发起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及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建议,批准毛泽东关于以八项条件作为与南京国民政府及其他任何国民党地方政府、军事集团举行和平谈判的基础的声明,并根据毛泽东的报告通过了相关的决议。

中共历史上三次工作重心转移

中共历史上三次工作重心转移
革命派与保皇派之争
1905—1907年
孙中山与康有为、梁启超等
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朝统治;要不要实行民主政治;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问题
何种整体
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得到传播,推动了辛亥革命的到来
问题与主义之争
五四运动后
李大钊和胡适
“问题”与“主义”之争,实际上是马克思主义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反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斗争
无产阶级思想与资产阶级思想的斗争
使更多的青年了解马克思主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更广泛的传播
真理标准问题讨论
1978年
邓小平与当时带有“左”的思想的国家领导人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马克思主义与教条主义之争
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1978年中国实行的改革开放的政策比较
中共历史上三次工作重心转移
时间
标志
背景
影响
1927年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大革命失败,中国革命面临着危机;三大起义失利;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使革命走向成功
1949年
七届二中全会
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取得胜利
解决了革命胜利后,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
1978年
一五计划,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
社会主义改造中的赎买政策、论十大关系、八大
独立自主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6

1966年
十年建设
特征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调动积极性,科技事业取得重大突破
史实
反右扩大化,人大、政协趋于停顿。
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
双百方针,两弹爆炸成功

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山坡中学高考历史 热点专题 中共三次工作重心转移与治国观念的变迁

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山坡中学高考历史 热点专题 中共三次工作重心转移与治国观念的变迁

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山坡中学高考历史热点专题:中共三次工作重心转移与治国观念的变迁【背景分析】2012年中共十八大成功地实现了党的领导的新老交替,并明确提出建立“五位一体”社会,实现人均国民收入翻两番的目标。

新世纪的号角早已吹响,中国共产党在其发展的历程中,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从建立政党到实现从城市到农村、从农村到城市、从阶级斗争到经济建设等三次工作重心转移;从在野党到执政党;对民族、国家、发展等认识不断发展变化,对国内政局、国际形势的影响;治国观念的变化,及对内对外的影响。

【考点梳理】近代中国1.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2.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3.思想解放的潮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现代中国l.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l)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2)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3)“文化大革命”(4)改革开放以来的民主与法制建设(5)“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2)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4)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3.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l)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3)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4.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1)毛泽东思想(2)邓小平理论(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5.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l)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3)教育事业的发展【背景知识】【重点解析】一、中共新民主主义时期从幼稚走向成熟。

(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历程:1.从中国国情认识到制定民主革命纲领的重要性(1)中共一大提出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

毛泽东、邓小平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毛泽东、邓小平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作者: 杜瀚
作者机构: 新疆师范大学法经系
出版物刊名: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1-10页
主题词: 毛泽东;邓小平;工作重心;转移
摘要: 在革命战争年代和建国以后,毛泽东十分重视党的经济工作.早在1933年领导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府工作时就已提出将来革命战争结束后,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且在长期的实践中提出了经济工作正确的理论、原则和方针政策,为我党领导经济建设工作奠定了理论和政策基础.1957年下半年以后,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毛泽东改变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正确决策,发生了阶级斗争扩大化的“左”的错误,这是毛泽东晚年最大的失误.邓小平科学地总结了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经验和失败教训,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为党和人民建立了伟大的历史功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作重心转移的三个步骤*(一九四九年十月二十七日)
------------
党的七届二中全会〔1〕决议明确指出,党今后的工作重心是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这个决议是完全正确的,如果没有这个转变,我们就要犯大错误。

形势变了,党的任务变了,工作方针也要变,这是对的。

但应该采取什么具体步骤去实现这个方针呢?几个月来我党在工作中有了一些经验。

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决议说先城市后农村,我们有些同志理解成为只要城市不要农村,以为只要城市工作搞起来了农村工作就可以跟着起来。

大批干部拥挤在城市,在农村工作的同志也不愿在农村工作,重视城市而轻视农村。

这就产生了封建的农村包围相对发达的城市的现象,农村不与城市合作,有些还封锁城市,粮食困难影响各种物价飞涨;票子不下乡,或者票子到乡下去买不到粮、棉、油,造成城市局部通货膨胀,粮煤不济,人心惶惶不安。

很重要的原因是城市与农村没有配合,使城市孤立,增加了城市建设的困难,以致站不住脚。

我们贯彻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工作重心转移的方针,应该采取三个步骤:
第一步,接管城乡。

重点是接管好城市,但同时必须派干部去农村,哪怕少些也有必要。

派干部下乡,大体上可以把一般区乡抓到,使城乡同时接管。

城市接管工作,这一步骤要一到两个月。

这时立即在城市建立政权,搭好党政军民班子的架子。

接管干部在质不在量,是起骨干作用的。

原来移交我方的人员概要用,全部留下,原职不动。

政权机关则量材录用。

我们可以只派少数干部作骨干,一定要起领导作用,要懂政策,懂得领导方法,善于团结人,发挥人家的积极性。

派干部要注意宁缺勿滥,不称职的干部派去了反而坏事。

乡村干部数量上要多些,但也要有骨干。

乡村接管一是要指望部队,指望干部,把党政军民班子架子搭起来。

凡这样做的,工作就很顺利,否则部队过一下路就走,地方干部义未接上,则工作起来很困难,必然使地方工作受到很大损失。

二是大胆利用保甲〔2〕。

建立政权的干部只派到区为止,有的次要区甚至暂时不派。

不要一去就下命令取消保甲,因为在群众未发动、下层无基础的地区,那是办不到的。

再就是当前大军过境,支前任务重,要粮要物资,非供应不可,所以必须大胆利用保甲,大胆使用当地知识分子。

可采取各级都办训练班的方法,训练三五天,最多一个礼拜左右,派出去当宣传员。

他们情况熟悉,与地方有联系,可作为我们联系群众的桥梁。

当然,这样做也有毛病,因为保甲是封建势力,知识分子中也有些是坏的。

我们利用保甲不是依靠保甲,我们可以通过保甲筹粮。

我们不要把自己耳朵封起来,把眼睛闭起来。

我们可以召开农民代表会议来讨论合理负担,从中识别好坏分子,组成新的政权去代替保甲。

使用知识分子也是这样,把工作表现积极、与群众有联系的提拔起来,不好的洗刷下去,不行的调去训练。

这一时期的工作主要是肃清残敌,一切为了这个任务。

办法是对顽抗者坚决消灭,配合政治攻势瓦解。

一般地讲,当顽敌被打垮后,当地反动武装最猖狂,所以在政权建立后,应立即以军事、政治攻势去肃清。

对收编的部队决不能成建制收编,必须编散。

此外是筹粮、筹款,保护公司、电讯、交通,安定人心,恢复秩序。

第二步,把工作重点放在农村,为时可能两三年。

主要是剿匪、反霸〔3〕、土地改革〔4〕,直到完全消灭封建剥削。

这样,农民的生产力和购买力才能提高,才能谈到国家工业化的发展。

占全国人口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农民的生产力和购买力不提高,是谈不上工业化的。

这一时期,城市不要空谈发展,只求得恢复到原来水平,个别地方求得发展就算本事了。

城市应该为农村服务。

第三步,农村经过土地改革之后,重点又回到城市,全面建设国家工业化。

有了繁荣的农村就会有繁华的城市。

*这是邓小平在西南服务团云南支队干部大会上报告第一部分的节录。

根据云南省档案馆保存的记录稿刊印
注释
〔1〕七届二中全会即1949年3月5日至13日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

毛泽东作了报告。

会议讨论了彻底摧毁国民党统治,夺取全国胜利,把党的工作重心从乡村转到城市,以生产建设为中心任务的问题;分析了中国经济各种成分的状况和党所必须采取的正确政策;规定了党在全国胜利后,使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发展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和主要途径。

全会号召,全党在胜利面前务必保持谦虚、谨镇、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2〕保甲是国民党政府实行统治的基层政治制度。

1932年8月,蒋介石在河南、湖北、安徽三省颁布《各县编查保甲户口条例》,其中规定“保甲之编组以户为单位,户设户长,十户为甲,甲设甲长,十甲为保,保设保长”,实行各户互相监视和互相告发的联保连坐法,以及各项强迫劳役办法。

1934年11月7日,国民党政府正式决定在其所统治的各省市一律推行这种制度。

〔3〕剿匪、反霸解放战争后期和新中国建立初期,在新解放的地区,为了彻底打垮封建势力,巩固革命秩序和人民民主政权,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军民展开军事行动,清剿土匪,肃清特务;同时,发动群众,进行反恶霸斗争。

清匪反霸斗争也为农村进行土地改革,做好了政治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4〕土地改革见本书第10页注〔3〕。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