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流式沉淀池设计案例(附图纸)
平流沉淀池
3.4.1 平流式沉淀池尺寸平流式沉淀池分设2座,每组设计流量:s m h m Q 33429.0=8.1545=74200= ; 沉淀时间T=2.0h ,沉淀池容积:W=QT=1545.8×2=3091.6m 3;考虑絮凝池尺寸,沉淀池池宽B=3.4×3+0.2×2=10.6m ;取沉淀池的有效水深:H=3.5m ,超高0.5m ,则池子总高度为4.0m ;沉淀池长:L=W/Bh=3091.6/(10.6×3.5)=83.3m ,取L=85m ;此时,沉淀池水平流速:v=L/3600T=85/(3600×2)=0.0118m/s=11.8mm/s在10~25mm/s 范围内。
沉淀池长宽比:L/B=85/10.6=8.02>4,长深比:L/h=85/3.5=24.28>10满足设计要求。
沉淀池放空时间以2小时计算,则放空管直径为:m T B L Hd 40.0=3600×25.3×85×6.10×7.0=7.0=5.05.0; 采用钢制DN500mm ,排泥管也采用同样的管径。
3.4.2 沉淀池水力条件复核每池中间设两道200mm 的隔墙将沉淀池分成三格,每格宽3.4m 。
水力半径:R=ω/χ=3.5×3.4/(3.5×2+3.4)=1.14m弗劳德数:F r =v 2/2g=0.01182/(2×9.81)=1.24×10-5 (在1×10-5~1×10-4之间)雷诺数:Re=vR/γ=0.0118×1.14/(1.007×10-6)=1.33×104 (在4000~15000之间) 沉淀池示意见下图:图3-3 平流沉淀池示意图3.4.3 沉淀池的进水设计进水采用穿孔墙布置,尽量做到在进水断面上水流的均匀分布,避免已形成的絮体破碎。
平流式沉淀池
谢谢观看
沉淀池
沉淀池,应用颗粒或絮体的重方沉淀作用去除水中悬浮物的一种传统水处理构筑物。它的平面形式常采用长 方形和圆形两种。按池中水流方向,可分为平流式、竖流式及辐流式三种形式。广泛应用于给水及污水处理工艺 流程中。有时作为原水水质较好的单独水处理构筑物,其出水术质即可满足设计要求,或作为污水的一级处理单 独使用。
简介
平流式沉淀池是沉淀池的一种类型。池体平面为矩形,进口和出口分设在池长的两端。池的长宽比不小于4, 有效水深一般3~4m,池子的前部的污泥设计。平流式沉/天的污水处理厂。
原理
平流式沉淀池由进、出水口、水流部分和污泥斗三个部分组成。池体平面为矩形,进出口分别设在池子的两 端,进口一般采用淹没进水孔,水由进水渠通过均匀分布的进水孔流入池体,进水孔后设有挡板,使水流均匀地 分布在整个池宽的横断面;出口多采用溢流堰,以保证沉淀后的澄清水可沿池宽均匀地流入出水渠。堰前设浮渣 槽和挡板以截留水面浮渣。水流部分是池的主体,池宽和池深要保证水流沿池的过水断面布水均匀,依设计流速 缓慢而稳定地流过。污泥斗用来积聚沉淀下来的污泥,多设在池前部的池底以下,斗底有排泥管,定期排泥。
设计数据
1.长宽比以4-5为宜; 2.长与有效水深比一般采用8-12; 3.池底纵坡一般采用0.01-0.02,机械刮泥时不小于0.005; 4.初次沉淀池最大水平流速为7mm/s,二次沉淀池为5mm/s; 5.进出口处挡板位置 1)高出池内水面0.1-0.15m; 2)进口挡板淹没深度一般为0.5-1.0m; 3)出口挡板淹没深度一般为0.3-0.4m; 4)挡板距进水口0.5-1.0m,距出水口0.25-0.5m; 6.非机械刮泥时,缓冲层高度0.5m,机械刮泥时,缓冲层上缘宜高出刮泥板0.3m; 7.刮泥机行进速度一般为0.6-0.9......
平流沉淀池
平流式沉淀池基本概述平流式沉淀池就是沉淀池的一种类型,水沿水平方向流动的沉淀池。
池体平面为矩形,进口与出口分设在池长的两端。
池的长宽比不小于4,有效水深一般不超过3m,池子的前部的污泥设计。
在池的进口处底部设贮泥斗,其它部位池底有坡度,倾向贮泥斗。
平流式沉淀池沉淀效果好,使用较广泛,但占地面积大。
常用于处理水量大于15000立方米/天的污水处理厂。
平流式沉淀池由进、出水口、水流部分与污泥斗三个部分组成。
池体平面为矩形,进出口分别设在池子的两端,进口一般采用淹没进水孔,水由进水渠通过均匀分布的进水孔流入池体,进水孔后设有挡板,使水流均匀地分布在整个池宽的横断面;出口多采用溢流堰,以保证沉淀后的澄清水可沿池宽均匀地流入出水渠。
堰前设浮渣槽与挡板以截留水面浮渣。
水流部分就是池的主体,池宽与池深要保证水流沿池的过水断面布水均匀,依设计流速缓慢而稳定地流过。
污泥斗用来积聚沉淀下来的污泥,多设在池前部的池底以下,斗底有排泥管,定期排泥。
平流式沉淀池具有对冲击负荷与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强,施工简单,造价低的优点;但操作工作量大,采用机械排泥时,机件设备与驱动件均浸于水中,易生锈,易腐蚀的缺点;适用于地下水位较高及地质较差的地区;适用于大、中、小型污水处理厂。
构造:平流式沉淀池有进水区、沉淀区、出水区、污泥区与缓冲区五部分组成。
1、进水区进水区的作用就是使水流均匀的分布在整个断面上,尽可能减少扰动。
平流式沉淀池的配水可采用进水挡板或进水穿孔强等;入口流速小于25mm/s。
为了保证不冲刷已有的底部沉淀物,水的流入点应高于出污泥层面0、5m以上。
水流入沉淀池后应尽快消能,防止在池内形成短流或股流,设置整流装置。
2、沉淀区沉淀区的高度(有效水深H)与其前后有关处理构筑物的高程布置有关,一般约3-4m。
沉淀区的长、宽、深之间相互关联,应综合考虑,还应核算表面负荷。
一般,L/B≥4,L/H≥10,每格宽度3-8m,不宜大于15m。
平流沉淀水池详细平面图集
平流式沉淀池课件(2)
:2~3m ;~1.5;长宽比≤5;池长14~20m 。
e.曝气量:0.1~0.2 m 3空气/m 3污5m 2h 3.5.1 分类水或3~5 m 3空气/m 2 h 。
¾按工艺布置分:初沉池和二沉池。
初沉池是级污水处的主体构筑物或作为级初沉池:是一级污水处理的主体构筑物,或作为二级处理的预处理,可去除40~55%的SS、20~30%的BOD,降低后续构筑物负荷。
二沉池:位于生物处理装置后,用于泥水分离,它是生物处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生物处理+二沉池沉淀后,一般可去除70~90%的SS和65~95%的BOD。
¾按水流方向分按水流方向分平流式辐流式竖流式池内水流由下向上池内水流向四周辐流池型:长方形一端进水,另一池型:多为圆形有方形或多角形端出水贮泥斗在池进口池型:多为圆形, 有方形或多角形池中央进水,池四周出水贮泥斗在池中央沉淀池三种流态平流式竖流式辐流式3.5.2 组成部分沉淀池由五部分组成:进水区、出水区的功能是使水流的进入与流出保持平稳,以提高沉淀效率。
平稳提高淀效率沉淀区是沉淀进行的主要场所贮泥区贮存、浓缩与排放污泥。
贮泥区贮存浓缩与排放污泥缓冲区避免水流带走沉在池底的污泥。
缓冲区1.设计流量沉淀池的设计流量与沉砂池的设计流量相同。
在合流制的污水处理系统中,当废水是自流进入沉淀池时,应按最大流量作为设计流量;当用水泵提升时应按水泵的最大组合流量作为设流量作为设计流量;当用水泵提升时,应按水泵的最大组合流量作为设计流量。
在合流制系统中,应按降雨时的设计流量校核,但沉淀时间应不小于30min。
2.沉淀池的只数对于城市污水厂,沉淀池的格数不应少于2只。
3.沉淀池的经验设计参数对于城市污水处理厂,如无污水沉淀性能的实测资料时,可参照教材表3-10(P81)的经验参数选用。
4.沉淀池的几何尺寸池超高不少于0.3m;缓冲层高采用0.3~0.5m;贮泥斗斜壁的倾角,方斗宜圆斗宜排管直不宜小于60º,圆斗不宜小于55º;排泥管直径不小于200mm。
水处理厂工艺流程设计—平流式沉淀池
本次课程设计主要任务是对某城市50000m3/d污水处理厂三级处理工艺及部分构筑物进行设计。本设计所处理的原水,属于市政污水经过二级生物处理后的出水(中水),水的浊度、CODcr、SS等,均符合国家污水排放标准。但是作为景观用水和部分工业补充用水,其浊度和卫生指标偏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深度处理,本次课程设计的目的就是以活性污泥法处理后的出水作为原水,采用混凝—沉淀工艺进一步处理,达到景观和部分工业用水的要求。
排泥管直径:
污泥斗高度: tg =3.46m
污泥斗容积:
③泥斗以上梯形部分容积(设池底坡度为0.01):
梯形部分高度:
污泥斗以上梯形部分容积:
④ 污泥都和梯形部分污泥容积
>26.25
(4) 池子总高度
缓冲层高 (0.3~0.5),超高
(取7.4m)
(5) 进水穿孔墙:墙长4.5m,墙高3.5m,超高0.5m
4、快滤池:
快滤池流速10m/h,停留时间40min。具体计算见第三章。
5、污泥脱水间:
污泥脱水间高3.96m,通过离心脱水机对污泥进行脱水处理。
第三章平流式沉淀池的计算
第一节概述
用于沉淀的构筑物称为沉淀池,沉淀池按池内水流方向的不同,可分为平流式沉淀池,辐流式沉淀池、竖流式沉淀池和斜板斜管沉淀池。本次课程设计采用的平流式沉淀池。
1、进水区
通过混凝处理后的水先进入沉淀池的进水区,进水区内设有配水渠和穿孔墙,配水渠墙上配水孔的作用是使进水均匀分布在整个池子的宽度上,穿孔墙的作用是让水均匀分布在整个池子的断面上。
2、沉淀区
沉淀区是沉淀池的核心,其作用是完成固体颗粒与水的分离。
3、出水区
出水区的作用是均匀收集经沉淀区沉降后的出水,使其进入出水渠后流出池外。为保证在整个沉淀池宽度上均匀集水和不让水流将已沉到池底的悬浮固体带出池外,必须合理设计出水渠的进水结构。
沉淀池计算方法
沉淀池是分离悬浮物的一种常用处理构筑物。
用于生物处理法中作预处理的称为初次沉淀池。
对于一般的城市污水,初次沉淀池可以去除约30%的BOD5与55%的悬浮物。
设置在生物处理构筑物后的称为二次沉淀池,是生物处理工艺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沉淀池常按水流方向来区分为平流式、竖流式及辐流式等三种。
为上述三种型式沉淀池的示意图。
1.平流式沉淀池池型呈长方形,废水从池的一端流人,水平方向流过池子,从池的另一端流出。
在池的进口处底部设贮泥斗,其它部位池底有坡度,倾向贮泥斗(图2-11a)。
2.竖流式沉淀池池型多为圆形,亦有呈方形或多角形的,废水从设在池中央的中心管进入,从中心管的下端经过反射板后均匀缓慢地分布在池的横断面上,由于出水口设置在池面或池墙四周,故水的流向基本由下向上。
污泥贮积在底部的污泥斗(图2-11b)。
3.辐流式沉淀池辐流式沉淀池亦称辐射式沉淀池。
池型多呈圆形,小型池子有时亦采用正方形或多角形。
池的进、出口布置基本上与竖流池相同,进口在中央,出口在周围。
但池径与池深之比,辐流池比竖流池大许多倍。
水流在池中呈水平方向向四周辐(射)流,由于过水断面面积不断变大,故池中的水流速度从池中心向池四周逐渐减慢。
泥斗设在池中央,池底向中心倾斜,污泥通常用刮泥(或吸泥)机械排除(图2-11c)。
沉淀池由五个部分组成即:进水区、出水区、沉淀区、贮泥区及缓冲区。
进水区和出水区的功能是使水流的进入与流出保持均匀平稳,以提高沉淀效率。
沉淀区是池子的主要部位。
贮泥区是存放污泥的地方,它起到贮存、浓缩与排放的作用。
缓冲区介于沉淀区和贮泥区之间,缓冲区的作用是避免水流带走沉在池底的污泥。
沉淀池的运行方式,有间歇式与连续式两种。
在间歇运行的沉淀池中,其工作过程大致分为三步:进水、静置及排水。
污水中可沉淀的悬浮物在静置时完成沉淀过程,然后由设置在沉淀池壁不同高度的排水管排出。
在连续运行的沉淀池中,污水是连续不断地流入与排出。
污水中可沉颗粒的沉淀是在流过水池时完成,这时可沉颗粒受到由重力所造成的沉速与水流流动的速度两方面的作用。
某地43米X12米网格反应平流沉淀池水处理工艺施工图
平流式沉淀池设计案例(附图纸)
平流沉淀池设计案例某城市污水处理厂最大设计流量Qmax=720m3/h ,设计人口数N=10万人,试设计平流式沉淀池。
解:取沉淀时间t=1。
5h,表面水力负荷q=2m3/m2·h ,排泥间隔2d ,人均干泥量25g/人.d ,污泥含水率95%,水平流速v ≤5mm/s 取4。
63mm/s1。
沉淀区 面积:2233max 360/2/720m hm m h m q Q A =•== 有效水深:m h m m q h 3h 5.1/2t 232=⨯⋅== 有效体积:m m m h A V 1080336022=⨯=⋅= 长度:m h h m t v L 255.1/)63.46.3(6.3=⨯⨯=⋅⋅=总宽度:m m m L A B 4.1425/360/2===池子格数格38.4/4.14/===m m b B n2。
校核尺寸比例长宽比:L/b=25/4.8=5.21满足“每格长宽比不宜小于4”要求长深比:L/ h 2=25/3=8.33 满足“每格长深比不宜小于8"要求3.污泥区(1)污泥所需总容积 310010001000%95-1d 2100000d /25m g V =⨯⨯⨯⨯⋅=)(人人 每格池子污泥量 V/3=34m 3(2)污泥斗尺寸及其容积泥斗倾角60度,斗底尺寸0。
5×0.5m, 上口为4.8×4。
8m泥斗高度:h4’=(4.8—0。
5) /2×t an60= 3.72 取3。
75m泥斗容积:3222121'4111.32)8.45.08.48.45.05.0(75.331)(31m S S S S h V =⨯+⨯+⨯⋅⋅=⋅++⋅⋅=(3)污泥斗以上梯形部分高度:h4'’=(L1—L2)×0。
01=(25—4。
8) ×0.01=0。
202m污泥斗以上梯形部分体积:3"421245.148.4202.02/)258.4(2/)(m bh L L V =⨯⨯+=⋅⋅+=(4)实际存泥体积V = V 1+V 2=32.11+14。
第4章 平流沉淀池
曝气沉砂池的特点:
沉砂中含有机物的量低于5%; 由于池中设有曝气设备,它还具有预曝气、脱 臭、防止污水厌氧分解、除泡以及加速污水中油 类的分离等作用。
曝气沉砂池的构造:
曝气沉砂池是一个长形渠道,沿渠道壁一侧的 整个长度上,距池底约60~90cm处设置曝气装 置;
在池底设置沉砂斗,池底有i=0.1~0.5的 坡度,
(二)凝聚作用的影响
原水通过絮凝池后,悬浮杂质的絮凝过程在平流式沉淀 池内仍继续进行。由于池内水平流速分布不均匀,存在 的速度剃度将引起颗粒相互碰撞而促进絮凝。
此外,水中絮凝颗粒的大小也是不均匀的,它们将具 有不同的沉速而引起颗粒碰撞絮凝。水在池内的停留时 间越长,由速度梯度引起的絮凝便进行愈完善。所以沉 淀时间t 对沉淀效果是有影响的;池中的水深愈大,因颗 粒沉速不同而引起的絮凝也进行得愈完善,所以池深对 沉淀效果也是有影响的。因此,实际沉淀池的沉淀时间 和水深对沉淀均有影响,因而也就偏离了理想沉淀池的 假定条件
平流式沉砂池的计算公式
1.长度L
L vt
式中:v——最大设计流量时
的速度,m/s;
t——最大设计流量时
的停留时间,s。
2.水流断面面积A
A Qm ax / v
式中:Qvmax——最大设计流
量,m3/s。
3.池总宽度B
B A/ h2
式中: h2——设计有效水深。
4.贮砂斗所需容积V
Q X T 86400 V max
平流式、竖流式、曝气沉砂池、 旋流式沉砂池
沉砂池工程设计中的设计原则与主要参数
城市污水厂一般均设置沉砂池,并且沉砂池的个数或分格数应不 小于2;工业污水是否要设置沉砂池,应根据水质情况而定。 设计流量应按分期建设考虑: 最大时流量、最大组合流量、合流制流量 沉砂池去除的砂粒相对密度为2.65,粒径为0.2mm以上。
平流沉淀池
二、凝聚作用的影响
原水通过絮凝池后,絮凝过程在沉淀池中继续进行. 水在池内沉淀时间越长,池内因水流速度不同而引起的絮
沉淀池宽度B(m),长度L(m),高度H(m)
水面面积A (m2)=BL 沉淀池容积V (m3)=BLH
故:颗粒在沉淀池内的沉淀时间t为:
t=L/v=H/u0
V=Qt=HBL
Q=V/t=HBL/t=Au0
有:u0=Q/A=q0
Q/A的物理意义是: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沉淀池单位
面积的流量,称为表面负荷或溢流率,用q0表示。 表面负荷的量纲m3/(m2·s)或m3/(m2·h)。表面负荷q0 的数值等于颗粒沉速u0(m/s) 。
B.水流的稳定性(防止异重流) 水流的稳定性用弗劳德数Fr:
Fr
v2
Rg
Fr数增大,表明惯性力作用相对增加,重力作用相对减 小,水流对温差\密度差异等影响的抵抗能力强,使沉 淀池内的流态保持稳定,通常,平流沉淀池内Fr宜大 于10-5
在平流式沉淀池中,降低Re和提高Fr数的有效措施是减少水力 半径R,池中纵向分格及增加斜板\斜管均能达到上述目的.
实际沉淀池的分析
凝聚性颗粒的沉降过程分析——实际沉淀池与理想沉淀池的主要区别:
• 1.在沉淀过程中颗粒的大小、形状、密度都有所 变化;
• 2.沉淀速度正比于沉淀深度和沉淀时间;
影响平流沉淀池的影响因素
一 、实际水流情况
理想沉淀池中,水流稳定,流速均匀分布: t
课程设计---平流式沉淀池设计 精品
水污染控控工程班 级: 环境工程091班 姓 名: 张 红 梅学 号: 0908100083设计题目: 平流式沉淀池设计指导老师: 黄 家 琰课程设计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班级:环境091班姓名:张红梅学号:0908100083 工艺:平流式沉淀池同组姓名甲:何夕夕学号:0908100075 工艺:竖流式沉淀池同组姓名乙:肖兴艳学号:0908100057 工艺:辐流式沉淀池一、设计题目:污水处理厂沉淀池设计二、设计内容:某城市生活污水量为 5000 m3/d,即 57.9 L/s,变化系数为 1.74 ,COD为 510 mg/L,BOD为 260 mg/L,进水悬浮物浓度为 370 mg/L,出水悬浮物浓度不超过 20 mg/L,通过实验测得沉淀所对应的污泥含水率为96% 。
采用二级处理,处理后污水排入三类水体。
通过上述参数设计该污水处理厂的平流式沉淀池。
未提供的参数按照设计规范自行选取。
根据上述参数完成污水处理厂沉淀池的设计计算书及相关图纸绘制。
三、设计要求:1.设计计算书主要内容:(1)设计依据:设计任务和基础资料。
(2)各主要构筑物的设计参数、计算公式、计算过程与结果,主要设备的设计选型计算、规格等。
(3)设计完成后,针对所设计内容与同组同学比较各类沉淀池的特点。
2.绘制图纸:绘制能够清楚表达沉淀池结构的图纸,至少包括主视图、俯视图、剖面图。
3.设计时间:贵州大学2011~2012年度第二学期四.设计计算说明书和图纸均鼓励采用计算机制作。
目录前言 0水污染工程课程设计 (1)一、设计题目 (1)二、设计内容 (1)三、设计要点及有关参数 (1)1、沉淀池的一般设计准则 (1)2、平流式沉淀池设计要点 (4)四、平流式沉淀池的公式及设计计算 (5)五、结论 (11)六.参考文献 (11)七、附图 (12)附件平流式沉淀池的设计图 (12)前言生活污水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各种污水的混合液。
平流沉淀池
时间短,这种情况称为短流,是由于沉淀池内的流速与流程
不同造成的.具体原因:
1)异重流2)风的影响3)池内导流壁与刮泥设施的影响4)死 角的存在
▪ ▪
A.水流的紊动性(防止死角)
紊动性用雷诺数表示: Re
vR
沉淀池的雷诺数表征水流惯性力与粘滞力的比值,一般在400015000(大于500),属于紊流状态,实际中通常要求雷诺数越小越好.
荷q0的数值等于颗粒沉速u0(m/s) 。
结论:
★ 若沉速u0确定(由停留时间和水深确定)后, 则沉淀池的表面负荷q0值同时被确定。
★ 由于u0=q0=Q/A,表明沉淀效率取决于颗粒 沉速或表面负荷,与池深和停留时间无关。
★ 通过静止沉淀试验,根据要求达到的沉淀总效 率,求出颗粒沉速后,也就确定了沉淀池的表面 负荷(过流率)。
/长度(L)
高H
理想平流式沉淀池式意图 宽度(B)
◆ 在沉淀区的每个颗粒一面下沉,一面随水流水平运动, 其轨迹是向下倾斜的直线。 ◆ 沉速大于u0的颗粒可全部除去;沉速<u0的颗粒因处 于水面以下,也可以除去一部分。例如:沉速为u的颗粒 被除去率为h/H或u/u0。
3
设:处理水量Q(m3/s) 水平流速度v(m/s)
平流式沉淀池
平流式沉淀池应用很广,但由于在运行时 水流受到池身构造和外界影响,致使颗粒 沉淀复杂化,为此我们先研究理想沉淀池
理想沉淀池的假定条件:
① 进出水均匀分布在整个横断面,亦即沉淀池中各进 水断面上各点流速均相同;
② 悬浮物在沉淀过程中以等速下沉; ③ 悬浮物在沉降过程中的水平分速度等于水流速度, 水流是稳定的。 ④ 悬浮物落到池底污泥区,不再上浮,即被除去。
平流式沉淀池之欧阳文创编
平流式沉淀池 - 基本概念时间:2021.03.12 创作:欧阳文平流式沉淀池平流式沉淀池是沉淀池的一种类型。
池体平面为矩形,进口和出口分设在池长的两端。
池的长宽比不小于4,有效水深一般不超过3m,池子的前部的污泥设计。
平流式沉淀池沉淀效果好,使用较广泛,但占地面积大。
常用于处理水量大于15000立方米/天的污水处理厂。
利用悬浮颗粒的重力作用来分离固体颗粒的设备称为沉淀池。
平流沉淀池是一个底面为长方形的钢筋混凝土或是砖砌的、用以进行混凝反应和沉淀处理的水池。
其特点是构造简单、造价较低、操作方便和净水效果稳定。
平流式沉淀池 - 主要结构平流式沉淀池结构示图进水区进水区也是平流沉淀池的混合反应区,原水与混凝剂在此混合,并起反应,形成絮凝体,然后进入沉淀池,此外由于断面突然扩大,流速骤降,絮凝体藉自重而不断沉降。
进水区就是为了防止水流干扰,使进水均匀的分布在沉淀池的整个断面,并使流速不致太大,以免矾花破碎。
沉淀区沉淀区的作用是使悬浮物沉降。
出水区沉淀后的水应从出水区均匀,不能跑“矾花”。
存泥区和排泥存泥区是为存积下沉的泥,另一方面是供排泥用。
为了排泥,沉淀池底部可采用斗形底,可采取穿孔排泥和机械虹吸排泥等形式。
平流式沉淀池 - 产品优缺点平流式沉淀池优点1、处理水量大小不限,沉淀效果好。
2、对水量和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强。
3、平面布置紧凑,施工方便,造价低。
缺点1、进、出水配水不易均匀。
2、多斗排泥时,每个斗均需设置排泥管(阀),手动操作,工作繁杂,采用机械刮泥时容易锈蚀。
平流式沉淀池 - 适用范围1、适用于地下水位高、地质条件较差的地区。
2、大、中、小型污水处理工程均可采用。
平流式沉淀池 - 设计要点平流式沉淀池常用的排泥设备1、混凝沉淀时,出水浊度宜<10mg/L,特殊情况≤15mg/L。
2、池数或分隔数一般不少于2。
3、沉淀时间一般为1.0~3.0h,当处理低温低浊水或高浊度水时可适当延长。
4、沉淀池内平均水平流速一般为10~25mm/s。
平流式沉淀池工作原理
平流式沉淀池工作原理平流式斜管沉淀池的工作原理平流式沉淀池应用很广,特别是在采用地面水源的电厂中常被采用。
一、平流池的结构平流式沉淀池为矩形水池,基本组成如图3-5所示。
上部为沉淀区,下部为污泥区,池前部有进水区,池后部有出水区。
添加混凝剂后的原水流入沉淀池,沿进水区整个截面均匀分配进入沉淀区,然后缓慢地流向出口区。
水中的颗粒沉于池底,沉积的污泥连续或定期排出池外。
1.进水区2.通过混凝处理后的水先进入沉淀池的进水区,进水区内设有配水渠和穿孔墙,如图3-6所示。
配水渠墙上配水孔的作用是使进水均匀分布在整个池子的宽度上,穿孔墙的作用是让水均匀分布在整个池子的断面上。
为了保证穿孔墙的均匀布水作用,穿孔墙的开孔率应为断面面积的6%-8%,孔径为125mm左右。
配水孔沿水流方向做成喇叭状,孔口流速在以内,最上一排孔淹没在水面下12-15cm处,最下一排孔距污泥区以上处,以免将已沉降的污泥再冲起来。
3.沉淀区4.沉淀区是沉淀池的核心,作用是完成固体颗粒与水的分离。
在沉淀区固体颗粒以水平流速-v和沉降速度u的合成速度,一边向前行进一边向下沉降。
5.出水区6.出水区的作用是均匀收集经斜管填料沉淀区沉降后的出水,使其进入出水渠后流出池外。
为保证在整个沉淀池宽度上均匀集水和不让水流将已沉到池底的悬浮固体带出池外,必须合理设计出水渠的进水结构。
图3-7给出三种结构。
图3-7(a)为溢流堰式,这种形式结构简单,但堰顶必须水平才能保证出水均匀。
图3-7(b)为锯齿三角堰式,为保证整个堰口的流量相等,锯齿堰应该用薄壁材料制作,堰顶要在同一个水平线上,图3-7(c)为淹没孔口式,在出水渠内墙上均匀布孔,保证每个小孔流量相等。
7.存泥区和排泥措施8.沉淀池排泥方式有静水压力斗形底排泥和机械排泥等。
9.①静水压力法。
利用池内的静水位,将污泥排出池外,见图3-8。
排泥管1插入污泥斗,上端伸出水面与大气相通。
静水压力H(m)。
为了使池底污泥能滑入污泥斗,池底有i=的坡度,也可采用多斗式平流沉淀池,以减小深度,见图3-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城市污水处理厂最大设计流量
Qmax=720m3/h ,设计人口数
(3.6 4.63)m/h 1.5h
25 m
总宽度:B A/L
2
360 m /25 m 14.4m
池子格数n B/b 14.4m /4.8m 3
格
平流沉淀池设计案例
N=10万人,试设计平流式沉淀池
解:取沉淀时间t=1.5h ,表面水力负荷q=2m3/m2 h ,排泥间
隔2d ,人均干泥量25g/人.d,污泥含水率95 %,水平流速v W 5mm/s
取 4.63mm/s
2. 校核尺寸比例
长宽比:L/b=25/4.8=5.21 满足“每格长宽比不宜小于4”要求 长深比:L/ h 2=25/3=8.33 满足“每格长深比不宜小于8 ”要求 3. 污泥区
(1 )污泥所需总容积
、, 25g /人 d 100000 人 2d
V
100 m
(1-95%)
1000 1000
面积:A
3
Q max
720 m /h
2
3 2 360 m q 2m 3/m 2
?h
有效水深:
h 2 qt 2m 3 / m 2
h 1.5h 3m 有效体积:
V A h 2
360 m 2
3m 1080 m
1.沉淀区
长度:L 3.6 v t
每格池子污泥量 V/3=34m 3 (2) 污泥斗尺寸及其容积
h4
0.5 4.8)
V = V什V 2=32.11 + 14.45 =46.56m 3>34m 3满足要
泥斗倾角60度,斗底尺寸0.5 X).5m,上口为4.8 M.8m
泥斗高度:h4 '(4.8-0.5) /2 X an60= 3.72 取3.75m
泥斗容积:
1 3.75 (0.5 0.5 4.8 4.8
3 32.11m3
(3) 污泥斗以上梯形部分高度:
h4 '(L1-L2) X0.0仁(25-4.8) X0.01=0.202m 污泥斗以上梯形部分体积:
V2 (L i L2)/2 h;b
(4.8 25)/2 0.202 4.8
14.45m3
(4) 实际存泥体积
求
4. 沉淀池总高度:
超高h1 :沉淀池高度一般为0.3m ;
有效水深h2 :即沉淀区高度=3m
缓冲层高度h3 :无机械刮泥设备时为0.5m ;
污泥区高度h4 :贮泥斗高度h4 '3.75与梯形部分高度h4 '0.202 之和
S2
H h1 h2h3h40.3 3 0.5 (3.75 0.202) 7.752 m
^.mo
也鳩g 幵卫
再開氓盟再
D
,可编辑修改
WKAIH
M
<4iB
綽
W*Srn2
h4=iritflW95?/
・
-H
■
In
J C
伺
4
X
/
A
1
AX KU
* « *ri iJWi
lt lL *a>w
N 9
貝It
E «
-可编辑修改-
THANKS !!!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