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生态预测预报试题库.

合集下载

昆虫生态及预测预报复习资料

昆虫生态及预测预报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1、生态学:是研究动物与其他生物的和非生物的环境总关系的科学。

2、昆虫生态学:昆虫生态学是生态学重要分支科学,是以昆虫为研究对象,研究昆虫与环境相互作用机理和规律的科学。

3、物种:是指自然界中凡是在形态结构、生活方式及遗传上极为相似的一群个体,它们在生殖上与其他种类的生物有严格的生殖隔离。

4、种群:是指在一定的生活环境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个体的总和,是种在自然界存在的基本单位。

5、群落:在一定地段或一定生境内各种生物种群构成的结构单元。

6、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空间内栖息的所有生物(生物群落)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

7、协同进化:通过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的法则,逐渐形成的,表现在形态、生理、生态特性的变异,在进化论中称为协同进化。

8、biosystem:生物系统,是指从系统论的角度与观念来看生物体与生物界,将生物不同层次的结构体系看做“系统”。

9、生态平衡:在一定的时间和相对稳定的条件下,生态系统各部分的结构与功能处于相对适应、协调的动态平衡之中。

10、反馈现象:当某一输出状态变量又反过来变为输入变量而影响到状态的动态时,称为反馈现象11、限制因子:在稳定状态下,当某种或几种基本物质的可利用量最接近于所需要的临界最小量时,这种或这些基本物质便将成为一个限制因子。

12、过冷却现象:当环境温度降到一定低温时,昆虫体液开始结冰,同时释放出热量,此时体温复升;当环境温度继续下降到一定限度时,虫体结冰,这个过程叫做过冷却现象。

13、兼性滞育:滞育并不出现在固定世代,可随地理条件或季节性气候、食物等因素而变动,多为多化性害虫。

14、专性滞育:滞育出现在固定的世代及虫期,都为一化性滞育昆虫15生物钟:生物的生理机能和学习习性受着内在的、具有“时钟”性能的生理机制的控制,这种生理机制成为生物钟16、负反馈:最终的输出变量反过来对初始变量的刺激或干扰作用起到削弱或衰减的作用。

17、正反馈:所有输出变量对初始变量的刺激或干扰均有加强的性质。

2022农业昆虫学试题库(答案全)

2022农业昆虫学试题库(答案全)

2022农业昆虫学试题库(答案全)一、名词解释1.综合防治(IPM):运用综合技术防治可能为害作物的各种潜在害虫的一种策略.2.全部种群治理(TPM):采用各种可能的技术和方法,将害虫的种群彻底灭绝,以达到一劳永逸的防治方法。

3.生物防治法(广义):利用有益生物及代谢产物防治害虫的方法。

4.农业防治法:根据农田环境、寄生植物和害虫间的相互关系,利用栽培管理技术,有目的的改变某些因子,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而不利于害虫的发生。

5.经济受害允许水平昆虫(EIL):有防止增加的产值与防治费用相等时的害虫密度。

6.经济阈值(ET):指害虫的某一密度,害虫达到该密度时应采取措施,以防止害虫达到经济受害允许水平。

7.化学防治法:利用化学农药防治害虫的方法。

8.地下害虫:指在土中生活的害虫,它们为害农作物的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靠近地面的嫩茎以及果树和苗木的地下茎和幼根。

9.物理机械防治:利用各种物理因子、人工或器械防治害虫的方法。

10.植物检疫:根据国家法规,对调出和调入的植物及其产品等进行检疫和处理,以防止认为传播的危险性病、虫、杂早传播扩散的一种带有强制性的防治措施。

11.防治指标:接近但未达到经济受害允许水平时的害虫种群密度,达到该害虫种群密度时应采取控制措施,以防止害虫密度达到经济受害允许水平。

12.大面积种群治理(APM):其目标是在大面积上将害虫种群数量控制下ET以下,即将害虫控制在危害之前和农田之外,以避免大田防治。

13.不选择性(植物抗虫性):植物使昆虫不趋向其上栖息、产卵获取食的一些特性。

14.抗生性(植物抗虫性):引起昆虫死亡率高,繁殖力低,生育迟缓或不能完成生育的一些植物特性。

15.耐害性(植物抗虫性):植物受害后具有很强的增值和补偿能力而不致在产量上有明显的影响。

16.气调防治:通过改变环境如仓库里的气体组成和气压来控制仓储害虫、虫螨和微生物的生长和发生,以保证储藏的安全。

17.农药的安全间隔期:最后一次施药稻收获作物前的时期,即自施药到残留量降至允许残留所需的时间。

森林昆虫学习题

森林昆虫学习题

一、名词解释(8*2)1、孤雌生殖:2、多型现象:3、世代交替:4、滞育:5、经济阈值:6、生活史:7、综合治理:8、龄期:二、填空(30分)1、咀嚼式口器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部分构成。

2、蝉属______ 目,蝽象属______ 目,天牛属______ 目,白蚁属_ _____ 目,螽斯属于目。

3、消化道一般分为前肠、中肠和后肠3部分。

其中嗉囊属于、胃盲囊属于。

4、昆虫的食性按食物的性质可分为、、、。

5、根据蛹壳、附肢、翅与身体主体的接触情况,将昆虫的蛹分为3类:、、。

6、昆虫体躯分为、、3体段,对应功能分别为:、、。

7、不完全变态昆虫在发育的过程中经历的虫态分别为:、、。

8、天牛的触角为:;蝶类的触角为:;三、简答题(21分)1、简述昆虫纲的特征。

2、简述昆虫体壁的结构并简要说明昆虫体壁与害虫防治的关系3、简述昆虫预测预报的类型与方法。

四、论述题1、论述与林业生产有关的4个目的主要分类特征。

(11分)2、结合天松毛虫类害虫的危害特点,论述对其综合治理的方法。

(11分)3、以天牛为例,论述蛀干性害虫的危害特征及其防治方法。

(11分)森林昆虫2一、名词解释(8*2)1孤雌生殖:2多型现象:3世代交替:4滞育:5经济阈值:6模式标本:7变态:二、填空(35分)1、蝗虫口器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部件构成。

2、蝉属______ 目,蝽象属______ 目,天牛属______ 目,白蚁属_ _____ 目,螽斯属于目。

3、消化道一般分为前肠、中肠和后肠3部分。

其中嗉囊属于、胃盲囊属于。

4、昆虫的食性按食物的性质可分为、、、。

5、根据蛹壳、附肢、翅与身体主体的接触情况,将昆虫的蛹分为3类:、、。

6、昆虫体躯分为、、3体段,对应功能分别为:、、。

7、不完全变态昆虫在发育的过程中经历的虫态分别为:、、。

8、根据昆虫对温度条件的适应性,可划分为:、、、、五个温区。

病虫害监测与预警考核试卷

病虫害监测与预警考核试卷
B. 优化预警模型
C. 扩大监测范围
D. 减少数据收集
二、多选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病虫害监测的主要目的是哪些?( )
A. 评估病虫害发生的风险
B. 制定防治措施
C. 提供商品销售信息
D. 预防和控制病虫害
2. 以下哪些是病虫害预警系统的功能?( )
9. 下列哪种情况下,应发布病虫害预警?( )
A. 病虫害发生程度低于防治指标
B. 病虫害发生程度超过防治指标
C. 无法判断病虫害发生程度
D. 防治措施已经足够有效
10. 以下哪种病虫害监测方法可以实时获取数据?( )
A. 定期人工调查
B. 自动化监测系统
C. 邮寄样本分析
D. 历史数据分析
11. 关于病虫害监测与预警,以下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
8. ×
9. √
10. ×
五、主观题(参考)
1. 主要方法:人工调查、遥感监测、自动化监测。优点:人工调查直观、灵活;遥感监测覆盖面广、效率高;自动化监测实时、准确。缺点:人工调查耗时、费力;遥感监测成本高、受天气影响;自动化监测设备维护成本高。
2. 预警重要性:提前准备防治措施,减少经济损失,如提前预警水稻病虫害,指导农民及时防治,避免产量下降。
A. 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B. 采用有效的防治方法
C. 加强农业管理
D. 减少农作物种植
19. 以下哪些因素可能导致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
A. 气候变暖
B. 农药的不合理使用
C. 环境污染
D. 农业品种单一
20. 以下哪些是病虫害预警信息发布的有效途径?( )

农业害虫测报试题库及答案精选全文

农业害虫测报试题库及答案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植物病害流行预测预报》试题(一)闭卷适用专业年级:植物保护姓名学号专业班级本试题一共3道大题,共1页,满分50分。

考试时间60分钟。

2.试卷若有雷同以零分计。

一、名词解释(4×2.5=10分)病害三角侵染梯度传播速度相对侵染率二、简答题(3×10=30)1、病害田间传播图式分为哪两大类,并分别说明其特征?(10分)2、何谓ID-DI曲线?曲线可能的形式?(10分)3、简述寄主抗病性和植株密度对植物病原物传播的影响?并回答影响植物病原物传播的其他因素?(10分)三、计算题(1小题6分,2小题4分,共10分)1、设病害初始病叶率为0.001%,20天后病叶率发展到3.8%,再经30天病叶率增至86.4%,试用逻辑斯蒂模型计算前20天和后30天的病害日增长率。

2、某病虫测报站在调查病害的严重度时,共取200个样本,按严重度分级标准(0级无病,1级<25%,2级为25-50%,3级为50-75%,4级>75%=统计,0级样本40个,1级30个,2级50个,3级70,4级10个。

求:(1)普遍率;(2)病情指数。

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名词解释(每小题1分,共10分)病害三角:病原生物、寄主植物和一定的环境条件相互配合才能引起侵染性病害的关系。

侵染梯度:又称病害梯度或传播梯度是指传播发病后,子代病害数量(或密度)随着与菌源中心距离的增加而递减的现象或状况。

传播速度(rate of spread):是指单位时间内病害传播距离的增长量。

相对侵染率:指一定数量的亲代病情在一日内传播侵染引致的子代病情数量的比例。

评分标准:每小题满分1分,答错者不得分。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植物病害田间传播图式分为:中心式传播和弥散式传播。

(4分)特征:中心式传播的病害,多为单年流行病害。

当每年初侵染源来自本地菌源,初始菌量小而繁殖率高或外来菌源传入的时间有限,菌量也小的情况下,病害在田间会经过中心病株(叶)、发病中心、点片发生期、普发期和严重期等阶段。

农业昆虫学07试题

农业昆虫学07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害虫综合治理包括的三个基本观点是(生态学观点)、(经济学观点)、(环境保护学观点)。

2. 在防治策略上,防治r选择类害虫最适合的防治方法是(化学防治或药剂防治)。

3. 在农业上,害虫取食或产卵等行为造成农作物经济损失的受害,称为(虫害)。

5. 草地螟的越冬虫态是(老熟幼虫),越冬场所是(土壤)。

6.植物对某些昆虫种群所产生的损害具有避免或恢复的能力,称为(植物抗虫性)。

7. 目前,在我国用于害虫防治实践的昆虫病原细菌主要是(苏云金杆菌)。

8.农业害虫的预测预报按测报的目的和内容可分为(发生期预测)、(发生量预测)、发生范围和为害程度预测。

9.常见的昆虫田间分布型有(随机分布型)、(核心分布型)、(嵌纹分布型)。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下列影响昆虫种群数量增长的环境因子属于非密度制约因子的是(B)。

A 生活空间B 温度C捕食性与寄生性天敌 D 食物数量2.下列害虫可以在土壤中穿行造成作物受害的是(A)。

A 东方蝼蛄B 细胸金针虫C 亚洲玉米螟D 二化螟3.下列防治方法中,能有效地防止危险性害虫远距离传播蔓延是(D)。

A 农业防治法B 物理机械防治法C 生物防治法D 植物检疫4.田间发现大豆幼苗被害虫为害,其为害症状是大豆的主根被咬断,断口整齐平滑,地上部植株枯死,则该害虫最可能是(A)。

A 蛴螬类B 金针虫类C 蝼蛄类D 地老虎类5.田间调查某地块玉米螟对玉米危害所造成的损失, 抽样调查200株, 其中有20株被玉米螟为害, 平均每健株产量为100克, 被害株产量为80克, 则该地块玉米的产量损失百分率为(D)。

A. 10%B. 20%C. 40%D. 2%8. 下列害虫属于迁飞性害虫的是(B)。

A 华北蝼蛄B 粘虫C 甘蓝夜蛾D 菜蛾9. 下列贮粮害虫中,属于初期性贮粮害虫的是(C)。

A 赤拟谷盗B 锯谷盗C 玉米象D 黄粉虫10.下列蚜虫,在我国东北生活史类型为留守式的是(B)。

昆虫预测预报(1)

昆虫预测预报(1)

昆虫预测预报1、什么是种群数量动态?表征种群数量动态的基本要素(5个)答:种群动态:种群动态是种群空间和时间两个方向上数量变动的规律。

种群动态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纵剖面,而种群的静态,如空间格局,某特定时刻的数量可以看成种群发生发展的横剖面。

一般把种群数量随时间而变化的规律称为种群数量动态,种群空间格局随时间而变化的规律称为种群的空间动态,数量和空间二者紧密相关。

种群的发生发展和灾变,实际上是数,时,空的配合和变化,而这种变化是在一定环境下种内,种间矛盾斗争,协同发展的结果①种群的初始数量:可用绝对数量或密度表示,前者指限定空间内的种群全部个体数量,后者指限定空间内单位面积或体积上种群的个体数量,如越冬数量调查。

②种群的死亡率(d)或存活率(s):指一定时间或发育阶段内种群的死亡数量或存货数量与种群初始数量的比率,分别用d,s 表示,且d=1-s 死亡率按其死亡原因分为:生理死亡率和生态死亡率。

存活率按限定时间分为:累计存活率s 和逐期存活率Si 且s =πSi③种群的出生率和繁殖率:指单位时间种群的出生数或繁殖数。

出生率分为生理出生率和生态出生率,只能表达为0或正数。

④种群的增长率:指种群单位时间内的数量变化。

对于一个连续增长的种群,△b趋于0的时候,种群的平均变动速率称种群瞬时增长率。

⑤迁移率:一般用M表示,指一定时间内迁入数量与迁出数量之差占种群总数的百分比。

当迁入大于迁出,M为正,迁入小于迁出,M为负,二者相等,M 为0.2、种群动态中数,时,空的生态学意义?答:种群的发生发展和灾变,实际上是数、时、空的配合变化,而这种变化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种内、种间矛盾斗争、协同发展的结果。

空间:空间是种群赖以存在的具有实质结构的场所,并包括种群内、外生物、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因此他与栖息、生境的概念是一致的。

时间:时间是物质的外延,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数量和空间的变化都在特定时间内发生,并反映出一定的时间特征;二是种群数量和空间的变化都是在其时间上的顺序过程,这两方面结合起来,说明种群的时间形式反映于它的阶段性和顺序性或不可逆性。

昆虫生态及预测预报

昆虫生态及预测预报

黑尾鹿自然种群生命表(Table and Dasman 1957)------特定时 间生命表
x lx dx x.dx Qx Lx Tx ex
0-1
1-2 2-3 3-4 4-5 5-6 6-7 7-8
1000
474 377 240 165 145 131 117
526
97 137 75 20 14 14 30
0.72 0.80 0.52 0.15
注:x:年龄阶段;lx: 年龄开始时存活数;dx : 年龄阶段中死亡数;dxF : 死亡原 因;100qx : 死亡率乘以100;Sx : 阶段内存活率。
五、种群生态对策
生态对策:指生物在进化过程中获得的对所处生存环境的 不同适应方式。 Mac Arther and Wilson(1967)提出:有利于发展较大的r 值的选择称r-选择,有利于竞争能力增加的选择称为K-选
择。从进化论的观点讲,生物适应不同栖境,朝着两个不
同方向进化的对策,称为生态对策。r-选择的物种称为r-对
种群的概念和结构 一、种群的概念及其分析
种群概念:在一定的空间内同物种有机体 的集合。 种群概念包括以下意义: 1. 种群是由个体组成的,但不等于个体的简单相加,从个体 到种群是质的飞跃。如个体有:出生(死亡)、寿命、性别、 年龄、基因型等;种群则为:出生率(死亡率)、平均寿命、 性比、年龄组配、基因频率等。种群虽相当于个体的平均,但 也是在种群水平上出现的新质。种群还有个体不具有的特性, 如:数量、数量动态、空间分布型、扩散、聚集、密度调节能 力、社群结构等。 2. 种群的概念既可以从抽象上也可以从具体上去应用。如抽 象的:种群生态学;具体的:合肥地区小菜蛾种群。 3. 在自然条件下,种群是物种存在的基本单位,是群落和 生态系统的基本单元,是益虫利用和害虫控制的具体对象。 4. 种群与环境之间可视为一个系统,它具有群体的信息

昆虫生态与预测预报

昆虫生态与预测预报

二、单项选择题1.构成昆虫生存环境条件的各种生态环境因素中,其中气候因素和土壤因素合称为(A)A.非生物因素 B.自然因素 C.外部因素 D.有机因素2.昆虫的耐寒性与过冷却点的关系是( B )A.过冷却点越高,耐寒性越强 B.过冷却点越低,耐寒性越强C.过冷却点越低,耐寒性越弱 D.不相关3.土壤湿度除近表土层外,一般总是达到饱和状态,且大气湿度的变化对土壤湿度变化(B )A.影响较大 B.影响较小 C.正相关 D.负相关4.一些害虫的天敌,如七星瓢虫、草蛉、捕食螨等,在生物防治中有重要意义,此类昆虫的食性是(B )。

A.植食性 B.肉食性 C.腐食性 D.杂食性5.许多昆虫卵的孵化、化蛹、羽化等都有一定的昼夜节律性,这与( C )变化有密切关系。

A.光照时间 B.光周期 C.光照强度 D.光波长6.某种昆虫在长于临界光周期的日照下,随日照时间的加长,滞育个体数逐渐减少至不发生滞育,该类型属( A )A.短日照滞育型 B.长日照滞育型 C.中间型 D.无光周期反应型7.环境因素中的食物和天敌常称为是影响昆虫数量变化的( A )。

A.生物因素 B.气候因素 C.人为因素 D.非生物因素8.昆虫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对食物形成了一定的选择性,即(B )。

A.抗生性 B.食性 C.选择性 D.协同性9.昆虫临界致死高温范围是(C )A.30~45℃ B.40~45℃ C.45~60℃ D.50~60℃10.土壤的机械组成指(D )A.土壤肥力 B.土壤酸碱度 C.土壤含微生物程度 D.土壤颗粒结构11. 引起昆虫滞育的内在因素主要是( C )的活化或抑制调节作用。

A.光周期 B.体内激素 C.温周期 D.食物转化12. 土壤因素中影响东亚飞蝗发生的重要限制因素是土壤(A )A.含盐量 B.含水量 C.温度 D.湿度13. 对昆虫繁殖产生影响的温度主要作用于昆虫的哪个虫态( D )A.卵 B.幼虫 C.蛹 D.成虫14. 一些害虫的天敌,如七星瓢虫、草蛉、捕食螨等,在生物防治中有重要意义,此类昆虫属于( B )昆虫。

昆虫生态及预测预报.

昆虫生态及预测预报.

昆虫生态及预测预报.昆虫是一个庞大的物种群体,它们广泛分布于各种生态系统中,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在生态系统中,昆虫在食物链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它们能够转化和重分配生物质,并且对其他种群的数量和分布产生影响。

昆虫所担负的生态功能非常复杂,它们参与了有机质分解、病原体传播、授粉、防止生态平衡崩溃等多个方面。

例如,各种蚂蚁能够通过寻找并归集有机质来参与土壤的有机质分解。

而蜜蜂、蝴蝶和甲虫等昆虫则能够在授粉中发挥重要作用。

此外,某些昆虫或者昆虫种群还能够作为天敌和寄生虫对其他生物种群进行控制。

昆虫和其他动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预测和预警昆虫的数量和分布对于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性非常重要。

昆虫数量的增加会引起种群压力,并导致其他种群数量的下降。

例如,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害虫数量的增加可能导致农作物减产。

因此,在掌握昆虫的数量和分布信息方面要十分重视。

预测和预警昆虫的数量和分布还可以为人们制定适当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从而保护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性。

为了预测、预报和控制昆虫数量,我们需要了解和研究昆虫的生态习性和生活历程。

例如,昆虫在不同的生长阶段的生态和生理条件需要是不同的,知道昆虫的生态和生理习性,可以为掌握昆虫数量和分布提供基础。

此外,昆虫的数量和分布可能与气候和环境变化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

因此,了解并预测气候和环境变化对昆虫数量和分布的影响也是重要的。

为此,我们需要采用多种技术和方法来预测和预警昆虫数量和分布。

例如,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昆虫空间分布模型可以帮助我们为不同的昆虫种群绘制具有空间分辨率的昆虫密度地图。

此外,还可以使用昆虫和它们的食物和栖息地盘点和监测技术,通过研究昆虫和它们的食物和栖息地之间的关系来了解昆虫数量和分布的情况。

通过像这样的技术和方法,我们可以有效地预测和预警昆虫数量和分布,进而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来保护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性。

总之,了解昆虫生态和生理习性、掌握昆虫数量和分布信息、预测和预警昆虫数量和分布等工作将有助于保护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性,并且对于农业、林业等方面的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昆虫生态及预测预报复习资料.doc

昆虫生态及预测预报复习资料.doc

昆虫生态及预测预报复习资料.doc一、名词解释1、生态学:足研究动物与其他生物的和非生物的环境总关系的科学,2、昆虫生态学:足虫生态学是生态学重耍分支科学,足以昆虫为研究对象,研究昆虫与环境相互作用机现和规怵的科学。

3、物种:是拊n 然界中凡是在形态结钩、生活方式及遗传上极为相似的-?群个体,它们在生飱上与其他种类的生物有严格的生殖隔离。

4、祌群:是指在一定的生活环境内,占有一?定空叫的M 种个体的总和.是种在然界存在的基本单位。

5、群洛:在一定地段或一定生境内M 巾生物祌群构成的结构啦元,6、生态系统:足指在一定空叫内柄息的所有生物(生物群落)与典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

7、协同进化:通过包然选择、适莕生存的法则.逐渐形成的.表现在形态、生理、生态特性的变异,在进化论屮称为协同进化。

8、biosystem :生物系统.足衍从系统论的角度与观念来希生物体与生物界,将生物不同层次的结构体系看做“系统”。

9、生态平衡:茌一定的时问和相对稳宛的条件下,生态系统外部分的结钩与功能处于相对适应、协调的动态平衡之中。

10、反馈现象:当某一?输出状态变蛍又反过來变为输入变虽而影响到状态的动态时,称为反馈现象11、限制因子:在稳定状态下,当某种成儿种旌本物质的可利用蛍圾接近于所滿耍的临界扱小S 时,这种成这些旌本物质便将成为一?个限制因子,12、过冷却现象:当环境温度降到一定低溢时.敁虫体液开始结冰.同时释放出热蛍,此时体溢鉍升:当环境温度继绒下降到~定限度吋.虫体结冰,这个过程叫做过冷却现象。

13、液性滞宵:滞宵并不出现在IA1定世代,可随地理条件成季节性气候、食物等因索而变动,多为多化性害虫。

14、专性滞宵:滞育出现在固定的世代及虫期.都为一化性滞宵昆虫15生物钟:生物的生理机能和学刃习性受若内在的、具有“时钟”性能的生现机制的控制.这种生理机制成为生物钟16、负反锁:讪终的输出变兒反过来对初始变兒的刺激成干扰作用起到削弱成哀减的作用。

昆虫生态学-题库

昆虫生态学-题库

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昆虫生态学:研究昆虫与其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环境:对生物学单位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因子总和。

生物学单位包括细胞、器官、个体、种群、群落等。

生态因子: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环境中作用于生物学单位的任何条件均称为生态因子。

生存因子:在生态因子中凡是有机体生活和发育所不可缺少的外界环境因素。

生态环境:研究的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中,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

种群: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空间内生活的同一物种的集合。

种群是物种的遗传学单位和存在形式。

生物群落bio-community: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空间内不同种群的集合。

或者一定生境内各种生物种群构成的结构单元。

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少量状态的营养成分。

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都将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限制因子:一个生物或一群生物的生存和繁荣取决于综合的环境条件状况,任何接近或超过耐性限制的状况都可说是限制状况或限制因子。

生物钟:生物体内的一种无形的“时钟”,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内在节律性。

发育起点温度(生物学零度):生物生长发育的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有效积温:生物完成某个发育阶段所需的总热量(温度积累)。

有效积温法则:生物完成某个阶段所需要的温度积累(总热量)是个常数。

K=N(T-C)生命表:是按种群生长的时间或种群的年龄(发育阶段)记载的描述种群的死亡或生存率、生殖率以及死亡原因的表格。

生物多样性: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样化和变异性。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内禀增长率:在没有任何环境因素(食物、领地和其他生物)限制的条件下,由种群内在因素决定的稳定的最大增殖速度称为种群的内禀增长率,记作r m。

2009年春季昆虫生态学试题AB卷

2009年春季昆虫生态学试题AB卷

昆虫生态学试题A卷(2008-2009第二学期)一、名词解释(20分,每小题2分)1.种群2.环境3.密度制约因素4.年龄组配5.实际生态位6.关键阶段7.优势种8.生物多样性9.群落演替10.生态平衡二、填空(20分,每空1分)1.生态平衡应包括三个方面,即 、 、 。

2.物种形成可有两种方式: 和 。

3.一般把陆地动物地理区划分为 、 、 、 、 、 6个大区。

4.种群年龄可分为三种生态年龄 、 、 。

5.自然选择的表现形式有 、 和 三种。

6.考察种群的空间分布型的方法有 、 和 等。

三、问答题(45分)1.顶极群落具有哪些特性?(5分)2.如何开展棋盘式取样?(6分)3.为什么种群被隔离后会演化成不同的种? (6分)4.何谓有效积温法则?写出其定义公式及字母含义。

(8分)5.举例说明迁飞昆虫有哪些类型?(8分)6.如何从概率论、生物学、信息论的角度解释随机分布?(12分)四、计算题(15分)1.某种昆虫一生可分为4个年龄段,其生殖力分别为0、0、10、100头雌虫/雌虫,存活率分别为0.5、0.5、0.5、0.0,经调查已知现在种群内各年龄段的雌虫数分别为100、50、0、0头,请用Leslie转移矩阵计算下一世代的虫口数,并计算种群趋势指数I。

(10分)2.一次田间调查,求得某昆虫的虫口密度平均数为2.00头/平方米,方差S2为30.00,平均拥挤度为10.00,请计算扩散系数(C)、聚集指数、L*指数,并判断其种群空间分布型。

(5分)答:0 0 10 100 100M= 0.5 0 0 0 N0= 500 0.5 0 0 00 0 0.5 0 0(3分) (2分)N1= M*N0 = 50 I= N1 / N0= 75/150=0.5025(3分) 2分)2.(5分)答:已知x = 2.00头/平方米,S2 =30.00,x﹡=10.00(1分)扩散系数C= S2 / x = 30.00/2.00头=15.00(1分)聚集指数= x﹡/ x =10.00/2.00=5.00,(1分)L*指数= L*/(x+1) = (x﹡+1)/ (x+1) =(10.00+1)/(2.00+1)=3.67(1分)为聚集分布(1分)昆虫生态学试卷(2005-2006第二学期)A卷标准答案一、名词解释(30分,每小题3分)1.种群生态学:就是以种群为研究单位,研究种群的数量波动及其范围,种群的发生与环境的关系以及种群消长原因的一门生态科学。

昆虫生态学试题库

昆虫生态学试题库

1.昆虫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内容?2.生态因子有哪些类型3.有效积温法则及应用: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从环境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发育阶段的发育过程,而且各个发育阶段所需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称总积温或有效积温. 应用:1.预测生物发生的世代数;2.预测生物地理分布的北界 3.益虫的保存和利用4.有效积温法则应用的局限性:1.昆虫的生长发育主要受平均温度影响,但食物、湿度也有一定的影响,极端气温等等。

2.有效积温是建立在温度升高,昆虫发育速度加快的基础上。

3.一般发育始点和有效积温是在定温下测定的,自然界发育是在变温条件下。

4.一般是利用气象资料进行计算,注意小生境气候 5.不同地理种及其发育始点温度不同。

6.预测害虫天敌发生世代,对1年严格1代,或2年或多年一代,或本地不能越冬的迁飞害虫意义不大5.越冬基数调查时应注意那些问题?在调查越冬后有效基数时,要注意选择上一年不同营养状态的寄主植物类型田。

6.昆虫的迁飞特性:1.种群数量长期具有季节性“突增”、“突减”现象,并使上下两代间发生数量十分悬殊。

2.在一个相当大区域内种群有“同期突发”现象。

即在大区域内同时突然发生。

3.种群在上下两代间的发育进度不符合。

4.成虫发生期间雌虫卵巢发育有不连续现象。

5.在高空用高山网或飞机捕捉、海面航捕,可捕到大量有季节性活动的虫源。

6.标记回收可远距离回收到标记虫源。

7.昆虫雷达可监测到高空过境虫源。

7.研究昆虫种群生态学的目的和意义?8.如何定义种群的概念?9.种群结构的表现型式10.研究空间分布型的意义11.昆虫空间分布的应用价值12.逻辑斯谛应具备什么条件13.考察昆虫空间分布型的方法有哪些?14.如何进行种群数量的样方调查?15.Logistic增长曲线有何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16.特定时间生命表的优缺点?17.存活曲线主要有哪些类型?18.种间关系主要有哪些类型?19.什么是r对策和K对策?20.举例说明种群的协同进化21.什么是种群动态?22.种群具有哪些主要特征?23.学习昆虫昆虫生态及预测预报的主要参考文献和书籍有哪些?24.结合课程所学内容,你认为昆虫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有哪些?并例举加以说明。

昆虫生态及预测预报

昆虫生态及预测预报

昆虫生态及预测预报名词解释20分、填空10分、简答30分、问答20分、计算20分一、名词解释1.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2.昆虫生态学:是研究昆虫与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3.个体生态学:研究环境因子对生物个体的影响及生物个体对环境因子的适应性。

4.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则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由许多环境要素构划。

环境要素称环境因子。

5.生态因子: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6.种群动态:是种群数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动规律。

7.种群数量波动:是指处于平衡状态的种群,随时间发展其种群数量围绕某一饱和量上下波动的现象。

8.生命表:是按种群生长的时间或年龄为顺序,系统记述种群的死亡,生殖及死亡原因的表格。

9.竞争:生活在同一地区的两个物种,由于利用相同的资源,导致每一个物种的数量下降,即两种群彼此发生有害影响。

10.高斯假说:两个相似种的竞争结果极少能占领相似的生态位,而且每个种发展成为占有某些特别的食物,并具有不同于它的竞争者的生活方式。

11.生态位:物种栖息的最小单位生活小区,也称生态小生境。

12.拟寄生:侵入寄主后,当自己繁殖一代后,寄主随即死亡(少数外寄生昆虫或螨类列外),很类似于捕食现象。

13.功能反应:捕食作用与猎物密度有关又称为功能反应。

14.数值反应:猎物的数量对捕食者数量的影响,影响捕食者的发育速率,生殖力及有活等。

15.生物群落:是指一定地域或生境内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体,它强调生物种群间的相反作用。

16.关键种:生物群落中,处于较高营养级的少数物种其取食活动对群落的结构产生巨大的影响,称关键种。

17.优势种:是指群落中对其他物种发生明显的控制作用的物种。

表现出个体数量多,体积大或生物量大,生活力强等特征。

18.冗余种:是指这些种的去除不会引起生态系统内其他物种的丢失。

植物园病虫害监测与预警考核试卷

植物园病虫害监测与预警考核试卷
6. ×
7. √
8. ×
9. √
10. ×
五、主观题(参考)
1.主要方法有:人工调查、遥感监测、诱捕监测、生物雷达等。优点:人工调查可直接观察病虫害情况;遥感监测范围广、速度快;诱捕监测针对性强;生物雷达可实时监测。缺点:人工调查工作量大、效率低;遥感监测受天气影响大;诱捕监测需定期更换诱剂;生物雷达设备成本高。
15.以下哪些病虫害与土壤有关?()
A.线虫病
B.真菌病
C.细菌病
D.病毒病
16.以下哪些技术可以用于病虫害监测的数据分析?()
A.机器学习
B.数据挖掘
C.统计分析
D.图像处理
17.以下哪些措施可以用于病虫害的生态防治?()
A.植物多样化种植
B.天敌引入
C.灌溉管理
D.化学肥料使用
18.以下哪些病虫害对植物的危害较大?()
11.下列哪种病虫害属于细菌性病害?()
A.小麦赤霉病
B.番茄青枯病
C.柑橘溃疡病
D.蔬菜软腐病
12.在病虫害监测中,哪种方法可用于预测病虫害的发生趋势?()
A.诱捕监测
B.航拍监测
C.数学模型
D.物理防治
13.下列哪种生物防治方法属于以鸟治虫?()
A.以虫治虫
B.以鸟治虫
C.以菌治虫
D.以激素治虫
A.真菌性病害
B.细菌性病害
C.病毒性病害
D.线虫性病害
19.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病虫害监测的准确性?()
A.监测方法
B.监测设备
C.环境条件
D.数据分析技术
20.以下哪些方法可以用于病虫害预警信息的发布?()
A.短信通知
B.社交媒体

昆虫学试题答案

昆虫学试题答案

试题一:一、名词解释(每条2 分,共10 分)性二型:同种昆虫雌雄个体除性器官的差异外,在个体大小、体型、体色等方面也存在差异的现象。

害虫的分布区:可以发现害虫的所有区域,即该害虫的原有自然分布区。

天敌昆虫:能寄生或捕食其他动物与昆虫的昆虫。

IPM:指害虫的种群数量控制。

依据生态学的原理和经济学的原则,选取最优的技术组配方案,把有害生物的种群数量较长时间地稳定在经济损害水平以下,以获取最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有效积温:昆虫在完成某发育阶段时从外界摄取的热量为积温,若减去昆虫发育起点以下的温度计算出的积温即有效积温。

二、简要回答问题(每题5 分,共20分)1.控制害虫种群数量的途径有那些答案要点:使用有选择性的杀虫剂及选择性的施药方法;引进外地(国外)天敌和保护当地的天敌;培育抗虫品种或以营林措施提高林木的抗虫性;创造不利于害虫种群数量发展的环境。

2.了解有效积温有何意义答案要点:通过昆虫发育过程有效积温的研究可以确定某一昆虫在某地的发生代数;估计某一昆虫在地理上的分布界限;预测害虫的发生期;在饲养益虫和害虫时选择适宜的温度并控制发育速率。

3.昆虫生命表有那几种类型答案要点:昆虫的生命表按其用途、内容可分为两大类,即特定年龄生命表和特定时间生命表,后一类型又有自然种群核实验种群之分。

4.简述昆虫的三种重要内激素及其作用答案要点:脑激素: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

激发前胸腺分泌脱皮激素、刺激咽侧体分泌保幼激素、促进呼吸代谢。

保幼激素:咽侧体分泌。

保持幼期状态、刺激成虫卵巢发育和卵黄形成、活化雌性的性附腺等。

脱皮激素:前胸腺分泌。

参与和控制昆虫的脱皮变态。

三、森林昆虫种群数量变动有那些类型(10 分)答题要点:根据发生周期和频率分为, 低发型、欧发型、常发型、间发型。

按照数学模型区分:不连续增长模型,1 年只有1 个世代或世代间隔明显的昆虫,其种群变动( 或增长) 曲线在1 年内是不连续的。

连续增长模型: 世代重叠的昆虫其种群变动曲线是连续的。

昆虫生态及预测预报复习资料.doc

昆虫生态及预测预报复习资料.doc

一、名词解释1、 生态学:足研究动物与其他生物的和非生物的环境总关系的科学,2、 昆虫生态学:足虫生态学是生态学重耍分支科学,足以昆虫为研究对象,研究昆虫与 环境相互作用机现和规怵的科学。

3、物种:是拊n 然界中凡是在形态结钩、生活方式及 遗传上极为相似的-•群个体,它们在生飱上与其他种类的生物有严格的生殖隔离。

4、祌 群:是指在一定的生活环境内,占有一•定空叫的M 种个体的总和.是种在然界存在的 基本单位。

5、 群洛:在一定地段或一定生境内M 巾生物祌群构成的结构啦元,6、 生态系统:足指在一定空叫内柄息的所有生物(生物群落)与典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

7、 协同进化:通过包然选择、适莕生存的法则.逐渐形成的.表现在形态、生理、生态 特性的变异,在进化论屮称为协同进化。

8、 biosystem :生物系统.足衍从系统论的角度与观念来希生物体与生物界,将生物不 同层次的结构体系看做“系统”。

9、 生态平衡:茌一定的时问和相对稳宛的条件下,生态系统外部分的结钩与功能处于相 对适应、协调的动态平衡之中。

10、 反馈现象:当某一•输出状态变蛍又反过來变为输入变虽而影响到状态的动态时,称 为反馈现象11、 限制因子:在稳定状态下,当某种成儿种旌本物质的可利用蛍圾接近于所滿耍的临 界扱小S 时,这种成这些旌本物质便将成为一•个限制因子,12、 过冷却现象:当环境温度降到一定低溢时.敁虫体液开始结冰.同时释放出热蛍, 此时体溢鉍升:当环境温度继绒下降到~定限度吋.虫体结冰,这个过程叫做过冷却现 象。

13、 液性滞宵:滞宵并不出现在IA1定世代,可随地理条件成季节性气候、食物等因索而 变动,多为多化性害虫。

14、 专性滞宵:滞育出现在固定的世代及虫期.都为一化性滞宵昆虫15生物钟:生物的生理机能和学刃习性受若内在的、具有“时钟”性能的生现机制的控 制.这种生理机制成为生物钟16、负反锁:讪终的输出变兒反过来对初始变兒的刺激成干扰作用起到削弱成哀减的作 用。

昆虫生态预测预报试题库

昆虫生态预测预报试题库

山西农业大学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课程考试试卷(A卷)一、名词解释〔每词3分,共15分〕种群:是指在一定的生活环境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个体的总和,是种在自然界存在的基本单位。

发育起点温度:昆虫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最低有效温度。

高于此温度昆虫才能进行正常的生长发育。

优势种:在整个群落的不同营养阶层中,在数量或功能上占优势、对整个群落的外貌、性质及功能起着决定性影响的物种,称为优势种。

年龄组配:是指一个自然种群中各发育阶段〔卵、幼虫、蛹、成虫〕和同一发育阶段不同发育进度〔如各龄幼虫、各级卵、蛹或成虫〕的数量比例或所占的百分率预测预报:根据害虫发生发展规律以及作物的物候、气象预报等资料,进行全面分析,作出其未来的发生期、发生量、危害程度等估计,预测害虫未来的发生动态,并提前向有关领导、植物保护部门、治虫工作人员提供虫情苗情报告。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昆虫的天敌简称天敌昆虫。

〔×〕2、利用有效积温可以预测害虫的发生量。

〔×〕3、能引起昆虫进入滞育的最低光照时数称为临界光照期。

〔×〕4、蚜虫,螨类一般在干旱年份发生重。

〔√〕5、食物是影响昆虫的非密度制约因子。

〔×〕6、一般在食料,气候等适宜条件下,无翅蚜多于有翅蚜。

〔√〕7、对生态对策位于r-k连续统中间的害虫,利用生物防治一般可收到较好的效果。

〔√〕8、自然环境中昆虫种群增长的基本模型是逻辑斯蒂模型。

〔√〕9、生态系统中所指的生产者是人类。

〔×〕10、昆虫生长发育最快的温度不一定是最适温度。

〔√〕三、填空题〔每虫0.5分,共15分〕 1、根据温度对温带地区昆虫的影响,把温度划分为(致死高温区)、(亚致死高温区)、(适温区)、(亚致死低温区)和(致死低温区)五个温区。

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两大部分即(生物)和(非生物),四个基本成分即(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3、昆虫的种群结构主要包括(垂直结构)、(水平结构)、(营养结构)和( 时间结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农业大学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课程考试试卷(A卷)一、名词解释(每词3分,共15分)种群:是指在一定的生活环境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个体的总和,是种在自然界存在的基本单位。

发育起点温度:昆虫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最低有效温度。

高于此温度昆虫才能进行正常的生长发育。

优势种:在整个群落的不同营养阶层中,在数量或功能上占优势、对整个群落的外貌、性质及功能起着决定性影响的物种,称为优势种。

年龄组配:是指一个自然种群中各发育阶段(卵、幼虫、蛹、成虫)和同一发育阶段不同发育进度(如各龄幼虫、各级卵、蛹或成虫)的数量比例或所占的百分率预测预报:根据害虫发生发展规律以及作物的物候、气象预报等资料,进行全面分析,作出其未来的发生期、发生量、危害程度等估计,预测害虫未来的发生动态,并提前向有关领导、植物保护部门、治虫工作人员提供虫情苗情报告。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昆虫的天敌简称天敌昆虫。

(×)2、利用有效积温可以预测害虫的发生量。

(×)3、能引起昆虫进入滞育的最低光照时数称为临界光照期。

(×)4、蚜虫,螨类一般在干旱年份发生重。

(√)5、食物是影响昆虫的非密度制约因子。

(×)6、一般在食料,气候等适宜条件下,无翅蚜多于有翅蚜。

(√)7、对生态对策位于r-k连续统中间的害虫,利用生物防治一般可收到较好的效果。

(√)8、自然环境中昆虫种群增长的基本模型是逻辑斯蒂模型。

(√)9、生态系统中所指的生产者是人类。

(×)10、昆虫生长发育最快的温度不一定是最适温度。

(√)三、填空题(每虫0.5分,共15分) 1、根据温度对温带地区昆虫的影响,把温度划分为(致死高温区)、(亚致死高温区)、(适温区)、(亚致死低温区)和(致死低温区)五个温区。

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两大部分即(生物)和(非生物),四个基本成分即(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3、昆虫的种群结构主要包括(垂直结构)、(水平结构)、(营养结构)和( 时间结构)。

4、昆虫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实验法 ),( 观察法 )和(统计法)。

5、生态学的四个组织水平为(个体) (种群) (群落) (生态系统)。

6、昆虫生态中常用的两大类生命表是(特定时间生命表)和(特定年龄生命表)。

7、昆虫的体温调节主要靠(控制呼吸强度)和(改变行为)。

8、害虫预测预报根据内容分 (发生期预测)、 (发生量预测)、( 迁飞性害虫预测 )和(害虫为害程度预测及产量损失估计)。

四、计算题(共10分)请完成以下的一个假设特定年龄生命表的计算X lx dx Lx Tx ex1 1000 300 850 2180 2.182 700 200 600 1330 1.903 500 200 400 730 1.464 300 200 200 330 1.105 100 50 75 130 1.306 50 30 35 55 1.107 20 10 15 20 1.008 10 10 5 5 0.5表中,x为按年龄或按一定时间划分的单位时间期限;lx 为在x期开始时的存活虫数;dx为在x期限内的死亡数;ex为在x期开始时的平均生命期望数;Lx为在x到x+1期间的平均存活数目;Tx为自x期限后的平均存活数的累计数。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休眠和滞育的区别和联系休眠:是昆虫种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对不良外界环境条件的一种适应性。

滞育:是昆虫种在系统发育过程中本身的生活方式与其外界生存因素间不断矛盾统一的结果。

联系:都是由不良环境造成的区别:休眠可以恢复,滞育不可恢复。

2、昆虫分布型的类型及测定方法随机分布:潘松分布聚集分布:负二项分布,奈曼分布,潘松分布均匀分布:正二项分布3、历期与期距区别和联系历期:昆虫完成某一发育阶段所经历的天数。

期距:昆虫两个发育进度之间相距的时间。

区别:联系:4、简述有效积温法则的定义,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及应用中的局限性。

有效积温法则的定义:昆虫和其他生物一样,完成其发育阶段(卵、幼虫、蛹、成虫或整个世代)需要从外界获取并积累一定的热能,而完成此一发育阶段所需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

积温法则的应用:a、预测农业害虫和天敌的地理分布及其在某地一年发生和代数b、预测农业害虫与天敌的发生期c、利用于初选保存天敌低温和释放天敌适期。

d、利用于选择和引进天敌。

局限性:(1)有效积温只考虑温度条件,其他条件如食物、湿度等没考虑。

(2)以温度和发育速率的直线关系为前提的,而事实情况,温度与发育速率是呈S型曲线的,因此无法呈现高温区对害虫的影响。

(3)该项法则的数据是在实验室恒温条件下测得的,与外界变温条件下昆虫的发育情况有一定的差距。

(4)有些昆虫有滞育现象,所以对有滞育现象的昆虫,测定的发生期发生量难免有误差。

六、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 根据你所学的种群生态学知识论述一下生态对策的概念、类型、特征及其在害虫治理中的作用。

①概念:是种群进化过程中,经自然选择获得的对不同栖境的适应方式,是种群的一种遗传学特性。

②类型:生态对策可分为K—对策、R—对策、中间型。

③特征:K—对策者类型:r值较小,k值较大;种群密度比较稳定,经常处于环境容量水平,称为K—选择,属于K选择的生物,称为K类有机体。

这类有机体体型常较大,寿命与世代亦较长,繁殖能力小,但常具有完善的保护后代的机制,因此,其后代的死亡率较低,通常不具有较强的扩散能力。

(3分)K类害虫常处于低个体数水平,抵御天敌的能力较强,虫口死亡率低,易于回升。

R—对策者类型:r值较大,k值相应较小;种群密度比较稳定,很少达到环境容量水平,称为R—对策。

属于R选择的生物,称为R类有机体,这类生物有机体的体型往往比较小,寿命以及每个世代的周期较短,繁殖能力很强,但常没有完善的保护后代的机制,因此,其后代的死亡率较高,通常具有较强的扩散迁移能力。

(2分)r类害虫具有高的繁殖力,大发生频率高,在种群遭受环境或人为干扰后恢复的能力强,能迅速从低密度上升到高密度,许多种类的迁移性强。

④在害虫治理中的作用:根据K对策和R对策型的特点,可为害虫的防治提供参考。

(2分)对R类对策的害虫,其繁殖力较大,大发生频率高,种群恢复能力强,许多种类扩散迁移能力强,常为暴发性害虫,虽有天敌侵袭,但在其大发生之前控制作用比较小。

故对此类害虫防治策略应采取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并重的综合防治。

(2分) 对K类对策的害虫的防治对策是耕作防治和培育对害虫有抗性的栽培品种。

对于K类对策的害虫的一种特殊有效的策略是先将虫口压低到相当低的水平,再用不育防治或遗传防治达到灭绝的程度。

(2分)而对中间型害虫,利用生物防治往往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

(1分)2. 简述生物多样性的类型,论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及价值。

类型: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景观多样性。

(1)直接使用价值 : 许多野生动、植物具有药用价值;许多野生生物是重要工业原料; 生物多样性具有科学研究价值; 生物多样性还有美学价值(2)间接使用价值 :指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

包括非消费使用价值:(生态系统生产力、保护水土资源 .气候调节、对污染物的吸收和分解、种间关系、生态旅游、环境监测 )备择价值:是指物种在未来某个时候能为人类提供经济利益的潜能。

(3)潜在使用价值生态农业就是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建设一种既有利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有能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农业生产体系。

现代农业的负效应:能源过度消耗;水资源消耗;生产成本增长:污染加剧;其它负效应。

山西农业大学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课程考试试卷(A卷)一、名词解释(30分)1. 生态学是一门多学科性的自然科学,它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理。

2. 生态对策昆虫在进化过程中,经自然选择获得的对不同生境的适应方式。

昆虫的生态对策是其对生态环境适应能力的体现。

3. 过冷却现象是指当昆虫体温下降到零度以下时,体液仍不结冰的现象。

4. 群落稳定性是指群落抑制物种种群波动和从扰动中恢复平稳状态的能力。

它包括群落现状稳定性、时间过程稳定性、抗扰动能力稳定性和扰动后恢复平稳的稳定性等4种情况。

5. 数理统计预测是利用统计学原理,从害虫发生的历史资料中,概括出环境因子与虫害发生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数学模型,然后根据目前环境因子的情况,来预报未来害虫发生的情况。

6. 群落演替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群落随时间而发生变化,由一种类型转变为另一种类型的生态过程。

7.经济损害水平是指害虫的某一密度,在此密度下,应采取控制措施,以防止害虫密度达到经济损害水平。

8.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地段或一定生境内各种生物种群构成的结构单元。

9.休眠是昆虫种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对不良外界条件的一种暂时性的适应性。

当这种不良的条件一旦消除而能满足其生长发育的要求时,昆虫便可立即停止休眠而继续正常地生长发育。

10.种群控制指数是指以被因素作用的种群趋势指数(I′)与原有种群趋势指数(I)的比值。

二、填空题(20分)1、昆虫种群的数量变动取决于种群基数、繁殖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

2、生态金字塔包括数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能量金字塔。

3、测定昆虫发育起点和有效积温的方法有定温法、人工变温法、自然变温法。

4、预测预报按预测内容分发生期预测、发生量预测、灾害程度预测及损失估计。

5、常用抽样方法和技术有估值抽样法、分层抽样法、阶层抽样法、序贯抽样法、标记---回捕法。

6、生命表包括特定时间生命表和特定年龄生命表。

三、简答题(30分)1. 农业害虫预测预报的内容。

a) 预测寄主条件、虫源条件和人为措施等多组合下的害虫发生情况。

(1分)b) 预测上述多种条件组合下害虫发生变化的全过程,不仅限于静态预测,而且要做到动态预测。

(1分)c) 邓预测主要害虫的变化,也能预测次要害虫的消第。

(1分)d) 预测害虫可能造成的损失、防治效果、防治效益及其副作用。

e) 依据预测结果,可以指导药剂防治,指导栽培措施的实施,指导综合防治。

一个成功的预测方案可以帮助人们制定防治策略,指导防治方案的最优化选择。

(2分)2.害虫预测的方法有那些?A、统计法根据多年观察积累的资料,探讨某种因素如气候因素、物候现象等,与害虫某一虫态的发生期、发生量的关系,或害虫种群本身前、后不同的发生期、发生量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相关回归分析,或数理统计计算,组建各种预测式。

(2分)B、实验法应用实验生物学方法,主要求出害虫各虫态的发育速率和有效积温,然后应用当地气象资料预测其发生期。

另一方面,用实验方法探讨营养、气候、天敌等因素对害虫生存、繁殖能力的影响,提供发生量预测的依据。

(2分)C、观察法是指直接观察害虫的发生和作物物候变化,明确其虫口密度、生活史与作物生育期的关系,应用物候现象、发育进度、虫口密度和虫态历期等观察资料进行预测,为目前我国最通行的预测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