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11课《论语》十二章 课件(共70张PPT)

合集下载

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11课《论语》十二章 课件(共70张PPT)

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11课《论语》十二章 课件(共70张PPT)

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
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能听得进不同意见
五十 而知
六十 而 耳顺,
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对各种言论能明辨是非,
越过、超过 规范
七十 而从心所欲,不逾

到七十岁才可以随心所欲,又不会超出规矩。
• ⑴有——同又。古人在整数和小一位的数字之间多用“ 有”字,不用“又”字。
孔子思想
(1)、政治思想
孔子创立了以“仁”(即仁爱、爱人)为核心的道德学说,政 治上主张“仁政”( “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他自己也 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都 是他的做人准则。
(2)教育思想 重视教育的作用提倡“有教无类”(一视同仁) “诲人不倦” “因材施教”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 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 语录体为主,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的一部书。共20篇。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 间的相互讨论。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 要依据。
生字认读
lún
yuè yùn chuán xǐng yú jǔ
论语 说 愠 传 三省 逾 矩
wǎng dài dān
hào
罔 殆 箪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huì juàn
gōng dǔ
诲人不倦 曲肱 笃志
zāi

注意朗读节奏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
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 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优质课件(共97张PPT)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优质课件(共97张PPT)

合作探究
品德修养
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 不信乎? ③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④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⑤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⑥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合作探究
1.你认为孔子所讲的内容最打动你的是什么?为什么? 示例:
整体感知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 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整体感知
北宋宰相赵普赞曰:“半部论语治天下”。
预习检查
读一读
lún
yùn
xǐng wǎng dài
论语 愠 三省 罔 殆
一 箪dā食n


kān
不堪
huò
不惑
xiàng
陋巷

逾矩
预习检查
词语解释
【温故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 体会。温,温习。故,旧的知识。
整体感知
方法指导 断句读方法归纳
1. 根据语意断句读 2. 根据语录体的特点断句读。 3. 通过分析句式特点(如固定句式、句式短小、
句式工整)断句读 4. 通过“之乎者也矣”等语气词断句读。
整体感知
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课文,注意读音和节奏。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 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 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共59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共59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 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 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 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 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鲁人必拯溺 者矣。“孔子见之以细,观化远也。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 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 吾知免夫,小子!”
•子日:“刚、毅、木、讷,近仁。 •刚:刚强。毅:果敢。木:质朴。讷:钝于言。
课文释义
•子日:“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 篑,进,吾往也。”(《子罕》)
为:堆积。
•子日:“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论语·子路》) •硁(kēng)硁然:浅薄固执的样子 •子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中国儒生过于懒散,喜欢怀疑;而日本人教育出的学生则过于 勇武,恪守教条,无论是喜欢怀疑还是恪守教条,都不是教育应当造 就的品质。教育应当造就的是一种信念,他确信从一定意义上说来, 知识是可以获得的——尽管获取知识需要克服困难。

孔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
铎”。更被后世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修订了六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乐》等。后来《乐》
亡佚了,便成为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人教部编本(2016)七年级语文上册11.《论语》十二章PPT课件 (共44张PPT)

人教部编本(2016)七年级语文上册11.《论语》十二章PPT课件 (共44张PPT)

温——温习 知——知道 改——改正 舍——舍弃
2、语气词:
乎——— 相当于“吗” 矣—— 相当于“了” 也—— 有时相当于“了”,有时无义 焉—— 有时是“了”,有时无义,
文中是“在里面”
这类词多读多体会,就会明白,无须死记
3、虚词:
之 它,它们。他,他们。(分别指 代不同的对象。) 学而时习之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曲肱而枕之 择其善者而从之
分析文义
几个
在其中
他们
•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 其
优点 顺承 跟从、学习 缺点
善者而 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分析文义
•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 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 老师。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看到自己也 有)他们那些 缺点就要改正。”
分析文义
旧的知识
复习 形容词作名词 顺承
• 子曰:“温 故
而知
新的理解和体会
形容词作名词 可以 凭借 做,成为
可 以 为师矣。”
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分析文义
•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之)/为师 矣。”
• 孔子说: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 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 了。
分析文义
• 子曰:“学而 不思则 罔,思 而不学则 殆。”
转折,却 迷惑 转折,却 有害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
则殆。”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 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 害。”
小结
• 第一章主要讲学习方法、乐趣和做人的态 度。
• 第二章主要强调治学的人必须重视品德的 修养。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46张ppt)[优秀课件资料]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46张ppt)[优秀课件资料]

不亦君子乎
古: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今:泛指品德高尚的人
可以为师矣
古:可以、凭借 今:可能、许可
古:粗劣 饭疏食饮水
今:疏通、疏散 古:冷水 饭疏食饮水 今: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
匹夫不可夺志也
古:普通人 今: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古:多次 吾日三省吾身
今:数词,三
学而时习之
名词作状语,按时
吾日三省吾身 名词作状语,每天
子曰:“三人 行,必有/我师焉(yān)。择其
几个人 走路 一定
选择
善者/而
从之,其 不善者/而改之。”
好的方面 跟从、学习 不好的方面,缺点
优点
章解:孔子说:“几人同行,必然有可以作为我老 师的人。选择他们的长处学习,将他们的不足引以 为戒,作为借鉴而改正。”
请简析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
整数和零数之间
不译
指能有所成就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
迷惑
上天的意旨
能听得进不
疑惑 古人认为天是世间万物的主宰 同的意见
章十解/而:从孔心子所说欲:,我不十逾五(岁yú开)始矩立(志jǔ学)习。,”三十岁能 有所成顺就从,意四愿十岁遇事越就过不迷惑法,度五十岁懂得了什
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
《论语》主要讲了三方面的问题:学习态度、学习方法、 修身做人
子曰:“学/
而 时 习 之,不亦/说
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连词 按时 温习
同“悦”
这里指孔子。曰:说 表顺接
复习
愉快
(yu章è)解乎:?孔有子志朋说同/道:“自从学远习方了来知,识不然亦后/乐按乎一?定人的不
时间复习它合,的人难道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

11 《论语》十二章(教学课件)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11 《论语》十二章(教学课件)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诚信
不信乎?传不习乎?”
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 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曾子每天从哪三个方面反省自己? 为别人办事 与朋友交往 温习知识 • 曾子对自己有什么要求?
忠(尽心力) 信(诚实) 习(温习)
重视品德修养:
每天自我反省—— 是否尽心尽力做事; 是否以诚信交友; 是否认真复习学过的功课。
好的方面,优点。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
之。” 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
选择他们的优点而学习,如果
也有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本章讲学习态度:向一切 人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 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 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
河,河流。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
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
“贤哉,回也”这是一个主谓倒装
也!”句,把表示赞叹的谓语部分“贤哉”
放在主语部分“回也”之前。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多么高 尚啊!一竹筐饭,一瓢水,住在 简 陋的巷子里,别人不能忍受那种困 苦,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 快乐。 多么高尚啊,颜回!”
孔子赞扬颜回坚持学 习而贫贱不移的精神。
当、做
为人谋而不忠乎 替
知: 人不知而不愠
了解
温故而知新
懂得
而: 人不知而不愠 转折
温故而知新
顺承
博学而笃志 并列
特殊句式 省略句:
可以为师矣。“以”后面省略代词“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句首省略动词“择”
判断句:
贤哉,回也!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3.名言警句类

第11课 《论语》十二章 课件(34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1课 《论语》十二章  课件(34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学而不思则罔(wǎng) 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一箪dān食 ,一瓢饮,在陋(lòu)巷 知之者不如好(hào)之者 曲肱gōng
焉yān 博学而笃志(dǔ)
不也………吗
学习 然后 按时 复习,温习
1、子曰:“学 而

习之,不亦
同“悦”愉快
说乎?有朋

从 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
志同道合的人
了解 却 生气,发怒 有才德的人 知 而 不愠,不亦君子乎?”
• 判断句: • 贤哉,回也! •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 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
几个
于此,在其中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好的方面,优点 跟从、学习 择其善者而 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我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 看到他们的缺点要(引以为戒),加以改正。
分析文义
河,河流
往、离去
舍弃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孔子赞扬颜回坚持学习而贫贱不移的句子
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是讲
学习 态度 的,强调 学习兴趣 的重要性。
4.第八章讲人的 道德修养
,不义之财不
能取,提倡 安贫乐道 。
第三课时
探究案2、
1.孔子强调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克服自己的短处句
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一箪食,一瓢饮, 在 陋
巷,
一碗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
能忍受
乐趣
人不堪 其忧, 回也不改其 乐。
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 其乐。
贤哉,回也!”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11《《论语》十二章》课件(27张ppt)[优秀课件资料]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11《《论语》十二章》课件(27张ppt)[优秀课件资料]

拓展积累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简称为 “诗、书、礼、易、春秋”。
“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经典的书籍。 《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儒生学子的必读之 书。
相关链接:曲阜孔庙
曲阜孔庙位于山东省曲阜市南门内, 是第一座祭祀孔子的庙宇,初建于公 元前478年,以孔子的故居为庙,以 皇宫的规格而建,是我国三大古建筑 群之一,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 位。
译文
• 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 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 的浮云一样。”
•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 。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看到他们的缺点,(如果自己 也有)就要改正。”
讲正确的学习态度。要向一切 人学习,取长补短,弥补不足
•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 改之。”《述而》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这话既是孔子自己的感慨,也
是对所有有志于圣人之道的人
的忠告和勉励。君子,就要像
这江水一样,从“闻其道”的
三人:几个人;源头开始,后浪推前浪,生生
善者:优点; 不息、前赴后继
• 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 乎?传/不习乎?”
•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 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讨论思想品德修养。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1《论语》十二章(教学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1《论语》十二章(教学课件)

课后作业
结合《〈论语〉十二章》体现的学习态度和学 习方法,联系自己的学习与生活实际,总结自 己的学习方法。100字左右。
答案
①每天所做的事要拿一个本子记下来,这样可以加强记忆。每天晚上睡觉前想一下今天一共做了几件事,可 以使自己增强记忆力。
②人在早上记忆力是最好的,容易记住东西,所以早上阅读。 ③每天早睡早起,到了第二天才会有精神。 ④要多写多练,如果不会,就仔细想,实在不会写就请教老师。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 /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 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动,了解 动词,得到,懂得
wèi,介词,替,给 wéi,动词,担负,充当
一词多义
➢ 3.而 ➢ 人不知而不愠 ➢ 温故而知新 ➢ 博学而笃志 ➢ 4.其 ➢ 人不堪其忧 ➢ 择其善者而从之
连词,表转折,相当于“却” 连词,表顺承,相当于“就” 连词,表并列,相当于“和”
代词,这种 代词,可译为“他们的”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 矣”。
通假字
不亦说乎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说”同“悦”,愉快
“有”同“又”,用于 整数和零数之间
合作探究
1.这十二章《论语》分别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请分别找出相应的句子。
分别讲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品德修养三方面的内容。 (1)学习态度: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学为乐,培养兴趣)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谦虚好学) ③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既要从正面学习其经验,又要从反面吸取其教训) ④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珍惜时间) (2)学习方法: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②传不习乎? ③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强调复习) 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 11.《《论语》十二章》课件(86张ppt)(优质版推荐)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 11.《《论语》十二章》课件(86张ppt)(优质版推荐)

❖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 作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如果 也有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 本章讲学习态度:向一切人学习。不但要 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 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
夜。”
舍弃
•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就像这河水 一样流逝,日夜不停。”
积累卡一:《论语》简介
《论语》,儒家经典著作,由孔 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 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 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 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东汉列为“七 经”之一。宋代把它与《孟子》 《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诗经》《尚书》《礼记》《易 经》《春秋》并称“五经”)。 北宋宰相赵普赞曰:“半部论语治 天下”。
为人谋而不忠乎
wèi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yòu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hào
逝者如斯夫

小组内大声朗读纠错; 学生朗读打分; 全班齐读成诵。
断句:1、看意思,2、看句子结构,
3、看标志性词语,4、看句式。
❖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 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 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⒉“达” 表意明确, 语言通畅,语气不走样。
⒊“雅” 用简明、优 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 把原文的内容、形式和风 格准确地表达出来。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1、利用课下注解进行翻译。 2、利用积累的文言文词汇来翻译。 3、运用“六”字法来翻译。 4、结合上下文猜测大意。 5、直译与意译结合。
❖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结合注 释理解其他章节的意思,将不懂 之处圈出来,小组讨论,小组之 间互相翻译。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语文《11 《论语》十二章》教学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语文《11  《论语》十二章》教学课件

品味语言
子:古时对男子的尊称 吾:我 日:每天 三:多次 省:反省
吾身:我自己
为:替
谋:谋划
忠:尽心尽力
信:诚实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习:温习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而: 就
学:做学问
立:独立做事
不惑:通达事理
知:懂得
16.思而不学则殆(有害)
生字新词
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为乐趣)
18.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冷水) 19. 曲肱而枕之(弯曲胳膊)(承接连词) 20.不义而富且贵(不正当的手段) 21.于我如浮云(对于)
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泛指多个,几个)(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23.择其善者而从之(好的方面,优点) 24.子在川上曰(河边)
贤:高尚 陋巷:简陋的住所
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堪:忍受
段落结构
《论语》十二章选自于我国儒家经典著作《论语》 ,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 弟子言论的语录体古籍。 《论语》十二章谈的是学习方法、求知态度、道德 修养和为人处世之道。因此,其丰富的语言精华和深刻的思想精髓,对于心理 发展正处于萌芽阶段的初中生,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 子乎?”
子:孔子 而:进而,然后 亦:也 说:通“悦”愉快
时:按时
习:温习
之:代词,它
乎:语气词,吗
朋:志同道合的人
自:从
乐:快乐
知:了解
而:但是
愠:愤恨、恼恨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11.《论语》十二章 (共57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11.《论语》十二章 (共57张PPT)

《论语》现实意义
《<论语>十二章》中所蕴含了哪些深刻哲 理和现实意义?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能 够产生哪些影响?
人格修养:永不松懈,时刻反省自己的言行,时刻
关注身边的人与事,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治学态度: 善学善思,时时温习旧知。 处世方法: 坚守自己的信念,绝不因暴力、穷困
而改变。
通假字
不亦说乎 说:同悦,喜悦、愉快
注释: ③愠(yùn):生气,发怒。 ④君子:这里有才德的人。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 乐(lè)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翻译: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又按时去 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 方(到这里)来,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 ,我却不生气,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
注释: ④天命:上天的意旨,古人认为天是世间万物的
主宰。 ⑤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能听得进不同意见。 ⑥逾(yú):越过,超过。 ⑦矩( jǔ):法度。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 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翻译: 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有所成就
问题探究
子曰:“学而时习①之,不亦说②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 (lè)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注释: ①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复习。时,按时。 ②不亦说(yuè)乎:不也是很愉快吗?不亦……
乎,表示委婉的反问语气。乎,语气词。说,通“ 悦” ,愉快。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 亦乐(lè)乎?人不知而不愠③,不亦君子④乎?” (《学而》)
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 )语文课件:11《论语》十二章 (共12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 )语文课件:11《论语》十二章 (共12张PPT)

• 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 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 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 浮云。 •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 中孔子的话: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 8.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翻译:孔子说:学习了以后按时复习它,不也很愉悦嘛? • 9.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翻译: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而来,不也很快乐吗? • 10.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翻译:孔子说:复习学过的知识就能领悟新的理解和体 会,可以凭借这做老师了。 • 1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翻译:孔子说:学习了却不思考就会对此感到迷惑,思 考了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句子默写
• 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 • 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 师矣。 • 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 君子乎?
古今异义
• 1.学而时习之 (时,古义:按时;今义:时间。习,古 义:复习;今义:学习) • 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每天;今义:一日。三, 古义:泛指多数,今义:数词,三) • 3.温故而知新(古义:旧的知识;今义:过去的,老的) • 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优点;今义:善良的 人。) • 5.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可能,许可)
一词多义
• 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替) • 可以为师矣(做) • 2.而: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却) • 温故而知新(表顺接) • 3.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 • 温故而知新(得到) • 4.乐:不亦乐乎(愉快,快乐) •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为乐)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

3 当“义”与“富贵”产生矛 盾时,应该如何选择?
⑥于:对,对于。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 于利。”——《论语·里仁》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1 为什么说几个人在一起行 走,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
①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②善者:好的方面,优点。
③从:学习。 2 以人为师的正确做法是什么?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 这里的 “故”和“新”指什么?
2 孔子认为,可以凭借什么做老 师?
①故:旧知识。 ②可:可以。 ③以:凭借。 ④为:做、担负。
3 复习旧知识,就一定会产生新知 识吗?中间的关键步骤是什么?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 “罔”和“殆”的意思很 类似,它们有何不同?
学习
彼此融会 互相促进
修身
学习是为了更好地修身做人
拓展延伸
如果从《论语》十二章中选择一章作为你的 座右铭,你会选择哪一章?结合你的学习生活, 说说你的理由。
小贴士 座右铭是指人们激励、警戒、提醒自己,作为行动指南的格言。
检测反馈
默读以下三则材料,说说分别 印证了《论语》十二章中的哪些内容, 并说说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示。
会在博学、笃志、切问、近思 中?
④仁:仁德。
3 这一章综合讲了学习和修身, 你能从中总结出学习和修身之间 的关系吗?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 ——《论语·阳货》
课文研读
《论语》十二章里,很多章节的内容都具有共同点,或
谈学习态度,或谈学习方法,或谈修身做人,或谈到乐, 或谈到志,请试着选择一两个关键词来对十二章进行归类。
材料二
曹公擒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 厚……表(上奏章)封羽为汉寿亭侯。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件:11《论语》十二章 (共51张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件:11《论语》十二章 (共51张PPT)
• 可以为师矣 • 古:可以、凭借 • 今:可能、许可
古今异义
• 饭疏食饮水 • 古:粗劣 • 今:疏通、疏散 • 饭疏食饮水 • 古:冷水 • 今: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
古今异义
• 匹夫不可夺志也 • 古:普通人 • 今: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 吾日三省吾身 • 古:多次 • 今:数词,三
词类活用
孔子
德配天地,道冠古今; 删述六经,垂宪万世。
相传孔子出生地----山东曲阜尼山全貌
孔庙:
祭祀孔子的地方
孔林:
是孔 子及 其家 族的 专用 墓地
孔子
•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 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现山东曲阜) 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儒家思想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表”、 “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相 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能听得见不同的 迷惑、疑惑 上天旳意旨 意见 而不 惑,五十 而知 天命,六十 而耳顺,七十
越过、
命令
法度
而从心所欲,不逾
矩。”
•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时
有所成就,四十岁心里不再感到迷惑,五
十岁知道天命是什么,六十岁能吸取各种
见解而加以容纳,到七十岁才可以随心所
欲,又不会越过法度。
子曰:“温温习故得而到新知的新理解,可和体会,悟以中矣。不义 而 富且贵,于我 如浮
对于
云。”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 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 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
• 子曰:几“个三人走行路,必一定有 我师焉。选择择其善者
跟从、学习
在其中
好的方面, 优点
而 从之,其不善者 而改之。”

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公元前481年,颜回先孔子而去世,葬于鲁城东防山前。孔子对他的早逝感到 极为悲痛,不禁哀叹说;"噫!天丧予!天丧予!"
颜回一生没有做过官,也没有留下传世之作,他的只言片语,收集在《论语》 等书中,其思想与孔子的思想基本是一致的。后世尊其为"复圣"。
第六章中孔子为何认为颜回是贤明之士?
因为颜回能够忍受别人所不能忍受的生活疾苦, 并且带着一种安贫乐道、积极乐观的态度生活。
你如何理解“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
“学”是一个认识的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 过程,要想掌握更多的知识,必须把“学”与“习” 统一起来。学了知识,时常去复习它,这是愉快的 事。
第二则: 个人修养
孔子的弟子。 多次进行自我检查。自己。 谋划事情。竭尽自己的心力。
曾子曰:“吾日三省 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
第七则: 学习方法
知道。比不上,赶不上。
以……为快乐。
子曰:“知之者不如 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喜爱,爱好。
(《雍也》)
译文:孔子说:“知道学问和事业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 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趣的人。”
第七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揭示了 什么道理?
揭示学习知识重要的是培养学习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 的老师”。对学习知识感兴趣,就会变被动为主动,以学习为乐事, 在快乐中学习,既能提高学习的效率,还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这样学到的知识才能够灵活地运用。
孔子在这一章中阐明了什么道理?
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 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循序渐进)就思想境界来讲, 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 到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 是主观意识和做人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在这一阶段道德修养达到 了最高境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 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 语录体为主,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的一部书。共20篇。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 间的相互讨论。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 要依据。
生字认读
lún
yuè yùn chuán xǐng yú jǔ
论语 说 愠 传 三省 逾 矩
wǎng dài dān
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
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能听得进不同意见
五十 而知
六十 而 耳顺,
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对各种言论能明辨是非,
越过、超过 规范
七十 而从心所欲,不逾

到七十岁才可以随心所欲,又不会超出规矩。
• ⑴有——同又。古人在整数和小一位的数字之间多用“ 有”字,不用“又”字。
❖ ⑶信——诚也。
❖ ⑷传——chuán,动词作名词用,老师的传授。
❖ ⑸习——这“习”字和“学而时习之”的“习”一样,包 括温习、实习、演习而言,这里概括地译为“复习”。
本章强调治学的人重要视品德 修养,多反躬自省。
第三章释义
同“又” 表顺承,就
独立做事情
迷惑、疑惑
子曰:“吾十 五 而志于学,三十 而 ,四十而不 ,
孔子思想
(1)、政治思想
孔子创立了以“仁”(即仁爱、爱人)为核心的道德学说,政 治上主张“仁政”( “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他自己也 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都 是他的做人准则。
(2)教育思想 重视教育的作用提倡“有教无类”(一视同仁) “诲人不倦” “因材施教”
别人不了解,却不发怒(怨恨), 不也是君子的行径吗?
⑴ ——《论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⑵ ——“时”字在周秦时候若作副词用,等于《孟子·梁惠 王上》“斧斤以时入山林”的“以时”,是“在一定的时候” 或者“在适当的时候”的意思。 ⑶ ——一般人把习解为“温习”,但在古书中,它还有 “实习”、“演习”的意义。”这一“习”字,更是演习 的意思。孔子所讲的功课,一般都和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政 治生活密切结合。像礼(包括各种仪节)、乐(音乐)、 射(射箭)、御(驾车)这些,尤其非演习、实习不可。 所以这“习”字以讲为实习为好。 ⑷ ——音读和意义跟“悦”字相同,高兴、愉快的意思。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 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 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 者。”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 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⑵立——泰伯篇说:“立于礼。”季氏篇又说:“不学 礼,无以立。”因之译文添了“懂得礼仪”几个字。“ 立”是站立的意思,这里是“站得住”的意思,为求上 下文的流畅,意译为遇事“都有把握”。
❖ ⑸ ——旧注说:“同门曰朋。”这里的“朋”字即 指“弟子”,就是《史记·孔子世家》中的“故孔子不 仕,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至自远方”。译 文用“志同道合之人”即本此义。
❖⑹
——这一句,“知”下没有宾语,人家不知道
什么呢?当时因为有说话的实际环境,不需要说出便可
以了解,所以未给说出。
❖ ⑺ ——yùn,怨恨。
❖ ⑻ ——《论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 有时指“有位者”,这里是指“有德者”。
课文探究
• 第1句讲 不断温习,方能牢固,学习之乐; 学习方法
• 第2句讲 远道而来,切磋促进,人生之乐。 学习乐趣
• 第3句讲 自求长进,不怨他人,提高修养。 个人修养
第二章释义
我 泛指多次 自己 曾子曰:“吾日 三 省吾身: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 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 志也。”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仁在其中矣”
第一章释义
先生,指孔子
表顺接,然后 按时 复习,温习 代指学习的内容
每天名词作状语
反省
wèi 为人

谋划,商量办法 谋 而 不 忠 乎?
忠心,尽心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
转折 真诚,诚实 老师传授的知识 复习(练习)
与朋友交 而不信乎? 传
不 习乎?”
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 ⑴曾子——孔子学生,名参(sēn),字子舆,比孔子小四 十六岁。
子曰:“学
而时
习之,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间去温习,
也、也是 “悦”的古字,愉快
志同道合的人
不 亦 说 乎 ?有朋
自远方来, 不 亦 乐 乎?
不也很愉快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 不是也很而不 愠,
不亦 君 子 乎 ? ”
语文人教部编版 七年级上
孔子
作者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 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现山东曲阜)人,春 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 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世 界十大思想家之首。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 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 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 ⑵三省——xǐng,自我检查,反省,内省。“三省”的 “三”表示多次的意思。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上加数字, 这数字一般表示动作频率。而“三”“九”等字,又一般 表示次数的多,不要着实地去看待。这里所反省的是三件 事,和“三省”的“三”只是巧合。如果这“三”字是指 以下三件事而言,依《论语》的句法便应该这样说:“吾 日省者三。”
hào
罔 殆 箪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huì juàn
gōng dǔ
诲人不倦 曲肱 笃志
zāi

注意朗读节奏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
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 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 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 心所欲,不逾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