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影像诊断学总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技术,可立体显示血管;利用容积技 术可获得血管壁和邻近结构的重叠显示。 二 仿真内镜显示技术 三 CT灌注成像
五、CT分析与诊断 (一)病变的密度变化、高密度、等密度、低密度、混
杂密度。 (二)病变的位置、大小、形状、数目、边缘。 (三)病变的CT值 (四)有无强化 均匀强化、不均匀强化、环状强化。 (五)邻近器官和组织的改变受压、移位和浸润破坏等。 (六)结合临床。
高密度造影剂:
医用硫酸钡
碘制剂 有机碘:离子型(泛影葡胺)
非离子型(碘必乐)
无机碘
低密度造影剂: 气体:二氧化碳、氧气、 空气等。
2、造影方法
直接引入: 口服
灌注
穿剌
间接引入: I V P -静脉肾盂造影
3、检查前的准备及造影反应的处理
了解禁忌症
碘过敏试验
医学影像诊断学
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学院 影像诊断学教研室 欧阳羽
总论
什么是影像诊断学?
影像诊断学是:
借助影像诊断设备使人体内部结 构和器官成像,以了解人体解剖与生 理功能状态及病理变化,对人体疾病 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一门学科。
医学影像学;影像诊断学+影像介 入学
医学影像学包含哪些内容?
放射诊断学; 介入放射学; 超声成像; 同位素成像; CT, MRI, DSA,
第三章 磁共振成像MRI
1973 年 由 lauterbur 开 发 而 应 用于临床 医学领域。
磁共振成像是利用原子核强 磁场内发生共振所产生的信号经 图像重建的一种成像技术。
常见用词:
①T1:900射频脉冲质子由纵向磁化转到横向 磁化后再恢复到纵向磁化激发前状态所需要 时间,称T1。
②T2:横向磁化所维持的时间,称T2。 ③流空效应——心血管内的血液由于流动迅
限度: (1)病变的病理性质的诊断 (2)CT图像空间分辨力不如X线图像
高
六、临床应用
1、中抠神经系、颅脑、椎管病变 2、头颈部五官疾病 3、胸部 肺和纵隔,尤其在心、大血管重叠
的部位。
4、腹部及盆腔 肝、胆、胰、脾、腹膜腔、 腹膜后间隙以及泌尿生殖系统的疾病。
5、显示骨破坏与增生的细微变化。
6、 CT导向穿刺活检。
有4、8、16排)。
(二)螺旋CT(SCT)
X线扫描轨道呈螺旋状,连续扫
描无间隔时间(T>100秒),短时间多层
面连续扫描,实时成像有利于运动器官
的动态观察和易获得感兴趣区的结构期
像特征。利用计算机后处理重建等功能
可进行CT的新技术工作。大大提高CT
的空间分辨力。
CT图像
(三)电子束CT
超高速CT(ultrafast CT, UFCT):又称为电 子束CT,速度可短至50ms(1/20秒),1983 年开发成功,90年代初才逐渐应用,但应用少,
4、流动效应——流空现象
MRI检查技术
1 序列技术-脉冲序列(自旋回波序列SE、梯 度回波序列GRE)
2 脂肪抑制 3 对比增强检查 4 MRA 5 水成像技术 6 功能成像 (弥散、灌注、脑皮层功能成
像)。 7 波谱技术
MRI 心脏
MRI-肺
MRA
MRA
ECT成像等。 PACS, info-RAD,
teleradiology
影像诊断学的发展
1895年- 伦琴(Rontgen)- 放射诊断学 20世纪50-60年代 超声,同位素成像
70-80年代 CT , MRI, ECT DSA,——影像诊断学 特别是70年代介入放射学的发展使影像诊断进
入了一个崭新时代(诊断+治疗)形成——医 学影像学
现状与未来
一 影像诊断设备的高速发展与更新换代
1 X线机 TV透视;
摄片影像数字化CR,DR
2 高档CT, MRI ,DSA 特别是螺旋 CT及应用软件(CTA,重建及 内窥镜等)。
二 介入放射学的发展及广泛应用,成为
三大治疗体系之一(外科、内科)。
现状与未来
三、 影像数字化和PACS及远程诊断。 计算机辅助检测 CAD(computer aided
二、CT设备
普通CT、 螺旋CT(SCT)、 电子束CT(EBCT)
(一)普通CT:
三部分
1、 扫描部分(X线管、探测器、扫描架) 2、 计算机系统(信息数据、存储、运算 3、 图像显示和存储系统。(图像后处理)
(二)螺旋CT(SCT)
螺旋(spiral or helical) CT: 单层螺旋CT、 双层螺旋CT、 多层螺旋CT(也称为多排螺旋CT,目前实际应用的
骨—— +1000 HU
水—— 0 HU
空气—— -1000 HU
(三)CT图像常用的是横断层,可重建冠状面及矢 状面的断层图像。
(四)病变在良好的解剖影像背景上显影
(五)CT的空间分辨力较X线图像差。
头颅CT平扫图像
四、CT检查技术 (一)普通CT扫描 1、平扫 ( plain CT scan) 是不用对比增强 的普通扫描(首选)
与X线管电压有关: 电压高、 X线波短
穿透力 强;反之则弱
2、 荧光效应: X线透视检查的基础。
3、 感光效应: X线摄影的基础。
4、电离效应: 即生物效应是放射治疗
的基础。
(三)X线成像原理
1 X线特性 2 人体组织之间密
度厚度的差别 3 经过显像过程形成
黑白对比、层次差异 不同的X线影像 (黑 白图像)
自然对比
自然对比
人工对比
二 X线检查技术
(一)普通检查 1、透视 (fluoroscopy) 优点:多体位、动态变化、经费低、速度快 缺点:清晰度较差、无客观图像记录 2、X线摄影 1) 普通X线摄影 radiography 2)数字X线摄影 CR DR 优点:清晰度较好、有客观记录。
且其功能现已可由多层螺旋CT实现
不用X线管,而采用电子束轰击
环靶产生的X线进行扫描。
三、CT图像的特点及临床应用
(一)高的密度分辨力 是数字图像,特别能更好 地显示由软组织构成的器官。(头颅CT图片显示 脑组织脑积液蛛网膜下腔)
( 二 ) 密 度 量 化 用 CT 值 代 表 单 位 为 HU (Hounsfield Unit)
detection) 计算机辅助诊断 CAD 四、现代医学影像学——包括形态、功能、及
代谢成像并用的综合诊断(分子影像学-研究)
。她已成为应用高科技最多、发展最快、作用 重大的学科之一。
五、 临床诊断,治疗与医学影像的关系更密切
DSA
CT
MRI
DR
乳腺钼靶机
日本大坂
严重反应的各种处理
造影检查
血管造影
造影检查
(四)数字X线摄影
(四)数字X线摄影
一计算机X线摄影 CR\DR
computed radiography
CR: 是X线的影像信息记录在影像板(I P)
上,经读取装置读取,由计算机处理,经数/模 转换后在荧屏上显示图象的一种技术。
临床应用
平片检查 造影检查 体层摄影
CR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CR
(五) 计算机体层成像
CT是Hounsfield 1969年设计成功, 1972年临床应用。 1979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
1974年:莱氏(Ledley)设计成功全身CT装置。
CT的问世为现代医学影像学奠定了基础。
一、CT成像的基本原理
速,使发射MR信号的氢原子核离开接收范 围 之 外 , 所 以测 不 到 MR 信 号 , 在T1W1 或 T2W1中均呈黑影,称为流空效应。
MRI设备
MRI设备: 1 主磁体(永磁体和超导磁体)T-特斯拉 2 梯度线圈(三套)改变磁体场强-梯度场 3 射频系统:射频发生器和MR信号接受器 4 MR数据采集、处理和图像显示与CT相同。
CR的结构及功能:
影像板(I P) X线—I P板—潜影
读取装置
读取潜影(激光)—数字信号
CR成像原理
1 信息采集 2 信息转换(数/模) 3 信息处理 4 信息显示与存储
(光盘和胶片)
CR的临床应用
CR的优点
数字化图象 广范围的放射感应性 降低辐射量 多种后处理功能
(四)人体组织密度(三类)
1 高密度: 2 中等密度 3 低密度:
骨、 钙化灶 白色 软组织体液等 灰白色 气体及脂肪组织 黑色
X线检查的基础(自然对比、人工对比)
自然对比: 人体组织器官本身密度和厚
度的差别产生的影像对比称为自然对比。
人工对比:
对于缺乏自然对比的结构或器官将高 于或低于该结构的物质引入其内或周围间 隙所产生的对比、称人工对比。
MRI图像的特点
1、 多参数成像 一个层面有三种图像,有助 显示病变组织(T1W1、T2W1和PDW)
2、 MRI图像的黑白影是信号高、低不同、 高——白影 低——黑影 中——灰影
3、 多方位,(三维)成像横断面冠状面、矢 状面,以及任何方向断面、图像、有利于病变 三维定位。(MRI多方位图片)
山城夜景
学习医学影像学时注意事项:
1、 各种检查技术的成像原理及图像特点 2、 掌握图像的观察分析方法 3、 识别正常与异常表现以及代表的病理基础
及诊断中的意义 4、 了解各种检查的价值与限度而选择适当的
检查方法 5、 医学影像学在临床诊断中有重要的价值,
但非病理诊断,因此需结合临床材料,病史、 体检、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2、对比增强扫描 (contrast enhancement) 3、造影扫描 (二)高分辨力CT扫描(high resolution CT)
在较短时间内取得良好空间分辨力 扫描 技术。
(三)CT新技术
一 再现技术 表面再现;最大强度投影; 容积再现;
利用重建技术获得三维图像。 CTA:静脉注射造影剂行血管CT扫描的重
(二)特殊检查
1 体层摄影 2 高千伏摄影 3 软线摄影 (乳腺钼靶摄片)
(三)造影检查
造影检查 对于缺乏自然对
比的结构或器官将高 于或低于该结构的物 质引入其内或周围间 隙使之显影的检查方 法。 所用物质-造影剂
(三)造影检查
1、造影剂:按密度分为高密度和
低密度两类。
肠检查有限度,严禁金属。
MR弥散成像
波谱技术
四、MRI临床应用
1、神经系统 尤其腹干幕下区枕大孔区,脊髓 与椎间盘。
2、头颈部病变有重要价值。 3、纵隔肿痛 4、肺癌、肺门淋巴结转移。 5、腹部 肝、肾、膀胱、前列腺、和子宫、尤
其对恶性肿瘤早期对血管的侵犯及肿痛分期等。
6、对心血管检查有较大的价值。 7、尤其MRI检查是无创伤性的检查 8、限度 :设备昂贵、检查时间长、对骨、胃
第一节 X线摄影
一 X线的产生和原理
(一) X线的产生: X线是真空管内高速运
行的电子流撞击钨靶时 产生的。 X线的产生的装置 1 X线管 2 变压器 3 控制台(Kv mA T )
球管及生产线
X线球管
(二)X线特性
X线是一种波长很短,不被肉眼所见的电磁波
1、 穿透性: 是X线成像的基础。
五、CT分析与诊断 (一)病变的密度变化、高密度、等密度、低密度、混
杂密度。 (二)病变的位置、大小、形状、数目、边缘。 (三)病变的CT值 (四)有无强化 均匀强化、不均匀强化、环状强化。 (五)邻近器官和组织的改变受压、移位和浸润破坏等。 (六)结合临床。
高密度造影剂:
医用硫酸钡
碘制剂 有机碘:离子型(泛影葡胺)
非离子型(碘必乐)
无机碘
低密度造影剂: 气体:二氧化碳、氧气、 空气等。
2、造影方法
直接引入: 口服
灌注
穿剌
间接引入: I V P -静脉肾盂造影
3、检查前的准备及造影反应的处理
了解禁忌症
碘过敏试验
医学影像诊断学
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学院 影像诊断学教研室 欧阳羽
总论
什么是影像诊断学?
影像诊断学是:
借助影像诊断设备使人体内部结 构和器官成像,以了解人体解剖与生 理功能状态及病理变化,对人体疾病 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一门学科。
医学影像学;影像诊断学+影像介 入学
医学影像学包含哪些内容?
放射诊断学; 介入放射学; 超声成像; 同位素成像; CT, MRI, DSA,
第三章 磁共振成像MRI
1973 年 由 lauterbur 开 发 而 应 用于临床 医学领域。
磁共振成像是利用原子核强 磁场内发生共振所产生的信号经 图像重建的一种成像技术。
常见用词:
①T1:900射频脉冲质子由纵向磁化转到横向 磁化后再恢复到纵向磁化激发前状态所需要 时间,称T1。
②T2:横向磁化所维持的时间,称T2。 ③流空效应——心血管内的血液由于流动迅
限度: (1)病变的病理性质的诊断 (2)CT图像空间分辨力不如X线图像
高
六、临床应用
1、中抠神经系、颅脑、椎管病变 2、头颈部五官疾病 3、胸部 肺和纵隔,尤其在心、大血管重叠
的部位。
4、腹部及盆腔 肝、胆、胰、脾、腹膜腔、 腹膜后间隙以及泌尿生殖系统的疾病。
5、显示骨破坏与增生的细微变化。
6、 CT导向穿刺活检。
有4、8、16排)。
(二)螺旋CT(SCT)
X线扫描轨道呈螺旋状,连续扫
描无间隔时间(T>100秒),短时间多层
面连续扫描,实时成像有利于运动器官
的动态观察和易获得感兴趣区的结构期
像特征。利用计算机后处理重建等功能
可进行CT的新技术工作。大大提高CT
的空间分辨力。
CT图像
(三)电子束CT
超高速CT(ultrafast CT, UFCT):又称为电 子束CT,速度可短至50ms(1/20秒),1983 年开发成功,90年代初才逐渐应用,但应用少,
4、流动效应——流空现象
MRI检查技术
1 序列技术-脉冲序列(自旋回波序列SE、梯 度回波序列GRE)
2 脂肪抑制 3 对比增强检查 4 MRA 5 水成像技术 6 功能成像 (弥散、灌注、脑皮层功能成
像)。 7 波谱技术
MRI 心脏
MRI-肺
MRA
MRA
ECT成像等。 PACS, info-RAD,
teleradiology
影像诊断学的发展
1895年- 伦琴(Rontgen)- 放射诊断学 20世纪50-60年代 超声,同位素成像
70-80年代 CT , MRI, ECT DSA,——影像诊断学 特别是70年代介入放射学的发展使影像诊断进
入了一个崭新时代(诊断+治疗)形成——医 学影像学
现状与未来
一 影像诊断设备的高速发展与更新换代
1 X线机 TV透视;
摄片影像数字化CR,DR
2 高档CT, MRI ,DSA 特别是螺旋 CT及应用软件(CTA,重建及 内窥镜等)。
二 介入放射学的发展及广泛应用,成为
三大治疗体系之一(外科、内科)。
现状与未来
三、 影像数字化和PACS及远程诊断。 计算机辅助检测 CAD(computer aided
二、CT设备
普通CT、 螺旋CT(SCT)、 电子束CT(EBCT)
(一)普通CT:
三部分
1、 扫描部分(X线管、探测器、扫描架) 2、 计算机系统(信息数据、存储、运算 3、 图像显示和存储系统。(图像后处理)
(二)螺旋CT(SCT)
螺旋(spiral or helical) CT: 单层螺旋CT、 双层螺旋CT、 多层螺旋CT(也称为多排螺旋CT,目前实际应用的
骨—— +1000 HU
水—— 0 HU
空气—— -1000 HU
(三)CT图像常用的是横断层,可重建冠状面及矢 状面的断层图像。
(四)病变在良好的解剖影像背景上显影
(五)CT的空间分辨力较X线图像差。
头颅CT平扫图像
四、CT检查技术 (一)普通CT扫描 1、平扫 ( plain CT scan) 是不用对比增强 的普通扫描(首选)
与X线管电压有关: 电压高、 X线波短
穿透力 强;反之则弱
2、 荧光效应: X线透视检查的基础。
3、 感光效应: X线摄影的基础。
4、电离效应: 即生物效应是放射治疗
的基础。
(三)X线成像原理
1 X线特性 2 人体组织之间密
度厚度的差别 3 经过显像过程形成
黑白对比、层次差异 不同的X线影像 (黑 白图像)
自然对比
自然对比
人工对比
二 X线检查技术
(一)普通检查 1、透视 (fluoroscopy) 优点:多体位、动态变化、经费低、速度快 缺点:清晰度较差、无客观图像记录 2、X线摄影 1) 普通X线摄影 radiography 2)数字X线摄影 CR DR 优点:清晰度较好、有客观记录。
且其功能现已可由多层螺旋CT实现
不用X线管,而采用电子束轰击
环靶产生的X线进行扫描。
三、CT图像的特点及临床应用
(一)高的密度分辨力 是数字图像,特别能更好 地显示由软组织构成的器官。(头颅CT图片显示 脑组织脑积液蛛网膜下腔)
( 二 ) 密 度 量 化 用 CT 值 代 表 单 位 为 HU (Hounsfield Unit)
detection) 计算机辅助诊断 CAD 四、现代医学影像学——包括形态、功能、及
代谢成像并用的综合诊断(分子影像学-研究)
。她已成为应用高科技最多、发展最快、作用 重大的学科之一。
五、 临床诊断,治疗与医学影像的关系更密切
DSA
CT
MRI
DR
乳腺钼靶机
日本大坂
严重反应的各种处理
造影检查
血管造影
造影检查
(四)数字X线摄影
(四)数字X线摄影
一计算机X线摄影 CR\DR
computed radiography
CR: 是X线的影像信息记录在影像板(I P)
上,经读取装置读取,由计算机处理,经数/模 转换后在荧屏上显示图象的一种技术。
临床应用
平片检查 造影检查 体层摄影
CR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CR
(五) 计算机体层成像
CT是Hounsfield 1969年设计成功, 1972年临床应用。 1979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
1974年:莱氏(Ledley)设计成功全身CT装置。
CT的问世为现代医学影像学奠定了基础。
一、CT成像的基本原理
速,使发射MR信号的氢原子核离开接收范 围 之 外 , 所 以测 不 到 MR 信 号 , 在T1W1 或 T2W1中均呈黑影,称为流空效应。
MRI设备
MRI设备: 1 主磁体(永磁体和超导磁体)T-特斯拉 2 梯度线圈(三套)改变磁体场强-梯度场 3 射频系统:射频发生器和MR信号接受器 4 MR数据采集、处理和图像显示与CT相同。
CR的结构及功能:
影像板(I P) X线—I P板—潜影
读取装置
读取潜影(激光)—数字信号
CR成像原理
1 信息采集 2 信息转换(数/模) 3 信息处理 4 信息显示与存储
(光盘和胶片)
CR的临床应用
CR的优点
数字化图象 广范围的放射感应性 降低辐射量 多种后处理功能
(四)人体组织密度(三类)
1 高密度: 2 中等密度 3 低密度:
骨、 钙化灶 白色 软组织体液等 灰白色 气体及脂肪组织 黑色
X线检查的基础(自然对比、人工对比)
自然对比: 人体组织器官本身密度和厚
度的差别产生的影像对比称为自然对比。
人工对比:
对于缺乏自然对比的结构或器官将高 于或低于该结构的物质引入其内或周围间 隙所产生的对比、称人工对比。
MRI图像的特点
1、 多参数成像 一个层面有三种图像,有助 显示病变组织(T1W1、T2W1和PDW)
2、 MRI图像的黑白影是信号高、低不同、 高——白影 低——黑影 中——灰影
3、 多方位,(三维)成像横断面冠状面、矢 状面,以及任何方向断面、图像、有利于病变 三维定位。(MRI多方位图片)
山城夜景
学习医学影像学时注意事项:
1、 各种检查技术的成像原理及图像特点 2、 掌握图像的观察分析方法 3、 识别正常与异常表现以及代表的病理基础
及诊断中的意义 4、 了解各种检查的价值与限度而选择适当的
检查方法 5、 医学影像学在临床诊断中有重要的价值,
但非病理诊断,因此需结合临床材料,病史、 体检、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2、对比增强扫描 (contrast enhancement) 3、造影扫描 (二)高分辨力CT扫描(high resolution CT)
在较短时间内取得良好空间分辨力 扫描 技术。
(三)CT新技术
一 再现技术 表面再现;最大强度投影; 容积再现;
利用重建技术获得三维图像。 CTA:静脉注射造影剂行血管CT扫描的重
(二)特殊检查
1 体层摄影 2 高千伏摄影 3 软线摄影 (乳腺钼靶摄片)
(三)造影检查
造影检查 对于缺乏自然对
比的结构或器官将高 于或低于该结构的物 质引入其内或周围间 隙使之显影的检查方 法。 所用物质-造影剂
(三)造影检查
1、造影剂:按密度分为高密度和
低密度两类。
肠检查有限度,严禁金属。
MR弥散成像
波谱技术
四、MRI临床应用
1、神经系统 尤其腹干幕下区枕大孔区,脊髓 与椎间盘。
2、头颈部病变有重要价值。 3、纵隔肿痛 4、肺癌、肺门淋巴结转移。 5、腹部 肝、肾、膀胱、前列腺、和子宫、尤
其对恶性肿瘤早期对血管的侵犯及肿痛分期等。
6、对心血管检查有较大的价值。 7、尤其MRI检查是无创伤性的检查 8、限度 :设备昂贵、检查时间长、对骨、胃
第一节 X线摄影
一 X线的产生和原理
(一) X线的产生: X线是真空管内高速运
行的电子流撞击钨靶时 产生的。 X线的产生的装置 1 X线管 2 变压器 3 控制台(Kv mA T )
球管及生产线
X线球管
(二)X线特性
X线是一种波长很短,不被肉眼所见的电磁波
1、 穿透性: 是X线成像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