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临江仙》(夜归临皋)PPT课件

合集下载

苏轼《临江仙》教学课件

苏轼《临江仙》教学课件

• “夜阑”一句,亦景亦情,既是写深夜无 风而平静的江面,也是词人此际宁静超然 心境的象征,并从而引发出尾二句的渴望 和遐想。 • “小舟”二句,写词人面对平静的江面, 幻想着能如范蠡一样,驾一叶扁舟,远离 尘世喧嚣,在江湖深处安闲地度过自己的 馀生。 • 体现了作者当时渴望得到精神自由和灵魂 解脱的心境。
料峭春寒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东坡这首词是借题发挥。他胸中 的许多感慨和想法因途中的遇雨而触发, 而后便借此来抒发自己的感想和心情。
即写眼前景,谈心中事;因自然现 象,谈人生哲理。于是便有了这首于简 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波澜的词来。
:
苏轼在《定风波》这首词中 , 借对 自然风雨的应对态度来表达他对人生风 雨和政治风雨的处置心态——他准备要 以不避坎坷 , 任其自然的态度来对待眼 前和将来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风雨。
书法:擅长行书、草书,与黄庭坚、米 芾、蔡襄合称为“宋四家”。
绘画:是文人画的开创者之一,有《枯 木怪石图》、《竹石图》等传世。 赋:把古文引进赋体的创作,他的《赤 壁赋》与欧阳修的《秋声赋》同为文赋 的代表作。
苏轼在词史上的贡献
苏轼词的风格是多样化的。如 《江城子》的热情浓烈、意气奋昂, 《念奴娇》的开阔动荡、雄壮勃发, 其风格可以用“豪放”和“高旷” 来形容,而苏轼写恋情、写伤感的 词,则又委婉而细密,如悼亡之作 《江城子》。
《临江仙》
苏轼
苏轼生平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 眉山(今属四川)人。他出身于一个 比较清寒的文士家庭,父亲苏洵,由 发愤读书而入仕,他受父亲影响,走 上了同样的道路。仁宗嘉祐二年 (1057)二十一岁时,受到欧阳修的 赏识,考取进士,嘉祐六年授大理寺 评事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公事,开 始了他一生坎坷的仕宦生涯。

苏轼诗词ppt课件

苏轼诗词ppt课件
6.临江仙 夜归临皋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谷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7.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3.江城子 密州出猎(宋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这词描绘冬猎盛况,反映了作者关心国家的完整统一、反对敌人入侵的强烈愿望。 上阕写出猎场面,极其壮观,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下阕向朝廷请战,杀敌卫国的豪情壮志跃然纸上。 刚刚四十就自称“老夫”,显然有“时不我待”、“功业未就”的迟暮之感。但是“老夫”并不服老,“牵黄”、“擎苍”勾画出一位赳赳武夫的形象。 “亲射虎,看孙郎”是“看孙郎亲射虎”的倒装,作者苏轼在这里是以历史上的英雄孙权自比。
“鬓微霜”与开端“老夫”照应,“又何妨”表示不服老的精神状态。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是“何日遣冯唐持节云中”的倒装。苏轼是因为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而被贬的,所以他拿魏尚自比,也希望朝廷能派人来赦免他的罪名,让他有机会到西北边防抵抗外敌入侵。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这几句,显然是把目标瞄准了宋朝西、北方的西夏和辽国。作者在最后为自己勾勒了一个挽弓劲射的英雄形象,英武豪迈,气概不凡。
*3
全国丙卷话题:快乐幸福与思维方式
有很多人在困难面前抬不起头来,更谈不上有快乐可言。他们不会笑对人生,只有自暴自弃,快乐离他们很远。让我们看看苏轼,仕途的坎坷,造就这位伟大的文学家,当他和同伴被贬时,同伴已是痛不欲生,但苏轼却以“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心态笑对人生,这是何等的胸怀!有这种胸怀的人还担心快乐会走吗?有这种胸怀的人必定会有自己的幸福,会在人生的扉页留下光辉的一笔。 ——陕西考生《我的快乐妙方》

临江仙 夜归临皋

临江仙 夜归临皋
——林语堂《苏东坡传》
⑴临江仙: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 此词双调六十字,平韵格。 ⑵东坡:在湖北黄冈县东。苏轼谪贬黄 州时,友人马正卿助其垦辟的游息之所, 筑雪堂五间。 ⑶听江声:苏轼寓居临皋,在湖北黄 县 南长江边,故能听长江涛声。 ⑷营营:周旋、忙碌,内心躁急之状, 形容奔走钻营,追逐名利。 ⑸夜阑:夜尽。残,尽,晚。司马迁 《史记·高祖本纪》有“酒阑”,裴骃集 解曰“阑,言希也。谓饮酒者半罢半在, 谓之阑。”文选·谢庄《宋孝武宣贵妃诔》 有“白露凝兮岁将阑”,李善注曰“阑, 犹晚也”。縠【hú】纹:比喻水波细 纹。縠,绉纱类丝织品。
写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80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谪贬黄州(今湖 北黄冈),但他没有被痛苦压倒。有时布衣芒屩[juē,草鞋],出入于阡 陌之上,他要从大自然中寻求美的享受,领略人生的哲理。
黄州是苏轼的第一次贬谪,对于苏轼来说最为措手不及。之前,苏 轼担任湖州知州,而朝廷中的一些人忌恨苏轼的盛名,于是就从他的 文字中寻找把柄,罗列出了“攻击新法”,“诽谤朝廷”等莫须有的罪名, 要求宋神宗对他处以死刑。随后,苏轼被押解到开封御史台,经过两 个多月的刑讯逼供,所谓的罪名成立,只等待皇帝的判决。这也就是 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
临江仙 夜归临皋
临 皋 亭
临皋亭并不见得是可夸 耀,风光之美一半在其地方, 另一半则在观赏风景之人。 苏东坡是诗人,能见到感到 别人即便在天堂也见不到感 不到的美。
——《苏东坡传》
临江仙
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 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 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苏轼(1037-1101) ,字子瞻,号 东坡居士。公元1037年,苏轼生于 四川眉山,他曾经创造了北宋科举 考试上的“最高分”,拥有了“全 民偶像”的殊荣,他是一个全能型 的文坛领袖,也是一个锐意改革的 政治家,他曾经青云直上,指点江 山;也曾经几起几落,生死未卜, 四十五岁被贬黄州,五十九岁被贬 惠州,六十二岁被贬儋州。但是似 乎也是这些经历,造就了他独特而 鲜明的魅力。于是当我们回望他六 十六年的经历就会发现,青年的意 气风发,中年的愈挫愈勇,老年的 达观淡泊,竟然如此完美的结合在 了苏轼的身上,连绵千年依然余音 绕梁。

临江仙PPT

临江仙PPT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宋】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东坡:在湖北黄冈县东。苏轼谪贬黄州时,友人马正卿助其垦辟的游息之所, 筑雪堂五间。 听江声:苏轼寓居临皋,在湖北黄 县南长江边,故能听长江涛声。 营营:周旋、忙碌,内心躁急之状,形容为利禄竟逐钻营。 夜阑:夜尽。 縠纹:比喻水波细纹。縠hu,绉纱。
“夜阑风静彀纹平”,表面上看来只是一般写景的句子,其实不是 纯粹写景,而是词人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相契合的产物。它引发出 作者心灵痛苦的解脱和心灵矛盾的超越,象征着词人追求的宁静安 谧的理想境界,接以“小舟”两句,自是顺理成章。苏东坡政治上 受到沉重打击之后,思想几度变化,由入世转向出世,追求一种精 神自由、合乎自然的人生理想。在他复杂的人生观中,由于杂有某 些老庄思想,因而在痛苦的逆境中形成了旷达不羁的性格。“小舟 从此逝,江海寄馀生”,这余韵深长的歇拍,表达出词人潇洒如仙 的旷达襟怀,是他不满世俗、向往自由的心声。
经常愤恨这个躯体不属于我自己,什么时候能忘却为功名利禄而奔 竞钻营!趁着这夜深、风静、江波坦平,驾起小船从此消逝,泛游 江河湖海寄托余生。
11.清代王夫之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这首词中也有这样的词句,请指 出并简要分析。
解析解答这道题首先要弄清楚"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的意思,这句话实际 上就是要求回答本词是如何做到情景交融的。
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有天真烂漫之趣, 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 《东坡乐府》等。

临江仙PPT多媒体教学课件

临江仙PPT多媒体教学课件

八声甘州
•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 江水,无语东流。
•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 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想 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一番洗清秋
苒 苒 物 华 休
主旨
这是柳永抒写羁旅行役之苦的名作。 词人倾吐了萍踪飘泊的坎坷经历,表 现了因事业无成而生的内心矛盾与苦 闷。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中下 层士子典型的生活遭遇和思想情绪。
三、词的艺术特色
• 1、情景交融、情景相生 • 2、领字的多处运用 • 3、虚实相生
二、柳永的词
• 1、慢词的发展与词调的丰富。 柳永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 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小令一统天 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 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
是 处 红 衰 翠 减
唯有长江水 无语东流
归 思 难 收
望 故 乡 渺 邈
不 忍 登 高 临 远
叹年来踪迹 何事苦淹留
误 几 回 天 际 识 归 舟
想 佳 人 妆 楼
顒 望
争知我 倚阑干处 正恁凝愁
分析:
• 词的上片:描绘登高所见的秋景,用层层 铺叙的手法写出了秋天的旷远﹑阴冷﹑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和寂寥。
八声甘州
柳永
简介柳永
柳永 (约980--约1053年),原名三变, 字耆卿,福建崇安人。
柳永大约在公元1 0 1 7 年,宋真宗天 禧元年时到京城赶考。以自己的才华他有充 分的信心金榜题名,而且幻想着有一番大作 为。谁知第一次考试没有考上,他不在乎, 轻轻一笑,填词道:“富贵岂由人,时会高 志须酬。”等了5 年,第二次开科又没有考 上,这回他忍不住要发牢骚了,便写了那首 著名的《鹤冲天》:

《临江仙苏轼》课件

《临江仙苏轼》课件
对于经受了一场严重政治迫害的苏轼来说,此时是劫后余生, 内心是忿懑而痛苦的。但他没有被痛苦压倒,而是表现出一种超 人的旷达,一种不以世事萦怀的恬淡精神。有时布衣芒屩,出入 于阡陌之上,有时月夜泛舟,放浪于山水之间,他要从大自然中 寻求美的享受,领略人生的哲理。这就是此词的创作背景。
解析 (1)夜归临皋: 夜晚回到临皋亭 (2)家童鼻息已雷鸣: 家童鼾声如雷,睡熟了 (3)倚杖听江声: 拄杖伫立江边聆听江水奔流的声音 (4)长恨此身非我有:长恨身在宦途,身不由己 (5)夜阑风静縠纹平:夜深风静,水波不兴 (6)小舟从此逝: 真想乘上小船从此消逝 (7)江海寄余生: 在烟波江湖中了却余生
时好像已经是夜半三更了。家童鼾声如雷,反 复叫门也不应。只好拄杖伫立江边聆听江水奔 流的声音。
白话译文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长恨身在宦途,这身子已不是我自己所有。什
么时候才能够忘却追逐功名?夜深风静,水波 不兴。真想乘上小船从此消逝,在烟波江湖中 了却余生。
作者简介
苏 轼 ( 1037 年 1 月 8 日 —1101 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 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 坡、苏仙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 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 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苏轼黄州之贬的第三年,即宋神宗元丰五年 (1082年)九月。元丰三年(1080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谪 贬黄州(今湖北黄冈),住在城南长江边上的临皋亭。后来,又 在不远处开垦了一片荒地,种上庄稼树木,名之曰东坡,自号东 坡居士。还在这里筑屋名雪堂。
有“酒阑”,裴骃集解曰“阑,言希也。谓饮酒者 半罢半在,谓之阑。”文选·谢庄《宋孝武宣贵妃诔》 有“白露凝兮岁将阑”,李善注曰“阑,犹晚也”。 (7)縠(hú)纹:比喻水波微细。縠,绉纱类丝织品。

7.苏轼临江仙-课件PPT

7.苏轼临江仙-课件PPT

词在苏轼手中创新一变,他改变了晚唐 五代词家婉约的作风,成为豪放词派的开创 者。
苏轼手上,词的审美完成了由女性化的 柔婉美向男性化的力度美的转变。
临江仙(夜归临皋)
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 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 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 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15
背景材料
1.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神宗元丰五年,即东坡 黄州之贬的第三年。
叶梦得《避暑录话》记载,苏轼作 了这首词后,“挂冠服江边,拏舟 长啸去矣”,吓得郡守匆忙寻找, 发现“子瞻鼻鼾如雷,犹未兴也”。
16
背景材料
2. 关于苏东坡的生平和创作
苏轼,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 居士,眉州眉山(在今四川)人。
词” 朋九万《乌台诗案》 任意版本的“苏东坡诗词文赏析”
4
词在北宋时期,大致经历了前后两个阶段。
前期
晏殊、欧阳修、 晏几道、张先、
柳永
承袭“花间”余绪 开拓了词的形式和内容
后期
苏轼、周邦彦
将词推向繁荣和成熟
5
晏殊、欧阳修的词作特点:
生于承平之世,喜爱冯延巳却无其经历与感慨,所 作多带“富贵气”,或“疏隽”、“深婉”而有“鄙亵 之语”,与“花间”有相通之处。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谁道闲请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6
张先、晏几道的词作特点:
在承袭余绪的同时,已出现革新的苗头。张词宛转典 丽,创制慢词,在艺术形式上为词体的变革作了准备。晏 词在内容上为宋词的革新开了先例。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帘压卷花影
云破月来花弄影
B.开豪放词派的先河。入宋以后,词学大兴,范仲淹的边塞之作,宴 殊的人生几何之叹,欧阳修的婉转言情,柳永的长篇铺叙,都能达到高 度成就,词坛的正宗——婉约词,在一百多年的发展演进中,群芳竞放, 可说是蔚为大观。然而,苏轼以其淋漓巨笔,翻万丈波澜,开豪放一派 先河,树词坛异帜。

苏轼《临江仙》PPT课件

苏轼《临江仙》PPT课件

-
51
• 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只“莫听”二字便 见性情。
• “何妨吟啸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在雨 中照常徐步,呼应小序中所说的“同行皆狼狈, 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谁怕”即不怕来。
-
52
➢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用竹杖芒鞋,点明自 己是世间的闲客。
• 这个“轻”有更耐人寻味的含义。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相顾 无言,惟有泪千行。料 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 短松岗。
《江城子》是一首感 情深挚的悼亡词,作于 宋神宗熙宁八年 (1075),时苏轼在密 州(今山东诸城)任太 守。
序云:“乙卯正月 二十日记梦。”乙卯 即熙宁八年。题为记 梦,实际是通过记梦 来抒写对亡妻真挚的 爱情和深沉的思念。
苏轼又在这里修建了雪堂, 作为游息之所。此词就是记叙 某一个深秋夜晚,词人在东坡 雪堂开怀畅饮,醉后返回临皋 时的所见所感。
上片记事,下片抒怀。
上片写词人借酒浇愁、喝醉 归家的情景。 夜饮醒而复醉,醉 后归来恍惚已近三更。家童熟睡, 敲门无人应,正可谛听江浪声, 融自己于大自然怀抱之中。
• “夜饮东坡醒复醉”,开始就点出了夜饮的地点和 醉酒的程度。
• 苏轼青年时代就学通经史,有远 大的济世之志。
-
5
他一生分为四个时期 1、王安石变法前(1037-1069)
苏轼早年读书,以第二名科举高中,进入 仕途。欧阳修又推荐他参加才识兼茂科考 试,后又通过一些资格考试,正式进入仕 途。
➢2、熙宁变法(1069-1085) ➢苏轼出离中央,历任四川。 ➢因为乌台诗案,被贬谪到黄州。
他对词的认识上的突破。苏轼 以雄大的才力、开阔的胸襟进 入词的创作领域,大大开拓了 词的题材、意境、风格与表现 手法。

苏轼《临江仙》(夜归临皋)PPT课件

苏轼《临江仙》(夜归临皋)PPT课件

.
6
4. 苏东坡与杭州
“苏堤春晓” “东坡肉”
.
7
苏东坡的烹调,以红烧肉最为拿手。他经验是: “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 “东 坡肉”,据传是他第二次回杭州作地方官时。 看到西湖已被葑草淹没了大半,就发动数万民 工除葑田,疏湖港,把挖起来的泥堆筑了长堤, 并建桥以畅通湖水,既为群众带来水利之益, 又增添了西湖景色。这就是被列为西湖十景之 首的“苏堤春晓”。苏东坡为地方办了这件好 事,老百姓听说他喜欢吃红烧肉,到了春节, 都给他送猪肉表示自己的心意。
回到位于江边的临皋住宿。 精神世界的
夜深人静之际,诗人耳边不 生动写照
断传来江流声,突然心灵顿
悟,写下了这首充满理趣的 《临江仙》
.
11
上片叙写醉归的情景。开头写“夜饮东坡醒复 醉”,饮而醉,东坡常有;醒而又醉,这在东 坡是少见的。为什么这样呢?46岁的东坡,被 囚禁于黄州多年,前途遥遥无期,内心无法平 静。此时此境,才越是高,知识越是渊博,思 想越是深刻,就越痛苦。东坡只有借酒浇愁。 因此,这首词是东坡在强烈的自我主体失落感 的痛苦煎熬中写成的。
1.以哲理入词、以古语入词
2.写景、抒情和说理融为一体。
.
16
五、思考题
1、分析词中有“趣”的笔墨
2、你能举出苏轼作于此时的其他作品吗?这 些作品中是否也有富于理趣的笔墨?
黄州时期是苏轼文学创作的一个高峰期。 为人称颂的词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课文后面的《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等,赋有《前赤壁赋》 和《后赤壁赋》。
那一份洒脱和幽默,跃然笔端。此外这种以哲
理入词、以古语入词的手法,也开拓了词境,
扩大了词的表现力,在词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语文-苏轼《临江仙(夜归临皋)》

语文-苏轼《临江仙(夜归临皋)》
•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 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
•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苏洵《心术》) • 浩然之气……其必有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
不随死而亡者矣。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岳,幽则为鬼神, 而明则复为人。此理之常,无足怪者。(苏轼《潮州韩文公庙 碑 》) • 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曾国藩集联)
Nankai University | 2012
• 神仙固有之,难在忘势力。(《巫山》) • 古之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必仕则忘其身,必
不仕则忘其君。 (《张氏园亭记 》)
Nankai University | 2012
《名二子说》苏洵
• 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若无所为者。 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轼乎,吾懼 汝之不外饰也。 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而言车之功者,辙不与焉。 虽然,车仆马毙,而患亦不及辙,是辙者善处乎 祸福之间也。辙乎,吾知免矣。
• 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刘辰翁《辛稼轩词序》)
• 东坡先生以文章余事作诗,溢而作词曲,高处出神入 天,平处临镜笑春,不顾侪辈。东坡先生非心醉于音 律者,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 者始知自振。(王灼《碧鸡漫志》)
• 眉山苏氏,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 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 之外。(胡寅《酒边词·序》)
• 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 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Nankai University | 2012
• 舜问乎丞曰:“道可得而有乎?”曰:“汝身非 汝有也,汝何得有乎道?”舜曰:“吾身非吾有 也,孰有之哉?”曰:“是天地之委形也。” (《庄子·知北游》)

北宋词之临江仙夜归临皋【宋】苏轼课件

北宋词之临江仙夜归临皋【宋】苏轼课件
详细描述
整首词以夜晚江景为背景,通过描绘 词人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他的内心世 界。词中流露出对名利的淡泊和对自 由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苏轼的豁达和 超脱。
04
临江仙夜归临Leabharlann 的艺术特色词牌名的由来和特点
词牌名的由来
临江仙这一词牌名最早出现于唐 代,源自于唐代教坊曲,后被多 位词人采用,逐渐发展成熟。
特点
苏轼的人生境遇
苏轼在北宋文坛上享有崇高的地位, 他的诗词作品深受人们喜爱。
苏轼在政治上主张改革,但因与当权 者政见不合而多次遭贬谪,临江仙夜 归临皋就是他被贬官之后所作。
临江仙夜归临皋的创作过程
苏轼在黄州(今湖北黄冈)时,一天晚上喝醉了酒,回到临 皋亭休息,创作出了这首词。
词中表达了苏轼对人生和社会的感慨,以及对自然景色的赞 美之情。
03
临江仙夜归临皋的词意解析
词的上片解析
总结词
描绘了词人夜晚回到临皋的所见所感,展现了江边月夜的静谧与美丽。
详细描述
上片开篇“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点明了词人夜晚在东坡饮酒,醉 后归来,时间已晚。接下来“家童三更犹未睡,相依茅屋月色新”描绘了家童 已经入睡,只有新月照耀下的茅屋与之相伴的场景。
临江仙词牌通常为双调,上下阕 共六十字,以平韵为主,韵律和 谐,语言优美。
苏轼的词风特点
01
02
03
豪放与婉约并存
苏轼的词风既有豪放的一 面,又有婉约的一面,他 的作品情感真挚,意境深 远。
语言质朴自然
苏轼的词语言质朴自然, 不追求华丽的辞藻,而是 以平实、简洁的语言表达 深刻的情感。
创新精神
苏轼在词的创作上具有创 新精神,他打破了传统词 牌的限制,创作出许多个 性化的作品。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夜阑风静縠纹平”,表面上看似乎仅是写夜 深了,风也静了,江面上只有一些微波,细如皱纱。 但从更深的意义上看,这是词人获得了对人生真谛 的感悟之后,超乎寻常的安宁心境的外化。没有了 尘世的烦恼忧愁,心境也正如这风平浪静的江水一 样,波澜不兴,甜美、悠远、自由自在。
.
14
最后两句“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写苏
回到位于江边的临皋住宿。 精神世界的
夜深人静之际,诗人耳边不 生动写照
断传来江流声,突然心灵顿
悟,写下了这首充满理趣的 《临江仙》
.
11
上片叙写醉归的情景。开头写“夜饮东坡醒复 醉”,饮而醉,东坡常有;醒而又醉,这在东 坡是少见的。为什么这样呢?46岁的东坡,被 囚禁于黄州多年,前途遥遥无期,内心无法平 静。此时此境,才越是高,知识越是渊博,思 想越是深刻,就越痛苦。东坡只有借酒浇愁。 因此,这首词是东坡在强烈的自我主体失落感 的痛苦煎熬中写成的。
.
8
苏东坡收到那么多的猪肉,觉得应该同数万疏 浚西湖的民工共享才对,就叫家人把肉切成方 块块,用他的烹调方法烧制,连酒一起,按照 民工花名册分送到每家每户。他的家人在烧制 时,把“连酒一起送”领会成“连酒一起烧” 结果烧制出来的红烧肉,更加香酥味美,食者 盛赞苏东坡送来的肉烧法别致,可口好吃。后 农历除夕夜,民间家家户户都制作东坡肉。相 沿成俗,用来表示对他的怀念之情。现在成为 杭州一道传统名菜。
下片写静夜伫立江边的感悟。“长恨此
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感慨人生总是
受到各种关系的牵制,不能忘情于名利的纷
扰。这是全词中最具哲理意味的句子。这里
化用《庄子》的话。上句出自《庄子知北
游》:“汝身非汝有也。. ”
13
下句出自《庄子庚桑楚》:“全汝形,抱汝生,无 使汝思虑营营。”苏轼对官位的升降并不在意,但 非常重视心灵的自由。“此心安处是吾乡”,他在 人生能否适意这个问题上总是很敏感,对自由人生 境界的渴求,是贯穿他整个人生的主旋律。
.
9
临江仙(夜归临皋)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 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 寄馀生。
.
10
三、文本内涵分析
• 苏词的魅力:
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 (1082年)九月,谪居黄州
一种达观的 人生态度,
的苏轼在一次夜饮大醉之后, 一种超旷的
.
4
有《苏东坡集》、《东坡乐府》。
宋胡寅在《酒边集序》中称道苏词 “一洗 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开 创了豪放派的词风。
他被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
5
3. 乌台诗案
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行新法,苏轼极力反对, 便请求外调,在各地游历做官。元丰二年(1079), 有人摘引其非议新法的诗句,以“讪谤朝政”罪名入 狱,即所谓“乌台诗案”(这是宋朝第一起因文字获 罪案)。经各方营救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并受到监视。从元丰二年到元祐元年(1086),苏轼 在黄州谪居七年。为了摆脱谪居生活的苦闷,苏轼在 黄州城东开垦了十亩荒地,命为“东坡”,田旁筑一 茅屋,辛勤躬耕,自得其乐,自号“东坡居士”。黄 州的谪居生活使苏轼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宋神 宗元丰五年(1082),苏轼在黄州作了《临江仙(夜归 临皋)》就充分体现了苏轼思想的变化。
临江仙(夜归临皋)
苏轼
.
1
一、焦点问题 1、苏轼在词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2、苏轼面对苦难的超然洒脱心态及其 原因。
二、背景材料
1、创作背景
.
2
这首词作于神宗元丰五年,即东坡黄州之贬 的第三年。
“子瞻在黄州……与数客饮江上。夜归,江
面际天,风露皓然,有当其意,乃作歌辞,
所谓“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
.
6
4. 苏东坡与杭州
“苏堤春晓” “东坡肉”
.
7
苏东坡的烹调,以红烧肉最为拿手。他经验是: “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 “东 坡肉”,据传是他第二次回杭州作地方官时。 看到西湖已被葑草淹没了大半,就发动数万民 工除葑田,疏湖港,把挖起来的泥堆筑了长堤, 并建桥以畅通湖水,既为群众带来水利之益, 又增添了西湖景色。这就是被列为西湖十景之 首的“苏堤春晓”。苏东坡为地方办了这件好 事,老百姓听说他喜欢吃红烧肉,到了春节, 都给他送猪肉表示自己的心意。
后面写“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
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写由于归家太晚,
家童已经酣然入睡,鼻息雷鸣,一点也听不见
主人敲门的声音。 .
12
于是,他便走到长江边上,倚杖静听那夜色 中的江流声。置身于这样一个境界,人的精 神仿佛才能真正得到一个空间,尘世的得失 荣辱、功名利禄都可以暂时抛在一边,任凭 自己心灵超然、自由地翱翔,于是对自由人 生的向往便产生了。
寄馀生”者,与客大歌数过而散。翌日,喧
传子瞻夜作此词,挂冠服江边,拏舟长啸去
矣。郡守徐君猷闻之,惊且惧,以为州失罪
人。急命驾往谒,则子瞻鼻鼾如雷,犹未兴
也。然此语卒传至京师,虽裕陵亦闻而疑
之。”(〔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二)
.
3
2. 关于苏东坡的生平和创作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 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 (今四川眉山)人。与父亲苏洵、弟 弟苏辙合称“三苏”。在政治上既不 见容于新党,又为旧党所不满,所以 屡遭贬斥。仕途上的坎坷波折,深深 地影响了他的思想和创作,积极进取 和达观放任共存于一身。诗、词、文 兼擅,俱为一代大家。
那一份洒脱和幽默,跃然笔端。此外这种以哲
理入词、以古语入词的手法,也开拓了词境,
扩大了词的表现力,在词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
15
内涵:
1. 深沉的历史感和人生感悟
2. 以超然而幽默的眼光观照人生,观照自我
四、写作特点:
全词的特点是叙事、议论、写景、抒情相 结合,语言舒展自如,简练生动,表现了 词人独特的语言风格。
轼在精神上的自我已乘一叶扁舟遨游于江海之
上,脱离了那不能忘情于营营的世界。
这是一首重在理趣的词作。此词一个重要
特点就是理趣盎然。这种理趣,不在于理的高
深,而在于趣的点化。所谓“趣”就是以超然
而幽默的眼光观照人生,关照表现心灵的自由解放。诗人面对苦难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