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煤矿顶板事故防治技术课件086
合集下载
顶板事故防治及警示案例培训课件(72页)
移近速度曲线
移近量曲线
➢采动影响阶段(Ⅲ)
采动影响是由于回采工作引起围岩应力 再次重新分布而造成的。这阶段中矿压 显现也最强烈。
➢采动影响稳定阶段(Ⅳ)
这是巷道围岩经受一次采动影响后重 新进入相对稳定的阶段,故其围岩移 动特征基本上与无采掘影响阶段类似。
(四)巷道矿山压力 显现的基本规律
➢ 巷道掘进阶段(Ⅰ)
为预防这类顶板事故,应在断层两侧加设木垛加强维护,并迎着岩 块可能滑下的方向支设戗棚或戗柱。
顶板事故
矿山压力的概念
• 原岩应力:地下岩体在采动以前,由 于自重的作用在其内部引起的应力。
• 矿山压力:由于地下进行采掘活动而 在采掘空间周围的岩体中,以及在支 护物上所引起的力。
• 矿山压力显现:由于矿山压力的作用, 使围岩和各种人工支护物产生的力学 现象。
• 第一节 矿山压力显现规律及影响因素
• 顶煤运移规律及对矿压显现有显著影响。支架上方的顶煤经过了支 承压力作用发生了破碎,刚度降低,但破碎程度与顶煤强度,裂隙 分布和支承压力分布情况等有关,坚硬顶煤的运移始动点距煤壁距 离较小,累计位移量较小,顶煤的破碎效果较差,传递上覆岩层作 用的能力较强,则表现出的矿压显现明显。
• 支承压力分布区前移。放顶煤开采时,工作面前方的支承压力区距 煤壁距离较大,发生前移。对软煤而言,支承压力峰值点距煤壁距 离较硬煤的大,峰值小,分布平坦。
刀柱法
采煤作业时的顶板管理方式
缓慢下沉法
充填法
全部垮落法
矿山压力的基本概念
采矿开挖引起 的应力集中
水平原岩应力 铅垂原岩应力
矿山压力显现
顶板事故的产生
采矿岩石开挖 原岩应力重新分布
开挖空洞周边应力集中
矿井顶板灾害危害防治(ppt演示文稿)PowerPoi.pptx
煤矿顶板事故隐患分析 及防治
淮北监察分局业务学习
今天重点讲二个方面的内容 一、煤矿顶板事故隐患分析及其防治 二、国家局十号令对《煤矿安全规程》第
六十八条修改的背景和含义
一、煤矿顶板事故的主要类型 煤矿顶板事故主要分为回采工作面顶板事
故和巷道顶板事故。
〈 一〉 采场顶板事故的主要类型
采场顶板事故按力源又分为:压垮型、漏 垮型、推垮型冒顶三大类。
13.来压期间与回采期间煤壁片帮的危害及防治
原因:一是煤壁疏松,二是采高过大,三是超 前压力破坏了煤体强度,四是无防片帮装置,五是 直接顶破碎所致。
1.压垮型冒顶 〈1〉 老顶采压时的压垮型冒顶。 〈〉 后层难冒顶板大面积冒顶。 〈3〉 直接顶导致的压垮型冒顶。
2.漏垮型冒顶 〈4〉大面积漏垮型冒顶。 〈5〉局部漏冒型冒顶。 〈6〉工作面上、下出口的局部冒顶。 〈7〉放顶线及其附近的局部冒顶。 〈8〉地质破坏带附近的局部冒顶。
3.推垮型冒顶 〈9〉 复合顶板推垮型冒顶。 〈10〉 金属网下推垮型冒顶。 〈11〉 大块游离岩块旋转推跨型冒顶。 〈12〉 采空区冒矸冲入采场的推垮型冒顶。
⑤落煤后及时支架,并增大支护密度,提 高支护质量;
⑥指派专人严密观察顶压变化,同时在工 作面和采空区内设木信号点柱,如劈裂、折断便 是报警信号。
周期来压期间与初次来压所采取的措施基 本相同,不同的是周期来压时要尽量缩小工作面 的控顶距,以减轻基本顶对工作面的影响;另外 采空区里的支柱一定要回收干净,使直接顶充分 垮落,以缓冲基本顶垮落时对工作面支架的冲击。
周期来压期间,顶板下沉速度急剧增加;顶板 下沉量明显增大;支柱载荷增加,钻底;支柱折损, 煤壁片帮;顶板台阶下沉;有时局部冒顶;若切顶 不力,老顶可能沿工作面切落。周期来压期间,应 采取如下措施:准确判断周期来压的征兆与步距; 加强工作面的支护(同初次来压):有时可适当缩 小控顶距。
淮北监察分局业务学习
今天重点讲二个方面的内容 一、煤矿顶板事故隐患分析及其防治 二、国家局十号令对《煤矿安全规程》第
六十八条修改的背景和含义
一、煤矿顶板事故的主要类型 煤矿顶板事故主要分为回采工作面顶板事
故和巷道顶板事故。
〈 一〉 采场顶板事故的主要类型
采场顶板事故按力源又分为:压垮型、漏 垮型、推垮型冒顶三大类。
13.来压期间与回采期间煤壁片帮的危害及防治
原因:一是煤壁疏松,二是采高过大,三是超 前压力破坏了煤体强度,四是无防片帮装置,五是 直接顶破碎所致。
1.压垮型冒顶 〈1〉 老顶采压时的压垮型冒顶。 〈〉 后层难冒顶板大面积冒顶。 〈3〉 直接顶导致的压垮型冒顶。
2.漏垮型冒顶 〈4〉大面积漏垮型冒顶。 〈5〉局部漏冒型冒顶。 〈6〉工作面上、下出口的局部冒顶。 〈7〉放顶线及其附近的局部冒顶。 〈8〉地质破坏带附近的局部冒顶。
3.推垮型冒顶 〈9〉 复合顶板推垮型冒顶。 〈10〉 金属网下推垮型冒顶。 〈11〉 大块游离岩块旋转推跨型冒顶。 〈12〉 采空区冒矸冲入采场的推垮型冒顶。
⑤落煤后及时支架,并增大支护密度,提 高支护质量;
⑥指派专人严密观察顶压变化,同时在工 作面和采空区内设木信号点柱,如劈裂、折断便 是报警信号。
周期来压期间与初次来压所采取的措施基 本相同,不同的是周期来压时要尽量缩小工作面 的控顶距,以减轻基本顶对工作面的影响;另外 采空区里的支柱一定要回收干净,使直接顶充分 垮落,以缓冲基本顶垮落时对工作面支架的冲击。
周期来压期间,顶板下沉速度急剧增加;顶板 下沉量明显增大;支柱载荷增加,钻底;支柱折损, 煤壁片帮;顶板台阶下沉;有时局部冒顶;若切顶 不力,老顶可能沿工作面切落。周期来压期间,应 采取如下措施:准确判断周期来压的征兆与步距; 加强工作面的支护(同初次来压):有时可适当缩 小控顶距。
矿井顶板灾害危害防治(ppt演示文稿)-PowerPoi资料文档
原因是没有掌握放顶步距,顶板突然垮 落,推倒工作支架,造成事故;也有的没有 放顶措施或措施不力导致事故发生。
(a)
(b)
(c)
2、老顶的初次来压与周期来压对工作面顶板管理的影响
老顶初次来压期间,动压很大,工作面支架支撑力达 到最大。垮落时,对工作面支护物的稳定性影响很大。此 时一定要加强支架的稳定性,一般可用木垛、斜撑、密集 支柱等特种支架加强支护。要掌握初次来压步距的大小, 及时采取对策,有时可适量加大控顶距。
(由左往右,稳定性依次降低)
3.根据巷道的支护原理,支护物对巷道稳定 性的影响
巷道周边的围岩是一种天然的承载结构。
图2-27 支架与围岩相互作用关系图
4.巷道过断层或破坏带的隐患排除
措施:超前注入速凝剂,以增加c, φ值,提高 岩体强度及其稳定性;超前支护,控制碎体的继续 破坏和垮落。
5.巷道联合支护是保证巷道稳定性的重要手段
“步距式”深孔放顶 超前深孔松动爆破
21.工作面前方两道超前移动支承压力对顶板 管理的影响
措施:提前加强对此范围内进行维护,增 加支护密度或强度,超前换棚。
22.上、下层工作面同采时,两工作面的相对位 置关系对安全生产的影响
Xmin =M/tgδ+L+B (米) 式中M——煤层间距;
δ——岩不移动角度,坚硬岩石 60~70°,软岩层为45~55°;
内错式布置开切眼;初次放顶要把金属网下放 到底板;加强支架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图2-11 金属网假顶下推垮型冒 顶过程
(a)-形成网兜;(b)-拊垮 工作面
20.坚硬顶板条件下的事故隐患与防治措施 防治措施:一是顶板高压注水,可减少周期来
压步距的60~70%,二是强制放顶:即循环式浅 孔放顶和步距式深孔放顶,三是超前深孔松动爆破
(a)
(b)
(c)
2、老顶的初次来压与周期来压对工作面顶板管理的影响
老顶初次来压期间,动压很大,工作面支架支撑力达 到最大。垮落时,对工作面支护物的稳定性影响很大。此 时一定要加强支架的稳定性,一般可用木垛、斜撑、密集 支柱等特种支架加强支护。要掌握初次来压步距的大小, 及时采取对策,有时可适量加大控顶距。
(由左往右,稳定性依次降低)
3.根据巷道的支护原理,支护物对巷道稳定 性的影响
巷道周边的围岩是一种天然的承载结构。
图2-27 支架与围岩相互作用关系图
4.巷道过断层或破坏带的隐患排除
措施:超前注入速凝剂,以增加c, φ值,提高 岩体强度及其稳定性;超前支护,控制碎体的继续 破坏和垮落。
5.巷道联合支护是保证巷道稳定性的重要手段
“步距式”深孔放顶 超前深孔松动爆破
21.工作面前方两道超前移动支承压力对顶板 管理的影响
措施:提前加强对此范围内进行维护,增 加支护密度或强度,超前换棚。
22.上、下层工作面同采时,两工作面的相对位 置关系对安全生产的影响
Xmin =M/tgδ+L+B (米) 式中M——煤层间距;
δ——岩不移动角度,坚硬岩石 60~70°,软岩层为45~55°;
内错式布置开切眼;初次放顶要把金属网下放 到底板;加强支架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图2-11 金属网假顶下推垮型冒 顶过程
(a)-形成网兜;(b)-拊垮 工作面
20.坚硬顶板条件下的事故隐患与防治措施 防治措施:一是顶板高压注水,可减少周期来
压步距的60~70%,二是强制放顶:即循环式浅 孔放顶和步距式深孔放顶,三是超前深孔松动爆破
最新煤矿顶板灾害防治课件ppt
八十年代中至今为液压支护,支柱初撑力更高。
随着支护改革的进展,支柱初撑力的提高,采 面顶板事故明显减少。因此,坚持“主动支撑”观 念,确保支柱有足够的初撑力,是控制采面顶板事 故的关键,也是“阻力监控法”的核心。
据统计全国煤矿采面发生一次死亡3人及3人以 上的较大顶板事故中:
木支护工作面共发生的起数和死亡人数双居第一 摩擦支柱工作面居第二位。 液压支护工作面,因支架初撑力高、稳定好,顶 板事故较少。
直接顶——位于伪顶或煤层之上,有一层或几层岩石 组成,较易垮落,一般在回柱后,很快就会垮落
老顶——位于直接顶或煤层上方,厚度大,岩性较坚 硬,呈周期性垮落。
2、复合顶
二、采面冒顶事故概述
1.分类 采面冒顶事故,按顶板冒落的特点大体可分为: 漏垮型、推垮型、压垮型、其他型四大类。
2.定义、特点、规律、预兆、原因和危害 (1)漏垮型——系指顶板由一点突破,从小到大,直 至此处漏满堵实为止,称之漏垮型。
● “复合顶” ● “三软煤层” ● “大倾角采场” ● “稳定顶板”
(4)其他型—— 如片帮、“草帽顶”等零星事故。 综上所述,冒顶事故的预兆主要有: 片帮、掉渣、离层,顶板来压、断裂、
断响,支架变形等。
三、强化采面初次放顶,杜绝较大顶板 事故
1.部分矿井初放期间发生顶板事故案例(详见教案十二)。
初次放顶如此重要,应怎样抓好呢?
2.如何抓好采面初放?
事故教训表明,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 指导——对查出隐患,提出处理的意见和 建议。
★ 监督——跟踪监督重大隐患整改情况, 不处理好不得离岗。
⑶管理上——要严格执行三大规程和各项制度, 按章作业,实施“精细化管理”,搞好工程质量, 打好安全的基础,
随着支护改革的进展,支柱初撑力的提高,采 面顶板事故明显减少。因此,坚持“主动支撑”观 念,确保支柱有足够的初撑力,是控制采面顶板事 故的关键,也是“阻力监控法”的核心。
据统计全国煤矿采面发生一次死亡3人及3人以 上的较大顶板事故中:
木支护工作面共发生的起数和死亡人数双居第一 摩擦支柱工作面居第二位。 液压支护工作面,因支架初撑力高、稳定好,顶 板事故较少。
直接顶——位于伪顶或煤层之上,有一层或几层岩石 组成,较易垮落,一般在回柱后,很快就会垮落
老顶——位于直接顶或煤层上方,厚度大,岩性较坚 硬,呈周期性垮落。
2、复合顶
二、采面冒顶事故概述
1.分类 采面冒顶事故,按顶板冒落的特点大体可分为: 漏垮型、推垮型、压垮型、其他型四大类。
2.定义、特点、规律、预兆、原因和危害 (1)漏垮型——系指顶板由一点突破,从小到大,直 至此处漏满堵实为止,称之漏垮型。
● “复合顶” ● “三软煤层” ● “大倾角采场” ● “稳定顶板”
(4)其他型—— 如片帮、“草帽顶”等零星事故。 综上所述,冒顶事故的预兆主要有: 片帮、掉渣、离层,顶板来压、断裂、
断响,支架变形等。
三、强化采面初次放顶,杜绝较大顶板 事故
1.部分矿井初放期间发生顶板事故案例(详见教案十二)。
初次放顶如此重要,应怎样抓好呢?
2.如何抓好采面初放?
事故教训表明,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 指导——对查出隐患,提出处理的意见和 建议。
★ 监督——跟踪监督重大隐患整改情况, 不处理好不得离岗。
⑶管理上——要严格执行三大规程和各项制度, 按章作业,实施“精细化管理”,搞好工程质量, 打好安全的基础,
《顶板事故防治》课件
危害程度
人员伤亡:顶板事故可能导致矿工受伤甚至死亡 生产中断:事故发生后,生产可能被迫中断,影响正常运营 资源浪费:顶板垮落可能导致煤炭资源浪费,降低开采效率 环境污染:顶板垮落可能产生大量粉尘,对环境造成污染
Part Three
顶板事故防治的重 要性
保障矿工生命安全
顶板事故对矿工生命安全 的威胁
事故经过:在掘进过程中,由于支护不及时或支护方式不当,导致顶板岩石松动,最 终发生冒顶。
事故原因:支护不及时或支护方式不当,导致顶板岩石松动。
事故教训:加强支护管理,确保支护及时、有效,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Prt Six经验教训与总结
经验教训
事故原因分析:详细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包括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预防措施:针对事故原因,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包括技术措施和管理 措施 应急处理:介绍事故应急处理的流程和方法,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
● 事故教训:该事故提醒我们,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的支护措施,确保顶板安全。同 时,采煤机司机在发现异常情况时,必须及时停机并撤离现场,确保自身安全。此外,还需要加 强员工的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案例三:某煤矿局部冒顶事故
事故背景:某煤矿在进行巷道掘进工作时,发生了局部冒顶事故。
经验总结:总结本次事故处理的经验和教训,为以后的工作提供参考
总结与建议
总结:本次PPT课件介绍了顶板事故防治的相关知识,包括事故原因、预 防措施、应急处理等方面的内容。
建议:针对顶板事故防治工作,建议加强现场管理,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加强技术培训,完善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措施。
展望:未来可以进一步探讨如何更好地预防和处理顶板事故,提高煤矿安 全生产水平。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项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赅 的阐述观点。
煤矿新工人安全技术培训—顶板事故防治课件
(6)采用放顶煤采煤方法时,必须根据煤层地 质特征编制放顶煤开采设计。顶煤和煤层顶板 能随放煤即行垮落或在采取预裂爆破等措施后 能及时垮落,且顶板垮落充填采空区的高度大 于采放煤高度。
(7)在同一采煤工作面,不得使用不同类型和 不同性能的支柱。
顶板事故防治
3.及时处理局部漏顶:举例 4.坚持敲帮问顶制度。
(二)掘进工作面顶板控制 1.砌碹支护 2.棚式支护 3.锚杆支护:应用最广泛,各类巷道,现
在又配合金属网、钢带,配锚索应用与 煤层巷道支护
配套形式有:锚喷、锚网、锚网喷、锚梁、锚 杆钢带等。
顶板事故防治
三、煤矿顶板事故
(一)顶板事故的分类 1.按冒落范围(规模)分类:
局部冒顶: 其实质是控顶区内已破碎的直接顶失去有 效支护而造成。特点范围不大,1次3~5架 棚,死亡人数不多1~2人。
顶板事故防治
2.采取有效的支护方式:
(1)《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掘进工作面严 禁空顶作业。靠近掘进工作面10m内的支护, 在爆破前必须加固。
(2)采煤工作面必须按作业规程的规定及时 支护,严禁空顶作业。所有支架必须架设 牢固,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防倒柱措施。
顶板事故防治
(3)采用综合机械化采煤时,工作面煤 壁、刮板输送机和支架都必须保持直线。 倾角大于15°时,液压支架必须采取防 倒、防滑措施。倾角大于25º时,必须有 防止煤(矸)窜出刮板输送机伤人的措 施。
煤矿新工人安全技术培训
顶板事故防治 主讲:周成武
顶板事故防治
一、煤层的顶板
顶板 上 煤层
1.伪顶:0.3~0.5m,炭质泥、页岩(有时没有该层 顶板)
2.直接顶:砂岩、粉砂岩、页岩,厚度较大,达几 米至几十米,一般在移架或回采后自行垮落,是 顶板管理的重要部位
(7)在同一采煤工作面,不得使用不同类型和 不同性能的支柱。
顶板事故防治
3.及时处理局部漏顶:举例 4.坚持敲帮问顶制度。
(二)掘进工作面顶板控制 1.砌碹支护 2.棚式支护 3.锚杆支护:应用最广泛,各类巷道,现
在又配合金属网、钢带,配锚索应用与 煤层巷道支护
配套形式有:锚喷、锚网、锚网喷、锚梁、锚 杆钢带等。
顶板事故防治
三、煤矿顶板事故
(一)顶板事故的分类 1.按冒落范围(规模)分类:
局部冒顶: 其实质是控顶区内已破碎的直接顶失去有 效支护而造成。特点范围不大,1次3~5架 棚,死亡人数不多1~2人。
顶板事故防治
2.采取有效的支护方式:
(1)《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掘进工作面严 禁空顶作业。靠近掘进工作面10m内的支护, 在爆破前必须加固。
(2)采煤工作面必须按作业规程的规定及时 支护,严禁空顶作业。所有支架必须架设 牢固,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防倒柱措施。
顶板事故防治
(3)采用综合机械化采煤时,工作面煤 壁、刮板输送机和支架都必须保持直线。 倾角大于15°时,液压支架必须采取防 倒、防滑措施。倾角大于25º时,必须有 防止煤(矸)窜出刮板输送机伤人的措 施。
煤矿新工人安全技术培训
顶板事故防治 主讲:周成武
顶板事故防治
一、煤层的顶板
顶板 上 煤层
1.伪顶:0.3~0.5m,炭质泥、页岩(有时没有该层 顶板)
2.直接顶:砂岩、粉砂岩、页岩,厚度较大,达几 米至几十米,一般在移架或回采后自行垮落,是 顶板管理的重要部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采煤工作面矿压显现的基本规律
(三)周期来压
周期来压步距,一般比初次来压步距要 小,通常为初次来压步距的1/2~1/4倍,一般 为5~12米,有时可达20~30米。
三、采掘工作面周围的矿压显现特点分析
(一)回采工作面周围的矿压规律及特点
1.层面内
图2-4 采空区周围应力重新分布的概貌 1–工作面前方超前支承压力;
事故原因:采动诱发顶板运动和破坏; 事故形成条件
支护不及时 支护决策失误:支护方式不合理(没有针对顶 板运动破坏等特点),没有满足“合理位态”控 制 的要求,表现为支护阻力不足或可缩量不够。
一、开采后上覆岩层的移动特征
(二)上覆岩层的移动特点分析
图2-2 上覆岩层移动的实测曲线
一、开采后上覆岩层的移动特征
➢ 冒落带 ➢ 裂隙带 ➢ 弯曲下沉带
一、1
2
3
Ⅲ)
3
2
Ⅱ)
(Ⅰ) 1-地表塌陷区;2-岩层开始移动边界线;3-岩层移动稳定边界线;4-离层现象
(Ⅰ)-冒落带;(Ⅱ)-裂隙带;(Ⅲ)-弯曲下沉带
图2-1 顶板岩层移动和破坏现象
一、开采后上覆岩层的移动特征
(一)三带的形成
当煤层倾角较大时,顶板又属覆合顶板类型,或分层开采铺有金 属网时,主要考虑“稳得住”问题。
当基本顶来压强烈,直接顶又比较破碎,煤层倾角又较大时,支 架的“支、护、稳”都要一并考虑。
四、采煤工作面顶板的控制
(一)支护对支架的要求
2.要考虑不同地点对支护的不同要求
靠近煤壁附近的无支护空间要特别注意“护顶”问题。 放顶线附近要特别注意“支和稳”问题。 对上下出口处要尤其注意“支、护、稳”问题。
(一)回采工作面周围的矿压规律及特点
3.工作面端头
图2-8 煤层凸出角处的叠合支承压力
三、采掘工作面周围的矿压显现特点分析
(二)巷道矿压特点分析
1.受采动影响的沿走向方向的平巷
Ⅰ.巷道掘进阶段 每天移近量,从 几毫米至几十毫米,稳定期一般小 于1毫米/天
Ⅱ米Ⅲ从间./.无采天掘,采动进顶掘影影 响到底响阶报板阶段废移段采整近每前个总天几0毫服量.2米~务为0到.5期:几毫
煤矿顶板事故防治技术课件086
煤矿顶板事故防治技术
第一部分:煤矿顶板事故综述; 第二部分:矿山压力的基本知识; 第三部分:顶板事故的致因与防治; 第四部分:煤矿事故隐患分析; 第五部分:冲击地压的基本知识; 第六部分:深井矿压知识分析。
一、开采后上覆岩层的移动特征
(一)三带的形成
1.岩层移动和破坏的影响因素 2.上覆岩层移动的破坏特征
(二)上覆岩层的移动特点分析
图2-3 回采工作面上覆岩层沿工作面推进方向的分区
二、采煤工作面矿压显现的基本规律
(一)直接顶的初次垮落
初次放顶步距一般为6~20米。步距的大小是 根据直接顶的岩石强度、厚度、节理裂隙发育程 度等因素确定。
初次垮落应注意:在掌握步距或冒落规律的 同时,放顶时应采取必要的加固措施,以保证生 产安全。
四、采煤工作面顶板的控制
(一)支护对支架的要求
3.要考虑支架性能
综采支架 单体微增阻式支柱和单体液压支柱 单体刚性支柱和急增阻式金属摩擦支柱
在选择支架类型和布置时,应充分考虑煤层顶板和倾 角等条件要求,性能要和条件要求相匹配,才能把顶板事 故减少到最低限度。
十毫米,占总移近量的10~15%;采
后U为=20U~300+毫v米0t/天0 +,U少1数+ 情v1况t1 +下U2
40~50毫米/天,占50~60% Ⅳ.采动影响稳定带 <1毫米/天,高 达1~2毫米/天,占5~8% Ⅴ.二次采动影响带 10~30毫米/天, 占20~25%。
图2-9 工作面下顺槽顶底板移动的全过程曲线 1–移动速度曲线;2–移近量曲线
2、3、4–沿倾斜、仰斜及工作面后方残余支承压力
三、采掘工作面周围的矿压显现特点分析
(一)回采工作面周围的矿压规律及特点
1.层面内
图2-5 回采工作面周围支承压力在煤层平面内分布示意图
三、采掘工作面周围的矿压显现特点分析
(一)回采工作面周围的矿压规律及特点
2.顶底板方向
图2-6 支承压力在被开采煤层顶底板中分布示意图 1–采动影响带边界;2–支承压力区;3–卸载区边界
3.上覆岩层运动规律的研究内容
(1)冒落带的高度; (2)裂隙带的高度; (3)直接顶的发展变化规律; (4)基本顶各岩梁的发展变化规律; (5)支承压力发生、发展变化规律; (6)内外应力场的形成条件及其发展变化规律。
一、开采后上覆岩层的移动特征
(一)三带的形成
4.上覆岩层运动规律对顶板事故的影响
四、采煤工作面顶板的控制
(一)支护对支架的要求
1.要考虑不同的煤层顶板条件和煤层倾角
当基本顶来压比较强烈,直接顶很完整,煤层倾角又比较小时, 主要考虑“支得起”问题。
对于来压不明显,直接顶比较破碎,煤层倾角又大时,主要考虑 “护得好”问题。
当基本顶来压强烈,直接顶比较破碎,煤层倾角又不大时,此时, 要考虑“支得起、护得好”问题。
三、采掘工作面周围的矿压显现特点分析
(一)回采工作面周围的矿压规律及特点
2.顶底 板方向
A. 应力增高区,不应 布置巷道
B. 应力降低区,受采 动影响且距离较远, 不宜布置巷道
C. 影响轻微区,适合 布置巷道
D. 未受采动影响区。
图2-7 煤体与采空区交界处底板岩层中的不同矿压显现区
三、采掘工作面周围的矿压显现特点分析
二、采煤工作面矿压显现的基本规律
(二)老顶的初次来压
初次来压步距大小与老顶厚度、岩性、地质构 造有关,一般为20~35米,有时可达50~70米,甚 至更大。
初次来压的特点:顶板急剧下沉,支架载荷 明显增加,顶板出现沿煤壁的裂隙,甚至发生台 阶下沉现象,煤壁严重片帮、采空区顶板大面积 垮落,形成巨大的声响和风流等。
三、采掘工作面周围的矿压显现特点分析
(二)巷道矿压特点分析
1.采动影响区沿倾斜方向的矿压显现分区
I. 卸载带: 宽为1~3米
II. 支撑压力带: 宽为12~25米, k=2~3
III. 原岩应力带
图2-10 采区斜巷中沿倾斜不同矿压显现带
四、采煤工作面顶板的控制
(一)支护对支架的要求
采掘工作面支架的“支、护、稳”与常见 的 顶板事故有着密切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