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1946年7月25日),安徽省徽州歙县人,祖籍绍兴。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陶行知(1891.10.18--1946.7.25),汉族,安徽歙陶行知
陶行知
县人,毕业于金陵大学(1952年并入南京大学)文学系,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曾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主任,中华教育改进社总干事。先后创办晓庄学校、生活教育社、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著作有:《中国教育改造》、《古庙敲钟录》、《斋夫自由谈》、《行知书信》、《行知诗歌集》[1]。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这位在美国受过多年教育的学
者,回国后却放弃高官厚禄毅然跑到乡下办学,并终身致力于平民教
育。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等教育思想
今天仍在广泛推行。这种理想化的教学观念,对于今天的科学教育的
教学内容、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法,却有着极其深刻的指导意义。
在目前的科学新课程改革中正得到充分的实现。现在的社会生活丰富
多彩,学生的家长大多上具备良好的文化素质,大众传媒的容量空前
影响又是空前强大。科学教学中的教学内容,学生或多或少都有所了
解,所以我们从事科学教育的教师,更加应该遵循陶行知先生所提倡
的“社会即教学,生活即教学”教育思想,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学
生在“社会”、“生活”中学到的知识与教材的知识点为内容,老师的
任务就是教会学生如何观察和分析,怎样理论联系实际。并在整个教
学过程中,渗透一些成为合格公民的道德规范,如何做人、如何区分
善恶和认识真善美等,以及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新科学教材中,绝大数是探究式实验,它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来获得结论,至于结论是否正确并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通过学生自
身经历科学研究的过程,体验科学研究的艰难曲折,并培养学生动手
实验和探究科学的能力。
“亲知是一切知识之根本”这是做中学活动中“做”的灵魂,强调了“做”是“行是知之始”的行,行以求知,是获得知识的源泉。
手的操作和心智的操作与改变,是主动探究和学习不可缺少的两个重
1/3页
要条件。
记得以前上课时曾提出过:“蜗牛喜欢吃什么呢?”过去,孩子们要问爸爸妈妈、问老师,现在他们说:“喂喂就知道。”经过一段
时间的观察喂养,孩子们发现蜗牛喜欢吃甜食,如草莓、香蕉、橘子
等,而不喜欢吃芹菜、黄瓜等。孩子们把蜗牛喜欢吃的食物画出来贴
在墙上,告诉全班同学。更有趣的是,孩子们发现蜗牛吃了草莓排出
红色的粪便,吃了橘子排出黄色的粪便。经过反复的实验观察,孩子
们得出结论,蜗牛粪便的颜色与吃的食物有关。这种全新的学习方式
被称为“做中学”,受到孩子们的空前欢迎。这项教育改革实验有着
鲜明的特点,它强调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和学习态度的培养,注重学
生自己动手、动脑和发现。
这场教育改革实验虽然是科学家发动的,但在教学中起主要作用的仍然是教师。在课堂里,教师不再是居高临下地对学生传授知识,
而是在学生面前说:“我也不太清楚,明天我再告诉你。”“我不知道,
让我们一起来做实验吧。”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但是,在做活动中有时老师会不经意地进入一个误区,即有意无意地将孩子的思想往自己设计的想法上引导。结果往往会千遍一
律,没有新的、有价值的发现。但反之,如果让孩子自由尝试,孩子
能自信地得到结论
纵观教材,我们可以发现,教材上所提供很多是“社会”“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学生都知道现象、结果,就是没有把现象和结果
2/3页
联系起来过,即具体分析过。由此看来,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生活即
教育”理论,大力主张学校教育应该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学生实际,
这也是新的科学教育标准和教学理念,要求我们科学教育工作者,把
课本教材内容与学生具体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让生活常识趋向教学
化,使教学内容更加生活化。
“什么是生活?”有生命的东西,在一个环境里生生不已的就是生活。譬如一粒种子一样,它能在不见不闻的地方发芽、开花。从动的方面看起来,好像在舞台演戏一样。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集中反映了他在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主张,反映了陶行知探索适合中国国情和时代需要的教育理论的努力。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对杜威教育思想的吸取和改造。这个理论包括:“生活即教育”,这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中心;“社会即学校”,是“生活即教育”思想在学校与社会关系问题上的具体化;“教学做合一”,是“生活即教育”在教学方法问题上的具体化。生活教育理论是一种不断进取创造,旨在探索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教育道路的理论,它体现了立足于中国实际,“去谋适合,谋创造”的追求。无论是强调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相结合,还是要求手脑并用、在劳力上劳心,都是对学校与社会割裂、书本与生活脱节、劳心与劳力分离的传统教育的反对,显示出强烈的时代气息。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我们民族教育理论宝库中十分可贵的遗产。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在陶行知看来,教育和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含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生作用,他主张把教育与生活完全熔于一炉。“生活即教育”的核心内容是“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陶行知认为,人们在社会上生活不同,因而所受的教育也不同,“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过有目的的生活,便是受有目的的教育。”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