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2021-2022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合集下载

河南省顶级名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河南省顶级名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河南省顶级名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2022年2月,11家协会、学会联合发布《关于规范使用汉字的倡议》,倡导把汉字使用的规范、美观作为重要标准,使其在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这一倡议再次把汉字规范推向大众视野。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工具,这一职能要求字与词之间有比较清晰的对应关系。

但由于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无论是早期以象形为主的阶段,还是后来进入复杂的表意文字阶段,其形体都具有很强的多变性。

如甲骨文像鸟之形的“隹”字,写法众多,或繁或简,形态各异;金文虽然相对甲骨文来说较为规范,但《金文编》中收录“隹”的不同写法仍有100多个。

汉字的一字多形现象,严重扰乱了字与词之间的对应关系,影响了汉字记录汉语的有效性,也大大增加了人们学习和使用汉字的负担,因而必须加以整理和规范。

如果任由汉字自发地发展,不及时进行人为规范,纷乱繁杂的冗余字形就会使汉字系统不堪重负,无法有效履行记录汉语的职能。

汉字是人们传递和交流信息的重要媒介,这种社会属性决定了它必须由使用者达成共同的认知,才能有效发挥交际工具的作用。

唯有其形体高度统一,使用者传递和接收的信息才能高度精准。

因此,社会越发展,对汉字规范程度的要求就越高。

特别是到了信息时代,计算机成为传播信息的工具,实现了信息传播的高速度、远距离和高度的社会化。

使用汉字传递和接收信息的社会群体越来越大,使用者之间的距离也越来越远,甚至整个世界都已融入汉字信息的传播网络。

这种远距离、大范围的信息传播,使得汉字规范的必要性更加凸显。

只有实现汉字的高度规范化和标准化,才能确保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可信度。

强国必须强语,强语助力强国。

在信息化、全球化的新时代,国家语言能力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河南省郑州市巩义,中牟,登封等六县2021-2022学年高二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河南省郑州市巩义,中牟,登封等六县2021-2022学年高二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1—2022学年期末测评试卷高二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如果从唐朝讲起,它创立的那一天,就开启了一个以长安都城所代表的关中为中心(函谷关以东的)关东为辅佐、江淮为兼纳的,三位一体且混融胡汉众多人群的王朝政权建设道路。

这主要表现在唐高祖和唐太宗初期对中原农耕地带的经营之中,随后,唐太宗和唐高宗又在这个基础上相继征服东西突厥、收降铁勒诸部等周边胡系势力,确立了将长城东西南北并合在一个异质性大型王朝之内的格局。

为什么唐朝能够超越以往中原王朝国家的传统格局呢?通常的理解是,这属于“大一统思想”的践行,是以李唐皇室为代表的统治集团“胡汉混融”思路及其方针政策颁行带来的结果。

情况的确如此,但是如果没有此前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汉系与周边各族势力的相互混合交融,唐朝显然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群交往为后续容纳广泛的唐王朝奠定了基础,这可以揭示出中国表征的东亚古代王朝“累积性建构”的基本特质:第一,王朝的相互转换,通常是后者通盘继承前者并延此顺行发展;第二,汉系王朝解体之后,周边异质性力量一旦崛起或强盛,也常常参与中原的角逐并与之汇合,其“果实”随之被后起的王朝全盘接收进而开启“坐大式”的建构道路。

正是在跨越中原内外、兼纳胡汉各系人群的“循环式”衍进中,中国王朝更替之后的再建构就呈现出超越前者的趋势。

一旦这种建构达不到规模或局限在某个特定地域,抑或当它衰竭之时,就会被能量更大的后起者所替代。

换言之,自秦朝开始,古代中国王朝的演变就形成了这样的模式:王朝前后的更替多是后者延续前者而非改弦更张,整体上呈前后延续而非断裂之倾向,单个王朝虽然存时长短不一,但被整体的延承所遮盖,前后贯通、“大一统”就成为它的基本特性。

这是我们对中国古代王朝历史演进的一个总结。

如果想更清楚地说明它的特性,东西方的对比或许是一个理想的参照。

围绕地中海建立的罗马帝国,它的多人群组合、多地域连接、多文化聚合形成的超越式帝国,无论从哪个角度讲,都与东亚秦汉隋唐王朝有对应和参考的价值。

河南省郑州市2021-2022高一数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河南省郑州市2021-2022高一数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详解】将正四面体补成一个正方体,则正方体的棱长为1,正方体的对角线长为
正四面体的外接球的直径为正方体的对角线长,
外接球的表面积的值为 ,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球的内接多面体等基础知识,考查运算求解能力,考查逻辑思维能力,属于容易题.
16.高斯是德国的著名数学家,近代数学奠基者之一,享有“数学王子”的称号,他和阿基米德、牛顿并列为世界三大数学家,用其名字命名的“高斯函数”为:设 ,用 表示不超过x的最大整数,则 称为高斯函数,例如: , .已知函数 ,则函数 的值域是_________.
则故 取得最小值,为 ,
当 时,函数值最大为 .
即函数取值范围是 .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分段函数的运用,主要考查函数的单调性的运用,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是解题的关键,属于难题.
二、填空题
13.已知集合M满足 ,则满足条件的集合M有_________个.
【答案】4
【解析】
【分析】
根据集合包含关系的定义,将满足条件的集合逐个列出,即可得到本题答案.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分段函数,函数的最值,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属于中档题.
22.已知函数 为奇函数,其中a为常数.
(Ⅰ)求常数a的值;
(Ⅱ)判断函数 在 上的单调性,并证明;
(Ⅲ)对任意 ,都有 恒成立.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答案】(Ⅰ) (Ⅱ) 在 上为增函数,证明见解析(Ⅲ)
7.已知 ,若 ,则t=( )
A. 16B. 8C. 4D. 1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函数 为单调函数,令 ,求出 即可.
【详解】 , ,
令 ,
,
,
即 ,

2021-2022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VII)

2021-2022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VII)

2021-2022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VII)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18分)狗事陈忠实幼时爱狗成癖,书包中常装着狗崽,课堂上老师提问:“孔融为什么让梨?”狗崽就抢先回答:“汪汪汪,呜!”那时候庄稼人吃饭艰难,不养狗;那时的狗性情极温顺,瘦骨嶙峋,走起路也是顺墙溜,轻手轻脚,不曾有过朗叫;撒尿也懒得抬腿;谦恭友好,谁叫跟谁走,不分贵贱,不看身份,走了就把你当主人。

怯怯地移近你,躬身依你伏卧,尾巴也夹得紧,眼睛偷偷给你送媚色!很会拍马屁,伸出温吞吞的舌舔你手,像小媳妇一样温存。

后来长大成人知道了狗事原是与人事相通,且中国文化关于狗故事极多:狗尾续貂、狗彘不如、鸡鸣狗盗、丧家之犬、狗里狗气、落水狗、狗腿子、狗男女……谁粘上狗名就没了人品!如此,谁敢与狗套近乎?称兄道弟拉哥们关系?看来做狗确实很委屈。

沧海桑田,近年养狗却成时尚。

狗事亦有了辉煌巨变。

狗口大有赶超人口增长的势头。

狗族竟也繁衍得名目繁多,叫价令人咋舌!狗医院、狗商店、狗协会、狗东西繁不胜举,有的竟过得如同大款、巨星般阔了。

走近村堡巷里,一头游狗大刺刺地迎头扑来,满脸的骄横,脾气很火爆,开口就咆哮撒泼,没理可讲的,专拣热闹的十字街头撒尿,一条腿高扬着,大有指点江山的雄姿。

屎也绝对不吃了,村里就少了唱歌般的呼狗声。

家家门户紧闭。

敲门询问,人未语,狗却叫得热烈!主人开门,那物儿暴跳如雷,更是凶恶,一条铁链绷得钢棍一般,这已是普遍礼遇。

邻居往来,门外高声呼叫:“有狗么?”这对往昔的“有人吗”简直是讽刺。

人人自是很少往来,墙越垒越高,狗越养越多,晚上睡觉还做噩梦。

夜就成为犬吠的世界,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一狗声起,万狗呼应!一时狗吠如潮,夜就失了韵致,月亮也消了清朗,而人却缩得更紧了。

狗事张扬起来了,是人的自我价值的贬值么?是人心隔得太远了么?既是无法沟通,就连心扉也实实地关了!再牵条狗看守着,他人不得入内,各自守着一方青天,春夏秋冬自是冷暖不同,本是溶溶的浩荡天地却让狗族割据成一块块囚牢!连狗自己也囚于牢中了,一条铁链,一盆狗食,一窝起居,也就无法跨出牢门一步了。

2021-2022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V)

2021-2022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V)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网红”,原本是“网络红人”的意思。

然而在当下,“网红”一词逐渐特指那些依靠秀脸蛋、秀身材、秀美食、秀财富而走红的青年女性。

每当媒体提及“网红”,几乎都对其加以挞伐,而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知识阶层,更是一碰到“网红”就蹙眉,唯恐避之不及。

“肤浅”“拜金”“媚俗”等骂名与“网红”总是如影随形。

对这些“网红”的鄙夷和批判,也成为一种主流舆论。

“网红”们走红的方式的确肤浅,粉丝对“网红”的追捧,也确实物质了些,庸俗了些。

然而,“网红”们为何能以如此肤浅的方式走红?成千上万的年轻人又为何毫无保留地把热情和时间,献给这些难登大雅之堂的“网红”?对于这些现象存在的内生合理性,鲜见具备人文关怀的思考,这是不应该的。

其实,只要我们愿意试着去理解“网红”现象,年轻人追捧“网红”的真正原因并不难找。

“网红”之所以能够依靠发自拍、发美食赢得追捧,不就是因为社会中许多下层的年轻人,需要依靠这些东西来满足自己对现实和未来的幻想,让自己的精神生活得到充实吗?对于大多已经在社会上立足的成年人,和少数有幸享受较好教育环境的年轻人而言,这种充实精神生活的方式或许过于廉价,过于媚俗了。

但对社会中大多数下层年轻人而言,“网红”们那半真半假的姣好面容,逛逛吃吃的悠闲生活,正是他们最真实的内心向往。

对他们来说,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大多数青年都没有机会接受精英式教育,叫他们欣赏曲高和寡的高雅文化,未免有些强人所难,经济上的压力则让他们难以负担日益高昂的文化消费成本,进一步挤压着他们的精神空间,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他们或许只能在网络上用这种廉价方式寻求精神生活的满足。

我也是年轻人,我幼时的玩伴中,有不少人也是这些“网红”的粉丝。

他们可能甫一成年,就挑起了生活的担子。

我深知和他们相比,自己是幸运的,有幸生在小康之家,接受高等教育,因此绝不会对他们的精神生活加以批判和鄙夷,而我们的社会也应该有更强的同理心,去理解“网红”现象背后的社会现实。

河南省郑州市第二十中学高一语文测试题含解析

河南省郑州市第二十中学高一语文测试题含解析

河南省郑州市第二十中学高一语文测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16~19题。

(17分)珍惜愤怒毕淑敏小时候看电影虎门销烟的英雄林则徐在官邸里贴一条幅“制怒”。

由此知愤怒是一种凶恶而丑陋的东西,需要时时去制服它。

长大后当了医生,更视怒为健康的大敌。

师传我,我授人:怒而伤肝,怒较之烟对人为害更烈。

人怒时,可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曈孔放大,寒毛竖紧……一如人们猝然间遇到老虎时的反应。

怒与长寿,好像是一架跷跷板的两端,非此即彼。

人们渴望强健,人们于是憎恶愤怒。

我愿以我生命的的一部分为代价,换取永远珍惜愤怒的权利。

愤怒是人的正常情感之一,没有愤怒的人生,是一种残缺。

当你的尊严被践踏,当你的信仰被玷污,当你的家园被侵占,当你的亲人被残害,你难道不滋生出火焰一样的愤怒吗?当你面对丑恶面对污秽,面对人类品质中最阴暗的角落,面对黑夜里横行的鬼魅,你难道能压抑住喷薄而出的愤怒吗?愤怒是我们生活中的盐。

当高度的物质文明像软绵绵的糖一样簇拥我们的时候,现代人的意志被泡酸了的牙一般软弱。

小悲小喜缠绕着我们,我们便有了太多的忧郁。

城市人的意志脱了钙,越来越少倒拔垂杨柳强硬似铁怒目金刚式的愤怒,越来越少的幽深似海水波不兴却蕴育极大张力的愤怒。

没有愤怒的生活是一种悲哀。

犹如跳跃的的麋鹿丧失了迅速奔跑的能力,犹如敏捷的灵猫被剪掉胡须。

当人对一切都无动于衷,当人首先戒掉了愤怒,随后再戒掉属于正常人的所有情感之后,人就在活着的时候走向永恒——那就是死亡。

我常常冷静地观察他人的愤怒,我常常无情地剖析自己的愤怒,愤怒给我最切的感受是真实,它赤裸而新鲜,仿佛那颗勃然跳动的心脏。

喜可以伪装,愁可以伪装,快乐可以加以粉饰,孤独忧郁能够掺进水分,惟有愤怒是十足成色的赤金。

它是石与铁撞一瞬痛苦的火花,是以人的生命力为代价锻造出的双刃利剑。

喜更像是一种获得,一种他人的馈赠。

愁则是一枚独自咀嚼的青橄榄,苦涩之外别有滋味。

2023届河南省区域高一上册语文专项突破分层整理—古诗阅读专题(含解析)

2023届河南省区域高一上册语文专项突破分层整理—古诗阅读专题(含解析)

2023届河南省区域高一上册语文专项突破分层整理—古诗阅读专题河南省郑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②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金陵:南京的古称,六朝(东吴、东晋、南朝宋、南朝齐、南朝梁、南朝陈)古都。

凤凰台:故址在金陵凤凰山上。

②二水:指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入长江,被横截其间的白鹭洲分为二支。

一作“一水”。

③浮云蔽日:比喻谗臣当道障蔽贤良。

语出陆贾《新语·慎微篇》“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

1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金陵凤凰台如今“台空”“凤去”,唯有江水依旧奔流不息,蕴含无限感慨。

B.颔联“吴宫”“晋代”两词,写出凤凰台作为东吴东晋兴亡的见证者,极富沧桑感。

C.颈联对仗工整,用词形象,“半落”“中分”两词巧用拟人写出江南山水的妩媚秀美。

D.尾联“长安不见”暗点诗题中的“登”字,诗人以“使人愁”三字收束全诗,饶有余味。

17.本诗与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同为咏史怀古类作品,它们所运用的抒情手法有何相同之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正确答案】16.C17.①借景抒情。

辛词上片由眼前“千古江山”和刘裕住所景象联想起孙权、刘裕两位著名的英雄人物感叹英雄千古难再,借以对韩侂胄进行讽喻与劝诫;李诗颈联写眼前所见古都金陵的自然风物,寄寓对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朝代兴废的感慨。

②借典抒情(用典)。

辛词中用孙权、刘裕、刘义隆、拓跋焘等典故,借古讽今,表达对南宋当权者的警醒、正告,最后以廉颇自况,忧心自己有可能也被朝廷弃而不用或用而不信,壮志难酬、报国无门。

李诗用“浮云蔽日”这一典故,表达诗人对君王被奸邪小人蒙蔽的担忧。

③对比抒情。

辛词借孙权、刘裕等建立丰功伟业的历史英豪与怀才不遇的自己对比,抒发渴望建功立业之志;借孙权、刘裕开创基业的历史与南宋朝廷苟安的现状对比,暗含对南宋偏安的讽刺;借刘裕与刘义隆的对比,告诫南宋统治者不可急功冒进;借“烽火扬州路”痛击金兵的历史与“一片神鸦社鼓”的遗民现状对比,抒发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郑州一中2022~2023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24届高二(语文)试题说明:本试卷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国家与社会是一个复杂的集合体,治理国家与社会的方式具有多元综合性。

中国古代在治国理政方式上,实行礼乐政刑综合治理。

在这种综合治理中,道德与法律是两大主要手段。

中国古代社会道德与法律的共同治理,为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世界政治法律文明积累了独具特色的中国经验。

在理论上,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对道德法律共同治理的治国理政方针曾进行过广泛深入的探索。

汉代以后,正统儒家主张道德法律共治天下。

秦朝专任刑罚,导致民怨沸腾,二世而亡;汉初无为而治,休养生息,也难以适应后来的社会发展。

在这一背景下,主张儒法结合、道德法律共治天下的正统儒学应运而生。

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同时也提出“德主刑辅、德刑并用”的治国主张。

古代关于道德法律共治天下的理论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

其一,德主刑辅。

道德法律共治天下,道德占据主导地位。

孔子主张:“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其二,道德法律各有分工。

道德与法律的作用方式不同,实施功能有异,分别调整不同的社会关系,各有自己的作用领域。

道德注重家庭、家族及私人社会的亲情友情,法律则强调权利义务的一体对待。

其三,道德与法律相互支撑。

道德与法律基于其目标的共同性,保持其价值导向的一致性,在功能作用方面相互支撑。

一方面,法律的制定以道德原则为指导,某些重要的道德伦理规范直接被纳入法典之中;另一方面,在规范实施上,通过道德评价,提倡守法、息讼观念,培育民众对法律的敬畏;同时,在各级官员审断案件时,也对案件涉及的道德因素及地方习俗加以考虑。

为。

中国古代道德法律共同治理的方式,就是紧紧抓住人的思想情感与行为举止两大着力点,以道德抚慰人的情感、引导人的思想,以法律规范人的行为。

河南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分类汇编:默写专题

河南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分类汇编:默写专题

默写专题河南省郑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三)名篇名句默写18.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用夸张的手法描绘出天姥山拔地参天、横空出世的雄伟形势。

(2)苏轼的作品中曾写到曹操军队的战船,如《赤壁赋》中“________”写出了曹军战船首尾相接、顺江而下的壮阔气势,《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____________”则形象描绘出曹军败于赤壁的战争画面。

(3)李煜《虞美人》中“__________ ,_________ ”两句,既流露出对过去美好事物的怀念,也表达出物是人非的无奈。

(4)悬挂在天上的月亮时常会进入我国古代文人的诗词作品中,这在必修上册课本所学的诗词中很常见,如“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答案】①. 天姥连天向天横②. 势拔五岳掩赤城③. 舳舻千里④. 樯橹灰飞烟灭⑤. 雕栏玉砌应犹在⑥. 只是朱颜改⑦. 明明如月⑧. 何时可掇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赤城”“舳舻”“樯橹”“雕栏”“砌”“朱颜”“掇”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河南省濮阳市、许昌市两地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______,______”两句,对偶精当,从视觉、听觉两个角度写出了天姥山之高。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以“______,______”两句,写人们在琵琶声停之后仍然沉浸于其中的情景,突出了琵琶乐音之美。

河南省郑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原卷版)

河南省郑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原卷版)

1河南省郑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人们习惯用史料来描述文学史的高峰状态,而在当今大数据时代,我们可尝试用大数据来显示和验证,并透视数据背后的文学史意义,进而反思数据存在的问题和展望未来努力的方向。

作品多的诗人词家,是否影响力大、知名度高?根据综合影响指数排名,唐代诗人影响力第一的是杜甫,其次为李白、王维,而作品量居第一的白居易,影响力排在十名之外。

宋代词人作品量和影响力第一的都是辛弃疾,苏轼和周邦彦分别居第二、第三。

高居宋诗影响力榜首的是苏轼,作品量雄居榜首的陆游紧随其后。

数据不仅标示谁第一、谁领先,还蕴含更深层的文学史意义,可以探究其背后隐藏的历史过程和变化动因,揭示规律性认识。

比如,通过检视和分析唐诗名篇崔颢《黄鹤楼》的各种数据,可以发现第一接受者李白的评价和创作比拼发挥了重要作用。

可见,除作品自身的艺术含量外,故事传播和意见领袖的评价也是名篇生成的重要因素。

数据能具体显示诗人词家名声的高下。

提到唐诗宋词的名家,人们习称“李杜”“苏辛”,似乎李优于杜、苏胜于辛。

但综合影响指数表明,杜甫高于李白、辛弃疾强于苏轼。

更令人意外的是,最受追捧的词人不是苏辛而是周邦彦。

在一百首和三百首宋词名篇中,周邦彦各占15首和40首,占有率远高于苏、辛。

数据可以明确展示名篇名家影响力的时代变化。

宋明以来,崔颢诗作《黄鹤楼》和苏轼词作《赤壁怀古》的影响长盛不衰,故分别成为唐诗宋词的第一名篇。

而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等名篇佳作,到近现代才广受注目,故综合影响力排名靠后。

岳飞《满江红》、陆游《卜算子·咏梅》等也都是到现当代才被发掘出的名篇。

数据还反映出诗人影响力与作品量的关系。

杜甫、李白的诗作量名列前茅,辛弃疾、苏轼的词作量也是第一、第二。

由此可以说,影响力大的诗人,其作品量往往也很大,但不能说作品量大的诗人就一定影响力大,比如前文提到的白居易。

河南省郑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河南省郑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河南省郑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2019-2020学年下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卷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考生应首先阅读答题卡上的文字信息,然后在答题卡上作答。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类善待野生动物的理念和实践在我国有着漫长的历史,到了宋代又有了新的表现和探索,这较好地体现在诗和词这两种当时最为流行的艺术形式之中。

在宋代诗词中,一方面有围绕人类善待野生动物的方式方法进行的细致描写,另一方面还贯穿着一些具有强烈人文意识的独到理念。

宋代诗词细致描写了对待野生动物的各种场景和操作环节。

其中以和善仁爱的方式对待野生动物的活动也有不少记载,由于场合和条件不同,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把握。

一是在日常生活之中尽量以善心XXX对待野生动物。

XXX的《放鱼》说:“捉鱼浅水中,投置最深处。

当暑脱煎熬,翛然泳而去。

岂无良庖者,可使供七箸。

物我皆畏苦,舍之宁啖茹。

”这是XXX所记自己救鱼食素的一次生活经历。

XXX 《次韵定慧钦长老见寄八首》说:“钩帘归乳燕,穴纸出痴蝇。

为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

”这都是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能碰到的事,举手之劳可以为动物放一条生路。

虽然XXX的说法有一定宗教背景,但对普通人也有启示意义。

二是尽可能人性地看待捕捉的野生动物。

人类在和野生动物的“交往”中肯定会捉取大量野生动物。

除大部分被杀掉之外,人类还有较为“友善”地看待它们的方式办法。

宋代有大量的放糊口动,这在诗词中有很多描写。

XXX《驯鹿》讲到本人想放掉一只被网捉住的鹿,“XXX动XXX,吾欲纵尔山之傍”“饮泉啮草当远去,山后山前射生户”,他不仅但愿这头驯鹿回到适宜本人生存的山野之中,而且奉劝它避开猎户。

不过,当时墨客们关于放出产生了意见分歧。

XXX《长命洲》写道:“狐狸口腹应潜饱,就死多于日放生。

河南省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河南省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河南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上)期末考试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虚拟人物指通过技术手段生成、带有拟人色彩的虚拟形象,具体可分为平面类、视频类、主播类、演员类等类型。

随着增强现实、5G、人工智能、动作捕捉、云渲染等技术的发展,虚拟人物的真实感、交互性、多样性不断给人惊喜,拟人化特点逐渐增强,虚拟人物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

他们不仅能站上舞台表演,走进网络社交平台与众人交流,还拥有自己的短视频账号,甚至现身网络直播间“带货”。

作为技术创新与文艺创作相结合的载体,虚拟人物如何持续赋能数字文化生活?在文艺产品数量繁多、风格多样的今天,如何创造出经久不衰的虚拟人物形象?无论从文艺创作规律来说,还是从技术特点来看,虚拟人物的创作都离不开现实生活的滋养。

只有以现实生活为土壤,技术优势才能有所依附,从而发挥其在文化生活中的独特作用。

深入现实,虚拟人物才能真实动人。

作为诞生于这个时代的虚拟人物,其所思所想、所作所为都要有现实来源。

换言之,时代背景间接塑造了虚拟人物的特点。

这种特点蕴藏在时代脉动中,蕴藏在现代人的审美需求里,考验着虚拟人物创作者深入生活、反映现实的能力。

无论是人物造型中的五官设计和体态服装,还是人物性格和喜好的设置,都要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仅以虚拟人物的服饰设计来说,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今天,具有传统气韵的虚拟人物形象往往备受青睐。

虚拟人物同样承载着价值引导的责任,对此,创作运营者要有自觉意识。

虚拟人物从外表衣着到言谈举止,都首先要健康清朗,避免低俗化、过度娱乐化倾向。

与此同时,虚拟人物的运营者要对虚拟人物的“网络社交”负起责任。

时下,“会看、会听、会说”的虚拟人物不断涌现,他们在社交平台上与广大网友友好互动。

话题大到探讨人生、倾诉情感,小到品评美食、打卡美景,点滴之间,都需要运营者妥善把握,让虚拟人物传递正能量,发挥其作为数字文化产品的积极作用。

2022-2021学年上学期高一语文寒假作业 02 必修一、必修二文言文单元(解析版 )

2022-2021学年上学期高一语文寒假作业 02 必修一、必修二文言文单元(解析版 )

作业范围:必修一、必修二文言文单元姓名:学校:班级: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第Ⅰ卷(共36分)一、语言基础学问运用(36分,每小题6分)题号 1 2 3 4 5 6答案1.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处理(chù)目眦(zì)樊笼(fán)浅尝辄止(zhé)B.混沌(hùn)癸丑(guǐ)房檩(lǐn)流觞曲水(shāng)C.点缀(zhuì)猝然(cù)垝垣(wēi)义愤填膺(yīng)D.酾酒(shī)茎叶(jìng)愀然(qiǎo)纤尘不染(qiān)【来源】河北省石家庄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答案】B【解析】A项,“处”应读“chǔ”;C项,“垝”应读“guǐ”;D项,“茎”应读“jīng”,“纤”应读“xiān”。

【题型】选择题【难度】较易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扼腕婉然胸怀报负沧海一粟B.渔樵窈然虚无缥渺慧风和畅C.懈怠兰棹殚精竭虑俯仰天地D.隽永宿命正襟危坐究由自取【来源】贵州省贵阳市第六中学2022-2021学年高一11月月考语文试题【答案】C【题型】选择题【难度】较易3.下列加横线的文言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侵害,欺侮B.因人之力而敝之敝:损害C.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当:阻挡D.旦日飨士卒飨:用酒食款待来宾,犒劳【来源】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其次次月考试题【答案】C【解析】当:对等,比得上。

【题型】选择题【难度】较易4.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状况的一项是()A.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B.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C.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D.火尚足以明也【来源】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答案】A【题型】选择题【难度】简洁5.下列加横线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B.于是余有叹焉C.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D.行李之往来【来源】太原五中2022-2021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质量检测试题【答案】C【解析】A项,“无信”,今义,不讲信用;古义,没有信物。

河南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卷汇编:名篇名句默写(含答案)

河南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卷汇编:名篇名句默写(含答案)

名篇名句默写河南省郑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8分)(1)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解释了变法并非生事。

(2)苏洵《六国论》开篇即提出中心论点“__________”,又在后文对治国者提出“_________”的忠告。

(3)杜甫《登岳阳楼》的尾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诗人凭栏遥望北方,忧国伤时。

(4)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抒发了金陵繁华不再、烟草依旧的感慨。

河南省焦作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在《阿房宫赋》中,杜牧斥责秦的统治者对百姓毫无限度地搜刮,自己却挥霍无度的句子是:“ ,?”(2)苏洵的《六国论》中表现列国先人艰苦开辟疆土的句子是:“,。

”(3)杜甫在《登岳阳楼》中描绘洞庭湖分断吴楚、吐纳日月,写出它极其恢宏气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河南省许昌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认为子路的态度不够谦逊,因为孔子强调“_________”,而“礼”和“让”又是紧密联系在--起的,所以他会批评子路“_________”。

(2)《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二句总写阿房宫的规模,一言其广,二言其高。

(3)《史记.苏秦列传》中,苏秦游说韩宣王不要割地事秦时说:“且大王之地有尽而秦之求无已。

”《六国论》中“_______,_________”二句也体现了这一观点。

河南省郑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河南省郑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郑州市2023—2024学年上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题卷注意事项: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考生应首先阅读答题卡上的文字信息,然后在答题卡上作答。

在本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如果说历史不会遵循稳定的法则,我们也无法预测未来的走向,那为什么还要研究历史?我们常常以为,科学的主要目的就是预测未来:气象学者要预测明天是晴还是雨,经济学家要判断货币贬值是否会避免或造成经济危机,好医生能判断化疗或放疗能否治愈肺癌。

同样,我们也希望历史学家去审视前人不的行为,以便让我们善则从之、恶则改之。

但实际情况几乎永远不是这样,原因就在于现在和过去有天壤之别。

虽然历史学家偶尔也会提出预测,但历史研究最重要的目的,其实是让我们意识到一些通常不会考虑的可能性。

历史学家研究过去不是为了重复过去,而是为了从中获得解放。

我们每个人生来都处于某个特定的历史现实中,受特定的规范和价值观制约,也由独特的经济和政治制度来管理。

我们都会觉得自己所处的现实是理所当然的,认为这一切纯属自然、不可避免、无法改变。

但我们忘了世界是由一连此串的意外事件创造的,历史不仅塑造了我们的科技、政治和社会,也塑造了我们的思想、恐惧和梦想。

研究历史,就是为了挣脱过去的桎梏,让我们能看向不同的方向,并开始注意到前人无法想象或过去不希望我们想象到的可能性。

研究历史并不能告诉我们该如何选择,但至少能给我们提供更多的选项。

那些希望改变世界的举动,常常发端于改写历史,从而使得人们能够重新想象未来。

新的历史会告诉他们:“现在的状况既非自然而然,也不会永恒变。

过去曾经是另一个样子,只是有了一连串的偶然事件,才创造出现在这个不公平的世界。

只要我们采取明智的行动,就能改变并创造出更好的世界。

”正因为如此,马克思主义者才要讲述资本主义的历史,女权主义者才要研究父权社会的形成,非洲裔美国人才要永远记住奴隶贸易的恐怖。

河南省郑州市第十二中学2024_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河南省郑州市第十二中学2024_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河南省郑州市第十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历史上普遍恒久的特征,主要指人类文化在表现形式上的丰富多样,如文化内容上的差异、文化地域上的特色等。

多样性是世界文化拥有魅力的前提,无论对于世界还是一个国家,只有保持文化的多样性,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才真正富有意义。

然而,全球化使得文化多样性面临严峻威逼,加剧了不同文化系统之间的惊慌程度。

文化发展的实际情形常常是处于强势文化一方对于弱势文化实行了“文化霸权”或“文化殖民”,试图将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强加于对方。

由此导致的文化冲突就在所难免,英国史学家汤因比曾经用“挑战与应战”来指称这种文化互动模式。

今日,很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常常在“文化普遍性”与“文化特性”之间纠结。

在人类全球化发展的今日,守护文化多样性,是关涉人类文化发展将来的大问题。

那么,如何致力于文化多样性的形成与发展呢?首先,要留意把握文化特性同普遍性、民族性之间的合理张力。

人类的现代化实践推动了全球文化的沟通和沟通,但不行能完全取消文化生产和消费的本土性,因为人类须要结构的差异性和志向欲求的丰富性,只能由文化的多样性来表达和满意。

文化的恒常价值常常是渗透于文化多样性之中的,因此我们必需以文化多样性来反抗、订正、平衡单一的资本与市场逻辑,不能让现代化、工业化以及物质的增长取代文化的进步、精神的富有。

唯其如此,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志向才可能真正实现。

其次,在今日文化多样性背景下,不同文化之间须要培育宽容精神。

宽容性原则是文化一体化时代不同文化间理解与沟通的基本准则,它意味着我们要以一种包涵的、不抱偏见的心态来看待与自己相异的文化。

尤其是不要看到别人的文明与自己的文明有不同,就感到不顺眼,就要想方设法去改造、去同化,甚至企图以自己的文明取而代之。

河南省郑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河南省郑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C.说法绝对。“只要……就……”的说法过于绝对。原文是“儒家一再提醒‘治人者’,要如古圣王一样,以天下为己任,以民生为天职”,但不等于说只要效法尧舜以天下为己任、就能实行善政,让百姓过上衣食无忧的美好生活。
D.“对当今治国安邦有更深远的意义”错误,文章最后一段是“儒家‘富民、厚生’论,就是这一意义在治国安邦上的重要体现,而其取向显然是追求社会整体与长远的利益”,原文并未就这一理论对古代社会和当今社会的意义价值进行比较。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C.“论述儒家富民主张的当代价值”错,找出论述主要观点的句子,如“富民是‘政之急者’”“富民是治国安邦之基石”“富民是‘治人者’之天职”“富民是善治之标志”“儒家‘富民、厚生’论,就是这一意义在治国安邦上的重要体现,而其取向显然是追求社会整体与长远的利益”,可见文章侧重于介绍儒家富民思想的表现及其对社会治理的特殊价值,没有论述儒家富民论的当代价值。
B.儒家认为“治人者”需优先考虑民生问题,对人民负有无可推卸的政治义务和责任。
C.禹、稷为代表的古圣王主动承担对人民的政治资任,是儒家眼中“为民父母”的典范。
D.《礼记·礼运》描述了儒家追求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想社会面貌,而“行大道”是其实现的物质基础。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中国古代的人本哲学强调富民为前提,论证富民思想在儒家思想中的突出表现。
C.2020年我国超额完成“十三五”约束性目标和对国际社会承诺的目标,这表明二氧化碳排放增长的趋势已得到一定的扭转。
D.我国大力开发利用非化石能源,既有利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又能推进能源绿色低磁转型,从而更好地应对环境气候变化。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022学年高一语文学期末考试(答案收录)

2022学年高一语文学期末考试(答案收录)

2022学年高一语文学期末考试(答案收录)
考试概况
本次学期末考试是高一语文的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情况。

考试内容包括课本中的重要知识点、课堂讨论的重点内容以及相关阅读材料。

考试安排
考试时间:2022年6月1日,上午9:00-11:00
考试地点:学校教室
考试要求
1.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共分为两个部分:选择题和主观题。

2. 选择题部分占总分的60%,主观题部分占总分的40%。

3. 选择题部分包括单项选择题和阅读理解题,考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 主观题部分包括作文题和解析题,考察对语言表达和理论应用的能力。

5. 考试期间,不允许使用任何辅助工具,包括手机、电子词典等。

6. 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整理好,交给监考老师。

复建议
1. 复时要注重对课本内容的整理和归纳,重点关注重要知识点和难点。

2. 针对选择题,要多做一些练题,加强对知识点的掌握。

3. 针对主观题,要多进行写作练,提高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

4. 复期间,可以组织小组讨论,相互交流和研究。

注意事项
1. 在考试前要保证充足的休息和饮食,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2. 考试过程中要认真审题,理清思路,合理分配时间。

3. 在作文题中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逻辑性。

4. 在解析题中要注重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提出合理的观点和论证。

祝愿大家在本次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河南省郑州市2021版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卷

河南省郑州市2021版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卷

河南省郑州市2021版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20高二下·滨州期末) 阅读以下文字,回答问题。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

中国茶的发现和利用已有四五千年历史,且长盛不衰,传遍全球。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中国人何时开始饮茶,言人人殊,()。

《茶经》云:神农《食经》“茶茗久服,有力悦志”。

陆羽《茶经》以为饮茶起于神农氏,然《茶经》为伪书,尽人皆知,()。

俗话说,“三口为品”,这正是中国人对茶的品饮艺术极为朴素的认识。

对于中国人来说品茶就是品味人生,茶里面既有大千世界的斑驳色彩,。

在这里,茶就像人们自身气象万千的人生经验。

茶之“绿”,不仅是茶的本色,也是人类生命的本色。

而茶之“苦”,不但是茶之真味,。

如此,茶才(),回味不尽,中国人对品茶,强调的是切身的感悟与体验。

前人于此常有()的描绘。

现代文学家林语堂有茶的“三泡”之境说,认为茶在二泡时最妙。

第一次冲泡时宛如一个十二三岁的幼女,而“二泡”时则如十六七岁之妙龄女郎,至“三泡”时已是少妇了。

这正是对苏轼的名句“从来佳茗似佳人”极为传神的演绎。

此外,中国人在品饮时,注重体味茶中完整的世界:沸水冲泡,听得清山间清脆的泉响;茶雾氤氳,嗅得到整个茶山的清香……(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 . 莫衷一是难以置信意味深长炉火纯青B . 众说纷纭难以置信耐人寻味炉火纯青C . 莫衷一是不足为据意味深长出神入化D . 众说纷纭不足为据耐人寻味出神入化(2)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可改写成下面句子,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具好,为什么?沸水冲泡,茶雾氤氳,能听得清水响和嗅得到茶香。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6分)(2019·昆明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2021上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卷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考生应首先阅读答题卡上的文字信息,然后在答题卡上作答。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经典是攀援艺术高峰的阶梯,也是体现艺术高峰的标杆。

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不仅以是否出现浩如烟海的作品为标志,还以是否涌现深刻反映社会生活的精品力作为代表。

怎样才能锻造经典,或者说,怎样才能创造伟大作品?这是一个涉及诸多方面的复杂问题,仅从创作主体看,文艺家对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能否进行大跨度的意蕴开掘和艺术超越,乃是不可忽视的重要之点。

文艺作品中呈现的每个具体形象、讲述的每个故事、描绘的每个画面,一般都不仅显示一种存在,同时必然包含着文艺家对生活的理解和想要表达的意思。

比如,呈现落叶往往意味着事业的衰败或人生的挫折;讲述一位知识分子忘我工作、报效祖国的事迹,让人生发出拼搏奉献、勇于担当的家国情怀;描写一场残酷的战争,让人诅咒侵略并祈望和平……如此等等,莫不如是。

所有这些,虽然都能从作品表现的生活事件中看出某种意蕴,但它们远不属于我们所说的“意蕴开掘”的范畴。

这些意蕴,毕竟过于表面化、简单化和通用化了。

在这个层面上进行创作,文艺家只是社会事件的报道者和讲解员,而不是生活底蕴的发现者和人类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我向来认为,文艺家也应是思想家,起码要具备思想家的素质。

他不仅要写出世态炎凉,更要洞悉世道人心,还要为揭示生活奥秘、发现人生真谛提供自己的独到观察和睿智思考,给人以新的感悟和启迪。

鲁迅的一系列小说在现代文学的长廊里出类拔萃,不仅在于他塑造了阿Q、祥林嫂等众多鲜活的人物形象,更在于他对产生人物形象的社会土壤和时代风云进行了独到思考,赋予艺术形象揭示“国民性”的丰富内涵,其内心深处激荡着“立人”的深沉呐喊,其“精神界之战士”的身影显得那样高大伟岸。

如果说,“意蕴开掘”更多地侧重于作品思想内容的建构,那么,“艺术超越”则比较偏向于形式品质的锻造。

一部经典佳作的丰富意蕴,必须找到恰当的艺术形式富有魅力地呈现其直指意义和联想意脉,必须在表现手段和技巧上高招频出而引人入胜以至令人叹服。

这一方面需要文艺家对古今中外长期积累的各种艺术表现手法和技巧勤学苦练、稔熟于心;另一方面还要求文艺家匠心独运,以敏慧的艺术心灵不断摸索、尝试,发明、创造新的表现手法和技巧。

反观现实,时代的疾速前行和生活的繁复多变,已使当今社会发展步入“行色匆匆”的快车道。

市场法则的普及和物质欲望的膨胀,更把许多人引向心浮气躁、追名逐利的名利场。

环顾文坛,形式大于内容、炒作优于实干、庸品多于杰作的现象,仍屡见不鲜。

作为一位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文艺家,面对滚滚红尘和喧嚣闹市,自当清心明志、瞩望高远,从历代传世名篇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任凭潮起潮落、静观云卷云舒的从容和定力,潜心创作传得开、留得下的经典佳作。

--(摘编自钱念孙《经典作品的意蕴开掘和艺术超越》)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艺作品数量的多少不能反映出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是否涌现出深刻反映社会现实的经典作品才是其衡量标准。

B.文艺家也应是思想家,他要以自己的视角和思考,给人们对于社会人生新的感悟和启迪,他应成为人类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C.如果说“意蕴开掘”主要侧重于艺术作品思想内涵的挖掘,那么,“艺术超越”就是要找到具有直指意义和联想意脉的艺术形式。

D.当今时代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复杂多变,直接导致当今文坛上形式大于内容、炒作优于实干等现象层出不穷。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逻辑严密,论证严谨。

B.文章第二三段采用了先破后立的论证方法来论述“意蕴开掘”这一概念。

C.文章从意蕴开掘和艺术超越两个方面论证了鲁迅小说成为经典的根本原因。

D.文章末段提及当今文坛存在的问题,使文章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果作为创作主体的文艺家能够进行大跨度的意蕴开掘和艺术超越,那么经典佳作甚至伟大作品就会被锻造出来。

B.庸常文艺家和杰出文艺家的区别在于,前者只是对社会事件进行报道和讲解,后者则能发现生活底蕴、创造人类精神财富。

C.鲁迅曾告诫小说家“选材要严,开掘要深”,不要看出故事一点意义就敷衍成篇,这与文中文艺家也应是思想家的理念是相通的。

D.对于文艺家而言,实现艺术超越既要熟练掌握古今中外长期积累的各种艺术表现手法和技巧,又要在这些方面不断探索和创新。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随着人们生活越来越富足,旅游消费成为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方式。

近年来,国内文化和旅游市场潜力不断释放,去年国内旅游人数55.39亿人次,出境旅游人数近1.5亿人次。

2021年上半年,国内旅游人数达30.8亿人次,旅游收入2.78万亿元,同比增长8.8%和13.5%。

假日旅游消费已成为新民俗,推动消费升级,刺激内需潜力释放,成为提升百姓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的重要途径。

作为综合性产业,旅游链条上分布着吃、住、行、游、购、娱等多个环节。

随着旅游产业升级和旅游消费潜力释放,旅游日益成为拉动消费进而带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数据显示,近几年来旅游业产值占GDP比重稳步上升,从202X年的10.39%提升至2021年的11.04%,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也从6.61万亿元提升至9.94万亿元,成为经济平稳健康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2021年我国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人数占全国就业总人口的10.29%,为稳就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旅游作为环境友好型产业,在维护绿水青山的同时也带来经济效益,带动了不少具有生态资源禀赋的贫困地区脱贫摘帽。

而且,旅游业本身也在转型升级,从观光游走向深度游,从大众化迈向定制化、差异化。

当前,我国人均GDP已经超过9000美元,2021年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随着居民收入的稳步增长,消费需求也向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服务需求转变,“别样红”的旅游业连同我国经济,仍具有巨大的潜力和提升空间。

(摘编自《假日旅游“别样红”》,《新华每日电讯》2021年8月15日) 材料二:(资料国家旅游局) 材料三:近年来,随着旅游供给侧改革的不断深化,一批参与感强、文化味浓的旅游新业态纷纷崛起。

这些新业态,不断刷新人们的出游体验。

随着旅游消费升级,人们如今对旅游体验提出了更高要求,拥有更多体验感和参与感的沉浸式旅游越来越受到游客的追捧。

在河北省第四届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观摩项目中,鹿泉工贸旅游创新区成为人们的“打卡”热点。

在该区的君乐宝奶业小镇,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开启了一场以牛奶为主题的研学之旅。

在这里,游客不仅可以观看一杯酸奶从收奶、配料、发酵、灌装到打包的生产全过程,深入了解酸奶的起源发展、科普知识,还能和奶牛来一场近距离互动。

动动手指,即可网上预约门票,然后刷脸入园参观,省去排队烦恼;扫描二维码,景点介绍在线播放,一边观景一边听讲,方便又有趣;景区高峰期有多少游客,通过大数据技术就能预判,有助于缓解节假日热门景点拥堵现象……这些智慧旅游新服务,正在成为越来越多景区的“标配”,给游客带来更好的出行体验。

在日前结束的第七届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中,全市16区推出各类文化惠民举措,包括低票价惠民演出、文化消费补贴等,充分发挥其精准支持和激励引导作用,培育供给侧与需求端良性互动的市场机制。

文化游、工业游、研学游等旅游新业态的大量涌现,得益于国家政策层面的引导,也受到游客对旅游产品文化内涵需求的驱动。

一些地方陆续推出各种惠民政策,加快了旅游产业供给端升级,满足了居民文化旅游消费需求。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为文旅产品的开发提供了丰富素材。

传统民俗、民间文化,旅游市场正在焕发出新魅力。

“每次旅游,我都会在景区买一些当地的特产送给亲戚朋友。

但是,很多景区的特产缺乏特色,看上去大同小异。

”家住上海的高先生旅游期间总爱“买买买”,可是一些景区里假冒伪劣的文旅产品让他失望。

他说,提起文旅产品,往往就是手机壳、文化衫等随处可见的东西,缺少让人眼前一亮的“现象级产品”。

当前,我国旅游发展很快,但是和不断升级的旅游消费需求相比,旅游业态还存在明显的短板,新业态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摘编自《沉浸式旅游带来新体验》,《人民日报》2021年11月20日)4.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2011-2021年,我国旅游人次逐年稳步增长,与上一年相比,2021年增幅最小,2013年增幅最大,202X年、202X年、202X年增幅相当。

B.从2012年到2021年,我国旅游人次增速经历了逐渐加快、回落后趋于放缓、之后有所回升、最后明显下降的过程,总体走向趋于放缓。

C.2011-2021年,我国旅游人次增长速度最快的年份是2013年,其次是2021年,其他年份旅游人次增速比上一年相比均有所下降。

D.202X-2021年,我国旅游人次增速维持在11%左右,旅游人次处于较快增长阶段,即便是202X年,增速虽明显放缓,但旅游人次在增长。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旅游蕴藏着巨大市场潜力和社会价值,旅游业快速发展对稳就业、增收入、改善生态环境、带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有积极意义。

B.我国旅游消费需求旺盛,这是居民收入不断提高、消费升级在旅游业的具体体现,旅游消费已成为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的重要途径。

C.随着我国居民收入的稳步增长,消费需求转向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服务需求,旅游业转型升级正当其时,旅游新业态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D.在旅游改革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旅游新业态大量涌现,这主要得益于国家政策层面的引导和地方政府各种惠民政策的陆续推出。

6.要实现旅游业转型升级,更好地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更高层次的旅游消费需求,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发力?请结合材料三简要分析。

(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一片枣林的召唤李登建①一树一树的绿浪,起伏翻涌,向四野荡开,广袤的庆云平原像波澜壮阔的海洋。

你慢慢向林子里走,开始惊讶了:这片枣林里有很多几百年树龄的老树,三四百岁的顶多算是壮年汉子,五六十岁的不过是小儿童。

而不论老的少的,枝干都疙疙瘩瘩,主干部分更是黑鳞斑驳,伤痕累累,那是岁月在它们身上留下的印记——金丝小枣树每年都得开枷,树干上割一遭韭菜叶子宽、深到木质部的口子,以阻止花期养分倒流,使其多坐果。

农谚云“芒种到,枷枣树”,这时候枣花开了,浓浓的清香飘洒在平原上。

农人都舍了麦田,拿着刀或镰,来到枣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