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社会目标模式
第四节:社会发展的目标模式
第四节:社会发展的目标模式1.社会发展的目标模式的演化①“经济增长”模式产生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
它把社会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
观念:GDP的增长会自动改善民众的生活水平,并最终消除社会贫困现象,经济发展同样能解决社会稳定和社会民主化问题;工业化是一个国家经济活动的中心内容,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发展的第一标志,GDP的增长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首要标准。
弊病:经济增长并未带来社会发展;经济增长带来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结果:进入20世纪七十年代后,各国纷纷放弃了只注重经济增长的社会发展模式,转而寻找新的发展模式。
②“综合发展”模式继“经济增长”模式之后提出的。
1976年在日内瓦召开的世界就业大会上,国际劳工组织提出了“基本需求战略”理论。
它认为,发展的主要目标是满足人民的基本需求,衡量发展程度的主要指标应有五个方面:基本必需品的消费量、收入和分配的公平程度、识字率、健康水平和就业情况。
它把发展的根本内涵从“经济增长第一”转到人的全面发展和文化道德价值方面。
同时,日本著名学者驹井津提出了“发展第一”的观点。
他认为评价发展必须有一定的价值前提,社会发展的五个关键价值因素是坚持平等原则、根除贫困现象、确保真正的人类自由、维护生态平衡、实现民众政治参与,不能违背这些原则支追求经济发展,必须从“增长第一”转向“发展第一”。
佩鲁1983年在《新发展观》书中提出了“为一切人的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要求把发展看作以民族、历史、环境资源等自身内在条件为基础的,包括经济增长、政治民主、科技水平提高、文化价值观念变迁、社会转型、生态平衡等各方面因素的综合过程。
经济只是发展的手段,发展的目的是社会和人的需要,而且这种需要不仅仅是物质需要,还包括与各个民族的价值及传统相一致的社会、文化和精神需要。
局限性:它注重的是社会内部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发展的相互关系,没有进一步揭示社会系统与自然系统的相互协调;它关注发展的当前状态,没能考虑长远发展,即没有把满足当代人发展的需求同满足后代人发展的需求相结合。
企业社会工作模式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版权所有,深圳图书馆下载使用第四章㊀企业社会工作模式企业社会工作作为社会工作重要的服务领域之一,既具有社会工作的一般特点也具有自身的独特性㊂企业社工在开展工作,为职工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会使用个案工作方法㊁小组工作方法㊁社区工作方法㊁社会工作行政方法㊂无论何种方法,均有理论依据,其实务过程也遵循着一系列有计划的基本程序㊂这套基本程序被称为企业社会工作的实务过程模式㊂企业社会工作起源于欧美,在上百年的发展历程中,产生了多样化的服务输送来源,出现了不同的重点服务对象,形成了多种实际运作模式㊂第一节 企业社会工作的实务过程模式受系统理论影响,社会工作形成了通用过程模式㊂企业社会工作实务的开展亦是一个过程㊂借鉴社会工作的通用过程模式,企业社会工作的实务过程模式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即接案阶段㊁预估问题阶段㊁计划与介入阶段㊁结案阶段㊂一 接案阶段这是企业社会工作实务过程开始的第一步,如能与服务对象建立良好的关系,将会为以后阶段的顺利开展以及最终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㊂在这个阶段,社会工作者和有可能成为案主的人进行沟通,并初步达成协议一起来解决问题㊂企业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都有个初步的评估,双方都在估量能提供的服务与想获得的服务是否匹配㊂达成共识后,社工要与服务对象建立良好的关系㊂这个阶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版权所有,深圳图书馆下载使用要了解服务对象的来源和类型㊁对服务对象进行初步评估㊁建立专业关系㊂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方面㊂(一)了解服务对象的来源和类型不同来源和类型的服务对象对助人和受助会有不同的看法㊁态度和感受㊂而这种内在的心理状态会影响他们与社工专业关系的建立㊂服务对象的来源主要有主动求助㊁外展㊁转介三种途径㊂其中,主动求助是指服务对象主动向社工寻求帮助,主观上愿意接受社工的帮助,改变自己的处境;外展是社会工作者主动与服务对象接触,为可能的对象提供服务;转介是指服务对象由另一个服务机构㊁社区组织或社会工作者介绍而来㊂企业社会工作者进入企业后,前期要开展一些调查工作,了解企业的内外部环境㊁性质㊁特征㊁企业组织架构㊁员工特点与需求等㊂目前,企业社工还属于新生事物,主动求助的途径在企业社会工作中并不常见,更多的是需要社工主动接触服务对象㊂社工通过走访宿舍或者召开座谈会,了解员工需求,同时也要通过各种方式,比如发放企业社工宣传手册等宣传社工及社工服务㊂根据服务对象的来源,可按照案主寻求服务时的意愿将服务对象分为两种类型,即自愿性服务对象和非自愿性服务对象㊂一般说来,服务对象如有求助意愿,社工较容易与其沟通及建立关系㊂而非自愿性的服务对象则对社工的认同度不高,甚至会很排斥,对其提供的服务一般也会比较抗拒㊂社工要谨记服务对象的感受和主观经验没有真假对错,要尊重他们,同时做好充分的专业准备,以便比较顺利地建立初步关系㊂(二)对服务对象进行初步评估初步评估在专业关系建立之前进行,主要任务是界定服务对象的问题,并对照机构的功能确定是否接受其为案主或进行转介㊂如果机构有能力㊁有资源满足服务对象的需要,具备解决其问题的条件,那么企业社工可以继续提供服务,与服务对象建立专业关系;如果服务对象的需要与机构所能提供的服务不匹配,工作者不能勉强,要诚实向服务对象说明,做出中止服务的决定,或者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对其进行转介㊂(三)建立专业关系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的重要性,是实现助人目标十分重要的一环㊂贝斯提克(Biestek)提出了建立专业关系的七大原则:个别化㊁有目的情感表达㊁适度的感情介入㊁接纳㊁非批判态度㊁案主自决㊁保密(见顾东辉,2005)㊂在企业场域中,因为社工进入企业途径的差异,社工的身份会有所不同,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版权所有,深圳图书馆下载使用会影响专业关系的建立㊂有的是企业内部设立社工岗位,或管理者兼任社工,社工是内部雇员的身份;有的是企业购买社工机构的服务或聘请社工,社工是外部人㊂但不管如何,在企业社会工作实务过程中,更重要的是要建立专业关系㊂不同于一般的同事关系㊁朋友关系,它以服务对象为取向并为其提供服务㊂专业关系聚焦在问题的处理上,社工有责任帮助当事人处理他的问题㊂传统上,一旦实现了这些目标,社工与案主关系就会中止,因而是一种有限的关系(多戈夫等,2005)㊂二 预估问题阶段预估问题阶段是收集资料和认定问题的过程,是把有关服务对象的所有资料组织起来并使其具有意义的专业实践活动,它的工作成果将成为今后行动的依据㊂经过预估,社工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焦点与方向,从而为之后制订计划与介入做准备㊂(一)预估的含义预估是事先的评估,主要是指企业社工在收集服务对象的资料的基础上,识别㊁发现服务对象的问题及问题形成的主客观因素,运用人在环境中的视角,对服务对象与所处环境的互动进行综合的分析判断,以决定适合服务对象的服务类型基本评估过程㊂(二)预估的特点企业社会工作者在预估阶段要明确识别服务对象的问题和需要,在收集各种资料的基础上,清楚地认识和判断服务对象的情况㊂预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助人活动的最终成效,对实务工作者而言是一项必须掌握的核心技巧㊂具体而言,预估具有持续性㊁互动性㊁多面向性等特点㊂持续性是指预估是一个持续性的动态过程㊂预估不仅存在于最初的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企业社工和服务对象交往的深入,以往收集的资料和信息会有所补充和增加,基于以往资料所做的判断,可能并不正确或需要做很大调整㊂所以,企业社工要抱有开放㊁谨慎的心态,不要对服务对象存有刻板印象,更不要故步自封,而应尽量多地收集资料,并在服务过程中时时地进行评估㊂互动性是指预估是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互动的过程㊂助人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是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互相影响㊁互相建构的过程㊂无论是收集信息,还是在此基础上对问题进行的分析和判断,都是双方共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版权所有,深圳图书馆下载使用参与和合作的过程㊂离开了服务对象的配合,社工将难以获得真实的信息并加以分析判断,更难以与服务对象形成对其问题的共识(朱眉华,2003)㊂多面向性是指预估是多面向地分析和整合各种资料的过程,涉及和案主的问题相关的种种因素㊂(三)预估的步骤1 收集资料 人在环境中 是社会工作一个很重要的视角,即认为服务对象问题的产生是人与环境互动不当的结果㊂因此在收集资料时,应该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第一,有关服务对象个人方面的资料,具体有服务对象的基本资料㊁服务对象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㊁服务对象对问题的认识与应对㊁服务对象对问题解决的期待等㊂第二,有关环境的资料,主要收集与服务对象相关的环境资料,具体环境包括家庭㊁学校㊁社团㊁工作单位㊁社区㊁社会等㊂第三,收集服务对象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资料㊂2 界定与确认服务对象的问题收集大量与服务对象有关的资料后,社工在分析与解释资料的基础上,应对服务对象的问题进行界定与确认㊂在界定服务对象的问题时,社工应该以服务对象为中心,不能过于主观㊁草率㊂之后,社工要与服务对象进行核对,取得对方的确认㊂因为助人是双方共同参与的过程,只有双方对问题的界定和确认达成共识,才有可能解决问题㊂3 做出评估报告做出预估报告是预估工作的最后一步㊂预估报告是通过预估而提出的一份整合事实和理论的有关服务对象个人㊁家庭及其生态系统的摘要报告,其没有固定样式,不同服务机构的要求不太一致,一般包括两个部分,即资料和事实㊁专业判断㊂三 计划与介入阶段在对服务对象的问题进行预估后,企业社会工作者需要与服务对象就问题的解决制订一系列方案,并正式开展服务计划㊂(一)拟订计划计划阶段是服务对象基本状况评估工作的延续,它是一个理性思考及决策的过程,重点在于设定介入行动的目标,介入方案也要围绕着目标来设计㊂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版权所有,深圳图书馆下载使用1 目的和目标目的和目标是企业社会工作要达到的介入效果㊂其中,目的是介入工作的长远目标,是抽象的,具有不可测量性㊂而目标是对目标的逻辑引申,是具体的㊁可测量的,是每个阶段的近期具体计划㊂目的和目标为企业社会工作者提供了工作方向,使得服务对象可以清晰地知道自己所要达到的状态㊂目的和目标的设定需要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的共同参与,在服务对象不清楚设定的目标时,社会工作者要进行澄清与解释,确保服务对象的了解与认同㊂2 关注的问题与对象计划不仅要确定目的和目标,还要详细说明关注的问题和对象㊂其中,关注的问题是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在预估阶段所共同认定的㊂而关注对象主要指介入行动所要改变的系统,即目标系统,它是整个介入工作的核心焦点㊂一般说来,包括个人㊁家庭㊁群体㊁组织和社区等对象㊂由于企业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是一个案主体系,因此,所关注的对象不能仅仅局限于直接服务对象本身(周沛㊁高钟,2010)㊂3 构建行动计划对每一个关注对象的介入,都必须有相应的实施策略㊂其中,实施策略主要指的是社会工作者介入服务对象的需要与问题时实行的整体方案,是改变服务对象态度和行为的一套方法㊂在制定介入策略的过程中,企业社会工作者需要注意介入过程对企业利益相关方可能产生的影响㊂(二)企业社会工作者的介入这个阶段是社会工作者把服务计划付诸实施的过程,是整个企业社会工作实务过程中的关键阶段㊂社工能否实现所设定的目标,解决服务对象所面临的问题,取决于其在这个阶段的工作㊂1 实施服务计划如要把服务计划变成行动,社会工作者一方面需要协助服务对象做出改变,增强服务对象的力量,另一方面需要改善服务对象所处的环境,激活服务对象环境系统中的各种资源㊂在这个阶段,社会工作者所具有的知识㊁经验㊁技巧将得以全面展示㊂在干预的过程中,社工在明确大方向的同时还要保持适当的灵活性,在推行计划的同时,如需调整,也要适时地进行改进㊂2 介入的方法根据企业社会工作者在开展实务时所涉及的服务对象及其环境的不同层面,可以把企业社会工作方法分为直接介入和间接介入㊂根据企业社会工作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版权所有,深圳图书馆下载使用所使用的具体工作方法,又可划分为个案工作方法㊁小组工作方法㊁社区工作方法等㊂以企业社工介入职业健康领域为例,企业社会工作者在介入之后,可发挥专业优势,使用个案㊁小组㊁社区的介入方法,在三个预防层面开展工作㊂其一,可利用个案工作方法,为工人提供咨询和辅导,对患病的职工进行慰问并落实补偿,为他们的康复提供全方位支持㊂其二,可利用小组工作方法对职工进行培训,培育其健康意识㊁权益意识,并教给他们自我保护的知识和方法㊂其三,可利用社区工作方法,向广大职工宣传‘劳动法“及劳动安全与卫生方面的法规,在企业内进行职业健康预防的宣传展览,推动企业管理方改善工作环境及健全制度体系㊂四 结案阶段这个阶段被视为社会工作实践过程的最后阶段㊂所包括的类型有目标实现的结案㊁因服务对象不愿继续接受服务而必须终止关系的结案㊁存在不能实现目标的客观和实际原因的结案㊁社会工作者或服务对象身份发生变化时的结案㊂其中,目标实现的结案主要是指在介入计划已经完成,介入目标已经实现,服务对象的问题已经得到解决,或者服务对象已有能力自己应付和解决问题,在没有社会工作者的协助下可以自己开始新生活的情况下,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双方根据工作协议逐步结束工作关系所采取的行动㊂(一)评估总结的目的与内容1 评估总结的目的这里的评估总结主要是对介入结果的评估㊂通常在结案之前进行,有时也会在结案之后进行㊂评估总结的目的在于:第一,帮助工作者反思工作过程,总结成败得失,以提升其工作水平和质量;第二,帮助服务对象回顾改变的过程,检查双方达成一致的目的和目标是否实现㊂2 评估总结的内容总结评估的内容主要有:第一,制定的目的㊁目标是否恰当,是否有效地达到;第二,工作方法和技巧是否运用得当;第三,工作者的角色和任务的完成情况(王思斌,2004)㊂(二)巩固服务对象已有的改变此前的实务过程中,在社会工作者的协助下,服务对象已经有一些改变和进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版权所有,深圳图书馆下载使用步㊂结案以后,服务对象将在没有社会工作者的帮助下开始新的生活㊂这对于服务对象来说是一个挑战,假如社会工作者处理不当,很可能已经取得的改变和进步会消退㊂社会工作者需要在此阶段,继续巩固服务对象的进步,既可以与服务对象一起商量结案后的计划,也可以通过强化服务对象正面的态度和行为,增强服务对象自信的方式来巩固其已有的改变㊂(三)终止解除工作关系专业关系并不总能顺利结束,尤其当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建立了比较密切的关系时,这段关系的结束通常会带来比较复杂的情绪反应㊂结案时,服务对象可能充满着对未来的信心,对自己取得的进步感到喜悦,并能够体验到个人的力量和独立等,这些属于正面的反应㊂与此同时,服务对象也可能表现出悲伤㊁失落㊁矛盾㊁痛苦㊁愤怒㊁抑郁等负面反应㊂社会工作者在结案时也可能会出现负面的情绪反应,如失败感㊁内疚感㊁失落感㊁罪恶感等㊂对于服务对象的反应,社工要理解并接纳,并运用一些方法和技巧来减少可能的负面反应㊂而对于自身出现的反应,社会工作者应该保有警惕和反思,必要时可接受督导的帮助㊂总而言之,上文所介绍的从接案到结案阶段,是一个完整的企业社会工作实务过程,相对来说较为理想化㊂考虑到企业社会工作实施时所处环境以及服务对象可能具有的复杂性,在具体的实践中,企业社会工作者在遵循既有程序的同时,也要根据实际灵活地进行调整与应对㊂第二节 企业社会工作的实际运作模式企业社会工作,源于欧美,距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是社会工作最早发展起来的实务领域㊂国外企业社会工作的模式多种多样,依据服务输送来源可划分为企业外模式㊁工会模式㊁企业内模式㊂按照服务对象重点又可划分为员工服务模式㊁顾客服务模式㊁企业社会责任模式(顾东辉,2005)㊂我国的企业社会工作目前已经在珠三角地区开展,北京㊁苏州等地也在积极推进,已经有一些经验积累,并初步产生了多种实际运作模式,下文中将对此进行介绍,但需要注意的是,企业社会工作在我国的发展时间并不长,目前还处于摸索阶段,而所谓的工作模式也还是个雏形,仍在发展变动中㊂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版权所有,深圳图书馆下载使用一 按照服务输送来源划分的模式(一)企业外模式该模式又可称为 契约模式 ,主要指企业与外部社会服务机构或顾问签约,由外部专业人员为员工提供服务,具体分为 驻厂服务 及 机构(厂外)服务 两种㊂在这种模式中,社工不属于企业员工,但为企业提供服务㊂2010年7月,深圳市GX电子有限公司与某社工事务所签约,购买两名专业社工㊂二者联手的首要目标就是降低员工流失率,解决员工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矛盾纠纷㊂此举开创了龙岗区企业自主购买社工服务的先河,也是深圳社工主动断奶 无须政府出资购买第一例㊂社工进驻企业,先通过 扫楼 的方式,在员工闲暇的时间,一个宿舍一个宿舍地走访,调研员工需求,宣传社工服务,与员工建立关系㊂组织了一系列员工活动㊂社工在员工情绪支持和员工申诉与调解等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㊂至今,该社工事务所在GX公司建立了60多种服务与行政表格,服务逾万人次;社工也和企业一起处理突发事件与危机干预等㊂(‘探索适合中国土壤的企业社工成长模式, 至诚 三块 试验田 长势喜人“,‘深圳商报“2012年10月15日A10版)(二)工会模式该模式是由工会聘用专职的社会工作者,或与社工机构签约,引入社工服务为工会会员服务,具体可分为提供直接服务和间接服务两种方式㊂在西方企业社会工作发展历程中,社工与工会的关系在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变化㊂早期的社工先驱,如JaneAddams等都声称支持工会会员,并且在工人与雇主集体谈判的过程中用社工的技能努力帮助工人(Maiden,2001)㊂1875年,第一位福利秘书出现在匹兹堡的海因兹公司,1900年之后,福利秘书人数开始增长㊂她们由管理方雇用,工人认为她们是反工会的,是管理者控制劳动者的工具㊂ 二战 期间,社工BerthaCapenReynolds为美国海员工会提供社会工作服务,基于工会的福利开始普遍实施㊂随着美国劳动力市场结构的变化㊁立法的逐渐完善,劳动者不再只有经济方面的需求,他们希望被平等对待,其心理和社会需求凸显㊂工会和管理方都认识到工人工作世界与生活世界的不可分割性,工会由此开始雇用社工,或与社工机构建立联系,引进社工服务㊂为了吸引会员,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版权所有,深圳图书馆下载使用会开始了与管理方的雇员协助项目EAPs(EmployeeAssistancePrograms)及其他员工组织的竞争,推行了工会会员援助项目MAPs(MemberAssistancePrograms),并在集体谈判中,加入了人性化契约㊂20世纪40年代,劳联开展了工会辅导项目,在这个项目中,地方工会干部接受了专家培训,要在识别可得的社区资源的基础上,提供服务给工会会员㊂1972年,美国制衣与纺织工人联合会开放了位于纽约市总部的社会社会服务部㊂这个部门雇用了全职的专业社工,主要工作内容包括:①训练工会辅导者的社会服务项目;②做社会拓展的退休会员项目;③组织会员做志愿者的社区服务项目;④针对大量的聚焦于工作场所的问题,包括情感压力和心理疾病等,提供保密性的㊁个人的㊁短期的人性化咨询服务项目(Martin,1985)㊂工会是发展企业社会工作的重要力量,中国工会与社会工作的结合具有一定的基础,两者在本质上有很大程度的契合性㊂在实践上,我国本应由企业社工承担的职工福利与保障工作,一直主要由工会承担,可以说,工会具有服务职工的传统经验,传统的企业工会工作内容上包括了女职工权益的保护㊁帮助困难职工㊁组织职工互济会等福利服务,工作方法上有工会小组工作㊁个别谈话㊁座谈会㊁职工代表大会等㊂但不能否认的是,工会服务具有行政性和半专业性的特点㊂工会工作者主要依靠行政架构开展工作,偏重管理,而且许多工会工作者没有受过通行的社会工作专业培训,主要凭借自身的人格魅力和自己摸索出来的工作经验来做事情㊂然而随着劳动关系市场化㊁非公经济组织的大量涌现,职工构成渐趋复杂,企业职工因此出现多层次的需求㊂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固有的工会工作模式需要有所改变,向专业化方向提升,引入企业社会工作是一种可行的途径㊂(三)企业内模式此种模式的组织形态可分为三种工作方式:类似同辈辅导员的做法;企业内成立相关部门的做法;由人事相关人员或高层主管兼任相关工作㊂Y集团公司的实践可作为企业内模式的代表㊂在20世纪90年代前期与中期,Y集团公司伤害员工的一系列严重事件被媒体大量报道,比如员工经常长时间加班㊁员工长期没有休息时间及工伤事件频繁发生等,并在全世界引起了轩然大波㊂于是,2000年Y公司聘请了社会工作硕士学历背景的专门人才作为其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版权所有,深圳图书馆下载使用门主管经理,开始寻找社会工作资源以开展企业社会责任工作㊂在2002年4月7日,该公司成立了员工活动中心,内设3名专职人员与多名义工㊂同时,公司还建有图书馆㊁温心驿站等具体部门,开始探索企业社会工作的 厂内模式 运作方式㊂当时,企业社会工作的服务内容主要涉及生命辅导㊁安全㊁环保㊁保健等四个部分,以此协助企业与员工解决各类相关问题㊂值得一提的是,Y公司自发地在企业内部运用社会工作方法协助员工解决日常生活问题,不仅使企业福利项目的成功率大幅度提升,而且使企业社会工作者得以提供人性关怀的专业服务㊂(李晓凤,2011)二 按照服务对象重点划分的模式(一)员工服务模式企业聘用社会工作者在员工服务部门如,人力资源部门㊁工会甚至生产营销部门等任职,负责员工心理协助与发展㊁企业文化建设㊁弱势群体的维权等工作(邱爱芳,2011)㊂该模式关注员工的需求,社会工作者在其中主要扮演咨询者㊁调解者㊁训练者的角色,其工作目标是增加员工的生产力及其对组织的使命感㊂在这一模式下,社工本身也成为企业内部员工,可以全天候提供驻厂服务,因此很受企业欢迎,目前比较常用㊂但有研究发现该模式在实施过程中面临很大的困境,这主要源于员工利益和企业利益之间的冲突㊂企业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而社会工作者则会更加关心员工的生存状态㊂双方矛盾的根源就在于此㊂虽然存在困境,但并不意味着合作无法展开,关键是要找到一个可以统筹双方利益的契合点,努力使企业认可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邱爱芳,2011)㊂(二)顾客服务模式顾客服务模式又称雇主或组织服务模式,即针对顾客的需求提供服务㊂该模式下的社工不是企业雇员,独立于企业之外,受雇于社会服务机构㊂社工为有问题的企业或员工提供服务,协助他们辨识并满足需求㊂在这一过程中,社工主要扮演咨询者㊁方案策划发展者㊁顾问及倡导者等角色㊂以下案例的服务方式即为顾客服务方式㊂广州市X心理咨询服务中心于2006年11月份开展了针对H企业的团体心。
刘梦《小组工作》(第2版)辅导书-第四章 小组工作的主要模式及其理论基础【圣才出品】
第四章 小组工作的主要模式及其理论基础1.四种模式的理论基础和具体内容。
答:社会小组工作有四大模式分别是:社会目标模式、互惠模式、治疗模式、发展性模式。
现将各模式叙述如下:(1)社会目标模式①理论基础社会目标模式源于小组工作的早期实践,它主要是在社区层面展开,而社会变迁成为小组成员参与的期望结果。
社会目标模式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a.参与、意识提升和赋权。
b.系统功能理论。
系统功能理论假设所有的有机体都是一个系统,由附属于母系统的次系统所组成,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是相互联结的,并发挥各自独特的功能,以保持系统内部的平衡,使整个系统稳定地向前发展。
每一个系统都是有界限的,界限内彼此互动维持系统的能量。
c.社会变迁理论。
社会变迁是社会结构和社会过程的量变和质变。
在社会结构和社会过程的改变中,人的社会行为、社会关系和社会发展紧密相关,社会发展必然受到人们的社会行为和社会关系的影响。
社会行为的互动关系推动着社会结构和社会过程的变迁。
社会目标模式下的小组工作就是通过社会行为的互动关系,推动社会制度的完善和改革。
②具体内容a.目标社会目标模式的总目标是培养小组成员的社区归属感,实现社会整合。
具体分三个层次:第一,发展和提高小组成员的社会意识和潜能,发展和提高他们实现社会变迁的责任心;第二,发展小组成员的社会能力,提高他们应对社会环境方面的个人能力,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社会能力;第三,培养当地的社区领袖,使他们有醒觉和能力去带领推动社会变迁。
b.小组社会目标模式下的小组是通过一系列社会目标的实现,培养成员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推动社会变迁。
第一,小组作为一个整体有共同期待的社会目标,即社会变迁;第二,小组成员为了社会整体利益有一套共同信仰的价值观;第三,小组作为一个行动整体共同付诸社会行动;第四,小组成员在社会行动中逐步自我完善和发展。
c.组员社会目标模式相信每一个人都有民主参与的机会和潜能,小组成员可以是全社会的所有公民,特别是鼓励那些社会弱势边缘群体参与。
社会工作导论 第四章 小组工作
第二,工作者要敏锐地理解冲突的实质,并引导 成员从冲突过程中理解小组发展的过程,鼓励并 协助小组成员自己解决成员间的冲突。 第三,工作者一开始就要同小组成员订立一些有 意义的规章制度(即小组规范),在小组工作的 过程中,不断提醒成员遵守小组规范。如果实在 不行,考虑中场休息,缓和过激情绪,给成员自 我反省和独立思考的时间。(小组规范--如 “讨论时就事论事,不能进行人身攻击”)
④治疗小组 其成员通常都是那些曾经有过创伤或现在 有不良症状,并且这些创伤或不良症状影 响其日常生活的人。治疗小组就是帮助其 组员治疗创伤、缓解不良症状及其影响力, 从而使小组成员复原、康复,并促进其人 格改变。 治疗小组一般在心理卫生机构或矫治机构 中运用,如美沙酮治疗小组。
二、小组工作是如何做的
第二次小组活动 一、分享快乐 二、猜猜他是谁 三、我猜我猜我猜猜猜 四、有“球”必应 五、活动总结
第三次小组活动 一、优点轰炸 二、乒乓球 三、藏东西 四、每个老人对我们说一句最想说的话 五、活动总结
⑵社工要积极提高成员承担社会角色的能 力 。要注意发展成员的有效沟通、成功决 策等方面的能力,把小组的目标、结构、 规模扩展到影响成员现实生活的地方。
上述定义包含四个要件: ①实施主体:小组工作者 ②运用的手段(2个):有目的的团体情境 与团体互动;小组的共同努力 ③服务对象:小组 ④目标(2个) :娱乐、教育、治疗的目 标;达成社会行动
(二)小组的特征 小组工作中的小组,通常由两个或两个以 上的人组成。 小组具有六个基本特征:①②③④⑤⑥ (教材P123)
教材上并未做出界定。 我们的界定--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的方 法之一,它是在小组社会工作者的协调下, 或通过有目的的团体情境与团体互动实现 娱乐、教育、治疗的目标,或通过小组的 共同努力达成社会行为。小组工作的对象 可以是由有心理问题或生活问题的个人组 成的小组,也可以是由健康个人组成的小 组。
课程与教学论——第四章
第四章1.课程开发:指教育工作者对课程进行精心设计、实施、评价并管理的动态过程,其目的在于使课程的功能不断适应社会发展和人的成长的要求。
作为一个整体过程,课程开发即包括了课程的编订、实验、检验活动,还包括了建立在反馈之上的修正、完善和再检验活动。
2.课程开发的几种模式:(一)泰勒的“目标模式”(缺点:目标本身很难评估,此模式忽视了对学习过程和学生个性发展的关注)目标模式:指教育工作者以教育目标为核心,组织规划和具体开展课程的开发活动。
(1)泰勒关于课程开发提出了四个经典问题:1.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1.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1.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1.4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2)这些问题对应着课程开发的四个任务领域:2.1选择和界定课程目标(首要解决问题)泰勒提出了确定目标的技术理论即“三个来源和两把筛子”三个来源:即教育目标的来源,有对学习者本身的研究,对校外当代生活的研究和学科专家对目标的建议两把筛子:教育哲学和学习心理学a.学校信奉的教育和社会哲学作为第一把筛子,它可用来鉴别、确定那些具有高度社会价值的目标。
然后舍弃掉毫不相干的。
b.学习心理学是第二把筛子,它用来判别学校有可能达到的一系列重要目标,将不适宜于特定年龄阶段学生掌握的目标、太具体或太一般化的目标以及与学习心理学相冲突的目标都统统剔除。
泰勒创立了能够有效地陈述教育目标的工具——二维图标。
它将每一个教育目标分解为内容和行为两个方面,即学生应当达到的行为以及运用这种行为的领域或内容。
2.2选择和建立适当的学习经验(课程内容选择)泰勒所指的适当的学习经验,不仅是课程所涉及的内容,也不仅是教师所从事的活动,更不仅是知识,而是涵盖了学习者与学习对象技环境、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2.3组织学习经验(内容组织编排)组织学习经验,是完成将学习经验从最高层次到最低层次的排序。
需处理好纵向(例:三四年级的语文)和横向(三年级的语文和数学)组织关系,应恪守连续性、顺序性和整体性原则。
小组工作习题和答案
《小组工作》单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章小组工作概述1、什么是小组工作?社会工作实践将小组既当做过程也当做手段,小组工作是通过小组成员的支持,改善他们的态度、人际关系和他们应付实际生存环境的能力。
这种方法强调通过小组过程及小组动力去影响案主的态度和行为。
小组成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潜力透过成员间的分享、相互分担和互相支持而发挥出来。
2、小组工作的特征是什么?1)小组是由组员和工作者组成的关系体系。
2)小组工作是在互动过程中,通过彼此分享、分担、支持、教育、治疗等小组动力,带来组员态度和行为的改变。
3)小组工作既是过程,也是组员改变的方法和手段。
4)小组工作都有明确的目标。
3、小组工作的功能是什么?康复:康复是指针对有问题的组员,帮助其在情绪、行为、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恢复到原来状态的过程。
能力建立:能力建立是指组员在小组中成长和发展的过程,是一种透过教育和技能培训提升意识和自信心,而不是治疗的过程。
矫正:矫正是指协助违反社会秩序、道德规范或侵犯他人利益的“问题”组员,在小组工作中改变的过程。
社会化:社会化是指协助组员学习社会规范和人际关系技巧的过程。
预防:预防是对可能发生的困难做预测,并提供人们所需要的环境支援。
社会运动:通过鼓励组员参加社会运动,使个人学会领导、服从、参与、决策等方法,并承担社会责任。
问题解决:协助组员做出决定并解决问题是小组工作的主要功能之一。
社会价值:鼓励组员实现其社会价值。
4、按照小组的性质和目的可以将小组工作分为哪些类型?社交小组。
教化小组。
服务或志愿者小组。
兴趣小组。
任务小组。
意识提升小组。
教育小组。
成长小组。
治疗小组。
社会化小组。
自助和互助小组。
社会行动小组。
第二章小组工作的价值观和职业伦理1、小组工作的基本价值观是什么?第一,互助互惠的原则。
第二,尊重组员的权力和能力。
第三,民主参与和决策。
第四,赋权的原则。
第五,高度的个别化原则。
2、开展小组工作实务中应注意哪些原则?1.程序性的原则。
1、社会目标模式(socialgoalsmodel)
1、社会目标模式( social goals model)作为最早形成的小组工作模式之一,社会目标模式主要运用于社区发展的项目或领域。
其注重的是社会责任和社会变迁,强调培养公民的社会责任、社会参与和社会行动的能力。
1)理论基础社会目标模式的理论基础主要源于社会学和系统论。
系统论视人类社会、社区都是一个一个的系统,每个系统内部的要素之间都是耦合在一起的,并且彼此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社会学关注的则是社会与个人、群体与个人的关系,社会转型、社会变迁与社会行动。
因此,小组工作的社会目标模式的假设前提在于,小组是一个具有共同发展目标的共同体,组员与小组之间、组员与组员之间的互动具有改变和发展的积极功能,通过小组的活动可以培养组员的社会责任、社会意识,提升他们的社会参与、社会行动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2)实施原则总体而言,社会目标模式下的小组工作,大都结合社区发展的一些项目或活动来举行,以谋求社区居民和整个社区的发展,强调小组组员之社会责任、社会参与和社会行动能力的培养。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社会工作者在开展小组工作实践中,自始自终都要强调和贯彻如下几点原则性的“工作意识”:①致力培养并提升小组组员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
要看到,每个小组的组员都具有社会参与的动力和潜能;关键是通过小组与组员、组员之间的互动来激发这种动力和潜能,从而提升其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特别关注和吸引弱势群体成员参加小组活动,特别关注提升弱势群体成员的社会意识、社会责任和社会参与能力。
②致力发展小组组员的自我发展能力、社会参与和社会行动的能力,特别是他们建立和扩大社会资本、整合社会资源、参与和改变社会环境的能力。
③致力通过小组领袖的培养,培育有利于社区各方面发展所需的领袖人物,提升他们推动社区和社会变迁的意识与能力,特别是规划和执行社区发展项目、影响社会政策改变的能力。
④致力小组工作目标与社区发展目标的一致性,特别是要针对社区的需求问题,吸引和选择合适的社区成员参加小组活动,并结合上述需求和问题,制定小组工作目标,设计活动项目。
社会目标模式
一理论基础
社会目标模式的小组的理论基础非常复杂, 主要有: 1.参与、意识提升和赋权 社会政治民主理论、赋权 (empowerment) 、 弱势群体、社会排斥、边缘化机制等概念。 2.系统功能理论 系统功能理论强调四个原则: (1) 目的性原则 (2)整体性原则(3)层次性原则(4)动态性原则 3 .社会变迁理论中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 系。
三 小组
小组治疗模式着眼于 矫治、治疗、人格 重建 等过程,因此,治疗小组常常要持续较长的时 间。此外,由于组员的特殊性,治疗模式会比 较依赖专家的判断和专业化的指导。 四 组员 治疗小组的组员通常是有较严重的情绪问 题、行为障碍、人格问题、精神异常或者有社 会偏差行为的人,所以,人组前的评估是非常 重要的工作。下列病例不宜人组:严重抑郁、 躁狂病人,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反社会人格, 偏执人格,极端分裂性人格 。
六 实践原则
此模式的原则是强调民主参与、成员共识和 小组任务的达成。
第二节
互惠模式
互惠模式又称互动模式、交互模式、调解 模式、中介模式。这一模式将小组工作的注意 力集中于组员与组员之间为满足共同需要所产 生的互动
1 系统论中人与环境关系的论述。
二 目标 其总目标是培养小组成员的社区归属感,实 现社会整合。具体分三个层次:
第一,发展和提高小组成员的社会意识和潜能及社会 责任心。 第二,发展小组成员的社会能力,提高他们应对社会 环境方面的个人能力,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社会能力。 第三,培养当地的社区领袖,使他们有醒觉和能力去 带领推动社会变迁。
2 场域理论中的行为环境论、生活空间论和 此时此地的概念。 3 “镜中我”、自我观念和符号互动论。
二目标
这个模式的目标是使小组成员在社会归属和互 相依存中得到满足,要在小组成员之间、小组之 间和有关的社会系统之间,达到互助和开放。小 组的焦点既在个人,也在环境。通过这样的互相 影响,个人和社会的功能都将得到增强。小组工 作的目标可能是预防性的、补充性的和复原性的。 小组通过成员的交谈和讨论来决定它的具体目标。
小组工作的三大任务模式
小组工作的三大任务模式模式是工作中的理论架构。
帕波尔认为“模式”是为解决现实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概念化设计。
在运用小组工作的方法解决社会问题的过程中较有影响的是三大模式。
(一)社会目标模式(社会结构层面)1理论基础社会目标的理论主要来源于系统论和社会学观点,强调社会系统与人和群体间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
个人和群体出现功能失常或问题与社会系统的功能是否正常有关,而人和群体的行为又影响社会系统的正常运转,因此个人问题的解决必须通过社会变迁的途径来实现。
2模式的特点社会目标模式以关注社会整合和人参与社会的责任感为工作重点,通过人的能力和意识的提高去影响和改变社会。
这种工作模式利用小组过程发展小组成员的民主意识和参与社会变迁的责任心,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并提高其适应社会生活能力。
在这种工作模式中,小组被看作是不一个统一体,通过小组集体的力量达致社会变迁,社会责任得到鼓励,领导能力得到发展,民主的概念在小组过程中也得到充分的实践。
(二)治疗模式(个人治疗)治疗模式也称临床模式,小组是一种为治疗个人问题或矫正个人有问题的行为或态度手段,治疗模式以行为修正理论的社会化理论和社会化理论为基础。
小组是进行治疗的媒介,社会工作人员运用专业知识与技巧,在促进小组成员的沟通和互动过程中,增进自我意识,实现行为的转变。
治疗没模式关注的是个人的心理和行为问题的矫正而不是社会,其介入的重点是为个人提供一个小组的治疗环境,为个人提供心理康复和行为指导,帮助小组成员达到适应社会生活的最佳状态。
(三)互动模式(人际关系)互动模式的理论基础是系统理论和场论,它关注子系统(小组成员)和整体系统(小组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关系,而不是小组成员个人本身。
互动模式既关注个人也关注环境,要通过个人,小组和社会系统之间的开放和相互影响,以达到增强个人和社会的能力。
小组被看作是一个互助的系统,在小组中成员依靠其他成员作为自己解决问题,实现自己潜能和建立信心的资源。
社会目标模式
社会目标模式社会目标模式是一种管理思维模式,旨在提供一种有效的方式,以帮助管理者和组织实现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这种模式将社会目标纳入到组织的战略规划和决策过程中,强调以社会为中心,尊重社会的需求和利益,同时追求经济利益。
社会目标模式的核心是将社会价值纳入到组织的使命和愿景中。
在这个模式下,组织的目标不仅仅局限于经济绩效的提升,而是更关注员工、客户、环境和社会的利益。
这种模式要求组织将社会责任融入到自身的核心价值观中,将社会利益放在与经济利益同等重要的位置。
社会目标模式强调组织与社会的互动和共赢。
在这个模式下,组织通过创造积极的社会影响和解决社会问题来实现自身的发展目标。
组织通过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和发展机会,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保护和改善环境,以及回馈社区,建立起与社会各方的良好关系,增强组织在社会中的声誉和影响力。
社会目标模式还鼓励组织与其他组织和利益相关者一起合作,共同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组织可以与政府、非政府组织、学术机构等合作,共同解决社会问题,推动社会公正和可持续发展。
这种合作可以更好地整合和利用各方的资源和专长,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实现社会目标。
在社会目标模式下,组织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社会目标评估和管理机制,以确保目标的可衡量性和可管理性。
组织应该设定明确的社会目标,制定相应的计划和指标,并通过监测、评估和反馈机制来跟踪目标的实现情况。
这样可以有效地激励和引导组织的行为,提高社会目标的实现效果。
总的来说,社会目标模式是一种以社会为中心、追求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思维模式。
它要求组织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关注员工、客户、环境和社区的利益,与其他组织和利益相关者合作,实现社会目标。
通过采用社会目标模式,组织可以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提升品牌形象和声誉,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社会目标模式的基本内容及其应用。
社会目标模式的基本内容及其应用。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社会目标模式的基本内容及其应用社会目标模式是指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用来描述和分析社会中个体或群体所追求的各种目标及其相关影响的理论框架。
社会工作概论(第三版)王思斌考研笔记
目录第一编什么是社会工作 (1)第一章社会工作的内涵与工作领域 (1)第一节社会工作的产生与发展 (1)第二节社会工作的内涵与构成 (1)第三节社会工作的实践领域 (1)第四节社会工作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 (1)第二章社会工作的功能 (1)第一节社会工作者及其角色 (1)第二节社会工作的主要功能 (1)第三节社会工作功能的实现 (1)第四节我国体制转变中的社会工作 (1)第二编社会工作价值体系与理论 (1)第三章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 (1)第一节价值在社会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 (1)第二节西方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 (1)第三节中国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建构 (1)第四章社会工作理论 (1)第一节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地位 (1)第二节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的发展和逻辑结构 (1)第三节西方社会工作理论流派与归类 (1)第四节总结和发展中国的社会工作理论 (1)第五章社会福利制度 (1)第一节社会福利的内涵、分类与功能 (2)第二节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制度的关系 (2)第三节当代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2)第三编社会工作方法 (2)第六章社会个案工作 (2)第一节社会个案工作的涵义与历史发展 (2)第二节社会个案工作的过程与基本技巧 (2)第三节社会个案工作的理论模式与实务方法 (2)第四节社会个案工作在中国的实践 (2)第七章社会小组工作 (2)第一节小组工作的基本概念 (2)第二节小组工作的理论和理论模式 (2)第三节小组工作的发展阶段与过程 (2)第四节小组工作的原则与技巧 (2)第八章社区工作 (2)第一节社区工作的涵义与发展 (2)第二节社区工作的理论 (2)第三节社区工作的过程与技巧 (2)第四节中国的社区工作 (2)第九章社会行政 (2)第一节社会行政的涵义与功能 (2)第二节社会行政的内容 (2)第三节我国的社会行政 (3)第四编社会工作实务 (3)第十章儿童社会工作 (3)第一节儿童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与涵义 (3)第二节儿童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3)第三节中国的儿童社会工作 (3)第十一章青少年社会工作 (3)第一节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概念与历史 (3)第二节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理论 (3)第三节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3)第四节中国的青少年社会工作 (3)第十二章老年社会工作 (3)第一节社会变迁与老人问题 (3)第二节老年社会工作的理论与方法 (3)第三节老年社会工作实务 (3)第十三章妇女社会工作 (3)第一节妇女社会工作概述 (3)第二节妇女社会工作的理论 (3)第三节妇女社会工作的方法 (3)第四节中国妇女社会工作时间 (3)第十四章残疾人社会工作 (3)第一节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涵义与发展 (3)第二节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理论与方法 (4)第三节中国的残疾人社会工作 (4)第十五章家庭社会工作 (4)第一节家庭社会工作的涵义 (4)第二节家庭社会工作发展状况 (4)第三节家庭社会工作的理论 (4)第四节家庭社会工作的方法 (4)第十六章医务社会工作 (4)第一节医务社会工作的概念与发展 (4)第二节医务社会工作的价值与理论基础 (4)第三节医务社会工作的介入领域和实务方法 (4)第四节中国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 (4)第十七章工业社会工作 (4)第一节工业社会工作的概述 (4)第二节工业社会工作的理论 (4)第三节工业社会工作的内容、方法与实务模式 (4)第十八章农村社会工作 (4)第一节农村社会工作的涵义与特点 (4)第二节农村社会工作的价值观、理论和方法 (4)第三节中国的农村社会工作 (4)第十九章反贫困与社会工作 (4)第一节贫困问题概述 (4)第二节反贫困的国际经验回顾 (5)第三节中国的反贫困与社会工作 (5)第二十章矫正社会工作 (5)第一节矫正社会工作的涵义与起源 (5)第二节矫正社会工作的理论与实务 (5)第三节中国大陆的社区矫正工作 (5)第二十一章民政工作与社会工作 (5)第一节中国社会福利制度与民政工作 (5)第二节中国社会工作的“民政模式” (5)第三节民政工作中的社会工作实务 (5)第五编社会工作的发展 (5)第二十二章社会工作教育 (5)第一节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与性质 (5)第二节社会工作教育的目标与课程 (5)第三节社会工作专业化与社会工作教育 (5)第四节社会工作本土化与中国社会工作教育 (5)第二十三章社会工作实习与督导 (5)第一节社会工作实习的涵义与目标 (5)第二节社会工作实习的模式与过程 (5)第三节社会工作实习督导 (5)第四节中国社会工作实习督导的发展 (5)第二十四章社会工作研究 (5)第一节社会工作研究的涵义与功能 (6)第二节社会工作研究的方法论与伦理 (6)第三节社会工作研究的程序 (6)第四节社会工作研究方法 (6)第一编什么是社会工作第一章社会工作的内涵与工作领域第一节社会工作的产生与发展一、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一)资产阶级革命及人道主义的张扬现代意义的社会工作发端于西方社会,崇尚个人的价值,鼓吹人道主义为社会工作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第四章 社会目标模式
源于改善社区环境/工余活动/劳工福利行动;随时代变迁与新理论涌现,变得更多样化、更专业化;经历了关注社会结构/人际关系,再到关注个人治疗/个人发展层面;小组工作因不同的介入取向(微观宏观),有不同的介入模式最基本与常用的小组工作模式有社会目标模式、治疗模式、互动模式、发展模式(单选题)第四章社会目标模式理论基础;工作内容;实施原则;评价与运用第一节社会目标模式的理论基础 p52社会目标模式源于小组工作的早期实践,是最早的小组模式,从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等汲取营养,它主要运用于社区层面,核心理论概念是社会责任与社会变迁(单选题)理论来源(多选题):系统论/生态系统论(社会系统影响其内部的个人/群体;反之,也然);杜威教育理论(关于领导者与公共责任的概念);社会学观点(个人问题通过社会变迁解决);经济学与政治民主理论(福利分配与民主参与)一、参与、意识提升、赋权 p52(一)社会政治民主理论的假设●参与是人民的一种民主权利(主权在民)●沟通、理解、平等是从对话开始●教育也是一种权利(参与能学习民主技能/提升个人能力/建立平等关系/民主化教育)(二)赋权(empowerment)的假设赋权既是过程又是结果,涵盖3个层面●个人层面赋权:发展更积极、更有影响力的自我意识●社区层面赋权:获得知识能力、对社会政治环境的批判性理解●社会层面赋权:获得能力资源,实现个人/集体目标(三)弱势群体概念●从社会竞争、社会利益分配的角度分析问题●从经济贫困、权力关系、文化认同,来论述社会排斥与边缘化机制●反映了弱势群体的社会公平问题,与社会目标模式的社会公平/社会关怀理想一致●例子:昆明市小额贷款扶贫实施计划、单亲妇女自强小组二、系统功能理论 p53(一)基本原理●一切有机体是一个相互联结、发挥各自功能的系统●四个原则:-目的性(目标)-整体性(“面”之间联系或同一性)-层次性(层次结构的相互关联)-动态性(随环境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二)在小组工作中的运用●小组是相互依赖的成员组成的社会系统●小组是基于整体性原则建立的(突出小组整体功能最大化)●小组须建立总目标与过程目标●小组是一个动态的、情境化过程(不同阶段要用不同方法)三、社会变迁理论中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p54(一)人与社会的发展是一个“社会过程”,有2个层面●社会互动的过程(社会行为互动必导致关系与制度变迁)●制度化过程(制度的形成与完善;制度的改革)(二)小结●社会行为的互动关系,推动着社会结构与社会过程的变迁●小组工作即通过社会行为的互动关系,推动着社会制度完善与改革第二节社会目标模式的工作内容一、基本观点(主要在社区层面开展)(多选题)(一)基本观点●强调社会系统与个人、群体间的互动/相互影响●关注社会责任和社会变迁●以小组工作原则与方法,培养组员社会责任感/社会意识/社会良知●应用于社区层面,较多运用在社会小组和组织小组中(二)基本假设●组员通过小组互动过程形成共同目标,又可以推动小组工作过程●在小组工作过程中,组员能获得自我发展、提升参与能力、承担有意义社会行动的能力二、工作内容 p54(一)目标●目标特征以培养组员社会归属感与责任感、实现社会整合作为小组目标●内容(三个层次的内容)(多选题)-培养组员的社会意识与促进社会变迁的责任感;-发展组员的社会能力(尤其与社会环境互动能力,增强自尊心);-培养社区领袖(以推动变迁)(二)小组(特征)●目标小组作为一个整体,有共同的社会目标:社会变迁/社会改造●信仰组员为了整体利益,有一套共同信仰的价值观:社会公平/关怀/爱●社会行动小组作为一个行动整体,共同付诸社会行动●自我发展组员在社会行动中逐步自我完善与发展(三)组员●特征具有民主参与社会生活的动机和潜能●资格所有公民,尤其是社会弱势边缘界群体。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笔记汇总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笔记汇总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笔记汇总第一章社会工作的目标、要素及主要领域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价值观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动科学方法助人的服务活动。
(一)社会工作的目标及功能服务对象层面的目标:1.解救危难2.缓解困难3.激发潜能4.促进发展社会层面的目标:1.解决社会问题2.促进社会公正文化层面的目标:1.弘扬人道主义2.促进社会团结社会工作对服务对象的功能:1.促进服务对象的正常生活2.恢复弱化的功能3.促进人的发展4.促进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社会工作对社会的功能:1.维持社会秩序 2.建构社会资本3.促进社会和谐4.推动社会进步(二)社会工作的发展1.西方社会工作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专业教育和培训的发展、专业方法的确定、专业组织的发展专业化过程中:专业方法的发展、目标模式的变化、工作对象的拓展、理论派别的形成。
2.中国社会工作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政府积极探究、社会工作教诲率先发展、行政性社会工作、专业社会工作并存、专业社会工作不断发展(三)社会工作的要素服务工具、社会工作者、价值观、助人活动、专业方法(四)社会工作者的主要角色社会工作者的直接服务角色:1.服务提供者 2.医治者3.支持者4.使能者5.倡导者6.关系协调者社会工作者的间接服务角色:1.行政管理者 2.资源筹措这3.政策影响者4.研究者社会工作者的价值观:1.人类共同意识2.帮助社会弱者3.乐观看待变迁4.追求社会公正社会工作者的常识素养:1.学科常识2.文化常识3.心理素养4.政策常识5.手艺常识社会工作者的本领要求:1.沟通与建立关系的本领2.促进和使能的本领3.评促和计划的本领4.提供服务和干预本领5.在组织中工作的本领6.发展专业的本领(五)社会工作的主要范畴a、社会工作的主要服务范畴:1.儿童及青少年社会工作;2.老年社会工作;3.妇女社会工作;4.残疾人社会工作;5.改正社会工作;6.优抚安置工作;7.社会救助社会工作;8.家庭社会工作;9.学校社会工作;10.社区社会工作;11.医务社会工作;12.企业社会工作b、社会工作范畴的扩展:1.从困难人群到有需要人群2.从关注社会问题到关注社会和谐发展第二章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专业伦理(一)中国和西方福利思想对社会工作的影响(二)社会工作价值观1.社会工作价值观的作用:保护服务工具的权益、促进专业的健康发展、促进社会服务机构的本领建设、维护社会正义2.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内容社会工作价值观的相关论述:1.巴特利 2.美国《社会工作教育会议课程方针声明》3.戈登4.比斯台克5.泰彻6.美国社会工作者协会(NASW)P37国际社会工作界认同的专业价值观:1.服务大众;2.践行社会公正;3.强调服务对象个人的尊严和价值;4.注重服务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性;5.待人真诚和守信;6.注重能力培养和再研究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操作原则:基本信念(尊重、独特性、相信人能改变)实践原则(给与、非评判、个别化、保密、服务工具的自我决定)我国社会工作价值观:1.以人为本,回应需要;2.接纳和尊重;3.个别化和非评议;4.注重和谐,促进发展;5.平等待人,注重民主参与;6.权利与责任并重;7.个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结合(三)社会工作专业伦理1.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作用:1.评判专业服务是否适当2.保障服务工具的权力3.减轻社会工作者伦理抉择上的压力及两难4.帮助社会工作者自我反思及价值澄清5.奠定社会对社会工作信任的基础2.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特点:1.优先考虑服务工具的利益2.专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3.约束和鼓励并重4.系统性和权威性3.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内容:社会工作者1.对服务对象的伦理责任:尊重并保护服务对象最佳利益;尊重服务对象的自决;保密原则;公平合理的收费2.对同事的伦理责任:秉持忠实与忠诚的态度;团队内相互协助3.对服务机构的伦理责任:遵守机构规定;落实机构服务目标;负责办理个案4.作为专业人员的伦理责任:适当的工作认知;专业本领的表现;提供专业服务;维持服务品质;公正与服务;专业常识的拓展5.对社会工作专业的伦理责任:保障专业的完整性;遵循专业的评估和研究6.对全社会的伦理责任:促进整体社会福祉;鼓励公民参与;倡导社会与政治行动4.社会工作中的伦理难题及处理实践中面临的伦理难题:1.保密问题;2.人情与法制及规定的冲突问题;3.价值介入与客观性的矛盾;4.社会工作者的个人利益满足与职业的社会责任之间的冲突;5.自我决定问题伦理难题的基本处理原则:1.保护生命原则;2.差别平等原则;3.自由自主原则;4.最小伤害原则;5.生命质量原则;6.隐私保密原则;7.真诚原则处理伦理难题的一般步骤:1.认识个案中的伦理问题,包括分析社会工作者自身的价值观、责任和义务。
小组工作的实施模式—社会目标模式
三.社会变迁理论中的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广义的社会变迁泛指一切社会现象的变化,狭义的社会变迁 则是指社会结构的变化。社会变迁通常被划分为如下的类型 : 以规模差异可划分为整体变迁与局部变迁; 以变化方向可划分为进步变迁与倒退变迁; 按性质区别可划分为进步变迁与革命变迁; 按参与程度可划分为自发变迁与有计划的变迁。
谢谢!
三.在中国的实际运用
目前在中国开展的专业小组工作,大多属于社会目标模式下 的小组工作。
谢 谢!
社会目标模式的主要理论依据
一.参与、意识提升和赋权
(1)个人层面:通过赋权,使组员形成更加积极和更 具影响力的自我意识。
(2)人际或社区层面:提升个人与他人合作促成问题 解决的经验与能力。
(3)政治或社会层面:通过赋权,使组员获得更多的 能力和资源,并在此基础上更好地实现个人和社会的目 标。
3.在中国的实际运用
目前在中国开展的专业小组工作,大多属于社会目标模式下 的小组工作。
思考题
1.简述社会目标模式中小组工作者的角色。 2.简述社会目标模式的优势与局限。
社会目标模式的 目标、原则和特征
一.小组工作的目标
社会目标模式小组工作的总目标是培养组员的社会归属 感,实现社会整合。
(1)发展和提高组员的社会意识和潜能,提升组员应对 社会变迁的责任感; (2)提升组员的社会能力; (3)培养当地的社区领袖,并使其有意识、有能力去带 动和促进社会变迁。
(2)人际或社区层面:提升个人与他人合作促成问题解 决的经验与能力。
(3)政治或社会层面:通过赋权,使组员获得更多的能 力和资源,并在此基础上更好地实现个人和社会的目标。
2.系统功能理论
系统功能理论的基本假设是所有的有机体都是一个系统。系 统内部的各组成部分,既相互关联,又发挥着各自的功能。
《团体社会工作》教学大纲
《小组工作》教学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社会小组工作作为一种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是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同时也为今后在实践中运用该方法打下基础。
二、课程的目的和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社会小组工作的意义、起源和发展,初步熟悉和掌握它所凭借的理论基础,小组的结构,过程和发展。
掌握小组工作的实施模型,整体筹划,以及各个不同实施阶段的原则和特点,理解并能运用社会小组工作实施的各种方法和技巧。
三、课程的教学进度和安排本课程教学时数为76学时,其中理论课时38学时,实践课时38学时,具体安排如下:第一章小组工作概论 4学时第二章小组工作的价值基础与实践原则 4学时(实践教学2学时)第三章小组工作的阶段模式 4学时(实践教学2学时)第四章小组工作的概念模式 2学时第五章小组动力——领导 6学时(实践教学4学时)第六章小组动力:沟通与互动 6学时(实践教学2学时)第七章小组动力—社会控制 4学时(实践教学2学时)第八章小组动力:小组凝聚力和目标 6学时(实践教学2学时)第九章小组动力:问题解决、决策和冲突 6学时(实践教学2学时)第十章小组计划/前属阶段 4学时(实践教学2学时)第十一章开始阶段 2学时第十二章中期阶段 4学时(实践教学2学时)第十三章结束阶段 8学时(实践教学6学时)第十四章检讨 2学时第十五章小组评估 6学时(实践教学4学时)大纲内容第一章小组工作概论本章主要介绍了社会个案工作的基本价值,社会工作的涵义,社会工作者的基本素质要求,社会工作者与受助者之间的关系以及社会工作的基本架构。
(一)目的和要求1、内化社会个案工作的基本价值。
2、了解社会工作的基本架构。
3、掌握社会小组工作与社会工作的关系。
(二)主要内容1、小组的相关概念:含义、特征、局限2、小组工作的相关概念:定义、特征、功能3、小组工作的类型4、社会小组工作的基础知识5、社会小组工作的地位。
6、社会小组工作的历史背景及起源(1850——1926);7、社会小组工作的成长背景,专业成长和方法发展。
小组活动总结
小组活动总结《小组活动总结》是一篇好的范文,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看完如果觉得有帮助请记得(CTRL+D)收藏本页。
篇一:小组工作总结第一章小组工作概论小组工作的定义为:?小组工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所组成的小组为工作对象,通过有目的的小组活动和组员间的互动,引导、帮助小组成员共同参与集体活动,以获得相关经验,协调个人之间、个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促成行为改变,恢复与发展社会功能,最终开发个人潜能,使个人获得成长的社会工作方法。
五、小组工作的功能?康复(rehabilitation)能力建立(capacitybuilding)矫正(correction)社会化(socialization)预防(prevention)社会运动(socialaction)问题解决(problemsolving)社会价值(socialvalues)第二章小组工作的知识基础与理论视角?梅奥的行为科学与人际关系学派20世纪20年代以来,欧美企业管理理论与思想发证重大变化,即对工人在生产中的行为以及这些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以调整工人和企业的关系、范文TOP100企业内部工人之间的关系和群体生活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
?梅奥的行为科学与人际关系理论反映在《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与《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两本书中,更以他在西部电力公司霍桑实验而闻名于世。
霍桑实验?1、照明实验2、福利实验3、访谈实验4、群体实验霍桑实验得出的实验结论?**1、社会人理论:经济因素只是第二位的东西,社会交往、他人认可、归属某一社会群体等社会心理因素才是决定人工作积极性的第一位的因素?。
2、士气理论:士气,也就是工人的满意感等心理需要的满足才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基础,工作方法、工作条件之类物理因素只是第二位的东西。
?3、非正式群体理论:在官方规定的正式工作群体之中还存在着自发产生的非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有着自己的规范和维持规范的方法,对成员的影响远较正式群体为大,因此管理者不能只关注正式群体而无视或轻视非正式群体及其作用。
第四章小组工作的主要模式及其理论基础
2.场域理论
1.考夫卡:行为环境论
地理环境(现实环境)
行为环境(意想中的环境)-心理物理场
2.勒温:生活空间论 生活空间包含三种基本意思
• 构成生活空间的要素:人和环境,环境和人的心理目标相结合时, 才起环境作用,生活空间才成立
• 生活空间具有动力的作用:吸引力和排斥力
• 生活空间的动力作用是逐级展开的
精神分析小组
沃尔夫认为,精神分析小组的目标,主要是重建组员个 人的性格和人格系统。
WOLF-以象征的方式再现个人的原生家庭,成员的历 史在小组面前重演,小组对原生家庭进行再创造。
• 阿德勒式小组
• 目的论,人的生存是有目的和目标的
• 过去的经验+现状的情形、对未来的期望
• 心理和行为的问题都是不良的生活方式,不正确的 追求目标及不健全的社会兴趣造成的
3.此时此地的概念:强调期待、自我评价与记忆等因素对人行为的影响
3.镜中我、自我观念和符号互动论
1. 库利:人格群体论 • 社会我-第一群体,人格群体;第二群体,非人格群体
2. 米德:社会互动作用论 • 强调社会相互作用、意识与个人行为的关系; • 自我论:自我内部具备的主客动态关系-生物人、社会人的内在 机理。主我、客我 • 个人社会化:角色
1、参与、意识提升和赋权
• 参与可以学习民主的技能,可以激发个人的潜能,可
以提升人的意识;对话可以增进不同人群的理解,可育的过程
• 赋权(empowerment):三个层面
个人----发展一个更加积极的更有影响力的自我意识。 社区---获得知识,提供能力,以便对个人周围的社会 政治环境有一个更加具有批判性的理解。 社会---获得更多的能力和资源,以实现个人和集体的 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源于改善社区环境/工余活动/劳工福利行动;
随时代变迁与新理论涌现,变得更多样化、更专业化;
经历了关注社会结构/人际关系,再到关注个人治疗/个人发展层面;小组工作因不同的介入取向(微观宏观),有不同的介入模式
最基本与常用的小组工作模式有社会目标模式、治疗模式、互动模式、发展模式(单选题)
第四章社会目标模式
理论基础;工作内容;实施原则;评价与运用
第一节社会目标模式的理论基础 p52
社会目标模式源于小组工作的早期实践,是最早的小组模式,从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等汲取营养,它主要运用于社区层面,核心理论概念是社会责任与社会变迁(单选题)
理论来源(多选题):
系统论/生态系统论(社会系统影响其内部的个人/群体;反之,也然);杜威教育理论(关于领导者与公共责任的概念);
社会学观点(个人问题通过社会变迁解决);
经济学与政治民主理论(福利分配与民主参与)
一、参与、意识提升、赋权 p52
(一)社会政治民主理论的假设
●参与是人民的一种民主权利(主权在民)
●沟通、理解、平等是从对话开始
●教育也是一种权利
(参与能学习民主技能/提升个人能力/建立平等关系/民主化教育)
(二)赋权(empowerment)的假设
赋权既是过程又是结果,涵盖3个层面
●个人层面赋权:发展更积极、更有影响力的自我意识
●社区层面赋权:获得知识能力、对社会政治环境的批判性理解
●社会层面赋权:获得能力资源,实现个人/集体目标
(三)弱势群体概念
●从社会竞争、社会利益分配的角度分析问题
●从经济贫困、权力关系、文化认同,来论述社会排斥与边缘化机制●反映了弱势群体的社会公平问题,与社会目标模式的社会公平/社会关怀理想一致
●例子:昆明市小额贷款扶贫实施计划、单亲妇女自强小组
二、系统功能理论 p53
(一)基本原理
●一切有机体是一个相互联结、发挥各自功能的系统
●四个原则:
-目的性(目标)
-整体性(“面”之间联系或同一性)
-层次性(层次结构的相互关联)
-动态性(随环境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
(二)在小组工作中的运用
●小组是相互依赖的成员组成的社会系统
●小组是基于整体性原则建立的(突出小组整体功能最大化)
●小组须建立总目标与过程目标
●小组是一个动态的、情境化过程(不同阶段要用不同方法)
三、社会变迁理论中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p54
(一)人与社会的发展是一个“社会过程”,有2个层面
●社会互动的过程(社会行为互动必导致关系与制度变迁)
●制度化过程(制度的形成与完善;制度的改革)
(二)小结
●社会行为的互动关系,推动着社会结构与社会过程的变迁
●小组工作即通过社会行为的互动关系,推动着社会制度完善与改革第二节社会目标模式的工作内容
一、基本观点
(主要在社区层面开展)(多选题)
(一)基本观点
●强调社会系统与个人、群体间的互动/相互影响
●关注社会责任和社会变迁
●以小组工作原则与方法,培养组员社会责任感/社会意识/社会良知●应用于社区层面,较多运用在社会小组和组织小组中
(二)基本假设
●组员通过小组互动过程形成共同目标,又可以推动小组工作过程●在小组工作过程中,组员能获得自我发展、提升参与能力、承担有意义社会行动的能力
二、工作内容 p54
(一)目标
●目标特征
以培养组员社会归属感与责任感、实现社会整合作为小组目标
●内容(三个层次的内容)(多选题)
-培养组员的社会意识与促进社会变迁的责任感;
-发展组员的社会能力(尤其与社会环境互动能力,增强自尊心);-培养社区领袖(以推动变迁)
(二)小组(特征)
●目标
小组作为一个整体,有共同的社会目标:社会变迁/社会改造
●信仰
组员为了整体利益,有一套共同信仰的价值观:社会公平/关怀/爱●社会行动
小组作为一个行动整体,共同付诸社会行动
●自我发展
组员在社会行动中逐步自我完善与发展
(三)组员
●特征
具有民主参与社会生活的动机和潜能
●资格
所有公民,尤其是社会弱势边缘界群体。
如农民
●性质
开放性小组,组员来去自由
●内聚性
为共同的理想或信仰而求同存异
(四)工作者
●特征
一个有影响力的人物
●角色
(同路人、多变的角色)
-小组开始与结束:倡导者(社会责任心)、引导者(完成任务/目标)-小组中间:使能者(使组员发展为有责任心的公民必需的技巧)、资源提供者(为组员的利益动员与联系社区资源)、榜样(树
立有社会责任心的人的形象)
第三节社会目标模式的实施原则
一、与社区目标一致
●与社区目标一致性原则:
选择合适的问题介入,权衡可能产生的后果
二、激发社会责任感
●强调成员自我醒觉与工作者的专业纪律与伦理守则(不强制组员)●增加组员社会行动力,激发社会责任感
三、尊循民主原则
●遵循民主原则:
-鼓励组员充分参与(无论背景/种族/性别等)
-引导组员对小组目标形成共识,形成集体行动
四、利用资源、促进社会变迁
●充分利用机构(政策/信念/目标/资源)与社区的资源
●促进社会变迁目标的实现
第四节社会目标模式的评价与运用 p55
一、社会目标模式的评价
(一)优势
●最大优势:
符合社工原初追求社会公正与应会关怀的理想
●是个人的也是政治的:
将个人问题与社会环境/制度相勾连,注重公民参与来解决问题
●民主化原则:
-接近社区工作,利用社区领袖管理社区问题
-民主化原则使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社区赋权目的:
通过小组工作发展社区组织,通过社区组织进行社区教育、提升民众
意识,达致社区赋权目的
(二)限制
●过分依赖意识形态:
致使其理论基础薄弱、缺乏系统性
●过分注重组织的力量:
忽视个人的独特需要,缺乏对个人动力的认识,解决群体需要优于解决个人问题
●趋向于将小组工作推向社区工作:
混淆了小组工作与社区工作的界限。
如邻舍层面的社区发展计划二、社会目标模式的运用
(一)对各种弱势群体有很强的适用性
●工作原则(参与/赋权/提升意识/恢复功能/社会变迁),对各种弱势群体有很强的适用性
●推动弱势群体的能力建设与应对市场压力中,需要群体意识与智慧
(二)在中国的运用
●被社区发展(社区组织)机构采用,有力推动社区发展工作
●例子:
-NGO的“扶贫”、村民自组织发育;
-农村妇女手工艺制作小组、妇女成人教育小组;
-单亲母亲自强小组与离婚妇女适应小组;
-被虐待妇女意识醒觉小组
练习活动
1、叙述中国大陆机构中一个小组的性质与特征,其目的在于促进社会发展。
2、举例说明在社会目标模式中社工者扮演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