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有余阴不足论与阳不足阴无余论探微_金丽
中医各家学说(上海中医药大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上海中医药大学
中医各家学说(上海中医药大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上海中医药大学绪论单元测试1.学派的构成要素有A:著作与著述 B:师承与亲炙、私淑、遥承 C:学说与创新或自成体系的学术思想、学术见解、学术观点 D:学说创始人与宗师答案:著作与著述;师承与亲炙、私淑、遥承;学说与创新或自成体系的学术思想、学术见解、学术观点;学说创始人与宗师2.学说是酝酿和形成学派的基础,学派则是学说延续和发展的必然结果。
A:对B:错答案:对3.学术、文艺方面的派别,称为A:学说 B:流派 C:学派 D:医家学说答案:流派4.没有同一学术主旨及其传承与发展的史实支撑,也可认定其为“学派”式的师承方式A:对 B:错答案:错5.在中医各家学说的形成过程中,哲学思想的影响,对医家学说的形成也有重要的作用。
A:错 B:对答案:对6.学术上自成体系的观点或理论称为:A:医家学说 B:学派 C:学说 D:流派答案:学说7.《黄帝内经》等经典的出现,标志着中医形成较为完备学术理论体系,中医学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A:错 B:对答案:对8.载录“方技三十六家,八百六十八卷”,著录包括“医经”、“经方”、“房中”、“神仙”四大类的著作是A:《黄帝内经》B:《黄帝外经》C:《汉书 ·艺文志》D:《扁鹊内经》答案:《汉书 ·艺文志》9.学术争鸣,推动了医学的发展。
A:对 B:错答案:对10.从中医学术发展史的角度去解读,可以更深切地认知和体会到,创新精神在学术争鸣中激荡,学术理论在传承授受中完善。
A:错 B:对答案:对第一章测试1.孙思邈研究《伤寒论》的方法是A:汇节分章,节解名释 B:维护旧论,分经审证 C:错简重订,倡纲重法 D:方证同条,比类相附 E:脉证合参,辨别病性答案:方证同条,比类相附2.下列哪一项不是孙思邈肝脏分证的内容A:肝实热 B:肝阳虚 C:肝劳筋急 D:肝胆俱虚 E:肝虚寒答案:肝劳筋急3.下列哪首方为刘河间地黄饮子所本?A:内补散 B:生地黄煎 C:前胡建中汤 D:孔圣枕中丹 E:犀角地黄汤答案:内补散4.继《中藏经》之后,对脏腑辨证有发展的医家是A:刘完素 B:钱乙 C:张景岳D:孙思邈 E:张元素答案:孙思邈5.孙思邈治疗虚损的常用法则有A:寒热互济 B:虚则补母 C:补剂兼泻 D:劳则补子 E:以泻为补答案:寒热互济;补剂兼泻;劳则补子;以泻为补6.下列哪些方是孙思邈所化裁扩展张仲景当归生姜羊肉汤的类方?A:羊肉生地黄汤 B:羊肉桂心汤 C:羊肉杜仲汤 D:羊肉汤 E:羊肉当归汤答案:羊肉生地黄汤;羊肉桂心汤;羊肉杜仲汤;羊肉汤;羊肉当归汤7.孙思邈本人所撰的著作有A:《备急千金要方》 B:《孙真人海上方》 C:《千金翼方》 D:《银海精微》 E:《千金要方》答案:《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8.孙思邈在养生方面,反对恣情纵欲,主张戒绝情欲。
浅析“阳常有余”与“阳非有余”之争对临床诊疗和养生的指导意义
天水谷 精气 的不 断濡 养 , 十 四 、 到 十六 岁 时 , 阴气 开
始逐渐 成熟 而可 与 阳气 相 配 , 四十岁 后 阴气 已亏虚 自半 , 五十 、 六十岁 后则 已亏耗矣 。
4 .人 常 阳 动 , 耗 阴精 。在 外 界 物 质 环 境 影 易 响下 , 心 易动而致 使 “ 人 人之 情欲 无涯 , 此难 成 易亏 之 阴气 , 之 何 而 可 以供 给 也 ” 若 。同 时 , 常 处 于 人 “ 阳动” 态 中 ,温 柔 之 盛 于 体 , , 是 铁 汉 , 不 为 动 謦 谁 心 也 ” “ 动 则 相 火 亦 动 , 则 精 自走 , 火 翕 然 而 ,心 动 相
寒 凉药 物攻 之 。故 在 治 法 上 强 调 “ 补 阳者 , 于 善 必 阴 中求 阳 , 阳得 阴助 化生无 穷 ; 则 善补 阴者 , 必于 阳 中求 阴 , 阴得 阳升 而泉源不 竭 ” 倡导 益火 涵 阴 。 则 ,
三 、 阳 常有余 ” “ “ 与 阳非 有余 ” 争对 临床 诊 疗 之 和养 生 的指导 意义
疗 和养生 具有 重要 的指 导意 义 。
一
观 点 , 出“ 提 先天 因气 以化 形 , 阳生 阴 也 , 天 因形 后
以化气 , 阴生 阳也 ” 。
2 .物生 于 阳, 非 有 余 。 张 介 宾 在 《 经 附 阳 类 翼 ・ 宝论 》 大 中从 形气 、 热 、 火三 方面 对 阳气 的 寒 水
( ) 火之 辨 : 水火 者 , 为 阴 , 为 阳也 。造 3水 “ 水 火 化 之权 , 在水 火 ” “ 之 所 以行 , 非 阳气 所 主 , 全 ,水 熟
此 水 中有 阳气耳 ” 即水 能 生 物 , 于 有 阳气 , 能 , 在 水
从“阳非有余”“阴常不足”论治围绝经期综合征
2292 环球中医药2023年11月第16卷第11期 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October 2023,Vol.16,No.11㊃争鸣㊃基金项目:黑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省级名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20190529)作者单位:150006 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梁萌(硕士研究生)㊁姚卓茜(硕士研究生)];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姚美玉㊁曲秀芬)作者简介:梁萌(1995-),2020级在读硕士研究生㊂研究方向:中医药治疗妇科杂病研究㊂E⁃mail:1511490430@通信作者:曲秀芬(1960-),硕士,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㊂研究方向:中医药治疗妇科杂病研究㊂E⁃mail:quxiufen2006@从 阳非有余” 阴常不足”论治围绝经期综合征梁萌 姚美玉 曲秀芬 姚卓茜【摘要】 阳非有余” 阴常不足”是‘内经“ 阴液平顺,阳气固守”思想的发展和成熟㊂围绝经期综合征是女性处于经断之年,阴阳失稀致病之症㊂本文以张景岳 阳非有余㊁阴常不足”立论,溯源该理论内涵,探讨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机演变及诊治原则㊂认为围绝经期综合征主责于 阳非有余” 阴常不足”,发生于肾虚,与心㊁肝㊁脾等密切相关㊂ 阳非有余”,亏在脾㊁肾,包含了元阳乏源,五脏不安㊁脾肾阳虚,气血乏源致病; 阴常不足”,亏在心㊁肝㊁肾,囊括了肾阴不足,冲任失养㊁心肾不交,升降失和㊁肝肾同病,疏藏失职致病㊂围绝经期综合征治疗当以平和阴阳为核心,兼五脏辩证,可从温真阳,五脏皆安㊁补肾阳,同补后天㊁填真阴,通盛冲任㊁补肾阴,上济心火㊁益肾水,疏养肝木等角度进行调治㊂【关键词】 阳非有余; 阴常不足; 围绝经期综合征; 肾阳; 脾肾; 肾阴; 肝肾; 心肾【中图分类号】 R249 【文献标识码】 A doi:10.3969/j.issn.1674⁃1749.2023.11.023 围绝经期综合征(menopausal syndrome,MPS)是妇人天癸衰竭之时,卵巢细胞衰退,卵泡缺如或发育不良,引起的躯体㊁精神㊁心理等综合症候群,西医多予激素疗法[1⁃2]㊂寻古书,合西医,MPS 多见于 脏躁㊁绝经前后诸症㊁不寐㊁骨枯”等病证,中医认为其与肾 天癸 冲任 胞宫相关,应用中医药疗法,疗效确切㊂郭志强教授[3]认为妇人经㊁带㊁胎㊁产㊁皆伤血㊁耗血㊁动血㊁散血,致阴虚血损,阳无生源㊂故妇人一生不离气血㊁不离冲任㊁不离阴阳㊂本文主要仰借 阳非有余” 阴常不足”理论探析MPS 的中医病机及治法治则,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思路㊂1 阳非有余” 阴常不足”之流变及深蕴1.1 阳常有余” 阳非有余”之流变朱丹溪认为 君火㊁相火㊁命火”为人身三火㊂君火为神明之火;命火是人身真阳;相火则源于命火,为日用之火㊂基于 道心人心㊁天理人欲”等话题,提出了人欲不节见 相火之妄㊁煎熬真阴㊁扰动精室”,故 阳常有余”,阳是相火㊂张介宾对朱丹溪的 阳常有余”持有批判态度㊂‘素问“中见: 气始而生化 气终而象变”,人体的生命运动由元气催动,元气自始被消耗,直至殆尽㊂而元气之根在命门,在水火之宅,在一身生化之源(肾精),‘真阴论“中述: 命门居于两肾之中 消长系焉㊂”故元气暗耗,命门亦虚,阴阳并损㊂人体生长壮老已,主责之于阳;从天癸至至形老体衰,真阴源于真阳,故阳难得易失,常显不足㊂张介宾认为命门属肾精㊁阴阳为一体, 阳非有余”阳是真阳㊂1.2 阳非有余” 阴常不足”之深蕴张介宾曰: 命门为天之一所居”,中含水火,可分阴阳㊂阳,于人体而言,堪比 天之大宝㊁一丸红日”,万物生㊁发㊁盛,衰㊁竭尤乎于阳, 阳来则生,阳去则死”㊂从行气论 形本属阴,而凡通体温者,阳气也,一生之活者,阳气也”,人身冷如冰乃阳气离决,人失阳气则折寿而不彰;从寒热论 春夏之暖为阳”,春生夏长,阳养万物;从水火论 水中生物者,赖此一也,水之化气者,亦赖此一也” 水由天之阳气所化生,生于阳,源于阳”;万物造化,皆源于水火, 水为阴,火为阳”,水源于火,阴求于阳,故彰显了阳气之要㊂阴,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可衍生㊁可润腑㊁可化神㊁可生髓化血㊁可生化元气㊂张氏认为 阴精可用,然常不足”㊂‘真阴论“言之:真阴之象,象为形体,基于阴为精㊁精化形;真阴之脏,脏兼六腑,五液皆归精,五精皆归肾;真阴之用,以养命门精气,人体阴阳;真阴之病,病在肾中之水, 水亏其源,则阴虚之病叠出”;真阴之治,治病必当求本,补脾不如治肾,取 阴中求阳,阳中求阴”之意㊂环球中医药2023年11月第16卷第11期 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October2023,Vol.16,No.1122932 从 阳非有余” 阴常不足”理论解析MPS发病2.1 阳非有余”,亏在脾㊁肾2.1.1 元阳乏源,五脏不安 ‘素问㊃生气通天论篇“载: 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阐述了万物之生由乎阳,万物之死亦由乎阳,阳是命门之火,是立命之根㊂肾藏精,精化髓,髓于骨中,骨依髓养,见骨坚固有力;张介宾言 气为阳,阳主神也”故脏腑阳气盛则神安;肾阳充盈,可化阴,化水,化万物,见月水有源则来㊂现代研究发现,素体偏寒或者久居寒湿之地等因素致肾阳虚者,较其他证型少见,但仍不可忽视[4]㊂班秀文教授[5]认为本病关乎五脏,总责于肾,元阳乏源致月经通行固藏不济,肾阳不济致水饮凌心㊂故用药多依古籍予 肾气丸㊁鹿茸茴香丸类,以补阳之不足也”㊂2.1.2 脾肾阳虚,气血乏源 ‘傅青主女科“中记载: 脾为后天,肾为先天,脾非先天不能化,肾非后天不能生㊂”脾阳充盛,有权运化水谷精微充养肾精,肾阳有余,才能温煦推动脾阳运化,寒来暑往,温养不息㊂有学者提出肾阳虚者,容易水不暖土,脾土不暖,损及真阳,见浮肿㊁畏冷㊁苔白㊁脉沉等脾肾阳虚之症[4]㊂李光荣[6]认为MPS者多饮益阴药物㊁喜冷贪凉等,滋腻碍胃,郁遏阳气,致脾肾阳虚,见月水难下㊁经不受固㊁髓虚骨枯㊁神不舍脏等症㊂2.2 阴常不足,亏在心㊁肝㊁肾2.2.1 肾阴不足,冲任失养 李中梓在‘乙鬼同源论“中提出: 肾为北方壬癸 龙潜海底,龙起而火随之”,故肾为天癸,潜藏于海底,海藏阴水,可滋养精血㊁濡养冲任㊂更年期患者诸症之因,如‘类经“所言: 天癸者,言天一之阴气耳㊂”郝闻致等[4]对MPS的证候模型分析得知,MPS患者根据体质偏颇,可分为阴虚㊁阳虚,其中以肾阴虚为主㊂夏桂城[7]㊁周惠芳[8]认为妇人七七之年,天癸即竭肾中水亏,引起冲任㊁阴阳㊁脏腑失于维系,从而引发本病,其中肾阴不足,冲任失养为MPS发病的根本原因㊂2.2.2 心肾不交,升降失和 五行学说记载: 水为阴,在下,属肾;火为阳,在上,属心㊂”‘素问“的 气交”理论记载,水火相济,尽为心火必须下降于肾,肾待心阳以温暖,肾水必须上济于心,心得肾阴以滋养,心肾相交,阴阳才能平和㊂基于MPS常见证型证候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心肾不交型涉13.7%,以盗汗㊁易怒㊁潮热面红等5项证素为主要特点[9]㊂现代医家高慧教授[10]提出,女性在五七至七七之间多真阴不足,天癸渐竭而经血停止;心肾二脏 水火㊁精神㊁升降”失和,见心阳不制不得眠;心神失养㊁神无所依见情志生变;或见一系列他症㊂2.2.3 肝肾同病,疏藏失职 叶天士言: 女子以肝为先天,以血为主㊂”人静血归肝,肝藏血,且疏泄有时,则经调;魂潜藏于血,血盈魂归,则得眠;精藏于肾,可濡养肝木,肝气条达,情志得畅㊂而‘灵枢㊃天年“中记载 五十岁,肝气始衰”,‘素问“中亦见 年四十,而阴气自半”㊂故围绝经期女性多因肝气衰㊁阴气半而发病㊂杨敏等[11]基于MPS肝郁㊁肾虚及性激素进行相关性研究发现,肝郁与雌二醇升高呈负相关,与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呈正相关,肾虚与之则反㊂激素变化可能是MPS患者肝郁㊁肾虚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之一,而肝郁㊁肾虚则是MPS中医病理的中心环节㊂梁晓春[12]认为其主要病机为肾虚肝郁血瘀;班秀文教授[4]亦认为MPS病在五脏,以肾为主,阴精亏虚,相生不足,共致肝肾两虚,精血同病,疏泄固藏失职致病㊂3 基于”阳非有余” 阴常不足”治疗MPS3.1 温真阳,五脏皆安凡妇人于四旬外,多表现月经不调,或多或少,带下量多,腰膝酸软,腹冷阴坠等真阳亏虚之象㊂祝味菊‘伤寒质难“言: 阳不患多 则当首重阳用㊂”人身当以阳为要,治阳为首㊂‘景岳全书㊃新阵八方“中记载的右归丸为 温补阳气”的代表方剂,基于六味,摒弃了其渗利结构,取六味之意而不用六味之方㊂一者加枸杞子 滋阴而不致阴衰,助阳而能使阳旺”;鹿角胶大补精血;菟丝子助阳固泄㊂再者,取八味丸之附桂与熟地同用,温补命门;杜仲㊁当归调补阴阳,全方多温补之药,使七七之年得阳而生,后世称之为 补肾回阳之剂” 能发五脏阳气”㊂李玲慧㊁张添昊等[13⁃14]研究发现右归丸会阻碍脂肪分化㊁抑制骨髓PPARγ㊁C/EBPβ㊁C/EBα蛋白表达,从而改善去卵巢大鼠的骨髓微坏境,其证实了右归丸治疗围绝经期骨质病(肾主骨生髓)的可靠性㊂右归丸药物可以促进肾阳虚小鼠体促卵泡刺激素生成[15];促进新卵产生且具有较强的促雌二醇作用[16];亦可通过影响小鼠卵巢SIRT1改善肾阳虚小鼠的卵巢功能[17],为其治疗围绝经期经水不调㊁血管反应㊁骨乏无力等症(肾主藏精)提供了依据㊂张帆教授[18]取右归之理,自拟更年汤用于临床以填养经血之海,长髓府精气,滋养神本,阳甚虚者酌加肉桂㊁鹿角霜㊁肉苁蓉㊂阳虚者,其他治疗或灸法㊁或药食㊁或调养,终见经调㊁神安㊁骨强㊂3.2 补肾阳,同补后天‘景岳全书“云: 水谷之海,本赖先天之为主,而精血之海,又赖后天之为资㊂”唯此脾肾皆旺,而女子七七之年,脾肾衰减,见血海亏虚㊁经水难下;阳虚固摄无权㊁或崩或漏;精生无源㊁髓虚骨枯;脾肾阳虚㊁肢冷神倦等,遇此症者 贵在补脾胃以滋血之源,养肾气以安血之室”,用药以党参㊁白术㊁五味子㊁补骨脂㊁黄芪㊁肉桂等为主;用方以理中丸㊁归脾汤㊁温经汤㊁补中益气汤等加减;用穴以命门㊁神阙㊁神门㊁三阴交㊁百会等为著㊂现代医家韩百灵自拟补阳益气止崩汤,以补脾胃,养肾气,固摄冲任㊂方中大量熟地可促进造血干细胞的增值㊁提高机体造血因子的活性,完成造血功能[19⁃20],加止血圣药地榆,使血止血存㊂益肾健脾化瘀方亦可以提高患者雌激素水平,补精生之本㊁髓生之主,治疗MPS患者骨枯骨不坚证[21]㊂陈伟[22]用回阳针法治MPS患者脾肾阳虚之症,一则用火针㊁烧山火针,温壮阳气;一则利用经络腧穴大补人身之阳㊂火针阳脉之海(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脉,配气海㊁关2294 环球中医药2023年11月第16卷第11期 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October2023,Vol.16,No.11元㊁中脘㊁下脘四针,疗效确切,气海一穴暖全身,可培元补虚[23],关元为补肾壮阳,调理冲任之要穴,缓解MPS症状[24]㊂此外,温针灸㊁隔药十字灸㊁脐周八穴艾炷灸[25⁃27]等,亦可填精血髓海㊁调经水㊁实四肢㊁强腰膝㊂3.3 填真阴,通盛冲任‘素问㊃上古天真论篇“载: 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㊂”若妇人年近四十,天癸亏竭,任闭冲萎,出现经水紊乱㊁烘热汗出㊁腰膝酸软等肾阴虚证㊂六味地黄丸虽出自‘小儿药证直诀“,‘吴医汇讲“称其 制方周备,兼补五脏 为万世不易之祖方”,因此广用于肾阴亏损者㊂方中 三补”补肾水㊁补肝阴㊁补脾固精,调逆癸水竭,任闭冲萎以治本;唐宗海言: 利水则阴益畅”,故有茯苓㊁泽泻,加丹皮 三泄”,泄肾浊㊁泄脾湿㊁清泄虚热以治标㊂六味地黄丸中铁㊁锰㊁锌㊁铜等物质可抗衰老;此方亦可清除自由基㊁改善体内自由基代谢㊁增强免疫力㊁调节下丘脑 垂体 卵巢轴,提高更年期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28],使其年老而不衰,改善自主神经㊁精神神经紊乱等症㊂‘景岳全书“中左归丸取六味之意,去三泻加鹿角胶纯阳 益血填精髓;龟板胶纯阴 退孤阴阴虚劳热,一阴一阳㊁峻补精髓,徐镛称鹿角胶㊁龟胶为 补督任之元”;加一杞一子一膝,枸杞助熟地黄最妙;菟丝子填精益髓,协山药固涩肾精;徐大椿认为牛膝在补阴血,引诸药下行之余,可 兼利二便”,故左归丸被后世称之为 三阴并补,水火交济之方”㊂张介宾言: 当察微甚缓急,而用随其人㊂”遇小便不利者,因 第真既虚,则不宜再泄”,故酌加茯苓;遇大便燥结者,加肉苁蓉,去菟丝子,以去固泄之力;遇真阴失守者,去枸杞㊁鹿角胶,加女贞子㊁麦冬等纯阴至静之药㊂徐小敏等[29]用六味地黄丸加减,调逆妇人癸水㊁冲任㊁气血;左归丸亦被用改善更年期烘热汗出㊁腰背酸楚㊁情志不畅[30];知柏地黄丸㊁保阴煎㊁自拟方(滋肾宁心汤㊁清热止崩汤等)㊁针药联合[31⁃34]等亦可填真阴,通盛冲任㊂3.4 补肾阴,上济心火‘类证治裁㊃不寐“载: 不寐者,病在阳不交阴也” 肝,通心气㊁导肾津,必魂安神定”㊂更年期妇人见心阳独亢㊁肾阴自衰,致水火不济㊁精神不化㊁升降不合,阳入不阴,不得眠;心神失养,情志生变㊂陈士铎在‘辨证录“中提出: 使心之热者不热,肾之寒者不寒,两相引而自两相合也”,因此多采用黄连阿胶汤滋肾降火;交泰丸加减温肾凉心以交通心肾㊂‘伤寒论“言: 心中烦热,不得眠,黄连阿胶汤主之㊂”黄连㊁黄芩苦泄实火可清心经火毒,黄连入心㊁入肝㊁入胞络,以入心为甚;芍药㊁阿胶为臣,一者滋阴养血㊁柔肝敛阴以补阴血亏虚,再者防君药苦泄之力太过伤阴;佐以鸡子黄充盈肾水,合欢皮宁心安神㊂黄连中核心成分黄酮类化合物槲皮素,协同5⁃羟色胺,加黄芩苷作用可延长睡眠时间[35⁃36],阿胶㊁芍药㊁鸡子黄等亦可镇静催眠,全方亦可截断情志病[37]㊂交泰丸中 交泰”取交合安定之意,如韩懋‘韩氏医通“: 黄连为主佐官桂少许 能使心肾交于顷刻”,黄连苦寒入心降心火,使心热不热;肉桂辛热入肾温肾阳,使肾寒不寒,心肾相和以释妇人不寐㊁郁证之不适,两药相合可抑制大鼠下丘脑 垂体 肾上腺轴,增加其体内的5⁃羟色胺含量[38];提升大鼠脑内γ⁃氨基丁酸含量和其受体表达量[39];回调5⁃羟色胺㊁五羟吲哚乙酸等神经递质[40]共治失眠㊂亦可调节大鼠脑组织cAMP⁃CREB⁃BDNF信号通路中CA1和p⁃CREB的表达[41];增加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42]共治抑郁㊂此外,中医经典名方天王补心丹㊁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等化裁,亦可引阳入阴㊂3.5 益肾水,疏养肝木临床上多用滋水清肝饮㊁二至丸㊁甘麦大枣汤等益肾水㊁疏养肝木,诊治妇人更年期喜悲伤欲哭㊁潮热汗出㊁夜不能寐等症,受益颇丰㊂滋水清肝饮首见于‘医宗己任编㊃四明心法“,取六味地黄丸滋补肝肾之阴㊁丹栀逍遥散疏泄肝经血热之意,于三补三泻为基,加当归㊁白芍养血柔肝;柴胡㊁栀子疏肝清热,清三焦虚热;枣仁养心安神㊂滋水清肝饮加味可降低患者血清中vWF和ET⁃1水平,上调kisspeptin⁃10,调节性腺轴,以白芍所含的芍药内酯苷为例,一则可以补血,一则可抗抑郁,共治郁证㊁不寐㊁百合病等[43⁃44]㊂女贞子甘平,盛于冬至又名 冬青子”,是滋补肝肾之重器,旱莲草甘寒,盛夏枝叶最为茂盛,且揉搓茎叶可见黑褐色汁液又名 墨旱莲”,合为 二至”,用于更年期女性月经不调,耳鸣目胀㊂二至丸中所含的齐墩果酸㊁熊果酸㊁墨旱莲草苷β等有效成分,进入人体后会发挥植物雌激素的双向调节作用[45]㊂于增瑞老中医以二至丸平补肝肾之余,加当归㊁丹参等活血通脉;生地㊁牛膝㊁菟丝子强筋骨㊁引药下行;再加清热燥湿㊁疏肝理气之品,力争改善更年期女性激素状态[46]㊂其他,基于肝肾为子母,其气相通,曾倩教授[47]提出肝肾同为女子之先天,用归芍左归饮加减㊂厉钗微㊁运强等[48⁃49]用杞菊地黄丸㊁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极为有效㊂王耀献[50]认为围绝经期肾虚肝郁型,多生于气,不离血,应在益肾余,兼清肝㊁多疏肝㊂4 结语阳非有余” 阴常不足”阐述了人生有形,不离阴阳㊂人是小乾坤,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妇人年过四十后,气之根益减 阳气走;血之根自半 阴气衰,致 阳非有余” 阴常不足”㊂本文从该理论出发,以阴阳为轴,脏腑为纬,总结了基于 阳非有余” 阴常不足”论治MPS的病机和诊疗思路,深化了阴阳理论与更年期综合征的科学内涵,印证了中医治疗MPS的可行性㊁科学性㊁创新性,力争进一步丰富和延伸 阳非有余” 阴常不足”的理论意义㊂参考文献[1] Park J Y,YUN H,JO J,et al.Beneficial effects of Cirsiumjaponi⁃cum var.maackii on menopausal symptoms inovariectomized rats[J].Food Funct,2018,9(4):2480⁃2489.[2] Anjaneyulu K,Bhat K M,Srinivasa S R,et al.Beneficial role ofhydro⁃alcoholic seed extract of Trigonella foenum graecum on环球中医药2023年11月第16卷第11期 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October2023,Vol.16,No.112295bone structure and strength in Menopause induced osteopenia[J].E⁃thiop J Health Sci,2018,28(6):787⁃794. [3] 李军,王必勤,谢伟,等.郭志强教授论妇人 阴常不足,阳非有余”[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09,16(4):22⁃23.[4] 郝闻致,龚炼,薛飞飞,等.基于文献分析的围绝经期综合征证候规范化模型构建[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4(9):3977⁃3980.[5] 张璐砾,戴铭,杨亚龙,等.班秀文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经验[J].中医杂志,2019,60(24):2083⁃2085.[6] 马媛媛,李光荣,王宁,等.李光荣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经验[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1,36(9):5345⁃5347. [7] 于红娟,夏桂成.夏桂成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经验[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7(10):2573⁃2575.[8] 丁楠,周惠芳.周惠芳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经验[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33(8):3426⁃3428.[9] 崔淑兰,李萍,樊一波,等.围绝经期综合征常见证型证候特征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2,37(7):4121⁃4124.[10] 贾汝楠,刘玉兰.高慧教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经验[J].河北中医,2020,42(10):1455⁃1457.[11] 杨敏,李灿东,梁文娜,等.围绝经期综合征肝郁㊁肾虚病理与舌苔脱落细胞及性激素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26(9):1984⁃1986.[12] 吴群励,杨丹.梁晓春教授益肾疏肝活血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经验研究[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15(1):73⁃76.[13] 张添昊,任艳玲,艾思羽,等.左归丸和右归丸对去卵巢大鼠股骨骨髓PPARγ㊁C/EBPβ㊁C/EBPα蛋白表达的影响[J].中医杂志,2017,58(6):511⁃515.[14] 李玲慧,詹红生,丁道芳,等.左归丸㊁右归丸含药血清对大鼠脂肪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J].中医杂志,2013,54(22):1941⁃1944.[15] 张磊,廖成彬,黄榕波,等.右归丸调节肾阳虚垂体⁃靶腺轴功能的动态变化[J].广东药学院学报,2016,32(1):102⁃106.[16] HU X,LU H,DENG Y L,et al.Effect of rat medicated serum.containing Zuo Gui Wan and/or You Gui Wan on thedifferentiation of stem cells derived from human first trimesterumbilical cord into oocyte⁃like cells in vitro[J].Evid BasedComplement Alternat Med,2015,2015:825805. [17] 佟雷,刘金丽,孙琳林,等.左归丸及右归丸对卵巢早衰小鼠卵巢衰老的预防作用[J].中成药,2017,39(2):260⁃265. [18] 侯聪,张帆.张帆治疗肾阳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经验[J].辽宁中医杂志,2011,38(8):1504⁃1505.[19] 赵静雨.补阳益气止崩汤治疗脾肾阳虚型崩漏的临床观察[D].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7.[20] 陈思琦,李佳欣,吴鑫宇,等.熟地黄的药理学研究进展[J].化学工程师,2019,33(11):46⁃50.[21] 黄琳玲,吴娟,邓颖辉.自拟益肾健脾化瘀方治疗绝经后脾肾阳虚型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33(5):497⁃500.[22] 陈伟,刘东灵,姜兴鹏.回阳针法治疗脾肾阳虚型更年期综合症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6,22(3):401⁃403.[23] 孟迪.气海穴古代临床应用研究[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17.[24] 苑家敏,钟兰.背俞穴概述[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2,28(3):236⁃237.[25] 黄迎春,何扬子.雌孕激素序贯疗法联合温针灸治疗脾肾阳虚证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疗效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15(12):2302⁃2305,2310.[26] 郭婷.隔药十字灸法治疗脾肾阳虚型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19.[27] 刘明芳.脐周八穴艾炷灸治疗脾肾阳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观察[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 [28] 吴梅艳,李平.六味地黄丸的药理作用及临床运用综述[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9(9):1023⁃1025. [29] 徐小敏,许玲莉,王静,等.六味地黄丸合四逆散颗粒联合芬吗通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82例[J].浙江中医杂志,2020,55(8):582⁃583.[30] 马蓉.左归丸治疗肾阴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观察[D].长春:长春中医药大学,2015.[31] 范萌.知柏地黄方加减汤剂治疗肾阴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药,2015,34(12):974⁃976. [32] 张爱玲,刘新梅,王琦箫.滋肾宁心汤对肾阴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骨密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四川中医,2020,38(6):163⁃167.[33] 董其虎,李文清,耿开仪.自拟清热止崩汤治疗肾阴虚型围绝经期崩漏的临床效果观察[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9,6(27):51⁃52.[34] 许咏思.浅刺头针配合体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肾阴虚证文献及临床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20. [35] 盖晓红,刘素香,任涛,等.黄连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草药,2018,49(20):4919⁃4927. [36] 姚雪,吴国真,赵宏伟,等.黄芩中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杂志,2020,47(7):215⁃220.[37] 赵静.小檗碱对卵巢摘除小鼠的抗抑郁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5.[38] 全世建,何树茂,钱莉莉.交泰丸交通心肾治疗失眠作用机理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8):12⁃14. [39] 余运龙,全世建.交泰丸对PCPA失眠大鼠大脑γ⁃氨基丁酸及受体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10,21(6):1417⁃1418.[40] 黄运芳,毕欣宁,郑伟,等.交泰丸对心肾不交型失眠大鼠中枢及外周神经递质的调控作用[J].中国中药杂志,2020,45(9):2172⁃2179.[41] 雒明池,梁如,高树明,等.基于cAMP⁃CREB⁃BDNF信号通路探讨交泰丸抗抑郁的作用机制[J].天津中医药,2018,35(5):365⁃369.[42] 杨帅,潘晔,宋彦奇,等.交泰丸对抑郁大鼠行为学及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J].中草药,2016,47(23):4218⁃4223.[43] 石明晴,徐晓飞,陈礼平,等.滋水清肝饮加味治疗围绝经期肾虚肝郁型患者的效果及对相关指标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19,17(12):2059⁃2062.[44] 叶先文,夏澜婷,任洪民,等.白芍炮制的历史沿革及化学成2296 环球中医药2023年11月第16卷第11期 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October2023,Vol.16,No.11分㊁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草药,2020,51(7):1951⁃1969.[45] 孙曙光,李玉洁,张明昊.女贞子水煎剂对性未成熟雌性小鼠主要脏器系数的影响[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47(3):330⁃332.[46] 王浩,程玲,朱旭华,等.自拟 二至更年汤”治疗肝肾阴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研究[J].天津中医药,2018,35(3):170⁃174.[47] 朱乐章,李艳锦,万丹,等.曾倩从肝肾论治月经后期经验撷要[J].辽宁中医杂志,2010,37(8):1452⁃1453.[48] 厉钗微,谷雪梅.杞菊地黄丸联合氯沙坦钾片治疗更年期失眠伴高血压病临床研究[J].新中医,2018,50(3):61⁃63. [49] 运强,付烊.丹栀逍遥散治疗更年期综合征[J].吉林中医药,2015,35(5):495⁃497.[50] 胡磊,马敬,王立强,等.王耀献从肝论治失眠经验撷英[J].北京中医药,2014,33(2):111⁃113.(收稿日期:2022⁃10⁃14)(本文编辑:韩虹娟)。
“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理论依据是什么?“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论”是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所倡行的一个说法,朱丹溪在《格致余论》序言中提出“人之一身,阴不足而阳有余”。
他的这个观点源于《素问》,他在书中提引《太阴阳明论》“阳者,天气也,主外;阴者,地气也,主内。
故阳道实,阴道虚。
”和《方盛衰论》“至阴虚,天气绝;至阳盛,地气不足”等文,作为立论依据,加以阐发。
首先他用取类比象说法从自然界中得到验证,其谓:“天地为万物父母。
天,大也,为阳,而运于地之外。
地,居天之中,为阴,天之大气举之。
日,实也,亦属阳,而运于月之外。
月,缺也,属阴,禀日之光以为明者也。
”天阳地阴,天大地小,日阳月阴,日常圆,月恒缺。
朱氏用日月的盈亏,天地的广狭这一自然现象来说明阳有余而阴不足的道理。
人体本身也是如此,他所说的“阴阳”具体是指气血而言。
他指出:“人受天地之气以生,天之阳气为气,地之阴气为血,故气常有余,血常不足。
”在人体的机能活动中,阳动是起主导作用的,即所谓“阳常有余”。
而阴精难成易亏,即所谓“阴常不足”。
诚如朱氏所谓:“人之生也,男子十六岁而精通,女子十四岁而经行,是有形之后,犹有待于乳哺水谷以养,阴气始成,而可与阳气为配,以能成人。
”可见阴气之难于成。
《内经》曰:“年至四十,阴气自半,而起居衰矣。
”又日:“男于六十四岁而精绝,女于四十九岁而经断,夫以阴气之成,止供给得三十年之视听言动,何况人之情欲无涯。
”说明精血阴气常显不足,并告诫后人要注意保养阴精。
疾病的发生,也往往表现出阳有余阴不足。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情欲过度所致相火妄动。
如丹溪所说:“主闭藏者,肾也;司疏泄者,肝也。
二脏皆有相火,而其系上属于心;心,君火也,为物所感则易动,心动则相火亦动,动则精自走,相火翕然而起,虽不交会,亦暗流而疏泄矣。
”君火、相火皆属阳,易为物欲所感而妄动,这种被物欲激发的相火翕然而起,必致阴精耗伤而诸病丛生。
另外,阴亏不足更易导致阳亢,他说:“人生至六十、七十以后,精血俱耗,百不如意,怒火易炽。
从《内经》探析朱丹溪“阳有余,阴不足”思想
从《内经》探析朱丹溪“阳有余,阴不足”思想班级:11级骨伤A班姓名:张卫成学号:111505073摘要朱丹溪“阳有余阴不足”思想是以《内经》阴阳互根之理为根基的,常态意义上是指一切生命活动有赖于“阳”对“阴”的动用,病态上的“阳有余阴不足”实质是指人身精血正气耗损,真阴真阳俱不足,水火俱虚。
朱丹溪的“养阴”思想和“滋阴降火法”实质也体现了对真阴真阳双方互根互生的重视。
关键词阳有余阴不足阴阳互根朱丹溪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被崇为“滋阴派”的开创者。
后世多以擅长滋阴概括其学术思想,“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论”、“相火论”被视为丹溪学说的主旨性论文。
值得注意的是,朱丹溪并非“过分强调人体‘阳常有余’的一面而不知阳亦有亏损的时候”[1]。
丹溪学术思想以《内经》阴阳互根之理为根基,蕴含了深刻的阴阳之道,从阴阳互根互用的基本关系出发,能更全面、准确地把握和运用朱丹溪“阳有余阴不足”的理论和经验。
1 朱丹溪学术思想以阴阳之理为根基,重视阴阳互根阴阳学说是中医理论的总纲,是中医理论最基本的指导思想[2]。
对阴阳之理的深刻理解是朱氏学术成就的根基。
戴良《丹溪翁传》所载,朱丹溪“参之以太极之理、《易》《礼记》《通书》《正蒙》诸书之义,贯穿《内经》之旨,以寻其指归”,达到“以阴阳造化之精微与医道相出入者论之”的境界,其所论的“阴阳造化之精微”根源于《内经》和理学太极论。
朱丹溪从医之路就是从自学《内经》三年治愈母亲“脾痛”开始的,从医后更是反复研读,指出“素问,载道之书也”,“医之为书,非素问无以立论”(《格致余论·序》),可见其对《内经》的尊崇。
另一方面,朱丹溪理学素养深厚,引儒入医,始创将“太极之理”引入医学。
在《相火论》的开头直接引用周敦颐《太极图说》论相火,在《吃逆论》中又指出“先儒谓物物具太极,学者其可不触类而长,引而伸之乎”。
太极之理作为基本的思维方式,已经积淀于心,在无形之中发挥着指导作用[3]。
中医学的“阴阳”内容极广,气血、形质与功能、水火即阴精和君相二火等均在其中,就“阴”与“阳”本身的含义而言,相对模糊而不确定,但“阴”与“阳”之间的基本关系却是相对清晰而明确的。
阳有余阴不足论与阳不足阴无余论探微_金丽
5 肝以气病为先,既可见气病及血,亦可见气病及水肝木性升散,司疏泄,然疏泄之职必适度,不及与太过,均非所宜。
疏泄有度,则气机条畅,不及则气机郁阻不畅,而为肝气郁;太过则气机升发过甚,而为肝气逆(可上逆和横逆)。
以上皆为肝之“气病”,其证见“为嗳、为胀、为呕吐、为暴怒胁痛、为胸满不食、为餮泄、为疒贵疝,皆肝气横决也”(《类证治裁・肝气》)。
是故,肝以气病为先,若气病进一步发展,可累及血行和水运。
盖肝之疏泄与藏血功能密切相关,即疏为藏使,藏为疏守,两者相得益彰。
若疏泄太过,气火上逆,则血气升,血决外溢,而为吐衄、薄厥等,如《类经》有“暴怒则肝气逆而血乱”之语;若不及而气郁,可致血滞成瘀,而为疒徵积、闭经等,如《金匮翼・气积篇》有“气滞成积也……”之语。
此皆气病及血也。
肝司气机,通三焦,与肾经之直脉相连;其经脉交足太阴脾经之后,支脉注肺,故肝之疏泄失调可影响三焦水道及肺、脾、肾之司水液代谢之功,可引起气滞水停,而为癃、为淋、为饮、为喘嗽、为涌水(肾之水泛上涌于肺)等。
若水凝为痰,为痰核、为瘿瘤等。
此皆气病及水也。
(收稿日期:2000-03-07)阳有余阴不足论与阳不足阴无余论探微金 丽(福建中医学院 350003)摘 要 本文分别从“阳有余阴不足”论及“阳不足阴无余”论的着眼点及立言之由的不同,辨析了二者的区别在于:朱氏的“阳有余”,概偏指病理的妄动之相火,而相火损耗阴精,故云“阴不足”;张氏的“阳不足”指人体的真阳易于损耗,而阴阳互根,故曰“阴无余”。
“阳有余”之“阳”亦有指“生阳之气”的生理成分,但其内涵小于真阳。
丹溪与景岳二说可并存,景岳之说补充了丹溪学说的不足。
关键词 “阳有余阴不足” “阳不足阴无余” 丹溪学说 阴阳论中图分类号:R222.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7145(2001)01-0006-02 元・朱丹溪,为金元四大家之一。
《格致余论》“阳有余、阴不足论”为丹溪学说的主旨性论文。
【阴常有余阳常不足论】
【阴常有余阳常不足论】阴常有余阳常不足论作者:中医伤寒学朱丹溪云:阳常有余,阴常不足。
惑之者以为不刊之论,实则荒谬不经之言也。
确乎不拔之论当为:阴常有余,阳常不足。
以人生即一由生向死过程,阳者,生气也,阴者,死气也,阳消一分,阴长一分,人就向死近一分。
多一分阳气便多一分生机,自然之理也。
君不见冬日之木乎?阳气潜藏,阴气弥漫,枝叶摧折,形容枯槁,阴寒之极,死气临之也。
冬至子时,一阳初动,阳气渐复,至于立春之后,阳气敷布,生机渐发,春色渐渐盎然,生命复苏,情志畅然,此亦显而易见之理也。
刘河间朱丹溪乃以天时之变,妄言为常,当火气行时滋阴降火或有一时之效,然时过境迁仍执之以为恒常不变之理,则大谬也,昔之琼浆,今为鸩毒矣。
观今之动辄以滋阴降火统治诸病者,杀人者众,生人者寡,犹执迷不悟以朱刘之言为根据,黄坤载谓彼等为下愚、厉鬼,良有以也。
再观近世所谓名医如施今墨孔伯华者流医案,宗刘朱谬论,动辄降火,用药杂乱,不了了之,难得入口见效者,今世宗彼等者又不知凡几,此大众所谓中药见效慢之说所由来者也。
朱刘之过在以妄为常,庸工之过在不知变通。
客气不无常变,主气终有盛衰。
阳胜阴则动有余,阴胜阳则动不足,此常态也。
动为阳,生气也,静为阴,死气也,明乎此则自能识得阴阳死生之变矣。
阴阳升降论道生一,太极也。
一生二,两仪也:阴阳也,动静也,在象为水火也;二生三:阴阳相感,水升火降,升降之间,中气成焉,中气者,土也;三生万物:水流湿,火就燥,湿土生木,燥土生金,金木成气,万类成形矣。
火性上炎,外阳内阴,升中有降也。
水性下润,外阴内阳,降中有升也。
金性收敛,在卦为兑,一阴居上,二阳居下,阴覆二阳下降归坎也。
兑上一阴,从离中来也,离阴为阴之祖,故名太阴。
木性敷扬,在卦为震,一阳居下,二阴居上,阳载二阴上升于离内也。
震下一阳,从坎内来也,坎阳为阳之祖,故名太阳。
离阴右降,肺气从之收敛也。
坎阳左升,肝气从之敷扬也。
离阴不降则胃土燥结,肺金失养,此朱鸟汤黄连阿胶所自出也。
关于“阳非有余,阴常不足论”的理论解析
关于“阳非有余,阴常不足论”的理论解析前天写了朱丹溪的“阳有余阴不足”论点,很多朋友搞不懂与《内经》“阴平阳秘”的差异点,其实不管是张介宾的“阳常平阴不足”还是朱丹溪的“阳有余阴不足”都是常见的病理状态情况,而“阴平阳秘”是《内经》倡导的最佳动态平衡状态,“阴平阳秘”中的平、秘都是一个意思,平衡。
“阴平”即阴气平顺,“阳秘”即阳气固守,是阴阳两者互相调节而维持的相对平衡。
阴者藏精而起极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
真阴要有收敛收藏阴精的作用,并能滋养真阳收敛真阳(阴平);真阳要有生长生发抵御外邪的作用,并不让真阴外泄而固束真阴(阳秘)。
再来看明末医家张介宾倡导的“阳非有余,阴常不足”论,重点地论述了元阴与元阳(或称真阴与真阳)的实质关系,并进一步把真阴真阳归属于命门之水火,创制了左归和右归等方剂,运用阳中求阴,阴中求阳之法,从而成为温补学派的中坚。
“阳非有余,阴常不足”学说是以元阴元阳互根为基础,体现了《黄帝内经》中“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思想。
他认为,阴不能没有阳,无气便不能生形;阳不能没有阴,无形便不能载气。
所以物生于阳而成于阴,故阴阳二气不能有所偏,不偏则气和而生,偏则气乘而死。
阳为阴的主导,阴为阳的基础,所以在生理上元阳、元阴两方而都是必要的,朱丹溪立“阳有余阴不足”及“阴虚火动”之说,后人拘守成法,不能分辨虚实,妄用寒凉攻伐,以致贻害无穷。
景岳欲敦其偏,一反丹溪“阳常有余”之说而谓“阳非有余”。
盖人之生气以阳为主,难得而易失者惟阳,既失而难复者亦惟阳也,此为其温补立论的根基。
张氏进而把阴阳都归属于肾之命门,认为人一身阴阳之消长,皆由乎命门之水火。
他说:“命门总主乎两肾,而两肾皆属于命门,命门者水火之府,阴阳之宅,为精气之海,为死生之窦,若命门亏损则五脏六腑皆失所恃,而阴阳病变无所不至。
”这样把阴阳归一,较之把阴阳分属于左右两肾更符合阴阳辩证统一的思想,也使得命门学说更加完整具体,可以说张景岳在这方面的论述丰富,并发展了丹溪火论学说的理论。
阴常不足论
阴常不足论1.阴常不足(滋阴派)阴常不足,即阳有余。
思虑营营,不时御神,不知持满,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散耗其真是也。
阳有余,非元精之元阳有余,而是虚火、阴火有余。
阴不足源于过耗,阴不涵阳。
年轻男女,入世不深,单纯天真,元阳充足。
面容像鲜桃一样明艳,如朱裹纱,含而不漏。
此阴平阳秘也。
及步入社会,为权利、资源而争,思虑营营,压力山大,欲壑难填,欲火焚身,怎能不阴虚火旺?更有误入歧途,不良嗜好缠身,以欲竭其精,怎能做到元精(阴)充足?邪火不起?“阴虚则热”的虚热证,阴虚不足以制阳而致阳相对亢盛。
治宜滋阴以抑阳,即“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之法。
2.阳常不足,阴常有余论(火神派、附子派)此言阳不化阴也。
或病或懒,表现为四肢冰冷,或肥胖。
“阳虚则寒”寒证,宜扶阳抑阴,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之法。
3.攻邪派(寒凉派)五郁皆可化火,表面一派火象,而以寒凉之药泄火攻邪也。
4.补土派重脾胃生化之源,---气球---人之初,犹如气球。
虽小但已注定它将来的大小性状。
高矮胖瘦,禀赋各不相同。
充气到不大不小正正好好,不紧不松,是为盛壮,阴平阳秘是也。
人像一个气球,每个细胞都像一个小气球。
然物壮则老,气慢慢跑掉,变得干瘪。
1.不可太饱,容易爆掉2.不可充气太少,不好看也耐用3.要时时检点,不可漏气。
哪个气球漏气,都会让五色球失去意义。
4.漏完气或爆掉也许只需很短时间。
5.规定时间冲不足气,或力量不够(阳虚),或边充边漏,则不能长到它应有的样子。
6.充气时段一过,便会转向泄气,快慢而已,由形不充到干瘪只是时间问题。
7.充气时,从小到大都是饱满的;漏气时,从大到小,越来越皱巴枯萎。
气球就像人的皮囊,气就是人的精血。
中医讲为什么“阳常有余阴常不足”?
中医讲为什么“阳常有余阴常不足”?
中医讲为什么“阳常有余阴常不足”?
元代朱丹溪氏经过临床实际体会所提倡的一种论说。
他所指的阴是精血,阳是指气火,即由于精血亏损所产生的虚火。
他认为精血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不断消耗,易损难复,故阴常不足。
如不注意保养精血,嗜酒纵欲,伤戕过度,则阳气易亢,虚火妄动,故阳常有余。
阴虚阳亢,则百病丛生。
故主张保重精血以维持身体阴阳的相对平衡,这是他在临床上偏重滋阴法的理论根据。
附:
【阳化气,阴成形】
见《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化气与成形,是物质的两种相反而又相成的运动形式。
张景岳注:“阳动而散,故化气,阴静而凝,故成形。
”因此,这里阳和阴是指物质的动与静、气化与凝聚、分化与合成等的相对运动,进而说明物质和能量的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作用。
【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
见《素问·生气通天论》。
阳强,即阳亢。
就是说阳气过亢,既不能卫外而固密,而在内的阴气又受损耗或蒸迫而外泄,以致真阴亏损。
今人“阴常有余,阳常不足”证治探讨
今人“阴常有余,阳常不足”证治探讨张晓平【摘要】今人偏阴体质增多,“阴常有余,阳常不足”,阳虚证多见。
广义阳虚证治内涵不宜局限,补气、行气、行津、活血、祛寒及狭义补阳等多用温热药,均属广义补阳。
今人疾病防治应多重视补阳,补气勿忘补阳,行气、行津、活血勿忘补阳,祛寒亦勿忘补阳。
阳虚证固然需补阳,阴虚证亦需补阳,可令“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
今人广义阳虚证还需辨病辨证结合立法处方。
今人防病,春夏宜补肝心之阳,秋冬宜补肺肾之阳。
【期刊名称】《中医药信息》【年(卷),期】2014(000)004【总页数】3页(P49-51)【关键词】阴阳失调;阳虚证;补阳法;辨病辨证施治;中药袋煮散【作者】张晓平【作者单位】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湖北武汉 43006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2疾病的发生归结到一点,那就是人体阴阳失调。
朱丹溪认为,金元时期患者“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主张补阴。
今人则偏阴体质增多,“阴常有余,阳常不足”,阳虚证多见,故补阳之品大行其道。
广义阳虚,包括气虚、狭义阳虚等正气虚弱,卫外不固,抗病、康复无力,阴寒邪气乘虚而入,使人体阴阳失调,脏腑经络功能紊乱所致诸证候。
因此,广义阳虚证治内涵不宜局限,广义补阳亦应包括补气、行气、行津、活血、祛寒及狭义补阳等多应用温热药物的治法。
气虚为狭义阳虚之渐,狭义阳虚为气虚之极,气虚进一步发展必致狭义阳虚,故无论气虚是否发展至狭义阳虚,补气方中加入狭义补阳之品,可达固护阳气,先安未受邪之地的目的。
阳气虚易致气滞、血瘀或津停之实,气滞、血瘀或津停之实反过来又损伤阳气,故无论气滞、血瘀或津停之证阳气虚损是否明显,行气、行津、活血方中加入狭义补阳之品,可达扶正祛邪,标本兼治的目的。
阳气内虚易招惹外寒乘虚而入,所谓外寒所奏,阳气必虚,祛寒虽属广义补阳,但所用热药略有区别,故无论外寒之证阳气虚损是否明显,祛寒方中加入狭义补阳之品,可达温阳散寒的目的。
因阴阳互根互用,阳损易及阴,阴损易及阳,临床常见“阴阳两虚”之证。
养生“阴”和“阳”哪个更重要
养生“阴”和“阳”哪个更重要一位83岁的日本老者,总结他的健身之道说:人的生命就像火炉。
把火炉放在风口上吹,当然灭得快。
可是,你把它搬到屋里来,护着,让火燃得小一点、慢一点,生命当然就能延长。
这种说法乍一听是有道理的。
但是怎么才能把自己身体火炉里的火燃得慢一点?不运动?少吃饭?少代谢?都不对劲。
理论上好讲,实践上难行。
既然“火炉理论”易懂不易行,还有没有别的理论让老年人易懂易行呢?让我们试试中医的“阴”、“阳”理论吧!著名中医专家朱丹溪有句名言:人体“阳常有余阴常不足”。
对阴、阳理论,老年朋友觉得费解,其实不难,一般思路是:阴与水在、与静在;阳与火在,与动在。
人体表面上能看到的生命活力、动态,属阳。
但是真正支撑生命活力的内在因素,离不开阴。
具体到五脏,每个脏器都有阴、阳属性。
人们都听说过:阴虚才阳亢,水衰才火炽,讲的就是阴和阳的关系。
中医所说的阳,大都是眼睛看得到的。
它当然与养生长寿关系密切。
看得见的固然重要,但看得见的是由看不见的支撑着。
看不见的比看得见的更重要。
长寿老人里很多都是心怡气静,而有病老人则气躁神疲。
你只看到情绪的表面,但究竟什么在支配他(她)们的情绪?你却看不到。
中医讲:五脏要和,神怡!五脏是看不到的。
如果五脏中阳亢,这个老人肯定火大;如果阴阳平,这个老人体格就健康。
其实,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阴”的部分比“阳”的部分要走得快。
因此,护“阴”是老人养生延寿的关键!现代人健身八原则合于四时人与自然是一个息息相通的整体,人要做到祛病延年就必须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四季变化规律。
人必须根据四时的变化,适时地调整自己的健身方式和生活节律。
合于世俗人不可能脱离现实而存在,必须顺应世俗,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处理好各种社会关系,从而使自己精神舒畅、心理健康。
合于性情由于每个人的先天因素和后天环境不同,所以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动力性心理特征。
一个人只有把握住自己的特点和优点,根据自己的性情发展趋势,正确培养自己的人格,才能使自己拥有良好的气质,使自己的心理和生活得以健康的发展。
从《内经》阴阳之理探析朱丹溪“阳有余阴不足”思想
当溃疡 出现 稠厚 分泌 物 时 , 肉芽 活红 . 皮组 织 生长 初 步形 成 , 魏 晋南北 朝 及隋唐 时期 积 累经 验 . 宋 上 在 在 加速 , 合增 快 。 面分 泌 液 培养 无 细 菌生 长 . 愈 创 只有 金元 时期 渐趋 充实 , 明清 时代 比较完 善 经过历 代 至 大 量吞 噬细胞 、 维素 及纤 维母 细胞 . 们 能促使 溃 的发 展 .中医辨脓 法 的理论 与实 践经 验达 到 较高 的 纤 他 疡 愈合嗍 也从 侧 面印证 了陈 氏观点 的先进 性和科 学 水平 , 至现 在 , 直 它对现 代外 科 临床仍 起 到不 容忽视
足 ” 理论 和经验 的
之为 书 , 非素 问无 以立论 ” 《 ( 格致 余论 . 》 。 序 ) 可见其 1 朱丹溪 学术思想 以阴阳之理 为根基 。 重视 阴阳互根 对 《 内经》 的尊 崇 。另一 方面 , 朱丹 溪理 学素 养深 厚 , 阴 阳学 说是 中医理论 的总 纲 .是 中 医理论 最基 引儒入 医 , 创将 “ 始 太极 之理 ” 引入 医学 。 相 火论》 在《
对 “ 的动 用 , 态上 的 “ 阴” 病 阳有 余 阴 不足 ” 质是 指 人 身 精 血 正 气耗 损 , 阴真 阳俱 不 足 , 火俱 虚 。朱 丹 溪 的 “ 阴 ” 想 实 真 水 养 思
和 “ 阴降 火 法 ” 滋 实质 也 体 现 了对 真 阴 真 阳双 方 互根 互 生 的重 视 。
1 7 99
诊 ” 凸显其重要 性 。清 ・外科 大成》 载“ 更 《 记 大肠痈 之 [] 王 莉. 《 科 正 宗》 疮 疡 的 辨 脓 . 江 中 医学 院 学报 , 5 从 外 谈 浙
发, 必先 天枢穴 隐痛不 已 , 右边痛 甚 , 脉则 右寸洪数 ” ,
读《格致余论·阳有余阴不足论》谈朱丹溪的学术思想
读《格致余论阳有余阴不足论》谈朱丹溪的学术思想
苏海臣;和金玲
【期刊名称】《内蒙古中医药》
【年(卷),期】2011(030)006
【摘要】"阳有余阴不足"是朱震亨对人体生理病理认识的基本观点.内经云:"阴阳平秘,精神乃治",强调阴阳的不偏不盛,而朱氏运用天人相应的理论,通过分析天地、日月、阴阳的状况,认为人身之阴阳在正常情况下,亦有一定差异,即人身之阴常不足而阳有余,故尔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应注意到这一特点,以指导人的健康保健和医生对疾病的认识与洽疗.
【总页数】1页(P130-130)
【作者】苏海臣;和金玲
【作者单位】河南省安阳县第二人民医院,455112;河南省安阳县第二人民医院,45511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2
【相关文献】
1.朱丹溪"阳有余,阴不足"刍议 [J], 张效东
2.从《内经》阴阳之理探析朱丹溪"阳有余阴不足"思想 [J], 黄婉怡
3.“阳有余阴不足”论与“阳非有余真阴不足”论之异同 [J], 李建东
4.试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与\"阳非有余,真阴不足\"之异同 [J], 曹汝松;高蕾;高
强;王军
5.浅析《格致余论》阳有余阴不足思想及其心身医学雏形 [J], 张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浅见
“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浅见“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是元代朱丹溪所提倡的一种论说,他认为:人受天地之气以生,天之阳气为气,地之阴气为血,因日明于月,人身之阴气,其消长视月之盈缺。
故人身同样也是阳有余而阴不足,维护阴精,滋阴降火,为其主导治病之思路。
然阳常有余之阳,并非人体之阳气,而实为声、色、货、利等刺激引起肝肾妄动之相火,乃病理之火。
此火宜敛不宜清,宜引火归元,宜补不宜泻。
张景岳指出:夫胃为五脏六腑之海,而关则在肾,凡一身之气消长约束攸赖。
故补脾不如补肾,谓救本之义莫先乎于此,诚万古不易之良法。
不少劳倦内伤之症,辩证有阴虚的一面,如专事滋阴补肾,则恢复甚慢,倘以培补肾阳为主,佐以滋肾,则阳生阴长,奏功殊速。
肾中真阳,命门之火,是机体功能活动的动力。
火能生土,脾土赖火以温燠而运化传输,命门火衰,则食少腹胀,甚则大便溏泄,完谷不化;肾主纳气,肾阳虚,则不能纳气归元,而发为喘逆气促;肾主水,肾阳虚则水气泛滥,为肿为胀,水邪上泛,水气凌心,则心悸怔忡,水气凌肺则喘咳;肾司二便,肾阳虚则小便频数、清长、遗溺、失禁,大便溏泄;肾阳虚,肾气失于固摄则为滑精、早泄,甚至精清、阳痿,或为带下绵注,或为经行量多,淋漓不净,或为滑胎不孕;肾主骨,腰为骨之府,肾阳疲惫,精气不充,故腰背酸冷而痛,两腿痿软无力;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肾阳虚则思考力、活动力则显著减退,稍劳即疲不能兴,同时性欲减退,性情冷漠;命火衰微,则真阳不能温煦周身,因之怯寒、肢冷,其畏冷倍于常人,冬季尤感不支;肾主骨,骨生髓,脑为髓海,肾阳虚,脑海亏损,则头眩欲仆,耳鸣耳聋。
肾乃水火之脏,既抱肾阳,又涵真阴。
《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记载:“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张景岳说:“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当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
治病顾护脾胃为第一要义,而万病不治则要求之于肾。
特拟定了一阴平阳秘方,定名为秘补肾阳汤仙灵脾15克枸杞子15克酒菟丝子15克盐水补骨脂15克仙茅10克紫河车6克怀山药3克甘草6克仙灵脾、枸杞子、酒菟丝子、盐水补骨脂,入肝肾,药性平和,温而不燥,润而不腻,益肾精,鼓肾气;仙茅,温肾阳,壮筋骨,对阳痿精冷、小便失禁、崩漏、心腹冷痛、开胃消食,都有一定疗效;山药,味甘平,入肺、脾、肾三经,起补肺、健脾、固肾、益精之功效;紫河车,甘咸温,入心、脾、肾三经,补阴阳两虚,有返本还元之功;甘草,健中土,补益调味,且善解毒。
中医:“阳应常有余,阴应常不足”论述!
中医:“阳应常有余,阴应常不足”论述!1众所周知,金元时期,四家思想极为盛行,然丹溪老人在其《格致余论》中有“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说。
也就是“阳有余阴不足”论,至明代张景岳已四百余年,其被部分医家奉为医中经典,甚至敢拿与其仲景之学媲美,不知高低。
我认为丹溪之学,实为不然,正如张介宾云:“阳气难得而易失,易损而难复”。
自古至今,从宇宙到生物,无不体现“阳主阴从之至理。
所谓阳主阴从者,以阴平阳秘为基,而阳气起主导作用。
中医独特的观念乃天人一体观,如若按丹溪老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观点,来养其阴,不妥。
此乃是天之逆象,丹溪之说是正常的自然界,正常的是阳多阴少,而不应追求其平衡。
记得汉代之大儒董仲舒云“阳气盛则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阴气盛则灾异连连”。
经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自然界如若阳不有余,阴过足,那么自然界万事万物如何生长收藏,可见滋阴之法不可为万事之大法啊!丹溪之论执其一端,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严厉指出其害人至深,且清代温病学以来,一见热象但用寒凉,其伤阳气甚矣。
近代医家郑钦安耗20余年探求医理,穷究《周易》、《内经》、《伤寒论》、《神农本草经》,阅读70余部著作方悟出“人身阴阳合一之道,仲景垂法立方之旨”,以阴阳辨证为纲,化繁为简,在元阴元阳上探求至理。
《内经》曰:“治病必求于本。
”本立而道生。
本者,阴阳也。
郑钦安在书中体现了阳主阴从的思想,处方多用姜桂附,立起沉疴,起死回生。
其所形成火神一派运用姜桂附量之大,令众多医家咋舌,然往往能药到病除。
其核心思想就是重阳,即以扶阳为纲。
张介宾云:“火,天地之阳气也,天非此火,不能生万物;人非此火,不能有生,故万物之生皆由阳气。
”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
”《周易》言:“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
”故坤为乾所统,而乾三连为纯阳之卦,坤六断为纯阴之卦,故阴为阳所统。
《类经》中说到:“天之阳气,惟日为本,天无此日,则昼夜不分,四季失序,万物不彰矣;其在于人,则自表自里,自上自下,亦惟此阳气而已。
论阳有余而阴不足
论阳有余而阴不足现代人,绝大多数都自己瞧不起自己。
人,不管是古人还是今人,从其自性来说,都能德佩天地,堪与天地相叁的。
现代人都离不开古人,总说某某经怎么说,某某古人怎么说,绝对不敢把自己和古圣人相比。
这一点,王阳明就表现的很不一样,王阳明曾经对父亲说:自己要效法圣人,要当圣人。
孟子也说过:人应当担心的事,应该是:尧舜是人,我也是人,但我之德不若尧舜,这才是最应该忧心的。
圣人著经,乃是为了后世子孙成圣成贤,乃至成佛的,不是让人消遣的。
因此,在读书的目的与宗旨上,应当毫不含糊:读书就是为了志在圣贤。
现代人,一些学者,专家也很自大,但他们自大的,是他们所谓的“知识”,而不是他们的“德行”。
这种自大其实很“肤浅”,你再大,能大过天吗?大不过天,又有什么可自大的? 天再大,也没有“自大”过呀!在现代,最需要的,乃是重新发明古人志在圣贤的读书传统;乃是在于弘扬中华文化的精髓,即:以修行为经,以明明德为任,以复自性为旨,以承天命为途。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中国的文化,之所以伟大,乃是在于人性的伟大。
古代的圣贤,都是心与天地一般大,他们总是给这个世界带来光明,他们的德泽是万世不朽的。
中国的文化,是以出世之心而行入世之事的文化。
中国的文化并非“物”的文化,而是囊括了时间于空间的文化,就凭这一点,难道还不足以惊世骇俗吗? 现代人,德不堪,把古人留下的宝贝都亵渎了,比如《易经》,比如《黄帝内经》。
今天我们聊一聊:阳有余而阴不足。
《易经》阴阳相合之数为三百六十。
但按照太阳历,一年为三百六十五天又多四分之一。
而太阴历,月亮一岁为三百五十四天。
阳多了5.25天,阴少了6天。
我想问:为什么阳会多,而阴会少? 这样的问题似乎很少有人问,但对这些涉及到阴阳本性的问题,若不能回答,就根本不可能揭开《易》的秘密。
其实,这个问题与阴阳的本性有关,如果不能回答这个问题,就还没有真正把握阴阳的基本要义。
阳,为清,无体,无欲,或者是寡欲。
阳有余阴不足立论
妇人之病,七情之伤为甚
• “宁治十男子,莫治一妇人。” • “此谓妇人病不易治也。何也?不知妇人之病 ,本与男子同,而妇人之情,则与男子异。盖 以妇人幽居多郁,常无所伸,阴性偏拗,每不 可解。加之慈恋爱憎,嫉妒忧恚,罔知义命, 每多怨尤,或有怀不能畅遂,或有病不可告人 ,或信师巫,或畏药饵,故染着坚牢,根深蒂 固,而治之有不易耳,此其情之使然也。”
著书立说
• 晚年集学术思想、临床各科、方药针灸之大成 ,辑成《景岳全书》64卷。
后世影响: – 成书于其卒年1640年。 – 《全书》者,博采前人之精义,考验心得之玄微。 •《景岳全书》是一部全面而系统的临床参考书。 – 传忠禄、脉神章、伤寒典、杂证谟、小儿则、痘疹 • 后世叶桂多承张氏的理论。 铨、外科钤、本草正、新方八阵、古方八阵。 • 自顺治中叶至 1828年的近200年间,几为医所必读,可 – 《全书· 妇人规》:论述九类妇科疾患,并指出妇科 见景岳的温补理论之影响深远,《全书》之流传广泛。 证多有情志病因,尤要注重四诊合参。
妇人规
• 2卷 • 9类:总论、经脉、胎孕、产育、带浊遗淋、 乳病、子嗣、瘢瘕、前阴。 • 每类再分列因、证、脉、治、方药等。 • 较有系统的妇科临床专著。
妇科学术思想特色
• 病因多样,情志之伤是妇人痰病形成之主要原因,七 情之伤为甚,在治疗妇人之病时应重视调情志 • 经病进一步发展,必归脾肾,调经之要,贵在补脾胃 以资血之源,养肾气以安血之室; • 妊娠胎气不安,证本非一,治亦不同,辨证祛病,安 胎要法,祛其所病,便是安胎,因病而药之,不可拘 泥芩术为安胎圣药; • 产后有虚证、不虚证、全实证及虚实夹杂证之别,产 后应明辨虚实,因证而治病; • 求嗣与宜麟,需识天时、地利、人事、药食、疾病诸 策,以孕子与优。
扶阳派说要温阳,滋阴派说要滋阴,到底该温阳还是该滋阴?
扶阳派说要温阳,滋阴派说要滋阴,到底该温阳还是该滋阴?中医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在发展的长河中,形成了很多非常著名的流派。
有些说法,甚至看着是相反的,这就成为中医黑们攻击的对象:比如有某火神曾经说:所有病症都是阳虚所形成的,都非得扶阳不可。
这就让很多人非常困惑了,哪很显然有很多热证,尤其是外感热证,难道明看着高烧不退,难道还是阳虚,还要用附子干姜桂枝来扶阳吗?很显然,这是不对的。
其实呢,中医最大的特点就是辨证论治,所谓辩证论治的实质,就是实事求是,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牵强附会,不能死搬硬套。
就是要灵活运用,而不是机械学院呆板系满分毕业,哪不是中医的精神。
扶阳派之所以流传广泛,是因为对于很多病症疗效神奇,因而广受很多同道的遵从。
扶阳派认为天地之间只此一丸红日,人身之内,只此一点丹阳,认为人因劳作、抵御风寒、房事,阳气容易耗损,所以顾护阳气,是非常重要的。
尤其非常重视心脾肾阳气的顾护,非常擅长制附子干姜桂枝肉桂等温阳药的应用。
在虚寒、阴寒病症的治疗方面,效果显著,尤其是在心衰休克等危重症方面,有着非常良好的疗效,正所谓,谁可横刀立马,唯我扶阳将军!真的是一点不夸张。
往往在危急关头,给人生的希望,起死回生靠真阳。
而滋阴派祖师朱丹溪《格致余论》,开篇就说:阳常有余,阴常不足。
咋一看,这和扶阳派不是完全相反吗?扶阳派说阳气常易损伤,需要注重扶阳。
有阳气则生,无阳气则死。
滋阴派说阳常有余,阴常不足。
这不是完全相反吗?实际上,滋阴派祖师朱丹溪说的阳常有余,是指君火和相火,君相之火常有余。
这君火就是人的心念欲念,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这起心动念,是人之常情。
而七情六欲,才是活生生的人。
如果什么情感都没有,哪怎么能是正常的人呢?既然如此,就会有喜怒哀思悲恐惧,就有男女之欲。
所谓五志过极,皆可化火,所以人的欲望过盛,就会上火,无论哪种情感过了头,都会转化为火,所以君火相火偏盛是正常的客观现实。
君火也就是心火,相火也就是肝肾之火,心火过旺,就会耗伤心阴,肝肾火旺,就会耗伤肝肾精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肝以气病为先,既可见气病及血,亦可见气病及水
肝木性升散,司疏泄,然疏泄之职必适度,不及与太过,均非所宜。
疏泄有度,则气机条畅,不及则气机郁阻不畅,而为肝气郁;太过则气机升发过甚,而为肝气逆(可上逆和横逆)。
以上皆为肝之“气病”,其证见“为嗳、为胀、为呕吐、为暴怒胁痛、为胸满不食、
为餮泄、为疒贵疝,皆肝气横决也”(《类证治裁・肝气》)。
是故,肝以气病为先,若气病进一步发展,可累及血行和水运。
盖肝之疏泄与藏血功能密切相关,即疏为藏使,藏为疏守,两者相得益彰。
若疏泄太过,气火上逆,则血气升,血决外溢,而
为吐衄、薄厥等,如《类经》有“暴怒则肝气逆而血乱”之语;若不及而气郁,可致血滞成瘀,而为疒徵积、闭经等,
如《金匮
翼・气积篇》有“气滞成积也……”之语。
此皆气病及血也。
肝司气机,通三焦,与肾经之直脉相连;其经脉交足太阴脾经之后,支脉注肺,故肝之疏泄失调可影响三焦水道及肺、脾、肾之司水液代谢之功,可引起气滞水停,而为癃、为淋、为饮、为喘嗽、为涌水(肾之水泛上涌于肺)等。
若水凝为痰,为痰核、为瘿瘤等。
此皆气病及水也。
(收稿日期:2000-03-07)
阳有余阴不足论与阳不足阴无余论探微
金 丽
(福建中医学院 350003)
摘 要 本文分别从“阳有余阴不足”论及“阳不足阴无余”论的着眼点及立言之由的不同,辨析了二者的区别在于:朱氏的“阳有余”,概偏指病理的妄动之相火,而相火损耗阴精,故云“阴不足”;张氏的“阳不足”指人体的真阳易于损耗,而阴阳互根,故曰“阴无余”。
“阳有余”之“阳”亦有指“生阳之气”的生理成分,但其内涵小于真阳。
丹溪与景岳二说可并存,景岳之说补充了丹溪学说的不足。
关键词 “阳有余阴不足” “阳不足阴无余” 丹溪学说 阴阳论
中图分类号:R222.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7145(2001)01-0006-02
元・朱丹溪,为金元四大家之一。
《格致余论》“阳有余、阴不足论”为丹溪学说的主旨性论文。
“阳
有余阴不足”论的提出,源于朱氏浓厚的理学思想。
其以天地、日月论,天与地为阳,地与月为阴,由于天大于地,“人受天地之气以生,天之阳气为气,地之阴气为血,故气常有余,血常不足。
”由于“日,实也,亦属阳,而运于月之外。
月,缺也,属阴,禀日之光以为明者也。
人身之阴气,其消长视月之盈缺……”故见阳常有余,阴常不足。
朱氏还引经文证之,“经曰:‘阳者,天气也,主外;阴者,地气也,主内。
故阳道实,阴道虚。
’”朱氏此论,实则运用了“天人相应”的观点,但以日喻人体之阳,并不太贴切,因朱氏所言之“阳”,虽有指人体“生阳之气”的成分,但主要是指妄动之相火。
此外,朱氏引《素问》言证已论,未免断章
取义,为我所用,有失严谨。
以日恰喻人体之阳气者,当推明・张介宾《类经附翼・求正录》中的《大宝
论》。
其云:“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
”且就生化之机言,“阴以阳为主,阳以阴为根”(《类经附翼・求正录・真阴论》),故曰“阳常不足,阴本无余”。
朱氏“阳有余阴不足”论,内容包括生理与病理两个方面,且有年龄不同的分别。
成年以前,“人之生也,男子十六岁而精通,女子十四岁而经行,是有形之后,犹有待于乳哺水谷以养,阳气始成,而可与阳为配,……可见阴气之难于成……”(《格致余论》)这是成年以前的生理现象,阴精之成与形体之长较速,相比较为晚,故为“阳有余阴不足”。
不过,此时阳指“生阳之气”,阳生才能阴长,无论阳有余,阴不足,都
6
天津中医学院学报:Jo urnal of T ianjin Co llege o f T r aditio na l Chinese M edicine 第20卷第1期2001年3月V ol.20N o.1M ar ch.2001
X 作者简介:女,医学博士,讲师,从事医学史及临床文献研究。
是生理现象。
至于中壮年时,血气充盛,精力充沛,正是大有作为,成家立业的黄金时代。
丹溪曾云:“丈夫所学,不务闻道,而惟侠是尚,不亦惑乎?”(《故丹溪先生朱
公石表辞》)但此亦正是物欲最容易干扰之时,“温柔之盛于体,声音之盛于耳,颜色之盛于目,馨香之盛于鼻,谁是铁汉,心不为之动也?”(《格致余论》)心为物欲所感而易动,“心动则相火亦动,动则精自走,相火翕然而起,虽不交会,亦暗流而疏泄矣。
”(《格致余论》)如此“情欲无涯,此难成易亏之阴气,若之何而可以供给也!”(《格致余论》)此所云阳有余阴不足,又是病理变化了,即心动引起相火妄动,火旺则伤阴,阴虚则相火更旺,形成病理上的恶性循环。
及其就衰,“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格致余论》),男子六十四岁而精绝,女子四十九岁而经断。
特别“六十七十以后,精血俱耗,平居无事,已有热证。
头昏目眵,肌痒溺数,鼻涕牙落,涎多寐少,足弱耳聩,健忘眩晕,肠燥面垢,发脱眼花,久坐兀睡,未风先寒,食则易饥,笑则有泪。
”而且,“但是老境,无不有此”(《养老论》)。
这种阳有余阴不足,是阴虚不能藏阳,虚阳因而上越,实际已经阴阳水火两虚。
而且阳有余是假象,阴不足才是真情。
朱氏的:“阳有余阴不足”论于中、老年均指病理现象。
张氏的“阳不足,阴无余”论,概亦既指人体的生理,又指病理两个方面的现象。
但张氏所论其“阳”,却仅指人体的“真阳”,又称“元阳”或“真火”,内蕴命门,与朱氏之言妄动之相火有所不同。
张氏于《大宝论》中评朱氏引日月盈亏,以证明阴阳虚实,谓“日为太阳,火为少阳,水为太阴,月为少阴”,“焉知水大于日”,又“夫阴阳之性,太者气刚,故日不可灭,水不可竭,此日为火之本,水为月之根也。
……惟其不灭者,方为真火……故惟真阳之火,乃能生物,而燎原之凡火,但能焦物病物……”由此可见,丹溪与景岳所论,“阳有余”与“阳不足”并非一事,二者着眼点各有所执,立言之由却可互存,并行不悖。
朱氏所言阳气之动称为火(相火),源于其理学思想中的“恒动论”。
他认为自然界以动为常,所谓“天主生物,故恒于动;人有此生,亦恒于动。
其所以恒于动,皆相火之为也。
”(《格致余论・相火论》)且
十分强调相火对维护生命的重要意义,如云:“天非此火不能生物,人非此火不能有生。
”(《格致余论・相火论》)相火动而有静,即为生阳之气,但若动而无静,即为妄动之相火,是为“元气之贼”(李东垣语)。
相火妄动,初起于心之君火之易动,接着因情志过极、嗜欲等激起“脏腑之火”(“五性厥阳之火”)相煽,则妄动无常,即消耗阴精。
可见,丹溪所言“阳常有余”之阳,为指相火,其包括“常”(生阳之气)与“变”(妄动之相火)两各方面,且一般以“变”为论述的重点。
相火由君火发动,从肝肾而起,消耗阴精,阴亏水耗,似应“降心火、相火及升肾水”(河间、戴人法);至于人年老,阴阳水火两虚,虚阳上越,则应“补水泻水中之火”(或云滋阴潜阳)(东垣法)。
至于丹溪所言的部分相火,有的有六淫之火的成分,是为实火,应该不属于滋阴降火的范畴。
张氏所言“阳本无余”之阳,指人之真阳,或曰“命门之火”,指人体的活力,其于朱氏所云“生阳之气”相比,内涵更广,是可喻为“真阳”与“少火”的关系。
“少火”是与“壮火”相对的概念,初见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原指药食气味厚者为“壮火”,温和者为“少火”,后世对此发挥,认为“壮火”即病理之火,“少火”为“生理之火”。
朱氏所论“阳常有余”之“阳”,其病理成分概偏指“壮火”,即妄动之相火,与张氏所云“阳本无余”之真阳有所不同。
总之,朱氏“阳有余阴不足”论与张氏“阳不足阴无余”论相比,前者主要在阴阳相对关系上论述相火妄动,阴精耗损的问题;而后者则主要是在“阴阳互根”的关系上,论述了阳气亏乏与真阴不足的因果问题。
二说可并存,且景岳在有关阴阳理论上的论述比较全面。
景岳之说补充了丹溪学说的不足。
(收稿日期:2000-
11-13)
讲究卫生 减少疾病
・公益广告・
7
天津中医学院学报:Jo urnal of T ianjin Co llege o f T r aditio nal Chinese M edicine 第20卷第1期2001年3月V ol.20No.1M ar ch.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