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营主体融资困境与化解路径【论文】
三农经济融资难题及解决途径探讨
三农经济融资难题及解决途径探讨农村经济在我国具有重要地位,而三农经济融资难题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如何解决农村经济的融资难题,是一个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对三农经济融资难题及解决途径进行探讨。
一、农村经济面临的融资难题农村经济融资难题主要表现在融资渠道少、融资成本高、融资周期长、风险较大等方面。
农村地区缺乏金融机构,融资渠道有限,农民很难获得融资支持。
同时,由于农业生产周期长,回报周期不确定,金融机构对农业项目的风险也较大,导致融资难度加大。
二、提高农村经济融资的有效性为了解决农村经济融资的难题,我们可以通过提高融资的有效性来解决这一问题。
首先,可以加大对农业金融产品的创新力度,推出更多符合农村实际情况的金融产品,满足农民的融资需求。
其次,加强对农业项目的评估和监管,降低风险,提高融资的安全性。
同时,可以加强对农民的金融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融资意识和能力。
三、加大对农业信贷的支持力度为了解决农村经济融资的难题,政府可以加大对农业信贷的支持力度。
政府可以通过设立农业信贷担保基金、设立农业金融专项基金等方式,为农民提供更多的融资支持。
同时,政府可以推动金融机构加大对农业的信贷投放,降低农业贷款的利率,提高融资的可及性。
四、推动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农村金融机构是农村经济融资的重要渠道,推动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是解决农村经济融资难题的关键。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加大对农村金融机构的补贴力度,提高农村金融机构的盈利能力。
同时,政府可以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开展农村金融业务,提高金融机构对农村经济的服务水平和能力。
五、加强对农村金融市场的监管为了保障农村金融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政府可以加强对农村金融市场的监管。
政府可以完善监管机制,建立健全监管体系,加强对农村金融市场的监督,提高市场的透明度和规范性。
同时,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金融市场的惩罚力度,打击乱象,维护市场秩序。
六、鼓励农村金融创新为了解决农村经济融资的难题,可以鼓励农村金融机构进行创新,发展多元化的金融产品,丰富农村金融市场。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困境与路径创新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困境与路径创新农业是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提速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逐渐成为新的生力军。
但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面临经济融资方面也面临较大的困境。
本文将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困境与路径创新进行探讨。
1、资金需求量大由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要投入较多的资金进行农业生产和经营管理,如购买农机具、种子、化肥、农药等,同时需要支付土地租金、劳务费用等。
因此,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资金需求量较大。
2、融资难度大传统的农业经营方式多数是以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形式为基础。
这类农业经营主体规模较小,经济实力较薄弱,因此融资难度较大。
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多以大农户、龙头企业等大型经营方式为主,虽然规模较大,但虽然信誉度高,但对于融资的能力也受到很大限制。
3、融资成本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成本较高。
传统金融机构对于农业领域的信贷审批相较于其他领域更加审慎、严格。
另外,银行和其他融资机构中的很多人对于农业领域相对缺乏了解,并且很多资金融通途径尚未拓宽,导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成本居高不下。
1、政策激励措施政府要主动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尤其是对于其中的龙头企业或大农户,从技术培训、土地使用及所有权保障、政策优惠等方面进行支持。
2、拓宽融资渠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还需积极探索多元化融资渠道,如通过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社等机构进行融资,同时发挥股权投资、大型商业银行的优势,积极引进社会资本。
3、加强信贷服务相关资金融通部门应该加强信贷服务。
采用多渠道、多层级、多形式的方式,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在融资审批方面,注重优化流程、简化申请条件,同时吸纳更加多样性的融资方式,降低融资成本。
4、创新金融产品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出现的融资问题,创新金融产品可以对问题进一步调查研究,整合相应资源,进行本地性套餐的推举,加强推行效果,通过农村微贷、农村小额贷款等金融产品,实现风险控制和资源整合。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题及对策建议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题及对策建议摘要:近年来,随着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迅速,为突破传统农业经营主体“小、散、弱”的弊端,主张走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发展路线,这意味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要投入更多资金用于租赁土地、购置设备、引进技术、打造品牌、培育新型农业人才等方面,其融资愿望相比传统农业更为强烈。
本文主要通过对当前部分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题进行分析,提出可行性建议,以期对现代农业和乡村振兴给出新的启示。
关键词: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题;对策建议农业农村部在《关于2019年度金融支农创新试点政府购买服务有关事宜的通知》中提出:要紧紧围绕中央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部署,围绕农户尤其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迫切需求,立足破解农业农村金融瓶颈制约、打通金融资金投入农业农村的渠道、形成金融重点倾斜的多元投入格局,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模式,提高农业农村金融服务的可得性、便利性和精准性,更好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多层次的金融需求。
表明了当前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困境,并指出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需要优化各地资源配置,并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才能让农村经济建设变得更长远,更有持续性,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服务。
1、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题1.1涉农信贷产品规模小近年来,涉农金融机构虽然加大了对“三农”的信贷支持,但大多数融资产品额度比较小、期限一般在一年以内,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需求大,融资期限长,银行等金融机构由于服务的滞后性,还没有制定出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产品,进而导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需求很难得到满足。
1.2抵押物件难获认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拥有的资产一般为设施大棚、水利设施、大型农机农具、加工设备、农产品等实体资产,以及土流转到的土地使用权。
这些实体资产和财产权益大多缺乏流动性,变现能力能力差,其抵押价值难以得到金融机构的认可,极大地限制了经营主体获得融资的能力。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困境与路径创新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困境与路径创新随着农业产业的不断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农业经营主体也在不断壮大和多样化。
传统的个体农户和家庭农场逐渐向规模化、专业化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转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如农业企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日益成为农业生产的主体。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融资困境,无法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来推动农业生产和经营的发展。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将从融资困境的原因分析入手,提出相关路径创新,以期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问题提供一些启示。
1. 外部环境的影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所处的外部环境对其融资困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国家政策的变化和宏观经济的波动对农业产业的发展产生着直接的影响,直接影响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盈利能力和发展前景。
金融市场的不同步发展也给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来了融资的不便,金融机构对于农业产业的了解程度和风险控制能力都不足,导致融资渠道不畅。
2. 内部经营状况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自身的经营状况也是导致融资困境的重要原因。
一方面,规模小、技术落后、管理不规范等因素导致了生产经营的低效益,降低了融资的吸引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还需要不断完善,缺乏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使得融资方对其投资前景担忧。
3. 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金融机构对农业产业的认知程度和风险控制能力是影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的重要因素。
一些金融机构对农业产业的认知不足,缺乏专业的风险评估和控制能力,因此对农业产业投放的资金较少,使得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难以获得融资支持。
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困境的原因,需要进行相应的路径创新,以期为其提供更多融资支持,推动农业产业的发展。
1. 政府政策扶持政府在税收政策、补贴政策、贷款政策等方面要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提高其融资的可行性。
通过给予贷款贴息、减免税收、提供项目补贴等方式,吸引金融机构和其他投资者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投资,提高其融资的便利性。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困境与路径创新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困境与路径创新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深度调整和农业现代化的加速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越来越多地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而融资难问题却成为阻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面对这一困境,应该如何解决呢?本文尝试提出一些解决路径,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们指明方向。
一、融资困境的原因1. 银行信贷难和贵一方面,由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多数为中小企业,信誉等级不高,资产规模不大,银行受理贷款的条件过于严格,使得他们很难获得银行贷款;另一方面,因为银行对此类企业的信用风险较高,还需要收取较高的利率和担保费用,从而使得贷款的成本也变得较高。
2. 融资渠道单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资金需求主要来源于银行贷款和自筹资金,而且相对于传统农业经营主体来说,他们的自筹能力较差,再加上信贷难的困局,导致了他们的融资渠道单一,难以将融资结构完善化,无法充分发挥资本的杠杆作用。
3. 技术含量高,投资周期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多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支撑的,比如温室蔬菜、养殖业、特色果品等,对技术的要求较高,投资周期往往也比较长,导致了大量的资金需求周期性集中,难以按时足额供应。
二、路径创新为了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困境,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路径创新,既能解决融资问题,又能促进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升级。
1. 政策扶持,整合社会资源政府在加大金融支持的同时,还应当加强政策扶持,如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税收优惠、资金补贴等相关扶持政策,这样可以通过减轻农业企业的财务负担,有效地缓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资金压力。
此外,还应该加强扶贫金融和农村金融服务的整合力度,通过向农村的社会力量借助资金和资源,引导农民投资农业产业,形成农业现代化的投资平台。
2. 积极发展供应链金融模式通过整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上下游农业企业,形成一条完整的供应链,再通过金融机构的融资支持,将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优化协同起来,形成了一种以债务为基础的金融模式,即供应链金融模式。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2篇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第一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的现状与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传统的家庭农场逐渐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所取代。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规模化经营、产业化运营和市场化销售为导向,为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然而,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其规模较大、资金需求量大、贷款门槛高等因素,融资问题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的现状1. 银行贷款难度大。
由于规模化经营需要较大的投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银行贷款需求较高,但传统金融机构对农业领域的贷款审批较严,风险意识较强,导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难以获得足够的贷款支持。
2. 信用体系不完善。
农村信用体制相对薄弱,社会信用评价普及程度较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往往缺乏有效的信用背书,难以在融资过程中证明自身的信用能力。
3. 资金成本较高。
受到农业产业链条较长、周期较长的特点影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周期相对较长,而传统融资方式的利率较高,导致资金成本较高。
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面临的问题1. 融资渠道单一。
当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要依赖银行贷款作为主要融资途径,缺乏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导致融资选择有限。
2. 风险评估缺乏科学性。
传统金融机构对农业领域的风险评估存在片面性和简单化的问题,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风险认知不足,导致融资难度增加。
3. 农业资产无法充分抵押。
由于农业资产的特殊性,其无法像土地和房产一样成为有效的抵押物,使得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融资过程中无法有效利用其资产价值。
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解决方案1. 创新融资产品。
金融机构可以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特点,设计更加灵活和个性化的融资产品,满足其多样化的融资需求。
例如,可以推出专门针对绿色农业、无公害农产品等特色农业的融资产品,采用利率优惠、还款期限灵活等方式,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融资可行性。
2. 建立农业信用体系。
相关部门可以加强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社会信用评价工作,逐步建立健全农村信用体系。
农业企业融资困境及其解决路径
186农业企业融资困境及其解决路径于悦作者简介:于悦(1996-),女,汉族,江苏盐城人,佳木斯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佳木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佳木斯154000)摘要: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促进地区的经济发展。
在此过程中,正确意识到农业企业融资过程中的困难变得十分重要。
本文主要从农业企业自身角度出发,探讨农业企业融资困境形成的原因,主要包括农业高风险特征和缺乏抵押物,并对融资困境提出一些具体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农业;企业融资一、农业企业融资困境形成原因农业企业融资困境在全世界范围内长期普遍存在,而解决这一困境的关键在于弄清形成农业企业融资困境的原因。
对此,本文主要从农业企业的角度进行探讨。
可以说,农业企业融资困境的形成与农业企业自身状况密不可分,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农业企业的高风险特征中国学者普遍认为,农业企业融资规模小,分散度高,风险高,贷款交易成本较高。
通过探究农业小微企业的融资困局,发现农业企业的厂长通常身兼数职,这样就会导致企业的管理方面存在问题,加重了企业需要负担的风险[1]。
此外,农业企业受到一些固定特点的影响,比如市场风险、自然灾害风险等,缺少合乎金融机构要求的抵押品,因此,其信用水平和还款能力也较低。
(二)农业企业信息不透明,缺乏抵押品中国的农业企业通常没有土地所有权,也无法提供有效的抵押品。
正规金融机构缺乏向农村企业提供贷款的主动权的原因是显而易见的。
信息不对称使得金融机构无法观察和监控其行为,因此向他们提供贷款是有风险的。
目前我国农业企业的融资约束主要是“有限责任约束”,即抵押和担保等非价格条件限制了它们的融资能力。
(三)其他特质农业企业特征(如企业主个人特征、经营状况、人力资本等)与信贷交易的信息透明度、银行交易成本和风险密切相关,它也会影响农业企业的信贷配给程度。
农民面临的融资约束主要是由于“有限责任约束”,即限制农民融资能力的财富水平。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困境与路径创新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困境与路径创新随着国家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以及城乡一体化的不断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迎来了发展的好时机。
然而,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往往面临融资困境,制约了其发展速度和规模。
本文将探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困境以及如何进行路径创新。
1.1风险偏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经营和管理水平相对较低,由于其生产经营活动受到天气、自然灾害等的影响较大,风险偏好较高。
这会让投资者对其投资意愿降低。
1.2资产信息透明度差大多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都是小规模的个体或家庭农场,其资产的信息透明度相对较低,投资者难以对其进行充分的了解,也降低了投资风险承受能力。
1.3缺乏质押物由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资产规模较小,有时候无法提供充分的质押物,这会增加融资难度,并影响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速度。
2.1增加协会、合作社等中介服务机构由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融资方面面临困难,建立中介服务机构,如协会、合作社等,增加与金融机构的联系,调动资源和协调资金的配合等方面能集中起来做,为其提供更多的融资途径和支持。
2.2建立信用体系建立适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用体系,增加其信用评级,在金融机构融资时发挥作用。
通过信用体系,能够减轻资产信息透明度等问题所带来的融资上的困难。
2.3创新融资方式对于资产规模较小型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传统的抵押贷款方式融资难度较高,可以选择创新融资方式如股权投资、债权融资、众筹、物联网租赁等方式。
2.4创造品牌优势各类途径的宣传是构建品牌的重要部分。
如建立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产品,优势产品的研发和规划品牌营销策略。
品牌的影响力能远远超过单纯的广告宣传,品牌带来的忠实用户往往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好处。
三、结论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方面,虽然存在一些困难,但仍然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充分了解这些问题与困境、深刻理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特点与实际需求,依托政策支持,通过创新融资方式及运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形成合理高效的融资服务,将一定能够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社会价值,实现城乡经济的良性循环。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现状与对策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现状与对策近年来,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确立,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了调动,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升,农民生活也得到了改善。
然而,在经济文化大背景下,农民对组织化的需求日益迫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农业市场上有竞争力的组织形式满足了农民对农业发展的需求,因此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在农村人口大量转移、农村务农老龄化严重和XXX荒废的背景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为农业经济发展的新生代力量,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问题变得刻不容缓。
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现状近年来,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专业大户遍布各个农村,产业化龙头企业也在快速稳步发展。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资金来源主要有自有资金、国家财政拨款、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和民间借贷这四种类型。
1.自有资金企业为进行生产经营活动而持有的可自行支配且无须偿还的那部分资金称之为自有资金。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自有资金包括组织成员投入的资本和生产经营过程中组织内部积累形成的公积金、盈余等。
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组织成员规模一般较小,自有资金有限;农民合作社和产业化龙头企业虽然有一定规模,但自有资金并不能满足其长期发展扩大的资金需求。
2.国家财政资金国家财政资金是指政府为鼓励发展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给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一系列的财政补贴和优惠政策。
但财政拨款只面对信用度高、发展前景好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并没有全面覆盖到所有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目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都是小规模经营,他们不论在成立之初还是发展壮大过程中的自有资金都比较薄弱,贷款能力有限,需要国家财政资金的极大支持。
3.银行等金融机构目前我国农村金融机构体系中的主要机构有农村信用社、XXX、XXX、XXX。
虽然有这四大金融机构,但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并没有很大的帮助,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贷款的最主要的金融机构是农信社,因为农信社的覆盖率比其他机构的要高,但金融服务产品单一且供不应求。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困境与路径创新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困境与路径创新目前,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数量逐年增加,但其融资困境日益严峻。
主要原因在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资产、品牌、信誉等方面相对薄弱,且传统金融机构对农业领域的风险认知度较高,难以提供足够的融资支持。
因此,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要探索路径创新,解决融资难题。
一、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提高融资能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可以通过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提高财务稳定性和融资能力。
具体措施包括:1.拓宽融资渠道,发挥多元化融资的优势。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可以通过吸引社会资本、金融机构、政府资金等多方渠道的融资,降低融资成本;在融资时须充分考虑融资成本、融资期限、融资用途等因素,避免融资用途与融资成本不匹配的问题。
2.优化负债结构,减轻负担。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可以通过调整负债结构,降低融资成本和风险,例如转换负债为股权,或者通过筹资减轻短期负债压力。
3. 加强风险管理,提高融资能力。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可以通过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体系,加强风险防范能力;设定融资保障措施,完善融资担保机制,提高融资条件的可靠性。
二、完善股权融资机制,扩大融资渠道1.发行股权,吸引社会资本。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可以通过发行股权,吸引外部投资,扩大融资渠道;但需要确保股权定价准确、股东权益保障等问题。
2.探索“产融结合”模式,提升融资效率。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可以通过与龙头企业、金融机构等实现产融结合,共同探索合适的股权融资模式。
例如,龙头企业可持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股权,为其提供融资支持,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则为龙头企业提供稳定的农产品供应。
三、建立信用体系,增强信誉度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可以建立信用体系,提高自身信誉度,吸引更多融资机构的关注和支持。
具体措施包括:1.建立信用档案,记录经营历程。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要建立完善的信用档案,包括经营、财务、风险等方面的信息,为信贷机构评估提供参考。
2.强化信贷关系,提高信誉度。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要与关键合作伙伴、金融机构等建立良好信贷关系,提高信誉度和合作的稳定性。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困境与路径创新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困境与路径创新随着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推进,兴起了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如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民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
但是,在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融资困境。
一方面,传统金融机构对于农村地区的投资风险认知度不足,尤其是对于新型经营主体的膜拜难以评估,往往存在不愿或难以提供贷款的情况。
另一方面,部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自身发展阶段较早,规模小,资产单一、多块地,缺乏抵、质押品,财务状况不稳定,也难以取得金融机构的信任和支持。
一是拓宽融资渠道。
除了传统金融机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可以寻求非常规渠道,如政府扶持资金、股权投资、天使投资、农业龙头企业结盟投资等,以扩大融资来源。
二是创新融资方式。
对于有信用较高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可以尝试使用通用债权融资、资产证券化等相对成熟的融资方式,为扩大融资规模提供保障。
对于信用较为薄弱的农民合作社等小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可以创建信用担保机构、成立抵质押平台等,降低他们的资金成本,提高融资效率。
三是提高运营效益。
合理调整生产结构,发展有竞争力的产业,同时进行创新的种植技术、生产方式等措施,不仅能增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收入,也能提高其运营效益,为解决融资困境提供帮助。
四是完善资产管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应结合自己的特点,完善较为科学的资产管理体系,加强财务与会计工作,超前谋划投资规划,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培育,以提高自身的资产质量,从根本上打破融资的瓶颈。
总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困境是制约其发展的关键难点,需要利用多种渠道、创新融资方式、提高经营效益、完善资产管理等多种手段,从而加快发展,为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注入活力。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困境与路径创新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困境与路径创新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我国农业产业发展正迈向高质量、高效益、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如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等,作为农业产业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推动农业生产现代化、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增加农民收入等重要使命。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融资方面面临着较大的困境,限制了其发展壮大。
本文将探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困境及路径创新。
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困境1. 资金需求大,融资渠道狭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土地流转费、生产设备购置、技术改造、市场开发等方面的资金支持。
由于发展初期规模小、信用记录不完善、抵押品少等原因,主流金融机构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贷款审批普遍存在较大难度。
2. 融资成本高,融资渠道不畅由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经营规模相对较小,融资成本往往相对较高。
一方面,直接融资渠道不畅,与企业规模不匹配的问题,导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成本居高不下。
间接融资渠道的利率较高,主要以抵押品质量、信用等为主要评判指标,给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来了融资压力。
3. 融资风险大,融资难度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融资过程中面临的风险较大,主要表现在市场风险、产业风险、政策风险等方面。
而现有融资机构对农业风险预期难以充分认知,风险防范措施不完善,这也使得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融资方面面临较大的挑战。
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路径创新1. 强化信用保障,落实风险共担一方面,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用建设,规范贷款行为,完善信用记录,提高信用等级,增强融资能力。
建立农业风险共担机制,通过政府、金融机构、保险机构等多方联动,降低风险,提高融资效率。
2. 拓宽融资渠道,多元化融资模式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特殊需求,开发符合农业特点的融资产品,如土地抵押贷款、信用贷款等。
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农业领域,发展多元化融资渠道,包括股权融资、债券融资、农业企业债等,满足不同类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需求。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困境和路径创新研究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困境和路径创新研究随着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数量不断增加。
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包括了各种形式的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合作社等。
虽然这些新型经营主体在农业现代化的推进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它们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较大的融资困境。
本文将探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困境及其路径创新。
1.资源与资金的缺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源和资金支持,但由于各种原因,它们的资源和资金相对紧缺。
对于规模较小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合作社等,其融资来源主要是农民自筹、银行贷款和政府补贴等,但这些融资渠道难以满足其所需资金的总量和融资成本等方面的需求。
而对于规模较大的农业企业来说,虽然它们可以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方式融资,但这需要它们具备一定的规模和信用背景,而这对于很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来说是难以达到的。
2.融资难度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融资时还面临着融资难度大的问题。
由于它们所处的行业特殊性和风险性,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对它们的融资审批较为谨慎,导致它们的融资申请经常被否决。
另外,由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用评级不高,它们很难获得较为优惠的融资利率,这也使得它们的融资成本更高。
3.制度性障碍在中国,传统农村经济组织如乡村企业、乡村信用社等,面临着无法形式化、贫乏信用背景等问题,进而制约农村金融发展的问题,这也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的制度性障碍之一。
同时,由于多个监管机构对其融资进行限制性监管,也对其融资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二、路径创新1.探索多元化融资渠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要探索发掘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除了传统的银行贷款等融资方式外,还可以通过金融衍生品、基金、股权融资等一系列新型融资方式来解决融资难题。
例如,可以采用“农村金融+互联网”模式,将农业企业与互联网平台相结合,借助互联网平台的力量来获得融资。
2. 积极引入社会资本随着社会资本的迅速发展,引入社会资本已成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一种融资路径创新。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困境和路径创新研究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困境和路径创新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不断涌现,融资问题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传统的个体农户和农民合作社往往面临融资困难,因为他们的财务信息不完整,信用记录不清晰,抵押物不足以满足金融机构的要求。
由于农业生产具有周期性和季节性特点,导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融资过程中面临较高的不确定性,增加了金融机构的风险偏好。
目前,我国政府对农业融资提供了一定的支持政策,但仍然存在执行不到位、效果不明显的问题。
金融机构也尝试了多种合作模式,如担保贷款、信用贷款等,但由于信息不对称和风险高,很难真正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难题。
本文旨在探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困境的原因和特点,分析路径创新对于解决融资问题的重要性,提出政府和金融机构应该如何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以及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提高农业融资的成功率。
通过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困境和解决路径的深入研究,为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和政策建议。
1.2 研究意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困境和路径创新是当前农业领域面临的重要问题。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传统农业经营主体面临着资金需求大、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等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和壮大。
研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困境的原因及解决途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通过深入研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困境,可以揭示农业领域存在的体制机制问题和制约因素,为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参考。
探讨农业主体融资路径的创新,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链的整合和优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政府支持政策和金融机构合作模式的探讨,可以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更多融资渠道和资金支持,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建立风险管理机制,可以有效降低农业融资风险,提高融资成功率,增强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活力和竞争力。
2. 正文2.1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困境传统金融机构对农业项目的融资偏少。
农业经营主体融资困境与化解路径【论文】
农业经营主体融资困境与化解路径[摘要]随着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农业建设的核心主体已由传统分散式的农民个体转变为以以农业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经营范围和经营规模上有着极大的优越性,但是却也存在融资的“麦克米伦缺口”。
融资困境来源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内控制度的不完善,来自于金融机构服务的滞后性,来自于政府支持力度和协调机制的不完备。
因此需要整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自身、金融机构和政府三方的力量,共同突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困境。
[关键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困境;融资方式伴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村经营制度的变革、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土地确权的推行,传统农业正进行着深刻的变革。
农业的核心主体地位已经逐渐由传统的以农户为主的分散式个人主体变为农业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业专业大户等规模农业经营主体。
现如今,新型农业主体已经逐渐成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中坚力量。
林乐芬,法宁(2015)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概括为:通过土地流转的形式实现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根据市场经济和市场需求进行农业专业化生产,其目标是促进土地使用效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增加从业者的劳动收入,最终保证农产品的稳定供给,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和带动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的农业经营主体[1]。
根据农业农村部印发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高质量发展规划(2020-202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快速发展。
截至2019年底,全国家庭农场超过70万家,依法注册的农民合作社220.1万家,从事农业生产托管的社会化服务组织数量42万个[2]。
显然,现阶段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经成为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中流砥柱。
但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发展进程中却出线筹资难的核心问题。
姚彦青(2017)认为目前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是融资问题[3]。
林乐芬,法宁(2015)也认为,相比较于普通农户而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规模较大,现代化发展程度较高,资金需求较高。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困境与路径创新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困境与路径创新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他们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业产业化为主导,以创新驱动为动力,成为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力量。
尽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其在融资方面面临着较大的困境,阻碍了其发展。
本文将围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困境与路径创新展开探讨。
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困境1. 资金需求大,融资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较高的资金需求,尤其是投入标准化、规模化的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所需的设备、技术、人才等成本较高,并且需要一定的流动资金支持。
传统金融机构对农业的金融支持主要集中在小农户和传统农业企业,对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却存在较大的融资难题。
2. 风险认知差,融资难传统金融机构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风险认知存在差异,其经营模式、风险特点和经营规模等与传统农业经营主体不同,使得金融机构对其融资更为谨慎。
对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来说,由于缺乏抵押品和信用担保等,难以获取低成本的融资支持。
3. 融资渠道窄,融资难目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主要依靠银行贷款和政府补贴,还存在融资渠道单一的问题。
由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规模和风险与传统农业企业不同,传统金融产品难以满足其多样化的融资需求,导致融资渠道相对狭窄,融资成本较高。
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路径创新1. 多元化融资模式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特点和需求,可以推动多元化的融资模式,包括股权融资、债券融资、租赁融资等,以丰富融资渠道和降低融资成本。
这需要支持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鼓励探索新型金融产品和服务,建立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特点相适应的融资机制。
2. 投融资服务平台建立投融资服务平台,提供专业的融资咨询和投资对接服务,帮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理清融资需求,规划融资方案,寻找融资平台和投资人,提高融资效率和成功率。
可以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风险评估和信用评级,降低金融机构的风险认知,增加融资机会。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困境与路径创新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困境与路径创新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逐渐成为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由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特点和融资环境的限制,他们在融资过程中面临着众多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从融资困境的原因分析入手,探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融资方面的路径创新,为解决融资问题提供一些借鉴和思路。
1. 资产负债表狭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普遍缺乏稳定的生产资产和财务资产,很难提供足够的抵押物或担保品,从而无法获得传统金融机构的融资支持。
2. 信息不对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多为小微企业和个体户,其业务和财务状况难以准确披露,银行等金融机构难以评估其信用风险,不愿意给予融资支持。
3. 融资渠道有限传统金融机构对农业、农村的融资支持相对薄弱,农村金融市场不够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很难通过传统渠道获得融资支持。
4. 政策支持不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融资过程中缺乏政策支持,贷款利率高、融资难度大、融资周期长,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发展和生存能力。
1. 探索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可以积极探索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如信托、私募股权投资、债券发行等非传统金融渠道。
可以寻求与大型农业企业、农业龙头企业合作,共同发展,通过企业合作和联合融资的方式获取资金支持。
2. 引入天使投资和风险投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可以通过引入天使投资和风险投资来获取资金支持,这种方式可以为企业提供更灵活的融资方式,有助于解决传统金融机构的融资难题。
3. 发展农业金融服务政府和金融机构可以重视农业金融服务,建立健全的农业金融体系,推动发展以农业为重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更加灵活和多样化的融资支持。
4. 拓展政府政策支持政府可以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财税优惠政策力度,出台专门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扶持政策,通过降低融资成本、加大融资额度等方式,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
5. 建立信息透明平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可以通过建立信息透明平台,及时公开企业的运营和财务状况,提高金融机构对企业的评估和了解,增加金融机构对企业的信任度,从而获取更多的融资支持。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困境与路径创新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困境与路径创新农业经营主体是指在农村地区经营农业、农村产业和农村工业等各类经营活动的经济组织。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近年来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形式之一,它以农民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形式存在,发挥着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民收入增加的重要作用。
当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融资方面存在困境,需要通过路径创新来解决。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融资方面面临着以下困境:传统金融机构对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需求缺乏了解和认识,对其市场前景和信用风险存在偏见。
由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规模相对较小,很难提供足够的抵押物和担保来满足传统金融机构的融资要求。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经营过程中面临多样化的融资需求,包括运营资金、技术改造、设备升级等,而传统金融机构的融资产品难以满足其需求。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融资方面缺乏专业的人力资源和金融管理能力,导致融资申请过程复杂、效率低下。
为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困境,需要进行路径创新。
要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建立专门的融资机构或基金,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专业化的融资服务。
政府可以通过财政补贴、贴息贷款等方式,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融资支持。
要推动农村金融体系创新,发展多层次、多样化的融资产品。
可以引入股权融资、债券融资、信托融资等方式,扩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渠道。
可以探索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利用互联网技术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便捷的融资服务。
还要加强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需求调研和风险评估,为其提供个性化的融资方案。
要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管理能力建设,提高其融资申请的效率和质量。
可以通过培训、培育金融专业人才、建立融资申请辅导机构等方式,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管理水平。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融资方面面临着困境,需要通过路径创新来解决。
政府支持、农村金融体系创新、个性化融资方案和金融管理能力建设等是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困境的关键路径。
只有通过有效的融资支持,才能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康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的蓬勃发展。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困境和路径创新研究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困境和路径创新研究一、引言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我国农业经营主体逐渐呈现多样化和多元化的特点。
传统的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经营方式逐渐与现代化的大型农业企业、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相辅相成。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面临着融资困境,制约了其发展的步伐。
本文将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困境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路径创新的建议,以期为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难题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困境分析1. 资金需求大,融资难度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相对于传统农业经营主体而言,其农业规模较大、技术含量较高,市场化程度较高,因此对资金的需求量也更加巨大。
受传统金融机构的融资模式、农业风险较高等因素制约,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往往难以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使得其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始终面临着资金紧张的局面。
2. 风险较大,融资门槛高3. 农业资产质押难,融资条件苛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资产往往以土地、农用机械等农业资产为主,这些资产具有特殊性、不易流动等特点,使得其在向传统金融机构融资时,质押条件较为苛刻。
我国土地财产权制度尚不完善,土地质押难度加大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难度。
1. 推动农业金融创新,拓宽融资渠道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困境,有必要推动农村金融体系的创新,拓宽其融资渠道。
应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农业领域,支持发展农业保险、农业信贷担保等金融业务,扶持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传统金融机构,推动传统农业银行向农村地区发展,以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需求。
2. 加强担保机制建设,降低融资风险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门槛较高的问题,有必要加强担保机制的建设,降低其融资风险。
可以建立农业信用担保基金,扩大农业信用担保规模,降低融资门槛,吸引金融机构进入农业领域,同时促进农业信用体系的建设,降低融资难度,降低融资成本。
为了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资产质押难的问题,应该完善土地流转融资机制,优化资产质押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经营主体融资困境与化解路径[摘要]随着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农业建设的核心主体已由传统分散式的农民个体转变为以以农业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经营范围和经营规模上有着极大的优越性,但是却也存在融资的“麦克米伦缺口”。
融资困境来源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内控制度的不完善,来自于金融机构服务的滞后性,来自于政府支持力度和协调机制的不完备。
因此需要整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自身、金融机构和政府三方的力量,共同突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困境。
[关键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困境;融资方式伴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村经营制度的变革、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土地确权的推行,传统农业正进行着深刻的变革。
农业的核心主体地位已经逐渐由传统的以农户为主的分散式个人主体变为农业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业专业大户等规模农业经营主体。
现如今,新型农业主体已经逐渐成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中坚力量。
林乐芬,法宁(2015)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概括为:通过土地流转的形式实现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根据市场经济和市场需求进行农业专业化生产,其目标是促进土地使用效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增加从业者的劳动收入,最终保证农产品的稳定供给,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和带动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的农业经营主体[1]。
根据农业农村部印发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高质量发展规划(2020-202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快速发展。
截至2019年底,全国家庭农场超过70万家,依法注册的农民合作社220.1万家,从事农业生产托管的社会化服务组织数量42万个[2]。
显然,现阶段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经成为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中流砥柱。
但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发展进程中却出线筹资难的核心问题。
姚彦青(2017)认为目前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是融资问题[3]。
林乐芬,法宁(2015)也认为,相比较于普通农户而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规模较大,现代化发展程度较高,资金需求较高。
但与此同时,金融机构提供的小额贷款主要针对小农户,覆盖面窄,资金补充不足,而民间借贷渠道相对也较少。
资金供小于求的现状导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面临较大的融资困境[1]。
同中小企业发展的困境一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存在明显的“麦克米伦缺口”。
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特点(一)融资额度与融资期限的特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相较于普通农户而言,经营土地不是分散式的小面积土地,而是少则几十亩,多则上千亩的土地经营面积;同时经营规模也比普通农户的规模大,呈现出规模化、集中化和现代化的特点;经营时限具有一定周期性和长久性。
因此,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额度需求相对较大,偏向于大额贷款;贷款期限方面也趋于一年以上的中长期贷款。
(二)融资抵押特点若与城镇企业的融资抵押进行比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融资抵押方面抵押物最大的资产主要为农村厂房房屋和土地流转经营权的土地等。
但是无论是厂房和土地等资产,所属位置在农村,流转性和流动性较差,因此若想以此作为融资贷款的抵押物,都会被银行以贷款风险较高为由而拒绝或延缓贷款。
(三)融资还款特点与普通农户不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具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较大的经营规模和较成熟的商品化程度。
但是许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经营业务为农作物种植或家禽养殖等,农业生产回收受自然气候影响具有不确定性。
同时投入产出周期长,资金需陆续投入,产品投放市场获得收益需在一年或者几年以上不,导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贷款不能及时还款。
在一定的贷款期限内,随着抵押物时间价值不断贬值,金融机构将面临较高的放贷回收风险,因此降低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贷款发放率。
(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财务管理的特点除有效的抵押物作为贷款依据外,如果企业具有完整的财务报表,良好的财务状况,也会成为银行增发贷款的依据。
然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内控制度并不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资金账户虚设、财务信息缺失,在贷款时不能提供完善有效的财务信息,限制了银行等金融机构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贷款融资支持力度。
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的内部与外部困境分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困境面临着内外部的困境,其中内部困境主要是由于自身管理和融资特点导致的内部融资困境,还有就是金融机构和政府财政政策等导致的外部融资困境。
(一)因自身特点和管理不善导致的融资困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困境的很大一个因素是主体自身发展的问题。
一个方面是抵押物流动性和变现性较差;另一个是投资回报周期长并具有不确定性;再一个则是自身内控管理不完善,财务信息和经营信息材料的缺失。
以上几点都会成为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去银行等金融机构办理融资贷款业务时的障碍,融资风险加大进而导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遭遇融资难的危机。
(二)因融资服务滞后导致的融资困境目前,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助农兴农等融资产品主要是以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等传统信贷支农产品为主。
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等信贷产品主要是为了满足普通农户生产生活的资金需求,贷款期限通常在1年以下,额度一般不超过5万。
同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生产过程中对于资金的需求会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生产产业链的延长而不断增加,而金融机构还缺乏综合性金融服务方式和多样化信贷支持产品,供需的不平衡进一步加大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困境。
[4]与此同时,农业生产回收的不确定性、投资回报周期长、生产规模较大等因素又会使得金融机构在进行风险评估时提高风险率,从而上调贷款利率。
如今,金融机构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贷款时,贷款利率会上调23%-35%,如果评估风险加大则会上调利率达到50%及其以上[3],这些举措都会进一步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困境。
(三)因政府财政金融政策不完善导致的融资困境现阶段,政府对于三农发展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支持,制定了许多针对农业发展的各类农业补贴政策,包括有农机具购置、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和直接补贴等。
但是因为很多农业补贴是根据随田不随人的政策,补贴发放一般是发放到原土地经营者即农户手中,而非发放到土地流转后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手中,因此对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而言,在这一部分很难享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
同时,政府担保体制不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很难通过商业担保获得银行贷款。
农业保险的发展滞后也增加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经营风险,从而使其进一步陷入融资难的困境当中。
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困境的化解策略面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的内外部困境,本文认为需要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自身,银行等金融性机构和政府三方合力,共同解除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困境。
(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提高管理能力,完善内控制度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自身抵押物流动性差和投资回报周期长的问题属于难以控制和解决的问题。
但是在管理方面却可以有所建树,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建设合理的规章制度,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和经营水平;完善管理机制,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健全财务制度,保障财务信息的健全、公开和透明,降低融资风险,增加融资。
同时积极的扩展融资渠道,通过增加商业投资、风险投资、合法的民间借贷、农村互助资金等方式,积极探索融资新模式,进一步扩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渠道。
(二)银行等金融机构需要增加金融产品投入,加大金融服务力度目前,金融机构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的金融产品存在一定的短缺,以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需要调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资金需求和特点,开发符合其个性化发展的金融产品,提高贷款额度和贷款规模,演唱贷款时限,确定合适的贷款利率,采取个性化、差异化和多样化的金融服务。
同时,要积极探索农村产权抵押新模式,按照政策要求制定符合农村生产资料、房屋财产和流转土地等现有抵押物的贷款业务,创新金融服务方式、提高信用贷款额度、放宽担保准入条件,降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资金压力,进一步破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困境。
(三)政府部门需要持续加强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的支持力度政府通过政策引导、财政支持和金融协调,提高农业专项资金支持,保障扶农助农资金按时准确到达实际的农业生产者账号;然后,政府需要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以低保费为农业生产面临的天灾和自然灾害提供保障,保障经营主体投入再生产的成本;再次,继续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的开展,为农村产权交易和产权融资搭建平台,逐步建立和完的农村产权交易市场,提高农业资产的流通能力和变现能力;最后,应该通过政策宣传、招商引资、财政资金引导等方式,吸引民间资本、风险投资和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到农村金融市场中来,为农业经营主体注入持续资金流,有效缓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压力。
[参考文献][1]林乐芬,法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的深层原因及化解路径[J].南京社会科学,2015(7):150-156.[3]姚彦青.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的深层原因及化解路径[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7(13):257-258.[4]李少民.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财政政策研究[J].地方财政研究,2014(10):130-132.[5]杨小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困境和路径创新研究[J].山西农经,2019(8):151-152.[6]赵玉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困境与路径创新[J].中国集体经济,2019(13):79-80.[7]王宁,米青.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困境与路径创新研究[J].农业经济,2018(4):102-104.[8]刘俊奇,周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困境及化解路径———基于辽宁新宾、清原两县典型样本的考察分析[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0(5):88-91.[9]郭娅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担保的政策取向及发展路径[J].农业经济,2016(8):115-116.[10]刘婷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困境与金融支农改革路径[J].农村经济,2016(3):7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