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饵料培养学ppt

合集下载

卤虫的培养(生物饵料培养课件)

卤虫的培养(生物饵料培养课件)

卤虫对水域中离子 组成及浓度的耐受 力范围很广。
4.溶解氧
卤虫具高效的呼吸色素—血红素, 可以在低溶解氧状态下(1mg/L) 生存,也可生活于溶解氧为饱和 溶解度150%的超富氧水体中。
5.酸碱度
孵化过程要求pH在8-9之 间,否则会降低孵化率。
6.摄食
为杂食性动物,以滤食为主,也刮食硅藻(角毛藻、 骨条藻),10 μm以下的饵料颗粒较适宜。 水温28℃ ,培育5 mm 长的卤虫,用衣藻(10~ 15×6~9 μm)为饵料,最大摄食量 700 万个细胞/ (个 · 天),一般10~30万个/(个·天)
卤虫作为饵料所具有的优点
1.卤虫卵来源广,资源量大 2.卤虫休眠卵可长期贮存,而且可以包装后长途运输,需用时随时孵化备用 3.卤虫卵孵化和分离工艺技术简单,操作方法容易掌握 4.卤虫卵所孵的幼虫有不同的发育阶段和大小,可以根据对虾仔、幼虾和鱼苗的大小而选用 5.卤虫所含的化学组成及营养成分符合鱼虾等营养需要 6.卤虫卵及其孵化出的幼虫可以进行消毒去除敌害和污染源 7.幼虫和成虫均可作为营养的媒介载体,把各种营养传递到鱼虾体内
• 壳的最内层为胚表皮,这是一层 透明的富有弹性的膜,可分为纤 维质层和与胚胎相邻的内表皮膜 两层。
• 膜内的胚胎为一约有4000个细胞 的原肠胚。
卤虫无节幼体形态
夏卵或经滞育终止处理的冬卵,孵化 成Ⅰ龄无节幼体,体长一般为400~ 500微米。
卤虫无节幼体形态
Ⅰ龄无节幼体体内充满卵黄,颜色为 橘红色。有三对附肢:第一触角有感觉 功能,第二触角有运动及滤食功能, 一对大颚有摄食功能。在头部有一单 眼。
一、枝角类分布
• 卤虫(Artemia salina) (Brine
Shrimp)又称丰年虫(或盐水丰年 虫) • 隶属于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甲壳纲 (Crustacea)、鳃足亚纲 (Branchiopoda)、无甲目 (Anostrace)、盐水丰年虫科 (Brabchinectidae)

生物饵料课件 生物饵料培养绪论0822

生物饵料课件 生物饵料培养绪论0822

一、微藻培养发展及在水产养殖方面的应用
• 1.1910年,首先由Allen和Nelson利用单种硅藻饲养
各种无脊椎动物;1938年Parke分离获得球等鞭金藻 的单种培养,证实等鞭金藻是双壳类的优良饵料; 1942年,朱树屏在我国首次发表“培养液的无机成份 对浮游藻类生长的影响”;1962年,Guillard和 Ryther发明“F”配方。
二、生物饵料培养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 (二)生物饵料的规模化或大量培养技术研究 • 研究特定培养条件下种群的生理生态特征、生
殖性能(生殖力)和抗逆性能(盐度、温度、 饥饿等变化)。研究大量培养的技术指标,如 合理的培养条件(水质条件、食物条件、生态 结构)和合理的培养密度等。
二、生物饵料培养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体摄食;
• 5.一般培育的水产动物幼体均喜欢摄食
生物饵料,而且容易被消化吸收。
蓝细菌
紫色细菌
一、生物饵料培养学的定义
饵料生物:是指在海洋、湖泊等水域中自然生活的各种 可供水产动物食用的水生动物。 微粒饲料:为满足水产动物幼体的发需要,将不同的 营养物质加工、配合,制成相应生物饵料大小的颗粒 饲料产品,称为微粒饲料(MD)。微粒饲料的作用 与生物饵料相同,但它不是生物饵料。 生物饵料培养学:主要是研究生物饵料的筛选,培养
• 轮虫的利用历史:日本学者Ito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
发现和开发了褶皱臂尾轮虫作为海水鱼幼体的生物饵 料;1967年Hirata&Mori利用面包酵母大量培养轮虫, 奠定褶皱臂尾轮虫作为鱼虾蟹饵料的重要地位。
• 轮虫的应用:已报道轮虫可作为60种海水鱼苗和18种
甲壳动物的生物饵料。
• 研究方向:筛选能抗高环境胁迫品系,筛选出超大和
• 枝角类:俗称鱼虫或红虫,是金鱼和淡水鱼类夏花

轮虫培养(生物饵料培养课件)

轮虫培养(生物饵料培养课件)

蛋白质*(ng/个) 蛋白质**(ng/个) 蛋白质/脂肪* 蛋白质/脂肪** ng/个(干重)
富含DHA的强化剂短时强化 163±13 100 2.3 1.4 331±13
蛋白质强化剂短时强化 238±44 165 2.6 1.8 502±33
*蛋白质按N×6.25计算;**蛋白质按氨基酸总和计算。
广布于淡水、河口等半咸水水体,但不出现在 酸性水体 。
是淡水湖泊、池塘的主要轮虫种群之一,也是 淡水池塘主要培养种类之一 。
褶皱臂尾轮虫
雌性个体大,被甲长平均238m,宽 171µm,前沿背面有棘刺6个,而腹面仅4 个。轮虫有一个尾,其内有粘液分泌于趾, 可粘于池壁等物体上作休息。雄性个体小, 结构简单,仅有纤毛环和精巢,也不摄食, 专为有性生殖交配。
在良好环境下:冬卵 (非混交)雌性→夏
卵(无需受精,挂在足 基部)→雌性小个体。 褶皱臂尾轮虫大约4h产卵1次,21个卵/雌, 持续时间6.7d。
非混交雌体、非混交卵
非混交雌体是指通过非混交生殖 的方式繁殖子代的雌性轮虫。
非混交雌体经过有丝分裂产生双 倍体的卵称为非混交卵。
轮虫的休眠卵在适宜条件下孵化 后,发育成双倍体的雌性轮虫, 此轮虫为非混交雌体 。
轮虫概述 一、轮虫
生物饵料应用概述
二、动物性生物饵料必须具备的条件
必需小型:作为鱼类的开口饵料; 形状简单,容易被破碎; 富有营养,容易消化; 不使水质恶化; 容易制备(培养); 能适应养殖幼体的摄食生态条件。
常见种类 牡蛎担轮幼虫:受精卵 担轮幼虫:大约饵用13-14小时;
藤壶无节幼虫Ⅰ、Ⅱ期:大约饵用3-4小时;
通常称为L-型轮虫 是海水培养的主要种类, 在鱼虾蟹的育苗中应用最广泛。

糠虾、钩虾—糠虾生物学特征(生物饵料培养课件)

糠虾、钩虾—糠虾生物学特征(生物饵料培养课件)
糠虾的生活史包括
,即育
卵囊中发育成
和幼体在水中
生长发育至
。而受精卵在育
卵囊中发育成幼体期又可分两个阶
段:


胚形阶段:从

阶段叫
,刚受精的卵为
,卵径因种பைடு நூலகம்异,黑褐新糠虾
卵径为0.33-0.61mm,日本新糠虾
卵径为0.52~0.58mm,以后互相挤
压,变成不规则的圆球形或多角形,
再逐渐发育成长圆球形或椭圆形。
糠虾的生殖蜕皮比生长蜕皮有规律, 即性成熟和交配产卵前一定需要蜕 皮,但是蜕皮后能否有生殖能力还 取决于是否有雄体的交配。初孵的 幼体在水中生长、蜕皮直至性成熟 所需要的时间随种类不同而异,黑 褐新糠虾从初生幼体至性成熟所需 要的时间随着水温的升高而缩短。
1.雌雄
糠虾在正常情况下都是雌雄异体,偶尔 在生活条件不良时,会岀现雌雄同体
总结得出一般糠虾水温低的季节, 其寿命长;水温偏高的季节,其 寿命较短。而且在季节交替和水 温变化加剧时,死亡率较高。因 此,在培养管理上,要适当控制 培养水温,并且经常换水和吸污, 以降低糠虾的死亡率。
1.分类
节肢动物门
软甲纲 软甲亚钢
糠虾目
糠虾目共约800种
两个亚目
疣背糠虾亚目和糠虾亚目
疣背糠虾亚目分为背糠虾 科和长桡虾科。 糠虾亚目分为鳞眼糠虾科、 瓣眼糠虾科和糠虾科。
2.形态特征
外形:体呈虾形,近似十足目,可分为头胸部 和腹部,头胸部由5节愈合而成的头节和8个胸 节组。腹部6节,第6腹节较长,尾节末端的形 状常随种类的不同而变化,是分类的重要依据 之一。
附肢
第一触角:双肢型,由3节柄及2条触鞭组成毛。 第二触角:双肢型,具3节柄。 大颚:由几丁质板和额须组成。 小颚:包括第1小颚和第2小颚。第1小颚单肢型, 第2小颚双肢型。 胸肢:有8对,双肢型。 腹肢:腹肢大多数扁平而不分节,无内外肢,并已 失去游泳的能力,雄性一般为双肢型,交配时用来 抱握住雌体,称副交接器。 尾肢:尾肢宽而扁,与尾节共同组成尾扇,双肢型。

生物饵料课件 第9章水生环节动物的培养1123

生物饵料课件 第9章水生环节动物的培养1123

(一)外部形态
(3)吻。为 消化道富含 肌肉的口腔 和咽,经口 外翻而成
(一)外部形态
2、躯干部。由许多体 节组成,从围口节至 后端(除最末一节外) 的每一体节的形态均 相同,每节的两侧都 有1对疣足,是运动器 官。
3、尾部。虫体最后一 节无疣足和刚毛的体 节,常称为尾或肛节。
双齿围沙蚕的疣足
3、养殖管理
(1)巡塘检查。最好每天巡塘一次,尤其是大潮 迅期间,须加强防范。
(2)施肥。养殖过程最好能追加肥料,以发酵的 鸡、鸭、猪粪培养饵料效果好。施肥在退潮后立即 进行。
(3)投饵。滩涂粗放养殖不需投饵,蓄水精养应 投饵。前期(幼体阶段)可以采取施肥为主,逐步 增加鱼粉、豆粉等粉末饵料。中后期(养成阶段) 可投小杂鱼虾等搅碎打浆,或豆粕、菜籽粕粉碎、 兑水泼洒。
双 齿 围 沙 蚕 胚 胎 与 幼 体 发 育
双 管 阔 沙 蚕 胚 胎 与 幼 体 发 育
琥 珀 叶 沙 蚕 胚 胎 与 幼 体 发 育
日 本 刺 沙 蚕 胚 胎 与 幼 体 发 育
(四)生态习性
1、栖息地:双齿围沙蚕喜栖息于中、高潮带海滩, 以泥、泥沙底质为主,富含有机质、硅藻等的生境 更有利于沙蚕的生长和繁殖。
双 齿 围 沙 蚕 幼 体 对 温 盐 度 的 适 应 性
二、双齿围沙蚕的人工育苗
(一)亲体的培育 (二)催产与孵化 (三)幼体培育 (四)出苗与运输
(一)亲体的培育
1、亲体的采捕
每年的4-10月,在大潮汛来临前2-3天,从沙蚕的 养殖区或自然海滩上,徒手捕捞异沙蚕体或个体较 大的沙蚕,挑选体健无伤残的个体作为亲体。
丝蚯蚓属于环节动物门,寡毛纲,近孔寡毛目, 颤蚓科。常见培养种类有水丝蚓属的戈氏水丝 蚓、霍甫水丝蚓和尾鳃蚓属的苏氏尾鳃蚓等。

桡足类培养—桡足类营养成分(生物饵料培养课件)

桡足类培养—桡足类营养成分(生物饵料培养课件)

桡足类幼体阶段的脂类含 量一般以新孵化出的无节 幼体的比较高
体新 脂孵 类化 含出 量无 高节

储存 脂类
桡足幼体以后的发育,需要储存脂类(中性脂), 以维持其生殖和度过不良季节。储存脂类一般有 两种:蜡脂(Wax esters WE)和甘油三酯(TG)。

蜡脂
蜡脂储存形式是为应付长时期(4~8个月)的不良 环境,如高纬度桡足类种类,长时间处于低温环 境,食物缺乏,如上述西北太平洋的哲水蚤类的 蜡脂含量占总脂肪含量的80%以上。桡足类产生滞 育卵前,储存了大量的蜡脂
氨基酸
桡足类的氨基酸组成和营养,也 比卤虫的营养价值高(必需氨基酸 含量相对较高 可用每种氨基酸重 /总氨基酸重计算),除了含有较 低含量的蛋氨酸和组氨酸以外, 其游离氨基酸的含量也较高
3.脂类营养

类 海水浮游桡足类的脂类含 量,根据其纬度,季节和
含 食物丰度有巨大的变化,
量 为2%~73%DW。
甘油 三酯
甘油三酯的储存主要是为了应付短时期内的能量 需求。不同种类的桡足类的卵的储存脂肪也不同, 大部分哲水蚤卵是甘油三酯,也有储存蜡脂的卵。
4.脂肪酸强化
饵料对桡足类脂肪酸组成会产生一 定的影响,但不同的种类,饵料产 生的影响的程度是不一样的。现已 证实,哲水蚤的脂肪酸组成受饵料 脂肪酸组成的影响比较大,而且随 着其不同阶段而有所变化。
二、桡足类消毒
2.挠足类消毒
鲜活及冷冻的生物饵料必须经过高效 的消毒处理才可使用。常规的消毒方法, 如冷冻、紫外线杀菌、双氧水处理等都不 能彻底解决生物饵料可能携带病原的问题。 目前,世界公认的最有效的消毒方法是 gamma射线辐照处理。
三.桡足类营养成分
1

枝角类培养(生物饵料培养课件)

枝角类培养(生物饵料培养课件)
每蜕皮一次即增加一龄,同时身体也显著地增大。最后一个幼 龄称为终末幼龄。 • 成熟期:是终末幼龄和第一个成龄间单独的一个龄期。 • 成龄期:此时每蜕皮一次即产生一批幼蚤。成龄数也因种类和 环境因子的不同而有较大变化,如蚤状溞18~25个,大型溞6 ~22个,长刺溞10~19个。
二、生殖
1、孤雌生殖
四、观察鉴定方法
枝角类体型较大,行动缓慢,壳瓣和身体较为透明,便于观 察其形态结构。把标本用吸管移放到载玻片上,在低倍镜 下观察整体形态和壳瓣上的花纹。然后,盖上盖玻片使后 腹部压挤出壳瓣之外,观察后腹部各部分结构及其它结构。 枝角类固定后不会剧烈收缩变形,根据分类特征鉴定到属 一般困难不大,要鉴定到种,就不那么容易了,特别是有些 微小的差异,必须用高倍镜仔细观察,并需要有足够的参考 资料。
长刺溞的生活史有年变化现象,一年 是双周期,另一年改为单周期。枝角 类生活史的改变是和环境的年变化和 枝角类的生理变化分不开的。
一、实验目的
实验 枝角类的形态观察
1.通过对枝角类常见种类的观察,掌握形态构造特征。 2.识别枝角类常见种类
二、实验用品
生物显微镜、盖玻片、载玻片、吸管、纱布、擦镜纸、生物网
淡水种类可用曝气自 来水,内陆盐水种类 可在淡水中加入食盐 或海水调节盐度。
3.接种。枝角类接种的密度会影响培养的成败。培养 枝角类时接种密度越大,成功率越高,生长也越快。
4.投饵。枝角类的理想食物是单细胞绿藻、酵母、细 菌以及植物汁液。此外,大豆粉、玉米蛋白粉、蛋黄 等也可作为培养枝角类的补充饵料。
影响枝角类生殖量的高低的因素
• 种类、形体大小、龄期、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 • 食物:各种枝角类要求一定的食物量来保证其生殖量。饥饿的枝
角类雌体则不排卵,即使卵已排入孵育囊,也可能因食物不足而 被吸收。

糠虾、钩虾—钩虾生物学(生物饵料培养课件)

糠虾、钩虾—钩虾生物学(生物饵料培养课件)

雌雄
2.食性
钩虾属杂食性类型
既可滤食单细胞藻类又能摄食桡足类的成体和幼体,卤虫卵和 无节幼体、轮虫和枝角类等,有时可摄食比自身大数倍的箭虫, 还能摄食腐殖质以及底部的有机碎屑,甚至还能吃海草以及同 类的尸体。
3.溶解酶
溶解酶 钩虾对水环境中的溶解氧含量的适应因种而异。

绪论
繁殖条件 交配
一、繁殖结构:钩虾亚 目雌雄异体,雌虫生殖 孔位于第六胸节腹面, 雄虫生殖孔位于第八胸 节腹面。钩虾的两性异 形现象比较明显,雌体 有抱卵板,而雄体鳃足 比较强壮。
1. ①交配控制: 雄性作为前抱合行为的执行者或参与者。
2.②非交配控制: 这时的雄性仅仅是寻找可能处在排卵期的雌性。
钩虾在交配时,雄体先借

寻雌体钩虾在交配时,雄体先借其发达的感觉
器官探寻雌体,随即用
将其抓住,跨在

第一鰓足的 固着在雌体第一游离
胸节
,而第二足的 则固
着在第五游离胸节

通常在临产蜕壳后 体还交接在一起,一直
绪论
1.栖息地
钩虾喜生活在近岸浅水区,尤其在5~6 月间,经常可见糠虾密集成群游来游去, 有的还集群在近岸的沟渠、浅湾或沟洼 中。
钩虾适盐范围为8~33,适温是2~30℃,生殖 适温是15~22℃,温持续 一段时间后,就伏在水底相继死亡。

糠虾、钩虾—钩虾培养(生物饵料培养课件)

糠虾、钩虾—钩虾培养(生物饵料培养课件)

用水标准
水源充足 溶氧量高 进排水方便
养虾池要求水源充足,水质 清新,增加增氧机,将带有 许多小孔的塑料管均匀布于 虾池四周,鼓风充氧。
放养前准备工作
泼洒消毒
曝晒翻耕
施肥培水
池底经曝晒翻耕后,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全池泼洒 消毒,待药性过后进行施肥培水。
虾苗投放
1
2
3
01
定期加注新水,保持池水活力
绪论
1 2
根据钩虾的生活习性,采集者应尽量寻找冷水性的小水体生境,如:泉水、山溪等进行采集。
但中体水 一也(质 般能如较 较采水好 为集库的 困到、大 难钩河型 。虾流水
,)
制 作

自己爬出
绪论
养殖管理 病害防治
养殖场所必须建在四周无任何污染源、水质符合水产养殖用水 标准、水源充足、溶氧量高、进排水方便的地段。
0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利用增氧机增加池水溶解氧, 改善水质环境
03
利用化学药物和微生物制剂改 善水质
04
定期泼撒沸石粉净化水质,稳 定池水环境
05
充分发挥水质监测的作用,有 目的地调节水质
严禁使用未经取得生产许可证、批准文号和生产执行标准的渔药。
推广使用含碘制剂、抗病毒中草药等无抗药性、低残留,符合标准的药物。

生物饵料培养学1.绪论

生物饵料培养学1.绪论

四、生物饵料培养的发展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
生物饵料规模化、稳定性培养技术,饵料的 营养强化,新型生物饵料的筛选(主要通过生物 技术手段,筛选优良品系) 。
生物饵料培养终极目标
完全取代微粒饲料
苗种的饵料问 题已成为水产 苗种规模化和 产业化的一个 主要制约因素。
16
生物饵料在育苗仍占主导
海水鱼幼体 培育过程被 MD完全代 替几乎不可 能
1.筛选 2.规模化或大量培养技术研究 3.营养价值评价
Selection criteria for larval food sources from the viewpoint of the culturist and the cultured larva
(FAO)
二、优良生物饵料条件
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易于大量培养。
植物性生物饵料 生物饵料
动物性生物饵料
植物性生物饵料
光合细菌
微藻 微藻 酵母
动物性生物饵料
轮虫
卤虫
桡足类
Hale Waihona Puke 枝角类糠虾沙蚕
丝蚯蚓
• 饵料生物 与 生物饵料的关系
生物饵料
冰鲜饵料 Refrigerated food
饵料生物
冰冻处理的 饵料生物
10
生物饵料培养学
主要任务
主要是研究生物饵料的筛选、培养及其 营养价值评价的一门应用性学科。
绪论-生物饵料简介
绪论
生物饵料培养发展趋势
01
章节
Part
基本概念及辨析
辨析
•饵料 live feed •饲料 feed
饵料生物是指生 活在海洋、江河、 湖泊等水域中, 可供水产动物食 用的各种水生微 生物、动、植物。

生物饵料课件 第五章卤虫的培养1109

生物饵料课件 第五章卤虫的培养1109

5、淡水冲洗去盐
为了去除卵表面的盐分,必须用淡水充分 冲洗。淡水冲洗过程,应注意控制去盐过 程的时间和温度。
6、用淡水进行比重分离
将卤虫卵移入有淡水的锥形容器中,经搅 拌或短暂充气后,静置片刻,完好卤虫卵 沉于底部,去除表层空壳与杂质。然后用 200目筛网将虫卵收集。立刻进行离心脱水。
7、离心脱水
二、室外大量养殖
卤虫单—养殖模式 (1)选址。 (2)建池。 (3)整池、清池、除害。 (4)进水、施肥 (5) 晒水 (6)养殖品系的选择 (7)接种 (8)养殖管理 (9)卤虫捕捞 (10)卤虫卵收获
卤虫单—养殖模式
(1)选址:地面平坦、供水方便、排水通畅的盐场贮 水池、蒸发池等。盐度维持70-110
3、饱和卤水的冲淋筛分
将饱和卤水比重分离的卤虫卵用一系列不 同规格的筛网进行筛分。在干净的饱和卤 水冲淋下,可将卤虫卵从其他大小不同的 杂质中分离出来。
4、滞育终止处理
根据卤虫对不同滞育终止处理的敏感性, 选择合适的滞育终止处理方法。滞育解除 方法有:反复脱水、低温刺激、光照处理、 紫外线照射、甲醛溶液浸泡、过氧化氢浸 泡和二氧化碳处理等。其中最常用的是低 温刺激和反复脱水。
第四节 卤虫卵的采收和加工
一、采收 二、加工 三、贮存 四、卤虫卵的质量判别
二、加工(加工流程)
1、原料卵收集 2、用饱和卤水进行比重分离 3、饱和卤水的冲淋筛分 4、滞育终止处理 5、淡水冲洗去盐 6、用淡水进行比重分离 7、离心脱水 8、干燥 9、分级 10、包装
1、原料卵收集
3、水中的离子浓度:卤虫对水域中离子组成及浓度 的耐受力范围很广。
4、溶解氧:卤虫具高效的呼吸色素—血红素,可以 在低溶解氧状态下(1mg/L)生存,也可生活于溶解 氧为饱和溶解度150%的超富氧水体中。

(生物饵料培养课件)第六章其他生物饵料的培养

(生物饵料培养课件)第六章其他生物饵料的培养

红藻
如紫菜、石花菜等,富含 天然色素,可用于食品和 化妆品。
绿藻
如小球藻、衣藻等,分布 广泛,对环境适应性强。
藻类培养的方法
开放式培养
利用天然水体进行大规模 培养,如池塘、湖泊等。
封闭式培养
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进行 培养,如使用培养基和光 照等设备。
半封闭式培养
结合开放式和封闭式培养 的方法,既利用天然水体, 又进行人工控制。
第六章 其他生物饵料的培 养
目录
• 引言 • 藻类的培养 • 轮虫的培养 • 枝角类的培养 • 其他生物饵料的培养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研究目的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对生物饵料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培养其他生物饵料旨在解决饵料来源问题,促进 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研究背景
传统的饵料来源已无法满足现代水产养殖的需求。同时,野生饵料的过度捕捞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 因此,寻找新的饵料来源成为了迫切的任务。
生物饵料的重要性
养殖业发展
01
生物饵料是水产养殖业的基础,为鱼类、虾类等水生动物提供
必要的营养。
经济效益
02
通过大规模培养生物饵料,可以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环境保护
03
合理利用生物饵料可以减少对野生资源的依赖,降低对环境的
破坏和污染。
02
藻类的培养
藻类种类
01
02
03Biblioteka 蓝藻包括颤藻、念珠藻等,是 地球上最早出现的藻类。
桡足类的培养
桡足类的生物学特性
桡足类是一种小型水生动物,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强、繁 殖力高等优点,是水产养殖中的重要生物饵料。
桡足类的培养条件

糠虾、钩虾—糠虾人工培养(生物饵料培养课件)

糠虾、钩虾—糠虾人工培养(生物饵料培养课件)

蛋白质接近于干重的70% 脂肪量约占15%左右
糠虾的营养价值很高,其蛋白质接近于 干重的70%,脂肪量约占15%左右,作为 饵料对象对捕食者极为有效,目前有的 国家将糠虾引种人水池来改良和加强鱼 类饵料基础,从而提高渔业和鱼类质量, 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同时糠虾也可食用, 如江、浙一带将糠虾鲜食或制成虾酱。 在河北的歧口一带年产刺虾达100吨,并 发酵制酱,糠虾还可作为家禽的饲料。
肥料 机盐
4.糠虾引种入池 糠虾入池后 糠虾种苗 可从邻近水域采捕获得。
5.饲养饵料
定期向饲养池内投入 鲜鱼糜。
6.培育管理
培养的过程中,应维持 15~25的盐度。尤其是在夏 天,应加深水位或搭上遮 阳网棚,以降低水温。
7.收获
收获时一般用40~60目 的筛绢网做成手抄网或 拖网进行采集。
糠虾是鱼类的天然良好饵料,而且在某些水域成为海洋生物链 中的主要环节。近几年来,随着大黄鱼、牙鲆、东方纯、大菱 鲆、石斑鱼、真鲷、海马等海产名贵鱼类人工养殖的开展,利 用糠虾作为活饵来源是很好的途径,特别是在育苗期间,是鱼 苗的最适活饵料
1.培养容器与消毒
一般利用现有的 藻类和轮虫培养 设备和设施。
2.培养密度
室内小型糠虾
接种密度
100-500/L
3.饵料
杂食性
摄食
4.水质
为为了了保保持持良良好好的的水质,培 水养质用,水培必养须用新水鲜。
必须新鲜。
5.充气室内培有糠虾
高密度培养
充气室内培有糠虾,特别是高密度 培养均需充气
阴雨天或气压较低时
阴雨天或气压较低时,必须加大充 气量。
6.收获
室内 培养糠虾
收获
目前室内培养糠虾收 获时一般用40-60目 的筛绢网箱直接在阀 门处滤水收集

第三章轮虫的培养PPT课件

第三章轮虫的培养PPT课件
7
四、生殖习性
• (二)、轮虫的繁殖方式 • 1、单性生殖:又称孤雌生殖、非混交生殖。休眠卵
发育成双倍体的雌性轮虫,称非混交雌体。非混交 雌体经有丝分裂产生双倍体的非需精卵。非需精卵 又称夏卵或非混交卵。褶皱臂尾轮虫初孵化的非混 交雌体最适条件下,大体间隔4小时可以产卵1次, 每尾雌体平均产21个卵,最高产24个卵。
• pH:较高的pH培养轮虫时,其混交雌体产生的百分
率相对较高。
11
(四)休眠卵的生产及意义
• 1、诱发两性生殖因子 • (2)内源性因素 • 遗传因素:混交雌体的形成常因同种轮虫不同品系
间的遗传差异而存在较大差异。如褶皱臂尾轮虫有 的品系无性生殖到第25代仍无混交个体产生,而 另一些品系则几乎每代都有混交雌体产生。
的后期而诱导混交雌体的形成。
• 食物:轮虫适口饵料会被其他种类代替,由此导致
轮虫种群中雄体和混交雌体的产生。
• 光照:长光照有诱导产生混交雌体作用;混交雌体
产生百分率最大的波长425-475纳米。
• 盐度:褶皱臂尾轮虫,在盐度38无混交雌体,在
盐度50的20的海水中,有90-100%个体产生混交 雌体。
• (2)雄轮虫的受精力。 • (3)雌体是否易于受精。 • 3、受精的混交雌体的产卵量 • 4、影响休眠卵形成效率的因素
13
五、轮虫的发育
• 轮虫的个体发育划分为4个阶段:即胚胎发育
期、生殖前期、生殖期和生殖后期。
• 1、胚胎发育期:指卵的产出到幼体的孵出所
经历的时间。
• 2、生殖前期:指幼体孵出到其产出第一个卵
全300-350µm,宽180-195µm,是淡水池塘培养的主要 种类之一。
• 3、褶皱臂尾轮虫( Brachionus plicatilis ):被甲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