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罗源县2020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卷

福建省罗源县2020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卷
福建省罗源县2020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卷

福建省罗源县2020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题;共2分)

1. (2分) (2019高三上·长春期末) 下面四个话语情境中,表述得体恰当的一项是()

A . 萧峰对段正淳说:“大理段王爷,令千金在此,你好好地管教吧!”说着携起阿紫的手,走到段正淳身前,轻轻将她推过去。(小说《天龙八部》第四十一回)

B . “以自身的品性、资质和特定条件下的作为论,汉献帝在历代帝王中可算中上水平,如果按照大众对贤君的惯常定义,汉献帝也完全可以忝列其中。”(某电视节目评价汉献帝)

C . 参加中国围棋世界冠军争霸赛的选手古力赛前表示:“明天的对手是江维杰,他在上届比赛中曾把我打下了冠军的宝座,希望他明天能承让。”(腾讯体育消息)

D . 这份购房合同是我方当事人在中介的忽悠下签订的,依法应认定无效。(某律师向法庭呈送的上诉状)

二、句子默写 (共1题;共18分)

2. (18分) (2017高二上·山东期末)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________,莫使金樽空对月。(李白《将进酒》)

(2)战士军前半死生,________。(高适《燕歌行》)

(3)鸟宿池边树,________。(贾岛《题李凝幽居》)

(4)细草微风岸,________。(杜甫《旅夜书怀》)

(5) ________,鱼龙潜跃水成文。(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6)嗟余听鼓应官去,________。(李商隐《无题》)

(7)梦入神山教神妪,________。(李贺《李凭箜篌引》)

(8)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9) ________,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

(10)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柳永《雨霖铃》)

(11) ________,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

(12)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________。(苏轼《定风波》)

(13)六一蓑烟雨任平生朝旧事随流水,________。(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14)泪眼问花花不语,________。(欧阳修《蝶恋花》)

(15)鸟雀呼晴,________。(周邦彦《苏幕遮》)

(16)把吴钩看了,________,无人会,登临意。(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17) 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一剪梅》)

(18) ________,年年知为谁生?(姜夔《扬州慢》)

三、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6分)

3. (6分) (2016高三上·思南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备受儒家推崇的基本道德规范。作为诚实、守信的简称,诚信是指为人处事态度诚恳、真实无欺,讲信用、守诺言;诚是信的内心态度,信是诚的外在表现。儒家对诚信有较系统而深刻的论述,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深入开展诚信道德教育、加强个人道德修养等具有深远影响。“信”与“诚”最早见于《尚书》,但在当时并不都具有道德意义。孔子既是儒家的创始人,也是首位系统阐述“信”德的思想家。在孔子看来,信首先是讲信用、守承诺,所谓“信近于义,言可复也”。孟子虽然也讲“信”,但重在论“诚”,他将信与诚、善相结合,认为通过“诚身”能达到“至诚”,最终取信于人、取悦于亲;认为信具有善德,所谓“善人也,信人也”。荀子则集孔孟诚信思想之大成,首次将诚与信连用,并赋予“诚信”以真正的道德意义,使儒家诚信思想日趋完善和成熟。

孔子特别强调诚信在个人成长中的作用,认为诚信是个人最基本的道德品质。所谓“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在他看来,信不仅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而且是人生路上的“通行证”。)所谓“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孟子认为诚不仅是自然界的规律,而且是做人的根本道德原则。他特别提出“思诚”命题,认为思诚的目的在于实现人道与天道的统一,在于取信于他人。所谓“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荀子发展了孔孟的诚信理论,认为诚信是对每个人提出的基本要求,并将是否诚信作为区分君子与小人的一个根本标准。

孔子主张要把信放在首位,认为信是维系人际交往的道德底线,人只有先取信于人才能与人合作交往,只有不失信于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信任,所谓“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他还主张诚信是君子进德修业的基本要务,认为“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孟子进一步提出诚信是人们交朋处友的基本准则,认为交友不要计较亲属势位,而要唯德以求。他还创造性地提出人际关系“五伦”说,将“朋友有信”与“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一起,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五种基本道德规范,成为中国封建社会道德评价的基本标准。荀子则认为社会的各行各业都应以诚信为本,并主张诚信不仅是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而且是所有人际交往都应遵循的一条基本准则。

“对于国家来说,诚信尤其重要,它是国家、社会良性运行的基石和保证。” [孔子着重论述了诚信在治国安邦中的重要作用,认为诚信是治国、立民之本,一个国家和政府可以“去兵”、“去食”但不能无信,只有取信于民才能得到民众的支持,而社会一旦形成诚信之风,国家的政令就会畅通无阻。所谓“上好信,则民莫感不用情”。孔子还高度重视诚信在国家交往中的作用,认为诚信既是政府或国家的行为准则,也是国家交往的道德标准,所谓“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荀子则认为诚是能“化万物”、“化万民”的“政事之本”。在荀子看来,当政者个人带头讲诚信,既是实现社会诚信的关键和前提,也是称霸天下的重要条件,所谓“诚信生神”、“信立而霸”就是这个道理。荀子还特别提出建立政治诚信的主张,强调当政者必须要具有诚信的品德。所谓“政令信者强,政令不信者弱”;“制号政令,欲严以威,庆赏刑罚,欲必以信”。儒家关于诚信的这多重要论述,对于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仍然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和启示作用。

(1)

下列关于“诚”和“信”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 “诚”就是“诚实”,“信”就是“守信”。诚信就是做人态度诚恳、真实无欺,讲信用、守诺言,因而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儒家的基本道德规范。

B . 儒家对“诚”和“信”有较系统而深刻的论述:“诚”是“信”的内心态度,“信”是“诚”的外在表现。“诚”和“信”是中华民族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C . 孔子既是儒家的创始人,也是首位系统阐述“信”德的思想家。“信”与“诚”最早见于他著述的《尚书》一书中,但在当时并不都具有道德意义。

D . “诚”“信”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对于我们当代个人道德修养、诚信道德教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加快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等具有深远影响。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孔子认为诚信是个人最基本的道德品质。一个人要立身处世,首先要有信,才能在我们人生道路上顺利行进,否则,简直可以说寸步难行。

B . 孟子认为诚是做人的根本道德原则。他特别提出“思诚”命题,认为思诚的目的在于实现人道与天道的统一。

C . 荀子认为诚信是对每个人提出的基本要求,认为诚信的就是君子,不诚信的就是小人,是否是诚信区分君子与小人的一个根本标准。

D . 孔子认为信是维系人际交往的道德底线,孟子进一步提出信是君子进德修业的基本要务,荀子则认为社会的各行各业都应以诚信为本。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孔子认为,人只有先取信于人,才能与人合作交往;诚信既是人际交往的道德底线,也是政府和国家的行为准则,也是国家间交往的道德标准。

B . 我们今天建设以诚实守信为重点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就是要继承和弘扬儒家优秀的道德传统,就是要既要保持民族性,又要体现时代性。

C . 在荀子看来,领导者个人以身作则讲诚信,既可实现社会的诚信,也可称霸天下。他还特别提出建立政治诚信的主张,当政者必须要具有诚信的品德。

D . 诚信是做人的原则,也是企业之必须,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不讲诚信的人,无人愿与之打交道;而不讲诚信的企业,也没有人和企业愿意与它共事。

4. (20分)(2018·浙江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寒雀

王太生

世上本没有怕寒的雀,只是怕寒的人看鸟冷。

冬天看雀,雀在光秃秃的枝头,枝头寒意嗖嗖,北风四起,雀的羽毛在风中凌乱,树下看雀的人,不禁紧了紧身子,打了个哆嗦。

人觉得冷,看雀便是寒雀。此时,冬天的食物比起春天和夏天要少得多。

其实雀快乐着呢,远处有老熟的红果球,沙棘火把果,还有圆黑的樟树果,尤其是沙棘果,津甜润喉,啄一口,果浆四溅。

寒雀比之春雀和夏雀,要悠闲得多。

春雀忙着衔泥筑新巢,还要付房贷首付,夏雀忙着哺新雏,还要带孩子学走路。寒雀不慌不忙,它正像一个农人过冬闲,倒背着手在田埂上走走。

①冬天看雀,便想到春天和夏天的雀,是暖雀,就像一个囊中羞涩的人,看有钱人是暖雀,看自己是寒雀。一个失意潦倒的人,觉得自己是寒雀,看那些得意的人,是暖雀。

寒雀和暖雀,至少在心灵体验和心理视觉上有区别。

冬日无事,坐在南窗下,闲翻古人画的寒雀图。

宋人崔白柔软的绢纸上,蹦跳着一群雀,在隆冬黄昏的古木上嘻栖投宿:左三雀,已然憩息安妥,处于静态;右二雀,乍来迟到,呼朋引伴,寒枝乱颤;中间四雀,呼应上下左右,串联气脉。雀之灵动,在其向背、俯仰、正侧、伸缩、飞栖。宿鸣中的寒雀在冬日傍晚栖落荒枝,恰似在外旅行的人,投宿一处价格便宜的小旅店。

崔白,字子西,生卒年月无从考量,出生于安徽濠梁,宫廷画家,活跃于熙宁、元丰时期,颇得皇帝优待,气质更接近不受拘束的文人。

画雀人也是一只雀?猜其人生处境,不知是寒雀,还是暖雀?

其实,寒雀在文人眼里,饶有情趣。

遥想八百多年前,一个冬日早晨,宋代诗人杨万里的寂寞空庭,成百上千麻雀,翩翩飞下,叽叽喳喳地站在诗人的梅树枝上作客,像是在互相交谈。一时间,群雀好像预先约好似的齐声喧哗,嘈杂的声音几乎要击穿人的耳膜,突然又被什么惊扰,它们“呼啦”一声,四散飞去,庭院内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苏轼《南乡子》中吟哦,“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蹋散芳英落酒卮。”小院

篱笆上落满寒雀,争相踏上花枝,待到来人坐到花下,喧哗惊飞的寒雀踢踏下的花瓣,飘飘忽忽落进客人的酒杯。

②一小雀,绕穿枯枝杨柳,迎风啁啾。冬天,水瘦树寒,土虫匿迹,寒雀失去浓叶庇护,显俊朗流线身形,踢踏腾挪,曼妙多姿。

二三小雀,冰天啄食,雪地上跳跃着几个小黑点。

此时,看雀人总想着远处有一只毛茸茸的粗糙鸟窠,给寒雀些许温暖,稻草的暖、枯草的暖,感觉上有些许慰藉。其实,看雀的人不懂雀。

寒雀在土中刨食,有小人物的艰辛生活状。不求奢华,只求温饱,它们叽叽喳喳,忙忙碌碌,小爪子印在雪地上。雀为谋一口食,在天地间游走,气候严寒时不肯离去,迁徙到别的地方。它们没有乡愁,固守乡土,在希冀中紧攥冷硬的树枝,等待春天。

人不是一只鸟,但能从鸟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蒲松龄在《聊斋自志》悲叹,“惊霜寒雀,抱树无温;吊月秋虫,偎阑自热”。这里面,有透彻薄衣的透心凉,痛彻心扉的大寂寞,非一般人所能体会。

而杜甫认为,没有房子的人是寒士,寒士在冬天冷得竦竦发抖,了无生趣。其实大自然之中的寒雀是快乐的,人世间的寒士是悲酸的,寒雀与寒士,毕竟不是一回事。

冬日赋闲,低头负喧,抬头看雀,一树的雀。

(选自《散文选刊》2017年第四期)

(1)概括文中寒雀的特点。

(2)作者描写了宋人崔白的《寒雀图》,有什么作用?

(3)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散文讲究“形散神聚”,本文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试加以分析。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5. (7分)(2019·韶关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下列各题。

秋思

陆游

老怀不惯著闲愁,信脚时为野外游。

过雁未惊残月晓,片云先借一天秋。

村醅似粥家家醉,社肉如林处处留。

七十已稀今又过,问君端的更何求?

【注】①端的:此处解释为究竟、到底。

(1)下列选项中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老怀”一句“老”“不惯”既交代“秋游”的缘起,又暗示“秋思”的缘由。

B . 颔联用比拟、对比的手法细致入微地描绘“雁”、“云”等意象,突出了“秋”的特点。

C . 本诗先点明“秋游”的缘由,再写秋景、秋俗,最后直抒胸臆,结构严谨,脉络清晰。

D . 本诗展现的乡村风俗及淳朴民风,与作者另一首诗《游山西村》相似。

(2)“问君端的更何求?”一句表达的情感深沉而复杂,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2分)

6. (11分) (2017高一下·佛山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节选自《烛之武退秦师》)

(1)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 夜缒而出缒: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

B . 敢以烦执事执事:办事的官吏,这里指对对方的敬称

C .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行李:出使的人携带的物品

D .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唯:句首语气词,表示希望

(2)

分别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对其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焉用亡郑以陪邻敢以烦执事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A . 两个“以”相同,两个“封”不同

B . 两个“以”不同,两个“封”不同

C . 两个“以”相同,两个“封”相同

D . 两个“以”不同,两个“封”相同

(3)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B . 《战国策》的作者已不可考,经西汉刘向整理,内容多为战国时期策士的活动和言论。

C . 司马迁所作《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被鲁迅评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D . 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7. (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甲)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通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馀,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乙)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是故非聪明睿智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古今称苻坚得王猛于草茅之中,一朝尽斥去其旧臣而与之谋。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其以此哉?愚深悲生之志,故备论之。亦使人君得如贾生之臣,则知其有狷介之操,一不见用,则忧伤病沮,不能复振。而为贾生者,亦谨其所发哉!

(选自苏轼《贾谊论》)

(1)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 召置门下,甚幸爱幸:宠幸。

B . 是故非聪明睿智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惑:疑惑。

C . 则知其有狷介之操介:耿介。

D . 一不见用,则忧伤病沮,不能复振见:被。

(2)

与“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一句中与“迁”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 顷襄王怒而迁之

B . 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

C .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

D . 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中令

(3)

对乙文主要观点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强调明君要善用贤才。

B . 强调有才能的人要善于自用。

C . 强调明君要善用贾生这样的贤才,作为贾生这样的人,也要谨慎行事。

D . 强调才能高的人常有不合时宜的弱点。

(4)

翻译下列句子。

①闻其秀才。

②而为贾生者,亦谨其所发哉!

六、中国名著 (共1题;共5分)

8. (5分) (2019高二上·南充期中) 名著阅读:联系下面材料分析林黛玉的性格特点,并简要分析形成这性格的原因。

①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

②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谅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③王夫人却坐在西边下首,见黛玉来了,便往东让。黛玉心中料定这是贾政之位。因见挨炕一溜三张椅子,黛玉便向椅上坐了。王夫人再四携他上炕,他方挨王夫人坐了。

七、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9. (5分) (2019高一上·宁波期中)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杜甫如是说。我们也有谚语说:“是亲必顾,是邻必护。”人总要和周围的人打交道,左邻右舍,朝夕相处,休戚相关。邻里的情谊往往又和浓郁的乡情联系在一起,而随着都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与人之间似乎越来越缺少传统的邻里乡情。

人无论离开故乡,还是身处故乡,邻里乡情都渗透进我们挥之不去的经历中,给予我们珍贵的成长体悟。请以“的邻里乡情”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感情真挚,且不少于800字。3.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1题;共2分)

1-1、

二、句子默写 (共1题;共18分)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三、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6分)

3-1、

3-2、

3-3、

4-1、

4-2、

4-3、

4-4、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5-1、

5-2、

五、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2分)

6-1、

6-2、

6-3、

6-4、

7-1、

7-2、

7-3、

7-4、

六、中国名著 (共1题;共5分)

8-1、

七、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9-1、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