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与贸易名词解释
国际经济与贸易实务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和/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
2、汇票:是指一个人向另一个人签发的要求见票时或在将来的固定时间,或可以确定的时间,对某人或指定的人或持票人支付一定金额的无条件的支付命令书。
3、提单:是承运人或其代理人在收到货物后签发给托运人的一种证件,它体现承运人于托运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4、询盘:是准备购买或出售商品的人向潜在的供货人或买主探询该商品的成交提交或交易的可能性的业务行为,它不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
5、信用证:是银行做出的有条件的付款承诺,即银行根据开证申请人的请求和指示,向受益人开具的有一定金额、并在一定期限内凭规定的单据承诺付款的书面文件。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在国际贸易中,买卖商品是按重量计价的,若合同未明确规定计算重量的办法时,按惯例,应按( A )。
A.净重计B.毛重计C.皮重计D.重量计2.按照现行的国际贸易惯例解释,若以CFR条件成交,买卖双方风险划分是以( D )。
A.货物交给承运人保管为界B.货物交给第一承运人保管为界C.货物在目的港越过船舷为界D.货物在装运港越过船舷为界3.《INCOTERMS 2000》C组贸易术语与其它组贸易术语的重要区别之一是( C )。
A.交货地点不同B.风险划分地点不同C.风险划分地点与费用划分地点不同D.费用划分地点不同4.按照国际贸易有关惯例,卖方必须在运输单据上表明( D )。
A.包装标志B.警告性标志C.指示性标志D.运输标志5.按FOB条件达成的合同,凡需租船运输大宗货物,应在合同中具体订明( A )。
A.装船费用由谁负担B.卸船费用由谁负担C.保险费用由谁负担D.运费由谁负担6.在国际贸易中,海运提单的签发日期是表示( C )。
A.货物开始装船的日期B.装载船只到达装运港口的日期C.货物已经装船完毕的日期D.装载船只到达目的港口的日期7.海运货物中的班轮运输,其班轮运费应该( A )。
国际经济与贸易
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经济与贸易是一个涵盖面广泛、复杂而又充满挑战的领域。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推进,国家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日益频繁,国际经济与贸易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将从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基本概念、发展趋势、影响因素以及未来展望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基本概念。
国际经济与贸易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经济交流和商品、服务的买卖。
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中,各国通过货物和服务的贸易、跨国投资和技术转移等形式进行合作和交流,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市场的扩大和经济的增长。
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
首先,全球化进程为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全球化促进了国际分工,各国在生产和消费中形成了高度互补关系,从而加强了国际经济与贸易的联系和合作。
其次,科技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增长提供了有利条件。
通过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各国之间的信息传播和沟通变得更加便捷,促进了贸易的便利化。
再次,不同国家的政策和制度也对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自由贸易政策和开放型经济政策有利于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而保护主义和贸易壁垒则阻碍了国际贸易的自由化。
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国际贸易摩擦和贸易争端的频发使得国际贸易环境不稳定。
国家之间因为贸易不平衡、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产生了很多争议,这对国际经济与贸易的稳定和健康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
其次,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和经济不稳定性带来了不确定性。
国际金融危机、经济衰退等因素使得各国的经济增长面临压力,这也会对国际经济与贸易带来一定挑战。
此外,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也日益引起人们关注。
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着贸易的可持续性,需要各国共同努力以推动绿色贸易和可持续发展。
未来,国际经济与贸易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全球贸易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但其增长速度可能会减缓。
国际贸易的重心也将从传统的货物贸易向技术、服务和知识密集型贸易转变。
国际贸易名词解释汇总
国际贸易名词解释汇总1 国际贸易名词解释1.1 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生产要素、货物、服务交换的活动。
1.2 对外贸易额对外贸易额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额与进口额之间的差额,用来表明一国对外贸易收支状况。
1.3 对外贸易结构对外贸易结构是指服务、货物在一国总进出口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
1.4 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对外贸易地理方向是指一国出口货物和服务的去处及进口货物和服务的来源。
1.5 国际贸易地区分布国际贸易地区分布是指世界各国、各洲或地区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
1.6 对外贸易或国际贸易依存度对外贸易或国际贸易依存度是指一国对外贸易或国际贸易额占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2.1 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指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先进科技和生产力为手段,以发达国家为主导,以获得最大利润和经济效益为目标,通过分工、贸易、投资、跨国公司和要素流动等,实现世界各国市场相互融合的过程。
2.2 规模经济规模经济中的规模是指因生产能力的提高而导致较大生产批量,经济是指成本的节约,效益的提高或报酬的递增。
3.1 国际分工国际分工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它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发展的结果,其表现形式是货物、服务、生产要素的交换。
3.2 产业内贸易产业内贸易是指产业内部同类产品之间的贸易,即一个国家既进口又同时出口同一产业的产品。
4.1 世界市场世界市场是指世界各国进行货物、服务、生产要素交换的领域,是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表现。
4.2 包销包销是指卖方在指定的地区范围和期限内,把指定的产品出售给指定的买方。
4.3 寄售寄售是指货主为了开拓国际市场,先把货物运往国外市场,委托指定商号代销其货物,待货物售出后才收回货款,并支出代销商代垫的费用和佣金。
4.4 商品期货交易商品期货交易是指按一定的规章制度买卖期货合同的有组织的市场。
4.5 加工贸易加工贸易是指经营企业进口全部或部分原材料、零部件、元器件、包装材料,经过加工或装配后,将制成品复出口的贸易方式。
国际贸易理论名词解释总结 复习资料
一.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之间商品和服务的活动,是各国之间分工的表现形式,反映了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靠.产生条件:经济条件:剩余产品的出现;政治条件:国家的产生产生原因:各国生产要素差异性生产要素国际间缺乏流动性各国科学技术存在差异基本经济分析工具1。
一般均衡分析:生产可能性曲线:一国在充分有效地利用其所有的资源时所能产生的各种商品数量的组合。
表示一国的生产能力.表示供给。
社会无差异曲线:用来反映消费者对不同商品的偏好的图形。
表示消费者需求。
一般均衡:社会的最优生产点:产品生产的机会成本(生产可能性曲线)等于产品消费的边际替代率(设为、会无差异曲线)。
2.局部均衡分析:只分析某个具体的商品市场或要素市场的情况。
封闭的经济中,市场均衡完全由一国的供给和需求来决定(前提是没有政府干预)二.对外贸易:一国和地区同别国和地区进行商品和劳务的活动。
1。
按货物移动方向:a出口贸易:把本国生产或加工的产品及本国化产品运往他国市场销售。
(本国化产品:复出口。
外国货物经过结关进入国内后,未经加工改造,又输出国外的现象。
)b进口贸易:把外国生产和加工的产品运往本国国内市场销售。
(复进口现象)c过境贸易:当A国须经过C国国境把货物运往B国时,这批经过C国运往B国的货物,对于C 国而言,就是过境贸易.直接过境贸易,间接过境贸易2。
按交易商品的形式:a货物贸易:有形(商品)贸易.有具体形状的商品的交换活动。
(进出口需经过海关,贸易额反映在海关的贸易统计表上)b服务贸易:无形(商品)贸易。
传统上指无形劳务的提供和接受。
新定义,指“过境交付;c境外交付:商业存在;自然人流动.”(无需经过海关)3.按如何划分货物进出口的标准:a总贸易:一国的对外货物贸易包括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
(以货物越过国境为标准来划分进出口)b专门贸易:以货物经过结关为标准来划分进出口。
4。
按交易的方式:a直接贸易(货物生产国与消费国不通过第三国直接进行的货物买卖行为。
国际经济与贸易 金融学 经济学的区别
内容介绍
经济学,围绕经济现象进行解读、分析、预测等等。所学以统计学、会计学、财政学、西方经济 学等等。经济学是一个研究理论的基础学科,距离赚钱相差甚远。 国际经济与贸易,简单来说,与进出口相关。所学课程以贸易实务、贸易政策和贸易理论三个模 块为主,实务以结算、保险、税收为主要导向,政策有海商法、WTO规则等等,理论就是贸易学、 经济学等等。 3、就业方向不同 金融学就业方向是金融监管部门、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信托公司、基金公司、从教等等。 深造才能学到专业精髓。 经济学就业方向是经济管理部门、投资公司、证券公司、资产管理公司、咨询行业、从教等等。 想要获得比较好的岗位,最好深造。
内容介绍
国际经济与贸易就业方向是外贸公司、合资企业、外资企业、海关、商检、货代公司。这个专业 实践经验很重要,所学比较泛的情况下,最好有核心的价值和竞争力。
参考资料:国际经济学
国际经济学,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基础,研究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是一般经济理论 在国际经济活动范围中的应用与延伸,是经济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主要研究对象有国际贸易 理论与政策、国际收支理论、汇率理论、要素的国际流动、国际投资理论、开放的宏观经济均衡 等。国际经济学是20世纪20年代初在传统的国际贸易学和国际金融学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它在资本主义国家越来越受到重视。
名词解释:国际经济
国际经济(International Economics)是指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为了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和全 球利益的均衡化,国家之间的商品、资本、其他价值判断和价值规律的学科。本专业培养具有金融学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的专门人 才。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规律即价值的创造、转化、实现的规律——经济发展规律的理 论,分为政治经济学与科学经济学两大类型。 国际经济与贸易培养能较系统地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掌握国 际贸易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人才。 2、专业性质不同 金融学,围绕货币进行研究,主要学习内容分为宏观金融、微观金融和金融工具方面,宏观金融 方面以国际金融学为代表,微观金融方面以证券投资学、保险学、财务管理等为代表,金融工具 方面以计量经济学为代表。综合来讲,金融学还是研究金融理论多于实操的专业。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 (1)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1.国际贸易:狭义上,国际贸易指商品(或货物)的跨国流动,广义上,国际贸易既包括商品贸易也包括要素贸易,理论体系上,国际贸易理论主要是以商品贸易作为研究对象,但也涉及一些国际要素流动问题。
2.实证分析:针对某一国际贸易有关的现象,提供理论分析框架,旨在解释诸如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贸易形态的决定、贸易政策措施对国内经济活动的影响等问题。
3.规范分析:就某一与贸易有关的现象进行价值判断,即说明其好坏。
4.生产可能性边界: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一国全部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物品或劳务的最优产量组合。
5.外部性:指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一个经济主体(国家、企业或个人)的行为直接影响到另一个相应的经济主体,却没有给予相应支付或得到相应补偿,就出现了外部性。
外部性可能是正的可能是负的。
6.边际技术替代率:在产量保持不变的前提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可以代替另外一种要素的数量。
7.机会成本:是指企业为从事某项经营活动而放弃另一项经营活动的机会,或利用一定资源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另一种收入。
8.社会无差异曲线:通过个体无差异曲线的加总,来构造一条可反映整个社会需求条件与福利的无差异曲线。
9.国民供给曲线:一国某一商品对应于其相对价格的供给。
10.国民需求曲线:一国某一商品对应于其相对价格的需求。
11.比较优势:是指一国在绝对优势基础上的相对较大的优势,在绝对劣势基础上的相对较少的劣势。
比较优势主张以各国生产成本或相对差异为基础进行专业化分工,并通过国家贸易获得利益的一种国际贸易理论。
12.比较劣势:与“比较优势”相对。
如果一个国家(地区)在本国(地区)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来衡量)高于在其他国家(地区)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地区)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处于比较劣势。
13.国际均衡价格:一国过剩供给等于一国过剩需求时对应的相对价格。
14.过剩需求:需求大于供给的部分。
15.过剩供给:供给大于需求的部分。
《国际经济法》的名词解释
国际经济法的名词解释1、象征性交货:是卖方只把代表货物所有权的证书(提单、发票等)交到买方手中,完成货物所有权的转移即为完成交货义务。
2、先期违约:是指在合同订立之后,履行期到来之前,一方表示拒绝履行合同的意图。
3、国际贸易术语:是以不同的交货地点为标准,用简短的概念或英文缩写字母表示商品的价格构成以及买卖双方在交易中的费用、责任与风险的划分。
4、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是指营业地分处不同国家的当事人之间订立的货物买卖合同。
5、要约:是向一个或一个以上特定的人提出的订立合同的建议。
6、根本违反合同:是指一方当事人违反合同的结果,使另一方蒙受损害,实际上剥夺了他根据合同规定有权期待得到的东西。
7、汇票:在国际贸易中,是出口方开给进口方的要求其在见票或见票后的一定时间内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的书面命令。
8、跟单托收:指卖方将汇票连同商业单据一齐交银行委托代收货款。
9、不可撤消信用证:指信用证一经开出,在有效期内不经受益人或有关当事人同意,开证行不得单方加以修改或撤消的信用证。
10、提单:是一种用以证明海上运输合同和货物已由承运人接管或装船,以及承运人保证凭以交付货物的单据。
11、《海牙规则》:全称《1924年统一提单的若干法律规则的国际公约》,1931年6月2日生效。
目前有87个成员国。
《海牙规则》在制定时代表当时主要航运大国的利益,侧重于对船东利益的保护,因此,在执行中颇受非议。
12、清洁提单:指单据上无明显地声明货物及(或)包装有缺陷的附加条文或批注的提单。
13、已装船提单:指在货物装船以后,承运人签发的载明船名及装船日期的提单。
14、航次租船合同:是为完成特定航次运输,由船舶出租人向承租人提供船舶或船舶的部分舱位,装运约定的货物,从一港运至另一港,由承租人支付约定运费的合同。
15、定期租船合同:是指出租人在一定期限内把船舶出租给承租人供其按约定的用途使用的书面协议。
16、国际货物多式联运:是以至少两种不同的运输方式将货物从一国接管货物的地点运至另一国境内指定交付货物的地点的运输。
国际贸易名词解释和问答题
1.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地区)之间货物、劳务和技术的交换活动。
国际贸易是世界各国相互之间劳动分工的表现形式,它反映了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关系。
2.对外贸易依存度: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进出口总额占该国国内生产总值所占的比重3.国际分工:指世界各国(地区)之间的劳动分工。
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分工超越国界的结果。
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
4.世界市场:指世界各国商品和服务进行交换的场所,是世界范围内国家间各种类型市场的组合。
5.对外贸易政策:国家在一定时期对进出口贸易所实行的各项政策的总称。
6.贸易自由化:是指一国对外国商品和服务的进口所采取的限制逐步减少,为进口商品和服务提供贸易优惠待遇的过程或结果。
无论是以往的关贸总协定,还是现在的世贸组织,都是以贸易自由化为宗旨。
1.普惠制:是发达国家对进口的原产于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制成品,半成品和某些初级产品给予降低或者取消进口关税待遇的一种税收优惠.2.商品倾销:是指以低于国内市场的价格,甚至低于商品生产成本的价格,集中或持续地大量向国外市场抛售商品,打击竞争者以占领市场.3.国际投资:是指资本从一国或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国家或地区,以实现资本增值的国际经济活动.4.区域经济一体化:在区域内或区域之间国家或政治实体同股票达成经济合作的某种承诺或者组建一定形式的经济合作组织,谋求区域内商品流通或要素流动的自由化及生产分工最优化,并且在此基础上形成产品和要素市场,经济和社会政策或者体制等统一的过程.1.现代服务业:是信息技术与知识经济发展的产物,是采用现代化的新知识,新技术与新服务技术方式改造传统服务业,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和知识型的生产与生活的服务行业.2.国际服务贸易:指国际间服务的输入和输出的一种贸易方式.3.跨国公司: 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拥有或控制着某种经营活动,在一个统一的决策系统中来实现其全球化经营战略目标的公司。
国际经济与贸易
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经济与贸易是指各国之间进行的跨国交流、合作和贸易活动。
它涵盖了各种经济活动和关系,包括国际贸易、跨国投资、国际金融、国际产业合作以及国际分工等方面。
国际经济与贸易在全球化背景下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对于促进各国经济繁荣、分享发展成果、提升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国际贸易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指各国之间货物、服务和资本的买卖活动。
国际贸易的目的在于满足国内需求、获取需要的物资和技术、推动经济增长。
国际贸易依赖于自由贸易政策、国际分工以及国际金融体系的支撑。
自由贸易政策通过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扩大市场开放,促进了国际贸易的繁荣发展。
国际分工使各国专业化、优势互补,通过相互贸易获得了更高效的资源配置和产业组织。
国际金融体系则提供了支付、结算、融资等服务,支持国际贸易的进行。
在国际贸易中,全球价值链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全球价值链指的是在全球范围内,不同国家和企业通过分工合作,将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不断增加的过程。
全球价值链的形成和发展,使得各国的经济互相联系、相互依存,为全球贸易提供了更大的机遇和挑战。
通过参与全球价值链,各国可以在特定领域或环节发挥自身优势,获得更大收益。
同时,全球价值链也提醒我们,贸易不仅是货物的流动,还涉及到服务、知识、技术和资本的流动,要以全球视角来思考和推进贸易发展。
在国际贸易中,世界贸易组织(WTO)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WTO是一个国际组织,致力于促进全球贸易自由化和贸易规则的制定。
通过推进多边贸易谈判和解决贸易争端,WTO为国际贸易提供了稳定和可预测的环境。
同时,WTO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包括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调整、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以及新兴经济体的崛起等。
在这些挑战面前,各国需加强合作,推动WTO和国际贸易体制的改革和完善。
除了国际贸易,国际投资也是国际经济与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际投资是指跨国公司或个人将资本投入到其他国家的经济活动中。
国际投资通过技术引进、资源配置和市场开拓,促进了全球经济发展和竞争力提升。
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名词解释
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名词解释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国际经济与贸易在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涉及的名词和概念也越来越多。
本文将对其中一些关键名词进行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国际经济与贸易的相关概念。
一、全球化和经济插入全球化是指不同国家之间经济、文化、科技和社会结构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现象。
随着全球化的加强,各国之间的经济活动也日益频繁。
经济插入则是指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开展经济合作和贸易的程度。
一个国家的经济插入越高,说明其与世界经济的联系越紧密。
二、贸易平衡和贸易逆差贸易平衡指的是一个国家的进口和出口之间的收支平衡状况。
如果一个国家的出口额与进口额相等,则称该国的贸易平衡。
而贸易逆差则是指一个国家的进口额大于出口额的情况。
贸易逆差可能造成国家的外汇储备减少,对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压力。
三、关税和关税配额关税是一种国家对进口商品征收的税费,目的是为了保护本国的产业。
关税的设置可以通过提高进口商品的价格来鼓励本国产品的销售。
而关税配额则是指对特定进口商品设置的数量限制。
如果进口超过关税配额,将会另外征收高额关税。
四、自由贸易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自由贸易是指国家之间在相互尊重和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取消或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促进商品、服务和资本的自由流动。
自由贸易可以提高效率、促进经济增长,但也可能对一些国家的产业造成冲击。
区域经济一体化则是指一些国家或地区为了进一步促进贸易和投资而进行的经济合作和整合。
五、外商直接投资和跨国公司外商直接投资是指一个国家的居民或企业在另一个国家进行的投资活动。
跨国公司是指在多个国家开展业务活动的企业。
外商直接投资和跨国公司可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快技术传播和经济发展,但也可能引发资源的不平等分配和一些社会问题。
六、汇率和国际支付结算汇率是指一国货币与其他国家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汇率的变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利率、经济增长、政府干预等。
国际支付结算则是指通过汇兑方式进行的国际间的付款和结算。
国际经济合作名词解释
国际经济合作名词解释1. 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指各个国家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买卖交易。
它涉及到跨越国界的货物、服务和资本流动。
国际贸易可以带来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效益的增加。
2. 跨国公司(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指在多个国家开展业务、拥有子公司或附属机构的公司。
跨国公司利用全球资源配置和市场扩张,并在不同国家进行生产、销售和投资活动。
3. 产业转移(Industrial relocation):指企业将生产和经营活动从一个地区迁移到另一个地区或国家的过程。
产业转移通常是为了降低成本、获取新的市场机会、获得新的竞争优势等。
4. 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zone):指两个或多个国家或地区之间设立的贸易自由化区域。
在自由贸易区内,成员国之间的货物和服务可以免税或按较低税率交易,无需关税和非关税壁垒。
5. 全球化(Globalization):指各国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依存程度增加的趋势。
全球化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交流和联系。
全球化使得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更加紧密相连,促进了国际经济合作。
6. 投资者保护(Investor protection):指国际经济合作中保护投资者权益的制度和法律安排。
投资者保护包括保护投资者的财产权、知识产权和合同权益等,为投资者提供法律和制度保障,鼓励国际投资和跨国公司的发展。
7. 跨国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指一国企业在另一国进行的实际投资活动。
跨国投资可以包括直接投资、合资、收购或设立子公司等形式,以获取外国市场份额、技术和资源等。
8. 汇率(Exchange rate):指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汇率直接影响跨国贸易和国际金融业务,并对一国经济的竞争力和进出口活动产生影响。
9. 贸易保护主义(Trade protectionism):指国家采取限制进口、提高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等手段保护本国产业免受外国竞争的政策。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
国际经济学: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基础,研究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是一般经济理论在国际经济活动范围中的应用与延伸,是经济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1、贸易基础:开展国际贸易的基础条件.2、贸易模式:分别进出口哪些商品.3、贸易所得:从贸易中获得的利益.4、绝对优势:当两个国家生产两种商品,使用一种生产要素劳动时,如果刚好一个国家在一种商品上劳动生产率低,另一国家在另一种商品上劳动生产率高,则两国分别在其劳动生产率高的商品上具有绝对优势。
5、比较优势: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
6、机会成本:它是指在资源稀缺的条件下,选择一单位某一物品而必须放弃的另一种物品的数量。
7、要素禀赋:一个国家或经济体所拥有的可利用经济资源的总量。
8、要素密集度:单位产品的相对要素投入比率9、要素充裕度: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经济资源的相对丰裕性,或者说是一个国家的相对资源供给量10、进口配额: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对允许进口一种商品的直接数量限制。
11、自动出口限制:当一国出口威胁到进口国整个国内经济时,进口国以全面贸易限制相威胁,引导另一国―自愿‖地减少某种商品的出口。
12、国际收支: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国际间的经济交易以及国际间经济体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
13、国际收支平衡:一国国际收支净额即净出口与净资本流出的差额为零。
14、国际收支平衡表:记录一国居民与其他国家居民在一段特定时间内发生的所有交易15、抛补套利:在即期市场上买入准备投资的外币,同时卖出外汇远期以避免汇率风险。
16、无抛补套利:利用两国市场的利率差异,把短期资金从利率较低的市场调至利率较高的市场进行投资,以谋取利息差额收入。
(区别:是否采取措施覆盖掉本币贬值的汇率风险)17、内部均衡:实现低失业率下的国内经济稳步增长(充分就业率/每年失业率不高于4%/5%,每年通货膨胀率不高于2%/3%)18、外部均衡:国际收支均衡(或一种有意的短期不均衡)(H-O模型基本定理):要素相对富裕度和要素相对价格的差异导致了生产成本的差异,而生产成本的差异又是导致了不同国家贸易前相对价格不同的原因。
国际经济与贸易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学作为一门学科,国际经济与贸易涵盖了众多的理论和实践,影响着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和交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实践应用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一、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的基本概念国际经济与贸易学是一门探讨不同国家之间经济交流和合作的学科。
它涵盖了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等多个领域,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之间以货物和服务为主要形式的交换活动。
这些交换活动的结果是形成了全球化的经济联系,促进了国家之间的相互依赖和合作。
二、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的主要理论国际经济与贸易学有多个经典理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比较成本理论、绝对成本理论和新贸易理论。
比较成本理论是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的,认为每个国家应该集中生产自己有相对优势的产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来获得其他产品。
绝对成本理论是大卫·李嘉图提出的,他认为两个国家之间的贸易是基于不同的生产成本。
新贸易理论则是保罗·克鲁格曼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他强调了国际贸易的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对产业分工的影响。
三、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的实践应用国际贸易对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特别是在全球化的时代,国家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变得更加频繁和深入。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国际贸易是提高经济水平和增加就业的重要途径。
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国际贸易则是保持国家竞争力和提高国家经济效益的主要手段。
同时,国际贸易也带来了诸多挑战,如不公平贸易、地缘政治因素和环境保护问题等。
四、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的展望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加速发展,未来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的研究将更加复杂和广泛。
从贸易摩擦到数字一体化,从产能合作到全球价值链,国际贸易和经济合作的形式正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在这个过程中,国际经济与贸易学必须不断地发展和创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
此外,国际经济与贸易学也需要更加注重可持续性发展和公平贸易,推动全球经济向着更加平衡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国际贸易名词解释汇总
国际贸易名词解释汇总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商品、服务和资本的跨国流动。
在进行国际贸易时,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特定的词汇和术语。
本文将对一些常见的国际贸易名词进行解释和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运用这些术语。
1. 贸易逆差(Trade Deficit)- 贸易逆差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进口超过了出口,导致经常账户出现赤字。
一个国家的贸易逆差通常意味着其对外支付了更多的资金,可能导致货币贬值和经济不稳定。
2. 贸易顺差(Trade Surplus)- 贸易顺差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超过了进口,导致经常账户出现盈余。
一个国家的贸易顺差通常意味着其对外收入超过了支出,可能导致其货币升值和经济增长。
3. 关税(Tariff)- 关税是一种国家对进口商品征收的税收。
通过设置关税,一个国家可以增加进口商品的成本,以刺激本国产业的发展或者保护国内市场。
4. 非关税壁垒(Non-tariff Barrier)- 非关税壁垒是指除了关税以外的其他形式的限制和障碍,如配额、进口许可证、质量标准等。
非关税壁垒常被用来限制进口,保护本国产业。
5. 最惠国待遇(Most Favored Nation Treatment)- 最惠国待遇是世界贸易组织(WTO)成员国给予其他成员国的一种贸易优惠待遇。
即一个国家对某个贸易伙伴国实施的优惠待遇,也必须同样适用于其它所有的WTO成员国。
6. 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Zone)- 自由贸易区是指一组国家或地区为了促进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合作而形成的区域。
在自由贸易区内,成员国之间通常实施零关税或减少贸易壁垒,以促进贸易流动和经济发展。
7. 关务联盟(Customs Union)- 关务联盟是在自由贸易区基础上更深一步的一种经济一体化形式。
成员国在关税政策上保持一致,并对非成员国实行共同的关税政策。
典型的关务联盟包括欧盟和东盟。
8. 保护主义(Protectionism)- 保护主义是一种通过实施贸易限制措施保护本国产业免受外国竞争的政策。
国际经济与贸易
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经济与贸易是一个涉及国家之间经济活动的广泛领域。
它涵盖了国家之间的商品和服务贸易、投资和金融流动、各种经济政策、合作与竞争等等。
国际经济与贸易对于国家的发展和全球经济格局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国际经济与贸易的一些关键议题。
首先,国际贸易是国际经济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国际贸易使各国能够通过比较优势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互利共赢。
通过贸易,各国能够以竞争求发展,并从其他国家进口所需的商品和服务。
国际贸易也推动了科技进步和创新,促进了全球经济的增长和发展。
其次,国际贸易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例如,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对于全球贸易秩序构成了威胁。
一些国家出台贸易限制措施,例如提高关税、设立贸易壁垒等,以保护本国产业和就业机会。
这种贸易保护主义不仅会影响国际贸易的自由化和开放性,还会导致贸易摩擦和经济不稳定。
另外,国际投资也是国际经济与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际投资可以促进资源的跨国配置和技术的转移,提高全球生产率和效率。
通过投资,企业可以扩大市场份额,并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新的商机。
然而,国际投资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例如政策不确定性、政治风险、文化差异等。
这些因素可能会影响投资者的决策,并导致投资流动的不确定性。
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中,经济合作和竞争也是重要议题之一。
各国通过经济合作组织和协议加强贸易和投资合作,实现共同发展和繁荣。
例如,世界贸易组织(WTO)作为国际贸易的监管机构,通过制定贸易规则和解决贸易争端,促进了贸易的自由化和公平竞争。
同时,各国之间也存在竞争关系,例如在市场份额、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源等方面的竞争。
这种竞争可以推动各国提高经济效益和创新能力,但也可能导致不公平竞争和经济失衡。
最后,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离不开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支持和改革。
当前,全球经济面临着许多挑战,例如贸易不平衡、金融危机风险、气候变化等。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各国需要加强合作,推动国际经济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完善。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
贸易基础:指国家之间进行贸易的动力,一般来说一个国家只有当其能从贸易中获利时才会愿意从事贸易。
贸易所得:参与国际贸易的国家中,获得的利益有多大,贸易利益在国家之间是如何分配的贸易模式:对于参与国家来说,哪个国家出口哪种商品,哪个国家进口那种商品。
重商主义:认为货币是一国的财富形式,一国拥有的货币越多,则这个国家的财富越多绝对优势:某一商品的生产上,一国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国,在生产效率上占有绝对优势。
比较优势原理:在两国间,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并不是在任何商品上都是相等。
对于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应集中力量生产优势较大的商品,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应集中力量生产劣势较小的商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互相交换,彼此都节省了劳动,都得到了益处。
机会成本理论:当一国在一种商品的生产上有较低的机会成本时,该国在该商品生产上就有比较劣势生产可能性曲线:一国采用其所能获得的最佳技术,充分利用其所有资源生活残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
相对商品价格:商品之间价格关系的动态反映,专指两种或多种商品之间由供给与需求作用所形成的价格比例关系。
机会成本递增:一国每多生产1单位某商品必须放弃越来越多的另一种商品生产边际转换率:一国每多生产一单位X必须放弃生产Y的数量社会无差异曲线:反映能使社会或国家获得同等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不同组合边际替代率:一国为保持在原来的无差异曲线上,多消费一个单位X而必须放弃的Y的数量。
相互需求:在国际贸易中,可以把出口视为对对方的供给,把进口视为本国的需求。
提供曲线:又称相互需求曲线,它表示一国想交换的进口商品与所愿意出口的本国商品数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反映了一个国家在不同的相对价格水平下所愿意出口和进口的商品数量。
贸易条件:指一国的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之比率要素禀赋:指一个国家拥有的各种生产资源的相对量状况要素丰裕度:可以用两个角度来衡量,一种是以实物来衡量,即用各国所有可以利用的资本和劳动的总和来衡量;另一种是以相对要素价格来衡量,即用每个国家的资本租用价格和劳动时间价格来衡量。
国际经济与贸易
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经济与贸易(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Trade 或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Trade )是大学专业,该专业培养能较系统地掌握经济学原理和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理论,掌握国际贸易的知识和技能的人才。
了解中国对外贸易和当代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现状,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惯例与WTO规则,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了解主要国家与地区的对外贸易状况,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及政府机构和科研院所从事国际经济与贸易业务、管理、调研与教学科研等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具有较强国际贸易实际能力,主要从事进出口业务、外贸企业管理、国际经济技术合作、跨国经营等对外经济和对外贸易活动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市场营销、国际结算、外贸英语、外贸英语函电、外贸单证实务、报关实务、跨境电子商务等。
[1]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了解国际贸易法规,熟悉国际市场营销、国际结算、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外语语言表达、信息收集与处理、进出口贸易操作和自学能力,从事国际市场营销、国际结算、报关报检、外贸跟单、外贸单证、外贸文秘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1]专业设置培养规格与要求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较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经济与管理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了解当代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现状,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了解主要国家与地区的社会经济情况,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及政府机构从事实际业务、管理、调研和宣传策划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具有理论分析和实务操作的基本能力,具备较强的外语能力。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养:1. 正确理解并执行党和国家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遵纪守法,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理想和为人民服务、勇于开拓、艰苦创业的事业心与责任感;2. 掌握经济学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3. 具有经济管理、经济贸易、市场营销、进出口贸易国际经济法的基本知识;4. 能运用计量、统计、会计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5. 了解中国的经济政策和法规,了解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其贸易政策;6. 了解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发展动态;7. 能够熟练地掌握英语,具有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能利用计算机从事涉外经济工作;8. 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
国际贸易考试知识点整理
国际贸易考试知识点整理一.名词解释1.国际贸易指世界各国之间、地区之间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反映各国之间经济相互依赖。
2.国际分工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是国民经济内部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超越国家界限的结果,是国家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
3.外贸依存度指一定时期内该国对外贸易额在该国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
4.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又称对外贸易地区分布或国别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各个国家或国家集团在一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有的地位,通常以它们在该国进出口总额或进口总额、出口总额中的比重来表示。
5.贸易差额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出口值与进口值的差额。
6.发盘指交易的一方为了销售或购买一批商品,向对方提出有关的交易条件,并表示愿按这些条件达成一笔交易。
7.非关税除关税以外的所有限制进口的措施。
8.进口配额制指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如一季度、半年或一年内),对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规加以直接的限制。
9.出口配额制出口国家或地区在进口国的要求或压力下,“自动”规定某一时期内(一般为3-5年)某些商品对该国的出口限制,在限定的配额内自行控制出口,超过配额即禁止出口。
10.区域经济一体化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在社会再生产某些领域采取不同程度的联系或共同的调节,向结成一体化方向发展11.自由贸易区指签订有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组成的经济贸易集团,在成员国之间废除关税与数量限制,使区域内各成员国的商品完全自由流动,但每个成员国仍保持对非成员国的关税税率12.关税同盟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完全取消关税或其他壁垒,并对非同盟国家实行统一的关税税率而缔结的同盟。
13.看货买卖指买卖双方根据成交商品的实际品质进行交易。
通常是先由买方或其代理人在卖方所在地验看货物,达成交易后,卖方即应按验看过得商品交付货物。
14.凭样品买卖指买卖双方约定凭样品作为交货的品质依据的交易15.凭卖方样品买卖指以卖方样品作为交货品质的依据16.凭买方样品买卖指由买方提供样品,经卖方认可同意,并以此样品作为品质依据进行的买卖。
国际经济与贸易学什么
国际经济与贸易学什么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经济与贸易是一门研究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关系以及贸易活动的学科。
它主要研究国际间商品和服务的交换,还包括资本、劳动力和技术的流动。
这门学科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涵盖了国际货币体系、贸易政策、国际金融、国际企业等各个方面。
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的核心内容是研究不同国家间的经济关系以及贸易活动。
在这门学科中,我们需要了解各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经济政策、贸易政策以及国际间资源的分配和交换。
通过研究各国的经济体制和市场状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国际贸易的规模、结构和模式。
一方面,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研究了国际贸易的规模和模式。
国际贸易涉及到商品和服务的交换,不同国家拥有不同的资源和生产能力,通过贸易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互利共赢。
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研究了各个国家之间的贸易量、贸易结构以及贸易方式。
通过对贸易模式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和规律。
另一方面,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研究了国际金融体系和贸易政策。
国际金融体系是国际经济合作和资本流动的基础,它包括货币汇率制度、国际金融机构和国际支付体系等。
研究国际金融体系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国际贸易的货币流动和风险管理。
而贸易政策则是各国为了维护自身经济利益而制定的政策措施,包括关税、非关税壁垒以及贸易协定等。
研究贸易政策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国家在贸易领域的政策动向,以及这些政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除了上述内容,国际经济与贸易学还涉及到国际企业和全球经济治理等方面的研究。
国际企业是指跨国公司和国际组织等,它们在全球范围内开展经营活动,跨越国界进行生产、销售和投资。
国际企业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国际分工和跨国经济的运作规律。
全球经济治理则是指各个国家共同管理和解决全球经济问题的过程,它包括国际经济组织、政策协调以及国际合作等。
研究全球经济治理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全球经济体系的运行和改革。
总之,国际经济与贸易学是一门研究国与国之间经济关系和贸易活动的学科,它探究了国际贸易的规模、结构和模式,研究了国际金融体系和贸易政策,同时关注国际企业和全球经济治理等方面。
国际贸易学 名词解释
习题答案名词解释答案:1. 国际贸易——从字面上看是指不同国家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从经济学意义理解,国际贸易是指具有独立关税制度的国家或地区之间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
2. 国际分工——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
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的产物。
3. 世界市场——世界市场是指世界各国进行商品交换的场所。
4. 总贸易——在对外贸易统计时,以国境为界,凡进入国境的商品一律列为进口,;反之,凡是离开国境的商品一律列为出口,则一定时期该国的进出口额之和称为该国的总贸易。
5. 专门贸易——在对外贸易统计时以关境为界,凡进入关境的一律列为进口,称为;反之,凡离开关境的商品一律列为出口,则一定时期该国的进出口额之和称为该国的专门贸易。
6. 复出口——是指输入本国或本地区的商品未经加工就出口。
7. 过境贸易——是指贸易国之间的商品交易需要经过第三国的情况。
8. 直接贸易——又称双边贸易,是指不需第三国介入,生产国和消费国之间直接发生的贸易活动。
9. 转口贸易——是指商品生产国和消费国之间交易需要第三国的介入才能完成的贸易活动。
10. 包销——是指出口企业与国外某家企业达成包销或独家经销协议,把某一种或某一类商品在某一地区的独家经营权利在一定期限内给予对方的贸易方式。
11. 代理——是指出口企业与国外某家企业达成代理协议,委托代理商在市场上招揽生意,或从事其他的委托事务,委托商对由此产生的权利和义务负责,代理商只收取约定的佣金。
12. 寄售——是指这样一种销售方式,即出口企业和国外的代销商订立寄售协议,把货物运交给代销商,代销商出售货物后,扣除协议规定的销售费及佣金后13. 招标——是指招标单位需要采购商品或兴办某工程时,说明有关条件,邀请有兴趣的企业在指定的期限内按照一定的程序报价即投标,然后由招标人再开标与评标,选择最满意的投标人进行交易。
14. 拍卖——是指拍卖行接受货主的委托,按照一定的规则和程序在拍卖场以公开叫价的方法,把货物卖给出价最高的买主的一种交易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贸易学期末复习
一、名词解释
1. 国际贸易——从字面上看是指不同国家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从经济学意义理解,国际贸易是指具有独立关税制度的国家或地区之间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
2.国际贸易额----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用某种货币统计的世界贸易总额,也称国际贸易值。
3.国际贸易量---是指用进出口商品的计量单位来表示进出口商品的规模。
4.贸易条件——又称交换比价,通常用某一时期内出口商品的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的价格指数之比来表示。
5. 对外贸易依存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进出口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
6.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是指各类商品在各国的进出口贸易或世界贸易中的比重。
7.国际贸易地区分布----是指各洲、各国(或地区)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即各洲、各国(或地区)参加国际商品流通的水平,以洲来计算国际贸易值。
8.绝对优势——指一个国家较之另一个国家在生产同种商品中所拥有的最高的劳动生产率――表现为单位劳动投入带来的产出率最大,或是指一个国家较之另一国家在生产同种商品中所具备的最低的生产成本――表现为单位产出的劳动投入量最小。
9.比较成本——是指设定不同厂商、不同生产地域、不同季节、不同流通地域等等参数后的成本比较。
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
品来衡量)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
10.要素禀赋----是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即要素存量比例,是个相对量,而不是绝对量
11.幼稚产业保护论---一一种对某些产业采取过渡性的保护、扶植措施的理论,
该产业采取适当的保护政策,提高其竞争能力,将来可以具有比较优势,能够出
12.自由贸易政策---是指国家对贸易行为不加任何干预,即既不鼓励出口,也不限止进口,使商品自由进出口,在国际市场上自由竞争。
13.保护贸易政策——是指政府广泛利用各种限制进口的措施保护本国市场免受外国商品的竞争,并对本国出口商品给予优待和补贴以鼓励商品出口。
14.关税
15.反倾销税
16反补贴税
17普惠制---是工业发达国家承诺对来自发展中国家的某些商品,特别是制成品或半制成品给予普遍的关税减免优惠的制度。
普遍性、非歧视性和非互惠性是普惠制的三项主要的原则。
18.非关税壁垒--是指各国政府除了关税以外所有用以限制进口的措施,包括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