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与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省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与建议
作者:赵焱
来源:《国土资源导刊》2011年第06期
摘要:本文以湖南省行政区域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结构为基础,构建了土地利用经济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计算模型,并根据效益评价结果,提出了土地利用建议。
关键词: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科学配置土地资源
当前,湖南正处于“十二.五”建设的节点,大力推进“四化两型”战略,保护资源、保障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加强土地利用的效益评价,为科学配置土地资源利用提供依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土地利用现状简述
根据国家土地利用分类标准,到2005年末全省农用地1793.17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4.64%;建设用地133.87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32%;未利用土地191.51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9.04%。
土地利用表现出以下特点:一是土地利用率高。到2005年末,全省已开发利用土地1927.04万公顷,土地利用率为90.96%;二是地域差异明显。耕地集中分布在湘北洞庭湖平原和湘中丘陵盆地区;林地主要分布在湘西、湘南山地和丘陵区;城镇建设用地和交通用地主要分布在湘东、湘北和湘中等经济较发达地区;未利用地集中分布在湘西和湘南地区。三是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山地占51.2%,丘岗地占29.3%,平原占13.1%,水面占6.4%,呈“七山一水两分田”格局。四是城乡建设用地布局相对分散。到2005年湖南省城镇化率37%,每万平方千米的城市数量仅为1.4个。
土地利用面临诸多难题。一是保障经济发展和维护粮食安全压力大,特别是耕地保护难度加大。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加之退耕还林、还湖以及各种自然灾害的影响,导致耕地减少13.70万公顷,年均减少1.52万公顷,人地矛盾不断加剧;二是统筹土地利用任务艰巨。由于各行各业对土地需求的刚性,客观上带来了非农建设与农业争地,农业内部林业、生态建设与种植业争地,城镇内部生产和生活争地等争地现象,形成各行业、各区域土地利用目标的多元化,统筹协调行业、区域土地利用的任务日益繁重;三是转变土地利用方式任重道远。全省土地利用效率不高,利用方式粗放,存在闲置、空闲、批而未供土地现象,单位建设用地二三产业产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78.52%。集镇低效用地广泛分布,农村居民点人均用地
192.86平方米,布局分散,“空心村”较多。节约集约用地任重道远;四是保护土地生态环境面临压力。
2 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模型
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是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是衡量土地利用优化的标准。根据《土地利用效益的藕合模型及其应用》(梁红梅,刘卫东等),土地利用经济社会效益系统与生态环境效益系统都是非线性系统,具有藕合关系。从而可以将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 )与生态环境效益( )作为一个复合系统来考虑,该复合系统的演化方程可以表示为:
A,B为受自身与外界影响下土地利用经济社会效益子系统与生态环境效益子系统的演化状态。在受自身与外界影响下,两子系统的演化速度为:
、分别为二子系统的演化速度,整个系统的演化速度V可以看作是与的函数,当两子系统协调时,整个系统也是协调发展的。假定社会经济效益演化的速度是周期性的,土地利用生态环境效益演化速度受社会经济效益的影响也出现周期性。在每个周期内,由于V的变化是与引起的,所以可以在两维平面(, )中分析V,以,为变量建立坐标系,则V的变化轨迹为坐标系中的一椭圆 (图1)。由图1可知, V与夹角满足,则:
根据的变化,可以确定整个系统的演化状态,揭示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协调发展的耦合程度,亦即藕合度。显然,在一个演化周期内,整个系统将经历低级共生(I)、协调发展(II)、极限发展(lV)、再生发展(III)4个阶段 (图1)。
当-900
当00
当900
当-1800
3 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
3.1 指标体系及其权重的确定
土地利用效益指标体系主要由社会、经济和生态三方面指标组成,其中社会效益主要选择人口密度、城市化率、就业率等指标,经济效益主要选择第三产业占GDP、单位农用地农业产值比重、地均GDP等指标,环境效益主要选择污水排放达标率、单位耕地化肥施用量、单位耕地农药施用量等指标(见表1)。
考虑目标因素结构复杂程度,采用1995年到2008年统计年鉴中土地利用各指标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计算得到湖南省土地利用效益各评价指标权重结果(见表1)。
3.2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计算结果
运用上述评价体系和模型,可以计算出湖南省1995-2008年各年土地利用效益的综合评价值。从图1可知,1995年以来,湖南省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值持续上升。
应用前述计算方法,可以得出湖南省1995年到2008年间的Va、Vb、tg和的值,从而可以清晰的了解湖南省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的藕合程度状况。
根据土地利用效益藕合关系,可以将湖南省土地利用分为二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5-1998年):土地利用处于极限发展阶段,即经济社会效益处于增长阶段,而生态环境效益处于减少阶段。此阶段就湖南省土地利用系统而言,生态环境虽然遭到破坏,但经济社会的发展给生态环境的治理创造了条件,经过管理和规划,生态环境得到了一定的治理。从生态环境效益演化速度来看(Vb从-0.05648减小到-0.02264),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程度在逐渐减慢。从藕合度a来看(a从134.260演化到111.170),说明经济社会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的藕合程度正在向彼此协调发展演化,此阶段整个土地利用系统有向协调发展阶段演化的趋势。
第二阶段(1999-2008)年: 湖南省土地利用处于协调发展阶段。1999年湖南省土地利用效益藕合度达到86.010,这说明土地利用系统开始进入协调发展阶段。但a接近00或900时,土地利用效益之间还不甚协调。到2009年,土地土地利用效益藕合度达47.280,湖南省土地利用效益协调发展程度越来越好。
4 建议
4.1 统筹各业用地
坚持从保障粮食、经济、生态安全和社会稳定大局出发,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按照区域发展、资源禀赋特点,统筹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用地,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土地利用、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综合平衡。
4.2 转变土地利用方式
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以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为核心,创新土地利用模式,积极拓展建设用地空间,切实转变土地利用方式,推动土地利用方式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挖潜、由粗放低效向集约高效转变。
4.3 加强土地利用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