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文】几乎是最完美的用户体验模型—CUBI
PUGC模式下哔哩哔哩APP的用户体验与交互设计特性
![PUGC模式下哔哩哔哩APP的用户体验与交互设计特性](https://img.taocdn.com/s3/m/4a696114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ed.png)
摘要:文章旨在基于PUGC 模式对社区型视频平台哔哩哔哩的用户体验进行系统分析。
在剖析哔哩哔哩PUGC 模式的结构与特性基础上,引入CUBI 用户体验模型,从用户目标、商业模式、内容、交互四个维度对哔哩哔哩进行分析。
总结出“系统成长型”用户目标、“社区共创型”内容、“粉丝圈层型”商业模式三大用户体验特性,以及“双边互动情境化推动”“创作功能渐进式排布”“信息反馈情感化设计”三大交互设计特性。
该特性可扩展至其他社区型视频平台,为其用户体验及交互设计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PUGC 模式 哔哩哔哩App 用户体验设计 社区型视频平台 交互设计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23)07-0068-04Abstract:This paper aims to systematically analyze the user experience of Bilibili ,a community-based video platform ,based on PUGC mode.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structur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Bilibili PUGC mode ,CUBI user experience model is introduced.From the user experience dimension of PUGC mode ,Bilibili has summarized three major user experience characteristics of “system growth ”user goal ,“community co-creation ”content and “fan circle ”business model ,as well as three major interaction design characteristics of “contextualized interaction ”,“creation function progressive arrangement ”and “information feedback emotional design ”.These features can be extended to other community-based video platforms and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ir user experience and interaction design research.Keywords:PUGC mode Bilibili App User Experience Design Community video platform Interaction design江南大学设计学院 周 俏 鲍懿喜引言在全民娱乐的社会文化环境下,视频平台行业蓬勃发展。
用户体验要素的五层模型
![用户体验要素的五层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4c08b340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10.png)
用户体验要素的五层模型概念用户体验要素的五层模型《用户体验的要素》一书中提出,由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和表现层组成,提供了一个基本架构,只有在这个基础架构上,我们才能讨论用户体验的问题,以及用什么工具来解决用户的体验。
产品应用一个产品的决策或者说是每一个产品的细节,都应该有完整的框架去建设,从离用户最近的表现层,到产品的基础战略层,都需要产品经理认真的去思考。
下面从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表现层来进行简要分析。
战略层是产品设计的根基,也是产品设计的方向,在这一层主要规划的内容是用户需求,产品目标。
我们需要规划人生,家庭需要规划未来,企业需要规划路径,国家也需要规划战略,所以产品也需要做好产品规划。
确定了产品方向和需要解决的用户需求后,就要定下来怎么做,做什么了。
在普通的产品中,需要考虑功能规格,做什么功能,而讯息内容类产品,还需要考虑到内容需求,做怎样的内容。
确定了战略层和范围层后,对于产品最终要达到的目标和要具备的特性已经有了较为清楚的概念,结构层就是将这些概念形成一个结构。
这一层中包含了交互设计和信息架构的内容,也就是想想产品怎么做,怎么与用户交互,怎么将产品中的内容让用户可以清晰、有序的接触到。
在框架层中,产品中组件的摆放,元素的位置都是需要确定的,这一层中包含了界面设计、导航设计和信息设计这3个板块。
也就是产品人所做的线框图部分。
表现层是用户首先接触到的地方,不仅要满足产品功能、内容、UI的综合目标,也要给用户以较好的感知。
框架层决定了产品元素的位置和结构,这一层就是决定了产品的设计、给用户的感觉,一个产品的表现层可以决定一个用户对产品的感觉。
具体的话还需要运用到产品设计的实例当中去,这边仅简要概括。
KANO模型概念KANO 模型是东京理工大学教授狩野纪昭(Noriaki Kano)发明的对用户需求分类和优先排序的有用工具,以分析用户需求对用户满意的影响为基础,体现了产品性能和用户满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
基于CUBI用户体验模型的智能音箱设计研究
![基于CUBI用户体验模型的智能音箱设计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e0ee697f121dd36a32d8257.png)
基于CUBI用户体验模型的智能音箱设计研究作者:刘琦来源:《工业设计》2019年第02期摘要:本文通过CUBI用户体验模型,引出对智能家居场景下智能音箱设计的研究,探讨在智能家居快速发展的趋势下智能音响的产品设计策略。
并根据CUBI用户体验模型的理论,通过商业目标、用户需求、产品内容、交互方式这四个维度的分析,得出在智能家居场景下,智能音响的设计要点。
并通过理论中四个维度的作用关系,得出了若干设计原则。
这些要点和原则将有助于在新的智能家居场景下优化用户体验,并把智能音箱音的设计真正融入智能家居场景中。
关键词:用户体验;智能家居;智能音箱;CUBI用户体验模型中国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码:1672-7053(2019)02-0127-021 智能音箱设计和CUBI用户体验模型的研究现状1.1 用戶体验模型的研究现状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让人们居住在便利人性化的智能家居场景下逐步成为了可能,因为真正的家居场景构建复杂,当全屋定制智能家居还比较困难的时候,各种智能家居单品顺理成章地进入了我们的生活,智能音箱因为其交互便捷新颖、本身功能较为完善、价位合适的优点,成为了为人们带来智能便利的先行军。
201 8年度智能音箱市场体量急速上升,2018Q2季度销量1680万台,预计年底总销量达5630万台,使用人数突破1亿。
但作为智能家居的入口之一,如何将智能音箱更好地融入智能家居场景,为用户提供形成更为流畅的智能体验,也是诸多厂商的一大课题。
1.2 用户体验模型的研究现状用户体验是由用户和产品与服务之间各个方面的相互交流所组成的感知体系。
更多地被理解成一个模糊和抽象的构造。
用户体验模型是一个典型用户对一个系统如何工作的感知或理解的描述。
体验模型是从常见的对象、行为或系统中得到的抽象图表或隐喻的视觉表现。
用户体验设计师Corey Stern研究了现有用户体验模型和框架并发现,大部分的用户体验图表都是混乱、无组织、复杂或过时的。
基于CUBI用户体验模型的智能音箱设计研究
![基于CUBI用户体验模型的智能音箱设计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441e47b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fc.png)
基于CUBI用户体验模型的智能音箱设计研究引言智能音箱作为一种新兴的智能家居设备,已经逐渐走入了我们的生活。
它不仅可以通过语音控制来执行各种操作,还能提供音乐播放、天气查询、闹钟设置等多种功能。
然而,由于市场上智能音箱产品众多,用户的需求也千差万别,因此如何提供一个满足用户期望的智能音箱设计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本文将基于CUBI用户体验模型,对智能音箱的设计进行研究和探讨。
CUBI用户体验模型CUBI用户体验模型是一个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对产品体验进行全方位评估的模型。
CUBI模型将用户体验分为四个维度:Control(可控性)、Usability(易用性)、Benefit(效益)和Identity(身份认同)。
在设计智能音箱时,我们可以根据CUBI模型的四个维度,来优化用户的体验。
Control(可控性)可控性是指用户对智能音箱的控制能力。
在设计智能音箱时,需要提供多种操控方式,如语音控制、按键控制、手机APP控制等。
这样能够满足不同用户对控制方式的偏好,提高用户的可控性。
Usability(易用性)易用性是指用户使用智能音箱的便捷程度。
在设计智能音箱时,需要关注用户界面的设计,并提供简化操作流程和人性化的交互方式。
例如,通过语音回馈来引导用户完成操作,减少用户的学习成本,提高智能音箱的易用性。
Benefit(效益)效益是指用户在使用智能音箱时所得到的收益。
在设计智能音箱时,需要提供丰富的功能,包括但不限于音乐播放、天气查询、闹钟设置等。
同时,还可以通过与其他智能家居设备的联动,进一步提高用户的收益。
Identity(身份认同)身份认同是指用户对智能音箱的认同感。
在设计智能音箱时,需要注重产品的外观设计和品牌形象塑造。
通过与用户的情感共鸣,让用户产生对智能音箱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从而提高用户的体验。
基于CUBI用户体验模型的智能音箱设计基于CUBI用户体验模型,我们对智能音箱的设计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 提供多种控制方式在设计智能音箱时,需要提供多种控制方式,例如语音控制、按键控制、手机APP控制等。
用户体验的五层模型
![用户体验的五层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a20c271d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62.png)
用户体验的五层模型用户体验是指用户使用产品或服务时的主观感受和评价。
为了更好地评估和提升用户体验,有时候需要一个系统性的方法。
用户体验的五层模型提供了这样的方法,它能够将用户体验分为五个层面,分别是实用性、可用性、可访问性、情感价值和品牌延伸。
在本文中,我将详细介绍这五个层面,并且分析它们在提升用户体验中的作用。
第一层:实用性实用性是指产品或服务对用户来说是有用的。
也就是说,它需要解决用户的问题或满足他们的需求。
在实用性这个层面,设计师需要将用户的需求放在第一位。
只有把用户的需求放在中心,才能设计出满足他们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如果设计师只是满足一部分用户的需求,那么这个产品或服务就不是很实用了。
第二层:可用性可用性是指产品或服务对用户而言是易用的。
也就是说,它需要有良好的用户界面和操作方式。
在可用性这个层面,设计师需要考虑到用户的心理和行为习惯。
用户喜欢简单易用的界面,因此设计师需要通过界面布局、图标、字体大小等方面来提高可用性。
同时,设计师还需要考虑到用户的操作行为,比如左手使用手机的用户需要左手操作的功能。
第三层:可访问性可访问性是指产品或服务对用户而言是易访问的。
也就是说,它需要考虑到用户各种不同的特殊需求,比如视力、听力、肢体和认知障碍等。
在可访问性这个层面,设计师需要考虑到各种不同的用户,并针对他们的需求分别设计。
比如视力障碍的用户需要较大的字体和高对比度,听力障碍的用户需要字幕和语音提示。
第四层:情感价值情感价值是指产品或服务对用户而言是愉悦的。
也就是说,它需要考虑到用户的情感需求。
在情感价值这个层面,设计师需要考虑到用户的情感状态,比如快乐、兴奋、放松等。
通过设计可以激发用户的情感需求,提高他们的满意度,从而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比如一款拥有好看动画和声音的游戏,能够让用户有更好的游戏体验。
第五层:品牌延伸品牌延伸是指产品或服务为品牌创造了价值。
也就是说,它需要考虑到品牌的形象和声誉。
用户体验评价模型综述
![用户体验评价模型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255b7aa8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c6.png)
用户体验评价模型综述用户体验评价是指通过评估用户在使用其中一产品或服务时所形成的主观感受和满意度来评估产品或服务的质量。
它是在设计过程中考虑用户需求、习惯和期望的基础上,利用问卷调查、用户观察、群体访谈等方法来收集用户对产品或服务体验的评价。
本文将对用户体验评价模型进行综述,介绍常用的评价模型及其特点。
一、用户体验评价模型的分类根据评价对象和评价内容的不同,用户体验评价模型可以分为用户体验度量模型、用户体验层次模型和情感模型。
1.用户体验度量模型用户体验度量模型是用于度量用户体验的模型,用于评估用户对产品或服务的整体满意度。
其中较为常用的模型有ISO9241-210的用户体验模型、五维用户体验模型以及消费者感知质量模型等。
- ISO 9241-210的用户体验模型:该模型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2024年发布,包含了6个维度,分别是效能(usefulness)、效果(effectiveness)、效率(efficiency)、满足度(satisfaction)、甜蜜度(pleasure)和基于经验的豪华(hedonic quality)。
- 五维用户体验模型:该模型由Lavie和Tractinsky在2004年提出,包含了5个维度,分别是有效性(effectiveness)、效率(efficiency)、满意度(satisfaction)、信任(trust)和刺激(stimulation)。
- 消费者感知质量模型:该模型由Parasuraman、Zeithaml和Berry在1985年提出,包含了5个维度,分别是可靠性(reliability)、响应性(responsiveness)、保证(assurance)、同情(empathy)和可见性(tangibles)。
2.用户体验层次模型用户体验层次模型是用来描述用户体验的层次结构,从整体到细节,逐层展开。
较为常用的模型有米勒的两层用户体验模型、Frøkjær的三层用户体验模型以及Garrett的五层用户体验模型。
基于CUBI用户体验模型的智能音箱设计研究
![基于CUBI用户体验模型的智能音箱设计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4d9462e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ed.png)
基于CUBI用户体验模型的智能音箱设计研究
智能音箱作为人工智能技术的一项重要应用,正在快速发展并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然而,不同的智能音箱产品在用户体验方面存在差异,这直接影响到产品的推广和用户的
体验感受。
因此,本文基于CUBI用户体验模型,对智能音箱的设计进行研究和探讨。
首先,对CUBI用户体验模型进行简要介绍。
CUBI模型是以用户为中心的体验设计模型,其核心包括四个因素:内容(包括信息和功能)、使用者(包括用户个性、经验和能力)、背景(包括环境和场景)以及互动(包括产品的响应速度、反馈等)。
这些因素不
仅影响到用户的感知和情感体验,同时也影响到用户对产品的使用满意度和忠诚度。
针对智能音箱的设计,首先针对内容要素进行考虑。
智能音箱主要提供音乐、新闻、
天气、闹钟、定时等功能,根据CUBI模型,应注重的是信息和功能的充实性和精确性,以及多样化的内容呈现形式,比如语音、文字、图像等多种形式。
另外,在使用者因素中,
考虑到不同用户的个性和经验,智能音箱应具备个性化的服务或自适应机制,以及易于使
用的操作界面和用户指南,同时还应注重保护用户的隐私和安全。
在背景因素方面,智能音箱的应用场景多种多样,不同的场景需要不同的应对策略。
例如,用户在家中使用智能音箱时需要考虑到音箱对环境的适应性和环境噪声的控制等,
而在车载应用中,智能音箱应具备更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尽可能避免驾驶操作的干扰。
最后,在交互因素中,智能音箱应具备灵敏的响应速度、简洁明了的语音交互界面,以及
用户反馈机制等,以增加用户的快感体验。
【长文】几乎是最完美的用户体验模型—CUBI
![【长文】几乎是最完美的用户体验模型—CUBI](https://img.taocdn.com/s3/m/5bd413fc6294dd88d0d26b1b.png)
结合互动,这里有四个层面需要考虑:模式、系统、设备和人。
互动模式:
设计模式(又名微型相互作用)是可重复使用的组件和交互。模式包括从标题和菜单,日历和地图 的所有事物。模式资源库包括Pattern Tap, Mobile Patterns,和 pttrns.
系统交互:
系统可以包含导航、流量、反馈和通知,以帮助用户进程和实现自己的目标。该系统的性质可以是 静态的,也就是说,它是不变的,或者是在系统内恒定变化或活动的动态。动态系统可以调节或自 我调节,这意味着有不同程度的权限和活动,基于认证信息特定用户才可以操作。系统也可以由内 容管理系统或其它系统软件所定义,会有一系列不同的功能和限制。
为了解决这些普遍性的挑战,笔者研究了现有的用户体验模型和框架,发现大多数UX图示是混 乱的、无组织的、复杂或者过时的,这些对于设计师和客户都是毫无用处的。这就是为什么笔者决 定自己创建模型。 亨利·福特(就是那位汽车大亨)说:
我没有发明任何新玩意儿。我只是简单地组装了其他人几百年来的工作成果…当所有的因素 都考虑到且处理好,进步就是不可避免的。
2.2 用户目标 结合用户目标时有五个层次需要考虑:用户类型、需要、动机、行为和结果。
用户类型: 了解不同用户类型以及他们使用的终端产品是很重要的。常见的一种做法是创建用户角色:详细描 述他们不同的地位、职责、技能水平、人口特征(性别、年龄、语言、位置等等)心理(个性、价
述他们不同的地位、职责、技能水平、人口特征(性别、年龄、语言、位置等等)心理(个性、价 值观、态度、兴趣、生活方式)以及他们何时、何地、用何种方式来使用产品。 需求: 一旦用户类型确定,理解和定义相关的需求和愿望,将是有助于实现他们的目标的关键。有些需求 可能更简单,像查找文档,而另一些则更加复杂,更多的是生理上或尊严上的需求。关于这方面需 求的的例子包括个人发展需求、成就感、掌握能力、认可、身份地位、归属感、表达的需求、或目 的性的需求。 动机: 一旦用户的需求被确认,我们需要了解他们是如何被激发去满足这些需求的。这可能是一个广泛的 内在或外在的奖励和激励,通过设计线索、触发、或其他方式来实现。 行为: 一旦了解了用户的动机,研究用户当前的行为模式,以及新的动机如何潜在地改变他们的行为模式 是很重要的。如果有足够的动机和带来的行为的改变,发展一个新习惯和对一个产品和品牌的忠诚 程度就具有极大的可能性。 结果: 需求、动机和行为的结合,可以转化成对用户而言有意义的,重大的结果。 总结,每一类用户有一系列他们试图去完成的需求。用户是被激发然后采取行动。重复的行为可以 产生显著的效果。这里有一个例子是一个很忙的母亲(用户类型)需要10K的训练。她可能是受每 日提醒和朋友的鼓励所激发去进行锻炼(行为),致使长跑训练(结果)。
基于CUBI用户体验模型的智能音箱设计研究
![基于CUBI用户体验模型的智能音箱设计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ddd167e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cc.png)
基于CUBI用户体验模型的智能音箱设计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音箱逐渐走进了人们的生活,成为了一种方便快捷的智能家居产品。
智能音箱在智能语音助手的支持下,可以实现语音控制家庭设备、查询信息、播放音乐等功能,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智能音箱的用户体验却时常受到了广泛关注,尤其是在用户界面设计和交互体验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本文将基于CUBI用户体验模型,对智能音箱的用户体验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关设计建议。
一、CUBI用户体验模型简介CUBI用户体验模型是目前较为成熟的用户体验模型之一,包含了四个层面:Cognitive(认知)、Usability(可用性)、Behavioral(行为)和Affective(情感),通过这四个维度来评价用户体验的全貌。
认知层面关注用户的认知过程、认知负荷,可用性关注产品是否易用、有效率,行为层面关注用户与产品的交互过程,情感层面关注用户的情感体验。
在智能音箱的用户体验研究中,我们将以CUBI用户体验模型为基础,对其进行创新与改进。
二、认知层面在认知层面,智能音箱的用户体验需要考虑用户的认知负荷以及用户在语音交互中的认知过程。
设计师应该尽量减少用户的认知负荷,通过精简语音交互流程,简洁明了的语音提示,降低用户操作的认知难度。
应该加强对用户的语音指令的理解和识别能力,提高智能音箱的语音识别准确率,从而减少用户的操作失误,提升用户的操作效率。
三、可用性层面在可用性层面,智能音箱的用户体验需要考虑产品的易用性和效率。
设计师要充分考虑智能音箱的交互设计,确保用户能够轻松地完成各种操作,包括语音控制家居设备、查询天气、购物等功能。
设计师应该不断优化产品的交互逻辑,使得用户能够更加顺畅地完成各种操作,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四、行为层面在行为层面,智能音箱的用户体验需要考虑用户与产品的交互过程。
需要设计出清晰明了的交互界面,让用户能够清晰地了解自己的操作结果,避免用户的操作迷失。
需要充分考虑用户的交互习惯,设计出符合用户习惯的交互方式,如简单直观的语音指令,让用户能够更加轻松地完成各种操作。
用户体验质量(QoE)的模型与评价方法综述
![用户体验质量(QoE)的模型与评价方法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51d740d4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28.png)
用户体验质量(QoE)的模型与评价方法综述用户体验质量(QoE)的模型与评价方法综述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用户体验质量(QoE, Quality of Experience)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用户体验质量是指用户在使用产品或服务时所感受到的整体质量,是用户对产品或服务的主观评价。
为了能够有效衡量和提升用户体验质量,研究者们提出了各种模型和评价方法。
本文将对用户体验质量的模型与评价方法进行综述,分析其特点和应用领域。
一、用户体验质量的模型1. Kano模型Kano模型是通过分析用户对产品功能的满意度来建立用户体验质量模型的一种方法。
它将用户需求划分为基本需求、期望需求和感动需求三类,并根据不同需求对用户满意度的影响程度进行评估。
Kano模型通过量化用户需求与满意度之间的关系,为产品设计和改进提供了理论依据。
2. 成本效益模型成本效益模型是以经济学为基础的用户体验质量模型。
它从成本和效益的角度考虑用户体验质量的提升,通过分析用户使用产品或服务所需投入的资源和实现的效果,评估改进用户体验所带来的经济收益。
3. 行为意图模型行为意图模型主要研究用户体验质量对用户行为意图的影响。
例如,当用户对某个产品或服务的体验质量较好时,他们更有可能再次使用该产品或服务或者推荐给他人。
行为意图模型通过分析用户的行为意图来评估用户体验的质量,为产品或服务提供改进的方向和策略。
二、用户体验质量的评价方法1. 主观评价方法主观评价方法是用户自己对产品或服务体验质量进行评价的方法。
这种评价方法包括访谈、问卷调查、焦点小组讨论等,通过收集用户的主观感受和意见,来评估用户体验的质量。
主观评价方法广泛应用于用户调研和用户满意度评估等领域。
2. 客观评价方法客观评价方法是通过客观的指标和数据来评估用户体验质量的方法。
例如,网络延迟、下载速度、服务可用性等。
客观评价方法可以通过实验、观察和测量等手段来得到客观的评估结果,对用户体验的质量进行分析和比较。
《2024年用户体验质量(QoE)的模型与评价方法综述》范文
![《2024年用户体验质量(QoE)的模型与评价方法综述》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12b10d8a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7f.png)
《用户体验质量(QoE)的模型与评价方法综述》篇一用户体验质量(QoE)的模型与评价方法综述一、引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用户体验质量(QoE)已经成为衡量产品或服务成功与否的关键指标。
用户体验质量不仅涉及到用户对产品或服务的感知和满意度,还涉及到产品或服务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性能和效果。
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用户体验质量模型与评价方法,对于提升产品或服务质量,满足用户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用户体验质量(QoE)的模型与评价方法进行综述。
二、用户体验质量(QoE)模型用户体验质量模型主要描述了用户在使用产品或服务过程中所经历的体验过程。
目前,常见的用户体验质量模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感知层模型:该模型主要关注用户的感知和感受,包括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的感知。
通过分析用户的感知数据,可以了解用户对产品或服务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2. 服务质量层模型:该模型主要关注产品或服务的技术性能和可靠性,包括响应时间、系统稳定性、数据传输速度等。
通过评估这些技术性能指标,可以了解产品或服务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性能表现。
3. 情感与认知层模型:该模型主要关注用户的情感和认知过程,包括用户的情感反应、认知负荷、学习效率等。
通过分析用户的情感和认知数据,可以了解用户对产品或服务的情感倾向和认知水平。
三、用户体验质量(QoE)评价方法为了全面评估用户体验质量,需要采用多种评价方法。
常见的评价方法包括:1. 问卷调查法:通过向用户发放问卷,了解用户对产品或服务的满意度、忠诚度、感知质量等方面的信息。
问卷调查法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廉等优点,是当前最常用的评价方法之一。
2. 实验法:通过实验手段,模拟用户使用产品或服务的过程,观察用户的反应和行为。
实验法可以获取更客观、准确的数据,但需要较高的实验成本和时间成本。
3. 用户行为分析法:通过分析用户的实际使用行为,了解用户对产品或服务的偏好、使用习惯等信息。
用户行为分析法可以提供更深入的洞察,有助于优化产品或服务的设计和功能。
浅谈“客户痴迷”思想在互联网产品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客户痴迷”思想在互联网产品教学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7ac7e174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cc.png)
浅谈“客户痴迷”思想在互联网产品教学中的应用作者:徐琳刘绍婕陆洲来源:《电脑知识与技术》2021年第22期摘要:用戶体验已日益成为互联网产品商业实践中的重要环节,但在当前普通高校的软件工程专业相关教学过程中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使得所培养的学生无法适应企业的用人需求。
本文提出将“客户痴迷”的思想贯彻到互联网产品应用开发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并提供相应的量化教学方法,指导学生从产品的概念开始设计,怀有“客户之心”,将该思想运用至产品发布和运营的整个阶段。
该模型在教学实践中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客户痴迷;互联网产品应用开发;量化教学;软件工程1引言“用户体验”的概念在当前互联网企业中已深入人心,成为衡量产品质量高低的关键因素,与产品最终在市场与客户中的接受程度休戚相关。
在普通高校的传统教学模式中,经典的软件工程模型虽然也会涉及用户体验的环节,但往往局限在“用户需求分析”阶段。
学生在接受移动应用产品设计与开发的专业训练时,更多时候被灌输的思想从“产品的功能性”出发。
而互联网产品形态中其他要素,如“设计规范”“用户交互”“视觉感知”等[1],往往在教学过程中被忽略,造成教学目标与实际市场需要之间的脱节。
本文作者通过对2016级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生将近100份互联网项目作品的研究和分析,发现目前教学中针对互联网产品设计开发的特性研究和对“用户体验设计”的忽略和缺失。
因此在对2017,2018级《移动应用开发实践》教学中,将Garrett[2]用户体验元素5层级模型应用在教学中,并结合互联网产品市场优胜劣汰规律和优秀产品剖析,将“客户痴迷”[3]思想融合进5层级模型中。
在教学中使用实例分析导学,并将改进的模型用于指导移动应用开发的教学。
经过两个学期的渗透和打磨,学生们通过移动应用产品设计与开发相关课程的深入学习,逐渐接受互联网市场思维的新趋势,其课程设计作业中所体现的产品质量和用户体验指标得到了较好的改善。
2 “客户痴迷”思想及其在用户体验设计中的体现2.1“客户痴迷”思想“客户痴迷”(Customer Obsession)概念源自全球最大电子商务公司“亚马逊”(Amazon)的14条军规--领导力[3]准则中的第一条:努力成为“最以客户为中心”的企业,所有任务均须从客户的思维角度入手,反向推动项目的进行。
基于CUBI用户体验模型的智能音箱设计研究
![基于CUBI用户体验模型的智能音箱设计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c0dfa37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15.png)
基于CUBI用户体验模型的智能音箱设计研究1.引言智能音箱作为智能家居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其通过语音识别、人工智能、音频处理等技术,为用户提供信息查询、语音助手、智能家居控制等功能,极大地丰富了用户的生活体验。
目前市面上的智能音箱产品多种多样,用户对于产品的体验也存在着不同的问题和需求。
如何提高智能音箱产品的用户体验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CUBI用户体验模型是由韦恩·詹森和辛迪·布鲁贝克等人提出的,其核心理念是将用户体验分为四个维度:感知(Cognition)、情感(Affect)、行为(Behavior)、关系(Interactions)。
CUBI模型通过这四个方面的维度,对用户体验进行了系统化的分析和建模,为产品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持。
本文将以CUBI模型为基础,通过对智能音箱产品的用户体验要素进行分析,提出具体的设计思路和建议,以期提高智能音箱产品的用户体验和市场竞争力。
2. CUBI用户体验模型CUBI用户体验模型将用户体验分为四个维度,分别是感知(Cognition)、情感(Affect)、行为(Behavior)、关系(Interactions)。
感知指的是用户对产品的认知和认识,包括用户对产品的功能、特性、使用方法等的理解和认知;情感指的是用户对产品的情感反应,包括使用产品时的愉悦感、满意度等情感体验;行为指的是用户在使用产品时的行为表现,包括使用频率、使用时长、使用场景等;关系指的是用户与产品之间的交互关系,包括用户对产品的依赖程度、产品对用户的影响程度等。
CUBI模型为产品设计提供了全面的用户体验视角,有助于把握用户需求和行为特征,针对性地进行产品设计和优化。
本文将以CUBI模型为基础,对智能音箱产品的用户体验进行系统化的分析和设计。
3. 感知(Cognition)感知是用户对产品的认知和认识,包括用户对产品的功能、特性、使用方法等的理解和认知。
基于CUBI用户体验模型的智能音箱设计研究
![基于CUBI用户体验模型的智能音箱设计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2dd959f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50.png)
基于CUBI用户体验模型的智能音箱设计研究随着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音箱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智能音箱不仅可以为用户提供丰富的音乐、信息和娱乐内容,还能够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智能助手,为用户提供便捷的日常生活服务。
要设计出一款符合用户需求的智能音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充分考虑用户的体验和需求。
本文将基于CUBI用户体验模型,对智能音箱的设计进行研究,旨在探讨如何通过用户体验模型来优化智能音箱的设计,提高用户体验。
一、CUBI用户体验模型概述CUBI用户体验模型是由国外研究人员提出的一种用户体验评估模型,它包括了四个要素,分别是内容(Content)、用户(User)、商业(Business)、互动(Interaction)。
这四个要素共同构成了用户体验的全貌,可以帮助设计人员全面地了解用户的需求和行为,从而设计出更加符合用户需求的产品。
1.内容(Content):内容指的是产品所提供的信息、功能、服务等,是产品本身的基本属性。
在智能音箱中,内容包括了音乐、新闻、天气、日程安排等各种信息和服务。
设计人员需要考虑如何通过丰富多样的内容吸引用户的注意,提高用户体验。
2.用户(User):用户是产品设计的中心,设计人员需要充分了解用户的需求、偏好和行为习惯,从而设计出符合用户需求的智能音箱产品。
3.商业(Business):商业要素指的是产品的商业目标和商业模式,设计人员需要考虑如何通过智能音箱产品实现商业价值,并带来经济效益。
4.互动(Interaction):互动是产品和用户之间的交互关系,包括了产品的界面设计、操作方式等。
设计人员需要考虑如何设计出简洁易用的互动界面,提高用户的操作体验。
在智能音箱的设计过程中,可以通过CUBI用户体验模型来全面考虑用户的需求和体验,并根据不同的要素来进行设计优化。
通过CUBI用户体验模型的应用,可以帮助设计人员更加全面地考虑用户的需求和体验,并根据不同的要素进行产品设计和优化,从而提高智能音箱的用户体验。
基于CUBI用户体验模型的智能音箱设计研究
![基于CUBI用户体验模型的智能音箱设计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ff0488d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38.png)
基于CUBI用户体验模型的智能音箱设计研究
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音箱已经逐渐进入了人们的生活中。
智能音箱不仅可以播放音乐,还能够通过语音控制进行智能家居、实时新闻、天气预报等多种功能。
但是,随着功能越来越多,用户使用智能音箱时可能会感到困惑或者不够方便,这就需要在设计智能音箱时注重用户体验。
CUBI模型是一种常用的用户体验模型,其包括以下四个方面:Context(上下文), Usability(易用性), Branding(品牌), Innovation(创新)。
在智能音箱设计中,这四个方面也同样需要考虑到。
首先是上下文。
在设计智能音箱时,需要明确用户所处的使用场景,例如家庭、办公室、公共场所等等。
根据不同的场景,可以定制不同的功能和操作方式,让用户在使用时更为方便。
其次是易用性。
作为用户体验模型的核心要素,易用性是影响用户体验的关键因素。
在设计中需要考虑到用户的认知和操作习惯,选用简单直观的交互方式,并设计良好的界面布局和语音提示等,使用户能够轻松地完成所需的操作。
品牌也是智能音箱设计需要关注的方面。
对于用户来说,品牌是信任的基础,所以在设计中要注重打造良好的品牌形象,包括外观设计、联想词汇、品牌传播等方面。
综上所述,智能音箱的设计需要遵循CUBI用户体验模型,注重上下文、易用性、品牌和创新四个方面,从而实现更好的用户体验,打造出更为符合市场需求的智能音箱产品。
用户体验的原理概念模型
![用户体验的原理概念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8fac1444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8f.png)
用户体验的原理概念模型用户体验(User Experience,简称UX)是指用户在使用产品或服务时的主观感受和评价,是一个综合了情感、认知、态度等多个维度的概念。
优秀的用户体验可以提高用户满意度和忠诚度,直接影响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用户体验的原理概念模型主要包括情感、认知和行为三个要素。
情感是指用户对产品或服务产生的主观感受和情绪反应,认知是指用户对产品或服务的理解和认知过程,而行为则是用户的实际使用行为。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这些要素。
情感是用户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用户对产品或服务的喜好、满意度、愉悦程度等。
情感可以通过色彩、音效、界面设计等来引起用户的情绪反应。
例如,一个界面设计简洁、色彩搭配协调的网页可以让用户感到愉悦,从而提高用户对产品的喜好度。
情感也与产品或服务的品牌形象和价值观息息相关,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产品或服务所要传递的情感,并通过视觉、声音等形式来表达。
认知是用户对产品或服务的理解和认知过程,它与思维、注意力、记忆等密切相关。
用户在使用产品或服务时,首先需要对其进行认知和理解,包括产品或服务的功能、用途、操作流程等。
设计师需要在产品设计中提供清晰的信息传递和易于理解的操作流程,以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和使用产品。
此外,认知还与用户的期望和背景知识有关。
设计师需要了解用户的需求和背景,将产品的设计与用户的期望和认知匹配,以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行为是用户使用产品或服务时的实际行为。
用户的行为包括点击、滑动、输入等操作,也包括购买、分享、评论等社交行为。
设计师需要提供简单、直观的操作界面和友好的交互方式,以降低用户的学习成本和操作难度,从而提高用户的满意度。
同时,设计师还需要考虑用户的行为目标,将设计与用户的需求和目标相匹配,帮助用户更好地实现目标。
用户体验的原理概念模型还包括一些影响因素,如和用户进行用户研究和用户测试,以了解用户需求和反馈;与产品设计紧密合作,将用户体验融入到产品设计过程中;使用人机交互技术和心理学原理,优化用户界面和用户交互方式;关注用户反馈和持续改进,通过用户反馈和数据分析来改进产品和用户体验。
基于CUBI模型的女性健身俱乐部用户体验设计研究
![基于CUBI模型的女性健身俱乐部用户体验设计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c418755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81.png)
关注思考020交互摘要:基于体验经济的时代大背景,深入探究女性健身俱乐部的内容构成要素以及用户体验设计特性,挖掘纯女性环境健身所赋予女性会员的真实价值。
通过对女性健身俱乐部的背景分析,并以CUBI用户体验模型为理论基础,构建女性健身俱乐部的内容构成要素,并分析其特性以探究女性健身俱乐部的用户体验特性。
基于CUBI用户体验模型视角提供的女性健身俱乐部体验分析维度,得到女性健身俱乐部用户体验的三大特性——轻文化体验,赋予产品更多附加价值的“她值”型商业目标、挖掘女性情感共性,差异化需求定位的“她知”型用户目标、追求个性高效,激发女性运动自主性的“她智”型交互模式。
该特性可以推广到其他垂直化细分用户领域的产品,优化其用户体验。
关键词:CUBI模型 女性健身俱乐部 用户体验设计 设计研究 体验特性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20)12-0020-03Abstract:Based on the era background of experience economy, to deeply explore the content components of women's fitness club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user experience design, and to explore the real value endowed by purely female environment fitness.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analysis of women's fitness clubs and the CUBI user experience model, the content elements of women's fitness clubs were constructed,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were analyzed to explore the user experience characteristics of women's fitness clubs.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CUBI user experience model provide women fitness club experience analysis dimensions, three features to win women's health club user experience - cultural experience, products more added value of type "she values" business goals, digging women emotional commonness, differentiation demand orientation "she knows" the user's goal, the pursuit of personality type high efficiency, the independence of the women's movement is motivated the wisdom of "her" type of interactive mode. This feature can be extended to other products with vertically segmented user segments to optimize their user experience.Keywords:CUBI model Women's health clubs User experience design Design study Experience characteristics江南大学设计学院 金 晶 鲍懿喜引言当下已进入“全民健身”的时代,健身行业呈现出井喷式增长,许多新兴健身模式正在兴起。
基于CUBI用户体验模型的智能音箱设计研究
![基于CUBI用户体验模型的智能音箱设计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1a5aa74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a7.png)
基于CUBI用户体验模型的智能音箱设计研究智能音箱是一种集合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语音合成等多项技术于一体的智能家居设备。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音箱已经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当前市场上的智能音箱在用户体验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语音识别准确性不高、操作过于繁琐等。
为此,基于CUBI用户体验模型的智能音箱设计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CUBI用户体验模型是由Ulrike Menzefricke和Christine Ahle设计的一种综合性模型,旨在衡量用户在使用某一产品过程中的体验感受。
CUBI模型将用户体验划分为四个维度,分别是控制(Control)、使用(Utility)、美学(Beauty)和信息(Information)。
将这一模型引入智能音箱的设计过程中,可以有效地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首先,通过对控制(Control)这一维度的关注,智能音箱的操作界面应简洁易懂。
用户可以通过简单的语音指令完成设备的各种操作,例如调节音量、播放音乐等。
此外,智能音箱的语音识别系统也需要不断优化,确保其准确识别用户的指令,提高体验的顺畅性和便捷性。
其次,使用(Utility)这一维度要求智能音箱提供更多的功能和服务。
除了基本的音乐播放和天气查询等功能外,智能音箱还可以通过与其他智能设备的连接实现更多的智能化服务,如家居控制、日程管理等。
这样一来,用户可以通过简单的语音操作实现多种功能,提高生活的便利性和舒适度。
美学(Beauty)这一维度要求智能音箱在外观设计上兼顾美观和实用性。
智能音箱的外观应简洁、时尚,能够与不同家居风格相融合。
同时,智能音箱在音质和音效上也需要有所突破,提供更好的听觉体验。
最后,信息(Information)这一维度要求智能音箱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反馈。
当用户提出问题或指令时,智能音箱需要能够准确理解并回答用户的问题,同时提供相关的信息支持。
例如,当用户询问某个商品的价格时,智能音箱可以通过与电商平台的连接告知用户最新价格和优惠信息。
基于CUBI用户体验模型的国内数字音乐消费商业模式研究
![基于CUBI用户体验模型的国内数字音乐消费商业模式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76b76db8762caaedc33d444.png)
基于CUBI用户体验模型的国内数字音乐消费商业模式研究近年来,我国实体音乐消费收入不断下降,数字音乐消费收入逐年上升,数字音乐企业在世界各地发展迅速。
数字音乐消费正转变为中国音乐产业消费的主要动能。
随着互联网行业的蓬勃发展,国内数字音乐逐渐形成以内容分享、知识付费、社群运营为载体的新兴消费商业模式,这促使中国音乐消费商业化能力全面提升。
国内音乐消费市场主要增长点来源于创新的音乐消费商业模式、数字音乐消费规模化、消费类型与体验感丰富化。
本文基于CUBI用户体验模型理论,展开对于国内数字音乐消费商业模式的分析研究。
为实现在“用户体验性”语境下的理论应用研究,文中以国内数字音乐消费商业模式为研究对象,对数字音乐消费商业模式中的用户体验性与用户服务价值再创路径进行实证研究,并探讨消费者在跨平台数字音乐消费过程中的用户体验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最终基于研究分析结果指出增强用户在数字音乐商业模式中体验感的相关研究启示与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读】我们都希望能做出引人注目的创意项目——能解决业务问题,同时通过有意义、有 价值的体验吸引用户的项目。然而,紧缩的预算以及紧张的时间安排,都给创造真正新颖的 设计、确定设计流程中的遗漏,以及充分考虑创造有效的用户体验设计诸多因素带来了挑战 。
为了解决这些普遍性的挑战,笔者研究了现有的用户体验模型和框架,发现大多数UX图示是混 乱的、无组织的、复杂或者过时的,这些对于设计师和客户都是毫无用处的。这就是为什么笔者决 定自己创建模型。 亨利·福特(就是那位汽车大亨)说:
2.4 交互
结合互动,这里有四个层面需要考虑:模式、系统、设备和人。
互动模式:
设计模式(又名微型相互作用)是可重复使用的组件和交互。模式包括从标题和菜单,日历和地图 的所有事物。模式资源库包括Pattern Tap, Mobile Pat、反馈和通知,以帮助用户进程和实现自己的目标。该系统的性质可以是 静态的,也就是说,它是不变的,或者是在系统内恒定变化或活动的动态。动态系统可以调节或自 我调节,这意味着有不同程度的权限和活动,基于认证信息特定用户才可以操作。系统也可以由内 容管理系统或其它系统软件所定义,会有一系列不同的功能和限制。
全面的体验:
一个全面的体验既是可理解的,也是广泛的。易于理解的经验是易懂的,清晰、整洁,加上适当 标签,可扫描、组织、分类、并没有歧义。如果企业的行话、术语、俚语过多,或消息不相关,这 些经验可能不会和用户产生共鸣。丰富的经验为用户提供了完整的感觉。缺少的内容会让用户没有 满足感。例如,如果用户在公司产品主页或支持页面上找不到足够的信息,他们就会关闭网页或者 删除App。
有用的经验:
一个有用的经验,满足了用户的需求,使他们感觉更有成就感和富有创造性,并帮助他们高效地实 现自己的最终目标。这可以通过对行为,动作和性能的变化或由其他实体装置来测量。
可使用的经验:
一个有用的经验是易于使用、直观、容易找到,可学习的、清晰的、一致的,在一个系统或过程中 交流进度,并提供提示和反馈。
内容 用户目标 业务目标 交互
考虑到图上的交叉重叠,用户通过内容、通过提供的交互来实现其需要,其中包括了交流、反馈、 行动以及交易。 另一个交集是体验的因素。为了拥有一个高效的体验,产品需要全面、有用,易于使用还有品牌化 。
一、C UB I 的优势
这个模型经过笔者的使用和发展,可以对多种目的进行服务。 创意: 创意体验有着吸引用户并提供更独特的品牌体验的潜力。该模型通过采用各种技术以及方法,提供 了一个更新颖的展示内容的框架。 交流: 当设计师与用户有共同语言时,它提供了一个更好的交流环境,也有助于保持策略走上正轨。 简化: 作为体验设计的一部分,将术语和练习成为体验设计的一部分,是一种广泛而混乱的做法。这个模 型简化了复杂设计过程,并且通过列举整个项目必须考虑的部分,将之转化为一个个简单的块。 协作:
内容模型: 内容模型结合不同的内容类型,变成识别性更高的模型或者形式。例如,一个菜单是内容模型,其 中可以包括内容种类,比如成分、使用说明以及配图。对于电影审查的一个内容模型也许会包括内 容种类如电影介绍、收视率数据、演员名单以及预告片。 内容的处理方法: 内容可以有应用美学和处理方式。例如,一个视觉风格可以包括2D插图,或者照片可以用复古风 格或双色调处理。文字可能会根据品牌的需求来定义独特的语调和个性。图像可以体现出企业文化 或者个性,这些在品牌准则中可以表现出来。 内容的呈现方式: 内容可以呈现的更有创造力。通过采用讲故事、比喻、类比、象征、设定场景、制造挑战,或采用 其他创造性概念等方法,内容可以变得更有趣,更吸引人。 内容构架: 内容构架是在一个网站或者软件系统里信息的结构和组织。它涉及所有内容类别,包括内容类型和 模式,以及内容间的互相连接。 总之,内容类型汇总来创建内容模型。内容类型和模型可以运用到内容的处理方法上。内容的方式 可以提供一种叙事或框架。所有这些部分都通过内容结构进行组织。
2.2 用户目标 结合用户目标时有五个层次需要考虑:用户类型、需要、动机、行为和结果。
用户类型: 了解不同用户类型以及他们使用的终端产品是很重要的。常见的一种做法是创建用户角色:详细描 述他们不同的地位、职责、技能水平、人口特征(性别、年龄、语言、位置等等)心理(个性、价
述他们不同的地位、职责、技能水平、人口特征(性别、年龄、语言、位置等等)心理(个性、价 值观、态度、兴趣、生活方式)以及他们何时、何地、用何种方式来使用产品。 需求: 一旦用户类型确定,理解和定义相关的需求和愿望,将是有助于实现他们的目标的关键。有些需求 可能更简单,像查找文档,而另一些则更加复杂,更多的是生理上或尊严上的需求。关于这方面需 求的的例子包括个人发展需求、成就感、掌握能力、认可、身份地位、归属感、表达的需求、或目 的性的需求。 动机: 一旦用户的需求被确认,我们需要了解他们是如何被激发去满足这些需求的。这可能是一个广泛的 内在或外在的奖励和激励,通过设计线索、触发、或其他方式来实现。 行为: 一旦了解了用户的动机,研究用户当前的行为模式,以及新的动机如何潜在地改变他们的行为模式 是很重要的。如果有足够的动机和带来的行为的改变,发展一个新习惯和对一个产品和品牌的忠诚 程度就具有极大的可能性。 结果: 需求、动机和行为的结合,可以转化成对用户而言有意义的,重大的结果。 总结,每一类用户有一系列他们试图去完成的需求。用户是被激发然后采取行动。重复的行为可以 产生显著的效果。这里有一个例子是一个很忙的母亲(用户类型)需要10K的训练。她可能是受每 日提醒和朋友的鼓励所激发去进行锻炼(行为),致使长跑训练(结果)。
结果:
该产品最终支持有意义的指标和关键绩效指标,帮助支持企业的成功。关键绩效指标包括财务表现 、获得客户的目标、客户满意度的提升、员工的绩效指标、服务中心指标或其他指标。
使命:
企业使命宣言提供给一个机构核心目标,它的竞争优势,它的目标受众,以及机构存在的原因。使 命宣言应该引导决策明确目标。
总之,企业操作支持业务产品。如果客户有积极的品牌体验和交易,他们会提供商业利益,这有助 于实现企业的使命。
当我们了解了影响到体验设计的因素,我们会明白不同的角色、团队、资产以及战略执行所需要的 内容。这种理解可以帮助我们创建一个项目计划,并且使之更容易下派任务。 补缺: 该模型可以帮忙确定设计过程中的一些遗漏。例如,一个企业为它的营销网站可能有既定的要求、 目标和功能。但是可能他们没有制定一个内容的策略,或者他们只是有市场研究,但是没有进行正 式的用户研究。
我没有发明任何新玩意儿。我只是简单地组装了其他人几百年来的工作成果…当所有的因素 都考虑到且处理好,进步就是不可避免的。
这正是我的做法。我开始对数百个成功交互项目(项目种类包括营销网站、游戏、应用程序、电子 商务、教育等等)进行逆向技术分析,以此来了解和记录他们的概念、互动以及体验的一些元素。 研究包括了Google的Creative Sandbox,CommunicationArts,T he FWA,和2014年1月到6月 的Behance. 对于我来说,要判定每一个项目是否成功是几乎不可能的。有效益的设计需要的不只是漂亮的外表 或者出色的交互。不过,这项研究的确有助于提供对于组成各个项目的不同组件的一些见解。 我研究的结果是,大部分成功的项目在内容和互动上面的平衡都很好。内容是吸引人的且容易被理 解的,而正好互动可以支持访问更多的内容。 在考虑这些因素与用户的目标和业务的目标如何重叠时,我创建了CUBI用户体验模型。这个模型有 助于解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包括:
人机互动:
人的互动可以是正式的或非正式的,个人的或人际的,社会的或一些其他类型的人交往。
总之,在一个系统中提供了一组模式。该系统可以给多台设备提供服务,以鼓励某些类型的人机 互动。
三、经验因素
有效的用户体验不仅仅是简单的产品适用性。当创建Cubi模型,我的结论是,至少有四个设计有效 经验的主要因素。
首先,了解用户可以通过内部通讯、广告、应用程序商店、搜索引擎或者通过社交媒体等发现该 产品。这有助于持续性的沟通、一致性、专业性、专注度。然后,
用户可以与各部门,如现场的客户支持、技术支持、人力资源、或其他进行互动。对这方面的了解 使设计师掌握公司如何有能力支持用户查询这一讯息。
产品: 企业可以提供产品和/或服务的生态系统。同样重要的是要了解这些产品和服务如何相互关联的。为 宣传这些产品,企业也应该有一个价值主张,声明为什么消费者应该使用该产品或服务,而不是其 他竞争对手。
3.1 CUBI体验的因素
品牌体验:
品牌体验不是简单的视觉形象。这是用户对于整个品牌体验过程中每一个触点的整体色调。用户与 业务的经验是一种品牌体验,无论是在网上查看产品信息,从服务中心获得在线支持,打开产品 包装,或从朋友那里学习产品或服务。品牌体验应该传达给用户,它是可信的,可靠的,有信誉, 并且承载了公司的承诺。品牌传播和交易可以创建品牌的忠诚度,也可以破坏它。
四、外延
CUBI模型建立后,我发现认为用户体验的准则,任务和方法与模型形成了一个结构化的外环主要部 件匹配。这个环帮助指示在执行战略所需的潜在任务和付出。它不必是艰巨的或无序的。 请注意,这里有太多的用户体验学科和任务包含该图上。
CUBI的用户体验模式: 例如,内容开发有可能需要内容策略,专业技能和信息架构。为了识别用户的目标,可能需要用户 研究方法,如问卷调查、情境调查、访谈和可用性测试。
设备交互:
当设计一个经验时,了解目标设备的性能和制约,包括屏幕尺寸、连接性、用户界面常规和其他 因素,是很重要的。体验可能会在各种设备中产生,包括手机、平板电脑、售货亭、终端机、手表 、电器或其他东西。例如,现代的手机可以支持光笔指令、地理定位、加速度计、录音、拍照功能 、推送通知等功能,是原产于现代化的手机。用户界面设计方面也做出了考虑,为提供使用某些设 备时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舒适的体验。
可用的经验也包括考虑以下条件:
1. 通过允许用户纠正错误请求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