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国别史

合集下载

德国历史

德国历史

• 德意志立国
• 5世纪末,延续了几个世纪的法兰克王国建立,其中包括莫洛 温王朝和卡洛林王朝的辉煌时期。在查理曼大帝(800年加冕) 的统治下,王国几乎拓展到了今天的法国和德国的绝大部分地 区,称为查理曼帝国。查理曼大帝去世后,帝国很快走向分裂。 公元843年,法兰克王国的疆域按照凡尔登条约分成三部分, 西边的部分即莱茵河左岸的西法兰克王国就成为后来法国的基 础;而东边的部分即莱茵河右岸操德语的东法兰克王国成为后 来的日耳曼王国的基础,成为未来的神圣罗马帝国,也是今天 德国的雏形;中间的部分成为了后来法德争斗的根源。 • 公元919年,萨克森公爵亨利一世当选为东法兰克王国的国王, 建立了萨克森王朝。萨克森王朝的地域大致位于今荷兰、德国 西部、瑞士和奥地利。严格意义上的德意志历史的就此开始。
德国历史
德国历史简介
• 公元前境内就居住着日耳曼人。公元2-3世纪逐渐形成部落。10世纪形成德 意志早期封建国家。13世纪中期走向封建割据。18世纪初奥地利和普鲁士崛 起,根据1815年维也纳会议,组成了德意志邦联,1848年德国各地爆发革命, 普鲁士于1866年的“七星期战争”中击败奥地利,次年建立北德意志联邦, 1871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建立[1]。 该帝国1914年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因战败而宣告崩溃。1919年2月 德意志建立魏玛共和国。1933年希特勒上台实行独裁统治。 德国于1939年发 动第二次世界大战,1945年5月8日德国战败投降。战后,根据雅尔塔协定和 波茨坦协定,德国分别由美、英、法、苏四国占领,并由四国组成盟国管制 委员会接管德国最高权力。柏林市也划分成4个占领区。1948年6月,美、英、 法三国占领区合并。翌年5月23日,合并后的西部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 和国。同年10月7日,东部的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国从此正式 分裂为两个主权国家[1]。 1990年3月18日,民主德国人民议会实行自由选举,德梅齐埃任总理后,两 德统一的步伐大大加快。5月18日,两德在波恩签署关于建立货币、经济和社 会联盟的国家条约。8月31日,双方又在柏林签署两德统一条约。9月24日, 民主德国国家人民军正式退出华约组织。10月3日民主德国正式加入联邦德国。 民主德国的宪法、人民议院、政府自动取消,原14个专区为适应联邦德国建 制改为5个州,并入了联邦德国,分裂40多年的两个德国重新统一。

德国历史大事年表体系

德国历史大事年表体系

德国历史大事年表体系
公元1世纪:古罗马帝国统治时期,德国地区被称为日耳曼尼亚,由各个日耳曼部落居住。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日耳曼部落开始在德国地区形成自己的王国。

公元800年:查理曼被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德国开始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

公元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引发宗教改革运动,使德国宗教格局发生巨变。

公元1618年-1648年:三十年战争爆发,德国成为战场,导致德国人口大量减少,经济和社会遭受严重破坏。

公元1871年: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被宣布为德意志帝国皇帝,德国统一完成。

公元1914年-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战败,签署凡尔赛条约,导致德国经济崩溃和社会动荡。

公元1933年:阿道夫·希特勒成为德国总理,纳粹党开始掌握德国政权。

公元1939年-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成为侵略国家,
对欧洲造成巨大破坏。

公元1945年:二战结束,德国被盟军分为东西两部分,东德成为苏联卫星国家,西德成为民主国家。

公元1989年:柏林墙倒塌,德国重新统一,东德与西德合并成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公元1990年:德国重新获得主权,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

公元2002年:德国引入欧元作为国家货币,加入欧元区。

公元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德国采取严格措施控制疫情,并成功应对疫情挑战。

以上是德国历史大事的年表,这些事件不仅影响了德国的发展,也对整个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德国历史的曲折和起伏,展现出一个国家的坚韧和追求自由的精神。

希望通过这些历史事件的回顾,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德国这个国家的发展历程。

德意志历史时间轴

德意志历史时间轴

德意志历史时间轴中世纪(西元843年-1500年)843年:《凡尔登条约》签署,划分了查理曼帝国。

962年:奥托一世被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的首位皇帝。

1180年:腓特烈一世在《苏瓦巴地问题》中夺取了苏瓦巴地。

1241年:腓特烈二世颁布《罗马法典》,对日后形成的欧洲大陆法系产生重要影响。

1348年:黑死病(鼠疫)大流行,导致德意志人口锐减。

1455年-1487年:洪堡家族建立了哈布斯堡王朝,并成为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现代(西元1500年-1918年)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开启了宗教改革的先河。

1618年-1648年:三十年战争爆发并结束,导致神圣罗马帝国的分裂和削弱。

1701年:普鲁士王国建立,腓特烈一世成为首任国王。

1806年:神圣罗马帝国解体,拿破仑一世将其废除。

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威廉一世成为首任德皇。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1918年)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德国战败,威廉二世退位,德意志帝国终结。

魏玛共和国(1919年-1933年)1919年:魏玛宪法生效,德国成为共和国。

1923年:德国发生大规模通货膨胀,导致经济危机。

1929年:华尔街股市崩盘,全球经济大萧条,德国经济更加衰退。

纳粹德国(1933年-1945年)1933年:阿道夫·希特勒上台,纳粹党成为德国的统治党。

1939年:纳粹德国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德国投降,纳粹统治结束。

二战后(1945年-1990年)1945年:德国分裂为东德和西德,被盟军占领。

1949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分别成立。

1961年:柏林墙建立,分隔东西柏林以及东西德。

1990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重新统一,柏林墙倒塌。

德国统一后(1990年至今)1990年:柏林墙倒塌,东西德正式统一。

1999年:德国引入欧元,成为欧元区成员国。

德国国别史

德国国别史

二:完成统一,社会转型(19世纪70年代) 政治:国家统一,确立君主立宪政体 民主政治的确立——《德意志帝国宪法》 (1871年宪法) 时间、内容、实质、影响
三幅地图反映了不同时期德国 的版图和在欧洲控制区域的情 况。 结合德国本身及欧美大国对德 政策的变化,说明各图形成的 原因
图一:一战中德国战败;战胜国对德国严厉制裁,德国被 迫接受凡尔赛和约。根据凡尔赛和约规定阿尔萨斯、洛林归还 法国;原属波兰领土基本归还波兰;萨尔区暂由国联代管,莱 茵河西岸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军队占领。 图二:1929年一1933年经济危机,德国法西斯上台执政, 推行侵略扩张政策;英法推行绥靖政策;美国实行”中立”, 苏联避战自保;德国侵略屡屡得逞,法国战败,大部国土被德 国占领。 图三:二战中法西斯德国战败,受到盟国的严厉惩处;盟 国对德分区占领;后由于美苏的冷战对峙,导致德国分立。
理性视角解读德国
有理性的德国 路德、康德、马克思、恩格斯 (一)思想理性: 马丁· 本茨、普朗克、爱因斯坦 (二)科学理性: 西门子、卡尔· 丧失理性的德国 (一) 德意志帝国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 (二) 纳粹德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 (三)奥斯维辛集中营 理性回归的德国: (一)关于破坏世界和平的反思:勃兰特的历史之跪 (二)关于自身发展道路的反思 1、德国的政治体制:(1)德意志帝国(2)魏玛共和国 (3)第三帝国(4)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2、德国的经济体制: “社会市场经济”模式 3、德国与邻国: 从煤钢联营到欧盟
创造有利条件。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确立了德国联邦制体制和君 主立宪政体,为德国资本主义发展奠定政治基础。德国抓住了刚刚兴起的第二 次工业革命的机会,迅速崛起。(或德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和中心之 一)
材料二 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里,法 国人和德国人三次兵戎相见,浴血残杀”——尼克松《领导者》 (1)材料二所指“三次兵戎相见”分别指什么?托克维尔说 “历史是一座画廊,在那里原作很少,复制品很多。”结合相关史 实,简要说明20世纪法德两次战争起因是怎样体现这一观点的。

德国有什么发展历程

德国有什么发展历程

德国有什么发展历程德国是一个经济强国和欧洲最大的国家之一,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经历了许多发展历程。

以下是德国的一些重要发展历程:1. 神圣罗马帝国时期(962年-1806年):德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神圣罗马帝国时期。

这一时期是德国封建制度形成和发展的阶段。

2. 普鲁士王国的崛起(18世纪):普鲁士在18世纪逐渐崛起,成为德国领土上的主要实力。

著名的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二世在军事和行政改革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3. 德意志帝国的成立(1871年):德国在普鲁士的领导下于1871年成立了德意志帝国。

这一时期标志着德国的统一和国家实力的大幅增强。

4.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1918年):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然而,德国最终失败,并在战后签署了凡尔赛条约,对德国经济和政治造成了重大影响。

5. 纳粹德国时期(1933年-1945年):纳粹党在希特勒的领导下掌控了德国政权。

这一时期发生了许多严重的人权侵犯和战争罪行,包括大屠杀和迫害犹太人。

6.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1945年):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是侵略的一方。

然而,德国最终在1945年被盟军击败,战争结束后被分为东德和西德。

7. 冷战和德国统一(1945年-1990年):冷战期间,德国成为东西方势力的代表,东德处于苏联影响下,而西德与北约结盟。

1990年,东德与西德统一,成立了现代德国。

8. 欧洲一体化(1990年至今):德国积极参与欧洲一体化进程,成为欧盟的核心成员国。

德国经济得到了长期稳定和发展,并在政治和经济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

这些发展历程形成了现代德国的基础,对德国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状况产生了深远影响。

德国统一与拆分

德国统一与拆分

德国统一与拆分德国是一个曾经经历过统一与拆分的国家。

在德国历史的演进中,统一和分裂是两个重要的主题。

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出发,探讨德国的统一和拆分过程,并对其影响进行分析。

一、德国统一的历史背景与过程德国统一是指19世纪末德意志帝国的建立,结束了长达数百年的分裂局面。

在此之前,德国地区一直是由各个独立的国家和城市组成,缺乏中央统一的政权。

1.1 拉辛发起的德意志帝国统一德国统一的进程是从1871年开始的,由前普鲁士首相和外交大臣奥托·冯·比斯马克推动。

比斯马克通过战争和政治手段,将各个德国国家纳入到德意志帝国的版图之下。

1.2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分裂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给德国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挑战。

根据《凡尔赛条约》,德国被迫割让领土,并承担沉重的战争赔款。

这导致了德国社会的分裂和经济的崩溃。

1.3 冷战时期的德国分裂在冷战时期,德国分裂为东德和西德两个国家。

东德成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一员,而西德则是资本主义阵营的一员。

这种分裂状态一直持续到1990年。

二、德国统一的影响与挑战德国统一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挑战,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2.1 经济统一与困难德国统一后,东德的经济面临了巨大的挑战。

东德所采用的社会主义经济模式在与西德经济结合之后,面临着转型和适应的问题。

东部地区的产业结构也需要进行重组和调整。

2.2 社会融合与矛盾德国统一后,东部和西部地区的社会融合也面临着挑战。

文化、教育、法律等方面存在差异,这导致了东德人民在适应统一进程中遇到了困难和矛盾。

2.3 地缘政治的转变德国统一改变了欧洲格局,将德国从冷战背景中解放出来。

德国的统一增强了其在欧洲事务中的影响力,成为了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大国之一。

三、德国拆分的背景与原因拆分是德国历史上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在两次世界大战的背景下,德国面临了巨大的动荡和分裂。

3.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分裂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被分裂为东德和西德两个国家。

德国由分裂统一历史小作文

德国由分裂统一历史小作文

德国由分裂统一历史小作文说起德国的历史,那可真是充满了曲折和戏剧性。

就像一部超级精彩的长篇电视剧,让人忍不住想要一探究竟。

曾经,德国被分裂成了两个部分,这可不是一般的分裂,那是深深地在这个国家的身上划了一道口子。

冷战时期,德国被分成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西德)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东德)。

这两个部分,就像是两个性格迥异的兄弟,走着完全不同的道路。

在分裂的那些日子里,两边的生活那是天差地别。

在西德,经济像是装上了火箭推进器,一路飙升。

工厂里机器轰鸣,生产出各种各样的高级产品,汽车、电器等等,然后销往世界各地。

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裕,大街上到处都是时髦的汽车,商店里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商品。

而东德呢,则是在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探索前行。

虽然经济发展也有一定的成绩,但和西德相比,还是显得有些吃力。

我记得曾经看过一个纪录片,里面有个画面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那是在柏林墙还矗立着的时候,有一个东德的家庭,爸爸在这边,妈妈和孩子在那边。

每次见面,都只能隔着那堵冷冰冰的墙,通过小小的窗口说说话。

孩子那渴望拥抱爸爸的眼神,真的让人心里特别不是滋味。

还有那些试图穿越柏林墙的人们,他们想尽了各种办法。

有的人挖地道,就像电影里的特工一样,在黑暗的地下一点一点地向前掘进,心里怀揣着对团聚的渴望。

有的人则是选择趁着夜色,拼命地奔跑,希望能够冲过那道防线。

可很多时候,等待他们的是无情的阻拦和惩罚。

然而,历史的车轮总是滚滚向前的。

人们对于统一的渴望越来越强烈,就像火焰一样,越烧越旺。

终于,在 1989 年,东德政府宣布放宽对东德人民的出国限制。

那一瞬间,就像是大坝决堤了一样,人们纷纷涌向柏林墙。

那堵曾经象征着分裂和隔阂的墙,在人们的欢呼声中,逐渐倒下。

1990 年 10 月 3 日,德国正式统一。

这一天,整个德国都沸腾了。

大街上挤满了人,大家欢呼雀跃,拥抱在一起,喜极而泣。

那场面,真的是让人感动得不行。

统一后的德国,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和问题。

高三历史二轮:国别史(3)——德国

高三历史二轮:国别史(3)——德国

1、14世纪—16世纪文艺复兴,15世纪后期扩展到德国2、1517年首先开始宗教改革(马丁路德)3、17—18世纪启蒙运动,后期扩展到德国(康德)4、19世纪早期开始工业革命,1871年统一后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5、1871年宪法确立君主立宪政体6、1844年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运动7、德国人马克思与恩格斯:1848《共产党宣言》、1864第一国际、1889第二国际8、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9、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工业水平赶上并超过英国,随着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要求重新分割世界。

为争夺殖民地,与英国矛盾尖锐,成为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主要矛盾。

10、与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结盟,组成三国同盟,疯狂扩军备战。

11、1897年强占中国胶州湾,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2、1900年普朗克提出了量子论13、1905年爱因斯坦解释了光电效应,同时创立了狭义相对论,1916年又建立了广义相对论14、一战:1914年,支持奥匈帝国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挑起一战。

1916年,凡尔登战役惨败,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

1918年,向协约国投降。

15、1919年,巴黎和会,签订《凡尔赛和约》,遭到严重削弱。

16、1929—1933年,受到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

17、1933年,希特勒上台,成为国家元首,建立法西斯政权,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

制造国会纵火案,镇压进步组织,疯狂屠杀犹太人。

18、20世纪30年代后半期,与日本、意大利组成轴心国集团。

19、1938年9月,召开“慕尼黑会议”,吞并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

20、挑起二战:1939年9月1日,对波兰发动突然进攻,二战全面爆发。

1940年4月,大举进攻欧洲西部,占领包括法国在内的西欧北欧许多国家。

1941年6月,对苏发动侵略战争,苏德战争爆发。

1945年5月,柏林战役惨败,德军投降。

1945年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二战欧洲战争结束。

21、19世纪三十年施莱登和施旺共同创立了细胞学说22、德国投降后被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 1949年分裂 1961年柏林墙 1990、10年统一23、1989年,东欧剧变后,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合并,实现统一。

高中国别史专题 德国

高中国别史专题 德国

高中历史国别史专题三:德国四分五裂的德国(14、15世纪——19世纪70年代)经济:1、14、15世纪出现资本主义萌芽2、17世纪普鲁士工商业发展3、19世纪早期开始工业革命政治:1、18世纪中期,普鲁士跃居欧洲强国行列2、干涉法国大革命:1792年普奥联军,参加反法同盟文化:1、15世纪后期人文主义思潮扩展。

代表:伊拉斯谟自然科学出现代表:开普勒《愚人颂》2、宗教改革发端原因 1、根本原因:15~16世纪,德意志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2、主要原因:罗马教廷对德意志的神权统治和经济搜刮主要原因3、直接原因导火线:1517年,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目的摆脱罗马教廷的桎梏,建立促进民族复兴的本国教会<。

2.90%的班级行为规范达标(力争达标率为100%,其中50%为文明班级);90%的寝室达标(力争达标率为100%,其中50%为文明寝室)。

3.推荐6-10名教师参加硕士研究生考试;提供40%的教师(含班主任)外出培训;支持、鼓励教师向“新秀”、“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等荣誉冲刺。

4.汇编《主题班会案例集》、《优秀论文集》、《学科随堂练习》及《画册》。

5.推出学生优秀书画作品展、美术教师个人书画展和专场音乐会。

6.升学目标:专科为主体引领本科,重点不放弃;升学率力争达72%,其中本科51人,艺术类本科58人(2010级高考升学率达78%,2009级为75%);质量监控成绩各科保十争九,会考合格率达95%,2010年招进的艺术班会考合格率达75%。

7.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的财政支持,加快校安加固改造工程步伐,改善教师的办公条件和学生的住宿条件。

四、具体工作措施(一)积极响应以“立德树人,做人民满意的教师”为主题,开展“群体师德创优”活动。

1.抓政治理论学习,深入开展师德师风活动。

充分利用典型,引导广大教职工自觉践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自觉遵守师德师风建设“十条禁令”,签订师德师风建设承诺书,创建“群体师德创优”文明处室,大力弘扬“讲奉献、重品行、作表率”的高尚情操。

最新复习学案:德国、意大利史[岳麓版]

最新复习学案:德国、意大利史[岳麓版]

专题十二国别史之五——德国史、意大利史复习导学案【复习目标】1、梳理德国、意大利历史,了解两国发展的基本状况,学会整理知识。

(重点、难点)2、能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难点)【主要知识梳理】一、德国史1、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经济发展迅速,在1910年德国工业总产值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由于主要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列强出现了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并形成了三对基本矛盾:矛盾、矛盾、矛盾,其中,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1879年,德国与奥匈帝国结成军事同盟,1882年意大利加入德奥军事同盟,三国同盟形成,国在同盟中处于核心地位。

之后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进行疯狂地扩军备战。

2、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后,德皇威廉二世极力怂恿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进攻。

1914年7月底,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1918年德国发生十一月革命,帝制被推翻,德国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德国战败,经济受到沉重打击,海外殖民地被瓜分。

(1919年巴黎和会,英美法讨论对战败国尤其是德国的处置,具体见九下第14页的《凡尔赛和约》)3、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德国,希特勒趁机上台,实行法西斯统治,对外积极扩张,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希特勒上台后,制造案;推行政策,疯狂迫害人;严密控制思想和文化;推行国民经济军事化,大肆扩军备战。

1935年撕毁《》,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1936年进军莱茵非军事区。

德国成为欧洲战争策源地。

1937年,德、意、日三国结成了法西斯的“柏林—罗马—东京轴心”。

轴心国疯狂扩军备战。

4、二战期间的德国(1)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

1938年9月通过慕尼黑会议德国强占了,之后进一步吞并整个捷克斯洛伐克。

(2)1939年9月1日,德军向发动突然袭击,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3)1940年春夏之交,德军突袭丹麦、挪威,占领卢森堡、荷兰和比利时,攻入法国,直逼英吉利海峡。

(敦刻尔克大撤退即出现在此期间)(4)1941年6月22日,德军突袭。

高三历史课件:国别史专题——德国 共18页共20页

高三历史课件:国别史专题——德国 共18页共20页
高三历史课件:国别史专题——德国 共18页
16、人民应该为法律而战斗,就像为 了城墙 而战斗 一样。 ——赫 拉克利 特 17、人类对于不公正的行为加以指责 ,并非 因为他 们愿意 做出这 种行为 ,而是 惟恐自 己会成 为这种 行为的 牺牲者 。—— 柏拉图 18、制定法律法令,就是为了不让强 者做什 么事都 横行霸 道。— —奥维 德 19、法律是社会的习惯和思想的结晶 。—— 托·伍·威尔逊 20、人们嘴上挂着的法律,其真实含 义是财 富。— —爱献 生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德国统一的历史过程及其影响

德国统一的历史过程及其影响

德国统一的历史过程及其影响1990年10月3日,德国东西两部分正式实现统一,标志着德国历史上一个新的时代的开始。

德国统一是20世纪欧洲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事件之一,它对德国乃至整个欧洲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德国分裂的历史背景二战结束后,盟军根据波茨坦协定将德国划分为四个占领区:英、美、苏、法四个大国分别占领一个区域,并规定将德国分为两个国家:西德和东德。

西德在1949年成立,由英、美、法三国占领区组成;东德在同一年由苏联占领区组成。

由于两德之间政治制度、经济水平、文化传统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加之冷战的战略矛盾,两德逐渐成为东西方对抗的象征,经历了40多年的对峙和交锋。

二、德国统一的历史进程德国统一的历史进程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

当时,苏联领导层已经开始了改革开放并逐渐开放东欧国家。

1989年,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相继实现民主、议会制和市场经济改革,苏联本身也因经济困难而采取逐步宽松的对外政策,为两德统一创造了有利条件。

1989年11月9日,东德政府宣布开放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境内和境外旅行门户,这也意味着东德公民可以自由出境。

由于一时间数以万计的东德人涌入德国西部,许多东德人也发起请愿活动,要求民主和两德统一。

当年12月1日,两德各自成立联邦委员会,开始进行合并谈判。

1990年5月18日,两德签署了有关通行自由和民主选举的《两德条约》,在双方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德国统一的进程逐渐加快。

1990年10月3日,德国两部分正式实现统一,成立德意志统一共和国,这是欧洲历史上一个巨大的事件。

两德统一为东德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和政治自由,同时也为整个欧洲大陆的和平与发展带来了显著的促进作用。

三、德国统一的影响1. 经济影响作为全球第四大经济体的德国,统一也对德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

统一初始阶段,德国面临巨大的社会建设和重建压力,需要大量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企业重组和产业升级,因此政府在赋予德意志统一共和国核心制造业、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清洁能源等领域以工业政策支持的同时,也采取了一系列优惠措施吸引外商资本和技术进入德国市场。

德国知识点总结

德国知识点总结

德国知识点总结一、历史1. 德国统一与分裂德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期,但直到1871年才实现了统一。

德国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受了巨大的破坏,战后分裂为东德和西德。

直到1989年柏林墙倒塌后,两德才于1990年重新统一。

2. 纳粹德国纳粹党在二战期间掌权,发动了大规模的种族清洗和战争。

纳粹政权被盟军推翻,希特勒自杀,德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国家。

3. 德国的重建与统一二战结束后,德国经历了漫长的重建期,经济、政治和社会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1990年,东西德重新统一,成立了现代的德国联邦共和国。

二、文化1. 文学与艺术德国是世界文化的重要中心,有许多文学、音乐和艺术的伟大传统。

例如,哥德尔、浪漫主义文学、巴洛克音乐等都是德国文化的杰出代表。

2. 建筑与音乐德国有许多世界著名的建筑物,如科隆大教堂、新天鹅堡等。

音乐方面,德国也是音乐之乡,贝多芬、巴赫等众多音乐大师都出自德国。

3. 节日与传统德国有许多独特的节日与传统,如十月啤酒节、圣诞市场等。

这些传统节日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体验。

三、政治1. 政治体制德国是一个联邦共和制国家,政府分为联邦政府和各地方州政府,实行议会制民主。

2. 政党与选举主要政党有基民盟、社会民主党、自由民主党和绿党等。

选举制度为相对多数制,每四年进行一次联邦议院选举。

3. 国际政策德国是欧盟重要成员国,积极参与国际政治和经济合作,是北约、G7、G20的成员,对世界事务有重要影响力。

四、经济1. 经济结构德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之一,其经济主要依靠制造业。

汽车、机械、化工等行业发达,是德国经济的支柱。

2. 社会保障德国有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医疗、养老、失业等福利保障,以及普及的公共教育体系。

3. 绿色经济德国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方面表现突出,是欧洲最大的再生能源生产国,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

五、教育1. 教育制度德国有着严谨的教育体系,分为幼儿教育、基础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德国统一的历史背景

德国统一的历史背景

德国统一的历史背景德国是欧洲的中心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国家之一。

德国历史上曾经分裂成多个部分,直到19世纪才开始向着统一的道路发展。

德国统一是一段漫长而坎坷的历史,需要经过无数的斗争、牺牲和努力,下面将详细介绍德国统一的历史背景。

一、德国的分裂德国的分裂可以追溯到中世纪时期。

在那个时期,德国被众多的小国家、公国和城邦所掌控。

这些地区自主,形成了许多不同的政治和文化体系。

在19世纪之前,德国并没有一个普遍承认的中央政府和国家。

直到19世纪初期,拿破仑战争推动了德国的改革。

许多小国家被迫联合,并成立了德意志邦联。

这个联盟实际上是由奥地利领导的,但其他国家也加入了其中。

邦联内的国家继续保持着相对较高的自治程度。

二、德国统一的梦想在19世纪中叶,德国民族主义开始盛行。

人们开始认为,德国应该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

然而,这需要克服德国内部的许多障碍,包括不同的政治、宗教和文化背景。

1848年,一场德国革命爆发了。

数以千计的德国人在全国各地举行游行和示威活动,要求自由、民主和统一。

这次革命最终以失败告终,但明确了德国统一的愿景。

三、卡尔·马克思与普鲁士王国卡尔·马克思是德国统一的先驱之一。

他认为,德国统一只有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才能完成。

这个想法在后来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运动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在德国统一的进程中,普鲁士王国扮演了重要角色。

普鲁士是日益强大的国家,不断寻求扩张。

在奥地利与普鲁士之间的战争中,普鲁士胜利了,并在1866年组建了北德意志邦联。

不久后,德国南部的国家也加入了联盟。

四、普鲁士王国成为德意志帝国在普鲁士的领导下,德国终于于1871年实现了统一。

威廉一世被加冕为德意志帝国的首位皇帝。

普鲁士成为新国家的领导国家,但其他国家的自治权仍然得以保留。

德意志帝国的建立引发了在欧洲及全球范围内的剧烈反响,德国也转变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

在20世纪,德国曾经两度掀起大规模战争,造成了世界历史上最大的人类灾难之一。

德国国别史

德国国别史

附:德国大事年表(部分)16世纪初德意志宗教改革运动1740年腓特烈二世在普鲁士开始改革;特雷西亚女皇在奥地利开始改革(加强了封建专制统治,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富国强兵,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19世纪早期德意志一些地区开始了工业革命(为普鲁士统一德国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1814~1815年维也纳会议1815年9月俄普奥建立“神圣同盟”不久英俄普奥建立“四国同盟”1844年德意志西里西亚织工起义1862年俾斯麦出任普鲁士首相1864年普鲁士联合奥地利击败了丹麦1866年普奥战争爆发,普鲁士获胜;德国人西门子制成发电机1870年普法战争开始,普军大捷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普鲁士国王在凡尔赛宫的镜厅即位为德意志帝国皇帝。

确立了德国君主立宪政体,使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但专制色彩、军国主义传统浓厚。

19世纪80年代卡尔·本茨制成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工业产值为世界第二位1879年德国、奥匈帝国缔结“同盟条约”1882年三国同盟建立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18年11月德国投降1919年初巴黎和会召开6月28日《凡尔赛和约》签字1923~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相对稳定1923年1月“鲁尔危机”爆发 1924年“道威斯计划”1925年10月《洛迦诺公约》签订不久德国加入国际联盟,成为国联行政院常任理事1929年“杨格计划”1929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1932年德国宣布停止支付赔款1932年夏纳粹党成为国会第一大党1933年初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形成纳粹党上台不久“国会纵火案”1933年德国退出国联1934年希特勒成为德国国家元首1935年起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开始扩军1936年德军开入莱茵非军事区德意秘密签订协定,“柏林—罗马轴心”形成不久德日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1937年德、意、日三国轴心形成1938年3月德国吞并了奥地利9月“慕尼黑阴谋”1939年德国控制了捷克斯洛伐克全境8月《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9月1日德军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1940年4、5月德军开始西线攻势6月德军对法国发动总攻,法国投降7~10月“不列颠之战”开始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10月莫斯科战役开始1942年夏德意军队进逼阿拉曼7月德军开始进攻斯大林格勒10月德军兵败阿拉曼1943年2月德军兵败斯大林格勒,开始转入战略防御1944年6月“大西洋壁垒”被攻破,德国陷入两线作战1945年初盟军进入德国境内5月8日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1945年11月~1946年10月德国战犯受审1949年西德与东德先后成立,德国分裂20世纪50年代初生产恢复到战前水平50年代经济发展进入繁荣时期60年代初超过英法,成为欧洲头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1967年欧洲共同体正式成立80年代以后纳粹分子再度活跃1989年民德发生公民大批外逃10月德国统一社会党中央决定实行多党制11月“柏林墙”被拆毁1990年3月“德国联盟”在大选中获胜,组阁10月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德国再次实现统一俄国国别史689年彼得一世改革意义(加强了封建专制统治,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富国强兵,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德国国别史(学生)

德国国别史(学生)

德国国别史德国柏林洪堡大学教授奥古斯特•温克勒这样形容德国:“它是一个奇妙的国家,它要么考问世界,要么拷打世界。

当它用思想来考问世界时,它是伟大的;当它用战争来拷打世界时,便有了上个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

下列能佐证德国“考问世界”的是①《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问世②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③创作《第九交响曲》④倡导“因信称义”⑤《纯粹理性批判》问世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④⑤一、——用思想来考问世界(14、15世纪~19世纪70年代)四分五裂的德国1.近代自然科学出现2.资产阶级思想解放3.马克思主义诞生二、完成统一,社会转型(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德国代议制政体的条件: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政治:王朝战争实现统一思想:启蒙思想的影响传统: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的传统目的:对内巩固统一,对外扩张,拓展市场,维护资产阶级利益2、1871年德意志帝国完法①确立联邦制:由22个邦和3个自由市组成。

帝国政府拥有极大权力,各邦保留自治权;普鲁士有特殊地位。

②政体实行二元制君主立宪制皇帝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有任命官吏、创制法律、决定对外政策和主宰议会的权力;内阁首脑是宰相,由皇帝任免,只对皇帝负责。

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③实质④《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影响(1)形式上确立君主立宪制,是德国迈入资本主义时期的标志,保证了国家的统一,大大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也有利于工人阶级进行合法斗争,争取自身权益。

德国又通过一系列立法,缓和劳资矛盾,适应工业革命。

(2)容克地主和资产阶级的联合专政的国家,保留了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

不完善的代议制,易于走上军国主义道路。

高中国别史专题三德国

高中国别史专题三德国

高中国别史专题三:德国四分五裂的德国(14、15世纪——19世纪70年代)经济:1、14、15世纪出现资本主义萌芽2、17世纪普鲁士工商业发展3、19世纪早期开始工业革命政治:1、18世纪中期,普鲁士跃居欧洲强国行列2、干涉法国大革命:1792年普奥联军,参加反法同盟文化:1、15世纪后期人文主义思潮扩展。

代表:伊拉斯谟自然科学出现代表:开普勒《愚人颂》完成统一,社会转型(19世纪70年代)1、条件工业革命发展要求结束分裂(根本原因)普鲁士具有统一优势(实力强、民族纯、政策硬、外交活)俾斯麦的“铁血政策”2、经过:三次王朝战争1864年,普奥联合对丹麦1866年,普奥战争1870—1871年,普法战争3、影响:为资本主义发展铺平道路改变欧洲的政治格局成为欧洲最富有侵略性的国家德意志第二帝国(1871-1918)德意志不完善不彻底的君主立宪1)、前提(统一的完成)原因:德意志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封建邦国林立,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领导:俾斯麦方式:实行“铁血政策”通过王朝战争标志:1871年初,德意志帝国建立起来。

2)、确定:法律依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联邦制的君主国家3)、内容:皇帝:地位:国家元首权力:拥有宣战和缔约、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的帝国议会的权力,有权统率全国的武装力量。

宰相:产生方式:由皇帝任命义务:只对皇帝负责权力:主持帝国政府工作、拥有绝对权力地位:内阁首脑议会(立法机构)组成:(联邦议会、帝国议会)联邦议会:地位:帝国最高权力机构议长:帝国宰相议员:均来自保守贵族和大资产阶级权力:未经联邦会议同意,任何法律均无效。

帝国议会:地位:立法机构局限:任何法案都必须经过联邦议会和皇帝批准才能生效。

4)、评价:局限:德意志帝国的政治制度是一种不彻底的和不完善的代议制。

君主制被保留下来,容克地主的政治经济地位没有受到根本触动,军国主义传统得以延续,阻碍了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彻底完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国国别史
16世纪初德意志宗教改革运动(在宗教外衣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

意义: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促进了西欧各国的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
展)
1740年腓特烈二世在普鲁士开始改革特雷西亚女皇在奥地利开始改革(加强了封建专制统治,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富国强兵,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客观上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19世纪早期德意志一些地区开始了工业革命(为普鲁士统一德国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1814~1815年维也纳会议
1815年9月俄普奥建立“神圣同盟”
不久英俄普奥建立“四国同盟”
1844年德意志西里西亚织工起义
1862年俾斯麦出任普鲁士首相
1864年普鲁士联合奥地利击败了丹麦
1866年普奥战争爆发,普鲁士获胜
德国人西门子制成发电机
1870年普法战争开始,普军大捷
1871年普鲁士国王在凡尔赛宫的镜厅即位为德意志帝国皇帝。

德意志帝国成立。

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①德意志帝国宪法形式上确立了德国君主立宪政体,使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挤身世界强国之列。

②但规定帝国和首相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军国主义传统得以延续,最终将德国和别国人民推入战争的深渊)
19世纪80年代卡尔·本茨制成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
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工业产值为世界第二位
1879年德国、奥匈帝国缔结“同盟条约”
1882年三国同盟建立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1918年11月德国投降
1919年初巴黎和会召开
6月28日《凡尔赛和约》签字
1923~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相对稳定
1923年1月“鲁尔危机”爆发 1924年“道威斯计划”
1925年10月《洛迦诺公约》签订
不久德国加入国际联盟,成为国联行政院常任理事1929年“杨格计划”
1929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
1932年德国宣布停止支付赔款
1932年夏纳粹党成为国会第一大党
1933年初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形成
纳粹党上台不久“国会纵火案”
1933年德国退出国联
1934年希特勒成为德国国家元首
1935年起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开始扩军
1936年德军开入莱茵非军事区
德意秘密签订协定,“柏林—罗马轴心”形成
不久德日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
1937年德、意、日三国轴心形成
1938年3月德国吞并了奥地利
9月“慕尼黑阴谋”
1939年德国控制了捷克斯洛伐克全境
8月《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
9月1日德军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1940年4、5月德军开始西线攻势
6月德军对法国发动总攻,法国投降
7~10月“不列颠之战”开始
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
10月莫斯科战役开始
1942年夏德意军队进逼阿拉曼
7月德军开始进攻斯大林格勒
10月德军兵败阿拉曼
1943年2月德军兵败斯大林格勒,开始转入战略防御
1944年6月“大西洋壁垒”被攻破,德国陷入两线作战
1945年初盟军进入德国境内
5月8日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1945年11月~1946年10月德国战犯受审
1949年西德与东德先后成立,德国分裂
20世纪50年代初生产恢复到战前水平(原因(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2)发达国家利用国际经济旧秩序,加强
对第三世界的掠夺。

(3)雅尔塔体系的确立,在一定时期内使
世界局势相对安定。

(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空前发展。

(5)马歇尔的援助计划)50年代经济发展进入繁荣时期
60年代初超过英法,成为欧洲头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1967年欧洲共同体正式成立
80年代以后纳粹分子再度活跃
1989年民德发生公民大批外逃
10月德国统一社会党中央决定实行多党制
11月“柏林墙”被拆毁
1990年3月“德国联盟”在大选中获胜,组阁
10月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
俄国国别史
689年彼得一世改革意义(加强了封建专制统治,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富国强兵,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客观上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
19世纪中期前后开始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进展缓慢,资产阶级的统治仍没有确立,工业革命推进了资产阶级执政的脚步,最终迫使沙皇放弃了农奴制。

)
1849年5月俄国派兵进入匈牙利,镇压匈牙利革命
19世纪50年代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遭到惨败
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开始了1861年改革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1892年俄法缔结军事协定
1907年英俄协约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1917年俄历二月二月革命
4月列宁作了被称为《四月提纲》的《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的报告
7月临时政府发动“七月事件”
11月7日十月革命爆发
1918年3月苏维埃俄国与德国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
1919年3月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了第一次代表大会
1921年2、3月间喀琅施塔得海军基地爆发水兵暴动
苏俄开始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过渡列宁:
(1)实施的必要性:①国内战争和外国武装干涉基本结束。

苏俄急需恢复发展经济,巩固政权。

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日益显现,引发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

(2)主要内容:农业上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3)目的:平息农民不满,解决危机,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4)意义:①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恢复了被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迅速消除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
1924年初苏联第一部宪法生效
1924年1月21日列宁逝世
1925年12月联共(布)“十四大”召开
1927年12月联共(布)“十五大”确立了农业集体化的方针
1928年起苏联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1935年7、8月间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了第七次代表大会
1935年~1938年肃反运动
1936年苏联新宪法通过
斯大林:“斯大林模式”经济体制的主要表现,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1、确立标志:1936年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2、斯大林模式经济体制的表现
①所有制形式:单一的公有制
②管理体制: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③调节手段:排斥市场,实行指令性计划经济
④管理手段: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3、经验教训:
①遵循经济发展规律
②要从本国的国情出发,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
③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④国民经济应按比例协调发展
⑤应注意切实保护农民利益,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1939年8月《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
1941年6月22日卫国战争爆发
10月莫斯科战役开始
1942年7月斯大林格勒战役开始
1943年2月苏军取得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开始战略反攻
11月德黑兰会议召开,通过《德黑兰宣言》
1945年初苏军进入德国境内
2月雅尔塔会议召开
4月美苏军队在易北河会师
月底苏军攻占柏林
8月苏联对日宣战
1946年起苏联开始执行第四个五年计划
1946年建成了原子能反应堆
1949年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50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超过1940年的43%,农业总产值接近战前
1955年苏联和东欧七国成立华沙条约组织
1956年2月苏共“二十大”,赫鲁晓夫作《秘密报告》
赫鲁晓夫上台以后苏联开始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
赫鲁晓夫:
(1)内容:选择农业作为改革的突破口,开展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等。

(2)评价:①赫鲁晓夫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冲击了“神圣不可侵犯”的斯大林模式,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

②但在理论上没有突破,只是在维持原有经济体制基础上进行局部改革,未能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

③脱离实际,盲目性大;个人作风急躁,反复无常,造成混乱。

1959年赫鲁晓夫访问美国
1961年“柏林墙”的修筑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
1979年苏联占领阿富汗
戈尔巴乔夫:
①上台之初,首先改革经济体制,实施“加速战略”,结果失败
②1988年后,改革重心转向政治领域,国内局势逐渐失控。

③1991年“八一九”事件:苏联共产党被排挤出政权,苏联国家政权发生了质的变化
④苏联解体标志:1991年12月21日《阿拉木图宣言》
1990年苏共中央全会决定实行多党制
立陶宛独立,许多国家发表“主权宣言”
1991年苏联就是否保持联盟举行全民公决
8月公布了《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
8月19日“八一九”事件
12月8日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
12月21日独联体扩大到苏联绝大部分加盟共和国,苏联完全解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