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野生动物保护研究现状
野生动物保护现状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野生动物保护现状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导致许多野生动物濒临灭绝。
野生动物保护现状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
一、野生动物保护现状目前,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受到了多方面的威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栖息地破坏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大,许多野生动物的栖息地遭到了破坏,导致它们无处可去。
森林被砍伐、湿地被填埋、草原被开垦,野生动物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狭小,生存环境遭到了破坏。
2.非法捕杀和贩卖一些人为了获取野生动物的皮毛、骨头、器官等珍贵材料,或者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会进行非法的捕杀和贩卖野生动物。
这导致了许多珍稀野生动物的数量急剧减少,甚至濒临灭绝。
3.环境污染工业和农业的快速发展,导致了大量的污染物排放,对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使得许多野生动物难以生存。
野生动物保护,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要议题。
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加强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力度。
各种野生动物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支持。
国际间也加强了野生动物保护的合作,通过签署协定、共同举办活动等方式,共同推动野生动物的保护工作。
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野生动物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无处不在。
保护野生动物不仅是为了保护它们自身,更是为了维护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1.生物多样性野生动物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存在对维护生物多样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野生动物的数量和种类丰富程度,直接反映了一个地区生态环境的健康状况。
通过保护野生动物,可以有效地维护和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发展。
2.食物链平衡野生动物在食物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与其他生物之间形成了复杂的食物链关系。
一种野生动物的数量和种类的改变,都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保护野生动物不仅有利于保持食物链的平衡,还能够预防一些疾病的传播。
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报告
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报告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报告野生动植物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野生动植物资源是十分珍贵的资源,具有生态、物质资源、遗传基因、文化四大功能,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同时,加强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大力培育、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我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状况我国地域辽阔、地貌复杂、河流纵横、湖泊众多、气候多样化,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环境,从而使得我国成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领土广阔,全国有脊椎动物6000多种,约占世界脊椎动物种类的10%。
除此之外,我国有许多特有的野生动物,其中:特有的兽类86种,鸟类80种,两栖类163种,爬行类126种。
例如大熊猫、金丝猴、朱鹮、华南虎、羚牛、藏羚羊、褐马鸡、绿尾虹雉、白鳍豚、扬子鳄为我国特有动物;全国约有高等植物3万多种,仅次于世界植物最丰富的马来西亚和巴西,居世界前三位,其中特有植物种类约万余种,如水杉、银杉、台湾杉、百山祖冷杉、珙桐、银杏、香果树等,均为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种类。
二、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困境虽然,我国在野生动植物数量上让世人瞩目、羡慕。
但是,如今中国的野生动植物的现状不容乐观。
特别是近年来,人类对野生动植物的过度开发利用,造成了野生动植物资源的极度减少,物种衰退灭绝的速度越来越快。
第一,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和资源过度利用,特别是商业目的的贸易活动使大量野生动植物遭到捕杀、破坏。
第二,由于经济的繁荣带动着石油时代的继续发展,全球气候问题直接影响着地球生态类型的变异和瓦解。
第三,我国人口压力逐渐增大,大量占用了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
第四,我国公民的保护野生动植物意识普遍缺乏,与野生动物为敌并随意加以捕杀或者随意破坏其栖息地第五,生物入侵也是导致野生动植物物种濒危与消失的重要因素,我国主要是外来草本植物的入侵,影响当地的生态系统的和谐,使野生物种的栖息地逐渐破碎化与丧失。
野生动物保护现状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野生动物保护现状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野生动物是地球上珍贵的资源,它们不仅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对生态环境的平衡和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和生产方式的改变,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受到了严重的威胁,野生动物保护的重要性也愈发凸显。
本文将就当前野生动物保护的现状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探讨。
一、野生动物保护的现状1. 生存环境遭受破坏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和人类活动的扩张,野生动物的自然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大片森林被砍伐,湿地被填埋,草原被开垦,这些都使得野生动物的栖息地遭受了破坏,生存空间越来越狭小。
2. 盗猎和非法交易野生动物的盗猎和非法交易是严重威胁野生动物生存的主要因素之一。
一些珍稀动物如大熊猫、虎、犀牛等常常成为盗猎分子的目标,它们被捕猎后往往被非法交易到国内外市场,严重危害了野生动物的保护。
3. 气候变化对生存造成威胁气候变化使得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遭受了严重的威胁,比如极端天气、干旱、洪灾等都可能导致野生动物生存环境的改变,进而威胁到它们的生存。
4. 人类活动对野生动物的干扰人类的活动常常对野生动物的生存造成了干扰,比如林区火灾、滥用农药、污染等都使得野生动物的生存状况雪上加霜。
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生态平衡野生动物是生物多样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保护野生动物有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 土地的保护和水源的净化野生动物保护区的建立和维护有助于保护土地,维持水源的净化,保持地下水的补给和土壤的肥力,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稳定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 生态平衡的维护和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野生动物在自然界中有其独特的作用,它们帮助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态环境的稳定。
与此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可以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4. 促进自然景观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野生动物是自然景观中的一部分,它们的存在使得自然景观更加完整和丰富。
野生动物保护现状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野生动物保护现状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野生动物是地球上生命的宝贵资产,它们对维持生态平衡和保护自然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人类的发展活动和环境破坏,野生动物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数量不断减少,生存环境面临着严重的挑战。
保护野生动物已经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它关乎着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本文将就野生动物保护现状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展开探讨。
一、野生动物保护现状1. 野生动物濒临灭绝的现状随着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过度开发和不断扩张,许多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受到了破坏,它们面临着濒临灭绝的危险。
据统计,全球有超过17000种野生动物正面临灭绝的威胁,其中包括大象、老虎、熊猫等珍稀物种。
非洲的象牙贸易、亚洲的虎骨市场以及熊胆的开采等活动,导致了这些濒危动物数量的不断减少,情况十分严峻。
2. 野生动物保护的困难野生动物保护的工作面临种种困难和挑战。
首先是野生动物栖息地的破坏,由于城市建设、农业开发和工业化进程不断扩张,许多野生动物的生存空间遭到了破坏和削减,导致它们难以找到足够的食物和安全的栖息地。
其次是人类对野生动物的非法捕猎和盗猎活动,这些行为严重影响了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和生存状况。
再者是野生动物与人类冲突的增加,部分野生动物因为生存空间的减少,开始进入人类居住区寻找食物,导致了与人类的冲突增加,造成了不少损失。
野生动物保护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野生动物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对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野生动物所居住的自然环境也是整个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它们的存在和生存状态直接关系着整个生态环境的健康和稳定。
保护野生动物不仅仅是为了它们自身的利益,更是为了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和持续发展。
1. 维护生态平衡野生动物是自然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通过食物链、食物网等方式与其他生物相互作用,维护和调节着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老虎是森林中的掠食者,它们通过捕食食肉动物控制了食肉动物种群数量,维持了食肉动物和草食动物之间的平衡。
中国雪豹保护与研究现状和问题
中国雪豹保护与研究现状和问题雪豹是一种生活在高寒山区的珍稀野生动物,是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中国雪豹分布在青藏高原以及周边地区的山区,数量稀少且分布范围较广,是极具价值的珍稀动物。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雪豹的生存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导致其数量不断减少。
为了保护中国雪豹,我们需要了解其现状和问题,加强相关研究,为其保护作出更有力的努力。
一、现状1.数量减少目前,中国雪豹的数量大约在2100只左右,其主要分布于青海、四川、甘肃、新疆等地的高山地区。
雪豹在那里生存环境非常恶劣,气候寒冷、食物稀缺,保护难度和工作量极大。
由于野外监测难度极大,雪豹的实际数量可能远远少于2100只。
2.生存环境严重破坏虽然雪豹是生活在高山地带的猫科动物,但它们的生存环境却面临着极高的威胁。
随着人类活动的影响,雪豹原有的生存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
森林砍伐、草原放牧和开发建设等活动都导致了雪豹的生存条件日益恶化。
3.栖息地丧失雪豹需要广大的栖息地才能生存,并具有相当大的活动范围。
但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雪豹在很多地方面临栖息地丧失的问题。
栖息地的丧失不仅导致雪豹数量的减少,还可能导致其基因多样性的下降,威胁其长期生存能力。
二、问题1.野外调查和保护缺乏系统性由于雪豹数量分布广、生存环境恶劣,加之生活习性隐秘,野外调查和保护一直是困扰雪豹保护工作的主要问题。
目前的调查工作主要依靠视觉和猎犬,不仅准确度不高,而且难以满足保护、管理和科学研究的需要。
2.缺少科学研究雪豹保护不仅需要大规模的野外监测和保护行动,还需要建立相关的保护法规和政策。
因此,构建雪豹保护的科学研究体系是关键。
然而,目前雪豹保护及其研究还面临着缺乏资金、设备和技术等多方面的问题,导致保护和研究进度缓慢。
3.人类活动对雪豹的威胁人类活动是导致雪豹数量减少和生存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
包括猎杀,失地和水资源争夺,以及旅游开发等。
同时,缺乏对地球生态的尊重和理解,以及对环境保护意识的缺乏也是导致雪豹数量减少的重要原因。
分析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现状及对策
分析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现状及对策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关注不断增加,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逐渐成为社会热点话题。
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在当前的现状下依然面临诸多挑战和困境。
本文将对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以期为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的改进提供参考。
从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的现状来看,我们可以看到许多问题和困境。
首先是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受到了严重影响,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遭到了破坏和破坏。
城市化进程加速,大量森林被砍伐,湿地和草原也受到了污染和破坏。
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减少,使得许多珍稀物种的生存面临威胁。
野生动植物面临的非法捕捞和盗猎问题也比较严重。
由于一些珍稀动植物的皮毛、骨头、器官等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因此成为了非法捕捞和盗猎的对象。
在一些偏远地区,甚至还存在着一些没有严格监管的野生动植物交易市场,这使得相关的非法活动难以被有效打击。
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公众的保护意识不足。
很多人对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以至于在日常生活中存在乱砍滥伐、乱捕乱杀的现象。
公众对于野生动植物的保护意识不足,也给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措施来改进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工作。
需要加大对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的保护力度。
相关部门需要对森林、湿地、草原等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进行严格的保护,以保障野生动植物有足够的生存空间。
应该加强对非法捕捞和盗猎活动的打击力度。
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非法捕捞和盗猎行为的查处力度,同时加强对野生动植物交易市场的监管,遏制非法活动的发展。
还需要加强对公众的保护意识教育工作。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于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使大家都能够意识到保护野生动植物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在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中,还需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
相关部门需要加大立法力度,针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工作进行具体的法律规定,并严格执行,使其能够真正发挥保护野生动植物的作用。
分析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现状及对策
分析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现状及对策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是保护我国珍稀物种和生态环境的重要任务,但目前面临一系列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从现状和对策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目前我国野生动植物保护面临的现状是:野生动植物生态环境的破坏。
由于人类活动和经济发展的需求,大量的自然资源被破坏,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
非法猎捕和盗猎的问题也十分严重,许多珍稀物种面临灭绝的风险。
野生动植物保护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和执行不力也影响了保护工作的效果。
加之,公众对野生动植物保护的意识和关注度不足,导致保护工作的推进缓慢。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提出以下对策:加强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
通过加强环境监测和评估,确保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
加强生态系统修复和保护工作,恢复和改善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
加强野生动植物的保护执法和监管工作。
建立和完善相关法规,严厉打击非法猎捕、盗猎、走私等违法行为,增加违法成本,提高违法者的打击力度。
加大各级野生动植物保护部门和执法人员的力量,提高执法效果和执行力度。
加强公众的宣传教育和意识提高。
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加强对野生动植物保护的宣传教育,并倡导公众对野生动植物的关注和保护。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野生动植物保护主题活动,增加公众对保护工作的了解和参与。
加大科研力量和资源投入。
加强与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合作,开展野生动植物的研究和保护工作,提高科研水平和技术力量。
增加对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者的培训和支持,提高保护工作的专业性和效果。
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但通过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强执法监管、加强公众宣传教育和加大科研力量等对策,可以推动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的进行和取得更好的成果。
动物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的现状与挑战
动物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的现状与挑战引言野生动物是地球上珍贵的自然资源,它们在维持生态平衡、传播种子和保护自然环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野生动物正面临着许多威胁和挑战,包括栖息地破坏、非法捕猎、非法贸易以及气候变化等。
本文将探讨当前野生动物保护面临的现状和挑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1. 栖息地破坏栖息地破坏是威胁野生动物生存的主要因素之一。
随着人类活动扩张和土地利用变化,大量的森林、湿地和草原等栖息地受到了严重影响。
野生动物失去了原有的栖息环境,导致种群数量下降甚至灭绝。
解决方法: - 制定更加严格的土地使用政策,确保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 建立自然保护区或国家公园来保护关键栖息地; -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栖息地保护的意识。
2. 非法捕猎和盗猎非法捕猎和盗猎对许多野生动物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象牙、犀牛角、虎骨等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非法贸易仍然存在,导致许多物种濒临灭绝。
此外,采用不可持续的捕猎方法也会损害到整个生态系统。
解决方法: - 建立更加严格的法律和执法机构来打击非法贸易; -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跨国性的非法贸易; - 提供替代收入来源给那些依靠捕猎为生的人们。
3. 非法贸易除了非法捕猎之外,非法贸易也是触犯野生动物保护的严重问题。
一些珍稀的野生动植物被走私出售给收藏家或作为奢侈品销售,导致这些物种面临消失的风险。
解决方法:- 提高关税和罚款力度,增加违规交易的风险;- 加强监管和执法,打击非法贸易链条的各个环节; - 提供更多合法产品的替代选择,减少对非法贸易的需求。
4.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对野生动物造成了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温度升高、极端天气事件增加以及海平面上升等现象威胁着许多物种的生存和繁殖。
解决方法: - 减少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排放,缓解气候变化对野生动物的影响; - 增强生态系统的韧性,通过恢复或保护栖息地来减轻气候变化带来的压力; - 开展科学研究,为决策者提供关于适应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建议。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现状与对策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现状与对策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但由此也导致了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问题的出现。
而在这些问题当中,野生动物的保护问题也尤为突出。
中国自然资源丰富,野生动物种类多样,但近年来面临着一系列的困境,其保护现状非常严峻。
本文将围绕着中国野生动物保护现状以及针对其保护所制订的对策,以及每项对策背后所回应的资源属性、技术属性以及制度属性等方面展开深入的探讨。
一、中国野生动物保护的现状1、野生动物数量急剧下降虽然中国野生动物资源丰富,但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野生动物数量急剧下降。
特别是一些珍稀濒危物种,其数量更是不容乐观。
例如,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极危物种、濒危物种和易危物种分别占据了其总数的49.8%、37.8%和12.4%。
其中,中国外来物种造成的伤害也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它们在中国本土物种面前构成了一定的威胁,加剧了野生动物数量锐减的问题。
2、野生动物生存环境不断恶化随着城市化建设不断加快,野生动物生存的栖息地和食物等自然资源持续被破坏,甚至面临着被大面积毁灭的危险。
一些野生动物生存的自然环境也被不断地改变和破坏,如森林、湿地、草原等等,这些环境破坏使得或许相当一部分的野生动物不能维持他们原有的生存环境,甚至是导致它们的死亡。
3、非法捕杀活动严重影响野生动物数量除了破坏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以外,非法捕杀活动也是造成野生动物数量锐减的一个重要原因。
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一些人以非法捕杀或交易野生动物来谋取暴利,使得一部分野生动物面临着极大的威胁,甚至是面临着走向灭绝的危险。
二、中国野生动物保护的对策1、加强法律保护由于野生动物数量锐减是由于人类对其生存环境的破坏和非法捕杀活动所造成的,要保护野生动物必须立政府地制定法律,并加强其实施。
这些法律规定了人类在自然环境中的行为准则,保护野生动物生存环境,规范捕杀和销售野生动物行为,落实对非法捕杀和交易野生动物的惩罚措施等等,从而保障其生存机会。
分析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现状及对策
分析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现状及对策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一直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
本文将从现状分析和对策提出两个方面来探讨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的情况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现状分析1. 野生动植物生存环境受到威胁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受到了严重威胁。
森林破坏、草原退化、湿地消失等问题导致了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严重受损,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逐渐减少。
2. 非法捕猎和盗猎现象严重非法捕猎和盗猎是目前野生动植物保护的主要问题之一。
许多珍稀动植物遭到盗猎者的追捕,导致它们的数量骤减,甚至灭绝。
3. 野生动植物贸易泛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进,野生动植物贸易成为了一个跨国性的问题。
许多国家存在着非法的野生动植物贸易网络,这对野生动植物的生存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4. 缺乏有效的保护手段由于野生动植物分布范围广阔,种类繁多,要想有效地保护它们并非易事。
目前缺乏科学有效的保护手段,限制了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的开展。
二、对策提出1.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要想解决野生动植物生存环境受到威胁的问题,必须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这包括加大对森林、草原、湿地等重要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限制开发活动,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
2. 加强执法力度对非法捕猎和盗猎行为必须加强执法力度,建立健全的监测系统,加大对非法捕猎和盗猎者的打击力度,使其付出应有的法律代价。
3. 加强国际合作野生动植物贸易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各国间加强合作,联手打击非法野生动植物贸易网络,制定并实施更加严格的法律法规,遏制野生动植物贸易的泛滥。
4. 科研成果应用加大对野生动植物保护科研的投入力度,推动科研成果的应用,发展出更加科学有效的野生动植物保护手段,为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工作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
在未来的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中,我们需要将以上提出的对策付诸实施,同时也需要更多的人们的参与。
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中所面临的问题,才能够为野生动植物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野生动物保护现状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野生动物保护现状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野生动物保护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野生动物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对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护生态完整性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和生态环境的恶化,导致野生动物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其保护现状愈发严峻。
本文将从野生动物保护现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一、野生动物保护现状1. 生存环境受到破坏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人类活动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破坏也日益加剧。
森林、湿地、草原等自然栖息地被不断开发,大片的林地被砍伐,湿地被填埋,草原被围垦,导致野生动物的生存空间受到严重威胁。
2. 盗猎和非法贸易野生动物的盗猎和非法贸易已成为全球性问题。
一些珍稀野生动物如老虎、大熊猫、犀牛等面临着灭绝的危险,主要是因为它们的珍贵皮毛、器官或药用价值被滥杀,成为盗猎者的目标。
一些非法的野生动物贸易将野生动物带入黑市,极大地破坏了生态平衡。
3. 污染和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也对野生动物的生存产生了严重的威胁。
大气污染、水质恶化、土壤荒漠化等都直接影响着野生动物的生存。
气候变化导致森林减少和荒漠化进程加快,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更加恶劣。
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 维护生态平衡野生动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各种重要的角色,包括食物链的调节、植被散布、种群数量控制等。
一些掠食动物可以控制一些猎物种群数量,从而帮助植被的恢复;植食动物对于植被的散布有极大的帮助;其他一些动物则可以帮助传播种子。
通过保护野生动物,可以有效地维护生态平衡,促进自然界的繁荣和稳定。
2. 保护生物多样性野生动物是自然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保护野生动物,可以维护自然界的多样性,避免生物种群的数量过度的减少,保护珍稀濒危物种,从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3. 促进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野生动物的存在对于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我国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现状与前景展望
我国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现状与前景展望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全面探讨我国濒危野生动物的保护现状以及未来的前景展望。
我们将概述我国濒危野生动物的基本状况,包括濒危物种的数量、分布及其面临的主要威胁。
接着,我们将深入分析现有的保护措施和政策,如法律法规、保护区建设、科学研究和技术进步等,以及它们对濒危野生动物保护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和存在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展望未来的保护前景,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策略,以期更好地保护和恢复我国的濒危野生动物种群。
本文期望通过系统性的研究和深入的分析,为我国的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推动相关政策的完善和实践的进步,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贡献力量。
我们也将关注国际社会的相关动态和经验,以期在全球化背景下更好地保护我们的珍稀野生动物资源。
二、我国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现状近年来,我国在濒危野生动物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和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许多珍稀野生动物的数量逐渐减少,甚至濒临灭绝。
为了保护这些濒危物种,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在立法方面,我国已经建立了一套完善的野生动物保护法律体系,包括《野生动物保护法》《自然保护区法》等,为濒危野生动物的保护提供了法律保障。
同时,我国还加入了一系列国际野生动物保护公约和协议,积极参与全球野生动物保护事务。
在保护管理方面,我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野生动物保护管理体系,包括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救护中心、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等机构。
这些机构在野生动物保护、救护、监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国还积极开展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野生动物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在资金和技术支持方面,我国政府加大了对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的投入力度,提供了专项资金和技术支持。
同时,社会各界也积极参与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良好局面。
然而,尽管我国在濒危野生动物保护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现状及对策
农业资源与环境NONGYEZIYUANYUHUANJING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现状及对策马艳贞(隆回县林业局,湖南隆回 422200)摘 要 社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需要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但是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
野生动植物是生态环境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会直接对生态稳定性以及平衡性造成严重影响,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也有一定影响。
然而当前,我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因此保护野生动植物非常重要。
基于此,分析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现状,提出相关的保护对策,为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 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现状;生态环境;自然保护我国地域辽阔,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但是在野生动植物保护方面采取措施较晚,且由于发展前期重视经济建设,出现了过度开发问题,给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带来了很大影响,原有生态环境被破坏,物种也不断减少,很多物种甚至灭绝。
所以,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要给野生动植物营造更适宜的生态环境,保证人和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
1 我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的现状我国有着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还有很多珍稀动物以及植物。
当前在社会经济发展中,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的地位也不断提升,人们开始意识到生态环境以及野生动植物保护的重要意义,采取了很多的保护措施,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执法力度也在日益加强。
地方政府结合实际情况聘请了经验丰富的护林工作人员,并且给他们提供上岗培训,让他们掌握专业的保护知识,提升他们的保护意识以及能力[1]。
同时,还构建了多级联动保护工作机构,建设了一些保护区以及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等。
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机构在保护工作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能有效保持水土,调节气候。
还有一些民间组织成立了拯救工程,保护一些濒临灭绝的野生动植物。
虽然我国的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已经开展了较长时间,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在保护工作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比如缺乏健全的保护法规政策、思想意识存在偏差、资金不足、无法形成规模产业、资源利用过度、保护补偿机制不健全等。
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利用的现状与保护对策研究
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利用的现状与保护对策研究【摘要】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生态平衡和保护生物多样性起着关键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增长,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面临着严重的利用压力和生存威胁。
本文从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现状出发,分析了资源利用中存在的挑战,并提出了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对策,强调了规范管理和科学技术应用在保护工作中的重要性。
通过研究可以得出,加强保护和合理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展望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加大保护力度,同时推动科学技术在资源保护中的应用,以确保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关键词】关键词: 野生动植物资源, 利用, 保护, 现状, 挑战, 对策, 规范管理, 科学技术, 研究结论, 展望未来1. 引言1.1 研究背景我国拥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这些资源对于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加快,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境。
长期以来,我国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利用存在着过度开发、滥捕滥猎等问题,导致很多珍稀物种濒临灭绝,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各种生态系统遭受到威胁。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合理利用我国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有必要对其现状进行深入了解,并提出有效的保护对策。
本研究将就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现状、利用挑战以及保护对策等方面展开探讨,旨在为加强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更好地认识和把握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利用现状,为未来的资源保护和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政策建议。
1.2 研究意义野生动植物资源是我国宝贵的生态财富,对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经济发展、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以及非法捕猎、非法贩卖等行为的增多,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压力。
深入研究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利用的现状及保护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利用的现状与保护对策研究
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利用的现状与保护对策研究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利用日益增加。
由于过度采挖、环境破坏等因素,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研究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利用现状以及保护对策,对于我国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野生动植物资源利用的现状1. 动植物资源利用的情况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需求逐渐增加。
有些动植物资源被用于药用、食用、观赏等方面,这些都是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一种利用。
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也对野生动植物资源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大量的开发和建设活动导致了野生动植物生存空间的减少。
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已经引起了一系列的问题。
一方面,一些珍稀濒危动植物因为过度开发被濒临灭绝的边缘。
一些常见的动植物也因为过度捕杀、破坏生态环境等原因,数量锐减。
这些问题已经越来越严重,并且对我国的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构成了威胁。
二、保护对策研究1. 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为了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我国政府已经颁布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在实际执行中存在一定的问题。
未来,应该进一步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提高对违法者的惩罚力度,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2. 加强生态保护和恢复工作在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工作中,生态保护和恢复是尤为重要的一环。
只有保护好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它们的生存空间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
未来,应该加强对野生动植物的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工作,减少因人类活动而对其生存环境造成的破坏。
3. 加强宣传和教育工作为了提高人们对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的意识,需要开展相关的宣传和教育工作。
可以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宣传有关野生动植物保护的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提高人们对野生动植物保护的重视程度。
在学校和社区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提高广大群众对野生动植物保护的认识。
4. 加强监测和研究工作为了更好地了解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利用情况和变化趋势,需要加强监测和研究工作。
野生动物保护现状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野生动物保护现状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和资源开发的加剧,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受到了严重威胁,野生动物种群数量不断减少,濒临灭绝的物种越来越多,这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野生动物保护的现状十分严峻,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来拯救这一危急局面。
一、野生动物保护现状1.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大片的森林、湿地和草原等野生动物栖息地被破坏,导致了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丧失。
这些栖息地的丧失导致了野生动物无法正常生存,部分物种甚至面临灭绝的风险。
一些非法的开发活动也给野生动物的生存和繁衍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2.盗猎和非法贸易严重盗猎和非法贸易是导致野生动物数量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些珍稀动物的身价高昂,导致了盗猎行为的频繁,一些人为了获取利益,不惜破坏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从而大量捕杀野生动物。
一些动物的皮毛、骨头甚至内脏等都成为了走私品,这种非法贸易对野生动物的威胁更是不言而喻。
3.野生动物疾病的传播一些野生动物携带着一些疾病,如果跟人类接触会导致疾病的传染。
一些野生动物居住的地带被开发,野生动物进入人类活动区域,可能会传播一些疾病给人类带来威胁。
为了防范这一点,一些野生动物被不得不被捕捉,这对野生动物种群也是一种伤害。
1.生态平衡的维护野生动物在生态系统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们是食物链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了生态平衡。
一些食肉动物控制了一些草食动物种群的数量,从而维护了植被的健康生长。
一旦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减少,会导致食物链的破坏,从而影响到其他生物的生存环境。
2.繁殖力的促进野生动物种群的繁殖不仅仅是对自身生存环境的适应,也是对环境适应的一种表现。
它们有助于维持物种的多样性,保持生态平衡。
一旦野生动物数量减少,将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3.生态旅游的推动野生动物保护的成功不仅有助于维护生态平衡,也对促进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有积极的影响。
通过保护野生动物,重新恢复和改造野生动物栖息地,提供了更多的生态旅游资源,促进了全球文化旅游大振兴。
我国动物保护发展现状
我国动物保护发展现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日益增长,而野生动物的数量却在不断减少,面临着严重的灭绝危机。
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丰富野生动物资源的国家,其动物保护工作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就我国动物保护的现状进行探讨。
一、立法保护我国动物保护立法体系日益完善,199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成为我国动物保护的基本法律。
该法规定了野生动物的保护范围、保护措施和保护机构的责任,为我国的动物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
2016年修订的《野生动物保护法》还增加了对于非法狩猎和交易野生动物的处罚力度,对违法行为形成强有力的震慑作用。
二、建立自然保护区中国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一大批自然保护区,包括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这些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有效地保护了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
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也提供了很多就业机会,让当地居民参与到保护工作中,从而形成了促进我国动物保护的良性循环。
三、开展科学研究我国动物保护事业逐渐重视科学研究的开展,通过生物多样性调查和研究,提高了对濒危物种的保护意识和能力。
各级科研机构也加强国际合作,吸收国际前沿的科研成果,从而推动我国动物保护事业的发展。
四、民间保护力量的增强在我国,越来越多的公益组织、志愿者和爱心人士参与到动物保护事业中。
他们通过开展宣传教育、组织保护行动、捐款捐物等方式,为动物保护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尽管我国在动物保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我国野生动物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矛盾依然存在。
部分地方对于野生动物的保护还存在着政策执行不到位、监管不力等问题。
我国动物保护在教育普及方面还存在不足。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动物保护的发展,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加大法制保护力度,提高执法力度,强化政府监管责任;加强民间组织和志愿者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保护能力;加强对公众的动物保护教育,提高全社会对动物保护事业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我国野生动植物保护现状及对策
我国野生动植物保护现状及对策摘要:我国野生动植物保护既取得的主要成绩又存在一些问题,说明了现阶段我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应采取的保护措施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关键词:野生动植物保护、成绩、问题、对策。
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 构建和谐社会 , 实现社会和谐 , 建设美好社会 , 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 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准之一 , 也是时代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
人与自然不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 , 而是相互依存、共生共荣的关系。
我国人口众多 , 资源相对不足 , 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相时薄弱 , 生态保护和建设任务相当繁重。
所以在经济发展中我们要遵循客观规律 , 坚持科学发展观 , 善待自然 , 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 ,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虽然我国是世界上生物物种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 但由于保护与管理工作起步较晚 , 导致生物物种资源流失严重 ,人类的过度开发直接或间接地摧毁了许多物种赖以生存的环境。
此外 , 污染、疾病以及地球气候变暖 , 也是造成大量物种濒临灭绝的重大因素。
生态环境也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需求中发生着巨大变化,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合理利用得天独厚的野生动植物资源 ,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必须弥补因人类生存和发展而牺牲生态环境所造成的损失的时候。
1取得的主要成绩:自然保护区建设初具规模,有效地保护了野生动植物资源。
目前全国自然保护区总数达到1 757个,总面积1.33亿hm2,已占国土面积的13.20%,到2010年,全国自然保护区的总数将达到1 800个,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将达到16.14%;组织实施了拯救工程,一些濒危物种得到恢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开展主要濒危物种的拯救繁育工作,先后建立了14个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和400多处珍稀植物种质种源基地,促进了一些濒危物种种群的恢复和发展;湿地保护受到重视,管理工作初见成效我国现有湿地面积6 600多万公顷,其中天然湿地2 600多万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2.70%;法律体系初步形成,执法力度不断加强,全国人大和国务院先后颁布实施了《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野生植物保护条例》、《自然保护区条例》和《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各级地方人大、政府也制定了相应的配套法规和规章,进一步完善了野生动植物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广泛开展资源调查,不断加强科学研究。
野生动物保护现状
野生动物保护现状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越来越受到威胁,野生动物保护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目前,野生动物保护的形势依然严峻,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加以关注和保护。
一、野生动物保护面临的挑战野生动物保护面临的最大挑战来自于人类活动。
人类的过度开发和破坏森林、草原、湿地等野生动物生存的栖息地,使得许多野生动物失去了生存的环境。
此外,非法捕猎、盗猎、交易等行为也对野生动物的生存造成了威胁,许多珍贵物种濒临灭绝的边缘。
而野生动物保护的资源和资金却十分有限,难以满足对野生动物保护的需求。
二、野生动物保护的现状1.法律保护体系逐步完善随着人们对野生动物保护的意识不断提高,各国也逐步建立了相应的法律保护体系。
我国的《野生动植物保护法》、《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等法律法规的出台,为野生动物保护提供了法律保障。
同时,各地也建立了野生动物保护区、野生动物救护站等机构,加强野生动物的保护和救助。
2.公众意识逐渐提高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野生动物保护的意识也逐渐被人们所接受。
许多人开始关注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积极参与野生动物保护行动。
同时,一些媒体也开始关注野生动物保护问题,加强对野生动物保护问题的宣传和报道,提高公众对野生动物保护的认识。
3.科学保护技术不断提高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野生动物保护的技术也在不断提高。
现代科技手段为野生动物的保护和研究提供了更加有效的手段,如红外线相机、GPS定位、遥感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应用为野生动物的保护和研究提供了更为科学的手段。
三、野生动物保护的挑战和对策1.加强法律保护野生动物保护需要法律的保障,一方面需要加强法律的制定和完善,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对法律的执行力度。
同时,需要加大对野生动物非法捕猎、盗猎、交易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强野生动物保护的法律力度。
2.加大宣传力度野生动物保护需要大众的支持和参与,需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野生动物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动物保护的现状及措施
动物保护的现状及措施动物保护在当今社会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动植物资源的压力越来越大,许多动物生物群落也面临着生存危机。
而人类的庇护之下,野生动物的数量开始恢复到一个健康的状态。
然而,动物保护仍面临各种挑战。
本文将从保护的现状、动物保护的措施、保护的意义和展望等四方面进行探讨。
一、保护的现状首先,野生动物的栖息地被破坏是造成动物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全球的森林砍伐引发了不同地区野生动物的消失,水源污染和人类扩张也加剧了这种情况。
其次,野生动物被走私贩运和非法狩猎也是另一个主要原因。
其中一些成为世界上最贵重的物种,被用于制成药物和珠宝等高价的物品。
动物非法贸易是全球第四大违法交易,以每年1600万只鳄鱼鳄浪皮的交易额占主导地位。
另外,气候变化也对野生动物造成了深刻的影响。
动物和它们的栖息地都受到了全球变暖的影响,许多物种也濒临灭绝。
二、动物保护的措施在许多国家和地区,许多人都采取了不同的措施来保护动物。
国家和地区制定相关的法律和条例来保护野生动物,禁止采猎和非法贸易,以及重罚违法者。
还有一些专业团体和保护机构负责教育大众的重要性,帮助增加对野生动物的认识。
同时,生态旅游、生物科技和可持续发展对动物保护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国际机构和社会团体为了让人们意识到野生动物的重要性,在多个国家建立野生动物保护区,收容和治疗生病和受伤的动物,帮助它们恢复健康并回归自然。
三、保护的意义野生动物是自由自在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动物,具有重要的生态、技术、社会、经济和文化意义。
它们的保护有利于保持生态平衡,有助于维持气候的稳定和多样性,提高自然科学水平,丰富人类文化遗产和经济价值。
保护野生动物不仅是对环境的保护,也是我们应该践行的道德。
对动物的保护也是人类尊重自然的体现,因为人类和动物都是共生的。
四、展望未来,动物保护将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加强,各地的保护工作也将紧密相联。
同时,人们的意识不断增强,动物保护将变得更为普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多样性保护B i o d i v e r s i t yC o n s e r v a t i o n(1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北京1001012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局北京100864)中国野生动物保护研究现状*魏辅文1娄治平2*收稿日期:2010年11月3日摘要野生动物资源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
文章简要回顾了野生动物保护研究国内外研究动态,分析了我国野生动物面临的主要威胁,介绍了我国在野生动物保护研究中所取得的成绩,并对本领域今后的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在我国野生动物保护研究中,中科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野生动物资源,濒危动物,保护生物学DOI :10.3969/j.issn.1000-3045.2010.06.013魏辅文研究员生物资源是自然资源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指生物圈中,对人类具有一定价值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以及它们所组成的生物群落。
生物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基础,也是生态系统平衡与稳定的有力保障。
和谐社会下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也离不开生物资源。
野生动物资源是生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我国幅员辽阔,横跨寒温带、温带、暖温带和亚热带,是世界上动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据统计,我国哺乳类、鸟类、爬行类和两栖类动物种数分别约占世界总数的14%、13%、6%和7%。
我国的野生动物资源不仅对于我国的国计民生至关重要,在世界生物物种多样性上同样处于不可或缺的地位。
保护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前提。
1国际动态与发展趋势生物多样性丧失是影响全球生态环境安全的9大因素之一[1]。
尽管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但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速度并没有减缓[2]。
应运而生的保护生物学,其研究核心就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3个层面,目标在于评估物种灭绝概率、保护现有物种、栖息地以及整个生态系统。
保护生物学作为一门交叉科学,涉及到生物学、地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诸多学科,虽然建立时间较晚,但发展迅速,目前已经形成了完中国野生动物保护研究现状整的科学理论体系。
其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并相互交叉。
(1)保护行为学。
从物种保护实践中发现环境对动物行为的影响以及行为的生态适应,并将动物行为学和行为生态学的理论应用到物种保护实践中,从而促进物种保护工作;(2)保护生态学。
利用进化生物学和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对自然环境及生物多样性进行保护,了解人类活动对物种、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物种濒危机制和保护策略;(3)保护遗传学。
评估物种遗传变异水平和遗传多样性现状,如近亲繁殖程度、有效种群大小、种群间迁移和基因流等,提出针对性的保护措施,以保护物种的进化潜力;(4)保护医学。
保护医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涉及人类健康、动物健康和生态系统健康3个层面。
它强调健康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联系,体现了多学科的交叉,如人类健康和公共卫生、流行病学、兽医学、病毒学、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等。
2我国野生动物资源面临的主要威胁我国是生物多样性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但也是生物多样性遭受破坏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中列出的640个世界性濒危物种中,中国约占总数的1/4,其中高等野生动物就有118种。
(1)栖息地丧失与破碎化。
栖息地丧失与破碎化是造成全球野生动物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
许多物种被隔离在生境斑块中,迁移扩散受阻,近亲繁殖增加,进一步加快物种濒危和灭绝的速度。
由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大面积森林被砍伐,土地开垦剧增,草场退化严重,沙漠化不断扩大,导致野生动物栖息地面积日益减少,种群数量下降。
据《中国物种红色名录》统计,我国鱼类、两栖爬行类、鸟类和兽类濒危物种分别约占38%、12%、2%和16%,导致濒危的主要因素是栖息地退化和丧失。
(2)过度利用导致资源枯竭。
过度利用的直接影响是造成野外种群数量的急剧下降,并最终导致资源枯竭与濒危灭绝。
通过分析我国蛇类进出口贸易和喜马拉雅地区野生动物非法贸易,发现过度利用是这些物种生存的最大威胁。
我国爬行类中龟鳖类的最大致危因素即是作为食物贸易被猎捕。
目前,我国有134种哺乳动物、156种鸟类、33种爬行类、2种两栖类、15种鱼类、343种无脊椎动物列入了CITES 公约的附录,其国际贸易正受到严格管制[3]。
(3)遗传多样性丧失。
遗传多样性的丧失所产生的危害极其深远。
一般而言,遗传多样性反映生物的进化潜力,遗传多样性越丰富,生物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也越强。
由于朱鹮最初建群者数量小(7只),种群近交严重,已经出现幼鸟残疾、繁殖率低和雏佛坪保护区(魏辅文摄)生物多样性保护B i o d i v e r s i t yC o n s e r v a t i o n鸟成活率低等不利情况;麋鹿种群由于遗传多样性贫乏而将影响其种群长期健康存活。
(4)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物能引起人类或动物产生多种多样的毒性,如神经毒性、肝脏毒性、肾脏毒性、内分泌毒性、生殖毒性等,导致生长受阻、内分泌失调、繁殖受影响等,严重的则会导致死亡。
有些污染物会通过食物链放大作用最终影响生态系统的健康。
有研究表明,三苯基锡在中华鲟体内的累积,造成幼体畸形,从而导致中华鲟种群数量下降[4]。
(5)外来种入侵。
外来种入侵已被公认为是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重要因素。
外来入侵种侵占了本属于当地生物的生态位,造成生态系统出现单一化的趋势,导致当地物种的灭绝。
Science 于2005年报道,为了裘皮贸易人们将狐引入阿留申群岛,狐捕食海鸟导致富含养分的鸟粪量大大减少而降低了土壤肥力,最终导致植物群落的重大变化,狐的引入使得这些岛屿从草原变成了苔原[5]。
我国是遭受生物入侵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新的入侵疫情不断突发,潜在入侵风险巨大。
比如美国牛蛙入侵云南、四川、浙江等地区的生态系统,导致当地两栖类减少。
(6)动物疾病。
病原体会影响动物的正常生理机能,严重时会导致死亡。
特别是群发性的恶性传染病会对动物群体产生致命的影响,导致种群数量急剧下降。
如2005年青海湖爆发的野生鸟类禽流感,造成6000多只鸟类死亡。
3我国野生动物保护研究现状及取得的成就中科院在野生动物保护研究方面有比较悠久的历史,为野生动物的保护做出了基础性和前瞻性的重要贡献。
早在1954年,秉志等老一辈科学家就向国家建议建立我国自然保护区,以加强野生动物保护。
1956年,国务院批准中科院建立了我国第一个保护区———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1959年中科院动物所同国家林业部首次组织召开了“动物驯养与自然保护研讨会”。
上世纪80年代,刘荫增先生在陕西洋县找到世上仅存的7只朱鹮,为拯救朱鹮这一濒危物种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的建立,为我国濒危动物的保护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3.1中国动物编目与资源调查《中国动物志》的编研一直受到中科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科技部的高度重视,至2009年先后编辑出版127卷,对我国的动物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中科院还建立了动物数字化标本馆,整理数字化标本300万号,先后编辑出版了《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物种红色名录》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系列从书等专著。
我国已组织开展全国性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也针对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如西南等地)开展了野生动物资源重点考察和多项濒危动物的专项资源调查,如大熊猫、金丝猴、长臂猿、白鳍豚等。
白鳍豚在中科院水生所(王小强摄)3.2物种濒危机制探讨物种濒危机制十分复杂,受多因素影响。
我国学者从生态学、行为学、遗传学、景观生态学、繁殖生物学等多层次,探讨了生态及遗传等因素对物种濒危的影响,以揭示物种受威胁格局及濒危机制,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我国科学家提出了生态濒危物种与进化濒危物种的概念[3];发现过度利用是中国脊椎动物的最大威胁,有别于被国际上广泛认为的栖息地破坏是生物多样性的最大威胁[6];发现导致滇金丝猴濒危的主因是栖息地丧失,栖息地的隔离限制了种群间的基因流,并进一步影响其进化潜力[7];2006年中外联合调查显示,白暨豚在野外已功能性灭绝[8];通过在青藏铁路沿线长期实地监测,发现藏羚羊迁徙已基本适应青藏铁路预留的野生动物通道[9];有关环境污染对濒危动物种群生存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全氟烷酸类污染物具有潜在的生殖内分泌干扰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干扰脂肪酸转运和代谢[10];有关动物行为学的研究,发现适度惩罚有利于合作,从理论生态学角度阐明动物进化生存的机制[11];我国科学家对大熊猫进行了长期而系统的研究,采用自主建立的、准确的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非损伤遗传学调查方法,发现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远远高于先前的估计[12];发现大熊猫仍然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具有长期续存的进化潜力,将拥有美好的明天[13];发现雌性大熊猫的扩散比率要大于雄性大熊猫,呈现出与其他哺乳动物不同的雌性偏向的扩散模式[14];发现相岭山系孤立种群曾发生过严重的崩溃,种群缩小了近60倍,灭绝概率很高,重引入将是目前最有效的保护措施[15];伴随着大熊猫基因组测序的完成[16],将进一步从基因组学的层面上揭示大熊猫的濒危机制。
3.3濒危野生动物栖息地恢复与种群复壮野生动物保护的首要措施是保护及恢复其栖息地。
多年来,我国实施了多种珍稀濒危动物的生境恢复与种群复壮工程,如海南坡鹿种群数量由仅存26只恢复到1780只,栖息地扩大了10倍[17];朱鹮已由发现时的7只恢复到近2000只。
2008年Science 以“从物种拯救到生境恢复”为题,报道了我国科学家在滇池湿地恢复的研究工作,该研究提炼出“海菜花-滇池金线鲃-背角无齿蚌”为主体的立体湿地恢复模式,倡导恢复土著物种的重要性[18]。
3.4野生动物疫病控制包括我国在内的东南亚等4个地区是全球野生动物源疫病高发区域。
重大野生动物疫病不仅影响动物健康,同时也危及人类健康。
禽流感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对人类健康、养殖业生产和物种保护造成重要影响。
我国科学家揭示了青海湖是高致病禽流感的自然疫源地[19],引起世界上广泛关注,并建立了禽流感快速诊断方法和传播风险与预警体系。
国家林业局还联合中科院推动了全国中国野生动物保护研究现状滇金丝猴在白马雪山(任宝平摄)生物多样性保护B i o d i v e r s i t yC o n s e r v a t i o n陆生野生动物疫病监测预警体系及野生动物疫病研究中心的建立,为我国野生动物疫病监测、预警与防控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4建议针对国际野生动物研究前沿态势及我国野生动物动物保护研究现状,提出加强我国野生动物研究建议如下:4.1加大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与评估的投入及时了解野生动物资源的动态变化及原因,才能科学评估资源状况,制定科学有效的管理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