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建筑屋顶形式归纳
举出古建筑的几种屋顶形式
举出古建筑的几种屋顶形式古建筑的屋顶形式是其独特特征之一,它们反映了当地的气候条件、文化传统和建筑技术。
在中国古建筑中,有许多种不同的屋顶形式。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古建筑屋顶形式。
1.歇山式屋顶:歇山式屋顶是中国传统古建筑常见的屋顶形式之一、它采用两片坡面,呈山脊状,两端稍微弯曲。
这种屋顶形式通常被用于寺庙、宫殿和重要的文化遗产中,如故宫和泰山。
2.温州式屋顶:温州式屋顶是中国南方地区流行的古建筑屋顶形式之一、它的特点是四斜面,呈流线型,两端逐渐上升。
这种屋顶形式多见于江浙一带的传统建筑,如园林、民居等。
3.悬山式屋顶:悬山式屋顶是中国古建筑中独特的屋顶形式之一,形似悬崖山峰。
它的特点是坡面曲线弯曲,形成多个起伏。
这种屋顶形式多见于古代庙宇和皇家建筑中,如岳阳楼和佛教寺庙。
4.歇山脊式屋顶:歇山脊式屋顶是中国传统古建筑中常见的屋顶形式之一、它采用两片坡面,呈山脊状,两端稍微上翘。
这种屋顶形式多见于中国北方的古建筑,如北京的天坛和北海。
5.伞盖式屋顶:伞盖式屋顶是中国古建筑中独特的屋顶形式之一、它呈圆锥形,像一个大伞盖。
这种屋顶形式多见于古代建筑中的亭子、塔等,如灵鹫寺的宝塔和古代园林中的亭子。
6.桁架式屋顶:桁架式屋顶是西方古建筑中较为常见的屋顶形式之一、它采用木质或金属的桁架结构,形成三角形。
这种屋顶形式多见于教堂、大厦和博物馆等建筑中。
7.平顶式屋顶:平顶式屋顶是现代建筑中常见的屋顶形式之一,特点是平坦且简洁。
这种屋顶形式多见于商业建筑、工业建筑和现代住宅等。
总的来说,古建筑的屋顶形式是受到当地地理气候条件、文化传统和建筑技术的影响。
每种屋顶形式都有其独特的美学特点和文化意义,反映了不同时期和地区的建筑风格和审美观念。
这些屋顶形式不仅是古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重要遗产。
中国古代六种屋顶形式
中国古代六种屋顶形式
1. 庑殿顶:四面斜坡,有一条正脊和四条斜脊,屋面稍有弧度,又称四阿顶。
2. 歇山顶:是庑殿顶和硬山顶的结合,即四面斜坡的屋面上部转折成垂直的三角形墙面。
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依脊组成,所以又称九脊顶。
3. 悬山顶:屋面双坡,两侧伸出山墙之外。
屋面上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又称挑山顶。
4. 硬山顶:屋面双坡,两侧山墙同屋面齐平,或略高于屋面。
5. 攒尖顶:平面为圆形或多边形,上为锥形的屋顶,没有正脊,有若干屋脊交于上端。
一般亭、阁、塔常用此式屋顶。
6. 卷棚顶:屋面双坡,没有明显的正脊,即前后坡相接处不用脊而砌成弧形曲面。
五种常见的古建筑屋顶样式
五种常见的古建筑屋顶样式在中国传统建筑中,较为常见的屋顶样式有硬山、悬山、攒尖、歇山、庑殿五种。
每种屋顶又有单檐与重檐、起脊与卷棚的区别;个别建筑也有采用叠顶、盔顶、十字脊歇山顶及拱顶的;南方民居的硬山屋顶多采用高于屋面的封火山墙。
下面简要介绍一下此五种较为常见的屋顶样式:庑殿顶又称四阿顶,有五脊四坡,又叫五脊顶,前后两坡相交处为正脊,左右两坡有四条垂脊。
重檐庑殿顶庄重雄伟,是古建筑屋顶的最高等级,多用于皇宫或寺观的主殿,如故宫太和殿、泰安岱庙天贶殿、曲阜孔庙大成殿等。
单檐庑殿顶多用于礼仪盛典及宗教建筑的偏殿或门堂等处,以示庄严肃穆,如北京天坛中的祈年门、皇乾殿及斋宫、华严寺大熊宝殿等。
歇山顶又称九脊顶,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
前后两坡为正坡,左右两坡为半坡,半坡以上的三角形区域为山花。
重檐歇山顶等级仅次于重檐庑殿顶,多用于规格很高的殿堂中,如故宫的保和殿、太和门、天安门、钟楼、鼓楼等。
一般的歇山顶应用非常广泛,但凡宫中其他诸建筑,以及祠庙坛社、寺观衙署等官家、公众殿堂等都袭用歇山屋顶。
悬山顶又称挑山顶,有五脊二坡。
屋顶伸出山墙之外,并由下面伸出的桁(檁)承托。
因其桁(檁)挑出山墙之外,“挑山”之名由此而来。
悬山顶四面出檐,也是两面坡屋顶的早期做法,但在中国重要的古建筑中不被应用。
硬山顶有五脊二坡,屋顶与山墙齐平。
硬山顶出现较晚,在宋《营造法式》中并未有记载,只在明清以后出现在我国南北方住宅建筑中。
因其等级低,只能使用青板瓦,不能使用筒瓦、琉璃瓦,在皇家建筑及大型寺庙建筑中,没有硬山顶的存在,多用于附属建筑及民间建筑。
攒尖顶无正脊,只有垂脊,只应用于面积不大的楼、阁、楼、塔等,平面多为正多边形及圆形,顶部有宝顶。
根据脊数多少,分三角攒尖顶、四角攒尖顶、六角攒尖顶、八角攒尖顶……此外,还有圆角攒尖顶,也就是无垂脊。
攒尖顶多作为景点或景观建筑,如颐和园的郭如亭、丽江黑龙潭公园等。
在殿堂等较重要的建筑或等级较高的建筑中,极少使用攒尖顶,而故宫的中和殿、交泰殿和天坛内的祈年殿等却使用的是攒尖顶。
古代中国建筑屋顶样式
古代中国建筑屋顶样式嘿,宝子们!今天咱们来唠唠古代中国建筑那超有韵味的屋顶样式。
一、庑殿顶庑殿顶可是相当气派呢。
它是房屋建筑中等级最高的建筑形式之一。
这种屋顶前后左右四面都有坡面,前后坡屋面相交形成一条正脊,两山屋面与前后屋面相交形成四条垂脊。
庑殿顶就像一个威严的老者,庄重而大气。
它又分为单檐庑殿顶和重檐庉殿顶。
单檐庑殿顶在一些比较重要的宫殿建筑中能看到,像山西五台县佛光寺大殿,那可是唐代建筑的典范呢。
重檐庑殿顶就更牛啦,一般在最高等级的宫殿建筑上才会出现,比如说北京故宫的太和殿,那简直就是皇权的象征。
太和殿的庑殿顶规模宏大,建筑工艺精湛,站在它面前,你就能感受到那种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
二、歇山顶歇山顶也很有特色哦。
它的上半部是悬山顶或者硬山顶的样式,下半部则像是庑殿顶。
歇山顶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所以也被叫做九脊顶。
歇山顶分为单檐歇山顶、重檐歇山顶、四面歇山顶、卷棚歇山顶等式样。
单檐歇山顶在一般的庙宇、宫殿的配殿等建筑上比较常见。
重檐歇山顶呢,就比单檐歇山顶更豪华一些,故宫的保和殿就是重檐歇山顶。
四面歇山顶就更厉害了,它可以让建筑从各个方向看起来都很美观。
卷棚歇山顶则比较柔和,它的屋脊不是那种直直的,而是弯曲的,看起来别有一番风味。
三、悬山顶悬山顶可有趣了。
它的屋面有前后两坡,而且坡面悬挑出山墙以外。
这就像是房子戴了个小帽子,伸出去的部分还能保护山墙免受风雨侵蚀呢。
悬山顶又分为大屋脊悬山和卷棚悬山两种。
大屋脊悬山的前后面相交处有一条正脊,而卷棚悬山屋面无正脊,前后两坡面在脊部形成过陇脊。
悬山顶在民间建筑中使用得比较广泛,因为它既实用又美观。
四、硬山顶硬山顶的特点就是屋面仅有前后两坡,左右两侧山墙与屋面相交,并且把檩木梁架全部封砌于山墙内。
这种屋顶看起来比较简洁、硬朗。
硬山顶在北方民居中特别常见,因为北方的天气比较干燥,这种屋顶形式有利于防风沙和保暖。
五、攒尖顶攒尖顶就像一个尖顶的帽子扣在建筑上。
中国古代建筑屋顶形式
中国古代建筑屋顶形式
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形式多种多样,其中代表性较高的有以下几种:
1. 歇山式屋顶:又称庑殿式屋顶,是中国古代建筑常见的屋顶形式之一。
它以两段斜坡相交,中间有一段平缓的曲线,形似山阜。
这种屋顶形式多见于佛教寺庙和宫殿建筑,具有宏伟、庄重的特点。
2. 抬梁式屋顶:又称挑檐式屋顶,是中国古代建筑中常见的一种屋顶形式。
它以屋檐向外挑出,形成悬空梁,使屋面具有一定的悬浮感。
这种屋顶形式多见于宅邸和民居建筑,具有轻盈、雅致的特点。
3. 翘角式屋顶:是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中的一种特殊屋顶形式。
它以横梁和垂直的支撑柱构成,形状呈现出曲线状角度。
这种屋顶形式多见于古代桥梁和门楼建筑,具有独特的视觉效果。
4. 垂花门式屋顶:是中国传统建筑中常见的一种屋顶形式。
它以四角尖顶为基础,四面的屋面上方都有垂下的花边装饰。
这种屋顶形式多见于庭院和门洞建筑,具有华丽、富丽的特点。
以上是中国古代建筑屋顶形式的一些代表性例子,每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应用场景,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湛工艺和丰富文化内涵。
中国传统屋顶
简介
简介
中国古代屋顶有很多不同的形式,主要是坡顶,也有平顶的。坡顶有一坡顶,两坡顶,四坡顶几种。两坡顶 根据屋顶与山墙的关系分为硬山和悬山两种,四坡顶一般有四坡五脊的庑殿顶和四坡九脊的歇山顶。在处理大脊 上还有清水脊和卷棚脊等形式。此外还有攒尖顶(分三角攒尖,四角攒尖,六角攒尖,八角攒尖,圆攒尖等)、 盔顶、盝顶、十字脊顶。屋顶的形式与其等级有关。
歇山顶共有九条屋脊,即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和四条戗脊,因此又称九脊顶。由于其正脊两端到屋檐处中间 折断了一次,分为垂脊和戗脊,好像“歇”了一歇,故名歇山顶。其上半部分为悬山顶或硬山顶的样式,而下半 部分则为庑殿顶的样式。歇山顶结合了直线和斜线,在视觉效果上给人以棱角分明、结构清晰的感觉。
歇山式的屋顶两侧形成的三角形墙面,叫做山花。山面有博风板,山花和博风之间有段距离,可形成阴影。 为了使屋顶不过于庞大,山花还要从山面檐柱中线向内收进,这种做法叫收山。
庑殿顶
庑殿顶
庑殿顶,即庑殿式屋顶,宋朝称“庑殿”或“四阿顶”,清朝称“庑殿”或“五脊殿”,日语称寄栋造(假 名:よせむねづくり)是中国、日本、朝鲜古代建筑的一种屋顶样式。在中国是各屋顶样式中等级最高的,高于 歇山式。明清时只有皇家和孔子殿堂才可以使用。唐朝时和日本也见于佛寺建筑。
庑殿顶是“四出水”的五脊四坡式,由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一说戗脊)共五脊组成,因此又称五脊殿。由 于屋顶有四面斜坡,故又称四阿顶。
要之屋顶形式,由高至低分: ·庑殿:四坡屋顶,多用于殿堂式建筑。 ·歇山:由上半部硬山或悬山,下半部庑殿所组成,基本上只准官署使用。 ·悬山(挑山):屋顶两侧突出于山墙。 ·硬山:屋顶两侧不突出于山墙。 ·攒尖:包括圆攒尖,四角攒间,三角攒尖及八角攒尖等 中国传统屋顶·卷棚:没有中脊之屋顶 次要之屋顶形式:
中国传统屋顶样式
中国传统屋顶样式中国传统屋顶有以下七种,其中以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为级别最高,其次为单檐庑殿、单檐歇山顶。
1,庑殿顶四面斜坡,有一条正脊和四条斜脊,屋面稍有弧度,又称四阿顶。
重檐庑殿顶2,歇山顶(注:重檐三滴水:即三重檐歇山顶)是庑殿顶和硬山顶的结合,即四面斜坡的屋面上部转折成垂直的三角形墙面。
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依脊组成,所以又称九脊顶。
十字歇山顶歇山顶屋面双坡,两侧伸出山墙之外。
屋面上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又称挑山顶。
重檐悬山顶悬山顶4,硬山顶屋面双坡,两侧山墙同屋面齐平,或略高于屋面。
硬山顶平面为圆形或多边形,上为锥形的屋顶,没有正脊,有若干屋脊交于上端。
一般亭、阁、塔常用此式屋顶。
攒尖顶6,卷棚顶屋面双坡,没有明显的正脊,即前后坡相接处不用脊而砌成弧形曲面。
卷棚顶硬山卷棚顶7,平顶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位于紫禁城南北主轴线的显要位置,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称奉天殿。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皇极殿。
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
自建成后屡遭焚毁,又多次重建,今天所见为清代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后的形制。
太和殿面阔11间,进深5间,建筑面积2377.00 m2,高26.92 m,连同台基通高35.05 m,为紫禁城内规模最大的殿宇。
其上为重檐庑殿顶,檐角安放10个走兽,数量之多为现存古建筑中所仅见。
太和殿的装饰十分豪华。
檐下施以密集的斗拱,室内外梁枋上饰以和玺彩画。
门窗上部嵌成菱花格纹,下部浮雕云龙图案,接榫处安有镌刻龙纹的鎏金铜叶。
殿内金砖铺地,明间设宝座,宝座两侧排列6根直径1.00 m的沥粉贴金云龙图案的巨柱,所贴金箔采用深浅两种颜色,使图案突出鲜明。
宝座前两侧有四对陈设:宝象、角(音录)端、仙鹤和香亭。
宝象象征国家的安定和政权的巩固;角端是传说中的吉祥动物;仙鹤象征长寿;香亭寓意江山稳固。
宝座上方天花正中安置形若伞盖向上隆起的藻井。
藻井正中雕有蟠卧的巨龙,龙头下探,口衔宝珠。
古建筑最常见的六种屋顶形式
古建筑最常见的六种屋顶形式古建筑的屋顶,真的是一门大学问!要说它们的形态那可是五花八门,各有各的魅力。
你想,咱们走在大街小巷,总能看到那些古色古香的屋顶吧,瞧着它们那种独特的线条和层次感,真让人眼前一亮。
你说,它们怎么就这么有韵味呢?其实啊,这背后可是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今天,咱就来聊聊古建筑最常见的六种屋顶形式,看看它们各自有什么特色。
说到古建筑,最常见的屋顶形态,肯定得算“歇山顶”。
这种屋顶最常见的地方就是它那种四面都有屋檐的造型。
歇山顶呀,像极了一个翻过来的“宝盖头”,给人一种稳稳当当的感觉。
你看那四个屋檐齐齐展开,就像是张开了的翅膀,给人一种无比安心的感觉。
这种屋顶设计的初衷就是为了应对复杂的气候条件,能防风挡雨。
要说歇山顶的屋顶线条,看着就有种“下雨不怕淋,烈日不怕晒”的气势。
而且这屋顶的设计还常常跟寺庙、宫殿这些地方搭配,显得既庄重又大气,没错,这就是那种“气吞万里如虎”的气势。
再来说说“悬山顶”。
这个名字一听就挺有意思的吧,悬山顶的屋檐看上去好像悬在半空中一样。
说实话,最开始看这种屋顶的时候,我也忍不住想:“哎,这屋顶怎么跟悬崖上的石屋似的?”它的两侧屋檐特别低,则高高竖起,给人一种很不平衡的感觉。
可是,别看它的造型奇怪,别有一番韵味。
这种屋顶的设计其实跟建筑的稳定性和美学有关系,它让整座建筑看起来既有流动感,又显得特别稳固。
你要是看惯了那些传统的屋顶造型,突然看到这种悬山顶,绝对会忍不住觉得有点别致,甚至是挺有意思的。
就好像是当你走在一个古老的小巷子里,忽然看到一栋屋子顶上有两根奇特的屋檐,一下子就被吸引过去了。
说到古建筑的屋顶,谁能忘了“硬山顶”呢?硬山顶这类屋顶就是我们常说的“屋顶尖尖”的那种。
它的两边屋脊延伸到最顶端,形成一个像山峰一样的尖角。
它常常给人一种刚硬、凌厉的印象,仿佛随时都准备挺身而出。
硬山顶的屋顶不仅在视觉上给人一种锐利感,实际上也有它自己的一套实用逻辑。
这种屋顶结构可以更好地把雨水引导到屋檐外,避免积水对建筑造成损害。
从古代民间建筑的7种屋顶造型,去看中国古代屋顶有多美?
从古代民间建筑的7种屋顶造型,去看中国古代屋顶有多美?中国民间古建筑屋顶造型之一:马头墙中国古代民间建筑最常见的两种屋顶形式:鱼鳞状屋顶和鸟羽状屋顶在中国古代民居建筑中,最常见的屋顶形式就是鱼鳞状和鸟羽状这两种。
因为它们有利于分散和迅速转移雨水至屋檐。
除了排水,屋顶的另一个功能是隔热。
对于大多数中国民居来说,屋顶可能只是一个功能部件,除了简单地遮挡雨水外,它没有其他用途。
然而,与贫困家庭居住的简陋住宅不同,富商建造的豪华住宅往往使用精致的曲线和华丽的材料,以形成一个坚固而优雅的外形轮廓。
各种硬山顶造型中国古代民间屋顶形式之3:硬山顶造型除了简单的平屋顶和单坡屋顶外,中国的双坡屋顶主要有四种类型。
在大多数情况下,倾斜屋顶的侧立面和前立面是对称的,前者创建了山墙的对称图像,而后者集中在右脊上。
''硬山顶'(见176页、图1、225页、图4)是一种分布在中国北方城乡地区的屋顶。
其特点是屋顶不突出山墙,从而形成了一个完全平坦的山墙表面。
由于屋顶不能保护墙壁不受雨水侵袭,这种屋顶更适合雨水较少的地区。
然而,在中国南方多雨和台风多发的沿海地区,住宅建筑也使用这种完全平坦的墙壁,因为较小的屋檐有助于抵御强风。
硬山顶房屋有时在山墙或山脊顶部加上简单的雕刻装饰。
明朝以前没有硬山顶的文献记载,可见随着烧制粘土砖的广泛应用,这种屋顶可能会逐渐上升。
硬山顶上的许多山墙是承重墙,直接承受基准和瓦片屋顶的大部分重量。
浙江乌镇具有防火功能的马头墙中国古代民间屋顶形式之4:马头墙马头墙作为古代住宅山墙,其高度高于屋顶坡度。
虽然这类山墙不同于硬山顶山墙,但由于这两种山墙的屋顶在山墙表面没有选择,我们将在这里一起讨论。
马头墙在安徽、江西、浙江和苏南很常见,即古徽州地区。
它与屋顶重叠的夸张形状就好比一座防火墙。
在人口稠密的城镇或村庄,无论是住宅建筑、寺庙、或任何其他类型的建筑,都会在这两座房屋之间建造马头状的隔墙。
中国古建筑屋顶形式大全
中国古建筑屋顶形式大全1.平顶:平顶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最早出现的屋顶形式之一、在早期的古代建筑中,平顶常用于祭祀场所和宫殿等重要建筑。
平顶不仅简洁大气,还具有凝聚和神圣化的象征意义。
2.斗拱顶:斗拱顶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最常见的一种屋顶形式,它由一系列逐渐升高的层次构成,每层之间用斗拱相连。
斗拱顶常见于寺庙、宫殿和宅院等建筑中,它不仅具有牢固稳定的结构,还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对曲线美的追求。
3.黄瓦顶:黄瓦顶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重要特色之一,它由一层或多层黄色瓦片组成。
黄瓦顶常见于古代宫殿和庙宇等建筑中,它不仅具有美观大方的外观,还具有很好的防水性能。
4.筒瓦顶:筒瓦顶是中国古代建筑中一种独特的屋顶形式,它由数十只或数百只圆筒状的瓦片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而成。
筒瓦顶常见于古代宫殿、寺庙和庙宇等建筑中,它不仅具有美观独特的外观,还可以起到保护建筑的作用。
5.飞檐翘角:飞檐翘角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种特殊屋顶形式,它具有类似于出檐和悬角的构造,常用于宫殿、庙宇和宅院等建筑的屋顶。
飞檐翘角不仅可以起到遮阳挡雨的作用,还可以增加建筑的立体感和层次感。
6.重檐歇山顶:重檐歇山顶是中国古代建筑中一种具有典型特色的屋顶形式,它由两层或多层的歇山顶结构相叠而成。
重檐歇山顶常见于古代建筑中的宫殿和重要祭祀场所,它不仅具有庄重大气的外观,还展现了古代建筑师在结构设计和装饰形式上的非凡才华。
7.斗栱顶:斗栱顶是中国古代建筑中一种装饰性较强的屋顶形式,它由一系列斗栱相连而成。
斗栱顶常用于寺庙、祠堂和重要建筑中,它不仅可以起到承重的作用,还可以增加建筑的美观度和艺术价值。
8.玉佛顶:玉佛顶是中国古代建筑中一种独特的屋顶形式,它由一系列玉雕或石雕的佛像组成。
玉佛顶常见于佛教寺庙和佛塔等建筑中,它不仅具有富丽堂皇的外观,还体现了佛教对于建筑的崇高和神圣的态度。
以上仅是中国古建筑屋顶形式的一部分,中国古代建筑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使得其屋顶形式更加丰富多样。
中式古建筑屋顶的几种主要形式
中式古建筑屋顶的几种主要形式我国古建筑屋顶样式丰富,变化多端,但总离不开几种基本的样式,我把这几种基本的顶叫做“基本顶”,主要包括:庑殿式、歇山式、硬山式、悬山式、卷棚式、攒尖式等。
其中庑殿顶、歇山顶、攒尖顶又分为单檐(一个屋檐)和重檐(两个或两个以上屋檐)两种,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可衍生出卷棚顶。
庑殿顶又称四阿顶,有五脊四坡,又叫五脊顶,前后两坡相交处为正脊,左右两坡有四条垂脊。
重檐庑殿顶庄重雄伟,是古建筑屋顶的最高等级,多用于皇宫或寺观的主殿,如故宫太和殿、泰安岱庙天贶殿、曲阜孔庙大成殿等。
单檐庑殿顶多用于礼仪盛典及宗教建筑的偏殿或门堂等处,以示庄严肃穆,如北京天坛中的祈年门、皇乾殿及斋宫、华严寺大熊宝殿等。
北京故宫太和殿大明宫丹凤门遗址保护大厅(现代)歇山顶又称九脊顶,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
歇山式屋顶的正脊比两端山墙之间的距离要短,因而歇山式屋顶是在上不得正脊和两条垂脊间形成一个三角形的垂直区域(山花)。
在山花之下是梯形的半坡屋面将正脊两端的屋顶覆盖。
重檐歇山顶等级仅次于重檐庑殿顶,多用于规格很高的殿堂中,如故宫的保和殿、太和门、天安门、钟楼、鼓楼等。
一般的歇山顶应用非常广泛,但凡宫中其他诸建筑,以及祠庙坛社、寺观衙署等官家、公众殿堂等都袭用歇山屋顶。
天安门西安鼓楼悬山顶悬山式屋顶,又称挑山顶,有五脊二坡。
宋朝时称“不厦两头造”,清朝称“悬山”、“挑山”,又名“出山”,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种屋顶样式,也传到日本、朝鲜半岛和越南。
屋顶伸出山墙之外,并由下面伸出的桁(檁)承托。
因其桁(檁)挑出山墙之外,“挑山”之名由此而来。
悬山顶四面出檐,也是两面坡屋顶的早期做法,但在中国重要的古建筑中不被应用。
在古代,悬山顶等级上低于庑殿顶和歇山顶,仅高于硬山顶,只用于民间建筑,是东亚一般建筑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
硬山顶有五脊二坡,屋顶与山墙齐平。
硬山顶出现较晚,在宋《营造法式》中并未有记载,只在明清以后出现在我国南北方住宅建筑中。
中国屋顶的七种类型
中国屋顶的七种类型
第一种,庑殿式屋顶,从规格等级上来讲,庑殿式屋顶这是规格等级最高的一种,又叫五脊顶,重檐庑殿顶庄重雄伟,是古建筑屋顶的最高等级,多用于皇宫或寺观的主殿,如故宫太和殿、泰安岱庙天贶殿、曲阜孔庙大成殿等。
第二种,歇山式屋顶,这是一个仅次庑殿式,在皇宫也有用,主要为文武百官的府上。
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也叫做九脊顶。
一般的歇山顶应用非常广泛,但凡宫中其他诸建筑,以及祠庙坛社、寺观衙署等官家、公众殿堂等都袭用歇山屋顶。
第三种,悬山顶屋顶,这是早期的屋顶,一般多用于民间。
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种屋顶样式,也传到日本、朝鲜半岛和越南。
第四种,硬山式屋顶,这样的屋顶样式在早期特别是南方很多,在明清以后出现在我国南北方住宅建筑中。
因其等级低,只能使用青板瓦,不能使用筒瓦、琉璃瓦,在皇家建筑及大型寺庙建筑中,没有硬山顶的存在,多用于附属建筑及民间建筑。
第五种,攒尖顶屋顶,也叫无脊顶。
主要用于亭台楼榭等,绝大部分用于亭子的屋面形式。
第六种,卷棚顶屋顶,也就是在屋顶上面没有正脊,整体看起来比较流畅,又称元宝脊,屋顶去掉正脊,多有用于园林建筑风格。
第七种,万字屋顶,这种屋顶现实中很少见,据说在风水中有特殊的含义。
中国传统屋顶分类介绍
中国传统屋顶分类介绍中国传统屋顶共有十种,如下:1、歇山顶2、庑殿顶3、悬山顶4、硬山顶5、盔顶5、卷棚顶6、囤顶7、盝顶8、十字脊顶9、攒尖顶10、卷棚顶等级排位如下:第一位:重檐庑殿顶。
重要的佛殿、皇宫的主殿,象征尊贵。
第二位:重檐歇山顶。
常见于宫殿、园林、坛庙式建筑。
第三位:单檐庑殿顶。
重要的建筑。
第四位:单檐歇山顶。
重要的建筑。
第五位:悬山顶。
民居、神橱、神库。
第六位:硬山顶。
民居。
第七位:卷棚顶。
民间建筑。
无等级:攒尖顶。
亭台楼阁。
一、歇山顶1、歇山顶,即歇山式屋顶,宋朝称九脊殿、曹殿或厦两头造,清朝改今称,又名九脊顶。
为中国古建筑屋顶样式之一,在规格上仅次于庑殿顶。
歇山顶亦有传入东亚其他地区,日本称为入母屋造。
2、样式歇山顶共有九条屋脊,即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和四条戗脊,因此又称九脊顶。
由于其正脊两端到屋檐处中间折断了一次,分为垂脊和戗脊,好像“歇”了一歇,故名歇山顶。
其上半部分为悬山顶或硬山顶的样式,而下半部分则为庑殿顶的样式。
歇山顶结合了直线和斜线,在视觉效果上给人以棱角分明、结构清晰的感觉。
歇山式的屋顶两侧形成的三角形墙面,叫做山花。
山面有博风板,山花和博风之间有段距离,可形成阴影。
为了使屋顶不过于庞大,山花还要从山面檐柱中线向内收进,这种做法叫收山。
歇山顶屋脊上有各种脊兽装饰,其中正脊上有吻兽或望兽,垂脊上有垂兽,戗脊上有戗兽和仙人走兽,其数量和用法都是有严格等级限制的。
3、分类重檐歇山顶的天安门歇山顶分单檐和重檐两种,所谓重檐,就是在基本歇山顶的下方,再加上一层屋檐,和庑殿顶第二檐大致相同。
例如天安门、故宫的太和门、保和殿、乾清门,妙应寺山门、智化寺智化殿、台北府城北门则为单檐歇山顶。
在中国古代,建筑屋顶的样式有严格的等级限制。
其中重檐歇山顶等级高于单檐庑殿顶,仅低于重檐庑殿顶,而单檐歇山顶低于单檐庑殿顶,只有五品以上官吏的住宅正堂才能使用,后来也有些民宅开始使用歇山顶。
4、历史歇山顶的出现晚于庑殿顶,其样式最早可见于汉阙石刻,在汉代的明器、北朝石窟的壁画上,也都可看到歇山顶。
中国古代建筑五种屋顶的设计方法
我国古代建筑的屋顶设计是我国古代建筑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凸显着我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魅力和特色。
在我国古代,建筑屋顶设计主要包括五种方法,分别是悬山顶、歇山顶、折角顶、弧形顶和攒尖顶。
这五种设计方法在古代建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我国古代建筑的标志性特征之一。
下面将对这五种古代建筑屋顶设计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一、悬山顶悬山顶是我国古代建筑中常见的一种屋顶设计方法。
它的特点是屋顶外翘,两端向上翘起,有如一座悬挂的山峰,因此被称为悬山顶。
这种设计方法多用于宫殿、寺庙等建筑,给人一种神圣、威严的感觉。
悬山顶的设计精美,结构复杂,展现了古代建筑匠人的高超工艺和审美水平。
二、歇山顶歇山顶是我国古代建筑另一种常见的屋顶设计方法。
它的特点是屋顶两端向下翘起,形成一个“歇”字形状,因此被称为歇山顶。
歇山顶的设计简洁大方,适用范围广泛,常见于民居、庙宇等建筑中。
歇山顶的设计不仅考虑了实用性,还注重了建筑的美感和整体和谐性。
三、折角顶折角顶是我国古代建筑中比较特殊的一种屋顶设计方法。
它的特点是屋顶四角相折,呈现出复杂多变的几何图形。
折角顶的设计独特别致,常见于亭台楼阁、园林建筑等地方。
折角顶的设计巧妙精致,展现了我国古代建筑工匠对建筑结构和材料运用的高超技艺。
四、弧形顶弧形顶是我国古代建筑中比较独特的一种屋顶设计方法。
它的特点是屋顶呈现出一种流畅的弧形线条,给人一种柔和、优美的感觉。
弧形顶的设计大气端庄,常见于古代宫殿、陵墓等建筑中。
弧形顶的设计融合了建筑与自然的完美结合,展现了我国古代建筑注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五、攒尖顶攒尖顶是我国古代建筑中较为华丽的一种屋顶设计方法。
它的特点是屋顶呈现出如同攒尖般的尖角形状,结构复杂,雕饰繁复。
攒尖顶的设计华丽精美,常见于寺庙、宫殿等建筑中,展现了古代建筑工匠的精湛技艺和对细节的精心雕琢。
我国古代建筑的屋顶设计方法多样丰富,每种设计方法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特色。
这些设计方法在我国古代建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不仅展现了古代建筑匠人的智慧和才华,也成为我国古代建筑的标志性特征。
古建屋顶大全(收藏版)
古建屋顶大全(收藏版)古建筑屋顶等级划分第一位:重檐庑殿顶。
重要的佛殿、皇宫的主殿,象征尊贵。
第二位:重檐歇山顶。
常见于宫殿、园林、坛庙式建筑。
第三位:单檐庑殿顶。
重要的建筑。
第四位:单檐歇山顶。
重要的建筑。
第五位:悬山顶。
民居、神橱、神库。
第六位:硬山顶。
民居。
第七位:卷棚顶。
民间建筑。
无等级:攒尖顶。
亭台楼阁。
其等级大小依次为: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重檐攒尖顶>单檐庑殿顶>单檐歇山顶>单檐攒尖顶>悬山顶>硬山顶>盝顶。
此外,除上述几种屋顶外,还有扇面顶、万字顶、盔顶、勾连搭顶、十字顶、穹窿顶、圆劵顶、平顶、单坡顶、灰背顶等特殊的形式。
庑殿顶又称四阿顶,有五脊四坡,又叫五脊顶,前后两坡相交处为正脊,左右两坡有四条垂脊。
重檐庑殿顶庄重雄伟,是古建筑屋顶的最高等级,多用于皇宫或寺观的主殿,如故宫太和殿、泰安岱庙天贶殿、曲阜孔庙大成殿等。
单檐庑殿顶多用于礼仪盛典及宗教建筑的偏殿或门堂等处,以示庄严肃穆,如北京天坛中的祈年门、皇乾殿及斋宫、华严寺大熊宝殿等。
歇山顶又称九脊顶,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
前后两坡为正坡,左右两坡为半坡,半坡以上的三角形区域为山花。
重檐歇山顶等级仅次于重檐庑殿顶,多用于规格很高的殿堂中,如故宫的保和殿、太和门、天安门、钟楼、鼓楼等。
一般的歇山顶应用非常广泛,但凡宫中其他诸建筑,以及祠庙坛社、寺观衙署等官家、公众殿堂等都袭用歇山屋顶。
悬山顶又称挑山顶、五脊二坡。
屋顶伸出山墙之外,并由下面伸出的桁(檁)承托。
因其桁(檁)挑出山墙之外,“挑山”之名由此而来。
悬山顶四面出檐,也是两面坡屋顶的早期做法,但在中国重要的古建筑中不被应用硬山顶又称五脊二坡,屋顶与山墙齐平。
硬山顶出现较晚,在宋《营造法式》中并未有记载,只在明清以后出现在我国南北方住宅建筑中。
因其等级低,只能使用青板瓦,不能使用筒瓦、琉璃瓦,在皇家建筑及大型寺庙建筑中,没有硬山顶的存在,多用于附属建筑及民间建筑。
攒尖顶无正脊,只有垂脊,只应用于面积不大的楼、阁、楼、塔等,平面多为正多边形及圆形,顶部有宝顶。
古代房屋屋顶等级划分
古代房屋屋顶等级划分一、平顶平顶是古代房屋中最简单的一种屋顶形式。
它通常由一块平整的木板或石板组成,覆盖在房屋的顶部,形成一个平整的屋顶。
平顶主要用于一些简单的住宅或临时建筑,它的施工简单,但缺乏保温和防水性能。
二、歇山顶歇山顶是一种常见的古代房屋屋顶形式。
它由两个斜坡组成,呈现出一个弯曲的形状,像山峰一样。
歇山顶屋顶可以提供良好的排水性能,防止雨水渗入房屋内部。
这种屋顶形式通常用于寺庙、宫殿和一些重要的公共建筑。
三、抬梁式歇山顶抬梁式歇山顶是在歇山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屋顶形式。
它在两个斜坡之间增加了一个梁,起到加固结构的作用。
这种屋顶形式常用于大型建筑,如宫殿、庙宇和豪华住宅。
抬梁式歇山顶不仅具有良好的排水性能,还能增加屋顶的稳定性。
四、硬山顶硬山顶是一种采用石材或瓦片等硬质材料覆盖的屋顶形式。
它具有较好的防水和耐久性能,通常用于一些重要的宫殿、庙宇和寺庙。
硬山顶的施工相对复杂,需要经验丰富的工匠进行操作。
五、拱券顶拱券顶是一种采用砖石构建的屋顶形式。
它由一系列拱形构件组成,形成一个弧形屋顶。
拱券顶具有良好的结构稳定性和承重能力,常用于大型建筑,如宫殿、教堂和大型亭台。
六、攒尖顶攒尖顶是一种特殊的屋顶形式,多见于古代的藏传佛教寺庙。
它由多层尖顶叠加而成,形成一个高耸的屋顶结构。
攒尖顶通常用于寺庙的主殿或塔楼,寓意着对佛教信仰的崇高追求。
七、飞檐翘角飞檐翘角是一种具有中国传统建筑特色的屋顶形式。
它的特点是屋檐向外翘出,并且每个角落都有一个翘起的尖角。
飞檐翘角不仅能够起到防雨的作用,还能增加建筑的美感。
这种屋顶形式常见于古代的宫殿、庙宇和民居。
八、琉璃瓦顶琉璃瓦顶是一种采用琉璃瓦覆盖的屋顶形式。
琉璃瓦是一种彩色玻璃瓦,具有较好的防水和装饰效果。
琉璃瓦顶常用于古代的宫殿、庙宇和豪华住宅,给建筑增添了华丽的色彩。
九、黄琉璃顶黄琉璃顶是一种采用黄色琉璃瓦覆盖的屋顶形式。
黄琉璃顶常见于古代的皇家建筑,如皇宫和帝王陵墓。
中国古建筑屋顶可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中国古建筑屋顶可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1.斗拱屋顶:斗拱屋顶是中国古代建筑最常见的屋顶形式之一,也是
最典型的汉族传统屋顶形式。
斗拱屋顶一般由一系列建筑木构件组成,中
间有斗拱和枋榫,斗拱起到承载重量的作用,使得屋顶具有较大的跨度。
斗拱屋顶通常为典型的线条和比例,是中国古建筑的独特之处。
2.歇山顶屋顶:歇山顶屋顶是中国古代建筑中常见的一种屋顶形式,
特点是两侧高,中间低。
歇山顶屋顶的形状像一座山岭,因此得名。
这种
屋顶形式一般用于较大的建筑物,如庙宇、宫殿等。
歇山顶屋顶常常用瓦
当瓦作为覆盖材料,使建筑物更具传统古朴的风格。
3.发达屋顶:发达屋顶也是中国古代建筑中一种常见的屋顶形式。
它
的特点是四面均为坡面,四棱拱起,形似马背。
发达屋顶多用于寺庙、古
塔等建筑,其形式既美观又实用。
4.重檐屋顶:重檐屋顶是中国古代建筑中一种独特的屋顶形式,其特
点是屋顶由多个檐面组成。
通常情况下,重檐屋顶有两层檐面,下层檐面
较大,上层檐面较小。
重檐屋顶一般用于宫殿、寺庙等建筑,其形象高大、庄重,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宏伟气势。
5.斗栱屋顶:斗栱屋顶是中国古代建筑中一种常见的屋顶形式,特点
是屋顶中央有一块平面,两侧有斗栱支撑。
斗栱是一种特殊的结构,通过
斗栱的设置,可以使屋顶更加坚固稳定,承受较大的风压和重力。
斗栱屋
顶常用于寺庙、宫殿等建筑,其造型精致、雄伟。
最全&中国古建屋顶形式分类介绍
中国古建中国古建筑的屋顶形式中国古建筑屋顶可分为以下几种形式: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攒尖顶、盝顶等。
其中庑殿顶、歇山顶、攒尖顶又分为单檐(一个屋檐)和重檐(两个或两个以上屋檐)两种,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可衍生出卷棚顶。
古建筑屋顶除功能性外,还是等级的象征。
其等级大小依次为: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重檐攒尖顶>单檐庑殿顶>单檐歇山顶>单檐攒尖顶>悬山顶>硬山顶>盝顶。
此外,除上述几种屋顶外,还有扇面顶、万字顶、盔顶、勾连搭顶、十字顶、穹窿顶、圆劵顶、平顶、单坡顶、灰背顶等特殊的形式。
庑殿顶又称四阿顶,有五脊四坡,又叫五脊顶,前后两坡相交处为正脊,左右两坡有四条垂脊。
重檐庑殿顶庄重雄伟,是古建筑屋顶的最高等级,多用于皇宫或寺观的主殿,如故宫太和殿、泰安岱庙天贶殿、曲阜孔庙大成殿等。
单檐庑殿顶多用于礼仪盛典及宗教建筑的偏殿或门堂等处,以示庄严肃穆,如北京天坛中的祈年门、皇乾殿及斋宫、庑殿顶出现的很早,甚至早于歇山顶。
在殷商的甲骨文、周朝的青铜器、中都可发现庑殿顶.华严寺大熊宝殿等。
歇山顶 又称九脊顶,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
前后两坡为正坡,左右两坡为半坡,半坡以上的三角形区域为山花。
重檐歇山顶等级仅次于重檐庑殿顶,多用于规格很高的殿堂中,如故宫的保和殿、太和门、天安门、钟楼、鼓楼等。
一般的歇山顶应用非常广泛,但凡宫中其他诸建筑,以及祠庙坛社、寺观衙署等官家、公众殿堂等都袭用歇山屋顶。
歇山顶的出现晚于庑殿顶,其样式最早可见于汉阙石刻,在汉代的明器、北朝石窟的壁画上,也都可看到歇山顶。
现存最早的歇山式建筑是五台山的唐代南禅寺大殿。
悬山顶 又称挑山顶,有五脊二坡。
屋顶伸出山墙之外,并由下面伸出的桁(檁)承托。
因其桁(檁)挑出山墙之外,“挑山”之名由此而来。
悬山顶四面出檐,也是两面坡屋顶的早期做法,但在中国重要的古建筑中不被应用。
悬山顶是两面坡屋顶的早期样式,但在唐朝以前并未用于重要建筑。
中国古建屋顶样式
中式建筑屋顶的分类第一位:重檐庑殿顶。
重要的佛殿、皇宫的主殿,象征尊贵。
第三位:单檐庑殿顶。
重要的建筑。
第四位:单檐歇山顶。
重要的建筑。
第五位:悬山顶。
民居、神橱、神库。
第六位:硬山顶。
民居。
第七位:卷棚顶。
民间建筑。
中国古建筑的屋顶形式中国古建筑屋顶可分为以下几种形式: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攒尖顶、盝顶等。
其中庑殿顶、歇山顶、攒尖顶又分为单檐(一个屋檐)和重檐(两个或两个以上屋檐)两种,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可衍生出卷棚顶。
古建筑屋顶除功能性外,还是等级的象征。
其等级大小依次为: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重檐攒尖顶>单檐庑殿顶>单檐歇山顶>单檐攒尖顶>悬山顶>硬山顶>盝顶。
此外,除上述几种屋顶外,还有扇面顶、万字顶、盔顶、勾连搭顶、十字顶、穹窿顶、圆劵顶、平顶、单坡顶、灰背顶等特殊的形式。
庑殿顶又称四阿顶,有五脊四坡,又叫五脊顶,前后两坡相交处为正脊,左右两坡有四条垂脊。
重檐庑殿顶庄重雄伟,是古建筑屋顶的最高等级,多用于皇宫或寺观的主殿,如故宫太和殿、泰安岱庙天贶殿、曲阜孔庙大成殿等。
单檐庑殿顶多用于礼仪盛典及宗教建筑的偏殿或门堂等处,以示庄严肃穆,如北京天坛中的祈年门、皇乾殿及斋宫、华严寺大熊宝殿等。
歇山顶又称九脊顶,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
前后两坡为正坡,左右两坡为半坡,半坡以上的三角形区域为山花。
重檐歇山顶等级仅次于重檐庑殿顶,多用于规格很高的殿堂中,如故宫的保和殿、太和门、天安门、钟楼、鼓楼等。
一般的歇山顶应用非常广泛,但凡宫中其他诸建筑,以及祠庙坛社、寺观衙署等官家、公众殿堂等都袭用歇山屋顶。
悬山顶又称挑山顶,有五脊二坡。
屋顶伸出山墙之外,并由下面伸出的桁(檁)承托。
因其桁(檁)挑出山墙之外,“挑山”之名由此而来。
悬山顶四面出檐,也是两面坡屋顶的早期做法,但在中国重要的古建筑中不被应用。
硬山顶有五脊二坡,屋顶与山墙齐平。
硬山顶出现较晚,在宋《营造法式》中并未有记载,只在明清以后出现在我国南北方住宅建筑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檐歇山式----天安门
单檐歇山式-----五台山南禅寺大殿
单檐歇山式-----清永陵启运门
这个小牌坊也是歇山的~
这三重檐歇山的家伙, 万里长城的最西端!嘉峪关
三、悬山式
•
悬山式与硬山式基本相同,只是悬山式的屋顶不像硬山式一样与山墙齐 平,而是伸出山墙之外。这部分伸出山墙之外的屋顶是由下面伸出的檩承托 的。从外观上看,这是悬山式与硬山式 最大的不同。
垂 花 门
四、硬山式
• 宋《营造法式》中没有记载,宋代建筑遗物中也未见, 基本可以推想出现在宋代以后。明清时期硬山式广泛应用。 硬山式屋顶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屋顶在山墙墙头处与 山墙齐平,没有伸出部分,简单朴素,同时等级最低,在 皇家建筑和一些大型寺庙建筑中,几乎没有这种屋顶。
五、卷棚式
•
以上所有的屋顶去掉正脊,呈弧形的屋顶就是卷棚式 了。若某个正脊卷棚式顶加上正脊就变成了歇山顶那么这 个卷棚式就叫卷棚式歇山顶。同理可以得出卷棚式硬山顶、 卷棚式悬山顶等等。
北京颐和园内的一处建筑:卷棚式歇山
北京颐和园内的一处建筑:卷棚式歇山顶
六、攒尖顶
•
没有正脊,所有的垂脊汇聚在顶部一点,这样的顶叫 做攒尖顶。有几条垂脊就叫做几角攒尖顶。此外还有圆形 的攒尖顶,也就是空间、地形等因素影响,往 往没有条件建一个完整的建筑。比如我们常常可以看到, 在古典园林中某一个拐角处有四分之一个亭子,在高墙下 有半个间厢房等等。建筑空间受到限制就导致了屋顶的另 一种派生方法“解剖”。 单坡式屋顶就是最有代表性的,就像一个硬山或者悬 山式屋顶沿着脊背剖成了两半。这种屋顶多用在不太重要 或是付属性的建筑上。 但是也有例外,山西混原的悬空寺依恒山峭壁而建多 数建筑从峭壁中伸出,只露半个屋顶,从外表上看就是根 本就是被解剖的屋顶,而且剖面依悬崖表面而变,整个寺 院与恒山的峭壁融为一体。个人为这才是中国古建筑的精 髓。
西安钟楼---四角攒尖顶
云南丽江黑龙潭公园得月楼---三重檐四角攒尖顶
重檐四角亭——颐和园知春亭
六角亭——颐和园佛香阁小西天
重檐八角亭——颐和园画中游
北京天坛皇穹宇----圆形攒尖顶
北京天坛祈年殿----三重圆形攒尖顶
七、特殊屋顶 • 1、十字脊顶 北京紫禁城的角楼是十字脊顶的代表建筑。十分特别,由 两个歇山顶呈十字交叉而成。
单檐庑殿式----天津独乐寺山门
二、歇山式
•
歇山式屋顶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和四条戗脊。歇山式屋顶的正 脊比两端山墙之间的距离要短,因而歇山式屋顶是在上不得正脊和两 条垂脊间形成一个三角形的垂直区域(山花)。在山花之下是梯形的 屋面将正脊两端的屋顶覆盖。 四面斜坡的屋面上部转折成垂 直的三角形墙面。有一条正脊、四 条垂脊,四条依脊组成,所以又称九脊顶。一般佛教寺院中的大雄宝 殿的顶就是重檐歇山顶。
紫禁城角楼:
临汾东岳庙元代戏台也是十字脊顶
• 2、盔顶 是攒尖顶的一种变形,顾名思义形似古代 战士的头盔。盔顶的顶和脊的上面大部分 为突出的弧形,下面一小部分相反的向外 翘起,就像头盔的下沿。
岳阳楼
• 3、盝顶 这种形式的屋顶是在屋顶上有四条与屋檐 平行的脊,四条屋脊构成一个长方形或正 方形的平顶,其四个角有垂脊向下斜伸, 共形成四块坡檐。这种形式的顶级少见,
中国古典建筑屋顶形式归纳
江阴华姿 吕铁平
一、庑殿式顶
•
•
中国古代建筑中等级最高的屋顶形式,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屋顶前 后左右都是一个斜坡非常特别,四面斜坡,有一条正脊和四条斜脊,屋面稍 有弧度,宋时称四阿顶。 以重檐庑殿顶级别最高,如北京的太和殿。 重檐庑殿式----故宫太和殿
故宫太和殿
山西大同华严寺
盝顶---台湾国父纪念馆
4、万字顶
• 有一些建筑的平面和屋顶采用“卍”字形,取其万事如意、 万寿无疆之意,非常吉利。圆明园的“万方安和”就是采 用万字顶。由于圆明园已经被八国联军给少了只能找来模 型和绘画中的“万方安和”给大家示意。 北京圆明园“万方安和”
北京圆明园“万方安和
5、扇面顶
•
和万字顶一样扇面顶是一种非常别致的屋顶形式。顾 名思义,它是像扇面形状的屋顶形式。前后檐呈弧形,一 般前短后长,两山墙的 墙线向内延伸可交与一点,即扇 形的圆心。扇面顶的两端可以做成歇山、悬山、也可以做 卷棚形式。这种顶一般用于小型建筑,使建筑更加小巧可 人。
•
6、派生顶
• 其实上面说的特殊顶也都是由基本顶派生过来的,但 是因为罕见,把他们单独归为一类,下面说说的都是常见 的派生顶。 中国古建筑顶的形式派生的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整合和 解剖。常见的“重檐”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屋檐的叠加。 一般来说,重檐大多是指一层建筑有两层或更多层屋檐。 但有时一座多层建筑若每一层都有屋檐,总数相加大于等 于二,人们也称作重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