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地图文化价值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地图的制作与应用

中国古代地图的制作与应用

中国古代地图的制作与应用地图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有着无穷的魅力。

中国作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明古国,自古以来就有着产生历史名人与各种各样的历史事件的自然地理环境。

因此,中国古代的地图制作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不仅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世界,还能够为科技和文化的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古代地图的制作,在我国的历史上可以追溯到大约3000年前的商代时期。

当时的人们采用的是地形地貌草图,根据实地考察所得的信息,将地图绘制在兽皮、竹简或麻纸上,如今所谓的“古地图”就是从这些兽皮、竹简或麻纸上所割、刻、绘成的。

虽然当时的地图精度和现代地图差距甚远,但相对于当时的地理认识而言,其精度还是很高的。

例如,周代时所刻的金文地图,已经将中国的东西地理方位大体认识正确。

而在秦汉时期,地图制作得到进一步发展。

当时人们采用了更为高精度的技术,绘制出了规模巨大、内容丰富、绘图精确的《关中地图》和《琵琶形山水地图》等著名古代地图。

这些地图不仅在科技上有了跨越式的发展,同时也启示了当时人们对自然地理的深入认识。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地图制作是依据政治、军事、商业等需求而产生的,多为实用性地图。

从这些古代地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人们对自然地理的认识水平,同时也能了解古代社会的重要文化和科技成就。

除了制作地图,古代地图的应用也是十分广泛的。

在秦汉时期,地图成为政治、经济和军事领域的必需品。

政治家、将领在作战前常常提前绘制详细的地图,掌握有利地形的同时,更好地策划作战计划。

经济上,各商人会根据商业需要制作航海图谱、通商路线图等;同时农业方面也有各种各样的农业地图,用来确定不同农作物的种植分布状况等。

这些地图的应用范围之广,甚至超越了现代地图的应用。

总之,在中国古代,人们不仅重视地图制作的技术和精度,也重视地图应用的实际价值。

地图已经成为古代中国文化和技术的一部分。

它的加深认识、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也引领人们对科技和人文的新探索。

现在,随着科技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中国地图制作也走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图像如何入史——以中国古地图为例

图像如何入史——以中国古地图为例
图像如何入史
———以中国古地图为例
成一农
(云南大学 历史与档案学院,云南 昆明 650091)
摘 要:包括地图在内的图像的史料价值并不在于图面内容,而在于图像所反映的其与被绘制的社 会、经济以及文化之间的关系,对图像这些方面史料价值的思考才能更为深入的挖掘图像与众不同的史料 价值,也才有可能从一些不同的侧面回应重要的史学问题。当然,对图像史料价值的挖掘,需要我们发挥 自己的想象力,需要我们对历史有着更为广泛和深入的认知,这些都涉及到研究者的史学素养。“史料不 是救世主”,如果有“救世主”的话,那么也是作为研究主体的我们。
当然,也有学者利用古地图史料,对学界主流所关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如葛兆光在《宅兹中国》 一书中,阐述了中国古代地图中对于异域、对于世界秩序的想象,认为“在古代中国人心目中的天地 格局,大体上就是,第一,自己所在的地方是世界的中心,也是文明的中心;第二,大地仿佛一个棋盘一 样,或者像一个回字形,四边由中心向外不断延伸,第一圈是王所在的京城,第二圈是华夏或者诸夏, 第三圈是夷狄;第三,地 理 空 间 越 靠 外 缘,就 越 荒 芜,住 在 那 里 的 民 族 也 就 越 野 蛮,文 明 的 等 级 也 越 低。”③又如管彦波的《中国古代舆图上的“天下观”与“华夷秩序”》(《青海民族研究》2017年第 1期) 一文,提出“古之舆图……是时人表述其所认知的政治空间、地理空间和文化空间的一种最直接的方 法”,对宋人在地图中表达的天下秩序和天下观进行了挖掘。问题在于,葛兆光和管彦波的研究虽然 利用古地图研究了史 学 主 流 所 关 注 的 问 题,但 这 些 问 题 已 经 通 过 传 世 的 文 本 文 献 得 出 了 相 似 的 结 论④,利用古地图进行的研究只是对既有结论的佐证和细化。

中国古地图之美

中国古地图之美

中国古地图之美作者:冯博蹇菀林来源:《百科知识》2013年第12期在古代,先民们在器皿或岩石上绘制质朴的图画,以此表达他们的内心世界。

这些简单、粗糙的图画承载着延续文明的使命,部分图画演变成了文字,而另一些表示一个区域地理信息的图画则成为了地图。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具有独特的文化发展脉络,地图的发展亦是如此。

古籍窥影由于年代久远,传世的早期古地图已是凤毛麟角,且完整度极低,不过人们通过古籍的记载,还是可以去发现一些早期地图的印记。

相传大禹铸九鼎,将各地山川与物产铸于其上,作为拥九州之象征。

《左传·宣公三年》便记载了楚庄王“问鼎”之事,可见地图对于当时中国政治活动象征意义重大。

虽不见“地图”字样的出现,但据说九鼎之上的图案已十分详尽,记录了河流、湖泊、山林、道路等信息,对人们的生活起到了地理方位的指示作用。

到了战国时期,《管子》中已专门设立“地图篇”,其中不但对道路、河流、丘陵、山脉、城池的情况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也出现了“地图”的概念。

“地图篇”还将军事活动与地图的使用充分结合,阐述了如何利用地图进行军事行动,并利用地形指挥军队攻守,充分体现了地图在中国古代军事上的重要作用。

然而这些记录下祖先智慧的珍贵地图已经消散在历史尘埃之中,我们现在只能通过古籍中的只言片语去努力追根溯源。

由这些简略的地图可知,战国之前的地图对当时社会的政治和军事发展已有相当大的作用和意义,并为中国地图的发展树立了一个标杆。

被时间尘封的早期地图文字的描述即便详尽,终究无法展现出地图的形象,古地图的出土和发现让我们可以亲眼鉴证其发展的真实轨迹。

《兆域图》1983年出土于河北省,是中国现今发现年代最早的地图(距今约2400多年),早于古罗马帝国最早的地图600年之久。

《兆域图》是战国时期中山国贵族墓穴的设计图,但它已具备了地图的特征。

《兆域图》也是我国最早采用比例尺绘制方法的地图,它的发现将中国缩尺制图的历史大大提前,是中国地图史上的一次重大发现。

中国古代地图的历史与文化价值

中国古代地图的历史与文化价值

中国古代地图的历史与文化价值地图是人类认识世界和导航的重要工具,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000年左右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时期。

而在中国,古代地图的历史跨越了数千年,它不仅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同时也蕴藏着丰富的文化价值,成为研究古代地理、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资料。

一、古代地图的分类中国古代地图可以按照时代、类型、地域、内容等多个维度进行分类。

按照时代来看,可以分成先秦、汉、唐、宋、明、清等不同朝代的地图;按照类型来看,则可以分成手绘地图、印刷地图、测量地图、标注地图等不同类型;按照地域来看,则可以分成全国性地图、地理区域性地图、官方出版地图、民间传承地图等不同地域性质的地图;按照内容来看,则可以分成地形地貌、行政区划、水利工程、历史事件等不同内容的地图。

二、古代地图的历史演变中国古代地图的历史演变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原始图示阶段,即在古代人们还没有文字的时期,通过动植物、地形地貌、宇宙星象等生活中的符号来表示自然地理、社会、文化等信息。

第二阶段是古代记录阶段,即在出现文字之后,人们开始把地图与文字结合使用,用文字注释地图,说明地图上的地理、历史、文化等信息,从而使得地图的信息更加丰富和精确。

第三阶段是科学制图阶段,即在现代科学研究起步之后,通过数学、物理、地理等学科的发展,把地图制作和应用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使得地图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三、古代地图的文化价值中国古代地图作为一种历史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

1. 反映历史时期的文化和思想古代地图除了记录地理环境和分布,还能够反映古代时期的文化和思想。

比如,在大量传世的古代地图中,还可以看到当时流行的诗歌、画作、故事等内容,这些文化元素为当时社会的文化和思想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2. 反映地理学和测量学的发展中国古代地图另一个重要的文化价值,是可以反映地理学和测量学的发展。

在古代,为了制作准确的地图,需要开展大量的地形地貌和人文数据的测量工作。

浅谈地图作为史料在思想文化研究中的价值

浅谈地图作为史料在思想文化研究中的价值

浅谈地图作为史料在思想文化研究中的价值作者:朱倩来源:《人间》2016年第09期摘要:地图,作为一种无言的历史,在中国古代社会出现的世界地图主要有三种。

佛教地图和传教士绘制的地图是伴随着外来文明的进入中原地区,与中国本土所绘制的地图产生了强烈反差,是对暗藏在中国本土地图背后的“天圆地方”和“内诸夏而外四夷”的自我中心意识的有力冲击。

关键词:华夷图;南赡部洲图;山海舆地全图;天圆地;方内诸夏外四夷;自我中心意识中图分类号:K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052-01古语有云:“图,经也。

书,纬也。

一经一纬,相错而成文”。

宋朝郑樵曾说“古之学者,为学有要,置图于左,置书于右,索象于图,索理于书”①。

此时的“图”,是指一些在史书中出现的插图,自然也囊括了地图。

在史料中,以图示意,更容易表现一些文字语言无法描绘的内容,在图像中寻觅理的内涵。

而中国古代地图的绘制更是历史悠久。

绵延的绘图史,能够使后人直观地了解空间因素和图中展现的社会因素的变化,从而认识和理解历史。

地图,作为一种史料,在历史地理领域中学术价值极高。

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其在思想文化领域中的作用。

通过针对同一区域,不同绘图者在其主体思想的影响下绘制出的地图可能截然不同。

地图,自然而然地成为了研究当时绘图者乃至整个社会的思想观念的切入口。

就以中国古代出现的天下图为例,主要出现了三种风格迥异的地图,分别是中国本土人绘制、西方传教士绘制的地图和佛教地图,其中暗含的思想观念更是显而易见。

以地图为史料,研究思想文化领域的相关问题在近些年来逐渐为学术界所重视。

这一新趋势的形成与福柯所著的《权力的地理学》有着紧密联系。

众所周知,福柯十分推崇“话语与权力理论”,即“一切话语背后都有权力,而话语本身也会成为权力”,通过对地理学领域的空间位置、领土等背后的权力进行具体分析,将纯碎地理延伸至政治领域。

地图,是以人为主体描绘成的客观“有限真实”,之所以为“有限真实”即是以“自我”中心的主观视图,也是以科学为基础的客观视图。

古代中国的地理与资源分布

古代中国的地理与资源分布

古代中国的地理与资源分布古代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国家,拥有多样化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资源分布。

这种地理特征与资源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古代中国的经济、文化和政治。

一、地理环境的多样性古代中国的地理环境极其多样,涵盖了广袤的平原、崇山峻岭、沃土丰河以及高寒的草原和沙漠等特点。

这种多样性赋予了古代中国丰富的资源和不同的经济特色。

1. 平原区域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呈现出广阔的平原地貌,其中包括中国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珠江三角洲等。

这些平原地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适宜农业发展,使得这些地区成为古代中国粮食生产的重要基地。

2. 山地与丘陵区域中国的中部和西部地区主要由山地与丘陵构成,其中包括了川西高原、青藏高原和华南丘陵等。

这些地形崎岖,气候多变,不适宜大规模的农业发展。

然而,这些地区却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比如金、银、铜、锡、铅和锌等。

这使得这些山区成为古代中国重要的矿产开采区域,并推动了经济的繁荣。

3. 高寒地区和沙漠区域中国西北地区和西南高原地区被称为高寒地区,而中国西北地区和北方的河套地带及内蒙古地区则主要由沙漠和戈壁地带组成。

这些地区的气候条件苛刻,大部分不宜人类居住和资源开发,然而,这些地区也有特殊的资源,如石油、天然气等,对于古代中国的经济和能源供应至关重要。

二、资源分布的特点与利用古代中国的资源分布具有一定的特点,并通过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对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1. 农业资源中国古代的农业依托于丰富的水资源和肥沃的土地。

江河流域和沿海平原提供了充足的水源,适宜的降雨量和气温为农作物的生长创造了有利条件。

古代农民通过治理水利,开垦平原,实施有效的灌溉,使得农作物的产量大幅度提升。

黄河流域的小麦,长江流域的稻米以及南方的茶叶和丝绸等作物成为古代中国重要的经济支柱。

2. 矿产资源中国古代矿产资源的分布广泛,主要包括铁、金、银、铜、锡、铅、锌、煤炭等。

铁器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强大的农具和武器。

中国古代地图文化价值

中国古代地图文化价值

元代明间大航海家
汪大猷二次远洋著岛屿志略
20岁时首次附泉州商舶远航,直至沿非洲东岸南下至坦桑 尼亚.四年后返回泉州;
25岁时第二次由泉州启航,五年后的夏秋间抵泉州;
《岛夷志略》涉及亚、非、澳各洲的国家与地区达二百二 十多个,详细记载了他们的风土人情、物产、贸易,是不可 多得的宝贵历史资料;
岛屿志略序言:中国之外,四海维之.外夷国以万计,唯北海以 风恶不可入,东西南数千万里,皆得梯航以达其道路,象胥以 泽其语言.唯有圣人在其位,则相率而朝贡互市.虽天际穷发 不毛之地,无不可通之理焉.
南宋杨甲十五国风地理之图
中国第一张印刷地图(1136-1162)
南宋《十五国风地理之图》是中国南宋绍 兴年间杨甲编撰《六经图》中的一幅地图. 该图绘于1155年,是为《诗经》周南至豳风 之十五国风绘制的地理图,主要展示了长江 以北,长城以南的地区,其为我国最早印刷地 图,科技史评论家李约瑟说:欧洲的第一张印 刷地图要比它晚200年左右。
宋朝之前,地图绘制大多出于政治或军事需要,绘成后 也多藏于皇宫秘府之中,由朝廷设专人或由兵部负责 掌管.而到宋元时期,地图已经成为学者必备工具书,” 为学有要,置图于左,置书于右,索象于图,索理于书”.
元代科学家郭守敬
(1231-1316年)
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工程专家 ,著有”推步”、” 立成”等十四种天文历法著作,制订出了通行三百六 十多年的授时历,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一种历法.
隋代区宇图志
中国第一部疆域政区地图志(公元581~600年)
结束近三百年南北分裂局面,隋朝实现国家 政治统一,推动了思想文化南北合流;
隋文帝大业年间,强化疆域管理与邻国交往, 全国普诏各地将所绘地图上于朝廷,先后组

中国古代地图档案遗存及其科技文化价值研究

中国古代地图档案遗存及其科技文化价值研究

*○赵彦昌内容摘要本文对中国古代地图档案遗存分成直接遗存和间接遗存两大类型进行阐释,并以此为基础对古代地图档案的科技文化价值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地图档案科技文化价值Abstract:This essay explained map archives remains in the ancient China in two parts:direct remains and indi-rect remains.Based upon this,it analyzed and researched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y culture value of ancient map archives.Key words:Map archives;Scientific and technology culture value一、中国古代地图档案的起源、形成与管理(一)中国古代地图档案的起源古人类为了求得生存,在耕作、渔猎和改造自然过程中,慢慢地对周围地理环境有了认识。

地图的起源与狩猎、农业和原始绘画有关。

王庸认为:“地图的起源很早,可能在人类发明象形文字之前就有地图了。

”①进入新石器时代以后,由于物质生活的改善和思维的发展,人类开始用最简单的图形记录周围环境和生活情景,于是便出现了最初的原始图画。

这便是原始地图的萌芽状态。

中国古代陶器上绘有各种图案,有不同形态的植物花纹,有表现起伏的波浪,有同心扩散的水波,有各种动物的形态,有山水、月亮、太阳等自然现象的描述。

原始图画是地图的先声,在原始图画的基础上,出于狩猎和农业等的需要,人们发明了用简化象形符号,按一定的比例和方位关系来表示地表的面貌,这些整体图像可看作一幅地理图画,而这类简单的地理图画,正是原始地图的直接渊源。

由于生存的种种需要,地图绘制完成后,人们绝不会随意丢弃,必会精心保存。

在长期绘制地图的过程中,人们不断地改进绘图技术,提高地图的数理水平和精确度,使原始地图演变成为具有数学测量基础的比较完善的地图,并逐渐形成了图画与象形文字融为一体的地图发展阶段,即地图档案的萌芽阶段。

古代地理知识的发展与文化价值

古代地理知识的发展与文化价值

古代地理知识的发展与文化价值地理学是研究地球的空间分布规律和地球上各种自然现象的学科。

在古代,地理学一直是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重要领域。

从远古时期的“天圆地方”到现代的卫星遥感技术,地理学的发展历程见证了人类思维的跨越与文化的沉淀。

本文将探讨古代地理知识的发展与文化价值,以期展现人类思维的独特魅力和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一、古代地理知识的起源古代地理学起源于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探索。

早在几千年前,古代人类就开始认识自然环境和地理现象。

例如,中国的太极图就可以看作是古代人类对宇宙、地球和自然环境的一种认识和解释。

此外,在古代的丝绸之路上,人们进行商业活动的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的地理信息。

《山海经》就是一部古代中国丰富多彩的神话传说集合,记录了很多有关山川、动物和人文地理的传说,为中国的地理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同时,欧洲的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也开始研究地理学。

他们使用天文学的知识来研究地理问题,计算出地球的直径和周长等数值。

古希腊人把世界划分为欧洲、亚洲和非洲三个大洲,并且尝试描述这些地区的物理地理和人文地理。

古罗马人则进一步深入研究地理学,以帮助他们在征服欧洲和地中海沿岸地区时更好地了解这些地区。

二、古代地理知识的演进与发展在古代时期,地理学的发展经历了从星象地图到纸质地图再到地球仪的演进过程。

在星象地图时代,人们通过观察星星的位置和移动来判断方向和位置。

在纸质地图时代,人们制作了大量的地图来记录地理信息,并将地理信息与社会组织和政治管理相结合。

在地球仪时代,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形状和自转,从而更准确地定位和导航。

在古代地理学发展的过程中,一些重要的人物和著作也应运而生。

例如,在中国,张骞和班超开辟了丝绸之路,并记录了大量中亚和西亚的地理信息。

而陈舜臣的《世界经纬新書》,则采用了以赤道为基础的经纬度系统,成为中国古代最好的地理著作之一。

在西方,荷马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记录了希腊神话中地理信息和人文情结。

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馆藏大清一统地图等图纸保护修复

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馆藏大清一统地图等图纸保护修复

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馆藏大清一统地图等图纸保护修复【摘要】本文主要围绕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馆藏的大清一统地图进行讨论,探讨了其重要性和保护修复工作。

首先介绍了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馆藏的背景和特点,然后详细阐述了大清一统地图在历史和文化上的价值。

接着讨论了图纸保护措施和修复方法,重点评估了修复效果。

结论部分强调了馆藏图纸修复的重要意义,并展望了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讨论,有助于加深对中国海事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促进相关工作的开展和发展。

【关键词】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馆藏、大清一统地图、图纸保护、修复、意义、展望未来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是国内首家以航海为主题的博物馆,馆藏丰富,涵盖了中国航海史上的许多珍贵文物和资料。

大清一统地图被誉为中国古代地图之最,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恶化,馆藏图纸逐渐出现褪色、破损等问题,亟需进行保护和修复工作。

为了有效保护大清一统地图等珍贵图纸,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已经制定了一系列图纸保护措施和修复方法。

通过采用先进的保护技术和手段,不仅可以延长图纸的使用寿命,还能使其保持原有的历史风貌和文物价值。

在修复工作完成后,还需要对修复效果进行评估,以确保修复工作达到预期效果,维护馆藏图纸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馆藏图纸修复的意义重大,不仅可以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还可以提升博物馆的展示品质和吸引力。

展望未来,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将继续加大图纸保护和修复工作力度,为更多珍贵文物保留下来,让更多人共同分享和感受中国航海文化的魅力。

2. 正文2.1 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的馆藏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的馆藏丰富多样,包括航海历史上的地图、航海工具、船舶模型等各类珍贵文物。

最引人注目的要数大清一统地图,这幅地图记录了清朝时期中国的疆域边界与地理特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这幅地图采用传统的手绘方式,精美细致,绘制了清朝时期的全国地图,包括各省、州、县的分布,以及山川、水系、城镇的位置。

中国古代弓箭制作文献解析

中国古代弓箭制作文献解析

三、启示与展望
总之,中国古代弓箭制作文献作为中国古代军事技术和文化的重要载体,具 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通过对这些文献的深入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更 好地了解中国古代的军事技术和文化传承,并为现代军事技术的发展提供有益的 借鉴和启示。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地图,作为人类对地理环境认知的一种重要工具,自古以来就承载着不可忽 视的作用。尤其在中国这样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古代地图的制作更显得尤为重 要。本次演示将对中国古代地图制作的演变过程、制作工艺、内容特点及其文化 价值进行简要述评。
中国古代弓箭制作文献解析
目录
01 一、文献综述
03 三、启示与展望
02 二、技术解读 04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弓箭是中国古代战争中的重要武器之一,其制作技术也是古代军事技术的重 要组成部分。由于弓箭在战争中的重要性,古代的制弓制箭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 展。本次演示将对中国古代弓箭制作文献进行综合梳理和分析,从文献综述、技 术解读和启示与展望三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文献综述
一、文献综述
中国古代弓箭制作文献数量众多,其中最早的弓箭制作文献可以追溯到商周 时期。这些文献主要包含在古代典籍如《周礼》、《诗经》、《荀子》等中,以 及在出土的青铜器、陶器等文物上的铭文和图案中得到体现。
一、文献综述
这些文献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描述弓箭制作的步骤和工艺的,另一类 是讲述弓箭的使用方法和战术的。其中,描述弓箭制作的步骤和工艺的文献包括 《考工记》、《梓人子》等,这些文献详细记录了制弓制箭的材料选择、制作流 程、技术要点等内容,是研究中国古代弓箭制作技术的重要资料。另一类文献如 《孙子兵法》、《吴越春秋》等则主要讲述弓箭的使用方法和战术,强调了弓箭 在战争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发挥其最大作用。

古代中国地图的启示_中国古代国防史的启示

古代中国地图的启示_中国古代国防史的启示

《古代中国地图的启示_中国古代国防史的启示》摘要:所以,不按现代制图技术绘制的古代中国传统地图,或上北下南,或以南为上,也有以易经的八卦卦位为方位,中国地图采用不同的方位,是中国制图工匠从使用目的出发的方位观,古代中国人的地图从表面上看,似乎不如西方人的地图那么精确,但是中国人的地图体现了相当明确的务实性说到地理学就必然会联想到地图,六年前,当我在欧洲各国图书馆、博物馆做流散在海外的中国古地图调查与研究的时候,经常遇到朋友问起中国人画的地图与西方人的地图有什么区别,中国人编制的地图主要反映哪些内容这类问题。

地图作为一种图形与符号语言,深刻地反映着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反映着人类社会的生产水平与人类的生活空间,同时也表现着经过人类塑造的社会人文景观。

作为文化思维的产物:用图形和符号编绘的地图,不像只以文字记述的书,不仅表达作者的思想意图,而且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空间的感知和创作时代的社会需求。

所以,要解答上述问题,或者说要研究和使用过去时代编绘的地图,不但需要注意地图带给我们的史料价值,而且不应忽视编图者、绘图人当时对地理空间的认知,以及编图人和使用者的目的。

古代地图表达的“意境”,对地理景物的认知,无论是符合科学的记录,还是来自“传说”的理解,都会给予我们无比丰富的联想和启迪。

它帮助我们理解人类的祖先在认知共同生存的这个地球时,是经过了多少艰难,多少跋涉,它使我们重新认识自己的社会所经历的不同发展阶段。

人类最初对地理知识的表达,很可能是用图而不是文字。

就目前已经发现的、时代最早的天水放马滩战国秦墓出土的木板地图和长沙马王堆汉墓地图来看,中国人在二千多年前已经掌握了一套自然地理要素、社会人文要素的地图表示方法。

绘制的地图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比例,使用从象形到抽象的地图符号,采用正射与透视两种显示方法。

西晋时期的裴秀更总结出制图的六个原则:制图之体有六焉:一曰分率,所以辨广轮之度也。

二曰准望,所以正彼此之体也。

古代地图技术的发展

古代地图技术的发展

古代地图技术的发展在现代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可以很容易地获得地图信息。

只需要在手机上打开地图应用,就能轻松地找到自己所在的位置,或是规划路线。

但在古代,地图技术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不断探索的过程。

古代地图的初步形成可以追溯到大约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古埃及。

当时,埃及人使用作为土地所有者的政府系统和宗教机构的位置记录来制作地图。

这些地图通常描绘了政府辖区、寺庙、水源和矿藏等关键地点,用于管理土地、税收和有效地利用资源。

随着时间的推移,古代地图逐渐演化为更为精确的版本。

希腊人和罗马人在地图制作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在公元前4世纪左右,亚历山大大帝将数学和测量知识引入到地图制作中来。

罗马人在公元1世纪左右开始绘制了高度精确的地图,并使用地形简化的方法来描绘山脉和河流等自然地理特征,并用固定的比例缩小地图。

在古代中国,地图制作也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在先秦时期,出现了一些描述地形地貌的文字记载,这也是中国最早的地图形式之一。

汉代开始,中国出现了第一幅真正的地图——《禹贡地域图》,它是用绫画成的,以黄河流域为中心,描绘了当时中国的各个州和部族的分布以及地形地貌。

唐时期,出现了第一幅具有地形实际比例尺度的中国地图——《大明仆夫航海图》,该图比例十分精确,描绘了中国港口、山脉和河流等重要地标。

到了宋元时期,中国的地图已经成熟,不仅由官方进行制作,民间也有许多绘制地图的人才。

在古代地图制作中,各种技术手段的应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这包括了各种天文仪器如浑仪、星盘和角度器等,以及一些辅助工具如红线仪、姆指器和分度尺等。

这些工具和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地图的精度和准确性。

总的来说,古代地图开辟了丰富的地理知识和文化遗产,它们也代表了古代文明的辉煌。

我们应当珍视这些宝贵的遗产,并继续探索和发掘古代地图技术的价值。

中国历史巨大的地图有哪些

中国历史巨大的地图有哪些

中国历史巨大的地图有哪些中国历史悠久,其地图自然也存在着极大的历史价值。

在数千年的历史中,中国出现了许多以地图为主要内容的文献和作品,这些地图以其巨大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被后人广泛使用和研究。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中国历史巨大的地图有哪些。

1.《黄帝内经图》《黄帝内经图》是一张古代地图。

它详细地记录了中国全境的各个部分和山川、河流的分布情况。

这张地图是建立在黄帝内经的基础上,通过调查和实地考察获得的,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综合性地图之一。

2.《河图洛书》《河图洛书》是一部包含有许多奥秘的中国古代文献。

其中的“河图”和“洛书”就分别是两张地图。

据说,这两张地图是由大禹精心设计和制作的。

其中,河图是描绘出了天地间的阴阳方位和五行分布,洛书则详细地描绘了大地的山川河流分布情况和位置坐标。

这两张地图在中国古代被广泛用于卜筮和风水等领域。

3.《元版大明一统全图》《元版大明一统全图》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张地图,它的总长达到了30米之多。

这张地图详细地记录了中国各地的山川河流、城市和道路的分布情况,其制作工艺和精细程度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4.《明代海图》明代海图是一张主要描绘了中国海域与周边国家及地区的地图。

这张地图描绘了全国海岸线的分布情况,以及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岛屿、河流和城市等信息。

该地图也是史上最早闰年、恒星等信息描绘在地图上的之一。

5.《清代四十八州全图》《清代四十八州全图》是清朝时期绘制的一张地图。

该地图描绘了中国境内的各个州县的位置和分布情况,尺寸庞大,共有48张,是对清朝国土的全方位描述和记录。

以上是中国历史巨大的一些地图,它们以其丰富的地理信息和文化背景,展现了中国历史的历史和文化之美,为我们今天的生活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参考和文化支撑。

而未来中华民族的成长也要建立在这些源远流长的历史发展之上,更需要我们去关注和研究这些历史文化瑰宝。

中国古代的地理学和地理认识有哪些贡献

中国古代的地理学和地理认识有哪些贡献

中国古代的地理学和地理认识有哪些贡献中国古代地理学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地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地理认识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地理知识的积累与整理:中国古代地理学始于对自然地理环境的观察和描述,如《山海经》、《尚书·禹贡》等古籍中记录了大量的地理信息,涉及地形、地貌、水系、气候、生物、资源等方面。

2.地理区划理论:中国古代地理学提出了地理区划的概念,如《周礼》中的“九州”说,以及后来的“十八省”、“二十四路”等,体现了对地理空间差异的认识。

3.地理环境决定论:古代地理学家如管子、荀子等提出了地理环境决定社会发展的观点,认为地理环境是影响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重要因素。

4.地图学的发展:中国古代地图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如东汉时期的《地形方丈图》、唐时的《皇华四达记》等,都是地图学的重要成果。

5.实地考察与地理探险:中国古代地理学家不仅注重文献研究,还积极开展实地考察和地理探险,如郑和下西洋、张骞出使西域等,丰富了地理知识。

6.地理思想与理念:中国古代地理学强调天人合一、因地制宜等地理思想,这些理念在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农业发展、交通建设等方面得到了充分体现。

7.对世界地理的认识:中国古代地理学不仅关注国内地理,还对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地理情况有所了解,如《瀛涯胜览》、《真腊风土记》等,为世界地理知识的传播做出了贡献。

8.地理教育与普及:中国古代地理学在教育领域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地理大全》、《舆地图》等教材广为流传,普及了地理知识。

总之,中国古代地理学在地理知识的积累、整理、传播以及地图学、地理教育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习题及方法:1.习题:请简述《山海经》在中国古代地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方法:回顾《山海经》的内容,提取其中关于地理信息的描述,结合中国古代地理学的发展背景,阐述其在地理学领域的价值。

答案:《山海经》是中国古代地理学的重要文献之一,记载了大量的神话传说、地理地貌、生物资源等内容。

中国古代地理科学的发展与成就

中国古代地理科学的发展与成就

中国古代地理科学的发展与成就地理科学是人类认识和探索地球的一门学科,它包括陆地地理、海洋地理以及气候等方面内容。

中国古代地理科学在数千年的历史演进中,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方法,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就。

本文尝试从古代的地理概念、地图制作、航海技术等方面,综述中国古代地理科学的发展与成就。

一、古代的地理概念中国古代地理学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独特的地理概念和认知。

例如,“大一统”地图的观念就是中国古代地理学的一个主要特点。

这种观念认为,天下一统,地图也应该是整体而统一的。

另外,中国古代地理学还注重通过对地形、气候、水文、地貌等因素的观察和研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地理分类系统,包括山川、河流、湖泊、岛屿等。

这种分类方法在许多地理书籍中得以记录和传承,成为古代中国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地图制作古代中国地图可追溯到唐朝时期,这个时期的地图制作极具代表性。

唐朝时,地图主要是作为政治和经济交易方面的一种手段而设计的。

这些地图又大致可分为地方性和全国性两种类型。

地方性地图通常是以特定地区的政治、地理情况为基础制作的。

例如清代刘永福绘制的《杭州府图》,细致地记录了杭州府各个村、镇的位置、大小、人口等情况,极具历史研究价值。

全国性地图则是对中国各个地区进行综合和系统性的反映,如唐代裴世清绘制的《山海经图》,是中国最早的全国性地图之一。

这个时期的地图制作敏锐地反映了地理信息在政治、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强调了地理空间在人类社会中的影响力。

三、航海技术古代中国地理学的发展与帝国的扩张息息相关。

在这个过程中,港口控制和海上贸易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航海技术的发展也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古代中国发明并使用了许多关于航海的工具和方法。

最著名的当然是造船技术以及导航技术。

造船技术方面,中国古代进行了很多创新。

在古代的敦煌画卷中,就可以看到如何制造大小不同的船只和不同的船体结构。

在唐朝时期,中国进一步发展了榫卯技术,提高了船只的制造水平,成为中国造船工艺的发展和创新之一。

中国古代人文地理的特点

中国古代人文地理的特点

中国古代人文地理的特点一、概述人文地理是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是地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中国作为一个悠久历史的古国,其人文地理与文化传统密切相关。

本文将论述中国古代人文地理的特点,并通过分节的方式进行详细阐述。

二、地域辽阔的多样性中国地域辽阔,东西横跨数千公里,南北纵贯万里,具有丰富的人文地理资源和多样化的地貌特征。

不同地域的气候、土地等自然条件的差异,导致了中国古代人文地理的多样性。

例如,北方平原适宜农业发展,而西南地区的山地则形成了独特的居住和生产方式。

三、龙脉信仰与地方文化中国古代人文地理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龙脉信仰,即人们对地理环境与神灵之间关系的一种追求和崇拜。

龙脉被视为地理风水的重要元素,被认为能够带来吉祥和繁荣。

因此,在中国古代,人们往往在选择居住地和安葬地时会考虑龙脉的因素,形成了丰富的地方文化。

四、历史文化与城市聚落中国古代人文地理的另一个特点是历史文化与城市聚落的紧密关联。

许多古代城市聚落都是在历史文化底蕴的基础上形成的。

比如,长江流域的庞大城市群,如南京、上海等,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这些城市聚落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代表。

五、水利工程与灌溉文明中国古代人文地理还有一个显著特点是水利工程的发展与灌溉文明的繁荣。

由于中国大部分地区年降水不均,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对农业发展至关重要。

中国古代人们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如大运河、水车、水井等,使灌溉文明得以繁荣,为古代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支持。

六、山水诗与文人墨客中国古代人文地理的著名特点之一是山水诗与文人墨客的崇尚。

中国山水秀美,山川湖泊之间有着独特的韵味和意境。

古代文人墨客常以山水为题材进行创作,表达对自然风景的赞美和境界的追求,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现象。

七、交通互通与丝绸之路中国古代人文地理的最后一个特点是交通互通与丝绸之路的形成。

中国地处欧亚大陆的中心地带,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因此得以发展。

丝绸之路成为中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促进了古代中国的繁荣与发展。

中国古代地理文化

中国古代地理文化

中国古代地理文化“地理”一词,最早见于中国《易经》。

古代的地理学主要探索关于地球形状、大小有关的测量方法,或对已知的地区和国家进行描述。

《禹贡》:《禹贡》是《尚书》中的一篇,是中国古代文献中最古老和最有系统性地理观念的著作。

战国秦汉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它是禹本人或禹时代(约公元前21世纪)关于禹治水过程的一部记录,同时穿插说明了与治水有关的各地山川、地形、土壤、物产等情况以及把贡品送往当时的帝都所在地冀州的贡道。

经学者研究确认,《禹贡》大约成书于于舜、禹时代。

《禹贡》的体裁属于地志,是一篇迟于《山经》,早于《汉书·地理志》,是先秦最富于科学性的地理记载。

产生于春秋末战国初的《山经》,是中国地理著作最古的开山之作;产生于战国中期的《禹贡》,运用战国时期迅速发展的地理学知识,则突破原始的幻想阶段,以征实为目的,尚实地考察,比《山经》又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汉书·地理志》:班固创立《地理志》以西汉时期的孤域政区为主,分录其山川物产等内容。

在地质方面它记录有关郡国的矿产,以及管理矿产的铁官、铜官、金官、盐官所在的地方,对主要河流、湖海也有较详细的记载。

此书对于研究西汉的矿产资源的开发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从科学史的角度来看,《汉书·地理志》对于我国的地理学发展的影响是相当大的。

一方面,它开辟了一门沿革地理研究的领域,这是值得称道的。

但是另一方面,在它的影响下,地理学的研究忽视了对于山川本身的地貌形态与发展规律的探索。

后来,地理学更多地涉及到历史学方面的内容,这也与《汉书·地理志》为地理著作所建立的体制有一定关系。

从《汉书·地理志》的内容来说,它是从事中国疆域政区沿革研究的基础,是研究我国疆域地理必读的书,是研究汉代地理必读的书。

班固的《汉书》是我国西汉的断代史,其中记载了当时大量的自然和人文地理资料,尤其集中在其中的《地理志》以及《沟洫志》和《西域列传》等篇目中。

老地图市场分析及稀有老地图赏析

老地图市场分析及稀有老地图赏析

一张老地图谢金松今年43岁,从1998年起到现在,他已收藏1.7万张各式各样的老地图(都在上世纪80年代前出版,多数为民国时期出版),最早一张地图出版于光绪29年(1903年)。

他为这些地图单独开辟20平方米的房间。

他收藏的地图既有地形图,也有行政图,还有电力分布图。

最大的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均宽2.2米、长2.9米。

最小的袖珍中国地图只有12厘米长、9厘米宽。

通常,清代的老地图一般价位在1万元至8万元,而民国中后期的老地图价位一般在2000元至6000元。

一张“民国二年”由内务部职方司测绘编制的《实测北京内外城地图》,2001年中国书店秋拍中成交价格为5500元,2007年再次拍卖价格已经涨到2.2万元。

在某春拍中,《支那历代沿革图》成交价格为1.76万元,《京城各国界分地界图》以4.95万元的价格成交,《捻回川匪盘踞图》和《大清万年一统天下全图》分别拍出2.8万和4.2万元高价等等。

北京翰海2004年春拍中,一卷《大清台湾府地舆全图》以143万元成交,创下了中国地图拍卖新纪录。

1999年,日本高等法院以地图上未标注南京市区有一水塘为理由,宣判南京大屠杀目击证人东史郎老人败诉。

消息传来,我国收藏界许多人将珍藏的南京市老地图捐献出来,其中一位藏家的侵华日军自印自绘的《最新南京地图》最具法律效力,在这张地图上清楚地标有屠杀现场的水塘以上,是一些关于老地图收藏的新闻和数据。

而人们对古旧地图收藏的热情不是没有原因的。

地图收藏古已有之,作为国家象征的疆域版,受到历代统治者的高度重视,在我国汉代,已有了专门收藏和管理地图的地方。

历史上每一个关键的时刻,我们都可以在当时绘刻的地图上找到痕迹,从地图上可以读出当时人们居住的地理、人文环境和历史变迁。

古旧地图是历史珍品,蕴涵了历史时期的地理、社会信息,让后人看到了浓缩的历史风貌。

收藏地图就是在收藏历史,尤其是那些弥足珍贵的老地图,是时代发展变化的珍贵史料。

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地图收藏在民间日渐活跃了起来,从孔夫子旧书网的数据来看,古旧地图的交易逐年呈上升趋势,根据数据分析,具有彩绘、手绘、品相好等特征并且配有美观图片的地图易于成交;单张图成交价格一般高于图册;政区系列图比其他专题图易于成交,这是由于研究政区图专题的人较少。

简析《历代国都图》的古都学价值

简析《历代国都图》的古都学价值
’!(
云 的话’%) #则 其时 代大 致与 胡氏 相埒 或稍 前$ 唐 圭璋 辑况 周 颐 ! 蕙风 词 话 * 续 编 卷一 " 两度 提及 (!群 书类要 事林广 记"# 西 颍陈 元靓编 )$ (西颍) 是指哪里 + 南宋程公说 !春秋分记" 卷
"# ,
注"
(颍 尾 # 十 二 年 # 寿 春 府 西 颍 水 口 #
古 都名 城研 究笔 谈
简析
!历 代 国 都 图 "的 古 都 学 价 值
华林甫
! 中 国人民 大学 清史 研究 中心 !北京 "#$%&’"
! ! ! ! 一! 概况
陈 元靓 撰 !新 编纂 图增 类群 书 类要 事林 广 记" 附有舆图十二幅# 内 有 !历代国都图 "$ 此 书 宋 末 刊 本 已 佚 # 今 存 元 至 顺 间 % !""#$!""% 年 & 建 安 椿 庄 书 院 刻 本 ’ 元 后 至 元 六 年 % !"&# 年 & 建 阳 郑 氏 积诚 堂 刻 本 等 # 而 以至 顺 间 刻 本 为 最 详 细$ 陈 元靓 # 清 人 已 不知 其 里 贯 # 推测 为 南 宋 理 宗 时 人 $ ! 历代 国都 图"所 标#称 (宋 )而非 (国 朝)’ (圣 朝 )’ (大 宋)# 可 推测 其晚 年生 活 时代 可能 已 入元 $ 胡 三 省 注 !资 治 通鉴 " 曾 两 度引 用 陈 元 靓 (大 元 ) 云
$)&
!春秋 #僖 公三 十一 年 河南 濮阳 县西 南二 十里 !尚书" 序 #$ ! 史记 "殷本 纪# 河 南偃 师市西 尸乡 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汉时期(前221-公元220年):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万里 长城,秦始皇兵马俑和《史记》,奠定中国科技文化领先地位-驻军图,城邑图,长沙国南部地形图,聚米图等;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220-581年):文化科技继续进步,儒/道/释 互相渗透, 鲜明的民族融合特色---3世纪裴秀制图六体与地形 方长图,南宋谢庄木方丈图等;
隋唐时期(581-965年) :古代文化辉煌代表,封建社会鼎盛发展,
世界领先地位---随区宇图志,唐贾耽海内华夷图等; 宋元时期(965-1368年):古代文化高峰, 三大发明,商品经济--- 沈
括守令图,黄裳天文图,朱思本舆地图,清浚广舆疆理图等; 明清时期(1368-1911年):封建社会晚期, 大型科技著作与 图书;
古地图科学,历经公元3-19世纪,历经1800余年。
中国古文化大家庭中的古地图
---古地图上的文化烙印
夏商周断代工程(前2100-前770年):文化雏形:甲骨文,易, 朴素辩 证法思想,自强不息---九鼎图,聚落图等;
春秋战国时期(前770-前221年):”儒墨道法”四大家思想形成中 国人的灵魂---管子地图,兆域图等;
代上起《禹贡》,下至西晋初年,涵盖古代九州到西晋 十六州,州以下的郡、国、县、邑及它们间的界线,古 国及历史上重大政治活动发生地,水陆交通路线等,还 包括山脉、山岭、海洋、河流、平原、湖泊、沼泽 等自然地理要素;
地形方丈图:基于汉朝完成的“用缣八十匹”之 《天下
大图》,进行实地调查修补,运用”计里画方”之法,“以 一分为十里,一寸为百里”的比例尺,相当于一百八十 万分之一缩绘而成, 名山、大川、城镇、乡村等各种 地理要素标示在图上.
考古文化,指同一个历史时期的不依分布地点为转
移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
物质产品属于文化五大要素之一,指经过人类改造的
自然环境和由人创造出来的一切物品.
西方用拉丁文“cultura”,指人们在相互交往中获 得知识、技能、体验、观念、信仰和情操的过程;
地图是文化产品
何为文化产品?人类创造的一切提供给社会 的可见产品(物质产品与精神产品);
中国古地图文化价值
参考文献 中国古代世界地图主要成就与特色初探.地理学报, 2015(8) 中国古地图遗产与文化价值.地理学报,2016(10) 中国11件享誉世界古地图多元价值.地理学报,2017(12) 中国古-近代地图挖掘,分析与利用专栏,地球信息科学学 报,2016(1) 中国古代地图集(战国至元(1990年),明代(1994年),清代 (1997年),城市地图(2005年)) 中华古地图珍品选集(1998年) 中华舆图志(2011年) 中国近代地图志(2018年底出版)
地图是一种文化产品,既包含物质也包含精 神, 总之是社会文明重要标志之一,尤其是世 界地图;
地图(文化产品定义):人类认知时空环境载 体,又是人类探索未知世界重要工具;
地图(信息产品定义):时空信息数学符号模 型载体.
地图是文明载体
社会文明载体 名族文明载体 国家文明载体 人民文明载体 1800年古代科学地图文化价值值得研究
西周至三国时期古地图
--古地图科学诞生前(公元2世纪前)
立体地形模型,首创于公元前3世纪, 《史记·秦始皇本记》记述秦始
皇陵”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
驻军图,公元前168年以前,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二号墓)出土的三
幅西汉初年地图之一,用红蓝黑三色绘于绢帛上,长98厘米,宽78厘 米,为当今世界上最早的彩绘军用地图;
南朝·谢庄木方丈图(政区图)
木刻地图文化(公元502-557年)
东西晋后期,经历十六国乱局,进入南北朝时 期,重视疆域政区管理;
南朝·谢庄木方丈图,根据”左氏经传,随国立 篇”制成木方丈图,继承裴秀制图六体,山川土
地,各有分理,即由多个木块图拼接而成,离之 则州郡殊别即成为州县分图,合之则海内为 一成全国地图.
反封建色彩民主启蒙思想产生,市民文学,小说成为文学主流--广舆图,坤舆万国全图,康熙皇舆全览图,海国图志等.
中国古地图划分三个时段
西周至三国时期(公元前11世纪公元2世纪)-古地图起步阶段;
西晋至元代(公元3-14世纪)-古 代科学地图开始至完善;
明清时期(公元15-19世纪)-中西 地图融合,并存发展与近代化
中国古文化与古地图
中国古文化:公元1840年之前,依次为基点上溯至史 记所记载的夏商周时期,中华民族先人在改造自然、
发展自己的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体现
了先人对人生、社会、自然的认识,感悟与创新;
中国古地图:公元1602年完成第一幅经纬度世界地 图之前,依次为基点上溯至记载有古地图的公元前西 周时期(11世纪),历代智者创作了数以万计的各类 古地图.1602年之后,又经历了约200余年古-近代地 图并存时期,直至鸦片战争失败后,《海国图志》广为 流传, 经纬度地图增多, 进入近代地图时期.
形象,标志着中国军事技术的发展成熟;
城市商业区地图和地主庄园鸟瞰地图, 标志着古地图已在民间得到
应用.
1800年科学古地图演变 公元3-19世纪
西晋裴秀制图六体与地形方长图
中国古地图学诞生(公元3世纪)
中国古地图学:制图六体、记里画方与对景写实 禹贡地域图:以疆域政区为主的历史地图集, 覆盖年
长沙国南部地形图,世界上已知最早的帛书地图,以实测为基础绘制
的地图,上南下北,长宽各为96厘米,用淡棕、黑、青三色绘成,覆盖 现今湖南新田,广东涟县,广西全州,南到南海地域, 具有现代地图基 本要素,地貌用闭合曲线,国际地理学界引起轰动;
聚米图,公元32年,东汉开国功臣马援制作的最早立体地图,生动方便
中国古地图文Βιβλιοθήκη 价值古文化中的古地图 古地图文化价值演变 古地图学文化价值演变 古天文测量对古地图影响 中国古地图文化国际影响
文化-中国大百科全书解释
广义文化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
总和;
狭义文化指人类所创造的一切观念意识形态成果,
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 活动及其成果,所以又称“小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