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前景理论的居民出行方式选择分析

合集下载

城市道路交通出行模式预测与分析

城市道路交通出行模式预测与分析

城市道路交通出行模式预测与分析近年来,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私家车的普及,城市道路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许多城市开始探索新的交通出行模式。

本文将就城市道路交通出行模式进行预测与分析,探讨如何改善城市交通状况。

一、城市交通出行模式的现状目前,在大多数城市,私家车仍然是主要的出行方式。

然而,随着私家车数量的增长,城市道路的车流量迅速增加,拥堵已成为公众普遍面临的问题。

同时,公共交通系统也在不断发展,包括地铁、公共汽车以及单车共享系统。

这些新的交通出行模式潜在地可以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二、城市交通出行模式的影响因素城市交通出行模式涉及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人口规模、城市规划、经济发展水平等。

人口规模的增加会导致交通需求的增加,城市规划的紧凑与否也会影响交通方式的选择。

此外,经济发展水平和个人收入也会对交通出行模式产生影响。

三、城市交通出行模式的预测与分析方法为了预测和分析城市交通出行模式的发展,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首先,利用传统的统计分析方法,对城市交通出行模式的历史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以寻找不同因素之间的关系。

其次,可以借助机器学习算法,对大规模数据进行深度学习和预测,以发现隐藏的模式和规律。

最后,可以进行综合比较,建立预测模型,预测未来城市交通出行模式的变化趋势。

四、城市交通出行模式的优化措施为了改善城市交通状况,可以采取以下优化措施。

首先,鼓励公共交通的发展,提高其便利性和舒适度,减少私家车的使用。

其次,通过城市规划实施交通分流,合理规划道路和交通节点,减少交通拥堵。

同时,推广绿色出行方式,如步行和骑行,并提供完善的步行和骑行设施。

最后,提倡共享出行,鼓励居民使用共享单车和共享汽车等出行工具。

五、城市交通出行模式的未来展望随着智能科技的发展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未来城市交通出行模式将发生巨大变革。

例如,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将使交通更加高效和安全,减少交通事故。

另外,无人机和无人机出租服务将成为一种新的出行方式。

《2024年城市形态、交通模式和居民出行方式研究》范文

《2024年城市形态、交通模式和居民出行方式研究》范文

《城市形态、交通模式和居民出行方式研究》篇一城市形态、交通模式与居民出行方式研究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形态、交通模式和居民出行方式成为了研究城市发展的重要课题。

本文旨在通过对城市形态的演变、交通模式的形成及居民出行方式的变化进行深入研究,为城市规划、交通设计和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二、城市形态的演变城市形态是指城市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和结构形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形态也在不断演变。

首先,城市扩张和空间重组是城市形态演变的主要特征。

随着人口和产业的集聚,城市不断向外扩张,新的区域和社区逐渐形成。

同时,老旧的城市区域进行改造和重组,以提高城市的整体功能。

其次,城市形态受到地理、文化、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地理因素如地形、气候等对城市的布局和建筑风格产生影响;文化因素则决定了城市的特色和风貌;经济因素则决定了城市产业的发展方向和就业结构。

三、交通模式的形成交通模式是指城市内部的交通网络和交通流量的分布。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交通模式的形成也发生了显著变化。

一方面,公共交通的发展是交通模式形成的关键。

公共交通包括公交、地铁、轻轨等,其网络覆盖面广、运量大,成为城市居民出行的主要方式。

另一方面,私家车、出租车等个体交通方式也占据了重要地位。

然而,随着城市拥堵问题的日益严重,个体交通方式的弊端也逐渐显现。

此外,步行和骑行等绿色出行方式也逐渐受到重视。

随着健康理念的普及和城市环境的改善,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步行或骑行出行,这有助于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提高出行质量。

四、居民出行方式的变化随着城市形态和交通模式的变化,居民出行方式也发生了显著变化。

首先,居民出行距离和频率不断增加。

随着城市扩张和就业结构的多样化,居民的出行距离和频率都在不断增加。

同时,居民的出行目的也更加多样化,包括通勤、购物、娱乐、旅游等。

其次,居民出行方式的选择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除了交通模式外,政策、经济、文化等因素也会影响居民出行方式的选择。

累积前景理论应用于大学生出行方式选择分析

累积前景理论应用于大学生出行方式选择分析

累积前景理论应用于大学生出行方式选择分析华成旭;干宏程【摘要】为了调查出行者中占有一定比例的大学生在了解一定信息后出行方式的选择问题,使用陈述偏好(Stated Preference Survey,SP)调查法对大学生群体进行调查,共获得128份有效数据.分别基于期望效用理论和累积前景理论对大学生的出行方式选择进行预测并与调查结果相比较.结果表明,相较于期望效用理论来说,累积前景理论更适用于大学生出行方式的预测.研究结果可以为交通管理部门针对大学城附近的交通进行资源的优化和配置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期刊名称】《物流科技》【年(卷),期】2019(042)008【总页数】5页(P100-103,107)【关键词】交通规划;出行方式选择;累积前景理论;期望效用理论【作者】华成旭;干宏程【作者单位】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上海 200093;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上海20009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910 引言随着近些年交通设施的不断完善,出行者们在出行方式上有了更多的选择,但是在某些一线城市的出行高峰时段,还是有拥堵的情况出现。

究其原因,一方面,处于高峰时段时人流量太大;另一方面,出行者对于出行方式的选择可能有所冲突。

据2018年4月7日教育局发布的《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显示,中国2018年的大学生数量达到了3 700万,居世界首位,高等院校的数量也达到了2 852所,成为世界第二,由此可见,大学生已经成为出行者中的一个重要角色。

另外,由于大学生这个群体的特殊性,他们往往没有固定收入,以年轻人为主,对于出行方式的选择可能与已工作的人群有所区别,所以对大学生的出行方式选择的研究显得很有必要。

对交通出行行为的研究是一个涉及了众多方面的复杂过程,国内外对此研究也十分重视。

相关研究所涉及的内容也大部分集中在出发时间和出行路径方面。

Dick Ettema,Harry Timmermans[1] 基于期望效用理论建立了出发时刻选择概率模型,证明了出行感知时间和出行信息在出行者出行过程中的影响。

《2024年多元动机视角下城市居民出行方式选择及其引导政策研究》范文

《2024年多元动机视角下城市居民出行方式选择及其引导政策研究》范文

《多元动机视角下城市居民出行方式选择及其引导政策研究》篇一一、引言在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城市居民的出行方式选择不仅关乎个体的日常生活,也直接影响到城市的交通状况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不同人群因其社会经济特征、心理需求和环境认知的不同,具有多样化的出行动机。

本文旨在从多元动机的视角,深入研究城市居民的出行方式选择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引导政策。

二、多元动机视角下的城市居民出行方式选择(一)研究背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城市居民的出行方式日益多元化,包括公共交通、私家车、骑行、步行等。

这些不同的出行方式受到个人需求、经济成本、时间效率、环境影响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二)动机分析1. 便利性动机:大部分人选择出行方式时,会优先考虑便利性。

如公共交通的准时性和覆盖面广,私家车的舒适性和灵活性等。

2. 经济性动机:部分人群会基于成本考虑选择出行方式,如公共交通成本较低,而私家车则需考虑养车成本和油价等。

3. 环保动机: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低碳、环保的出行方式,如骑行和步行。

4. 社交动机:一些年轻人或学生可能因社交需求选择共享单车或拼车等出行方式。

三、影响因素及实证研究(一)个体特征个体的年龄、性别、教育水平、职业、收入等都会影响其出行方式选择。

例如,年轻人更倾向于选择灵活便捷的出行方式,如共享单车或网约车。

(二)城市环境与设施城市交通网络的发展、公共交通设施的完善、步行和骑行环境的友好度等都会影响居民的出行方式选择。

完善的城市交通网络和公交系统能鼓励更多人放弃私家车而选择公共交通。

(三)实证研究方法与结果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大数据分析和实地访谈等方法,收集了大量关于城市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数据。

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性别和收入水平的居民有不同的出行动机和选择。

同时,我们也发现城市环境和设施的改善能有效引导居民向更环保、更经济的出行方式转变。

四、引导政策的制定与建议(一)政策目标制定引导政策的首要目标是鼓励城市居民选择更环保、更经济的出行方式,减少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基于前景理论的出行者出行方式选择模型研究

基于前景理论的出行者出行方式选择模型研究

基于前景理论的出行者出行方式选择模型研究出行选择决策问题是城市公共交通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出行方式选择问题则是出其中的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

目前,国内外在研究这一问题的主要理论是期望效用理论,该理论将出行者假设成“完全理性人”,但在实际情境下,出行者受到来自自身的如经济收入、出行目的等主观因素以及来自外界的如复杂的路网状况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往往表现出非理性的出行选择行为,这与期望效用理论所假定的“完全理性人”以及“追求效用最大化”相违背,而前景理论就比较贴合实际的描述了实际环境下出行者的出行心理和行为选择的变化过程。

因此,本文在前景理论的框架背景下构建了出行者出行方式选择模型,以更加贴近实际的反映出行者的出行选择行为。

本文首先对出行方式行为进行了概述,在此基础上对出行方式进行了分类并总结了各自的特点,并从宏观和微观的层面分别分析了出行者出行方式选择影响因素。

通过对前景理论应用于出行方式选择的适用性的论证,形成了基于前景理论构建模型的框架。

在模型构建过程中,将出行时间费用和货币费用综合为主观感知费用,并引入了出行者特性心理成本的概念。

在设置参照点时考虑到了参照点的异质性以及参照点与出行者风险偏好之间的关系,根据不同类型的出行者设置不同的参照点以及相应的风险偏好系数。

根据前景理论的相关原理,依次确定模型的价值函数、决策权重函数,最终构建了出行方式选择模型。

本文最后对一实际网络进行实际调查,分别应用期望效用理论和前景理论构建的模型对调查所得的数据进行计算,并将最终的计算结果与实际调查的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得出基于前景理论构建的模型的计算结果比基于期望效用理论的
计算结果更加贴近实际,这也验证了前景理论应用于出行方式选择的适用性和实用性。

基于_前景理论_的路径选择行为建模及实例分析

基于_前景理论_的路径选择行为建模及实例分析
人们试图找到“期望效用理论”的替代理论来解 释不确定性条件下的决策行为。这其中最著名的便是
第 40 卷 第 7 期
赵 凛等·基于“前景理论”的路径选择行为建模及实例分析
·83·
1979 年 由 Kahneman 和 Tversky 在 Simon 的 “ 有 限 理 性”[3]的基础上提出的“前景理论”( Prospect theory) [4]。
=θTript kTrip+σθEarl(y
TWork-
Tk-

) k
Trip
+(
1- σ) θLat(e
Tk+t
- k
Trip
TWork)
=[θTrip- σθEarly+(
1-
σ)
θLate]t
k Trip
+[σθEarly-( 1- σ) θLate(] TWork- Tk)
( 2)
式中: θTrip、θEarly、θLate 分别代表了在途中出行时间的单
位时间成本、早到延迟时间的单位时间成本、晚到延迟
时 间 的 单 位 时 间 成 本 。 按 照 Small[6] 的经验结果, 应
" 有θLate > θTrip > θEarly。σ为 0 ̄1 的变量,
0 σ=

if T >T Arrival Work 。
if
T ≤T Arrival
Work
2.2 参照点 (Refer ence Point) 的选择
2 基于“前景理论”的出行者路径选择行为 建模
根 据“ 前 景 理 论 ”, 出 行 者 将 按 照 以 下 过 程 进 行 决 策:
( 1) 出行者主观感知各条备选路径的出行费用; ( 2) 出行者根据“参照点”, 判断若选择各条备 选路径后可能带来的“收益”与“损失”; ( 3) 出行者根据价值函数以及概率权重函数, 比 较各条备选路径的前景值, 选择具有最大前景值的路 径完成出行。 下文将根据上述步骤进行建模。 2.1 出行者的主观感知费用 出行者的主观感知费用是出行者进行路径选择的 主要依据。 对通勤者而言, 他们的出行具有严格的时间限 制 , 必 须 在 工 作 开 始 时 刻 TWork 之 前 到 达 终 点 , 当 早 到或晚到时均会产生相关的损失。出行者在出行过程 中主要产生以下费用: (1) 出行时间费用: 指的是从出行起点到达出行 终点的行程时间产生的费用, 包括了途中等候时间; (2) 延误费用: 指的是出行者到达终点后由于没 能按照预定时间到达目的地而产生的延误费用, 无论 早到或晚到都会产生一定费用。

基于前景理论的出行方式选择研究_米均

基于前景理论的出行方式选择研究_米均

( 2)
选出行方式种类。 根据期望出行成本,及 t D = TD − TS ,出行者的参
式中, θ E 为早到的单位惩罚成本; θ L 为晚到的单位 惩罚成本;θT 为单位出行时间成本。按照 Small 的研 究成果 [11] ,有以下结论成立: θ L > θT > θ E 。 σ 为 0-1 变量,满足以下关系式:
实际情况。
1
基于前景理论的出行方式选择行为 建模步骤
根据前景理论的基本原理 [4],出行者在决定一次
出行时,将按照以下步骤对出行方式选择进行决策: 1)出行者主观感知各种备选出行方式的出行成本; 2) 出行者根据自身设置的“参考点”, 依次判断 选择备选出行方式可能会带来的“收益”和“损 失”; 3 )出行者根据价值函数和决策权重函数,比较 各备选出行方式的前景值, 然后选择前景值最大的出 行方式出行。
No.3 Vo1.13 Sep. 2015
基于前景理论的出行方式选择研究
米 均 张 杨
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成都 610031
摘 要:城市出行选择行为理论研究可为城市交通需求管理(TDM)提供理论依据。考虑到城市出行环境的不确
定性特征,而前景理论更适合描述不确定环境下出行者的实际决策行为。在规定的到达时刻约束下,根据出行 预留时间与出行方式出行时间的关系,确定了不同权重的期望出行成本参考点模型,建立了基于前景理论的出 行方式选择行为模型。构建不同类别出行者和不同出行预留时间场景下的算例,分别对基于期望效用理论和前 景理论模型的出行方式选择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其一,在不同的出行预留时间场景下,对应不同时 间成本和货币成本的权重参考点模型更符合出行者出行方式选择时的心理特征;其二,地铁方式因出行时间稳 定受到更多出行者的选择。 关键词: 出行方式选择;前景理论;城市出行者;出行预留时间;期望出行成本 中图分类号 :U49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747(2015)03-0081-07 DOI: 10.3969/j.issn.1672-4747.2015.03.014

基于前景理论的大学生出行方式选择

基于前景理论的大学生出行方式选择
作 者 简 介 :韩 鹏 ( 1 9 9 3 一) , 男 , 汉 族 , 四 川 南 充 人 , 西 南 交 通 大 学 交 通 运 输 与 物 流 学 院 硕 士 研 究 生 , 研 究 方 向 交 通 工 程 。
基 于 前 景 理 论 的 大 学 生 出行 方 式 选 择
韩 鹏

Abs tract: In o rder to bette r unde rst and c urrent si tuati on of t rave1 mode choic e of co11e ge
关 键 词 : 交通 工 程 ; 城 市 交 通 ; 出行 方 式 选 择 ; 前 景 理 论 ; 参 照 点
中图 分 类号 :U 4 9 1 . 1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编 号 : 1 6 7 2 - 4 7 4 7(2 0 1 7)0 3 - 0 1 4 6 - 0 8
D 0 I :1 0 . 3 9 6 9 / j .i s s n . 1 6 7 2 - 4 7 4 7 . 2 0 1 7 . 0 3 . 0 2 1
Se l ec t i on of C ol l ege
S t ude n t Tr a ve l M ode s Ba s e d o n Pr os pe c t The o r y
2. Nat i onal Uni ted Engi ne eri ng LaboratO ry of I ntegrated
a n d I n t e1 1 i g e n t T ra ns p o r t a ti o n, S o u t h we s t Ji a ot o n g U ni v e r s i t y,
摘 要 :考 虑 大 学 生 群 体 与普 通 城 市居 民 出行 特 征 的 不 同 ,为 了更 好 地 了解 大 学生 出行 方 式 选 择 现 状 ,制 定 恰

城市居民出行方式调研报告

城市居民出行方式调研报告

城市居民出行方式调研报告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城市居民的出行方式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

为了深入了解城市居民的出行方式及其特点,我们进行了一项广泛的调研。

一、调研背景城市交通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运行效率。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凸显。

因此,了解居民的出行方式对于优化城市交通规划、改善交通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二、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全面了解城市居民的出行方式、出行频率、出行时间、出行距离以及影响出行方式选择的因素,为城市交通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三、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实地观察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

共发放问卷____份,回收有效问卷____份,并在城市的主要交通枢纽和社区进行了实地观察和访谈。

四、调研结果(一)出行方式1、步行步行是城市居民最基本的出行方式之一,尤其适用于短距离出行。

在被调查者中,约____%的居民表示经常步行出行,主要用于购物、休闲和短距离通勤。

2、自行车自行车出行在城市中也占有一定比例,约____%的居民选择自行车作为出行方式。

自行车出行具有灵活、便捷、环保等优点,受到不少居民的青睐。

3、公共交通公共交通包括公交车、地铁、轻轨等,是城市居民出行的重要方式之一。

约____%的居民经常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其中公交车是使用最广泛的公共交通方式。

4、私家车私家车出行在城市中所占比例较高,约____%的居民拥有私家车,且使用频率较高。

然而,私家车的大量增加也给城市交通带来了巨大压力。

(二)出行频率居民的出行频率因年龄、职业、出行目的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上班族的出行频率较高,平均每天出行____次;而老年人和学生的出行频率相对较低。

(三)出行时间居民的出行时间主要集中在早晚高峰时段,即上午 7 点至 9 点和下午 5 点至 7 点。

这两个时段城市道路拥堵较为严重,公共交通也较为拥挤。

基于前景理论的出行者选择行为研究

基于前景理论的出行者选择行为研究

基于前景理论的出行者选择行为研究摘要:前景理论是行为经济学和决策论中一个重要的理论框架,用于解释人们在决策过程中的行为模式和决策依据。

本文以出行者选择行为为研究对象,运用前景理论的观点,探讨出行者在选择行为中的行为模式和决策依据,并提出了相应的研究方法和未来研究方向。

关键词:前景理论、出行者、选择行为、行为模式、决策依据一、引言选择是人类生活中重要的行为之一,而出行者的选择行为对于交通规划与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解释出行者的选择行为,行为经济学和决策论提出了一系列理论框架。

而前景理论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理论框架,它强调人们在决策过程中对风险的态度和偏好,进而影响其选择行为。

二、前景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前景理论由经济学家达尼尔·卡尼曼和艾莫斯·特沃斯基于1979年提出。

该理论认为人们在决策过程中,会将可能的结果划分为“得失”两个维度,即人们更关注潜在的损失和收益,而非实际的结果本身。

在此基础上,前景理论还提出了两个重要的原则:损失厌恶和反应框架。

损失厌恶意味着人们对于损失的反应要远远大于对同样数额收益的反应。

这意味着当人们面临损失时,他们更加倾向于选择稳定和谨慎的策略,而在面临收益时,则更加倾向于冒险和大胆的策略。

反应框架则意味着人们对于同一问题在不同的形式表现下会做出不同的决策。

比如,当同样的问题用“损失”来描述时,人们会更加保守和风险规避;而当同样的问题用“收益”来描述时,人们则更加冒险和愿意接受风险。

三、前景理论在出行者选择行为中的应用1.风险态度:前景理论认为人们对风险的态度和偏好会影响其选择行为。

我们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出行者对于交通风险的感知和偏好,从而推测其选择行为。

2.损失厌恶:前景理论指出人们对损失的厌恶程度大于同等数额的收益。

我们可以通过实验室或实地观察研究,观察出行者在面临损失时的选择行为,从而探讨其损失厌恶程度。

3.反应框架:前景理论指出人们对于同一问题在不同形式表现下会做出不同的决策。

基于前景理论的出行者选择行为研究

基于前景理论的出行者选择行为研究

基于前景理论的出行者选择行为研究基于前景理论的出行者选择行为研究一、引言出行者选择行为研究一直是交通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出行者的选择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出行成本、出行便利性、个人偏好等。

然而,以往的出行者选择行为研究主要集中在经济学、交通规划和市场营销等领域,较少关注心理学视角下的因素。

本文将以前景理论为基础,探讨该理论对出行者选择行为研究的应用。

二、前景理论介绍前景理论是由心理学家卡尼曼和图尔文于1979年提出的行为决策理论,主要关注人们在面对风险和不确定性时所表现出的特点。

根据前景理论,人们往往在损失域中强烈厌恶风险,在获益域中则更愿意冒险。

研究发现,人们对于可能获得的好处会更加重视,而对于可能失去的东西则更加敏感。

三、前景理论在出行者选择行为中的应用1. 出行成本的感知根据前景理论,出行者在考虑选择行为时,会更关注可能的损失而非可能的收益。

在传统的经济学模型中,人们通常会将出行成本视作固定且不可变的,然而在实际情况下,出行者往往对出行成本的感知存在明显偏差。

例如,出行者在选择是否搭乘公共交通工具时,往往更容易受到车票价格的影响,而忽视了行程时间、拥挤程度等因素对出行成本的影响。

2. 不确定性和风险决策前景理论强调人们对不确定性和风险的敏感度。

在出行者选择行为中,不确定性和风险是普遍存在的。

例如,出行者在选择交通方式时,会考虑出行时间是否准时、道路是否畅通等因素,这些因素都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前景理论认为,人们对于不确定性和风险更加敏感,可能会对选择行为产生影响。

3. 失去规避效应前景理论中的失去规避效应指的是出行者对可能的损失更加敏感,从而导致决策偏向于规避损失而非追求收益。

在出行者选择行为中,这一效应也存在。

例如,出行者在考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可能会更关注购票前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而忽视乘坐公共交通的好处。

这种失去规避效应会影响出行者的选择行为。

四、前景理论对出行者选择行为的启示基于前景理论的研究可以为出行者选择行为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基于前景理论的出行路径选择模型研究

基于前景理论的出行路径选择模型研究

基于前景理论的出行路径选择模型研究基于前景理论的出行路径选择模型研究摘要:前景理论作为一种行为决策理论,对人们的决策行为提供了重要的解释和指导。

本研究基于前景理论,探讨了出行路径选择的决策过程。

通过问卷调查和实际路径选择实验,我们构建了一种基于前景理论的出行路径选择模型,并进行了实证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人们在路径选择时会考虑到潜在的损失和收益,同时也受到情感因素的影响。

而这种决策行为并不总是理性的,而是受到主观认知和情感态度等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前景理论,出行路径选择,决策行为,主观认知,情感态度1.引言出行路径选择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决策之一。

选择一条合适的路径,可以省去时间和精力,提高出行效率。

然而,在实际的路径选择过程中,人们面临着多个选择,每个选择都可能带来不同的结果和影响。

为了解释和预测人们在出行路径选择中的决策行为,研究者们通过引入行为决策理论,如前景理论,来探讨决策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2.前景理论概述前景理论是由心理学家卡尼曼和特沃斯基于1979年首次提出的,它将人们的判断和决策过程与风险与收益联系起来。

根据前景理论,人们在决策过程中更关注潜在的损失和收益,而不仅仅是参考结果的预期值。

该理论还指出人们的判断和决策受到主观认知和情感态度等因素的影响。

3.基于前景理论的出行路径选择模型构建基于前景理论,我们构建了一种出行路径选择模型,包括以下几个关键因素:潜在损失与收益、主观认知和情感态度。

3.1 潜在损失与收益潜在损失与收益是指人们在路径选择中可能面临的不同结果和影响。

根据前景理论,人们更倾向于选择能获得收益的路径,而避免可能带来损失的路径。

在实际的路径选择过程中,人们可能会考虑到时间成本、交通流量等因素,以及与路径相关的其他收益,如风景、便利性等。

3.2 主观认知主观认知是指人们对路径的主观评价和感知。

根据前景理论,人们对不同的路径可能有不同的认知偏差。

例如,人们可能会对某些路径存在预期过高或过低的评价,或者对某些路径拥有更多的信心。

前景理论下路径选择行为参考点选取问题研究

前景理论下路径选择行为参考点选取问题研究

前景理论下路径选择行为参考点选取问题研究路径选择行为方面的研究一直是交通行为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现有研究多基于确定性的出行环境,同时认为出行者是“完全理性”的。

前景理论考虑出行者在出行决策过程中的心理特征,并且假设决策者是具有有限理性的个体,近些年来已经广泛应用于路径选择行为研究中。

作为判断收益和损失的分界点,参考点如何定义以及取值受到诸多研究者的关注。

参考点的选取会直接影响到最终的选择结果,因此需对参考点的形成、参考点位置的确定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

论文阐述了基于前景理论的出行者路径选择过程,揭示了个体在进行决策的过程中存在参考点依赖的现象,然后从参考点形成入手,分析了影响个体参考点选取的多种因素,并对参考点的选取进行了灵敏性分析,通过算例发现参考点设定的不同会导致前景值计算结果发生反转。

在此基础上,考虑参考点设定的不同,设计了单次路径选择实验,并重新定义了基于问卷调查的参考点取值,通过比较不同情境下模型预测能力,评估多种参考点设置方法的优劣。

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的设定方法,改进的参考点设定方法对选择结果的预测能力有所提升。

论文末章基于前景理论和贝叶斯估计构建了累积出行经验下的路径选择模型,并且分析了出行者在多日出行过程中路径选择的特点,以此设计了路径选择实验,通过调查数据分析了参考点的更新变化规律。

研究表明出行者的风险态度和出行经验因素对参考点调整的幅度影响显著。

本文将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尝试运用行为学理论来解释选择行为的内在机理,通过对个体在不同条件下的路径选择的行为进行分析和建模,全面的对前景理论中参考点设置这一热点问题进行了实证性的研究,并给出了合理的参考点选取方法。

文章结尾提出了尚未完善以及需要继续深入研究的问题,对未来相关研究提供了方向。

基于前景理论的出发时刻和出行路径选择模型研究

基于前景理论的出发时刻和出行路径选择模型研究

工学硕士学位论文基于前景理论的出发时刻和出行路径选择模型研究杨志勇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06月国内图书分类号:U491.5+4国际图书分类号:629工学硕士学位论文基于前景理论的出发时刻和出行路径选择模型研究硕士研究生:杨志勇导师:安实教授申 请 学 位:工学硕士学科、专业: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所在单位:深圳研究生院答辩日期:2007年6月授予学位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Classified Index: U491.5+4U.D.C: 629Dissertation for the Master Degree of Engineering MODEL RESEARCH OF DEPARTURE TIME AND TRAVEL ROUTE CHOICEBASED ON PROSPECT THEORYCandidate:Yang ZhiyongSupervisor:Prof. An ShiAcademic Degree Applied for:Master of Engineering Specialty:Transportation planning andManagementAffiliation:Shenzhen Graduate School Date of Oral Examination:June, 2007University: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目前,我国正在研发和初步实施先进的出行者信息系统(ATIS,Advanced Traveler Information System)。

研究出行者在实时信息下的出发时刻和出行路径选择行为,建立其动态选择模型,更合乎出行者的选择机理和ATIS环境下的交通状况。

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基于前景理论,来研究交通领域中的出行选择问题,可以拓展分析方法和研究渠道,并能得到更合乎实际的不确定性条件下的出行选择结果。

未来的交通出行

未来的交通出行

未来的交通出行随着科技不断进步和城市化的加速,未来的交通出行也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未来的出行方式,不仅会更快、更便捷、更舒适,更加环保、更加智能,也更加个性化和多样化。

下面根据未来交通出行的几种可能的趋势,来逐一探究。

一、个性化和多样化未来的出行方式将会越来越个性化和多样化。

人们对于出行的需求各异,有些人追求快速、便捷,有些人追求舒适、安静,有些人则想要省钱。

因此,未来的出行方式应该是根据个人需求,来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例如,未来的出租车行业,可以将各种类型的车辆分成跑车、商务车、家庭车等不同类型,根据乘客的需求来提供不同的服务。

未来的共享单车行业,可以提供不同类型的单车,从公路赛车到城市折叠车。

汽车也将根据不同的需求,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座椅、音响、氛围灯等等。

二、更加环保环保是未来交通出行的发展趋势之一。

未来的出行方式将更加注重环保,不仅仅是因为环保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基本伦理和道德要求,更因为环保面临的危机已非常紧迫。

未来的出行方式将采用更多的电动车、氢能源车等新能源车,以及更多的公共交通工具,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降低能源消耗。

同时,人们也将更加注重低碳出行,提倡骑行、步行等健康的绿色交通方式。

三、更加智能未来的交通出行将会智能化和数字化。

未来的汽车将会通过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的结合,提高出行的质量和效率。

例如,未来的汽车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来自动识别路况、交通信号灯、是否有行人和其他车辆,进而自动控制汽车的行驶。

汽车也可以通过大数据挖掘交通状况、天气状况等信息,来提供更加精准的出行服务。

四、更加安全安全是未来交通出行的主要关注点之一。

未来的交通出行将会经历从传统安全向智能安全的转变,也将会是从手动控制向自动控制的转变。

未来的车辆将会配备更加先进的安全系统,例如盲点监测、驾驶员注意力检测、自动刹车等等,以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未来的汽车也将会利用更加智能的技术来感知周围的环境信息和危险因素,以提高车辆的安全性。

基于前景理论的居民出行方式选择

基于前景理论的居民出行方式选择
Journal of Computer Applications
计 算机 应用,2014,34(3):749—753
ISSN 1001—9081 C0DEN JYIIDU
2014.O3—10
http://www.joca.en
文 章编号 :1001-9081(2014)03—0749—05
Key words:prospect theory ;travel mode choice;scene;reference point;prospect value
0 引言
心理学 家卡尼曼(Kahneman),提 出了一种新 的理论—— 前景理论 。卡尼曼 因为“将来 自心理研 究领域 的综合 洞察力
居 民出行行为研究 已成 为交 通系统规划与管理领域 的一 应用在 了经济 学当 中,尤 其是在 不确定 情况下 的人 为判断和
个热点问题 ,它对于优化城市客运结构 、制定交通管理政策及 决策方 面做 出了突出贡献 ”,摘 得 2002年度诺 贝尔经 济学奖
缓解拥堵 问题都有着重要意 义。通 常的城 市居民交通出行方 的桂冠 。“前景理论 ”的提 出引起 了 国内外许 多学 者对 于不
式包含公交 、出租 、私家 车、地铁等方式 ,居 民根据 自己的 出行 确定情况下 的人 为判断和决策方面的研究 。本 文为 了克
标准会选择某种 出行方式 。不少学者对 出行方式的选择问题 服效用理论始终 以决策者是 完全理 性为前 提条件 的不足 ,结
展开 了研究 。杨励 雅 等 提 出 了一种 考虑 偏好 差异 与备 选 合 “前 景理论”建 立 了一种 基于前 景理 论 的出行方 式选 择模
关键 词 :前景理论 ;出行方式选择 ;情景 ;参 照点 ;前景值 中图分类号 :U491.1;TP391;TP18 文献标志码 :A

未来出行方式的设想与实践

未来出行方式的设想与实践

未来出行方式的设想与实践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出行方式也在不断地变化。

未来出行方式的设想与实践也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

人们对未来的出行方式的期望和想象也越来越大,科技创新的不断推进也为未来出行方式的改变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一、智能出行将成为未来出行的趋势智能出行是指依托于现代科技而在交通领域推出的一项功能。

它是建立在自动驾驶、智能交通和共享出行基础上的一种出行方式。

未来的智能出行可分为三种:自驾出行、智能公共交通出行和无人送货出行。

自驾出行是指将车辆自主驾驶的技术与云计算、智能网联技术相结合,通过人工智能自动化和数据分析来提高出行的效率和舒适性。

智能公共交通出行是指在城市运营的公共交通系统上,利用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感知、学习、判断等过程,让出行时间、路线、公共交通模式等能够更加合理和高效地匹配用户需求。

无人送货出行则是指通过人工智能基础设施、自动化仓库和自主出行机器人等技术手段,实现快递、物流、城市物流等行业的自动化。

二、电动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将成为未来主流未来的电动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将以其环保、高效、低碳、省时为优势,成为出行方式的主流。

与传统燃油车相比,电动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使用电动机代替了传统汽油机,它的电池系统采用锂离子电池,不仅具有快速充电和高性能优势,而且其使用寿命也更加长久。

同时,电动汽车和新能源汽车还可以通过智能电子系统提高能源利用率和行驶效率,减少汽车碳排放,缓解大气污染和交通拥堵问题,成为未来出行的领先方式。

三、共享经济将成为出行方式的新趋势共享出行以“共享、共享、共享”为特点,将出行方式的消费过程和策略变为共享服务,它不仅可以帮助人们节省开支,同时还可以加强社区硬件设施的互动合作,提高社区的生产效益和生活质量。

在未来,共享出行将引领共享经济进一步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多和更好的出行方式,进一步降低社会出行成本,从而创造更加丰富的社会价值。

四、产品设计和消费者需求将影响未来出行未来出行方式的实践需要确立明确的产品设计和消费者需求。

《2024年多元动机视角下城市居民出行方式选择及其引导政策研究》范文

《2024年多元动机视角下城市居民出行方式选择及其引导政策研究》范文

《多元动机视角下城市居民出行方式选择及其引导政策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居民出行方式的选择变得日益多样化。

本文从多元动机视角出发,探讨城市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及其背后的动机,分析不同出行方式的特点和适用场景,并研究相应的引导政策。

旨在为城市交通规划和管理提供参考,以优化城市交通结构,提高交通效率,缓解交通拥堵,减少环境污染。

二、城市居民出行方式的多元动机分析(一)经济性动机经济性是城市居民选择出行方式时的重要考虑因素。

公共交通由于票价相对较低,成为许多居民的首选。

而对于长途出行或追求效率的居民,选择出租车、网约车等则可能更具有经济性。

此外,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等共享经济模式也因其低成本而受到欢迎。

(二)时间性动机时间成本是影响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另一重要因素。

对于追求时间效率的居民,私家车、网约车等出行方式因其快捷性而更具吸引力。

而公共交通虽然票价较低,但需要换乘和等待时间,因此在时间成本上可能不如私家车便捷。

(三)环保与健康动机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居民开始关注出行方式的环保性。

步行、骑行、公共交通等绿色出行方式受到青睐。

此外,健康意识的提高也促使部分居民选择步行、慢跑等健康出行方式。

(四)社会心理动机社会心理因素也会影响居民的出行方式选择。

例如,部分居民可能因为社会地位、面子等因素选择私家车出行;而部分居民则可能因为从众心理或跟风心理选择流行或时尚的出行方式。

三、不同出行方式的特点及适用场景(一)步行与骑行步行与骑行是绿色出行的代表,适用于短距离出行和休闲健身场景。

其优点是灵活、便捷,且有助于锻炼身体。

但缺点是受天气、地形等因素影响较大,不适用于长距离出行。

(二)公共交通公共交通包括公交车、地铁、轻轨等,适用于中长距离出行和通勤场景。

其优点是票价较低、运量大、准时;缺点是需换乘和等待时间较长。

(三)私家车与网约车私家车与网约车适用于长距离出行和追求时间效率的场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前景理论在出行行为分析中的应用
出行行为分析是交通系统分析的理论基石。
收 稿 日 期 :2011-09-14 修 回 日 期 :2011-10-2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70901032)、吉林大学基本科研项目(批准号:200903218)、吉 林 大 学 研 究 生 创 新 计 划 项 目 (批 准 号:
基 于 前 景 理 论 的 居 民 出 行 方 式 选 择 分 析 ——— 罗 清 玉 吴 文 静 贾 洪 飞 胡 鹏 飞
37
基于前景理论的居民出行方式选择分析*
罗清玉 吴文静 贾洪飞 胡鹏飞
(吉林大学交通学院 长春 130025)
摘 要 总结了现有出行方式选择模型的特点以 及 前 景 理 论 在 出 行 行 为 分 析 中 的 应 用 ,根 据 居 民 出 行 特 点 建 立 了 基 于 前 景 函 数 的 出 行 方 式 选 择 模 型 ,运 用 算 例 分 析 说 明 了 该 方 法 的 有 效 性 。 关 键 词 出 行 方 式 选 择 ;前 景 理 论 ;前 景 值 中 图 分 类 号 :U491.2 文 献 标 志 码 :A DOI:10.3963/j.ISSN 1674-4861.2012.02.009
行时间;TA 为 到 达 出 行 终 点 的 时 刻;TW 为 工 作
要求必须到 达 时 刻;Uf 为 交 通 方 式f 的 货 币 成
本,如 公 交 车 为 票 价,私 家 车 为 燃 料 费.2 选 择 参 照 点
出行者在进行决策时以出行者期望支付的费
前景理论在交通出行行为研究中的应用不断 深入。Katsikopoulos等 人 发 现 在 路 径 选 择 的 实 验 中 ,出 行 者 对 于 风 险 的 态 度 与 前 景 理 论 相 符 合 , Bogers和 Zuylen 也 通 过 实 验 得 出 相 似 结 论 ; [4-5] Satoshi和 Ryuichi运 用 前 景 理 论 来 分 析 出 行 者 在不确定的交通网络状况下对出发时间的选 择[6];Rong Chang和 Ryuichi研 究 了 前 景 理 论 的 参照点假设在出行者对于出发时间选择中的适用 性等[7]。赵凛和张星臣在前景理论的框架下 分 析 了出行者 在 不 确 定 性 条 件 下 的 路 径 选 择 决 策 行 为,给出了先验信 息 条 件 下 出 行 者 路 径 选 择 的 理 论模型 。 [8] 徐红利等根据前景理论提出了通 过 具 体的效用度量对出行者路径选择行为进行分析的 方法 。 [9] 杨志勇 基 于 前 景 理 论 和 贝 叶 斯 理 论,研 究了出行 者 出 发 时 刻 和 出 行 路 径 选 择 的 决 策 过 程[10]。刘玉印等人以累积 前 景 理 论 为 基 础,在 路 径出行效用连续随机分布的条件下对出行者的感 知效用进行建模 。 [11]
39
则出行者将对损失更加敏感。曾建敏认为在中国
国情下,风 险 偏 好 系 数 是 敏 感 性 增 强 的,即 λ= 2.25,而 当 x 大 于 0 时 α=1.21,反 之 取 α= 1.02[13]。
3.4 选 择 概 率 权 重 函 数 按照前景理论 的 概 率 权 重 函 数 的 形 式,概 率
用 作 为 参 照 点 来 衡 量 “收 益 ”或 “损 失 ”。 即 出 行 者
将以期望费 用 UD 作 为 参 照 点,出 行 者 对 各 种 备 选 方 式 进 行 编 辑 、评 价 ,将 各 种 备 选 方 式 的 主 观 估


计费用Uf与 期 望 费 用 UD 进 行 比 较。 当Uf ≤UD
种出行方式的出 行 费 用,然 后 根 据 参 考 点 来 判 断
选择某种出行方式 后 可 能 带 来 “收 益”或 “损 失”,
最后根据价值函 数 以 及 概 率 权 重 函 数,通 过 比 较
各种出行方式的 前 景 值,选 择 具 有 最 大 前 景 值 的
出行方式完成出行。
3.1 定 义 出 行 费 用
出行者从起始点到达终点的过程中产生的出
行 感 知 费 用 为 [8]
U =θTtT +σθE(TW -TA)+ (1-σ)
θL(TA -TW )+Uf
(1)
式中:θT 为在 途 时 间 的 单 位 时 间 成 本;θE 为 早 到
后剩余时间的单 位 时 间 成 本;θL 为 晚 到 时 延 迟 时
间的单位时间成 本;tT 为 出 行 者 起 点 到 终 点 的 出
1 传统出行方式选择模型
最早的出 行 方 式 选 择 分 析 和 预 测 方 法 是 以 “四阶段”模型为 代 表 的 集 计 方 法,该 方 法 不 考 虑 居民个人属 性。20 世 纪 80 年 代 以 后,以 出 行 者 个人为分析单位、以 效 用 最 大 化 为 理 论 基 础 的 非 集计模型成为出行方式预测领域的主流模型。

时,出行 者 认 为 获 得 收 益;当Uf >UD 时,出 行 者
认为产生损失。若以x 表示出行者在起始点主
观估计选择出行方式f 后的收益或损失,则有

x=UD-Uf
(2)
3.3 确 定 价 值 函 数
出行者对各备 选 方 式 进 行 评 价,计 算 各 种 方
式的价值的大小。根据 Kahneman和 Tversky提 出的价值函数 的 形 式[3],出 行 者 在 起 始 点 的 价 值
迄今为止,前 景 理 论 对 于 出 行 行 为 分 析 还 仅 局限于出发时间 和 出 行 路 径 的 选 择,尚 未 见 到 将 其应用于出行方式选择的决策研究。出行者不能 准确评估出行方 式 选 择 的 收 益 或 损 失,临 界 点 周 围不同时间价值和出行目的人群选择各不相同等 特征 (Karlstrom 和 Franklin[12]),符 合 前 景 理 论 中有限理 性 人 “面 临 收 益 时,往 往 趋 向 于 风 险 规 避;面 临 损 失 时,往 往 趋 向 于 风 险 追 求 ”的 观 点。 因此,将前景理论 应 用 到 出 行 者 方 式 选 择 决 策 分 析 当 中 ,能 更 加 准 确 地 揭 示 出 行 者 实 际 决 策 规 律 , 将有效提高出行预测的精度。
集计模型一 般 以 交 通 分 区 为 研 究 单 位,将 分 区中的个人或家 庭 的 调 查 数 据 进 行 统 计 处 理,如
求 平 均 值 、求 比 例 等 ,然 后 再 利 用 这 些 统 计 值 来 标 定方式划分模型中的参数。在这一过程中关于个 人和家庭的原始 资 料 被 统 一 处 理 了,这 就 是 集 计 方 法 。 主 要 包 括 转 移 曲 线 模 型 、回 归 模 型 、重 力 模 型的转换型、损 失 最 小 模 型 等 。 [1] 集 计 模 型 一 般 需要大量调查数 据 作 为 支 撑,集 计 处 理 后 居 民 出 行 特 征 被 均 一 化 ,模 型 精 度 不 高 。
权重计算如下。
在收益时:
w+
(p)=
(pγ

pγ (1-p)γ)1/γ
在损失时:
20101021)资 助 第 一 作 者 简 介 :罗 清 玉 (1981),博 士 ,副 教 授 .研 究 方 向 :交 通 系 统 规 划 研 究 .E-mail:luoqy@jlu.edu.cn
38
交通信息与安全 2012年 2期 第30卷 总167期
传统出行行为研究都是在随机效用理论框架下进 行 的 ,存 在 着 固 有 的 缺 陷 和 不 足 ,即 假 定 所 有 决 策 者 都 是 “完 全 理 性 人 ”,并 且 “决 策 者 总 是 追 求 效 用 最 大 化 ”,由 它 预 测 出 来 的 结 论 经 常 与 现 实 生 活 中 人们的实际行为有较大差异。作为行为经济学的 重要突破,1979 年由 Kahneman和 Tversky提出 的前景理论(pospect teory)为 研 究 不 确 定 情 况 下 的人为判断和决策提供了理论支撑 。 [3] 前景 理 论 主要是从价值的 变 化 量,也 就 是 收 益 和 损 失 的 角 度来研究决策者 的 风 险 态 度,为 出 行 决 策 建 模 奠 定基础。交通工程的实践需要对不确定条件下出 行者的行为特征 及 系 统 演 化 规 律 作 出 回 答,前 景 理论及其 分 析 方 法 为 该 领 域 的 研 究 提 供 了 新 途 径。
0 引 言
目前的出行方式选择研究多基于效用最大化 理 论 ,但 事 实 上 ,出 行 者 在 从 起 点 到 终 点 的 多 次 出 行决策过程中,不 可 避 免 地 受 到 出 行 者 的 个 体 习 惯、面 临 风 险 时 的 态 度、自 身 的 偏 好、在 出 行 过 程 中的信息学习等的影响。多个个体的行为相互作 用使得交通系统成为一个非常复杂的动态系统。 如何理解出行者 的 决 策 机 制,前 景 理 论 提 供 了 新 的思路与方法。前景理论是从人们实际决策行为 出发来研究人的 行 为,它 主 要 是 根 据 大 量 的 实 际 调查和实验分析 提 出 的,描 述 了 不 确 定 性 条 件 下 人们的实际行为。交通问题是一个典型的不确定 性问题,出行者在 不 确 定 性 条 件 下 的 出 行 选 择 行 为,与前景理 论 的 基 本 观 点 相 符。 应 用 前 景 理 论 解析居民出行方 式 选 择 的 决 策 过 程,对 于 解 决 实 际 交 通 问 题 、拓 展 出 行 分 析 方 法 、促 进 交 通 需 求 管 理措施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函 数v(x)定 义 如 下 :
v(x)=烅烄烆-λ(x-α x)α
x≥0 x<0
(3)
式中:α 为风险 态 度 系 数,0<α<1,α 越 大 表 示 出
行者越倾向于 冒 险;λ 为 损 失 规 避 系 数,若λ>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