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预防诊断及治疗
【精品课件】新生儿黄疸的症状、预防及护理
9.新生儿脐部如有脓性分泌物,可使用的清 洗液是
• A.50%乙醇溶液 • B.75%乙醇溶液 • C.碘酊 • D.碘伏 • E.3%过氧化氢溶液
• (10-12题共用题干) • 新生儿男,生后3天。体重3200g,皮肤巩
膜发黄,血清胆红素280mol/L • 10.根据该新生儿的临床表现,应考虑为 • A.正常新生儿 • B.生理性黄疸 • C.高胆红素血症 • D.新生儿低血糖 • E.新生儿颅内出血
❖ 某新生儿,生后16小时出现黄疸,血清胆红 素浓度260umo/L,此时寻找病因,应重点评 估的是
❖ A.有无产伤 ❖ B.有无感染 ❖ C.有无息 ❖ D.有无母婴血型不合 ❖ E.有无胆道闭锁
四 新生儿溶血病系指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 儿同族兔疫性溶血
ABO溶血 母亲0型,小儿A或B型,第一胎有 Rh溶血 母亲Rh阴性,小儿Rh阳性,第二胎发病
新生儿黄疸的症状、 预防及护理
内容
1.了解病因 2.掌握学会辨别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 3.掌握临床表现 4. 熟悉诊断 5.掌握病理性黄疸的治疗
一 概述
• 新生儿黄疸即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 胆红素分类: • 未结合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脂溶性) • 结合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溶性)未结合胆
红素>342umol/L引起胆红素脑病
(2)改良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确诊试验) (改良Coombs试验)
(3)抗体释放试验 (确诊实验)
(4)游离抗体试验
七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
药物治疗
作用
肝酶诱导剂 白蛋白
苯巴比妥,出生后24小时服用,增加酶的生 成和肝脏摄取胆红素的能力
与胆红素结合,减少胆红素脑病发生
免疫球蛋白 抑制吞噬细胞破坏已被抗体致敏的红细胞
新生儿黄疸
脏病及糖尿病母亲婴儿等 。安静时皮肤颜色可正常, 活动后气急、发绀、皮肤暗红、多血质貌等。
2.血管外溶血
较大的头颅血肿、皮下血肿、颅内出血、肺出血和其他 部位出血
胆红素生成过多
3.同族免疫性溶血
血型不合如ABO或Rh血型不合等
4.感染
重症感染皆可至溶血,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引 起的败血症多见
第6版
胆汁粘稠综合征→胆汁淤积在小胆管中→结合胆红素 排泄障碍,见于严重的新生儿溶血病; 肝和胆道的肿瘤→压迫胆管造成阻塞;
※ 肝细胞排泄结合胆红素障碍或胆管受阻,可致高结合
胆红素血症,如同时有肝细胞功能受损,也可伴有未 结合胆红素增高
定义
胆红素代谢特点(成人vs 新生儿)
新生儿黄疸分类
新生儿黄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新生儿黄疸的并发症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
体格检查
观察黄疸的分布情况,估计黄疸的程度
黄疸部位 血清胆红素μmol/L(mg/dl) 100.9±5.1(5.9±0.3) 152.2±29.1(8.9±1.7) 201.8±30.8(11.8±1.8) 256.5±29.1(15±1.7) > 256.5(15)
面、颈部 躯干上半部 躯干下半部及大腿 臂及膝关节以下 手、足
→肾脏排泄
肝 门静脉 肠 肝 循 环 CB 胆汁
肠道内缺乏细菌→ UCB产生 和重吸收↑
胎粪含胆红素约80-180mg,如 排泄延迟,胆红素吸收↑
肠道
细菌还原 尿胆原
粪便排出
肾
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
胆红素生成过多; 联结的胆红素量少;
肝细胞处理胆红素能力差;
新生儿肠肝循环特点导致未结合胆红素的产生和 吸收增加;
它可以是正常发育过程中出现的症状, 也可以是疾病的表现,严重者可致脑 损伤,甚至死亡。 成人
新生儿黄疸会致宝宝大脑损伤 要从七个方面预防(专业文档)
新生儿黄疸会致宝宝大脑损伤要从七个方面预防(专业文档)新生儿黄疸是一种常见的情况,一般主要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在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后,我们要及时的进行合理的治疗和调理,特别是要防止影响到婴儿的正常生长与发育。
新生儿黄疸症状1、生理性黄疸轻者黄疸先见于面、颈,然后可遍及躯干及四肢,一般稍呈黄色,巩膜可有轻度黄染,但手心足底不黄,2~3日后消退,至第5~6日皮色恢复正常;重者黄疸同样先头后足可遍及全身,呕吐物及脑脊液等也能黄染,时间长达1周以上,特别是个别早产儿可持续至第4周,大小便颜色正常,尿中无胆红素。
粪色甚浅或灰白、尿色深者提示新生儿肝炎或胆道闭锁。
2、黄疸部位多见于面、颈、巩膜、躯干及四肢近端一般不过肘膝。
黄疸色泽轻者呈浅花色,重者颜色较深,但皮肤红润,黄里透红。
生理性黄疸新生儿一般情况好,无贫血,肝脾不肿大,肝功能正常,不发生核黄疸。
3、病理性黄疸常在出生后24h内出现,持续时间在2周以上,早产儿在3周以上;黄疸在出生后消失复现并进行性加重。
重症的黄疸可以合并核黄疸。
除此以外,由于发生原因不同,常有引起黄疸的原发病的伴随症状。
黄疸会导致宝宝大脑损伤吗以往医学认为,严重的病理性黄疸,当血清胆红素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时,有可能导致胆红素脑病,胆红素脑病是指过高的间接胆红素透过血脑屏障,造成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如果不给予积极治疗干预,可造成永久性脑损伤包括眼球运动障碍、听力障碍、不协调运动、脑瘫、智力低下等。
最新研究发现:当新生儿血清间接胆红素值未达到能引起胆红素脑病的程度或黄疸持续不消退时,也有可能出现胆红素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综合征(简称为BIND),BIND会导致婴儿期及儿童期的一系列不同于胆红素脑病的临床表现,如嗜睡、反应欠佳、呼吸暂停、学习l障碍、自闭症、多动症、听觉失同步化、视觉聚焦障碍等。
对BIND的研究提示我们,对所有出现黄疸的宝宝,均应加强随访,监测黄疸的变化,及早发现异常并给以相应干预。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高危因素及防治措施
【 中图分类号 】 R72 1 【 2.7 文献标 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7 — 26 21 )2 03 0 64 39 (00 2 — 04— 2
T er kfc r n rvn o (o to) au e f en tl ah lg a u dc h i t s dp ee t n cnr1mes rs o aa p too i l a n ie s ao a i on c j
【 ywod 】 N w o sJu d e pto g a; i co ;rvni n ot l esrs Ke r s e br ;an i ,a l c Rs f t sPeet nadcnr aue n c ho l i ka r o om 病理性黄疸是新生儿尤其是早期新生儿常见 的临床症状 。
【 s at O jc v T x l er kf t sf en l a ooia ju d eadi r et nm aue. t- Abt c】 bet e oep r s c r o no ̄a pt l cl an i n spe ni esrsMeh r i o i ao r h g c t v o
近年病理性黄疸 的发病率 有上 升趋势 , 能够损 害新生儿 听力 、 智力及神经系统 , 导致神经 损害 和功能残疾 。所 以 , 正确认识 14 治疗 方法 首先给 予患儿抗 感染 、 . 停母乳 、 胃、 洗 止血 等 对症 治疗 ; 对无光疗禁 忌证 的患儿进 行蓝光照射 治疗 , 以间断
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是新生期常见症状之一,尤其是一周内的新生儿,既可以是生理现象,又可为多种疾病的主要表现。
胆红素重度升高或虽然不很高,但同时存在缺氧、酸中毒、感染等高危因素时,可引起胆红素脑病,死亡率高,幸存者多存在远期神经系统后遗症。
因此,需及时正确判断黄疸的性质,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一、分类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1、生理性黄疸:由于新生儿的胆红素代谢特点,即出生后胆红素的生成过多而代谢和排泄能力低下,致使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升高,约50%~60%的足月儿和80%的早产儿出现暂时性的、轻度的黄疸过程,称为生理性黄疸。
其特点为:足月儿生理性黄疸多于生后2~3天出现,4~5天达高峰,黄疸程度轻重不一,轻者仅限于面颈部,重者可延及躯干、四肢,粪便色黄,尿色不黄,一般无不适症状,也可有轻度嗜睡或纳差,黄疸持续7~10天消退;早产儿多于生后3~5天出现黄疸,5~7天达高峰。
早产儿由于血浆白蛋白偏低,肝脏代谢功能更不成熟,黄疸程度较重,消退也较慢,可延长到2~4周。
病理性黄疸新生儿黄疸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需考虑为病理性黄疸:①黄疸出现早:生后24小时内出现;②程度重:足月儿血清胆红素浓度>220.6µmol/L(12.9mg/dl),早产儿>256.5μmol/L(15mg/dl);③血清结合胆红素增高>26µmol/L(1.5mg/dl);④进展快:血清胆红素每天上升>85µmol/L(5mg/dl);⑤黄疸持续时间较长,超过2~4周,或进行性加重或退而复现。
生理性黄疸存在个体差异,也因种族、地区、遗传、和喂养方式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别。
如东方人比西方人高,母乳喂养儿较人工喂养儿高。
临床在鉴别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时,除血清胆红素为重要诊断依据外,必需结合病因和临床表现。
早产儿在缺氧、酸中毒、低体温、喂养过迟等情况下血清胆红素虽在正常范围内,已有发生核黄疸的危险,应视为病理性黄疸。
幼儿黄疸解决方案
幼儿黄疸解决方案第1篇幼儿黄疸解决方案一、背景分析幼儿黄疸,又称新生儿黄疸,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其主要表现为新生儿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
在我国,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较高,约60%的正常新生儿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黄疸。
大部分幼儿黄疸属于生理性黄疸,无需特殊处理。
然而,部分幼儿黄疸可能发展为病理性黄疸,对幼儿的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本方案旨在为病理性黄疸幼儿提供合法合规的解决方案。
二、目标定位1. 降低病理性黄疸对幼儿的危害,确保幼儿健康成长。
2. 提高家长对新生儿黄疸的认识,增强家庭护理能力。
3. 合理利用医疗资源,提高病理性黄疸的治疗效果。
三、解决方案1. 早期识别与诊断(1)加强新生儿黄疸筛查,对出生后24小时内的新生儿进行监测。
(2)对疑似病理性黄疸的幼儿,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如血清胆红素测定、尿常规、肝功能等。
(3)邀请儿科专家会诊,明确诊断,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2. 家庭护理指导(1)教育家长掌握新生儿黄疸的基本知识,了解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的鉴(2)指导家长为幼儿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保持室内温度适宜,避免强光直射。
(3)指导家长合理喂养,增加幼儿的奶量,促进肠道蠕动,降低胆红素水平。
(4)教育家长观察幼儿的病情变化,如出现拒奶、嗜睡、发热等症状,及时就诊。
3. 治疗方案(1)药物治疗:根据幼儿病情,选用合适的药物治疗,如茵栀黄颗粒、苯巴比妥等。
(2)光疗治疗:对血清胆红素水平较高的幼儿,采用蓝光照射治疗,降低胆红素水平。
(3)中医治疗:结合幼儿体质,采用中药内服、外敷等方法,辅助治疗。
(4)营养支持:加强幼儿的营养摄入,提高免疫力,促进康复。
4. 随访与评估(1)建立幼儿健康档案,定期随访,了解病情变化。
(2)评估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对家庭护理情况进行评估,提供针对性的指导。
四、保障措施1. 加强法律法规宣传,提高家长的法律意识,确保方案合法合规实施。
2. 建立多学科合作团队,提高治疗方案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治疗进展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治疗进展回顾近年来国内外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最新治疗进展。
通过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治疗方法系统地进行综述,正确的认识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了解其治疗方法,早期预防和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可以降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各种并发症及后遗症的产生,提高新生儿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
标签:新生儿;黄疸;治疗;光疗;换血新生儿黄疸(neonatal jaundice)是指一组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胆红素在体内积聚,当血中胆红素>85.0μmol/L时,引起肉眼可见的皮肤黏膜黄染及其他器官黄染的临床症候群。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特点:①出生后24h内出现黄疸;②血清胆红素,足月儿﹥221μmol/L,早产儿﹥257μmol/L;③黄疸持续时间足月大于2w,早产儿大于4w;④黄疸退而复现;⑤血清结合胆红素﹥34μmol/L,具备其中一项即可断为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为新生儿的常见病,新生儿在出生后早期约有60%会出现黄疸,而早产儿的发生率可高达80% [1]。
近年研究发现,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明显升高可损伤中枢神经系统,重症新生儿黄疸可致核黄疸,是婴儿致死及致残的重要原因。
因此,早期预防及治疗新生儿黄疸则变得尤为重要。
现对近年来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和分析,综述如下。
1 药物治疗1.1 酶诱导剂常用的药物为苯巴比妥。
苯巴比妥属核受体结构型雄甾烷受体(constitutive androstane receptor,CAR)激动剂,可增强配体蛋白、胆红素-UDP-葡萄糖醛酸转移酶(bilirubin-UDP-glucuronosyltransferase,UGT1A1)和MRP2功能[2]。
其退黄原理是:①对肝细胞酶系统有诱导作用,刺激肝细胞内线粒体增加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生成,促进间接胆红素与葡萄糖醛酸的结合,提高肝脏清除胆红素的能力;②增加肝细胞膜的通透性,使血流中的间接胆红素转移到肝细胞内;③可能增加了蛋白含量的作用,借以提高细胞摄取间接胆红素的功能[3]。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指新生儿出生后,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引起皮肤、巩膜黄染,不伴有其他临床症状的一种征象。
出生后2~3天出现皮肤、巩膜黄染,4~6天逐渐加重,早产儿可持续3~4周后消退;精神、吃奶和生长发育正常,不伴有其他症状;足月儿血清胆红素低于220.6µmmol/L,早产儿不超过256.5µmmol/L。
二、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诊断】1、生后24小时内出现;2、血清总胆红素达到相应日龄下的光疗干预标准(表1、表2),或每日上升超过85µmmol/L;3、黄疸持续时间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4黄疽退而复现;5、血清结合胆红素>34µmmol/L。
具备其中任何一项者即可诊断。
【病因】(一)胆红素生成过多1.红细胞增多症:即静脉血红细胞>6×1012/L.血红蛋白>220g/L,红细胞比容>65%。
常见于母胎或胎胎间输血、脐带结扎延迟、宫内生长迟缓(慢性缺氧),先天性青紫型心脏病及糖尿病母亲婴儿等。
2.血管外溶血:如较大的头颅血肿、皮下血肿、颅内出血、肺出血或其他部位出血。
3.同族免疫性溶血:见于血型不合如ABO或Rh血型不合等,我国ABO溶血病多见。
4.感染:细菌、病毒、螺旋体、衣原体、支原体和原虫等引起的重症感染皆可致溶血,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引起的败血症多见。
5.肠肝循环增加:先天性肠道闭锁、饥饿和喂养延迟等均可使胎粪排泄延迟,使胆红素重吸收增加;母乳性黄疸,可能与母乳中的β-葡萄糖醛酸酐酶进入患儿肠内,使肠道内未结合胆红素生成增加有关,试停喂母乳3~5天,黄疸明显减轻或消退则有助于诊断。
6.其他:红细胞酶缺陷如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病(G-6PD)等,红细胞形态异常如遗传降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等,血红蛋白病如α地中海贫血等。
(二)肝脏胆红素代谢障碍1.缺氧和感染:如窒息和心力衰竭等,可抑制肝脏UDPGT的活性。
儿科学会最新新生儿黄疸诊疗指南
02 新生儿黄疸的诊断
实验室检查
血清胆红素测定
肝功能检查
血常规检查
通过抽取静脉血液检测 血清中胆红素的浓度, 了解黄疸的严重程度。
检查肝脏功能是否正常, 排除肝炎等疾病引起的
黄疸。
检测红细胞、白细胞等 指标,判断是否存在感
染、贫血等问题。
其他实验室检查
根据具体情况,可能需 要进行其他相关实验室 检查,如凝血功能、甲
新型治疗技术与方法
蓝光疗法改进
新型蓝光治疗设备采用更先进的技术,提高治疗效率并减少副作用,使治疗过程更加安 全有效。
药物治疗方法的改进
针对不同类型的黄疸,研究新的药物治疗方法和给药途径,以减轻患儿的痛苦和家长的 负担。
病因与病理生理的深入研究
深入研究黄疸的病因
通过深入研究黄疸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为预防和治疗黄疸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方 案。
病因与病理生理
病因
新生儿黄疸的病因多样,包括新 生儿肝炎、先天性胆道疾病、新 生儿溶血、母乳性黄疸等。
病理生理
新生儿肝脏功能不成熟,胆红素 代谢能力有限,易导致高胆红素 血症;同时新生儿肠道菌群尚未 完全建立,影响胆红素的排泄。
临床表现与评估
临床表现
皮肤黄染、巩膜黄染、粪便色变浅等。
评估
通过观察黄疸的严重程度、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结合实验室检查如血清胆红 素测定、肝功能检查等,判断黄疸的类型和病因。
光照疗法
光照疗法的原理
通过特定波长的光线照射皮肤,使皮肤下的胆红素转化为水溶性物质,然后通过尿液排出体外,从而降低黄疸水 平。
光照疗法的注意事项
光照疗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护宝宝的眼睛和生殖器,避免长时间照射造成 损伤。同时,应定期监测宝宝的黄疸水平,以评估治疗效果。
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医学上把未满月(出生28天内)新生儿的黄疸,称之为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以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为特征的病症,是新生儿中最常见的临床问题。
本病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
生理性黄疸是指单纯因胆红素代谢特点引起的暂时性黄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到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除有轻微食欲不振外,无其他临床症状。
若生后24小时即出现黄疸,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超过5mg/dl或每小时>0.5mg/dl;持续时间长,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仍不退,甚至继续加深加重或消退后重复出现或生后一周至数周内才开始出现黄疸,均为病理性黄疸。
病因(一)生理性黄疸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有关,包括胆红素生成相对较多;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能力不足;血浆白蛋白联结胆红素的能力差;胆红素排泄能力缺陷;肠肝循环增加。
因此60%足月儿和80%早产儿在生后第1周可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
(二)病理性黄疸1.胆红素生成过多因过多的红细胞的破坏及肠肝循环增加,使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升高。
常见的病因有:红细胞增多症、血管外溶血、同族免疫性溶血、感染、肠肝循环增加、红细胞酶缺陷、红细胞形态异常、血红蛋白病、维生素E缺乏和低锌血症等。
2.肝脏胆红素代谢障碍由于肝细胞摄取和结合胆红素的功能低下,使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升高。
常见的病因有:缺氧和感染、Crigler-Najjar综合征(先天性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缺乏)、Gilbert综合征(先天性非溶血性未结合胆红素增高症)、Lucey-Driscoll综合征(家族性暂时性新生儿黄疸)、药物(如磺胺、水杨酸盐、吲哚美辛、毛花苷丙等)、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垂体功能低下、21-三体综合征等。
3.胆汁排泄障碍肝细胞排泄结合胆红素障碍或胆管受阻,可致高结合胆红素血症,但如同时伴肝细胞功能受损,也可有未结合胆红素的升高。
生儿病理性黄疸
蓝光干预治疗
光疗期间需密切监测血清胆红素浓度,一般12~24 h测定1次,对溶血病及血清胆红素浓度接近换血指征者,应每4~6 h测定血清胆红素和红细胞压积。
光源:蓝光最好(主峰波长为425~475nm),也可选 择白光(波长550—600nm)或绿光(波长510~530nm)。
时间:分连续和间歇照射。前者为24 h连续照射;后者是照1O一12 h,间歇12~14 h。视病情而定。
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
胆黄素代谢特点
黄疸分类
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黄疸
病理性黄疸
主要介绍病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特点
PART 1
生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
黄疸出现时间
生后2~3天
生后24小时内 >102μmol/L(6mg/dl)
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
<85μmol/L(5mg/dl/d)
>85μmol/L(5mg/dl/d)
方法:单面光疗法、双面光疗法、毯式光纤黄疸治疗法。
光疗的副作用:目前认为光疗相当安全,基本无明显并发症。有一些相对较轻和一过性的并发症。常见表现有发热、腹泻、皮疹、核黄素缺乏、青铜症及低血钙等。
光疗注意事项:由于光疗时不显性失水增加,因此光疗时液体入量需增加15%一20% [以ml/( Kg.d)计]。
血清胆 红素程度
足月儿<220.5μmol/L 早产儿<256.5μmol/L
足月儿>220.5μmol/L 早产儿> 256.5μmol/L
持续时间
足月儿≤2周 早产儿≤3~4周
足月儿>2周 早产儿>4周
结合胆红素
<26μmol/L(1.5mg/dl)
新生儿黄疸的健康教育
新生儿黄疸的健康教育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生理现象,是由于新生儿肝脏功能尚未完全成熟,导致胆红素代谢不畅所引起的。
黄疸通常在出生后的24小时内开始出现,随后逐渐加重,最后在出生后的第三至第七天达到高峰,之后逐渐消退。
虽然大多数情况下黄疸是无害的,但仍然需要引起家长的重视和正确的健康教育。
1. 黄疸的症状和特征黄疸的主要表现是新生儿皮肤和眼睛发黄,黄疸通常从头部开始,然后逐渐向下蔓延至全身。
家长应该留意新生儿的皮肤颜色变化,特别是在白天光线充足的情况下观察。
除了黄疸外,新生儿可能还会出现食欲不振、嗜睡、排便减少等症状。
2. 黄疸的原因黄疸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新生儿肝脏功能不完善,导致胆红素无法正常代谢和排泄。
此外,新生儿的红细胞寿命相对较短,也会导致胆红素的积累。
其他引起黄疸的原因还包括母体疾病、母婴血型不合、感染等。
3. 黄疸的分类黄疸可以根据不同的原因进行分类,主要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是指由于新生儿肝脏功能不完善而引起的,通常在出生后的24小时内出现,并在出生后的第三至第七天达到高峰,之后逐渐消退。
病理性黄疸则是由其他疾病或病理因素引起的,如血型不合、感染、胆道梗阻等。
4. 黄疸的处理与护理对于生理性黄疸,家长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处理和护理:- 频繁喂养:经常喂养有助于促进新生儿的肠道蠕动,加速胆红素的排出。
- 多晒太阳:适当的阳光照射可以帮助新生儿皮肤中的胆红素转化为无害的物质。
- 观察排便:黄疸新生儿的排便通常会变得黄色,家长应该密切观察排便情况。
- 避免过度包裹:新生儿应该穿着透气、宽松的衣物,避免过度包裹,以保持身体的适当散热。
对于病理性黄疸,需要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5. 黄疸的预防为了预防黄疸的发生,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孕期保健:孕妇在孕期应该注意合理饮食,避免感染,保持良好的心情和作息,以促进胎儿的健康发育。
- 母乳喂养:母乳中含有丰富的抗体和酶,有助于促进新生儿肠道蠕动,加速胆红素的排出。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病情说明指导书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情说明指导书一、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概述新生儿病理性黄疸(pathological jaundice of newborn,PJON)又称新生儿非生理性高胆红素血症,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异常增高或胆红素增高性质的改变,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或其他器官黄染,可伴有嗜睡、反应差等神经受损表现。
黄疸多在患儿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持续时间较长,或呈进行性加重,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起胆红素脑病,造成神经系统的永久性损害,甚至死亡。
英文名称:pathological jaundice of newborn,PJON。
其它名称:新生儿非生理性高胆红素血症。
相关中医疾病:黄疸。
ICD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消化系统疾病。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部分可能与遗传有关。
发病部位:皮肤。
常见症状:皮肤、黏膜或其他器官黄染。
主要病因:由某些溶血性疾病、感染、缺氧、药物等因素所致。
检查项目:体格检查、胆红素检查、肝功能检查、母婴血型检查、粪便检查、血培养、超声检查、头颅MRI。
重要提醒:新生儿出现皮肤、巩膜黄染时,应立即就医,避免疾病进展,损害神经系统。
临床分类:1、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按其发病机制可分为红细胞破坏增多(溶血性、肝前性)、肝脏胆红素代谢功能低下(肝细胞性)和胆汁排出障碍(梗阻性、肝后性)三大类型。
2、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按实验室测定血清总胆红素(TSB)和结合胆红素浓度的增高分为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高间接胆红素血症)、高结合胆红素血症(高直接胆红素血症)以及两者同时存在的混合性高胆红素血症。
二、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病特点三、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病因病因总述: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病因较多,比如某些溶血性疾病、感染、缺氧、药物等,大致可分为胆红素生成过多、肝脏胆红素代谢障碍、胆汁排泄障碍三大方面原因。
基本病因:1、胆红素生成过多红细胞破坏增多、肠-肝循环增加,可使胆红素生成过多。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措施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措施【摘要】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疾病之一,引起黄疸的原因很多,主要与溶血、代谢障碍、感染等有关。
病理性黄疸的临床表现主要是皮肤、巩膜发黄,伴有全身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
如果不及时干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可能会引起脑损伤、发育迟缓等严重后果。
护理要点和观察要点尤为重要,护理措施包括光疗、保持水电解质平衡等。
加强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观察,积极采取护理措施,提高警惕,及时干预是预防和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关键。
【关键词】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临床观察、护理措施、临床表现、危害、护理要点、观察要点、加强观察、积极干预、警惕、及时干预1. 引言1.1 病理性黄疸概述病理性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疾病,其主要表现为皮肤、巩膜和黏膜呈现明显的黄疸色泽。
病理性黄疸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新生儿肝脏功能未能完全发育成熟,造成胆红素代谢、转运及排泄功能受到影响而导致胆红素在血液中积聚过多的结果。
病理性黄疸在新生儿中较为常见,尤其在出生后头几天内发生的概率较高。
病理性黄疸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黄疸、食欲不振、体重下降、尿色深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出现潮红、呼吸急促、昏迷等症状。
病理性黄疸不仅影响新生儿的生长发育,还可能诱发其他严重的并发症,如脑损伤、脑瘫等。
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至关重要。
针对病理性黄疸的病因和临床表现,我们需要加强对新生儿的观察和护理工作,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确保新生儿能够顺利康复并健康成长。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将详细介绍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表现、危害、护理要点、观察要点和护理措施,以及加强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观察和提高警惕的重要性。
1.2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意义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疾病,其临床意义十分重大。
黄疸是由于胆红素在血液中过多积聚而导致皮肤、黏膜和巩膜发生黄染的症状。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可能会引起脑损伤:高胆红素血症可导致核黄疸,严重时可影响神经系统功能,出现抽搐、智力低下等情况,严重危害新生儿的健康。
新生儿黄疸
,约2\3母乳喂养新生儿可出现。
母乳性黄疸:
母乳中的β-葡萄糖醛酸酐酶水平较高
是否继续吃母乳?
9.2%左右发生,一般4-7天开始出现,持续1-4月,
停母乳3-5天,胆红素水平下降50%,排查其他原因,
可诊断。
病理性黄疸的病因
2.胆红素代谢障碍
肝细胞摄取和结合胆红素的能力低下→非结合胆红素升高
新生儿黄疸
教学目标
掌握病理性黄疸和生理性黄疸的鉴别 掌握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表现
熟悉新生儿黄疸的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法
了解新生儿黄疸病因及胆红素代谢特点
概念
黄疸是指因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引起的皮肤或其他
器官黄染,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
新生儿黄疸又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
最常见的表现之一
胆红素生成多、对胆红素转运和处理能力低下、胆
黄疸→防止核黄疸
2-3月内确定胆道闭锁→肝门空肠吻合术;肝移 植
治疗
光疗
1.原理:
未结合 胆红素
光
蓝光 绿光 日光
水溶性 异构体
尿液
排出
胆汁
△需12-24小时血胆红素才下降
2.设备:
光疗箱、光疗灯、光疗毛毯
眼罩、尿布
治疗
光疗
3.指征:①.早产儿出现黄疸
②.生后24-48小时,血清总胆红素>12mg/dl ③.新生儿溶血病出现黄疸
窒息、缺氧、酸中毒、感染:抑制UDPGT活性 先天性UDPGT缺乏 慢性、良性非结合胆红素血症
家族性暂时性新生儿黄疸:48小时内,2-3周自然消退
药物:与胆红素竞争Y、Z担保结合位点,或使胆红素与白蛋白分离
其他:甲状腺功能减退,UDPGT活性降低;垂体功能低下、先天愚
新生儿黄疸的种类和处理方法
新生儿黄疸的种类和处理方法黄疸在新生儿中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面对这种情况,家长不需要过度着急,可以了解一下新生儿黄疸的种类和一些处理方法,以便于更好的保护新生儿成长。
那么新生儿黄疸有哪些种类呢?处理方法又有哪些呢?在本文中为大家介绍了关于新生儿黄疸的一些基本知识,希望能够让大家对新生儿黄疸有更多的了解。
1.什么是新生儿黄疸对于新生儿来说,黄疸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很大一部分的新生儿都会出现黄疸。
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未结合胆红素蓄积是该病直接病机,以面部、巩膜甚至全身皮肤出现黄染为典型症状表现。
新生儿由于毛细血管丰富,当血清胆红素超过85 μmol/L(5 mg/dl),则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
新生儿黄疸一般可以分类两个主要类型,一是生理性黄疸,另一个则是病理性黄疸。
这两种情况有很大的差异,而如何处理也是不同的,因而新生儿发生黄疸现象之后,家长应该分辨孩子是那种情况,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帮助孩子早日恢复健康。
2.新生儿黄疸的种类2.1生理性黄疸其特点为:(1)一般情况良好。
(2)足月儿生后2-3d出现黄疸,4-5d达高峰,5-7d消退,最迟不超过2周;早产儿黄疸多于生后3-5d出现,5-7 d达高峰,7-9d开始消退,最长可延迟到3-4周。
(3)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85μmol/L(5 mg/dl)或每小时<0.85μmol/L(0.5mg/dl)。
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在刚出生不久所特有的一种情况,这主要是由于新生儿在子宫之内长期处于低氧的环境之下,使得血液中的红细胞生成过多,并且主要是由于这类红细胞还不够成熟,非常容易遭到破坏,而在出生之后,就会造成胆红素的生成过多,大约能够是成人的2倍。
一般情况下,足月儿<221μmol/L(12.9mg/dl),早产儿<256μmol/L(15mg/dl)是生理性的,产生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新生儿的肝脏功能还发育不够完全,胆红素的代谢不能够很好的进行,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进而使得新生儿出现黄疸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