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3戏剧与影视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5级)

合集下载

戏剧与影视学一级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

戏剧与影视学一级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

戏剧与影视学(一级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2012年修订)指导思想根据艺术学学科的特点和国家对本学科人才的需要,确定戏剧与影视学一级学科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坚持“宽口径、厚基础”的原则,参照国际通行的在一级学科培养研究生的经验;兼顾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之间的衔接,建构“塔型”人才培养体系;遵循教育规律,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因材施教,体现特色;追踪当代学术最新发展,培养具有现代知识结构的复合型人才。

硕士研究生一、硕士生培养目标1.具备戏剧与影视学方面比较扎实的基础理论和比较广博的专业知识;具备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从事戏剧与影视学及相近学科的教学、科研,以及文化、传媒、新闻、出版、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2.掌握一门外国语和计算机应用。

3.德才兼备,身体健康。

二、硕士生招生1.统招生符合研究生报名条件,参加全国研究生统一考试,考试成绩合格并进入当年招生计划范围内的考生,可参加研究生复试。

复试及思想表现审查合格者,可录取为当年硕士研究生。

硕士生统招生考试和录取均在一级学科进行,分初试、复试两段:初试科目:(1)戏剧影视基础;(2)评论写作。

复试:初试合格参加复试者,按专业及外语成绩排序,差额复试。

复试包括专业知识面试、外语口语听力面试、专业课程笔试。

笔试科目为考生报考(二级学科)的专业课程。

考试科目:戏剧戏曲学专题、电影学专题、电视艺术学专题。

2.免试生“985”、“211”学校具有推免资格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可申请免予参加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经审查并面试合格后直接录取为硕士研究生。

三、硕士生课程设置为适应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硕士生课程设置淡化专业界限,鼓励学科交叉,增设前沿性学科,为学生在较为广阔的领域接受教育创造条件,以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及其个性的自由发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实施办法》,硕士生须修满32学分(非戏剧与影视学专业本科毕业及同等学力学生须补修4学分戏剧影视学专业本科段课程),并通过硕士学位课程考试合格者,方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戏剧与影视学硕士培养方案

戏剧与影视学硕士培养方案

戏剧与影视学硕士培养方案引言:戏剧与影视学硕士培养方案是为了培养具有戏剧与影视学理论研究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而设计的。

本文将对戏剧与影视学硕士培养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一、培养目标戏剧与影视学硕士培养方案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具备扎实的戏剧与影视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创作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学生具备以下能力:1. 掌握戏剧与影视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2. 熟悉国内外戏剧与影视发展的历史和现状;3. 具备戏剧与影视创作和批评的能力;4. 具备戏剧与影视教学和研究的能力;5. 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培养内容戏剧与影视学硕士培养方案的培养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理论基础课程:戏剧与影视学概论、戏剧与影视理论研究方法、戏剧与影视史、戏剧与影视批评等;2. 创作实践课程:戏剧与影视创作、戏剧与影视表演、戏剧与影视导演等;3. 教学研究课程:戏剧与影视教育、戏剧与影视教材编写与设计、戏剧与影视教学方法等;4. 学术研究课程:戏剧与影视研究、戏剧与影视学术论文写作、戏剧与影视学术会议等;5. 实践环节:戏剧与影视实习、戏剧与影视创作实践、戏剧与影视教学实践等。

三、培养模式戏剧与影视学硕士培养方案采取以课程教学为主体,辅以实践环节和科研论文写作的培养模式。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接受系统的理论培训和实践训练,通过课程学习和实践实习提高专业素质和创作能力。

此外,培养方案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提高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四、毕业要求戏剧与影视学硕士培养方案要求学生完成一定的学分要求,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

学生在毕业时应具备以下要求:1. 掌握戏剧与影视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能够独立进行戏剧与影视理论研究;2. 具备扎实的戏剧与影视创作和批评能力,能够进行戏剧与影视创作和批评工作;3. 具备戏剧与影视教学和研究能力,能够进行戏剧与影视教学和研究工作;4. 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戏剧与影视领域的问题;5. 具备良好的学术道德和职业素养,能够遵守学术规范和道德规范。

戏剧与影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戏剧与影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戏剧与影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130300)一、学科简介戏剧与影视学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也有着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现代气息。

它体现了现代科技与艺术的综合,而且广泛吸收了文学、美术、音乐等各门艺术中的精华,实现了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造型艺术与表演艺术的综合,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加强戏剧与影视艺术的研究,可以追前贤励后学,深入了解戏剧与影视这一现代社会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艺术门类的历史脉络,拓展创造戏剧与影视学的未来发展。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和中国戏剧与影视事业和影视产业发展的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具体要求是:1.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正确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有为国家的戏剧、影视事业献身、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精神。

2.在本学科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较宽的知识面;有较丰富的社会、文化、艺术知识和较强的戏剧影视创作研究能力;具备独立从事戏剧影视专业教学工作和戏剧与影视学理论研究工作。

3.能熟练地运用外语阅读专业文献资料和撰写论文摘要,并具有初步的听说能力。

4.拥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备完善的人格。

三、研究方向1、电影学本方向以影视理论思潮为理论基础,以中外电影史为创作脉络,以电影流派、电影导演和具体创作为切入点,重点研究当代中国电影的美学、文化与产业,为现实和未来的两岸三地电影创作提供参照。

培养具有系统而扎实的电影理论基础和开阔而丰富的电影史视野,注重艺术与技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具有较强的电影艺术细读能力,熟悉电影制作过程,能独立从事科研、教学、制作或管理等电影专业相关工作。

戏剧与影视学硕士培养方案

戏剧与影视学硕士培养方案

戏剧与影视学硕士培养方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艺术的需求不断增长,戏剧与影视学专业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为了满足学生对戏剧与影视学深造的需求,许多大学推出了戏剧与影视学硕士培养方案。

本文将介绍一种典型的戏剧与影视学硕士培养方案,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该专业的学习内容和培养目标。

一、培养目标戏剧与影视学硕士培养方案的目标是培养具备戏剧与影视创作、批评、教学和管理等方面的综合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通过系统学习戏剧与影视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使学生具备深入研究和创新戏剧与影视学领域的能力。

二、培养内容1.核心课程戏剧与影视学硕士培养方案的核心课程包括戏剧与影视理论、戏剧与影视编导、戏剧与影视创作、表演艺术、戏剧与影视批评、戏剧与影视历史等。

这些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戏剧与影视的理论与实践,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创作能力。

2.选修课程戏剧与影视学硕士培养方案还提供了丰富的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方向选择相应的课程。

选修课程包括戏剧与影视音乐、戏剧与影视美术、戏剧与影视导演、戏剧与影视制片、戏剧与影视表演等。

这些选修课程能够满足学生对不同领域的深入学习需求,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

3.实践环节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戏剧与影视学硕士培养方案设置了一系列实践环节。

包括实习、实训、创作实践等。

学生可以通过参与实践项目,提升自己的实践技能和创作能力,并与实际工作环境接轨。

三、培养模式戏剧与影视学硕士培养方案采用学分制培养模式。

学生需要修满一定的学分,并完成一定的学术论文或创作作品。

在培养过程中,学生将接受理论学习、实践训练和独立研究等多种形式的培养。

四、培养要求戏剧与影视学硕士培养方案对学生的培养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术要求:学生需要具备扎实的戏剧与影视理论基础,具备独立开展研究的能力。

2.实践要求:学生需要参与实践项目,提高实践能力和创作能力。

3.论文要求:学生需要完成一定的学术论文或创作作品,并通过答辩。

“戏剧与影视学”一级学科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申请基本条件

“戏剧与影视学”一级学科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申请基本条件

“戏剧与影视学”一级学科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申请基本条件本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申请基本条件一、学科方向与特色1.学科方向。

戏剧戏曲学、电影学、广播电视艺术学、播音与主持艺术这 4 个学科方向中,至少选择 2 个学科方向作为主导学科方向,且必须具有戏剧戏曲学、电影学和广播电视艺术学中的至少1 个学科方向。

申请单位根据学科优势,自设 1-2 个学科方向。

2.学科特色。

申请单位结合自身的综合优势、研究基础,有明确的学科定位和特色,服务于国家和地方经济文化建设。

学科定位符合全球化与新媒体革命下戏剧与影视文化发展的规律和态势,注重基础理论创新,培养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的高级研究型人才。

在学界和业界有良好的声誉。

二、学科队伍3.人员规模。

专任教师不少于24 人,其中每个学科方向不少于12 人。

高级职称不少于8人,正高级职称不少于 4 人,各个学科方向的梯队结构应均衡合理。

4.人员结构。

专任教师中,35 岁以上、50 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比例不少于 60%;正高级以上职称教师不少于 8 人(其中每个学科方向不少于 4 人);获博士学位人员比例不低于40%,45 周岁以下的教师原则上应具有博士学位;具有外单位学位的教师比例应不低于40%。

5.学科带头人与学术骨干。

学科带头人应具有正高级职称,主持过国家级课题、省部级重点课题,获得过省部级及以上教学科研奖励。

学术骨干不少于3 人,具有正高级职称,主持过省部级及以上课题、获得过校级及以上教学科研奖励。

学科带头人应在同学科或相近学科博士点参与过博士生培养并且完整指导过 1 届硕士研究生。

三、人才培养6.培养概况。

每年硕士学位授予人数原则上不少于50 人。

具有戏剧与影视学学科方向博士点或一级学科硕士点,且连续招生五年以上。

7.课程与教学。

应具备完整的硕士生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清晰完善。

有不少于三门符合本学科发展要求、体现学科特色的专业核心课程。

拟定的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完善,培养目标明确,培养方式科学合理。

戏剧与影视学(130300)

戏剧与影视学(130300)

戏剧与影视学(130300)一、专业概况及培养目标1、专业概况:本学科是国内高校首个获批的电影学博士学位授权点,是我校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戏剧与影视学的重点建设专业。

目前设有博士、学术型硕士、全日制艺术硕士、非全日制艺术硕士等多层次多种类的研究生培养专业方向。

学科师资力量雄厚,拥有多位屡获国际和国家级大奖的艺术家和一批有影响的专家学者。

承担完成多项重大科研项目,成果丰硕。

学科点获批以来,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毕业生在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领域均屡获殊荣,人才培养质量广受好评。

2、培养目标:培养目标应根据国家对学位获得者的基本要求,结合不同学科专业、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研究生培养以及本单位的特点,阐明对本学科专业硕士学位获得者在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方面应达到的广度和深度,科学研究能力或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能力,以及政治思想、道德品质、身心健康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二、研究方向和内容1、(电影学)电影史论方向研究内容:电影美学、中国电影史、外国电影史、电影学研究方法、中国电影史专题研究、电影理论专题研究、最新电影研究、类型电影研究、港台电影研究、影视产业研究。

学习过程分为课程学习、科研训练、实习实践、毕业实践四个个环节。

课程学习中学位课程分为公共必修课和专业必修课,选修课分为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

科研训练环节包含学术活动、导师指导、研究成果考核、社会服务活动四个环节。

2、(电影学)电影创作研究方向研究内容:电影美学、中国电影史、外国电影史、电影学研究方法、影视剧作研究、导演创作研究、数字影像制作、最新电影研究、类型电影研究、港台电影研究、影视产业研究。

学习过程分为课程学习、科研训练、实习实践、毕业实践四个个环节。

课程学习中学位课程分为公共必修课和专业必修课,选修课分为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

科研训练环节包含学术活动、导师指导、研究成果考核、社会服务活动四个环节。

三、师资队伍本专业教师大多从事影视创作及创作理论研究,其中4位教授;15位副教授。

影视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影视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影视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影视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随着影视行业的发展壮大,影视文学作为一门交叉性学科,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

为了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影视文学专业人才,各高校纷纷设立影视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项目。

下面,介绍一下影视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影视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熟练掌握文学和影视专业知识、具备良好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影视创作能力,能够胜任培养和教育工作、参与学术研究、在影视创作和管理领域从事高层次的专门业务工作。

具体来说,学生应该能够:1.掌握文艺作品的鉴赏技巧和评价标准,了解影视剧本的构成要素和创作技巧;2.理论功底扎实,具备系统掌握文学理论、文化理论、新闻学理论、音乐学理论、戏剧学理论与影视理论等方面知识的能力;3.具备较强的文献检索与利用、综合分析和推理能力,能够撰写学术论文和出版教材;4.在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掌握电影、电视、广播等影视媒介的语言、结构和表现手法,具备较强的影视文艺创作水平和创新能力。

二、课程设置影视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主要涵盖三个方面,即:文艺学、影视学和文化传播学。

具体的课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文学史和文艺综合理论;2.文学创作和影视剧本创作;3.影片分析与批评;4.剧本、文学作品改编的创意与技巧;5.传统文化与现代传媒;6.影视制作与艺术管理;7.新媒体和数字影视技术应用;8.影评重点发行片解析。

三、实践环节专业硕士研究生不仅要进行理论学习,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因此,影视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中也有完善的实践环节。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要进行实验性研究和探索性创作,不断提高影视文艺创作能力。

2.培养学生进行文化传播调研,从文化角度剖析和解析影视作品。

3.学生参与影视作品的策划、编剧、制作等实践项目,锤炼实践能力。

4.与各大影视机构合作,学生可以参加实习,在观察、实际操作和实践创作等方面锻炼自己。

安徽大学201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分学科招生计划(调整后)

安徽大学201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分学科招生计划(调整后)

首 页 机构简介招生工作培养工作学位工作学生工作就业信息办事指南联系我们 下载专区安徽大学201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分学科招生计划(调整后)发布日期:2015-4-24 浏览量:1725(一)学术学位研究生招生计划(二)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计划系所一级学科码 一级学科招生计划 哲学系 0101 哲学21 经济学院 0201 理论经济学 5 经济学院 0202 应用经济学 84 法学院0301 法学 85 社会与政治学院 0303 社会学26 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0305 马克思主义理论 22 高等教育所 0401 教育学6 文学院 0501 中国语言文学 80 外语学院 0501 中国语言文学 3 外语学院 0502 外国语言文学 38 外语学院 0502 俄语语言文学 3 外语学院0502 日语语言文学 4 新闻传播学院 0503 新闻传播学 55 历史系 0601 考古学 5 历史系0602 中国史 36 徽学研究中心 0602 中国史 7 商学院 1202 工商管理 80 管理学院 1204 公共管理45 管理学院 1205 图书馆、情报与档案 28 艺术学院 1302 音乐与舞蹈学 6 艺术学院 1303 戏剧与影视学 5 艺术学院1304 美术学 15 数学科学学院 0701 数学 40 数学科学学院0714 统计学 10 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 0702 物理学 11 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 0803 光学工程7 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 0805 材料科学与工程 24 化学化工学院 0703 化学55 化学化工学院 0817 化学工程与技术 19 生命科学学院 0710 生物学 47 生命科学学院0713 生态学 1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0713 生态学24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0830 环境科学与工程 18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0809 电子科学与技术 52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0810 信息与通信工程 55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0811 控制科学与工程 36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08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83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0835 软件工程 2 健康研究院21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2 微生物研究所 4 高能物理研究所4 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5 中科院动物研究所 4 昆明动物研究所 4 军事医学科学院4院系 专业专业名称招生计划代码经济学院025100金融硕士46经济学院025200应用统计硕士15经济学院025300税务硕士11经济学院025400国际商务硕士8法学院035101法律硕士(非法学)65法学院035102法律硕士(法学)15社会与政治学院035200社会工作硕士80文学院045300汉语国际教育硕士35外语学院055101英语笔译48新闻传播学院055200新闻与传播硕士44新闻传播学院055300出版硕士11历史系065100文物与博物馆硕士12商学院125100工商管理硕士90商学院125300会计硕士80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硕士90管理学院125500图书情报硕士35艺术学院135101音乐2艺术学院135107美术4艺术学院135108艺术设计15化学化工学院085204材料工程1化学化工学院085216化学工程2生命科学学院085238生物工程1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085229环境工程1电子信息工程学院085208电子与通信工程38电子信息工程学院085209集成电路工程11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085207电气工程14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085210控制工程30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085211计算机技术3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085212软件工程8【返回】【打印此页】【顶部】【关闭】版权所有 © 2007-2015 安徽大学研究生院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5018241号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九龙路111号安徽大学磬苑校区蕙园11号楼三楼 邮编:230601 E_mail:yjsy@ 访问统计:自2010年11月1日以来总访问:7801383 昨日访问:6133 今日访问:4402 后台管理。

戏剧与影视学-东北师范大学

戏剧与影视学-东北师范大学
二、研究方向
1.视听艺术史论 2.视听艺术与技术 3.广播电视文艺研究 4.影视产业文化研究 5.播音主持艺术研究
三、学制与学分
基本学制为三年,最长修业年限为四年。 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低于 39 学分。其中,课程总学分不低于 32 学分,开题报告与学 位论文共 6 学分,文献阅读 1 学分。硕士研究生在规定修业年限内修满规定学分,通过思想 品德考核和学位论文答辩,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有关 规定,达到我校学位授予 标准,授予艺术学硕士学位。 允许学生提前毕业,但最低修业年限不得少于两年半。凡提前修满最低学分、学术水平 达到硕士学位相关授予标准者,经本人申请、指导教师同意、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讨论通 过,且学位论文答辩通过,可提前半年毕业,但必须同时满足下面三个条件: 1.所修各门课程成绩的平均分在 85 分以上。
40 2
播音与主持艺术前沿 40 2
Ⅲ 播音与主持
Ⅲ 艺术专业

至少选修 1 门 2—3 学分跨一级学科的课程。
2. 个人学习计划 导师必须在研究生入学后一个月内指导研究生制定出研究生个人学习计划;应根据培养 方案要求并在综合考虑个人兴趣、发展需要基础上列出拟修读的课程、时间安排及要达到的 目标;结合本专业必读经典文献列出硕士研究生应读文献书目、进度安排及要达到的目标。 个人学习计划应在入学后一个月内完成,并提交学院备案。 补修课程要求:生源为同等学力或跨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确定 2 门本 学科的本科生专业基础课作为补修课程。补修课程不列入培养方案,但要列入硕士研究生个 人培养计划,只记成绩,不计学分。 3.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 提倡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实行课堂讲授、交流研讨、案例分析等相 结合的教学方式,充 分发挥研讨在促 进学生的 自主性学习 和研究性学 习中的作用 ,增强对 研究生创新 能力的培 养。

2015年版培养方案课程编码规则程编码规则20150422

2015年版培养方案课程编码规则程编码规则20150422

2015版培养方案课程编码规则一、课程代码设计课程代码统一以11位数字编码表示:ABCDEFFGHIJK,具体格式和内涵如下:课程编号= ABCD + E + F + G + H + I + JK 二级学科代码层次区分号课程模块课程性质选修要求开设学期课程序号二、代码说明1. 二级学科代码ABCD指的课程对应的二级学科代码,由四位数字组成,首先以《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版)(简称“目录”)》(见附录1)为准进行编码。

该目录中不能提供二级学科代码的课程,则由教务处统一编号(部分课程编码见附录2)。

2. 层次区分号E由一位数字组成,本科为1,专科为2,本专科通用为3。

3. 课程模块类别F分为五类:1-通识教育模块、2-专业教育模块、3-创新教育模块、4-实践教育模块、5-教师教育模块。

4. 课程性质分类G分为五类:1-理论课程、2-实验课程、3-课堂实践实训课程、4-课外实践实训课程、5-分散实践实训课程。

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课程,两类课时相等记作理论课,课时不等按课时多者定义该课程分类。

5. 课程选修H分为3类:1-必选、2-限选、3-任选、4-必选或选修。

6. 课程开设学期I按照开课情况,分别用“1-8”中的某一数字表示。

分类教学、多学期开设的公共课记作“0”。

7. 课程顺序号JK依次从“01-99”中的两位数字表示。

在每个二级学科课程类别中,顺序号均从“01”开始编码(教务处统一安排的课程独立编码,不参与专业课程编码)。

三、注意事项2015版培养方案课程编码均按照该规则制定,每门课程只设置一个编码。

2015版培养方案之后若有新增课程,需填写新增课程审批表(见附录3),并提供相关的材料,经教务处审批备案给出新课程编码,最后添加到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课程体系中。

附录目录:附录1 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版)附录2 绵阳师范学院2015培养方案部分课程代码说明表附录3 新增课程审批表附录1: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于二○一一年三月制01 哲学0101 哲学02 经济学0201 理论经济学0202 应用经济学03法学0301 法学0302 政治学0303 社会学0304 民族学0305 马克思主义理论0306 公安学04 教育学0401 教育学0402 心理学(可授教育学、理学学位)0403 体育学05 文学0501 中国语言文学0502 外国语言文学0503 新闻传播学06 历史学0601 考古学0602 中国史0603 世界史07 理学0701 数学0702 物理学0703 化学0704 天文学0705 地理学0706 大气科学0707 海洋科学0708 地球物理学0709 地质学0710 生物学0711 系统科学0712 科学技术史(分学科,可授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学位)0713 生态学0714 统计学(可授理学、经济学学位)08 工学0801 力学(可授工学、理学学位)0802 机械工程0803 光学工程0804 仪器科学与技术0805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授工学、理学学位)0806 冶金工程0807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0808 电气工程0809 电子科学与技术(可授工学、理学学位)0810 信息与通信工程0811 控制科学与工程08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可授工学、理学学位)0813 建筑学0814 土木工程0815 水利工程0816 测绘科学与技术0817 化学工程与技术0818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0819 矿业工程0820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0821 纺织科学与工程0822 轻工技术与工程0823 交通运输工程0824 船舶与海洋工程0825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0826 兵器科学与技术0827 核科学与技术0828 农业工程0829 林业工程0830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授工学、理学、农学学位)0831 生物医学工程(可授工学、理学、医学学位)0832 食品科学与工程(可授工学、农学学位)0833 城乡规划学0834 风景园林学(可授工学、农学学位)0835 软件工程0836 生物工程0837 安全科学与工程0838 公安技术09 农学0901 作物学0902 园艺学0903 农业资源与环境0904 植物保护0905 畜牧学0906 兽医学0907 林学0908 水产0909 草学10 医学1001 基础医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1002 临床医学1003 口腔医学1004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1005 中医学1006 中西医结合1007 药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1008 中药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1009 特种医学1010 医学技术(可授医学、理学学位)1011 护理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11 军事学1101 军事思想及军事历史1102 战略学1103 战役学1104 战术学1105 军队指挥学1106 军制学1107 军队政治工作学1108 军事后勤学1109 军事装备学1110 军事训练学12 管理学1201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授管理学、工学学位)1202 工商管理1203 农林经济管理1204 公共管理1205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13 艺术学1301 艺术学理论1302 音乐与舞蹈学1303 戏剧与影视学1304 美术学1305 设计学(可授艺术学、工学学位)附专业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目录0251 金融0853 城市规划0252 应用统计0951 农业推广0253 税务0952 *兽医0254 国际商务0953 风景园林0255 保险0954 林业0256 资产评估1051 *临床医学0257 审计1052 *口腔医学0351 法律1053 公共卫生0352 社会工作1054 护理0353 警务1055 药学0451 *教育1056 中药学0452 体育1151 军事0453 汉语国际教育1251 工商管理0454 应用心理1252 公共管理0551 翻译1253 会计0552 新闻与传播1254 旅游管理0553 出版1255 图书情报0651 文物与博物馆1256 工程管理0851 建筑学1351 艺术0852 *工程注:名称前加“*”的可授予硕士、博士专业学位;“建筑学”可授予学士、硕士专业学位;其它授予硕士专业学位。

戏剧与影视学代码130300

戏剧与影视学代码130300

戏剧与影视学代码 1303一、培养目标本学科以戏剧和电影、电视的创作与研究为主导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能够从事戏剧与影视的创作、教学与研究,广播电视艺术事业的节目制作、管理、新闻、出版、文化交流等相关实际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毕业生可在电视台、电影制片厂、文艺团体、文化管理机构、报刊杂志社、高等院校及相关单位从事戏剧影视创作、编辑、管理、教学以及理论研究工作。

具体要求:1、认真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科学发展观,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具有集体主义观念;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学风严谨,身心健康;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奉献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2、在本学科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3、掌握一门外国语;4、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5、身体健康。

二、学习年限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基本学习年限为3年。

在规定基本年限内,未达培养要求的,可以申请延长学习年限,但延长时间不得超过一年。

延长期满仍未完成学业者,按退学处理。

延长学习年限的学生须按学年交纳延长期学费。

三、研究方向1、戏剧影视创作与研究在同类型教育中,本学科方向的特点是:研究与创作并举,注重戏剧影视在当今文化氛围中之生态学研究,研究理论与创作之间的关系与规律,重视扎实的基础和开阔的视野。

具有戏剧影视创作经验的教师团队作为教学科研支撑力量。

戏剧影视叙事学研究、戏剧影视剧创作研究是本学科方向的主要优势。

2、传统文化与影视艺术本学科方向坚持以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为基础性依托,立足于山西大学文学院百余年来的历史文化积淀,在注重挖掘传统文化对于现代影视产品生产的重要价值的同时,将影视艺术教育与传播传统文化相结合,重视学生人文精神的提升。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生培养模式。

3、电影美学研究影视艺术基本规律和特性问题,注重影视特征与欣赏规律的美学审视,追求文学与影视之间的双向对流,探索具有文本阐释的批评方法,以介入中外影视与之进行艺术和思想的对话,注重培养学生艺术理论素质。

戏剧与影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

戏剧与影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

戏剧与影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50104)一、学科简介戏剧与影视学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也有着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现代气息。

它体现了现代科技与艺术的综合,而且广泛吸收了文学、美术、音乐等各门艺术中的精华,实现了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造型艺术与表演艺术的综合,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加强戏剧与影视艺术的研究,可以追前贤励后学,深入了解戏剧与影视这一现代社会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艺术门类的历史脉络,拓展创造戏剧与影视学的未来发展。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和中国戏剧与影视事业和影视产业发展的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具体要求是:1.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正确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有为国家的戏剧、影视事业献身、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精神。

2.在本学科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较宽的知识面;有较丰富的社会、文化、艺术知识和较强的戏剧影视创作研究能力;具备独立从事戏剧影视专业教学工作和戏剧与影视学理论研究工作。

3.能熟练地运用外语阅读专业文献资料和撰写论文摘要,并具有初步的听说能力。

4.拥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备完善的人格。

三、研究方向1、戏剧创作及理论研究戏剧的发展与演变,重点研究戏剧文本创作与理论脉络。

2、电影剧本创作及理论研究电影文学创作,以及小说的电影改编。

四、学习年限学习期限为三年。

一至二年为硕士必修课程和指定专业课程的学习,至少修满35学分,三年级进行教育实习、撰写毕业论文与进行论文答辩。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见附表)六、课程介绍(附录)七、教学与社会实践一至二年级各参加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包括艺术创作实践、参加学术会议、在导师指导下参加相应课题研究或赴外地进行学术交流等),三年级第一学期进行教育实习两周。

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南京大学研究生院

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南京大学研究生院

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南京大学研究生院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2014年)指导思想依循一般教育学原则和研究生培养规律,根据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的特点,按照社会对本学科人才的需求,本方案在一级学科范围内培养研究生,确定本学科研究生培养的具体目标。

艺术学理论学科培养的研究生应具有如下素质:治学严谨,学风端正,专业知识扎实,富于创新精神,具有较强科研能力和相关实际工作能力。

本专业研究生应努力成为中国当代社会文化建设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硕士一、硕士生培养目标硕士学位获得者应掌握艺术学理论的专业知识和研究方法,了解本学科国内外学术发展的新趋势。

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位论文,论文应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或应用价值。

能胜任艺术学理论及相关学科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胜任文化、宣传等领域的相关工作。

二、硕士生招生1、统招生应届本科毕业生,已获得学士学位或具有同等学历的符合相关规定的在职人员,符合硕士生报名条件,参加全国硕士生统一考试,考试成绩合格并进入当年招生计划范围内的考生,均可参加硕士生招生复试。

复试及相关审查合格者,可录取为当年硕士生。

硕士生统招生考试和录取工作分初试、复试两段:(1)初试:政治、外语和两门专业课。

专业课I的考试科目为“艺术基础理论”,试题按一级学科命题。

专业课II根据不同二级学科方向命题:1)艺术理论与艺术史方向的考试科目为“艺术史论与批评”;美育与艺术教育方向的考试科目为“美育与艺术教育”;文化创意与文化产业方向的考试科目为“文化创意与文化产业”。

(2)复试:初试合格参加复试者,按初试成绩排序,差额复试。

复试内容包括:A.专业知识笔试(艺术评论写作,按三个不同二级学科方向命题);B. 专业英语听力和口语测试;C. 艺术实践能力考试(美育与艺术教育方向、文化创意与文化产业方向的考生)。

2、免试生应届本科毕业生,符合下列四项条件者,可申请免予参加全国硕士生入学考试,经审查并面试合格后直接录取为硕士生:(1)德智体美全面发展;(2)全国重点大学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并取得所在学校推荐免试资格;(3)大学本科主干课成绩平均80分以上,英语成绩达到国家六级或四级优秀;(4)前三学年总评成绩在专业名列前茅。

戏剧与影视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戏剧与影视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戏剧与影视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学科简介1.一级学科简介“戏剧与影视学”一级学科是艺术学门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以戏剧与影视艺术的历史、现象、作品、代表人物、流派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揭示戏剧、戏曲与影视艺术的基本原理、一般规律和发展趋势为主要研究内容,涵盖戏剧、戏曲、电影、广播电视等创作与研究的广泛领域,在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和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南京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一级学科由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电影电视学系牵头组织申报。

2011年,成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硕士学位授权点。

2012年,被江苏省教育厅遴选为江苏省重点学科。

2.学科方向简介:南京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一级学科硕士点设4个学科方向:电影学、戏剧影视编剧、戏剧戏曲学、广播电视艺术学。

电影学:是将电影作为艺术现象、社会文化现象、大众传播媒介和产业经济形态加以研究的学科,是研究电影的艺术特性、媒介特性、文化和产业特征的一门综合性艺术学科。

有电影批评学与实践、电影史论、影视策划、影视文化产业学4个研究方向。

戏剧影视编剧:是研究戏剧、影视剧本创作方法、技巧、经验、理论和规律的学科,特别强调其实践性和应用性。

有编剧理论、影视改编研究与实践、影视剧创作3个研究方向。

戏剧与戏曲学:是综合考察和研究戏剧戏曲理论、历史和创作的一门学科。

它是从戏剧文学、舞台艺术等角度,对东西方特别是我国古代戏剧戏曲的理论与实践以及当代戏剧戏曲流派等进行全面系统研究的学科。

有古典戏曲理论与文献研究、中国古代戏曲史与戏曲艺术研究2个研究方向。

广播电视艺术学:是侧重于对广播电视媒介的特性、广播电视艺术的发展历史、基本理论和创作规律研究的学科。

有电视艺术、数字媒体艺术、播音主持艺术及摄影与摄像艺术4个研究方向。

二、培养目标本学科以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政治指导思想,培养具有良好道德修养和学术品德的基础学术人才。

硕士研究生应掌握本学科的专业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专业研究水平和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戏剧与影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5级研究生开始使用)一、专业学科、学制、学习方式一级学科名称:戏剧与影视学(代码: 1303 )二级学科名称:戏剧影视理论与实践(代码: 130301 )二级学科名称:影视艺术理论与实践(代码: 130302 )学制:3年学习方式:全日制二、本学科情况介绍本学科一级硕士点为“戏剧与影视学”,一级学位点带头人为刘晓明教授。

本硕士点设2个二级学科:戏剧影视理论与实践、影视艺术理论与实践。

本学科的优势在于师资力量雄厚,学术积淀深沉,成果丰硕,注重理论和实践的密切结合,学科带头人皆为国内有影响的著名学者。

本学科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艺研究》等一级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重点及一般项目、省规划项目30余项。

成果先后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教育部、省市政府奖20余项。

总方向兼二级学科戏剧影视理论与实践方向带头人刘晓明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全国优秀教师、广州市优秀哲学社会科学家称号。

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论文3篇,曾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教育部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广东省政府优秀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广州市政府优秀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

罗宏教授是广州市优秀专家和广东省影视评审委员会评委,先后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

罗宏教授主创的《南方的河》获提名广东省五个一工程奖、广州市文艺作品特等奖,《德兴南粤》获中国广播电视新闻二等奖。

《红棉袄》获第2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提名,第八届广东省鲁迅文艺奖。

王凤霞教授,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第8批省级培养对象,第三届广州市宣传思想战线优秀人才培养对象,广州市戏剧家协会理事,英国伦敦大学访问学者。

在戏剧研究,尤其是中国近现代戏剧研究领域成果突出,在《文艺争鸣》、《戏剧》、《戏剧艺术》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核心期刊20余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复印5篇。

出版学术专著《文明戏考论》。

主持国家社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广东省社科规划项目,广东省教育教学等项目14项,获广东省优秀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中国大学出版社优秀学术著作一等奖。

吴学平教授,主要从事西方文学、西方戏剧研究,尤其是对王尔德戏剧研究成果显著。

在《文艺报》、《外国文学研究》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3篇被A&HCI收录,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参编国家级精品课程教材1部,参撰学术专著5部。

独立主持省、市社科项目3项,广州大学科研项目4项。

周文萍副教授从事影视文学的教学、研究,为广东省电影家协会大学生协同创新委员会指导委员,中国高校影视学会会员,广东省电影家协会会员,世界华文文学学会会员,发表影视及文学类论文30余篇。

现主持省级课题3项,市级课题1项。

出版专著《好莱坞;经典的奥秘》,获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四届“学会奖”著作类三等奖。

二级学科影视艺术理论与实践方向带头人戴剑平教授长期在高校从事影视艺术传播研究,系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理事,CCTV特约评审专家,广东省重点学科(广播电视艺术学)负责人,广东珠江传媒智库专家,广东省优秀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获得者。

著有《影视美学》等二十余部;在《当代电影》、《电影文学》等发表影视专业论文100余篇并有24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及权威期刊、国家级专业出版社全文转载、收录,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香港回归以来粤港电视剧比较研究》等多项课题.著作《影像美论》、论文《论影视教育的通俗形态及其文化机制》分获中国高校影视学会著作类一等奖和论文类一等奖。

李辉教授曾先后任职湖南卫视、湖南教育电视台、澳亚卫视等媒介高层,对境内外电视节目生产运作有较深入的研究,近年更导演和出品多部影视作品,如导演电影《油画村的故事》、出版专著《现代电视节目主持导论》并主持《粤港两地电视节目类型研究》的省级课题,在媒体工作期间,有20多个作品获奖,其中国家级奖项6项,导演的艺术片《一方山水养一方人》、《民族之光》获政府“电视文艺星光奖”。

张静民教授在专业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了《电视节目策划与编导》、《电视节目创作与编导》等多部学术著作;主持、参与了广东电视台、南方电视台《生存大挑战》和《明日之星》等多项大型节目、参与了栏目的策划和编导实践,担任总撰稿的大型电视纪录片《海外华侨与辛亥革命》在央视播出并荣获广州优秀纪录片一等奖。

王首程教授担任广东省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其电视风格研究获得业界广泛好评,杨世真教授系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青年研究会理事,作品获全国第二届电视文艺“星光奖”电视文艺论文三等奖,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影视传播中的失德现象与和谐社会建设》、教育部社科规划项目《美国类型电影中的“非类型化叙事”及其启示》、全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类型电影叙事中的“变异叙事”研究》等多项课题研究,专著《重估线性叙事的价值》获省高校科研成果二等奖。

三、培养目标1.思想素质要求:戏剧影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应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对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和研究。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崇尚公德。

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优良的学风。

2.业务素质要求:在本学科范围内,全面、系统地掌握戏剧影视艺术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不断追踪本学科发展的前沿,了解本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独立开展与本学科有关的研究与实践工作。

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宽阔的学术视野,良好的理论素养,对戏剧学、电影学和电视艺术学的支持性学科,有广泛的了解和一定的研究。

具备在本学科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和水平,学位论文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较高的学术性。

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一定的自然科学素养,能参与国际对话和交流。

四、培养方式1.硕士生入学三个月后进行师生双向互选,确定导师,制定培养计划。

2.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导师负责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导师是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

各专业根据实际情况成立硕士研究生指导小组,在配合导师的前提下充分发挥集体培养的作用。

3.公共学位课(政治与外语)以讲授为主,辅以自学。

一级学科学位课、二级学科选修课和任选课以自学为主,辅以重点讲授、课堂讨论。

4.在教学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研讨班、专题报告或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式,将课堂讲授、交流、研讨、案例分析和课外读书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5.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主要由导师和研究生本人共同制定,目的是推进研究生的个性化培养。

6.根据专业和培养计划需要,有计划地聘请国内外专家来校授课,在必要情况下,鼓励学生跨专业、跨院系或到国内外著名高校学习部分课程,提倡与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互相承认学分,联合培养研究生。

7.要求研究生积极参加各类学术活动、阅读有关专业文献并完成一定数量的读书报告和论文。

8.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学分制,每一名学生的课程总学分不低于32学分(每16学时为1学分)。

六、课程设置与要求研究生须修读不低于32学分,其中学位课19学分,教学实践2学分,学位论文开题与中期报告1学分,学术活动1学分。

16学时计1学分。

未获学士学位(学历)考取的研究生及跨学科考取的研究生,或在招生考试时被认为在基础理论或专业知识方面有缺陷、需要在入学后进行适当补课的研究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补修本专业大学本科的主干课程(不少于二门),并通过相应的考核,方能申请参加论文答辩。

补修课程填入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登记成绩,不计学分。

具体填写广州大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附后)七、课程教学大纲每门课程须编写“广州大学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八、实践学习规划教学实习:一般安排在三年级第一学期,担任一门本科主干课或专业课教学辅导工作。

研究生必须跟班听课,批改一定数量的作业,协助主讲教师答疑,并承担两周课堂讲授工作。

教学实践由研究生导师亲自指导或委托相关课程主讲教师负责指导。

研究生讲课时,主讲教师必须听课,便于指导并作出评价。

社会实践与学术活动是在校研究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是培养研究性创造性思维,独立从事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研究生在校期间还要参加以下实践活动:一是在第四学期或第五学期安排三至四个月时间赴新闻单位进行专业实习。

二是平时各研究方向可根据需要,安排研究生参加导师的课题研究或开发项目,参加有关学术会议或调研、收集资料等。

学习期间至少在公开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篇,才能申请授予学位。

九、学位论文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

学位论文主要由开题报告和学位论文两个部分组成。

第四学期在导师指导下提出学位论文选题和撰写计划,并在本专业或导师所属教研室内进行开题报告,选题一方面要考虑到本学科研究的前沿性,另一方面要力求和国家、省部级基金项目接轨。

开题报告要以公开方式进行。

论文题目确定后,应拟定学位工作计划,包括各阶段的主要学习内容。

中期检查在论文开始半年后进行,由研究生向检查小组汇报论文进展情况,并获得指导与帮助。

学位论文计划在导师指导下拟定,经系学位委员会负责人审批后,送校研究生处备案。

学位论文开题与中期报告合格获得1分。

学位论文作为硕士研究生获得学位的标志性成果,主要是为了培养硕士研究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和从事科学研究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论文应阐述戏剧影视学理论或应用方面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可以是专题性科研论文、学术综述、调查报告和研究报告等多种形式。

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论文撰写工作。

学位论文的答辩应在毕业前一个月内进行。

十、答辩与学位授予参照《广州大学学位授予细则》执行。

硕士学位论文至少请两位专家(含一位校外专家)写出评阅意见。

评阅通过后方可组织答辩,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由3-5人组成。

申请硕士学位者至少在公开出版的刊物上发表论文1篇(提供实践性作品者可免除),方可进行答辩。

有实践性作品成果的研究生在毕业答辩时,可提供与作品相关的“报告”(参考每年度的答辩细则)学位论文答辩后,校学位委员会根据系答辩委员会的意见及院系学位分会的意见并按照有关关规定作出是否授予艺术学学位的决定。

十一、必读、选读书目及重要学术期刊必读书目:(一)戏剧艺术与影视编导1.《中国戏曲发展史》,廖奔、刘彦君,山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当代西方艺术理论》,朱立元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3. 《论剧场艺术》,(英)戈登·克雷著,文化艺术出版社,1986年。

4. 《从文学到影片》,(加)戈德罗著,商务印书馆,2010年5. 《电影理论解读》,(美)施塔姆著,远流出版社,2008年。

6. 《电影艺术——形式与风格》,(美)波德维尔、汤普森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