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五章ppt课件(24页)

合集下载

第2课《老子》五章-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系列课件(人教版)

第2课《老子》五章-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系列课件(人教版)

二、《老子》五章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翻译:
1、可以言说的“道”,就不是永恒不变的道理;可以称呼的“名”, 就不是永恒不变的名字。
2、“无”,可以用来命名天地万物浑沌未开之时的初始状态; “有”,可以用来命名天地万物产生之时的母体根本。
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
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 至老死不相往来。
① 使国家变小,使人民稀少。 ② 即使有各种各样的器具,也不使用;使人民重视死亡,而不
向远方迁徙。 ③ 虽然有船只车辆,也不乘坐;虽然有铠甲武器,也不去布阵。 ④ 使人民再回到结绳记事的原始状态。 ⑤ 使他们吃上合口的食物,使他们穿上美丽的衣服,使他们住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① “居善地”的原则是立身处世,适应环境;
② “心善渊”的原则是内心沉静,虚怀若谷;
③ “与善仁”的原则是与人为善,仁慈悲悯; ④ “言善信”的原则是诚实守信,一诺千金; ⑤ “政善治”的原则是用人得当,善于管理;
现实 意义
⑥ “事善能”的原则是取长补短,做事高效;
3、因此,要从“常无”中去观察宇宙变化的奥妙;因此,要从“常 有”中去观察万物生成的边界。
4、“无”与“有”,这两者来源相同而名称不同,都被称为玄妙。
5、玄妙啊玄妙,这是探究天地万物一切奥妙的门径。
智慧之门为你打开——①宇宙万物的本源
• 无,名天地之始; • 有,名万物之母。 •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被追认为李姓始祖。曾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 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老子》 五章 ppt课件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老子》 五章 ppt课件
寂兮寥兮,独立不改,
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它无音无形,廓然无依地自在,没有根本性的迁 改;循环反复地运行,永不败坏。可以称之为天 下万物共同依归的母本。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我不知道它的确切名号叫什么,给它加上一个标号说是 “道”,勉强给它一个描述说它是无不包涵的整体存在。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二)“道”是代表抽象的法则、规律,以及实际的规 矩,也可以说是学理上或理论上不可变易的原则性的道。如 子产在《左传》中所说的:“天道远,人道迩。”如子思在 《中庸》首章中所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孙子 所说:“兵者,诡道也。”等等。
(三)“道”是指形而上的道。如《易·系传》所说: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又如道书所说: “离有离无之谓道。”这便同于佛经上所说的:“即有即空, 即空即有。”玄妙幽微,深不可测了!
孔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 夜。” 佛说:“大海不容死尸”。 老子曰:“上善若水。”
从中可看出儒家的精进利生,道家的谦下养生, 佛家的圣净无生三面古镜,可以自照自明人生 的趋向,应当何去何从;或在某一时间,某一 地位如何应用一面宝鉴以自照、自知、自处。
水之特性:谦卑、宽容、无争
“居善地”:一个人的行为如水一样,善于自处而 甘居下地; “心善渊”:心境养到像水一样,善于容纳百川的 深沉渊默; “与善仁”:行为修到同水一样助长万物的生命; “言善信”:说话学到如潮水一样准则有信; “正善治”:立身处世做到像水一样持平正衡; “事善能”:担当做事像水一样调剂融和; “动善时”:把握机会,及时而动,做到同水一样 随着动荡的趋势而动荡,跟着静止的状况而安详澄 止; 再配合最基本的原则,与物无争,与世不争,那便 是永无过患而安然处顺,犹如天地之道的似乎至私 而起无私的妙用了。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经典原文2《老子》五章课件新人教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经典原文2《老子》五章课件新人教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②《道德经》提出了道、自然、无为等著名的哲学概念,具有 朴素辩证法思想。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相反相成的。如“有无相生, 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就展示了 他的辩证思想。它宣扬自然无为的天道观和无神论。其思想体系的 核心是“道”,老子反对天道有知,提出了天道无为的思想以及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即“道”是构成万物的基础,道并 不是有目的地构成世界万物,道是世界万物自身的规律。
③在政治思想上,主张“无为”,认为只有无为才能无不 为,反映了当时统治者的无力,企图缓和尖锐的社会矛盾。课 本中所选的《〈老子〉五章》集中体现了他的哲学思想,是其 思想的内核和精华。
《〈老子〉五章》体现了老子的宇宙观、价值观和政治观。 他认为天地万物皆源自“道”,“道”有自己运行的规律,要求 人们顺应自然。同时他还提出治国方针“无为而治”,使民心淳 朴,天下大治。但又主张社会回复到“结绳记事”“小国寡民” 的原始状态,这是一种消极的思想。老子的思想中最光辉的一面 还在于提出了事物对立统一的辩证法哲学。
《老子》一书,代表了当时中国哲学发展的最高水平,其 写作基础及背景,主要有三点:
第一,老子静思好学,打下了渊博的知识基础。老子自 幼聪颖,天文、地理、人伦,无所不学,《诗》《书》《易》 《礼》《乐》无所不览,文物、典章、史书无所不习。他的学 识远近闻名。
第二,超脱的环境和明智的境界为他提供了记录和评议时事 的条件。老子生于春秋战国末期,经历了时事的严酷动乱与变 迁,他作为周朝的守藏史,身在朝廷,洞察时弊,凭借超然的环 境,远见卓识的才能,卓尔不群的境界,旷古之智与气魄,关爱 民生和关切世事的胸襟,提出了治国安民的一系列主张。
经典原文2
《老子》五章
老子(约前580年-前500年之后),春秋时思想 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一说即老聃,姓李名耳, 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 (一说为今安徽涡阳人)。

《老子》ppt课件

《老子》ppt课件

2、 老子被道教尊为道祖,《道德经》是道教的主 要经典之一,对道教的形成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3、对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人格塑造产生重大影响。
⑴ 以个人发展为中心的倾向。或追求个人自由,或保全 个人生命; ⑵ 以内心体验为中心的倾向。让思想超越有形的世界。
14
五、《老子》的海外传播 欧洲从十九世纪初就开始了对《道德经》的研究,
到二十世纪的四五十年代,欧洲共有60多种《道德经》 译文文本。上世纪80年代,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 在世界文化名著中,译成外国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 是《圣经》,其次是《道德经》,据称在德国每十户 就拥有四本。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1770-1831)、尼采(18441900)等对 《道德经》有深入研究。黑格尔说:“中 国哲学中另有一个特异的宗派……是以思辨作为它的 特性。这派的主要概念是‘道’,这就是理性。这派 哲学及与哲学密切联系的生活方式的发挥者是老子。”
15
英国科学家、汉学家李约瑟(1900-1995)著有多 卷本《中国科学技术史》专著。他说,中国文化就像 一棵参天大树,而这棵参天大树的根在道家。李约瑟 晚年自称“名誉道家”、“十宿道人”。李约瑟的最 大贡献是发现了道家思想的现代意义,从而为上个世 纪后半叶世界“老子热”的形成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16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第三》:“老子者,楚苦县厉 乡曲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伯阳,谥曰聃。周守藏室 之史也。……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 之,见周之衰,乃遂去德之意五千 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3
苦县,今当河南鹿邑。其地本属陈国。陈为楚灭。 周守藏室之史,即管理周朝史料档案之官吏。
6
“术”是讲国君如何控制大臣、百官,也就是权术。 术不同于法,法的对象是全体臣民,术的对象是官吏 臣属;法要君臣共守,术由国君独操;法要公开,术 则藏于胸中。“术”的核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任免、 监督、考核臣下之术,史称“阳术”; 二是驾驭臣下、 防范百官之术(包括特务),人称“阴术”。

道法自然:《老子》ppt课件

道法自然:《老子》ppt课件

二、《老子》的主要思想与智慧原则
“知足之足常足矣”。(《 46章》) “祸莫大于不知足”。(《 46章》) “我有三宝,持而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
下先”。(《 67章》) 所以,《老子》以水为喻:“上善若水,水善利万
物而不争,故几于道”。(《 8章》)
☺这是知足之足的智慧原则。
于是,我们想讨论的问题是:究竟何为“反 自然”的行为?在企业管理领域里“反自然” 的行为有哪些?你能列举多少?
三、《老子》智慧的现代意义

其实,推崇自然思想,拥有“无为而治”的管理艺 术,是极高明的管理境界。
管理学界为此已经有“无为管理学”的诞生。(殿 学军教授,《管理新论——无为管理学》,1997)。
二、《老子》的主要思想与智慧原则
3、“反者道之动”的辩证法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 2章》)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45章》)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58章》) “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 22章》) ☺这是相辅相生的智慧原则。
西方管理学称赞其为“看不见的领导”、“轻松的 领导”。
三、《老子》智慧的现代意义
2、辨证地看《老子》
今天的社会,显然已远离 “隐士”的时代。但置 身于剧烈竞争之现时代的我们却依然可以从《老子》 中汲取诸多智慧。
这些以“自然”、“无为”、“不刻意而争”为 核心理念的智慧对于我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道 德情操、审美趣味和信仰模式的有效确立显然则
老子相辅相生的的智慧法则和处事之则最典型体现于:
二、《老子》的主要思想与智慧原则
☺警惕物极必反: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

老子ppt课件

老子ppt课件

人物简介:老子,姓李名耳, 字聃,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主要作品:《道德经》
老子的思想形成
老子思想的形成 受到当时社会变 革的影响,他主 张无为而治,回 归自然。
老子思想的形成 也受到道家学派 的影响,他主张 道法自然,强调 天人合一。
老子的思想形成 还受到周易的影 响,他主张阴阳 五行,认为万物 皆有规律。
老子的教育思想
第四章
知行合一
老子认为知识与 实践应该相结合, 才能真正理解事 物的本质。
老子强调通过实 践来检验知识的 正确性,而不是 单纯地停留在理 论层面。
老子提倡“无为 而治”,认为过 度干预会破坏事 物的自然发展, 因此教育也应该 遵循自然规律, 让学生自由发展。
老子认为教育应 该注重培养学生 的道德品质,而 不是仅仅关注知 识的传授。
老子认为政治应该以德为本,君主应该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以身作则,引导人民向善。
和谐社会
老子主张无为而治,认为政府应该让百姓自然发展,而不是过度干预。 老子提倡“不尚贤”,认为应该让有才能的人自然发挥自己的才能,而不是过度推崇。 老子认为“大道废,有仁义”,认为道德是社会的基石,而不是仁义。 老子提倡“小国寡民”,认为国家应该小而强,而不是大而弱。
老子认为“无为而治”适用于各种社会关系,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
“无为而治”思想对于现代社会的启示在于,要尊重自然规律,减少过度干预,实现可持续 发展。
守柔处下
老子认为柔弱胜刚强,守柔处下是 一种处世之道。
守柔处下可以避免过度竞争和冲突, 保持内心的平静和稳定。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பைடு நூலகம்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老子ppt课件
XX,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老子五章教学》课件

《老子五章教学》课件

弱者道之,强者强者的智慧和能力。
先天地生,万物覆藏
宇宙万物从天地间生长出来,老子认为天地承载着所有生命的存在。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通过持续学习和修炼,我们逐步了解更多道的真谛,同时也逐渐放下功利的 追求。
难得之货
不过度追求奢侈品,减少浪 费和不必要的欲望。
民妄为
通过遵循老子的教导,人们 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不轻 易追求虚荣。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恒沛而不竭,渊液 乎其中
道冲而用之
道自然无终点,大自然中的水从 山中流下,源源不断。
恒沛而不竭
大海中的水充满活力,汇聚了世 界的宝藏。
清澈的水液
道的力量如水液,一直存在于宇 宙之中。
《老子五章教学》PPT课 件
《老子五章教学》是一份关于老子的重要学术教学资料,本PPT将为你逐步 展示该教学大纲的内容。
老子五章的概述
老子五章阐述了道的本质以及宇宙万物生成的法则,通过这五章,我们能够 深入理解老子哲学的核心思想。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道 理
1
人生之一
万物的生命起点,一即是开始。
人生之二
2
一分为二,二即是变化。
3
人生之三
二再分为三,三即是万物。
人生之万物
4
三生万物,创造世界多样的生命。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谓守道
1雄
了解事物的本质和力量。
2雌
守持自然的平衡和柔韧。
3 守道
谨守道的真理,是为世人 的利益。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 不妄为
贤者
不偏袒权贵,避免引起群众 间的争斗。

《老子》PPT课件

《老子》PPT课件
20
【译文】 使国家的地域缩小,使人口数量减少,即
使有成千上万的器物也不使用,使人民重 视死亡,不远远迁徙到别的地方,尽管有 船舶和车辆也没必要乘坐;尽管有盔甲兵 器也没必要展示。让人们重新在绳子上打 结来沟通。觉得他们的食物甜美,觉得他 们的衣服华丽,觉得他们的住处安定,觉 得他们的习俗使人快乐,相邻的国家互相 看得见,鸡鸣狗吠的声音彼此听得见,人 民一直到老,到死,互相都不交往。
恶,故几于道①。 至高无上的善就像水一样,水善于使万物获
得好处却不跟万物争夺,呆在众人所厌恶 的地方,所以就接近“道”了。
24
控制欲望
知足者富。 《老子》三十三章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 咎。功遂身退②,天之道。
《老子》九章
五色令人目盲①;五音令人耳聋②;五味 令人口爽③;驰骋畋猎④,令人心发狂; 难得之货,令人行妨⑤。是以圣人为腹不 为目,故去彼取此。
老 莱 子
2
老子图,法 常作,(日) 冈山县立美 术馆藏,图 中的老子招 风耳、秃头、 张巨 口, 鼻毛直挂唇 边,形貌虽 “丑”,却 又奇绝脱俗。
3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 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81章)
【译文】 诚实的言辞不华丽,华丽的言辞不诚实。
好人不巧辩,巧辩的人不好。有智慧的人 学问不驳杂,学问驳杂的人没智慧。
29
《老子》一书的主要思想
1、以无为为本的天道观(宇宙观) “道”是宇宙的本源,宇宙乃是自发的产生,并非神造 “道常,(悟道的常识),无为而无不为”(用无为的方
法达到无所不为的目的)。 (《 37章》)。 • “天下万物生于有(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而有是生于无的)。 (《 40章》)。 • “道生一(大道生就了无极) ,一生二(无极生就了太

《老子》ppt课件

《老子》ppt课件
宗教信仰
追求内心平静
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启示我们要追求内心的平静和XXX,不被外界所干扰,以到达更好的生活和工作状态。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老子的“道法自然”思想启示我们要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提倡简约生活
老子的思想启示我们要提倡简约生活,减少物质愿望,追求精神上的富足和内心的平静。
根据史书记载和学术研究,一般认为《老子》的作者是春秋末期的老聃。然而,也有一些学者认为《老子》是战国时期或更晚的著作,作者不详。
详细描写
总结词
《老子》的成书年代存在争议,大致在春秋末期到战国中期之间。
总结词
根据史书记载和学术研究,一些学者认为《老子》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左右,大约在春秋末期。另一些学者则认为成书时间可能在公元前4世纪左右,即战国中期。因此,《老子》的成书年代存在争议,需要进一步研究。
PART
05
《老子》的争议与批评
202X
REPORTING
老子其人
01
关于老子的身份和时期,历史上有不同的说法和争议。一些学者认为老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而另一些则认为他是战国或更晚时期的人物。
思想来源
02
关于《老子》的思想来源也存在争议。一些学者认为《老子》是道家学派的首创人,而另一些则认为它是道家学派的发展或分支。
总结词
指柔弱的力量可以克服刚强的力量,强调柔韧性和适应性。
详细描写
老子认为,“柔弱胜刚强”是一种智慧的体现。柔弱的力量并不是软弱无能的表现,而是具有更强的韧性和适应性。在自然界中,许多柔弱的事物都能够克服刚强的对手,如小草能够从石缝中生长出来、水滴能够穿透坚硬的石头等。人类也应当学会这种柔韧性和适应性,以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老子》PPT课件

《老子》PPT课件
老子不老子孔子不论语墨子不墨子孙子不孙子论语孙子是儒家经典老子是道家经典道德经墨子被墨家学派视为墨家经典2021120第一节老子不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号聃春秋时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
第五章 诸子散文(上)
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社 会的变革,春秋时期政权文化下移,战国 时期百家争鸣出现。诸侯异政,百家异说, 《老子》的深邃,《论语》的雍容,《墨 子》的质朴,《孟子》的雄辩,都对后世 文学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2021/4/8
13
感谢您的阅读收藏,谢谢!
2021/4/8
14
文体属于语录体,但没有对话的痕迹,只述 论点,略去论据,适应采用整齐的句式说理。
语句凝练,精警深邃,三言两语就能揭示事 物的本质和规律,具有格言特性,警句广为流传。
2021/4/8
12
பைடு நூலகம்
《老子》的文风
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来阐明抽象的 哲理,也善于对复杂的事物作抽象的概括。
韵散结合,某些章节全用韵语,大多随 文成韵,并无一定程式。音调和谐,富于节 奏感,呈现为形式精美的哲理诗。
2021/4/8
7
《老子》读本
1993年湖北荆门郭店出土 甲、乙、丙三种《老子》, 被 认为是《老子》最早的版本。 《老子》较早的注本是三国魏 王弼的《老子道德经》。通俗 读本有北京大学陈鼓应先生的 《老子今注今译》。
2021/4/8
8
《老子》的哲学思想
首次阐述道的学说,认为道是宇宙之本, 万物之源,是人类社会必须遵循的准则。
2021/4/8
5
《老子》其书
《老子》即《道德经》, 相传为老聃所著,实出于战国 之世,反映了老子的基本思想。 传世本道经在前,德经在后。

《老子》五章ppt

《老子》五章ppt

• 第二章译文 •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恶就产生了。 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不善就产生了。所以有和 无互相对立而产生,难与易由互相对立而形成, 长和短由互相对立而体现,高和低由互相对立而 依存,音与声由互相对立而产生和谐,前与后由 互相对立而追随。因此圣人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实行身教,万物兴起而不加干预,生养万物而不 据为己有,不依仗自己对别人有恩惠而达到利己 的目的,成功了不占有,只有不占有,才不会失 去。
• 第二章读后感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知美而为美,为美而美,斯 恶已,极致论 • 对今天下之人,终日丰胸染发,追求奇异服饰,而 谓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恨自己不能器,不够美, 倘若你够美了,但以为倾尽天下,美不胜收,独不知其 心而恶已,便有自古红颜多祸水之叹。有些东西,看着 是好,但若能保持些距离,则可独善其身,而为美丽留 一份空间。 •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 每个人都要学雷锋,若不懂得照顾好自己,便也做不了 多少好事,知善为善,不知道善待自己,换角度思索, 人知善而求善,自己独不知为善,恶了自己终不得其名。 善恶相生,有无相生,有了有,但显见无也,无欲则刚, 是否可为有。
《 老 子 》 五 章
一、教学要求
• 1. 了解老子的生平和哲学观
• 2. 把握《道德经》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手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学习要点
• 1. 老子的思想主张
• 2. 《老子》五章的思想内涵
• 3. 学习《老子》的语言、行文、修辞手法等 方面的艺术特色
三、作者生平
• 老子(约公元前600—公元前 500), 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创始 人。一说即老聃dān,姓李名耳, 字伯阳,楚国苦县 (今河南鹿 邑东)厉乡曲仁里人,做过周 朝“守藏室之史” (管理藏书 的史官) ,孔子曾向他问礼,后 退隐,著《老子》。

《道德经》(老子)PPT课件

《道德经》(老子)PPT课件
诵 国

塑学
道经
德典 人


1
道经
2
第一章
道可道(可以语言交流的道), 非常道(非真正意义上的道); 名可名(可以明确定义的名), 非常名(非真正意义上的名)。 无名天地之始(天地在开始时并无名称), 有名万物之母(名只是为了万物的归属)。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因此常用无意识以发现其奥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常用有意识以归属其范围)。 两者同出异名(两种思维模式同出自一个地方但概念却不相同), 同谓玄之又玄(这就是玄之又玄的玄关窍)。 众妙之门(它是打开一切奥妙的不二法门)。
13
第四章
道……,而……或……。 ……兮,似……之……; 挫其……,解其……; ……其光,……其尘; ……兮,……或……。 吾不知……,……之先。
14
第五章
天地不仁(天地超越仁的概念), 以万物为刍狗(任凭万物像草狗那样自生自灭); 圣人不仁(圣人超越仁的概念), 以百姓为刍狗(任凭百姓自作自息)。 天地之间(天地之间的一切生命), 其犹橐龠乎(犹如风箱一样), 虚而不淈(虚空但无穷尽), 动之愈出(越动付出愈多)。 多言数穷(言多必然有失), 不如守中(不如抱心守一)。
20
第八章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 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 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21
第八章
……若水。 ……善利……而不争,处……之 所……,故……道。 居……,……善渊,与……,…… 善信,……善治,事善……,……善时。 夫唯……,故……。
15
第五章
天地……,以……为……。 ……不仁,以……为……。 ……之间,其犹……乎? 虚而……,动而……。 ……数穷,不如……。

人教版高中语文《老子》PPT教学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老子》PPT教学课件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善,斯不善;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为始。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参考译文
天下的人都知道美好的东西是美好的,就知道什么是丑了;都知道善何以是善,也就知道了什么是不善。 所以,有无由互相对立而产生,难易有互相对立而形成,长短由互相对立而体现,高下由互相对立而存在, 音声由互相对立而谐和,前后由互相对立而出现。 因此,“圣人” 用“无为”去处事,用不言去教导,任凭万事万物生长变化,而不开创它。 生养了万物,而不据为己有,推动了万物(的发展),而不以为恩泽在己,功成而不自居。 正由于不居功,所以他的功绩才不会失去。
小国寡民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虽有舟輿,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本章选自老子第八十章,反映老子的社会政治思想,主张回到原始状态,违背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
“小国寡民”是这一章的关键,历来对它有四种解释: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 既以为人,已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参考译文
诚实的话不一定华美,华美的话不一定诚实。德善的人不需要巧辩,巧辩的人其德不一定善。 有真知的人可能不广博,广博的人不一定有真知。 道家的圣人不积累财物,尽全力帮助别人,他自己反而越充足,把财物尽量赠给别人,他自己反而更丰富。 天的"道",利万物而不害;圣人的“道",帮助人而不与人争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土要狭小,人民要稀少。即使有各种器具却并不 使用。使人民看重死亡而不向远方迁移。虽然有船只车辆, 却没有必要去乘坐。虽然有铠甲武器,却没有机会去使用。 使人民回复到结绳记事的原始状态。使人民甘于他们的饮 食,喜爱他们的服装,安于他们的居所,喜欢他们的习俗。 邻国之间可以互相看见,鸡鸣狗吠的声音可以互相听闻, 但各国百姓直到老死也不互相往来。
见素抱朴 少私寡欲
绝巧弃利
救 世 的 良 方
•Hale Waihona Puke 七十八章: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 能胜。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 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 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
世间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但它攻克坚强的东西却没 有能胜过它的。因为没有什么可以改变它柔弱的本性。弱 者能战胜强者,柔者能胜于刚者。这道理天下无人不知, 但却没有人能实际实行。因此圣者说:能承受国家耻辱的 人,才能做国家的君主;能承受国家祸难的人,才能做天 下人的君王。这些正面的话听起来好像是反话。
(3)老子有句名言“祸兮,福之所倚; 福兮,祸之所伏 ”, 说明对立的东西是相互转化的,含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是老 子学说的思想精华。 无为而治”,以“无事取天下”。 (4)在政治上,老子倡导 “
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 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 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 众妙之门。 凡是可以言说的道理,都不是永恒的道理。凡是 可以被命名的名称,都不是永恒的名称。用“无”来 命名天地的元始。用“有”来命名万物之母。所以, 从永恒的无,可以观察万物的微妙之处。从永恒的有, 可以观察万物的极限。两者出自同一根源而名称不同。 它们竟是如此玄妙。玄奥呵,玄奥!这正是洞察宇宙 间一切神秘现象的大门。
名句积累
• • • • • 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 自胜者强。 .胜人者有力, 大直若屈, 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祸兮福之所倚, 福兮祸之所伏。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 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学习目标
1. 了解老子的思想主张。 2. 领悟《老子》五章的思 想内涵。 3. 探究儒道之异同。
第八十章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 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 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 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 死不相往来。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 公元前571年诞生,春秋时期 楚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哲 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 始人,被唐武后封为太上老 君,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 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 《道德经》(又称《老 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 素的辨证法,主张无为而治, 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 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 尊为道祖。
第十九章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 令有所属:见素抱朴。 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治国主张 ------抛弃圣智、仁义、巧利 大道废,有仁义。 智慧出,有大伪。 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绝圣弃智
绝学无忧
社 会 的 祸 害
绝仁弃义
老子

老子试图建立一个适合于所有事物的理论, 一切事物都遵循这样的规律(道)。 老子认为相互对立的事物会互相转化,即 是阴阳转化。转化的方法(德)来源于事物的规 律(道)。
课堂检测
(1)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末期楚国人。是 道家学派 的创始人。相传他写作 《道德经》 五千言,又称 《老子》 ,是 道家思想的经典。 (2) 老子学说的核心是 道 ,认为 道 是天地万物的本 原,提出天命论,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老子》五章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 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 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 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无 探求 对“道” 深奥 众妙之门 的阐释 有 《红楼梦》:“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 无”

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 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 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为 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天下人都知道美好的东西为什么是美的,也就知道 了什么是丑恶。都知道善为什么是善,也就知道了什么 是不善。所以,有与无相并而生,难与易互相成就,长 与短互相对比,高与低互相映衬,音节与旋律互相配和, 前与后互相追随。所以,圣者作无形迹之事,传无声的 教诲。让万物自行发生而并不创始。任其生长而不占有, 做了事情而不倨傲,万物长成后并不占有,正是由于从 不占有,所以才永远不失去。
第七十九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 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 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
君主应谦卑而治
八十章: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 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 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 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 斯不善矣。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 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 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焉而不为始,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夫唯不居, 是以不去。 万物相对而存在并相互转化 圣人治国应顺其自然
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 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 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放弃聪明和智慧,百姓福利会增加百倍。放弃讲仁 和义,百姓会回复忠孝仁慈。放弃追逐巧利,盗贼就会消 失。这三点,仅仅写成文字是不够的。所以还要让百姓有 所依从:表现出来要单纯,内心要淳厚朴素,减少私心与 欲望,放弃学问,才会没有忧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