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墨子的丧葬观
《墨子·节葬》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墨子·节葬》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下] 子墨子言曰:仁者之为天下度也①,譬之无以异乎孝子之为亲度也。
今孝子之为亲度也,将奈何哉?曰:“亲贫则从事乎富之,人民寡则从事乎众之,众乱则从事乎治之。
”当其于此也,亦有力不足、财不赡②、智不智③然后已矣,无敢舍余力,隐谋遗利④,而不为亲为之者矣。
若三务者,孝子之为亲度也,既若此矣。
虽仁者之为天下度,亦犹此也,曰:“天下贫则从事乎富之,人民寡则从事乎众之,众而乱则从事乎治之。
”当其于此,亦有力不足、财不赡、智不智,然后已矣,无敢舍余力,隐谋遗利,而不为天下为之者矣。
若三务者,此仁者之为天下度也,既若此矣。
今逮至昔者三代圣王既没,天下失义,后世之君子,或以厚葬久丧以为仁也,义也,孝子之事也;或以厚葬久丧以为非仁义,非孝子之事也。
曰二子者,言则相非,行即相反,皆曰:“吾上祖述尧舜禹汤文武之道者也。
”而言即相非,行即相反,于此乎后世之君子皆疑惑乎二子者言也。
若苟疑惑乎之二子者言,然则姑尝传而为政乎国家万民而观之,计厚葬久丧,奚当此三利者?我意若使法其言,用其谋,厚葬久丧实可以富贫众寡、定危治乱乎?此仁也,义也,孝子之事也,为人谋者不可不劝也。
仁者将兴之天下,设置而使民誉之,终勿废也。
意亦使法其言,用其谋,厚葬久丧实不可以富贫众寡、定危理乱乎?此非仁非义,非孝子之事也,为人谋者不可不沮也。
仁者将求除之天下,相废而使人非之,终身勿为。
是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令国家百姓之不治也,自古及今未尝之有也。
何以知其然也。
今天下之士君子,将犹多皆疑惑厚葬久丧之为中是非利害也。
故子墨子言曰:然则姑尝稽之。
今虽毋法执厚葬久丧者言,以为事乎国家。
此存乎王公大人有丧者,曰棺椁必重,葬埋必厚,衣衾必多,文绣必繁,丘陇必巨。
存乎匹夫贱人死者,殆竭家室。
存乎诸侯死者,虚库府,然后金玉珠玑比乎身,纶组节约,车马藏乎圹。
又必多为屋幕、鼎鼓、几梴、壶滥、戈剑、羽旄、齿革,寝而埋之,满意。
论墨子的节用节葬观
论墨子的节用节葬观作者:程媛媛来源:《青年与社会》2013年第01期摘要:墨子是中国古代第一个提出节用节葬的哲学家,对当时及后世的人们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通过对墨子的节用节葬说进行梳理和整合,以形成对墨子节用节葬观提出及原因、具体规定和缺陷。
关键词:墨子;节用;节葬;现实意义墨子从实用的角度出发,首次提出了节用节葬的主张,是有一定的时代依据的,既和禹汤文武等上古先贤的思想一致,也符合下层贫苦人们的愿望,然而,墨子的节用节葬主张也遭到了先秦其它各家尤其是儒家的批判和抨击。
如果说,墨子的主张仅仅是为了与孔子所代表的儒家相拮抗,那他的思想就不会有那样的深度,也不会经过数千年的涤荡而流传至今,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墨子的节用节葬观做一些深入的思考。
一、节用节葬观的提出及原因(一)上古先王的节用节葬观念上古时期由于自然条件极其恶劣,生产力低下,三皇五帝多崇尚节俭,他们的丧葬观念倾向于简单化,《周易·系辞下》说“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后世圣人易之以棺犉,盖取诸大过,”《孟子》中也有“古者棺犉无度,中古棺七寸”的记载,即是说上古的人们死后用树枝当作衣服,埋葬在田野里,丧期没有固定的限制,厚葬起于中古时期。
(二)先秦诸子的节葬观先秦时期,诸侯纷争,社会动荡不安,诸子百家的节用节葬观不尽一致,儒家沿袭了三代厚葬久丧的特征,孔子说“祭如在,祭神如神在”《论语八佾》,孔子参加丧礼时哀伤不止“子于是日哭,则不哭”《论语述而》,强调丧礼中“哀伤”的情感。
但孔子在坚持久丧的同时,不主张“厚葬”,这由孔子阻止弟子们“厚葬”颜回的行为可以看出。
孟子极力主张“厚葬”,他说“君子不以天下俭其亲”,要求人们尽力厚葬父母。
墨家“丧虽有礼,而哀为本焉”,强调丧礼的情感基础。
老子对丧礼和祭礼持肯定的态度,“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这表明老子主张子孙对祖辈要心存长久的怀念之情。
庄子心目中的丧礼排斥任何特定形式,即使这种丧礼有形式的话,形式也是不确定的或者说多样的。
丧葬论文
墨子丧葬思想【摘要】:任何时代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条件必然要求产生与当时时代相适应的经济,政治体制,墨子的节俭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宝贵财富,它包含丰富的内容,其节葬观由此衍生,墨子是把丧葬与国家经济挂钩的第一人。
本文从墨子对孔子“三年之丧”和厚葬的批判去了解他的节葬,薄葬,短丧的丧葬观,以及对当代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节葬丧葬墨子“生、长、老、病、死”是人类和一切生物界的自然现象。
人的一生最为确定的一件事似乎就是“最终都要走向死亡”,地球上,每一分每一秒都有可能有人往生。
每个国家和地区因为文化、风俗、历史、宗教,价值观的不同,在对待死亡的观念和方式不同!进而形成独有的丧葬文化,而人类文化的传承,得益于庙和坟。
如马王堆是坟、兵马俑是坟、金字塔还是坟,没有坟,全人类都将数典忘祖。
中华民族有幸,古坟在地下,没有完全毁弃,所以我们现在能知道两千年前华夏人民的生活情景。
但是,与坟形影相随的礼,即坟前祭奠的仪式、规程等等,到底怎样的呢?中国自古就有对葬礼的思考和争论。
千百年来,人们在丧葬观念上以及具体的丧葬行为方式上,几乎都是一直围绕着儒墨两家的两种丧葬观念而进行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墨子不仅是一位思想家,还是一位殡葬改革家,墨子的殡葬改革观核心为节用利民,其要旨是以哀为本、薄葬短丧,“不失死生之利”,反对用大量财富陪葬与长期服丧而影响社会生活,耽误生产劳动。
墨家的这种观点,对我们今天来说也不无裨益。
墨子,姓墨、名叫翟,鲁国人(现有书籍并无明确记载,历史上也有不同的说法,此外,山东大学教授,墨学研究专家张知寒教授考证为墨子是山东滕州人,但是许多古代典籍以及遗产证明但最具可信度的一说还是河南鲁山人),墨子生卒年不详,一生大约活动在公元前468至公元前376之间。
墨子丧葬观形成的现实根源我国古代经济比较落后,生产力不发达,社会财富来之不易。
代表平民阶级利益的墨子就提出了“节用”的思想,认为认为节俭是保持和增加社会财富的关键而在。
墨子的丧祭思想——基于《墨子》一书的考察
繁荣的景象 , 而在这争鸣的百家之中, 能够与儒家相提并论 的便是墨家。故《 韩非子 ・ 显学》 云:
“ 世之 显学 。 儒 墨也 。儒 之所 至 , 孔丘 也 ; 墨之 所 至 , 墨翟 也 ” ②; 《吕氏春秋 ・ 诚廉 》 云: “ 孔 墨 布衣 之 士也 。万乘 之 主 , 千乘 之 君 不 能 与 之 争 士也 ” ④( 《 季冬 纪》 ) ; 《吕氏春 秋 ・ 情欲》 也说 儒 墨两 家“ 从 属 弥众 , 弟子弥丰, 充 满 天下 ” ⑨( 《 仲春 纪》) 。 由此 可 见 , 儒、 墨两 派 当时 之 声势 浩 大 , 从 而 有“ 非 儒 即墨 ” 之称 。故 对 于周代 丧 礼 思 想 的考 察 , 除 了儒 家学 说 之 外 , 墨家 学 说 也 是 必须 予 以 特别 关注 的对 象 , 因 为它们 都根 植 于社会 现实 , 又都推 动着 丧祭 思想 的发展变 化 。墨子 为墨 家最 具 代 表性 的人 物 , 从《 墨子 》 一 书 中可 以大 概看 出其 与 孔 子一 样 , 立说授徒 , 周游列国, 以解 纷 救
( 1 3 B Z W0 9 1 ) ” 的阶段性成果。
②司马迁 : 《 史记》 , 北京: 中华书局 , 1 9 8 2 年, 第6 8 5 页。
③王先慎 : 《 韩非子集解》 , 《 诸子集成 ( 五) 》 , 北京 : 中华书局 , 2 0 0 6 年, 第3 5 1 页。
④高诱注 : 《 吕氏春秋》 , 《 诸子集成 ( 六) 》 , 北京 : 中华书局 , 2 0 0 6 年, 第 1 2 1 页。 ⑤高诱注 : 《 吕氏春秋》 , 《 诸子集 成( 六) 》 , 北京 : 中华书局 , 2 0 0 6年, 第2 O 页。
收 稿 日期 : 2 0 1 7 — 0 2 —1 2
《墨子》卷22节丧(节用下)诗解2厚葬之弊劳民伤财久丧埋财久禁其生
《墨子》卷22节丧(节用下)诗解2厚葬之弊劳民伤财久丧埋财久禁其生《墨子》卷22节丧(节用下)诗解2厚葬之弊劳民伤财久丧埋财久禁其生题文诗:何知其然?今天下之.士君子将,犹多疑惑,厚葬久丧,是非利害.故墨子曰:然则姑尝,稽今虽毋,法执厚葬,久丧者言,以事国家.此乃存乎,王公大人,有丧者曰:棺椁必重,葬埋必厚,衣衾必多,文绣必繁,丘陇必巨;存乎匹夫,贱人死者,殆竭家室;诸侯死者,虚其车府,然后金玉,珠玑比身,纶组节约,车马藏圹,多为屋幕,鼎鼓几梴,壶滥戈剑,羽旄齿革,寝而埋之,然后满意.若殉从曰:天子杀殉,众者数百,寡者数十;将军大夫,杀殉之者,众者数十,寡者数人.厚葬之弊,劳民伤财.处丧之法,将奈何哉?哭泣不迭,哭声翁翁,缞绖垂涕,处居倚庐,寝苫枕块;又相率强,不食而饥,薄衣为寒.面目陷陬,颜色黧黑,耳目不聪,手足不劲,不可用也.又曰上士,之操丧必,扶而能起,杖而能行,此共三年.若法若言,行若此道,王公大人,行此则必,不能蚤朝,五官六府,开辟草木,实仓廪也.农夫行此,则必不能,蚤出夜入,耕稼树艺.百工行此,则必不能,修其埋赋,之财者也;计久丧为,久禁从事.财以成者,覆而埋之;后得生者,而久禁之.以此求富,譬犹禁耕,而求获也,富之之说,无可得焉.【原文】何以知其然也?今天下之士君子,将犹多皆疑惑厚葬久丧之为中是非利害也。
故子墨子言曰:“然则姑尝稽之,今虽毋法执厚葬久丧者言,以为事乎国家。
”此存乎王公大人有丧者,曰棺椁必重,葬埋必厚,衣衾必多,文绣必繁,丘陇必巨;存乎匹夫贱人死者,殆竭家室;存乎诸侯死者,虚车府,然后金玉珠玑比乎身,纶组节约,车马藏乎圹,又必多为屋幕(1)、鼎鼓、几梴(2)、壶滥、戈剑、羽旄、齿革,寝而埋之,满意(3)。
若送从(4),曰天子杀殉,众者数百,寡者数十;将军、大夫杀殉,众者数十,寡者数人。
【注释】(1)“屋”通“幄”。
(2)“梴”同“筵”。
(3)“满意”与“懑抑”同音义通。
浅淡墨子的丧葬观
浅淡墨子的丧葬观作者:陈玉婷任俊圣来源:《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年第02期[摘要]墨子的薄葬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墨子·节葬》中。
墨子针对当时侈靡的丧葬状况,发出了“俭节则昌,浮佚则亡”的呼唤,同时也阐明了“节用”、“节葬”、“非乐”等思想。
墨子力求引导人们正确合理地利用资源,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社会、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对于现代社会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实用价值。
[关键词]墨子;丧葬;殡葬改革;生死[中图分类号]G0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1)02-0107-02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1.02.053[本刊网址]http://在中国历史上,儒家殡葬伦理思想占据主导地位,“厚葬久丧”主导着中国殡葬观念和行为,但客观事物总是相辅相成的,墨家的“节葬”伦理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殡葬伦理思想的另一面,在现当代殡葬改革的社会背景下对墨子丧葬观的发掘具有时代意义。
一、墨子丧葬观的提出墨家的丧葬伦理思想主要以墨子为代表。
墨子(约前468-前376)姓墨名翟,战国初期鲁国人,但其一生的活动范围远远超出鲁国,前后到过宋、齐、魏、楚等国。
墨子是稍后于孔子的又一位享有盛名的思想家,由其开创的墨家与儒家齐名,时称“儒墨显学”。
墨家是先秦诸子中的平民哲学,薄葬理论是其学说中的精粹。
《司马谈论六家要旨》总结墨家之要,认为墨家“其送死,桐棺三寸,举音不尽其哀,教丧礼,必以此为万民之率,使天下法。
”(《史记》卷一百三十《太史公自序第七十》)张舜徽先生在谈及先秦学术思想时也认为“墨子之学,与儒家异趣,其持论尤与儒者不同而致后世讥弹者,则在短丧薄葬。
然细绎墨子节葬之说,实亦有为而发,盖墨子目视当时天子诸侯淫侈用殉之酷,不胜愤嫉,欲以除其弊。
”(张舜徽《周秦道论发微》)[1]。
墨子认为儒学“厚葬糜财而贫民”而另创新说,力主薄葬。
墨子不仅是一位思想家,还是一位殡葬改革家。
墨子的节葬名词解释
墨子的节葬名词解释墨子,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和科学家,他的著作《墨子》被誉为中国古代哲学的经典之一。
在《墨子》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深刻的论述和独到的观点。
其中之一就是节葬名。
节葬名,作为墨子思想的核心概念之一,是他对生死观的独特解读。
在墨子看来,节葬名是人们对逝者的敬意和哀思的表达方式。
这个概念源自于墨子对社会伦理和道德的关注,他认为人类因为有了爱和道义的观念,才能在社会中和平共处。
而在逝者的丧葬仪式中,节葬名的实践则是一种通向和谐社会的方式。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节葬名的具体含义。
节葬名并不仅仅指的是对逝者的尊重,更重要的是对逝者的优良品质和价值观念的传承。
墨子认为,一个人一生中的功绩和品德应该得到永久的铭记,逝者的节葬名就是对其品德和业绩的赞美和纪念。
在墨子的思想中,节葬名的实践是一个集体的过程。
当逝者离世后,社会成员会组织丧葬仪式,通过庄重的仪式和词章来表达对逝者的怀念和缅怀。
这种仪式不仅仅是对个体的表达,更是社会共同记忆和价值观念的传承。
通过集体的祭扫和追思,社会成员可以共同悼念逝者,同时也凭借着这一过程,共同反思自己的生活和人生观念。
墨子强调,节葬名是一种行动,而不仅仅是口头的表达。
他主张,在逝者的节葬仪式中,除了文化词章之外,应该有具体的行为举措,例如谦恭庄重的服饰、烈日下怀柔平和的心情、庄严有序的行列等。
这些行动不仅彰显了逝者的尊严和地位,也让社会成员在参与其中时感受到了肃穆和敬意,从而进一步加深了对逝者的纪念和对生命的敬畏。
另外,墨子还强调,节葬名应该是一个在特定场合进行的仪式。
他反对那些花哨而浮夸的葬礼,认为这样做本质上是对逝者的不尊重和对生者的浪费。
墨子认为,节葬名的目的是表达对逝者的敬意和哀思,而不是炫耀自己的财富和地位。
因此,逝者的节葬名应该是一个朴素而庄重的仪式,不需要过分张扬,更不需要在物质上夸耀自己。
可以说,墨子的节葬名观念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经过千百年的传承,逝者的节葬名仍然是中国传统社会中的重要仪式之一。
孔子与墨子的丧葬思想比较
坚决 反 对 “ 厚 葬久 丧 ” 。《 墨子・ 公孟》 日: “ 厚 葬久 丧 , 重 为棺 椁 , 多 为衣 衾 , 送 死若 徙 。 三年 哭泣 , 扶后 起 , 杖后 行 , 耳无闻 , 目无 见 , 此 足 以丧 天 下 。” 《 墨子・ 节
— —
— —
孔子与墨子 的丧葬思想 比较
徐 峰
摘要 : 孔 子 丧 葬 思 想 的 根 本 是 基 于礼 的 “ 仁 爱” 有 差、 “ 尊卑” 有别的制度 , 而 墨 子 丧 葬 思 想 的根 本 是 基 于利 的 “ 兼爱” 无
差、 “ 尊卑” 无 别 的 制 度 。 由 于二 者所 处 时代 性 的 差 别 , 虽然 在 一 些 丧 葬 的具 体 问题 上 有 相 近 的观 点 , 但 其 丧 葬 思 想 的 根
作者简介: 徐峰( 1 9 8 2 一 ) , 男, 上 海人 , 西南民族大学( 四川成都 6 1 0 0 6 4 ) 历史文献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 研 究方向为先秦历
史文 化 。
收稿 日期 : 2 0 1 3 -0 7 -1 4
一
、
孔 墨 丧 葬 思 想 概 述
之 。子 日 : ‘ 不可 。 ” ’ 《 论语 ・ 八佾》 子 日: “ 礼. 与其 奢
日: ‘ 少连 、 大连善居 丧 , 三 日不 怠 , 三 月 不解 , 期 悲 哀. 三年 忧 , 东夷 之 子也 ! ” ’ 第 四, 孑 L 子 主张 “ 三 年 之
家那 套 繁刻 丧 礼等 级 , 而 是一 视 同 仁地 以一 套 “ 葬 埋
之法 ” 行 通 天 下 。这是 墨家 “ 兼爱” 思想 的表 现 , 即所
浅谈墨子的“节葬”伦理思想
浅谈墨子的“节葬”伦理思想摘要墨子是战国时期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
作为小生产者阶层的代言人,墨子反对儒家提出的“厚葬久丧”的理论,转而复古,采用夏朝政策,提出节葬简丧的思想。
墨子劝说王公贵族对复杂的丧礼仪式尽量简化,陪葬品尽量节省,避免对生者的生产和生活造成负担。
“节葬”与“兼爱”、“尚贤”、“节用”、“非攻”、“非乐”等共同构成了墨子的伦理思想体系,体现出墨子代表的整个阶层对于和平与幸福生活的追求。
“节葬”思想具有独树一帜的进步性和现代意义,同时也有其自身的阶级局限性,最终流于空想,难以施行。
关键词墨子伦理思想节葬简丧中图分类号:b224 文献标识码:a墨子(约前468-前376)姓墨名翟,战国初期鲁国人,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战国初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
韩非子曰:“今之显学,儒、墨也。
”①墨子的伦理思想,是中国先秦时期墨家思想体系的组成部分,是一种以倡导”兼爱”原则为标志的具有功利主义倾向的道德学说。
墨家伦理思想由墨子所创立,后期墨家作了进一步的发挥。
墨子以“兼相爱,交相利”为核心,包括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等的十项主张,其实都可以纳入广义的墨子伦理思想体系。
墨子的十项主张并不是孤立,而是有联系的,研究墨子的节葬思想,须放进其整个伦理思想体系来考察。
杨俊光先生在《墨子新论》中讲到:“‘兼爱’是墨子伦理思想的核心。
从《经上》的‘仁,(体)爱也’和墨子不表异议地引述‘非兼者之言’‘兼即仁矣、义矣’看,‘兼’即是‘仁’,同样也就是‘义’”。
②《墨子新论》一书中把墨子的伦理思想列为“人性与道德问题”和“兼爱思想”两个部分。
把节用、节葬、非乐等归入“墨子的经济思想”这一部分。
墨子的伦理思想,核心是“兼爱”,反对儒家的“亲亲”和“爱有差等”的学说,强调“兼爱”要以“交相利”为具体内容,爱人就是“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
③他肯定“万事莫贵于义也”④,是因为“义可以利人”。
《墨子》卷22节丧(节用下)诗解5圣王之法简葬浅葬短丧不误从事相利
《墨子》卷22节丧(节用下)诗解5圣王之法简葬浅葬短丧不误从事相利《墨子》卷22节丧(节用下)诗解5圣王之法简葬浅葬短丧不误从事相利题文诗:故古圣王,制葬埋法,曰棺三寸,足以朽体;衣衾三领,足以覆恶;及其葬也,下毋及泉,上毋通臭,垄若参耕,之亩则止.死则既已,葬矣生者,必无久哭,疾而从事,人为所能,以交相利.此圣王法.今执厚葬,久丧者曰:厚葬久丧,虽既使不,可以富贫,众寡定危,治乱然此,圣王之道.墨子曰否!昔者尧北,教乎八狄,道死而葬,蛩山之陰,衣衾三领,穀木之棺,葛以缄之,既葬后哭,满坎无封.已葬而后,牛马乘之.舜西教乎,七戎道死,葬南己市,衣衾三领,穀木之棺,葛以缄之.已葬而后,市人乘之.禹东教乎,九夷道死,葬会稽山,衣衾三领,桐棺三寸,葛以缄之,绞之不合,通之不坎,土地之深,下毋及泉,上毋通臭.既葬乃收,馀壤其上,垄若叁耕,之亩则止.若以此若,三圣王者,观之厚葬,久丧果非,圣王之道.故三王者,贵为天子,富有天下,岂忧财用,之不足哉!以为如此,葬埋之法.圣王真情,身体力行,利民为本.【原文】故古圣王制为葬埋之法,曰:“棺三寸,足以朽体;衣衾三领,足以覆恶。
以及其葬也,下毋及泉,上毋通臭,垄若参耕之亩,则止矣。
”死则既已葬矣,生者必无久哭,而疾而从事,人为其所能,以交相利也。
此圣王之法也。
今执厚葬久丧者之言曰:“厚葬久丧,虽使不可以富贫、众寡、定危、治乱,然此圣王之道也。
”子墨子曰:“不然!昔者尧北教乎八狄,道死,葬蛩山之陰,衣衾三领,穀木之棺,葛以缄之,既(葬)而后哭,满坎无封。
已葬,而牛马乘之。
舜西教乎七戎,道死,葬南己之市,衣衾三领,穀木之棺,葛以缄之。
已葬,而市人乘之。
禹东教乎九夷,道死,葬会稽之山,衣衾三领,桐棺三寸,葛以缄之,绞之不合,通之不坎,土地之深,下毋及泉,上毋通臭。
既葬,收馀壤其上,垄若参耕之亩,则止矣。
若以此若三圣王者观之,则厚葬久丧,果非圣王之道。
故三王者,皆贵为天子,富有天下,岂忧财用之不足哉!以为如此葬埋之法。
论墨子的节用节葬观
论墨子的节用节葬观
墨子节用节葬观的提出
墨子的节用节葬观在《节用上》、《节用中》、《节葬下》《七患》、《辞过》等篇中均有论述。
在《鲁问》中,墨子鲜明地提出了他的观点:“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2]从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信息,首先,墨子所处的时代比孔子所处的时代更为动荡,诸侯纷争,民生凋敝,国家积贫积弱;其次,国家如果贫穷,人们就应该明白节用节葬的道理,并落实在日常的生活和言行中。
节用节葬观提出的原因
通过墨子在《节用上》、《节用中》、《节葬下》等篇中的论述,我们大致可以分析出,墨子提出节用节葬的原因有:一是,出于现实的实用目的,即加倍增长一国的财富。
在墨子的时代,科学技术不先进,生产力水平低下,墨子作为贫民阶级的代表,却是从统治阶级的角度提出他的主张的,他并不是一味消极地主张节用节葬,而是主张生产和节用并重,而且,墨子对科学技术有深入的研究,在制造发明、数学、力学和光学等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些科学成果对提高生产力有巨大的作用,可见,墨子的主张是有所指的,他对统治阶级的奢靡腐烂的生活、耽于奇珍异宝、沉溺于酒色、兴修宫殿和坟墓等行为(如《佚文》中对纣王奢靡生活的描绘和《节用下》中对当今之主和王公大臣奢侈行为的批判)深恶痛绝,而正是这些行为导致了社会的混乱,
导致粮食和财宝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导致多数人民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
因而,墨子在《节用上》篇末得出结论“去无用之费,圣王之道,天下之大利也”。
二是,和上古先贤的主张相符。
试探墨子的节葬思想
大” 。不仅死者的殡葬耗费了大量物质财 产, 守丧制度的存在也 不 成 , 墨 家采取 了歼灭 政策 。 便对 2 2 为 什 么 在 当 时 乃 至 今 日节 葬 都 没 有 得 到 彻 底 的 实 . 使 得生 产 、 活停 滞 ,冬 不 仞 寒 , 不 仞 暑 , 疾 病 死 者 , 可 胜 生 “ 夏 作 不
地 、 步 骤地 实行 火 葬 , 革土 葬 , 有 改 节约 殡 葬 用 地 , 除 丧 葬 陋俗 , 思 主义 者少 之 又少 。 革 22 3 《 .. 条例 》 的执 行力 度 不足 。条例 中规定 的配套 设 施 没 提 倡 文 明节俭 办 丧 事 。 墨 子 的 节 葬思 想 的合 理性 在 当 今 得 到 了 ”
何为节葬?“ 棺三寸, 足以朽体; 衣衾三领 , 以覆恶 。以及 它 的初 衷 : 减少 丧 礼 的铺张 浪 费 、 足 没有 没有 节 约用 地 , 增 加 了 反而
的费 用 , 浪费 了 自然资 源 , 成 了环 境 污 染 。两 千 年 的 孝 造 其 葬也 , 毋及 泉 , 毋 通 臭 , 下 上 垄若 参 耕 之 亩 , 止 矣 。 死 则 既 以 “ 化 ” 则 火 葬矣 , 者必 无 久哭 , 疾 而从 事 , 为 其所 能 , 生 而 人 以交 相 利 也 ” 这 道 思想 对 人们 的影 响不 是经 历一 段 动乱 或 者革 命 就能 根 除掉 的 , ∞, 哪 怕是 在 “ 文革 ” “ 林 批 子 , 间 , 没 有 人 反 对 孝道 : 物 质 、批 L’ 期 也 在 才是 “ 王 之道 ” 圣 。
1 墨 子 的节 葬 思想
被 社会 大众所 掌 握 , 建 统治者 的权 力地 位 便岌 岌 可 危 。偏 偏 墨 封
11 节葬提 出的原因与节葬思想的陈述。在 墨子的时代 , 家众 弟 子将他 们 的侠 义 思 想 执 行 的彻 底 : 可 得 不 到 别 人 的 支 。 宁
论墨子节葬思想的当代价值
远 的地 方不 能按 时到达 , 于是 便 治理三 年之丧 , 把文 王尸体 大殓
在《 墨子 ・ 节 葬》 篇中, 墨子运 用 归谬法论 证 : 在王 公 贵族 中
在两 个楹柱 之 间, 用来 等待远 方之 人 ……成 王 已经 长大 , 能够处 盛行 的“ 厚葬 久丧” 的主 张是 否符合 “ 国家 富 、 人 民众 、 刑政 治” 三
生 焉 ”
对 为 民的法 令 , 成 为墨子 的不 二之选 。 二、 墨子 节葬 思想振 聋发聩 墨子除 了在 《 节葬》 一文专 门论 述 丧葬之 外 , 在《 节 用》 、 《 辞 过》 等 文章 中对丧 葬之事 也有论 及 。 当代 墨学 专家 萧鲁 阳先生 在 分析梁 启超 、 蔡 尚思 、 杨俊 光 、 谭 家健 、 崔清 田、 邢志第等 先生观 点
2 . “ 墨 子学 儒者之 业 , 受孔 子之 术 , 以为 其礼烦 扰而 不说 , 厚 的基础 上 , 提 出了与 众不 同的新 观点 : “ 墨 子思想 的核 心 , 要 从墨 他应 该统领 墨予 ‘ 十论’ , 而 葬靡财 而贫 民 , 服 伤 生而害 事 , 故背周 道而行 夏政 。 禹之时 , 天下 子 的十大政 治主 张中去 概括 和提炼 , 大水 , 禹身执票 垂 , 以为民先 , 剔河而 道九 岐, 凿江而 通九路 , 辟五 并非 十论 ’ 中 的一项或 两项 。 表述 墨 子思想 核心 的范 畴, 应 是墨 湖而定 东海 , 当此之 时 , 烧不 暇揎 , 濡 不给仡 , 死陵者 葬陵 , 死 泽者 子 的原话 , 而不 是现代 人所赋 予 的。 墨 子思 想核心 应 能在 ‘ 十论’
对墨子节葬节用的理解
墨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的思想涉及众多领域,其中节葬节用是其思想中的两个重要方面。
节葬是墨子提倡的一种丧葬观念。
他认为,过度豪华的丧葬仪式不仅会浪费大量的财富和资源,而且会导致社会的贫富差距扩大,甚至引发社会动荡。
因此,他主张丧葬应该简朴,只需满足基本的需求,避免铺张浪费。
这种观念在当时的社会中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因为在那个时代,丧葬仪式往往过于奢华,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节用则是墨子提倡的一种生活态度。
他认为,人们应该节约使用财富和资源,避免过度消费和浪费。
这种观念在当时的社会也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因为那个时代的社会生产力相对较低,资源的供应有限。
墨子认为,只有节约使用资源,才能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墨子的节葬节用观念体现了他的实用主义思想和人道
主义精神。
他关注社会的现实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同时,他也关注人们的生活需求,提倡适度消费和节约使用资源,以保障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
然而,墨子的节葬节用观念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他过于强调节约和简朴,可能会忽视人们的精神需求和审美需求。
此外,他的观念也可能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因为现代社会的生产力已经
大大提高,资源的供应也相对丰富,人们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总之,墨子的节葬节用观念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实用性,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足。
我们应该在继承其思想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社会的实际情况,进行理性的思考和探索,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论墨子死亡观及其革新习俗
论墨子死亡观及其革新习俗作者:朱传棨来源:《党政干部学刊》2020年第05期[摘要]墨子学说的宗旨是“兼相爱,交相利”。
其十大主张是相互关联的,为了给庶民百姓谋福利,在当时以《天志》观念积极推行,强调“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为百姓之治”,是天的意志。
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节葬”。
这既是墨家学派推行革新社会政治制度的内容之一,又是求得国富民足的有力措施。
墨家主张节葬的同时,也倡导祭祀。
这在《节葬》《明鬼》《天志》等篇中作了深刻阐述,是有历史进步性的,对现代也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兼爱;相利;天志;节葬;祭祀[中图分类号]B8224;B8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20)05-0004-06墨子提出的“节用”“节葬”是其主张社会改革、推行“兼爱”“相利”的有机組成部分。
如同在“仁爱观”“天命观”等方面一样,在死亡观上,儒墨两家也是相异的。
墨子对儒家的厚葬久丧的主张和制度,是竭力反对和批判的。
墨子提出节葬的原则,不仅有利于“人为其所能”积极从事生产,求得国富民安,更有利于革新社会习俗。
墨家提倡的节葬原则,既具有其历史意义,也有现实意义。
一、“厚葬久丧,不可不沮也”儒墨两家在死亡观上相异,首先表现在丧葬制度上。
墨家竭力反对儒家的丧葬观念和制度,明确提出了“节葬”原则。
墨家之所以反对儒家厚葬久丧的观念和制度,首先就在于这种制度不符合“国家百姓人民之利”,是一种贫国贫民的制度。
墨子在《节葬下》中说:“且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令国家百姓之不治也,自古及今未尝之有也。
何以知其然也?……此存乎王公大人有丧者,曰棺椁必重,葬埋必厚,衣衾必多,文绣必繁,丘陇必巨;存乎匹夫贱人死者,殆竭家室;存乎诸侯死者,虚车府,然后金玉珠玑比乎身,……寝而埋之,满,若送从,曰天子杀殉,众者数百,寡者数十;将军大夫杀殉,众者数十,寡者数人。
”这就是说,依照这种制度,如果死者为王公大人,则棺木必须多层,葬埋必须深厚,死者衣服必须多件,随葬的文绣必须繁富,坟墓也必须高大。
浅析墨家薄葬思想
浅析墨家薄葬思想谢孝中(政法经管系09政教一班)摘要:受儒家“礼”,“孝”观念影响下的厚葬之风盛行的时候,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学派一反传统丧葬习惯提出了“节葬”,“节用”的薄葬思想。
墨家薄葬思想在引导人们构建和谐社会,正确合理利用资源,协调人与自然,人与资源的关系以及坏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墨子;丧葬;当代意义儒家的丧葬理念在中国殡葬史上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厚葬久丧”是儒家认为合乎礼仪的丧葬方式。
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学派打破了儒家一枝独秀的局面,提出“薄葬”思想,提倡“薄葬短丧”。
一、墨家薄葬思想产生的背景薄葬是指葬具及丧礼简单、节俭。
其主要特点是缩短服丧期限;尽量减少地面建筑;名器减少。
墨子是墨家薄葬思想的代表者,其主要薄葬思想集中体现在《墨子·节葬》中。
墨子(约前468-前376),姓墨名翟,战国时期宋籍鲁国人,早年求学儒门,因不满周礼的繁文缛节而独立门户,开创了墨家学派,成为当时唯一能与儒家相抗衡的显学之一。
先秦时期,上层统治者中厚葬之风盛行,“王公大人有丧者,日棺撑必重,葬埋必厚。
”,“诸侯死者,虚车府,然后金玉珠玑比乎身……,又必多屋幕,鼎鼓几梃壶滥,戈剑羽旎齿革,寝而埋之。
”⑴p171-172 虽然当时的社会由于宗法和等级关系“礼不下庶民”,也就是民间没有厚葬的权限,不能也不可能实行厚葬,但是在上流社会中的厚葬之风的影响和强化的“孝”观念的驱使下,下层民众也竭尽全力,厚葬其亲以示孝道。
“存乎匹夫贱人死者,殆尽家室”⑴p172丧家送死必须超负荷操办,不殆尽家财就会背上不孝的罪名,为人不齿,因此就会出现重死胜过顾生,竭尽家财侍奉祖先和鬼神,有的家底薄的就会因为丧葬而背上沉重的债务。
统治阶级除了阔修陵墓,用名器钱帛陪葬外,还有残无人道的人殉陪葬,“若从,日天子,[诸侯]杀殉,众者数百,寡者数十;将军、大夫杀殉,众者数十,寡者数人。
”⑴p173统治者“生时治台榭,死又修坟墓”而致使“民苦于外,府库单于内,上不厌其乐,下不堪其苦。
墨子之礼学
墨子之礼学【陆建华】墨子之礼学墨子精通礼学,强调礼的等级性,反对礼的宗法性;在尊天明鬼思想指导下,肯定和论证祭祀之礼的社会功能与道德作用;批评三代丧礼和儒家丧礼的厚葬久丧特征,主张薄葬短葬;承认乐的审美价值,又否定乐的政治作用,证明乐的社会危害性。
这样,墨子礼学呈现明显的批判性和创造性。
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立者和最著名的代表者。
《吕氏春秋·当染》载其曾在鲁国问学于精通周礼的周代史官史角的后人,《淮南子·要略训》载其“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曾是儒门中人。
由此可见,墨子研习过周礼以至包括周礼在内的三代之礼,研习过承继三代之礼且具有丰富的礼学思想的儒学,乃精通礼的典型人物,只不过其对于礼的把握和取舍与儒家不同罢了。
基于此,《墨子》一书的诸多篇章载其论礼非儒。
从总体上讲,孔子及其儒家主要承袭三代之礼,特别是其中的周礼,儒家学派是“复礼”的产物;墨子则力求改革三代之礼,并在创建墨家学派时对三代之礼及其因袭者孔子与其创立的儒家提出批评。
因此,墨子礼学呈现出区别于儒家的另一种式样。
一、维护礼的等级性,否定礼的宗法性三代之礼在政治层面是夏、商、周统治者的治世之道,墨子肯定这种礼的政治价值。
在《墨子·鲁问》中,墨子把“国家淫僻无礼”看作国之大事以及国家乱而不治的根本性标志之一,强调礼的政治功能以及礼作为为政之道的核心价值。
在《墨子·尚同中》中,墨子把“无君臣上下长幼之节,父子兄弟之礼”看作天下大乱的所有原因中最后的根源,并把由“无礼”而造成的没有贵贱上下和亲疏尊卑分别的人类的混乱无序的存在状态比作“禽兽”,从而把礼视为人、人类社会区别且优越于禽兽、动物界的标准与根据。
作为治世之道的礼实即宗法等级制度,兼有宗法性和等级性的双重特征。
墨子强调礼的等级性。
墨子借晏婴之口指责孔子“劝上乱下,教臣杀君,非贤人之行也”[1]非儒下其立足点即是礼所规定的君臣上下的等级性以及这种等级的神圣性。
《墨子》卷22节丧(节用下)诗解7薄葬有节便习宜俗墨子不失死生之利
《墨子》卷22节丧(节用下)诗解7薄葬有节便习宜俗墨子不失死生之利题文诗:今执厚葬,久丧者曰:厚葬果非.圣王之道,奚说中国,之君子亦,为而不已,操而不择?墨子曰此,谓便其习,宜其俗也.昔者越东,有輆沭国,其长子生,解而食之,谓之宜弟;其大父死,负其大母,而弃之曰:鬼妻不可,与之居处.此上为政,下以为俗,为而不已,操而不择,则此岂实,仁义道哉?此谓便习,宜其俗也.因地制宜.楚之南有,啖人国者,其亲戚死,朽其肉而,弃之然后,埋其骨乃,成为孝子.秦之西有,仪渠国者,亲戚死聚,柴薪焚之,熏上谓之,登遐然后,成为孝子.此上为政,下以为俗,为而不已.操而不择,则此岂实,仁义道哉?此谓便习,宜其俗也.若以此若,三国观之,则亦犹薄;若以中国,君子观之,则犹厚矣.如彼大厚,如此大薄,然则埋葬,之有节矣.衣食者人,之生利然,犹尚有节;葬埋者人,之死利也,夫何独无,节于此乎?于墨子制,为葬埋法,曰棺三寸,足以朽骨;衣三领也,足以朽肉;掘地之深,下无菹漏,气无发泄,于上垄足,以期其所,其则止矣.哭往哭来,返而从事,衣食之财,佴乎祭祀,致孝于亲.故曰墨子,之法不失,死生之利,皆此故也.故墨子曰:今天下之,士君子也,其中请将,欲为仁义,求为上士,上则欲中,圣王之道,于下欲中,国家百姓,之利故当,若于节丧,之为政而,不可不察.【原文】今执厚葬久丧者言曰:“厚葬久丧,果非圣王之道,夫胡说中国之君子为而不已、操而不择哉(25)?”子墨子曰:“此所谓便其习、而义其俗者也(26)。
”昔者越之东,有輆沭之国者,其长子生,则解而食之,谓之“宜弟”;其大父死,负其大母而弃之,曰“鬼妻不可与居处。
”此上以为政,下以为俗,为而不已,操而不择,则此岂实仁义之道哉?此所谓便其习、而义其俗者也。
楚之南,有炎人国者(27),其亲戚死,朽其肉而弃之,然后埋其骨,乃成为孝子。
秦之西,有仪渠之国者,其亲戚死,聚柴薪而焚之,熏上谓之“登遐”,然后成为孝子。
此上以为政,下以为俗,为而不已。
《墨子》卷22节丧(节用下)诗解6厚葬久丧国贫众寡合桀纣事非圣王道
《墨子》卷22节丧(节用下)诗解6厚葬久丧国贫众寡合桀纣事非圣王道《墨子》卷22节丧(节用下)诗解6厚葬久丧国贫众寡合桀纣事非圣王道题文诗:王公大人,今之为葬,异于此必,大棺中棺,革阓三操,璧玉即具,戈剑鼎鼓,壶滥文绣,衣衾万领,素练舆马,女乐皆具,必捶差通,垄况山陵.此辍民事,靡民之财,不可胜计,其为毋用,若此是故.子墨子曰:乡吾本言,曰意亦使,法其言且,用其谋计,厚葬久丧,实可富贫,众寡定危,治乱其则,仁也义也,孝子之事!为人谋者,不可不劝;意亦使法,其言用谋,若人厚葬,久丧实不,可以富贫,众寡定危,治乱其则,非仁非义,非孝子事!为人谋者,不可不沮.厚葬伤财,久丧劳民,民者国本,本立道生,本伤国亡.是故求此,以富国家,甚得贫焉;欲众人民,甚得寡焉;欲治刑政,甚得乱焉;求以禁止,大国之攻,小国也而,既已不可;欲干上帝,鬼神之福,又得祸焉.上以稽之,尧舜禹汤,文武之道,而正逆之;下稽桀纣,幽厉之事,犹合节也.若以此观,厚葬久丧,则其非为,圣王之道.【原文】今王公大人之为葬埋,则异于此。
必大棺、中棺,革阓三操(19),璧玉即具,戈剑、鼎鼓、壶滥、文绣、素练、大鞅万领(20)、舆马、女乐皆具,曰:必捶■差通,垄虽凡山陵(21)。
此为辍民之事,靡民之财,不可胜计也,其为毋用若此矣。
是故子墨子曰:“乡者(22),吾本言曰:意亦使法其言,用其谋,计厚葬久丧,请可以富贫、众寡(23)、定危、治乱乎?则仁也,义也,孝子之事也!为人谋者,不可不劝也;意亦使法其言,用其谋,若人厚葬久丧,实不可以富贫、众寡、定危、治乱乎?则非仁也,非义也,非孝子之事也!为人谋者,不可不沮也。
是故求以富国家,甚得贫焉;欲以众人民,甚得寡焉;欲以治刑政,甚得乱焉;求以禁止大国之攻小国也,而既已不可矣;欲以干上帝鬼神之福,又得祸焉。
上稽之尧、舜、禹、汤、文、武之道,而政逆之(24);下稽之桀、纣、幽、厉之事,犹合节也。
若以此观,则厚葬久丧,其非圣王之道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重庆城 市管理职业学 院, 重庆沙坪坝 4 13 ) 03 I
I 要J墨子的薄葬思想主要 体现在他 的( 摘 ( 墨子 ・ 节葬> ) 中.墨子针对 当时侈靡的丧葬状况, 出了 ‘ 节则 发 俭 昌, 浮佚则亡” 的呼唤 , 同时也阐明 了“ 节用” “ “ 乐 等思想 。 、节葬 、非 ” 墨子力求引导人们正确合理地利用 资源 , 协调 人与 自然的关系, 实现社 会、 资源与环境 的可持续发展 , 于现代社会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实用价值 。 对 【 关键词l墨子; 丧葬; 殡葬改革 ; 生死
先秦 时代 , 上层统治者中厚葬风气 大盛 , “王公大人有丧 汉时才 由著名 的无神论者王充解开 。王充发现 了墨家理论的 者 ,日棺撑 必 重 , 葬埋 必 厚 。 (墨 子 》 ”《 卷六 《 葬 下 第 二 十 五》 荒谬所在 , 节 ) 他在《 论衡 ・ 薄葬篇》 中这样写道“ 如谓杜伯为鬼, 则 “ 诸侯死者, 车府 , 虚 然后金玉珠巩 比乎身……又必多屋幕 , 鼎 夫死者审有知 。如有知而薄葬之,是怒死人也 。情欲厚而恶 鼓几梃壶滥, 戈剑羽旎齿革 , 寝而埋之……日天子杀殉, 众者数 薄, 以薄受死者之责 , 虽右鬼何其益哉 ?如以鬼非死人,则其 百, 寡者数十 。 将军大夫杀殉, 众者数十 , 寡者数人, 处丧之法, 信杜伯非也,如 以鬼是死人, 则其薄葬非也。 最后 , ” 王充对墨 将奈何哉 !” 《 ( 墨子》 卷六 《 节葬下二十五》 统治者“生时治台 子明鬼与薄葬井论 的评价是“ ) 术用乖错 , 首尾相违 , 以为非”。 故 三 、 子 丧 葬 观 简 析 墨 榭, 死又修坟墓”使“ , 民苦于外 , 府库单于 内, 上不厌其 乐, 下不 墨家的丧葬观, 综述为如下两点: 可 堪其 苦 。 (墨 子》 一 《 患 第 五 》 所 以 , ”《 卷 七 ) 墨子 认 为 厚 葬 危 害极 ( ) 一 提倡节葬 , 反对厚葬。 大, 统治者要安国利 民, 就必须“ 节丧之为政” 。 墨子生活的时代, 正是奴隶制与封建制交替的变革 时代 。 墨子薄葬观是复古意识萌动下的产物 。 墨子生活 的时代, 家族之间相互倾轧, 人民生活不得安宁, 痛 原始 时代 的一切都 已不复存在 。作 为小生产者 哲学代表 的墨 诸侯 之间相互征伐 ,
第 2 第 2期 4卷 2 1 年 2月 01
湖 北 函 授 大 学 学 报
J u a fHUBEICore p de eUnvest o r lo n r s on nc i r i y
Vo.4 NO. 1 . 2 2 F b 2 l e .0 l
浅 淡墨子 的丧葬 观
陈玉 婷 , 俊 圣 任
在中国历史上, 儒家殡葬伦理思想 占据主导地位,厚葬久 子对 自己生活时代感到困惑不解乃至强烈的不满 , “ 他们幻想回 丧” 主导着中国殡葬观念和行为 , 但客观事物总是相辅相成的, 到远古 时代那种平等 、 宁静、 素朴的社会环境 中去 。于是传说 墨 家 的“ 葬” 理 思 想 成 为 中 国传 统 殡 葬 伦理 思 想 的 另 一面 , 中的先王薄葬时代也就成为墨家追逐 的理 想。 节 伦 墨子认 为“ 古者 在现当代殡葬改革的社会 背景下对墨子丧葬观的发掘具有时 圣王制 为节 葬之法 , 日衣三领 , 是以朽 肉。棺三寸 , 以朽骸。 足 代意义。 掘穴深不通于泉” ——死者 即葬 ,生者毋久丧用哀 。(墨子》 《 墨 子 丧 葬观 的提 出 卷六 《 节用中第二十一》 尧 、 ) 禹等人, 虽贵 为天 子, 富有天下,
一
的又一位享有盛名的思想家, 由其开创的墨家与儒家齐名 , 时 守它。 墨子哲学带有一种近乎宗教性的排它倾向, 明确地告 它 称 “ 墨 显 学” 儒 。 诫 人们 该怎样做, 不该怎样做 。因此受到哲人们 的猛烈抨击 ,
墨家是先秦诸子中的平 民哲学, 薄葬理论是其学说中的精 纷纷认为它“ 而难遵” 俭 。其 次, 先秦时代 , 厚葬 习俗 已成为社 粹 。 司马谈论六家要 旨》 《 总结 墨家之要 , 认为墨家“ 其送死 , 桐 拿主 导风 气, 具有相对 的稳固性, 它的形成与产生是伴随着阶
棺三寸, 举音不尽其哀, 教丧礼 , 必以此 为万民之率, 使天下法。 级社会的产生和发展的。先秦时代人 们的认识水平还达不到 ” (史记》 《 卷一百三十 《 太史公 自序第七十》 张舜徽先生在谈及 从理 论上认清 厚葬危害的程度, 以要想扭转一代世风, ) 所 并非 先秦学术思想时也认 为“ 墨子之学 , 与儒家异趣, 其持论尤与儒 易事 。 墨 家在 创造 薄 葬理 论 的 同 时就 为这 一理 论 树 了 一个 劲 者不 同而致后世讥弹者,则在短丧薄葬 。然细绎墨子节葬之 敌 。 就 是 它 的 明鬼 说 。 这 说 , 亦 有 为而 发 , 墨 子 目视 当 时天 子 诸 侯 淫侈 用 殉 之 酷 , 实 盖 不 厚 葬 意 识 的产 生 除 了政 治 、 济诸 因 素 之外 , 思想 根 源 经 从 胜愤嫉 ,欲以除其弊。 ( ” 张舜徽 《 周秦道论发微》 “。 墨子认 上 说 主 要 有 两 点 , 是 灵 魂 有 知 。 灵 魂有 知 , 葬 才 有意 义 。 )】 一 厚 为儒学“ 厚葬糜财而贫民” 而另创新说 , 力主 薄葬 。 人们不惜重金去换得死后 的富足与安宁, 生者无愧 , 死者欣慰, 墨子不仅是一位思想家 , 还是一位殡葬 改革家 。 墨子的殡 这种厚葬心理带有主动性 ; 二是出于对死 者的惧 怕心理 , 人们 葬改革观 , 核心为节用 利民, 其要 旨是 以哀为本, 薄葬短丧 ,不 相信死人 的灵 魂是难解 的谜 ,生前和蔼可亲 的人死后变得残 “ 失死生之利” 反对用大量财 富陪葬与长期服丧而影响社会生 , 活, 耽误生产劳动 。墨家 的这种观 点, 对我们今天来说也不无 裨益, 这与当代 殡葬改革提倡 的“ 厚传薄葬” 的观念趋 同。 二 、 子丧 葬观 的理 论 基 础 墨 忍、 凶暴, 化成恶鬼, 危害人类。所以厚葬往往 又带有惧怕死 者, 讨好死 者的意味 。 这种 厚葬心理则带有被迫性 。墨予 明鬼 说恰好是为这两种厚葬今理提供理论依据 , 这就使得墨家的薄 葬观 陷于不可解拔 的矛盾之 中。墨家薄葬理论 的困惑直到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