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金融调控法律制度
马工程教材-经济法学-教学大纲
《经济法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教学目标旨在通过对经济法律规范的学习和研究,使学生系统地、准确地理解和掌握经济法的基本原理、具体法律制度及其相应的规范,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提升学生的法律素养,拓展和优化学生知识结构,使学生在掌握经济法的规律性、原理性和知识性的基础上,获得能够比较专业地解释涉法事务和解决具体问题的知识和能力,帮助其成长为具有较强职业能力的管理人才。
学生应达到的具体能力目标:掌握主要经济法律制度内容;具有必要的法律分析能力;能以基本的法律逻辑和知识要点正确分析典型案例;获得良好的法律自学能力和职业道德训练,具有较高的法律素养;形成以强烈的秩序观念和在秩序下创造的主动进取精神为核心的法治精神。
三、教学学时分配《经济法学》课程理论教学学时分配表四、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第一章经济法的概念和历史(2学时)(一)教学要求经济法的概念如何界定,直接影响对经济法学诸多理论的认识。
了解经济法的概念与历史,有助于研究经济法的特征、本质、地位、体系、原则等诸多理论问题,为后续章节的学习打下基础。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要理解和掌握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应当如何界定,经济法要解决的基本问题,经济法的基本矛盾,经济法的定义,经济法的经济性、规制性和现代性,经济法的产生与发展的历程,经济法发展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经济法调整对象的界定、经济法的定义教学难点:经济法的经济性、规制性和现代性的内涵与表现,以及经济法发展的特点(三)教学内容第一节经济法的概念一、经济法的调整对象二、经济法的定义第二节经济法的历史和发展趋势一、外国经济法的历史二、中国经济法的历史三、经济法的发展趋势本章习题要点:完成本章课后自测习题第二章经济法的体系和地位(2学时)(一)教学要求第一章已经从内涵的角度回答了经济法是什么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本章内容从外延及外部关系的角度进一步寻找答案。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要理解和掌握经济法体系的界定;经济法体系的构成;经济法的主要渊源和辅助渊源;经济法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经济法与其他法律部门之间的关系等问题。
第十二章金融调控法律制度
第十二章金融调控法律制度引言金融调控是指政府通过制定和实施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措施,对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进行监管和管理,以维护金融市场的秩序、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防范金融风险,促使金融体系稳定健康发展。
金融调控法律制度是指用于调控金融活动的法律体系,为金融调控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操作手段。
本文将从金融调控的意义、金融调控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金融调控的意义金融调控是现代金融发展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首先,金融调控有助于维护金融市场的秩序。
金融市场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稳定与健康对于经济的正常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金融调控通过建立和完善金融法律制度,加强金融市场监管,防范并惩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促进金融市场的稳定和有序发展。
其次,金融调控有助于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
金融消费者是金融市场的参与者和服务对象,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是金融调控的重要目标之一。
金融调控法律制度建立了金融消费者保护制度,明确了金融机构和金融从业人员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保障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金融市场的公平、公正和诚信。
最后,金融调控有助于防范金融风险。
金融风险是金融活动不可避免的伴随问题,金融调控需要采取措施来预防和化解金融风险。
金融调控法律制度建立了一系列风险防范和监测机制,包括风险识别、测度和监测等,为金融机构和市场提供了应对风险的法律依据和操作指南。
二、金融调控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金融调控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包括三个层次的法律体系:宪法、普通法和专门法。
首先,宪法是国家最高法律,对金融调控具有重要意义。
宪法确立了国家对金融活动和金融市场的基本原则和规则,如保护金融机构和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防范金融风险等。
宪法为其他法律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基本依据。
其次,普通法是指通用的法律原则和规则,适用于不同领域的法律关系。
金融调控涉及的法律问题较为复杂,需要依据普通法原则进行调整。
普通法在金融调控中主要起到填补法律空白、解决法律争议等作用。
第十二章金融调控法律制度ppt课件
• 社会总需求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 常1年)由社会可用于投资和消费的支出所实际形成 的对产品和劳务和购买力总量。
• 社会总需总量
• 社会总供给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 常为1年)由社会生产活动实际可以提供给市场的可 供最终使用的产品和劳务总量。
币供应量、利率、汇率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重要事 项作出的决定,报国务院批准后执行。 • 中国人民银行就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有关货币政策 事项作出决定后,即予执行,并报国务院备案。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 (四)监督管理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
• (五)实施外汇管理,监督管理银行间外汇市场;
• (六)监督管理黄金市场;
• (七)持有、管理、经营国家外汇储备、黄金储备;
• (八)经理国库;
• (九)维护支付、清算系统的正常运行;
• (十)指导、部署金融业反洗钱工作,负责反洗钱的资金监测;
• 二、金融调控法的目标和原则
• (一)金融调控法的目标 • 1.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维
护金融稳定 • 2.保持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
2024/2/18
4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第十二章 金融法律制度
第十三章金融法律制度第一节金融法概述一、金融的概述(一)金融的涵义金融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的金融,指全社会的货币资金的筹集、分配、融通、使用和管理活动的总和。
狭义的金融,指货币流通和信用分配活动的总和。
简单地说就是货币资金的融通。
金融学和金融法意义上的金融指狭义上的金融。
(参加主体:企业、银行、个人、国家等)(二)金融产生的条件金融的出现有其产生的条件:1、货币从商品交换过程中自发地分离出来,起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作用。
2、信用日益发展,多种信用形式的出现。
信用是指不同所有者之间以一定的财物或货币为客体,以偿还本金及支付利息为条件而实现的一种价值运动形式。
3、银行等专门金融机构的出现(三) 金融的分类1、从资金融通有无中介来看:(1)直接金融:指融资双方当事人即筹资人和投资人直接发生货币资金有偿借贷行为或投资行为,产生的法律上的债权债务关系。
(2)间接金融:指融资双方当事人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作为媒介体而发生资金有偿借贷行为,产生的法律上的债权和债务关系。
2、从金融资产交易的方式看:(1)证券融通(证券投资方式交易)(2)信贷融通(借贷方式交易)3、从筹资主体资产形成来源:(1)债务融资:信贷形式取得,筹资者必须承担还本付息的责任。
(2)股本融资:以证券形式进行,投资者自己承担融资风险(四)金融体系金融体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金融体系是指一个国家的金融组织体系,即这个国家有哪些金融机构,这些金融机构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什么职能作用。
广义的金融体系是指包括金融工具、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制度基本要素动态的金融体系。
1、金融工具。
又称信用工具,指一切能够证明金融债权债务关系的合法凭证。
存折(存款单)、借款合同、股票、债券、商业票据等,均为常见的金融工具。
2、金融机构。
是指专门从事各种金融活动的组织。
第一类,中央银行,即中国人民银行。
第二类,银行。
包括改策性银行、商业银行。
第三类,非银行金融机构。
金融法学-金融监管法律制度
监管;②金融监管活动必须依法进行;③实施金
融监管应以法定标准为依据;④无论监管者或是
被监管者,违反国家有关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
的法律责任。
(二)准确定位原则
1.必须认识到,作为政府对金融业实施的外部规 范和约束,作为政府对市场缺陷的一种矫正,金 融监管本身也有缺陷。
2.必须认识到,就维护金融安全、提高金融业效 率、保护金融消费者利益而言,金融监管不是万 能的,在某种意义上,它甚至不是首要的决定因 素。
况下,已经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具有单独对金融业
实施有效监管的能力。加强金融监管领域的国际
协调与合作,是世界各国惟一的明智选择。
金融监管国际合作可以是双边的,也可以是
多边的,且合作领域非常广阔,诸如划分监管责
任、协调监管行动、交流监管信息、制定统一的
监管标准等。
返回
第二节 金融监管的主要环节
一、市场准入控制
金融监管法律制度
第一节 金融监管的基本理论 第二节 金融监管的主要环节 第三节 我国金融监管法律制度概述
第一节 金融监管的基本理论
一、金融监管的必要性 (一)金融业的战略地位 (二)金融市场的信息不对称 1.“逆向选择”。发生在交易之前。 2.“道德风险”。发生在交易之后。
(三)金融危机的负外部性
金融机构退出市场/金融机构的终止,主要有
三种原因:①解散。②被撤销。③被宣告破产。
(二)金融机构危机的处置
金融机构危机的处置主要涉及两个方面:对
出现危机的金融机构实施援救,避免破产;对没
有援救价值或者援救不成的金融机构,尽量减轻
其破产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金融机构危机可以划分为系统性危机与非系
统性危机。
体负责监管;②混业监管/一体式监管,即由单一
第十二章 金融法律制度
二、商业银行法
1.商业银行的性质 ……商业银行不是国家机关,而是企业法人。
2.商业银行的经营范围 1.吸收公众储蓄;2.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3.办理国内外结算;
4.办理票据贴现;5.发行金融债券;6.代理发行、兑付、承销政府债券; 7.买卖政府债券;8.从事同业拆借;9.买卖、代理买卖外汇;10.提供信用 证服务及担保;11.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12.提供保管箱服务; 13.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其他业务。
6.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督管理
依法对金融机构及其业务实施监督管理
按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审批金融机构的设立、变更、终止及其业务范 围
有权对金融机构的存款、贷款、结算、呆账等情况随时进行稽查、检查 监督
有权要求金融机构按规定报送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及其他财务会计报表 和资料
统一负责编制全国金融统计数据、报表,并按国家有关规定予以公布 有权对国家政策性银行的金融业务进行指导和监督
追索权:票据的第二次请求权,持票人付款请求权遭到拒绝承兑或拒 绝付款时,或有其他法定事由请求付款未果时,向其前手请求支付票 据金额的权利。
(二)票据权利的取得 1、原始取得
发行取得 善意取得 从无处分权人处取得票据
受让人善意或无重大过失 以背书方式取得票据,且背书连续 付出相当对价
2、继受取得 票据法规定的方式,如背书转让 其他法律规定的方式,如继承
(三)票据权利的行使和保全 1、票据权利的行使 狭义:指请求付款、进行追索 广义:还包括请求承兑、请求定期付款 2、票据权利的保全 包括:提示票据、作成拒绝证明、起诉等
四、票据抗辩 是指票据债务人根据票据法的规定,对票据债权人拒绝履行义务的。
物的抗辩:基于票据本身内容所作的抗辩
金融监管法律制度
我国金融监管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
法律法规滞后
部分金融监管法律法规未能及时更新,与金融创新和发展的需求 不匹配,存在监管空白和漏洞。
监管协调不足
分业监管体制下,各监管机构之间的协调配合不够顺畅,存在信 息不畅、重复监管等问题。
风险预警机制不完善
金融风险预警机制尚不健全,对潜在金融风险的识别和预警能力 有限。
对金融犯罪进行界定、预防和打击,维护金融安全和稳定。
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的立法原则
依法监管原则
金融监管活动应当依法进行,遵循法 律法规的规定,确保监管行为的合法 性和公正性。
维护金融稳定原则
金融监管法律制度应当以维护金融稳 定为目标,通过规范金融机构和市场 行为,降低金融风险,确保金融系统 的安全和稳健。
非现场检查
是指监管机构通过收集和分析金融机构报送的各类数据、资 料,对其业务活动、风险状况等进行远程监控和评估。非现 场检查能够及时发现金融机构的风险隐患,并对其采取相应 的监管措施。
风险预警和控制措施
风险预警
是指监管机构通过建立风险预警系统,对金融机构的风险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和 评估,一旦发现潜在风险,及时发出预警信号,提醒金融机构采取措施进行防 范和控制。
保护消费者权益
金融监管机构负责保护金融消 费者的合法权益,对金融机构 的行为进行监督和制约,防止 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发生。
金融监管机构之间的关系
分工合作
不同金融监管机构之间应明确分工、相互配合、协调合作 ,共同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发展。
信息共享
金融监管机构之间应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及时传递相关信 息,提高监管效率和准确性。
我国已出台多部金融监管法律法规,包括《中国人民银行 法》、《商业银行法》、《证券法》等,构建了较为完善 的金融监管法律体系。
电大《经济法概论》第十二章---金融法律制度
第十二章金融法律制度一、单项选择题1.金融是( )融通的简称.A.货币资金B.证券资金C.票据资金D.信用资金2.中国人民银行在( )的领导下制定和执行货币制度,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国务院C.财政部D.国家3.人民币由( )统一印制、发行.A.国务院B.商业银行C.中国人民银行D.财政部4.中国人民银行实行( )A.集体负责制B.理事会负责制C.总理负责制D.行长负责制5.中国人民银行根据执行货币政策的需要,决定对商业银行贷款的数额、期限、利率和方式,最长贷款期限不得超过()。
A.1年B.2年C.半年D.3年6.我国《商业银行法》规定的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A.8%B.5%C.10%D.13%7.商业银行破产清算时,在支付清算费用、所欠职工工资和劳动保险费用后,应优先支付()。
A.税金B.存款利息C.单位存款D.个人储蓄存款本金和利息8.设立全国性的商业银行,最低注册资本为( )元人民币.A.1亿B.5亿C.10亿D.20亿9.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接管商业银行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 )A.1B.2C.3D.410.根据《票据法》原理,票据被称为无因证券,其含义指的是()A.取得票据不需要合法原因B.转让票据须以向受让方交会票据为先决条件C.占有票据即能行使票据权利,不问占有原因和资金关系D.当事人发行、转让、背书等票据行为须依法定形式进行11.《保险法》对保险公司的业务范围界定为()A.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B.寿险和非寿险C.财产保险和再保险D.水险和非水险12.与保险人订产保险合同,并按保险合同负有支付保险费义务的人是指( )A.被保险人B.投保人C.保险代理人D.保险经纪人13.保险代理人与保险人之间的关系是( )A.企业协作关系B.行政隶属关系C.合作关系D.合同关系14.下列不属于财产保险合同特点的是( )A.财产保险合同是补偿性合同B.财产保险合同是给付性合同C.财产保险合同是具有代位求偿法律效力的合同D.财产保险合同是短期性合同15.人寿保险是以被保险人在保险期内( )为保险事故的险种.A.死亡B.生存C.死亡或生存到保险期限屇满D.不幸事件发生16.设立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最低额为( )亿元人民币,且必须为实缴货币资本.A.2B.5C.3D.117.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含义是( )A.经常项目下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B.资本项目下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C.国内公民个人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D.取消外汇管制18.境内机构或个人,违反国家外汇管理制度,采取各种方式私自以人民币换取外汇权益的行为属于( )A.逃汇B.非法套汇C.扰乱金融秩序D.避汇二、多项选择题1.金融法调整的对象是( )A.金融监督管理关系B.金融业务关系C.经济管理关系D.经济监督关系E.经济业务关系2.金融处罚关系是指金融监督部门对( )违法从事金融活动进行查处而产生的社会关系.A.金融机构B.非金融机构C.国务院D.个人E.全国人大3.《中国人民银行法》分别对中国人民银行()等业务活动作出了专门规定。
顾功耘《经济法教程》第2版复习笔记(金融调控法律制度)【圣才出品】
顾功耘《经济法教程》第2版复习笔记第十二章金融调控法律制度一、金融调控法概述1.金融调控的概念及特征(1)金融调控的概念金融调控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来实现的宏观调控。
(2)金融调控的特征①金融调控主体是中央银行。
在我国即为中国人民银行。
②金融调控的主要手段是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目标调节和控制货币供应量及处理货币事务的路线、方针、规范和措施的总称。
③金融调控须在法制范围内运行。
2.金融调控的目标(1)一般包括:①稳定物价,是指将物价总水平的上升控制在一定的幅度之内。
②充分就业。
若将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就实现充分就业。
③经济增长。
其衡量标准一般采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
④国际收支平衡。
(2)金融调控的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①金融调控与财税调控、产业调节的选择;②稳定物价与实现充分就业之间的选择;③稳定物价与促进经济增长之间的选择;④稳定物价与平衡国际收支之间的选择;⑤促进经济增长和平衡国际收支之间的选择。
3.金融调控的手段法定存款准备金、再贴现与再贷款、公开市场操作见下文介绍。
其他法定调控手段主要包括:(1)调节证券交易的法定保证金比率。
法定保证金,是指按一定比例购买证券的付现额。
中央银行利用它限制证券购买者的贷款额,影响证券市场价格。
(2)消费信用控制。
主要规定分期付款的首期最低付现额和分期付款的最长付款期,调节社会对商品的有效需求。
(3)优惠利率。
中央银行对与国民经济发展关系重大或重要的部门、行业、企业实行较低的贴现率或贷款率。
(4)规定流动性比率。
流动性比率,是指中央银行为保障商业银行的支付能力,规定流动性资产占全部资产的比例。
中央银行以此控制商业银行的信用扩张能力。
(5)窗口指导(又称道义劝告),是指中央银行利用其说服力影响金融机构经营活动的行为。
(6)规定利率最高限额,是指中央银行依法规定商业银行对各种存款所支付的最高利率,以引导商业资金的来源与去向,影响银行信用供给能力。
金融调控法律制度
15
• 第四条 中国人民银行履行下列职责:
• (一)发布与履行其职责有关的命令和规章;
• (二)依法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
• (三)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流通;
• (四)监督管理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
• (五)实施外汇管理,监督管理银行间外汇市场;
• (六)监督管理黄金市场;
• (七)持有、管理、经营国家外汇储备、黄金储备;
• (二)金融调控法的原则
• 1.间接调控原则——运用金融调控制 度,通过市场机制调控
• 2.计划指导原则——充分发挥计划规 划的导向作用
• 3.相互协调原则——各种调控手段相 互配合、形成合力
2020/5/2
10
• 三、金融调控法的体系与手段
• (一)金融调控法的体系 • 1.中央银行法律制度是金融调控体系的核心 • 2.专业性金融法律制度是金融调控法体系的配套制
• 货币(M0)=流通中的现金,即流通于银行体系 之外的现金。
• 狭义货币(M1)=(M0)+企业活期存款;
• 广义货币(M2)=M1+准货币(定期存款+居民 储蓄存款+其他存款)
• 数据显示,2015年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 139.2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3.3%;狭义货币供 应量(M1)余额40.1万亿元,增长15.2%;流通中 货币(M0)余额6.3万亿元,增长4.9%。
• 5.公开市场操作制度:中央银行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而在公 开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的行为。
• 6.常备借贷便利制度
2020/5/2
12
四、金融调控法的主体与程序
(一)金融调控主体 中央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管理
第12章金融法律制度
第一节
一、金融与金融法概述
金融与金融法
金融是货币资金融通的简称。 一般分为直接金融和间接金融两种形式。 金融法,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用于确定金融机构的 性质、地位和职责权限,调整在金融活动中形成的金融监督 管理关系和金融业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金融法的调整对象
金融活动中产生的金融关系,包括金融监督管理关
开展业务,不受任何单位和个人的干涉,以其全部法人财产 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商业银行是实行自主经营,自担风险, 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企业法人。 商业银行的业务(P218)
2、商业银行的设立 在我国境内设立商业银行,应当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 管理机构审查批准。未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吸收公众存款等商业银行业务,任
管理。
2、我国中央银行法的调整对象 ——银行业金融机构和非银行业金融机构。 3、中央银行的组织机构
实行行长负责制,设行长一人,副行长若干人。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的人选,根据国务院总理的提名,由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由中华人民共和国 主席任免。副行长由国务院总理任免。
4、货币发行及管理制度 人民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由中国人民银行
民共和国境外36家银行及共403家分支行建立了代理关系,外 汇资产规模达1.7亿美元。虽然兼并了28家信用社、托管了5 家信用社的债权债务,使得海发行账面上实力增强——海发 行的股本金增长为106亿元,存款余额为40亿元,债务为50亿
元,但由于这些信用社大多是不良资产,海发行也背上了沉
重的包袱,而且兼并后的海发行员工人数剧增为3000多人, 是原来的数倍。
统一印制、发行。
5、中国人民银行的业务
第十章 金融调控法律制度 (《经济法学》PPT课件)
• 对经常项目实行可兑换,对资本项目实行一定的管制; • 对金融机构的外汇业务实行监督管理;禁止外币在境内计价流通; • 保税区实行有区别的外汇管理。
宏观调控职能 服务职能 监管职能
二、中央银行制定和实施的货币政策
(一)货币政策及其目标的一般规定
• 中介目标:货币供应量 • 终极目标: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二)我国货币政策目标的现实选择
《中国人民银行法》对货币政策实行的是“有层次和主次之分的单 一目标”。 • 稳定币值是货币政策目标的第一层次,促进经济增长是货币政策目
二、金融调控法的目标与原则
(一)金融调控法的目标
• 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 • 保持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
(二)金融调控法的原则
• 间接调控原则 • 计划指导原则 • 相互协调原则
三、金融调控法的体系与手段
(一)金融调控法的体系
• 中央银行法律制度为金融调控法体系的核心 • 专业性金融法律制度是金融调控法体系的配套制度 • 外汇管理法律制度是金融调控法体系中的重要制度
标的第二层次。
三、货币发行的基本制度
• 人民币的发行
1
• 人民币的管理
2
四、中央银行调控的保障制度
• 存款准备金制度 • 基准利率制度 • 再贴现制度 • 再贷款制度 • 公开市场操作制度 • 常备借贷便利操作制度
第三节 其他金融调控制度
一、商业银行法中的调控制度
二、外汇管理法中的调控制度
一、商业银行法中的调控制度
第二节 中央银行调控制度
一、中央银行的法律地位和调控职能 二、中央银行制定和实施的货币政策 三、货币发行的基本制度 四、中央银行调控的保障制度
金融监管法律制度详解
金融监管法律制度详解11 合同主体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1 合同标的本合同旨在对金融监管法律制度进行详细的阐述和解释,以确保双方在金融活动中明确自身的权利、义务和责任,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公平。
112 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1121 金融监管的目标和原则,包括维护金融稳定、保护投资者利益、促进金融市场公平竞争等。
1122 监管机构的职责和权力,如审批金融机构的设立、变更和终止,监督金融机构的经营活动等。
1123 金融机构的合规要求,涵盖资本充足率、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等方面。
1124 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监管规定,包括信息披露、消费者保护等。
12 权利义务121 甲方的权利和义务1211 甲方有权要求乙方遵守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的各项规定。
1212 甲方有义务向乙方提供准确、完整的金融监管法律制度信息,并及时更新。
1213 甲方应协助乙方理解和应用金融监管法律制度,解答乙方的疑问。
122 乙方的权利和义务1221 乙方有权了解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的具体内容和变化。
1222 乙方有义务按照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的要求开展金融活动,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
1223 乙方应定期向甲方报告自身金融活动的情况,接受甲方的监督和检查。
13 违约责任131 若甲方未履行向乙方提供准确金融监管法律制度信息的义务,导致乙方遭受损失,甲方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132 若乙方违反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的规定,应承担以下责任:1321 立即停止违规行为,并采取措施纠正。
1322 承担因违规行为导致的罚款、赔偿等经济责任。
1323 可能面临监管机构的行政处罚,包括但不限于停业整顿、吊销执照等。
133 若因双方共同违反金融监管法律制度,导致严重后果,双方应根据各自的过错程度分担责任。
14 争议解决方式141 双方在履行本合同过程中如发生争议,应首先通过友好协商解决。
《金融监管法律制度》课件
金融风险防范和应对措施
建立风险管理制度,强化风险防范和监测,制定 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
金融诚信和行业自律等方面的法律制度
建立金融诚信和行业自律的法律制度,提高金融 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行业规范。
三、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的实践应用
1
国内外应用现状
分析金融监管法律制度在国内外的应用情况,总结经验和教训。
2
《金融监管法律制度》 PPT课件
金融监管法律制度是保障金融市场稳定和健康发展的重要法律框架。本课件 将带您深入了解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的概述、内容、实践应用及发展趋势。
一、概述
金融监管法律制度是对金融市场参与者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监管的法律体系。它的存在意义和作用在于保护金融 市场的稳定、提升金融业务的透明度和监管的公正性。
二、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的内容
金融法律体系的设计
建立完整的金融法律体系, 包括金融法律的制定、修订 和废止,以及金融法律的适 用和解释。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金融监管机构的设置和 职能
设立专门的金融监管机构, 明确职责和权力,确保监管 有效执行。
金融行为的监管方式和 手段
制定监管规则和标准,通过 执法、监管、处罚等手段, 保持金融市场的秩序和公平。
重要案例分析
探讨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相关的重要案例,分析其影响和启示。
3
创新探索和展望
展望未来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的创新方向,探讨预测未来发展趋势。
四、总结与展望
历程和发展趋势
回顾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的发展历程,分析趋势和未来发展方向。
优化与完善建议
提出优化和完善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的建议和措施。
金融调控法律制度的伦理学分析
金融调控法律制度的伦理学分析摘要:金融调控关系中,无论是受控主体还是调控主体,仅凭各主体的内在良心去调适自身的行为,都可能偏离调控目标。
金融调控法律制度是调整金融调控关系的正式制度安排,其构设需紧扣相关主体的行为规范。
经济伦理是指经济行为符合一定规范、标准和原则的价值取向;政治伦理则作为政府职员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准则。
金融调控法律制度的完善可秉承伦理学的相关理论基础。
关键词:金融调控法律制度;经济伦理;政治伦理金融调控法律制度是指运用法律规范来调整金融调控关系时所形成的正式制度。
目前,虽然我国没有一部专门的金融调控法,但有关金融调控的法律规范基本已嵌于各部法律、法规、规章之中,如《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人民币管理条例》、《外汇管理条例》等等。
金融调控法律制度以实质公平、金融秩序和谐与社会整体利益为价值取向,有关金融调控法律规范的设定和完善应本着这些价值取向去达成。
金融调控关系中无论是受控主体的经济行为还是调控机关的政府行为,仅凭他们自己的内在良心去调整他们的行为,调控目标总会发生偏移,本文在总结和借鉴学者们对伦理学以及相关法律制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经济伦理和政治伦理的视角探讨金融调控法律制度的理论基础。
一、伦理的基本内涵“伦理”一词在现代社会经常被使用,但对伦理的理解却很难精准把握。
“伦”在我国古代早已出现,本意是指辈、类。
将此意思引申到人的生活和人际关系中,就是人的辈分。
因此,“伦”在我国被用来表示一种客观存在的人际关系,当然,古代强调的是一种原生形态的以血缘关系为主的人际关系。
所以,中国人常说享受血缘亲情的快乐是“天伦之乐”,而破坏这种关系的行为则是“乱伦”。
“理”指的是事物内在的机理、条理、道理、规律、准则、秩序等。
“伦”、“理”合在一起,简单地说,就是人伦之理、人与人相处的道理、人们相互之间处理人际关系所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行为道理,即行为需要合乎条理、情理、有秩序。
正如王海明先生所说:“所谓伦理,就其在中国的词源涵义来看,便是人际关系事实如何的规律及其应该如何的规范。
金融监管法律制度
第三节 证券业务的监管
三、证券监管的目标和手段
(一)监管目标
(1)克服各种证券市场缺陷(证券市场失灵),保护市场参与 者(尤其是投资者)的合法利益,维护证券市场的公平、透明与 效率,促进证券市场机制的运行和证券市场功能的发挥。这是证 券监管的现实目标。 (2)保证证券市场的稳定、健全和高效率,促进整个国民经济 的稳定和发展。这是证券监管的最终目标。
金融法
金融监管法律制度
返回
金融监管法律制度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金融监管概述 银行业务的监管 证券业务的监管 保险业务的监管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金融监管的含义和意义; 理解金融监管的原则; 掌握银监会、证监会与保监会的监管对象和主要职责。
技能目标
能够运用金融监管的原则分析金融监管案例; 能够运用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监管制度解决实务中 的问题。
(二)监管手段
1. 法律手段 2. 经济手段 3. 行政手段 4. 自律管理
第四节 保险业务的监管
一、保险监管的含义
保险监管是指政府对保险业的监督管理,是保险监管机构 依法对保险人、保险市场进行的监督管理。其目的在于确 保保险人的偿付能力,保障被保险人的合法权益,规范保 险市场运作,提高保险体系效率,促进保险业的健康、有 序发展。
第二节 银行业务的监管
二、金融监管的原则
第二节 银行业务的监管
三、金融监管体系
中央银行监管
社会监管
金融机构 自我约束
行业自律监管
第二节 银行业务的监管
一、银行业监管的含义及制度构成
1. 银行业监管的含义 狭义的银行业监管主要是指中央银行或其他银行监管当局依 据国家法律法规的授权对银行业实施监督管理的行为。 2.银行业监管制度的构成 银行业监管制度是指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为了实现特定的监 管目标而对银行活动施加影响的一整套机制和组织结构的总和,是 金融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二)金融调控法的原则
• 1.间接调控原则——运用金融调控制 度,通过市场机制调控 • 2.计划指导原则——充分发挥计划规 划的导向作用 • 3.相互协调原则——各种调控手段相 互配合、形成合力
2019/1/2 10
• 三、金融调控法的体系与手段
• (一)金融调控法的体系 • 1.中央银行法律制度是金融调控体系的核心 • 2.专业性金融法律制度是金融调控法体系的配套制 度
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
• 上述需求总量和供给总量比较,反映着以货币支 付力所代表的需求与实物(包括劳务)供应之间 的平衡状况。 • 保持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是国民经济持 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需要。长期经济建设的实践表 明,总需求过大,投资膨胀,经济增长过快,超 过社会财力、物力、资源的承受能力,各方面都 绷得很紧,这种状况难以持久,最终会引起经济 上的大起大落,给国民经济造成巨大损失。因此 ,为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注意 调控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基本平衡。
• 金融系统中可变的最基础的工具(原生的非衍生 的),比如某国的存贷款利率、汇率、隔夜拆借 利率等等,他们只受金融当局的调整,不受其他 因素变动,对应的是非基础变量、非基础变量受 基础金融变量的变化而变化。
• 金融系统主要包括八大金融变量,1国内生产总值 ,2消费者物价指数,3生产者物价指数,4货币 供应量,5利率,6汇率,7存款准备金率,8股票 指数。
2019/1/2 15
• 第四条 中国人民银行履行下列职责: • (一)发布与履行其职责有关的命令和规章; • (二)依法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 • (三)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流通; • (四)监督管理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 • (五)实施外汇管理,监督管理银行间外汇市场; • (六)监督管理黄金市场; • (七)持有、管理、经营国家外汇储备、黄金储备; • (八)经理国库; • (九)维护支付、清算系统的正常运行; • (十)指导、部署金融业反洗钱工作,负责反洗钱的资金监测; • (十一)负责金融业的统计、调查、分析和预测; • (十二)作为国家的中央银行,从事有关的国际金融活动; 2019/1/2 16 • (十三)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十二章 金融调控法律制度
2019/1/2
1
第一节 金融调控法基本原理
一、金融法与金融调控 (一)金融的概念 金融,即货币资金融通,以银行等金融 机构为中心的各种形式的信用活动以及 在信用基础上组织起来的货币流通。
• • • • • • •
(二)金融调控及其特征 1.金融调控主体是中央银行 2.金融调控的手段以货币政策为核心 3.金融调控必须依法进行 4.金融调控目的是稳定币值以此促进经济的发展 (三)金融调控法是政府实施金融调控的法律手段 金融调控关系是指国家及其授权的金融主管机关以 稳定币值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为目标,对有关金融 变量实施调节和控制而产生的金融管理关系。
• 2.金融调控法的决策程序与执行程序
• 决策程序包括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 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 • 执行程序包括中央银行的金融调控信息 收集管理程序、调控措施实施程序和监 督程序。
2019/1/2 14
第二节 中央银行调控制度
• 一、中央银行的法律地位和调控职能
• (一)中国人民银行的法律地位 • 国家机关VS特殊的金融机构 • 货币发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和银行的银行 • (二)中国人民银行的宏观调控职能 保持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的平衡; 为政府和金融机构服务; 监管职能
• 二、金融调控法的目标和原则
• (一)金融调控法的目标 • 1.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维 护金融稳定 • 2.保持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
2019/1/2
5
• 社会总需求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 常1年)由社会可用于投资和消费的支出所实际形成 的对产品和劳务和购买力总量。 • 社会总需求=本期投资需求总量+本期消费需求总 量+本期国外需求总量 • 社会总供给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 常为1年)由社会生产活动实际可以提供给市场的可 供最终使用的产品和劳务总量。 • 社会总供给=本期形成的社会总供给+期初供给结 余总额
• 货币(M0)=流通中的现金,即流通于银行体系 之外的现金。 • 狭义货币(M1)=(M0)+企业活期存款; • 广义货币(M2)=M1+准货币(定期存款+居民 储蓄存款+其他存款) • 数据显示,2015年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 139.2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3.3%;狭义货币供 应量(M1)余额40.1万亿元,增长15.2%;流通中 货币(M0)余额6.3万亿元,增长4.9%。
• 3.外汇管理法律制度是金融调控法体系中的重要制 度
(二)金融调控法的手段 1.存款准备金制度 2.基准利率制度 3.再贴现制度: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将贴现所获得的未 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转让,实现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之间的 票据买卖和资金让渡。 • 4.再贷款制度: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贷款。 • 5.公开市场操作制度:中央银行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而在公 开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的行为。 • 6.常备借贷便利制度 • • • •
2019与程序
(一)金融调控主体 中央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管理 局。 (二)金融调控的法定程序 1.法律依据 • 《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五条 中国人民银行就年度货 币供应量、利率、汇率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重要事 项作出的决定,报国务院批准后执行。 • 中国人民银行就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有关货币政策 事项作出决定后,即予执行,并报国务院备案。
货币供给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
• 社会总需求的变动,一般说,首先是来源于货币供给量的 变动,但是,货币供应量变动以后,能在多大的程度上引 起社会总需求的相应变动,则取决于货币持有者的资产偏 好和行为,即货币持有者的资产选择行为。 • 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之间,是一种互相制约、相互影响的 关系,一方的变动会引起另一方面的相应变动。当货币供 给小于货币需求时,如果不增加货币供应,经济运行中的 货币需求得不到满足,致使社会的总需求减少,生产下滑 ,总供给减少。由于商品供给的减少,致使货币需求量减 少,最终使货币供求在一个较低的国民收入水平上得以均 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