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发展史复习进程

合集下载

数控机床发展史

数控机床发展史

数控机床的发展史1.第一代数控机床产生于1952年(电子管时代)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制出一套试验性数字控制系统,并把它装在一台立式铣床上,成功地实现了同时控制三轴的运动。

这台数控机床被大家称为世界上第一台数控机床,但是这台机床毕竟是一台试验性的机床。

到了1954年11月,在帕尔森斯专利基础上,第一台工业用的数控机床由美国本迪克斯公司。

2.第二代数控机床产生于1959年(晶体管时代)电子行业研制出晶体管元器件,因而数控系统中广泛采用晶体管和印制电路板,使数控机床跨入了第二代。

同年3月,由美国克耐·杜列克公司(Keaney &Trecker Corp)发明了带有自动换刀装置的数控机床,称为“加工中心”。

现在加工中心已成为数控机床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品种,在工业发达的国家中约占数控机床总量的l/4左右。

生产出来。

3. 第三代数控机床产生于1960年(集成电路时代)研制出了小规模集成电路。

由于它的体积小,功耗低,使数控系统的可靠性得以进一步提高,数控系统发展到第三代。

以上三代,都是采用专用控制的硬件逻辑数控系统(NC)。

4.第四代数控机床产生于1970年前后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小型计算机的价格急剧下降、小型计算机开始取代专用控制的硬件逻辑数控系统(NC),数控的许多功能由软件程序实现。

由计算机作控制单元的数控系统(CNC),称为第四代。

1970年,在美国芝加哥国际展览会上,首次展出了这种系统。

5.第五代数控机床产生于1974年美、日等国首先研制出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数控系统的数控机床。

30多年来,微处理机数控系统的数控机床得到飞速发展和广泛的应用,这就是第五代数控(MNC)。

后来,人们将MNC也统称为CNC。

柔性制造系统1967年,英国首先把几台数控机床联接成具有柔性的加工系统,这就是最初的FMS—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柔性制造系统。

之后,美、欧、日等国也相继进行了开发和应用。

车床的发展简史及发展类型

车床的发展简史及发展类型

车床的发展简史及发展类型车床是一种用来加工金属材料的机械设备,它在工业生产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车床的发展简史和发展类型两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车床的发展简史车床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200年摆布的古埃及时期,当时人们已经开始使用手动操作的车床进行金属加工。

然而,真正意义上的车床的发展始于18世纪末的工业革命时期。

以下是车床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1. 手动车床时期:这个阶段的车床由工人手动操作,通过手摇或者脚踏来驱动工件的旋转,刀具则由工人手持进行切削。

这种车床适合于简单的加工操作,但生产效率低下。

2. 蒸汽动力车床时期:19世纪初,蒸汽动力的浮现使车床的生产效率大为提高。

蒸汽动力车床采用蒸汽机驱动工件的旋转,工人只需操作刀具进行切削。

这种车床的浮现标志着机械化生产的开始。

3. 电动车床时期:20世纪初,随着电力的普及和应用,电动车床开始取代蒸汽动力车床。

电动车床具有更高的生产效率和更好的控制性能,为工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4. 数控车床时期:20世纪60年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数控车床的浮现成为可能。

数控车床可以通过预先编程的指令来自动控制工件的加工过程,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加工精度。

二、车床的发展类型根据不同的加工需求和技术特点,车床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手动车床:手动车床是最基本的车床类型,由工人手动操作进行加工。

手动车床适合于简单的加工操作,成本低廉,但生产效率有限。

2. 车床中心:车床中心是一种多功能的车床,可以进行车削、铣削、钻削等多种加工操作。

车床中心通常配备自动换刀系统和自动工件夹紧装置,适合于复杂零件的加工。

3. 数控车床:数控车床是一种具有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车床。

数控车床可以通过预先编写的程序来自动控制工件的加工过程,具有高精度、高效率和灵便性的特点。

4. 多轴车床:多轴车床是一种具有多个工作轴的车床,可以同时进行多个方向的加工。

多轴车床适合于复杂曲面零件的加工,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和加工精度。

车床的发展简史及发展类型

车床的发展简史及发展类型

车床的发展简史及发展类型引言概述:车床作为一种重要的机械加工设备,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成为现代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从车床的发展历史出发,介绍车床的发展类型,以及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一、早期车床的发展1.1 早期手工车床早期的车床主要是由人工操作,通过手摇或脚踏来驱动工件的旋转。

这种手工车床主要用于简单的木工和金属加工,生产效率较低,只能满足基本的加工需求。

1.2 水力车床的出现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水力车床开始出现。

水力车床利用水力驱动工件旋转,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这种车床主要用于大规模生产,如纺织和造船等行业。

1.3 蒸汽动力车床的应用随着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蒸汽动力车床开始出现。

蒸汽动力车床通过蒸汽机驱动工件旋转,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

这种车床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如机械制造和工程建设等领域。

二、现代车床的发展类型2.1 传统车床传统车床是指使用传统的机械传动方式进行工件加工的车床。

它通常由主轴、床身、刀架和进给系统等组成。

传统车床适用于各种材料的加工,如金属、塑料和木材等。

2.2 数控车床数控车床是指采用计算机数控技术进行工件加工的车床。

它通过预先编程的方式控制刀架和进给系统的运动,实现高精度和高效率的加工。

数控车床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和精密仪器等领域。

2.3 多轴车床多轴车床是指具有多个主轴和刀架的车床。

它可以同时进行多个工序的加工,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加工质量。

多轴车床广泛应用于复杂零件的加工,如发动机零部件和航空发动机叶片等。

三、车床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3.1 金属加工车床在金属加工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制造各种金属零件,如轴承、齿轮和螺纹等。

车床可以实现高精度和高效率的金属加工,满足不同行业的需求。

3.2 木工加工除了金属加工,车床也可以用于木工加工。

木工车床可以制造家具、雕塑和乐器等木制品。

它可以实现各种形状和曲线的加工,为木工行业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3.3 精密加工车床在精密加工领域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机床发展简史普通机床、数控机床

机床发展简史普通机床、数控机床

机床发展简史普通机床、数控机床1.1古代树木机床公元前二千多年出现的树木车床是机床最早的雏形。

工作时,脚踏绳索下端的套圈,利用树枝的弹性使工件由绳索带动旋转,手拿贝壳或石片等作为刀具,沿板条移动工具切削工件。

中世纪的弹性杆棒车床运用的仍是这一原理。

1.2十五世纪的机床雏形十五世纪由于制造钟表和武器的需要,出现了钟表匠用的螺纹车床和齿轮加工机床,以及水力驱动的炮筒镗床。

1501年左右,意大利人列奥纳多·达芬奇曾绘制过车床、镗床、螺纹加工机床和内圆磨床的构想草图,其中已有曲柄、飞轮、项尖和轴承等新机构。

中国明朝出版的《天工开物》中也载有磨床的结构,用脚踏的方法使铁盘旋转,加上沙子和水来剖切玉石。

1.3工业革命导致了各种机床的产生和改进十八世纪的工业革命推动了机床的发展。

1774年,英国人威尔金森发明了较精密的炮筒镗床。

次年,他用这台炮筒镗床镗出的汽缸,满足了瓦特蒸汽机的要求。

为了镗制更大的汽缸,他又于1775年制造了一台水轮驱动的汽缸镗床,促进了蒸汽机的发展。

从此,机床开始用蒸汽机通过曲轴驱动。

1797年,英国人莫兹利创制成的车床由丝杠传动刀架,能实现机动进给和车削螺纹,这是机床结构的一次重大变革。

莫兹利也因此被称为"英国机床工业之父"。

19世纪,由于纺织、动力、交通运输机械和军火生产的推动,各种类型的机床相继出现。

1817年,英国人罗伯茨创制龙门刨床;1818年美国人惠特尼制成卧式铣床;1876年,美国制成万能外圆磨床;1835和1897年又先后发明滚齿机和插齿机。

十九世纪最优秀的机械技师应数惠特沃斯,他于1834年制成了测长机,该测长机可以测量出长度误差万分之一英寸左右。

这种测长机的原理和千分尺相同,通过转动分度板可以进出的螺纹夹持住工件,使用滑尺读出分度板上的分度。

1835年,惠特沃斯在他32岁时发明滚齿机。

除此以外,惠特沃斯还设计了测量圆筒的内圆和外圆的塞规和环规。

车床的发展简史及发展类型

车床的发展简史及发展类型

车床的发展简史及发展类型车床是一种用来加工金属、木材和其他材料的机械设备。

它是工业生产中最常用的机床之一,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本文将从车床的发展历程和发展类型两个方面来详细介绍。

一、车床的发展简史车床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300年摆布的古埃及时期。

当时,人们使用手工操作的方式将旋转的工件放置在一个固定的支架上,然后用刀具进行切削加工。

这种最早的车床被称为手工车床,主要用于制作陶器和木制品。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尝试改进车床的设计和功能。

在公元前6世纪的古希腊时期,浮现了一种称为“螺旋车床”的新型车床。

这种车床通过手动旋转一个螺旋装置,可以实现工件的自动进给和回转。

这一发明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加工精度。

在17世纪,车床经历了重大的技术革新。

英国工程师亚当·斯密斯发明了一种称为“滑动床”的车床,通过引入导轨和滑块的设计,使工件的挪移更加平稳和精确。

这一发明奠定了现代车床设计的基础。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车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19世纪末,随着电力和机械传动技术的进步,浮现了电动车床和自动车床。

20世纪初,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数控车床开始浮现。

这种车床通过计算机控制系统实现工件的自动加工,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加工精度。

二、车床的发展类型根据不同的加工要求和工件特点,车床发展出了多种类型。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车床类型:1. 手工车床:这是最早浮现的车床类型,操作人员通过手动旋转工件和刀具进行加工。

虽然操作比较繁琐,但适合于小批量生产和特殊加工要求。

2. 数控车床:数控车床是目前最常见和先进的车床类型之一。

它通过计算机控制系统实现工件的自动加工。

操作人员只需输入加工程序和参数,机床就可以自动完成加工过程。

数控车床具有高精度、高效率和多功能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大批量生产和复杂零件加工。

3. 多轴车床:多轴车床是一种具有多个工作轴的车床类型。

它可以同时进行多个方向的加工,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加工精度。

赶紧充充电,天天用的机床,发展简史一文通

赶紧充充电,天天用的机床,发展简史一文通

赶紧充充电,天天用的机床,发展简史一文通机床是将金属毛坯加工成机器零件的机器,它是制造机器的机器,所以又称为”工作母机”或”工具机”,习惯上简称机床。

现代机械制造中加工机械零件的方法很多:除切削加工外,还有铸造、锻造、焊接、冲压、挤压等,但凡属精度要求较高和表面粗糙度要求较细的零件,一般都需在机床上用切削的方法进行最终加工。

在一般的机器制造中,机床所担负的加工工作量占机器总制造工作量的40%-60%,机床在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建设中起着重大作用。

1、机床的发展简史1.1 古代树木机床公元前二千多年出现的树木车床是机床最早的雏形。

工作时,脚踏绳索下端的套圈,利用树枝的弹性使工件由绳索带动旋转,手拿贝壳或石片等作为刀具,沿板条移动工具切削工件。

中世纪的弹性杆棒车床运用的仍是这一原理。

1.2 十五世纪的机床雏形十五世纪由于制造钟表和武器的需要,出现了钟表匠用的螺纹车床和齿轮加工机床,以及水力驱动的炮筒镗床。

1501年左右,意大利人列奥纳多·达芬奇曾绘制过车床、镗床、螺纹加工机床和内圆磨床的构想草图,其中已有曲柄、飞轮、项尖和轴承等新机构。

中国明朝出版的《天工开物》中也载有磨床的结构,用脚踏的方法使铁盘旋转,加上沙子和水来剖切玉石。

1.3 工业革命导致了各种机床的产生和改进十八世纪的工业革命推动了机床的发展。

1774年,英国人威尔金森发明了较精密的炮筒镗床。

次年,他用这台炮筒镗床镗出的汽缸,满足了瓦特蒸汽机的要求。

为了镗制更大的汽缸,他又于1775年制造了一台水轮驱动的汽缸镗床,促进了蒸汽机的发展。

从此,机床开始用蒸汽机通过曲轴驱动。

1797年,英国人莫兹利创制成的车床由丝杠传动刀架,能实现机动进给和车削螺纹,这是机床结构的一次重大变革。

莫兹利也因此被称为“英国机床工业之父”。

19世纪,由于纺织、动力、交通运输机械和军火生产的推动,各种类型的机床相继出现。

1817年,英国人罗伯茨创制龙门刨床;1818年美国人惠特尼制成卧式铣床;1876年,美国制成万能外圆磨床;1835和1897年又先后发明滚齿机和插齿机。

数控机床的发展历史和趋势

数控机床的发展历史和趋势

未来的数控机床
智能化、 3.智能化、网络化: 智能化 网络化:
追求加工效率的智能化,如自适应控制; 追求加工效率的智能化,如自适应控制;提高驱动性 能及使用连接方便的智能化,如电机参数的自适应运 能及使用连接方便的智能化, 算等;简化编程、简化操作的智能化, 算等;简化编程、简化操作的智能化,如智能化的自 动编程、智能诊断等。 动编程、智能诊断等。 数控装备的网络化实现了新的制造模式如敏捷制造、 数控装备的网络化实现了新的制造模式如敏捷制造、 虚拟企业等。 虚拟企业等。
数控机床的发展先后 经历了电子管( 经历了电子管(1952 )、晶体管 晶体管( 年)、晶体管(1959 )、小规摸集成电 年)、小规摸集成电 路(1965年)、大规 年)、大规 模集成电路及小型计 算机( 算机(1970年)和微 年 处理机或微型机算机 (1974年)等五代数 年 控系统。 控系统。
高精度、高可靠性 高精度、高可靠性: 普通级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已由±10μm提高 普通级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已由±10μm提高 5μm; 到±5μm; 精密级加工中心的加工精度则从± 5μm, 精密级加工中心的加工精度则从±3~5μm, 提高到± 1.5μm。 提高到±1~1.5μm。 数控装置的平均无故障时间值已达6000小时 数控装置的平均无故障时间值已达6000小时 平均无故障时间值已达6000 以上,驱动装置达30000小时以上。 30000小时以上 以上,驱动装置达30000小时以上。
2.复合化、多轴化: 2.复合化、多轴化: 复合化 一次装夹,整体加工。 一次装夹,整体加工。 在加工自由曲面时, 在加工自由曲面时,5轴联动控制对球头 铣刀的数控编程比较简单, 铣刀的数控编程比较简单,并且能使球头铣 刀在铣削3 刀在铣削3维曲面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合理的切 从而提高加工效率。 速,从而提高加工效率。

数控机床的发展史

数控机床的发展史

先后经历电子管、晶体管、小集成电路、
1
大规模集成电路、小型计算机 ,微处理器等
起动阶段(1952-1979年)
数控机床的发展趋势
体系开放化
绿色化
1
8
系统软件化 2
多轴加工 7
发展趋势
3 控制智能化
6 功能复合化
5 高精度高速加工
4 信息网络化
我国数控机床的发展现状
我国数控技术的发展起步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通过 “六五”期间引进数控技术,“七五”期间组织消化吸收 “科技攻关”,我国数控技术和数控产业取得了相当大的 成绩。
数控机床的发展历程
智能化、网络化、敏捷制造、虚拟制造
4
更高水平开始应用
3 产业化成熟阶段(1990-1999年)
数控系统微处理器运算速度快速提高,功能不断完善、
2
可靠性进一步提高,监控、检测、换刀、外围设备得到了应用
发展应用阶段(1980-1989年)
我国数控机床的发展现状
国内数控机床制造企业在中高档与大型数控机床的研 究开发方面与国外的差距更加明显,70%以上的此类设备 和绝大多数的功能部件均依赖进口。由此可以看出国产数 控机床特别是中高档数控机床仍然缺乏市场竞争力,究其 原因主要在于国产数控机床的研究开发深度不够、制造水 平依然落后、服务意识与能力欠缺、数控系统生产应用推 广不力及数控人才缺乏等。
特别是最近几年,我国数控产业发展迅速,1998~ 2004年国产数控机床产量和消费量的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 39.3%34.9%。尽管如此,进口机床的发展势头依然强劲, 从2002年开始,中国连续三年成为世界机床消费第一大国、 机床进口第一大国,2004年中国机床主机消费高达94.6亿 美元,但进出口逆差严重,国产机床市场占有率连年下降, 1999年是33.6%,2003年仅占27.7%。1999年机床进口额 为8.78亿美元(7624台),2003年达27.1亿美元(23320台), 相当于同年国内数控机床产值的2.7倍。

机床 发展历程

机床 发展历程

机床发展历程
机床是指用来加工各种金属和非金属材料的工具或机械。

近代机床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工业革命时期。

以下是机床发展的历程:
18世纪末:工业革命时期,水力和蒸汽驱动的机床才开始出现。

最早的机床包括车床、钻床和铣床,但它们大多还是手工操作的。

19世纪初:随着技术的进步,机床开始采用传动螺杆、减速
器和离合器,提高了机床的工作精度和效率。

这个时期,机床的床身结构也逐渐从木质转变为铸铁结构,提升了机床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0世纪初:电动机的广泛应用使机床的速度和动力得到了提升。

同时,机床开始引入自动进给、切削速度调节和刀具自动换位等功能,使得机床操作更加方便和高效。

20世纪中期:随着电子技术的兴起,数控机床开始出现。


控技术可以实现对机床运动轴的精确控制,提高了加工精度和效率。

数控机床还可以进行复杂的刀具路径规划和自动换刀,进一步提高了机床的灵活性和自动化程度。

21世纪:随着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智能机床开
始出现。

智能机床具有更高的自动化水平和更强的智能化能力,可以通过感知、分析和决策来自动调整加工参数和刀具路径,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总的来说,机床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从手工操作到机械化,再到自动化和智能化的过程。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需求的变化,机床的发展将会越来越迅速,为制造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车床的发展简史及发展类型

车床的发展简史及发展类型

车床的发展简史及发展类型车床是一种用于加工金属、木材等材料的机床,它通过旋转工件并使用切削工具进行加工,广泛应用于制造业领域。

本文将为您介绍车床的发展简史以及不同类型的发展。

一、车床的发展简史1. 古代车床古代车床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300年左右的古埃及时期。

当时的车床主要由手工操作,使用简单的工具进行加工。

随着时间的推移,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车床逐渐改进,出现了一些辅助装置,如滑动床和螺旋进给装置。

2. 工业革命时期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工业革命的到来推动了车床的发展。

发明家亚当·斯密斯(Adam Smith)和亨利·马德(Henry Maudslay)等人的贡献使车床的设计和制造得到了重大改进。

他们引入了滑动床、齿轮传动和自动进给机构等创新技术,使车床能够更加精确和高效地加工工件。

3. 现代车床20世纪初,随着电力和电子技术的发展,车床进入了现代化的阶段。

电动车床的出现使加工更加自动化和精确化。

随后,计算机数控(CNC)技术的引入进一步提升了车床的加工能力和效率。

现代车床不仅能加工金属和木材,还可以加工复杂的曲线和非常小的工件。

二、车床的发展类型1. 手动车床手动车床是最早出现的车床类型,操作人员通过手动控制工件和切削工具的移动来进行加工。

手动车床适用于简单的加工任务,操作简单,成本低廉。

然而,由于依赖操作人员的技能,加工精度和效率有限。

2. 半自动车床半自动车床在手动车床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辅助装置,如自动进给机构和螺旋进给装置。

这些装置使得车床能够实现部分自动化加工,提高了加工精度和效率。

半自动车床适用于中等复杂度的加工任务。

3. 数控车床数控车床是现代车床的代表,它通过计算机控制系统来实现工件和切削工具的自动化控制。

数控车床具有高精度、高效率和灵活性的特点,可以加工各种复杂的工件。

操作人员只需编写加工程序并监控加工过程,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4. 多轴车床多轴车床是在数控车床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具有多个工作轴和切削轴,可以同时进行多个加工操作。

车床的发展简史及发展类型

车床的发展简史及发展类型

车床的发展简史及发展类型车床是一种用于加工金属、木材等材料的机床,它通过旋转工件并用切削工具对其进行加工。

车床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但随着科技的进步,车床的形式和功能也不断演变和改进。

本文将介绍车床的发展简史以及主要的发展类型。

一、车床的发展简史1. 古代车床古代车床最早浮现在公元前13世纪的古埃及,当时使用手工操作的木制车床进行加工。

随后,古希腊和古罗马也开始使用车床进行金属加工。

这些古代车床主要使用人力或者动物力量进行驱动,加工精度较低。

2. 工业革命前的车床到了18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车床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最早的机械车床浮现在英国,由水力或者蒸汽驱动。

这些车床使用了滑动床和滑动支架的设计,使得工件的加工更加精确和稳定。

3. 工业革命后的车床随着电力的普及和机械技术的进步,车床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电动车床的浮现使得车床的操作更加便捷和高效。

同时,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自动车床开始浮现,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4. 现代车床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控车床(CNC车床)成为车床技术的新里程碑。

数控车床通过计算机程序控制工件的加工过程,具有高精度、高效率和灵便性的特点。

同时,随着材料科学和加工工艺的进步,现代车床的结构和材料也得到了改进,使得车床的性能更加优越。

二、车床的发展类型1. 手动车床手动车床是最早浮现的车床类型,操作人员通过手动转动工件和切削工具进行加工。

手动车床适合于小批量生产和简单的加工任务。

2. 半自动车床半自动车床在手动车床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自动化功能,如自动进给和自动换刀。

操作人员需要进行一些手动操作,但自动化功能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和加工精度。

3. 自动车床自动车床是在半自动车床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来的。

它具有更多的自动化功能,如自动进给、自动换刀和自动测量。

操作人员只需进行少量的监控和调整,大部份工作由机床自动完成。

4. 数控车床数控车床是目前最先进的车床类型。

车床的发展简史及发展类型

车床的发展简史及发展类型

车床的发展简史及发展类型车床是一种用于加工金属和其他材料的机床,其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车床的发展简史以及不同类型的发展。

一、车床的发展简史1. 古代车床最早的车床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300年左右的古埃及,当时人们使用手工操作的车床来加工木材和石材。

随着时间的推移,古希腊、古罗马和古中国等文明也开始使用车床进行加工。

2. 工艺革命时期在工艺革命时期,车床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18世纪末,英国工程师亚当·斯密发明了自动进给机构,使车床的加工效率大大提高。

这一发明奠定了现代车床的基础。

3. 工业化时代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随着工业化的推进,车床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工业革命时期的车床主要用于制造机械零件和工具,为工业生产提供了重要支持。

4. 数控车床的出现20世纪5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控车床应运而生。

数控车床通过计算机程序控制工作台的运动,实现高精度、高效率的加工。

数控技术的应用使车床的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

5. 现代车床的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车床不断创新和发展。

瑞典公司Sandvik Coromant于1989年推出了全球首台多轴车削中心,使车床的加工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此外,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车床也可以加工各种复杂材料,如高温合金、陶瓷等。

二、车床的发展类型1. 手动车床手动车床是最早出现的车床类型,操作人员通过手动控制工作台的运动来进行加工。

手动车床适用于简单的加工任务,但由于操作人员的技能和体力要求较高,逐渐被自动化车床取代。

2. 自动化车床自动化车床是在手动车床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通过装置和机构实现工作台的自动进给和工件的自动旋转,大大提高了加工效率和精度。

自动化车床广泛应用于批量生产和大规模加工。

3. 数控车床数控车床是在自动化车床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车床。

它通过计算机程序控制工作台的运动,实现高精度、高效率的加工。

数控车床适用于复杂的零件加工和个性化定制。

车床的发展简史及发展类型

车床的发展简史及发展类型

车床的发展简史及发展类型车床是一种机床,用于加工旋转对称零件。

它是最早的机械加工设备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

在发展过程中,车床从最初的人力驱动变为如今的电动车床,其功能和精度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下面将为您详细介绍车床的发展简史及发展类型。

到了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的阿基米德发明了一种机械自动进给装置,使车床的加工过程更加高效。

在欧洲中世纪时期,手动车床被广泛使用,特别是在钟表制作和武器生产领域。

到了18世纪,工业革命推动了车床的发展。

在英国,詹姆斯·瓦特改进了车床的冷凝蒸汽机,使其能够驱动更大的车床。

这对于大规模生产和工业化生产来说,具有重大意义。

19世纪中叶,出现了第一台用电动马达驱动的车床。

这一创新使车床的速度和精度得到了极大提升。

同时,随着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自动化技术也开始应用于车床。

自动车床的出现,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进一步推动了机床工业的发展。

到了20世纪,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将数控技术引入车床领域。

数控车床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控制切削工具的运动路径,极大地提高了加工的精度和效率。

此外,还出现了多轴控制、主轴变速和刀具刀柄系统升级等技术,让车床的功能更加多样化。

根据车床的工作方式和结构特点,可以将车床分为多种类型。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车床发展类型:1.手动车床:最早的车床,通过手动操作来控制刀具的运动,适合简单的加工操作。

2.电动车床:由电动马达驱动的车床,可以通过电机控制转速和进给速度,大大提高了加工效率。

3.自动车床:包括自动进给车床和螺纹车床。

自动进给车床可以单独控制工件和刀具的进给速度,适合批量生产;螺纹车床用于加工各种类型的螺纹。

4.数控车床:采用计算机程序控制刀具运动的车床,可以实现复杂的轮廓加工和多轴同时加工。

5.多功能车床: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车床,如车削、钻削、铣削等,适用于多种加工工艺需求。

总结起来,车床作为一种最早的机械加工设备,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历程。

机床的发展历史

机床的发展历史

机床的发展历史机床是一种用于加工金属和其他材料的机械设备,它能够以高精度和高效率完成各种工艺加工。

机床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机床也不断发展演变,经历了多个阶段和重大变革。

古代机床的发展主要集中在手工操作的工具上。

最早的机床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世纪的古希腊,当时的机床主要用于制造武器和农具。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发明了更多的机械工具,如旋床、铣床和钻床等。

这些机床虽然还主要依靠人力操作,但却为后来机床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工业革命的到来为机床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使得机床的动力来源从人力转向了蒸汽动力,这使得机床的加工能力和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

同时,工业革命也催生了工厂制造模式的兴起,机床开始大规模应用于工业生产中。

20世纪初,随着电力的广泛应用,电动机的出现为机床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电动机取代了蒸汽机成为机床的主要动力源,使得机床的精度和速度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此外,电气控制系统的引入也使得机床的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实现了更高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20世纪中叶以后,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控技术逐渐应用于机床中。

数控机床通过计算机程序控制机床的运动和操作,实现了工件的高精度加工。

数控技术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传统机床的工作方式,使得机床的自动化程度和智能化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制造理念逐渐兴起。

智能机床作为智能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集成了传感器、控制系统和网络技术,能够实现自动化、高效率和灵活生产。

智能机床的出现标志着机床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总的来说,机床的发展历史经历了从手工操作到蒸汽动力、电力动力再到数控和智能化的演变过程。

每一次的变革都为机床的加工能力和效率提供了新的突破口,推动了工业生产的进步和发展。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机床将继续朝着高精度、高效率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机床发展史

机床发展史

机床发展史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机床是在公元二千多年时的树木车床。

在工作时用脚踏绳索下端的套圈,利用树枝的弹性通过绳索带动工件旋转,用石片或其他东西作为刀具,对工件进行切削。

这便是机床最早的雏形。

到了十五世纪,由于制造钟表和武器的需要,出现了加工螺纹的齿轮的机床。

还有用于加工炮筒的镗床,十七世纪,由于军事上的需要,大炮制造业迅速发展,镗床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中世纪时期,有人设计出了利用脚踏板通过曲轴带动飞轮旋转,再由飞轮带动主轴旋转的“脚踏车床”,到十六世纪中叶,法国一个叫贝松的设计师设计出了一种用使用螺丝杠使刀具移动来车螺纹的车床,不过这种车床在当时并没有得到推广。

十八世纪的工业革命进一步推动了机床技术的发展。

1775年,威尔金森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能够进行精密加工的镗床。

这种镗床用的是空心圆筒形镗杆,两端都安装在轴承上[1]。

镗床为蒸汽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从此,机床逐渐用蒸汽机作为动力。

而在机床上,人们已经开始设计出床头箱、卡盘,从原来的旋转工件发展到旋转床头箱[2]。

1797年,英国的莫利兹设计出了一种用丝杠传动刀架的车床,这种车床能够实现自动进给和加工螺纹,被视为划时代的机床结构。

莫利兹也因此被称为“英国机床工业之父”。

十九世纪,由于纺织业,交通运输机械和武器制造业的大力发展,各种各样的机床开始广泛出现。

1800年,莫利兹改进了原来的刀架车床,采用更换齿轮的方法使得进给速度的加工螺纹的螺距可以改变。

1817年,一位英国人罗伯茨设计出了可以通过四级带轮的背轮机构来改变主轴转速的车床。

此后,更大型的车床出现了。

同时,工业的发展对于机械化自动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种需求下,美国的菲奇在1845年设计出了转塔车床,三年后,美国又出现了回轮车床[5]。

到了1873年,美国的斯潘塞相继研制出了单轴自动车床和三轴自动车床。

到了二十世纪初出现了有单独电机驱动的带有齿轮变速箱的车床。

十九世纪人们对于镗床的改进也在不断进行。

中国机床工业发展史

中国机床工业发展史

中国机床工业发展史
中国机床工业发展可以追溯到清朝晚期,但真正的机床工业起步始于20世纪50年代,以下是中国机床工业发展的主要阶段:
1. 初期阶段(20世纪50年代-70年代初):这一时期中国机
床工业刚刚起步,主要依赖国外引进和辅助装配方式。

同时,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机床的品种和性能都较为有限。

2. 发展阶段(70年代中期-90年代初):70年代中期至80年
代初期,中国开始进行自主研发,并开始制定相关政策,以提高机床的自主化程度。

通过引进和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并进行改造创新,中国逐渐实现了机床的自主设计和制造。

同时,机床的品种和规格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3. 增长阶段(90年代-2000年代):这一阶段是中国机床工业
快速发展的时期。

中国开始大量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和技术,并积极吸收和消化国际先进经验。

同时,中国机床企业也加大了技术研发和创新的力度,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机床市场也进一步扩大,出口量不断增加。

4. 创新阶段(2000年代至今):中国机床工业进入了自主创
新的新阶段。

中国政府积极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育自主品牌,并提升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

随着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中国机床工业实现了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并在一些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

总的来说,中国机床工业经历了从起步、发展、增长到创新的
不同阶段,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

目前中国机床工业已成为世界上重要的机床制造和出口国之一。

数控机床发展历史

数控机床发展历史

机床数控改造1 数控系统发展简史及趋势1946年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这表明人类创造了可增强和部分代替脑力劳动的工具。

它与人类在农业、工业社会中创造的那些只是增强体力劳动的工具相比,起了质的飞跃,为人类进入信息社会奠定了基础。

6年后,即在1952年,计算机技术应用到了机床上,在美国诞生了第一台数控机床。

从此,传统机床产生了质的变化。

近半个世纪以来,数控系统经历了两个阶段和六代的发展。

1.1 数控(NC)阶段(1952~1970年)早期计算机的运算速度低,对当时的科学计算和数据处理影响还不大,但不能适应机床实时控制的要求。

人们不得不采用数字逻辑电路"搭"成一台机床专用计算机作为数控系统,被称为硬件连接数控(HARD-WIRED NC),简称为数控(NC)。

随着元器件的发展,这个阶段历经了三代,即1952年的第一代--电子管;1959年的第二代--晶体管;1965年的第三代--小规模集成电路。

1.2 计算机数控(CNC)阶段(1970年~现在)到1970年,通用小型计算机业已出现并成批生产。

于是将它移植过来作为数控系统的核心部件,从此进入了计算机数控(CNC)阶段(把计算机前面应有的"通用"两个字省略了)。

到1971年,美国INTEL公司在世界上第一次将计算机的两个最核心的部件--运算器和控制器,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集成在一块芯片上,称之为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又可称为中央处理单元(简称CPU)。

到1974年微处理器被应用于数控系统。

这是因为小型计算机功能太强,控制一台机床能力有富裕(故当时曾用于控制多台机床,称之为群控),不如采用微处理器经济合理。

而且当时的小型机可靠性也不理想。

早期的微处理器速度和功能虽还不够高,但可以通过多处理器结构来解决。

由于微处理器是通用计算机的核心部件,故仍称为计算机数控。

到了1990年,PC机(个人计算机,国内习惯称微机)的性能已发展到很高的阶段,可以满足作为数控系统核心部件的要求。

数控机床的发展史

数控机床的发展史
20世纪90年代后期,出现了PC+CNC智能数控系统,即以PC机为控制系 统的硬件部分,在PC机上安装NC软件系统,此种方式系统维护方便,易于 实现智能化,网络化制造。
数控机床的发展历程
1952
电子管
1959
晶体管
数控机床
1990
PC+CNC
1974
微型计算机
小 型 集
1965 成
电 路
1970
小型计算机
数控机床的发展历程19591965数控机床数控机床1952电子管电子管晶体管晶体管1970小型计算机小型计算机1974微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1990pccncpccnc数控机床的发展历程更高水平发展2000年开始产业化成熟阶段19901999年发展应用阶段19801989年起动阶段19521979年智能化网络化敏捷制造虚拟制造柔性单元柔性系统自动化工厂开始应用数控系统微处理器运算速度快速提高功能不断完善可靠性进一步提高监控检测换刀外围设备得到了应用先后经历电子管晶体管小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小型计算机微处理器等数控机床的发展趋势系统软件化体系开放化控制智能化信息网络化功能复合化高精度高速加工绿色化发展趋势我国数控机床的发展现状我国数控技术的发展起步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通过六五期间引进数控技术七五期间组织消化吸收科技攻关我国数控技术和数控产业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
数控机床的发展历程 数控机床(Numerical Control Machine Tools)是用数字代码形式的信息(程 序指令),控制刀具按给定的工作程序、运动速度和轨迹进行自动加工的 机床,简称数控机床。
数控机床是在机械制造技术和控制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过程 大致如下:
1948年,美国帕森斯公司接受美国空军委托,研制直升飞机螺旋桨叶 片轮廓检验用样板的加工设备。由于样板形状复杂多样,精度要求高,一 般加工设备难以适应,于是提出采用数字脉冲控制机床的设想。

简要历史1

简要历史1

简要历史 1.1 古代树木机床公元前二千多年出现的树木车床是机床最早的雏形。

工作时,脚踏绳索下端的套圈,利用树枝的弹性使工件由绳索带动旋转,手拿贝壳或石片等作为刀具,沿板条移动工具切削工件。

中世纪的弹性杆棒车床运用的仍是这一原理。

1.2 十五世纪的机床雏形十五世纪由于制造钟表和武器的需要,出现了钟表匠用的螺纹车床和齿轮加工机床,以及水力驱动的炮筒镗床。

1501年左右,意大利人列奥纳多·达芬奇曾绘制过车床、镗床、螺纹加工机床和内圆磨床的构想草图,其中已有曲柄、飞轮、顶尖和轴承等新机构。

中国明朝出版的《天工开物》中也载有磨床的结构,用脚踏的方法使铁盘旋转,加上沙子和水来剖切玉石。

1.3 工业革命导致了各种机床的产生和改进十八世纪的工业革命推动了机床的发展。

1774年,英国人威尔金森(全名约翰·威尔金森)发明了较精密的炮筒镗床。

次年,他用这台炮筒镗床镗出的汽缸,满足了瓦特蒸汽机的要求。

为了镗制更大的汽缸,他又于1775年制造了一台水轮驱动的汽缸镗床,促进了蒸汽机的发展。

从此,机床开始用蒸汽机通过曲轴驱动。

1797年,英国人莫兹利创制成的车床由丝杠传动刀架,能实现机动进给和车削螺纹,这是机床结构的一次重大变革。

莫兹利也因此被称为“英国机床工业之父”。

19世纪,由于纺织、动力、交通运输机械和军火生产的推动,各种类型的机床相继出现。

1817年,英国人罗伯茨创制龙门刨床;1818年美国人惠特尼(他的全名叫伊莱·惠特尼)制成卧式铣床;1876年,美国制成万能外圆磨床;1835和1897年又先后发明滚齿机和插齿机。

十九世纪最优秀的机械技师应数惠特沃斯(全名约瑟夫·惠特沃斯),他于1834年制成了测长机,该测长机可以测量出长度误差万分之一英寸左右。

这种测长机的原理和千分尺相同,通过转动分度板可以进出的螺纹夹持住工件,使用滑尺读出分度板上的分度。

1835年,惠特沃斯在他32岁时发明滚齿机。

为您述说车床的发展史

为您述说车床的发展史

为您述说车床的发展史
古代的车床是靠手拉或脚踏,
通过绳索使工件旋转,并手持刀具而进行切削的。

1797年,英国机械发明家莫兹利创制了用丝杠传动刀架的现代车床,并于1800年采用交换齿轮,可改变进给速度和被加工螺纹的螺距。

1817年,另一位英国人罗伯茨采用了四级带轮和背轮机构来改变主轴转速。

为了提高机械化自动化程度,1845年,美国的菲奇发明转塔车床。

1848年,美国又出现回轮车床
1873年,美国的斯潘塞制成一台单轴自动车床,不久他又制成三轴自动车床
20世纪初出现了由单独电机驱动的带有齿轮变速箱的车床。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军火、汽车和其他机械工业的需要,各种高效自动车床和专门化车床迅速发展。

为了提高小批量工件的生产率,40年代末,带液压仿形装置的车床得到推广,与此同时,多刀车床也得到发展。

50年代中,发展了带穿孔卡、插销板和拨码盘等的程序控制车床。

数控技术于60年代开始用于车床,70年代后得到迅速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床发展史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机床是在公元二千多年时的树木车床。

在工作时用脚踏绳索下端的套圈,利用树枝的弹性通过绳索带动工件旋转,用石片或其他东西作为刀具,对工件进行切削。

这便是机床最早的雏形。

到了十五世纪,由于制造钟表和武器的需要,出现了加工螺纹的齿轮的机床。

还有用于加工炮筒的镗床,十七世纪,由于军事上的需要,大炮制造业迅速发展,镗床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中世纪时期,有人设计出了利用脚踏板通过曲轴带动飞轮旋转,再由飞轮带动主轴旋转的“脚踏车床”,到十六世纪中叶,法国一个叫贝松的设计师设计出了一种用使用螺丝杠使刀具移动来车螺纹的车床,不过这种车床在当时并没有得到推广。

十八世纪的工业革命进一步推动了机床技术的发展。

1775年,威尔金森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能够进行精密加工的镗床。

这种镗床用的是空心圆筒形镗杆,两端都安装在轴承上[1]。

镗床为蒸汽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从此,机床逐渐用蒸汽机作为动力。

而在机床上,人们已经开始设计出床头箱、卡盘,从原来的旋转工件发展到旋转床头箱[2]。

1797年,英国的莫利兹设计出了一种用丝杠传动刀架的车床,这种车床能够实现自动进给和加工螺纹,被视为划时代的机床结构。

莫利兹也因此被称为“英国机床工业之父”。

十九世纪,由于纺织业,交通运输机械和武器制造业的大力发展,各种各样的机床开始广泛出现。

1800年,莫利兹改进了原来的刀架车床,采用更换齿轮的方法使得进给速度的加工螺纹的螺距可以改变。

1817年,一位英国人罗伯茨设计出了可以通过四级带轮的背轮机构来改变主轴转速的车床。

此后,更大型的车床出现了。

同时,工业的发展对于机械化自动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种需求下,美国的菲奇在1845年设计出了转塔车床,三年后,美国又出现了回轮车床[5]。

到了1873年,美国的斯潘塞相继研制出了单轴自动车床和三轴自动车床。

到了二十世纪初出现了有单独电机驱动的带有齿轮变速箱的车床。

十九世纪人们对于镗床的改进也在不断进行。

1885年,在对威尔金森的镗床做了许多改进之后,英国的赫顿发明了工作台升降式镗床,并成为了现代镗床的雏形。

由于发展蒸汽机的需求,很多技术人员也开始着手刨床的研究。

从1814年到1839年前,人们先后设计制造出多种龙门刨床,但是这些刨床都没有送刀装置[6],直到1839年,英国一个叫做博德默的设计师终于设计出了带有送刀装置的龙门刨床。

而从1831年起以后的40年间,用于加工小平面的牛头刨床也开始被制造出来。

就在英国为了应对工业革命的需求设计制造刨床、镗床的时候,美国为了生产武器装备,则将精力放在了铣床的研制上。

1818年,惠特尼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普通铣床,但是由于当时的铣床造价过高,因此并没有得到广泛发展,虽然当时关注铣床的人不多,但是惠特尼的铣床为以后铣床的发明应用奠定了基础。

1862年,美国工程师约瑟夫·布朗设计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万能铣床,这种铣床配备了万有分度盘和综合铣刀[7],成为了一次划时代的设计。

万能铣床的工作台可以在水平方向旋转一定的角度并有立铣头等附件。

布朗设计的铣床在1867年的巴黎博览会上获得了极大的成功,随后,他又设计出了经过研磨也不会发生变形的成型铣刀和用于磨铣刀的研磨机,布朗的设计使铣床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更高的水平。

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钻床和磨床也相继出现。

1850年前后,德国的马蒂格诺最先制成了用于在金属上钻孔的麻花钻,1862年,英国的惠特沃斯在伦敦的国际博览会上展出了由动力驱动的钻床,这也是近代钻床的雏形。

以后,各种各样的钻穿开始出现,后来电动机的发明和在钻床上的使用,使大型高性能的钻床也最终被研制出来。

1864年,美国制造出来世界上第一台磨床,当时的磨床是在车床的溜板刀架上装上砂轮,并使它能够自动传送的装置[3]。

12年后,美国的布朗研制出了与近代磨床比较接近的万能磨床。

后来,由于轴承、导轨的不断改进,磨床的精度也越来越高,并且开始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到了20世纪,电子技术开始得到快速发展,自动信息处理、数据处理以及计算机技术在机床上的应用,给自动化技术带来了新的概念。

于是人们开始研究用数字信号代替机械结构对机床的运动和加工的过程进行控制的新一代的机床。

1952年,美国帕森斯公司与麻省理工学院合作研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台数控升降铣床[4],四年后,德国、日本、苏联也分别研制出本国的第一台数控机床,紧接着我国又于1958年制造出了我国的第一台数控机床。

1959年,美国可耐·杜列克公司成功研制出了世界首台加工中心,加工中心配备有刀库、用于换刀的装置和回转工作台以满足在一次装夹中进行不同类型的加工[8],如车削、铣削和钻孔等,这是数控机床的新一代类型。

然而由于当时的数控系统还处于电子管、晶体管和集成电路初期,设备的体积较大,价格昂贵且工作可靠性差,因此数控机床大多都是比较简单的钻床,数控机床技术并没有得到推广,发展也比较缓慢。

60年代,比较简单、经济的点位控制数控钻床和直线控制数控铣床得到了较快发展,数控机床开始在机械制造业各部门逐步推广。

60年代末,又出现了由一台计算机直接控制多台机床的直接控制系统(DNC)和用小型计算机控制的计算机数控系统(CNC)。

70年代,大规模集成电路、小型计算机和微处理器开始出现,数控的体积、运算速度、价格、可靠性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1974年,人们成功研制出使用微处理器和半导体存储器的微型计算机数控系统(MNC),这种数控系统的功能比三代数控系统的大了一倍,体积减少到了二十分之一,价格也降低了四分之三,可靠性也有很大的提高[9]。

同时,数控机床的基础理论也在逐步积累,关键技术得到了新的突破,从而使数控机床的发展开始得到重视,世界发达国家的数控机床产业也开始进入发展阶段。

80年代,数控系统微处理器的运算速度又有了较大的提高,监控、检测、换刀、外围设备开始应用,数控机床的功能不断完善,可靠性进一步提高,数控机床得到了全面发展,发达国家的数控机床产业进入了发展应用阶段。

90年代,数控机床在工业生产中得到了普遍应用,数控机床技术不断发展,柔性单元、柔性系统、自动化工厂开始应用,数控机床产业开始进入成熟阶段。

进入21世纪后,民用工业和军事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数控机床的要求越来越高,智能控制技术、高速高精控制技术、多通道开放式体系结构、多轴控制技术、CAD/CAM与CNC的集成,让数控机床的技术达到了智能化、网络化、敏捷制造、虚拟制造的更高阶段。

而未来数控机床的类型将更加多样化,自动程度也更加高,并将会向高速高效、高精度、高可靠性、复合化、多轴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我国机床的发展从1949年建国时期到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我国把机床工业的发展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实现了机床的从无到有,初步建成了机床行业的构架。

1953到1957年“一五”期间我国机床工业开始发展建设。

建立了车床、铣床、镗床、钻床、磨床、齿轮加工机床、仪表机床、重型机床等专业机床研究所,这对我国机床技术的发展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在“一五”期间,我国机床主要采用前苏联的图纸或仿制品,累计向全国提供了十万多台机床,主要用于国家的重工业和机械工业的建设。

1958到1962年“二五”期间我国机床工业进入到提高完善阶段。

这一时期重点发展重型机床、精密机床、锻压机床等,机床产业设备基本齐全,具备了提供大型、精密、高效机床和专用机床的能力,为我国汽车、内燃机、轴承、电机等行业提供了大量的装备。

到1962年底,我国机床仿制品比例从“一五”期间的78.5%下降到了33.2%。

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对高精度精密机床的需求越来越大,而国内当时还没有具备生产高精度精密机床的能力,欧美又对我国进行技术封锁,原苏联也中止了对我国机床的供货,因此只能自力更生,对整个机床行业组织“会战”。

到1965年底,我国累计掌握了二十多种高精度精密机床的技术,国内高精度精密机床产业出现了。

1980年以后我国机床工业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改革开放后,我国开始进行技术改造,其中包括了数控攻关和数控机床的国产化,通过技术改造,企业在关键工艺装备、开发试验手段和装配、加工条件上得到了改善。

1981到1985年“六五”期间我国数控机床技术开始发展。

在这一时期,机床行业一共引进了113项国外技术,自行开发了1225种新产品[10]。

中国的机床开始出口到多个国家和地区1986到1990年“七五”期间我国数控机床开始与国外合作生产。

机床市场由此向国际市场进发。

1991到1995年“八五”期间,我国数控机床具有了自主知识产权。

1996到2000年“九五”期间,我国数控机床的市场占有率有了很大的提高。

到了2000年以后我国机床工业实现了跨越式高速发展。

国家实施振兴装备制造业的重大国策,为了改变大型、高精度数控机床主要依赖进口的现状,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重点工业领域发展的需要,提出发展大型、精密、高速数控装备和数控系统及功能部件为十六项重点振兴领域之一,在国家的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推动下,数控机床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代表数控技术先进水平的五轴联动机床也打破了国外封锁。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机床工业获得了很大的进步,机床行业也将把握未来的发展机遇,使我国由机床制造大国向机床制造强国转变。

小结:机床工业是一个国家制造业的基础,机床产业作为一个国家的战略性产业,备受世界各国的重视。

在对机床的发展史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将有助于人们把握将来机床的发展趋势,设计出符合未来需求的机床设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