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选集名著读书心得范文3篇
苏霍姆林斯基名著的读书心得(精选3篇)
![苏霍姆林斯基名著的读书心得(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92afe31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05.png)
苏霍姆林斯基名著的读书心得〔精选3篇〕苏霍姆林斯基名著的读书心得〔精选3篇〕苏霍姆林斯基名著的读书心得1最近,我有幸拜读了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选集。
这是一部论文集,涉及内容很广,既有德育、公民教育、理想教育方面的论文,也有劳动教育、情感教育、语言教育、自我教育等方面的论文;有阐述学校教育的论文,也有论及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以及各种教育有机结合的论文。
可以说,这是苏霍姆林斯基多年教育心得的结晶。
在书中,他从多角度谈了老师、家庭、社会对学生成长的多方面影响,既有对成功做法的赞扬鼓励,也有对学校和社会错误行为的严厉批判。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前苏联著名教育理论家和教育理论家。
他从17岁即开场投身教育工作,直到____,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苏霍姆林斯基在从事学校实际工作的同时,进展了一系列教育理论问题的研究,《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巴甫雷什中学》《公民的诞生》《失去的一天》和《给女儿的信》《学生的精神世界》《致女儿的一封信》《我不是最弱小的》等教育专著都收在《苏霍姆林斯基选集》里。
苏霍姆林斯基在该选集中从多角度阐述了教育目的,提出了“培养共产建立者”、“培养全面开展的人”、“聪明的人”、“幸福的人”、“合格的公民”等等。
其中最集中的也最深化的一个观点是要把青少年培养成为“全面和谐开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
”而培养这种人需要实现全面开展的教育任务,即应使“智育、体育、德育、劳动教育和审美教育深化地互相浸透和互相交织在一起,使这几个方面的教育呈现现个统一的完好的过程”。
关于德育,他明确指出,“和谐全面开展的核心是高尚的道德”。
他特别强调要使学生具有丰富的精神生活和精神需要,认为“精神空虚是人的最可怕的灾难”。
要求老师和家长尊重儿童的人格,全面关心儿童。
他说:“假如有人问我,生活中什么是最主要的呢?我可以毫不犹豫的答复说‘爱孩子’。
《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集锦15篇)
![《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集锦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d7e38f58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ad.png)
《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集锦15篇)《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集锦15篇)《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1大师曰:“不随意识记是减轻脑力劳动的一条极其重要的途径。
不随意识记的效果,取决于学生在认识某一理论问题的过程中所完成的是什么样的脑力劳动。
儿童不通过专门记诵而获得的知识越多,那么他在记诵那些非经记诵就不能识记的东西时就越容易记住。
不随意识记是智力发展的极为重要的条件,它能把脑力解放出来用于思考,用于深入地理解事实和现象的本质。
不随意识记可以预防最大的弊病之一――死记硬背。
”苏霍姆林斯基谈的这些,对于我们从事教学的.第一线的老师来说非常有指导意义。
他告诉我们什么是随意识记和不随意识记。
随意识记,又称有意记忆,是指事先有预定目的,并经过一定意志努力的识记,它具有主动性特点,适宜完成系统性和针对性的识记任务,是学习活动最主要依靠的识记类型。
不随意识记,又称无意识记,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没有经过任何意志努力的识记,这类记忆是数量最多的。
它的特点是不易疲劳,但有很大的被动性、偶然性和片断性。
反思自己的教学生涯,我在教学中采用的“随意识记比不随意识记”多,常常给学生布置去读背课文,记忆词语的解释等等。
现在,我应该多让孩子们学会不随意识记。
比如,生字的教学,我会交给孩子们记忆生字的方法:做动作,猜谜语,换偏旁,加一加,减一减等,教会孩子从故事中去理解词语,从图画中去记忆课文的内容。
为了防止死记硬背,就要加大不随意识记的比例。
对要求识记的知识,一要理解,二要思考,三要趣味化,四要扩大智力背景。
我会记住大师那智慧的光芒:“所谓学习知识,首先意味着要善于运用知识。
”杜绝让学生死记硬背。
《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2读一本好书能够发人深省,是读者产生共鸣。
学生时代,常会在寝室里和室友分享自己喜欢的书籍,如今踏上社会,琐碎的事情多了,那些我想要看本好书的心情也渐渐的少了。
本学期,园领导给我们创设了专用的阅览室,投入资金购买了很多关于幼儿保健、饮食营养、学前教育方面的书籍,当然还有很多富有人生哲理的书籍。
读《苏霍姆林斯基选集》有感
![读《苏霍姆林斯基选集》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6683a031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83.png)
读《苏霍姆林斯基选集》有感读《苏霍姆林斯基选集》有感品味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苏霍姆林斯基选集》有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读《苏霍姆林斯基选集》有感 1我在看完朱永新教授写的《我的大学理想》与《我的阅读观》之后对教育这个神圣的词有了更多的渴望。
书中大量引用了乌申斯基、马卡连、昆体良、加德纳、孔子、苏霍姆林斯基等著名教育家与学者的著作,使得我深深的感受到自己对于教育的理解如此浅薄,没有体系。
因此我决定拜读《苏霍姆林斯基选集》,在20xx国庆8天长假里,我把自己锁在屋子里,过着“吃饭—看书—休息”加上晚上锻炼的简单而充实的生活,也让我掀起了对于教育理解的那份狂热,还有一夜梦见苏老对教育的狂热所散出那灿烂光辉的光芒。
在这近4500页的长卷里,掩藏着苏霍姆林斯基倾注着所有的心血:《全面发展的人的培养问题》,《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集体的方法》,《年轻的一代共产主义信念的形成》,《怎样培养真正的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我把心给了孩子们》,《公民的诞生》,《给儿子的信》,《帕夫雷什中学》,《和青年校长的谈话》,《论文集》。
我不想对每本书做总结,脑子里总是映着苏霍姆林斯基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所需因素的系统性研究。
从学习认知、情感、信念、道德、性格、心理、学习、爱情观、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角度做出了系统的分析;另外从集体责任感以及对家庭、社会、祖国的热爱等角度分析如何让学生拥有这种情怀;从善与恶、勤与惰、孝与逆、善良与冷漠等角度分析如果让孩子拥有一种健康的处世态度;从阅读的影响、劳动的价值、思考的作用等方面分析一个人成长所需的关键因素。
从教师能力培养、教学能力、学生沟通等角度分析教师这份神圣的工作。
“爱学生,了解学生,进入学生的心灵世界”,是对学生最真诚的职业态度;尤其是《我把心给了孩子们》与《公民的诞生》,是苏霍姆林斯基对教师的热爱最真实的写照。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名著读书心得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名著读书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1e30bae131126edb6e1a100e.png)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名著读书心得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导学是理论的迷信,正在其著述中无处没有表现着这一点。
上面是好范文网带来的苏霍姆林斯基全集名著念书心患上范文,但愿大师爱好。
篇一:苏霍姆林斯基全集名著念书心患上范文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教导思惟的集年夜成者,是今世鹤立鸡群的巨大教导理论家以及实际家。
《苏霍姆林斯基全集》是他终身血汗筑就的留念碑。
人们正在这留念碑眼前,能够玲听到很多烩炙生齿的无益教导;能够吸取到很多用来丰厚以及指点本人任务的实际以及经历;它能够作为一壁若何做人的镜子,给人以启发;它更是一部片面培育人的教科书、本质教导的教科书,给人以自创。
我选了此中三段出名的话,来谈谈我念书的心患上。
1、苏霍姆林斯基说:假如教员没有想方法使先生构成心情低落以及智力奋发的心坎形态,就急于教授常识,那末这类常识只能令人发生淡漠的立场,而使没有懂豪情的脑力休息带来疲惫。
咱们上课时偶然说这堂课上患上很没劲。
缘由大概差别,但教员授课时激起没有出先生的真实的激-情能够是最紧张的。
教员对于课本报告的模糊没有清,针对于性没有强,以致于正在孩子们那边构成了一种活跃的觉得。
教员对于课本无所谓的立场,立刻会传送给先生,如许一来,教授教养内收留仿佛成为了架设正在师生之间的一条边界。
面临着难以跨越的宽度,试问先生怎样能肉体患上起来呢?正在如许的讲堂上,比起那些需求留意力会合以及内收留丰厚的课来先生本没有需求告急,但却史无前例的感触怠倦,大概只要下课铃才干让他们更兴奋一些。
先生对于进修的热切希望,明白的进修目标,是获得乐成的最紧张的的能源。
培育这类希望与黉舍全部教授教养任务有着密不成分的联络,而它的完成起首患上依托讲堂教授教养,需求教员的不时领导与鼓励,作为教员的咱们,更要时辰留意克制那种令先生昏昏欲睡的讲堂腔调,用丰满的热忱激起先生求知的能源。
2、苏霍姆林斯基说:正在人们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积重难返的请求,便是但愿感触本人是个发明者、研讨者、探究者,而正在儿童这类需求出格激烈。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后感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8ec9669b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08.png)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后感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后感(通用3篇)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
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后感(通用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后感1世界上的书籍千千万万,但是只有一种让人当初一见钟情,之后则要常常拿起——哪怕抚摩一下也好,这种书往往蘸着生命的汁液用心写就。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无疑属于这样的精品。
我把这本书当成是我一生的财富,那是因为:这是一本读来亲切的书读目下的多数教育书籍,包括媒体上的某些论文,简直是比自己写文章还要累,几近“眼睛的牢狱”与“心灵的折磨”。
但《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不!苏霍姆林斯基没有、大概也不想以教育家的身份,用校长的口吻(尽管他就是校长)对教师进行空洞的说教和长篇大论的理论阐释!尽管选集中的每一本都一本书都厚重如砖,但苏霍姆林斯基提炼出教师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棘手难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每一条建议都结合生动的教育实践来说,因此他就好像坐在你的身边,微笑着,与你娓娓而谈,真可谓是“坐而论困,起而新教”。
奥苏霍姆林斯卡娅教授在致教育科学出版社的信中这样评价他的父亲: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部著作都是面向教师、教育家、教育者、父母和自己孩子们的。
他把自己的思维、思索、建议和见解全部倾注在了他的著作当中,即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教师和父母应当历经何等艰难之路,才能使孩子成长为好学上进、聪颖、心地善良而高尚的人和好公民。
因此,这不是方法、技术之作,而是实践大作、心血铸就因此,我常常是把《苏霍姆林斯基选集》当成睡前难得的思想与精神的享受来对待的。
“思想应该像高大的橡树一样坚强,像出弦的箭一样有力,像烈火一样鲜明。
真理的坚定性,真相的鲜明性和思想的不可动摇性,是从同一个名叫困难的源泉中涌出的泉水。
”“亲爱的朋友,请记住,学生的自尊心是一种非常脆弱的东西。
对待它要极为小心,要小心得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因为在要摘掉这朵花时,不可抖掉那闪耀着小太阳的透明露珠。
苏霍姆林斯基名著的读书心得体会范文(通用12篇)
![苏霍姆林斯基名著的读书心得体会范文(通用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2fd4965b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ae.png)
苏霍姆林斯基名著的读书心得体会苏霍姆林斯基名著的读书心得体会范文(通用12篇)我们从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后,可用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
那么好的心得体会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苏霍姆林斯基名著的读书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苏霍姆林斯基名著的读书心得体会篇1“为什么早在一年级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二、三年级有时候还会遇到落伍的无可救药的,因而教师干脆对他放弃不管的学生呢?这是因为在学校生活的最主要的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的缘故。
”《苏霍姆林斯基》这段话告诉了我们两个规律,一是学生是有差异的,二是教师的态度。
读到这里,我想学生成绩的好孬是不重要的,关键是让他感受到成功,并逐渐提高,抽象的学生是不存在的,他需要我们去培养,有的学生的抽象能力早些,有的晚些,但最终学生都可以是抽象的。
如果一开始就放弃的话,就是教师的失职。
教师的态度决定学生的发展,努力引导学生,通过怎样的途径,经历什么样的阻碍和苦难,才能引导学生达到大纲所规定的水平,每节课使学生进步,这才是教师的态度,教师关注的是发展,而不是结果,要使每一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这就是教师的本质任务。
苏霍姆林斯基名著的读书心得体会篇2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一书。
作为一线教师,书中许多的经验都很值得我去学习和反思。
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心得体会:书中提到:“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
”“学习的愿望是一种精细而淘气的东西。
形象地说,它是一枝娇嫩的花朵,有千万朵细小的根须在潮湿的土壤里不知疲倦地工作着,给它提供滋养。
我们看不见这些根须,但是我们悉心地保护它们,因为我们知道,没有它们,生命和美就会凋谢。
”“爱,是一种责任”。
反思一下自己七年的教学,自己又做到了哪些呢?每次写论文绞尽脑汁,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呀!在平时教学中我也往往不自觉地有偏爱一些成绩好的学生;对一些学习成绩差、平时又经常捣蛋的学生则总是认为"孺子不可教也",经常大发脾气。
苏霍姆林斯基心得体会
![苏霍姆林斯基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480c1e4d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65.png)
苏霍姆林斯基心得体会苏霍姆林斯基心得体会15篇(精华)当我们积累了新的体会时,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能够培养人思考的习惯。
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是本店铺收集整理的苏霍姆林斯基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苏霍姆林斯基心得体会1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我得到了很大启发。
的确,这些建议使作为教师的我有了更明确的方向,它就像一盏指路明灯一样,指引着我在教育事业上不断前行。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人,人是有情感的,需要教师的关爱和关心。
教师要在生活上、思想上和情感上要给予关怀。
因此,教师要学会缩短与学生的情感距离,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心理变化,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体谅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难处与烦恼;要建立起新型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拉近与学生的心灵距离,沟通情感,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要无怨无悔!对自己的教学过程就要切实负责。
而且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又是环环相扣的过程,一个环节出现缺陷就会影响其它环节,从而影响学生的正常成长。
因此,教师要立足当今,放眼未来,以苦为乐,甘于寂寞,充当人梯,为家长负责,为学生负责,为社会负责。
对于学困生,教师在教学上、情感上应给予特殊的关顾,如课堂上多提问、多巡视、多辅导,对他们取得的点滴成绩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他们树立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同时,作为教师我们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
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
读书让我更深刻得体会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
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我因此常和学生交流,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
回想每一次学生在向我表达着他们对我的感激和敬意是,我的心情都莫名的激动,我总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种最崇高的价值。
毫不避讳地说,这种崇高,正是我在读书工程中所获得的最大的收获,是我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具体表现。
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通用5篇)
![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通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9d9f3c56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b5.png)
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通用5篇)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篇1读完《给教师的建议》一书,我深深被其中的教育理念所震撼。
苏霍姆林斯基,作为一位伟大的教育思想家,他的观点独特且深入人心。
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待教育这个领域,也让我对教育的理解更加深入。
这本书并非泛泛而谈的教育理论,而是通过一系列具体的教育案例,深入探讨了教育的各个方面。
这些建议不仅具有指导性,而且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每一章都像是一个教育问题的小型讲座,既有深度,也有广度。
我特别喜欢书中的一句话:“教育就是一种激发。
”这句话让我深思,教育的真正目的并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激发学生的思考,挖掘他们的潜力,让他们在面对问题时能够独立分析,有自己的见解。
此外,我也认同书中的教育平等观念。
每个人都应该得到公正对待,无论他们的家庭背景,天赋才能,都应该有机会发挥他们的潜力。
教育应该是一个公平的舞台,而不是一种特权。
在阅读过程中,我时常被书中的精彩观点所震撼。
比如,他提出的“让学生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的观点,就让我对教育的理解更加深刻。
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在于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这是一个人能够持续发展自我、开拓视野的基础。
总的来说,这本书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对世界的理解。
作为一名教师,我将更加努力去理解每一个学生,激发他们的潜力,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探索。
我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像苏霍姆林斯基一样,用我的教育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教育的道路上得到启发和成长。
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篇2以下是一份关于苏霍姆林斯基的读书心得:我读《给教师的建议》一书,是应教育主管部门之约,作为一名教师,应尽的义务。
但真正捧起此书,潜心读来,却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给教师的建议》是由苏霍姆林斯基所著。
他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是成功教育的楷模,是世界著名教育家。
他以一个教育大师的睿智给我们指明了教育的方向,以一个教育者的良知给我们诠释了教育的真谛。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名著读书心得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名著读书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5ba9c356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ef.png)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名著读书心得《苏霍姆林斯基选集》是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先生的作品集,其中包括了他的多篇经典著作。
这本书深入浅出地揭示了教育的真谛,对于教育者和家长来说,都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不仅对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获得了很多对于教育实践的启示。
接下来,我将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心得分享。
首先,本书强调了注重儿童的个体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应该根据其特点和需求来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潜能,教育者应该尊重孩子的个人选择,给予他们自由发展的空间。
而不是过分强调标准化的教育模式,把所有的孩子塞进同一个框架里。
这样做不仅会扼杀孩子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还可能导致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伤害。
其次,本书还强调了教育的情感因素。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爱是有效教育的基础。
教育者应该用心去关爱每个孩子,用真诚的态度去引导他们,而不是仅仅关注他们的成绩和能力。
只有建立起师生之间的深入联系,才能让孩子充分地感受到爱的力量,从而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情感的温暖不仅有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还有助于营造和谐的教育环境,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奠定基础。
再次,本书倡导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念。
苏霍姆林斯基强调,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他们应该是学习的主动者和探究的主体。
教育者应该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和答案,导致学生的机械记忆和机械应用。
教育应该是一个合作的过程,教育者和学生应该相互促进,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只有真正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志向,才能让学生学得更深入,学得更有意义。
最后,本书还强调了教育的社会责任。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者有责任培养学生成为自觉的公民。
他们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读苏霍姆林斯基心得体会800字(4篇)
![读苏霍姆林斯基心得体会800字(4篇)](https://img.taocdn.com/s3/m/9ffc49d6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34.png)
读苏霍姆林斯基心得体会800字(4篇)关于读苏霍姆林斯基心得体会,精选4篇范文,字数为800字。
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作为一名教师,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不是被书本的狭隘、肤浅和简单的理解,而是真知灼见,深入浅出,有很多感触与启发。
读苏霍姆林斯基心得体会(范文):1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作为一名教师,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不是被书本的狭隘、肤浅和简单的理解,而是真知灼见,深入浅出,有很多感触与启发。
一、读书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它不是消极的读书,而是思考与实践相结合的读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的灵魂。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想教给人以灵魂的,首先得先去感动。
只有感动了,人才会去真心地关心和爱护他;只有真心地爱护他,他才会去珍惜别人的爱。
二、学会享受生活。
在工作中要学会享受。
人的一生中总会遇到许多的问题、困难,如何解决它,如何去帮助别人,这些问题往往就是我们所欠缺的。
因此,在工作中必须要善待自己,善待他人。
只要你用真心、用心地去体会去学习,那么你会学得非常愉悦;只要你有真情地付出,那么你会收获很多。
三、学会合作。
学会和善待每一个孩子,只有你与孩子们平等相处的时候,他们才会觉得你是真心地关心他,并把你当作朋友,才会真正地尊重他们,理解他们,也才会更容易地与孩子们进行沟通,真正地关注他们的成长。
当你对每一个孩子都热情地关心,他们会觉得你是真心的关心他,并从你的一句简单的赞扬开始,慢慢地,孩子的心就会被你真实地感动,当你对他们说“谢谢”时,他们就会真正地从你的脸上露出笑容,这会让我们更加努力地去关心他。
四、学会尊重。
尊重别人是为了获得别人的尊重,也是为了获得自己在这个社会生活的价值。
尊重别人是一种生活方式,尊重自我,自然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人是渴望得到别人尊重的,而人是渴望得到别人尊重和被别人尊重的,因此尊重别人是人的一种美德。
五、学会学习。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必须要学会学习。
首先,我们要提高我们的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024年苏霍姆林斯基选集名著读书心得
![2024年苏霍姆林斯基选集名著读书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7287d167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74.png)
2024年苏霍姆林斯基选集名著读书心得《苏霍姆林斯基选集》是一部集结了俄国作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经典之作的文学选集。
通过阅读这本选集,我深入了解了苏霍姆林斯基丰富的思想和独特的写作风格。
以下是我对其中几篇作品的读书心得。
首先,苏霍姆林斯基的作品《戈尔乔夫》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个故事通过描写一个普通人的经历来探讨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不公。
戈尔乔夫是一个普通农民,他勤奋努力地工作,但仍然生活在贫困中。
在我看来,苏霍姆林斯基通过戈尔乔夫的故事告诉我们,社会的不公并非是个体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结构的缺陷。
《堕落》是苏霍姆林斯基的另一篇重要作品,它揭示了社会现实对个体的摧残和腐蚀。
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女子受到社会观念的束缚而最终走向堕落的命运。
通过这个故事,苏霍姆林斯基深刻地揭示了社会对个体的影响力和压迫力。
在当今社会,我们仍然可以看到许多人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他们的人生选择被限制在特定框架内。
另外一个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作品是《二恩斯特》。
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幼小心灵的成长过程,通过描写主人公二恩斯特的内心世界和思考过程,苏霍姆林斯基探讨了人的内心发展和个体对社会的抵抗和反思能力。
人类的内心是复杂而深奥的,我们在成长过程中会受到外界的影响,但内心的力量和独立思考能力是我们自身的财富。
《霍乱时期的爱情》是苏霍姆林斯基的代表作之一,这部小说深情地描绘了一对恋人在战争期间通过思念和爱情来抵抗恐惧和死亡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苏霍姆林斯基向读者传递了关于生命和爱情的积极能量。
在我看来,这个故事展示了爱情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可以战胜一切困难和挑战。
除了以上几篇作品,苏霍姆林斯基的其他作品也都充满了深刻的思想和人文关怀。
通过阅读他的作品,我对人类的内心和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思考了如何应对困境和抵抗社会的不公。
总的来说,苏霍姆林斯基的作品《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启发和思考。
他的作品揭示了社会现实和人类内心的复杂性,并倡导个体反抗和思考的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书笔记范文(精选4篇)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书笔记范文(精选4篇)](https://img.taocdn.com/s3/m/1e7ec08a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85.png)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书笔记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书笔记范文(精选4篇)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书笔记了。
那么读书笔记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书笔记范文(精选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书笔记1苏霍姆林斯基是教育史上的传奇英雄。
怀着敬畏,我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选集》,其中“思考的过程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脑力劳动。
”让我久久不能平静。
我认为教师一定要有思考力。
教师备课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目标知识(学科),有关学生的知识,学科教育知识。
这些都是由上而下的进行的。
而学生学习则是从个人经验、前备知识、知识表达方式解答三方面由下而上进行的。
教师以一定的方式表达目标知识,并通过教学活动促成学生形成的期望的理解。
这就引起师生对接矛盾。
因为学生是经由自主建构兴盛“学生理解的知识”,主要通过课堂提问,课堂练习,回家作业,测验考试等形式在一定情境下表达“学生理解的知识”。
教师与目标知识对照发现差异,修正教学材料或过程。
教师用重复练习,提供变式,澄清概念,关联强化等形式提供反馈及采取措施,修正偏差。
所以教师要思考,要从学生经验出发设计课堂。
课堂教学应以教学目标为本,不管教学理念如何转变,教学方式如何变革,但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一定要服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这一点是永远不会改变的。
课堂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要紧紧环绕教学目标展开。
有一点应该铭记:教师只有提升自己的素质,加强各方面的学习才能防患于未然,一以概之就是要会读书,有思考力。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书笔记2上个月,我有幸拜读了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选集。
这是一部论文集,涉及内容很广,既有德育﹑公民教育﹑理想教育方面的论文,也有劳动教育﹑情感教育﹑语言教育﹑自我教育等方面的论文;有论述学校教育的论文,也有论及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以及各种教育有机结合的论文。
可以说,这是苏霍姆林斯基多年教育心得的结晶。
2023年读《苏霍姆林斯基选集》有感
![2023年读《苏霍姆林斯基选集》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8e709840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8c.png)
2023年读《苏霍姆林斯基选集》有感2023年读《苏霍姆林斯基选集》有感 1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家,他几十年如一日扎根基础教育教学工作,在理论与实践上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的教育思想是一笔宝贵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用心去继承。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是他一生心血筑就的纪念碑。
人们在这纪念碑面前,可以玲听到许多烩炙人口的有益教诲;可以汲取到许多用来丰富和指导自己工作的理论和经验;它可以作为一面如何做人的镜子,给人以启迪;它更是一部全面培养人的教科书、素质教育的教科书,给人以借鉴。
我选了其中一段话,来谈谈我读书的心得。
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苏霍坶林斯基认为:一个好教师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
我一直是苏霍姆林斯基的追随者,也极力强调没有爱,便没有教育,要用爱去感化学生;用爱去启迪学生。
然而爱学生,说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却“复杂”。
扪心自问,我爱每一位学生吗?我对学生的“爱”真的是无怨无悔吗?苏霍坶林斯基让我对热爱学生的“爱”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爱学生,不仅仅是只对自己所教的这一年或几年负责,而是“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
爱学生,不单单是欣赏优秀的学生,而是“怀着一种责任把欣赏与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
爱学生,不应是对学生的错误严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对学生的宽容”。
爱就是“一份纯真,一份庄严,一份责任感”,就是民主,就是平等,就是把“童年还给童年”,就是为学生的‘美丽人生’奠定美好的开端。
第二,一个好教师应精通他所教的科目建立的那门科学,热爱这门科学,并了解它的发展情况——最新的发现,正在进行的研究以及最近取得的成果。
一个好教师应精通他所教的科目,具有相关的专业知识。
同时教师应有渊博的知识,由于知识渊博,教师才可以在课堂上将注意的中心放在学生上,如果教师只局限于教科书,而不打开学生的科学视野,就会让他们失去任何求知欲。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著读书心得体会(通用3篇)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著读书心得体会(通用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46c82e1c850ad02df80417d.png)
编号: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著读书心得体会(通用3篇)甲方:乙方:签订日期:年月日X X公司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著读书心得体会(通用3篇)当我们经过反思,对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心得体会是很好的记录方式,这样有利于我们不断提升自我。
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能感染读者呢?以下是为大家收集的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著读书心得体会(通用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著读书心得体会1苏霍姆林斯基是当代伟大的教育家。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是他一生心血的凝聚。
在这儿,我们可以聆听到许多有益的教诲;可以汲取到许多用来丰富和指导自己工作的理论和经验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们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要求,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学校里经常会有这样的场景:教师正讲解一个新的教学内容,学生们认真听着,讲述结束了,教师问学生:”有什么问题吗?”教室里一片沉默,于是教师得出结论,新内容学生们都搞懂了。
但是当教师把学生单个叫起来,让他复述的时候,往往又根本讲不出个所以然来。
于是,教师不得不把刚才讲述的内容重述一遍。
但是,在讲述之前,教师常常不无愤怒地对学生们说:”既然你们一点都没懂,为什么刚才不提出问题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常常气愤学生的不懂装懂。
可是,在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分析之后,我不得不承认是错怪学生了。
其实,在当时那种情况下,学生们根本无法判断他们对新内容是理解了还是没有理解。
因为在讲课之初,教师并没有明确告诉学生,在学习这一新内容时,他们应该理解什么,在思考过程中应达到什么目的。
思考的过程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脑力劳动。
教师越是善于把学生的思维活动赋予解决问题的性质,学生的智力也就能越加积极地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学习中的阻力和困难也就越加清楚,因而脑力劳动的过程也就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克服困难的过程。
那种认为把教学内容讲得越清楚,越明白,学生的问题就会越少,他们的知识就会掌握得越牢固的教师,是大错特错的。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名著读书心得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名著读书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13a33627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ad.png)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名著读书心得《苏霍姆林斯基选集》是一本集结了苏霍姆林斯基一生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的选集。
这本书以散文形式呈现,内容涵盖了苏霍姆林斯基对艺术、文学、哲学和生活的思考与探索。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受启发,以下是我对其中几篇文章的读书心得。
《人与人之间》是这本选集中的一篇重要散文,它探讨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沟通。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是一种连结,这种连结是基于理解、共情和对彼此的关怀。
他强调了在人际交往中需要注意欣赏他人的独特性,尊重他人的感受和观点。
通过这篇文章,我意识到了与他人交往的重要性,我们需要学会真正倾听他人,理解他人的想法和感受,才能建立真正的人际关系。
《人与书》是一篇反思自我与文学之间关系的文章,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读书是一种心灵的探索和启迪,通过阅读,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理解世界。
他对书籍有着很高的敬仰,他认为书籍是智慧和思想的集合,是人类文明的宝藏。
通过这篇文章,我被激发出更多的阅读热情,我开始明白阅读可以丰富我的内心世界,提升我的思维能力,并且让我更好地理解我所处的社会和世界。
《审美》是一篇关于审美的思考与探索的文章,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审美是一种对美的感知和体验。
他认为美不仅仅存在于艺术作品中,美可以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他强调了审美的重要性,认为通过审美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生活的细节,从而提升生活的质量。
通过这篇文章,我开始思考美是如何影响我的生活的,我开始更加关注生活中的美,尝试从日常小事中寻找美的瞬间。
《艺术家和人民》是一篇关于艺术家与大众关系的文章,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艺术家应该有责任与大众对话,通过艺术作品来表达社会的关切和人民的心声。
他强调了艺术家不应该与大众疏离,而是应该站在人民的一方,通过艺术激起人民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反思。
通过这篇文章,我对艺术家的社会责任有了更深的理解,艺术家不仅仅是创造美的人,更是改变社会的推动者。
《人与自我》是一篇探讨个体与自我的关系的文章,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需要意识到自我在这个世界中的作用和责任。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著读书心得体会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著读书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7c5296ad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3b.png)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著读书心得体会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著读书心得体会(精选12篇)当我们备受启迪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
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篇精彩的心得体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著读书心得体会(精选12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著读书心得体会篇1“为什么早在一年级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二、三年级有时候还会遇到落伍的无可救药的,因而教师干脆对他放弃不管的学生呢?这是因为在学校生活的最主要的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的缘故。
”《苏霍姆林斯基》这段话告诉了我们两个规律,一是学生是有差异的,二是教师的态度。
读到这里,我想学生成绩的好孬是不重要的,关键是让他感受到成功,并逐渐提高,抽象的学生是不存在的,他需要我们去培养,有的学生的抽象能力早些,有的晚些,但最终学生都可以是抽象的。
如果一开始就放弃的话,就是教师的失职。
教师的态度决定学生的发展,努力引导学生,通过怎样的途径,经历什么样的阻碍和苦难,才能引导学生达到大纲所规定的水平,每节课使学生进步,这才是教师的态度,教师关注的是发展,而不是结果,要使每一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这就是教师的本质任务。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著读书心得体会篇2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一书。
作为一线教师,书中许多的经验都很值得我去学习和反思。
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心得体会:书中提到:“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
”“学习的愿望是一种精细而淘气的东西。
形象地说,它是一枝娇嫩的花朵,有千万朵细小的根须在潮湿的土壤里不知疲倦地工作着,给它提供滋养。
我们看不见这些根须,但是我们悉心地保护它们,因为我们知道,没有它们,生命和美就会凋谢。
”“爱,是一种责任”。
《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
![《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a345c8e3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af.png)
《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我们有一些启发后,可以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样能够让人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
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1大师曰:“不随意识记是减轻脑力劳动的一条极其重要的途径。
不随意识记的效果,取决于学生在认识某一理论问题的过程中所完成的是什么样的脑力劳动。
儿童不通过专门记诵而获得的知识越多,那么他在记诵那些非经记诵就不能识记的东西时就越容易记住。
不随意识记是智力发展的极为重要的条件,它能把脑力解放出来用于思考,用于深入地理解事实和现象的本质。
不随意识记可以预防最大的弊病之一——死记硬背。
”苏霍姆林斯基谈的这些,对于我们从事教学的第一线的老师来说非常有指导意义。
他告诉我们什么是随意识记和不随意识记。
随意识记,又称有意记忆,是指事先有预定目的,并经过一定意志努力的识记,它具有主动性特点,适宜完成系统性和针对性的识记任务,是学习活动最主要依靠的识记类型。
不随意识记,又称无意识记,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没有经过任何意志努力的识记,这类记忆是数量最多的。
它的特点是不易疲劳,但有很大的被动性、偶然性和片断性。
反思自己的教学生涯,我在教学中采用的“随意识记比不随意识记”多,常常给学生布置去读背课文,记忆词语的解释等等。
现在,我应该多让孩子们学会不随意识记。
比如,生字的教学,我会交给孩子们记忆生字的方法:做动作,猜谜语,换偏旁,加一加,减一减等,教会孩子从故事中去理解词语,从图画中去记忆课文的内容……为了防止死记硬背,就要加大不随意识记的比例。
对要求识记的知识,一要理解,二要思考,三要趣味化,四要扩大智力背景。
我会记住大师那智慧的光芒:“所谓学习知识,首先意味着要善于运用知识。
”杜绝让学生死记硬背。
《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2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不应当把学习仅仅归结为不断地积累知识、训练记忆和死记硬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名著读书心得范文3篇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学是实践的科学,在其著作中无处不体现着这一点。
下面是苏霍姆林斯基选集名著读书心得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苏霍姆林斯基选集名著读书心得范文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是当代出类拔萃的伟大教育实践家和理论家。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是他一生心血筑就的纪念碑。
人们在这纪念碑面前,可以玲听到许多烩炙人口的有益教诲;可以汲取到许多用来丰富和指导自己工作的理论和经验;它可以作为一面如何做人的镜子,给人以启迪;它更是一部全面培养人的教科书、素质教育的教科书,给人以借鉴。
我选了其中三段著名的话,来谈谈我读书的心得。
一、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形成情绪高涨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懂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
"我们上课时有时说"这堂课上得很没劲"。
原因也许不同,但教师讲课时激发不出学生的真正的激-情可能是最重要的。
教师对教材讲述的含糊不清,针对性不强,以至于在孩子们那里形成了一种沉闷的感觉。
教师对教材无所谓的态度,立即会传递给学生,这样一来,教学内容似乎成了架设在师生之间的一条鸿沟。
面对着难以逾越的宽度,试问学生怎么能精神得起来呢?在这样的课堂上,比起那些需要注意力集中和内容丰富的课来学生本不需要紧张,但却前所未有的感到疲惫,也许只有下课铃才能让他们更兴奋一些。
学生对学习的热切愿望,明确的学习目的,是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的动力。
培养这种愿望与学校整个教学工作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它的实现首先得依靠课堂教学,需要教师的不断引导与激励,作为教师的我们,更要时刻注意克服那种令学生昏昏欲睡的课堂语调,用饱满的热情激发学生求知的动力。
二、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们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要求,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学校里会有这样的场景:教师正讲解一个新的教学内容,学生们认真听着,讲述结束了,教师问学生:"有什么问题吗?"教室里一片沉默,于是教师得出结论,新内容学生们都搞懂了。
但是当教师把学生单个叫起来,让他复述的时候,往往又根本讲不出个所以然来。
于是,教师不得不把刚才讲述的内容重述一遍。
但是,在讲述之前,教师常常不无愤怒地对学生们说:"既然你们一点都没懂,为什么刚才不提出问题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常常气愤学生的不懂装懂。
可是,在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分析之后,我不得不承认是错怪学生了。
其实,在当时那种情况下,学生们根本无法判断他们对新内容是理解了还是没有理解。
因为在讲课之初,教师并没有明确告诉学生,在学习这一新内容时,他们应该理解什么,在思考过程中应达到什么目的。
思考的过程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脑力劳动。
教师越是善于把学生的思维活动赋予解决问题的性质,学生的智力也就能越加积极地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学习中的阻力和困难也就越加清楚,因而脑力劳动的过程也就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克服困难的过程。
那种认为把教学内容讲得越清楚,越明白,学生的问题就会越少,他们的知识就会掌握得越牢固的教师,是大错特错的。
好老师决不会越俎代庖地替学生解决难题,他们对学生的关心首先表现在让学生明白摆在他们面前的困难是什么,要想克服困难,不仅仅需要孩子们集中极大的注意力,而且需要他们付出极大的意志力。
要想真正地掌握知识,不仅仅要在学生面前揭示教材内容的本质,而且要教给学生怎样思考,让他们独立地,自觉地深入到教师的详细讲解中来。
篇二:苏霍姆林斯基选集名著读书心得范文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是当代出类拔萃的伟大教育实践家和理论家。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是他一生心血筑就的纪念碑。
人们在这纪念碑面前,可以玲听到许多烩炙人口的有益教诲;可以汲取到许多用来丰富和指导自己工作的理论和经验;它可以作为一面如何做人的镜子,给人以启迪;它更是一部全面培养人的教科书、素质教育的教科书,给人以借鉴。
我选了其中三段著名的话,来谈谈我读书的心得。
一、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形成情绪高涨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懂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
"我们上课时有时说"这堂课上得很没劲"。
原因也许不同,但教师讲课时激发不出学生的真正的激情可能是最重要的。
教师对教材讲述的含糊不清,针对性不强,以至于在孩子们那里形成了一种沉闷的感觉。
教师对教材无所谓的态度,立即会传递给学生,这样一来,教学内容似乎成了架设在师生之间的一条鸿沟。
面对着难以逾越的宽度,试问学生怎么能精神得起来呢?在这样的课堂上,比起那些需要注意力集中和内容丰富的课来学生本不需要紧张,但却前所未有的感到疲惫,也许只有下课铃才能让他们更兴奋一些。
学生对学习的热切愿望,明确的学习目的,是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的动力。
培养这种愿望与学校整个教学工作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它的实现首先得依靠课堂教学,需要教师的不断引导与激励,作为教师的我们,更要时刻注意克服那种令学生昏昏欲睡的课堂语调,用饱满的热情激发学生求知的动力。
二、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们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要求,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学校里会有这样的场景:教师正讲解一个新的教学内容,学生们认真听着,讲述结束了,教师问学生:"有什么问题吗?"教室里一片沉默,于是教师得出结论,新内容学生们都搞懂了。
但是当教师把学生单个叫起来,让他复述的时候,往往又根本讲不出个所以然来。
于是,教师不得不把刚才讲述的内容重述一遍。
但是,在讲述之前,教师常常不无愤怒地对学生们说:"既然你们一点都没懂,为什么刚才不提出问题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常常气愤学生的不懂装懂。
可是,在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分析之后,我不得不承认是错怪学生了。
其实,在当时那种情况下,学生们根本无法判断他们对新内容是理解了还是没有理解。
因为在讲课之初,教师并没有明确告诉学生,在学习这一新内容时,他们应该理解什么,在思考过程中应达到什么目的。
思考的过程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脑力劳动。
教师越是善于把学生的思维活动赋予解决问题的性质,学生的智力也就能越加积极地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学习中的阻力和困难也就越加清楚,因而脑力劳动的过程也就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克服困难的过程。
那种认为把教学内容讲得越清楚,越明白,学生的问题就会越少,他们的知识就会掌握得越牢固的教师,是大错特错的。
好老师决不会越俎代庖地替学生解决难题,他们对学生的关心首先表现在让学生明白摆在他们面前的困难是什么,要想克服困难,不仅仅需要孩子们集中极大的注意力,而且需要他们付出极大的意志力。
要想真正地掌握知识,不仅仅要在学生面前揭示教材内容的本质,而且要教给学生怎样思考,让他们独立地,自觉地深入到教师的详细讲解中来。
学生被动,消极地掌握住的知识,对学生思维发展起不到多大的影响,而是让他们扮演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积极主动收获的知识,不但让人深信不疑,更会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三、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
"作为一名教师,很少人不爱自己的学生。
但是,在教育中,尽管有时我们为他们的成长付出了很多,可他们并不领情,甚至常常事与愿违,收到相反的结果。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没有把他当做一个乎等的人来对待,其实孩子也有自尊心。
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在教师关怀学生人格尊严时,教导才能成为教育,就本质而言,教育的核心就是关怀学生,让他经常具有作为智力劳动者的自尊感,作为公民的自尊感,作为自己父母儿女的自尊感,作为因自己崇高的意向、激情和成绩而变得美好起来的个人的自尊感。
我们要让学生经常看到自己的成功,让他们感到每一天都不白费力气,每一天自己都有新的收获。
读了这本书后,我不但对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对他的伟大人格也充满了深深的敬意。
他用赤诚的心、火热的血、坚强的毅力、辛勤的汗水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让每个教育工作者不忘己任,努力完善教育方法,贴近学生的心灵,给他们发展的空间,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热情,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用的人才。
篇三:苏霍姆林斯基选集名著读书心得范文我在看完朱永新教授写的《我的大学理想》与《我的阅读观》之后对教育这个神圣的词有了更多的渴望。
书中大量引用了乌申斯基、马卡连、昆体良、加德纳、孔子、苏霍姆林斯基等著名教育家与学者的著作,使得我深深的感受到自己对于教育的理解如此浅薄,没有体系。
因此我决定拜读《苏霍姆林斯基选集》,在2012国庆8天长假里,我把自己锁在屋子里,过着"吃饭—看书—休息"加上晚上锻炼的简单而充实的生活,也让我掀起了对于教育理解的那份狂热,还有一夜梦见苏老对教育的狂热所散出那灿烂光辉的光芒。
在这近4500页的长卷里,掩藏着苏霍姆林斯基倾注着所有的心血:《全面发展的人的培养问题》,《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集体的方法》,《年轻的一代共产主义信念的形成》,《怎样培养真正的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我把心给了孩子们》,《公民的诞生》,《给儿子的信》,《帕夫雷什中学》,《和青年校长的谈话》,《论文集》。
我不想对每本书做总结,脑子里总是映着苏霍姆林斯基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所需因素的系统性研究。
从学习认知、情感、信念、道德、性格、心理、学习、爱情观、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角度做出了系统的分析;另外从集体责任感以及对家庭、社会、祖国的热爱等角度分析如何让学生拥有这种情怀;从善与恶、勤与惰、孝与逆、善良与冷漠等角度分析如果让孩子拥有一种健康的处世态度;从阅读的影响、劳动的价值、思考的作用等方面分析一个人成长所需的关键因素。
从教师能力培养、教学能力、学生沟通等角度分析教师这份神圣的工作。
"爱学生,了解学生,进入学生的心灵世界",是对学生最真诚的职业态度;尤其是《我把心给了孩子们》与《公民的诞生》,是苏霍姆林斯基对教师的热爱最真实的写照。
读这两本书也许是平淡无奇,但是那种对学生真诚的爱,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把教育视为生命却在字里行间时刻体现。
《公民的诞生》详细论述了少年叛逆期的心理过程,以及如何培养少年在这阶段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