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记忆与学习(三)
人世间1—10章主要内容(一)
人世间1—10章主要内容(一)人世间1—10章主要内容第一章:人的起源与演化•人类起源的理论:进化论VS创造论•人类起源的证据:化石记录与基因研究•人类演化的重要阶段:直立行走、智力的提升第二章:人类社会的起源与发展•社会的本质与功能: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实现社会进步•早期人类的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变革:科技的发展、人权的诞生第三章:人的认知与意识•感知与知觉的过程:感觉器官、信息处理•认知的发展与影响因素: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意识的本质与意义:自我意识、主观体验第四章:人的行为与决策•人的行为模式:本能、习惯、意志•决策的过程与决策错误:认知偏差、情绪影响•行为心理学的应用:行为改变、意识调控第五章:人的情绪与情感•情绪的本质与功能:情绪表达、行为导向•情感的分类与特点:喜怒哀乐、复杂情感•情绪与健康的关系:情绪调节、心理幸福感第六章:人的社会行为与互动•人类社会行为的特点:合作、竞争、规范•社会角色与身份:社会分工、集体认同•人际关系与交往技巧:沟通与冲突解决第七章:人的自我认知与自我调控•自我概念的形成:他人评价、自我反思•自尊与自信:自我评价、自我反应•自我调节与情绪管理:情绪表达、情绪调节技巧第八章:人的学习与记忆•学习的类型与过程:条件反射、同化与顺应•记忆的分类与形成:感觉记忆、工作记忆、长期记忆•学习与记忆策略:注意力管理、记忆技巧第九章:人的潜能与发展•潜能的定义与发掘:天赋、兴趣、经验•人的发展阶段与特征:婴幼儿期、少儿期、青少年期•人的发展与教育:优势发展、个性培养第十章:人的幸福与追求•幸福的概念与标准:主观感受、生活满意度•幸福的影响因素:社会支持、心理需求•幸福的追求与实现:积极心态、幸福工具以上是《人世间》前十章的主要内容概述,涵盖了人类起源、社会发展、认知意识、行为心理、情绪互动、自我调控、学习记忆、潜能发展以及幸福追求等方面的知识。
实验心理学下
第五章心理物理学1.绝对感觉阈限&差别感觉阈限阈限,又称感觉阈限,是传统心理物理法的核心概念。
绝对感觉阈限—刚好能够引起心理感受的刺激大小差别感觉阈限—刚好能引起差异感受的刺激变化量2.测量感觉阈限的三种测量方法1.最小变化法(最小可觉差法、序列探索法)—将刺激按递增或递减的方式,以间隔相等的小步变化,寻求从一种反应到另一种反应的瞬时转换点或阈限的位置1)极限法的特点。
极限法认为人对阈限一下一无所知,但是阈下知觉的存在表明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因此其已被淘汰,或采取其变式阶梯法。
误差方面,极限法进行实验时,被试主要产生习惯误差或期望误差,还会偶尔产生练习误差和疲劳误差这两种习惯误差:被试因习惯于由原先的刺激所引起的感觉或感觉状态,而对新的刺激作了错误的判断期望误差:被试因过早期望将要来临的刺激而导致错误的判断采用递增递减交替进行的设计能抵消这两种误差。
练习误差:由于实验的多次重复,被试逐渐熟悉了实验情景,对实验产生了兴趣和学习效果,导致反应速度加快和准确性逐步提高的一种系统误差。
疲劳误差:由于实验多次重复发展的疲倦或厌烦情绪,导致被试反应速度减慢和准确性逐步降低的一种系统误差(2)绝对阈限的测定实验过程:刺激由递减和递增的两个系列组成,每次呈现刺激后让被试报告他是否有感觉,寻找被试由一类反应到另一类反应的转折点,即在多强刺激时,由有感觉变为无感觉,或由无感觉变为有感觉。
每个系列的转折点就是该系列的绝对阈限。
当被试回答说不清时即?时,意义与之前的判断相反。
阈限计算:转折处对应的两个刺激强度的中点就是阈限,绝对阈限就是系列所有阈限的平均值。
(3)差别阈限的测定实验过程:用极限法测定差别阈限时,每次要呈现两个刺激,让被试比较,其中一个是标准刺激,即刺激是固定的,其强度大小不变;另一个是比较刺激又称变异刺激,即刺激的强度按由小而大或由大而小顺序排列。
标准刺激在每次比较时都出现,比较刺激按照递增或递减系列与标准刺激匹配呈现,直到被试的反应发生转折。
心理生物学基础第八章 学习和记忆的生理基础
第八章学习和记忆的生理基础学习,人和动物获得关于外界知识的神经过程,他是对经验做出反应而改变行动的能力记忆,存储和提取所获得的知识的神经过程第一节学习的基本类型分为联合型学习,非联合型学习,知觉学习,运动性学习,关系型学习一,非联合型学习又叫简单学习,是指集体对单一刺激做出的行为反应,分为习惯化和敏感化两种1,习惯化是指当一个不产生伤害效应的刺激重复作用时,机体对该刺激的反射性行为反应逐渐减弱的过程2,敏感化是指反应加强的过程,一个弱的伤害性刺激不仅引起弱的反应,但在强的伤害性刺激作用后,弱刺激引起的反应就明显加强强烈的感觉刺激(一片漆黑)产生了敏感化,即学会所有刺激的反应均加强二,联合型学习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联系的学习,实质是两种或两种以上刺激所引起的脑内两个以上的中枢之间的活动形成联结而实现的学习过程1,条件反射时间上把某一无关刺激(如铃声)与无关条件刺激(食物)结合多次,这个过程成为强化任何无关刺激与无条件刺激结合应用,都可以形成条件反射2,操作式条件反射动物必须通过自己完成某种运动或操作后才能得到强化,所以称为操作式条件反射经典条件反射是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之间形成了某种联系,那么操作式条件反射则是操作和强化刺激间形成了联系第二节记忆的基本类型和记忆过程1,记忆的基本类型1>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1>>短时记忆,是一种对刚意识到的刺激和瞬间记忆,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直复述到它最后存储到长时记忆里,保持时间在15秒左右,其容量为7+-2个项目,短时记忆的容量是有限的2>>长时记忆,信息经过充分的,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存下来大脑中存在两个相互作用的记忆系统,即短时记忆系统和长时记忆系统,前者相对比较容易受损伤,很多事实支持这种观点,因为不同脑区的损伤对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影响是不同的2>陈述性记忆和非陈述记忆1>>陈述性记忆,对事实或事件及其相互关系的记忆,又称外显记忆,它可以通过语言传授而一次性获得,它的提取往往需求意识的参与,依赖于评价,比较和推理等认识过程陈述性又可分为情境记忆和语义记忆情景记忆是指有关自我生活史的记忆,语义记忆是指对于任何具体无关的事实和资料的知识2>>非陈述性记忆事情的记忆,又称内隐性记忆,包括程序性记忆,运动技能记忆和情绪记忆,利用这类记忆时,不需要意识参与,他的形成或提取不依赖于意识或认知过程(如评价,比较),非陈述性记忆需多次重复才能逐渐形成程序性记忆是指记住如何做某事,随着反复的练习,有意识的思考和回忆的参与也越来越少,脑由反思性加工转变为自发性加工非陈述性记忆和陈述性记忆可能有不同的神经通路参与二,记忆过程编码是通过感觉系统向脑内输入信息的阶段,是感觉阶段对外界信息进行形式转换的过程存储是把感知过的事物,体验过的情感,做过的动作,思考过的问题等,以一定的形式保持在人们的头脑中巩固假设个人在习得一种经验后,需要有一段时间,使这种经验通过脑内的神经活动,在脑内留下牢固的痕迹,保存时间的长短和巩固程度的强弱与该信息对个体的意义以及是否有反复应用有关提取是将贮存与脑内的信息提取出来使之再现于意识中的过程,记忆好坏是通过信息的提取表现出来的遗忘是因时日久远,使信息在记忆中变模糊,可能是编码错误,也可能是提取失败,记忆问题不都是贮存问题造成的,如后来记忆东西会干扰前面记忆的东西,对一种知识没有很好的理解就不能有效得编码并把它记住第三节学习与记忆的生理基础记忆是客观刺激作用于感受器,在大脑皮层上就会形成暂时神经联系,这些暂时性神经联系在刺激物作用终止以后以某种痕迹的方式保留在头脑中1,对非联合型学习的解释缩腮反射可因连续多次轻触外套膜或水管皮肤而渐渐减弱呈现习惯化反射敏感化是在海兔的头部或尾部给予伤害性刺激时,再重复轻触刺激水管,将会引起缩腮反射明显增强2,对联合型学习的解释在条件反射建立过程中,大脑皮层及皮层下结构,尤其是网状结构的广泛区域都有电活动一个无关刺激经与较强的无条件刺激多次结合后,无关刺激既能产生有效的行为反应条件刺激在感觉神经元产生的动作电位正好早于无条件刺激的到达,这样就造成易化的增强,这种易化增强称为活动依存性突触易化联合性学习引起的突触后神经元反应增强大于敏感化引起的反应大于习惯化二,大脑的可塑性大脑可以分为环境和经验所修饰,具有外界环境和经验的呃作用下塑造大脑结构和功能的能力,分为结构可塑性和功能可塑性1,学习记忆与突触的可塑性大脑可塑性变化指的是各种学习记忆训练均可诱发与学习记忆相关的脑区产生明显的结构可塑性变化,如新突触形成和突触机能改变等感官所接受的信息刺激经过神经元的电脉冲得以传递,而这种传递又要经过突触的中转,每一次中转都是一次不同程度的信息加工短时记忆的活动过程只持续短暂的一段时间,而长时记忆则涉及神经系统结构的改变,所以较为持久,它们有不同的神经生理机制回路的活动由感觉刺激引起的,在刺激消除后会持续一短暂的时间,这个短暂的活动属于回路的反响,反响回路可以使神经活动在一段时间里循环和”自我维持”,以引发巩固过程为了形成一个较为稳固的记忆,在学习后需要有一定时间的时间巩固,这说明相同性质和内容的长时记忆与短时记忆之间存在着一种链锁式的联系,反响回路可能是短时记忆的生理基础长时记忆是神经突触所产生的持久性的改变,这种突触结构的改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巩固,使脑细胞发生生理变化,产生新的树突和轴突生理上的代谢或衰退的过程,可以使突触间的联系松弛,以致长时记忆也有衰退的现象,在巩固的过程中受到干扰,将皮坏长时记忆的建立,称为长时记忆的突触学说外界刺激使神经末梢肥大,突触就诶够变大,与相邻的下一个细胞膜接触的面积就增大,神经冲动到达后对下一个细胞的影响就相应的增大外界刺激使神经末梢分支,末梢的数量增加,突触的数量增加,可以和更多的细胞建立联系外界刺激刺激时突触小泡数量增多,传递神经冲动的神经递质也增多,对下一个神经细胞的作用也加大2,环境对大脑发育的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结构受基因等内在因素的调控,又可受学习训练,环境刺激等外界因素的影响皮层厚度,树突分支,树突棘的数量,突触的大小,丰富环境下长大的大白鼠由于中等环境,中等环境由于贫乏环境3,脑发育”敏感期”与学习发育过程中的敏感期,细胞间通讯能改变细胞命运的一段时间外界环境蚀刻于神经系统,与在胚胎发育敏感期诱导组织而改变其发育命运是两个类似的过程人类婴儿的敏感期可从第18个月持续到3岁,印记学习是一种局限性很强的学习方式,其不可逆性是它却别与其他学习形式的重要特征,脑中神经元及神经环路的命运依赖于动物在出生后早期所获得的生活经验第四节记忆障碍1,遗忘的基本类型记忆障碍分为两类1>>顺行性遗忘患者不能保留新近获得的信息,这种障碍与海马的功能损伤有关2>>逆行性遗忘患者不能回忆起紧接着本症发生前一段时间的经历2,遗忘的生理基础1>间脑与记忆障碍间脑不仅与颞叶之间有大量的纤维联系,而且海马的传出纤维(穹窿柱)到达乳头体,乳头体的传出纤维又投射到丘脑前核(由此再到扣带回),这是帕帕兹环路的组成部分,丘脑背内侧核接受包括杏仁核和下颞叶新皮层在内的颞叶诸结构的传入,投射纤维则到几乎所有额叶皮层科尔萨科夫综合征也说明间脑在记忆功能中起重要作用患者最初出现轻微的顺行性遗忘,随后又出现逆行性遗忘,对病前期发生的事情选择性遗忘,对早年的事情仍保持良好记忆2>海马与陈述性记忆癫痫患者H.M的研究,他被切除了双侧包括海马在内侧颞叶1>顺行性遗忘,患者学习和保持新的信息的功能受到损伤,颞叶切除,完全不能形成陈述性记忆,即对重要事件也不能形成确定而巩固的长时记忆2>逆行性遗忘,H.M的逆行性遗忘症状同样是局限的,只影响手术钱11年内的记忆,而对再早的记忆没有影响3>不影响非陈述性记忆海马结构是陈述性记忆结构的脑结构,闹内还存在另一个非陈述性记忆系统,海马损伤后对他没有影响。
记忆与学习科学记忆研究的三个阶段.ppt
2020-6-15
2020-6-15
谢谢阅读
3
回忆测验可以分为三类:
系列回忆(serial recall):要求被试按系列的顺序 回忆曾经向他们呈现过的材料
自由回忆(free recall):被试无须回忆呈现顺序, 只要回忆出呈现过的材料即可
对偶联合学习(paired-associate recall):向被试呈 现配对的项目,在回忆时,先向被试呈现配对项目 中的一个,然后要求被试回忆出配对项目中的另外 一个——包括检验法和预期法
回忆测验(Recall tests): reproduction of material is required.
再认测验(Recognition tests):material is presented to people and they are required to judge whether or not they have seen it previously.
Forced-choice tests are preferred to yes/no tests because correcting for guessing is less of a problem.
2020-6-15
谢谢阅读
8
因变量测量指标:
回忆率/再认率:the number or proportion of
items correctly recalled or recognized in different
conditions or the number of errors, which amounts
[教育学]第八章 记忆与学习
第二节 记忆的类型
3、两类记忆的加工特点不同 勒迪格(1990)指出: ➢外显记忆是概念驱动过程,是有意识的并 需要注意资源的过程; ➢内隐记忆是材料驱动的过程,是无意识的 和不需要注意资源的过程。
29
第二节 记忆的类型
三、前瞻记忆和回溯记忆
(一)基本概念 • 前瞻记忆:指对未来要执行的行为的记忆,
• 元记忆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哈特在斯坦福大学所作的关于知晓感的博士 论文。
• 元记忆是一个复杂的认知系统包括元记忆知识、元记忆监测和元记忆控制。 • 个体的元认知能力就是记忆者对自己记忆状态的评估能力和已这种评估为依
据的对自己行为的调节和控制能力。
39
第二节 记忆的类型
(三)元记忆的理论假设
• 模糊痕迹理论是布雷纳德和雷纳1995年提出的,理论认为,字面及要点的痕迹 是再认判断的基础。(P453页)
36
第二节 记忆的类型
3、神经生理过程的一致性:
都与左颞叶区血流增加有关。
4、共同的影响因素
• 许多研究表明,影响错误记忆的许多因素,如词表容量、呈现方式、间隔时间、 测验效应、重复学习、年龄因素、健忘症患者、词表特性等,同样也影响真实 记忆的效果。
15
第一节 记忆与学习的传统研究
(二)再认法 1、含义:
再认法是指测验中同时向被试呈现学习过 的材料和未学习过的干扰材料,让被试判断 是否使或哪个是先前学习过的材料的方法。
16
第一节 记忆与学习的传统研究
2、测验方法
(1)是/否再认测验 操作方法:两项选择测验 缺陷:猜中概率高 (2)迫选再认测验 操作方法:多项选择测验 优点:减少猜测概率
(结合第一章回答)
%
节 省 的 百 分 比
实验心理学讲义08第8讲 记忆
第八章 记忆与学习关键词节省法 再现法 经典性条件反射 中性刺激 条件刺激 条件反应 操作性条件反射 强化 退化 系列回忆 对偶联合回忆 自由回忆 感觉记忆 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 前瞻记忆 回溯记忆 错误记忆 真实记忆 DRM 范式 内隐激活反应假设 模糊痕迹理论 元记忆 客体记忆 启动效应 多重记忆系统说 迁移适当加工理论 任务分离 加工分离 人工语法范式 序列反应时任务 矩阵扫描任务 序列推测任务 复杂系统控制范式课程讲义第一节 记忆与学习的传统研究一、记忆的早期研究(一)艾宾浩斯和节省法研究艾宾浩斯使用无意义音节作为记忆研究的材料,并发明了节省法来测量记忆效果。
他用节省量作为记忆效果的量化指标,即重新学习时所节省的时间或遍数与初次学习时间或遍数比值。
%100×−=OLRL OL 节省量 多次重复研究后,他得出著名的遗忘曲线,该曲线表现了遗忘与时间之间的关系。
可见,遗忘的过程先快后慢。
节省的百分比2040 60 801001 82448 间隔时间(小时)图8-1 遗忘曲线(采自Ebbinghaus,1885)(二)巴特莱特和再生实验巴特莱特使用故事和图画等有意义的材料进行研究。
研究主要包括两种方法:重复再生和系列再生。
由此发现当信息从一个人传到另一个人时是怎样被扭曲的,而这些扭曲信息的出现是记忆功能不完善的表现。
巴特莱特认为在系列再生过程中人们记忆的变化存在以下几种趋势:①习惯性表征的变形②精心组织③简单化④命名⑤细节的保存。
因此他指出,任何学习和记忆都是在已有图式的基础上进行的,当这些图式与正在记忆的内容相冲突时,人们便会歪曲记忆内容,使之更适合于头脑中已有的图式。
(三)我国心理学家的研究除了国外的一些经典研究,我国心理学家也进行过关于记忆内容变化和遗忘曲线的研究。
(1)对图形记忆变化的研究:曹日昌对这种变化进行了分类,他指出和识记图形相比较,记忆所表现出来的变化大致可以分为:①简略、概括②完整、合理③详细、具体④夸张、突出。
完整版实验心理学笔记郭秀艳
实验心理学第一章绪论1.费希纳冯特艾宾浩斯——贡献费希纳——奠基人1.费希纳定律:S=KlogR 由刺激引起的知觉大小是该感觉系统的K 值与刺激强度的对数之积2.三种感觉测量方法:最小可觉差法,正误法,均差法冯特——创始人1.把心理现象(感知觉,注意)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内容2.用实验法研究心理学3.培养了一大批人才艾宾浩斯——记忆等高级心理活动1.发现并证明实验法在整个心理研究中都是有效工具2.从根本上改变了实验心理学的研究范式—人工材料3.新的测量方法—节省法4.遗忘曲线2.非科学方法& 科学方法的区别(各自特点)非科学方法的特点:1.听信权威2.注意凝聚3.先验科学方法的特点:1.经验观察2.自我校正3.心理学常用研究方法1.观察法特点:直接和描述性缺点:①无法对因果关系做出推论②提供的资料不充分③其描述性限制常常被忽略④观察法本身不一定客观无偏2.相关研究法——探索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3.实验法——通过人为地、系统地操作环境,导致某些行为发生变化,并对其进行观察、记录和解释优点:①能更好的控制无关变量的影响②经济实验控制一一泛指对实验精度的一切保障工作,以保证应变量确实是由自变量的变化引起的。
①尽量消除无关变量②尽可能加以平衡4.试验心理学研究基本程序1.确定课题2.选择被试3.确定实验控制4.数据整合5.撰写研究报告第二章实验研究的基本问题1.自变量分类自变量——实验者所操纵的、对被试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1.作业变量2.环境变量3.被试变量2.操作定义——对一个心理现象根据测定它的程序下定义(布里奇曼)3.口语记录——被试在实验时对自己心理活动所作叙述的记录,或在实验之后,被试对主试提出问题所作回答的记录4.天花板效应& 地板效应——指反应指标的量程不够大,造成反应停留在指标量表的最顶端或最底端5.额外变量的控制方式1.排除法——把额外变量从实验中排除出去2.恒定法——使额外变量在实验过程中保持恒定3.匹配法——使实验组和控制组中的被试属性相等4.随机化法和抵消平衡法5.统计控制法6. 实验者效应 &要求特征(典型的额外变量) 实验者效应——主试在实验中可能以某种方式(表情、手势、语气等)有意无意的影响被试,使他们的反应 主试的期望 要求特征——被试会自发的对主试的实验目的产生一个 目的的方式进行反应7. 被试间设计 &被试内设计被试 间设计——每个被试只接受被试 内设计——每个被试都接受 8. 内部效度 &外部效度 内部效度——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 外部效度(生态效度) 9. 几种常用实验仪器1. 立体镜 —证实双眼视差和产生立体知觉的仪器2. 深度知觉仪 —检验深度知觉敏锐度的仪器3. 速示器 —短时呈现视觉刺激的仪器(研究知觉、记忆和学习等方面)4. 记忆鼓5. 警戒仪 —测定个体警戒状态(加工定向注意的研究)6. 镜画仪 —研究练习效果和技能迁移作用,考察被试的反转能力、手眼协调能力和学习能力7. 眼动仪 —测试人眼活动情况,研究有关心理过程 第三章 如何读和写心理学实验报告1. 重要中外信息检索源中——心理学报 心理科学 心理科学进展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外——通用的目录 社会科学引用索引 科学引用索引生物学摘要 工效学摘要 医师索引 心理学文摘2. 核对清单阅读法——提前列出一份问题清单,然后在阅读过程中逐一回答并核对有关清单上的问题及答案3. 标准实验报告格式题目和作者 摘要 引言 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反应时1. 反应时研究历史1. 天文学——贝塞尔( 人差方程式 —天文学家在观察星体的时候,他们之间形成系统的恒定的差异,它反映了两 个观察者之间的个体差异)2. 生理学(第一阶段)——赫尔姆霍茨3. 心理学(第二阶段)——冯特及其学生2. 简单反应时 &选择反应时 简单反应时—给被试呈现 单一的刺激 , 距就是简单反应时 选择反应时—可能呈现的 刺激不止一个知道的 3. 影响反应时的基本因素1. 简单—复杂 反应时任务2. 速度—准确性 权衡——反应速度和反应准确性间的反向关系,必须在它们之间作出权衡3. 刺激 变量4. 机体变量即 被试 变量4. 减数法 &加因素法附和 假设或猜想 ,然后再以一种自以为能满足这一假想的实验一个 自变量水平的处理 所有 自变量水平的处理 因果关系的明确程度 实验结果的 普遍代表性和适用性&唐纳斯7减数法 &斯滕博格7加因素法只要求做 单一的反应 ,并且两者是 固定不变 的,这时刺激与反应之间的时 ,对每个刺激都要求被试做一个 不同的反应 ,但刺激出现的顺序事先是不1.减数法—将反应时分解成各个成分, 分析信息加工过程 (即每个阶段的 加工时间 )A 反应(简单反应)—一个刺激一个反应B 反应(选择反应)—两个或以上刺激和对应的刺激C 反应(辨别反应)—两个或以上刺激,只有一个刺激要求反应C-A=辨别反应的时间 B-C=选择时间2. 加因素法—证实 不同加工阶段 的存在,辨认它们的 先后顺序 第五章 心理物理学1. 绝对感觉阈限 & 差别感觉阈限 绝对感觉阈限—刚好能够引起心理感受的刺激 差别感觉阈限—刚好能引起 差异 感受的刺激 2. 测量感觉阈限的三种测量方法1. 最小变化法( 最小可觉差法 、序列探索法) 种反应到另一种反应的瞬时转换点或阈限的位置2. 恒定刺激法( 正误法 )—选定几个 固定 刺激 与最小变化法实施上无大差异,不同在于阈限值的计算上3. 平均差误法(均误法、 调整法 )3. 韦伯定律△ 0 m =c△ 0差别阈限大小 0刺激的强度水平 C 韦伯分数4. 费希纳定律(对数定律)e =Klg 0e 心理感觉的量值 K 固定的系数 0物理刺激高出绝对阈限以上的单位数量5. 史蒂文森定律(幂定律)S=bI aS 感觉量b 由量表单位决定的常数 a 感觉道和刺激强度决定的幕指数6. 信号检测论的基本思想1. 信号和噪音对信号检测起干扰作用的所有背景都是噪音。
消费者行为学第八章消费者的学习与记忆
消费者行为学第八章消费者的学习与记忆第八章。
学习、记忆与购买行为内容介绍消费者的需要和行为绝大部分是后天习得的。
通过学习,消费者获得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提高了对环境的适能力,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其行为也在不断地调整和改变。
消费者的学习与记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没有记忆,学习是无法进行的。
本章主要介绍学习与记忆的机制、理论,以及它们在消费者行为分析中的应用。
第一节。
学习的概念和理论一、学习的含义.学习,是指人在生活过程中,因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理解学习从几方面入手: –因经验而生:有计划训练、偶然获得–学习伴有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改变–改变是比较持久的消费者刺激反应二、学习的分类. 根据学习材料和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可分为:机械学习。
意义学习根据学习的效果,可分为:;加强型学;削弱型学习;重复型学习三、学习的作用(一)获得有关购买的信息(二 )促发联想刺激对象之间的联想行为与结果之间的联想三)影响消费者的态度和对购买的评价四、消费者学习的方法(一)模仿法(仿效和重复别人的行为)(二)试误法(自我尝试)消费者通过尝试与错误,从而在一定的情境和反应之间建立起连结。
(三)观察学习法(观察他人行为从中得到信息)消费者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获得示范行为的象征性,并做出或避免做出与之相似的行为的过程。
注意:观察与模仿不同五、学习理论:学习理论;行为学派;经典条件;反射理论;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认知学派;认知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一)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1、理论:借助某种刺激与某一反应之间的已有联系,经由练习可以建立起另一种中性刺激与同样反应之间的联系。
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巴甫洛夫的铃声与狗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巴甫洛夫的铃声与狗2、区分有机体对条件刺激和非条件刺激的反映差异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3、应用条件:低介入情境下,经典性条件反射比较常见。
在低介入情境下,消费者学到的不是关于刺激物的信息,而是关于刺激物的情感反应。
8.(上)第八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 (1)
第一节
学习的实质与类型
一、学习的实质与特性 广义的学习:指因经验而导致的个体行为或行为 潜能发生相对一致变化的过程。 理解:
●1.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 ●2.学习的行为变化是相对一致的变化 ●3.学习是基于反复经验引起的
下列不属于学习现象的是( ) A.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B.一头牛经过训练后,会拉犁 C.随着年龄增长,人的身高、体重都发生变化 D.运动员服用兴奋剂后成绩提高
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1.言语信息:指能用语言文字表达的知识。是学生通过学习之后,能记 忆的诸如事物的名称、符号、地点、时间、定义、对事物的描述等具体 的事实类知识。我们国家的首都是北京;太平天国是由洪秀全领导的等 均属言语信息的学习内容。是关于世界“是什么样的知识” 2.智慧技能:是运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指学生通过学习获得的 对外界环境作出反应,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记忆和思考的主要方法。是关于 世界“为什么是这样”的知识。例如,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知道什么是肯定 句和否定句为言语信息的学习结果,怎样将肯定句改为否定句则为智力技 能的学习结果。 3.认知策略:学习者用来选择和调节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方式 等内部过程的技能。智力技能是运用符号办事的能力,是处理外部世界的 能力;认知策略则是自我调控的能力,是处理内部世界的能力,它支配学 习者学习和思维中的行为,并且决定了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4.动作技能:习得的、协调自身肌肉活动的能力。例如体育动作,乐器 演奏,实验操作 5.态度:习得的、决定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如与同学、亲人以及其 他人在交往中能与人为善,和谐相处,富有正义感和同情心等。
2.练习律: 通过学习者的练 习和应用,刺激 与反应的联结就 会增强,否则会 减弱。
3.准备律:在学 习过程中,学习者处 于准备状态,给予活 动则感到满意;有准 备而不活动则感到烦 恼;无准备而强制活 动,也会感到厌烦。
心理学-记忆与学习(三)-1_真题-无答案
心理学-记忆与学习(三)-1(总分100,考试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1. 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以至最后消退的结果,这种对遗忘的原因的解释是______A. 干扰理论B. 消退理论C. 强化理论D. 抑制理论2. 环境上的相似性有助于或有碍于记忆的现象称为______A. 情境依存性记忆B. 状态依存性记忆C. 情绪依存性记忆D. 形象依存性记忆3. 在校园中有一条由书店到图书馆的路线,你非常熟悉,我们就可以利用它来识记一系列东西,这种记忆法叫______A. 地点法B. 韵律法C. 记笔记D. 闪光灯法4. 人们常常利用顺口溜、歌诀等来帮助自己记忆一些材料,这种记忆方法是______A. 地点法B. 韵律法C. 记笔记D. 特征法5. 学生最为常用的记忆术是______A. 地点法B. 韵律法C. 记笔记D. 特征法6. 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中包含了金庸的十四部武侠小说的名字。
这种记忆方法是______A. 地点法B. 复述法C. 韵律法D. 记笔记7. 强调学习即个体头脑内部认知结构的形成与改变的过程的学习理论是______A.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学习理论B. 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C. 社会观察的学习理论D. 认知心理学派的学习理论8. 下列不能说明学习内涵的是______A. 学习是一种适应活动B. 学习是通过相应的行为变化得以体现的,而且这种变化是相对持久的C. 学习是主体积累经验、构建心理结构的过程D. 学习是生理成熟引起行为变化的过程9. 通过主客观的相互作用,在主体头脑内部积累经验、构建心理结构以积极适应环境的过程,称为______A. 记忆B. 学习C. 思维D. 感知觉10. 学习通过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得以表现______A. 偶然B. 频繁C. 持久D. 间隔11. 学习者利用原有经验进行新的学习,理解新的信息,此种学习称为______A. 接受学习B. 发现学习C. 意义学习D. 机械学习12. 学生通过对多个大小不一的圆的实际测量,独立探索出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的比值接近一个常数3.14。
学习与记忆的分子基础
第八章学习与记忆的分子基础大脑的学习记忆部位主要是大脑皮质联合区、海马及临近结构、丘脑、下丘脑等脑区,记忆的主要单位是神经系统的突触部位。
第一节学习记忆中LTP发生的精微区域在学习记忆信息加工储存过程中,来自不同感受器的信息,通过各自的信息通道存储在脑的不同部位,从而形成不同的记忆形式,如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等。
瞬时记忆是在感觉信息从感受器到达相应脑皮质区之间流动过程中形成的,主要是把刺激信号转化成电信号。
到达大脑皮质后,如果继续活动,就会转化成工作记忆,记录在相应脑区;如果需要继续加工,则通过该区的皮质向额叶传递,在此过程中,也可以产生一定的运动效应,经过额叶加工后,还可以进一步输出运动信息或者进行更深入的加工形成长时记忆。
要产生长时记忆,则边缘系统(limbic system)的作用是很关键的。
边缘系统包括海马(hippocampus,在颞叶)、杏仁核(Amygdala ,在颞叶)和边缘皮质(limbic cortex,和脑干结合)。
1.1海马区域在与学习记忆有关的脑区中,海马结构的作用显得特别突出,尤其在短时记忆过渡到长时记忆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人们就是通过对海马结构与功能的研究,才发现了LTP现象的。
海马的不同区域参与不同类型的学习和记忆,海马CA3区可能与长时记忆有关,CAl区可能与分辨学习有关。
其信息途径:齿状回是海马的传入门户,主要有颗粒细胞;它接受内嗅区的传入纤维,发出苔醉纤维(图中是苔状纤维)到CA3区,其轴突又组成了海马的传出纤维与CAI区锥体细胞形成突触,CAI区发出的纤维又回到内嗅区,形成一个连续的四级神经元突触联系环路,又叫三突触回路,它与长时记忆功能及LTP的形成有关。
在海马结构的三突触回路中,Glu是主要的神经递质,Glu在海马内主要有2种受体,即NMDA和非NMDA,而Glu与它们的相互作用,正是LTP形成并保持的分子机制。
1.2松仁核褪黑素(melatonin,MLT)是杏仁核合成和分泌的一种吲哚类神经激素,褪黑素对持续光照或药物引起的学习记忆障碍有改善作用。
《心理学导论》第八章
第八章表象和想象【学习目标】 (2)【学习建议】 (2)【学习重点】 (2)【关键词】 (2)第一节表象 (4)一、表象及其特征 (4)二、表象的种类 (5)第二节表象理论 (7)一、表象理论及其研究 (7)第三节想象 (8)一、想象概述 (8)二、想象的种类 (9)第四节想象规律的应用 (11)一、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再造性想象 (11)二、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 (11)【学习目标】了解和掌握表象、表象特征、想象、想象种类的基本概念和表象理论、想象的基本规律,了解表象的信息加工过程。
能够运用表象的基本原理和想象的心理品质,分析和解决有关表象和想象的实际问题。
【学习建议】理解和掌握表象和想象的定义、表象的分类、想象的种类、表象的表征过程、想象的基本特征,以及表象的信息加工过程和想象规律在教育领域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学习重点】1.人脑对感知过的事物形象的反映,是人脑中以形象的形式对客观事物进行操作和加工的过程。
2.表象是感知决痕迹经信息加工后再作用的产物,它既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表征形式,也是知识表征的形式之一;既可以存储,也可以被加工和编码。
表象具有直观性和概括性。
3.根据不同标准,可以将表象分为不同种类。
根据表象形成时占主导的感觉通道不同,把表象分为视觉表象、听觉表象、动觉表象、嗅觉表象、味觉表象和触觉表象;根据表象形成的概括程度,把表象分为个别表象和一般表象;根据表象的创造性分,把表象分为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
4.表象是信息编码和表征的主要形式,在人的心理活动中具有独特作用。
主要的表象理论有基本表象理论和双重编码理论。
基本表象理论通过心理旋转来说明表象的信息加工过程。
双重编码理论认为,在人脑中同时存在着两种信息编码和存储系统。
5.想象是人脑对原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是以表象为内容的特殊形式的高级认知活动。
想象最突出的特征是形象性和新颖性,其功能有预见、补充和代替。
心理学分类模拟题记忆与学习(三)
心理学分类模拟题记忆与学习(三)一、单选题1. 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以至最后消退的结果,这种对遗忘的原因的解释是______A.干扰理论B.消退理论C.强化理论D.抑制理论答案:B[解答] 对遗忘的原因一般有两种解释:消退和干扰。
消退理论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以至最后消退的结果。
答案为B。
2. 环境上的相似性有助于或有碍于记忆的现象称为______A.情境依存性记忆B.状态依存性记忆C.情绪依存性记忆D.形象依存性记忆答案:A[解答] 环境上的相似性有助于或有碍于记忆的现象叫做情境依存性记忆。
这些环境特征在以后的回忆中就成为有效的提取线索。
答案为A。
3. 在校园中有一条由书店到图书馆的路线,你非常熟悉,我们就可以利用它来识记一系列东西,这种记忆法叫______A.地点法B.韵律法C.记笔记D.闪光灯法答案:A[解答] 地点法的原理是将一组熟悉的地点与要记的东西之间建立起联系,主要利用视觉表象,以地点位置作为以后的提取线索。
答案为A。
4. 人们常常利用顺口溜、歌诀等来帮助自己记忆一些材料,这种记忆方法是______A.地点法B.韵律法C.记笔记D.特征法答案:B[解答] 对一些纯语言的材料,最明显有效的记忆方法是靠韵律去记忆内容,也称口诀法。
例如顺口溜和歌诀等在民间和在教学中都广泛应用。
答案为B。
5. 学生最为常用的记忆术是______A.地点法B.韵律法C.记笔记D.特征法答案:C[解答] 记笔记是学生最为常用的记忆术。
记笔记的最好方法是对所听到的内容进行思考,找出各种材料间的关联,清晰准确地总结主要的观点和例证。
答案为C。
6. 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中包含了金庸的十四部武侠小说的名字。
这种记忆方法是______A.地点法B.复述法C.韵律法D.记笔记。
消费者行为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消费者行为研究概述第二节研究消费者行为的意义P6一、消费者行为研究是营销决策和制定营销策略的基础从营销角度,它是未被满足的消费者需要。
1.对市场条件和市场变化趋势的分析:分析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和收入水平变化等,以了解消费者的新需要和欲望等,捕捉市场机会,由此获得发展。
的需求或行为特点,不同的子市场差异大。
企业细分市场的目的是为了找到适合自己进入的目标市场,并根据目标市场的需求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营销方案,使目标市场的消费者的独特需求得到更充分的满足。
(三)选择目标市场(四)产品与店铺定位(市场位置):营销人员只有了解产品在目标消费者心目中的位置,了解品牌或商店如何被认知,才能发展有效的营销策略。
(五)市场营销组合:1.新产品开发:消费者的需求和欲望、对产品评价的调查2.产品定价3.分销渠道的选择(消费者购买商品的渠道,以此营销者选择渠道进行销售)4.广告和促销策略的制定:要足够了解消费行为。
二、为消费者权益保护和有关消费政策制定提供依据通过研究消费者行为,可以更全面地评价现行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政策,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更加切实可行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措施。
政府制定相关消费政策,也必须建立在了解消费者行为的基础上。
三、有助于消费者自身作出更明智的购买决策1.了解知识,使消费者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有一定了解,避免从众。
2.了解企业如何运用消费者行为知识来制定营销策略,使我们能更好洞悉企业行为后的动机,从而更加理智地实行购买决策。
3.进行消费者教育,提升决策能力与水平。
四、提供关于消费者行为的知识和信息第四节消费者研究的理论来源与方法P20一、研究的方法:1.决策导向研究法(经济学角度)2.经验导向研究法(心理学角度)3.行为影响研究法(营销学角度)第二章消费者决策过程:问题认知和信息搜集p31一、消费者决策的类型(解释、典例)(一):当对某类产品或对这类产品的具体品牌不熟悉,而且也未建立起相应的产品与品牌评价标准时,消费者面临的就是扩展型决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系 李想 381891219@
《实验心理学》
3
第三节 内隐记忆
• 内隐记忆(implicit memory):是通过对记忆的无 意识的间接测试表现出来的。指个体在无法意识的情 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所产生的无意识影响,又 叫自动的无意识记忆。
《实验心理学》
4
主要内容
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区别 内隐记忆的提出 内隐记忆的理论解释 内隐记忆的实验方法
• 从现象上讲,内隐记忆是被试在操作某项任务时,不经有意识 地回忆,而存储在大脑中的信息会在操作中起作用的现象。
• 从研究模式上讲,它是启动效应的一种。 • 从测量上讲,它用的是一种间接的测量方法,它不要求被试有
意识地去回忆所学内容,而是要求被试完成某项操作,在操作 中反映出所学知识的作用。 • 从心理学研究理论上看,研究者在对记忆的实验性分离现象进 行深入研究后,提出一种理论假设——多重记忆说,推测记忆 系统可划分为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这两个在机能上相对独立的 记忆系统(Tulving & Sqthreetal,1985)。
• 人们把在同一个自变量影响下两种测验产生相反或不 一致结果的情形称为实验性分离。
• 塔尔文曾对此做过如下描述:
• “符合实验性分离逻辑的实验是这样的,控制单 一的变量而比较在两种不同任务中变量的效应… 如果变量影响被试在一种任务中的操作,但不影 响另一种任务的操作,或者变量对两种任务的操 作有不同的方向,我们就说分离产生了。”
《实验心理学》
13
• 斯奎尔通过对遗忘症患者的研究,将记忆分为两类: 陈述记忆(declarative memory)和程序记忆 (procedural memory)。这种观点代表着神经心 理学家对此类记忆现象的看法。
• 陈述记忆是唯一能进入意识中的可觉察的记忆,而程 序记忆则只能通过记忆系统的操作来实现。
《实验心理学》
11
三、内隐记忆的理论解释
1.多重记忆系统说(multiple memory systems)
多重记忆系统说认为记忆是由多个不同的子系统所 组成,而每个子系统都由若干特定的加工过程组成。在 多重记忆系统理论看来,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就分别代 表了记忆的两种不同子系统。
《实验心理学》
12
《实验心理学》5Βιβλιοθήκη 一、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区别
1. 个体差异对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影响不同 2. 学习和测验呈现方式的变化,对两种记忆具有不同
的影响 3. 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加工特点不同
外显记忆:概念驱动加工过程,自上而下 内隐记忆:材料驱动加工过程,自下而上
《实验心理学》
6
二、内隐记忆的提出
1. 内隐记忆的概念理解
上节内容:记忆的类型
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斯珀林、波斯纳、斯滕伯格
前瞻记忆和回溯记忆
概念与区分
错误记忆和真实记忆
DRM范式,两者联系
概念,元记忆控制 与监测
元记忆和客体记忆 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
《实验心理学》
1
练习
1. 有关错误记忆的经典研究范式是()
A. DRM范式
B. GSR C. DRS
• 图尔文(1985)提出启动效应即内隐记忆现象代表一 种 新 的 记 忆 系 统 --- 知 觉 表 征 系 统 ( perceptual representation system),可细分为字词系统、结 构描述系统和概念语义系统。
• 之后进一步通过实验证明内隐记忆的表征和外显记忆 的表征是不同的,内隐记忆代表的知觉表征系统没有 单字的固定痕迹,是无痕迹的记忆系统,但它可能包 含单字的多重分布特征,每一种表征的唤起是通过一 个特殊的线索来实现的。
《实验心理学》
7
2. 内隐记忆实验研究起源
• 启动效应的研究
o 类型:直接启动、间接启动 o 方法:知觉辨认、补笔法、偏好程度判断
• 遗忘症的研究
o 在遗忘症病人身上,和外显指导语相关联的记忆任务 受到了破坏,而和内隐指导语相关联的启动任务并未 受影响。
《实验心理学》
8
实验性分离(experimental dissociation)
《实验心理学》
14
《实验心理学》
15
对多重记忆系统说的评价
• 多重记忆系统说能较好地解释遗忘症患者的记忆分离 现象。因为各个记忆系统是独立的,当陈述记忆系统 受损伤时,程序记忆系统仍保持完好。
• 而对于正常人的记忆分离现象则可以解释为,某变量 只影响陈述记忆而不影响程序记忆,或某变量只影响 程序记忆而不影响陈述记忆。
《实验心理学》
9
→无觉察知觉:奇斯曼和梅里克尔(1982)对sroop启动实 验进行改进,通过操纵启动词和色块颜色一致的出现频率, 获得了觉察和无觉察水平的实验性分离。
不一致和 一致条件下 频率提高 反应时均变短
非觉察
觉察
不一致条件下 频率提高 反应时变长
一致条件下 频率提高 反应时变短
《实验心理学》
D. KK范式
2. 斯珀林的研究表明,图像记忆能够保持()
A. 呈现的所有视觉信息 B. 约4-5个项目
C. 约9个项目
D. 彩色信息
3. 斯滕伯格的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实验表明,短时记忆的 信息提取方式是()
A. 平行扫描
B. 系列中断扫描
C. 系列全扫描
D. 线索扫描
《实验心理学》
2
第八章 记忆与学习
10
→遗忘症病人的实验性分离现象
• 沃林顿和韦斯克兰茨(1970) • 被试:遗忘症病人4名,控制组正常被试16人 • 任务:学习一系列单字然后进行记忆测验 • 测验类型:4种(自由回忆、再认、模糊字辨认、词
干补笔) • 结果:遗忘症病人在前两项测验中都比控制组差,但
在后两项测验中,遗忘症病人和控制组的成绩一样好。
• 但多重记忆系统说存在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划分多 重记忆系统的标准是什么?
《实验心理学》
16
2. 迁 移适 当 加 工 理 论 ( transfer-appropriate processing)
• 迁移适当加工理论是由勒迪格等(1990)提出的,主 张记忆系统只有一个,认为外显记忆与内隐记忆的分 离现象只是反映了两类测验所要求的认知加工过程不 同而已,并不说明记忆系统存在着机能上相互独立的 两个不同的子系统。该理论认为,如果记忆测验所要 求的加工过程与学习时的编码加工相似或重叠,就可 以提高测验成绩,否则就会相对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