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梁抱箍法
用抱箍法进行盖梁施工工法
用抱箍法进行盖梁施工工法范本一:正文:一:背景介绍抱箍法是一种常用的盖梁施工工法,通常应用于大型建筑工程中。
此工法通过使用钢筋抱箍来增强梁的强度和稳定性,从而提高其承载能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抱箍法的实施步骤和注意事项。
二:工程前准备在施工开始之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1. 准备所需的材料和设备,包括钢筋、混凝土、抱箍器等。
2. 检查施工现场的平整度和土壤条件,确保施工条件良好。
3. 制定详细的工程施工方案,包括施工步骤、材料使用和施工时间等。
三:施工步骤1. 确定梁的位置和尺寸,并进行标线。
2. 装配抱箍器,将钢筋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抱箍。
3. 将抱箍好的钢筋放置在梁的位置上,并进行固定。
4. 混凝土浇筑,确保梁的全部空隙都填满混凝土。
5. 养护混凝土,等待其充分硬化。
四:安全注意事项在进行抱箍法盖梁施工时,需要注意以下安全事项:1. 使用抱箍器时要小心操作,避免夹伤。
2. 确保梁的位置和尺寸准确无误,避免误差导致施工失败。
3. 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要注意避免混凝土泄漏或漏浆现象。
4. 佩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防护眼镜等。
五: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施工方案、工程图纸等,请参阅附件部分。
六:法律名词及注释1. 抱箍器:指用于固定钢筋的工具。
2. 混凝土:指由水泥、沙子、骨料等材料经过拌和、浇筑、凝固而成的材料。
范本二:正文:一:背景介绍抱箍法是一种常用的盖梁施工工法,适用于各种建筑工程。
该工法通过使用钢筋抱箍来加固梁的强度和稳定性,以提高承载能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抱箍法的施工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工程前准备在开始施工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1. 采购所需材料和设备,包括钢筋、混凝土、抱箍器等。
2. 检查施工现场的平整度和土壤条件,确保符合施工要求。
3. 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包括工序安排、材料使用计划等。
三:施工步骤1. 确定梁的位置和尺寸,并进行标线。
2. 组装抱箍器,根据设计要求将钢筋进行抱箍。
盖梁抱箍法施工
盖梁抱箍法施工结构验算
盖梁采用抱箍法进行施工,如下图所示:
32b工字钢
抱箍
现浇盖梁
1600
550022502250
此处只对抱箍顶32b 横梁进行验算,盖梁模板及抱箍的结构验算此处忽略。
(1) 荷载取值
① 钢筋混凝土容重:取值25kN/m ³;
② 盖梁尺寸:1.2m 高,1.6m 宽,10m 长;
③ 盖梁模板及抱箍顶横梁自重:取值约3kN/m ²;
④ 施工活荷载:取值3kN/m ²。
综上,静载系数取1.2,活载系数取1.4,横梁计算线荷载为:
{1.2[(25 1.2)3]+1.43} 1.670.08/q kN m =⨯⨯+⨯⨯=计
又两根32b 工字钢承担,单根工字钢线荷载35.04/kN m
35.04kN/m
225055002250
受力示意图
(2) 系数取值
32b 工字钢力学性能参数如下:
3726W cm =,411620I cm =,522.0610/E N mm =⨯,2205/c f N mm =,
(3) 强度验算
弯矩示意图
由上图可知,可能出现最大弯矩max 88.695M kN m =⋅,则 22max max 88695000122.17/[]205/726000
M f N mm f N mm W ===<=,满足。
(4) 挠度验算
扰度示意图
自由端扰度 跨中扰度 由上图可知,自由端可能出现最大扰度max 4.8[]400l w mm =<,满足。
盖梁抱箍法施工方案
盖梁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sk117+967及xk117+857大桥,其下部结构为桩基础,独柱盖梁共有23个,双柱盖梁4个,基本上分布于河漫滩地带,由于地形限制及大小卵石遍布,除少数地基条件较好的采用满堂支架法外,大多数盖梁采用抱箍刚支撑法施工。
二、施工工艺(一)抱箍钢支撑法盖梁抱箍法主要依靠抱箍与墩柱之间的摩阻力支撑盖梁砼、钢筋骨架以及其它荷载。
对独柱墩在墩柱上、下部适当位置各设一个抱箍,抱箍内贴5mm 厚的粗麻袋片。
根据计算的抱箍安装高程,用墨线或铅笔在墩柱上进行标识。
施工人员使用20T汽车吊在抱箍上担设两根40-b型工字钢作为水平承立构件。
对于单柱墩,每根工字钢底设有四根槽钢,作为斜撑,每个斜撑由两根160mm的槽钢叠焊在一起,用高强螺栓和钢销固定于下抱箍和横梁工字钢上。
盖梁工字钢钢支撑水平放置,其横向坡度用10×10㎝方木和三角木楔进行调整。
底模卸落时,去掉三角木楔,抽出方木即可卸落底模。
(二)满堂碗扣式多功能脚手架钢支架法1、施工工艺首先平整夯实墩柱周围待立支架场地,上铺100×100的木枕木以支承立杆可调底座;用碗扣架构件在墩柱周围搭设满堂钢管支架支撑,支架立杆最大间距为0.8×0.8m。
搭设支架时,沿横向超宽1.0m,其上铺设脚手板作为施工人员浇筑混凝土的施工作业平台。
同时在满堂支架竖向搭设间隔0.6m的横杆。
满堂支架用碗扣架构件搭设,使用立杆或专用立杆做竖向支撑杆件,水平杆与立杆用碗扣扣件连接。
搭设支架时,支撑水平杆与盖梁模板挤紧,增强支架的稳定性。
盖梁底模下顺桥向每隔500mm布置一根长4300m的100×100mm方木,通过其上的横向100×100的方木将竖向荷载传递到立杆可调托撑上的100×100的方木上,高低、端底板下间距1000×500mm布置钢管或托撑支撑斜面部位,三角木楔调整盖梁模板的横坡。
三、钢支撑预压采用此方法施工第一个盖梁时,对钢支撑做预压试验,以确定其安全性。
抱箍法盖梁施工工艺标准
抱箍法盖梁施工工艺标准范本1:抱箍法盖梁施工工艺标准一、概述抱箍法盖梁施工工艺是一项重要的桥梁施工工艺,其优势在于快速施工、结构牢固、适用范围广等特点。
本文就抱箍法盖梁施工工艺进行详细介绍和说明。
二、施工前准备1. 工地准备在施工前,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确保无障碍物存在,并进行地基草坪生长控制。
2. 材料准备准备所需钢筋、混凝土、模板等材料,保证质量合格,并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混凝土强度检测。
三、抱箍法盖梁具体施工工艺1. 模板安装根据结构图纸要求,正确安装模板,确保其位置准确并稳固。
2. 钢筋布置按照设计要求,合理布置钢筋,确保其位置精准,并加固焊接。
3. 浇注混凝土在模板内浇注混凝土,注意控制浇筑速度和均匀性,同时采用振捣机械进行浇筑后的压实。
4. 抱箍施工按照设计要求,对已浇注的混凝土梁进行抱箍施工,确保箍筋的位置准确、固定牢固。
5. 养护混凝土施工完成后,进行养护工作,包括喷水养护、模板保护和养护期间的定期检查等。
四、施工质量控制1. 施工记录施工过程中要做好施工记录,包括材料验收、模板安装、钢筋布置、混凝土浇筑和抱箍施工等。
2. 质量检测在施工过程中,进行质量检测,包括混凝土强度、抱箍位置和固定牢固性的检测等,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五、附件1. 结构图纸2. 抱箍施工工艺图3. 混凝土强度检测报告六、法律名词及注释1. 抱箍法:一种以箍筋将梁底部锁定的施工方法。
2. 盖梁施工:指在桥梁建设中,将梁体安装到桥墩上的施工工艺。
范本2:抱箍法盖梁施工工艺标准一、前言本介绍了抱箍法盖梁施工工艺标准。
抱箍法盖梁施工工艺是桥梁施工中的一种常见方法,具有高效、牢固等特点。
本文详细介绍了抱箍法盖梁的具体施工步骤和施工质量控制等内容。
二、施工前准备2.1 工地准备在施工前,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充分准备,清理工地,确保施工无障碍。
2.2 材料准备准备所需材料,包括钢筋、混凝土、模板等,同时需要保证材料质量合格,并进行相应的检测。
盖梁抱箍法施工方案设计
盖梁抱箍法施工方案设计一、工程概况:盖梁抱箍法施工是一种用于建设各种桥梁的施工方法。
它主要通过将拱形梁与预制的箍筋连接起来,以增强桥梁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盖梁抱箍法施工方案的设计和步骤。
二、施工方案设计:1.选址:根据桥梁的设计要求和建设规划,选择合适的地理位置进行施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2.梁体制作:根据桥梁的设计图纸,制作适合的拱形梁体。
这包括梁体的尺寸、形状、材质等方面的选择。
3.箍筋制作:根据梁体的尺寸和设计要求,制作预制的箍筋。
这包括箍筋的长度、直径、强度等方面的确定。
4.基础施工:根据桥梁的设计要求,在选定的地点进行桥梁基础的施工。
这包括挖掘基坑、浇筑混凝土等工作。
5.梁体安装:使用起重设备将拱形梁体运输到基础上,并将其准确地安装在基础上。
6.箍筋连接:将预制的箍筋与拱形梁体进行连接。
这包括将箍筋固定在梁体上,并使用适当的连接件进行连接。
7.验收和完善:对已安装的拱形梁体和箍筋进行验收,并进行必要的完善工作。
这包括检查梁体与箍筋的连接是否牢固,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等。
三、施工步骤:1.准备施工材料和设备:准备好所需的梁体、箍筋、混凝土、起重设备等施工材料和设备。
2.制作拱形梁体:根据设计要求,制作好拱形梁体。
3.制作预制箍筋:根据设计要求,制作好预制箍筋。
4.进行基础施工:根据设计要求,在选定的地点进行桥梁基础的施工。
5.安装梁体:使用起重设备将制作好的拱形梁体运输到基础上,并将其准确地安装在基础上。
6.连接箍筋:将预制的箍筋与拱形梁体进行连接。
这包括将箍筋固定在梁体上,并使用适当的连接件进行连接。
7.验收和完善:对已安装的拱形梁体和箍筋进行验收,并进行必要的完善工作。
包括检查梁体与箍筋的连接是否牢固,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等。
8.运输处理:将完成的桥梁进行运输处理,确保其安全性和完整性。
9.施工验收: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验收,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四、注意事项:1.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操作,确保桥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盖梁抱箍法施工及计算
盖梁抱箍法施工及计算盖梁抱箍法是常用的梁的施工方法之一,它可以很好地解决钢筋混凝土梁中裂缝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盖梁抱箍法的基本原理、施工步骤、计算方法等内容。
一、基本原理盖梁抱箍法是一种保护钢筋混凝土梁的施工方法。
在梁的顶面铺设一层钢筋网,通过箍筋与混凝土搭接,可以有效地避免梁的裂缝产生。
盖梁抱箍法的原理是,在混凝土表面预先设置一定的箍筋,可以有效地控制混凝土的开裂和脱落,从而提高梁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由于盖梁抱箍法不但可以提高梁的抗震性能,而且可以增加施工速度和节省用钢,因此在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用途。
二、施工步骤盖梁抱箍法的施工步骤如下:1.梁顶平整在梁的顶面上填平钢筋混凝土,并将其抹平。
2.铺设钢筋网在梁的顶面铺设一层钢筋网,使其完全覆盖梁的顶面。
3.设置箍筋在钢筋网上设置箍筋,箍筋应布设在梁的顶底两面和中央位置,边距应不小于100mm。
箍筋的截面尺寸、层数和间距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设置。
4.施工混凝土在设置好箍筋之后,再铺设一层混凝土,将其塑性混凝土顶面升高到设计标高。
5.振捣、养护在施工混凝土之后,进行振捣、养护等工作,待混凝土养护、硬化后即可使用。
三、计算方法对于盖梁抱箍法的计算,需要分别进行箍筋和钢筋的计算。
1.箍筋计算箍筋的计算需要考虑取箍间距、箍筋间距以及箍筋层数等多种因素。
根据设计要求和国家有关标准,对箍筋进行单独计算,并参考梁的现场实际情况,确定箍筋的具体设置方案。
2.钢筋计算钢筋计算需要考虑梁的自重和荷载等多种因素。
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和设计要求进行钢筋计算,并参考现场实际情况确定钢筋的具体设置方案。
四、盖梁抱箍法是一种常用的钢筋混凝土梁施工方法,其原理是通过铺设钢筋网和设置箍筋,控制混凝土的开裂和脱落,提高梁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盖梁抱箍法施工步骤包括梁顶平整、钢筋网铺设、箍筋设置、混凝土施工和振捣养护等。
在盖梁抱箍法的计算中需要考虑箍筋和钢筋等多种因素,在实际施工和计算中要结合梁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性的考虑。
桥梁盖梁抱箍法的施工及计算
桥梁盖梁抱箍法的施工及计算桥梁是交通基础设施中重要的构造物之一,其结构设计和施工方法对于道路安全和保障交通流畅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桥梁施工中,盖梁抱箍法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梁体合拢方法。
本文将介绍盖梁抱箍法的施工原理及计算方法。
盖梁抱箍法的施工原理盖梁抱箍法是将两个混凝土梁体(上梁体和下梁体)采用抱箍拉合,形成一个整体的构造法。
在施工过程中,首先将混凝土下梁体放在桥墩上,然后将上梁体或预制梁放置在下梁体之上,再使用抱箍拉合将两个梁体合拢成一个整体。
具体施工方法如下:1.安装抱箍:在下梁体上设置抱箍,抱箍位置应符合桥梁设计要求,通常是分布在桥梁梁端、拱顶和支座处等。
2.安装支撑:在拱桥和大跨度桥梁中,由于梁体自重和施工荷载很大,因此需要在拱腰和拱脚处设置支撑,以支撑梁体的自重和施工荷载。
3.安装上梁体或预制梁:将上梁体或预制梁放置在下梁体之上,两者的尺寸和重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并避免发生滑动和倾斜等现象。
4.抱箍拉合:通过手动或机械方式拉动抱箍,使其与上梁体与下梁体之间形成紧密的连接。
5.脱模:当混凝土凝固后,即可拆除抱箍、支撑和模板,完成梁体的合拢和下放。
盖梁抱箍法的计算方法盖梁抱箍法的计算包括了拉力的计算和抱箍的设计。
以下是具体的计算步骤:拉力的计算1.计算梁体的自重和施工荷载,确定抱箍的数量和位置。
2.计算梁体的拉伸应力,以确定抱箍的拉力。
3.根据抱箍的位置和数量确定抱箍的拉力分配。
4.选择抱箍张力设备,如电动液压拉紧器和手动液压拉紧器等。
抱箍的设计1.确定抱箍的数量和位置,一般应符合桥梁设计规范的要求。
2.确定抱箍的直径,一般为50-70毫米。
3.设计抱箍的拉伸强度和切断强度,以确定抱箍的材质和尺寸。
4.确定抱箍的受力状态,包括抱箍的轴力、剪力和弯矩等。
5.根据抱箍的材料和受力状态,确定抱箍的整体稳定性和局部稳定性。
总结盖梁抱箍法是一种常用的桥梁梁体合拢方法,在混凝土预制梁和梁体施工中广泛应用。
本文介绍了盖梁抱箍法的施工原理和计算方法,知道如何设计和施工合适的抱箍对于桥梁的安全和稳定性至关重要,因此在实践中要认真执行计算和设计规范,确保桥梁的质量和安全性。
抱箍法盖梁施工方案
抱箍法盖梁施工方案
抱箍法是一种施工方法,用于盖梁的施工过程中。
这种方法通过在梁的两侧安装抱箍和摞砖而实现梁体的支撑。
1.搭建脚手架:首先需要搭建适当的脚手架,以方便施工人员进行操作,并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2.安装支撑:在顶板上方或梁顶部,根据设计要求设置必要的支撑。
支撑可以采用钢支撑、木支撑或混凝土支撑。
3.安装抱箍:在梁的两侧,根据设计要求安装抱箍。
抱箍可以采用钢筋或者钢板制成,也可以使用木质的抱箍。
抱箍的材质和尺寸需要根据具体的梁体要求进行选择。
4.摞砖:在抱箍的下方,开始逐层摞砖。
摞砖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砖的密实性和水平度,保证摞砖的质量。
5.固定连接:在摞砖的过程中,可以使用适当的胶水、水泥或其他粘合剂将砖块固定在一起。
固定连接可以增加梁的整体强度和稳定性。
6.梁底加强:在梁的底部可以添加混凝土加强层或钢筋加固。
梁底加强可以提高梁体的承载能力和抗震能力。
7.预应力处理:根据需要,可以在梁体中设置预应力钢筋,以提高梁体的强度和稳定性。
8.浇筑混凝土:待砖块摞好后,根据施工工艺需求,将砼浇筑到梁体中。
浇筑混凝土时,需要确保混凝土的密实性和一致性。
9.养护:完成混凝土浇筑后,对梁体进行养护。
养护的目的是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质量,防止开裂和脱落。
总之,抱箍法是一种常用的梁体施工方法,可以满足各种梁体的要求。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施工工艺和材料的选择,以保证梁体的质量和稳
定性。
盖梁抱箍施工
抱箍法盖梁施工方案一、抱箍法盖梁施工方法的特点1.1、可以克服满堂支架对地基承载力要求较高的缺点。
1.2、可以克服牛腿预留孔倾斜和影响墩柱美观的弊端。
1.3、抱箍和盖梁底模板可以在地面上安装,用手拉葫芦或滑轮组顺着墩柱提升就位。
拆除底模时,抱箍下落到一定高度后可做为盖梁底部缺陷修补的脚手架,而且可以节约机械安装拆除盖梁底模的大量费用。
二、适用范围所有的圆柱墩盖梁都可采用抱箍法施工盖梁。
抱箍承重原理:在盖梁施工时,用半圆形钢带抱紧墩柱,在钢带两端焊接牛腿,将盖梁底模的承重横梁架在牛腿上,利用上下钢带抱紧墩柱所产生的摩擦力来承担盖梁自重、模板自重、施工荷载等。
抱箍设计略。
三、施工方法:3.1凿除柱顶浮浆:将柱顶砼浮浆全部凿除,裸露新鲜砼。
并冲刷干净,以保证墩柱与盖梁砼联接牢固。
3.2安装盖梁承重挂篮:首先安装承重包箍, 包箍设计见上图1, 利用包箍握紧墩柱产生的磨擦力来承担盖粱自身重量和施工荷载。
包箍与墩柱之间加一层10mm厚的白色橡胶垫,目的是增加包箍与墩柱之间的磨擦力, 不啃伤墩柱砼。
承重横梁采用36号工字钢, 安装在承重包箍的牛腿上面, 工字钢上面放一排长4米10×10cm的方木,方木间距不大于30cm,并与工字钢绑扎牢固,盖梁底模坐在方木上面, 底模板两边搭设4cm厚脚手板, 周围设置1.5m高的防落网,利于安全施工。
3.3施工放样:测量人员将盖梁轴线放出后,施工人员按盖梁轴线和盖梁标高安装底模, 并调整盖梁底模达到设计高标。
3.4盖梁底模安装:盖梁模板采用定型钢模由专业模板厂设计制作。
承重挂篮搭设完毕后,将盖梁底模安装就位,底模安装应在跨中预留5-8mm的上拱度,按抛物线布置, 以消除由于承重工字梁受荷载作用后引起的下挠,盖梁底模标高安装施工误差不应大于±5mm, 轴线偏位误差不应大于±10mm, 模板接缝间要垫3mm厚的橡胶条,防止接缝漏浆造成砼面色差或麻面。
盖梁抱箍法施工工法
盖梁抱箍法施工工法概述盖梁抱箍法是一种常用的施工工法,用于在建筑物结构中加固和增强梁柱的承载能力。
通过在梁柱周围绑扎钢筋,形成钢筋网,并采取适当的施工措施,使梁柱与周围混凝土紧密结合,提高其整体的抗震能力和承载能力。
工法步骤1. 准备工作:在盖梁抱箍法施工前,首先需要进行准备工作。
确认施工场地的情况,清理场地,确保周围没有妨碍施工的障碍物。
检查梁柱的设计图纸,了解结构要求和工程需要。
2. 制作钢筋网:根据梁柱的尺寸和预先设计的钢筋配置图,将需要的钢筋进行剪切和弯曲。
然后,将钢筋按照一定的间距和排列方式绑扎成钢筋网。
在制作钢筋网时,需要确保钢筋的尺寸和形状符合设计要求。
3. 安装钢筋网:将制作好的钢筋网安装到梁柱的位置。
根据设计要求,将钢筋网固定在梁柱的表面,并确保钢筋网的位置和间距符合设计要求。
在安装钢筋网时,需要注意梁柱的位置和形状,以确保钢筋网能够完全包裹住梁柱。
4. 固定钢筋网:在将钢筋网固定在梁柱上后,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来保持钢筋网的位置稳定。
可以使用绑扎钢丝或专用的钢筋接头来固定钢筋网。
在固定钢筋网时,需要确保钢筋网没有松动或移动,以维持其稳定性和强度。
5. 浇筑混凝土:在钢筋网固定完毕后,可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工作。
根据工程的需求,将预先准备好的混凝土倒入梁柱的空间中。
在浇筑混凝土时,需要确保混凝土完全填充钢筋网的空隙,并将其平整整齐。
6. 后续处理: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需要进行后续的处理工作。
等待混凝土充分凝固后,可以对表面进行光洁处理,以提高梁柱的美观度。
此外,还可以进行必要的防水、防腐等处理,确保梁柱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
施工注意事项1. 施工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施工经验和专业知识,熟悉梁柱的结构和施工要求。
2. 钢筋网的制作需要精确,确保尺寸和形状符合设计要求,以保证施工质量和结构性能。
3. 在安装钢筋网和浇筑混凝土时,需要严格控制施工工艺和操作方法,确保钢筋网的位置和混凝土的充实性。
抱箍法盖梁、系梁施工工艺
盖梁、系梁施工
盖梁、系梁采用C30砼浇筑,均采用抱箍法施工。
抱箍采用2cm 厚Q235钢板,每个抱箍分两片半圆制作,内径较墩柱略大,对扣在墩柱上端,再用高强螺栓固定,使之牢固箍在墩柱上。
抱箍上设45号工字钢承重梁和方木分配梁的膺架承托体系。
然后在膺架上铺设盖梁、系梁底模,绑扎钢筋,支立侧模,最后浇筑混凝土。
抱箍施工如下图:
抱箍法施工示意图
1、图中尺寸除注明外均以mm计,W值视具体情况而定。
2、钢抱箍制作直径必须准确,使其周长略小于墩身周长。
在内面垫约5mm厚橡胶,用拆装梁N31螺栓将两片钢抱箍抱死于墩身上,每个螺栓上紧力矩不小于60kg·m,在其上搭设横梁,铺设底模。
3、钢抱箍用于帽梁的施工,可倒用,一套抱箍重236kg。
抱箍法施工盖梁的施工流程图
钢抱箍制作必须准确,在与墩身或者桩基接触面之间垫5mm厚橡胶垫,用N31螺栓将两片钢抱箍整合包裹在墩身上,每个螺栓上紧力矩不小于60KN·m。
钢抱箍固定前应根据盖、系梁底面标高反算其安装高度,然后在上面搭设纵横梁和盖梁的底模。
(2)混凝土浇筑
①混凝土采用混凝土泵车泵送,每次振捣厚度不超过30cm,连续进行。
如因故间断,间断时间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则按施工缝处理。
②人工振捣,震捣器垂直插入,快插慢拔,并插入前一层混凝土50~100mm,尽量避免与钢筋和,模板接触,捣实后1.5h~24h内不得受到振动。
③混凝土浇筑完成,待其表面收浆后尽快对混凝土进行养生,采用塑料布覆盖并洒水养生,洒水的时间不少于7d。
抱箍法盖梁施工工艺
抱箍法盖梁施工工艺圆柱墩盖梁采用“抱箍法”施工,在圆柱墩上安装的双抱箍,架设牛腿托架系统后安装模板绑扎钢筋,最后完成砼浇筑的施工工艺。
1.1盖梁托架设计盖梁托架采用“抱箍法”为支点,牛腿上安装自制砂桶,其上铺设I45a工字钢主承重梁,主承重梁上铺设I14a分配梁。
1#桥盖梁托架设计图1.2盖梁施工工艺施工工艺流程:施工准备→设置安全爬梯→安装盖梁托架→测量放样→钢筋制安→模板安装→浇筑混凝土→拆除模板→养生。
盖梁施工步骤图见下图所示:盖梁施工步骤图1.3钢筋施工1.3.1钢筋性能检测钢筋材料进场后要由有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钢筋抗拉强度、伸长率、冷弯等性能以及直螺纹接头的力学性能的检测;检测合格并经监理确认后方可用于盖梁施工。
1.3.2钢筋下料及加工钢筋统一在钢筋加工场地进行加工制作,应依照设计图纸中各种型号钢筋的设计长度,结合弯成不同角度的钢筋伸长值进行划线下料,同时需根据钢筋原材料的长度、同一种规格型号的钢筋设计的不同尺寸,以及钢筋连接接头宜相互错开,在受拉区纵向受力钢筋接头不得超过其总截面积地50%的标准,统一考虑下料。
架立钢筋、箍筋均在钢筋加工场地内批量弯制而成,然后严格按照图纸设计间距等要求定位所有骨架片,骨架片安装前用φ28以上钢筋将骨架片对称焊接稳固,最后用锤球吊线检查钢筋骨架的垂直度并纠偏后方可箍筋绑扎,箍筋为φ12钢筋刚度不大,不允许将箍筋齐中间隔断后搭接连接,盖梁钢筋均采用双面焊接,焊缝长度≥5d,若盖梁钢筋骨架主筋重叠应增加焊缝,焊缝间距100cm,焊缝长度为2.5d。
盖梁钢筋制作完成后,在安装前应将其堆放整齐、表面覆盖帆布防止雨水锈蚀钢筋。
加工钢筋允许偏差表1.3.3钢筋安装(1)准备工作首先将施工缝处的混凝土凿毛,露出新鲜混凝土面,将混凝土屑、杂物清理干净后用淡水冲洗干净。
与此同时校正盖梁预埋筋平面位置及竖直度,之后按常规方法进行钢筋安装施工。
(2)钢筋安装盖梁底模安装完成后,采用骨架整体吊装的方案,首先经过测量在底模上标示处盖梁中线位置,整体吊装在骨架上标示处盖梁中心,吊装定位是骨架中心和模板上盖梁中心点重合,经过“三检”后,立即进行模板安装。
盖梁(抱箍法)施工工艺技术方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盖梁(抱箍法)施工工艺技术方案工艺流程盖梁施工采用双抱箍法进行施工,抱箍上横桥向布设单层贝雷片为主横梁,贝雷片上纵桥向布置I14工字钢为分配梁,支架平台上设置防护网。
图 0-1 盖梁施工工艺流程图施工方法测量放样在盖梁施工前,对墩顶标高及墩柱中心进行复测,确认无误后放出盖梁轴线,作为安装盖梁底模的依据。
墩柱施工测量与控制的内容包括:墩柱中心位置测量,立柱顶高程测量;墩柱中心测量采用全站仪进行测量;高程根据施工中设立的临时水准点进行控制。
抱箍安装(1)抱箍采用两块半圆弧型钢板制成,面板厚12mm钢板,连接边厚20mm钢板,高0.50m,加强板厚20mm钢板,为保证支撑体系满足受力要求,浇筑砼过程中不移位,50cm抱箍一侧用13个M24(7.8级)高强螺栓连接、25cm抱箍一侧用8个M24(7.8级)高强螺栓连接,采用电动扭矩扳手将螺栓逐个对称拧紧。
图 0-1 抱箍示意图(2)安装之前要准确测设抱箍安装位置,并做好标记。
抱箍顶距盖梁梁底为215cm,其中模板11cm(包含板厚及板肋),I14工字钢14cm,贝雷片150cm,砂箱40cm 。
抱箍安装必须在墩柱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100%以上才能进行,为增加抱箍钢带与墩柱之间的摩擦力及保护墩柱砼外观,在抱箍与墩柱间加垫3mm 厚橡胶皮。
(3)抱箍安装时,两个抱箍支撑点应对齐,且高强螺栓交错满上,禁止全部指向同一方向。
抱箍螺栓拧紧时,应全部上完后对称拧紧,避免螺栓卡位等。
支架搭设(1)抱箍就位并对高强螺栓安装检查合格后,在每组抱箍上安放两个砂箱,砂桶安装时,应对抱箍顶面进行调平处理,调平时,再抱箍顶上放一块小钢板找平,钢板与抱箍间间隙用砂子填塞密实;再在砂箱上放置放两片贝雷片作为承重梁(下图所示),两片贝雷片之间用20mm 的拉杆连接(每根柱两侧均至少布设一根,并且呈对角布设),墩柱中间贝雷采用手对拉杆对拉,以增强整体稳定性。
纵梁上铺设I14工字钢作分配梁,间距0.6m 。
抱箍法盖梁施工工艺
抱箍法盖梁施工工艺材料:抱箍,高强螺栓,砂筒,工字钢(或贝雷片),方木,模板,钢筋,钢管,混凝土,塑料薄膜。
机具:吊车,振捣棒,切割机,扭力扳手,铁抹子。
应用范围:桥梁盖梁施工。
过程演示:1.抱箍为两个半圆形钢板(矩形柱类似),连接板设三道加劲肋,竖向用高强度螺栓连接,螺栓型号和数量根据荷载大小,进行应力验算选择,编制报审施工方案,组织专家论证;抱箍内粘贴橡胶垫增大摩擦系数,抱箍加工时预留相应空间;准确测量、标记抱箍顶高程,抱箍顶高程=盖梁底高程一底模厚度一方木高度一工字钢高度一沙筒高度。
2.抱箍两侧牛腿上可设置砂筒(砂子宜用抗压强度好的干沙),上部安装工字钢(或贝雷片),立柱每侧各一根,工字钢之间设置对拉螺栓提高侧向抗倾覆稳定性。
3.工字钢或贝雷片上铺设方木横梁,与工字钢绑扎牢固,方木上铺设模板(可采用定型钢模板),两端斜角段设三角支撑架;绑扎钢筋,安装侧模板,采用对拉螺栓和钢管加固模板,内设支撑,两侧设斜撑。
4•混凝土浇筑前检查抱箍体系的稳定性,从中间向两端对称浇筑,分层浇筑振捣,盖梁顶进行两次抹面压光,及时覆盖养护。
5•碎强度达到2.5MPa后拆除侧模,覆盖洒水养护;底模待险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拆除,拆除时,先放掉砂筒内砂子,使底模脱落,自上而下拆除模板和抱箍体系。
控制要点:抱箍高程,螺栓紧固,横梁间距,模板加固,混凝土浇筑振捣,模板拆除时机。
质量要求:抱箍高程准确,承重体系稳定,模板平整稳固,碎内实外光。
安全文明要求:1•高处作业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盖梁底模两侧进行安全防护。
2•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专人检查、紧固抱箍螺栓,确保支撑稳固可靠。
3•机具使用和临时用电应符合有关安全规定。
4•桥梁下部有车辆、行人通过时,施工期间应进行围护和警示。
桥梁盖梁抱箍法的施工及计算
桥梁盖梁抱箍法的施工及计算【桥梁盖梁抱箍法的施工及计算】1.引言桥梁盖梁抱箍法是一种常用的桥梁施工方法,它通过借助抱箍的力量来实现梁体的安装和固定。
本文将详细介绍桥梁盖梁抱箍法的施工步骤和计算方法,希翼对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2.盖梁抱箍法的基本原理桥梁盖梁抱箍法基于力学原理,通过将抱箍套在梁体上并施加力量,实现对梁体的暂时固定,以便进行后续的安装和施工工作。
抱箍的选择和施加力量的计算是关键的。
3.盖梁抱箍法的施工步骤(1)梁体准备:根据设计要求,制作好梁体并进行检验,确保梁体的质量和尺寸符合要求。
(2)抱箍的安装:根据梁体的尺寸和数量,选择合适大小和数量的抱箍,并将其套在梁体上。
确保抱箍的位置正确,并通过螺栓或者其他固定装置固定住抱箍。
(3)抱箍的调整:根据梁体的要求和实际情况,调整抱箍的位置和紧固力,使其能够密切贴合梁体,并施加适当的压力。
(4)施加力量:通过使用液压设备、螺栓等方式,施加力量在抱箍上,使其能够有效地固定住梁体。
根据梁体的要求和设计要求,施加合适的力量,并进行实时监测。
(5)安全检查:在施工过程中,要进行定期的安全检查,确保抱箍的安装和施工过程中没有浮现问题。
如发现有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4.盖梁抱箍法的计算方法(1)梁体荷载的计算:根据桥梁设计规范,计算出梁体所承受的荷载,并将其转化为对应的压力值。
(2)抱箍的选择:根据梁体的尺寸和荷载要求,选择合适的抱箍。
(3)抱箍上施加的力量的计算:根据抱箍的材料和尺寸,计算出每一个抱箍上需要施加的力量,并将其转化为对应的压力值。
(4)施加力量的设备选择:根据施加力量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液压设备或者其他螺栓等工具。
(5)力量的监测和调整:在施工过程中,要对施加的力量进行实时监测,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扩展内容】1、本所涉及的附件如下:(1)桥梁设计规范(2)抱箍选择表格(3)梁体荷载计算表格(4)施加力量设备选择表格(5)实时监测记录表格2、本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桥梁设计规范:指规定桥梁设计要求的法规和规范文件,例如《公路桥梁设计规范》等。
盖梁抱箍法模板支撑体系施工工法
盖梁抱箍法模板支撑体系施工工法盖梁抱箍法模板支撑体系施工工法一、前言盖梁抱箍法模板支撑体系施工工法是一种常用于建筑工程中的施工工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该工法的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以及工程实例,以帮助读者深入了解和应用该工法。
二、工法特点1. 抱箍支撑结构:该工法采用抱箍支撑结构,能够提供可靠的支撑力和稳定性,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
2. 模板支撑体系:工法结合模板支撑体系,可以有效控制施工过程中的变形和位移,并提高施工的效率。
3. 灵活可调节:该工法支撑体系具有灵活可调节性,适应不同的施工条件和结构要求,提高了施工的适应性。
4. 现场操作简便:采用简便的操作方式,减少了施工过程中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的浪费。
三、适应范围该工法适用于各类建筑工程,特别适用于梁板结构的建设,如桥梁、大型厂房、高层建筑等。
四、工艺原理盖梁抱箍法模板支撑体系施工工法基于以下工艺原理:1. 结构分析:根据结构形式和荷载特点,进行结构的力学分析和荷载计算,确定施工过程中的支撑要求。
2.材料选用:选择适当的材料,如钢材、木材等,用于制作支撑体系和模板系统。
3. 抱箍支撑:采用抱箍支撑结构,通过固定和加固箍筋,达到支撑梁的目的。
4. 模板搭设: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计划,搭设模板系统,确保梁板结构的施工质量。
5. 控制变形:通过合理地控制模板和支撑体系的位置和变形,实现结构的稳定和安全。
五、施工工艺1. 施工准备:包括施工材料准备、机具设备安排、施工区域清理等。
2. 支撑搭设: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计划,进行抱箍支撑体系的搭设,并进行调整和固定。
3.模板安装:根据结构的梁板形式,搭设合适的模板系统,确保梁板结构施工质量。
4. 混凝土浇筑:在模板支撑系统和梁板模板完成后,进行混凝土浇筑,并注意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5. 养护和拆模:进行混凝土养护,等待混凝土的凝固和硬化,然后拆除模板和抱箍支撑体系。
抱箍法在盖梁施工中的应用
抱箍法在盖梁施工中的应用山东省路桥集团有限公司五分公司平百战孙建全李莹炜内容提要:本文通过盖梁施工中几种工艺方法的对比,阐述了抱箍法进行盖梁施工的技术工艺及优点。
关键词:抱箍法盖梁施工应用一、工程概况S249宿洪路北延京杭运河特大桥工程位于江苏省宿迁市,起点位于宿迁市发展大道北首,横跨京杭大运河,终止于女贞路,是宿迁发展骆马湖生态旅游的一个重要工程。
全长2855.8m,其中南北连接线长915 m,主桥为(80+140+80)m预应力连续箱梁;引桥为为28 m、30 m组合箱梁,桥宽23 m,下部结构为桩基础、系梁、立柱、盖梁。
工程总造价11290万元,工期15个月。
该工程南、北引桥共54跨,盖梁(全幅式)55道,面对如此工期紧,任务重,能否找到一种既经济、实用又方便、快捷的方法进行盖梁的施工至关重要。
二、盖梁施工方案对比1、碗扣支架法施工1.1 施工方法:首先进行基坑回填,对系梁基础施工时开挖的基坑进行分层回填、夯实,如盖梁较重还需用灰土进行地基处理。
在处理好的地基上铺设方木,搭设碗扣支架进行盖梁施工。
1.2碗扣支架法的优缺点优点及适用度:①、施工工艺较为成熟,使用普遍。
②、适用于原地面较为平坦的平原地带施工。
③、适用盖梁高度一般在2~7 m。
缺点:①、对支架基础要求较高,基础处理不好会出现支架沉降现象、质量事故。
②、处理地基的灰土等材料不能循环利用,对于多墩的桥梁,此种施工方法较为浪费。
③、对于高墩身(大于7.0米)的盖梁施工来说,施工速度较为缓慢,支架需用缆风绳加固。
2、无支架法施工2.1施工方法:(见图1)①、首先在墩身上预留孔洞,孔洞的大小、高度根据盖梁的重量、标高而定。
②、拆除墩身模板后,在预留孔洞内穿入丝杠,然后安设牛腿。
③在图1 盖梁无支架施工牛腿上安放砂筒(或落架装置),然后铺设型钢、底模进行盖梁施工。
2.2无支架法施工的优缺点优点及适用度:①、不受地基条件的影响。
②、丝杠、牛腿等材料可以循环利用节约成本。
盖梁抱箍法和支架法的区别
盖梁抱箍法和⽀架法的区别⼀、概述盖梁抱箍法和⽀架法是桥梁施⼯中常⽤的两种⽅法,主要⽤于⽀撑和固定桥梁的梁板。
这两种⽅法在施⼯⼯艺、材料使⽤、适⽤范围等⽅⾯存在显著的差异。
本⽂将对这两种⽅法进⾏详细的⽐较分析。
⼆、施⼯⼯艺1.盖梁抱箍法盖梁抱箍法是⼀种常⻅的桥梁施⼯⽅法,主要利⽤箍圈的抱紧⼒来固定梁体。
施⼯时,先将箍圈套在桥梁的墩柱上,然后将预制好的梁体放置在箍圈上,通过紧固螺栓等固定装置将梁体与箍圈紧密结合在⼀起,形成⼀个整体,达到⽀撑和固定的效果。
2.⽀架法⽀架法则是通过搭设⽀架来⽀撑和固定梁体。
施⼯时,先根据桥梁跨度、荷载等参数设计⽀架结构,然后在墩柱周围安装⽀架,再将预制好的梁体放置在⽀架上,通过扣件、横梁等连接件将梁体与⽀架紧密结合在⼀起,形成⼀个整体,达到⽀撑和固定的效果。
三、材料使⽤1.盖梁抱箍法盖梁抱箍法主要使⽤⾼强度的钢材,如⾼强度钢和合⾦钢等,加⼯成箍圈和固定装置等部件。
这些材料具有较⾼的强度和韧性,能够提供良好的⽀撑⼒和耐久性。
2.⽀架法⽀架法则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不同类型的材料。
常⽤的有钢管、铝合⾦、⽊材等,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架材料。
这些材料通过焊接、螺栓连接等⽅式组合在⼀起,形成⼀个稳定的⽀撑结构。
四、适⽤范围1.盖梁抱箍法盖梁抱箍法适⽤于中⼩型桥梁的施⼯,尤其是预制桥梁段的拼装施⼯。
由于其结构简单、施⼯⽅便、对场地要求低等特点,盖梁抱箍法在桥梁施⼯中得到了⼴泛应⽤。
2.⽀架法⽀架法则适⽤于⼤型桥梁的施⼯,尤其是跨度较⼤、荷载较重的桥梁。
由于⽀架法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计成各种结构形式,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因此在⼤型桥梁施⼯中得到了⼴泛应⽤。
五、优缺点⽐较1.盖梁抱箍法优点:结构简单、施⼯⽅便、对场地要求低、⽀撑⼒⼤且稳定、耐久性好。
缺点:适⽤范围较⼩,仅适⽤于预制桥梁段的拼装施⼯;对⾼墩柱的施⼯有⼀定的局限性。
2.⽀架法优点:适⽤范围⼴,可以适应各种不同类型的桥梁施⼯;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计成各种结构形式;施⼯速度快,能够缩短⼯期。
桥梁盖梁抱箍法的施工及计算
桥梁盖梁抱箍法的施工及计算范本一:技术指南梁抱箍法的桥梁盖梁施工及计算1. 引言1.1 背景和目的在桥梁建设中,盖梁施工是一项关键工序。
梁抱箍法是一种常用的施工方法,本文档旨在提供梁抱箍法施工的详细步骤和计算方法,以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
1.2 术语和缩写在本文档中,以下术语和缩写的含义如下:- 盖梁:指梁体的安装和固定过程。
- 梁抱箍法:一种使用箍筋将梁体固定在临时支撑上的方法。
2. 施工步骤2.1 准备工作- 检查临时支撑的位置和状态,确保其能够承受梁体的重量。
- 准备所需材料,包括钢筋、模板等。
- 检查梁体的尺寸和质量,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
2.2 安装临时支撑- 根据设计要求,按照规定位置搭建临时支撑。
- 确保临时支撑的稳定性和牢固性。
2.3 安装箍筋- 根据设计要求,在梁体上布置箍筋,距离和间距应符合规范要求。
- 使用钢筋连接器将箍筋和梁体连接在一起。
2.4 安装预应力设备(如果适用)- 如果需要进行预应力处理,根据设计要求安装预应力设备。
2.5 固定梁体- 使用螺栓或焊接等方式,将梁体与箍筋连接。
- 检查固定的牢固性和稳定性。
3. 计算方法3.1 盖梁受力计算- 根据梁体的几何形状和材料特性,计算盖梁受力情况。
- 考虑到箍筋和梁体的受力情况,计算盖梁的承载能力。
3.2 临时支撑计算- 根据梁体的重量和临时支撑的位置,计算临时支撑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4. 附件本文档附带以下附件供参考:- 梁抱箍法施工图纸- 盖梁受力计算表格- 临时支撑计算表格5. 法律名词及注释- 盖梁:指将梁体安装和固定到桥墩或其他支撑上的过程。
- 梁抱箍法:一种使用箍筋将梁体固定在临时支撑上的方法。
- 临时支撑:用于支持梁体的临时结构,通常由木材或钢材构成。
- 箍筋:用于固定梁体的钢筋,通常以环形或螺旋形包围梁体。
范本二:操作手册桥梁盖梁抱箍法施工及计算操作手册1. 简介本操作手册旨在提供有关桥梁盖梁抱箍法施工及计算的详细步骤和指导,以确保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和施工质量的达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部分盖梁抱箍法施工设计图一、施工设计说明1、概况泸州泰安长江大桥引桥长1012.98米(起迄里程为K18+153.52~K19+166.5)。
共有24个桥墩,除4#、5#墩为双柱式外,其余各墩为三柱式结构(墩柱为直径2.0m的钢筋砼结构),墩柱上方为盖梁。
盖梁为长26.4m,宽2.4m,高2.6m的钢筋砼结构,如图1-1。
由于引桥墩柱高度较大,最大高度为32.5m,除4、5墩及高度较低的墩柱采用搭设支架施工外,其余墩柱盖梁施工拟采用抱箍法施工。
引桥盖梁砼浇筑量大,约156.1m3。
图1-1 盖梁正面图(单位:m)2、设计依据(1)交通部行业标准,公路桥涵钢结构及木结构设计规范(JTJ025-86)(2)汪国荣、朱国梁编著施工计算手册(3)公路施工手册,桥涵(上、下册)交通部第一公路工程总公司。
(4)路桥施工计算手册人民交通出版社(5)盖梁模板提供厂家提供的模板有关数据。
(6)西南出海大通道泸州绕城公路泸州泰安长江大桥工程项目施工图设计文件。
(7)国家、交通部等有关部委和四川省交通厅、海通公司的规范和标准。
(8)我单位的桥梁施工经验。
二、盖梁抱箍法结构设计1、侧模与端模支撑侧模为特制大钢模,面模厚度为δ6mm,肋板高为10cm,在肋板外设2[14背带。
在侧模外侧采用间距1.2m的2[14b作竖带,竖带高2.9m;在竖带上下各设一条υ20的栓杆作拉杆,上下拉杆间间距2.7m,在竖带外设υ48的钢管斜撑,支撑在横梁上。
端模为特制大钢模,面模厚度为δ6mm,肋板高为10cm。
在端模外侧采用间距1.2m的2[14b 作竖带,竖带高2.9m;在竖带外设υ48的钢管斜撑,支撑在横梁上。
2、底模支撑底模为特制大钢模,面模厚度为δ8mm,肋板高为10cm。
在底模下部采用间距0.4m工16型钢作横梁,横梁长4.6m。
盖梁悬出端底模下设三角支架支撑,三角架放在横梁上。
横梁底下设纵梁。
横梁上设钢垫块以调整盖梁底2%的横向坡度与安装误差。
与墩柱相交部位采用特制型钢支架作支撑。
3、纵梁在横梁底部采用单层四排上下加强型贝雷片(标准贝雷片规格:3000cm×1500cm,加强弦杆高度10cm)连接形成纵梁,长30m,每两排一组,每组中的两排贝雷片并在一起,两组贝雷梁位于墩柱两侧,中心间距253.6cm,贝雷梁底部采用3m长的工16型钢作为贝雷梁横向底部联接梁。
贝雷片之间采用销连接。
纵、横梁以及纵梁与联接梁之间采用U型螺栓连接;纵梁下为抱箍。
4、抱箍采用两块半圆弧型钢板(板厚t=16mm)制成,M24的高强螺栓连接,抱箍高1734cm,采用66根高强螺栓连接。
抱箍紧箍在墩柱上产生摩擦力提供上部结构的支承反力,是主要的支承受力结构。
为了提高墩柱与抱箍间的摩擦力,同时对墩柱砼面保护,在墩柱与抱箍之间设一层2~3mm厚的橡胶垫,纵梁与抱箍之间采用U型螺栓连接。
5、防护栏杆与与工作平台(1)栏杆采用υ50的钢管搭设,在横梁上每隔2.4米设一道1.2m高的钢管立柱,竖向间隔0.5m 设一道钢管立柱,钢管之间采用扣件连接。
立柱与横梁的连接采用在横梁上设0.2m高的支座。
钢管与支座之间采用销连接。
(2)工作平台设在横梁悬出端,在横梁上铺设2cm厚的木板,木板与横梁之间采用铁丝绑扎牢靠。
三、盖梁抱箍法施工设计图(见附图)图一、盖梁抱箍法施工设计总图图二、盖梁抱箍设计图图三、盖梁抱箍法施工支撑详图图四、各部件连接、栏杆与工作平台详图四、主要工程材料数量汇总表见表一。
需要说明的是:主要工程材料数量是以单个盖梁需用量考虑。
序号项目及名称材料规格单位数量备注一侧模支撑1 竖带槽钢[14b kg 4657.632 栓杆υ20 kg 380.38 两端带丝型3 钢管斜撑钢管υ48 m 96 计48个4 螺帽用于υ20栓杆个885 垫板0.1×0.1米钢板δ=10mm kg 69.08 计88块每块二底模支撑1 横梁16#工字钢kg 5280.8 计56根2 三角架16#工字钢kg 797.37 计2个3 特制型钢架16#工字钢kg 1046.73 计3个4 型钢架联接用螺栓υ20 个24 螺栓带帽5 型钢架联接用钢板钢板δ=10mm kg 28.266 钢垫块钢板δ=20mm kg 4239 每横梁上布3个三纵梁1 贝雷片3000×1500 kg 108002 加强弦杆3000×100 kg 64003 横拉杆16#工字钢kg 1230 计20根4 弦杆螺栓kg 320 计160个5 销子及保险插销υ50 kg 432 计144个四抱箍共计3套1 抱箍桶钢板钢板δ=16mm kg 4545.722 上盖筋板钢板δ=20mm kg 442.933 下盖筋板钢板δ=10mm kg 123.924 中部筋板钢板δ=10mm kg 123.925 加强筋板钢板δ=8mm kg 381.176 加强筋板钢板δ=14mm kg 230.137 高强螺栓υ24长100mm 个1988 橡胶垫厚2~3mm ㎡33五连接件1 A型U型螺栓共计328套(1) 螺杆υ20 kg 1040.24(2) 螺母用于υ20栓杆个656(3) 垫板钢板δ=12mm kg 1699.372 B型U型螺栓共计24套(1) 螺杆υ24 kg 80.09(2) 螺母用于υ24栓杆个48六护栏与工作平台1 栏杆架钢管υ50 m 174.42 栏杆支座钢管υ60 m 63 安全网㎡834 木板厚2cm ㎡48.95 扣件个60第二部分盖梁抱箍法施工设计计算一、设计检算说明1、设计计算原则(1)在满足结构受力情况下考虑挠度变形控制。
(2)综合考虑结构的安全性。
(3)采取比较符合实际的力学模型。
(4)尽量采用已有的构件和已经使用过的支撑方法。
2、贝雷架无相关数据,根据计算得出,无资料可复。
3、对部分结构的不均布,不对称性采用较大的均布荷载。
4、本计算结果不适合于除4#、5#墩盖梁施工。
5、本计算未扣除墩柱承担的盖梁砼重量。
以做安全储备。
6、抱箍加工完成实施前,必须先进行压力试验,变形满足要求后方可使用。
二、侧模支撑计算1、力学模型假定砼浇筑时的侧压力由拉杆和竖带承受,Pm为砼浇筑时的侧压力,T1、T2为拉杆承受的拉力,计算图式如图2-1所示。
2、荷载计算砼浇筑时的侧压力:Pm=Kγh式中:K---外加剂影响系数,取1.2;γ---砼容重,取26kN/m3;h---有效压头高度。
砼浇筑速度v按0.3m/h,入模温度按20℃考虑。
则:v/T=0.3/20=0.015<0.035h=0.22+24.9v/T=0.22+24.9×0.015=0.6mPm= Kγh=1.2×26×0.6=19kPa图2-1 侧模支撑计算图式砼振捣对模板产生的侧压力按4kPa考虑。
则:Pm=19+4=23kPa盖梁长度每延米上产生的侧压力按最不利情况考虑(即砼浇筑至盖梁顶时):P=Pm×(H-h)+Pm×h/2=23×2+23×0.6/2=53kN3、拉杆拉力验算拉杆(υ20圆钢)间距1.2m,1.2m范围砼浇筑时的侧压力由上、下两根拉杆承受。
则有:σ=(T1+T2)/A=1.2P/2πr2=1.2×53/2π×0.012=101223kPa=101MPa<[σ]=160MPa(可)4、竖带抗弯与挠度计算设竖带两端的拉杆为竖带支点,竖带为简支梁,梁长l0=2.7m,砼侧压力按均布荷载q0考虑。
竖带[14b的弹性模量E=2.1×105MPa;惯性矩Ix=609.4cm4;抗弯模量Wx=87.1cm3 q0=23×1.2=27.6kN/m最大弯矩:Mmax= q0l02/8=27.6×2.72/8=25kN•mσ= Mmax/2Wx=25/(2×87.1×10-6)=143513≈144MPa<[σw]=160MPa(可)挠度:fmax= 5q0l04/384×2×EIx=5×27.6×2.74/(384×2×2.1×108×609.4×10-8)=0.0075m ≈[f]=l0/400=2.7/400=0.007m5、关于竖带挠度的说明在进行盖梁模板设计时已考虑砼浇时侧向压力的影响,侧模支撑对盖梁砼施工起稳定与加强作用。
为了确保在浇筑砼时变形控制在允许范围,同时考虑一定的安全储备,在竖带外设钢管斜撑。
钢管斜撑两端支撑在模板中上部与横梁上。
因此,竖带的计算挠度虽略大于允许值,但实际上由于上述原因和措施,竖带的实际挠度能满足要求。
三、横梁计算采用间距0.4m工16型钢作横梁,横梁长4.6m。
在墩柱部位横梁设计为特制钢支架,该支架由工16型钢制作,每个墩柱1个,每个支架由两个小支架栓接而成。
故共布设横梁56个,特制钢支架3个(每个钢支架用工16型钢18m)。
盖梁悬出端底模下设特制三角支架,每个重约8kN。
1、荷载计算(1)盖梁砼自重:G1=156.1m3×26kN/m3=4059kN(2)模板自重:G2=279kN (根据模板设计资料)(3)侧模支撑自重:G3=96×0.168×2.9+10=57kN(4)三角支架自重:G4=8×2=16kN(4)施工荷载与其它荷载:G5=20kN横梁上的总荷载:GH=G1+G2+G3+G4+G5=4059+279+57+16+20=4431kNqH=4431/26.4=168kN/m横梁采用0.4m的工字钢,则作用在单根横梁上的荷载GH’=168×0.4=67kN作用在横梁上的均布荷载为:qH’= GH’/lH=67/2.4=28kN/m(式中:lH为横梁受荷段长度,为2.4m)2、力学模型如图2-2所示。
图2-2 横梁计算模型3、横梁抗弯与挠度验算横梁的弹性模量E=2.1×105MPa;惯性矩I=1127cm4;抗弯模量Wx=140.9cm3最大弯矩:Mmax= qH’lH 2/8=28×2.42/8=20kN•mσ= Mmax/Wx=20/(140.9×10-6)=141945≈142MPa<[σw]=160MPa (可)最大挠度:fmax= 5 qH’lH 4/384×EI=5×28×2.44/(384×2.1×108×1127×10-8)=0.0051m<[f]=l0/400=2.4/400=0.006m (可)四、纵梁计算纵梁采用单层四排,上、下加强型贝雷片(标准贝雷片规格:3000cm×1500cm,加强弦杆高度10cm)连接形成纵梁,长3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