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育教学中德育渗透基本途径论文
怎样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论文
怎样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论文怎样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论文摘要:德育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并将所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度和广度的处理,顺势引导学生的思维,使德育教育收到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德育;渗透;初中语文教学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渗透时,教师可以采取的方法有很多。
这是因为德育的内容是较为繁杂且丰富的,教师可以结合德育教育的特点对学生的各项能力进行培养,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并将所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度和广度的处理,顺势引导学生的思维,使德育教育收到更好的效果。
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要想培养学生的远大理想和高尚的品德,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审视自身,从自我做起,注意自己的言行,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学生都有很强的向师性,教师的言行举止与思想、态度都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学生。
教师要多对自身的德行、修养进行锻炼和提高,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以高贵的人格感染学生,约束自己的行为,时刻牢记教师应该遵守的职业道德,以自身德育素质的提高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一个膜拜的形象,成为学生的德育教材。
二、利用语文教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与爱国情怀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对其进行开发和利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
如进行《谁是最可爱的人》的教学时,我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一段朝鲜战场上炮弹横飞的战争场面,随后让学生自己去对课文进行阅读和鉴赏。
经过品读,学生都对志愿军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感染,他们激情澎湃,内心中涌出一股为了国家和民族英勇献身的大无畏精神。
随后,我对学生展开了进一步的启发:如今我们身处和平年代,这种精神还应该存在吗?我们应该利用什么样的行动去展示自己的爱国之心呢?学生议论纷纷,都把自己的心得与体会讲了出来,他们对于祖国的热爱也在讨论中得到了增强。
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的渗透(精选5篇)
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的渗透(精选5篇)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的渗透范文第1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教育手段,而课外阅读也是一种有效的德育教育措施。
教师通过积极的引导学生阅读各种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外读物,不仅可以有效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开拓视野,还可以有效的锻炼学生的意志力,使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
但是,书也有“好”、“坏”之分,教师就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读“好”书,才能够使学生真正的通过课外阅读获得进步。
这就需要教师能够结合学生的思想特点、兴趣爱好以及年龄特征等实际情况,积极的为学生推荐各种优秀的读物,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
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使学生能够一直保持课外阅读的兴趣,特别是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1]。
例如,有些学生喜欢阅读一些谈情说爱的书籍,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阅读和学习有关文艺理论的书籍,提高学生的阅读品鉴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够充分的感受相关书籍中人物的悲欢离合。
同时,教师要让学生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避免一味的阅读情节曲折的书籍,而是要能够阅读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书籍,让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获得有益的感染,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并且,教师还要积极的鼓励学生订阅各种报纸、杂志,促使学生能够扩大自己的视野,增强自身的思想觉悟。
二.鼓励学生积累名言警句,利用名言警句渗透德育教育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存在着十分丰富的名言警句,这些名言警句有着很强的教育意义,其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思想内容,对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很大的帮助,特别是在高中语文教材内容中,有很多的课文的中心思想,都可以通过一段言简意赅的话语进行概括。
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就要抓住这些内容,对其进行重点的分析和讲解,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并且,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将这些名言警句进行记录,并时常进行阅读,帮助学生牢牢的进行巩固[2]。
例如,教师可以在每天正式上课之前,引导学生共同朗读一句名言警句,然后让学生初步的了解其中的含义,并将其进行记录,还可以将其写到黑板的角落上,帮助学生进行巩固。
研究论文: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113746 学科教育论文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初中时代对于学生的道德观、世界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语文教育中进行德育教育,能够结合语文教育的文化内涵,对学生的精神层面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一、语文教学与道德教育的关系(一)、初中语文教材对传统美德内容的体现文学作品是道德、思想观念的集中体现,高尔基说:“文学即人学。
”当前的初中语文教材的内容主要来自于国内外优秀文化读物,通过教材体现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保证传统道德的延续与发展。
比如在当前的语文教材中,教导勤俭节约的《训俭示康》、教人爱国爱民的《静夜》、教人立志勤学的《我的信念》……等教材内容的选择,能够体现真善美的传统道德,促进读者构建良好的道德观与世界观。
(二)、语文教学与道德教育具有共同目标初中语文教学与道德教育都是为了达到更美好的生活目标,为终身学习以及个性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语文教育并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得语文表达技能与文学写作能力,同时需要学生学会做人,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通过语文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使学生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的享受幸福人生。
德育的目标是培养能够与社会和谐共处的人,通过道德培养而能够与生活中的人和谐相处,做好生活、工作的提升。
语文教学能够为德育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德育教育也能够促进文学教学的发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能够提升学生享受美好生活的能力,在语文教育中处理德与智的关系,使语文能力与德育水平得到提升,从而达到互相促进的效果。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美德教育对策(一)、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德育教育当前的德育教育是延续千百年的伦理道德,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与完善,当前的道德已经逐渐完善,与传统的德育教育具有不同的内涵与意义。
现代的美德教育需要以现实发展为基础,以唯物主义的发展观看待德育教育,去芜存菁,保证现代德育。
中华民族传统的伦理道德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为主要伦常纲理,《论语》所言:“为人谋而不忠乎?”传统的道德是以忠孝礼仪信孝为主要内容,但是其中有些美德已经不适合当前社会的发展。
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9篇
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9篇第1篇示例: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语文教学是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为传授语言文字知识的学科,语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更重要的是要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操。
那么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德育应该如何渗透?有哪些有效的途径与方法呢?下面将从多个方面进行讨论。
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是多样的,可以通过课文内容、课外阅读和作文等多种形式来实现。
在课文内容的选择上,应该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价值观念的引导,通过选取富有思想性和感染力的文学作品,让学生在阅读中接受美好的情感熏陶和崇高的道德教育。
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让他们接触更广泛的文学作品,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操和人文素养。
作文是学生表达个人思想和情感的重要形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他们在作文中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社会生活的热爱。
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法是关键的,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和情境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是指在教学中通过启发学生思维,引导他们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启发性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所蕴含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让他们在积极思考中接受德育教育。
情境式教学是指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教学,通过学生参与感受其中的人文情感和道德观念。
可以通过给学生创设情境,在角色扮演和游戏中体验人生百态,感悟真理和美好。
这种方法能够更加生动地让学生感受到德育教育的力量,增强其道德情操和人文素养。
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也包括学生自主学习和家校合作。
学生自主学习是指在课堂之外,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自主思考和自主写作来增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和人文素养。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一些与课文相关的阅读任务和写作任务,让学生主动参与通过主动阅读和写作来感悟课文中蕴含的文化精髓和道德意义。
家校合作是指学校和家庭之间的紧密联系,通过家长的参与和辅导,让德育教育在课堂之外得以延伸。
中学语文教研组德育渗透(3篇)
第1篇一、引言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承载着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传承优秀文化、塑造健全人格的重要使命。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本文将从中学语文教研组的角度,探讨如何将德育融入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二、德育渗透的重要性1. 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德育渗透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人生观,使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
在语文教学中,通过优秀作品的熏陶,让学生感受人性的美好,激发他们对真善美的追求。
2.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德育渗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等。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使他们成为具有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3. 促进语文教学的发展德育渗透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将德育融入教学过程,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提升道德素养。
三、中学语文教研组德育渗透的策略1. 制定德育渗透方案中学语文教研组应根据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目标,制定德育渗透方案。
方案应明确德育渗透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标准,确保德育渗透工作的有序进行。
2. 优化教学内容(1)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教师应深入挖掘,将德育元素融入教学过程中。
(2)拓展课外阅读:鼓励学生阅读优秀作品,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道德的力量,提升道德素养。
3. 创设德育情境(1)课堂情境:教师应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生动、真实的德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情境中感受道德的魅力。
(2)课外活动: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主题班会、演讲比赛、志愿服务等,让学生在实践中践行道德。
4. 强化教师队伍建设(1)提高教师德育意识: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使教师认识到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2)开展教师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德育培训,提升教师的德育教学能力。
5. 家校合作(1)加强家校沟通: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德育成长。
浅谈德育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论文
浅谈德育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论文语文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文学的教学,即为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发展其智力水平而进行的语文学教学;也是对学生进行有关人格品位、思想意识、情感倾向等方面的教育,即为培养学生的品质素养,提高其情操境界而进行的品德学的教育。
结合本人的实际教学经验,本文从阅读、写作、听说三方面对对德育教育在中学语文教育中的渗透进行了探究。
一、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中学阅读教学,应该让学生与作品进行心灵的对话和精神的沟通,将优秀的言语作品内化为学生的语文素质,这样,才能形成孩子们对世界向往,对人类关注的自觉性。
1.诠释主题中渗透德育。
主题是指作品通过其形象或语言体系显示出来的主要意旨,它既反映了文章的中心思想,也是作者创作意图的体现。
因此,作为文本意义解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题诠释,成为中学语文教学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甚至可以说是作品鉴赏和阅读的必然归宿。
在诠释主题中渗透德育,语文教师必须把阅读的权利、诠释的权利还给学生,通过感性的、感情的交流,把学生心灵中美好的因素、崇高的因素都调动起来,帮助他们建立一种对生活的美好信心。
2.再把握形象中渗透德育。
文学作品中记叙、描写了众多的优秀人物。
这些优秀人物具有崇高的品质,他们的思想优美,心灵优美。
深刻地揭示这些人物的内心世界,剖析他们的性格特征,可引起学生思想情绪上的共鸣,使之明确善、恶、美、丑的标准,激发他们蓬勃向上的热情和追求正义的感情,并逐渐形成优秀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
例如:《木兰诗》中的木兰深明大义、刚毅勇敢、不图功名而又胸怀柔情;魏巍的《我的老师》中的蔡芸芝热爱学生、热情公正、温柔美丽、教导有方;还有舍生取义的陈毅,热爱祖国的韩麦尔等。
阅读这些作品时,要善于从鉴赏的角度,引导学生理解这些人物的内心世界,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想象,使学生从人物的心灵美中得到陶冶,产生一种愉悦感。
这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并且促进他们以作品中的光辉形象为榜样,努力追求心灵的高尚。
浅谈初中德育教育工作论文(精选4篇)
浅谈初中德育教育工作论文(精选4篇)浅谈初中德育教育工作论文(精选4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
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浅谈初中德育教育工作论文(精选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浅谈初中德育教育工作论文1一、将德育教育渗透到语文的作文教学中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作文写作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的时候,不仅可以使其快速的掌握语文知识,还能提升学生思想深化水平和文字表达水平。
学生的作文可以反映学生看待事物的立场以及思想等特点,如果要写作优秀的作文,教师就需要着重在中心思想和作文立意的新角度上对作文的中心意思和思想有其准确的判断力。
借此教师可以将德育教育与作文相结合的来教授,这样两者在互相渗透中达到互相影响的作用,潜移默化的使学生热爱生活,树立正确积极和乐观健康的思想,通过让学生在作文写作时把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写到作文当中,既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热情,又增加了学生的乐趣,进而提升学生写作水平。
教师在作文教学时,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讨论问题,让学生各抒己见,将自身意见和想法总结,将自身真实想法和感情表达出来,教师加以引导,这样既能开发学生潜力,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活跃课堂教学氛围。
另外,教师对作文进行批改的时候,一要高度重视批改的作文,二要对学生作文进行评点时,将健康的思想融入其中,帮助并引导学生养成较好的思想品质,对其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凭借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依靠其教学手段,将德育教育渗透其中,从而达到使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目的。
德育教育、语文教学两者的关系十分密切,其德育教育如果想在语文教学中占有主导地位,就需要教师以教学手段为途径,正确树立德育思想,将书本上有关德育内容转变为教学知识,将德育思想融入到学生思想当中。
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论文
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论文摘要:语文教学:“传道授业解惑”,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语文知识的传授,即“授业解惑”;二是思想政治教育,即“传道”。
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既要传授语文知识,又要在授课中对学生渗透思想教育。
笔者侧重举例论证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关键词:语文教学渗透德育原则方法语文,指语言、文字和文学。
语文教学:“传道授业解惑”,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语文知识的传授,即“授业解惑”;二是思想政治教育,即“传道”。
初中语文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工具学科,面对的是刚刚脱离童年期的初中生。
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正在逐步形成,对人、对事、对社会开始形成自己的看法,而这段时期他们的思想正是需要被人正确指导的阶段。
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既要传授语文知识、又要在授课中对学生渗透思想教育。
实践证明,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原则1、明确目标。
思想教育的目标因文而异,语文教材中所选取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历久不衰的佳作,融文、史、哲、自然科学等诸多学科内容为一体。
我们在教学必须中要明确每一篇课文的思想教育目标,不例如:《我的叔叔于勒》就必须让学生能够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金钱至上、利益至上的社会实质;教学《斑羚飞渡》就要教育学生摒弃私心、对动物要富有爱心;教学余光中的《乡愁》就要启发学生领会作者对亲人对大陆不尽的思念,使学生产生企盼台湾回归、维护祖国统一的强烈心愿。
不同的课文,应有不同的德育目标。
还有唐诗、宋词、元曲,更是民族文化的极至,蕴涵丰富的德育因素,读之诵之,学生在吟诵中感悟、积淀、升华,情操得以陶冶,心灵得以净化,心胸得以开阔。
他们会为祖国山河的壮美而击节,为志士仁人的忧思而扼腕,叹时光之长流不回,惜岁月更替之难改。
这些文章在使学生学到基本的语文知识的同时收到深刻的思想教育,还能受到多种文化因素的熏陶和感染。
新课标下中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论文
浅谈新课标下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
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我们不难看出,德育渗透艺术是语文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借用赫尔巴特话说:“教学如果没有进行德育教育,就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课堂教学,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
”那么,语文教学中又如何进行德育渗透呢?以语文课堂为“主阵地”,全面渗透德育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教材“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与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
”教材中的名家名篇,不仅充满古人才华的艺术性,而且极富思想性、人文性、德育性。
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对教材文化底蕴的挖掘,通过讲解和对课文带有艺术化的情景设计,让学生在情感和情绪上产生某种应激,真正情有所钟,情有所溺,从而达到文道统一。
1、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爱国主义教育又是学校德育的永恒主题。
现行语文教材中包含生动、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元素。
有孔子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入世思想以及民本思想;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国忧民的抱负;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责任感;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的爱国情怀;张养浩的“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忧民忧君思想;鲁迅的“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的忧国情怀;毛泽东的“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豪情;周恩来的“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的胆识……这些,都能使学生批判地继承古人的思想,得到人生的启迪,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熏陶着他们的爱国思想。
教学这些名篇时,语文教师要认真引领他们秉爱国之志、走爱国之路、做爱国之人。
2、渗透孝道教育“百善孝为先”。
孝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中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论文
中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论文: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中学语文教学历来十分重视“育人”,一贯主张“文以载道”,“育人”更是语文教学中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的教育和科学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及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逐渐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可见德育已经被提升到一个很重要的地位,在教育中应得到充分的重视。
语文学科在德育渗透方面较其他学科的特殊优势在于其教学内容以文学作品为主,这些文质兼美的作品中的政治倾向性、思想观点、品德情操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渗透和陶冶作用。
但是我们的教育却出现了错位,由于学校一味地追求升学率,教师只重视“教书”,却忽视了“育人”,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出现了一些偏差。
培养品学兼优的学生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下面我就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经验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讲授新课时,在导语中渗透有句俗语是这样讲的,“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教师在讲课时,能够引入一个比较好的导语,那么学生可以迅速地被引入到课堂内容的教学当中,并且在无形之中就会被感染了。
因而,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要求教师在设计有关导语时,要能够做到精心设计,深刻挖掘教材当中有用的知识,以此达到教书育人之目的。
二、作者生平中渗透中学语文课本中许多文章作者不平凡的人生经历本身就是很好的德育材料,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获得很多宝贵的精神财富。
例如,鲁迅先生为了唤醒国民的精神,弃医从文,在国民党反动派的压迫下,用笔作刀枪,和反动派进行着不屈的斗争;老舍先生居功不傲,把自己比作文艺界的一名小卒,日日操练在方桌和小凳之间,用笔作刀枪,热血洒在纸上。
还有杜甫、李白、韩愈、沈从文等不平凡的人生经历都是很好的德育材料,如何充分地用好这些材料,这就要求我们要经常搜集整理,不断积累。
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论文
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摘要: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必须积极的融入德育教学,这样才能够真正的促进学生的成长以及发展。
本文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性作为切入点,简单的探讨做好初中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措施。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德育措施德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主导部分,是指导和调节各方面发展的内在力量。
青少年正处在生理、心理发展变化较大的时期,他们的思想行为有很大的可塑性,容易受到各种思想和行为的影响。
所以青少年时期的德育非常重要。
一所学校能否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更多更好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建设人才,关键在于教师。
语文教学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
语文教学内容丰富,艺术形象鲜明生动。
语文教师如能运用自己高超的教育艺术和生动、灵活、卓有成效的教学形式恰如其分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无疑是真正做到了教书育人。
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性初中语文属于一门基础课程,这门课程的教育责任有两个:一是传授语文基础知识,二是进行德育教育。
这两个任务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
这就要求我们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对语文教学德育教育的内容重新重视起来,开拓初中语文教育的新途径。
长期以来,初中语文教育往往过于重视语言教育的工具性价值,而忽略了其德育教育的价值。
因而,德育教育只停留在很浅的层次上,成了语文教育的附带品,仅仅是政治强行附加在语文教育中的一种附属品。
这种问题通常表现为:教师在讲解课文中,总结概括文章的主旨,以此引导学生应该怎样做,这种讲述方法单调、空洞,只是一种低层次上的说教,脱离了生活实际,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课堂效果很差,老师教起来很乏味,学生学起来也毫无兴致。
初中语文教育不应该成为服务于政治的工具,也不应该成为政治课的附属品。
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有丰富的内涵和多样的形式,在传授基本的语文常识基础上,引导学生形成完整的人格,引导学生追求人性的真善美。
初中教师德育论文范文(共3篇)
初中教师德育论文范文(共3篇)摘要:教学“传道授业解惑也”,其实包含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即“授业解惑”;二是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即“传道”。
所以语文课堂上,既要传授给学生基本知识,又要在授课中对学生渗透德育。
侧重举例论证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的原则和方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方法在初中教学中进行“传道”方法很多。
经实践证明,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非常重要。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教程中进行德育渗透呢?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要有针对性在初中阶段,语文老师可以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1.通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的文章,陶冶学生的情操。
如:朱自清的散文《春》和《绿》,老舍先生的散文《济南的冬天》等。
2.可以通过充满爱国主义的文章和诗篇,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如: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做》,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等。
3.还可以通过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英雄事迹的文章,培养学生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刻苦学习、奋发向上的好习惯。
如:《老山界》《金色的鱼钩》《草地晚餐》等。
二、利用课外阅读教学实施德育课外阅读是语文德育实施的途径之一、调动学生积极参加内容丰富而新颖、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读书活动,不仅有利于锻炼学生坚强的意志性格,而且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崇高的道德品质。
当然,课外读物五花八门,学生一定要有选择地去读,教师也一定要掌握学生各个方面的特点,给出有价值的书目供学生参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能力并且及时加以指导,使他们真正地热爱阅读,主动阅读。
三、名言警句的积累和理解学校工作要以“德育为首”,“教学为主”。
“德育为首”要求学校开设的全部课程都有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任务。
本文主要探论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中学化学教材蕴含着许多丰富的爱国主义教学内容。
古代化学史上,我们的祖先取得了许多辉煌的成就。
如造纸术、火药的发明和运用分别比欧洲早10个世纪和5-6个世纪,造纸术和火药是我国古代的重要的化学工艺,也是我国成为文明古国的标志,两者的发明和运用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程。
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实践论文
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践古人常说“百善孝为先”,可这些美德到我们班的某些学生那里就好像失传了。
什么“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什么“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遇到我们班的某些“90后”竟然显得那样苍白无力。
初中语文教师要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道德教育的要求和课程中的教育因素,培养学生热爱汉语言文字的情感,帮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深厚,吸收民族文化的精华,自觉地、有机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
一、遭遇青春的“刺”刘云峰,老师眼中一个最难调教的学生,家长眼中一个最逆反的孩子。
作为班主任的我一心想转化他,也曾做过多次努力,然而一切总是徒劳。
那天早上,我刚到办公室,刘云峰的母亲便找到我,几乎是带着哭腔说:“老师,我管不了他,你帮我想想办法吧。
”“谁叫你来的?”母子一见面便是剑拔弩张,“叫你拿钱你不拿,还想向老师告状,门都没有!”刘云峰一面大声呵斥着自己的母亲,一面继续振振有词地说:“管他屁事,他瞎掺合(那个他指其继父)。
”“你还想对他出手,他再怎么也是你长辈。
”母亲无奈地在一旁插嘴到。
“屁的个长辈,他又不是我的什么人!”“那他挣钱供养你,你不知报恩。
”“报个屁的恩!”他一直出口成“脏”。
课间的钟声已经敲响,他的大呼小叫使得办公室门前、窗前挤满了一个个脑袋。
他的眼中没有家长,没有老师,没有亲情。
我终于怒不可遏:“刘云峰,收起你野蛮的嘴脸,这儿不允许你撒野,更不允许你这样对一个母亲说话,因为我也是母亲。
”“我又没说你。
”他低声嘟哝着,继而终于安静了。
安静归安静,可你看他那副德行:昂着头,目不斜视,双腿还不住地颤悠颤悠的,一副桀骜不驯的样子。
“回教室!”我一面厉声喝道,一面摇头叹息。
这个叫刘云峰的学生,有着特殊的家庭结构:父亲意外去世,便有了今天的继父,母亲和继父可以说都是含辛茹苦地在拉扯他,可他就是不领情,在排斥继父的同时也排斥着自己的母亲。
这不,这周因超额向母亲索要生活费,母亲不给,于是当即对母亲出言不逊,继父出面劝解,竟想对继父出手,无奈之下,母亲找到了我这个班主任,希望我可以帮她。
初中德育教育论文六篇
初中德育教育论文六篇学校德育教育论文范文1一、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必需遵循的原则语文教育是人的教育,奇异多姿的世界,由于有了人类而更加丰富绚丽,其中最奇妙的莫过于人的精神世界。
精神世界的奇妙又是由于每个人不同的共性而形成的,假如理论上仅仅把德育教育视为“政治思想”的同义语或“道德教育”的简称,那么在德育实践上就会失之偏颇。
应依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同学身心特点,学问水平和品德形成的进展规律,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由详细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横向贯穿,纵向连接,分层递进,螺旋上升。
它有肯定的原则性:方向性和科学性统一的原则、体现语文学科特点的原则、联系实际,有的放矢的原则、“有意”“有序”“有机”“有情”“有效”的原则、因材施教的原则。
二、学校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途径和方法1.正确的教学思想、老师观。
老师要有人格魅力,要有丰富的感情,为人师表,成为楷模。
只有老师有美妙的情操,高尚的品行,才能在文章中找到切入点,联系点。
联系同学进行有效的情感熏陶,品德教育,老师则影响思想、心理与情感的施教者。
语文老师假如不具有正确的语文教育思想和正确的老师观,语文教学不会取得胜利。
而应当以科学教育理论为指导,继承和发挥传统教学中科学的有用成分,突破陈腐落后的教育思想束缚,从实际动身。
制造性地进行语文教学,同时,树立为国家培育人才的远大理想和雄心壮志,真正把同学作为学习的仆人。
语文老师应在深化理解,钻研教材时对教材体现出的思想与内涵保持激情,用高度的热忱,深厚的才识与超群的教学艺术细心地设计教学过程,查找育德、育智的最佳结合点,启动同学的学习动力,实现他们思想与情感的升华、进化。
使课堂教学的智能训练,品德教育,美感陶冶与行为修养诸多作用融为一体。
2.正确的新同学观。
今日,时代的进展,社会的进步,已经迫使老师不能再像过去那样看待同学。
现代社会更注意是人本身――人的潜能,人的进展,人的共性和人的价值,这就要求老师必需转变传统的同学观。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论文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教师的责任是教书育人,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交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塑造学生完美的性格,让学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语文教师的职责尤为重要,以教材为依托,教师不进行单独的说教,结合教材,以教材为主开展德育教育。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再通过学生自己的感悟,吸收其内涵,。
语文教学不仅是对语文知识有基本的掌握,还应抓住里面的人文色彩陶冶情操,让知识改变学生的整个观念,积淀价值规范,提高道德。
下面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实际谈一下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一)在情境教学中进行德育意识渗透中学语文教材选取的课文,尽管体裁、题材、风格等不同,但都是一定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的有机统一,以鲜明的形象,生动的语言,激发着学生的感情,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能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正确的,高尚的道德熏陶。
如:在教学中融合诚信教育,“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孔子)诚信是中国传统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宝贵财富。
但是在人民生活水平日臻提高的今天,我们却很遗憾的发现,当代社会陷入诚信不足的困境。
诚信缺失不仅对我国经济社会造成不利影响,而且也严重危及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作为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语文学科的担当者,我们在此方面的教育更是题中应有之义。
因此,如何在平时的教学中融入诚信教育,是值得我们去思考并作深入探讨的。
在教学《陈太丘与友期》时,基于文言意思的厘清后,我把教学重点放在人物语言的品析上,学生对此很感兴趣,积极参与探讨并借此把自己对人物的看法融入其中。
在教学过程中我着意插入这个问题——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学生结合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以及生活体验各抒己见,并最终归结到“信”、“礼”二字。
至此,我们的教学很自然的落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维度。
诚信问题也随之进入我们的讨论中。
在平等、融洽的氛围中,诚信意识得到了升华。
(二)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德育渗透的实效。
教师要正确引导、说服教育学生,用先进人物和实例教育学生、感染学生,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如何渗透德育实践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如何渗透德育实践概要:在德育教学中,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知行合一地感悟道德教育,并内化为自身的修养,我们在语文课堂开展“课前道德演讲”的活动,让道德走进课堂,接近学生。
“教师讲座”分为语文教师课堂讲学和学校优秀教师每周讲座,开辟语文第二课堂,为学生带来道德礼仪上的洗礼。
“社会交流”栏目邀请专家、学者、湛江好人、各行各业上的道德表率来与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获得多元化的教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语文课堂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知识、认识世界、感受文化,培养品德的空间,充分利用语文课堂,开展德育讲堂,将“知识、道德、育人”之道贯穿于授业之中,是语文教师“立德树人、传道授业”的优势。
一、以传统经典为载体渗透德育讲堂中国传统文化蕴含了华夏五千年的文化道德观。
学生通过阅读《论语》《孟子》《荀子》《弟子规》《孝经》《诗经》《大学》等传统文化中经典的道德主题分类语篇,在传统文化道德主体中有所思,有所得,从而构建正确的道德观。
以“孝老爱亲”专题为例,笔者在讲授“孝老爱亲——孝为德之本”专题时,将传统经典中关于孝道的语编撰如下:孝老爱亲—孝为德之本1.导语孝,《说文解字·老部》说:“孝,善事父母者。
从老省,从子。
”。
百善孝为先,孝是一种美德,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态度,一种礼仪。
有子曰:“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儒家学者认为顺父母,敬爱兄长,是实行仁德的根本。
“举孝廉”,汉代甚至将“孝”定位为选拔官吏的一个标准。
鸦知反哺,三报春晖;父母之恩,云何可报;慈如河海,孝若涓尘!我们当代青少年应了解中华民族孝为德之本的优良传统,培养自身尊老、敬老、助老、护老的优秀品德。
2.讲堂阅读链接(1)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论语》(2)子游问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
不敬,何以别乎?——《论语》(3)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乎。
中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方法与途径分析
中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方法与途径分析【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中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法与途径。
在提倡优秀文化传统方面,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注重文本选择方面,应选择具有积极向上价值观的文本进行教学;借力交流互动可以促进学生思想情感的交流和碰撞;利用课外活动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和增强其社会责任感;鼓励实践与体验则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德育渗透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其综合素质。
展望未来,可以进一步完善德育渗透的机制,提升教学效果。
中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是十分必要且有效的。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优秀文化传统、文本选择、交流互动、课外活动、实践与体验、重要性、未来发展、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传统的中学语文教学中,注重的主要是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训练,而对于德育的渗透相对较少。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语文教育也要更多地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德育渗透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的必然选择。
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地中学纷纷探索德育渗透的方法与途径,希望通过语文教学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价值观。
而有效的德育渗透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情感认知能力,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现德育渗透已成为教育研究的热点之一。
1.2 研究意义语文教学是中学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门学科,其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操。
在当今社会,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德育渗透已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之一。
对中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方法与途径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中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方法与途径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通过在语文教学中引入优秀的文化传统和经典作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师长、关爱他人,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社会责任感。
中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方法与途径分析
中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方法与途径分析【摘要】本文围绕中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方法与途径展开讨论。
在通过背景介绍和研究意义引发读者对该话题的关注。
正文部分包括加强师德建设、融入德育元素、开展德育课程、倡导德育教育理念和加强家校合作等内容,探讨了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德育的重要性。
结论部分总结了中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论述,希望可以引起各界对中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重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提供更好的保障。
【关键词】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师德建设、德育课程、家校合作、教育理念、研究意义、发展方向、重要性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学语文教学在传授语言知识的也逐渐开始注重德育渗透。
在当今社会,青少年面临着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困境,因此如何将德育教育融入到中学语文教学中,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品德修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中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方法与途径备受瞩目。
通过加强师德建设、融入德育元素、开展德育课程、倡导德育教育理念和加强家校合作等方式,可以有效地促进中学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的结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本文将从以上几个方面展开分析,探讨中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具体实施方法,为中学语文教师在德育工作中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中学语文教学是学生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语文教学德育渗透,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又可以促进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品德养成。
在当今社会,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和教育观念的转变,德育教育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共同关注的焦点。
而中学语文教学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课程之一,如何将德育理念融入到语文教学中,成为了当前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课题。
研究中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方法与途径,对于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文化修养具有重要意义。
浅析中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方法与途径
浅析中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方法与途径摘要:素质教育理念推广,教育改革全面深化,教育工作者越来越重视学生全面素养的提高。
语文作为中等教育阶段的基础性学科,占据了大部分课时,非常适合渗透德育教育。
本文从多个角度提出中学语文教学进行德育渗透的方法。
关键词:中学教育;语文教学;德育渗透引言:语文学科作为语言性质的学科,学习它是一个长期而动态的过程。
同时,语文学科涉及范围,知识覆盖面大。
种种特点决定了语文学科的教学非常适合开展德育渗透。
一、提高教师个人修养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核心,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能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师本人的言行举止无不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方方面面。
中学阶段的学生,尚未形成成熟的自我意识,学习新事物还是需要从成年人身上汲取经验,他们的主要学习对象即家长和教师。
因此,想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并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师应当从本人做起,积极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知识储备,注意个人生活作风,避免带给学校和学生不良影响。
教师应当积极参与师风师德建设的活动,从中培养自身的道德修养。
还应当积极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证能与政治思想的同步。
也要从生活习惯上改造自身,确保面对学生时具备一定的先进性,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为他们树立榜样。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中学语文教学中想要更好地渗透德育,需要教师主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学生敞开心扉,认真聆听教师的谆谆教导。
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特殊时期[1],开始形成一定程度的自我意识,但在生活上还要受到家长和教师的限制,矛盾的心理造成他们心理比较脆弱。
初中语文教师往往需要任教多个班级,语文教学内容又比较繁复,教师的教学课业压力比较大,难以真正做到面面俱到的关注学生。
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只重视知识内容的传授,忽略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德育渗透自然也无从谈起。
语文教师在掌握学生身心特点的基础上,应当根据他们具体的身心情况,采取适合的方式,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学语文教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基本途径摘要:中学语文教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式很多,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语文教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意识的基本途径,即在课文解读中渗透德育意识;延伸教材,促使学生主动自觉地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素质;在学生作文中有意识地渗透德育因素,让作文成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阵地。
关键词:语文;德育;途径
中图分类号:tp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9—0047—01
文以载道,文以明道,文道合一,历来都是语文教育的基本宗旨,只是目前语文教育教学中的这个“道”,其内涵已不再是那些毒害人民的落后的封建意识,而是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密切相关的、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伦理道德。
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毫无疑问,就成了这个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操作者。
那么,怎样在语文教育教学中去渗透德育意识,中学语文教育教学中又有哪些渗透德育意识的基本途径呢?笔者认为有三。
一、在课文解读中渗透德育意识
解读每篇课文,都应当有一个相同的要求:就是让学生弄清这篇文章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的,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观点,对生活的看法等);现在我们学习它,又有什么现实意义,也就是学生必须弄清作者的写作意图及学习它的现实意
义。
只有如此,他们才会积极地参与投入,把握好文章的思想内涵及写作技巧。
对学生来说,他们了解文章的现实意义比了解写作技巧更为重要,因为技巧(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所以,在教育教学中,笔者总是适时适当地把课文中隐藏的积极的德育因素尽可能充分地挖掘出来,结合学生思想实际,进行相关联的思想品德教育。
比如指导学生学习《纪念白求恩》一文时,结合学生实际,笔者组织他们以“《纪念白求恩》一文中我学到的”为题展开了讨论,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言,有的说:“学了这课书,白求恩大夫对同志的态度深深地教育了我,我感觉到自己太渺小,太自私,对别人关心太少,对同学关心得太少,对自己却想得太多,以后一定要改掉这种不良的品质。
”有的说:“学了这篇文章,我把自己和白求恩大夫一比,真是惭愧万分,他是加拿大人,来到中国,工作尚且这样负责任,他是为别的国家做事啊!而我,是个中国人,努力学习就是我现在的工作,我却马马虎虎的,得过且过,这样下去肯定不能成为祖国需要的建设人才,所以从今以后,我一定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力争将来能多为人类做点事情。
”……的确,经过这次讨论后,有的同学的思想确实有了很大的改变。
二、延伸教材,促使学生自觉主动地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素质
在把教材涉及的内容处理完之后,再以课文为中介,使学生在合情合理的基础上按自己的思路重写教材。
这样,他们就会把自己的那些良好的愿望熔铸进他们那些充满激情和个性的文章中。
如指导学生学习了《这不是一颗流星》之后,笔者来了一个假设——让
学生以原文为基础,假设阿婆临死前,浩波真的买到了熊皮手套,以“当阿婆戴上熊皮手套的时候”为题,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写一篇与课文密切相关的文章。
结果,绝大部分学生把阿婆戴上熊皮手套时的心情及浩波实现了诺言的心情都写了出来,想象合情合理,慈阿婆孝浩波的形象栩栩如生。
这个延伸教材的过程,对学生来说,难道不是很好的德育过程吗?再如,指导学生学习了《卖炭翁》后,笔者让学生把这首诗改写成一篇记叙文,要求有环境、语言、肖像、心理等描写,且不能背离原文原意。
结果,有的学生在其文章的结尾写道:“当时的社会是多么黑暗啊,卖炭老翁是多么可怜啊!然而,他只是那些可怜人中的一员”。
这种话语,正表达出他们对白居易笔下的卖炭翁的同情,同时也表现出他们对唐王朝的腐朽及其对人民的盘剥的仇恨,这些发自内心的喟叹,正是其良好的道德品质的流露。
三、在学生作文中有意识地渗透德育因素
言为心声,作文更不例外,所以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应当把学生作文当作对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块重要阵地,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通过作文,给班上的学生树立模范和榜样。
榜样教育应当是德育的基本途径之一,所以笔者主张在学生作文中写他们中“极好的同学”,写出其好之所在,在潜移默化中否定那些“极坏的同学”,使他们有意地向这些“极好的学生”靠拢。
这样一来,就可以全方位多层次地使他们得到极大的提高。
比如在上学期第六、七
两周,我分别以“我们班我最佩服的同学xxx”及“xx同学的优点”为题,让学生写他们身边的这些“极好的同学”及“同学的优点”,这样一来,他们在认真的观察和对比中,不断地反省了自己,改掉自己的缺点,学习别人的优点,并力争向那些被公认的好同学或自己佩服的同学靠拢。
有个同学写道:“薛朝成不仅学习相当好,而且对同学也相当关心,只要需要帮助,你随时都可以去找他,他随时都会乐呵呵地帮助你。
他对班集体的利益十分关心。
如果有同学做了有损他人或集体的事情,他一但发现,就会去问个究竟,并与他进行一番争辩,直到做错了事的同学心服口服。
……我真佩服他,一定要向他学习,争取也成为一个同学们佩服的人”。
正是如此,学生们在作文的过程中不断地反省自己,主动地、自觉地提高了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2)把社会问题纳入学生作文,让他们在对社会问题的观察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
语文课不同于其它的课程,它比其他任何一门课程的涉及面都要广,都要复杂得多。
教语文,千万不能成为那几册课本的奴隶,作为人师,笔者认为更当指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去摄取更多的语文知识及更强的语文能力,而这个语文知识的摄取过程及语文能力的提高过程,本身就是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发生裂变的过程。
所以,这个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当好指路人,帮助他们定出一个接纳的方向,把那些带有普遍性而又有现实意义的社会问题纳入他们的作文,让他们在作文的过程中去领悟生活的真谛,去提高自己鉴赏生活美的能力。
如在上学期第八周,有个学生写了
一篇题为《我的舅舅》的作文,文中的舅舅对“我”很好,对他们的母亲却很糟,作为外侄的“我”相当难受,真想对他说,人都有老的时候,你老了,如果你的儿子也这样对待你,你又会怎样想呢?随即,笔者以这篇作文为基础,引导他们对“舅舅”的做法进行了讨论之后,让学生写了一篇《舅舅,我想对你说》的作文。
许多同学认为:“父母把我们拉扯长大真不容易,我们怎么能那样对待父母呢?不论如何,她毕竟是你的母亲啊!”在今天,这个道德有些沉沦的年头,笔者认为让学生在作文中去思考敬老爱老这样的社会问题是有积极现实意义的。
通过作文,笔者觉得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确实有了很大的提高,有的甚至是飞跃。
总之,语文教育教学中德育意识的渗透不可仅限于教材的讲解,还要进行必要的延伸,在这种延伸中去开发学生的道德潜力,提高其道德水准,并把德育意识有意地渗透到学生作文中,使学生主动、自觉地创设情景,切实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