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解剖
颅脑正常解剖ppt

它包括基底动脉、大脑后动脉、小脑 下后动脉等分支,这些分支在颅内进 一步分支,形成广泛的血管网。
椎-基底动脉系的血流可以通过经颅 多普勒超声、磁共振血管成像等技术 进行检测,以评估血管的健康状况。
THANKS
颅脑正常解剖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Contents
• 颅骨解剖 • 大脑解剖 • 脑神经 • 脑室与脑池 • 脑血管解剖
01
颅骨解剖
颅盖骨
额骨
位于颅骨的前部,构成脑颅的 前额和顶部,参与眶、筛骨和
上颌骨的连接。
顶骨
位于颅骨的中部,构成脑颅的 顶部,具有保护大脑和维持颅 内压力的作用。
面神经
面神经是第七对脑神经,负责支配面部肌肉的运动和感觉。它分为三个部分:鼓索、膝状节和颅内的 面神经管。
面肌瘫痪是面神经损伤的常见症状,表现为口角下垂、流口水等。面肌痉挛也是面神经的一种病变。
听神经
听神经是第八对脑神经,负责传导听 觉信息。它由耳蜗神经和前庭神经组 成,终止于大脑听觉中枢。
VS
小脑
位置与结构
小脑位于延髓和脑桥的背 面,分为左右两个小脑半 球。
功能
小脑主要负责协调肌肉活 动,维持身体平衡,协调 眼球运动以及控制姿势和 步态。
与大脑的联系
小脑与大脑皮层之间存在 密切的联系,通过复杂的 神经网络实现信息传递和 整合。
03
脑神经
嗅神经
01
嗅神经是第一对脑神经,负责传 导嗅觉。它由鼻腔嗅粘膜的嗅细 胞发出,终止于大脑嗅觉中枢。
脑室的功能
脑室内的脑脊液通过脉络丛产生,并循环流动于脑室系统内。脑脊液的 循环有助于清除代谢废物、调节颅内压力和维持大脑内环境的稳定。
颅脑CT层面解剖

通过颅脑CT层面解剖,医生可以在手术过程中使用导 航系统,精确找到病变位置,提高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 性。
神经内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脑血管疾病
颅脑CT层面解剖可以清晰显示脑部血管的形态和 结构,有助于诊断和治疗脑血管疾病,如脑梗塞 和脑出血。
颅内感染
颅脑CT层面解剖能够发现颅内感染的迹象,如脑 膜增厚、脑实质病变等,为临床医生提供诊断依 据。
03 脑沟
大脑表面呈沟状凹陷,CT图像上可观察到脑沟的 形态和深度,对判断脑实质病变具有重要意义。
脑室及脑池CT解剖
侧脑室
脑池
位于大脑两侧的空腔,CT图像上可观 察到侧脑室的形态和大小,对判断脑 室扩大或脑积水等病变具有重要意义。
位于大脑表面或深部的间隙,CT图像 上可观察到脑池的形态和位置,对判 断脑实质病变或占位性病变具有重要 意义。
颅脑CT层面解剖
目录
• 颅脑CT解剖基础 • 颅脑CT层面解剖技术 • 颅脑常见病变的CT表现 • 颅脑CT层面解剖的临床应用 • 颅脑CT层面解剖的局限性
01
颅脑CT解剖基础
颅骨CT解剖
01 颅盖骨
包括额骨、顶骨、枕骨等,CT图像上呈现为连续 的骨性结构,对颅内组织起到保护作用。
02 面骨
包括上颌骨、下颌骨、颧骨等,CT图像上可观察 到面骨的形态和位置,对面部美观和功能具有重 要意义。
第三脑室
位于大脑中央的空腔,CT图像上可观 察到第三脑室的形态和位置,对判断 脑室扩大或脑积水等病变具有重要意 义。
02
颅脑CT层面解剖技术
轴位(横断面)CT解剖
横断面CT解剖是颅脑CT检查中最常用的层面,能 01 够清晰显示大脑的左右两侧结构,如大脑半球、
颅脑CT、MRI解剖学

椎-基底动脉系统
❖ 基底动脉主要分支: ❖ 小脑下前动脉 ❖ 小脑上动脉 ❖ 大脑后动脉
椎-基底动脉系统
❖ 大脑后动脉主要分支: ❖ 颞下前、中、后动脉及
距状沟动脉、顶枕动脉。
脑静脉系统
❖ 脑静脉系统由脑深部的引流静 脉和脑表面的浅静脉组成。
❖ 脑深部的引流静脉: ❖ 大脑大静脉 ❖ 基底静脉 ❖ 大脑内静脉
体池、枕大池、桥前池、大 脑大静脉池等。 ❖ 脑沟:中央沟、外侧裂沟、 矩状沟、扣带沟等。
六、颅脑血管解剖
❖ 颅脑动脉由颈动脉系统和椎 -基底动脉系统供血。
❖ 颈动脉系统:颈内动脉为脑 的主要供血动脉,颈外动脉 主要为颈面部供血,为颅骨 和脑膜的供血动脉。
❖ 椎-基底动脉:供应后颅窝 结构和部分大脑。
❖ 颅底骨因部位而表现不同。 ❖ 颅缝有解剖分布,斜行线
状、边缘增白。 ❖ 颅骨区分以颅缝为参照。
❖ 颅盖骨分高密度的外板和内板、 较低密度的板障。
❖ 颅底骨因部位而表现不同。 ❖ 颅缝有解剖分布,斜行线状、
边缘增白。
❖ 颅骨区分以颅缝为参照。
颅骨的MRI解剖
❖ 致密的颅骨呈低信 号,含骨髓的板障 呈较高信号。
❖ 腱膜和肌肉呈等T1短T2信号,T2WI不 易与骨区分,T1WI容易区分,不同部位 厚薄有别,但两侧对称。
❖ 以部位命名头皮软组织。
二、颅骨的CT、MRI解剖
❖ 颅骨由颅盖骨和颅底骨构成
❖ 颅盖骨:额骨(1)、顶骨(2)、枕骨的 部分(1)、颞骨的部分(2)。
❖ 颅底骨:蝶骨(1)、筛骨(1)、枕骨的 部分(1)、颞骨的部分(2)。
❖ 考考你脑的分叶?
脑的CT、MRI解剖
❖ 2)小脑:
❖ 位于后颅窝、天幕 下,分左右两侧小 脑半球、蚓部、齿 状核、小脑扁桃体 等。
颅脑矢状断层解剖及MRI

THANKS
感谢观看
多参数成像
MRI可利用多种参数 (如T1、T2、质子密 度等)进行成像,有 助于鉴别病变性质。
无创无辐射
相较于CT等有辐射的 影像学检查,MRI无 辐射损伤,对婴幼儿 和孕妇较为安全。
任意角度成像
通过调整扫描角度, MRI可以获取颅脑不 同方位的图像,有助 于全面观察病变。
MRI在颅脑矢状断层的应用案例
大脑半球是颅脑的主要组成部分,包 括左、右两个脑半球。每个脑半球由 大脑皮质、大脑髓质和脑室系统组成。
大脑髓质包括脑室系统、基底核和白 质等结构,其中基底核是大脑运动中 枢的组成部分,白质则负责传递神经
信号。
大脑皮质是神经系统的最高级中枢, 负责控制和调节人体的各种活动,如 运动、感觉、语言、思维等。
01 脑肿瘤诊断
MRI能够清晰显示肿瘤的位置、大小及侵犯范围, 有助于肿瘤的定性诊断。
02 脑血管病变
MRI可检测脑部血管狭窄、动脉瘤和血栓等病变, 为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03 脑外伤评估
MRI能够评估脑外伤后脑实质的损伤程度和范围, 协助临床医生判断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
颅脑矢状断层MRI的解读与
颅脑矢状断层MRI的常见病变
肿瘤
01
如胶质瘤、脑膜瘤、垂体瘤等,表现为局部组织异常信号,可
伴随占位效应。
脑血管病
02
如脑梗死、脑出血等,可表现为脑实质或脑室内的异常信号,
以及相应的血液循环障碍。
感染与炎症
03
如脑炎、脑膜炎等,可表现为脑实质或脑膜的强化,以及脑脊
液成分的变化。
颅脑矢状断层MRI的诊断流程与技巧
02 磁场与射频脉冲
MRI设备产生强大的静磁场,同时施加特定频率 的射频脉冲,使氢原子核发生共振并吸收能量。
颅脑解剖学

大脑上静脉 大脑中静脉 大脑下静脉
深组
大脑内静脉 大脑大静脉
大脑内静脉 大脑大静脉
谢谢!
胼胝体
边缘支
顶枕沟 楔叶 距状沟
穹隆
钩
嗅沟
海马沟
侧副舌回 视区
沟
海马旁回 枕颞沟
大脑皮质的机能定位: (1)躯体运动区: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的前部 (4、6区)。
躯体运动区
(2)躯体感觉区: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后部 (3、1、2区)。
躯体感觉区
(3) 听觉中枢:颞横回(41、42区)。
颞横回
(4)视觉中枢:距状沟两侧的皮质(17区)。 (5)嗅觉中枢:海马旁回钩的内侧部及其附近。
前脚 膝
后脚
(3) 各部的重要纤维束
前脚:
额桥束 丘脑前辐射
膝: 后脚 :
皮质核束 丘
皮质脊髓束 脑 皮质红核束
丘脑中央辐射 顶枕颞桥束
内侧膝状体 外侧膝状体
尾状核 豆状核
听辐射 视辐射
脑室
侧脑室
侧脑室上面观
前角 体部 后角
下角 三角区
间脑 diencephalon
间脑的外形和分部
1.背侧丘脑 Thalamus
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循环
脑室系统
侧脑室 第三脑室 第四脑室
侧脑室 中央部 前角 后角 下角
尾状核
丘脑 后角
前角
中央部 第3脑室
脑脊液循环途径
侧脑室 室间孔 第3脑室中脑水管 第4脑室 正中孔和外侧孔
上矢状窦
蛛网膜下腔
蛛网膜颗粒
脑的血液供应 脑的血管
1.颈内动脉 Internal carotid a. 大脑前动脉 Anterior cerebral a. 大脑中动脉 Middle cerebral a. 脉络丛前动脉 Anterior choroidal a. 后交通动脉 Posterior communicating a.
颅脑断层解剖

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 技术的发展,使得研究人 员可以实时观察大脑的功 能活动。
近年来,人工智能(AI) 技术的发展,为颅脑断层 解剖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 法和手段。
颅脑断层解剖结构
颅脑断层解剖的层次结构
01
部位,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促进科学研究:颅脑断层解剖的研究有 助于促进神经科学、认知科学等领域的
研究,为科学研究提供重要的基础。
提高教学效果:颅脑断层解剖的教学可 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颅脑的结构和功
能,提高教学效果。
颅脑断层解剖的研究进展
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 磁共振成像(MRI)技术 的发展,提高了颅脑断层 解剖的精确度和清晰度。
演讲人
颅脑断层解剖
目录
01. 颅脑断层解剖概述 02. 颅脑断层解剖结构 03. 颅脑断层解剖的应用 04. 颅脑断层解剖的发展趋势
颅脑断层解剖概述
颅脑断层解剖的定义
颅脑断层解剖: 对颅脑进行断层 扫描,以观察其 内部结构的一种
方法。
断层扫描:通过 计算机技术将扫 描得到的图像进 行重组,形成三
研究脑部发育:通过断层解剖图像,可以研究脑部发育过 程,了解脑部发育的规律。
教学与培训:通过断层解剖图像,可以帮助医学生和医生 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颅脑解剖结构,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
颅脑断层解剖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研究大脑结 构:通过颅 脑断层解剖, 可以更清晰 地了解大脑 的结构和功 能。
研究脑疾病: 颅脑断层解 剖可以帮助 研究人员更 好地了解脑 疾病的发病 机制和病理 变化。
02
大脑:包括大脑皮层、基底 核、丘脑、小脑等,负责高 级认知、运动控制等功能
《颅脑应用解剖学》课件

颅脑解剖学未来发展方向
1 2 3
深入研究大脑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随着神经科学的发展,未来颅脑解剖学将更加深 入地研究大脑各区域的结构和功能关系,揭示大 脑的工作机制。
跨学科整合与合作
颅脑解剖学将与生物学、遗传学、心理学等多个 学科进行更紧密的整合与合作,共同推动对大脑 的深入理解。
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随着影像技术、基因编辑等技术的不断发展,颅 脑解剖学将进一步拓展研究手段 学的兴起,颅脑解剖学得到了初
步发展。
近现代以来,随着医学影像技术 、神经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学 科的快速发展,颅脑解剖学得到
了更深入的研究和应用。
02
颅脑解剖学基础知识
颅骨解剖
颅骨是头部的骨性结构,主要 分为脑颅骨和面颅骨两部分。
脑颅骨包括额骨、顶骨、枕骨 、蝶骨和颞骨等,主要起到保 护大脑的作用。
神经生理学应用
神经生理学是研究脑功能的科学,与 颅脑应用解剖学密切相关。通过对脑 结构和功能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 理解神经系统的生理机制和功能调节 。
颅脑应用解剖学的研究成果为神经生 理学实验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材料和理 论基础。同时,神经生理学的实验结 果也为颅脑应用解剖学提供了新的研 究思路和方法。
03
颅脑解剖学应用
神经外科手术应用
神经外科手术应用是颅脑应用解剖学的重要领域之一。通 过对颅脑解剖学的研究,神经外科医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脑 的结构和功能,为手术提供重要的指导。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需要精确地了解脑组织的结构、位置 和毗邻关系,以避免损伤重要的神经结构和血管。颅脑应 用解剖学的研究成果为手术入路、手术操作和术后恢复提 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脑机接口与神经调控
颅脑解剖学的研究成果将为脑机接口和神经调控技术的发 展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有助于实现人脑与机器的交互和 调控。
(医学课件)颅脑正常解剖

第7对脑神经
面神经,主要支配面部表情和味 觉。
第8对脑神经
位听神经,主要负责听觉和平衡 感觉功能。
脑神经
第9对脑神经
舌咽神经,主要支配咽喉部感 觉和部分肌肉运动。
第10对脑神经
迷走神经,主要支配内脏器官 的感觉和运动。
第11对脑神经
副神经,主要支配胸锁乳突肌 和斜方肌。
第12对脑神经
舌下神经,主要支配舌肌运动 。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神经连接
小脑与大脑皮层、脑干和脊髓都有神经连接。这些连接允 许小脑接收来自身体各部分的信息,并调节身体的运动。
结构
小脑由两个半球组成,每个半球又分为三个叶:绒球叶、 小结叶和蚓叶。这些叶由许多小脑纤维束连接,形成一个 复杂的网络。
损伤影响
如果小脑受到损伤,可能会导致身体协调性、平衡感和运 动控制出现问题。这可能导致步态不稳、动作不协调和语 言障碍等症状。
功能
大脑髓质主要负责传递信 息,将大脑皮质和其他脑 区连接起来,形成复杂的 神经网络。
结构特点
大脑髓质由大量的神经纤 维组成,这些纤维交织在 一起,形成了复杂的髓鞘 结构。
大脑白质与灰质
定义
结构特点
大脑白质是指大脑半球内部的白色区 域,主要由神经纤维组成;大脑灰质 是指大脑半球表面的灰色区域,主要 由神经元细胞体组成。
第2对脑神经:视神 经,主要负责视觉功 能。
第1对脑神经:嗅神 经,主要负责嗅觉功 能。
脑神经
第3对脑神经
动眼神经,主要支配眼球运动和 瞳孔括约肌。
第4对脑神经
滑车神经,主要支配眼球上半部分 的运动。
第5对脑神经
三叉神经,主要支配面部感觉和咀 嚼肌运动。
颅脑CT解剖(图文)

颅脑CT解剖(图文)skC影像园1、蝶窦(Sphenoid sinus)2、延髓(Medulla oblongata)3、小脑(cerebellum) 绿色部分为颞叶(Temporal Lobe),浅红色部分为额叶(Frontal Lobe)skC影像园skC影像园skC影像园4、第四脑室(Fourth ventricle)5、小脑中角(Middle cerebellar peduncle)6、乙状窦(Sigmoid sinus)7、颞骨及乳突气房(Petrous temporal bone and mastoid air cells)8、桥小脑角(Cerebellopontine angle)9、脑桥(Pons) 10、垂体窝(Pituitary fossa) 绿色部分为颞叶(Temporal Lobe),浅红色部分为额叶(Frontal Lobe)skC影像园skC影像园11、小脑蚓部(Cerebellar vermis) 12、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 13、桥前池(Prepontine cistern) 14、鞍背(Dorsum sellae) 15、侧脑室颞角(Temporal horn of lateral ventricle) 绿色部分为颞叶(Temporal Lobe),浅红色部分为额叶(Frontal Lobe)skC影像园skC影像园16、环池(Ambient cistern) 17、角间池(Interpeduncular cistern) 18、大脑角(Cerebral peduncle) 19、侧裂池(Sylvian fissure) 绿色部分为颞叶(Temporal Lobe),浅红色部分为额叶(Frontal Lobe) skC影像园skC影像园20、小脑上池(Third ventricle) 21、侧脑室前角(Frontal horn of lateral ventricle) 21a、第三脑室(Third ventricle) 绿色部分为颞叶(Temporal Lobe),浅红色部分为额叶(Frontal Lobe),黄色部分为枕叶(Occipital Lobe)skC影像园skC影像园22、尾状核头部(Head of caudate nucleus) 23、岛叶(Insular cortex) 24、外囊(External capsule) 25、豆状核(Lentiform nucleus) 26、丘脑(Thalamus) 绿色部分为颞叶(Temporal Lobe),浅红色部分为额叶(Frontal Lobe),黄色部分为枕叶(Occipital Lobe)skC影像园skC影像园27、纵裂(Interhemispheric fissure) 28、内囊前肢(Anterior limb of internal capsule)29、内囊膝部(Genu of internal capsule) 30、内囊后肢(Posterior limb of internal capsule) 31、侧脑室三角区及脉络丛钙化(Trigone of lateral ventricle and calcified choroid plexus) 32、侧脑室枕角(Occipital horn of lateral ventricle) 绿色部分为颞叶(Temporal Lobe),浅红色部分为额叶(Frontal Lobe),黄色部分为枕叶(Occipital Lobe),褐色部分为顶叶(Parietal Lobe)skC影像园skC影像园33、侧脑室体部(Body of lateral ventricle) 34、放射冠(Corona radiata) 浅红色部分为额叶(Frontal Lobe),黄色部分为枕叶(Occipital Lobe),褐色部分为顶叶(Parietal Lobe)skC影像园skC影像园35、半卵圆中心(Centrum semiovale) 浅红色部分为额叶(Frontal Lobe),黄色部分为枕叶(Occipital Lobe),褐色部分为顶叶(Parietal Lobe) 额骨(FB— Frontal bone) 顶骨(PB — Parietal bone) 枕骨(OB— Occipital bone)skC影像园skC影像园36、中央前回(Pre-central gyrus) 37、中央沟(Central sulcus ) 38、中央后回(Post-central gyrus) 浅红色部分为额叶(Frontal Lobe),褐色部分为顶叶(Parietal Lobe)skC影像园skC影像园 浅红色部分为额叶(Frontal Lobe),褐色部分为顶叶(Parietal Lobe)skC影像园skC影像园浅红色部分为额叶(Frontal Lobe),褐色部分为顶叶(Parietal Lobe)skC影像园。
《颅脑正常解剖》课件

小脑损伤的症状
小脑损伤可能导致共济失 调、协调障碍、平衡失调 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影响 日常生活。
脑干
脑干的解剖结构
脑干位于大脑的底部,是 连接大脑和脊髓的重要部 分,包括延髓、桥脑和中 脑。
脑干的功能
脑干负责许多重要的生命 维持功能,如呼吸、心跳 、觉醒等,还参与感觉和 运动的传导。
脑干损伤的症状
椎基底动脉是脑的另一主要供血动脉,负责供应大脑后2/5部分和小脑的 血液。
它起始于锁骨下动脉,在颅内分支为小脑下前动脉、小脑下后动脉、脑 桥动脉和基底动脉等。
椎基底动脉系统主要负责维持平衡和协调功能。
脑底动脉环
脑底动脉环是由多条脑底动脉组成的环 状结构,主要位于颅底下方。
它包括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 后动脉、眼动脉、后交通动脉和基底动
脑池
脑池是脑表面和颅骨之间的间隙,内 有脑脊液充盈。
常见的脑池有侧脑室、第三脑室、第 四脑室等,它们是脑脊液循环的重要 部分。
脑池的存在使得脑组织具有一定的活 动度和缓冲作用,减少外界对脑组织 的冲击。
01
大脑半球
大脑皮质
大脑皮质是大脑半球最外层的灰质结 构,分为额叶、顶叶、枕叶和颞叶四 个主要区域。
脑干损伤可能导致意识障 碍、瘫痪、感觉丧失等症 状,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
01
脑血液循环
颈内动脉系统
颈内动脉是脑的主要 供血动脉之一,负责 供应大脑前3/5部分 的血液。
颈内动脉系统主要负 责处理感觉、运动和 认知功能。
它起始于颈总动脉, 在颅内分支为大脑前 动脉、大脑中动脉和 眼动脉等。
椎基底动脉系统
同的功能区域。
沟回的形成和个体差异与人类的 认知和行为能力密切相关,如语 言、运动和空间能力等方面的表
颅脑解剖PPT

脑脊液循环
谢谢
(一)位置 颅后窝内小
脑幕下方,脑 干的背侧。
重约150g
小脑下面观
小脑扁桃体
小脑的功能:是运动调节中枢,调 节同侧骨骼肌运动。
1)调节肌张力 2)维持身体姿势平衡
3)协调随意运动
受损后,同侧肌张力降低; 平衡失调; 共济运动失调; 运动性震颤。
(一)脑干外形:
1.腹侧面: 动眼神经
大脑脚 三叉神经
后 交 通 动 脉
颈内动脉的主要分支
眼动脉
大脑后动脉
小脑上动脉
椎
基
底
动
脉
的 迷主
脑
路要
桥 动
动分
脉
脉支
脊髓后动脉
脊髓前动脉 小脑下后动脉
小脑下前动脉
前大 交 脑大 通 前脑 动 动中 脉 脉动
脉
大
后
脑
交
后
通
动
动
脉
脉
大脑动脉环Willis环
三、大脑的静脉
大脑的静脉不与动脉伴行,分为浅、深两群, 浅静脉直接注入硬脑膜窦深静脉汇合成大脑大静 脉注入直窦.
颅中窝
颅骨
颅后窝
颅前窝 枕骨大孔
脑的被膜
硬脑膜 脑蛛网膜 软脑膜
脑
端脑
端脑
间脑 间脑
小脑
脑干
{脑干} 中脑
脑桥
小脑
延髓
端脑的外形
大 脑 纵 裂
每个半球分为上外侧 面、内侧面和下面。
端脑的内部结构
大脑皮质 大脑髓质 基底核 侧脑室
皮质 髓质
岛 叶
侧脑室
髓质
基底核
小脑 Cerebellum
颅脑解剖
颅脑解剖ppt课件

31
顶叶 parietal lobe
中央后沟
顶内沟
中央后回
顶 叶
顶上小叶
顶下小叶
缘上回
角回
32
颞上沟
颞下沟
颞叶
Temporal lobe
颞上回 颞中回 颞下回
颞横回
33
枕叶和大脑半球内侧面的沟回
顶枕沟
枕叶
Occipital lobe
距状沟 楔回
舌回
胼胝体沟
6
7
硬脑膜形成的特殊结构
1、大脑镰 2、小脑幕 3、小脑镰 4、鞍膈
8
硬脑膜窦
上矢状窦 下矢状窦 直窦 窦汇 横窦 乙状窦 海绵窦 岩上窦 岩下窦
9
海绵窦 (cavernous sinuses)
位置:蝶鞍两侧 内容: (从上→下经窦外侧壁) 动眼神经 滑车神经 眼神经(V1) 上颌神经(V2) 窦内有: 颈内动脉 展神经
48
内囊损伤表现: “三偏”症状 (偏瘫、偏麻、偏盲)
49
脑干
Brain stem
脑
Brain
端脑(teleencephalon) 间脑(diencephalon) 小脑(celebellum) 中脑(midbrain, mesencephalon) 脑桥(pnos) 延髓(medulla oblongata)
42
胼胝体 (corpus callosum)
43
穹隆连合
44
(2) 联络纤维 (association fibers)
弓状纤维 上纵束 下纵束 钩束 扣带
45
(3) 投射纤维 (projection fibers)
颅脑局部显微解剖PPT课件

在左、右视神经之间鞍结节隆起 的高度超过视神经管内口处视神 经的水平时,影响经额手术入路。
LIZHENHUA
12
夹角 视神经管的长轴与正中矢状面的
夹角在新生儿为460,至成人减至 390。 两侧视神经之间的夹角的大小受 视神经颅内段长度的影响,从 100~850不等,平均600。 两侧视神经的夹角越小,经额- 垂体手术的手术野越小,手术越 困难。
半开放型:间距在2~5mm 之间者,占40%。
LIZHENHUA
21
蝶鞍的形态大小 蝶鞍的长度以矢状径上鞍结节到鞍
背的距离表示 蝶鞍的宽度以鞍底的最大横径表示 蝶鞍的深度以鞍底至鞍结节—鞍背
连线的最大垂直距离表示。 蝶鞍的长度最大值为17mm,宽度为
10~15mm,深度最大为13mm。
LIZHENHUA
20
鞍底
形状不一,有明显垂体窝者占 51%,其余稍有凹陷。小儿鞍 底较厚,可达2mm,随着蝶窦 的扩大,鞍底也随之变薄,成 人一般为1mm(70%)。较薄 的鞍底有利于经蝶-垂体手术。
根据前、后床突间距的不同, 将蝶鞍分三型:
开放型:间距大于5mm,占 39%。
闭锁型:间距小于2mm,占 21%。
LIZHENHUA
17
蝶鞍区 Sellar area
LIZHENHUA
18
一、蝶鞍
蝶鞍位置 蝶鞍区位于颅中窝中部,蝶骨体上面,
是指蝶鞍及其周围的区域。 蝶鞍内容 是指蝶骨体上面呈马鞍状的部分,包 括前床突、交叉前沟、鞍结节、垂体 窝、鞍背和后床突。 蝶鞍中部凹陷,为垂体窝。垂体窝前 方两侧有蝶骨小翼后缘内侧端的结节 状突起,称为前床突。 垂体窝前方的圆形隆起,称鞍结节, 其两侧常有小骨突,称中床突。 鞍结节前方的横沟,称为交叉前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额叶直回
额叶直回
眶回
眶回
额上回
额上回
额中回
额中回
额下回
额下回
颞叶
• 为外侧沟以下部分
• 颞叶有、颞上回,颞中回,颞下回
颞上回
颞上回T1
颞上回T2
颞中回
颞中回
颞中回
颞下回
颞下回
颞下回
• 顶叶:位于中央沟之后,顶枕裂于枕前切迹 连线之前。在中央沟和中央后沟之间为中央 后回。横行的顶间沟将顶叶余部分为顶上小 叶和顶下小叶。顶下小叶又包括缘上回和角 回。响应疼痛、触摸、品尝、温度、压力的 感觉,该区域也与数学和逻辑相关。
顶枕沟
顶枕沟
距状沟
• 从胼胝体后缘弓形向后达枕叶后端
距状沟
距状沟
大脑皮质的机能定位
• 第一躯体运动区(motor area):中央前回、旁 中央小叶前部。 • 第一躯体感觉区(somesthetic area):中央后 回、旁中央小叶后部。 • 视区(visual area):距状沟周围皮质。 • 听区(acoustic area):颞横回。 • 语言区(linguage area):书写中枢、运动性语 言中枢、听觉性语言中枢、视觉性语言中枢。
顶上回
顶上回
缘上 回
缘上 回
• 枕叶位于枕顶裂和枕前切迹连线之后。在内 侧面,距状裂和顶枕裂之间为楔叶,与侧副 裂候补之间为舌回。负责处理视觉信息。
枕上回
枕上回
小脑蚓部
小脑蚓部
小脑扁桃体
小脑扁桃体
小脑半球
小脑半球
• 大脑内部主要结构
豆状核
• 位于岛叶深部,背侧丘脑的外侧,形状近 似双凸透镜 • 在水平切面上豆状核分三层 • 壳 • 外侧苍白球 • 内侧苍白球
MRI解剖—颅脑
大脑外侧面观
大脑内侧面
大脑外侧面的 主要沟回
外侧裂
• 由大脑半球下面经外侧面斜向后上方
外侧裂--T1WI
外侧裂--T2WI
中央沟
• 起于大脑半球上缘中点稍后方,经上外侧 面斜向前下方。 • 中央沟为大脑水平断面上最深的一条脑沟
中央沟
中央沟
顶枕沟
• 位于大脑半球内侧面的后部,并转至上外 侧面
大脑镰
• 额叶的功能与躯体运动、发音、语言及高级 思维活动有关。顶叶的功能与躯体感觉、味 觉、语言等有关。枕叶与视觉信息的整合有 关。颞叶与听觉、语言记忆功能有关。岛叶 与内脏感觉有关。边缘叶与情绪、行为、内 脏活动等有关。 • 间脑可分为5部:背侧丘脑、上丘脑、下丘脑、 后丘脑和底丘脑。
额叶
• 额叶为外侧沟上方和中央沟之前的部分
豆状核壳
豆状核壳
苍白球
苍白球
尾状核
• 为一弓形棒状的灰质团块,分头、体、尾
尾状核头
尾状核头
尾状核体
尾状核体
内囊
内囊
丘脑
丘脑
半卵圆中心
半卵圆中心
大脑脚
桥脑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桥脑
三脑室
四脑室
四脑室
中脑导水管
中脑导水管
垂体
垂体
大脑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