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文化长廊建设工程

合集下载

边疆文化长廊建设情况汇报

边疆文化长廊建设情况汇报

边疆文化长廊建设情况汇报边疆地区是我国的重要区域,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边疆文化,我国积极推动边疆文化长廊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首先,我们在长廊建设中注重挖掘和保护边疆地区的传统文化。

通过深入调研和实地考察,我们发现边疆地区有着独特的民俗风情、传统工艺和民族习俗,这些都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我们采取措施,开展文化资源的调查和整理工作,建立了边疆地区传统文化档案库,为长廊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支撑。

其次,我们在长廊建设中注重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提升文化传播和展示效果。

我们利用数字化技术,建立了边疆文化长廊的虚拟展示平台,通过网络和移动设备,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体验边疆文化。

同时,我们还在长廊建设中引入了多媒体展示和互动体验,丰富了文化传播形式,提升了观众的参与感和体验效果。

再次,我们在长廊建设中注重加强与周边地区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边疆地区与邻近的国家和地区有着密切的文化联系,我们积极开展文化交流活动,邀请外地艺术家和学者来访,举办文化交流展览和学术研讨会,促进了边疆文化与外部文化的对话与融合,拓展了文化长廊的影响力和传播范围。

最后,我们在长廊建设中注重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培养一支懂文化、爱文化、会传播的文化工作队伍。

我们组织开展文化艺术培训和传统技艺传承活动,鼓励和支持基层文化人才参与长廊建设,推动边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总的来说,边疆文化长廊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大长廊建设力度,完善长廊建设规划,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提升文化传播和展示效果,促进边疆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边疆文化长廊能够成为边疆地区的文化名片,展现出边疆地区丰富多彩的文化魅力,为促进民族团结和文化交流做出更大的贡献。

打造云南边防“八千里文化长廊”

打造云南边防“八千里文化长廊”

打造云南边防“八千里文化长廊”作者:李英玉来源:《军营文化天地》2014年第01期2010年以来,云南省军区依托防区悠久的边疆历史、浓郁的民族风情、鲜明的地域特色,把军营文化与服务官兵、提升战斗力、促进边疆和谐发展“对接”,努力构建先进军事文化,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着力打造云南边防“八千里文化长廊”,为捍卫边防稳定、维护社会稳定、保持部队稳定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坚强的思想保证。

构筑戍边官兵精神高地,构建繁荣稳定的和谐边疆,努力打造特色鲜明、独树一帜的边防文化“在新形势新任务面前,必须深入持久地挖掘边防文化精髓,弘扬边防文化精神,大力构建特色鲜明、独树一帜的边防文化,为省军区部队提升战斗力、促进云南经济发展、巩固边疆社会和谐稳定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这是云南省军区党委一直深入思考和高度关注的问题。

对此,省军区着眼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从2010年起,把云南边防“八千里文化长廊”建设作为部队一项基础性大项工作坚持不懈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在推进云南边防“八千里文化长廊”建设中,省军区始终抓住高举旗帜、听党指挥这个根本,始终围绕报效国家、履行使命这个核心,始终践行造福人民、服务社会这个宗旨,始终关注维护团结、共建和谐这个重点,按照军政一体、军民结合、军地互动、军事当先的建设思路,着力“建好一批基地、倡导两种观念、服务三个稳定、培育四支队伍、狠抓五个活动、传承六种精神”。

3年多来,云南边防“八千里文化长廊”以其深厚的传统边防文化为底蕴,以教育人、培养人、锻炼人、塑造人为目标,既丰富了官兵的文化娱乐生活,增强了官兵抵御不良文化思想侵蚀的“免疫力”,又为确保省军区部队稳定、捍卫云南边防稳定、维护云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云南边防“八千里文化长廊”已深入全省、深入边关、深入人心,取得了文化强边、文化固边、文化兴边的综合效益。

倾心打造励志铸魂的先进边防文化,筑牢官兵高举旗帜、听党指挥的思想政治基础云南省军区部队防区及当面情况复杂多变,边境上各色人员云集,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十分激烈,部队官兵面临巨大考验。

边疆文化长廊建设工程

边疆文化长廊建设工程

边疆文化长廊建设工程——普洱市江城县整董镇整董村曼景寨小组民申报材料一、项目背景曼景寨小组是以傣族为主要民族的村民小组,是最具有民族特色的村寨。

曼景寨傣居群落仍保留着古老的傣家吊脚楼建筑风格,在建筑外形上保持傣族传统民居干栏式、屋面小片瓦的建筑风格和特色。

傣族人民拥有自已的文字、语言和服饰;独具特色的傣族音乐、舞蹈、手工织锦技艺及手抄经文。

当地群众勤劳、善良,民风、民俗淳朴,主要民族节日有:傣族泼水节、新米节等。

曼景寨小组被列为国家级传统村落名录,曼景寨小组现有两位在当地德高望重的文化传承能人,分别是傣锦传授能人咪宰金,刀舞、拳舞传授能人白荣清。

他们带徒传艺,上有师承,下有传人,形成了长辈——父辈——亲戚、儿女、朋友的传承学习模式。

多年来群众一直自发组建了一支文艺队,积极展现整董傣家风情的民风、民俗,传承傣族民间文化。

平时在节庆日子或农闲时间都在当地文化活动室、勐桑落广场及村落里表演,主要以歌曲、舞蹈等表演为载体,整合镇内的文化资源,传承民间文化,丰富群众文化活动,发扬整董镇民间文化,为村民搭建一个文化平台,把傣族民间民俗文化活动推向新高潮。

曼景寨位于政府驻地,该小组辖区土壤肥沃、年均气温19℃,年均降雨量1669.7mm,雨量充沛,属于典型亚热带立体农业气候,是整董村的主要产粮区之一。

除此之外,还适宜种植甘蔗、茶叶、咖啡、水果、橡胶等亚热带作物;该小组经济作物是橡胶。

是以傣族为主要民族的村民小组,是最具有民族特色的村寨,仍保留着古老的傣家吊脚楼建筑风格,拥有自已的文字、语言和服饰;当地群众勤劳、善良,民风、民俗淳朴,主要民族节日有:傣族泼水节、祭塔、新米节等。

总户数46户; 人口225人;耕地面积538亩;人均耕地1.51亩;农田面积323亩;茶叶175亩;橡胶面积3382.2亩; 猪120头;家畜266只;人均纯收入3691元;人均占有粮343公斤。

二、实施范围及时间(一)实施范围:民族文化示范村是一个系统工程,本规划以整董镇整董村曼景寨小组为示范村,村寨覆盖曼景寨46户225人。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文化建设成就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文化建设成就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文化建设成就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中国文化建设在探索中前进,在曲折中发展,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大力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经过六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实践与发展,各项文化建设成就斐然,当前文化建设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之一。

(一)文艺创作日益繁荣。

各级文化部门不断加强对艺术创作的扶持和引导,组织中国艺术节、中国戏剧节等活动,开展文华奖、群星奖评奖,实施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和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为艺术创造搭建展示舞台,营造良好环境。

广大艺术工作者积极投入艺术创作活动,各个文艺门类涌现出一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艺术精品,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其中,“文华奖”自1991年设立以来,有96个剧目获“文华大奖”,329台剧目获“新剧目奖”。

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共推出50台精品剧目,100多台优秀剧目。

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推出了104件优秀美术作品,即将在中国美术馆展出。

昆曲、京剧等艺术的专项振兴规划相继实施,传统艺术焕发了新姿。

“文化下乡”、“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活动坚持不断,活跃了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了青少年的艺术修养。

2002至2008年,全国各级艺术院团在农村演出场次达202万场、观众人数超过32.5亿人次。

文艺理论研究不断开辟新领域、创造新成果。

自1983年以来,850余项艺术学科研究课题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及文化部资助。

《中华艺术通史》等理论研究成果完善了艺术学科体系。

(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具规模。

随着工作理念的不断深化,社会文化工作逐步从“唱唱跳跳”的一般性活动组织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转变。

随着国家对公共文化事业投入的不断加大,各级文化设施建设不断推进,逐步建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极其薄弱,1949年全国各类图书馆只有55个,文化馆(含群艺馆)896个,博物馆21个。

边境文化长廊建设规划

边境文化长廊建设规划

边境文化长廊建设规划和龙市“图们江千里边境文化长廊”建设工程是全国万里边境文化长廊建设工程的组成部分。

按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计划形成一条以图们江为中心,文化设施配套,文艺活动活跃,民族特色浓郁,社会效益突出,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文化长廊。

建设“图们江千里边境文化长廊”,一要实现城镇文化网络完善化和城镇文化繁荣;二要提高各族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净化社会风气和育人环境,改善社会治安和卫生面貌;三要优化投资环境、旅游环境,促进地区边贸、外经贸和旅游业发展;四要发挥文化艺术寓教于乐、以文“化”人的积极作用,用高扬社会主义时代主旋律的文化精神产品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活动,增强各民族相互依存的和谐密切关系和整体向心力、凝聚力;五要使享誉世界的朝鲜族民俗文化,在小康进程中进一步发扬光大,并在沟通东北亚经济文化交流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二、规划目标根据现有基础和经济条件,和龙市“图们江千里边境文化长廊”建设拟计划新建文化馆、站(包括口岸综合文化设施)3个,总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计划新建图书馆1个,总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新建博物馆1个,总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

以上项目合计建筑面积8,200平方米,现已进入全市的重点规划项目。

并抓好18个边境农村文化室的建设,开发民俗文化资源。

充分发挥图们江风光旅游资源的特点,开辟文化长廊为经贸线、文化线、旅游线、友谊线。

使“图们江边境文化长廊”点线相连、形成一个整体,步入规范化、整体化发展的新阶段。

三、基本方法(一)以农村文化室为基点,以边境镇和边境口岸为重点,实行统一规划与分段规划相结合,分步建设,逐渐合拢。

从实际出发,加强分类指导,区别难易、突出重点,优先抓好当地积极性高、工作基础较好的地方的建设,以典型引路,带动一般。

(二)突破原有分散的、“星点”型的文化建设路子,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按“大文化”思想,集文化体制改革、文化设施和队伍建设、社会文化活动开展、文化经济发展等为一体,包容文化工作和农村文化教育、科技普及推广、体育活动以及旅游景点的综合建设等相关方面,并且与边境贸易和农村奔小康结合起来,全面建设,全面发展。

黑龙江省文化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黑龙江省文化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黑龙江省文化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黑龙江省文化厅•【公布日期】2015.04.12•【字号】黑文发〔2015〕74号•【施行日期】2015.04.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化正文黑龙江省文化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黑文发〔2015〕74号各市(地)文广新局,绥芬河市、抚远县文广新局,省农垦、森工总局文化局:为进一步提高边疆地区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和覆盖辐射能力,充分发挥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在维护边疆文化安全和文化主权、促进边疆和谐稳定方面的积极作用,依据《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十二五”规划纲要》,文化部于2014年启动了“全国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示范点建设工作。

该项目旨在我国沿边沿海的18个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建的文化共享工程服务点和公共电子阅览室基础上,创新推广移动数字服务、远程数字服务,进一步消除盲点,构建环绕我国边疆地区的广覆盖、高效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打造边疆公共文化服务品牌。

由于黑龙江省边疆地区不仅有行政区划的县、乡镇、村,还有边防驻军部队、边境海关口岸、国营农场(队)、国营林业局(林场)、重点旅游景区等各单位,分属不同系统,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和要求,黑龙江省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建设由省文化厅协调相关部门,由文化共享工程省级中心(省图书馆)作为项目建设责任单位,统筹全省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的服务网络设施建设。

为全面推进此项工作,现将《黑龙江省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建设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各地按《方案》要求认真组织调研,确定你地区(系统)的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基层服务点拟建名单,并将建点基础情况表一同于5月5日前上报黑龙江省图书馆(省级中心)。

联系人:王珊徐世鸣联系电话:95990574、85990573联系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长江路218号黑龙江省图书馆资源共享部附件:黑龙江省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基层服务点基础情况表(略)黑龙江省文化厅2015年4月12日。

文化长廊工程建设方案

文化长廊工程建设方案

文化长廊工程建设方案一、前言文化长廊是一种城市公共空间,旨在展示城市的文化底蕴和历史风貌,提供人们休闲娱乐、学习交流的场所,为城市增添新的文化氛围。

本文旨在探讨文化长廊工程的建设方案,以及如何充分挖掘城市的文化资源,打造一条有魅力的文化长廊。

二、文化长廊的定位文化长廊的建设需要明确定位,根据城市的特色和历史文化背景,确定文化长廊的主题和发展方向。

在进行定位时,需要充分调研城市的历史文化,了解城市的发展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规划,同时也需要考虑文化长廊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效益。

根据不同城市的实际情况,文化长廊可以定位为历史文化长廊、艺术长廊、科技长廊等不同类型的长廊。

三、文化长廊的规划文化长廊的规划需要综合考虑城市的地理环境、交通状况、人口分布等因素,确定文化长廊的具体位置和范围。

在规划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周边居民的需求,打造一个方便、舒适的公共空间。

同时,还需要考虑长廊的通行性和互动性,确保长廊上的文化资源能够被广泛传播和接受。

四、文化长廊的建设1. 建设文化长廊的配套设施文化长廊的建设需要配套建设一系列设施,包括公共休闲空间、文化展示场馆、文化创意产业园、文化商业街等。

这些设施将满足市民休闲娱乐、文化学习、艺术创作等多种需求,同时也能为城市的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支持。

2. 建设文化长廊的文化景观文化长廊的景观设计应该融入城市的文化元素,展示城市的历史和人文风貌。

可以在长廊上设置文化雕塑、历史展览、街头艺术等景观,体现城市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品味。

3. 建设文化长廊的文化活动文化长廊的建设也需要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包括演出、展览、文化节庆等。

这些文化活动将丰富市民的精神生活,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并且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五、文化长廊的管理文化长廊的管理需要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包括管理机构、管理制度、管理人员等。

管理机构需要负责长廊的日常运营和维护,保证长廊的正常运行和服务质量。

文化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文化工作的意见〉的通知》的通知

文化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文化工作的意见〉的通知》的通知

文化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文化工作的意见〉的通知》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文化部(已撤销),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公布日期】2000.02.12•【文号】文社图发[2000]8号•【施行日期】2000.02.1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民族区域自治,文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体育综合规定正文文化部、国家民委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文化工作的意见》的通知(文社图发〔2000〕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民(宗)委(厅、局):为贯彻落实1999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文化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文化事业发展,现将《关于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文化工作的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二000年二月十二日关于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文化工作的意见在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文化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文化事业发展,不仅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需要,而且对于提高全民族素质,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维护祖国统一,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具有特殊的作用和重要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来,中央各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重视少数民族文化工作,采取特殊的政策和措施,促进了民族地区文化事业的发展。

但是,从整体来看,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建设仍然落后于内地,特别是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比较大,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比如,国家“六五”计划提出的“县县有文化馆、图书馆,乡乡有文化站”的目标,迄今尚未实现的主要是少数民族地区,有一部分文化设施极其简陋,文化艺术人才缺乏,边远地区各族人民群众看戏难、看书难、看电影难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有的地区由于文化生活贫乏,封建迷信、赌博等沉渣泛起,影响了社会安定。

丝绸之路边疆文化长廊至年建设规划

丝绸之路边疆文化长廊至年建设规划

丝绸之路边疆文化长廊至年建设规划进入新世纪,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实施“文化兴边”的战略部署,为全面提高我县文化建设水平,有计划、有组织地推进文化长廊建设工程,根据《丝绸之路边疆文化长廊至年建设规划》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订《县丝绸之路边疆文化长廊至年建设规划》。

一、指导方针××年至年,县丝绸之路边疆文化长廊建设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施“文化兴边”战略、构建和谐社会、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为总体发展目标,强抓西部大开发和乌昌经济一体化的良好机遇,建立较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中心,以扩大农牧区和城市社区为重点,以各有关部门联手共建为主要形式,以“文化长廊”工程为龙头,进一步推进基本文化阵地、基本文化队伍、基本文化活动内容、基本文化活动方式的“四基”建设,形成较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努力发展和繁荣具有时代特征、民族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进一步丰富各族人民的文化生活,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努力促进县域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为维护祖国统一,实现的长期发展和稳定做出贡献。

二、建设目标根据《“丝绸之路边境文化长廊”建设规划(年-××年》和《“丝绸之路边境文化长廓”(县、市、区)建设标准》,经过十年不懈努力,我县的文化建设工程取得很大进展。

至今,已投资万元实施了县文化中心等城市主体标志性设施(包括县文化馆、博物馆、文化广场);个乡镇中,小康文化乡镇个,体育先进乡镇个;个乡镇文化站中,自治区特级文化站一个,一级文化站个,标准文化站一个,有个文化站已扩建为文化中心;全县建成个村级文化室,普及率达%;个村民小组已建个文化室,普及率达%。

全县已建各类体育场地个。

其中体育场个,体育馆个,蓝球场个,游泳池个,排球场个,保龄球房个,田径场个,室外轮滑场个,小运动场个,非标准场地个。

县城参与共建的社区、机关、企事业、军营、学校等文体活动场所多处。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丝绸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丝绸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丝绸之路边疆文化长廊2005至2010年建设规划等文化建设相关文件的通知【法规类别】文化综合规定【发文字号】新政办发[2005]113号【发布部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发布日期】2005.06.07【实施日期】2005.06.07【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丝绸之路边疆文化长廊2005至2010年建设规划等文化建设相关文件的通知(新政办发[2005]113号)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各州、市、县(市)人民政府,各行政公署,自治区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丝绸之路边疆文化长廊2005至2010年建设规划》、《关于贯彻落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丝绸之路边疆文化长廊2005至2010年建设规划〉的实施意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建设先进县(市、区)评选标准》已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00五年六月七日199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丝绸之路边疆文化长廊建设工程作为全国万里边疆文化长廊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式启动。

在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领导下,自治区制订下发并组织实施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丝绸之路边境文化长廊”建设规划(1994—2004)》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丝绸之路边境文化长廊”(县、市、区)建设标准》。

经过十年不懈努力,这项兴边福民的社会文化重点工程取得了很大进展。

至2004年,《规划》建设任务已大部分完成,较大地推动了我区文化事业整体发展,促进了县以下农村三级文化网络的建设。

目前,一个沿着古丝绸之路,依托现代交通网络连接,文化设施初步配套,文艺活动比较丰富,民族文化特色浓郁,社会效益不断提高的“廊”形边疆文化带已经初步形成,使我区成为向西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为推进自治区两个文明建设做出了较大贡献。

但是,由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我区边疆文化长廊建设工程的发展还不平衡:一部分地、县《规划》任务还未完成,特别是在边远山区、贫困地区还存在空白点。

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的建设与发展研究

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的建设与发展研究

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的建设与发展研究摘要:为提升边疆地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实现公共文化设施与边疆军民的“零距离”,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启动建设“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

本文结合黑龙江省特点以“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管理概念为起点,总结当前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管理与服务中存在的不足,提出规范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管理与服务的对策,进而发挥文化在稳边、固边、兴边中的作用,促进边疆地区基础生活稳定和经济协调发展。

关键词: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公共文化服务;边疆地区一、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概念。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政府对于公共文化事业建设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中央和各级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深化制度改革、优化资源配置,给予相应政策扶持,使得我国城乡公共文化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于 2012 年开始组织实施了“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建设,旨在我国沿边沿海的18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已建文化共享工程服务点基础上,强化无线和移动服务功能,因地制宜地整合资源,加强省际合作、提升配置标准,消除盲区漏洞,构建我国边疆地区的覆盖广、功能全、效能高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

“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良好的组织配合、战略规划指导实施。

国家文化部和公共文化司共同组织领导了“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工程,在山东、浙江、福建、等地区建设一批示范点,各地方结合实际构建了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制定了终端设备相应使用管理规范以确保“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高效、有序管理开展。

二、黑龙江省“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现行管理与服务的不足。

黑龙江省是中国最东北的省份,北部、东部以黑龙江、乌苏里江为界与俄罗斯相望,有3 000多公里的边境线,是我国重要的边疆省份。

黑龙江省在“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相关工程的推广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管理与服务工作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专业人才与设备硬件不足。

丝绸之路边疆文化长廊 2023至2023年建设规划

丝绸之路边疆文化长廊 2023至2023年建设规划

丝绸之路边疆文化长廊 2023至2023年建设规划
根据丝绸之路边疆文化长廊2023至2023年的建设规划,计划重点推进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城市规划和建设:修复和改造沿线城市的历史遗迹和文化建筑,加强城市的功能布局和交通疏通,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吸引力。

2. 文化景点开发:开发和建设沿线的文化景点,如博物馆、艺术馆、文化公园等,展示丝绸之路的历史和文化,吸引游客和学者参观和研究。

3. 文化交流与合作:加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举办文化展览、文化节庆等活动,推动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促进共同发展。

4. 教育和研究机构建设:设立丝绸之路研究中心和教育培训机构,培养和吸引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推动丝绸之路研究和学术成果的输出和传播。

5. 旅游业发展:加强沿线旅游业的开发和宣传推广,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打造独特的丝绸之路旅游品牌,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和观光。

6. 经济合作和交通建设:加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推动贸易、投资和人员往来,同时推进跨境交通与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物流效率和便利度。

通过以上一系列的建设规划和措施,丝绸之路边疆文化长廊将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提升其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促进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

景洪农场制定“边境文化长廊”建设规划

景洪农场制定“边境文化长廊”建设规划

景洪农场制定“边境文化长廊”建设规划
宁云刚
【期刊名称】《中国农垦》
【年(卷),期】1995(000)012
【摘要】景洪农场制定“边境文化长廊”建设规划云南景洪农场采取“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逐步实施,新建和改建相结合”的原则制定“边境文化长廊”规划目标。

根据农场经济的发展来建设好农场的文化中心。

农场目前已建成了建筑面积5720平方米的具有云南省一流水平的...
【总页数】1页(P46-46)
【作者】宁云刚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4
【相关文献】
1.盛开大漠的文化之花──阿盟开展共建边境文化长廊特写 [J], 相恒义;马英;
2.对农场“农家书屋”建设的几点思考——以景洪农场“农家书屋”为例 [J], 李
小芳
3.农垦改革满眼春——景洪农场红旗生产队新农场建设侧记 [J], 宁云刚
4.农垦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掠影——云南省景洪农场、景洪橡胶分公司 [J], 陈国祥;肖建民;张春
5.景洪农场推进农场企业化改革 [J], 宁云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云南省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示范点建设实践与思考-公共图书馆研究院

云南省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示范点建设实践与思考-公共图书馆研究院

云南省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示范点建设实践与思考——以陇川县为例金美丽杨从良云南省图书馆云南昆明 650031陇川县图书馆云南德宏 678700[摘要]为了进一步充分利用和发挥文化共享工程的网络和资源优势,使边境一线的乡镇、村服务点能够提供更加便捷丰富的数字文化服务,云南省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示范点建设通过对边境公共文化服务方式方法进行了大胆创新,全面拓展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使之能够根据边民的不同需求,提供不同内容、多样化、多层次的文化服务。

[关键词]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文化共享工程示范点调研云南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陲,与缅甸、老挝、越南3国接壤,是中国连接东南亚各国的重要陆路通道。

全省共有25个边境县,国境线长4060公里,有16个民族跨境而居。

独特的区位,决定了云南重要的文化战略地位。

2013年,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在黑龙江、内蒙古、新疆、云南4个省(区)进行了“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建设试点,每个试点省(区)选择8个具有代表性的乡镇基层服务点。

云南按照国家文化部的部署和要求,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的指导下,以“文化乐民、文化育民、文化富民”为思路,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实施了“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建设试点工作。

示范点建设以文化共享工程陇川县支中心为纽带,以乡镇文化站和村文化室为阵地,结合农民素质教育网络培训学校、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规划,提升设备配置,建设数字文化驿站。

以此增强乡镇及其周边区域的文化服务辐射能力,消除文化服务盲点,连点成线,连线成网,构建边疆地区的文化服务广域覆盖体系。

陇川县与缅甸国境线长50.899公里,两国边民交往频繁,边境经济繁荣,境外的腐朽文化及宗教也开始向我国边民渗透。

陇川是祖国西南大门,维护国门文化安全是陇川各民族群众的利益所在。

“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建设对丰富陇川基层边疆人民群众的基层文化生活,发挥公共文化服务阵地、稳边固边有重要的作用。

1陇川示范点建设基本情况按照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关于开展“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建设工作通知要求,云南省文化厅公共文化处、省图书馆领导、州县市相关工作人员深入陇川县各乡镇、村调查研究,准确掌握了第一手材料。

边境文化长廊建设规划

边境文化长廊建设规划

边境文化长廊建设规划边境文化长廊建设规划是一个旨在改善边境地区文化环境和促进文化交流的计划。

下面是一个可能的边境文化长廊建设规划的概述:1. 定义边境文化长廊的范围:边境文化长廊的范围应涵盖边境地区的主要城市和文化遗产区域。

这些城市和区域应具有独特的文化资源和旅游潜力。

2. 保护和改善文化遗产:边境文化长廊应重视保护和恢复边境地区的文化遗产。

这包括古老建筑、历史遗址、传统手工艺品等。

同时,应加强对文化遗产的管理和维护工作。

3. 促进文化交流和合作:边境文化长廊应成为不同地区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平台。

可以通过举办文化展览、艺术节、演出等活动来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和互动。

4. 发展文化旅游:边境文化长廊应充分发挥其独特的文化资源和旅游潜力,吸引更多的游客。

可以通过建设文化主题公园、博物馆、文化艺术中心等来提供多样化的文化旅游体验。

5.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了支持边境文化长廊的发展,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交通、住宿、餐饮等方面的设施。

这样可以方便游客的前来,并提供更好的服务。

6. 加大对边境地区文化产业的支持:边境文化长廊的发展有赖于边境地区的文化产业的发展。

政府可以通过提供财政支持、政策优惠等手段,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吸引更多的文化企业进驻边境地区。

7. 加强合作与协调:边境文化长廊的建设需要不同地区政府、文化机构和企业的合作与协调。

可以建立联合机构或合作协会,定期交流与合作,推进边境文化长廊的发展。

总体来说,边境文化长廊建设规划旨在通过保护文化遗产、促进文化交流、发展文化旅游和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升边境地区的文化环境,推动边境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克拉玛依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克拉玛依市丝绸之路边疆文化长廊2005至2010年建设规划》的通知

克拉玛依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克拉玛依市丝绸之路边疆文化长廊2005至2010年建设规划》的通知

克拉玛依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克拉玛依市丝绸之路边疆文化长廊2005至2010年建设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克拉玛依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7.04.24•【字号】克政办发[2007]33号•【施行日期】2007.04.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体育综合规定正文克拉玛依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克拉玛依市丝绸之路边疆文化长廊2005至2010年建设规划》的通知(克政办发〔2007〕33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有关单位:《克拉玛依市丝绸之路边疆文化长廊2005至2010年建设规划》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七年四月二十四日克拉玛依市丝绸之路边疆文化长廊2005至2010年建设规划为全面提高我市文化建设水平,有计划、有组织地抓好我市丝绸之路边疆文化长廊建设,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丝绸之路边疆文化长廊2005至2010年建设规划》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文化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文艺方针、政策,结合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以构建较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中心,以城市社区和两乡为重点,以各有关部门联手共建为主要形式,以“文化长廊”工程为龙头,带动各项文化建设工程有机结合、协调发展,进一步推进基本文化阵地、基本文化队伍、基本文化活动内容、基本文化活动方式的“四基”建设,形成我市较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努力发展和繁荣具有时代特征、克拉玛依市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进一步丰富全市各族群众的文化生活,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我市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二、总体目标(一)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在充分调研论证、分阶段推进克拉玛依市文化馆、大剧院、图书馆、博物馆等重大文化项目建设的基础上,基本完成各区文化馆、图书馆建设,完成乡镇文化站建设和农村文化活动室建设,发展文化信息网络,基本满足各族群众就近、经常和有选择地参加文化艺术和健身活动的需要,保障群众的基本文化权利。

构建跨世纪的文化建设工程——谈我区的边境文化长廊建设

构建跨世纪的文化建设工程——谈我区的边境文化长廊建设

构建跨世纪的文化建设工程——谈我区的边境文化长廊建设齐宝海【期刊名称】《实践:思想理论版》【年(卷),期】1996(000)001【摘要】为了促进边境地区文化事业的发展,使之与国家经济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相一致,为边境地区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文化部于1992年提出了建设万里边境文化长廊的构想,并首先在内陆边境地区实施,取得了一定实效和经验,受到边境地区人民群众的欢迎和中央有关领导的肯定。

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客观需要,目前,这项文化建设工程的范围已从沿边扩展到沿海地区,包括沿边沿海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91个地(州、盟、市)、317个县(市、区、旗)的沿边与沿海地带,总长度约3.9万公里长,构成我国巨大的环形文化长廊。

万里边境文化长廊,是以边境人文地理为前提,以主要交通线穿越的县(市、区、旗)、乡(镇)村、户为基础,以文化活动中心为基点,点动成线,线连成片,形成一条文化设施有较大密度的网络,各具民族文化特色,充满社会主义文化氛围,基本满足人民群众文化生活需求,能适应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需要的"廊"形文化地带。

【总页数】2页(P47-48)【作者】齐宝海【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127【相关文献】1.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构建“千里海疆文化长廊”--山东省荣成市海疆文化建设的情况调查 [J], 许运江;卢培胜2.歌唱的草原─—边境文化长廊建设在锡盟 [J], 张少华;邓殊珍;3.景洪农场制定“边境文化长廊”建设规划 [J], 宁云刚4.发展区文化建设边境文化长廊 [J], 王广贺;高福东;赵国春5.我区边境中小学建设工程过半开工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文化长廊专项施工方案

文化长廊专项施工方案

文化长廊专项施工方案工程施工方案:文化长廊分部(蛇盘兔公园工程项目二标段)施工流程:基础结构施工→ 基础侧面贴面→ 钢结构制作→ 钢结构安装→ 宣传栏安装。

基础施工:文化长廊基础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基槽开挖至换土底层标高,地基承载力不小于100Kpa。

施工步骤如下:1.根据基础图纸,用经纬仪进行平面定位放样。

2.基槽开挖至换土底层标高后,对基槽进行钎探,并做好记录。

3.基础厚度为12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钢筋保护层厚度为40mm。

钢筋工程:A。

钢筋原材料必须有出厂质量合格证和复验报告单。

梁、柱的箍筋均做成封闭式,末端做成135弯钩,其弯曲直径应大于主筋直径,且不得小于箍筋直径的2.5倍,弯钩平直长度为10d。

B。

钢筋绑扎前,应全面熟悉图纸、钢筋加工单、钢筋布筋图,检查钢筋外观、规格、尺寸、型号,核对无误后方可进行绑扎。

C。

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保护层垫块应制作砂浆、钢筋等专用垫块,竖向钢筋上端应设有定位箍筋。

模板工程:A。

模板采用2440mm×1220mm×18mm胶合板,用50mm×100mm木方作为龙骨,以Ф48钢管(或搭设成满堂架)做为支撑体系施工。

B。

平台板排架立管纵横间距800,适当加剪刀撑加强整体性。

C。

基础侧板纵围檩采用方木,间距300;横围檩用双根Ф48钢管,间距450,底板面上第一道横围檩距底板面不得大于200.对位螺栓用Ф14圆钢,纵横间距450.D。

模板安装前必须刷脱模剂,以便拆模及增加模板使用寿命。

E。

拆模时间根据试块抗压报告而定,拆模令必须经监理工程师审批。

严禁野蛮施工,以免损伤砼及模板。

混凝土工程:a。

混凝土材料控制:水泥选用高标号普通硅酸盐水泥,石子选用连续级配,砂选用中砂,严格控制配合比计量、沙的含泥量及搅拌时的水灰比。

严格按照配合比计量添加防水剂。

b。

浇捣混凝土采用70型振动棒,并陪部分30型振动棒,以解决可能钢筋间距过密而振捣困难问题,振动间距不大于50c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边疆文化长廊建设工程
——普洱市江城县整董镇整董村曼景寨小组民申报材料
一、项目背景
曼景寨小组是以傣族为主要民族的村民小组,是最具有民族特色的村寨。

曼景寨傣居群落仍保留着古老的傣
家吊脚楼建筑风格,在建筑外形上保持傣族传统民居干栏式、屋面小片瓦的建筑风格和特色。

傣族人民拥有自已的文字、语言和服饰;独具特色的傣族音乐、舞蹈、手工织锦技艺及手抄经文。

当地群众勤劳、善良,
民风、民俗淳朴,主要民族节日有:傣族泼水节、新米节等。

曼景寨小组被列为国家级传统村落名录,曼景寨小组现有两位在当地德高望重的文化传承能人,分别是傣锦传授能人咪宰金,刀舞、拳舞传授能人白荣清。

他们带
徒传艺,上有师承,下有传人,形成了长辈——父辈——亲戚、儿女、朋友的传承学习模式。

多年来群众一直自发组建了一支文艺队,积极展现整董傣家风情的民风、民俗,传承傣族民间文化。

平时在节庆日子或农闲时间都在当地文化活动室、勐桑落广场及村落里表演,主要以歌曲、舞蹈等表演为载体,整合镇内的文化资源,传承民间文化,丰富群众文化活动,发扬整董镇民间文化,为村民搭建一个文化平台,把傣族民间民俗文化活动推向新高潮。

曼景寨位于政府驻地,该小组辖区土壤肥沃、年均气温19℃,年均降雨量1669.7mm,雨量充沛,属于典型亚热带立体农业气候,是整董村的主要产粮区之一。

除此之外,还适宜种植甘蔗、茶叶、咖啡、水果、橡胶等亚热带作物;该小组经济作物是橡胶。

是以傣族为主要民族的村民小组,是最具有民族特色的村寨,仍保留着古老的傣家吊脚楼建筑风格,拥有自已的文字、语言和服饰;当地群众勤劳、善良,民风、民俗淳朴,主要民族节日有:傣族泼水节、祭塔、新米节等。

总户数46户; 人口225人;耕地面积538亩;人均耕地1.51亩;农田面积323亩;茶叶175亩;橡胶面积3382.2亩; 猪120头;家畜266只;人均纯收入3691元;人均占有粮343公斤。

二、实施范围及时间
(一)实施范围:民族文化示范村是一个系统工程,本规划以整董镇整董村曼景寨小组为示范村,村寨覆盖曼景寨46户225人。

将重点以基础设施、文化传承活动、队伍建设、文化传承保护等为主要建设内容。

1.基础设施建设
创建曼景寨小组民族文化示范村做到整体环境绿化、美化、净化;积极对村内古树名木、傣族民居等进行修复保护;周边的生态环境要进行综合治理,展现傣
族传统文化,道路要畅通,村内主干道要硬化。

建设曼景寨小组文化活动小广场和活动室,配备音响、话筒、小喇叭等设备和具有当地民族特色的乐器;设立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展室,建有文化传承保护宣传专栏;建立规范的场所管理制度。

2.开展文化传承活动
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传承活动,每年开展4次包括织锦、武术、傣语、竹编等传习活动,组织个人、集体参加村、镇级民间艺术比赛、手工艺比赛等文化活动,开展文化示范户的创建工作。

3.加强队伍建设
完善传承人培养机制和文化传承人的培养计划,制定中长期传承人的培养计划和制定出申报制度;培养文化传承带头人,积极鼓励当地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带徒授艺,发挥“传帮带”作用,培养织布、傣族传统手工艺、民间艺人(傣族舞蹈)、民族服饰制作(傣装)、傣文等各项传承技艺能人各1人。

培养文化新人及骨干,每年举办的传习班有一定比例的年轻骨干和新学员参加;组建业余文艺队,组建文艺队2支,舞蹈演员近40人,经常开展活动;引导民间技艺走向市场,积极引导和推动民间技艺走向市场,努力将文化资源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并通过推广电子商务通平台,将傣族文化产品推向市场
及至世界。

4.注重特色民居保护与建设
整董傣族传统民居建筑群的主要代表是曼景寨、曼贺、曼贺井三寨连为一体的壮观,整个民居建筑群系傣族竹楼“杆栏式”传统民居建筑,由167傣族竹楼民居、景实塔、丰收塔、贺井塔、土司城子(衙门)遗址等组成。

作为别具一格的傣族民居建筑群之一,曼景寨小组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2被列入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老民居保存完好。

曼景寨以傣族为主体民族,是最具有民族特色的古村寨,2014年,通过整合资金,曼景寨共修缮破损傣族民居46户9200平方米,古老的傣家干栏式吊脚楼建筑风格保留完好。

5.民族服饰
傣族服饰圆领窄袖,有淡红色、淡黄色、青绿色和天蓝色等;下身穿筒裙,一直长齐脚背,色彩鲜亮美丽,大都用丝绸、缎子、锦、纶等料子缝制。

傣族少女的衣服、筒裙都紧紧地裹住身子,将人体的线条勾勒得更加流畅,充分展示了女性的胸、腰、臀“三围”之美,加上所采用的布料经柔,色彩鲜艳明快,无论走路或做事,都给人一种婀娜多姿、潇洒飘逸的感觉。

曼景寨傣族人喜欢穿傣装,傣族妇女都会逢制适合自己的衣服,目前已发展傣族服饰手工作坊2家。

6.饮食特色
傣族的饮食与饮食结构由其居住的环境决定,因炎
热所致,味喜酸、辣、苦(凉),三者皆可助开胃化食,消暑解毒杀菌。

食物的烹制方法主要有烤、蒸、炸、煮、腌、剁、舂,特别讲究佐料的配制,通过扶持,目前曼景寨的每户人家都具备了开农家乐的条件。

(二)实施时间
为建设好整董镇整董村曼景寨小组民族文化示范村项目,镇党委政府用2年(2015年—2016年)的时间建设好基础设施,并开展好各项文化传承活动,培养优秀队伍建设,具体为:
1.
整董镇
现成立
了整董
傣族民
俗文化
传承促
进会,
曼景寨
是成员
之一,且正积极参与通过挖掘民族文化来传承傣族文化。

2.每年至少开展4次传习活,传习内容包括傣族传统文化、历史文化、民间传说、歌舞文化、饮食文化、建
筑文化、傣乐器文化、民族节目文化、服饰文化、竹编文化、织锦文化。

3.利用泼水节、新米节等重大节庆活动开展传习活动。

4.积极鼓励当地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带徒授艺,发挥“传帮带”作用。

三、目的及意义
民族文化传承示范村建设工程是我省贯彻落实民族文化强省战略,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一项举措,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有效载体,是发展特色经济的宝贵资源。

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由于外来文化的不断侵蚀和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破坏少数民族传统建筑风格和生态环境的现象时有发生,民族文化示范村的特色急剧消失,因此,做好少数民族文化示范村的保护和发展工作刻不容缓。

整董镇傣族传统民居作为中国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至今保存最好、最完整并具有相当规模的傣族竹楼“杆栏式”传统民居建筑群,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并得到了较好的保护,是一项珍贵的历史文物。

通过示范村的建设,坚持保护、开发和利用并重,挖掘、传承和创新并举,依托当地特色资源,大力发展特色旅游项目,让群众在保护、传承和利用民族文化中得到实
惠。

同时,也能为弘扬当地民族传统文化搭建平台,把当地建设成民族团结、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人民安居乐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四、资金预算
江城县整董镇整董村曼景寨民族文化示范村项目预计总投资30万元,具体分项概算如下:
1.基础设施:预计所需资金20万元,分别为村容村貌整治10万元(整治周边生态环境,做到村内绿化美化净化,修复村民古民居,村内道路硬化等);建设文化传承保护活动场所6万元(配备电视、电脑、音响、演出服装、道具等);建设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展室3万元(购买展示品);建立宣传栏1万元;
2.文化传承活动:预计所需资金7万元,其中分别为每年开展文化传习活动1万元;创建文化示范户
3.6万元(发展文化示范户6户,每户补助6000元);开展文化传习活动2.4万元。

3.队伍建设:预计所需资金3万元,分别用于文化传承培训2万元;业余文艺队开展活动1万元。

五、预期效益
(一)经济效益
通过民族文化示范村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夯实打造特色村寨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人畜分离、村容整洁,
产业发展,充分展示曼滩这个民族特色浓郁、民居特点鲜明的傣族特色村寨,成为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同时,依托当地特色资源,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为农民持续增收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利用当地传统文化资源,以农户家庭作为基本经营单位,兴办以傣族餐饮为主的“农家乐”、特色工艺品制作和庭院经济发展等模式,促进农民增收致富,预计人均纯收入将增加1200元以上。

(二)社会效益
曼景寨是中国传统村落之一,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民族艺术古朴多样,民族文化独具特色,通过传统民居修缮、基础设施完善、产业培植建设,将有力地推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及农民增加收入,同时也能促进民族团结、边境和谐稳定。

(三)生态效益
村内周边树林将得到较好的保护,实现农户庭院绿化、生态化,改变村庄卫生面貌,结合项目的建设进一步巩固生态建设成果。

(四)环境评价
本项目符合相关国家产业政策和相关规划的要求,建设内容合理,项目在施工期和营运期将不会对周围生态环境、声环境、空气环境、水环境、社会环境产生影
响。

六、责任单位
整董镇人民政府
七、责任人
镇人民政府镇长:白振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