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考文言文阅读复习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文言世界里探寻诗和远方
————浅谈中考文言文复习策略
文言文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传承的载体,是现代汉语的源头,学好文言文是继承民族优秀文化的需要,也是学好语文的需要。因此,教师应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把握文言文阅读的命题方向,采取有效的策略引导学生复习备考。
一、中考文言文阅读面面观
1,、文言文阅读存在的现状
随着全国掀起的传统文化热潮,我们中考文言文阅读加大了考查的力度,由此可见文言文阅读在中考语文中的重要性。可是文言文阅读在学生心中的地位却仍然没有得到重视,他们认为文言文的知识点杂,语言形式在生活中又很少运用;复习和学习任务重,既要积累文言词语,又要理解和赏析;学生对文言文缺乏兴趣,大有“谈古色变”之感,学生积累少,知识的迁移能力差,导致文言文阅读丢分严重。
2、文言文阅读的命题规律和趋势
文言文阅读主要是从积累和熏陶着眼,考查的是对中华文化遗产的积累和熏陶感悟继承的情况。中考文言文阅读选材的空间大,余地大,不会局限于某类、某时间段的书。大多选择写人叙事的文段,主题是积极的,一般会有概括句、点睛句,也会有具体的事例叙述或选用游记类文段。难易度一般也是读2、3遍就能理解的,属于浅易的文言文。
二、明确考纲梳理文言知识的考点
《考纲》对文言文阅读的具体要求是“知道浅易文言文中常见的实词和虚词的意思,正确翻译浅易文言文中的一些重要的句子;解说浅易文言文的基本内容;初步领悟文言文的内涵,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接下来,我将以2016年江西中考文言文为例,来梳理中考文言文的考点:
王蓝田①性急,尝食鸡子②,以筯③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之,又不得。瞋甚,复于地取内④口中,啮⑤破即吐之。谢无奕性粗强,以事不相得,自往数王蓝田,肆言极骂。王正色面壁不敢动。半日,谢去。良久,转头问左右小
吏曰:“去未?”答曰:“已去。”然后复坐,时人叹其性急而能有所容。王述转尚书令,事行便拜⑥。文度曰:“故应让杜、许⑦。”蓝田云:“你谓我堪⑧此否?”文度曰:“何为不堪?”但克让自是美事,恐不可阙。”
蓝田慨然曰:“既云堪,何为复让?人言汝胜我,定⑨不如我。”
【注】①王蓝田:名述,袭爵蓝田侯。后文的“文度”为其子。②鸡子:鸡蛋。③筯(zhù):筷子。④内:通“纳”。⑤啮(niè):咬。⑥事行便拜:授官的诏书一下达就立即接受。⑦故,或许。杜、许,不译何人,应为当时有名望的两人。⑧堪:能够胜任。⑨定:到底。8.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复于地取内/口中 B.啮破/即吐之 C.谢无奕/性粗强 D.事行/便拜
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
(1)瞋()(2)数()(3)阙()
10.翻译文中画线句子。(4分)
(1)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之,又不得。
(2)既云堪,何为复让?人言汝胜我,定不如我。
11.结合三则短文内容,说说王蓝田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考点一:第8题划分节奏题(2分)。采用选择题的形式,选用选文中四个不同的句子,要求选出朗读节奏正确或错误的一项。
考点二:第9题解释词语(3分)考3个词。由原来的2个词语的解释增加到3个词语的解释,一般为常用的实词或虚词。
考点三:第10题句子理解(4分)考查两个句子。由原来考查一个句子增加到两个句子,句中一般都有2-3个重点的实词,它就是该句的得分点,特殊句式也是要注意的关键点。
考点四:第11题文言整体内容理解。(3分)提问选文写了哪件(哪几件)事?涉及了那几个人?从人物性格形象、或作品主旨、或写作特点、或内容看法等角度来出题。
考点五:文意的理解概括(12年11考)
考点六:启示感悟(2014年第13小题考过2分题)
试题分值的调整,我们不难看出中考文言文阅读:依然注重积累、加大考查字词句的理解(围绕重点字、词、句)、内容的理解,也就是说延续对识记、理解能力的考查,加大对运用、理解能力的考查。因此,文言文复习必须要脚踏实地的做,且要认真严肃、力求实效地做。
三、立足教材,夯实文言文知识的基础
文言文字词是很难突破又必须冲破的难点,如果学生只是死记硬背,结果就像深陷沼泽地,越学越糊涂,越学越没劲,所以教师应该给学生一把钥匙,让他们自己去打开知识的大门。
进入复习阶段,教师应立足教材,以课内知识的掌握为基础,引导学生熟记注释并积累文中的关键词语,在此基础上系统地梳理归纳文言知识,形成体系。以课内文言文为载体,以“内”养“外”,在学生心中培植文言文生长的土壤。教师可以根据考点指导学生积累常用的文言字词,针对初三学生学习任务重,时间紧的特点,可建议学生制作不同类别的口袋书,将文言文常见的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重点实词及特殊句式分类制作成口袋书,使学生能够随手翻随时记。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归纳总结,并以互问互答的方式,形成合力,夯实文言知识的基础。
教材如同一股清泉,将各个支流的知识点融合在一起。立足教材,夯实文言文知识的基础,让学生理清知识点,构建文言文的知识网,使学生复习更有针对性,能抓关键点,学习兴趣也会更加浓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巧用技巧,提升文言阅读的能力
文言文内容丰富,闪烁着古代作家思想与智慧的光芒,但要想拿高分却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临近中考的学子们空有学习的热情,却苦于没有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答题技巧,这时教师的适时点拨、答题技巧的指导显得尤为重要。
考点一:划分朗读节奏
方法一:根据文意、句意划分节奏
先阅读全文,了解文意,理清人物之间的关系。这是划分节奏的先决条件。其次再依据解释所划分句子的每个词的意思,把词义串联起来,理解大概的意思,最后在此基础上划分节奏。
方法二:根据句子的语法结构划分节奏。
语句的朗读停顿往往根据语言顺序来确定,即按照“主语—谓语—宾语”“状语—谓语”“动词—补语”来停顿这样才能使语意明晰。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主语谓语之间要停顿。如考题中,“谢无奕”是陈述的对象,“性粗强”是陈述的内容,是主谓结构。
②谓语动词与宾语、补语之间要停顿。如: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
③成分省略处要停顿。如:一鼓/作气,再/而衰《曹刿论战》
(3)借助文言词语
①句首发语词、关联词后要停顿。像“夫”“盖”“若夫”“是以”“故”等词,放在句子的开头,起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内容的作用,诵读应稍加停顿,不能和后面的文字连读。如:夫/环而攻之
②时间状语放在句首要停顿。如:已而/夕阳在山《醉翁亭记》
③连在一起的两个单音节词要停顿。如:可/以为师矣
④句中表转折、并列、顺承关系的连词要停顿。如:人不知/而不愠
⑤句中语气助词“也”后要停顿。如:余闻之也/久
考点二:实词的解释
方法:1、课内迁移法
即搜寻课内学过的该词的意义,将词义带入语境“对号入座”。如“恐不可阙”中的“阙”可结合所学过的课文《三峡》中“略无阙处”的“阙”字的意思相同:同“缺”
2、语境推断法
即解释词语含义时,要紧扣上下文意思,结合语境推断理解。如2014年江西中考题中的“比读《齐史》”,结合上下文来看,这句话的意思是“等到我读到《齐史》”,由此可知“比”在此的含义是“等到”的意思。
3、组词推断法
即将文言文中的词语进行组词,组成现代汉语中的词语,然后根据具体语境确定词语的含义。以“自往数王蓝田”中的“数”为例,“数”组词有“数落”的意思,此处带句子,句意为:亲自前去数落王蓝田。句意正确,语意连贯。
考点三:句子翻译方式: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意译为辅,文从字顺
(1)语句翻译技巧
①留。专用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地名、官名等,都可保留不译。如“晋太元中”(《桃花源记》),就可译为“东晋太元年间”。
②补。在翻译文言文时,应补出省略成分。如“一鼓作气,再而衰”(《曹刿论战》),在翻译时应将“再”“三”后面的“鼓”补出来。
③删。删掉不译的词。如“汝之不惠”(《愚公移山》),在翻译时应将无意思的“之”删掉。
④换。在翻译时应把古词换成现代词。如“吾闻二世少子也”(《陈涉世家》),在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