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科学城(高科技产业区) 综合交通规划实例分析

合集下载

科创走廊的特点及建设机制研究——以“128号公路”创新廊道和广深科创走廊为例

科创走廊的特点及建设机制研究——以“128号公路”创新廊道和广深科创走廊为例

第22卷第1期2022年1月创新科技Innov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22No.1 Jan.2022科创走廊的特点及建设机制研究——以“128号公路”创新廊道和广深科创走廊为例李靖华,韩莹,刘树龙(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浙江杭州310018)摘要:纵观国内外创新发展经验,很多全球知名创新区均呈现出“廊带”分布特征,科创走廊已成为多个城市跨区域合作的一种重要模式。

基于创新链视角,以“128号公路”创新廊道和广深科创走廊为例,探究科创走廊的建设机制,研究发现:第一,科创走廊可视为一个包含核心节点和辅助节点的虚组织,且所有节点不是等量齐观的,核心节点具有核心功能;第二,若核心节点的功能弱化,科创走廊会呈现劣化趋势;第三,科创走廊的建设包含从知识资源的流动整合到创新孵化溢出,再到市场化应用的科创全链条过程,但目前该链条仍然存在资源流动障碍、创新孵化断裂与结构失衡等问题。

因此,要实现科创走廊中多主体良性互动,就要有一个核心主体发挥集聚扩散作用,即“高山起高峰,高峰带高原”,从而实现科创走廊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科创走廊;创新链;知识资源;创新孵化;产业化应用;核心节点中图分类号:F11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037(2022)1-37-11DOI:10.19345/j.cxkj.1671-0037.2022.1.005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我国必须加快形成以创新为引领、以城市群建设为主体的区域协调发展规划。

作为科技创新的载体,科创走廊在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

目前,高新技术发展呈现出一个现象,即在创新要素相对活跃的城市,大量高新技术企业沿着高速公路(科创走廊)集聚,在多城市跨区域合作中,打造科创走廊逐渐成为一种主要手段;同时,以科创走廊建设为抓手,可推动上下游产业链重塑,促进产业结构全面优化升级。

可见,科创走廊日益成为促进区域创新联动的重要途径。

广州黄埔开放大道总体方案研究

广州黄埔开放大道总体方案研究

广州黄埔开放大道总体方案研究■中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黄天宇开放大道一条从珠江到中新广州知识城“南北贯通、山海相连、四片联动”的开放大道,使之成为联结历史未来、弘扬开放精神的活力迸发之路、梦想领航之路。

通过打造开放大道,串联区内各个组团,可以破解黄埔区南北狭长、纵向联络不足、组团联络不便之困,可以进一步提高道路的交通服务水平,推进公共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物流业降本增效,加快消除黄埔区南北发展不平衡、东西之间有差距的历史问题,对于提升整个黄埔区总体城市环境意义重大。

1.项目概况近年来,黄埔区将打造大湾区和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引力地带”,建构创新要素集聚的强大磁场,让大湾区和走廊战略对该区产生强大的“路径依赖”,这就需要在黄埔区内新建一条开放大道,将区内各个片区串联起来,实现快速通达。

开放大道线路全长约46.2km,其中,改扩建约24.8km、新建九龙大道南延线约4.5km、永和隧道新建一条1.1k m车行隧道。

2.功能定位2.1对外连接黄埔开放大道向南通过沙鱼洲隧道与南大干线相连,向北通过九龙大道北延线与平步大道相连,与槎神大道、图1对外连接示意图环城高速组成环线。

该项目是广州市域路网环线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图1)o2.2对内联系开放大道串联黄埔区各个组团,促进“知识城、科学城、第二CBD(临港经济区)、国际生物岛”实现真正的“四片联动”,也将促进西区、长岭居、云埔工业园等经济功能区的共同发展。

2.3建设目标把开放大道建设成为一条具有景观性、交通性的快捷大道。

3.总体方案研究3.1建设规模考虑到该项目的功能定位,道路等级定为城市主干道,道路红线宽度60m,双向8车道,设计速度60km/h。

新建南往北单向三车道永和隧道,新建永龙隧道北延线。

3.2路线走向路线走向:珠江边-石化南路-石化北路-姬火路-规划十路-开源大道-永和大道-永龙隧道南出口-永96图2黄埔开放大道路线节点图龙隧道-九龙大道南延线-九龙大道。

广州科学城扩容:粤港澳科技合作蓝图熠熠生辉

广州科学城扩容:粤港澳科技合作蓝图熠熠生辉

广州科学城扩容:粤港澳科技合作蓝图熠熠生辉《广州化工》编辑部【期刊名称】《《广州化工》》【年(卷),期】2019(047)017【总页数】2页(P1-2)【作者】《广州化工》编辑部【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湾顶之冠、进化之城”设计方案效果图8月28日,广州黄埔区、广州高新区、广州开发区穗港科技合作园核心区暨京广协同创新中心活动正式启动。

其中包括:13个重大项目动工、5个创新平台项目揭牌,18个产业和创新载体项目集中签约,项目总投资额达1523亿元。

广州科学城处于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湾顶C位”,顶级企业林立,全市四成世界500强落户(289家)。

至2017年,科学城营收已达3700亿元。

高端化学产业贡献匪浅。

科学城喜提穗港科技合作园区核心区、广州国际企业孵化器四期、大湾区青年人创新天地、京广协同中心、有轨电车2号线等重点项目之后,进一步推动高新经济发展、高端人才集聚进入上升快车道。

扩容起始今年3月11日,广州市黄埔区启动了广州科学城提升规划设计国际竞赛,面向全球征集方案。

竞赛范围包括三个层次:1.第一层次为研究范围,包括黄埔区行政区域范围以及生物岛,用地面积约486平方公里;2.第二层次为优化提升设计范围,即广州科学城扩容范围,用地面积约144.65平方公里;3.第三层次为详细规划设计范围,用地面积总计约2平方公里,其中必须包含映日路以南、揽月路以北区域,面积约1.32平方公里。

另外,参赛单位可根据设计意图深入论证选址1—2个区域,作为科学城扩容提质增效的启动区与示范地区,用地面积约1平方公里。

经过严格遴选,6家颇具业内实力与影响力的设计单位(联合体)出线。

7月份,通过现场踏勘和3轮记名投票,两个优胜方案脱颖而出。

智汇蓝图智造绿谷、创享都市绘制智造绿谷;创享都市的发展愿景,通过智造雨林、都市生境、创享聚落、进化单元四大设计理念推动科学城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中国智造中心。

生机盎然的智造雨林:规划构建“产业集群——源始创新集群——技术转化服务平台——共性技术研发平台——人才保障体系”的产业生态系统。

产业园区规划与自然及社会的和谐统一——谈广州科学城用地布局及道路规划

产业园区规划与自然及社会的和谐统一——谈广州科学城用地布局及道路规划

庆 建筑 大学黄 光宇 教授合作 进行 了以 “ 广卅f 科 学城生态 规划与建设研 究”为课 题的研 究。 根 据研 究成果 ,科学 城总体 规划 对用地 进行 了适宜性 分析 ,并 以现状 山体和 河 z o t f in e L n s K y rs a g h u Ci o e c , a d u e y Sc
维普资讯
[ 又章编号】 0 6 0 2 2 0 ) 1 0 2 0 [ 】 2 ( 0 6 0 0 1 4 中图分类号] U 8 3 [ 0 0 T 94 1 又献标识码] B
产 业 园 区规 划 与 自然 及 社 会 的和 谐 统 一

_1 州科学 城用 地布 局及 道路 规划 炎广
口 肖 刚


系统 骨架 ,充分 尊重和 利 用现 状 山脉和谷 地 的走向,把建设 用地安排在平坦 的谷 地上,并 拓展形 成功 能组 团,各 功能组 团相 对集中且
广州科学城位于厂州市的东北部,规划 用 按谷 地走 向进行 拓展形 成纵 向发展 轴,横 向 地 面积 为 3 m ,是 以高科技制造业 为基础, 7k 0 以形成科学研 究综合体 为 目标,具有高质量生 有机 疏散 。这样 的布局 结构能 充分 利用 自然
2 1与 自然和谐统 一 .
为 了充分 利用科 学城现 状的地 形 、地貌 和 良好 的生态 、 自然资源 ,规划 项 目组 与重
of h aur o o ap ya d l n f m t r a e e n t al p gr h n a dor o c e t t t
— —
城 市或园 区其他 组成元 素的和谐 。总体上说, a dRo d P a nn a gz o t n a l n igf Gu n h u ci or y 广 州科学 城在 用地布 局万 面王要 具有 以下几

广州科学城科学大道空中连廊方案设计

广州科学城科学大道空中连廊方案设计

广州科学城科学大道空中连廊方案设计作者:吴振涛,刘士践来源:《广东科技》 2014年第8期吴振涛,刘士践(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广东广州 510335)摘要:阐述广州科学城科学大道空中连廊方案设计过程,通过对两个方案的比较,选出上下分离式钢桁拱桥为最优推荐方案。

关键词:提篮拱;钢桁架;人行天桥;方案设计1 工程概述2011年5月18日,“科城锦绣”(广州科学城)入榜“羊城新八景”,成为广州的城市新名片。

为弘扬“科城锦绣”品牌,根据“科城锦绣”空间载体景观提升建设方案的要求,萝岗区政府决定在科学城核心地区兴建山体公园空中连廊及周边景观建设工程,将科学城核心区山体公园和重要地标建筑等串联起来,打造全市独一无二的空中漫步道,塑造独具特色的“科城锦绣”新地标。

本案连廊为规划空中漫步道之一,位于广州科学城科学大道上,是一座连接科学城创新大厦与环山岭公园而设置的人行过街设施。

距离科学城广场及绿轴广场229m,距离观虹路口108m[1]。

2 方案设计思路科学大道是为城市主干道,是整个科学城的干道之一,车流量较大。

为保证地面车辆4.5m 通行净高及双向六车道通行要求,尽量减少空中连廊施工时对地面交通的干扰,降低施工期间对地面车流的影响,方案设计均采用钢结构主梁,工厂预制,现场拼接,同时优化断面,降低造价,达到轻盈通透的要求。

边界条件:本案连廊北接环山岭公园观景平台,标高33.5m(广州城建高程系,余同),南接创新大厦楼前小广场,标高25.5m,跨科学大道,左幅路面高28.2m,右幅路面高26.8m。

2.1 方案一设计要点2.1.1 方案构思本案是“科城锦绣”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考虑连廊两端高差较大,方案设计为景观性较好的中承式拱桥桥型,整体桥型与周边美景高度统一,主拱采用提篮式坦拱,内倾9°,变截面拱肋线条流畅,彰显婉柔之气,桥面用刚性板代替柔性吊杆,又使得桥体充满刚硬之美,远观整个连廊刚柔并济。

广州科学城(高科技产业区) 综合交通规划实例分析

广州科学城(高科技产业区) 综合交通规划实例分析

科学城总体规划中的交通规划部分主要需要做如下几个方面的深化和调整: 1、结合广州市总体交通综合考虑,科学城路网结构组成、公共交通组织以及路网对外联系; 2、用定量的数据分析路网的服务水平; 3、重要的路网节点上,考虑到远期用地的预留以及交叉口的处理,以及立交功能的处理; 4、进行交通组织的规划,最大限度的发挥路网的整体功能;
【关键词】高科技产业区 交通战略 交通规划
一、背景介绍
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于 1992 年正式经国家批准,设立广州科学城。2000 年完成了总体 规划,2001 年开始建设。
科学城地域面积较大,如果包括后增加的区域,规划面积为 44.74 平方公里(扣除山体林地 面积为:34.06 平方公里),约占广州市东部组团的 1/3。其交通规划,对广州东部地区的交通建 设有着很重要的影响。由于广州市对总体战略规划进行了修编,对广州市的支路网进行了重新调 整,科学城用地范围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所需要对科学城总体规划中的交通部分进行深化、细化 和调整。
分担率(%) 30
6
18
24
20
2
100
- 55 -
交通规划与研究
经过预测,广州科学城特征年的高峰小时以机动车方式存在的客运量为 7.3 万人次/小时,其 中外部就业人员为 6.7 万人次/小时。公共交通客运量为 3.212 万人次/小时,其中轨道交通 1.46 万次/小时,公共汽车为 1.752 人次/小时。
区域面积(km2)
道路面积率(%)
道路密度 (km/km2)
干道
80.993
267
44.74(34.06)
5.97(4) 1.81(2.38)
支路
74.690
165
44.74(34.06)

城市发展交通先行——中新广州知识城至中心城区快速通道建设的意义及难点思考

城市发展交通先行——中新广州知识城至中心城区快速通道建设的意义及难点思考

城市发展 交通先行——中新广州知识城至中心城区快速通道建设的意义及难点思考■ 济南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广州分公司 黄天宇中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谭爱华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

《规划纲要》明确四大中心城市——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的带动作用和城市发展定位。

其中,广州的战略定位为:“充分发挥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引领作用,全面增强国际商贸中心、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培育提升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功能,着力建设国际大都市。

” 城市贯通,基建先行,而交通决定城市的发展格局,也决定了区域未来发展的命运。

通过市政交通、基础设施、金融市场、科技创新互联互通等多方面措施,促进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要素全方位流动,有利于加快中心城市发展步伐。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已基本形成以广州为核心、以贯通内地与港澳及珠江口东西两岸为重点的“四环十八射”高速公路网络。

2019年6月20日,审议通过的《广州市协同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行动计划》明确:“深入实施区域合作战略,以广州市产业区块(园区)载体为主阵地,共建南沙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中新广州知识城(以下简称‘中新知识城’)等一批重大合作载体,形成点(载体)、线(走廊)、面(枢纽)相结合的产业发展格局。

”随着新兴产业发展格局的形成,对现有的交通路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中新知识城为例,从产业、交通等方面,探讨中新知识城与中心城区快速通道建设的意义。

快速通道建设的意义实现广州中心城区与中新知识城的快速联通,支撑中新知识城千亿级产业集群发展2018年11月,中新知识城升级为中新国家级双边合作项目。

同时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中新知识城承担着“粤港澳大湾区知识创造示范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知识中心”的发展使命。

作为全国唯一的国家级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综合改革试验区,中新知识城拥有国际化的创业环境和世界一流的营商环境。

产业园区的规划理念

产业园区的规划理念

产业园区规划与自然及社会的和谐统一1、广州科学城概况广州科学城位于广州市的东北部,规划用地面积为37km2,是以高科技制造业为基础,以形成科学研究综合体为目标,具有高质量生态环境、完善基础设施、高效率投资服务软环境的多功能现代新型产业区(图1)。

广州科学城的地形主要分为丘陵台地和河涌冲积谷地。

其中大部分丘陵台地高程在50m~120m,北部最高的迁岗大山为288m,其地质构成以花岗岩、混合岩为主;河涌谷地则地势平缓,高程一般为15m~20m,其地质主要为第四纪松散堆积浅覆盖区,基岩地基和硬塑粘土地基的强度和埋藏条件相对稳定。

科学城中的丘陵山地生态绿化环境良好,树木茂密,枝繁叶茂,以荔枝、橄榄等果树为主,谷地以农田为主。

2、广州科学城用地布局无论是总体规划还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用地布局都是核心内容之一,是关系着全局性的工作。

用地布局是否合理,直接决定着一个城市或园区的环境、开发成本、效率,决定着一个地区的风格和魅力,也决定着其与城市或园区其他组成元素的和谐。

总体上说,广州科学城在用地布局方面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图2)。

2.1 与自然和谐统一为了充分利用科学城现状的地形、地貌和良好的生态、自然资源,规划项目组与重庆建筑大学黄光宇教授合作进行了以“广州科学城生态规划与建设研究”为课题的研究。

根据研究成果,科学城总体规划对用地进行了适宜性分析,并以现状山体和河涌为生态系统骨架,充分尊重和利用现状山脉和谷地的走向,把建设用地安排在平坦的谷地上,并按谷地走向进行拓展形成纵向发展轴,横向拓展形成功能组团,各功能组团相对集中且有机疏散。

这样的布局结构能充分利用自然山体资源形成较好的城市景观,真正做到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图3)。

2.2 开发的经济性在园区开发建设中,对大部分地区或城市的政府来讲,资金缺乏是制约园区开发和建设的最主要因素。

因此,产业园区规划要把降低投资、提高资金的效益作为规划的主要指导思想,并在具体的规划设计中加以体现。

广州科学城玉树新村及工业园规划与建筑设计

广州科学城玉树新村及工业园规划与建筑设计

速公路辅路开设新村 与工业 园的合 用形象入 E ,东南 向为新 l
村居住 区的主入 E ,西南向向规划路 开设 工业 园的专用 出入 l
口。
三 个 出 入 E各 有 分 工 ,和 与 之 相 联 系 的道 路 形 成 区 域 内 l 部 发达 的 交通 网络 。 2规 划 分 区及 各 区 功能 组 成 东 部 新 村 居 住 区— — 居住 区 用地 7O .9公 顷 。共 建 6层 住
宅 1 5栋 。 总建筑面 积 1 . O6万 mz 规划居住人 1 3 9 。 3 1 2人 , 即 9 2户。 1 住宅组 团设置有一定围合感 。 以带来安全感、 可 私密性 及共享的 中心公共绿地 , 促进邻里的互相交往。 中部公 建配套区——规划建设 村委办公楼 、 养老院 、 卫生 院、 治保会 、 及商 业综合楼各 一座 , 总建筑 面积为 23 , 8万 mz 。
绿化 、 通信 、 学校 、 医疗等配套齐全。整个规 划用地 的东边是村
民住 宅区 ; 中部是 与居住 区相 应的公 建配套 , 其中包括 小学 、 商业 中心 、 卫生院 、 养老院 、 村委综合办公楼 和治保会各一座 ;
西 边 是 村 经 济 发展 用 地 ,规 划 建 设 成 为 玉 树 工 业 园及 服 务 于 工 业 园 的 宿 舍 ( 1 2) 图 ~ 。
层轻工厂房两栋、 六层轻工厂房 六栋 , 三层管理楼一座 , 配套员
工宿舍一栋 , 总建筑面积约为 1 _ m 37万 。 西北部宿舍 区——设 六栋 员工配套宿舍 ,共 43 .8万 m 。 宿舍底层设有相应 的服 务配套设施 ,包括食堂和住宿服务 中
心。
西南、 西北 、 东部三区围绕中部服务配套设施 自然地展开。 各分区既相对独立 、 各成体系 , 又彼此关联、 有机联系。

XX科技创新城道路交通控制专项规划文本

XX科技创新城道路交通控制专项规划文本

XX科技创新城核心区道路交通控制专项规划-文本道路密度m/m2道路级配规范值计算值规范值计算值快速路9303~040471127108~1213620~40289次干路4691.2~14 23430~47498支路837641675~133885合计16706快速路1.功能定位和建设标准快速路功能定位为解决科技创新城核心区与XX主城及周边功能组团交通联系的快速通道,同时兼做区内主干路,承担核心区交通疏导功能。

综合通道和化章街近期按主干路建设,设计时速为50m/h,双向八车道;远期按快速路控制,主线设计时速为60~80m/h,双向六车道;地面辅道设计时速为50m/h,双向六车道,兼做区内主干路。

化章街红线按60m控制,综合通道红线按56m控制。

2.道路标准横断面1)综合通道近期主干路:人行道非机动车道侧分带机动车道中央分隔带机动车道侧分带非机动车道人行道=。

高架快速路:桥梁护栏机动车道中央分隔墩机动车道桥梁护栏=;地面辅路:人行道非机动车道侧分带机动车道中央分隔带机动车道侧分带非机动车道人行道=。

化章街近期主干路:人行道非机动车道侧分带机动车道中央分隔带机动车道侧分带非机动车道人行道=。

高架快速路:桥梁护栏机动车道中央分隔墩机动车道桥梁护栏=;地面辅路:人行道非机动车道侧分带机动车道中央分隔带机动车道侧分带非机动车道人行道=。

3.出入口处横断面出入匝道:结构车行道结构=。

综合通道地面道路:人行道非机动车道侧分带辅路中央分隔带辅路侧分带非机动车道人行道=。

化章街地面道路:人行道非机动车道侧分带辅路中央分隔带辅路侧分带非机动车道人行道=。

主干路核心区主干路分区域主干路和区内主干路二类。

1.功能定位和建设标准区域主干路包括迎宾西街、马练营路和武洛街,其功能定位为联系科技创新城核心区与周边组团的主要通道,设计速度为50m/h,双向8车道,道路红线均按60m控制。

区内主干路包括化章街、综合通道地面辅路和机场东路,主要承担核心区内部组团之间的联通及部分过境交通。

科学城的规划建设与发展课件

科学城的规划建设与发展课件
硅谷的崛起和发展是多种因素联动的结果,包括:大学的科研环境、政府的资助和订货、风险资本的投资、创新企业家的革新、环境配套建设等。
被称为“硅谷先驱” 的电力工程教授弗里德里克•特曼,他在1920年代任副校长期间,致力于将大学的科研与企业结合起来,注重科学的实效性。 特曼的哲学是:“使大学和产业形成一种共生关系(symbiotic relationship),在这种关系中,斯坦福大学将成为新的以技术为基础的产业思想库(brain trust )。”他强调“强大并独立的工业必须发展它自己在科技方面的智力资源。”特曼对“三位一体”发展模式的贡献表现在一系三机构的创立上: 特曼创立了斯坦福大学杰出的工程系,督促对固态物理设备和其他技术的研究,而这些研究成果为50、60 年代的“电子革命”奠定了基础。 帮助兴建斯坦福大学研究院(SRI),这是专门从事与国防有关的研究并负责将军用技术转为民用技术的研究机构。它在帮助西海岸公司的发展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 特曼促进了斯坦福工业园(Stanford Industrial Park)的建立和发展。这是世界上第一个高技术园区,特曼称它为“斯坦福的秘密武器”。 建立“荣誉合作项目”,在公司的教室里讲授斯坦福大学的课程,使公司的工程师们能够把握最新科技的发展,同时又使大学教授及时了解公司的发展状况,加强了公司和大学之间的联系。
硅谷的发展历程是一个技术与产业不断升级的过程
20世纪50年代 60年代末 80年代中期 90年代中期 21世纪初
硅谷是美国著名的工业化农业中心,有“美利坚梅脯之都”美誉
发展相对缓慢,对半导体、大型计算机和仪器仪表等进行研制生产
1971年微处理器的发明,使硅谷以及美国进入微电子时代
高新技术园区、科学城是世界各国高科技发展的核心区域,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广州科学城总体规划

广州科学城总体规划

广州科学城总体规划广州科学城是广州市以发展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应用生产为主体,配套发展高科技第三产业(信息咨询、科技贸易等)的具有高质量城市环境,高效能城市基础设施的多功能的现代科学园区。

广州科学城的用地功能组成包括:管理服务科研中心组团、生物工程产业组团、微电子信息产业组团、新材料新能源产业组团、环保产业组团、光机电一体化技术产业组团、其它高新产业组团和大型居住组团。

各个组团通过山林地和城市干道相互分隔,是一个环境优美、适宜创业的新型城区。

广州科学城项目简介广州科学城是广州开发区乃至广州市的重点高新技术产业建设项目,其规划设计从总体规划到中心区城市设计,再到首期、二期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并辅以中心区蓝轴绿轴的景观设计、区内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安置的一系列活动。

可以说,现在呈现在人们面前的科学城是经过主管部门与规划设计者的一轮又一轮的构思设计调整,边实践边提高的劳动结晶,其科学的精神、务实的态度、高质量的建设,是值得其他产业园区规划建设者去学习的。

科学城总体规划简要说明规划概述1.规划原则1.1生态原则:科学城的开发要尊重原有地形地貌,保证原有生态系统不被破坏。

1.2弹性原则:为适应市场的需求,对土地利用要在功能分区明确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弹性和灵活性。

1.3 相对独立的原则:为了保证科学城高质量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其用地和道路的规划要保持相对的独立。

2.规划目标2.1 培育创新环境,促进广州产业结构的调整。

2.2 创造高质量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2.3 建成21世纪华南地区的技术中心。

3.规划要点3.1 发展性质以高科技制造业为基础,推动科学技术研究和开发应用;以形成科学研究综合体为目标,培育创新环境,促进广州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具有高质量生态环境,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高效益的投资管理软环境,以产、学、研为主,辅以配套少量高级住宅的多功能现代新型城区。

3.2 人口规模预测到规划期末2025年村镇人口4000人,居住人口8.5万人,就业人口约为18-20万人。

天河智谷片区城市设计及控制性详细规划(汇报PPT)

天河智谷片区城市设计及控制性详细规划(汇报PPT)



特殊用地(H4)
57.30 1.96 57.30 1.96
规划待定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1.54

31.54

总建筑面积
1131
1195
64
规划人口(万人)
17.7
13.7
-4
注:总建筑规模不包括中小学等部分公共服务设施、待定区、部分市政公用设施建筑面积。
土地利用规划图
14
广深科技创新走廊重要科创与文创节点
落实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总定位(为全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支撑的重要载体),突出“公园里的园区”
理念,延续智慧城发展趋势,提升原广氮-奥体片区的城市功能,打造以产业功能为主导的“天河智谷” , 建设成为集“产、学、研、商、居、文”于一体的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文化创意价值创新园。
(2)附属设施建设:沿车陂涌、车
陂涌湿地公园、奥体山体及湿地公园建 设亲水广场、休闲木栈道、登山步道与 环山步行路径等设施;沿河涌山体建设 超过12公里绿道;建设艺术馆、变电站、 给水泵站等设施,保障生产生活需求。
130m
100m 140m 260m
85m 220m 260m
160m
180m 380m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B) 213.97 392.07 215.33 558.17 1.36 166.10
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S) —
0.65

0.65


绿地与广场用地(G) 441.75 13.65 446.72 13.65 4.97

公用设施用地(U)
12.30 1.50 12.30 1.50
区域交通设施用地(H2) 4.47 1.65 4.47 1.65

基于TOD视角的车辆段上盖大型城市住区设计实践——以广州品秀星樾为例

基于TOD视角的车辆段上盖大型城市住区设计实践——以广州品秀星樾为例
1地铁车辆段上盖设计的技术难点
地铁车辆段上盖开发效益明显,但在规划设计 上存在功能复杂、技术复杂、开发范围广、开发时 间长、参与部门多等特点。
地铁车辆段盖下设有入段线、咽喉区、检修 库、洗车线、变电所等交通设备空间,盖上承载商 业、教育、居住、休闲娱乐、公共服务等多种功能 业态;车辆段项目设计时要考虑防灾减灾、减震降 噪、控制沉降、排风设备、结构超限与转换梁位 置、盖上人防面积计算、盖上排水、白地与盖上消 防流线、连桥等技术难题;项目开发涵盖居住、商 业、办公、酒店、商务公寓、交通设施、绿地、
■ 8.5m平台城市开放空间 ■ 14m平台住区私空空间 ■白地商业
盖板与城市接口少、高差大,易产生城市孤岛
通过分流、竖向、高低.强化与城市道路的衔接
6
回香雪地铁站(0)公交首末站
垂直交通
叵)出租车停靠——城市逋路——公交接驳
公交首末站实现小区与地铁的无§1衔接
公共交通接口
9
AT 2021/05 119
3
4
项目西北方向距离地铁香雪站700m,步行可 达。地处广州市科学城核心'居住板块,周边沁园、 时代春树里、万科东荟城、保利罗兰国际等居住区 林立,如何在TOD的视角下解决设计技术难题, 进行车辆段上盖建筑与城市设计,打造一个界面成 熟、配套完善的综合性大盘是项目的关键。 3.2设计目标
在城市规划对城市风貌基本把控的前提下,通 过设计手段解决复杂的场地环境和功能配套问题, 同时利用其带来的机遇,打造活力住区、高效住 区、情怀住区,营造景观环境优美、更具人文精神 的大型城市生活单元。
1
118 AT 2021/05
1项目用地现状 2功能结构分析图 3, 4北区入口邻里中心功能集聚示意图 5, 6空间盖板示意图 7, 8南区邻里中心空间复合示意图 9与城市道路接口示意图

广州科学城总部经济园区规划设计

广州科学城总部经济园区规划设计

广州科学城总部经济园区规划设计作者:谭晟基刘宇波刘挺来源:《价值工程》2011年第23期摘要:作为总部经济的主要载体,总部经济园区是总部经济和商务园结合的新事物,是一种新兴的园区规划和建设模式。

文章介绍了广州科学城总部经济园区的方案设计,该方案借鉴了国内已建成的总部经济园区和国外商务园区的优秀设计方法,力求有所创新。

Abstract: As the main carrier of headquarters economy, the Headquarters Business Park (HBP) is a novel combination between headquarters economy and Business Park.This dissertation is an introduction and summary of a typical Headquarters Business Park project,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the Headquarters' Economic Zone of Guangzhou Science City,the scheme takes from existing domestic HBP and foreign business park design methods, to seek new innovations.关键词:总部经济园区;定位;规划布局;功能;流线;园林Key words: Headquarters Business Park;position;planning;function;circulation;landscape中图分类号:TU984.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3-0085-021项目背景广州科学城总部经济区是广州科学城的重点建设项目,总部经济园区选址于广州科学城位于广州科学城中心区东部,占地约17公顷,园区以大型企业及机构的总部办公功能为主,结合科研、中试、金融等生产服务及部分配套服务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合广州市新近编制出台的《广州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深化)的交通发展战略,以及科 学城本身的区位、功能、出行特点,运用广州市规划模型预测得出特征年(2025 年)科学城地区 的交通方式划分为表 2 所示。
表 2 特征年广州市科学城地区交通方式划分表
交通方式 小汽车 出租 单位车 常规公交 轨道 摩托车 合计
2、规划路网指标
- 56 -
交通规划与研究
科学城中的山体较多,有大量保存良好的绿化植被,而且有一定数量的村镇。这样的情况下, 路网的指标应该比一般的建成区要低。规划道路网的总体密度在 12%左右,路网中的干道和支路 的长度比接近 1:1,具体指标见表 4。
表 4 科学城规划路网指标表
分项
道路总长度 道路面积 (km) (万 m2)
广州科学城地区交通规划主要是基于广州科学城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进行的新建区域的交通 规划。要充分考虑科学城在广州市交通网络中的地位,又要显示出其相对的独立性;既要考虑其
- 57 -
交通规划与研究
高科技产业区的特点,又要结合中国的国情;在和城市规划充分的协调统一下,尽可能促进交通、 土地、环境三者的统一。 参考文献 1、《广州市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深化),2001.6 广州市人民政府、广州市城市规划局 2、《广州市支路网深化调整方案》,2000.12,广州市城市规划局、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所 3、《广州科学城总体规划》,2000.1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涉及研究院,广州经济技术产业开发区,
将科学城从总体上分为内部和外部两个部分考虑。内部的分区就按照其相对独立的产业区分 为 7 个区(包括新增区域,见图 2),外部的分区主要按照主要交通流方向分为 8 个方向区。这里 主要介绍,科学城交通规划的两个比较重要的前提,即人口就业以及交通方式划分。
1、人口及就业岗位
在科学城总体规划中的对于普通工人性质的人口规划为:29664 人。而总体的就业岗位数为 227594 人。科学城内部能够提供高素质人口居住的就业人口为 50737 人,则外部就业人员为 176857 人。在现有的 11.25%的路网密度的道路供给下,高峰小时期间则远远不能满足要求。
表 5 科学城交通设施规划
类别 公交站场
加油(汽)站
公共停车场
洗车场
规划
4 个总 站,占地 1.9 公顷
4 个加油(汽)站,占 地 1.3 公顷,其中洗车 场占地 0.3 公顷
6 个公共停车场,占 地 1.65 公顷,其中洗 车场占地 0.15 公顷
3 处单独的洗车场,占地 0.6 公顷,其余和加油 (汽)站及公共停车场结 合布置
根据目前的开发进程和实际情况,这样的人口比例不太切合实际,需要进行调整。最后,经 过讨论分析,将职工集体宿舍就业人口升至 99276 人,并将职工宿舍归为二类居住。具体的各种 用地人口以及就业岗位预测指标见表 1。
编号 1 2 3 4 5 6 7 8
表 1 居住人口及就业岗位预测指标表
分类
单位
用地性质
四、综合交通规划
科学城由于其在规划上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所以,应尽量避免外部交通穿过科学城。但从另 外一个角度,又要保证科学城和其他开发区之间的紧密联系。科学城的道路规划还特别要注意天 然环境的保护和保持用地的完整。
1、规划路网布局及功能
规划后的路网布局分为五个层次:第一层次,围绕整个科学城外围的道路均为城市主干道或 快速路,负责协调科学城地区道网与广州市东部地区的道路在区位上的衔接关系,功能定位主要 是承担过境交通及城区范围长距离的交通转移;第二层次,将科学城分隔成 7 个区的城内的主要 干道,其主要功能是疏导城内的跨区交通,促进各个功能分区的快捷联系,减轻每个功能分区的 压力。第三层次,分区与分区之间的联系次干道,主要保证相邻分区间的就近联系方便。第四层 次,每个功能分区内部的骨架道路,承担区内交通;第五层次,支路,主要保证每一块规划土地 的最基本的出入道路。
图 3 方案二
图 2 方案一
图 4 方案三
年份 2015 年 2025 年
表 3 特征年高峰小时科学城内部路网交通指标
服务水平
平均速度
总里程(车公里)
0.53
34.35
78956
0.72
25.70
124102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科学城的性质决定了科学城的交通量具有明显的“潮汐”式的特征,2025 年,东西向的主要干道的双向不均匀系数超过了 2,交通量普遍接近单向通行能力。
和规划道路划出六个功能组团,即生物工程
产业组团,微电子、软件产业组团,管理服
务科研中心区组团,其它高新产业组团,居
住组团,新材料以及新能源产业组团。组团
之间主要通过山林地相互分隔,形成“有机
疏散”的功能结构。 总规中科学城的定位 为:将科学城
图 1 科学城总体规划图
建设成为 21 世纪华南地区的知识创新中心,研制开发中心,技术服务中心和成果转化中心。
一类居住
居住人口
人/公顷
二类居住
村镇建设用地
人/公顷
产业用地 科研开发用地
就业岗位
平方米建筑 面积/人
行政办公 金融用地 娱乐业
指标 100 500 200 200 200 35 80 200
2、交通方式的划分
科学城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应该考虑大运量的轨道交通,并和其他相邻的开发片区紧密的联系 在一起。另外,考虑到科学城人均收入相对较高,随着广州市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小汽车的出 行比例会很高。由于广州市很早就停止了摩托车牌照发放,可以预见特征年,广州市的摩托车数 量将会相当少。
广州科学城地处广州市广州东部组团,为天河、黄埔以及白云三个行政区的交接处,和很多
已有的经济开发区相毗邻,主要有永和开发
区、云埔工业区、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天
河高塘石工业区等。其用地范围为广州市几
条主要干道所包围,主要包括:北二环高速
公路、广深高速公路、广汕公路、大观路等。
广州科学城在功能结构上根据现状的山体
交通规划与研究
广州科学城(高科技产业区) 综合交通规划实例分析
孙永海
【摘要】城市高科技产业区在土地开发利用、人口组成、交通结构、区域独立性等方面有别于一般的城市建成区, 使得其交通规划,在对外联系、路网指标等方面有着一定的特殊性。本文仅以广州科学城交通规划为例, 试对高科技产业区交通规划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希望能起到一点实践借鉴作用。
五、交通组织规划
科学城的交通组织最为主要的是要实现避免过境交通干扰。其主要思路是,通过在科学城内 交叉口基本都用平面交叉口,不提供连续交通流。相反,对于分流道路,尽可能的提供连续交通, 交叉口用立交。
六、小结
高科技产业区有其自身的特点,土地开发集中并要求成片开发、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人口平 均素质较高、对环境、舒适性以及可持续发展有更高的要求。
孙永海——广州至信交通顾问有限公司 助理工程师
- 54 -
交通规划与研究
5、结合周边已有交通设施的现状以及广州市已有的相关交通设施规划,进行科学城交通设 施的规划。
二、未来交通需求预测
科学城的交通需求预测是将科学城从广州市整体路网上“下载”下来,基于广州市(START、 TRIPS)模型技术,利用既有的交通规划数据库以及相关道路、交叉口的调查数据,根据未来交 通设施的服务水平,确定各种交通方式出行比例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交通分配并进行相应的路 网适应性评价。
4、公交及交通设施规划
公交规划主要应保证城内外的公交线和公交扩建要预留用地。
交通设施的规划在满足一般规范的要求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周边现有设施,以尽量减少用地。 对于洗车场可以结合加油(汽)站、公交站场布置。停车规划,明确停车供应主要靠配建停车设 施来解决。公共停车场应该分散就近布置,主要布置在人流集中的中心区以及住宅区附近。具体 规划结果见表 5。
科学城总体规划中的交通规划部分主要需要做如下几个方面的深化和调整: 1、结合广州市总体交通综合考虑,科学城路网结构组成、公共交通组织以及路网对外联系; 2、用定量的数据分析路网的服务水平; 3、重要的路网节点上,考虑到远期用地的预留以及交叉口的处理,以及立交功能的处理; 4、进行交通组织的规划,最大限度的发挥路网的整体功能;
注:表中的区域面积为科学城的用地总面积,括号中的面积为扣除山体林地后面积。
3、道路横断面及交叉口控制规划
科学城的道路横断面规划主要考虑:路网的交通特性,未来年的交通方式构成,轨道交通的 走向以及绿化要求。
交叉口的控制,对于立体交叉口主要是根据相交道路等级,转向流量及交叉口周围用地性质 等综合因素确定,具体立交型式还应该参考交通组织的方式确定。对于平面交叉口,主要应该注 意加大交叉口四个象限的控制范围,交叉口车道不向外拓宽,增加道路景观,美化道路环境。
【Abstract】City Hi-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rea is different from other city zone in certain respects, for example: land use, population composition, transport framework and the independence. So it has some special ways about the transport external connection, road network index and etc. This paper attempts to discuss the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problems of City Hi-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rea example of Guangzhou Science City which can be used for reference.
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4、《广州科学城地区交通规划》,2001.8 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所,广州至信交通顾问有限公司 5、肖刚,广州市科学城及其规划建设的思索,《城市规划汇刊》,1999 年第 1 期 6、《城市道路设计规范》(GB50220-9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