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用药的依从性
综合护理干预对哮喘儿童用药依从性的效果观察
时为 5m ,5 mx1 m为 1 mL L 1 5c c 0 ;容积法 :接生时待羊水流 尽, 于臀部垫一弯 盘收集血液 , 用量杯 测量 出血量 ; 重法 : 称 会
4 8例产后 出血产妇 给一次性 口服 米 索前 列醇 片 4 0. 0 lg 0 " 0 , ' a 6 治疗 。结果 绝 大部分 产妇在服 药 5m n 1 n内即可使子 i- 5 mi
从性 的效 果 ,为临床 实施有 效的护理措施提 供更 多的参考依
据 。 方 法 选 取 哮 喘 儿 童 8 例 , 为观 察 组 ( 3 ) 对 照 组 6 分 4例 和
确 的吸人方法。 由于哮喘是长期慢性疾病 , 家长 随时要加 以注 意, 避免患儿接触过敏性物质 , 例如花粉 、 刺激性气 味等 。③心
’
对宫缩乏力性 出血 4 8例产妇 ,常规使用催 产素 2 0u肌 注, 子宫收缩后又松 弛或子 宫不收缩伴 大量 阴道 出血时 , 给一
次性 口服米索前列醇 4 0 6 0 g2 3片) 0~0 (~ 治疗 。
3 结 果
降低产后 出血 的发生率 。现将 4 8例产后出血病例的护理体会
2 结果
善哮喘儿童用药依从性 , 高药物治疗 效果 , 提 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有效 控制哮
喘反复发作 , 及缓解其给患者及家长带来 的身心痛苦 。现报告
如下 。 1 资 料 与 方 法
11 一般资料 .
选取 2 1 0 0年 2月一 1 月 在我科 就诊或 1
住 院的患者 8 , 6例 均符合 2 0 中华 医学会儿科学分会 呼吸 0 4年 学组制定的儿童哮喘诊断标准圊 。男 5 , 3 例 , 4例 女 2 年龄 1 ~ 岁 3 9例 , 岁 ~ 岁 3 5岁 5 , 岁 ~ 4岁 2 例 。将 患者随机分 为 4例 5 1 3 观察组 (3例 ) 4 和对 照组 ( 3 )2组患者 年龄 、 4例 , 性别 、 病程 疾 度、 病程 比较无明显差异 ( > .5 。 尸 00 )
儿科患者用药不依从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儿科患者用药不依从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摘要】用药依从性指的是患者在治疗期间,严格的按照医师所开的药方或者是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用药。
在进行临床治疗的时候,患者按照医护人员要求服药,对于自身健康的恢复具有极大的保障。
然而,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经常会有许多用户不按照医护人员的要求用药,给治疗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本文,将以儿科患者为例,分析其在用药期间不依从的原因,并寻求预防措施,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儿科患者;用药不依从;原因;预防措施【中图分类号】R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7-0344-01药物治疗要求有序进行,按照规定的用药量按时进行,因为对于病人来说,成功的药物治疗,不仅需要医生正确的诊断和治疗,而且还需要患者严格遵守医嘱。
但事实上,有很多病人没有按时按量服用指定的药物,即存在着不依从性。
1.儿科患者用药不依从的原因分析1.1 幼儿自主能力差,缺乏依从意识儿科患者的年龄大部分都比较小,介于0~12岁之间,他们在平时的生活中自主能力比较差,在用药期间不止需要医护人员对其进行指导,家长的监督工作也不容忽视。
但是,在实际的用药过程中,有些家长由于工作忙,可能会选择将孩子交给爷爷奶奶看管,幼儿在服药的时候,有的药带有苦味,比较难喝,幼儿哭闹之后,爷爷奶奶出于不想让孩子“受苦”的心理,可能会私自选择中止用药,而采用自己的土方法,帮助孩子缓解病情。
同时,医护人员在平时的工作中,工作强度大,不可能时时刻刻照顾到每一名患者,这样也很容易对幼儿的用药造成疏忽,不利于幼儿用药依从性意识的建立。
[1]1.2 家长的用药意识存在偏差如上文所述,儿科患者在患病之后,由于年纪小,用药依从意识差,因此,在服药的时候,主要是通过家长监督服药的。
因此,家长在患者服药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患者用药不依从,除了自身依从意识差以外,家长的影响也有很大。
有些家长在孩子治疗期间认为是药三分毒,在患者病情好转之后,为了患者的“健康”自行中止治疗和用药。
儿童用药特点
儿童用药特点近年来儿童用药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综合性医院非儿科专业的临床医生也经常会接触到一些儿童患者。
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处在不断生长发育过程中,身体各方面的器官和生理功能尚未发育成熟,在药物的应用方面与成人有着很大的区别,即使是不同的年龄阶段的儿童,对药物的反应也不尽相同。
因此,作为临床医生应熟悉儿童不同发育时期的解剖生理特点以及对药物的特殊反应,合理选择药物,特别是非儿科专业的临床医生在诊治儿童患者时更应注意,保证药物治疗的安全与合理。
1 儿童生理与用药特点儿科诊治的对象涉及胎儿、新生儿、婴幼儿、学龄前儿童、学龄儿童及青春期儿童。
1.1 胎儿期用药特点胎儿不能成为直接的用药者,但很多药物能够通过胎盘屏障,由于大部分药物自身的性质和胎儿生理及代谢功能不健全等诸多因素,致使胎儿中毒或致畸,20世纪60年代初发生的反应停事件令人怵目惊心。
迄今,对妊娠期绝对安全的药物还很少,因此应尽量减少妊娠期用药,杜绝滥用,必要时应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
1.2 新生儿、婴幼儿期用药特点胎儿娩出后28天内为新生儿期,生后1个月~1周岁为婴儿期,2~3岁为幼儿期。
此时的小儿正处于生理和代谢过程迅速变化的阶段,其生理特点是体格生长显著加快,各器官功能渐趋完善。
由于该时期生长发育迅速,特别要密切注意药物通过不同机制影响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
婴幼儿对药物的毒性或过敏反应不一,可以是明显,也可以是不明显的。
因此,要警惕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
例如氨基糖苷类对婴幼儿很难反映出药物早期中毒的指征,一旦听神经受损,多成聋哑,造成终身残疾。
这一时期主要是哺乳期,也要注意药物通过乳汁进入婴幼儿体内产生的后果。
婴幼儿的给药途径仍以静脉滴注为优,它可直接获得较高的血药浓度,便于控制病情。
肌肉、皮下注射因局部血液循环不足,易造成吸收不完全。
婴幼儿的另一特点是呼吸道狭窄,炎症时黏膜肿胀,渗出物较多,故治疗呼吸道感染时,应以祛痰为主,保持呼吸道通畅有利于疾病恢复。
儿童哮喘缓解期用药依从性原因分析对策
儿童哮喘缓解期用药依从性原因分析及对策(广西区妇幼保健院广西南宁 530003)【摘要】目的:对哮喘缓解期用药依从性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并针对其原因通过教育和长效管理,进一步提高哮喘患儿缓解期用药依从性,减少复发,达到长期缓解。
方法:对203例哮喘患儿中因用药依从性差而影响疗效的165例哮喘患儿及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58.2%家长认为无症状可不用药,48.5%患儿吸入药物方法不正确,47.2%家长担心激素的副作用,38.2%患儿不配合,25.5%家长忘记给药或不准时给药,9.0%因经济困难自行停药,6.0%家长对诊断不信。
结论:加强对患儿及家长宣教、进行专业指导、发挥哮喘儿童之友作用、定期回访等措施,可提高小儿哮喘缓解期用药的依从性,从而保证疗效、预防哮喘复发。
【关键词】儿童;哮喘;用药依从性;对策【中图分类号】r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6-0319-01哮喘是一种难以根治、容易反复发作的肺部慢性炎症性疾病。
依赖住院期间的治疗和护理无法达到长期稳定控制哮喘发作,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的目的。
因此,哮喘缓解期仍需联合用药。
但许多患儿因各种原因忽视了缓解期规律用药,致使哮喘病情控制不佳。
现调查分析165例哮喘患儿用药依从性差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8年7月至2010年7月来我院住院的均符合1998年中华儿科学会的儿童哮喘防治常规的诊断标准[1]的203例哮喘患儿中用药依从性差的165例哮喘患儿。
男98例;女67例;年龄1-13岁;按治疗期间哮喘病情严重程度分级[2],间歇状态12例,轻度持续90例,中度持续41例,重度持续22例。
1.2 调查方法:对哮喘患儿及其家长发放调查问卷,填写后立即收回。
1.3 统计学处理:累计影响患儿哮喘缓解期用药依从性因素的频数(包括同时存在多个原因),统计百分率。
2 结果发放调查表165份,回收165份,回收率100%,影响哮喘患儿缓解期用药依从性的相关因素见表1。
儿童用药指南儿科药学的特殊考量
儿童用药指南儿科药学的特殊考量儿童用药指南——儿科药学的特殊考量随着儿童药学的不断发展,儿童用药已成为一个受关注的热点话题。
儿童与成人在生理、生化、药代动力学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所以儿童用药需要特殊的考量与指导。
本文将介绍儿科药学在儿童用药中的特殊考量,并为家长和医生提供一些儿童用药的指导原则。
一、儿童生理特点对药物效应的影响儿童的身体组织和器官系统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都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药物的代谢、吸收、分布和排泄过程。
在儿童用药中,需要特别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肠道吸收能力:儿童消化道的吸收能力相对成人较低,尤其是新生儿和婴幼儿。
因此,口服给药剂量可能需要根据年龄和体重进行调整。
2. 肝脏代谢能力:儿童肝脏的药物代谢能力相对较低,特别是在出生后的前几个月。
这意味着一些药物在儿童体内的半衰期较长,因此给药间隔可能需要延长,剂量调整也需要谨慎。
3. 肾脏排泄功能:儿童的肾功能发育不完全,尤其是在早期生命阶段,药物的肾脏排泄能力相对较低。
这对于药物的剂量和给药间隔的调整都提出了挑战。
二、儿童用药的安全性考虑除了生理特点之外,儿童用药还需要特别考虑其安全性。
由于儿童的体内代谢能力和生理功能尚未完全发育,药物可能对他们的安全性造成潜在风险。
以下是一些值得注意的安全性考虑:1. 剂量选择:儿童用药的剂量选择需要根据年龄、体重、疾病状态以及个体差异进行调整。
过高的剂量可能导致药物中毒,而过低的剂量则可能无法达到治疗效果。
2. 剂型选择:儿童往往不能轻易吞咽大颗粒药片或者胶囊。
因此,选择适合儿童的剂型,如颗粒剂、液体剂或儿童剂型等,尤为重要。
3. 药物相互作用:儿童通常需要接受多种药物治疗,并且儿童的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较差,容易发生药物相互作用。
因此,在给儿童用药时应注意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并避免不必要的药物联合应用。
三、儿童用药的依从性考虑儿童用药的依从性与他们的年龄、认知水平以及心理状态密切相关。
解决儿童用药的依从性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一些建议:1. 有效的沟通: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以使他们理解药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关于进一步加强儿童临床用药管理工作的通知
关于进一步加强儿童临床用药管理工作的通知为进一步做好儿童临床用药管理工作,提高儿科医疗质量,保障儿童用药安全,现就进一步加强儿童临床用药管理工作提出以下要求:一、加强儿童用药遴选和配备管理医疗机构要建立完善儿童用药遴选制度,做好儿童用药的配备管理。
开展儿科医疗服务的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要在本机构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下成立儿童用药工作组,定期对本机构药品供应目录中儿童用药进行评估和调整。
遴选儿童用药(仅限于药品说明书中有明确儿童适应证和儿童用法用量的药品)时,可不受“一品两规”和药品总品种数限制,进一步拓宽儿童用药范围。
城市医疗集团、县域医共体等医联体要建立儿童用药联动管理机制,加强儿童用药目录的统一衔接,促进儿童用药在医联体内共享使用。
各地要落实《关于加强疫情期间儿童用医疗机构配制制剂调剂使用有关工作的通知》(联防联控机制医疗发〔2022〕244号),配合药监部门开展儿童用医疗机构配制制剂调剂使用的审批工作,加强调剂用药的药事管理,进一步满足儿童就医和用药需求。
二、强化儿童用药临床合理使用医疗机构要落实安全、有效、经济的用药原则,遵循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诊疗方案和药品说明书等,加强医师处方、药师审方、护士给药等各环节管理。
要准确掌握用药适应证,以及不同年龄儿童的药物选择、给药方法、剂量计算、药物不良反应等,合理开具处方并经审核合格后进行调配。
对于住院儿童患者,要严密观察用药过程中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对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要及时妥善处理并上报;对于门诊儿童患者,要向家属详细交代用药注意事项,嘱其严格遵医嘱用药,告知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以及必要的复诊或紧急送医建议等。
符合法定情形采用药品说明书中未明确但具有充分循证医学证据的药品用法实施治疗时,医疗机构要制定管理制度,医务人员严格遵照执行。
三、加强药师配备并提供儿科药学服务医疗机构要加大药师配备力度,围绕儿童患者需求和临床治疗特点开展专科药学服务。
浅谈儿童合理用药问题 药学毕业论文
浅谈儿童合理用药问题药学毕业论文引言儿童是国家未来的希望,保障儿童身体健康是家庭和社会的责任。
在儿童医学中,合理用药是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但由于儿童发育不成熟、生理功能不完善,以及药物代谢、药动学等方面与成人存在差异,给儿童用药带来了许多挑战。
因此,儿童合理用药问题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对儿童合理用药问题进行探讨和总结,以期引起广大家长和医务人员对儿童用药的重视,提高儿童用药质量和安全性。
一、儿童用药现状据调查统计,目前我国儿童用药存在如下问题:1. 儿童用药种类局限性。
与成人相比,儿童用药种类有限,很多成人用药药物在儿童中不能使用或不宜使用。
2. 儿童用药剂量缺乏统一标准。
儿童剂量是成人剂量的一定比例,但这个比例一般难以确定,不同医生、不同医院对儿童用药剂量的推荐不一致,给儿童产生了不必要的风险。
3. 儿童用药依从性不佳。
儿童难以理解药物的作用和意义,容易出现错服或漏服的情况,降低了治疗效果。
4. 儿童用药过程中药物不良反应多。
儿童药代动力学与成人存在差异,药物代谢能力弱,药物在体内停留时间较长,容易导致药物过量或药物积累,从而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上述问题导致儿童用药的安全性较低,需积极采取措施来提高儿童用药质量。
二、儿童用药原则合理用药需要根据药物的临床特征和不同人群的生理特征和疾病特点来制定药物使用方案,儿童合理用药也是如此。
儿童用药应遵循以下原则:1. 选药要慎重。
特别是超过3个月大、尤其是3岁以下的儿童,应减少使用药物,尽可能采取非药物治疗或低剂量、短疗程的药物治疗。
2. 药品应选择安全有效。
儿童用药应选择经过正规授权上市并经过临床试验证明安全有效的药品,药品剂量应符合儿童生理规律。
不宜使用漂浮于市场上的“神奇”药品或保健品。
如果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都能满足需求,应首选非处方药。
3. 药品的剂量应准确。
药品的剂量依据患儿的年龄、体重、生长发育情况、有无其他疾病、肝肾功能等生理特征制定,精确计算剂量用药。
儿童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儿依从性与疗效的关系
儿童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儿依从性与疗效的关系目的了解1型糖尿病患儿依从性情况及其对疾病控制的影响。
方法自设问卷调查2000~2009年确诊的35例1型糖尿病患儿并结合病历查阅回顾。
结果依从性好的患儿疗效好于依从性差者(χ2=4.15,P<0.05)。
结论糖尿病患儿依从性与疾病控制情况有密切关系,提高患儿的依从性利于提高疗效,医护人员应加强糖尿病患儿的宣教力度。
标签:糖尿病;依从性;疗效儿童糖尿病是当前世界糖尿病日关注的焦点。
每年全世界15岁以下的儿童中发现大约有76000人患有1型糖尿病(TIDM)[1]。
TIDM发病率在我国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对儿童的健康成了严重威胁[2]。
如血糖控制不佳可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对儿童尤其可影响其生长发育,后期的各种严重并发症可导致死亡[3]。
因此,糖尿病病情的良好控制不仅是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有效方法,亦是治疗的根本目的所在。
对我院2000~2009已确诊的35例1型糖尿病患儿进行问卷调查,回顾性分析依从性与疗效间的关系,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0年1月至2009年2月我院诊治的年龄在18岁以下1型糖尿病35例,治疗1年以上。
根据是否按医嘱执行分为治疗依从性良好组21例。
其中男9例,女12例,平均年龄13岁;治疗依从性差组27例,男13例,女14例,平均年龄12.5岁。
每年评价疗效,同一患者次年参加评价者按另1例次计算(共13例次)。
1.2 调查方法自设问卷,回顾性研究患儿疗效与依从性及可能影响因素。
内容包括:①患儿一般状况;②接受糖尿病教育的情况及对糖尿病的认识程度;③是否按医嘱用药;④随诊情况;⑤饮食依从性;⑥家长文化程度(家长文化程度高是指达到高中以上文化水平,文化程度低是指高中以下文化水平);⑦居住地(城镇,农村)。
1.3 依从性评定按医嘱用药、饮食、检测血糖及复诊为依从性好;不按医嘱用药、饮食、检测血糖及复诊为依从性差。
1.4 疗效测定依据国际糖尿病联盟儿童青少年糖尿病协会2000年指南所提供的标准[4]。
儿童合理用药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及释义
兼顾了有效性和安全性,不能随意加量或减少。
用药疗程的长短主要是根据药物本身的特点、疾病的轻重急慢
情况综合考虑的结果。
中国健康教育中心
若剂量小、疗程短则达不到预期疗效,易复发;若剂量大、
疗程过长,可能给孩子带来更多副作用和生理机能的损害。
所以用药的剂量、用法和疗程必须依照科学规律。
中国健康教育中心
儿童合理用药核心信息第四条
家长为儿童用药前,必须阅
读药品说明书,注意药品有效期。
释义
(一)药品说明书是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核准,指导 医生和患者选择、使用药品的重要参考,也是保障用药安全的重
对于口服药尽可能选择不同年龄段小儿的剂型。
婴儿多选用颗粒剂、口服液等,还
要特别注意选择适合小儿口味、颜色及 半衰期较长的药物,减少用药的次数。
对于年长儿多做诱导工作,尽
可能让其主动接受治疗,达到提高
依从性的目的。
中国健康教育中心
原则五:药量和疗程的科学性
用药剂量是建立在科学研究和大量临床试验的基础上确定的,
中国健康教育中心
原则六:用药的简便性
对于儿童来说用药的种类不宜太多,在选择针对病因和主要症状
用药的同时,尽量减少用药的种类。可用可不用的药物尽量不用。
中国健康教育中心
原则七:不影响生长发育
小儿所有的治疗药要 尽量避免选择对儿童生长 发育有不良影响的药物, 这是儿科用药的一个重要 原则。因此,虽有很多药 在成人用得很好,但在儿 童不能使用。
(二)非处方药是指不需要凭执业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
买和使用。 这些药物在临床应用时间较长,药效明确,不良反应较少。
中国健康教育中心
儿童用药口感设计与评价的技术指导原则
儿童用药口感设计与评价的技术指导原则(实用版)目录1.儿童用药的特殊性2.口感设计对儿童用药的重要性3.儿童用药口感设计与评价的技术指导原则4.实施儿童用药口感设计与评价的挑战与建议正文一、儿童用药的特殊性儿童用药与成人用药存在很大差异,主要体现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
生理上,儿童的器官功能尚未完全发育,对药物的代谢、吸收和排泄能力较成人差。
心理上,儿童对药物的接受程度和依从性较成人低,容易导致剂量不足或治疗失败。
因此,在药物研发和应用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儿童用药的特殊性。
二、口感设计对儿童用药的重要性口感设计是指在药物研发过程中,根据患者的口感需求和生理特点,对药物的剂型、口感、味道等方面进行设计和优化。
对于儿童用药来说,口感设计尤为重要。
因为儿童的吞咽功能不健全,较多使用液体制剂等口腔分散剂型,需特别考虑药品的口感问题。
良好的口感可以提高儿童对药物的接受度,从而保证治疗效果。
三、儿童用药口感设计与评价的技术指导原则为保证儿童用药口感设计与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我国发布了《儿童用药口感设计与评价的技术指导原则》。
该指导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充分了解儿童用药的需求和特点,确保药物剂型、规格和口味等符合儿童用药要求。
2.在药物研发过程中,积极采用口感友好的技术和工艺,如微囊化、脂质体、口腔崩解片等,以提高药物的口感。
3.对儿童用药进行口感评价时,应采用合适的评价方法和指标,如口感评分、吞咽度、黏度等,确保评价结果科学可靠。
4.结合儿童用药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口感设计与评价标准,指导企业研发口感良好的儿童用药。
四、实施儿童用药口感设计与评价的挑战与建议在实施儿童用药口感设计与评价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如技术水平、评价方法和设备等方面的限制。
为应对这些挑战,建议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高口感设计与评价的技术水平。
2.建立完善的儿童用药口感设计与评价标准体系,指导企业研发和生产。
儿童服用中药汤剂的依从性及用药态度量表的信效度分析
㊃药学监护㊃儿童服用中药汤剂的依从性及用药态度量表的信效度分析Δ张艳菊1∗,王晓玲1,徐晓琳1,李夏蕾2,马媛媛2,田㊀玥3,金㊀敏3#(1.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药学部,北京㊀100045;2.山东大学药学院,山东济南㊀250012;3.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药剂科,北京㊀100039)中图分类号㊀R97文献标志码㊀A 文章编号㊀1672-2124(2021)05-0608-05DOI㊀10.14009/j.issn.1672-2124.2021.05.022摘㊀要㊀目的:设计儿童服用中药汤剂的依从性及用药态度量表,测量该量表的信效度㊂方法:利用上述量表,对在北京儿童医院中医科就诊的患儿进行中药汤剂依从性及用药态度评价,对该量表进行项目分析和同质性㊁信度及效度的测量㊂结果:回收问卷85份,其中有效问卷80份,问卷回收率为94.1%;对该量表的项目分析结果显示,除依从性子量的条目5外,其他条目方差不等t 检验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具有较好的鉴别度;同质性检验结果显示,各条目得分与总分均达显著性差异(P <0.001),同质性较高;信度分析结果显示,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 s α)>0.697,调整后Cronbach s α>0.723,该量表信度较高;内容效度分析结果显示,S-CVI 均>0.80,S-CVI /Ave 均>0.90,全体专家对题目认可度高;结构效度KMO 值为0.595,Bartlett s 球形检验值为802.599(P <0.001),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共提取2个公因子,可解释总方差的47.490%,各条目在其主因子上的负荷均>0.400,具有较高负荷值㊂结论:该量表用于测量儿童服用中药汤剂的依从性及用药态度的信效度较好,可以推广使用㊂关键词㊀儿童;中药;依从性;量表;信效度Δ基金项目:北京市第二批中药骨干人才培训项目; 十三五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No.2018ZX09721003-002-001)∗副主任药师㊂研究方向:中药学㊂E-mail:daisyreyes@#通信作者:主任药师㊂研究方向:医院药学㊁中药学㊂E-mail:jinmin1208@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Analysis of Children s Compliance and Attitude Scale Towa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ecoction ΔZHANG Yanju 1,WANG Xiaoling 1,XU Xiaolin 1,LI Xialei 2,MA Yuanyuan 2,TIAN Yue 3,JIN Min 3(1.Dept.of Pharmacy,National Center for Children s Health,Beijing Children s Hospital,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Beijing 100045,China;2.College of Pharmacy,Shandong University,Shandong Jinan 250012,China;3.Dept.of Pharmacy,Beijing Hospit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Beijing 100039,China)ABSTRACT ㊀OBJECTIVE:To design the scale for children s compliance and attitude towa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ecoction,so as to measure th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scale.METHODS:The above scale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compliance and attitude towa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ecoction in childre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epartment of Beijing Children s Hospital.Item analysis,homogeneity,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scale were carried out.RESULTS:Eighty-Five questionnaires were collected,of which 80were valid questionnaires,and the questionnaire response rate was 94.1%.Item analysis showed that,except for item 5of compliance,the difference of t -test for variance of other item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0.001),with good discrimination.The homogeneity test showed that the score and total score of each item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P <0.001),and the homogeneity was high.The reliability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internal consistency coefficient(Cronbach s α)was >0.697,and the adjusted Cronbach s αwas >0.723,indicating the high reliability of the scale.Content validity analysis results showed that S-CVI was >0.80,S-CVI /Ave was >0.90,and all experts had higher degree of recognition for the topic.The KMO value of structural validity was 0.595,and the Bartlett s spherical test value was 802.599(P <0.001).Two common factors were extracted by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which could explain 47.490%of the totalvariance.The load of each item on its principal factors was>0.400,indicating the high load value.CONCLUSIONS: The scale has good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in measuring children s compliance and attitude towa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ecoction,and can be popularized.KEYWORDS㊀Children;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ompliance;Scale;Validity㊀㊀中药汤剂是儿童常用的中药剂型,但存在着不容忽视的缺点,如口感差㊁煎煮过程复杂等,尤其是在儿童人群中存在服用困难㊁依从性差等问题㊂在2017年北京药学会支持项目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以下简称 我院 )对儿童患者服用中药的调查结果显示,60%的家长不会中药煎煮的方法[1];在2019年对中医科门诊复诊的患儿家长调查结果显示,90%的家长认为中药汤剂口感不好,给患儿喂药困难,询问是否可以添加矫味剂(糖㊁蜜或其他)㊂由此可以暴露出中药汤剂在儿童服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该剂型的家庭支持态度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患儿用药的依从性㊂在工作中,问卷法是衡量患者用药态度㊁行为等的常用方法,量表是问卷方法中简单㊁经济和可行性强的一种常用方式,被广泛用于多种慢性病患者的长期用药评价研究[2-7]㊂查阅万方数据库㊁中国知网等中文数据库,未检索到儿童人群服用中药汤剂的依从性及支持度相关研究㊂因此,本研究将对初拟量表进行信效度分析,以考察该量表是否适用于评测儿童患者服用中药汤剂的依从性及用药态度㊂1㊀资料与方法1.1㊀资料来源于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在我院进行问卷调查㊂纳㊀㊀㊀㊀入标准:(1)于中医科门诊就诊的患儿;(2)正在服用中药汤剂ȡ3d的患儿㊂排除标准:(1)存在认知障碍㊁不能配合调查的患儿家庭;(2)不愿参与的患儿家庭㊂1.2㊀调查方法采取线下填写及线上配合的方式实施调查㊂调查内容共3个部分:(1)第一部分,人口学资料(基本信息);(2)第二部分,用药依从性,共8个条目;(3)第三部分,家庭用药态度,共7个条目㊂于现场及后台回收筛选有效问卷㊂1.3㊀主要测量工具根据既往课题建立的过敏性紫癜药学相关调查问卷及方法学并参考Morisky用药依从性量表(MMAS-8)[8-9],结合本次研究涉及的实际工作,形成‘儿童服用中药汤剂的依从性及支持态度量表(第1版)“,见表1㊂除了第一部分外,答案均为 是 或 否 ,分别计0或1分㊂该量表总分为各条目评分之和,分数越高,代表用药依从性或态度越好㊂1.4㊀统计学方法由专人负责以双录入形式进行原始数据录入,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㊂计量资料采用均数ʃ标准差( xʃ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表1㊀儿童服用中药汤剂的依从性及支持态度量表(第1版)Tab1㊀Compliance and attitude scale towa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ecoction(Version1)第一部分:基本信息1.患儿性别:男性㊀女性2.年龄:㊀岁3.样本来源:Ѳ城市居民㊀㊀Ѳ农村居民4.本次疾病诊断: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5.持续服用中药汤剂的时间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6.除中药汤剂外,同服的其他药物数量:Ѳ<3种㊀Ѳ3~5种7.直接看护人受教育程度:Ѳ本科及以上Ѳ大专Ѳ高中或中专Ѳ初中及以下8.看护人是否一致并连续:Ѳ不确定且经常更换Ѳ非父母但不经常更换㊀Ѳ父母或直接监护人且不经常更换9.本次调研的家长是否为患儿的长期看护人:Ѳ是㊀Ѳ否第二部分:用药依从性1孩子是否有时会忘记服用中药汤剂?2除了忘记服用中药汤剂外,最近2周孩子是否漏服过其他同用药物?3孩子或您是否有时在未告知医师的情况下就减少所用中药汤剂的服用量或停止服用,因为感觉服药体验不好?4当孩子或家长长时间离家时,是否忘记过携带中药汤剂?5孩子昨日服用中药汤剂了吗?6孩子或您感觉疾病症状已得到控制时,是否自行停止服用中药汤剂?7对某些人来说,每天服中药确实很不方便,孩子或您觉得遵从中药汤剂治疗方案烦恼吗?8孩子或您觉得记住中药煎煮方法或服用方法有困难吗?第三部分:中药服用态度1认为治疗用西药起主要作用,中药汤剂只是辅助,因此可以不按时按量服用2担心长期用中药汤剂存在不良反应或副作用,因此会自行减量或停药3认为中药的煎煮过程太复杂或麻烦,可能会影响长期服用中药4认为中药携带㊁储存不便,或不能立刻取药需要等待调剂的时间过长,可能会影响长期服用中药汤剂5中药的口感不好,会影响孩子长期服用6孩子外出(如上学㊁离家等)会错过规定的用药时间,而导致未按时按量服用7医院或中医专家就诊路程太远或一号难求,导致中药服用的间断1.4.1㊀项目分析:以量表总得分前㊁后27%作为两个极端组进行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量组各条目得分平均分的差异值是否有统计学意义㊂极端组比较结果的差异值称为临界比(critical ratio,CR),CR未达显著的条目可考虑删除㊂1.4.2㊀同质性检验:采用双变量相关分析求出各条目与总分的积差相关系数㊂未达显著的条目,或为低度相关者,可考虑删除㊂1.4.3㊀信度分析:采用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 sα)评价量表的内部一致性,均采用两点 是/否 量表㊂参考标准为,<0.60,不能接受;0.60~0.65,不理想;0.65~0.70,勉强接受;0.70~0.80,接受;>0.80,非常好[10]㊂1.4.4㊀效度分析:(1)内容效度㊂采用内容效度指数(content validity index,CVI)对量表的内容效度进行量化评价,采用专家评定法,采用4分制的相关性评定 1=不相关㊁2=弱相关㊁3=较强相关㊁4=非常相关 表示㊂(2)结构效度㊂采用因素分析法即主成分分析法检验量表的结构效度,采用KMO(Kaiser-Meyer-Olkin)检验㊁Bartlett s球形检验,判断条目间是否适合进行因素分析㊂2㊀结果2.1㊀被调查者的基本资料共回收问卷85份,删除逻辑有误的问卷,有效问卷80份(有效率为94.1%),涉及80例患儿,其中,男性患儿41例,女性患儿39例;年龄集中在0~12岁范围内(78例,占97.5%);持续服用中药汤剂时间为3d至12周,见表2㊂2.2㊀该量表的项目分析、同质性检验和信效度分析结果结果显示,被调查者所填写的用药依从性量表总得分为6(2,7)分,其中低㊁中和高依从性患儿分别占35.0%(28例)㊁62.5%(50例)和2.5%(2例);服用态度量表总得分5 (1.05,7)分,其中差㊁中和好服用态度患儿分别占33.8% (27例)㊁42.5%(34例)和23.7%(19例)㊂(1)用药依从性总分前27%(n=28)和后27%(n=31)的两个极端组的8个条目平均分的Levene法㊁F检验结果显示,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㊂除条目5 患儿昨日是否服用中药汤剂 外,其他条目方差不相等t检验结果显示,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该量表中另外7个条目均具有较好的鉴别度,可以很好地区分高分组与低分组㊂(2)服用态度总分前27% (n=27)和后27%(n=37)的两个极端组的5个条目平均分的Levene法㊁F检验结果显示,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ɤ0.001)㊂7个条目的方差不相等t检验结果显示,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ɤ0.001),说明该量表中的7个条目均具有较好的鉴别度,可以很好地区分高分组与低分组㊂该量表的项目分析㊁同质性检验和信效度分析结果见表3㊂2.3㊀同质性检验由表3可见,用药依从性量表中,除了条目5与总分的相关系数为0.193外,其余条目与总分的相关系数均>0.385且与总分均达显著性差异(Pɤ0.001),说明除条目5外,用药依从性量表其余条目同质性较高;服用态度量表中,各条目得分与总分的相关系数均>0.365且与总分均达显著性差异(Pɤ0.001),说明服用态度量表各条目同质性较高㊂表2㊀被调查者的基本资料Tab2㊀General information of interviewee项目病例数构成比/%性别㊀男性4151.3㊀女性3948.8年龄/岁㊀0~12025.0㊀>1~31 1.3㊀>3~62227.5㊀>6~123543.8㊀>12~182 2.5样本来源㊀城市居民4151.3㊀农村居民3948.8本次疾病诊断㊀过敏性紫癜2025.0㊀胆瘀2025.0㊀肺炎2025.0㊀消化系统疾病2025.0持续服用中药汤剂的时间/周㊀<14 5.0㊀1~21822.5㊀>2~42632.5㊀>4~82227.5㊀>8~121012.5同服的其他药物数量/种㊀01012.5㊀<37087.5㊀3~500.0直接看护人受教育程度㊀本科及以上3341.3㊀大专2 2.5㊀高中或中专1113.8㊀初中及以下3442.5看护人是否一致并连续㊀不确定且经常更换3 3.8㊀非父母但不经常更换2835.0㊀父母或直接监护人且不经常更换4961.3本次调研的家长是否为患儿的长期看护人㊀是7897.5㊀否2 2.5 2.4㊀信度分析由表3可见,用药依从性量表的Cronbach sα为0.701,标准化Cronbach sα为0.713,数值均>0.7;用药态度量表的Cronbach sα为0.663,标准化Cronbach sα为0.697,数值均>0.65,表明两份子量表信度良好㊂2.5㊀效度分析(1)内容效度㊂由表3可见,两份子量表的S-CVI均> 0.80,S-CVI/Ave均>0.90,说明全体专家对于题目的认同度高㊂(2)结构效度㊂KMO值越接近1,表示变量间的共同因素越多,进行因素分析的KMO值应>0.600,不应<0.500㊂由表3可见,该量表的KMO值为0.595,基本符合因子分析的条件㊂Bartlett s球形检验值为802.599(P<0.001),表明总体的相关矩阵间有共同因素存在,适合进行因子分析㊂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15个条目进行分析,确定因子数目为2,结果显示,2个因子累积总方差解释率达47.490%,满足累计方差贡献率>40%的基本标准㊂采用最大方差法进行因子负荷分析,发现15个条目在其主因子上的负荷均>0.400,具有较高负荷值㊂数据㊀㊀㊀㊀㊀表3㊀该量表的项目分析㊁同质性检验和信效度分析结果Tab3㊀Results of project analysis,homoqeneity test,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analysis项目用药依从性用药态度条目1条目2条目3条目4条目5条目6条目7条目8条目9条目10条目11条目12条目13条目14条目15项目分析㊀F311.720a42.994a16801.714a1838.571a641.520a7.710b176.000a42.994a107.299a14.809a107.299a11.209a16801.714a16801.714a ㊀tᶄ-3.425b-2.152c-4.899a-4.114a-0.275-5.850a-8.397a-3.102b-2.152c-2.787c-15.199a-7.895a-2.891b-4.899a-4.899a 同质性检验㊀条目与总分相关系数0.524a0.387a0.677a0.540a0.1930.501a0.814a0.399a0.369a0.393a0.822a0.685a0.404a0.571a0.594a ㊀条目与其余条目总分相关系数0.699a0.371a0.501a0.452a0.0340.303b0.488a0.299b0.333b0.303b0.646a0.485a0.0890.458b0.407a 信度分析㊀Cronbach sα0.7010.663㊀标准化Cronbach sα0.7130.697㊀删除条目后Cronbach sα0.6290.6630.6620.6370.7230.7000.6710.6820.6370.6410.5510.6170.7270.5890.602内容效度㊀I-CVI 1.000 1.000 1.0000.9500.95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0.801㊀S-CVI0.7500.857㊀S-CVI/Ave0.9880.971结构效度分析㊀KMO值0.595㊀Bartlett s球形检验值802.599㊀公因子1负荷0.8940.7820.1410.886-0.0940.1930.2620.6120.5240.4820.4350.265-0.0890.8740.474㊀公因子2符合0.003-0.0220.701-0.0120.2090.6260.6860.1670.2150.2130.5330.5430.5610.1490.454㊀㊀注: a 表示Pɤ0.001; b 表示P<0.01; c 表示P<0.05Note: a indicates Pɤ0.001; b indicates P<0.01; c indicates P<0.05分析结果显示,公因子1包括条目1㊁2㊁4㊁8㊁9㊁10㊁14和15,公因子2包括条目3㊁5㊁6㊁7㊁11㊁12和13㊂3㊀讨论3.1㊀项目及同质性分析用药依从性量表中,除条目5 患儿昨日是否服用中药汤剂 外,其余7个条目均具有较好的鉴别度及同质性㊂可能由于中药汤剂的用量㊁用法没有统一标准,患儿的病程进展尚未明确且问卷所示的时间范围受限(仅前1日)导致代表性差等因素,认为条目5不能较好地反映用药依从性问题,因此,考虑删除条目5㊂用药态度量表中,其余7个条目均具有较好的鉴别度及同质性㊂3.2㊀信效度分析总体而言,该量表在服用中药患儿中应用的信效度尚可㊂Cronbach sα在0.65~0.75范围内,属于可接受程度㊂即使删除依从性量表和用药态度量表中的条目5和条目13后,两份子量表的Cronbach sα提高至0.723和0.727,较之前的0.701和0.663也仅具略微提高的效果,对提高整体量表的信度意义有限,因此,从信度的角度判断,该量表题目设置较为合理㊂从内容效度上来看,邀请了20位同行专家,对两份子量表共15个条目进行评议,S-CVI/Ave分别为0.988和0.971,均>0.95,说明专家对量表的题目设置认可度较高㊂从结构效度上来看,本研究将15个条目分成2个公共因子,在负荷值和累积方差贡献率上均达到标准㊂从公因子1和2所包括的条目具体内容上来看,可以归纳为公因子1反映的是 漏服行为 和 漏服具体原由 ,这与该量表划分的前8条属于 用药依从性 ㊁后7条属于 用药态度 两个结构层面有所出入㊂但量表的条目设置均来源于临床实际工作,是基于前期大量的患者访谈及预调研意见得出的,因此,本因素分析所提取的2个公因子划分结果仅作为参考,不具有实际意义,故该量表维持原版本的 用药依从性 和 用药态度 两项分类设计㊂3.3㊀不足及展望本研究受限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线上调查回收问卷的现场感不足,可能无法做到及时发现患儿家长答题时的困惑;因调查目的不及时告知,导致问卷回收率仅94.1%㊂另外,未对研究对象进行随访跟踪来获取再测的信度数据㊂已有研究对其他疾病患者群进行的用药依从性调查结果显示,信度测量值均>0.80㊂由于中药汤剂针对不同疾病的起效时间无法统一判断,因此很难在固定时间段内获取十分精确的数据,这也可能会略微影响该量表的信度结果㊂被调查对象来自农村还是城市㊁受教育程度的高低以及其看护人是否长期且固定等因素都会影响各条目的判断,且调查样本量虽然符合该问卷条目数的要求,但80例仍然存在样本量不足的可能性,后期研究仍需扩大样本量㊂中医中药在某些疾病及儿童这一特殊人群的治疗中独具优势,这使得很多家庭及医师会选择中药汤剂进行预防及治疗,因此,进行儿童服用中药汤剂的依从性和支持度调查非常必要㊂一份经过调查及信效度研究的量表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可以有效了解患儿在院外服药的实际情况,为用药指导提供方向,更好地提高儿童服用中药的依从性和舒适度[11-16]㊂根据本研究结果,删除掉该量表 第二部分:用药依从性 中的条目5 患儿昨天是否服用中药汤剂 ,由其他条目为组合形成的量表用于测量儿童服用中药汤剂的依从性及用药态度的信效度较好,可以推广使用㊂参考文献[1]张艳菊,王晓玲,赵立波,等.儿童过敏性紫癜药学服务方案的制订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17,15(10):56-59.[2]王洁,莫永珍,卞茸文,等.中文版8条目Morisky用药依从性问卷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应用信效度[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21):6242-6244.(下转第615页)DRG数据实施重点监控药品精细化管理,由传统的监测科室药品费用转变为监测医师㊁监测病组药品费用为控制目标,由粗放式管理逐步向精细化管理转变,协助医院绩效考核指标的达成,充分体现了药师的价值,可促进药学服务模式转变和药学服务的高质量发展[18-19]㊂药师在DRG支付方式改革中,可以通过优化DRG用药方案㊁提供药学服务来节省医疗资源及药品费用,还可以通过不合理用药监控及管理体现药师在经济方面的价值㊂药师可基于DRG数据,充分利用卫生经济学手段,评价药品尤其是重点监控药品应用的合理性,还可以结合临床路径管理,推进DRG改革的实施[20]㊂为将DRG数据更好地应用于医院精细化管理中,探索更科学㊁公平的合理用药多元评价方式,需要从医院管理层面自上而下地支持重点监控药品的管控及实施㊂下一步,我院拟充分发挥药师作用,探索基于大数据,从循证药学㊁药物经济学角度,关注责任科室的DRG分组盈亏,基于疾病分组进行成本核算,以标准化病组药物治疗路径为切入点,实现临床用药的精细化专科管理,提升医疗质量,控制不合理用药㊂参考文献[1]陈凯霞,赵广玉,黄继勋.重点监控药品实施 熔断 机制等措施降低医院药占比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8,35(12):1902-1905.[2]金亮,张国柱.实施重点监控管理对医院辅助用药临床应用的影响[J].现代医院管理,2019,17(4):25-28.[3]黎赛,盛小燕,梁椅文,等.我院重点监控药品管理实践和干预措施探讨[J].中国药房,2018,29(22):3029-3034. [4]叶金松,吴剑.医院采取多项措施控制医药费用实践[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8,34(5):400-402.[5]黎东生.中国式DRGs的控费机理及其控费效果的环境变量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18,38(3):43-45.[6]别凤赛,王珊,饶克勤,等.国内外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支付制度改革与实践应用评价[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8,27(8):43-47.[7]丁锦希,张静,陈烨,等.我国公立医院推行DRGs-PPS支付方式改革的评价与思考 基于北京市2011 2018年试点推行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9,50(9):1052-1058.[8]贺谦,李汉民,孔萍,等.基于共词聚类的我国DRGs研究热点探析[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7,33(12):897-901. [9]姚奕婷,翁一冰,邓婕,等.DRG发展与应用回顾及付费标准研究综述[J].中国卫生经济,2018,37(1):24-27. [10]㊀申鑫,韩春艳,甘勇,等.基于DRG的医疗服务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20,13(3):77-82. [11]㊀Touchette DR,Doloresco F,Suda KJ,et al.Economic evaluations ofclinical pharmacy services:2006-2010[J].Pharmacotherapy,2014,34(8):771-793.[12]㊀苗彩云,陈江飞,徐建维.宁波地区重点药品监控管理实践探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9,35(7):576-578. [13]㊀杨香瑜,张韶辉,郭珩,等.基于PDCA循环管理促进医院重点监控药品合理应用[J].医药导报,2018,37(11):1429-1431. [14]㊀李婧,胡光宇.DRGs在医院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9(14):72-73.[15]㊀赵冠宏,沈素.医保引领下的合理用药[J].中国社会保障,2015(12):32-33.[16]㊀陆烨,尹芹,俞群俊,等.DRGs与医院绩效管理和内部控费的研究进展[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23):27-30. [17]㊀周泽甫,龚敏勇.采用DRGs进行临床医疗服务绩效评价对医学专业技术发展的影响[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7,14(3):510-513.[18]㊀束余声,朱华,陆康生,等.基于信息化精细化的药品控费管理实践与探索[J].中国医院管理,2020,40(5):89-91. [19]㊀杨香瑜,陈辰,张韶辉,等.临床药师基于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数据参与消化内科药事精细化管理的实践[J].中南药学,2020,18(7):1219-1222.[20]㊀易湛苗,韩晶,翟所迪.药师在诊断相关组支付方式改革中的作用探索[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8,38(19):2071-2074.(收稿日期:2020-08-11)(上接第611页)[3]朱荷燕,葛丽娜,陈丹玲.脑卒中患者保护动机问卷的编制与信效度检验[J].护理与康复,2020,19(4):1-4.[4]茅亦馨,张子君,潘姝丞,等.威斯康星州肾结石生活质量量表的汉化及信效度检验[J].护理与康复,2019,18(10):12-17. [5]郭欣颖,郭爱敏.尖锐湿疣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6,16(4):477-480.[6]张红梅,傅荣,张宁,等.1型糖尿病心理困扰量表的汉化及信效度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0,36(36):2801-2807. [7]耿姗姗,戴霄天,王天景,等.中文版小龄发育性协调障碍问卷信效度初步研究[J].临床儿科杂志,2020,38(12):921-924. [8]Morisky DE,Green LW,Levine DM.Concurrent and predictivevalidity of a self-reported measure of medication adherence[J].MedCare,1986,24(1):67-74.[9]Morisky DE,Ang A,Krousel-Wood M,et al.Predictive validity of amedication adherence measure in an outpatient setting[J].J ClinHypertens:Greenwich,2008,10(5):348-354.[10]㊀吴凡,赵金霞,王天晟,等.中文版MMAS-8测量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用药依从性的信效度分析[J].中国药房,2018,29(2):263-268.[11]㊀费玥,黄乐萍,王宇,等.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躁狂发作伴混合特征问卷中文版信效度研究[J].中华精神科杂志,2020,53(6):501-507.[12]㊀蔡立柏,刘延锦,徐秋露,等.恐动症评估简表中文版在全膝关节置换患者中应用的信效度研究[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9,28(3):270-274.[13]㊀胡伟,胡秋月,韩文娟.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重复献血行为调查量表的信效度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20,37(1):24-27. [14]㊀张驰,李欣,贾金忠,等.医学研究生满意度量表的构建及其信度和效度分析[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20,40(4):316-320. [15]㊀朱慧,张丹妮,金孔军,等.恐动症成因分析量表的汉化及信效度检验[J].解放军护理杂志,2020,37(1):1-4. [16]㊀周滢,李峥.负性认知加工偏向问卷在老年人中应用的信效度分析[J].护理研究,2021,35(1):44-47.(收稿日期:2020-10-30)。
药物剂型设计对儿童用药依从性的长期影响评估
药物剂型设计对儿童用药依从性的长期影响评估药物剂型设计在儿童用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确的剂型设计能够提高儿童用药的依从性,保障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本文将从儿童用药依从性、药物剂型设计原则以及长期影响评估等方面探讨药物剂型设计对儿童用药依从性的重要性。
一、儿童用药依从性儿童用药依从性是指患儿及其家长能够按照医嘱准确地使用和管理药物的程度。
儿童用药的依从性对于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的影响。
而儿童用药依从性的核心问题在于儿童和家长对药物的接受程度和正确使用情况。
二、药物剂型设计原则1. 简单易用:药物剂型设计应该简单易用,便于儿童和家长准确的测量和使用药物。
如液体剂型应具备配套的测量工具,并清晰标明剂量。
2. 药物可口性:儿童通常对口服药物有较大的抗拒情绪,因此药物剂型设计应注重提升药物的可口性,使其香甜可口,易被儿童接受。
3. 便携性:药物剂型设计应注重便携性,方便携带和使用。
如固体剂型应设计成小巧轻便,液体剂型应易于封闭和携带。
4. 安全性:药物剂型设计应注重安全性,避免因误用或滥用导致意外事件。
如药物应避免外观上与食品或甜品相似,以免被儿童错误认为是食物而误食。
5. 包装标识清晰:药物剂型设计应注重包装标识的清晰和明确,方便儿童和家长正确使用药物。
三、药物剂型设计对儿童用药依从性的影响1. 提高依从性:合理的药物剂型设计能够提高儿童和家长使用药物的信心,使其依从医嘱正确使用药物,提高疗效。
2. 减少误用几率:药物剂型设计应避免混淆和误用的可能性,减少因不正确使用而引起的不良事件。
3. 增加可接受性:通过改善药物的口感和外观,药物剂型设计可以增加儿童和家长的对药物的接受度,减少抗拒情绪。
4. 提高治疗效果:根据不同的疾病特点和药物特性,合理的药物剂型设计可以提高药物的吸收速度和生物利用度,从而增加治疗效果。
5. 降低不良反应风险:药物剂型设计应注重安全性,避免儿童因误食导致的中毒事故,降低不良反应风险。
儿童用药使用评价体系
儿童用药使用评价体系儿童用药使用评价体系导读儿童作为人群中的特殊群体,对于药物的使用与评价存在独特的需求与挑战。
由于儿童的生理发育尚不健全、代谢功能未全面形成以及体格大小差异较大等因素,儿童用药需要更为细致的评价与管理。
为此,儿童用药使用评价体系的建立与规范十分重要。
本文将从儿童用药的定义、评估体系的构建、现有问题与挑战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以期加深对儿童用药评价体系的理解。
正文1. 儿童用药的定义儿童用药是指针对儿童进行的药物治疗,包括治疗儿童常见病、罕见病及重大疾病等方面。
由于儿童生理发育的特殊性,儿童用药与成年人用药存在不同之处。
儿童用药的评价与管理需要结合儿童特殊的生理、心理及病理因素,建立专门的评价体系。
2. 儿童用药评价体系的构建为了保证儿童用药的安全与有效性,建立儿童用药评价体系是非常必要的。
一个完善的儿童用药评价体系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儿童用药的安全性评估儿童用药必须首先确保安全性。
在儿童用药的评价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儿童的体格差异、药物的药理特点以及药物对儿童器官发育和功能的影响。
药物的选择、剂量和给药途径等也需要根据儿童的特点进行调整。
2.2 儿童用药的疗效评价儿童用药的疗效评价需要考虑到儿童疾病的特点以及不同芳龄段的生理差异。
不同芳龄段的儿童对药物的反应存在差异,对于以证据为基础的用药决策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2.3 儿童用药的依从性评价儿童用药的依从性是指儿童及其家长对于使用规格及要求的药物遵循程度。
儿童的依从性受到芳龄、心理发育、家庭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儿童用药评价体系应该考虑到这些影响因素,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高儿童用药的依从性。
3. 现有问题与挑战尽管儿童用药评价体系的建立对于儿童用药非常重要,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与挑战。
3.1 缺乏临床试验数据由于伦理、法规及伦理道德等因素,儿童用药相关的临床试验数据相对较少。
这导致儿童用药评价体系的建立缺乏充足的科学依据。
儿童用药风险分析与建议
儿童用药风险分析与建议2014年,幼儿园违规使用“病毒灵”事件发生后,关于儿童用药安全问题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但儿童用药和成人用药存在明显差异,提高儿童用药安全性,才能保证儿童健康成长。
那么,当前儿童用药存在哪些风险呢,有哪些用药禁区不能涉足呢,下面对此进行简单论述。
1.儿童生理特点对用药的影响第一,儿童年龄小,身体各个器官发育不成熟,尤其是酶系统不完善,体液占体重的比重大。
用药后,儿童对药物的吸收、分布、排泄,均和成人有较大差别。
例如:儿童的肝脏代谢酶数量少、活性弱,很多药物不能在肝脏内完全代谢;儿童的肾脏排泄能力差,容易导致药物积蓄在体内,可能诱发不良反应。
第二,结合儿童的身心发育特点,用药剂量比较特殊,不能按照成人的用药剂量进行简单减量。
就目前而言,儿童的用药剂量分为3种计算方法;一是按照年龄给药,二是按照体重给药,三是按照体表面积给药。
但是,考虑到儿童的个体差异性,如此计算出的用药剂量也不一定是准确的。
例如:相比于普通儿童,肥胖儿童的体重、体表面积均大,用药时就可能导致过量。
第三,在用药方法上,儿童在口服用药时,由于胃酸分泌少、胃排空迟缓,且肠道酸碱度会影响药物的功效,相比于成人,儿童对药物的吸收量更大。
在皮肤用药时,儿童的皮肤娇嫩、血管丰富,有利于皮肤吸收药物,发生皮损时的吸收量更大。
有报道称,使用硼酸溶液湿敷治疗尿布皮炎,结果导致患儿中毒。
2.儿童用药中存在的风险结合目前儿童用药情况,总结存在的风险如下:(1)没有儿童专用药。
由于法律法规不健全,审批流程复杂,且针对儿童开展临床用药试验的难度大,因此专门生产儿童用药的企业少。
在药品市场上,可见儿童专用药的剂型、规格、种类少。
家长喂儿童用药时,可能掰开半片,会破坏药物的结构和功效,甚至增加不良反应。
(2)受饮食的影响。
儿童的用药依从性低,部分家长可能将药物和食物混在一起,例如牛奶、饮料、糖水等,让儿童服下。
部分药物会受到食物的影响,会改变吸收、代谢、排泄等情况,不仅会降低药物功效,还可能带来不良反应。
儿科用药知识及注意事项
儿科用药知识及注意事项本文旨在介绍儿科用药的基本知识和注意事项,帮助家长和医护人员更好地了解如何安全、有效地给孩子用药。
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精心编写的4篇《儿科用药知识及注意事项》,供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儿科用药知识及注意事项》篇1一、儿科用药的基本原则1. 根据孩子的年龄、体重、身体状况等因素,选择适当的药物和剂量。
2. 尽可能使用单一药物,避免联合用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3. 遵循医生的建议,不要自行给孩子用药。
4. 给药时要注意孩子的饮食、睡眠等生活习惯,避免影响药效。
二、儿科用药的注意事项1. 不要将成人药直接给孩子使用,因为药物剂量和副作用可能会不同。
2. 不要随意更改药物剂量或停止用药,除非得到医生的指示。
3. 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恶心、呕吐、皮疹等,及时停止用药并就医。
4. 不要将药物放在孩子接触到的地方,避免孩子误食药物。
5. 注意药物保存条件,如温度、湿度等,避免药物失效。
三、常见儿科用药知识1. 感冒:孩子感冒时,可以使用退烧药和鼻涕软化剂等药物缓解症状,但需要注意药物剂量和使用方法。
2. 发烧:孩子发烧时,可以使用退烧药,如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等,但需要注意药物剂量和使用方法,避免过度使用。
3. 腹泻:孩子腹泻时,可以使用口服补液盐和益生菌等药物,但需要注意药物剂量和使用方法。
4. 哮喘:孩子哮喘时,可以使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和支气管扩张剂等药物,但需要注意药物剂量和使用方法。
《儿科用药知识及注意事项》篇2儿科用药是指为儿童患者提供药物治疗的医学领域。
在使用药物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根据儿童年龄和体重计算药物剂量:儿童用药剂量应根据其年龄和体重计算,避免过量或过低剂量用药。
2. 选择适合儿童的药物剂型:儿童用药剂型应适合其年龄和发育阶段,如口服液、颗粒、糊剂、注射剂等。
3. 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儿童对药物的不良反应更为敏感,应密切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并及时停止用药。
儿科用药的指导原则
儿科用药的指导原则
儿科用药的指导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治疗要及时、正确和审慎。
由于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容易患病,且病情变化快,因此要根据患儿发病时的身体状态,同时参考平时的体质,进行准确的辨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争取主动,有效控制疾病发展变化,避免延误病情。
2. 药物的安全性。
儿科用药除了要求疗效好、见效快外,更重要的是药物的安全性。
相对成人而言,这方面的要求非常高,很多药物虽然疗效很好,但有较大的毒副作用,或者对小儿有特殊的毒副作用,儿科就不能用。
3. 用药的依从性。
是指患儿对药物接受的程度。
由于小儿很难自觉主动克服用药过程中给身体带来的不适(异常口感或疼痛等),往往拒绝治疗,强烈反抗,易造成意外伤害和心理创伤,因此提高儿童用药的依从性至关重要。
对于口服药尽可能选择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剂型。
4. 药物的有效性。
儿科用药必须考虑到药物的有效性,即药物是否能够有效地治疗疾病。
在选择药物时,应根据患儿的具体病情、年龄、体重等因素进行选择,确保药物的有效性。
5. 药物的剂量。
儿科用药的剂量也是非常重要的。
剂量不足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而剂量过大则可能给患儿带来不必要的副作用。
因此,在选择药物时,应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进行剂量的调整。
以上原则仅供参考,建议咨询专业医生获取更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浅谈如何提高儿童用药依从性
医学 研 究 表 明 良好 的 生 活 方 式 可 减 少 中 风 7 % 、 血 5 高 压 5% 、 5 糖尿病 5 % 、 0 癌症 3 %。从 可干预因素人 手 , 5 改善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 主动控 制各种 危险 因素 , 动脉 硬化不 使 发生或推迟发生。
哈 尔 滨 医 药 2 1 第 3 第 5期 0 0年 O卷
・
3 ・ 7
浅 谈 如何 提 高 儿童 用药 依从 性
李 璐, 霍 红 , 国靖 万 ( 武警黑 龙 江省 总 队医院 , 黑龙江 哈 尔滨 10 7 ) 5 06
[ 中图分类号 ] R 7 .2 4 3 7
文章 编 码 :0 1 1 1 2 1 ) 5— 0 7— 2 10 —83 (0 0 0 0 3 0 依 从性 (o ln e 也 称顺 从 性 、 应 性 。 指 患 者 按 医 总 片数 。 cmp ac ) l 顺 嘱规定对疾病进行治疗的程度 , 包括用药 、 饮食 、 生活方 式等 3 影响依从 性的因素及对策 行为与医嘱 的一致性 。医嘱是 医生根 据每个病 人不 同的疾 3 1 药 物方 面 : 国企业在儿童制剂方 面投入 的资 金不多 , . 我 病状况 、 生理特 点而制订 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不 同患者或 同 儿童用药方面可供选 择的药 品品种少 、 规格少 、 型少 。有 剂 患者在不 同病程时期 , 所需药物 剂量不 同 , 医嘱都 作 了详 些药物无论从外包装 、 型、 剂 规格 、 色泽 , 还是 口感都 会使儿 国内企 业应该加 大研发力 度 , 开发 细说 明。因此 , 患者应 严格 遵 医嘱 , 有可 能 实现 安全 、 才 合 童产生抵触情绪 。因此 , 理、 有效 、 经济的用药 , 达到用药 目的。 出一些适合儿童 的剂型 , 降低用药成本 , 减少药 品毒 副作用 , 1 儿 童 用 药 依 从 性 的现 状 让 患 者 用 上 价 廉 物 美 的药 品 。 儿童作为特殊的用药群体 , 生理 机能还 处 于发育 阶段 , 3 2 患者本身的心理特征 : 童正值生长发育阶段 , . 儿 自身的 思 想 意 识 未 完 全 成 熟 , 用 药 物 有 一 定 的 被 动 性 , 时 还 会 意识 、 服 有 行为 、 认知能力 还未完善 , 他们对服用药物往往 不够 自 对药物产生厌恶感 , 特别 是对感官有 刺激 的药物 、 药途径 觉 , 给 对有些特殊 口感 、 特殊形 状的药物或 注射的疼 痛往 往印 还会产生反抗心理 , 因此患儿不能坚持遵医嘱用药的现象 比 象深刻 , 有些年长 的患儿还可背着家长和医生将药扔 弃。根 较普遍 。据国外资料 报道 , 喘患 者用 药依 从 性水 平 多 为 据不 同年龄儿童的特点 , 哮 家长一方 面要激励d J 患者 , xL 如称 4 % ~ 0 。在用抗生素治疗儿童 耳炎 的报 道 中, 0 5% 只有 4 . 6 赞他勇敢、 明等 ; 一方 面要循序诱导说明用药的作用 , 聪 另 充 8 的患者家属按照医嘱规定 给儿童 服药 ,3 4 的患 者家 分调动dJ 患者 的积极性 , % 2.% ,L 让他们主动要求配合用药 。某些 属承认 没有按照 医嘱 , 另外有 2 . % 的家 属不 能确切 回答 。 99 药物外 观小巧 , 口感甜美 , 包装 上的图标使儿 童容 易辨认 记 WH O公 布 的 资 料 表 明 , 世 界 约 有 1 3的死 亡 病 例 的 原 因 忆 , 全 / 很受儿童的喜爱 , 自觉接受药物治疗 。因此 , 掌握儿 童的 不是疾病本 身 , 而是用药 的不合理性 。而依从性是合 理用药 心 理 是 提 高依 从 性 的重 要 手段 。 的 重 要 组成 部 分 , 此 提 高依 从性 是 提 高药 物治 疗 效 果 减 少 3 3 家庭 : 因 . 家庭 的和 睦、 家长对 孩子 的关 心程度 、 家庭成 员 不合 理 用 药 的关 键 一 步 。 的教育情况都会影 响到儿童 的用药依从性 。家 长是 患儿 用 2 衡 量 依 从 性 的 方 法 药 的第一把关者 , 只有家长 自己认识 到依 从性 的重要性 , 才 2 1 药物浓度监测 : . 通过对体 内药物浓度 的定期 监测 , 以 可 会 自觉去督促 , 因此家 长的受教 育程度也 起到一定 的 作用 。 使 医生掌握患儿的用药情况 , 及时改变用药方案 。该方 法准 家长受教育程度高 , 更易接受 和理解 医生 的医嘱 , 对疾 病有 会 服用方法 、 意 注 确有效 , 但是 只能掌握最近几次的用药情况 , 费用 较高 , 且 一 更深 的认知 , 主动 的了解药物 的药理作用 、 般只适用于个体差异大的药物 。 事项 、 良反应等相关知识。因此家庭 在提 高儿童用 药依从 不 22 自身报告法 : . 要求患儿和家长 自觉主动报告用 药情况。 性 中起 到 关键 作 用 。 但此法不一 定可 靠 , 报道 指 出 , 然 家 长 自我 报告 中有 3 4 医 药 工 作 者 有 虽 . 9 % 给 予 了抗 生 素 治 疗 , 在 尿 样 检 测 中 只 有 6 % 的 儿 童 3 4 1 提高 自身的业务水平 : 7 但 9 .. 作为一名称职的医生 , 尽量 要 是呈阳性的。 明确诊断 , 减少误诊 , 使用合适 的药物 让d J 容 易配 合。药 ,L 23 药片计数 法: . 通过计算药 片的余 量 , 来确定患儿 的用药 师要用尽量 简洁、 通俗 的语 言讲解各类 药品的使 用方 法 、 用 注 不 情况, : 即 实服数 =应服数一剩余 数一遗 失数 。对 其依从 性 量 、 意 事 项 、 良反 应 等 。 按下 列公式予 以定量评 定 : 依从 性 =实服 片数/ 医嘱应 服的 l 下转第 3 8页 ]
儿童用药有八个原则
悦读家庭·教育Family life guide -23-王益蓉 (广安市前锋区人民医院)由于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身体各器官、生理功能发育不成熟,导致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在药物应用方面存在明显区别。
为安全、合理地应用药物治疗,儿科医生针对儿童不同发育阶段的生理特点、药物在体内作用特点选择合理的药品,并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用药剂量。
儿童用药时需对患儿的生理特点、组织结构及药物对患儿机体的影响进行充分考虑,儿童用药不能单纯地根据体重差异而凭成人经验用药。
药物从应用到人体中、到排出人体外,整个过程中通常需要几个步骤,即吸收、分布、代谢、排泄。
而在这些过程中,儿童与成人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在儿童用药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以下几个原则。
明确诊断,全盘考虑儿童用药之前,必须做出明确的诊断,方可对症下药,这样才能选择一种最为准确的药物开展临床治疗,从而能够实现合理有效治疗。
具体在选择哪种药物时需考虑儿童实际病情和患儿的身体情况。
特别需要考虑药物体内特点、用药剂量、禁忌证、不良反应等。
如针对小儿支气管哮喘,为有效地解除哮喘,可以使用肾上腺素类药物,但是如果孩子患有心脏病则不能使用,这是因为这类药物会加快心跳速度,对于心脏明显不利;又如儿童感冒,使用氨加黄敏胶囊尽管具有服用方便、疗效快的特点,而婴幼儿神经系统与肝脏尚未获得完全发育,如果应用这类速效感冒胶囊则极易造成不良反应,如惊厥、血小板减少、肝损害等。
基于此,具体在选择哪种药物进行临床治疗时,既要考虑疾病需要,也要考虑药物对患儿身体造成的伤害。
选择疗效确切的成熟药物选择一种安全、经济、有效、合理的药物,需结合小儿具体情况与药物特点。
针对那些疗效不确切的药物禁止使用,广告药品不要轻信,不贪图新药与贵药,鉴于新药所具有的毒副作用必须进行长期、深入的研究,新药上市之前尽管开展了相关研究,但对于胎儿的影响、身体依赖性、抗原性、致畸性等,由于新药上市前期研究时间短,实验人数少,对于罕见的不良反应不能及时发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用药的依从性
依从性(P at i ent com p1i ance/Tr eat m e n t com p1i ance)也称顺从性、顺应性,指病人按医生规定进行治疗、与医嘱一致的行为,习惯称病人“合作”;反之则称为非依从性。
依从性的定义与研究意义
依从性(P at i ent com p1i an ce/Tr eat m ent com p1i a nce)也称顺从性、顺应性,指病人按医生规定进行治疗、与医嘱一致的行为,习惯称病人“合作”;反之则称为非依从性。
依从性可分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超过或不足剂量用药、增加或减少用药次数等)和完全不依从3类,在实际治疗中这三类依从性各占1/3。
依从性对病人的药物治疗成功与否具有重要的意义。
正确的药物治疗方法是治愈疾病的前提,若病人不服从治疗,不能按规定用药,则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甚至出现一些不良反应,造成医疗卫生资源与治疗效果的浪费。
在医疗资源相对紧张的我国,病人用药的依从性成为医学以及公共卫生研究的重要课题。
目前许多制药企业都将药品的营销利益点放在能有效提高病人依从性上。
用药依从性的各类现象和发生原因
据日本某科研机构调查15748位门诊患者,其中,非依从性患者3553人,其原因和发生如图1所示:忘记服用的占51.9%,认为疾病好转而停药的占14.3%,不按规定服用的占12.8%,害怕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占8.1%,服用困难的占 1.4%,认为疗效不好的占0.9%,原因不明的占 4.1%,其他原因的占 6.5%。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探讨病人用药非依从性。
病人年龄
可以说用药的依从性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在不同国家、种族之间的差异性相对比较小,但在不同年龄的人群中用药的依从性差异相对比较大。
老中青三代人群各有不同依从性特征。
具体
说来如下:
老年人:一般说来老年人比较健忘,通常会记不得是否服药,所以往往造成漏服或重复服药(剂量双倍)。
还有老年人中得慢性病需要长期服药的患者比较多,往往长期服药会使患者的依从性大大降低。
中年人:中年人一般都很忙碌,工作和生活的不规律造成了用药的低依从性,特别是一些特殊职业者,比如驾驶员、地质勘探人员、井下作业人员、施工建筑人员、公差外出人员等,他们用药的依从性就更低了。
小儿:小儿患者因不懂得治疗的重要性,不能自觉地克服用药过程中给身体带来的异常口感或疼痛等不适,小儿常常哭闹、挣扎,而造成药物摄入量不足或其他意外发生,另外,患儿心理也带来一些损伤,一上医院或一见到医护人员有一种恐惧心理,而拒绝治疗和配合服药过程,提高小儿用药依从性,除需考虑小儿机体对药物吸收、代谢及器官发育弱等特点,选择安全、高效、价廉的药品外,可从以下几点来提高小儿用药的依从性。
首先,精神上要激励小儿患者,如称赞他勇敢、聪明等,也要说明不配合治疗带来的不良后果,让小儿患者主动要求配合用药,达到战胜疾病的积极性,自觉接受药物治疗。
同时家长也应避免带小孩多家医院、诊所诊疗,造成用药品种多,用药方案不一,同样难以遵循医嘱,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不依从性。
其次,以适用能口服的药剂来替代注射制剂,注射用药所带来的疼痛往往让小儿患者惧怕甚至恐惧。
小儿用成人剂量时有许多不便,要对成人剂量折算成小儿剂量,折零易造成药物污染和药物剂量上的不准,建议选择专供小儿服用的药剂。
再者,针对小儿喂药、服药困难,应选用适用小儿服用的糖浆及含糖颗粒剂,以除去化学药物的苦味和异味,还有一些除加糖外,还加上一些水果香料,这样就大大改善药物的口感,也可用滴剂、混悬剂、咀嚼片或泡腾片,使患儿易于接受或主动要求
接受,从而提高了小儿用药的依从性。
而加强药师用药指导,能够更进一步地提高儿童用药依从性依从性是指以药师为导向的对医嘱的控制性,用药不依从性是大众健康一个隐性的问题,涉及各个年龄层次,其中不依从性最多的就是老年人和少年儿童。
另一个特征就是多发生在长期甚至终身用药的慢性病患者身上(如高血压、哮喘、癫痫等)。
主要原因是,这些患者不能坚持服药,或恐怕长期服药可带来的副作用。
本文试对易出用药不依从性的儿童患者用药指导与用药依从性进行探讨。
加强用药指导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的重要性表现在:
1.1 能够提高治疗成功率药师指导用药,能加深患者对正确使用药物和提高用药依从性的认识与理解,从而减少患者因缺乏用药依从性造成的治疗失败,如有的患者家长担心药物不良反应,或因见病情有所减轻,就自行减药或停药,造成治疗失败。
而此时如果要是运用丰富的药学专业知识,指导患者家长正确用药,消除不必要的顾虑,就显得尤为重要。
1.2 能够减低毒副反应有的患者家长治病心切,在用药初期,因疗效不显著,自行加大用药剂量,以致发生中毒。
还有的患者擅自改变服用方法或服药时间、次数,非但不能达到应有的疗效,还有可能对身体造成损害,药师细致耐心的用药指导,能降低药物中毒或发生其他不良反应的危险性。
提高儿童患者用药依从性的方法及策略
1、服用方法能否正确使用药物,直接影响到用药依从性及用药效果。
药师在发药时不仅要交代用法、用量、餐前饭后服用、注意事项,还应针对药物特点详细说明正确使用方法及正确停药方法。
另外口腔外用药物的用法比较特殊,如果不加强用药指导,易导致病人用错药,如碘甘油、口疮膜等,有的患者家长一看“外用、涂于患处”,即将药物错涂在脸上,更需要药师在发药时不厌其烦地进行用药指导,将药物的用法、用量在药盒上
写大一点,嘱咐患者家长用药前仔细阅读,使患者家长掌握用药方法与有关注意事项,提高其用药的依从性,对年幼患儿用漱口水、局涂药,有的家长因担心吞下肚而拒绝使用;药师应向患儿家长介绍局部用药不仅减少用药的副作用、不良反应,还保证了局部的药物浓度,用较少的药物,达到更直接的疗效。
药师应当负起咨询服务的责任,耐心解答病人的疑问,在取药时知道患者正确使用药物,说明按时、按量、按疗程用药对治疗疾病的重要性,告知在用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既不夸大药物的疗效,也不淡化由于药物治疗可能引起的某些不适问题。
2、患者用药不依从性的问题与医师家长都有关系医师选择药物时,药物的剂量、剂型、色泽、味道和服用方法都必须考虑的,尽量选择药物量易控制,病儿易接受的药物的剂型为主。
家长应将药物放在病儿取不到的地方,病儿取药时家长应在场,这样就可保证病人用药的依从性。
儿童用药特别需要用药指导,通过用药指导的途径,搭起药师与患者沟通的桥梁。
与患者沟通多一点,患者对药师的辛勤劳动也会理解多一点,用药不依从性也会少一点,就更能充分发挥药物在治疗中的主导作用,这对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真正得到安全、合理、有效地使用药物,提高治疗质量,缩短病程,减少复发率,增强身体素质,有着不可忽略的意义,这也是体现用药指导及药物治疗有效性的一个方面。
所以,开展完善的药物咨询服务,提高病人用药依从性与医生正确诊断。
合理用药同样重要,其目的是,让带着希望来求医的病儿家属满意而归,使医院药学更有效地服务于患儿,造福于人民群众。
患者用药依从性对提高治疗效果的意义
用药依从性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实际工作中,药师要以对专业负责的态度,运用其知识,世道患者安全、合理、经济、有效地使用药物,提高其药的依从性,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提高儿童患者家属对运用的依从性的认识从儿科的特点来看,患者大多数是不能自行服药的儿童,是较易出现用药不依从性的人群。
然而,这里的用药依从性的对象不在患儿本身,而是在其监护人方面。
如何提高儿科患者及病人家属对用药依从性的认识,使患儿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是儿科药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其意义具体体现在我们的药师咨询服务的完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