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3.1分子和原子 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3.1分子和原子导学案一、导入1.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分子和原子是化学中的两个基本概念,它们有什么区别呢?•原子是物质的最小粒子,具有化学性质,是构成分子的基本单位。
•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结合而成的粒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
二、探究1. 分子的概念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的粒子。
那么,我们如何表示分子呢?•分子可以用化学式来表示。
化学式是用元素符号和下标表示分子中各种原子的种类和数量。
例如: - 水分子的化学式为H₂O,表示它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
- 二氧化碳分子的化学式为CO₂,表示它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组成。
2. 原子的概念原子是构成分子的基本单位,具有化学性质。
那么,我们如何表示原子呢?•原子可以用元素符号来表示。
元素符号是表示元素的缩写,通常用拉丁字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表示。
例如: - 氢原子的元素符号为H。
- 氧原子的元素符号为O。
3. 元素和化合物我们刚才提到了分子由两个或多个原子构成,而原子是构成分子的基本单位。
在化学中,我们还有两个重要的概念:元素和化合物。
•元素是由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是一类物质的基本单位。
例如: - 氢气是由氢原子组成的,是一个元素。
- 氧气是由氧原子组成的,也是一个元素。
•化合物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种类的原子化合而成的,具有特定的化学性质。
例如: - 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的,是一个化合物。
- 二氧化碳分子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组成的,也是一个化合物。
4. 原子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在化学中,我们常常需要计量物质的质量。
原子量和相对分子质量是两个重要的质量计算概念。
•原子量是表示单个原子质量的物理量,单位是Dalton(符号:Da)。
例如: - 氢原子的原子量是1Da。
- 氧原子的原子量是16Da。
•相对分子质量是由化学式中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和,单位是g/mol。
例如: - 水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g/mol,即一个水分子的质量为18克。
1.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导学案
寨河中学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导学案印前签字:班级:姓名:课题:第三单元课题1 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课时安排:二课时年级:九年级科目:化学设计者:马学军内容学习注解学习目标:知识: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技能:培养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重点: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难点: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新课预习:根据要求,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完成下面的问题。
1.物质是可分的,都是由微小的______构成,而分子是其中的一种,如:水是由__________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___________构成的。
2.分子是的最小粒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____________;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___________。
3.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分子在不停地____________;分子之间存在着___________。
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填“越快”或“越慢”)。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在花园外就能闻到花香,晾晒的衣服不久就会变干,盛放在敞口容器里的水,在常温下会逐渐减少,如果受热会减少得更快。
你知道为什么吗?三、课内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汇报:1.物质构成的奥秘情景:盛放在敞口容器里的水,在常温下会逐渐减少。
实验:品红在水中的扩散(现象)探究成果:物质是由微小的构成,如、等。
2.构成物质粒子的特点(1)科学事实: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一滴水(以20滴水为1 mL计)中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探究成果一:分子具有特点。
(2)活动与探究:浓氨水与酚酞的实验探究向盛有约40 mL蒸馏水的烧杯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分装于两个相同烧杯,如图设计进行实验,放置几分钟:实验现象:提出问题:是什么导致出现这样的颜色改变?这说明了分子的什么特性?猜想与假设:(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导学案(RJ)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分子和原子【学习目标】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运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重点难点】1.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化学反应的实质。
学习内容一分子【学习指导】阅读课本第48-50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的粒子构成的。
2.分子的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分子的性质: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分子之间有一定间隔,且分子之间的间隔受热增大,遇冷减小;分子不停地运动,且温度越高运动越快。
【讨论交流】1.某兴趣小组做以下实验探究分子的运动,请完成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1)实验一: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至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
由实验一得出的结论有:________。
(2)实验二(如图甲所示):烧杯B中的现象是______,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
(3)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该兴趣小组设计了实验三(如图乙所示)作为对比实验,你认为有无必要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2.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温馨点拨】1.(1)酚酞遇蒸馏水不变色,酚酞遇氨水变红色。
(2)溶液变成红色;氨分子不断运动到B烧杯中,溶于水形成氨水,酚酞遇氨水变红色。
(3)没有必要,此实验已经做过。
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分子本身不变;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别的物质的分子。
【名师归纳】分子具有以下特征:(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2)分子总是不断地运动;(3)分子间有间隔。
【反馈练习】1.下列事实不能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的是(A)A.柳絮纷飞B.花香四溢C.给轮胎打气时气体被压缩D.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2.吸烟有害健康,非吸烟者往往会因吸烟者吸烟而造成被动吸烟,这是因为(A)A.分子在不断运动B.分子之间有间隔C.分子的体积很小D.分子的质量很小3.如图所示实验主要说明(B)A.分子很小B.分子间有间隔C.分子在不断运动D.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学习内容二原子【学习指导】阅读课本第50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 分子和原子》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 分子和原子》教案一. 教材分析《分子和原子》是九年级上册化学的第三单元课题1,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分子的概念、性质以及分子和原子的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基本粒子,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初步了解了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一些基本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还不够清晰,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分子的概念、性质及分子和原子的关系。
2.能够运用分子和原子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3.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2.运用分子和原子的知识解释现象。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验器材和实验药品。
2.制作多媒体课件,包括图片、动画、视频等。
3.准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用于引导学生运用分子和原子的知识解释。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如水的沸腾,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水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引出分子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分子和原子的模型,介绍分子和原子的性质,如分子的大小、分子之间的间隔、分子的运动等。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如分子运动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分子运动的现象,加深对分子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分子和原子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水的沸腾、气体的膨胀等。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如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等,加深对分子和原子的理解。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及其关系。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分子和原子的理解。
课题1 分子和原子(第1课时)(导学案)(解析版)_1
课题1 分子和原子课时1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微粒(分子)的基本性质一、学习目标1.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2.掌握微粒(分子)的基本性质;3.以分子为例,能用微观粒子运动的观点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常见现象。
二、学习重难点重点:微粒(分子)的基本性质。
难点:以分子为例,能用微观粒子运动的观点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常见现象。
三、学习过程知识点1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交流讨论】走过花圃,人为什么能闻到花香?湿衣服经过晾晒为什么能变干?蔗糖放入水中为什么会消失?【答案】花香的微粒扩散到了人的鼻腔内,所以人能闻到花香;水分挥发了,水的微粒运动到了空气中;蔗糖微粒扩散到水中。
【实验3-1】向盛有水的小烧杯中加入少量品红,静置,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化学史】阅读教材P61-62科学史话,将下列内容补充完整:(1)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认为宇宙间万物是由微小、坚硬、不可分的构成。
(2)英国科学家道尔顿继承古希腊朴素原子论,提出了原子论观点,他认为是组成物质的基本的粒子,它们是坚实的、不可再分的实心球。
(3)布朗运动实验:英国植物学家布朗用显微镜观察水中悬浮小颗粒时,发现宏观物质颗粒在做无规则运动;经过多年研究得到了理论上的解释,并能为宏观实验所证实。
该实验可以间接显示微观粒子的存在。
【知识小结】物质由、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答案】品红在静置的水中会扩散;原子、原子;分子、原子。
知识点2 微粒(分子)的基本性质【任务一】分析下面的信息,可以知道分子有什么性质?1滴水中约有1670000000000000000000个水分子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为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3千克【知识小结】微粒(分子)的性质1:分子的和都很小。
【交流讨论】分析以下生活与实验现象,可以知道分子还有什么性质?①花香在空气中扩散①湿衣服中的水在晾晒下的挥发①蔗糖在水中的溶解①品红在水中的扩散。
【知识小结】微粒(分子)的性质2:【答案】体积、质量;微粒(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优秀教学案例(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如食物的腐败、气体的膨胀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
2.提出问题:“这些现象与物质构成的微观粒子有什么关系?”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分子和原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分子和原子的动画,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它们的运动和相互作用。
2.通过实验现象,如水沸腾、气体膨胀等,让学生感知到分子和原子的存在。
3.创设生活情境,如食物腐败、药物分解等,让学生运用分子和原子的知识进行解释。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分子和原子的性质、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案例时,我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仍然需要通过具体、直观的实验和现象来理解抽象的概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运用实验、动画、模型等多种教学资源,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清晰的分子和原子的概念。
在教学内容上,我紧紧围绕教材,突出重点,抓住关键。首先,通过回顾已学过的宏观现象,引导学生意识到物质构成的微观粒子;然后,通过实验现象,让学生感知到分子和原子的存在;最后,通过讲解和练习,使学生掌握分子和原子的性质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讲授新知
1.通过实验现象,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分子和原子的存在。如水的沸腾、气体的扩散等。
2.讲解分子和原子的性质,如体积小、质量小、不断运动、相互之间有间隔等。
3.引导学生理解分子和原子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如何构成物质。
4.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分子和原子在不同物质中的存在形式,如化合物、混合物等。
2024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课题一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1 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一、课标分析1.课标要求在2022版《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五个内容主题之一“物质的组成与结构中”指出应该让学生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形成基于元素和分子、原子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视角,建立物质的宏观和微观视角之间的关联;认识表示分子、原子的符号;能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某些变化或现象。
2.教学策略在实际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熟悉的现象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实验探究、模型拼插等活动或动画模拟等可视化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从分子、原子等微观视角认识物质及其变化,帮助学生建立宏观与微观间的联系。
同时,基于“宏观一微观一符号”多重表征设计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形成化学思维方式,引导学生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还可以利用科学家探索分子、原子的科学史实,启发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学习运用类比、推理、模型等思维方法认识微观粒子,了解科学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增进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二、教材分析《分子和原子》选自人教版初中化学(2024)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是继前面两个单元学习某些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后,从宏观的物质世界走向微观探索的第一次尝试,对学生形成科学的物质观至关重要。
同时又为后期学习“水的组成”、“质量守恒定律”等内容奠定基础。
1.知识内容:(1)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教材内容开始以“走过花圃会闻到花香、湿的衣服经过晾晒就会变干、糖块放到水里会逐渐消失”等学生亲身经历过的事例启发思考,触发学生的“微粒”意识,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讨论生活中哪些现象能说明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并能找出能证明微观粒子在不断运动的实例,通过深入探究氨水使酚酞变红的对照实验将这部分内容升华,再通过品红扩散实验和一滴水中水分子的数目的介绍,让学生通过这些证据进行推理,以弥补直接经验的不足。
通过以上探究建立“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观点。
(2)分子可以分为原子:从化学的角度认识分子和原子是初中化学重要基础。
第三单元 课题1 分子和原子学案
第三单元课题1 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学习目标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
重点1.认识分子,原子是客观存在的,是构成物质的两种微观粒子;认识微观粒子的特征。
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难点1.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
2.从宏观现象来想象微观现象,形成分子和原子的概念。
学习流程一.自主学习1.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和等。
2.分子是真实存在的,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
3.分子总是不断地,温度升高,运动速率。
4.分子间有,温度升高,间隔。
二.合作探究分子基本性质的探究能得出什么结论?(2)步骤二你又观察到什么现象?这一现象又说明了什么?(3)为何实验中要将一装有酚酞溶液的小烧杯放在大烧杯外边?3.分子之间有间隔探究(1)100ML水与100M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200ML,为什么?(2)为什么物质有热胀冷缩的现象?(3)夏天自行车的气能打得太足吗?(4)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速率越快,对吗?三.展示提升1.下列实验不能证明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是( )。
A.水中放糖,糖不见了,水却变甜了B.大米中掺入少量沙子,沙子不见了C.水中放入紫黑色的高锰酸钾固体,振荡后水变成了紫红色D.一杯澄清的食盐水经蒸发析出了少量的食盐晶体2.“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梅花香味的原因是()A.分子很小B.分子是可分的 C.分子之间有间隔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3.用分子的观点对下列常见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A.酒精挥发──分子间隔变大 B.食物腐败──分子发生变化C.热胀冷缩──分子大小改变 D.丹桂飘香──分子不停运动4.往10 mL酒精中加入10 mL水,充分混合后,液体的总体积小于20 mL,其主要原因是。
四.归纳反馈本节课主要学习了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的有关知识,学习了如何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
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3)能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4)学习类比、模型等方法,培养抽象、想象、分析和推理等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学生熟悉的日常现象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来探索微观世界,认识分子和原子。
(2)通过对宏观现象的讨论,把对微观世界的探索引向深入,引导学生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分析比较两种变化,进一步从化学变化中认识分子与原子的特征,形成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的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从宏观现象微观粒子的运动,形成分子和原子的概念。
难点:抽象思维的培养。
教学准备
1、准备氨的扩散等实验的仪器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板书设计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一、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等粒子构成的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二、分子的性质
1、分子很小;
2、分子在不断运动;
3、分子之间有间隔;
4、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精品《3.1分子和原子》课堂教学实录(附导学案)
《分子和原子》课堂教学实录【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
过程与方法1.学习通过观察自然、实验、识图等方法获取信息,学习运用想象类比、分析归纳、推理判断等方法处理信息。
2.能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通过与他人合作实验的形式,对有疑惑且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进行研究,实验中注意观察与思考相结合;对实验观察的结果和分析能用文字、图表及化学语言进行表述和交流。
3.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程序和一般方法,逐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培养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2.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认识物质的微粒性;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难点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
【教学准备】烧杯(大小各5只)、试管、酒精灯、品红、浓氨水、酚酞溶液、酒精、水等。
【教学进程】一、导入新课投影四幅Flash动画画面1.小明站在阳台上想:湿衣服晒干,水跑到什么地方去了?2.路过花店时,小丸子对小英子说:我闻到了花香,你闻到了吗?3.冲糖水时,小刚感到迷惑,把白砂糖放入开水中,为什么糖不见了,而杯中的水却有了甜味?4.小强指着马路问爸爸:马路为什么要隔成许多小泥块,块与块之间的间隔冬天和夏天为何不一样宽?以上四种现象在生活中司空见惯,我相信我们一起学完分子和原子的知识以后,你一定会解释以上现象。
二、推进新课(一)分子及其特点[实验]品红在水中扩散你看见了什么?你怎样解释这种现象?结论1:宏观物质都是由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
分子、原子是真实存在的。
播放动画:分子在水中扩散的微观过程投影:1.苯分子的照片;2.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文字活动与探究向盛有约40mL蒸馏水的烧杯中加入5~6滴酚酞试剂,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导学案1. 引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
那么,分子和原子究竟是什么呢?又有什么样的特征和性质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将一起探索分子和原子的奥秘。
2. 学习目标•理解分子和原子的基本概念;•掌握分子和原子的特征和性质;•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
3. 学习内容•分子的概念和特征;•原子的概念和特征;•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4. 学习导引4.1 分子的概念和特征•分子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在一起的微小颗粒。
每个原子都有自己的性质和特征,当它们结合在一起形成分子时,会产生新的性质和特征。
请思考下面的问题:–除了分子,还有哪些由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在一起的物质?–举例说明分子的特征和性质。
4.2 原子的概念和特征•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是一切物质的最小单位。
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独特的原子结构和性质。
请思考下面的问题:–原子有着什么样的特征和性质?–什么是元素?4.3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虽然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小颗粒,但它们之间存在着一些区别和联系。
请思考下面的问题:–分子和原子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分子是由哪些原子组成的?–什么是分子式?5. 思考拓展•运用你所学的知识,解释下面一些日常生活现象:–冰块融化为水时,为什么会变成液体?–铁热后会变软吗?为什么?–酒精灯火焰为什么是蓝色的?6. 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分子和原子的基本概念、特征和性质,了解了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通过思考和解释日常生活现象,我们加深了对分子和原子的理解。
希望同学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继续发现和探索科学世界的奥秘。
注:本文档仅为导学案,详细的学习内容需要在课堂中进一步探讨和学习。
九年级化学上册分子课题1 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一等奖优秀教学设计导学设计()含导学案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奥秘课题1 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分子可以分为原子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这一节课为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一第二课时内容。
这个单元是学生微观世界的开始。
通过第一课时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将化学学习由从宏观转向微观。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对学生了解微观世界,形成微观想象能力至关重要,是探索物质结构奥秘,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宏观现象和化学反应实质的基础。
引导学生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分析、比较以前学习过的一些变化和化学反应,进一步从化学变化中认识分子、原子的特性,形成概念。
便成了学好本课题的关键和难点。
二、学情分析学生学习了空气和氧气的性质,初步从宏观上建立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混合物、纯净物的概念。
通过前一节课的学习。
学生已经能用一些宏观现象证明分子的性质。
但是难以理解物质变化过程中微观粒子的变化。
宏观的现象及概念不能从微观粒子的角度加以解释。
三、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会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学会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解释化学变化的实质;3.学习类比、模型等科学方法,培养抽象、想象、分析和推理等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力,通过用磁扣组装常见分子,展示氧化汞和过氧化氢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并解释宏观物质组成、结构和性质变化的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教育和辩证地看问题的思想方法教育。
2.逐步提高抽象思维的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四、学习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用分子的观点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分子和原子的概念。
3.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解释化学变化实质(二)教学难点1.分子和原子概念的形成。
2.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解释化学变化实质。
五、资源准备课件、六组学生实验磁扣,磁性黑板六、学习策略1.主要以启发式、体验式教学为主。
2.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想象动手机会。
3.应用典型物质、典型反应为例,降低理论学习难度。
2.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导学案
寨河中学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导学案印前签字:班级:姓名:课题:第三单元课题1 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课时安排:二课时年级:九年级科目:化学设计者:马学军内容学习注解学习目标:知识: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了解分子、原子的区别,并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现象。
技能:学会用想象、类比、分析、归纳等方法处理加工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重点: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难点:了解分子、原子的区别,并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现象。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新课预习:根据要求,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完成下面的问题。
1.构成物质的微小粒子有____和____等,如:氧气是由_____构成的,铁是由_____构成的。
2.分子是由________构成的。
如:氧分子是由__________构成的,二氧化碳分子是由___________构成的,水分子是由___________构成的。
3.回顾教材中分子分解示意图,在水分解过程中,最小的粒子是________。
从示意图中可以看出,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________,而原子________。
4.原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最小粒子。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来认识另一种微观粒子——原子。
三、课内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汇报:1.探究:化学变化中的分子、原子的变化情况讨论:氢气与氯气的反应:在该变化中,___分成更小的粒子—_____,_____又重新组合成新的__________。
分析:(1)在化学变化中,_____分成更小的粒子—______,_____又重新组合成新的_______。
(2)在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__, ________没有发生变化。
探究结论:原子的定义:原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学案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分子和原子第1课时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2、了解微观粒子的基本特征二、重难点运用分子的知识解释某些日常现象三、自学导航1、请同学们自己阅读课本P48~P49页,自主完成下列内容(时间:8分钟分数:每空5分,共60分)(1)物质是由、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2)通常分子的和都很小。
(3)微观粒子总是在不断着,花香在空气中的扩散、湿衣服中的水在晾晒下的挥发都是的结果。
(4)通常情况下,物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
(5)氧气、石油气等气体可压缩储存于钢瓶中,是因为分子之间有。
在受压的情况下,分子间的间隔。
(6)相同质量的同种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时所占体积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间的不同。
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是因为物质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遇冷时。
2、每四人一小组相互交流讨论(时间:2分钟)3、请同学们同桌相互交换导学案并相互评改,打分(时间:2分钟)4、老师展示部分学生答案,同学们与自己小组答案比对并判断正误(时间:3分钟)四、探究提升1、材料:一滴水中大约有1.67x1021水分子,如果每人每分钟数100个分子,那么一滴水中的水分子个数就需30亿人数一万年才能数完。
读完上述材料,我认为分子具有的特点是。
(时间:4分钟)2、实验一:用两支烧杯分别取等量的冷水和热水,静置一会儿,分别向两支烧杯中同时加入等量的品红,观察现象。
我观察到的现象是(1);(2)。
(时间:4分钟)3、实验二:(时间:8分钟)(1)向盛有约20mL水的小烧杯A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我观察到溶液颜色为:。
(2)从烧杯A中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浓氨水,我观察到的现象是:。
(3)另取一个小烧杯B,加入约5mL浓氨水。
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B两个小烧杯,观察两分钟,我观察到的现象是:。
由上述两个实验,我总结出分子的又一特点是。
并且分子的运动快慢与有关。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专题3.1 分子和原子 导学案
课题1 分子和原子一、基础知识1.物质是由_____、_____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分子的特性:(1)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________;(2)分子之间有______(3)分子在不停的_____。
3.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物质的分子___(“有”或“没有”)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物质的分子___(“有”或“没有”)变化。
4.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更小的粒子--_________,_____又重新组合成_______。
因此,分子是_____的最小粒子,原子是_________的最小粒子。
二、重难点分析1.物质的微粒性世界是由各种各样的物质组成的。
从宏观上来看,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从微观上来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的粒子构成。
这些构成物质的微粒虽然从表面上用肉眼无法直接看出,但是借助先进的科学仪器可以很形象的看出构成物质的这些粒子。
所以这些粒子是客观存在的,不是人们想象出来的。
世界上大多数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氧气、氢气、氮气等物质,水、二氧化碳、五氧化二磷等物质;少数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如所有的金属,稀有气体等等。
【温馨提示】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有些物质也可能是由离子构成的。
如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典例分析:例 1.下列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是( )A. 空气B. 水C. 汞D. 氧气2.分子的基本性质(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分子具有粒子的基本性质:①分子质量小,体积小;②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③分子间有间隙;气体分子间隔较大,而固体和液体之间的间隔较小。
分子间的间隔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随温度降低而减小。
④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分子性质不同。
这里的性质主要是指物质的化学性质而不能说成是物理性质。
因为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等,都是由该物质大量分子的聚集体所表现出来的属性,是宏观现象,不是单个分子能表现出来的。
【温馨提示】物体在发生热涨冷缩的现象时,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变化,而构成物质的分子的大小并没有发生改变。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学生小组讨论是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交流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在本节课的学生小组讨论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探讨分子和原子的性质和相互关系。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分子和原子之间有什么关系?”,“分子和原子的性质有哪些异同?”等,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通过学生小组讨论,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分子和原子的知识,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过程与方法方面,本节课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首先,通过观察和实验,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分子和原子的存在和性质,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其次,通过分析和思考,学生能够理解分子和原子之间的关系,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如实验操作和问题解决,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通过这些过程与方法的应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分子和原子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分子和原子的概念,掌握它们的性质和相互关系,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物质的宏观现象。同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认识。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知识与技能方面,本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分子和原子的基本概念,理解它们的性质和相互关系。首先,学生需要了解分子和原子的定义,能够区分它们,并理解它们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其次,学生需要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如分子的大小、分子之间的间隔、分子的运动等,并能够运用这些性质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同时,学生还需要了解原子的结构,包括原子核和电子云,掌握原子的性质,如原子的质量、原子的电子排布等。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学生能够建立起对物质微观结构的基本认识,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优秀教学案例
1.情境创设贴近生活:本案例通过生活现象和实际案例的引入,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分子和原子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问题导向激发思考:本案例设计了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通过问题的逐步深入,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分子和原子的概念、性质和相互关系。
3.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导向作用。
4.定期进行总结性评价,了解学生在本章节学习中的总体表现,为后续教学提供依据。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微观模型、动画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分子和原子的微观世界。
2.通过实际案例、生活现象,让学生认识到分子和原子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
3.小组合作促进交流:本案例合理划分学习小组,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小组合作使学生在交流、分享、合作中共同进步。
4.反思与评价注重过程:本案例注重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反思与评价,培养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整能力。通过课堂问答、练习和总结性评价,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对教学进行调整。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分子和原子的定义、特点、构成以及它们在物质变化中的作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教师设计了丰富的教学活动,如观察微观模型、进行化学实验、分析实际问题等,旨在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分子原子概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精神,使学生在探究中收获知识,提升能力。
3.创设生动有趣的实验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操作,体验探究过程。
4.设计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优秀教学案例
(二)讲授新知
1.讲解分子的概念,如分子的体积小、不断运动、分子间有间隔等基本性质。
2.通过动画演示,讲解原子的构成,如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分布,以及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
3.举例说明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如水的沸腾是分子运动的结果,而铁的生锈是原子结构发生变化等。
3.引导学生运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分析解释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4.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物质构成的热情。
2.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积极探究的科学精神,养成认真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鼓励学生积极进取,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评价能力。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给予学生鼓励和指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滴水的微观世界,引导学生思考水分子的构成和性质。
2.提问:“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质是由哪些微观粒子构成的?”让学生回顾已学的知识,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小组,鼓励学生之间进行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2.设计小组合作实验,让学生共同完成实验任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学习分子和原子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3.掌握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能够运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解释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一、学习目标
1、认识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知道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2、通过实验探究分子的性质。
3、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日常的一些现象。
二、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有趣的问题
1.一杯水若一分为二,再将其中一份一分为二.......这样继续分下去最终会怎样?(个人思考,组内讨论)2.敞口容器中的水常温下会逐渐减少,如果加热会减少更快。
你知道是为什么吗?(个人思考,组内讨论)3、晾晒衣服会变干,水到哪里去了?
【自主预习一】
一、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1、科学技术的进步,证明了物质是由、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2.分子的性质
(1)分子的和都很小;
(2)分子总是在不断地_________,且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
(3)分子间有___________,同一种物质的分子在固、液、气态时,分子间的间隔,温度升高,间隔,温度降低,间隔。
3.试着用微粒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这些现象。
(1)湿衣服不见阳光也可以干,阳光下干得快。
(2)天气干旱,鱼塘里的水逐渐干涸。
(3)将少量白糖放水里,搅拌后白糖固体消失。
液体尝时有甜味。
(4)夏天,打气太多的轮胎在日光下久晒会暴胎。
【实验探究】
1、分子运动的现象
根据氨水在空气中的扩散现象,探究分子的性质。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解释或结论
1. 向盛有约20 mL 蒸馏水的小烧杯A中
加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
液的颜色
溶液呈__色
2. 从烧杯A中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向
其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溶液颜色。
溶液呈__色
3. 另取一个小烧杯B,加入约5 mL浓氨水。
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B两个小烧杯(如图3-4)。
观察几分钟烧杯A 溶液呈__色
氨水中氨分子不断扩散进入
了酚酞溶液中,使酚酞溶液
变成了红色。
说明了分子
在。
烧杯B 溶液呈__色
2、分子之间有间隔的现象
1)物质分子有间隔的现象:相同质量的同一种物质在固态、液态、气态时所占的不同。
2)不同种物质相混时的现象: ml水和 ml酒精混合,其体积两者的体积之和。
(填大于、小于、等于),实验结论是:。
【自主预习二】
二、分子与原子
1、有的物质是由构成的,有的物质是由构成的。
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物质的分子本身;
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种物质的分子会变成,
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
例如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3、原子的概念:。
4、分子由构成的,在化学反应中,分成更小的粒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
在化学反应中原子不能,它是化学变化的。
【当堂检测】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水在液态和气态时,分子在不断运动;当水在固态时,分子是不运动的。
()(2)流动的液体中分子是运动的,静止的液体中分子是静止的。
()(3)分子可以分成原子,所以分子一定比原子大。
()2.我们可以将气体压缩的事实,说明
A. 分子很小
B. 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C.分子有质量
D. 分子间有距离
()3. 通电分解水的反应中,发生变化的是
A.分子个数
B.原子个数
C. 原子种类
D.物质的总质量
()4.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分子质量大于原子的质量
B.分子能运动而原子不能运动
C.分子能构成物质而原子不能构成物质
D.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5.倒开水时,应将热水瓶塞放在桌面上,此时能够观察到瓶口出现白雾,白雾上升一段距离后消失,这是因为:①水分子很小;②水分子在不断;③水分子间有。
6.已知“o”、“●”表示质子数不同的原子。
(1)下列表示的气体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2)下列表示的气体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