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第6编 元明清文学-PPT课件
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元代文学课件
![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元代文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322fbe56294dd88d0d26bfa.png)
2、人物形象的发展
改变了主人公的性格,使之个性更为鲜明, 增添了人物。例如张生、崔莺莺、红娘和法聪 的形象。
3、情节安排上
增加了张生害相思、莺莺探病、长亭送别、 出奔团圆等许多情节,丰富了故事内容,也突出 了作品反封建的主题。
4. 语言上
吸收古曲诗词的典雅词语,也融入大量的 民间口语,使作品既富有诗意又生动活泼。如 《长亭送别》。
(四)诗词文
元代诗文从总体上走向衰落,但仍在继承唐宋 诗文的基础上继续发展。
第一章 话本小说与说唱文学 第一节 话本小说
一、话本的产生: 1、话本定义:话本原是宋元间“说话”艺人 讲说故事的底本,是随着民间“说话”伎艺发展 起来的一种文学形式。
2. “说话” (1)“说话”是古代民间艺人讲说故事的特殊 名称,相当于后世的“说书”。 大约隋唐时始称“话” 或“说话” 。
1.爱情。
如《碾玉观音》、《闹樊楼多情周胜仙》。
2.公案。
如《错斩崔宁》、《宋四公大闹禁魂张》等
。
(二)小说话本的艺术成就 1.塑造一批下层人民的艺术形象,这在我国 小说发展史上是第一次。
2.情节曲折,引人入胜,初步形成人民群 众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和民族风格。
3.通俗、生动的白话文学语言,具有划 时代的意义,为后世通俗小说的创作开辟了 道路。
1.杂剧
杂剧是中国戏剧成熟的标志,也是元代文学的 代表。
元杂剧兴盛的主要原因:
首先,都市经济的繁荣、通俗文艺的发展、 戏剧演出的社会化和商业化以及市民阶层的娱乐 需求,为元杂剧的繁盛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和 群众基础。
元杂剧是以宋杂剧和金 院本为基础,把唱、念、科 、舞等艺术结合起来表演故 事,并用北曲演唱的一门综 合性的舞台艺术。
《元明清文学教程》PPT课件
![《元明清文学教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13888ec28ea81c758f578f0.png)
元曲——明清传奇——花部乱弹——京剧 王骥德《曲律》、李渔《闲情偶寄》。
第二节 元杂剧和南戏
元杂剧是在宋金杂剧、院本和诸宫调基础上发展而来, 融合了各种表演形式而形成的成熟完整的戏剧形式, 是元代代表性文学。
一
一、元杂剧兴盛的原因
1、中国历史上各种表 演艺术长期发展的结 果。
1、最早见于元稹的《莺莺传》。 2、北宋赵令畴[商调·蝶念花]鼓子词
《西厢记》。 3、宋官本杂剧〈莺莺六 么〉,金院本
〈红娘子〉,南戏〈张珙西厢记〉等。 4、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北曲当以《西厢》压卷。”(明王世
贞〈曲藻〉)“实甫《西厢》千古绝 技。”(王骥德〈曲律〉)续改《西厢》 者仅明清不下二十余家。
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中心在大都,后期在杭州。 元杂剧最兴盛的时期在前期。元钟嗣成《录鬼簿》
和元明之际贾仲明《录鬼簿续编》可证。 后期杂剧作家多集中在东南沿海城市。 2、元杂剧的体制特点 ⑴、结构上“一本四折”的形式 ⑵、曲词与宾白的组合方式 ⑶、正旦或正末一唱到底的表演方式 ⑷、角色分配与科范方面的规定 具有类型化、程式化的倾向。生、旦、净、末、丑。
三、元杂剧创作概况
㈠、元杂剧前期创作概况
1、康进之、高文秀的水浒戏。康进之《李逵负荆》 最优秀。
2、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忠奸斗争的历史悲剧。 3、李好古、尚仲贤的爱情神话剧。李好古《柳毅传
书》。
4、杨显之、石君宝的妇女作品。石君宝《秋胡戏 妻》。
5、白朴的爱情剧《墙头马上》。 6、马致远的《汉宫秋》及神仙道化剧, ㈡、元杂剧后期创作概况
发展规律,总结其创 3、本课程采用面向
《元明清文学》PPT课件
![《元明清文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0f83e1ba26925c52cc5bfab.png)
《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分成三类:1.上附 天罡地煞之数的梁山三位“女英雄”:孙二 娘、顾大嫂、扈三娘;2.第二类给读者留下 深刻印象的是四个淫妇:二潘、阎婆惜以及 卢俊义的贾氏夫人;3.《水浒传》里面描写 了一个贞节娘子:林娘子。此外还有两个老 太婆,一个是面目不太清楚的阎婆惜的母亲 阎婆,一个是面目可憎的王婆。
---
《水浒传》的版本
繁本系统100回本:现存较完整的是万历十七年(1589)的 《忠义水浒传》100卷100回,因卷首有署名“天都外臣” (汪道昆)的一篇序文,故称之为“天都外臣本”;万历三十 八年(1610)容与堂刊印的《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 分为有序本和无序本两种;明芥子园刊本《李卓吾先生批评忠 义水浒传》、李玄伯藏明刻本《忠义水浒传》、《钟敬伯先生 批评忠义水浒传》等。
---
说犹未了,转过黑旋风李逵来,大叫道:“等我下去。”宋江道: “正好。当初也是你送了他,今日正宜报本。”李逵笑道:“我下去 不怕,你们莫割断了绳索。”吴学究道:“你却也忒奸猾。”且取一 个大篾箩,把索子络了,接长索头,扎起一个架子,把索挂在上面。 李逵脱得赤条条的,手拿两把板斧,坐在箩里,却放下井里去,索上 缚两个铜铃。渐渐放到底下,李逵却从箩里爬将出 来,去井底下摸时, 摸着一堆,却是骸骨。李逵道:“爷娘,甚鸟东西在这里!”又去这 边摸时,底下湿漉漉的,没下脚处。李逵把双斧拔放箩里,两手去摸 底下,四边却宽。一摸摸着一个人,做一堆儿蹲在水坑里。李逵叫一 声:“柴大官人!”那里见动,把手去摸时,只觉口内微微声唤。李 逵道:“谢天地,恁地时,还有救哩!”随即爬在箩里,摇动铜铃, 众人扯将上来。李逵说下面的事,宋江道:“你可再下去,先把柴大 官人放在箩里,先发上来,却再放箩下来取你。”李逵道:“哥哥不 知我去蓟州,着了两道儿,今番休撞第三遍。”宋江笑道:“我如何 肯弄你? 你快下去。”李逵只得再坐箩里,又下井去。到得底下,李逵 爬将出箩去,却把柴大官人抱在箩里,摇动索上铜铃。上面听得,早 扯起来。到上面,众人看了大喜。宋江见柴进头破额裂,两腿皮肉打 烂,眼目略开又闭。宋江心中甚是凄惨,叫请医生调治。李逵却在井 底下发喊大叫。宋江听得,急叫把箩放将下去,取他上来。李逵到得 上面,发作道:“你们也不是好人,便不把箩放下来救我!”宋江道: “我们只顾看顾柴大官人,因此忘了你,休怪。” ——第五十四回
元明清文学课件
![元明清文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bc131da195f312b3169a5ef.png)
2)人仙之恋(“隔断生死终不泯,人间最切是深情”) 第二十九出《闻铃》写唐明皇在贵妃死后的思念:“只 悔仓皇负了卿,负了卿!我独在人间委实的不愿生。” 第三十二出《哭像》写平乱之后唐明皇追思贵妃:“如 今独自虽无恙,问余生有甚风光!”“我那妃子呵,人 间天上,此恨怎能偿!”“神像之上,果然满面泪痕。 奇怪,奇怪!” 第三十七出《尸解》写杨玉环痴情:“死生离别两悠悠, 人不见,情未了,恨无休!” 第五十出《重圆》写李杨月宫重聚,玉帝降旨:“鉴尔 情深,命居忉利天宫,永为夫妇。” “情根历劫无生 死,看到底终相共” 3)何以“悲悼”? “情之所钟,在帝王家罕有”(《例言》)的悖论意义 “一曲《霓裳》听不尽,香风引到大罗天”(《重圆》) 的“自欺”“欺人”
洪昇与《长生殿》
一、生平与创作 洪昇(1645-1704),字昉思,号稗畦,又号稗村, 浙江钱塘人。洪氏是当地世家望族,父亲为小官吏,好 读书;母亲是大学者黄机之女。出生于清兵南下、母亲 逃难之时,或许注定了作者坎坷一生。与表妹黄蕙青梅 竹马,二十岁时结为夫妻。 1、仕途受挫,遭逢“家难” 早年享有优裕的生活条件,形成了良好的艺术修养,苦 于奔竞无门,仕途曲折。 或许受人离间,此后失欢于父母,为家所弃,不得不远 赴他乡。“非关游子憺忘归,南忘乡园意总违。三载无 家抛骨肉,一身多难远庭帏”。(《客中秋望》) 2、游学京城,贫寒度日
李渔:古代艺术商业化的典型
一、生平与创作 李渔(1611-1680)原名仙侣,字笠鸿,一字谪凡, 号笠翁、湖上笠翁,亦号笠道人、随庵主人、新亭樵 客、觉世稗官等。祖籍浙江兰溪,生于江苏如皋。幼 年“家富饶,其园亭罗绮甲邑内”。十几岁时,父亲 李如松去世,此后家道逐渐中落。 自幼聪颖,“童时以五经知学使者,补博士弟子员。 少壮擅古文词,著有才子称”(《光绪兰溪县志》卷 五)。自成秀才,屡试不第,入清后,不再应举。 顺治八年(1651年)迁居杭州,从此走上“挟策走吴 越间,卖赋以糊口”的道路。在杭州十年,是他创作 力非常旺盛的时期,《风筝误》等五六部传奇都作于 此时。 顺治十八年,移家南京,开芥子园书肆,刻书卖文, 但主要生活来源,是靠他以姬妾为骨干的家庭戏班到 各地达官贵人家演出所得。 “游燕,适楚,之秦,之 晋,之闽,泛江之左右,浙之东西,诸姬悉为从者,
元明清文学课件
![元明清文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7513e412e3f5727a5e96271.png)
第三节
▪ (四)更加注重文学语言的通俗易懂 ▪ 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书名就突出
了“通俗”两字。蒋大器十分强调通俗的 重要性,认为“读诵者人人得而知之”, 才能使“一开卷,千百载之事豁然于心 胸”。
▪ 雅俗文学互相浸润,融合。明代文学就在 俗与雅的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相互转化 的过程中留下了独特的发展轨迹。
以前的记载,大部分是史料,包括历史人 物的出身、言行等记录和传说。 ▪ 刘宋时裴松之引书四百余种为之注。魏晋 六朝品评人物风气盛行,品评人物总须根 据具体事迹;后来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更具载不少魏晋时期各种人物的妙人妙事。
第一节 成书
第一章《三国演义》 为代表的历史演义小说
▪ 导论 ▪ 一、长篇章回体小说的崛起和兴盛
▪ 章回小说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的唯一形式,它是由宋元讲 史话本发展起来的。
▪ 讲史说的是历代兴亡和战争的故事,如《全相平话五种》、 《五代史平话》、《宣和遗事》等。讲史不能把一段历史 有头有尾地在一两次说完,必须连续讲若干次,每讲一次, 就等于后来的一回。
商,商人附庸风雅。 ▪ 五、文人为谋生而写作,书肆为牟利而刊
行,一些文艺作品难免沦为金钱的附庸。 文学商品化,使得晚明文坛艺术品位低俗 化。
第二节 王学左派对文学的影响
▪ 一、明初,朱元璋进行文化围剿。倡导程 朱理学,八股取士,思想文化界,一片肃 杀。
▪ 二、明代中叶后,心学兴起。 ▪ 1、代表人物,王守仁,进一步发张了陆九
第三节 俗文学的发展及其认识深化
▪ 一、明代开国之初,朱元璋制定了压抑通俗文学 了某些禁令。
▪ 二、肯定通俗文学阵营的出现:从李梦阳、何景 明比较明确地肯定俗文学的价值,“真诗在民间”
▪ 李贽称《西厢》《水浒》:“古今之至文” (《童心说》)。袁宏道将词、曲、小说与庄、 骚、史、汉并提,称《水浒》《金瓶梅》是“逸 典”(《觞政》)。
《元明清文学》课件
![《元明清文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f5d235f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09.png)
明代戏曲
总结词
繁荣发展,影响深远
详细描述
明代戏曲在继承元代杂剧的基础上,形成了以南戏为主的多种戏曲形式,如传奇、杂剧等。这些戏曲作品题材广 泛,风格多样,语言优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同时,它们在音乐、舞蹈、表演等方面也有很大的创新和发展 ,对后世的戏曲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代小说
总结词
通俗易懂,影响广泛
深远的影响。
04
清代文学
清代戏曲
总结词
地方戏曲的繁荣
清代戏曲在继承前代戏曲传统的基础上, 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创作特色。
清代地方戏曲蓬勃发展,如京剧、昆曲、 秦腔等,这些戏曲形式具有浓郁的地域特 色和民族风格。
剧目内容的丰富
艺术形式的创新
清代戏曲在内容上涵盖了历史故事、民间 传说、社会现实等多个方面,反映了当时 社会的多元面貌。
元明清时期,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外国文学对中国文学产生了影响 ,如《一千零一夜》等外国文学作品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
翻译与改编
元明清时期,中国文学家对外国文学作品进行了翻译和改编,如《 古兰经》的翻译和《圣经》的改编等。
借鉴与创新
元明清文学在外国文学的影响下,进行了借鉴和创新,如小说、戏曲 等形式的发展和变革。
详细描述
明代小说以章回体形式为主,题材广泛,包括历史、传奇、志怪、言情等。这些小说语言通俗易懂, 情节曲折离奇,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其中,《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等作品更是成 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代诗歌
总结词
清新自然,风格多样
详细描述
明代诗歌在唐宋元三朝的基础上,形成了以七言、五言为主的诗歌形式。这些诗歌作品 风格多样,既有豪放奔放的风格,也有婉约柔情的风格。明代著名的诗人有杨慎、杨维 桢、高启等,他们的作品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时代特色,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
元明清文学PPT课件
![元明清文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73fa963eefdc8d376ee3274.png)
❖ 四、主唱元杂剧一般是一人主唱或男、女主 角唱。正旦主唱称旦本,如《窦娥冤》窦娥 主唱 。正末主唱的称为末本,如《汉宫秋》 汉元帝主唱
17
❖ 五、杂剧的舞台演出由唱、白、科三部分组 成
❖ 唱是杂剧的主要部分 ❖ 白,即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 ❖ 科,指唱、白以外的动作,元杂剧中指示人
物动作和表情的术语
24
❖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 掌著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 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 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 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 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 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 ,只落得两泪涟涟。
25
⑵白朴
❖ 生平: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 ,号兰谷。得其父亲好友元好问携带抚养 。 面对残酷的现实,他感到无法对付,决心不 参与政治 。
23
《窦娥冤 》
❖ 又名《感天动地窦娥冤》
❖ 剧情:窦天章因无钱进京赶考,无奈之下将幼女窦 娥卖给蔡婆家为童养媳。窦娥婚后丈夫去世,婆媳 相依为命。蔡婆外出讨债时遇到流氓张驴儿父子, 被其胁迫。张驴儿企图霸占窦娥,见她不从便想毒 死蔡婆以要挟窦娥,不料误毙其父。张驴儿诬告窦 娥杀人,官府严刑逼讯婆媳二人,窦娥为救蔡婆自 认杀人,被判斩刑。窦娥在临刑之时指天为誓,后 来果然都应验。三年后窦天章任廉访使至楚州,见 窦娥鬼魂出现,于是重审此案,为窦娥申冤。
、响铛铛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 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 腾腾千层锦套头?
5
❖ 二、音韵上的区别 ❖ 词韵属于平、上、去、入四声系统 ❖ 曲韵则以当时北方语音为基础,平声分上平
、下平两类,没有入声,入声派入三声 ❖ 词可以换韵,而曲不可换韵。
元明清PPT
![元明清PPT](https://img.taocdn.com/s3/m/5cc4fa3d10661ed9ad51f3f3.png)
元代元代文学审美特征及杂剧体制“唐诗、宋词、元曲、明清之小说……此可谓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王国维《宋元戏曲考》)作为“一代之文学”,曲至今仍被视为通俗文学、大众文学,它为何能在元朝发展成为与唐诗宋词比肩的文学样式而没有出现得更早一些?一、元代历史背景及文学审美特征(一)国家1、开放性表现:疆域辽阔(“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民族众多、交流频繁尚新、包容性强、突破汉族传统2、民族性表现:尚利、质朴天然(对文学通俗化的影响巨大)3、阶段性早期剧烈冲击传统儒家思想,后期多元文化思想并存(落后文化占领先进文化,也是正统文学萎缩的原因之一)(二)、人的因素1、普通人•元朝民族等级表•等级名称民族•第一等蒙古人蒙古族•第二等色目人原西夏人和畏兀儿人等•第三等汉人原金统治区的汉族和契丹、女真等族•第四等南人原南宋统治区的汉族和其他民族2、市民阶层兴起市民的消费需要成为社会文化需求的主流3、统治者对文化的力量不够重视、思想统治较为松懈4、文人思想①对宋朝统治的幻灭②对科举的失望“滑稽之雄以儒为戏者曰:我大元制典人有十等,一官二吏,……七匠八娼九儒十丐,嗟夫卑哉,介乎娼之下,丐之上者,今之儒也。
”谢枋得《送方伯载归三山序》由此,元朝形成了历史个性突出的审美风潮,崇尚自然、显畅,受礼教束缚少。
以上因素都直接或间接地促成了通俗文学在元朝的兴盛。
二、元曲概念•1、“曲”概念(北)杂剧元曲戏曲(也称剧曲)南戏散曲曲概念的内涵复杂,它不仅包括了文学因素,还包含着其他众多艺术因素(如音乐、舞蹈、构图等)2、“杂剧”概念•“杂剧”一词最早见于唐朝李德裕文集中“杂剧丈夫”一词,相当于百戏、杂耍。
•宋朝“杂剧”成为一种戏剧形式,但此时的戏剧不是戏曲。
戏曲专指中国传统的以唱曲为主要表演手段的戏剧形式。
宋杂剧是戏剧而非戏曲,它类似小品。
三、元杂剧繁荣的原因1、社会需求的产物,主要是都市社会的需求2、文学艺术本身的发展为元杂剧的繁荣奠定基础。
第六编 元明清文学 Microsoft PowerPoint 幻灯片
![第六编 元明清文学 Microsoft PowerPoint 幻灯片](https://img.taocdn.com/s3/m/14a4d6e36294dd88d0d26b7a.png)
第一节:元代文学:
自公元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建立大蒙古国 , 称大汉,后人尊为成吉思汗。到1368年为朱元璋 所取代,共162年。 元代文学的代表: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还有 从南宋就兴起的南戏。
一、元杂剧
元杂剧:在宋杂剧、金院本的基础上发 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戏曲文学。它吸收 了自唐宋以来的各种戏曲艺术因素,逐 渐发展成为音乐、歌舞、道白、做工等 结合起来编演故事的一种综合性的舞台 艺术。它的产生,标志着我国戏曲艺术 的成熟。
有繁本与简本两个系统。 百回内容可分为三部分: 1-7回:写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 8-12回:写如来说法、魏征斩龙、唐僧 出世、交代取经缘起。 13-100回:写孙悟空师徒四人往西天取 经经历八十一难的过程。
《西游记》思想内容
1、对天宫、地府、西天等神权机构和西 行途中的人间国度的描写,都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象地影 射了现实中皇权统治的黑暗和腐败。
四、神魔小说《西游记》
唐僧取经是历史上的真人真事。《大唐 西域记》,玄奘口述的西行见闻,弟子 辩机记录整理,介绍了西域诸国佛教遗 迹和风俗物产。 宋代,成为说话人的重要题材。 到元代,西游故事渐趋定型。 明代中叶,一位天才小说家吴承恩(有 质疑),创作了首部神魔小说《西游记》
《西游记》的版本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
1、巧妙生发、合理演化。 2、细心穿插,巧于构思。 3、张冠李戴,移花接木。 4、纯属想象,全系虚构。
三 英雄传奇小说《水浒传》
《水浒传》的版本非常复杂,从文字详 略不同、描写细密与否来分,有繁本、 简本之别。明末清初江苏吴县人金圣叹 将120回简化为70回。 现存较早、较完整的简本是双峰堂刊 《水浒志传平林》,有北京文学古籍刊 行社1956年影印本。
元明清文学绪论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元明清文学绪论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https://img.taocdn.com/s3/m/7a1f9ff64afe04a1b071de6b.png)
1、社会文化背景
(1)政治 明初,朱元璋为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废除了长期沿袭的丞相制,把 中央军政大权总揽在皇帝一人手中。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在皇帝指挥下协 办政事。朱棣本是藩王,靠宦官政变夺得帝位,他信任宦官,使宦官肆虐在 明代愈演愈烈。还设立“锦衣卫”、东厂等机构,实行特务统治,对官吏文 人实行严酷的控制。 中叶以后,政治更加腐败,藩王、宦官、大官僚尽情奢侈享乐,皇帝昏 庸无道:武宗整日耽于淫乐,朝政为宦官刘瑾把持;世宗迷信道教,把炼丹 献方道士封为高官,听任权奸严嵩父子操纵国事二十多年。 明末朝政日非,天启阉党魏忠贤擅权,政治黑暗至极。代表中小地主阶 级利益、以顾宪成为首的东林党,后起的复社、几社,都先后和阉党展开了 激烈的斗争。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空前激化,终于使明代的统治在以李自成 为首的农民大起义的风暴中宣告灭亡。
• 诗词
• 元诗作家众多,清顾嗣立《元诗选》共收作家二千六百多 人。 • 诗风“宗唐得古”,古体宗法汉魏东晋,近体则学唐人, 是明代复古潮流的源头。 • 有元诗四大家: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和萨都刺、王 冕、杨维桢、迺贤等。 • 元初词以元好问和张炎为代表,中后期则有萨都刺、张翥 等。
二.明代社会文化背景与文学概况
(2)经济发展,城市繁荣 • 为了巩固政权,缓和社会矛盾,在经济上采取了一系列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的
• 措施,并大力扶持工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这些措施,使社会经济逐渐恢复,生产 力有了提高。 明中叶,土地兼并激烈,皇室、官僚、地主豪绅、富商大贾,都倚恃特权,大 量兼并土地,赋税越来越重,广大农民失去土地,被迫流亡,经常发生流民起义。 不仅农民无以为生,矿业、盐业生产也受到严重破坏。与此同时,城市经济却得到 发展,由于流民大量涌进城市,为手工业和商业提供了廉价劳动力。 明中叶以后,商业和手工业发展十分迅速,并在东南沿海和长江中下游逐渐形成 了手工业生产的专业分工,苏州成为丝织业中心,松江成为棉织业中心。除家庭手 工业外,还出现手工业工场。仅苏州一地当时靠出卖劳力为生的织工、染工就有一 万余人。其中机工与机户的关系,已经是雇佣劳动者和资本占有者之间的关系,出 现了早期萌芽状态的资本主义经济因素。到了明末,农业生产虽稍有好转,但赋税 更加苛杂,吏治腐败,横征暴敛,大量农民破产流亡,加之灾荒疾疫大面发生,社 会经济已濒于崩溃。
元明清文学.ppt
![元明清文学.ppt](https://img.taocdn.com/s3/m/e81594c0f121dd36a32d82b5.png)
是中国戏剧成熟的标志,也是元代文学最高峰的标志。 元杂剧是以宋杂剧和金院本为基础。把唱、念、科、舞 等艺术结合起来表演故事,并用北曲演唱的一门综合性 的舞台艺术。剧本通常是由四折组成,或外加一个楔子。 剧本韵散结合,每折均由曲词、宾白(杂剧以唱为主, 故说自称为“宾白”)、科(演员的动作、表情等)组 成。元杂剧的角色大致可分为末(正面男角色)旦(正 面女角色)、净(喜剧角色或反面人物)、杂(杂七杂 八角色的总称)四类。最著名的剧作家和作品有关汉卿 的《窦娥冤》、、白朴的《墙头马上》、马致远的《汉 宫秋》、郑光祖的《倩女离魂》(以上四人被称为“元 曲四大家”)。此外,还有王实甫的《西厢记》、纪君 祥的《赵氏孤儿》、康进之的《李逵负荆》、石君宝的 《秋胡戏妻》、尚仲贤的《柳毅传书》等。
明代小说
明代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 《金瓶梅》这四部长篇小说被称为“明代的四大奇 书”。
有关汉卿的《窦娥冤》、、白朴的《墙头马上》、 马致远的《汉宫秋》、郑光祖的《倩女离魂》(以 上四人被称为“元曲四大家”)。此外,还有王实 甫的《西厢记》、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康进之 的《李逵负荆》、石君宝的《秋胡戏妻》、尚仲贤 的《柳毅传书》等。
是南曲戏文的简称,与北方杂剧相对而言。它是用 轻柔婉转的南方曲调演唱的戏剧形式,最初产生于 南宋时期浙江温州一带,所以又称温州杂剧或永嘉 杂剧。南戏的剧本由唱、科、白组成。南戏用舒缓 柔和的南曲,伴奏以管乐为主。角色行当主要分为 七类:生(男主角)、旦(女主角)、净、外、贴、 丑、末,比元杂剧的角色更为完备。元代后期出现 的著名南戏有《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 《拜月亭记》、《杀狗记》,合称为“四大传奇”, 又简称为“荆、刘、拜、杀”。
元明清文化PPT课件 人教版
![元明清文化PPT课件 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f47db7036bec0975f465e2d3.png)
陈洪绶(对镜仕女图)
列表归纳四大名著
四大名著 题 材
《三国演义》
《西游记》
《水浒传》
《红楼梦》
内容 艺术 人物 特色 形象
局限性
在我的印象里,他一直努力而自知,每天从食堂吃饭后,他总是习惯性地回到办公室看厚厚的专业书不断提升和充实自己,他的身上有九零后少见的沉稳。同事们恭喜他,大多看 到了他的前程似锦,却很少有人懂得他曾经付出过什么。就像说的:“如果这世上真有奇迹,那只是努力的另一个名字,生命中最难的阶段,不是没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自已。” 而他的奇迹,是努力给了挑选的机会。伊索寓言中,饥饿的狐狸想找一些可口的食物,但只找到了一个酸柠檬,它说,这只柠檬是甜的,正是我想吃的。这种只能得到柠檬,就说 柠檬是甜的自我安慰现象被称为:“甜柠檬效应”。一如很多人不甘平庸,却又大多安于现状,大多原因是不知该如何改变。看时,每个人都能从角色中看到自已。高冷孤独的安 迪,独立纠结的樊胜美,乐观自强的邱莹莹,文静内敛的关睢尔,古怪精灵的曲筱绡。她们努力地在城市里打拼,拥有幸或不幸。但她依然保持学习的习惯,这样无论什么事她都 有最准确的判断和认知;樊胜美虽然虚荣自私,但她努力做一个好HR,换了新工作后也是拼命争取业绩;小蚯蚓虽没有高学历,却为了多卖几包咖啡绞尽脑汁;关睢尔每一次出镜 几乎都是在房间里戴着耳机听课,处理文件;就连那个嬉皮的曲筱潇也会在新年之际为了一单生意飞到境外……其实她们有很多路可以走:嫁人,啃老,安于现状。但每个人都像 个负重的蜗牛一样缓缓前行,为了心中那丁点儿理想拼命努力。今天的努力或许不能决定明天的未来,但至少可以为明天积累,否则哪来那么多的厚积薄发和大器晚成?身边经常 有人抱怨生活不幸福,上司太刁,同事太蛮,公司格局又不大,但却不想改变。还说:“改变干嘛?这个年龄了谁还能再看书考试,混一天是一天吧。”一个“混”字就解释了他 的生活态度。前几天我联系一位朋友,质问为什么好久不联系我?她说自已每天累的像一条狗,我问她为什么那么拼?她笑:“如果不努力我就活得像一条狗了。”恩,新换的上 司,海归,虽然她有了磨合几任领导的经验,但这个给她带来了压力。她的英语不好,有时批阅文件全是大段大段的英文,她心里很怄火,埋怨好好的中国人,出了几天国门弄得 自己像个洋鬼子似的。上司也不舒服,流露出了嫌弃她的意思,甚至在一次交待完工作后建议她是否要调一个合适的部门?她的脸红到了脖子,想着自己怎么也算是老员工,由她 羞辱?两个人很不愉快。但她有一股子倔劲,不服输,将近40岁的人了,开始拿出发狠的学习态度,报了个英语培训班。回家后捧着英文书死啃,每天要求上中学的女儿和自己英 语对话,连看电影也是英文版的。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听力渐渐能跟得上上司的语速,并流利回复,又拿出漂亮的英文版方案,新上司看她的眼光也从挑剔变柔和,某天悄悄放了 几本英文书在她桌上,心里突然发现上司并没那么讨厌。心态好了,她才发现新上司的优秀,自从她来了后,部门业绩翻了又翻,奖金也拿到手软,自己也感觉痛快。她说:这个 社会很功利,但也很公平。别人的傲慢一定有理由,如果想和平共处,需要同等的段位,而这个段位,自己可能需要更多精力,但唯有不断付出,才有可能和优秀的人比肩而立。 人为什么要努力?一位长者告诉我:“适者生存。”这个社会讲究适者生存,优胜劣汰。虽然也有潜规则,有套路和看不见的沟沟坎坎,但一直努力的人总会守得云开见月明。有 些人明明很成功了,但还是很拼。比如剧中的安迪,她光环笼罩,商场大鳄是她的男闺蜜,不离左右,富二代待她小心呵护,视若明珠,加上她走路带风,职场攻势凌历,优秀得 让身边人仰视。这样优秀的人,不管多忙,每天都要抽出两个小时来学习。她的学习不是目的,而是能量,能让未来的自己比过去更好一些。现实生活中,努力真的重要,它能改 变一个人的成长轨迹,甚至决定人生成败。有一句鸡汤:不着急,你想要的,岁月都会给你。其实,岁月只能给你风尘满面,而希望,唯有努力才能得到!9、懂得如何避开问题的 人,胜过知道怎样解决问题的人。在这个世界上,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就选择学习,也许是最佳选择。胜出者往往不是能力而是观念!在家里看到的永远是家,走出去看到的才 是世界。把钱放在眼前,看到的永远是钱,把钱放在有用的地方,看到的是金钱的世界。给人金钱是下策,给人能力是中策,给人观念是上策。财富买不来好观念,好观念能换来 亿万财富。世界上最大的市场,是在人的脑海里!要用行动控制情绪,不要让情绪控制行动;要让心灵启迪智慧,不能让耳朵支配心灵。人与人之��
元代文学详细PPT课件
![元代文学详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b2d82fe2e3f5727a5e962c8.png)
1
元代文学概说
❖ 一、元代社会特点 ❖ 1、实行民族压迫政策。 ❖ 2、儒生的厄运。 ❖ 3、都市繁荣,市民阶层扩大。 ❖ 4、思想控制相对松弛。
2
二、元代文学概况
❖ 1、元代戏曲 ❖ (1)杂剧(叙事体) ❖ 元杂剧兴盛原因: ❖ 首先,都市经济的繁荣、通俗文艺的发展以
及市民阶层的娱乐需求,为元杂剧的繁盛提 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和群众基础。 ❖ 第二,元代以前的诸种歌舞伎艺,为元杂剧 的产生提供了艺术实践。
14
❖ 2. 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手法。
❖ 3. 剧本矛盾高度集中,情节紧凑,冲突叠起, 而又环环相扣。
❖ 4.语言通俗平易,明快洗练,形成了独特的 雅俗共赏的语言风格。
15
❖ 2、爱情剧:反映妇女悲惨命运并颂扬女性的
❖
智慧和胆略。
❖ 《望江亭》:寡妇谭记儿与权豪势要杨衙内
❖
的斗争。
❖ 《拜月亭》;金国尚书千金王瑞兰与汉族青年
8
2、元代诗文创作
❖ 元代前期,北方主要继承金朝的传统,元好问继续 领导文坛。南方则主要是秉承江湖诗派的余绪,由 宋入元的赵孟頫、戴表元、邓牧等成为当时文坛创 作的主体。
❖ 元代中期,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元诗四大 家)。
❖ 元代后期,作家们的写实倾向大大增强,主要诗人 有王冕、杨维桢等。
❖ 少数民族诗人,如契丹人耶律楚材、维吾尔族人贯 云石、回族人萨都剌、雍古部人马祖常等。
❖ 南戏是明清传奇的前身。南戏的形式至元末基本 定型,与杂剧相比,其体制比较自由灵活。
❖ 元代后期出现的著名南戏有高明创作的《琵琶记》 和《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记》、 《杀狗记》四大传奇,后四者又简称为荆、刘、拜、 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代戏曲
1 洪昇《 长生殿 》 2 孔尚任 《 桃花扇 》 代表了清代戏曲创作的最高成就
宋代散文成就斐然 。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 袖是欧阳修 , 著名散 文家有王安石 、 曾巩 、 苏洵 、 苏轼 、 苏辙 , 他们与唐代的韩愈 、 柳宗元并称 “ 唐宋八 大家 ”, 其文章成为 后人学习作文的范例 。 其中最杰出者是苏轼 , 《 前赤壁赋 》 为其代 表作 。
《 红楼梦 》的思想和艺术成就 ,代表着中国古典长篇小说
创作的高峰 。 它所描写的社会之广泛 、 反映的生活之丰富
、 体现的思想之深刻 , 在中国古典小说中是前所未有的 。
全书以贾宝玉 、 林黛玉 、 薛宝钗之间的恋爱婚姻悲剧为中
心线索 , 描述了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贵族家庭的盛衰变化
过程 , 展示了封建社会 “ 末世 ” 多种多样的生活画 面和错 综复杂的矛盾 , 揭露了封建 “ 末世 ” 的黑暗,丑恶和腐朽 , 讴歌了叛逆者和被压迫者的反抗精神 ,表现了对被压迫
讨论要点 1 AMET 分析这段情节中所表现的武松的个性特征 。
2 AMET 谈谈这段情节中的细节描写 。
黛玉葬花
曹雪芹(公元 1715 — 公 元1763年 ),名 ,字芹 圃 ,号雪芹 ,满洲正白 旗人 。 少年时代经历了 一段富贵荣华的贵族生活 。 后家庭衰败 ,移居北京 , 过着 “ 举家食粥酒常赊 ” 的生活 , 共“ 披阅十载 , 增删五次 ”,完成《红楼 梦》前80回 。
讨论要点
讨论要点 谈谈这段情节中主要体现出来的黛玉和 1 AMET 宝玉的性格特征 。 2 AMET 谈谈 《 葬花吟 》 的主要艺术特点 。
谢谢观看
背景材料
武松是 《 水浒传 》 中众多人物中塑造较 为成功的一个 , 而武 松打虎又是最能体现 他个性特征的一个不 可多得的精彩情节 。
简析
• 这段情节写得曲折跌宕 , 既夸张地描绘出武松个 性中机智 、 英武 、 神 勇的一面 , 又真实地写 出了武松作为一个 “ 人 ” 所应有的另一 面。
讨论要点
讨论要点
讨论要点 课后阅读 《 西厢记 》 全剧 , 结合 “ 1 AMET 拷红 ” 一折 , 分析红娘这一形象 。
结合 《 西厢记 》 全剧 , 谈谈 “ 拷 2 AMET 红 ” 一折是如何描写戏剧冲突的 。
景阳冈武松打虎
背景材料
施耐庵 , 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 。他创作的《 水浒传 》是中 国古典小说中反映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伟大现实主义巨著 。 本段选自 施耐庵的著名长篇小说 《 水浒传 》 第二十三回 。
大学语文(第2版)
重庆大学出版社
第六编 元明清文学
第六编 元明清文学
1 文学概述 2 拷红 3 景阳冈武松打虎 4 黛玉葬花
文学概况
元代文学的主流是元曲 , 即元杂剧和散曲 。 元杂剧 开辟了我国戏剧史的黄金时代 。
元杂剧的发展 ,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 前期为鼎盛时期 , 前期杂剧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 揭露了黑暗的 社会现实 , 歌颂了人民的反抗斗争 , 涌现了关汉卿 的 《 窦娥冤 》、 王实甫的 《 西厢记 》、 马致远的 《 汉宫秋 》 等一大批优秀作品 , 纪君祥的 《 赵氏孤 儿 》 很早就传到欧洲 , 赢得了国际声誉 。 后期杂剧 中心南移杭州 , 代表作家有郑光祖 。
元曲四大家代表作
马致远《 汉宫秋 》 关汉卿《 窦娥冤 》 白朴《梧桐雨》 王实甫 《 西厢记 》代表明代四大类长篇来自说最高成就的 “ 四大奇书 ”
英雄传奇小说 施耐庵《水浒传》
1
历史演义小说—— 罗贯中《三国演义
3
》
世情小说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
2
浪漫主义神魔小说 吴承恩《西游记》
》 4
明代白话短篇小说集杰出代表
拷红
背景材料
王实甫 ,名德信 ,字实 甫 , 元大都(今北京) 人 。元代杰出的杂剧作 家 。《西厢记》是他的 代表作。他的杂剧擅长 表现人物的复杂情感 , 曲词清丽 。
“ 拷红 ” 一折选自 《 西 厢记 》 第四本第二折 。
简析
红娘 , 是王实甫在 《 西厢记 》 中着力描写并塑造得比较成功的 一个光彩照人的形象 。 她虽然 身处卑下地位 , 却有着高尚情 操和美好心灵 。 红娘出于正义 感 , 因崔老夫人的赖婚而为崔 、 张抱不平 , 并积极为崔 、 张二 人穿针引 线 、 成人之美 。 “ 红娘 ” 也因此成为帮助青年 男女终成眷属的热心人的代名词 , 在民间流传久远 , 这也从另一 个角度体现出红娘这一艺术形象 的生命力 。
、被损害者的同情 , 反映了追求个性自由的理想 。
简析
本文所选文字集中体现了黛玉多愁善感的悲剧美和宝 玉怜香惜玉的痴情 。
• 情节的高潮是葬花 ,葬花 的主要意思在于怜花 、悼 花 。怜花表明黛玉爱美的 天性 , 她爱春天的美 、爱 大自然的美 ;怜花便是怜 惜春光 、怜惜自然美 、怜 惜生命美 、 珍惜人生价值 ;怜花 ,实际上是自怜 、 自尊 、自 爱 。悼花 ,表现 出黛玉特有的敏感 、细腻 、聪颖 、多愁善感,自然 界的悲剧 ,折射出自己如 花的命运 。悼花实际上是 伤己 。
冯梦龙的 《 喻世明言 》、《 警世 “ 三言 ” 通言 》、《 醒世恒言 》
凌蒙初的 《 初刻拍案惊奇 》、 “ 二拍 ” 《 二刻拍案惊奇 》
明代戏剧的主要成就 是传奇 , 产生了伟 大的戏剧家汤显祖及 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浪漫主义杰作 《 牡 丹亭 》。
清代小说创作 A 蒲松龄《 聊斋志异 》 B 吴敬梓 《 儒林外史 》 C 曹雪芹 《 红楼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