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教科研课题:《初中数学课堂有效合作学习的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初中课题申报\初中数学课题申报《初中数学课堂有效合作学习的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初中数学课堂有效合作学习的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随着新课程的进一步推进,我校作为一所城乡结合部的普通初级中学,在实施数学新课程的过程中,遇到了新的问题和困难。
特别是对于新课标倡导的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在学生学和老师教的过程中,困惑很大。
对此现状,我和我校的孙晓东老师一起经过一年的实践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在总结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做出如下报告。
一、问题提出本课题研究的初中数学探究活动是指:初中学生结合教材对某些数学问题的深入探讨和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发挥创造性,拓宽知识面,培养多种能力。
数学课堂是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课内和课外活动且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有效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思维发展,向教学方法和教学结构的改革,提出了新的挑战,达到创设教与学的最佳共鸣。
二、目标、内容:(一)目标:在数学教学中有效实施“合作学习”,指导学生养成合作学习的学习品质。
一是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发现知识的发生过程。
二是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探究中去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
三是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联想中体会知识的应用过程。
(二)内容:1.培养合作意识:在课堂教学中,要想使学生顺利合作达到合作的目标,首先要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合作意识。
2.培养互助互学的习惯:共同目标与个体之间的相互配合与协调是合作的两大基本要素,是合作得以实现和维持的重要条件。
3.培养尊敬人的意识:良好的合作态度对于顺利合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合作态度,教师要教学学生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人,尊重他人的意见,学会倾听,善于发现同伴的优点。
4.提倡互助协助的精神:如何发言、交流,如何讨论、归纳,如何相互评价,如何处理合作中出现的问题等。
5.培养快乐健康的情感:情绪、情感可以提高人的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
6.加强反思与倾听的习惯培养。
初中数学课堂即时反馈有效性研究的结题报告
初中数学课堂即时反馈有效性研究的结题报告一、研究背景新课改深入人心,在新课标要求下,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随之起了新的变化。
课堂教学变得开放、灵活,学生的主体性突显出来,自主学习和实践探究的机会也相应增多,因此,改革教育教学方法,探索高效率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是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点,是每位数学教师应该深刻研究的课题。
在课改过程中,我们在进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效果相当重要,若每次都要在学生完成作业,完成批改后再发现教学中的不足,然后再实施调整教学策略,总觉得已是事过境迁:晚了。
且往往因为多年讲授同样的教材内容,对教材非常熟悉,因此对一些知识点的教学方法容易形成固定模式;而学生却因为接触新鲜事物的机会越来越多,自己在课堂课外认识的范围越来越广,理解能力也在不断地提高,特别是国际互联网的出现,更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这一点上,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是不容易的。
所以在课堂中引入科学的即时反馈,有利于教师及时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认识和理解的程度,从而能够做好对课堂的有效控制。
二、课题研究的价值课堂即时反馈是对学生学习过程及时的指导、反馈、继而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
由于中学生行为、态度、兴趣易受外界的影响,来自他人,特别是来自老师的评价,对他们课堂学习效率的影响是巨大的。
而传统的教学反馈方式缺乏灵活机动的个体差异性,标准化的唯一答案使得反馈如同请君入瓮,设陷阱诱导学生往里跳,致使学生只能揣摩、迎合教师的意图去回答问题,被迫放弃自己的思考、疑问,缩减学习的空间和乐趣。
因此,倡导即时有效的反馈策略,力图突破发掘一些轻松,创新、快乐,行之有效的即时反馈策略。
有效的即时反馈能及时发现教学中学生遇到的困惑。
似懂非懂,意见分歧时,教师能适时、恰当地点拨,往往会使学生突破障碍,豁然开朗。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效果一直以来就是我们追求的一个主要目标之一。
我们研究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分析学生和教材等教学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结题报告
高效课堂,无止境的追求“初中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宾县第四中学课题组[提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实施以及国家、省、市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有关“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相关文件的相继出台,立足课堂,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这一根本性的要求已摆在每一位教师的面前.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打造优质高效的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推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和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的关键.为此,我们在2007年3月提出“初中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这一课题,成立课题组,召开课题论证会,启动课题研究各项工作。
希望通过研究,着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3年多的研究过程中,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按计划分工协作,按计划边实践,边总结,边调整,边完善,扎实有效推进各项研究工作,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
现对本课题研究总结如下:一、课题提出的背景新课程的实施,无疑给课堂教学的改革吹来了缕缕春风。
教师、学生和家长都在关注新课程的理念,关注新教材的变化,关注新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变.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我们应该摒弃应试教育,执行国家“减负"要求,推行素质教育.既要减轻学生的负担,又要减轻教师的负担;要减轻学生过重的心理压力,使学生有一个自由发展空间和健康的学习心理。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推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和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的关键。
然而,当前课堂教学中的一些问题令人担忧:(1)传统课堂教学的“三个本位",带来许多弊端。
一是以书本知识为本位。
重理论,轻实践;重理性,轻感性;重结论,轻过程,使课堂教学丧失了素质教育的功能。
二是以教师为本位。
“教与学”的本末倒置,导致学生亦步亦趋、囫囵吞枣,最后摧毁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三是以教案为本位.课堂成了演出‘教案剧’的舞台,教师是‘主角',学习好的学生是主要的‘配角’,大多数学生只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很多情况下只是‘观众’与‘听众’。
初中数学教研组结题报告(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数学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我校初中数学教研组在近一年的时间内,围绕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实践。
现将本次教研组活动结题报告如下:二、研究背景与目标1. 研究背景(1)新课程改革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佳,需要寻找有效的教学策略。
(3)教师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与合作,影响教研活动的深入开展。
2. 研究目标(1)探索适合新课程改革的初中数学教学方法。
(2)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1. 研究内容(1)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目标的制定。
(2)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
(3)初中数学教学评价的改革。
(4)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2. 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初中数学教学的研究现状。
(2)行动研究法:针对研究问题,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总结经验。
(3)案例分析法:对优秀教学案例进行剖析,提炼教学策略。
(4)经验总结法:对教研活动进行总结,提炼研究成果。
四、研究过程与成果1. 研究过程(1)制定研究方案:明确研究目标、内容、方法等。
(2)组织教研活动:开展集体备课、教学观摩、专题研讨等活动。
(3)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根据研究目标,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总结经验。
(4)撰写研究报告:对研究过程和成果进行总结。
2. 研究成果(1)形成了一套适合新课程改革的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如:探究式教学、合作学习、项目式学习等。
(2)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提高了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存在问题与建议1. 存在问题(1)部分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不够深入,教学观念仍需更新。
《农村初中校本教研模式的研究》之数学课堂有效探究结题报告
《农村初中校本教研模式的研究》之数学课堂有效探究结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课堂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
对有效教学尤其是有效教学的发展策略研究尚处于薄弱阶段,这是长期以来我课国中小学教学的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知识信息、提高素养能力的主渠道。
然而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如何实现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一直是新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
其中,课堂有效教学是一条重要途径,也是新课程教改发展的必然要求。
为扎实开展课堂教学探究,全面提升学生的各项素质和能力,我校对《农村初中校本教研模式的研究》之数学课堂有效探究做了思考之后,作为规划立项课题加以研究。
我们认为,随着新课程实施的不断深入,课程改革对学校、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社会呼唤学习型社会、学习型人才的声音也越来越强。
课堂有效教学是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作为一所农村初级中学,碍于当前的形式和许多复杂的原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鉴于此,我们提出《农村初中校本教研模式的研究》之数学课堂有效探究这一课题的研究,希望通过课题研究的方式引领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从而不断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
(二)课题研究的价值1.本课题研究的实践价值:(1)通过组织、实施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同时也为当前农村中学的数学课堂教学提供更好的总结经验和方法。
(2)通过实践研究,构建初级中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模式,为其兄弟初中提供实施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范式。
共同切磋,共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实现研究的目的,体现本课题的实用价值。
(3)通过实践研究,促进全体教师科研素质的提高,造就一支较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促使教育教学更上一阶梯。
2.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试图通过组织实施有效备课方式的建立、有效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有效作业设计方式的建立和有效教学评价机制的构建,丰富和拓展现代数学课堂教学的操作性理论,促进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发展。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范本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范本一、课题提出的背景1、社会发展需要数学教育改革数学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运用数学,数学学习的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学会建立数学模型,用以解决实际问题。
然而,在我们之前的数学教育中,数学在某些方面成了封闭的系统,成了固定的逻辑联系。
不是数学成为人的工具,而是数学教育使人成了数学的工具,成了解题的工具。
因此,面对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面对需要每个人发挥创造力的现实社会,我们只有改进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才能使数学教育适应社会的需要。
2、课程改革对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要求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标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我们改革课堂教学,提高其有效性势在必行。
3、我校目前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及时需要改变目前我校数学课堂教学,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教学中的低效、无效现象还存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目前有部分教师缺乏理论支撑,在教育教学观念上,往往还停留在“讲授——接受”的层面上,拿着新教材,唱着老歌谣。
学生的能力、素质得不到充分的发展。
(2)不能结合实际,因材施教,照搬照抄一些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案例,不管本地实际,不研究学生特征,教学时心中无学生,满足于是否把教案完成了,忽视学生的动态生成,呈现一种教学形式化的趋向。
(3)课堂效率不高,导致学生的作业量增加。
大量的作业,给学生加重了课业负担,同时也使得教师陷于繁重的批改任务之中,很少有时间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教学,研究自己的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形成一种教师越忙、学生越苦的现象。
中学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一)
中学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一)中学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一)教学研究2010-05-26 19:34:57 阅读428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中学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研究研究报告课题组成员:张新锋李红伟殷相红丰晓阳靳立甫【内容摘要】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的研究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为目标,通过设计题型多样、题量适当、针对性强的数学作业,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从而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完善我校“导、学、展、练”四环节数学教学模式中练的环节,寻求适合山区农村中学生数学课堂练习的方法,为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形成和发展数学认知结构等作用提供重要途径。
【关健词】中学数学课堂练习现状分析有效策略一、问题的提出:教育改革无论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最终都指向了学校的教育活动,而学校教育活动的主阵地在课堂。
一切教育改革最终是通过不同的方法和途径改变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新课程理念最终要通过课堂中的教师得以落实,新课程的目标最终要体现在学生的变化上,新课程改革推进到现在,应是要回归课堂,研究课堂,创新课堂。
所以,能否解决课堂中的问题,能否将思想理念转化为改变课堂的行动,课堂练习是检验课堂教学有效性和课堂教学效果的一种手段。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因此,数学课堂练习的设计应高度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的课堂练习体现科学性,并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鼓励学生通过课堂练习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学习一些生活能力,为以后进入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结合当前农村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现状:初中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已成为一个社会、家庭关注的热点问题。
高中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社会的过度关注,使初中教育教学过程过早功利化,教育过程隐藏了许多危机,学生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村初中数学作业“题海战术”现象严重。
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结题报告王敏一、课题的提出和实践意义课堂“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
实际上,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由于教师教学行为的不当,不同程度的存在着课堂教学的低效,甚至无效的现象,这就需要开展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让我们教师真正树立有效教学的现代教学理念,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教学的有效性,注重教与学的统一,探究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和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追求“时间+策略=高效”的有效教学.二、课题研究目标和内容1、课题研究目标:(1)、探索和研究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2)、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3)、促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2、课题研究内容本课题研究将采用“问题—评价”教学模式,以问题为主线,以评价为手段,解决学生低效学习、教师低效教学的问题。
课前要求师生共同备课;课中要求“教师搭台学生唱戏”;课后要求师生拓展;最后建立以教师自我评价为主的多元评价体系。
根据学校的教学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实验计划,大胆创新,有序有效地开展本课题实验。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研究法。
一是调查有效教学策略实施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努力使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和操作更加有针对性、实用性,切合学生实际,提高实效;二是调查实验过程中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变化发展,为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提供事实依据。
(2)实验观察法。
选择一些对比班,运用系统分析和整体思维方式设计研究思路,加强实验观察。
同时记录学生学习方法及其成效,并及时进行必要调整.通过实验观察,不断修正和完善研究方案,使课题研究更加有效.(3)经验总结法。
边研究,边总结,努力形成有价值的研究成果,达到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四、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一)、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策略一、把课堂还给学生我学习洋思课堂的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当堂演练”先学:关键环节——导读后教:教师所教内容必须是学生自学讨论后实在无法解决的问题,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引导者而不是包办者。
初中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设计的研究——结题精选报告
初中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设计的研究——结题报告-初中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设计一、问题的提出背景在数学课堂授课中,授课的见效与练习因素有很大的关系:练习能够出质量,但练习也有可能加重任担。
长远以来,学数学授课倡议“精讲多练”、“以练代讲”,因此在练习中存在着多、繁、杂的现象,而在我们教师的看法中又有“不加强练习,不进行重复的练习不能够使学生掌握知识”的认识,以致于我们很少反思哪些练习对学生的学习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甚至是有负面影响的。
随着授课改革的不断深入,一面要努力减少学生的课业负担,另一面要加强过程授课,增加学生对新知的研究时间,这样做将大大缩短课堂练习的时间,减少练习的量。
因此在传统的“练习观”碰到极大挑战的同时,有必要对课堂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析,对传统的“练习观”进行反思,确立效率意识,倡议有效练习。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任务(一)研究的目标1、经过课堂练习的有效性设计提升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授课的有效性,让不同样程度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2、经过本课题的研究,为我校数学青年教师的成长供应平台,经过课题研究的辐射作用以转变我校数学教师的授课看法,整体提升我校数学课堂授课效益。
(二)研究的任务为了将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真切落实到课堂授课中,我们依照课堂授课结构主要研究解决三各种类练习的有效设计。
即:课前的引新练习有效设计、课堂授课中的试一试练习有效设计、课后的牢固练习有效设计。
三、研究的方法: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是行动研究法,同时结合运用察见解、检查法、实验法和经验总结法等教科研方法。
行动研究法是一种融教育研究与教育实践为一体的教育研究方法。
- 2 --我们本着“授课即研究,问题即课题”的原则,把研究的主阵地放在平时的课堂授课实践中,目的是为了弄清有效课堂对本质的教育授课过程中产生的影响,比较各种因素进行谈论,从而能改进数学课堂授课,在课题研究和课堂授课两者之间成立一座桥梁,提升课题研究的价值。
初中课题研究:《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课题研究:《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第一篇:初中课题研究:《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初中课题研究:《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一、本课题的现状分析目前,新的教学理念正被我校广大教师所接受,并积极地在课堂教学中实践和体验。
在新课程观的指引下,他们开始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在课堂教学中,很多老师都舍得花时间,花精力引导学生去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
应该承认,这样的教学行为有一定的可取之处,也会取得一定效果。
但慢慢地,我们发现学生的差距越来越大。
对于有一定知识功底、探究能力较强以及成熟程度较高的同学来说,他们的学习能力确实能得到比较充分的发展。
而那对于些知识基础薄弱、接受能力、探究能力相对较差的同学却往往不能达到我们所期望的效果,有的甚至连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都把握得不好。
我们认为,上述问题的关键可以集中到一个点上,那就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
如果解决了课堂教学的效率,那么许多问题可以迎刃而解。
而如果不及时有效的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种种矛盾和问题,势必将会严重限制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
事实上,在中学教学的课堂上,低效、无效或根本不讲成效的现象俯拾即是。
比如那些照本宣科式的“机械教学”;比如那些独角戏式的“表演教学”;比如那些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等等。
我们深信,进行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实践研究,对大幅度、大面积提高我校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一)研究目标:1.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减轻教师和学生不必要的负担,着力培养学生和谐健康发展。
2、通过课题研究,培养一批观念新、业务素质高、实验操作能力强的教学骨干教师,为学校发展积聚力量。
3、通过系统的参与式校本研修活动,自主更新有效教学的观念,转变低效教学的行为,掌握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养成有效教学的反思习惯,尽快摆脱“无效教学和低效教学”的为难境地,达成高效的教学。
最新“初中课堂教学中探究活动的有效性研究”课题结题报告资料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究活动的有效性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课题名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究活动的有效性研究立项单位:当阳市教学研究室课题类型:一般课题实验单位:当阳市玉阳初级中学课题负责人:贺继红一、课题提出的背景随着新世纪经济知识的发展和学习型社会的到来,基础教育加快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改革步伐。
全国上下掀起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热潮,各学科相继提出了理念全新的《课程标准》。
突出学生的人文情怀,主张以人为本,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新型学习方式。
以学促教,以学定教、教学相长,共同发展,追求教学整体效应。
课改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从整体上提高教学质量。
新课程改革以来,我校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发生了显著变化,课堂教学面貌明显改观,但课堂教学的总体水平与“优质高效、充满活力”的新课程改革要求尚有差距,课堂教学低效的现象时有显现。
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我们提出“课堂教学中探究活动的有效性研究”这一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本课题立足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探讨“有效教学”的途径,寻找根治重复低效的数学课堂教学的方法,力争使教师教得恰到好处,促进学生数学素养得到发展,以获得积极的教学效益,良好的数学教学效果,和较高的教学效率的综合体现,为初中数学教学真正落实减负增效摸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新路。
本课题是在义务教育阶段,依据数学教育观念而提出的具有实践意义的研究课题,因而它具有普遍的借鉴意义;另外,本课题的研究突出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学的本质:在教师的有效的引导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学习兴趣、大面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加强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和促进其数学素养的有效发展,对进一步完善现代教师观、学生观以及现代教学观念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在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分析和探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促进具体的数学教学就显得尤为必要。
三、课堂教学现状自课程改革以来,我校实施课堂改革已七年,取得一些成绩,但是,由于受到教师的观念、施教水平以及教育教学资源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教师在教学中关注较多的还是自己的教学设计,忽视了学生身心自然、和谐发展,有的课越来越花哨,越来越复杂。
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研究》课题结题报告课题名称:《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研究》单位:嘉鱼县牌洲湾镇蓝天抗洪英雄中学成员组成:殷祚忠耿协志李晓梅游道军丁天文骆训莲赵清海沈平殷祚树前言我校《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研究》是嘉鱼县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课题批准号为JYZS002),经县课题专家组审议批准。
我们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立足提高广大教师的教学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使初中数学教学活动更具实效。
本课题提出的背景在课程改革已进入第八个年头的今天,新课改是一股清新的风,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新课改的理念已经能够被广大中小学教师所接受,有效课堂教学似乎成为一个时尚的共同话题。
主要是由于随着新课改的全面铺开,课堂教学一度忽视了实效,一味片面地追求改革,尤其一些公开课、比赛课不断花样翻新,重形式,追求表面的热闹,出现了虚、闹、杂、碎、偏的现象。
大家“热热闹闹走过场,认认真真搞形式”。
于是有效的呼声、话语多了。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进行之时,讨论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
纵观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同时也还存在以下几个主要弊端:○1重“教”轻“学”,忽视教育对象的主体性:老师过于强调自身的主导作用,在活动中往往是单向施动,学生被动地按老师要求参与活动。
○2重结果,轻过程,教学活动过程乏味:有些老师教学内容、教法单一,往往是复习、讲解、练习等循环往复;习题呈现的素材也是常年不变,千篇一律。
○3重知识掌握,轻探究能力;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
学生学习状态低迷,学习兴趣渐失,学习能力低下,主动精神与创造力缺乏。
课堂上没有了生命活力的焕发与学习主体个性精神的张扬,课堂上感觉不到生命的挑战与学习者的内在愉悦。
师生实际的精力付出与实际收效之比实在不协调、不对等。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1、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随着新课程改革,我国对有效课堂研究逐步重视,在理论上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探讨,特别是有效教学在实践方面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初中教科研课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初中课题申报\初中数学课题申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课题主持:包长淮扬中市外国语中学“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课题从202X年4月开题,经过三年多的实践与探索,已初见成效,现将实践研究过程及结果汇报如下:一、课题提出的背景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的束缚,我们的教育高投入、低产出的现象屡见不鲜,提高教学效率使教育教学有效性提高,一直是教育者们探索的问题。
随着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有关课改新矛盾和新问题的争论越来越激烈。
课堂作为课程改革的主要阵地,暴露的问题最多,也备受人们的关注。
教师教的很辛苦,学生学得无奈而痛苦。
因此,有必要使我们的教师理解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或技术。
否则,我们即使有理想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其结果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激活课堂,增加教学中的生命意识,探索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现代教学的当务之急。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及主要解决问题。
2.1 课题研究的意义2.1.1理论价值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尊重学生是“以人为本”和谐教育的需要。
传统教学中教师忽视学生的存在,按照整齐划一的教学设计、目标、要求授课,只注重单一知识的传授,教师一言堂,学生就端坐教室迷迷糊糊地听,效率低下,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个别学生从低年级就开始掉队,丧失学习的信心。
课程改革确立的新理念以及两纲教育的提出的目标,都要求我们从学生实际出发,关注学生发展,唤醒学生主体意识,落实学生主体地位,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进步和发展,这是教学的根本归宿。
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需要经过科学实际的检验。
回眸我们以前的教学模式,教师捧着一本书,从头讲到尾,课后大量机械性重复性作业,让学生疲于应付,学生对学习已经没有任何兴趣,造成了教学的高耗低效,毫无效益可言。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结题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课题结题报告我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课题于2010年4月向我校科研主任申请,至今,已历时一年时间。
一年来,课题实验工作在学校主管部门的关心和指导下,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中,按照实验方案如期有序地进行了实施,各阶段的实验工作均已完成。
为此,特向学校申报结题,现将课题实验情况报告如下:一、本课题的提出1、《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基于此,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也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应尽最大可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完成教育任务的基本途径。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决定着教育教学的成败,决定着学生的发展状况。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决定着数学学科教育目标的实现,决定着学生数学成绩的优劣,针对古路中学学生实际,特提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课题。
二、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基于上述的认识以及本课题首期研究所总结的经验成果,确立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有哪些关键的实效性教学行为?2、实效性教学有哪些重要的表现?3、实效性教学行为有哪些模式?研究方法:1、调查法:充分利用多种不同的调查方式,从学生的角度了解课堂教学的有效程度。
2、案例研究法:是对教育活动中具有典型意义的,能够反映教育某些内在规律或某些教学思想、原理的具体教学事件的描述、总结分析,它通常是课堂内真实的故事,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的真实记录。
案例研究就是对这些"真实记录"进行分析研究,寻找规律或产生问题的根源,进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结题报告】《初中数学校本作业设计有效性的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数学校本作业设计有效性的研究》结题报告小课题“初中数学校本作业设计有效性的研究“,自立项后,我们小课题组成员围绕课题的研究目标,积极探索,刻苦钻研,大胆实践,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努力探索设计有效初中数学校本作业的方法和策略,并积极探索如何提高学生数学作业有效性的对策和方法。
经过课题组成员一年的研究和实践,积累了一定经验,获得了一些启示,引发了一些思考,现报告如下:课题研究情况说明一、问题的提出(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所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技能,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素养是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
可是,由于中学生心理特征及思维的水平不同,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数学学习的兴趣各不相同,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课堂内不可能很好的掌握新知识,更不用说运用新知识。
有的通过学生间的互相合作、探究发现的具有规律性的知识,也不能达到灵活运用的程度。
因此,数学作业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手段,是数学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延伸。
但部分教师对作业的设计过于轻视,要么以教材中的现成作业进行布置,学生完成后批改,要么直接以测试的形式进行,单独的根据学生特点而设计的作业较少。
缺少从学生实际出发,以生活为基础,注重自主性、趣味性和开放性方面考虑设计作业。
况且,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大部分孩子来自农村及外来务工家庭,家长文化程度较低,为了维持生计而到处奔波,无心更无力在学习上给孩子关注与帮扶。
教师作业设计内容因受到这些客观因素的制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布置的机械性作业,形式单一,一刀切,没有层次性与开放性;部分教师也不再自行设计作业,完全被“教辅”替代,题海战术,学生厌烦,耗时低效。
这些作业,不但加重了学生负担,抑制了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大大限制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和数学能力的发展,从而造成学生学得死、教师教的累的局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研究》课题结题报告课题名称:《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研究》单位:嘉鱼县牌洲湾镇蓝天抗洪英雄中学成员组成:殷祚忠耿协志李晓梅游道军丁天文骆训莲赵清海沈平殷祚树前言我校《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研究》是嘉鱼县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课题批准号为JYZS002),经县课题专家组审议批准。
我们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立足提高广大教师的教学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使初中数学教学活动更具实效。
本课题提出的背景在课程改革已进入第八个年头的今天,新课改是一股清新的风,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新课改的理念已经能够被广大中小学教师所接受,有效课堂教学似乎成为一个时尚的共同话题。
主要是由于随着新课改的全面铺开,课堂教学一度忽视了实效,一味片面地追求改革,尤其一些公开课、比赛课不断花样翻新,重形式,追求表面的热闹,出现了虚、闹、杂、碎、偏的现象。
大家“热热闹闹走过场,认认真真搞形式”。
于是有效的呼声、话语多了。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进行之时,讨论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
纵观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同时也还存在以下几个主要弊端:○1重“教”轻“学”,忽视教育对象的主体性:老师过于强调自身的主导作用,在活动中往往是单向施动,学生被动地按老师要求参与活动。
○2重结果,轻过程,教学活动过程乏味:有些老师教学内容、教法单一,往往是复习、讲解、练习等循环往复;习题呈现的素材也是常年不变,千篇一律。
○3重知识掌握,轻探究能力;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
学生学习状态低迷,学习兴趣渐失,学习能力低下,主动精神与创造力缺乏。
课堂上没有了生命活力的焕发与学习主体个性精神的张扬,课堂上感觉不到生命的挑战与学习者的内在愉悦。
师生实际的精力付出与实际收效之比实在不协调、不对等。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1、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随着新课程改革,我国对有效课堂研究逐步重视,在理论上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探讨,特别是有效教学在实践方面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有效教学研究近几年来在国内比较受关注,估计受中考、高考的影响。
如南开大学徐江教授在《人民教育》连续发文对中学无效教学进行批判(《中学数学“无效教学”批判》——《人民教育》2005年第9期;《改造解读思维:从无效到有效》2006年第6期;《理性、我思、致用――例谈中学“无效教学”》2006年第7期)初中数学在这方面的研究虽然有所涉及,但是对于课堂教学的有效组织、课堂的调控把握、课堂教学的设计研究较多。
2006年3月6日苏州市“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开始启动。
通过研究,确立了几种学科课型的行为设计。
对课堂中有效的情境创设、有效的教与学方式、有效的练习、信息技术的有效使用有了新的认识。
从主体发展层面研究有效的课堂教学正是本课题研究着力突破与拓展之处。
学生作为一个有丰富的内心世界、独立的人格尊严和巨大潜能的生命体,在动态开放的学习过程中,要展现生命的潜能,促进生命力量的壮大。
2、有效教学的特点和发展态势从目前研究的情况看,我们觉得有关有效教学的研究呈现以下特点和态势:(1)有效教学在我国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2)有效教学所关注的是教师能否使学生在教师教学行为影响下,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主动地建构知识,发展自己探究知识的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有效教学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教与学的关系,课堂上教师要能使学生能够根据教师教的风格或特点主动调节自己的学习方法、策略和步骤。
教师要能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具体学情主动灵活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使教学行为更有效。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有效教学的相关理论有效教学是在研究学生学习过程的基础上,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达到情感与认知的统一,包括分析智能、发散性思维与实践能力的统一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2.系统论: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是整体观念。
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功能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而是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新质,部分之和大于整体。
研究有效教学系统的目的在于调整有效教学系统结构,协调有效教学各要素关系,使有效教学系统的要素、环境、目的达到最优化.3.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教师应该是教学环境的设计者,知识的管理者,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课程的开发者。
强调学习过程应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互动的学习方式,师生是建构知识过程的合作者,从这些新的视角出发,开发新的教学方法。
4.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加德纳认为,人的智力是多元的,除言语、语言智力和逻辑、数理智力外还有其他七种智力,每个人都是具有多元智力的个体。
其观念的核心在于认真地对待个别差异,教师在教学中对具有不同智力特点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要求,那么每个学生都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5. 潜力学理论在人的体内蕴藏丰富的自然,社会的精神禀赋和潜能,即“沉睡着的潜力”,这种潜力是强大的、无穷的,如果能唤醒它,则能让人奋发向上,提高智能,达尔文的“进化论”也足以为证。
我们的课题是在人文环境下,学生动手动脑的条件,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兴趣有了,习惯成了自然。
本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研究主旨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低耗时、高效率、轻负担、高质量的目标;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变注入式为启发式,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知识传授为三维目标并重;探讨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及教法学法,摒弃无效提问、无效讲解、无效讨论、无效训练等问题。
理论意义: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有针对性地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研究,探讨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及学法指导,是当前推动新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之一。
实践意义: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改变教法和学法,改变初中数学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的低效课堂教学,指导教师有效教,学生主动学,实施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研究势在必行。
本课题研究的目标1、本课题着力研究课堂教学行为和课堂管理行为的有效性。
加强不同课型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形成“顺学而教,扎实有序”的课堂理念。
通过一课多次教,一课多人教,一课不同教法教,主题沙龙,写教学反思、案例分析等研讨方式启发思考,比照促动,激活思维,探究主要教学行为与辅助行为的有机结合,课堂管理的科学性,是课题研究的重中之重。
2、在寻求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有效性的优化策略的研究实践中,必然会带来课堂教学倾向的变化(优化),形成有助于教师实现有效教学、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课堂教学结构与课型。
根据我们的研究假设,随着行动研究的深入,我们不断调研与改进,并通过积累的大量的丰富的教学案例予以分析提炼,最终总结与形成相关倾向的课型总结与操作要领。
本课题研究的方法、过程1、研究的方法(1)调查法:调查、总结、推广教师在个性化教育方面取得的新经验、新方法。
(2)资料文献法:通过资料和文献的收集整理,以及上网收集查询现在相关的教育新理论及发展动态,借鉴已有的理论成果指导有效教学。
(3)课堂实践研究法:通过集体备课、研讨课、观摩课活动,探索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2、研究的过程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9年11月—2010年1月)。
收集资料、信息,进行文献研究,认真选题,制定研究方案,申报课题,立项开题。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2010年3月—2011年9月)。
努力探索提高有效教学效率的途径和方法。
积累经验,定期交流,聘请专业人员定期评课、导课,召开观摩活动。
第三阶段:总结验收阶段(2011年9月-2011年11月)申请成果鉴定并做好经验的推广工作,参与课题研究的成员每人完成论文至少1篇。
本课题研究进度有预期成果本课题计划到2011年9月取得阶段性成果,成果名称表现为优秀论文、优秀案例及优质课;到2011年11月完成最终成果:调查研究报告及论文、案例专集。
具体安排如下:课题研究成果扎实的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技能得到了提升,学生的个性发展得到了关注,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了增强。
(一)促进了教师的发展1、提升了教师的教学理念。
课题研究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把教师角色定位于“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教学中积极参与,获得成功,实现自我;让老师在教学中引领参与,共同提高,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上焕发出生命活力,让他们的主体精神、个性得到充分张扬。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培养了教师的反思的意识,上完每节课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每节课后都要求自己写好教学反思,可长可短,哪怕是一些感受也是有价值的。
这样做的效果,使教师能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哪些地方做得好与不好,也能明白哪些活动是高效的、有效的、低效的、甚至无效的。
3、课题研究使教师学会有效的评价学生。
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心理和认知特点,以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关注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为宗旨,运用多元、真情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在评价中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获得成功体验。
(二)对学生的影响1、学生学习兴趣变浓了课堂上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明显提高,学生勤于思考,大胆发言,乐于体验,善于提问,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运用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新方法独立解决问题。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互动,课堂气氛和谐,学生想学、乐学、会学,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了,教学质量也明显提高。
2、学生的学习方式变化了在老师的指导下逐步形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学生对问题的探究从个体思考过渡到小组智慧,最后全班交流,这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与人交流的能力,学生在研讨中体会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的乐趣,感受所学知识的丰富联系,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在交流中获取知识,感悟方法,同时获得极大的情感满足。
(三) 提高了备课组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开展有效教学发展研究,是一种素质教育的有益探索,通过研究实践改变了备课组成员的教学理念,这一切都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我校教学质量也在不断提高,课题组成员的教育教学成绩均在年级组名列前茅,课题研究取得了较理想的成果。
思考与问题:虽然我们在课题研究中取得了大量成果,但是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与困惑:1、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不管什么样的课堂都使用多媒体。
.2、把课题实施与成绩挂钩是否太急功近利?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只看重分数,把形成结论的过程变成单调刻板的记忆,忽略了发散思维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