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各年龄段的别称
古代不同年龄段的称谓
![古代不同年龄段的称谓](https://img.taocdn.com/s3/m/7270c792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bd6ee5c.png)
古代不同年龄段的称谓1、初度:小儿初生之时。
《离骚》: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后也代称生日。
2、汤饼之期:指婴儿出生三日。
旧俗小儿出生三日,设筵招待亲友谓之「汤饼筵」,也作「汤饼宴」、「汤饼会」。
3、赤子:本意是指初生的婴儿,因为婴儿的皮肤呈赤色。
颜师古:赤子,言其新生未有眉发,其色赤。
4、孩提:指2—3岁的儿童。
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韩愈诗中就有: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
5、始龀(chèn):男孩8岁,女孩7岁。
根据生理状况,男孩8岁、女孩7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后汉书·董卓传》:其子孙虽在髫龀,男皆封侯,女为邑君。
6、垂髫:亦作垂龆。
3、4岁至7岁(女)、8岁(男)的儿童。
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7、总角:8、9岁至13、14岁的少年。
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诗经》中就有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8、黄口:10岁以下。
本指幼鸟,后指儿童。
《孔子家语·六本》:孔子见罗雀者,所得皆黄口小雀。
夫子问之曰:大雀独不得,何也?罗曰:大雀善惊而难得,黄口贪食而易得。
9、幼学:10岁左右。
《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
10、金钗之年:指女子12岁的年龄。
南朝梁·武帝《河中之水歌》: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
11、豆蔻:女子13、14岁。
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
杜牧有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12、二七之年:女孩14岁。
取二七一十四之意,如南朝陈后主《车飞伯劳歌》:年时二七犹未笄,转顾流眄鬟鬓低。
13、及笄(jī):指女子15岁。
笄,即女子束发用的簪子。
古时女子十五岁盘发插笄,表示已到出嫁年龄,故称。
14、舞勺之年:指男孩子13—15岁期间。
《礼记·内则》: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
成童舞象学射御。
15、志学之年:指男子15岁。
【长知识】人这一生,0到100岁的雅称
![【长知识】人这一生,0到100岁的雅称](https://img.taocdn.com/s3/m/7e4302ee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74.png)
【长知识】人这一生,0到100岁的雅称
出生瞬间初度
出生3天汤饼之期
0到1岁襁褓
2到3岁还提
7到8岁始龀(也就是开始掉奶牙的时候)
8到14岁总角(束发)
男孩10岁外傅
女孩10岁金钗
女孩十三四豆蔻年华
女孩15岁及笄之年
男孩15岁志学之年
女孩十五六二八佳人
男孩15到20岁舞象时代
女孩16岁破瓜之年
男子20岁加冠之年
女子24岁花信之年
男子30岁而立之年
男子40岁不惑之年
男女50岁知命之年
男女60岁耳顺之年
男女70岁从心之年
男女77岁喜寿之年
男女80岁伞寿之年
男女88岁米寿之年
男女99岁白寿之年
男女百岁期颐之年。
表示年龄的别称
![表示年龄的别称](https://img.taocdn.com/s3/m/4bef454b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46.png)
表示年龄的别称
表示年龄的别称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
1. 赤子:初生的婴儿。
2. 襁褓:泛指一岁以下。
3. 孩提:指二三岁的儿童。
4. 垂髫: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
5. 总角:指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
6.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
7. 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8. 加冠:指男子二十岁。
9. 而立:指三十岁。
10. 不惑:指四十岁。
11. 知天命:指五十岁。
12. 花甲:指六十岁。
13. 古稀:指七十岁。
14. 耄耋:指八十岁。
15. 期颐:指一百岁。
除了以上常见的别称,还有一些不太常用的,如黄口、舞勺之年、舞象之年等。
此外,还有一些词语可以表示年龄的范围,如青壮年、中年、老年等。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别称和词语的使用可能因地域、时代、文化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年龄称谓雅词
![年龄称谓雅词](https://img.taocdn.com/s3/m/738b2a9a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84.png)
年龄称谓雅词年龄称谓雅词:垂髫,幼仪,豆蔻,及笄,破瓜,弱冠,耄耋,期颐初岁:一岁的开始总角:古代幼儿把头发扎成一对半角的小髻、称总角。
后人把“总角”代指儿童。
陶潜《荥水》诗序:“总角问道、白首无成”。
垂髫:古代儿童未成年时不戴帽子,头发下垂。
后人以“垂髻”泛指儿童,一般7~9岁也就可以就学的年年龄。
陶潜《桃花源记》:“黄发垂,并恰然自乐”。
以上“白首”、“黄发”均称老人。
幼仪:10岁,也叫幼学。
豆蔻:13~14岁的少女,唐代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后“豆蔻”喻十三、四岁的少女。
束发::古代男子成童时把头发束成髻、盘在头顶,后来就把“束发”代称成童的年龄。
成童:古代称男子达十五岁为“成童”。
及笄JI:15岁女子,谓女子十五岁成人,头插簪子之意.破瓜:古代文人把“瓜”字拆开,成为两个“八”字。
称女子16岁(8+8)为破瓜,也称64岁(8×8)为破瓜。
弱冠:男子二十岁成年而加冠之意。
古代男子二十岁行成年礼,束发戴冠,表示已成年。
因此,二十岁也称冠年。
而立:30岁。
《论语·为政》子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后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
应有所成就,进入壮寿。
不惑:40岁。
《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感”,意即人到四十岁遇事能辨是非,已不再疑感。
后人称之“不感”之年,亦称四句,强寿。
天命:50岁。
《论语为政入:“五十而知天命”,后人称之为“天命之年”。
《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
五十岁亦称艾寿或艾年。
还可称五旬、五秩、杖家。
耳顺:60岁。
《论语·为政》:“六十十而耳顺”,故称六十岁为耳顺之年。
《礼记·出札上》:六十曰耆,指使”,六十岁亦称耆寿,下寿。
60岁为一周纪年,也称周甲、龙甲、杖乡、三豆。
古稀:70岁。
杜甫《曲江》(二)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后人称七十岁为“稀寿”,亦称“致政之年”、貮膳、杖国、四豆。
文化常识:古人关于年龄的别称
![文化常识:古人关于年龄的别称](https://img.taocdn.com/s3/m/1395b6846529647d272852a9.png)
文化常识:古人关于年龄的别称博文收藏2009-04-17 0918文化常识:古人关于年龄的别称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
垂髫(tia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
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弱冠是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
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
花甲是六十岁。
古稀是七十岁。
耄(mao)耋(die)指八九十岁。
期颐指一百岁。
总角:总,聚束;角,小髻,意为收发结之,即儿童的发髻向上分开的样子,俗称小丫角,因此称童年时代为「总角」。
垂髫:髫,古时小孩下垂的头发,于是以「垂髫」指童年或儿童。
始龀(chen4):龀,儿童换牙,即脱去乳牙长出恒牙。
按生理常规,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时换牙,「始龀」便成了童年的代称。
束发:束,捆,结之意。
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以「束发」为成童的代称,通常年十五岁始称成童。
古代年岁的别称总角:指童年。
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又《齐风·甫田》“总角兮”。
以后称童年为“总角”。
陶渊明《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垂髫:指童年。
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
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束发:指青少年。
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
《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古代各年龄段别称
![古代各年龄段别称](https://img.taocdn.com/s3/m/06e85c36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c6.png)
古代各年龄段别称
1、襁褓:不满周岁。
2、孩提:两至三岁。
3、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4、始龀、龆年:男孩八岁。
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5、垂髫之年:指儿童(古代小孩头发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6、黄口:十岁以下孩童。
7、幼学:十岁。
8、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9、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
10、志学:十五岁。
11、及笄:女子十五岁。
12、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
13、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14、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女子出嫁称摽梅之年。
15、而立:三十岁。
16、不惑:四十岁。
17、天命:五十岁
18、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
我国自古以来用天干地支互相错综相合纪年,可组成六十对干支,因而称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岁又称作“花甲之年”。
19、古稀:七十岁。
20、耄耋:八十、九十岁。
21、期颐:一百岁。
人的各个年龄段称呼
![人的各个年龄段称呼](https://img.taocdn.com/s3/m/1e19f6ff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b0.png)
人的各个年龄段称呼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
2至3岁称孩提。
女孩7岁称髫年。
男孩岁称韶年。
10岁以下称黄口。
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
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
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
16岁称碧玉年华;20岁称桃李年华。
24岁称花信年华;女子出嫁称票梅之年。
男子20岁称弱冠。
30岁称而立之年。
40岁称不惑之年。
50岁称知命之年。
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
70岁称古稀之年。
80岁称杖朝之年。
80至90岁称合之年,耄耄之年。
100岁乐期颐。
另外,还有称童年为总角或垂髫,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称老年为皓首或白首,称长寿老人为黄发等等【30岁】而立之年[ ér lì zhī nián ] 人到三十岁可以自立的年龄。
后为三十岁的代称。
出处:先秦·孔子《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翻译: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
【40岁】不惑之年[ bù huò zhī nián ] 不惑: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
以此作为40岁的代称。
出处:先秦·孔子《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
”翻译: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
【50岁】知命之年[ zhī mìng zhī nián ] 知道自己命运的年龄。
指50岁。
出处:先秦·孔子《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
”翻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60岁】耳顺之年[ ěr shùn zhī nián ]六十岁时听别人言语便可判断是非真假。
指60岁的代称。
出处:先秦·孔子《论语·为政》:“六十而耳顺。
”翻译:六十岁时能广泛听取多种意见。
【70岁】七十古稀:七十古稀源自"人活七十古来稀"这句话。
古人不同年龄段雅称
![古人不同年龄段雅称](https://img.taocdn.com/s3/m/828a3981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bc.png)
古人不同年龄段雅称
女性年龄雅称
7岁:髫年 12岁:金钗之年
13岁:豆蔻年华 15岁:及笄之年
16岁: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桃李年华
24:岁花信年华 30岁:半老徐娘
40岁:暮春之年
男性年龄雅称
不满周岁:襁褓幼年泛称:总角 2-3岁:孩提
8岁:童龀 9岁:九龄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岁:束发、成童、志学
15-20岁:舞象之年 20岁:弱冠、七尺、始冠、及冠、冠年
30岁:而立、立年、始立、始室、壮室 40岁:不惑之年、强壮之年50岁:知非、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及艾之年、大衍之年、杖家之年51岁开六 60岁花甲之年、平头甲子、耳顺之年
61岁开七 64岁破瓜
70岁古稀之年、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71岁:开八 77岁:喜寿 80岁:望八、杖朝之年
88岁:米寿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望九、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人瑞。
各年龄段的别称
![各年龄段的别称](https://img.taocdn.com/s3/m/ceb0d71b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f5.png)
各年龄段的别称
中国人对不同年龄有不同别称:
一、初度:刚出生的婴儿。
二、赤子:初生的婴儿。
三、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四、汤饼之会:婴儿出生第三天举行的宴会。
五、龆齓:儿童换牙齿,即七八岁的儿童。
六、垂髫:三四岁到八九岁的儿童。
七、幼学:十岁。
八、总角:八九岁到十三岁。
九、黄口:十岁以下。
十、金钗之年:女子十二岁。
十一、豆蔻:十三四岁的少女。
十二、十三:13岁。
十三、舞勺之年:13-15岁男孩子。
十四、及笄:女子15岁。
十五、志学之年:15岁。
十六、束发:男子15岁。
十七、弱冠:男子20岁。
十八:花信年华:女子24岁。
十九、而立之年:30岁。
二十、始室:30岁。
二十一、不惑之年:40岁。
二十二、知命:50岁。
二十三、六九:54岁。
二十四、耳顺:60岁。
二十五、从心之年:70岁。
二十六、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权围之年:70岁。
二十七、耋:70-80岁。
二十八:喜寿:77岁。
二十九、耄:80-90岁。
三十、米寿:88岁。
三十一、鲐背之年:90岁。
三十二、白寿:99岁雅称。
三十三:上寿:100岁上(中寿90岁上,下寿80岁上)。
三十四、期颐:100岁。
三十五、茶寿:108岁。
三十六:双稀(双庆):140岁。
蒋介石书法
寿寿寿
寿字对联。
人各年龄段的别称
![人各年龄段的别称](https://img.taocdn.com/s3/m/96e5c210daef5ef7ba0d3c9c.png)
人各年龄段的别称襁褓:不满周岁。
(qiǎng bǎo)亦作"襁葆"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chèntiáo)始龀、龆年:男孩八岁。
(Tiáo)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
(古代小孩头发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
(《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
”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Chāi)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
(dòukòuniánhuá)“豆蔻年华”,出自唐人杜牧《赠别》诗。
杜牧年轻时曾随丞相牛僧孺在扬州供职,后来离开扬州赵长安,临行时写了两首七绝给一位女子,其中一首有“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稍头二月初”之句。
豆蔻,草木植物,春末开花,色淡红,极鲜艳。
二月初豆蔻花正含苞待放,因而诗人借用“豆蔻稍头二月初”来比喻“娉娉袅袅十三余”的少女,言其年少而体态柔美,自后人们便常以“豆蔻年华”一词特指十三四岁尚未成年的少女。
-志学:十五岁。
(《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及笄:女子十五岁。
(《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jíjī)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
(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
)弱冠:二十岁。
(《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花季:一般指十六岁,雨季:一般指十七岁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而立:三十岁。
不惑:四十岁。
(Huò)天命:五十岁。
(《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知非之年:五十岁。
(《淮南子·原道训》:“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
年龄段的称呼是什么
![年龄段的称呼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3e18b3c305087632311212b9.png)
对每一个年龄段的称呼具体是什么
不满周岁——襁褓;2~3岁——孩提;女孩7岁——髫年;男孩8岁——龆年;幼年泛称——总角;10岁以下——黄口;13~15岁——舞勺之年;15~20岁——舞象之年;12岁(女)——金钗之年;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20岁(女)——桃李年华;24岁(女)花信年华;至出嫁——梅之年;至30岁(女)——半老徐娘;20岁(男)——弱冠;30岁(男)——而立之年;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80岁——杖朝之年;80~90岁——耄耋之年;90岁鲐背之年;100岁——期颐。
(完整版)人各年龄段的别称
![(完整版)人各年龄段的别称](https://img.taocdn.com/s3/m/a8d8550f71fe910ef02df83b.png)
人各年龄段的别称襁褓:不满周岁。
(qiǎng bǎo)亦作"襁葆"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chèn tiáo)始龀、龆年:男孩八岁。
(Tiáo)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
(古代小孩头发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
(《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
”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Chāi)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
(dòu kòu nián huá)“豆蔻年华”,出自唐人杜牧《赠别》诗。
杜牧年轻时曾随丞相牛僧孺在扬州供职,后来离开扬州赵长安,临行时写了两首七绝给一位女子,其中一首有“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稍头二月初”之句。
豆蔻,草木植物,春末开花,色淡红,极鲜艳。
二月初豆蔻花正含苞待放,因而诗人借用“豆蔻稍头二月初”来比喻“娉娉袅袅十三余”的少女,言其年少而体态柔美,自后人们便常以“豆蔻年华”一词特指十三四岁尚未成年的少女。
-志学:十五岁。
(《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及笄:女子十五岁。
(《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jíjī)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
(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
)弱冠:二十岁。
(《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花季:一般指十六岁,雨季:一般指十七岁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而立:三十岁。
不惑:四十岁。
(Huò)天命:五十岁。
(《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知非之年:五十岁。
(《淮南子·原道训》:“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
[转载]年龄的别称
![[转载]年龄的别称](https://img.taocdn.com/s3/m/a94517a5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14.png)
[转载]年龄的别称
5至6岁——启蒙、发蒙、入学;
7岁女孩——髫年、龀龆;
8岁男孩——龆年、龀龆;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即乃稚气未脱的少儿代称也;
10岁——幼学;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3至15岁——舞勺之年;
15岁(女)——及笄之年;
15岁(男)——志学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二八年华;
15至20岁——舞象之年;
20岁(女)——桃李年华;
20岁(男)——弱冠;
24岁(女)花信年华;至出嫁——梅之年,标梅之年;
30岁(女)——半老徐娘;
30岁(男)——而立之年;壮年时期——春秋鼎盛;
36岁——四九、六六;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还历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从心之年、悬车之年;
80至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又可称为“人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各年龄段的别称
襁褓:不满周岁。
(qiǎng bǎo)亦作"襁葆"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chèn tiáo)
始龀、龆年:男孩八岁。
(Tiáo)
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
(古代小孩头发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
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
(《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
”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Chāi)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
(dòu kòu nián huá)“豆蔻年华”,出自唐人杜牧《赠别》诗。
杜牧年轻时曾随丞相牛僧孺在扬州供职,后来离开扬州赵长安,临行时写了两首七绝给一位女子,其中一首有“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稍头二月初”之句。
豆蔻,草木植物,春末开花,色淡红,极鲜艳。
二月初豆蔻花正含苞待放,因而诗人借用“豆蔻稍头二月初”来比喻“娉娉袅袅十三余”的少女,言其年少而体态柔美,自后人们便常以“豆蔻年华”一词特指十三四岁尚未成年的少女。
-
志学:十五岁。
(《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及笄:女子十五岁。
(《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jíjī)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
(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
)
弱冠:二十岁。
(《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
花季:一般指十六岁,
雨季:一般指十七岁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而立:三十岁。
不惑:四十岁。
(Huò)
天命:五十岁。
(《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知非之年:五十岁。
(《淮南子·原道训》:“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
”说春秋卫国有个伯玉,不断反省自己,到五十岁时知道了以前四十九年中的错误,后世因而用“知非”代称五十岁。
)
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
(我国自古以来用天干地支互相错综相合纪年,可组成六十对干支,因而称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岁又称作“花甲之年”。
)
古稀:七十岁。
(杜甫《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
耄耋:(mào dié)八十、九十岁。
(《礼记·曲礼》:“八十九十曰耄。
”人们根据这解释,把耄耋两字连用代称八、九十岁。
)
杖朝:八十岁。
期颐:(qī/jīyí)百岁之人。
(《礼记·曲礼》:“百年曰期颐。
”意思是人生以百年为期,所以称百岁为“期颐之年。
”元人陈浩解释说:“人寿以百年为期,故曰期;饮食起居动人无不待于养,故曰颐。
”)
>摘自百度
附:答案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幼学之年.10岁舞勺之年.13岁志学之年.15岁(单髻.及髻.抓髻.)而立.壮室之年.30岁强仕之年.春秋鼎盛.40岁艾老.服官政.50岁杖乡之年.耆年.60岁杖国之年.致仕之年.70岁杖朝之年.80岁齯齿.鲐背.冻梨.黄发.90岁
破瓜之年.瓜字初分.碧玉年华.女子16岁风信之年.花信之年.24岁
在我国传统医学文献裏,关於「天年」(人类自然的年寿)的记载------如黄帝《素问.上古天真论》道:「尽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灵枢经.天年》三度提到人的天年为「百岁」,还说「人之寿百岁而死」;又如《尚书.洪范篇》以百二十岁为寿-----推算人的自然年龄在一百至一百二十岁间,此与现代科学的测算大致相符,说明人类的自然寿命,是可以活到百余岁的。
但是遗传、自然环境、文化教育、天灾人祸、疾病、意外事故及个人生活方式和习惯等因素影响,往往使人天年不遂,留下遗憾,故一般祝寿之辞,多以坚定之喻,献上祈愿。
通俗者,若「寿比南山」、「寿比松龄」、「日月长明」、「福如东海」等。
其实在这些制式外,社交场合中有些长寿的象徵性用语,更富隐喻之雅趣呢!
「喜寿」指七十七岁:草书[喜]字看似七十七,故借指七十七岁。
「米寿」是八十八岁:将[米]字拆开彷如八十八的模样,故借指八十八岁。
「白寿」指九十九岁:一百减一为九十九,[白]是借用百字少一横,以此借指九十九岁。
「茶寿」呢,稍稍难解,[茶]字的草头看似
二十,余者可拆成八十八,二者相加得一百零八,故借指一百零八岁。
另外,「六十岁」有耳顺之年、还历之年、花甲之年的说法;「七十岁」又称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国之年;朝杖之年、耄耋之年指的是「八、九十岁」;期颐之年,则是「百岁」了。
始龀---指刚到换齿的年龄,约七、八岁左右。
志学之年---十五岁(男)。
及笄之年---十五岁(女)。
二八年华---十六岁。
花信之年---二十四岁。
春秋鼎盛---壮年时期。
而立之年---三十岁。
不惑之年---四十岁。
知命之年---五十岁。
耳顺之年---六十岁。
花甲之年---六十岁。
悬车之年---退休之年。
从心之年---七十岁。
古稀之年---七十岁。
耄耋之年---七十至八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