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微电阻率测井
微电阻率测井
![微电阻率测井](https://img.taocdn.com/s3/m/9d358e1a7cd184254b353532.png)
2 微侧向测井
(1)基本原理
测井时,给主电极 A0供电 I0 ,并保持电流 I0 恒定,对屏蔽电极 A1 供极性
相同的电流I1,用自动控制振荡器调节屏蔽电流 I1,使M1和M2电极之间的电
位差为零。此时,主电流被聚焦成束状垂直于井壁方向流入地层(如图)。
在提升电极系测量时,随电极系周围介质电阻
率的改变, I0 分布改变, UM1≠UM2 ,自动调节 I1 ,使 UM1=UM2 ,测量监视 M1( 或 M2) 和参考电极 N 之间的电位
①划分薄层。
微侧向主电流层厚度较小,约为 4.4cm ,它的纵向分层能力较强,可划 分出h≈5cm的薄层。
②确定冲洗带电阻率Rxo
冲洗带电阻率是评价地层孔隙
度和含水饱和度的重要参数,可 利用右图确定Rxo。
虽然微侧向比微电极系受泥饼
的影响小一些,但泥饼对微侧向仍 有影响。从图可看出,当hmc=0时,Ra=Rxo,当泥饼存在时,Ra随 hmc的增大
3 邻近侧向测井
(1)基本原理
由于微侧向探测深度较浅,在 hmc 较大时泥 饼影响明显。为了增加探测深度,改进了电极 系,建立了邻近侧向测井。邻近侧向受泥饼影 响较小,可用于泥浆电阻率较高、泥饼较厚的 井中,测量方法与微侧向相似。 邻近侧向测井电极系极板上增加屏蔽电极 ,而且增大了极板的横截面积。极板中心为主 电极A0,主电极之外的第一圈为屏蔽电极A1,然
,所以测得的结果只反映井壁附近地层 的电阻率。 当侵入较深 ( 超过 7.5 厘米 ) 时,地 层电阻率对测量的结果影响不大,微侧
向测井只反映侵入带的电阻率。为了减
少泥饼影响,求准 Rxo ,提出了另一种 求冲洗带电阻率测井-邻近侧向测井。
微侧向测井探 测深度有些浅。
《地球物理测井方法》第4章 侧向测井
![《地球物理测井方法》第4章 侧向测井](https://img.taocdn.com/s3/m/c9b9183a52d380eb62946dfe.png)
Rt I 0
4L
ln
2L0 r0
Rt
4L
ln 2L0
U A0 I0
r0
K 4L
ln 2(L0 / r0 )
12
四、接地电阻 rg 及视电阻率Ra
rg U AON I0 主电流流经路径的等效电阻
Ra
K U A0 N I0
Ra Krg K (rm ri rt rs )
线电极可分成无限多个小的电流元dI(点电极)
8
设坐标原点在电极系中 点,Z轴与电极轴线重合
设电极全长2L0,主电极长 2L,电极半径r0,且r0<<L0
设整个电极流出电流I, 主电流I0,电流均匀分布 在线电极上,电流密度为:
j I0 2L
9
RI
d在意U线一电点极M(上x任,R取tyd,一I z电)流处元产d生ξ的,电U它位在为介:质4中任r
29
探测特性
深度记录点:A0 中点 分辨率:深0.632m,浅0.437m 探测深度:深1.1m,浅的0.35m
探测深度:深七比深三深
分辨率:三侧向比七侧向高
深浅三侧向分辨率相同,深浅七侧向分辨率不同
五、曲线特点(自学)
六、应用:同三侧向
30
三侧向测井
深三侧向
浅三侧向
七侧向测井
深七侧向电极系
B2(A' 2)A2M
' 2
M2
A0
M1
M
' 1
A1 A1' (B1)
34
二、测量原理(恒功率测量)
用ΔUM1M2调节I0 使 ΔUM1M2=0
测I0和UM1
用VA2-VA1的差值调节IS, 使I0UM1=选定功率
微电阻率测井
![微电阻率测井](https://img.taocdn.com/s3/m/6715448e08a1284ac950430e.png)
3 邻近侧向测井
微侧向测井探 测深度有些浅。
2 微侧向测井
(2)微侧向测井资料的应用
①划分薄层。
微侧向主电流层厚度较小,约为4.4cm,它的纵向分层能力较强,可划分 出h≈5cm的薄层。
②确定冲洗带电阻率Rxo
冲洗带电阻率是评价地层孔隙 度和含水饱和度的重要参数,可 利用右图确定Rxo。
虽然微侧向比微电极系受泥饼 的影响小一些,但泥饼对微侧向仍 有影响。从图可看出,当hmc=0时,Ra=Rxo,当泥饼存在时,Ra随hmc的增大 而降低。因此在知道泥饼厚度和泥饼电阻率的条件下,通过图可以确定冲洗 带电阻率。
饼中的电压降很小。 而微电极系测井时,供电电极流出
的电流中相当一部分通过泥饼,此时,
泥饼厚度及极板与井壁接触的好坏对Ra 影响就大。
故微侧向受泥饼影响小,能较好地反映冲洗带电阻率(Rxo)的值。
2 微侧向测井
(1)基本原理
测井时,给主电极A0供电I0,并保持电流I0恒定,对屏蔽电极A1供极性 相同的电流I1,用自动控制振荡器调节屏蔽电流I1,使M1和M2电极之间的电 位差为零。此时,主电流被聚焦成束状垂直于井壁方向流入地层(如图)。
曲线具有划分薄层和区分渗透和非渗透性岩层两大特点,所以利用它将油 气层中的非渗透性的致密薄夹层划分出来,并把其厚度从含油气层总厚度
中扣除油就气得层到有油效气厚层的度有是效指厚在度目。前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产出工业性油 气流的油气层实际厚度,即符合油气层标准的储集层厚度扣除不合 标准的夹层(如泥质夹层或致密夹层)剩下的厚度。
第四章微电阻率测井
![第四章微电阻率测井](https://img.taocdn.com/s3/m/ee06dc6958fafab069dc021a.png)
一、电极系及电流分布
A0——主电极,总电 流I0 矩形片状
A1——辅助电极 Ia M0 ——测量电极,矩 形框状
M1、M2——监督电极
“一”字形 ,短路连 接 紧贴井壁测量
二、测量原理 恒压法 主电极流出的电流,一部分是主电流 I 0 另一部分流入辅助电极,称为辅助电流 I a
自动调节
U M1 U M 2
A1——屏蔽电极,屏蔽电流Is
M1、M2——监督电极 A00.016M10.012M20.012A1
装在绝缘极板上,靠弹簧压在井壁上
探测特性
电 极 距 ( o 1 o 2 ) : 4 .4 cm 探 测 深 度 : 8 cm
微侧向和微电极系测井受到泥饼的影响不同
二、测量原理 1、I0与Is同极性 2、 I0恒定,自动调节Is,使UM1=UM2 3、测UM1 4、视电阻率:
2、泥饼厚度hmc小于19mm时,RPL=Rxo。 3、视电阻率
R PL K
U
M
I0
hm c 1 9 m m
R P L R xo
否则,用图版校正
§4 微球聚焦测井
微侧向:探测深度浅,受泥饼影响大 邻近侧向:探测深度加大,侵入较浅时,受原状 地层影响大
微球形聚焦测井:探测深度适当,适用范围宽, 受泥饼影响小,不受原状地层影响 是确定冲洗带电阻率最好的方法
非渗透层没有侵入
解决办法: 为了提高的纵向分辨能力,不漏掉薄 层和求准目的层的厚度,又能形象直观 地判断渗透层;准确地测出冲洗带电阻 率。 设计出一种电极距很短,贴靠井壁测 量的井下装置叫做微电极系。 使微电极系沿井身贴靠井壁进行视电阻 率测量的测井方法,叫微电极测井。
§1 微电极系测井
微电阻率测井及感应测井
![微电阻率测井及感应测井](https://img.taocdn.com/s3/m/ad2e89f56bd97f192379e913.png)
2430 2450
镇2井 位于龙市镇阳新统 构造带顶部.钻至 2450~2453m井漏, 测井解释断层带, 2428~2429.6m,以及 2450.6~2453.2m为 气层.在此段射孔测 试,酸前产气5.89﹡ 104m3/d,酸后产气 25.2 ﹡104m3/d.
50
•特点 •划分方法
51
碳酸盐岩储层的特点及其确定方法
特点:三低一高
三低:低自然伽马、低中子伽马、低电阻率 一高:高声波时差 若测量的是中子(补偿或井壁),则其特点为 “两低两高”
划分方法:两种
•先找低阻层,然后去掉GR相对高的泥岩层,剩余为 渗透层;
•先找低GR层,然后去掉高阻层,剩余为渗透层。
52
测井解释专家赵良孝总结的4个步骤:
Kf(IT) g(VR)
输出曲线: •相位电阻率 •衰减电阻率
钻杆 发射线圈
接收线圈 接收线圈
钻头
76
套管井电阻率测井(CHFR) •目的 •测量原理及过程 •资料用途
77
78
深侧向Rd
浅侧向RS
径向延伸小于0.5 m的人工裂缝
无储渗意义
低孔石灰岩 具有效孔石灰岩
大于8000 大于1000
大于3000 大于1000
径向延伸为0.5— 2.5m的浅裂缝
无储渗意义
低孔石灰岩 具有效孔石灰岩
8000~2000 大于1000
小于3000 小于1000
径向延伸大于2.5 有 一 定 的 储 渗 意 低孔石灰岩
电阻率值在致密层高电阻 率背景上有所降低,曲线 形状较平缓,深浅双侧向 值呈正差异.差异的大小 与裂缝张开度、侵入半径 及裂缝纵向延伸长度有关。
2.低角度裂缝
地层倾角测井原理及应用12-成像测井原理
![地层倾角测井原理及应用12-成像测井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921e21a352ea551810a687a8.png)
三、FMI仪器特点
FMI仪器的独特设计,使其具有以下特点:
• 具有高的分辨率,其钮扣电极的分辨率为0.2英寸。 • 具有高的采样率,其纵向采样率为0.1英寸/点。 • 对于高电阻率地层(如碳酸盐岩)效果好。 • 高的灵敏度,只要电阻率有较小的变化,就能反映 出来,它能区分出几~几十微米的薄层(或裂缝)。 • 井眼形状影响小,因为它是贴井壁测量。
四、 FMI测量方式
FMI提供三个测量模块,即全井眼模块,4极 板模块,倾角模块,供用户选择。
•全 井 眼 模 块 : 使 用 8 个 极 板,测量192条微电阻率曲 线,其优点是具有最高的 方位覆盖率。
需要详细了解地层特征 时采用此模块,如对于目 的层和复杂地层的测量。
•4 极 板 模 块 : 只 用 4 个 主极板,测量96条电阻 率曲线,其缺点是方位 覆盖率较全井眼模块低。
探头数
192
96
8
81/2井眼中覆盖率 80% 40%
/
最大测速(ft/h) 1800 3600 5400
第二节 FMI图象处理与分析
BorScan处理:数据校正,生成FMI图象 DIPScan处理:自动地在FMI图象上提取倾角 DipTrend:根据处理的倾角结果识别地下构造 FLIP:对井眼成像进行交互解释 FracView:裂缝分析 SPOT:孔洞参数分析 POROSPECT:计算孔隙度(原生孔隙度与次生孔 隙度)
二、测量过程
测量时由推靠器把极 板推靠到井壁上,由推 靠器极板发射一交变电 流,使电流通过井筒内 钻井液柱和地层构成的 回路到达仪器上部的回 路电极。
极板中部的阵列电极 向井壁发射电流,为了使 阵列电极发射的电流垂直 进入地层,在极板推靠器 和极板金属构件上施加一 同相电位,迫使阵列电极 电流聚焦发射。
第4章 微电阻率测井(4课时).ppt
![第4章 微电阻率测井(4课时).ppt](https://img.taocdn.com/s3/m/fe72a751b84ae45c3b358ca6.png)
矿场地球物理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高辉2009.9§第4章微电阻率测井(Micro-resistivity logging)4.1 概述4.2 微电极系测井4.3 微侧向测井4.4 邻近侧向测井4.5 微球形聚焦测井为了提高纵向分层能力,不漏掉薄层、求准目的层厚度,既能真实判断渗透层及岩性,又能准确地测出冲洗带电阻率等目的,就发展了一些测量冲洗带电阻率的测井仪器,因为它们探侧的范围小,又叫做冲洗带电阻率测井。
4.1 概述4.1 概述1、纵向分辨率高可以划分薄到几厘米的夹层。
2、探测深度浅研究离井眼较近的区域,如冲洗带、泥饼。
二、作用1、确定冲洗带电阻率Rxo;2、可以用来划分薄层并计算其准确厚度;3、微电阻率测井常和侧向测井或者感应测井组合,对侧向测井或感应测井进行侵入校正,同时得到原状地层电阻率Rt、侵入带电阻率Ri和冲洗带电阻率Rxo;4、用快速直观比值法确定饱和度。
4.1 概述一、特点§第4章微电阻率测井(Micro-resistivity logging)4.1 概述4.2 微电极系测井4.3 微侧向测井4.4 邻近侧向测井4.5 微球形聚焦测井4.2 微电极系测井一、微电极系测井原理微电极系1-主体;2-弹簧片;3-绝缘极板;4-电缆1、电极系结构主体上装三个弹簧片扶正器,弹簧片之间的夹角为120°,其中一个弹簧片上装有硬橡胶绝缘极板,极板上嵌有三个电极。
电极系由供电电极A和两个测量电极M1、M2组成。
电极排列在一条直线上。
弹簧片扶正器使电极系贴近井壁进行测量,以消除泥浆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4.2 微电极系测井实际尺寸供电电极A与测量电极M1、M2之间的距离分别为2.5cm和5cm。
微电极具有两种同时并测的电极排列:微电位电极系(A0.05M2)和微梯度电极系(A0.025M10.025M2)。
4.2 微电极系测井2、测量原理在供电电极A和回路电极B之间供电,测量M1、M2的电位,得到两条曲线:微电位曲线和微梯度曲线。
微电极测井
![微电极测井](https://img.taocdn.com/s3/m/3c1249815f0e7cd18425369c.png)
微电极系外貌及测量电路
Page 5
主体上装有2~3个弹 簧片作为下井时的 扶正器 一个弹簧片上装有 绝缘硬橡胶板,橡 胶板上嵌有三个电 极A为供电电极,M1 和M2为测量电极电 极间距为0.025m 三个点电极组成两 种类型的微电极系: A0.025M10.025M2为 微梯度电极系,电 极距为0.0375m; A0.05M2组成微电位 电极系,电极距为 0.05m。 测量中,扶正器使 极板紧贴井壁
电测井系列之二
微电极测井
左威威 何凯杰 陈超
石油1010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
Page 1
第四章 微电阻率测井
电法测井是油田常用的测井方法,它主要包括:微电极测 井、微侧向测井、临近侧向侧向测井和微球形聚焦测井。
Page 2
微电极测井--ML
定义:采用特制的微电极系沿井身贴靠井壁进行视电阻 率测量的一种测井方法
测量原理:微电极测井属普通视电阻率测井原理相同
实测视电阻率曲线除受泥饼、冲洗带,侵入带和原
状地层影响外,还与极板形状和大小有关,其视电阻率
表达式为:
Ra
K
U I
对于微梯度测井,U=UM1M2 对于微电位测井, U=UM2N (N为对比电极,一般 用电缆外皮或主体作N极);
拓展:微电极系数K与电极距、极板形状和大小有关,一般在校验池
Page 7
重 合
微
电
分 离
极
系 测
放 大
井
曲
线
分离
重 合
Page 8
曲线分离原因剖析:
在渗透性地层处,有泥浆滤液侵入发生(见下页图), 形成泥饼、侵入带(冲洗带、过渡带)
泥饼电阻率 ≈ 1~3倍的泥浆电阻率 冲洗带电阻率 > 5倍的泥饼电阻率 在非渗透的致密层和泥岩层段——无侵入
地球物理测井微电阻率测井
![地球物理测井微电阻率测井](https://img.taocdn.com/s3/m/4926675ba0116c175e0e48d6.png)
7.1 微电极测井(ML)
• 电阻率:
RML
K
U I
微梯度测井时:
K——微梯度电极系系数
I——A电极的电流强度
微电位测井时:
K—微电位电极系系数。
地球物理测井微电阻率测井
7.1 微电极测井(ML)
• 曲线特点与普通电阻率 测井类似
地球物理测井微电阻率测井
7.1 微电极测井(ML)
地球物理测井微电阻率测井
7.2 微侧向测井(MLL)
• 曲线的特点与 七侧向类似。
地球物理测井微电阻率测井
7.2 微侧向测井(MLL)
• 应用与微电极类似。
地球物理测井微电阻率测井
7.2 微侧向测井(MLL)
• 应用的有利条件: 1.hmc<1cm 2.(di-dh)/2>10cm
地球物理测井微电阻率测井
A、M2构成微电位,探测深 度8 ~ 10cm 。
由于它们的探测范围较小, 所以测量过程中都采用贴 井壁测量。
地球物理测井微电阻率测井
7.1 微电极测井(ML)
• 电极的结构 测井时,A、M1、M2构成微 梯度,探测深度4~5cm;
A、M2构成微电位,探测深 度8 ~ 10cm 。
由于它们的探测范围较小, 所以测量过程中都采用贴 井壁测量。
• 影响因素 泥饼的影响(hmc、Rmc) hmc决定泥饼在探测范围内的百分 比 Rmc决定了泥饼的分流作用
地球物理测井微电阻率测井
7.1 微电极测井(ML)
• 影响因素 泥浆侵入的影响(di、Ri) 当泥浆侵入不深时,其测量结果
受过渡带及原状地层的影响。
地球物理测井微电阻率测井
7.1 微电极测井(ML)
侧向及微电阻率测井
![侧向及微电阻率测井](https://img.taocdn.com/s3/m/c4e11def0912a21615792953.png)
如三侧向 七侧向 双侧向 微侧向等等.
一 三侧向测井(三电极测井)
三电极侧向测井简称为三侧向.为了测 准确渗透层井段侵入带和原状地层电 阻率设计深/浅三侧向,两种电极系探 测深度不同但测量原理相同.
1 电极系:(如图)
(1) 深三侧向 主电极:A0; 屏蔽电极:A1 A2
(2) 浅三侧向 主电极:A0; 屏蔽电极:A1 A2 回路电极:B1 B2
2 测量原理
主电极A0发出主电流I
,屏蔽电极
0
发出屏蔽电
流I
,
s
பைடு நூலகம்
使U
A0
U A1
U A2
测量主电极中点与对比电极N的
电位差U,记录Ra
K
U I0
Ra反映主电极中点附近地层电阻率
的变化,因此记录点为主电极的中点
二 七侧向测井
四 微球形聚焦测井
1 电极系 主 电 极: A(矩形) 测量电极: M 辅助电极: A1 监督电极: M1,M2
2 测量原理 恒压法测量
主电极A0发出总电流I,
(一部分为主电
流I
,主要
0
分布在冲洗带,一部分为
辅助电流Ia ,分布在泥饼),
使U m1 U m2,U M0O U ref
(O为电极M
两种电极系探测深度不同因 此前者(40mm)反映泥饼电阻率 后者(100mm)反映冲洗带电阻 率
2 微电极测井曲线
通常采用重叠法将微电 位和微梯度两条曲线绘制 在成果图上(如图) 特点: 在渗透层两条曲线分开; 在非渗透层两条曲线基本 重合在一起
二 微侧向测井
微电极受泥饼影响大,微侧向 电极系受泥饼影响小
3、电阻率测井(普通电阻率+双侧向+微电阻率+双感应)
![3、电阻率测井(普通电阻率+双侧向+微电阻率+双感应)](https://img.taocdn.com/s3/m/f4be9a17a300a6c30c229fe7.png)
电阻率测井
1、根据对比区内的井位分布图选定对比剖面线。 2、根据该区标准层的测井显示特征,找出各井的标准层位 置。 3、在所找出的标准层的控制下,根据测井曲线的形态和异 常幅度的大小等特征,进行井间对比。对比时,先卡出大的层 段,并进一步在大的层段内分出小的层组,然后根据每口井内 各层位的对应关系,逐层进行详细对比。 4、绘制地层对比图 通过上述步骤进行对比的结果,按一定方式用对比线将每 一口井中相同层位的地层连结起来,就构成了地层对比图。
主电极A0发出主电流I 0, 屏蔽电极A1 , A1'发出屏蔽
' 电流I1,屏蔽电极A2 , A2
发出屏蔽电流I1 ,使 U A1 / U A2 a(常数) U M‘ U M ’,
1 2
'
记录Ra K
U M1 I0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电阻率测井
侧向测井对比
三侧向 探测深度 纵向分辩 率 浅 高(深浅侧 向分辩率 不同) 不方便 七侧向 深 低(深浅侧 向分辩率 不同) 不方便 双侧向 深 低(深浅侧 向分辩率 相同) 方便
1.4 1.3 1.2 1.1 1.0 0.9 0.8 0.7 0.6 0.5
2.5
100
2.0
22 20
RLLDc / RLLD
18
1.5
16 t 14 xo 12
S
RLLDc/RLLD
LLD
10
i
10
8
RLLD/Rxo
1.0
t
LLD
6
0.5
1
1
0.0
10
100
1000
10000
1
10
LLD
m
电阻率测井PPT课件
![电阻率测井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c065349b4daa58da0114a8e.png)
17
.
18
.
电位电极系Ra曲线
①电位电极系的Ra 曲线对地层中点对 称;
②Ra曲线对着地层 中点取得极值。当 厚度h>AM(大于电 极距L)时,对应高 阻地层中点,Ra呈 现极大值,且h越大, 极大值越接近Rt; 当h<L时,对应地层 中点,Ra呈现极小 值,不能反映地层 Rt的变化。
0. 1
供电线路
测量线路
UM
R tI 1 4 AM
U
N
R tI 4
1 AN
U MN U M U N
R t I MN 4 AM AN
Rt
4 AM MN
AN
13 K U MN
I
U MN I
电极距L
梯度电极系
.
视电阻率Ra
实际测井测得的电阻率,受到井、围岩、侵入带等多个
因素的影响,不是地层的真电阻率,通常称为视电阻率,
梯度电极系:r=1.4L
20
.
4)影响普通电阻率测井的主要因素
①电极系的影响 ②井的影响—泥浆矿化度 ③围岩—层厚的影响 ④泥浆侵入的影响 ⑤高阻邻层的屏蔽影响—增阻、减阻 ⑥地层倾角的影响-梯度电极系曲线极大值随
地层倾角的增大而减小。
21
.
3、微电极测井
电极系结构
22
.
3、微电极测井
渗透层—泥浆侵入—井壁上泥饼、冲洗带,Rxo>5Rmc。 微电位与微梯度探测深度不同。在渗透层,探测深度大的
微电位测量的Ra主要反映冲洗带Rxo的变化,显示较高 值;探测深度较小的微梯度测量的Ra主要反映泥饼Rmc 的变化,显示较小值。测井时两条曲线同时测量,并重叠 绘制的一起,因此,在渗透层处,出现微电位Ra大于微 梯度Ra的正幅度差,而在非渗透层,曲线基本重合或有 正负不定的很小的幅度差。
第四章微电阻率测井资料
![第四章微电阻率测井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a6031d6769eae009581bec35.png)
RMLL K
U M
I0
1
16:41:00
第三章 侧向测井
26
第二节 微侧向测井
三、微侧向测井资料的应用 – 1.划分薄层
微侧向主电流层厚度较小,约为 44mm ,它的纵向分 层能力较强,可划分出h≈50mm的薄层。
– 2.确定冲洗带电阻率Rxo
微侧向视电阻率减小了泥饼的分流影响,但在泥饼较 厚hmc>6mm时,泥饼影响较大,在这种情况下必须用 图版校正才能得到可靠的Rxo。
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41:00
第三章 侧向测井
11
第一节 微电极系测井
二、 微电极系测井曲线
– 在含高矿化度地层水的大孔隙的砂岩层中,可能在微电 极曲线上出现负幅度差。这是由于在高渗透大孔隙岩层 中,紧靠泥饼的一部分岩石孔隙中允满泥质颗粒,其电 阻率大于未被泥质颗粒充填的冲洗带电阻率,所测微梯 度曲线较高,在这种井段出现“负幅度差”。 – 含盐水的渗透性地层,若冲洗带含地层水较多,冲洗带 电阻率可能低于泥饼电阻率,出现负幅度差。
16:41:00
第三章 侧向测井
16:41:00
第三章 侧向测井
21
第一节 微电极系测井
三、微电极系测井资料应用 – 5.确定冲洗带电阻率和泥饼厚度
16:41:00
第三章 侧向测井
22
第二节 微侧向测井
由于渗透层井壁上形成泥饼,并且泥 饼的电阻率比冲洗带的电阻率低得多, 在微电极测井时,泥饼对电流具有分 流作用,使微电极测井曲线不能真实 地反映冲洗带的电阻率 Rxo 。为此对 微电极测井利用聚焦测井原理形成了 微侧向测井。
• 含油砂岩和含水砂岩:一般都有明显的幅度差。若岩性 相同,则含水砂岩的幅度和幅度差都略低于含油砂岩, 砂岩含油性愈好,这种差别越明显,这是由于含油砂岩 的冲洗带中有残余油存在的缘故。如果砂岩含泥质较多, 含油性变差,则微电极曲线幅度和幅度差均要降低。
第四章 微电阻率测井
![第四章 微电阻率测井](https://img.taocdn.com/s3/m/e1fda3834b35eefdc8d333d7.png)
第二节 微侧向测井 一、微侧向电极系及电流分布
微侧向电极系如图4-4所示.
各电极的功能: 主电极 A0, 测量电极M1 和M2 ; 屏蔽电极A1.
图4-4 微侧向电极系
微侧向电极系的尺寸:A0 0.016M1 0.012M2 0.012A1 测量方式:贴井壁测量.
屏蔽电流与主电 流的极性相同,测 量时,采用恒流测 量(主电流大小不 变).电流分布如 图4-5所示.
米,探测深度约100mm.
微电极系贴井壁测量.微梯度的测量结果主要反 映泥饼电阻率;微电位的测量结果主要反映冲洗带的 电阻率.
其视电阻率的表达式为:
U
RML K I
(4-1)
其中:微梯度测量时,
U U M1M2
微电位测量时,
U UM2N
K-----微电极系系数.
微电极系结构图及测量原理图如图4-1所示。
1、划分薄层 由于其主电流纵向分布范围仅为4.4厘米,所
以,曲线可用于划分薄层。
2、确定冲洗带电阻率 1) 、泥饼厚度小于6毫米时,泥饼对测量值影
响忽略不计,冲洗带电阻率就等于测量值。
Rxo RMLL
(4-3)
2)、泥饼厚度大 于6毫米时,泥饼对 测量值影响比较显 著。需要进行泥饼 校正,然后才可得到 冲洗带电阻率。校 正图版如图4-6、47所示。
图4-5 微电极和微侧向测井电流分布图
二、测量原理
主电流固定不变;通过调整屏蔽电流的大
小,使得测量电极M1和 M2的电位相同.根据
测量电极与对比电极的电位差,即可得到井壁
附近地层的视电阻率.
RMLL
K
UM1 I0
(4-2)
测量值受泥饼影响小,可以更好地反映冲洗 带电阻率.
微电极测井
![微电极测井](https://img.taocdn.com/s3/m/0f53f241b14e852459fb5712.png)
a
11
微电极测井曲线的应用
(1)确定岩层界面,划分薄层和薄互层 因其纵向分辨能力较强,划分薄互层组和薄夹层比较可靠
a
返回13
微电极测井曲线的应用-续
(4)确定井径扩大井段 当井壁坍塌形成大洞穴或存在石灰岩大溶洞时,相应井
段中微电极系的极板悬空,视电阻率曲线幅度降低,其视 电阻率值和钻井液电阻率基本相同。Ra≈Rm
(5)确定冲洗带电阻率Rxo和泥饼厚度hmc Rxo在测井解释中是个重要的过渡性参数
测量要求: 微梯度和微电位同时测量 ——保持微电极系和井壁的接触
条件一致,保证电阻率差异的真实性
测量中,电极运动速度不宜过快——保证测量质量
a
6
常用测量方式:我国普遍采用微梯度和微电位两种电极系,
微梯度电极系A0.025M10.025M2的电极距为0.0375m ——探测范围只有4~6cm
微电位电极系A0.05M2的电极距为0.05m ——探测范围约为8~10cm
且幅度差的大小与泥饼和冲洗带电阻率比值Rmc/Rxo以
及泥饼的厚度有关,曲线幅度高低与岩性有关
非渗透层无幅度差,或为正负不变的小幅度差,砂泥岩剖面
中泥岩数值低,或幅度低,且无a 幅度差
9
垂直井径的径向距离 高侵剖面
侵入带径向电阻率分布示意图
低侵剖面
a
10
测量质量要求 1)泥岩段为低值、曲线重合;
主要测量井壁附近地层的电阻率。
测量时电极紧贴井壁以减少钻井液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4-9 邻近侧向测井泥饼校正图版
。
邻近侧向测井用于泥浆侵入较深的地层(di>1m)
第四节
微球形聚焦测井
微侧向测井探测深度浅,测量结果受泥饼影响大。 邻近侧向测井探测深度深,在泥浆侵入较浅 的剖面,测量结果受原状地层影响大,也不能很
好反映冲洗带的电阻率。
图4-4 微侧向电极系
微侧向电极系的尺寸:A0 0.016M1 0.012M2 0.012A1
测量方式:贴井壁测量. 屏蔽电流与主电
流的极性相同,测
量时,采用恒流测
量(主电流大小不 变).电流分布如 图4-5所示.
图4-5 微电极和微侧向测井电流分布图
二、测量原理
主电流固定不变;通过调整屏蔽电流的大
已知:泥饼厚度、泥饼电阻率、微球形聚焦电阻率 求:泥质校正后的微球形聚焦电阻率
图4-12
微球形聚焦测井值的泥饼校正图版
3、参加测井组合,提供冲洗带电阻率
根据探测深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气层
不同的电阻率
曲线特征,定
性判别孔隙流
体性质.如图 4-13所示.
油层
水层
图4-13
双侧向---微球形聚焦组合测井曲线
图4-2 砂泥岩 剖面的微电极
测井曲线(ML1、
ML2)
二、微电极系测井曲线的特点及应用
1、曲线特点 通常采用重叠
法将微梯度和微
电位两条曲线绘
制在同一坐标内,
见图4-3。
图4-3 微电极系 测井曲线 - - 微电位曲线;——微梯度曲线
从图4-3中不难看出曲线具有以下特点:
1)、在渗透性层段,两条曲线不重合,微梯度的
由于其纵向分辨能力强,对纵向地层电阻
率变化反映灵敏,所以,可以很好的划分薄层及
渗透层.
2、确定冲洗带电阻率RXO 泥饼对RMSFL 的影响介于RMLL 和 RPL 之间。
当泥饼厚度在3.81---19.1毫米的范围内,
且RMSFL / Rmc 小于等于20时,
RXO RMSFL
(4-6)
当泥饼厚度大于19.1毫米,且RMSFL / Rmc 大 于20时,应对RMSFL 进行泥饼校正,以得到Rxo。 校正图版如图4-12所示。
其视电阻率的表达式为:
RML
U K I
(4-1)
其中:微梯度测量时, 微电位测量时,
U U M1M2
U UM2 N
K-----微电极系系数.
微电极系结构图及测量原理图如图4-1所示。
图4-1 微电极系 1---主体; 2—弹簧片; 3—绝缘板; 4—电缆
微电极系测井曲线如图4-2所示.
图4-7
微侧向-----微梯度组合图版 ------- hmc (mm)
___ Rxo/Rmc
第三节
邻近侧向测井
微侧向的探测深度浅,当泥饼厚度大于10毫米 时,测量值受泥饼影响大.而邻近侧向测井的探测
深度大于微侧向的探测深度,因此,测量值受泥饼
影响小.
一、电极系特点
主电极、测量 电极和屏蔽电极均 为矩形状,各电极的 面积较微侧向电极
小,使得测量电极M1和 M2的电位相同.根据
测量电极与对比电极的电位差,即可得到井
壁附近地层的视电阻率.
RMLL
UM1 K I0
(4-2)
测量值受泥饼影响小,可以更好地反映冲 洗带电阻率.
三、微侧向测井资料的应用
1、划分薄层 由于其主电流纵向分布范围仅为4.4厘米, 所以,曲线可用于划分薄层。 2、确定冲洗带电阻率 1) 、泥饼厚度小于6毫米时,泥饼对测量值 影响忽略不计,冲洗带电阻率就等于测量值。
UM0O Vref (参考电压)
测井时,通过调整主电流大小,使得第一个条 件得以满足,通过调整辅助电流大小,使得第二个 条件得以满足。
测井输出:
RMSFL K
U M 0O I0
(4-5)
其中:I0----主电流; K---微球形聚焦电极系系数;
UM0O Vref
三、资料应用 1、划分薄层
薄夹层较好。
3)、确定含油砂岩的有效厚度
根据曲线变化情况,可以很准确地剔除致密薄夹
层,以确定有效厚度。
4)、确定井径扩大井段 在扩径井段,极板往往悬空,测量结果非常低, 接近泥浆电阻率。 5)、确定冲洗带电阻率Rxo及泥饼厚度hmc。
第二节
微侧向测井
一、微侧向电极系及电流分布 微侧向电极系如图4-4所示. 各电极的功能: 主电极 A 0, 测量电极M1 和M2 ; 屏蔽电极A1.
系对应电极的面积
大。其电极系结构
图如图4-8所示。
图4-8 邻近侧向测井电极系
二、曲线特点 1、邻近侧向测井的探测深度较深,大约 15--25厘米。 2、测量值受泥饼影响小。 泥饼厚度小于1.9厘米时,测量值即 为冲洗带电阻率.
Rxo RPL
(4-4)
泥饼厚度大于
1.9厘米时,需进
行泥饼校正,而后
第四章
微电阻率测井
微电极系测井 微侧向测井 邻近侧向测井 微球形聚焦测井
第一节 一、微电极系测井原理
微电极系测井
微电位电极系(A0.05m M2)。
微梯度电极系(A0.025m M1 0.025m M2)
微梯度电极系的电极距为0.0375 m,
探测深度为40 mm;微电位电极系的电极距为0.05
米,探测深度约100mm. 微电极系贴井壁测量.微梯度的测量结果主要 反映泥饼电阻率;微电位的测量结果主要反映冲洗 带的电阻率.
微球形聚焦测井的电场分布
主电极A0 发出总电流 I,分为两部分 与辅助电极A1 形成回路, 为辅助电流Ia 分布在泥饼中 与回路电极B 形成回路, 为主电流I0 分布在冲洗带中
测井时,满足以下条件: 1)两个监督电极的电位相等
U M1 U M 2
2) 测量电极M0与两个监督电极中点O之
间的电位差等于给定值.
Rxo RMLL
(4-3)
2)、泥饼厚度大于
6毫米时,泥饼对测
已知:hmc、Rmc、RMLL
求:Rxo
量值影响比较显著。
需要进行泥饼校正, 然后才可得到冲洗 带电阻率。校正图 版如图4-6、4-7所示。
图4-6
微侧向解释图版
3 d 7 4
''
已知:
Rmc、RMLL 、RML
求:
Rxo
、hmc
读数小于微电位,出现正幅度差。 2)、在泥岩段,两条曲线基本重合,读数低。 3)、致密灰岩:幅度高,呈锯齿状,有幅度不大 的正或负的幅度差。
4)、生物灰岩:读数高,正幅度差大。
5)、孔隙性、裂缝性石灰岩:读数低,有明显幅
度差。
2 、微电极系测井资料的应用 1)、划分岩性剖面 根据不同岩性地层在微电极系曲线上的表现 , 划分不同的岩性地层. 2)、确定岩层界面 根据曲线的纵向分层能力强,划分薄层及
微球形聚焦测井探测深度浅,但其测量值受 泥饼影响小,不受原状地层电阻率的影响。
一、微球形聚焦电极系
微球形聚焦电极系 如图4-10所示。由 以下几类电极组成. 主电极A0、 测量电极M0、 辅助电极A1、 监督电极M1 、 M2 贴井壁测量
图4-10 微球形聚焦电极系
二、测量原理
恒压测量
图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