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风环境改善的城市开敞空间设计研究报告

合集下载

《2024年建筑与气候——夏热冬冷地区建筑风环境研究》范文

《2024年建筑与气候——夏热冬冷地区建筑风环境研究》范文

《建筑与气候——夏热冬冷地区建筑风环境研究》篇一一、引言建筑与环境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尤其在夏热冬冷的气候区域,如何设计并建造既适应炎热夏季又应对寒冷冬季的建筑显得尤为重要。

风环境作为建筑外部气候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建筑的使用体验、能耗、微气候调节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夏热冬冷地区建筑风环境的研究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二、夏热冬冷地区的气候特点夏热冬冷地区的气候特点主要表现为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干燥。

这种气候条件对建筑提出了特殊的要求,既要考虑夏季的通风和散热,又要兼顾冬季的保温和防风。

因此,该地区的建筑设计需充分考虑到气候特点,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条件,以实现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三、建筑风环境的研究意义风环境作为建筑外部气候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建筑的通风、散热、节能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夏热冬冷地区,风环境的优化对于提高建筑的使用舒适度、降低能耗以及改善微气候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对建筑风环境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四、建筑风环境的研究现状1. 研究方法:目前,对于建筑风环境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风洞实验、数值模拟和实地测量等。

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但可以通过相互验证来提高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研究内容: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建筑的布局、体型、立面设计以及建筑材料等对风环境的影响。

同时,还涉及到建筑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如建筑物之间的风场干扰、建筑物与城市环境的相互作用等。

3. 研究成果:通过大量研究和实践,已经取得了一系列关于建筑风环境的研究成果,为夏热冬冷地区的建筑设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五、夏热冬冷地区建筑风环境的优化策略1. 夏季通风策略:通过合理的建筑布局和立面设计,利用自然通风降低室内温度。

例如,采用开敞式布局、合理设置门窗位置和大小等。

2. 冬季防风策略:在冬季寒冷干燥的气候条件下,通过合理的建筑体型和立面设计,减少风的直接冲击,提高建筑的保温性能。

例如,采用封闭式体型、设置防风墙等。

城市居住小区开敞度空间分异研究——以大连市沙河口区为例

城市居住小区开敞度空间分异研究——以大连市沙河口区为例

ZHANG Fu-shan1,2 et al ( 1. Liaoning Key Lab of Natural Geography and 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Dalian 116029,China; 2. School of Urban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Dalian 116029, China ) Abstract: Spatial layout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dwelling environment and visual sense within the resident quarter. In this study the UDEM and remote sensing imageof Shahekou District are taken as basic data, a"D/H"parameter are used to represent spatial sense and a more feasible and directly measure is implemented to computeas well as to compare the spatial openness of residential quarter, meanwhile the autocorrelation method to explore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spatial openness finds that: ① Residential quarter with low spatial openness mainly distributed in east and south part of the district, while those with high spatial openness mainly distributed in middle and north part of the district. ② High-high cluster concentrated around Lvxiang Garden in north and Mingyang Garden in middle area, whereas Low -low cluster concentrated around Jixian Street and Minxing Garden in east. Key words: Spatial openness; Urban form;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基于廊坊市风环境的城市规划研究

基于廊坊市风环境的城市规划研究

基于廊坊市风环境的城市规划研究[摘要] 本文通过对廊坊市风环境现状的介绍,针对风对高层建筑外形设计、布局分布影响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多种更加人性化和符合低碳经济的城市规划,为城市建设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 主导风向建筑布局建筑外形设计0引言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态城市的规划理念、城市气候应用及建设实践等问题,已引起了学术界、政府部门的广泛重视。

城市气候条件是影响城市规划与设计的主要因素之一,城市建设必须以科学规划为先导,以气候规划为依据,才能为城市防灾减灾、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城市的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城市气候是在区域大气候背景下形成的一种相对独立的小气候,它与城市的下垫面性质和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因此正确认识城市气候特征,对城市科学选址、城市规划与设计、合理布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个好的城市规划,不仅要充分利用风的变化,减少城市的大气污染,提高城市空气质量,而且还应在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增加采光、节能环保等方面进行考虑,改善和美化城市环境。

1廊坊市主导风向对生活区布局的影响风是城市规划中要考虑的最重要的气象因子。

大气污染物的扩散与风向、风速的关系最为密切,风向决定了污染物的输送方向,而风速的大小决定了对污染物的稀释能力。

城市的整体布局。

工业企业和居民区的规划很大程度上要考虑污染物的扩散问题。

我国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规定:“向大气排放有害物质的工业企业,应按当地最小频率的风向,位于居民区的上风侧。

”从廊坊市2009年的风向统计中我们可以看出廊坊市全年多风,且以西风为主,因此为了使生活区受污染机会最小,在廊坊的城市规划与设计中工业区应选择最小风向频率东北风的上风方向,这恰好是开发区所处的方向。

(如表1所示)2合理规划减少城市中的“建筑风”污染除此以外,由于廊坊市气候具有多风的特点,所以在城市规划中还应尽量避免由建筑布局所引起的“风口”等风污染。

目前廊坊正处于“三年大变样”的建设时期,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内高层建筑的密度正渐渐增大,当风遇到高层建筑阻挡时,除大部向上和两侧穿过外,还有部分向下带到地面,再强行分向左右两侧穿过建筑物,这种高层建筑周围的地面风流,除影响到附近的低层建筑外,还会给附近的行人造成不舒适的环境,使大楼出入口处常产生大风流。

论风环境对建筑设计的重要性以及风环境模拟的方法论文

论风环境对建筑设计的重要性以及风环境模拟的方法论文

论风环境对建筑设计的重要性以及风环境模拟的方法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

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指导教师签名:日期: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注意事项1.设计(论文)的内容包括:1)封面(按教务处制定的标准封面格式制作)2)原创性声明3)中文摘要(300字左右)、关键词4)外文摘要、关键词5)目次页(附件不统一编入)6)论文主体部分:引言(或绪论)、正文、结论7)参考文献8)致谢9)附录(对论文支持必要时)2.论文字数要求:理工类设计(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万字(不包括图纸、程序清单等),文科类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2万字。

论风环境在建筑设计中的巧妙运用

论风环境在建筑设计中的巧妙运用

论风环境在建筑设计中的巧妙运用摘要:在建筑设计中通过引入自然风方式加强人与自然的联系,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环境质量,降低能源消耗,并使人类与自然相近、相亲、相融。

关键词:自然通风;住宅建筑;布局1、引言风环境是空气气流在建筑内外空间的流动状况及其对建筑使用的影响。

风环境是建筑环境设计的一项主要内容,在以往建筑物理的研究发展中,风环境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了,在自然环境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自然通风与人体舒适度的联系、与建筑节能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并且逐步被反映到建筑设计的实践中来,尤其是在住宅建筑设计中。

从建筑设计的角度考虑,风环境分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

机械通风是指利用机械通风设备实现室内空气的流通,相对于自然通风来讲,机械通风要耗费大量的能源,其应用范围也仅局限在建筑物内部,而且还会产生噪音,在带来舒适的同时,对自然环境又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

自然通风是指大自然中的空气通过住宅组群和住宅内各个功能空间自由流动。

自然通风可以加速空气的流动,带来清凉,带走污染,尤其在炎热的夏季,能够改善局部气候。

因此从健康与节能的角度来讲,自然通风具有更积极的意义。

在进行建筑设计规划时,不同的建筑形式和组合会产生不同的通风效果,通过科学的建筑群布局,合理的室内功能空间组合,使自然空气能够在室内外以最畅通的方式流动,从而实现最佳的自然通风效果。

2、合理利用风压和热压实现自然通风建筑物中的自然通风,关键在于室内、外空气之间存在着压力差。

形成空气压力差的原因有二:一是热压作用;另一个是风压作用。

2.1利用风压实现自然通风风压是指空气流受到阻挡时产生的静压。

在具有良好外部风环境的地区,风压可作为实现自然通风的主要手段。

当风吹过建筑物时,由于建筑物的阻挡,迎风面气流受阻,静压增高;侧风面和背风面将产生局部涡流,静压降低。

这样便在迎风面与背风面之间形成压力差,室内外的空气在这个压力差的作用下由压力高的一侧向压力低的一侧流动。

另外,伯努利流体原理显示,流动空气的压力随其速度的增加而减小,从而形成低压区。

鄂尔多斯城市开敞空间微气候特征研究

鄂尔多斯城市开敞空间微气候特征研究

1.2.2测试方法。

现场实测以定点观测为主,为减少测量误差,特选取2019年春夏秋冬4季气流平稳,天气晴朗的1周作为测量时间。

测量时间为每天8:00~18:30,时间间隔为1min ,观测各点1.5m 高处的气候因子,为了减少误差,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每次记录数据20个,求取平均值作为最终样本数据。

测量仪器使用鄂尔多斯城市开敞空间微气候特征研究鲁凯莉,郭亚男*(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内蒙古自治区绿色建筑重点实验室,呼和浩特010010)摘要:研究探讨高原地区城市开敞空间微气候的影响因子以及不同高差和下垫面对微气候影响差异,为市民营造舒适的户外环境。

以鄂尔多斯铁西公园和青铜文化广场为例,选取两地不同高差及不同下垫面的各9个样点进行现场实测,从高差和下垫面的2个角度对各测点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风速3个方面进行监测,分析比较不同样点各因子对微气候的影响以及相互之间差异。

研究结果表明:①不同高差以及不同下垫面对微气候营造有影响,高台空气温度相对较低,平地空气温度较高;与硬质铺装相比,密林的降温增湿效果最好,水体的降温增湿作用不明显。

②不同的季节对微气候的影响较大,夏季空气温度最高,冬季最低;秋季相对湿度最高,春季最低;对不同高差而言公园夏季风速最大,秋季最小;广场夏季风速最大,冬季最小;对不同下垫面而言公园春季风速最大,秋季最小;广场夏季风速最大,冬季最小。

③公园和广场对微气候的影响也有一定的差异,因此鄂尔多斯地区在高度选择时需视情况而定,在不同下垫面选择时可适当增加密林,不易多建水域。

该研究对于高原地区城市开敞空间设计时高度的选择和下垫面的配置,以及营造不同季节舒适的开敞空间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鄂尔多斯;城市开敞空间;微气候;高原地区1.2.1样区选取。

研究区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东胜区,观测点选取东胜区铁西公园A1~I1和青铜文化广场A2~I2各9个样点进行研究(2)观测地相邻),各样点观测情况见表1、表2。

基于不同城市功能区的风环境优化设计方法研究

基于不同城市功能区的风环境优化设计方法研究

基于不同城市功能区的风环境优化设计方法研究郭廓;孙朝阳;类雁文【摘要】风环境直接影响着人在城市中的热舒适状态与生活质量,这一现象在高密度城市中尤为显著.通过对城市居住区、公共建筑区、休闲绿化区的风环境特点进行分析,以建筑布局、建筑朝向、建筑形体、绿化绿植选型等对风环境产生影响的因素为切入点,提出相应的优化设计方法.【期刊名称】《山西建筑》【年(卷),期】2018(044)034【总页数】3页(P1-3)【关键词】城市功能区;风环境;城市设计【作者】郭廓;孙朝阳;类雁文【作者单位】大连艺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辽宁大连 116600;大连民族大学建筑学院,辽宁大连 116600;吉林鲁能漫江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吉林白山 134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4风环境是指室外自然风在城市地形地貌或自然地形地貌的影响下形成的风场。

城市风环境包括两个方面:城市的总体通风环境和建筑周边的局部风环境。

近年来,为了提升城市居民生活舒适度与城市环境卫生质量,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与普通百姓都逐渐意识到风环境质量对于城市宜居、节能环保的重要意义。

而城市中的不同功能区,其城市形态、建筑布局等均有其各自特点,在探讨其风环境优化问题时也应根据具体特质具体分析。

1 城市设计中的风环境问题当下城市设计中常面临以下风环境问题。

1.1 生活舒适性问题区域内建筑物的形体、朝向和布局方式的不同,会直接导致气体流过时产生不同的风场,进而造成人们体感舒适度的差异。

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建筑群体内通风效果不佳:压力差是气体流动的必要前提,如因建筑群体布局的问题导致其间气体压力差过小甚至无压力差,势必会影响气体流动效果,产生旋涡区。

漩涡区内的空气在区域内盘旋,导致通风不畅,进而阻隔了室内外空气交换,且容易造成交叉污染,不仅直接降低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舒适度,也会对健康卫生造成一定的隐患。

2)瞬时强风:风进入城市后,穿行于建筑群中,因下冲、角逐、狭管流、穿堂风及阻塞、尾流等效应,很容易在某些区位产生瞬间强风或旋风,即“再生风”或“二次风”。

034、基于城市通风的滨水空间控制方法研究

034、基于城市通风的滨水空间控制方法研究
C=(L1+L2)/L
图 3:界面连续度控制图
根据界面连续度的控制原则,我们在地块的设计中就应该结合地块的使用性质和条件去 降低迎风界面的连续度,为通风提供更多的通过空间(如图4)。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此处的 连续度是从通风需求出发的,如果地块界面来风方向有道路相邻,过低的连续度或许会损害 街道空间上的整体性,因而在实际的地块的连续度控制中应该控制通风和空间整体性之间的 平衡点。德国在建设控制体系中运用的“建造规划”(B-Plan),其对街道边界的控制便从用 地类型、建筑密度、容积率、建筑高度和屋顶形式等多方面制定地块控制指标,该方法以其 较强的人性化被广泛效仿。这里笔者觉得我们倒是可以加以借鉴,将街区功能性和通风连续 性结合起来,一起形成界面的控制方法。
λ为建筑迎风面密度;Sb为建筑迎风面 面积;Ws为迎风截面宽度;Hb为迎风截面高度。
图 5:建筑迎风面密度图
在滨水空间的迎风面密度分析中,Ws可以认为是选取滨水界面的长度,Hb则为选取界面 的高度,由此得出选定滨水区域的迎风面密度。结合相关研究成果并形成了如表所示的密度 等级标准(见表3):
表3:迎面面密度控制的通风状态等级划分
2.3 地块界面控制
结合国内外对多个地块进行的计算机通风模拟和风洞实验,增加风的入口数量和减少风 流通过程中的障碍物阻挡可以明显的提高风速。因此,在地块的界面控制中,提出了平行于
来风方向的界面贴线率控制和垂直于来风方向的界面连续度的二维界面控制方法。 (1)界面贴线率控制。有别于一般建筑贴线率单纯对街道的形态控制,该指标控制的
日本建筑环境与能源保护协会曾根据 已知的风环境相关信息出版了 《CASBEE-HI》,提出了对建筑物通风综合性 能的评价指标——建筑迎风面密度,即通过 建筑的迎风面积占盛行风向法线上总建筑 立面投影面积的百分比的多少来评价建筑 物对周边风环境的影响(如图5)。迎风面密 度计算公式为:

城市公共开敞空间体系规划方法研究——以花都区城市形象研究之开敞空间规划为例

城市公共开敞空间体系规划方法研究——以花都区城市形象研究之开敞空间规划为例

城市公共开敞空间体系规划方法研究——以花都区城市形象研究之开敞空间规划为例摘要:本文将以广州市花都区城市形象研究为例,着重介绍花都区城市形象研究中开敞空间规划专题下公共开敞空间体系的规划方法。

关键词:空间;规划;城市1 导言在广州北优战略的不断拓展下,建设广州北门户对花都城市形象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花都区城市形象研究分别从城市理念形象、城市风貌、开敞空间、城市界面、城市地标、园林绿化等六个专题对城市形象进行了规划研究。

2 城市公共开敞空间现状调研2.1花都城市公共开敞空间级别的划分按照公共开敞空间的规模、服务范围、服务对象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层级:(1)城市级公共开敞空间除了满足本地居民周末或假日游憩活动外,同时兼顾外来游客游览花都或参加节庆活动的需要;(2)社区级公共开敞空间主要服务一个居住片区,主要为该片区居民日常休闲及文化娱乐活动提供场地;(3)邻里级公共开敞空间一般布局在居住区内部,作为居民的日常休憩活动场所,为小区住户使用。

2.2花都现状城市公共空间服务覆盖情况确定各级公共开敞空间的服务半径,判断现状公共开敞空间服务的覆盖情况。

城市级公共开敞空间辐射范围为2000m,社区级公共开敞空间辐射范围为1000m,邻里级公共开敞空间辐射范围为500m。

从现状公共开敞空间覆盖情况可以看出,目前超过60%的城市级公共开敞空间集中在旧城区,服务范围覆盖率超过80%,只剩下北面少部分区域尚未覆盖;社区级公共开敞空间有超过80%分布在旧城区,重心偏于南侧,其服务范围覆盖约为30%;邻里级公共开敞空间分布比较分散,旧城区的分布比较集中,数量也比较多,城乡结合区内的邻里级公共开敞空间目前仍是空白,亟需改善。

3 花都城市公共开敞空间的需求分析3.1影响城市公共开敞空间需求的因子选取根据公共开敞空间需求评价的基本原理,结合数据的易获取性选取对公共空间需求影响较大的独立因子,本次规划选取如下四个因子:人口密度、用地性质、历史文化和交通可达性等。

生态城市建设中的城市开敞空间系统优化以辽中县中心城区为例

生态城市建设中的城市开敞空间系统优化以辽中县中心城区为例

生态城市建设中的城市开敞空间系统优化以辽中县中心城区为例生态城市建设中的城市开敞空间系统优化——以辽中县中心城区为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生态环境问题,如热岛效应、空气污染、水资源短缺等。

为了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城市成为了当下的重要任务。

城市开敞空间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辽中县中心城区为例,探讨生态城市建设中城市开敞空间系统的优化策略。

一、辽中县中心城区城市开敞空间现状辽中县中心城区的城市开敞空间主要包括公园绿地、广场、水系等。

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发展,这些开敞空间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了一定的提升,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公园绿地分布不均。

部分区域公园绿地数量较多,而一些新建城区和人口密集区域公园绿地相对匮乏,导致居民享受绿色空间的机会不平等。

广场功能单一。

一些广场仅仅作为市民休闲的场所,缺乏文化、商业等多元化的功能,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水系连通性不足。

城区内的河流、湖泊等水系之间缺乏有效的连通,水流不畅,水质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开敞空间缺乏与周边环境的融合。

部分开敞空间与周边的建筑、道路等缺乏有机联系,显得孤立,未能形成整体的生态景观。

二、城市开敞空间系统优化的重要性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城市开敞空间中的植被能够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调节城市气候,减轻热岛效应。

同时,水系能够净化水质、涵养水源,提高城市的水资源利用效率。

促进居民身心健康。

良好的开敞空间为居民提供了休闲、运动、社交的场所,有助于缓解压力、增强体质,提高居民的生活满意度。

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

富有特色和吸引力的城市开敞空间能够成为城市的名片,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增强城市的防灾减灾能力。

开敞空间在灾害发生时可以作为疏散和避难的场所,保障居民的生命安全。

三、辽中县中心城区城市开敞空间系统优化策略(一)合理规划布局结合城市发展规划和人口分布,科学规划公园绿地的位置和规模,确保每个区域的居民都能够方便地到达公园绿地。

城开敞空间规划-设计gongrs

城开敞空间规划-设计gongrs

城市公共开敞空间是相对于城市建筑等有盖顶围合实体以外的虚空间,主要由点、线、面等形态要素构成一个完整的空间系统,担负着城市分隔、通风、交通、生态、绿化、休闲、防灾等功能.其中线形公共开敞空间里的街旁、带状绿地是最贴近市民日常户外生活的重要场所,改善着街区、城区生态质量,是塑造城市园林景观特色的重要途径.论文通过对现代城市线形公共开敞空间园林设计的研究,追溯城市线形公共开敞空间园林的类型、起源与发展沿革,归纳其形态特征和确定相适宜的设计原则,总结其构园组成要素,探讨园林空间造景手法.旨在拓展中国传统造园理论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领域的应用,通过公共开敞空间这个学术视角与城市规划诸学科对话与交流.以东西方园林构景哲学对目前城市线形公共开敞空间园林设计多元化手法做出剖析,呼吁重视建立基于步行尺度的街道绿地与绿道,尊重自然的户外生活与场所文脉,突出线形公共开敞空间园林的综合功能与效益.该研究响应当前为市民普及日常出行范围内小园林绿地的号召,具有现实和学术前沿意义.绿色开敞空间是城市空间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人口日益稠密而土地资源有限并日益枯竭的城市中,开放空间显得特别稀有而珍贵.开放空间是城市设计特有的,也是最主要的研究对象之一.本文在对国内外城市绿色开敞空间研究述评的基础上,重点论述城市开敞空间的系统化建构的基本思路和城市开敞在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维持城市生态平衡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在2002年8月由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命名为全世界第一个、中国唯一的“国际艺术广场”成为济南城区面积最大的城市开敞空间,曾在此多次开展大型娱乐、宣传活动。

在1982年时,乌鲁木齐总体规划曾设想按“集团式,多中心”的构思布置了十个“集团区”集团区之间以绿化隔离带相隔,希望通过城市开敞空间的均衡分布,有助于污染物的垂直运动和水平扩散稀释,以缓解城市中的大气污染。

二战后~1980年代多种因素(如环境运动、种族与阶层冲突、后现代文化变异等)共同推进了这一时期城市开敞空间的发展。

城市开敞空间现状评价及需求分析——以滁州市为例

城市开敞空间现状评价及需求分析——以滁州市为例

现代物业Modern Property Management– 247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美好生活需求的日益增长,居住质量和环境愈发引起关注,对城市开敞空间的需求日益强烈。

城市开敞空间是指建筑实体外的开敞空间体,是人与社会自然进行信息、物质能量交换的场所,包括绿地、公园、广场等为居民提供活动、保护生态、展示社会文化等功能的城市公共空间。

国外关于城市开敞空间的研究起步早,研究内容广泛,主要集中在开敞空间的内涵、分类、功能探讨以及开敞空间的评价与规划,可归纳为开敞空间的内涵分类及功能研究、开敞空间的现状评价与需求研究及开敞空间的规划设计三方面。

国内关于开敞空间的研究最早出现在1980年,南京大学地理系将开敞空间的概念引入到城市规划中,但开敞空间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始于1990年代。

目前国内的研究主要处于对国外理论与方法的引进,研究内容主要限于对开敞空间的概念、内涵、分类与功能、评价及系统优化研究,大多对大、中城市进行实证研究。

基于以上研究,本文以安徽省滁州市为例,对中心城区的公园绿地现状、布局进行评价分析,以期获知滁州市公园绿地的供给与需求的空间协调性与质量,为改善城市环境和人居质量提供参考。

1 研究区概况安徽省滁州市位于安徽省东部(北纬31°51′-33°13′、东经117°09′-119°13′)。

自2008年实行“大滁城”建设以来,滁州市在园林绿化上累计投资18亿元,各类绿地共新建计870公顷,城市园林绿地面积达到了2278公顷,使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8.06%、绿地率达33.3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2.93平方米。

滁州市分为琅琊区和南谯区两个区,中心城区为琅琊区,面积为180.79km²,人口为31.04万人。

2 公园绿地现状分析本文利用缓冲区分析方法,将滁州市内97块公园绿地作为缓冲区的“源”。

根据城市公园绿地建设规定进行缓冲半径的设定,其中街旁绿地、社区公园的半径设置为500米,带状公园的半径设置为500米、1000米,综合公园、专类园的半径设置为500米、1000米和1500米。

基于PHOENICS的高校空间风环境设计研究——以安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基于PHOENICS的高校空间风环境设计研究——以安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0 引言建筑室外风环境对行人舒适度和降低建筑能耗有重要的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

”高校作为一个体量庞大的建筑群,应科学规划,充分利用自然通风,改善区域的微气候,形成丰富的空间环境,同时也能营造舒适风环境。

因此,在规划设计阶段对高校建筑群进行风环境模拟分析,为校园规划提供参考和建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研究风环境的方法主要有实地检测法、风洞模型试验法和计算机模拟法。

但由于实地检测法和风洞模型试验法耗费巨大的财力和物力,且随着CFD 技术的进步,成为当今计算机风环境模拟的主要方法。

CFD 是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的简称,利用计算机快速的计算能力得到流体控制方程的近似解,有着操作简便、造价低、可控性强、精度高等特点[1]。

市面上较为常用的CFD 模拟软件有PHOENICS、VENT、FLUENT、AIRPARK 等。

近年来,越来越多规划学者开始关注风环境,将其作为衡量居住环境的重要因素。

如胡春等人运用AIRPAK 软件对合肥市某高层住宅的两套规划方案进行风环境模拟,继而从风环境视角指导居住区建筑布局设计[2];张梓霆等人运用PHOENICS 软件模拟分析夏季和冬季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室外风环境,研究绿化布局和绿化模式对医院室外风环境的影响[3];张仕奇等人采用ANSYS 摘要 在全球气温持续升温和新冠疫情背景下,自然通风和空气品质的保障尤为重要。

高校拥有一个庞大的建筑群,规划师更应重视校园风环境设计,营造良好的风环境可以使学生更为舒适地进行户外活动,夏季凉爽,冬季御寒保暖,以及便于污染气体的排出,同时还能减少对能源的需求和对环境的破坏。

文章采用PHOENICS 软件对安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进行风环境模拟分析,从总体布局、建筑单体和场地环境三个方面提出提高室外人体风环境舒适度的策略,希望对构建绿色校园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论风环境对建筑设计的重要性以及风环境模拟的方法

论风环境对建筑设计的重要性以及风环境模拟的方法

论风环境对建筑设计的重要性以及风环境模拟的方法(共11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论风环境对建筑设计的重要性以及风环境模拟的方法成员组长:黄瑞云 14组员:赵小玲 11组员:王丹 09摘要:本论文论述了风环境对建筑设计的重要性以及各种风环境的模拟方法介绍,最后利用风环境模拟方法中的PHOENICS软件模拟了行政服务中心项目的风环境。

关键词:风环境绿色建筑舒适流通风速风压 PHOENICS正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办公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

如何在建筑室内各部分维护良好通风的同时避免废弃回流,在室外环境规划中维护“风道”,促进城市空气流通更新与人们聚集区域的风速舒适与减轻污染,成为设计建筑风环境的基本考虑。

建筑群风环境与建筑室内通风是营造人体生理舒适性的主要因素,而且通风效率与建筑节能直接相关,是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建筑”的重要主题。

对于中国这样广大地区的气候环境差异,造成南北方、长江流域以及亚热带地区完全不同的风环境考虑,建筑布局如何适应当地气流条件,以及采暖节能与制冷节能对风环境的完全不同要求,都对建筑设计提出了要求。

随着人口密度的提高,用地开始紧张,高层建筑成了开发商们的首选。

风荷载是高层建筑的主要侧向荷载之一。

1926年9月美国迈阿密市麦芽喀隆大楼在台风袭击后发生塑形变形,顶部残余位移达米。

我国深圳一座超高层建筑在多次不同风洞测验中,还发现横风向强烈风震现象。

众多工程实例表明,结构抗风分析是高层建筑重要设计计算的因素。

当然风环境不仅对建筑产生影响还会对建筑周边的行人产生影响。

当一栋大楼矗立起来,不可避免地改变了原来吹经此处的风的走向,即改变此片地块的风环境。

这种改变有可能产生不良影响。

例如商业街和成排成列的住宅区两旁,形成人工“街道峡谷”,也可以说是弄堂,风汇合在街道弄堂里,由于“峡谷效应”,风速加大,出现局部强风,加上建筑物的阻滞,形成漩涡和强烈变化的升降气流等复杂的空气流动现象。

沈阳住区室外风环境模拟研究的开题报告

沈阳住区室外风环境模拟研究的开题报告

沈阳住区室外风环境模拟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的背景城市的不断发展,原本安静舒适的住宅区逐渐变得嘈杂拥挤。

随着交通工具逐渐的增多,汽车、摩托车的噪声污染问题以及城市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问题,都给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在这个情况下,对于住宅区的室外风环境进行模拟研究,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工作。

二、选题的意义沈阳市作为中国北方的一个重要城市,人口众多,对于住宅区的室外风环境有着严格的要求。

该研究旨在帮助住宅区居民了解室外风环境状况,指导住宅区的规划和设计,提高住宅区的室外环境质量。

三、研究内容和目的1、研究内容本研究旨在对沈阳市的住宅区进行室外风环境模拟,以达到如下目标:(1)确定住宅区的室外风环境模型。

(2)模拟住宅区的风环境状况,包括风速、风向、温度等。

(3)分析住宅区的风环境状况,评估其对于住宅区室外环境的影响。

2、研究目的(1)了解住宅区的室外风环境状况,为住宅区的规划和设计提供依据。

(2)提高住宅区室外环境的质量,改善住宅区居民的居住环境。

(3)科学合理研究和开发住宅区的室外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四、研究方法和步骤1、研究方法(1)采用CFD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住宅区的室外风环境模型,将住宅区的各项数据输入模型中进行模拟。

(2)通过在模型中加入各种速度、温度、湿度等参数,模拟风环境状况。

(3)对模拟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进一步了解住宅区的风环境状况。

2、研究步骤(1)收集沈阳市不同住宅区的基础数据,如极端气象条件、人口密度等。

(2)建立住宅区的三维数字模型,提取模型中的各类参数,包括建筑物高度、位置、形状、材质等。

(3)采用CFD数值模拟软件,建立住宅区的室外风环境模型,将各类数据输入模型中进行模拟。

(4)通过CFD模拟工具的分析与输出,得到住宅区的风环境状况。

(5)对模拟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总结住宅区的风环境状况。

(6)最后撰写研究报告,并提出改善建议。

五、预期研究结果及其应用价值1、预期研究结果通过对住宅区室外风环境的模拟研究,预计将得到如下结果:(1)建立沈阳市住宅区室外风环境模型,包括风场和温度场。

城市风环境问题在城市规划与设计中的研究进展

城市风环境问题在城市规划与设计中的研究进展

2 2城 葡 近 地 两 层 及 其 枢 关 城 市 近 地 面 层 从 广 义 来 说 . 是 指 城 市 覆 盖 层 以 内 的 大气层 ,狭义来说 .特指从城市地面 以上 ̄ t J 5 m左右的大 气层 。近地面层是与人类生活最密切相关的大气层。 大气具 有分层结 构 .大气在 垂直方 向由下至上分 为 对 流层 、平流层 、中层和暖层 。其 中 .对人类有影 响的
2 1 1城 市热 岛环 流 在天 气 晴朗 无云 、大范 围 内气压 梯 度极 小 的形 势 下 .由于城市热岛 的存在 .城市 中形 成一个低压 中心 . 并 出现上 升气流。从热 岛垂直结构 来看 .在一定高度 范
世界上有许 多城市处 在夏季炎 热的气候 区 以我 国 为例 ,夏季 炎热的城市 大多集中在长江 中下 游地区 该 地区城市 的气候特点是 气温高 、湿度大 ,非常不利于 降温排热 。以武汉市 为例 .武 汉市盛夏 闷热 .白天气温 常在3 7 。 C左右 .极端最高气温为4 1 . 3 。 C , 素有 ” 火炉 之
i 域 ] J x l 』
城市 风场具 有从 宏观到 微观的不 同尺度 以及 不同层 次的分布特 征 .大致 可 以分 为3 种类型 ( 1 ) 同一 方向水 平流过 城市 的盛 行风 .盛 行风 是影 响城 市宏观 尺 度的 风 .通常位于城市屋 顶平面以上 【 2 】 城市 区域 内部复杂 的热力特性 .形 成城市 内部各 区域之间的 中观 尺度的热 力环流或者城市与郊 区之 间气温 差异形成的热力环流( 热 岛环流) :( 3 】 街道 内受辐射热不均引起的小范围不规则摆 动的风 ,即湍流 城市街道或 建筑群之间 由于 建筑物的 阻碍以及热力效应产 生对流等微观尺度街道风 。 城 市风 场特 性综 合 表现 为 :( 1 】 以城 市屋 顶平 面为 界 城市覆盖层 内外的风场存在差异 :( 2 ) 盛行风主要流 经城市上空 ;( 3 】 城市 内部近地面层生成若 干尺度不一的 热力环流 .【 4 】 街道 内还有不规则的小尺度湍流。

基于CFD风环境模拟技术的兰州地区r绿色建筑方案优化研究

基于CFD风环境模拟技术的兰州地区r绿色建筑方案优化研究

基于CFD风环境模拟技术的兰州地区r绿色建筑方案优化研究刘赟;王蓉【摘要】以兰州市某小区为例,根据建筑室外风环境影响因素,设计不同的建筑布局和建筑朝向方案,采用Phoenics软件模拟夏季和冬季主导风向下的小区室外风速、风压和建筑前后压差.模拟结果表明,小区某些位置会出现涡旋、无风区或建筑前后压差不满足GB/T 50378-2014《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建筑室外风环境的要求.这将不利于行人室外通行、小区大气污染物扩散及建筑室内通风.鉴于此,通过调整小区部分建筑的朝向和布局,得到一种优化的小区模型,使其模拟结果同时满足GB/T 50378-2014《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夏季和冬季建筑室外风环境的要求.优化结果可被建筑设计单位参考,用以调整设计方案.【期刊名称】《工程质量》【年(卷),期】2018(036)002【总页数】6页(P20-24,35)【关键词】风环境模拟;绿色建筑;CFD;Phoenics模拟【作者】刘赟;王蓉【作者单位】甘肃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甘肃兰州 730050;甘肃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甘肃兰州 7300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201.5;TU1190 引言城市建筑小区内会形成不同于自然环境的微气候环境,如果建筑物布局方式不合理,可能产生很多问题,如污染物无法扩散、新鲜空气无法进入、城市热岛效应增大等,将造成居住者生命或财产损失。

另外,建筑室外风环境对建筑能耗也有影响,增加夏季空调能耗和冬季采暖能耗。

随着城市人口数量的急剧增长,建筑小区需求量随之增加。

但与小区的建设速度相比建筑室外风环境研究进展落后许多。

因此,建筑小区的风环境问题研究是目前亟需解决的。

研究小区室外风环境是保障居民健康生活的需要。

在建筑设计之初便对建筑周边风环境进行评价和优化,可用较低的成本创造宜居的生活环境。

合理的小区空间布局,可有效改善小区室外风环境,有助于新鲜空气的流入、污染物的流出。

室外风环境研究也是国家大力发展低碳社区的需要。

生态城市建设中的城市开敞空间系统优化研究

生态城市建设中的城市开敞空间系统优化研究

生态城市建设中的城市开敞空间系统优化研究作者:贾建生来源:《装饰装修天地》2016年第16期摘要:通过城市开敞空间系统优化来促进生态城市建设的步伐,是推动城市进入可持续发展状态的重要途径。

本文通过阐述生态城市建设的意义和要求,城市开敞空间优化的必要性和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将城市开敞空间分成由绿色开敞空间、灰色开敞空间和郊野开敞空间三个要素构成,将绿色开敞空间、灰色开敞空间和郊野开敞空间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达到城市开敞空间的系统优化。

关键词:生态城市;城市开敞空间;系统优化城市开敞空间(Urban Open Space)是当今城市规划与建设过程中重点关注和研究的空间类型。

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和城市化飞速发展,“以人为本”的生态城市建设理念逐渐渗入城市规划者、建设者和管理者的思想里。

结合我国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对开敞空间理解可以大致表述为:城市开敞空间通常是指允许公众自由出入、配置一定的公共设施、一定规模的自然或人工生态基底或当地人文内涵,方便居民生活并具有一定景观特色的地段或区域。

一、生态城市建设呼唤城市开敞空间系统的优化1.生态城市建设的意义与要求(1)目标明确,根据城市发展阶段和生态城市建设目标之间的差距,提出切实有效地改善目标。

(2)建设标准,提出适合一般城市建设生态城市的建设标准,在规划实施过程中融入其中。

(3)倡导生态建筑,主要从建筑材料和建筑表体空间加以控制,迎合生态城市的建设理念。

(4)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高度融合,从尺度感和空间感来营造城市的开放空间,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空间支持。

(5)保持城市特色、民族风情,发扬当地的文化传统,为市民营造先进、多彩、健康、宜居的生活方式和思想理念。

(6)建立完整的城市保障体系,城市规划管理倡导以人为本、公众参与的力度,提高城市的自律、自控、自组织能力,营造和谐的城市开敞空间是建设生态城市的基本平台。

2.城市开敞空间系统优化的必要性城市开敞空间是城市市民与周围环境相互协调共生的纽带,是改善城市系统结构和功能布局的调节器,也是城市建设向生态城市的目标逼近,强化城市建设的生态学思想、促使城市良性发展,进入可持续状态的重要空间载体。

基于“风感”的紧凑型城市开放空间风环境实测和CFD模拟比对研究

基于“风感”的紧凑型城市开放空间风环境实测和CFD模拟比对研究

基于“风感”的紧凑型城市开放空间风环境实测和CFD模拟比对研究王凯; 梁红; 施鹏; 赵鸣【期刊名称】《《生态学报》》【年(卷),期】2019(039)016【总页数】7页(P6051-6057)【关键词】景感生态学; 风环境; 开放空间; 风感【作者】王凯; 梁红; 施鹏; 赵鸣【作者单位】青岛农业大学园林与林学院青岛266109; 棕榈建筑规划设计(北京)有限公司北京100016;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风”是城市气候的主要影响因子之一,在微观尺度上,风关系到微气候的优劣和城市景观的动态效果,影响“景感”的形成;在宏观尺度上,风关系到城市气象和生态系统,影响城市热岛效应和空气清洁度[1]。

景感生态学把人对风的感知称作“风感”,“风感”是景感的八个类型之一。

景感生态学是指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基于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从自然要素、物理感知、心理反应、社会经济、过程与风险等相关方面,研究土地利用规划、建设与管理的科学[2]。

“风感”舒适度是评价风环境优劣的重要标准,是景感生态规划所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3-4]。

但是,“风”一直是城市气候因子中最难以捉摸和预测的因子。

城市规划设计也很难对风速、风向和风压进行有效把控和应用。

城市开放空间在建筑实体形成后,风环境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紧凑型城市开放空间的风环境问题尤其突出[5-6]。

由于楼间空气流通通道的位置和大小变化导致风场变化。

局部空间的风速比较高,增强至正常风速的3—4倍;局部空间风速过小,出现了风速小于1.5 m/s的静微风[7]。

但事实上,复杂的风环境可以通过改变城市开放空间形态和格局来进行调控,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地面“风感”[8-10]。

1 紧凑型城市开放空间形态和风场特点本论文所研究的紧凑型城市开放空间是在风环境研究中观尺度(100—2×103 m)下的一种绿色开放空间,如居住区绿地、庭院绿地、城市广场绿地和道路绿化等,它们的风环境受街谷空间影响很大[1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风环境改善的城市开敞空间设计研究报告01211131马浩宇摘要:气候是影响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

近年来,随着气候问题越来越严重,人类逐渐认识到气候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从气候学角度进行城市设计能够营造更加舒适的空间环境,降低能耗,并能够为城市规划提供新的设计思路。

本文在归纳总结相关学科研究基础上,从微气候的风环境角度切入,通过通风廊道、街区廊道和开敞空间风环境设计三个专项研究,并结合scSTREAM软件的风环境模拟,掌握开敞空间风环境设计的要素和基本方法,并运用到城市设计方案中,以期营造一个风环境理想的城市生活空间。

关键词:风环境设计,开敞空间,廊道,风环境模拟。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1、研究背景(1)全球气候局势严峻气候问题近些年来越来越明显,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极端气候频繁,人们对这一系列关系生死存亡的变化越来越担忧,减少碳排放,减弱温室效应,成为人类必须面对的关键问题。

(2)能源危机世界范围的能源危机,为人类敲醒了警钟。

从设计行业的角度出发,应该减少人们主动方式避免气候影响所带来的高能耗问题,营造舒适的户外环境,延长户外休闲活动时间,减少室内停留时间所引起的能耗。

(3)地域景观特色的趋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针对气候设计的相关作品却比较少,设计领域内的趋同现象越来越严重,缺乏地域特色。

2、研究意义针对开敞空间微气候特征和变化规律研究,可以指导改进建筑布局以及下垫面的配置,从而改善空间微气候,提高室外环境热舒适性,降低建筑空调能耗。

本专题从城市景观规划设计角度出发,弥补“城市微气候”与“景观设计”交叉学科之间的研究不足。

使得在城市景观设计的实践过程中,对于城市气候因素的思考与应对得以规范、科学,也为“景观空间形态布局气候合理性”的实现提供一种可能的途径,最大限度的实现景观设计中环境舒适度和能源低消耗的可持续发展。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1、国外研究现状(1)希腊学者道萨迪亚斯——“人类聚居学”:把人类聚居与生态学、环境学结合起来,这一理论于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流行起来。

(2)V.奥戈雅——“生物气候建筑学”:将设计与气候,地域和人体生物舒适性结合起来,提出生物气候设计的原则。

(3)C.柯里亚——“形式追随气候”:气候在根本上影响着我们的建筑物和我们的城市。

(4)拉尔夫.厄斯金——“形式和构造”:提出了“巨构建筑”的城市模式来抵御恶劣的气候条件,保证城市内步行交通及各项社会生活的连续性。

2、国内研究现状(1)《中国21世纪议程一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从我国具体国情和人口、环境与发展总体联系出发,提出人口、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相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对策和行动方案。

(2)王丽萍《城市下垫面对微气候影响研究》:在建筑群体通风设计方面,应注重有利于通风的朝向、建筑间距以及布局形式的选择,在单体建筑设计方面要注意建筑体形的控制和自然通风的导引。

(3)张一平《城市庭院小气候特征季节变化初探》:对城市绿地与微气候环境的调节作用做了详细的调查。

三、概念解析1、开敞空间日常生活中的城市开敞空间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一个是开敞空间的围合物质要素,另一个是开敞空间的“质量”。

通过开敞空间物质形态各个要素的合理布置,实现增加空间质量的目的,更高效的服务使用人群,是城市开敞空间景观设计的重要目的,而风环境设计更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见表3-1)。

表3-1城市开敞空间组成要素2、风的不同效应(1)风影效应空气流动过程中,如果存在障碍物,在其阻碍运动情况下,在障碍物的背面会形成较之侧面和正面,风速明显变低的区域,这种现象称之为“风影效应”。

(见图3-1)图3-1 风影效应示意图(2)狭管效应由于风通过窄小通道时,两侧相互挤压,增大气压,增快地表通过速度的现象,由于狭管效应,风速通常可增加15% — 30%。

(见图3-2)。

对于冬季寒冷的天气里,这种现象会给居民带来不舒适的感觉。

但是同样可以利用狭管效应实现增强夏季活动空间的通风效率,它的强度与街道的断面及几何形状存在一定的联系。

(3)风速梯度风速会受到地表摩擦力的影响,随着高差的变化(见图3-3),高空的风所受摩擦力较小,风速较大,从而形成的压力差,称之为“风速梯度。

图3-2 狭管效应示意图图3-3风的垂直梯度变化与下垫面关系(4)角隅效应风吹过建筑物时,由于受到建筑物的阻挡,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从而产生延建筑物边缘绕流,绕流会沿着边缘线与其它方向的气流相互挤压,加强形成强风区,从而形成“角隅效应”。

这种风通常会破坏人体舒适性,严重的会造成危险。

但掌握得当,也可以利用来形成凉爽的微气候风,增强空间的舒适性。

(5)热力效应所谓的“热力效应”是指由于各个界面接受到的太阳福射的不同,材料的不同,绿化,水体构成不同导致热环境的差异,升高区域内的温度,形成负气压,从而形成气压差,在其作用下,进一步引起各种复杂的局地环流。

四、专项研究1、通风廊道根据对不同模式绿地廊道的通风模拟演示结果,我们可以发现,利于城市通风,缓解城市热岛的绿地廊道通常应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方向性:绿地廊道应顺应本地区的主导风向,并且,根据实验研究显示,当风向与廊道风口呈一定夹角,具体为30°一60°时,“穿堂风”最为顺畅,且风速均匀(图4-1)。

同时,在保证廊道主体方向顺应主导风向的前提下,廊道形式的曲折会增加风在城市内部的流动。

二是贯通性:城市绿地廊道应尽量与城市外围郊野绿地直接沟通,形成整体,并贯穿城市内部,避免在城市内部形成绿化孤岛。

景观中的通风廊道建设是配合城市通风廊道的建设而形成的,由于城市中建筑高低错落,布局存在严重的不合理,会对城市的通风效果产生不良的影响,导致城市中的排热和污染物在城市空间中残留,通风廊道建设,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景观在形成的同时,从小的方面要保证园区空气流通,图4-1 风向与建筑夹角对风环境的影响大的方向,要尽量与城市结合好,构建系统化,整体化的通风廊道。

图4-2 直线型廊道体系的风环境表现图4-3 优化后廊道体系的风环境表现2、街区廊道(1)规划布局①密排式布局密排式布局建筑密度较大,建筑间距很小,在合理规划通风廊道的基础上,在适当位置规划开敞空间,既缓解了建筑密度过大的问题,为人们提供公共活动空间,同时对风场的转变具有较明显的影响。

通风廊道可以看成是对风场的分流,而开敞空间对来自通风廊道的空气流具有很好的“聚流”作用,两者结合效果较好(图 4-4)。

图4-4密排式开敞空间② 行列式布局行列式布局在开敞空间设置上与密排式的差别在于行列式布局建筑密度较小,建筑之间较易形成互相交叉的通风廊道,针对盛行风向的影响,布置建筑布局的同时,在适当位置设计开敞空间,改善了行列式布局呆板的特点,开敞空间与各个通风廊道形成网络化的通风系统,有利于街区风的流通与扩散(图4-5)。

③ 围合式布局图4-5行列式开敞空间围合式布局由建筑围合而成,其本身就含有较大的开敞空间,因此,在对围合式布局进行规划时,考虑各种围合空间形态和大小,避免空间过大和过小,过大的开敞空间既浪费用地对改善风环境方面的提升空间不大,而空间过小对风场的影响不大。

此外,还需要考虑围合空间四周的开口位置和大小,充分利用围合式布局开敞空间在改善风环境方面的优势。

④点群式布局点群式布局建筑呈散点式布置,各个建筑相对独立,与其他模式相比,该模式中开敞空间的规划灵活性比较强,综合考虑来流风向和风速、建筑高度、建筑间距的变化等因素,运用廊道结合开敞空间的形式进行建筑布局(图4-6)。

图4-6点群式开敞空间3、开敞空间风环境设计良好的风环境能够降低空气温度,南京地区夏季炎热,高湿的气候特征,通过风环境的合理规划设计,能够有效的控制开敞空间的微气候,通风是南京地区开敞空间设计的最重要的设计方向。

以风的采集和疏导为基本准则,根据空气运动规律,通过不同空间的组合,可以提高开敞空间夏季风的流动速度,加速水分蒸发,降低空气温度,同时兼顾阻碍冬季冷风对空间的侵扰,增强整个间的空气流通效率,同时巧妙的结合居民的活动空间,活动场地特征要求,提高人们在休闲娱乐时的舒适度。

归纳总结为以下基本设计策略:图4-7 通风模式图如图4-7通风模式图,良好的风环境必须保障风的进入,利用其运动规律,建构引风口增大风量;之后便是对空气导流的过程,当空气进入空间内部,会由于风阻而不断的降低风速和改变风向,合理的风廊营建能够降低风阻效应以及实现对风的高效利用。

在对城市开敞空间风环境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得出,南京地区开敞空间风环境调节应该由以下调控节点着手:引风口、风廊、风影(风障),热点空间,加速空间以及与休闲空间的合理布置每种空间形式的特征和作用不同,如表4-1。

表4-1 风调控模式不同空间作用4、风环境模拟运用scSTREAM 软件对地面高度1.5m处风环境进行模拟,参考南京风向为东南风偏南风,风速为2.8m/s 。

参照风环境生态指标测评体系,以5m/s作为人体风环境舒适度的临界值。

图4-8 方案模拟结果五、设计应用通过专项研究,方案设计运用开敞空间风环境设计,并通过风环境模拟,不断完善空间设计,以达到理想的城市风环境。

以街区开敞空间设计为例,如图5-1所示。

图5-1 街区开敞空间设计1、提高引风口效率图5-2 采风口模式平面图(左)、采风口立面模式图(右)开敞空间的入口区域应选择区域盛行风的入口,利于场地内风环境的改良,利用开敞漏斗形状的入口(图5-2),借由障碍物的风阻效应,增大受风面积,控制空气流动的方向,将大量的空气收入通风廊道,通过幅合作用,不断增大入口出的气压。

气压增强会导致气流加速以及竖向上的升高,如为了减少后者所引起的气流减弱现象,风廊入口处要利用高大乔木或者其他构件避免其发生。

为了加强夏季风对区域环境的调节作用,入口处宜设置水面,利用水蒸发吸收热量,降低气压引导气流增强采风效果。

2、合理规划热力效应风影区的设计可以结合热点空间的设计,利用热力效应形成的低气压,形成不断向上的空气流动,热点空间模式如下:图5-3 热点空间立面图如图5-3,热点空间比较开敞,周边植物宜低矮,阴影面积较少,利用高曝光率,增加区域的福射效率,提升温度,空气受热膨胀,逐渐升高,形成地表局部低气压区域,周围冷空气补充,抽动整个区域的低温气流,加强空气流动。

热点空问的关键是增加地表空气的温度,在材料选择上可以采用比热较小的材料,例如景墙,硬质铺装,人工景观构筑物等,与活动场所结合会达到更好的效果,因为这种空间在日照强烈的白天营造高温空间,为主要作用时间,材料选择也比较广泛,而在傍晚时,日照减弱,温度变化较之林地空间速度快,空气凉爽,可以利用这些开场空间作为傍晚居民运动的主要场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