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各波段正常值及其意义

合集下载

心电图参数及正常范围是

心电图参数及正常范围是

心电图参数及正常范围是一、心电图参数及正常范围1. 心率:正常范围为60-100次/分钟。

心率偏低称为心动过缓,偏高称为心动过速。

2. R-R间期:指两个R波之间的时间间隔,正常范围为0.6-1.2秒。

R-R间期偏短可能是由于房室传导阻滞、室性早搏、心房颤动等原因引起,偏长则可能是由于窦性心律不齐等原因引起。

3. P波:代表心房除极过程,正常范围为0.08-0.12秒。

P波的增宽可能是由于房室传导阻滞、房颤等原因引起,P波的缺失可能是由于房性停博、心房颤动等原因引起。

4. PR间期:指从P波的开始到Q波的开始的时间间隔,正常范围为0.12-0.20秒。

PR间期延长可能是由于房室传导阻滞等原因引起,缩短可能是房室早搏等原因引起。

5. QRS波群:代表心室除极过程,正常范围为0.06-0.10秒。

QRS波群的增宽可能是由于束支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等原因引起。

6. QT间期:指从Q波的开始到T波的结束的时间间隔,正常范围为0.36-0.44秒。

QT间期延长可能是由于心肌缺血、电解质紊乱等原因引起。

7. ST段:指从QRS波群的结束到T波的开始的水平段,正常范围为-0.5-0.5毫伏。

ST段的抬高可能是由于心肌缺血、急性心肌梗死等原因引起。

8. T波:代表心室复极过程,正常范围为0.16-0.36秒。

T波的倒置或宽厚可能是由于心肌缺血、电解质紊乱等原因引起。

二、治疗方法1. 心脏复苏:心脏复苏是指在心脏停跳时,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使心脏重新开始跳动。

包括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和电除颤等。

2. 药物治疗:心电图异常还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来缓解。

例如心律平、贝塔受体阻滞剂等药物可以用来控制心律失常,一氧化氮等药物可以用来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等。

3. 心脏起搏器:心脏起搏器是植入在病人体内的一个小装置,通过电极与心脏连接,可在需要时向心脏输送电信号,以提高心脏的收缩力和心率。

常见的有单腔起搏器和双腔起搏器。

三、注意事项1. 了解病史:了解患者的病史、家族史以及药物过敏等情况,有助于更好地诊断和治疗。

心电图各种波段解析

心电图各种波段解析

心电图各种波段解析
1、P波:反映左右两心房去极过程电位和时间的变化。

电刺激由窦房结产生,经由节间传导通路而扩散至左右心房。

直立向上而顶端钝圆平滑,但AVR导联中的P波是倒置的,正常时节为0.06~0.12秒,电压小于0.22~0.25mvo
2、P-R间期:指以P波起点到QRS波群起点的时间间隔。

代表心房开始去极至心室开始去极的时间。

正常时间为0.12~0.2秒。

3、QRS波群:反映左右两心室去极过程中电位和时间的变化。

在QRS波群第一个向下的波形就是Q波,正常时间小于0.04秒。

R波是一个高尖向上的波形,S波是在R波以后的向下的波形,正常QRS波群时间为0.06-0.1秒。

4、*T段:从QRS波群终点到T波起点的间段,反映心室复极早期的电位和时间变化。

正常的ST段应该在水平基线,在任何导联其向下偏移不超过0.05mv,向上偏移不超过0.1mvo
5、T波:反映心室复极后期的电位变化。

正常时间为0.1~0.25秒,电压为0.1~0.8mv0
6、Q・T间期:指从QRS波群起点到T波终点的时间,反映心室去极与心室复极的总时间,正常一般在0.36~0.44秒之间。

7、U波:代表心室肌的激后电位,在T波之后0.02~0.04秒出现,方向与T
波一致。

基本心电图的临床意义概述

基本心电图的临床意义概述

▪ 内膜下---ST段↓ ▪ 外膜下---ST段↑ ▪ 穿壁性---ST段↑(更高)
基本心电图的临床意义概述
第32页
坏死型QRS波群改变
1. Q波 2. QS型 3. 增高R波 4. Qrs型 5. 在不应该出现Q波导联上出现Q波 6. 新发生q波 7. 正常QRS波形次序改变 8. R波振幅显著减小 9. 无Q波型心肌梗死
幅度:
l 胸导联 ↑ >1.3mv 不应出现 ↓异常 l 胸导联、 标准导联(R为主时)↓ <0.1mv 异常
意义:MI、LVH、肺心病、CR/LBBB、心包炎、心肌炎
l
心肌病、药品、电解质紊乱
巨大T:常见V3~V6
l 心肌缺血引发底部增宽,QRS↓ l 急性心梗早期/变异型心绞痛表现;
基本心电图的临床意义概述基本 Nhomakorabea电图的临床意义概述
第22页
室性颤动
QRS-T消失,出现形态、大小不一样、不规则颤动波
基本心电图的临床意义概述
第23页
ST段
幅度:↓ <0.05mv
↑<0.1mv V1~V3: 0.3mv 非弓背
时限:>0.12S 疑心肌缺血 形态:
ST异常抬高:
心梗、变异型心绞痛 心包炎 正常变异、早期复极
二尖瓣型p波
l常见二尖瓣疾患
l 挫折/双峰
l >0.11 s 幅度正常
l LA肥大
l I、II、V1 清楚
基本心电图的临床意义概述
第7页
右房肥大
l 诊疗标准: 1. PII、III、AVF高尖,电压>0.25mv 2. P波时间正常
基本心电图的临床意义概述
第8页
左房肥大

心电图各波段正常范围

心电图各波段正常范围

心电图各波段正常范围P波(1)左右心房期除极波意义:P波时间>0.11S左房肥大(2)方向:向上ⅠⅡavF、V3—V6(3)形态:图顶形切迹<0.04S(4)时间<0.11S(5)电压:胸导:<0.2mv肢导:<0.25 mv(二)P—R间期:1、激动心房传到心室所需时间2、正常心率60—100次/分P—R间期范围0.12—0.20S意义:P—R延长>0.20S:生理性:老年人运动员病理性:房室传导阻滞P—R间期范围:0.12—0.20S意义:P—R缩短<0.12S:主要见于预激综合症生理性见于心率加快,年龄越小(三)QRS波群:1、代表左右心室期除极1、时间:0.06—0.10S室壁激动时间V1V2<0.03S V5V6<0.05S时间延长表示心室肥大或心室内传导阻滞2、波形和振幅:肢导:avL R<1.2mL avF R<2.0mV若超过可能左室肥大胸导:V1、V2 R rS R/S<1 R1<1.0mv V5V6 R<2.5mvV3 R与S波大致相等3、低电压;R+S或Q+R绝对值和均小于0.5mV见于肺气肿心包积液,全身水肿。

Q波(1)ⅢavL除处其他导联,Q波<1/4R波(2)时间<0.04S V1V2不应有q波可有QS型超过正常范围Q波称为异常Q波,最常见于心肌梗死。

S—T段:代表心室除极结束至复极开始的一段时间正常应在S—T段为一等电位线。

S—T段下移<0.05mv可见于心肌缺血、心肌损伤等。

S—T段上抬,在肢导、胸导V4—V6<0.1mv,V1—V3<0.3mv。

见急性心梗心包炎T波;心室复极波形1、方向:与QRS波群主波方向一致,在Ⅰ、Ⅱ、V4—V6直立;avR倒置Ⅰ、avF、avL、V1—V3等导联可以直立,双向、倒置,如果在V1直立,V3就不能倒置2、振幅:T波不应低于1/10R,胸导T可达1.2—1.5mvV1导联T波<0.4mv ,V1T波过高可见于正常人,也可见于心肌梗塞早期,高血钾Q—T间期:正常范围:0.32—0.44S增大见于心甘情愿肌损害,心肌缺血,低血钾缩短见于高血Ca洋地黄效应U波;T波后0.02—0.04S出现小波,与T波方向一致,一般V3最清楚,但不超过0.2mv,U波增高常见于血K过低,U波倒置,冠心病,心肌损害。

正常心电图波形的正常范围研究

正常心电图波形的正常范围研究

正常心电图波形的正常范围研究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简称ECG)是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来评估心脏功能的常用检查方法。

正常心电图波形的正常范围研究对于正确诊断心脏疾病和评估患者的心脏健康状态非常重要。

本文将针对正常心电图波形的各项指标进行研究,并综合分析其正常范围。

正常心电图波形图包括P波、PR间期、QRS波群、ST段和T波等多个指标,下面我们将逐一进行研究。

1. P波:P波是心脏房室颤动的起始波,代表心脏的房性除极和房性收缩。

正常条件下,P波的振幅通常应小于或等于2.5mm,并且持续时间通常应小于或等于0.12秒。

2. PR间期:PR间期是指从P波的开始到QRS波群的开始所经历的时间。

正常情况下,PR间期应为0.12-0.20秒,反映了心房传导延迟以及心房和心室之间的传导速度。

3. QRS波群:QRS波群代表着心脏的室性除极和室性收缩。

正常情况下,QRS波群的持续时间通常应小于或等于0.12秒。

Q波的深度通常应小于直接相邻R波的幅度的1/4。

4. ST段:ST段出现在QRS波群之后,T波之前。

正常情况下,ST段应该是等电位线,即位于基线水平附近,没有明显的上升或下降。

ST段的上升或下降可能提示心肌缺血、心肌损伤或电解质紊乱等问题。

5. T波T波代表心室肌的复极过程。

正常情况下,T波应为正向波,其幅度应小于或等于0.5mV。

T波的形态和持续时间可能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如心率、电解质紊乱和药物等。

总结,正常心电图波形的正常范围研究显示,各项指标在特定的时间范围内,可以在临床上进行正确的心脏健康评估。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正常范围的定义可能因个体差异、年龄、性别、意识状态、运动和药物等因素而有所变化。

因此,在对患者进行心电图分析时,医生需要综合考虑患者个体差异和心脏病理改变等因素,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诊断。

需要强调的是,本文仅对正常心电图波形的正常范围进行了简要的研究和介绍,仅供参考之用。

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值及意义

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值及意义

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值及意义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值及意义1)P波:呈钝圆形,可有轻微切迹。

P波宽度不超过0.11秒,振幅不超过0.25毫伏。

P波在Ⅰ、Ⅱ、aVF、V4-6导联直立,aVR倒置。

在Ⅲ、aVL、V1-3可直立、倒置或双向。

P波的振幅和宽度超过上述范围即为异常,常表示心房肥大。

P波在aVR导联直立,Ⅱ、Ⅲ、aVF导联倒置者称为逆行型P波,表示激动自房室交界区向心房逆行传导,常见于房室交界性心律,这是一种异位心律。

(2)P-R间期:一般为0.12~0.20秒。

P-R间期随心率与年龄而变化,年龄越大或心率越慢,其P-R间期越长。

P-R间期延长常表示激动通过房室交界区的时间延长,说明有房室传导障碍,常见于房室传导阻滞等。

(3)QRS波群:①QRS波群时间:正常成人为0.06~0.10秒,儿童为0.04~0.08秒。

V1、V2导联的室壁激动时间小于0.03秒,V5、V6的室壁激动时间小于0.05秒。

QRS波群时间或室壁激动时间延长常见于心室肥大或心室内传导阻滞等。

②QRS波群振幅: aVL不超过1.2毫伏,aVF不超过2.0毫伏。

如超过此值,可能为左室肥大。

aVR不应超过0 .5毫伏,超过此值,可能为右室肥大。

如果六个肢体导联每个QRS波群电压(R S或Q R的算术和)均小于0.5毫伏或每个心前导联QRS电压的算术和均不超过0.8毫伏称为低电压,见于肺气肿、心包积液、全身浮肿、粘液水肿、心肌损害,但亦见于极少数的正常人等。

个别导联QRS波群振幅很小,并无意义。

心前导联:V1、V2导联呈rS型、R/S<1,RV1一般不超过1.0毫伏。

V5、V6导联主波向上,呈qR、qRS、Rs或R型,R波不超过2.5毫伏,R/S>1。

在V3导联,R波同S波的振幅大致相等。

正常人,自V1至V5,R波逐渐增高,S波逐渐减小。

心电图波形的标准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心电图波形的标准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心电图波形的标准特征及其临床意义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简称ECG)是一种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来反映心脏功能状态的常用临床检查方法。

根据心电图的特征波形,可以了解心脏的正常或异常电活动,从而帮助医生诊断心脏病变。

本文将介绍心电图波形的标准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在临床上的意义。

1. P波:P波是心脏的右心房除极所产生的波形。

它通常应该是正常的、单一的、向上的波峰,并且持续时间应在0.06-0.12秒之间。

如果P波形态改变或持续时间延长,可能意味着心房肥厚或房性逸搏。

2. QRS波群:QRS波群是心室除极的电活动所形成的波形。

正常情况下,QRS波群应该是由一个Q波、一个R波和一个S波组成,其中R波是最高峰。

持续时间应在0.06-0.1秒之间。

Q波的存在可能意味着心肌缺血或坏死,而QRS波群增宽可能是心室传导延迟的表现。

3. ST段:ST段是QRS波群结束至T波起始之间的水平线段。

正常情况下,ST段应该在同一水平线上与基线平行。

ST段的抬高或压低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心包炎或心肌炎的表现。

4. T波:T波是心室复极过程中产生的波形。

正常情况下,T波是向上、向下或平坦的,与P波的方向相反。

T波的倒置可能与心肌缺血、电解质紊乱或心肌病有关。

5. U波:U波是在T波之后产生的小波峰。

正常情况下,U波通常不可见或仅在特定心电图导联上出现。

U波增高可能与低钾血症或其他电解质紊乱有关。

这些心电图波形的标准特征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决策。

例如,心电图可以用来诊断心律失常。

根据不同类型心律失常的特征波形,例如房颤、室上性心动过速或室性心动过速,医生可以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例如药物治疗或电复律。

心电图还可以用来评估心肌缺血。

当心肌供血不足时,心电图可以显示出ST段的改变,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心肌梗死的风险,并及时采取急救措施。

此外,心电图还可以用来监测心脏各部分的功能状态,例如心房与心室的收缩与舒张情况,心室传导速度以及心电轴的方向等。

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范围及其变化的意义(教材摘录)

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范围及其变化的意义(教材摘录)

1.P波P波反映左、右心房除极的电位和时间变化(1)形态:正常P波在多数导联呈钝圆形,可有轻微切迹,但双峰间距<0.04s。

(2)方向:窦性P波在aVR导联倒置,在Ⅰ、Ⅱ、aVF和V3-6导联直立。

其余导联可以直立、低平、双向或倒置。

若P波在aVR导联直立,在Ⅰ、Ⅱ、aVF倒置,称为逆行P波,表示激动起源于房室交界区。

解析:窦房结位于心脏的右上方,使右心房壁自上而下激动,同时通过房间束自右心房向左心房传导,即右心房除极在前,左心房除极在后。

心房除极向量环的运动轨迹是先从右上向左前下,后又转向左后下,最终回到“0”点。

因此心房除极波面向Ⅱ导联产生正向P波,背向aVR导联的为负向P波(图A);假如心房不是由窦房结激动,而是由异位的房室交界区激动产生,则心房除极方向由左指向右上,因此除极波面向aVR导联产生正向P波,背向Ⅱ导联的为负向P波(图B),即逆向P波(P'波)—看P波方向首先看Ⅱ及aVR导联。

(3)时间:≤0.11s。

P波时间>0.11s,且切迹双峰间距≥0.04s,表示左心房肥大或心房内传导阻滞。

—左房肥大两个尖(4)电压:肢体导联<0.25mV,胸导联<0.20mV。

P波电压在肢体导联≥0.25mV,胸导联≥0.20mV,提示右心房肥大。

P波低平一般无病理意义。

—右房肥大高而尖2.P-R间期P-R间期又称房室传导时间,代表从心房开始激动到心室开始激动的一段时间。

成年人正常值为0.12-0.20s。

P-R间期超过正常最高值为P-R间期延长,见于房室传导阻滞;P-R间期<0.12s称为P-R间期缩短,可见于预激综合征或房室交界性心律。

3.QRS波群QRS波群反映左、右心室除极的电位和时间变化(1)时间:正常成人QRS波群时间为0.06-0.10s,婴儿与幼童为0.04-0.08s,随年龄增长逐渐接近成人。

正常成人VAT v1<0.03s,VAT v5<0.05s。

QRS波群时间与VAT延长见于心室肥大、心室内传导阻滞及预激综合征。

正常心电图波形的特点与正常值

正常心电图波形的特点与正常值

正常范围 0.32---0.44s;与心率快慢有关

效对QTc=Q-T / √R-R
U波:意义:代表心室后继电位。 方向与T波一致。
三、小儿心电图的特点
右室战优势向左室战优势转变过程。 1 心率快 >10岁同成人。 2 P--R短,Q--Tc间期稍长 P波时限稍短 3 右室占优势 4 T波变异大 新生儿 低平 倒置
三 心肌梗塞的图形演变与分期
4 第4~6周 梗塞区胶原纤维形成较显著 5 第7~8周, 胶原纤维形成已较致密 梗塞灶愈
合 这些病理演变过程,可帮助我们理解心肌梗塞
心电图改变的发生、发展和演变。
三 心肌梗塞的图形演变与分期
1 早期(超极期):数分钟-数小时 ST段抬高、T波增高、无坏死性Q波
(5)预激综合征 (6)电解质紊乱 (7)药物中度
心电图负荷试验
方法 双倍二阶梯运动试验 次极量活动平板试验 药物实验 阳性判断标准
出现心绞痛 心电图ST段下斜或水平下降> 0.1mv ST段抬高> 0.1mv 持续>2min T波u波由直立——倒置 运动诱发的心律失常
第五节 心肌梗塞 myocardial infarction
复极时间延长:无对抗向量,出现高大T波、 Q-T延长
当心肌供血不足发生在心内膜时: 出现高大T波、Q-T延长:
心肌缺血与ST-T异常
2 当心肌供血不足发生在心外膜时 复极顺序改变:心内膜到心外膜出现 与正常方向相反的T向量-T波倒 Q-T间期延长
当心肌供血不足发生在心外膜时: T波倒 Q-T间期延长
二 心室肥大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左心室肥大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生理学理论指导:正常心电图波形及意义

生理学理论指导:正常心电图波形及意义

生理学理论指导:正常心电图波形及意义
正常心电图的波形及生理意义:
典型心电图的基本波形主要包括P波、QRS波群、T波(U波)。

1.P波:代表两心房去极化过程的电位变化,波形小而圆钝,0.08-0.11s。

2.QRS波群:代表两心室去极化过程的电位变化,0.06-0.10s。

3.T波:代表两心室复极过程的电位变化,0.05-0.25s,方向与QRS主波方向同。

4.U波:有时在T波后一个低而宽的小波,方向与T波同。

各波之间时程关系的意义:
1.PR/PQ间期:P波起点到QRS波起点之间,0.12-0.20s,代表房室传导时间,房室传导阻滞时,此期延长。

2.PR段:P波终点到Q波起点,由兴奋传导通过房室交界区形成,非常微弱,回到基线水平。

3.QT间期:QRS波起点到T波终点,代表心室开始兴奋到复极化完毕的时间,与心率成反变关系。

4.ST段:QRS波终点到T波起点,代表2心室均处于去极化状态,一段等电位线。

心电图各波及波段的正常值及异常的临床意义

心电图各波及波段的正常值及异常的临床意义

心电图各波及波段的正常值及异常的临床意义心电图各波与波段的正常值及异常的临床意义一、P波P波是心房的除极波。

起始部分为右房除极所形成,后半部分主要由左房除极所形成。

正常P波矮小,顶稍圆钝或伴小切迹, 其时限<0.11s。

电压:肢导联<0.25mV,胸导联<0.20mV。

当P波方向不符合窦性P波标准、电压过高或时限过宽时为P波异常。

P波异常:1、P波增宽。

P波时限≥0.11s为增宽。

P波时限≥0.11s,<0.12s称房内传导延缓。

P波时限≥0.12s,称房内传导阻滞。

典型增宽P波称二尖瓣P波,其时限≥0.12s,呈M形或双峰样,峰间距≥0.04s,部分可呈圆顶形。

此改变一般在I、aVL、V3-V6导联较明显。

aVR导联多呈W形。

P波增宽的临床意义:(1)左房肥大或扩大。

可由“风心”二尖瓣狭窄,或二尖瓣狭窄伴闭锁不全引起。

也可见于部分引起左房长期负荷过重的“先心”、左心衰竭等。

(2)左房负荷过重。

冠心病时,可因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增高而引起左房内压力增高使P波增宽;急性左心衰竭致左房压力增高使P 波增宽;单纯二尖瓣返流早期左房负荷过重使P波增宽。

这集中情况心房大小均可正常。

(3)房内传导延缓和阻滞。

当房内前结间束的左房分支—巴赫曼氏束(Bachmann)出现传导延缓或阻滞时,激动在房内传导顺序改变或传导时间延长,从而P波增宽。

此情况多见于老年人,属老年性传导纤维退行性变所致。

(4)心房梗死。

心房梗死可使心房除极顺序改变,除极时间延长,P波增宽,并有P-R段偏移。

(5)房性异位节律。

房性心律心房除极顺序改变,心房激动传导最初主要为心房肌间传导,使除极时间延长,P波增宽。

2、P波电压增高。

正常P波较低钝,电压<0.25mV ,当P波在II、III、aVF导联呈顶尖型,时限正常,电压大于0.25mV,如V1导联正向部分P波电压>0.20mV (国家考试中心用0.15mV),双向时≥ 0.30mV (国家考试中心用0.20mV)称肺型P波。

心电图各波段正常值及其意义

心电图各波段正常值及其意义

心电图各波段正常值及其意义心电图是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并以图形化形式表示出来的一种医学检查方法。

心电图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变化,可以帮助医生判断心脏的运作状况,诊断是否存在心脏疾病等方面提供依据。

在心电图中,不同的波形代表着不同性质的信号,因此,对于不同波段的正常值及其含义的了解非常重要。

P波P波是心电图中表示心房收缩的第一个正波,又称为房性波。

正常情况下,P波的时长约为0.08秒,振幅不超过0.25毫伏。

P波的主要作用是激发心室的收缩,如果P波出现异常,则可能表示存在心房颤动等问题。

PR间期PR间期是心电图中表示房室结和希氏束的传导时间,即心房收缩结束后到心室收缩开始之间的时间间隔。

正常情况下,PR间期的时长为0.12-0.2秒,如果PR间期时间过短,则可能出现房室早搏等问题。

如果PR间期时间过长,则可能出现房室传导阻滞等问题。

QRS波QRS波是心电图中表示心室的电活动的波段,它由三个波组成,分别是Q波、R波和S波。

正常情况下,QRS波的时间一般在0.06-0.1秒之间,振幅不超过1.5毫伏。

如果QRS波形态异常,则可能表示存在心室肥大、心室内传导阻滞等问题。

ST段ST段是从QRS波的末尾到T波的起点之间的时间段,它通常被用来观察心室的充电状态和失衡情况。

正常情况下,ST段应该水平,如果出现明显的抬高或降低,则可能表示存在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等问题。

T波T波是心电图中表示心室舒张的波段。

正常情况下,T波呈现一个向上的圆顶形状,时间一般在0.15秒以内,振幅在0.5毫伏以内。

如果T波出现异常,则可能表示存在心肌缺血、心肌炎症等问题。

以上就是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值及其意义。

对于医学工作者和患者来说,了解这些数据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心脏的电活动变化,对于预防和诊治心脏疾病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心电图各波段正常值及其意义

心电图各波段正常值及其意义

心电图各波与波段的正常值及异常的临床意义(2011-01-18 20:19:36)原文地址:心电图各波与波段的正常值及异常的临床意义作者:千里之外广西医科大学三附院实习生、轮转生教案一、P波P波是心房的除极波。

起始部分为右房除极所形成,后半部分主要由左房除极所形成。

正常P波矮小,顶稍圆钝或伴小切迹, 其时限<0.11s。

电压:肢导联<0.25mV,胸导联<0.20mV。

当P波方向不符合窦性P波标准、电压过高或时限过宽时为P波异常。

P波异常:1、P波增宽:P波时限≥0.11s为增宽。

P波时限≥0.11s,<0.12s称房内传导延缓。

P波时限≥0.12s,称房内传导阻滞。

典型增宽P波称二尖瓣P波,其时限≥0.12s,呈M形或双峰样,峰间距≥0.04s,部分可呈圆顶形。

此改变一般在I、aVL、V3-V6导联较明显。

aVR导联多呈W形。

P波增宽的临床意义:(1)左房肥大或扩大:可由“风心”二尖瓣狭窄,或二尖瓣狭窄伴闭锁不全引起。

也可见于部分引起左房长期负荷过重的“先心”、左心衰竭等。

(2)左房负荷过重:冠心病时,可因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增高而引起左房内压力增高使P波增宽;急性左心衰竭致左房压力增高使P波增宽;单纯二尖瓣返流早期左房负荷过重使P波增宽。

这几种情况心房大小均可正常。

(3)房内传导延缓和阻滞:当房内前结间束的左房分支—巴赫曼氏束(Bachmann)出现传导延缓或阻滞时,激动在房内传导顺序改变或传导时间延长,从而P波增宽。

此情况多见于老年人,属老年性传导纤维退行性变所致。

(4)心房梗死:心房梗死可使心房除极顺序改变,除极时间延长,P波增宽,并有P-R段偏移。

(5)房性异位节律:房性心律心房除极顺序改变,心房激动传导最初主要为心房肌间传导,使除极时间延长,P波增宽。

2、P波电压增高:正常P波较低钝,电压<0.25mV ,当P波在II、III、aVF 导联呈顶尖型,时限正常,电压大于0.25mV,如V1导联正向部分P波电压>0.20mV (国家考试中心用0.15mV),双向时≥0.30mV (国家考试中心用0.20mV)称肺型P波。

心电图各波段正常值及其意义教学文案

心电图各波段正常值及其意义教学文案

心电图各波与波段的正常值及异常的临床意义(2011-01-18 20:19:36)原文地址:心电图各波与波段的正常值及异常的临床意义作者:千里之外广西医科大学三附院实习生、轮转生教案一、P波P波是心房的除极波。

起始部分为右房除极所形成,后半部分主要由左房除极所形成。

正常P波矮小,顶稍圆钝或伴小切迹 , 其时限<0.11s。

电压:肢导联<0.25mV,胸导联<0.20mV。

当P波方向不符合窦性P波标准、电压过高或时限过宽时为P波异常。

P波异常:1、P波增宽:P波时限≥0.11s为增宽。

P波时限≥0.11s,<0.12s称房内传导延缓。

P波时限≥0.12s,称房内传导阻滞。

典型增宽P波称二尖瓣P波,其时限≥0.12s,呈M形或双峰样,峰间距≥0.04s,部分可呈圆顶形。

此改变一般在I、aVL、V3-V6导联较明显。

aVR导联多呈W形。

P波增宽的临床意义:(1)左房肥大或扩大:可由“风心”二尖瓣狭窄,或二尖瓣狭窄伴闭锁不全引起。

也可见于部分引起左房长期负荷过重的“先心”、左心衰竭等。

(2)左房负荷过重:冠心病时,可因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增高而引起左房内压力增高使P波增宽;急性左心衰竭致左房压力增高使P波增宽;单纯二尖瓣返流早期左房负荷过重使P波增宽。

这几种情况心房大小均可正常。

(3)房内传导延缓和阻滞:当房内前结间束的左房分支—巴赫曼氏束(Bachmann)出现传导延缓或阻滞时,激动在房内传导顺序改变或传导时间延长,从而P波增宽。

此情况多见于老年人,属老年性传导纤维退行性变所致。

(4)心房梗死:心房梗死可使心房除极顺序改变,除极时间延长,P波增宽,并有P-R段偏移。

(5)房性异位节律:房性心律心房除极顺序改变,心房激动传导最初主要为心房肌间传导,使除极时间延长,P波增宽。

2、P波电压增高:正常P波较低钝,电压<0.25mV ,当P波在II、III、aVF 导联呈顶尖型,时限正常,电压大于0.25mV,如V1导联正向部分P波电压>0.20mV (国家考试中心用0.15mV),双向时≥ 0.30mV (国家考试中心用0.20mV)称肺型P波。

心电图各波及波段的正常值及异常的临床意义

心电图各波及波段的正常值及异常的临床意义

心电图各波与波段的正常值及异常的临床意义一、P波P波是心房的除极波。

起始部分为右房除极所形成,后半部分主要由左房除极所形成。

正常P波矮小,顶稍圆钝或伴小切迹 , 其时限<0.11s。

电压:肢导联<0.25mV,胸导联<0.20mV。

当P波方向不符合窦性P波标准、电压过高或时限过宽时为P波异常。

P波异常:1、P波增宽。

P波时限≥0.11s为增宽。

P波时限≥0.11s,<0.12s称房内传导延缓。

P波时限≥0.12s,称房内传导阻滞。

典型增宽P波称二尖瓣P波,其时限≥0.12s,呈M形或双峰样,峰间距≥0.04s,部分可呈圆顶形。

此改变一般在I、aVL、V3-V6导联较明显。

aVR导联多呈W形。

P波增宽的临床意义:(1)左房肥大或扩大。

可由“风心”二尖瓣狭窄,或二尖瓣狭窄伴闭锁不全引起。

也可见于部分引起左房长期负荷过重的“先心”、左心衰竭等。

(2)左房负荷过重。

冠心病时,可因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增高而引起左房内压力增高使P波增宽;急性左心衰竭致左房压力增高使P波增宽;单纯二尖瓣返流早期左房负荷过重使P波增宽。

这集中情况心房大小均可正常。

(3)房内传导延缓和阻滞。

当房内前结间束的左房分支—巴赫曼氏束(Bachmann)出现传导延缓或阻滞时,激动在房内传导顺序改变或传导时间延长,从而P波增宽。

此情况多见于老年人,属老年性传导纤维退行性变所致。

(4)心房梗死。

心房梗死可使心房除极顺序改变,除极时间延长,P波增宽,并有P-R段偏移。

(5)房性异位节律。

房性心律心房除极顺序改变,心房激动传导最初主要为心房肌间传导,使除极时间延长,P波增宽。

2、P波电压增高。

正常P波较低钝,电压<0.25mV ,当P波在II、III、aVF导联呈顶尖型,时限正常,电压大于0.25mV,如V1导联正向部分P波电压>0.20mV (国家考试中心用0.15mV),双向时≥ 0.30mV (国家考试中心用0.20mV)称肺型P波。

如V1等胸导联P波电压增高,且大于II、III、aVF导联的电压时常称为先心性P波(先心性P波时II、III、aVF导联的P 波电压可正常)。

心电图各波段的名称、意义、正常值及相关异常的意义之欧阳数创编

心电图各波段的名称、意义、正常值及相关异常的意义之欧阳数创编
V1,V2无q波
≥0.04
<1/4R
> 1/4R
心肌坏死、纤维化
R峰
时间
V1-2≤0.04
V5-6≤0.05
V1-2>0.04右室肥厚
V5-6>0.05 左室肥厚
QRS
0.06-0.10
(60-100bpm)
>0.12
左室肥大(0.10-0.11)
室内传导阻滞
室性搏动
高钾血症
左室相关:
RV5,V6≤2.5、RI≤1.5
各胸导联均<0.8
肥胖、气胸、
心包积液
V1:rS,V3:RS,
V5: qR
J 点
QRS与ST交点
多在等电线、随S-T偏位而移位
ST

心室缓慢复极时间
长Q-T间期综合症
心肌缺血
低钙血症
心室早期复极化
高钙血症
下移:各导联≤0.05
抬高:肢导/ V4~V6≤0.1
V1~2≤0.3,V3≤0.5
超过正常限度
心电图各波段的名称、意义、正常值及相关异常的意义
时间:2021.03.02
创作:欧阳数
名 称
意 义
形态、 时间(s)
电压(mV)
正常值
延长
缩短
正常值Βιβλιοθήκη 增高(抬高)降低(压低)P波
心房除极
<0.12(切迹峰距<0.04)
I,II,aVF,V4-6直立,aVR倒置
左房大
房内传导阻滞
无临床意义
肢导<0.25
高钙血症
低温
短QT综合征
时间:2021.03.02
创作:欧阳数

心电图中的基本波形及其解读

心电图中的基本波形及其解读

心电图中的基本波形及其解读心电图是用来记录人体心脏电活动的一种常见的检查方法。

通过对心电图波形的解读,可以了解心脏健康状况,诊断心脏病变等。

本文将介绍心电图中的基本波形及其解读。

1. P波: P波是心房除极的电活动,代表心房肌收缩。

正常情况下,P波应为0.05-0.12秒,且形态稳定,振幅不超过0.25mV。

如果P波高尖或者宽大,可能是心房负荷过重或者房室传导阻滞。

2. QRS波群:QRS波群是心室除极的电活动,代表心室肌收缩。

正常情况下,QRS间期应为0.06-0.1秒,且形态对称,振幅不超过0.5-1.5mV。

如果QRS波群宽大、形态异常或者振幅过高,可能是心室肥厚、传导阻滞、束支阻滞等。

3. ST段: ST段是心室肌复极的过渡阶段,代表心室肌的舒张。

正常情况下,ST段应与基线平行,不应有明显的抬高或者压低。

ST段抬高可能是心肌缺血,ST 段压低可能是心肌缺氧。

4. T波: T波是心室复极的电活动,代表心室肌的舒张。

正常情况下,T波应为0.16秒以下,振幅一般不超过5mV。

T波高大可能是心室肥厚或者高血钾,T波低平可能是心肌缺氧或者低血钙。

5. U波: U波是一种无明确解释的小型波,通常在暂停一段时间后出现在T波之后。

U波的出现可能是心肌缺血、低血钾、低血镁等情况。

除了上述基本波形外,心电图中还有一些特殊波形需要关注:1. 室性早搏:P波提前消失,QRS波群提前出现,形态与正常QRS波群不同。

有时可能没有P波或者P波变形。

室性早搏可能是心室异位起搏点激动引起的,需要监测是否频繁发生。

2. 房室传导阻滞:表现为P波与QRS波群之间的PR间期延长。

可以根据延长的程度将其分为一度、二度和三度传导阻滞。

3. 心房颤动:心房颤动时,心电图上没有规则的P波,而是出现许多不规则的F波。

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有可能导致心脏无效搏动,需要及时处理。

4. QT间期延长: QT间期是心室除极和复极的时间。

心电图各波段的命名及正常值

心电图各波段的命名及正常值
QRS低电压:肢导 mv; 胸导mv。 Q波的正常值:时间<0.04秒;深度< 1/4R波;
V1V2无q波;avR的Q波无意义
3.T波:代表心室的快速复极阶段
方向:与QRS波群的主 波方向一致;
T波在I、II、V4~6向上, aVR向下;假设V1向上, 那么V2~6就不应向下。 电压: ≥ 1/10R 形态:顶端圆钝光滑、
7.ST段:代表心室的早期复极期, 一般位于等电位线上。
抬高: < mv;〔V1V2 < 0.3mv;V3 <0.5mv〕 压低: < mv;
波:T波之后0.02~0.04″出现的振幅较小的 波,方向与T波一致。多见于胸导,尤其 是V3,其机理目前不明。
怎样阅读心电图:
1.心电图方格纸的意义:
=300大格/R~R〔P~P〕大格
心率不规整时:
计算10s或20s内P波或R波个数,
分别乘以6或3;
3心律:冲动的起源及节律。
4顺序分析P-QRS-T。
1.P波: 代表左右心房除极的电位变化
电压: 肢导mv;
胸导mv;
时间: s;
形态:
方向:P I、II、III、avF直立
P avR倒置
• QRS波群:代表左右心室除极的电位 变化;
命名:Q波 P波之后第 一个负向波;
R波 P波之后第 一个正向波;
S波 R波之后第 一个负向波;
s;
形态: 肢导: I、II、III及avF以正向波主;
心电图纸由横竖均为1mm间隔的小方
格组成。为了便于使用,国际上做了统 一的规定:
横向:时间。走纸速度为25mm/s,每1
S;
纵向:电压。外加1mV的电压基线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电图各波与波段的正常值及异常的临床意义(2011-01-18 20:19:36)原文地址:心电图各波与波段的正常值及异常的临床意义作者:千里之外广西医科大学三附院实习生、轮转生教案一、P波P波是心房的除极波。

起始部分为右房除极所形成,后半部分主要由左房除极所形成。

正常P波矮小,顶稍圆钝或伴小切迹 , 其时限<0.11s。

电压:肢导联<0.25mV,胸导联<0.20mV。

当P波方向不符合窦性P波标准、电压过高或时限过宽时为P波异常。

P波异常:1、P波增宽:P波时限≥0.11s为增宽。

P波时限≥0.11s,<0.12s称房内传导延缓。

P波时限≥0.12s,称房内传导阻滞。

典型增宽P波称二尖瓣P波,其时限≥0.12s,呈M形或双峰样,峰间距≥0.04s,部分可呈圆顶形。

此改变一般在I、aVL、V3-V6导联较明显。

aVR导联多呈W形。

P波增宽的临床意义:(1)左房肥大或扩大:可由“风心”二尖瓣狭窄,或二尖瓣狭窄伴闭锁不全引起。

也可见于部分引起左房长期负荷过重的“先心”、左心衰竭等。

(2)左房负荷过重:冠心病时,可因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增高而引起左房内压力增高使P波增宽;急性左心衰竭致左房压力增高使P波增宽;单纯二尖瓣返流早期左房负荷过重使P波增宽。

这几种情况心房大小均可正常。

(3)房内传导延缓和阻滞:当房内前结间束的左房分支—巴赫曼氏束(Bachmann)出现传导延缓或阻滞时,激动在房内传导顺序改变或传导时间延长,从而P波增宽。

此情况多见于老年人,属老年性传导纤维退行性变所致。

(4)心房梗死:心房梗死可使心房除极顺序改变,除极时间延长,P波增宽,并有P-R段偏移。

(5)房性异位节律:房性心律心房除极顺序改变,心房激动传导最初主要为心房肌间传导,使除极时间延长,P波增宽。

2、P波电压增高:正常P波较低钝,电压<0.25mV ,当P波在II、III、aVF 导联呈顶尖型,时限正常,电压大于0.25mV,如V1导联正向部分P波电压>0.20mV (国家考试中心用0.15mV),双向时≥0.30mV (国家考试中心用0.20mV)称肺型P波。

如V1等胸导联P波电压增高,且大于II、III、aVF导联的电压时常称为先心性P波(先心性P波时II、III、aVF导联的P波电压可正常)。

肺型P波常见于右房肥大、右房负荷过重及房内传导阻滞。

先心性P波常见于先天性心脏病。

P波增高(肺型P波)的临床意义:(1)右房肥大或扩大:见于肺心病、先天性心脏病及三尖瓣狭窄等。

(2)右房负荷过重:急性肺部实变性疾病、肺梗塞等可使右心室负荷过重间接引起右房负荷过重,常可见到肺型P波;各种原因使血液回流过快过多均可使右房负荷增加P波电压增高。

如运动试验当心率达到110次/分左右时,部分人可出现肺型P波,输液过快也可出现肺型P波。

(3)房内阻滞:主要是右房内阻滞,可见肺型P波。

(4)其它原因:“甲亢”、低血钾、交感神经张力过高心动过速也可见到肺型P波。

3、P波电压降低及其临床意义:各个导联P波振幅均低于0.05mV称P波电压降低。

常见于高血钾、甲状腺机能低下。

严重高血钾可使P波不清或消失,称窦室传导,与高血钾时心房肌麻痹有关。

4、PtfV1值异常(V1导联P波终末电势):正常PtfV1值≥-0.03mm.s,当PtfV1值≤-0.04mm.s为异常,表示左房肥大、左房负荷过重或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时负值可增大,心衰改善后负值变小或恢复正常。

但应注意高1、2肋间负值常增大,记录心电图时应正确放置电极。

二、P-R间期P-R间期是指从P波起点至QRS起点的时间间距,也就是从心房激动开始到心室激动开始所需的时间,称房室传导时间。

P-R间期正常值:正常P-R间期为0.12~0.20s 。

这是指心率在70次/分以下时成年人的正常值。

不同心率节段P-R间期的最高值不同,71~90次/分为0.19s,91~110次/分为0.18s,111~130次/分为0.17s,131次/分以上为0.16s。

此外,小孩又比成年人小,按17~14岁、13~7岁、6~1.5岁与1.5岁以下分成4个年龄组,各个年龄组比成年人依此小0.01s,同一年龄组不同心率节段又依此0.01s。

凡超过其最高值或小于0.12s(小儿除外)为异常。

1、P-R延长:是指P-R间期超过该心率的最高值0.01s。

如心率≤70次/分时,P-R间期≥0.21s为P-R延长。

P-R间期延长的意义:(1)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对青少年、儿童应考虑有心肌炎可能,成年人除了考虑心肌炎外还要考虑有无心肌缺血或心肌损害,老年人可为结间束传导纤维退行性变致传导延缓。

但短时间内明显延长大于0.04s,即使不到0.21s,也称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无论哪个年龄组意义相同。

(2)迷走神经张力过高:迷走神经张力过高常见于成年人,多为一过性,同时伴有心动过缓。

动态心电图可见夜间心率慢时P-R 间期延长,心率快时P-R间期正常。

当节律不整R-R长时P-R延长,R-R短时P-R短,或R-R长时P-R正常,R-R短时P-R延长,则为分别称为慢频率依赖性或快频率依赖性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3)干扰性P-R延长:房性早搏发生较早又能下传,常见干扰性P-R延长。

插入性室性早搏或交界性早搏,也常使其后一个窦性P波下传时P-R延长。

(4)房室结内慢径路持续下传或结内快慢径路交替传导:这是一种较少见的P-R 间期延长。

其延长幅度较大,常在0.30s,特别0.40s以上。

结内快慢径路交替传导时,长的与短的P-R间期一般固定,偶尔呈文氏型传导而又无P波脱漏。

房室结内慢径路持续下传或房室结内快慢径路交替传导时,如快径路无P-R延长,通常只说明房室结内双径路存在,如快径路也P-R延长或快慢径路呈文氏型改变,意义同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5)同步一度双束支传导阻滞:一般先出现一侧束支阻滞,然后转变为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同步一度双束支传导阻滞多由心肌缺血或心肌损害所致。

2、P-R间期缩短:P-R间期随心率增快而有所缩短,但12岁以上的正常儿童一般不应<0.12s(少数正常成年人P-R间期可缩短至0.11s),12岁以下儿童心率快时稍缩短应视为正常,特别1岁以内小孩在心动过速达130次/分以上时,P-R 间期可小至0.10s,甚至0.08s。

P-R间期缩短的意义:(1)短P-R征:是P-R间期缩短最常见的一种。

其心电图表现为:P-R<0.12s,QRS时限正常,QRS起始处无δ波,通常诊为短P-R征。

以前均诊断为L-G-L综合征,即所谓变异性预激综合征。

目前有作者认为:有反复发作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者,考虑为L-G-L综合征,属有James束参与的折返性心动过速。

近年来经电生理研究证实所谓L-G-L综合征并无预激现象,属房室结内双径路中快径路的极端表现。

之所以引起折返与旁路或结内双径路有关,James束并未参与折返,不应称为预激综合征。

因此,单纯短P-R征无明显临床意义。

(2)房室交界性心律:房室交界性心律如QRS前有逆行P波时,P-R间期固定,并<0.12s。

如有明显前向传导阻滞,P-R间期可≥0.12s,个别可呈一度AVB,与心房下部心律难以区分。

动态心电图长程记录,通常可区分。

(3)各种不同类型的预激综合征(A、B、C型):P-R间期缩短、QRS增宽、QRS 起始处有δ波,称为“预激三联征”。

P-J间期正常,一般≤0.27s(有用0.26s),如为间歇性预激则与同导联正常下传的P-R间期一致。

有将“三联征”+ P-J间期正常+ST-T改变称为预激“五联征”。

三、P-R段:P-R段是自P波终点至QRS波起点这段时限,代表激动通过房室结-希-浦系统的总时间,主要反映激动在心房内的传导时间。

通常P-R段在等电位线上,时限0.06s~0.14s。

正常情况下P波时限/P-R段时限应在1.0~1.6之间。

P-R段异常的意义:1、P-R段移位:心动过速时P-R段可呈下斜型压低, P波增高时增高导联的P-R 段可呈下斜型压低。

如P-R段抬高或水平型压低有可能为心房梗死。

2、P波时限/P-R段时限>1.6时,则提示左房肥大。

3、P-R段延长。

I度AVB时,一般P-R段延长,P波时限/P-R段时限<1.0。

四、QRS波群QRS波群是心室除极向量环投影在各导联轴上所形成的综合波群。

其形态、时限、电压有一定正常范围。

1、QRS波群电压:QRS波电压一般观察以下指标:正常QRS电压:RV5及RV6<2.5mV(小儿<3.5mV),SV1V2<2.1mV,RV5+SV1<3.5mV(女)、4.0mV(男),RV1<1.0mV(小儿<1.5mV), RV1+SV5<1.2mV,V3导联R+S<6.0mV, RI<1.5mV,RaVR<0.5mV,RaVL<1.2mV,RaVF<2.0mV,RII<2.5mV,RI+SIII<2.5mV。

此外,还要求V1导R/S<1,V5导R/S>1,aVR导R/Q<1;正常情况下V1-V4或V5导联R波电压应逐搏增高,无明显顺钟向转时RV3电压应>0.3mV; V2~V6导联的S波应逐搏减少或过度到无S波。

V3导联呈RS型,称过度型。

凡不符合上述数值范围均为异常。

(1)QRS电压增高及意义:QRS电压高于上述正常值称电压增高。

R波电压增高,部分可见于正常人,部分见于心室肥大,部分见于束支阻滞、预激综合征、室内差异传导及室性异位搏动等情况。

①与左室肥大相关的电压增高:RV5或V6>2.5mV,SV1V2>2.1mV,RV5+SV1>3.5mV(女)、4.0mV(男),RI+SIII>2.5mV,RaVL>1.2mV,RaVF>2.0mV。

此外,RI>1.5mV,RV6>RV5,对左室肥大有很大意义,据报道几乎100%左室肥大。

(注意约50%心室肥大者无相关高电压表现)②与右心室肥大相关的电压增高:RV1>1.0mV(小儿<1.5mV),RV1+SV5>1.2mV,V1导R/S>1,V5导R/S<1。

此外,RaVR>0.5mV,aVR导R/Q>1时也是右室肥大的参考指标。

(2)QRS波电压降低及意义:肢导联各导QRS电压算术和均<0.5mV,即∑QRSI+II+III<1.5mV,称肢导联低电压;胸导联各导QRS电压算术和均<1.0mV (有用<0.7mV)称胸导联低电压。

V4-V6导联QRS电压低称左胸导联低电压。

I、aVL、V5-V6导联QRS电压低称左侧导联低电压。

肢导联低电压或胸导联低电压的意义:①部分见于正常人,特别肥胖者。

②四肢及胸壁皮肤水肿、胸腔积液、胸腔积气、心包积液或肺气肿时常见肢导联低电压。

大量胸腔积液或积气时可表现出左胸或左侧导联显著低电压,QRS电压常<0.5mV。

③心包炎、心肌炎、心肌梗死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