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地理二轮专题---植被保持水土涵养水源
2020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七)植被课件
B.高山冰雪带
C.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
D.常绿阔叶林带
(2)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 2 000~3 000 米处( )
A.大气温度较低
B.生物生产量较低
C.土壤含水量较低
D.地表径流量较小
解析: 第(1)题,气温升高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常绿阔叶林带和山地 针阔叶混交林带海拔较低,气温较高,且处于山地东坡,为迎风坡,降水多, 流水侵蚀加剧,森林植被也大量吸收土壤中的磷元素,故这两个森林带不可能 是土壤中磷高累积区;高山冰雪带海拔高,土层浅薄,且气温低,冻土使水分 难以下渗,故土壤中磷累积少;高山草甸带位于高山冰雪带以下,高山冰雪融 水使得该带土壤中水分含量丰富,且气温较低,蒸发弱,故为磷高累积区。第
的影响是( )
A.增加土壤有机质
B.增加北京降水量
C.减少沙尘暴频次
D.减缓城区热岛效应
解析: 第 3 题,读图可知,海拔 1 100 米至 2 500 米的森林带,水分条件 好,春季典型花卉种类较多;海拔较低地区花期最长;高海拔地区入春时间最 晚,所以花卉开花时间也最晚;从河谷地区到高海拔地区,热量和土壤条件越 来越差,短命植物花期越来越短,说明短命植物在恶劣条件下会缩短生活周期。 第 4 题,高山草甸带海拔高,促使春季植物种子萌发的主要水源为季节性积雪 融水;春季气温较低,高山永久性冰川几乎不会融化;春季该地的降水较少;
答案: (1)A (2)C
(2016·江苏卷)下图为某流域森林火灾后第 1 年、第 6 年两次相同降雨 条件下河流流量过程线图。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两次径流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
A.第 6 年的流量峰值大
B.第 1 年的流速峰值小
C.第 6 年的河流含沙量大
【专题突破】高考地理综合题:高考地理植被与环境的关系
【专题突破】高考地理综合题:高考地理植被与环境的关系及原因植被破坏与恢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Ⅲ卷微专题知识体系[核心知识必备]1.植被与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要素影响2.将“植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归纳整理,系统掌握——知识结构法必备知识1.陆地自然带的名称和分布陆地自然带气候类型典型植被热带雨林带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带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雨林热带草原带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热带荒漠带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荒漠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2.水源——河流。
土壤。
植被适应环境的能力(某种具体的植被)。
人类活动。
3.影响生物种类多样的因素(1)气候:热量和降水。
(2)地形:类型复杂多样;海拔高,气候垂直差异显著。
(3)生存空间:面积大,且自然条件差异大。
(4)封闭程度(独特物种必用)。
(5)天敌情况、灾害污染情况。
(6)人类活动影响:开发早晚;距人类活动远近。
(7)优势物种。
4.植被形态与自然环境的关系(1)植被不适应环境——分布稀疏:说明该地地区不具备植物生长的条件。
从气候、地形、水文、土壤等方面分析。
(2)植被适应环境——能生长的植被:说明生长在该地区的植被具备适应该地区环境(尤其是恶劣环境)的能力。
主要从根、叶、茎分布特点、植被形态、生长速度等方面分析植被是如何适应当地环境(尤其是恶劣环境)特点的。
①根系发达:可耐旱、耐贫瘠和抵抗强风。
②叶子:叶片厚,有蜡质层,反射阳光,减少蒸发,可抗旱;叶子细小可防蒸发、防热量散失。
③茎:粗壮,储水量大;倾斜,说明当地风力大。
④分布特点:簇状匍匐在地面,植株低矮,可防强风、保暖、耐土壤贫瘠。
⑤花色鲜艳:可吸引动物为其传播花粉。
⑥生长速度快:可适应当地气温暖季短或雨季短。
一、植被类型1、木本——森林:(1)形态:乔木(高大树干,具有地带性)、灌木(树干矮小,丛生,不具有地带性)。
(2)陆地分布:针叶林、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红树林、珊瑚岛常绿林、稀树草原和灌木林。
高考地理第二轮专题复习选择题模拟演练:题型解读专项练(二)(含解析)
2020届高考地理第二轮专题复习选择题模拟演练题型解读专项练(二)如图中a为纬线,Q是昏线与a的交点。
读图,完成1~2题。
1.若5月22日,Q点不存在,则a的纬度可能为( )A.20°N B.40°NC.60°N D.80°N2.当Q地位于北半球低纬时,可能的月份及时刻是( )A.12月、17时30分B.9月、17时B.6月、4时30分D.4月、5时解析:第1题,Q是昏线与纬线a的交点,若5月22日,Q点不存在,则a纬线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
该日太阳直射点纬度约是15°N,出现极昼现象的纬线约是75°N,a的纬度应大于75°,纬度可能为80°N,D项正确。
第2题,Q是昏线与纬线a的交点,当Q 地位于北半球低纬时,昏线与经线交点的时刻应是18时前后,C、D 两项错误。
9月份太阳直射点靠近赤道,低纬地区昏线与经线交点的时刻接近18时,不可能是17时,B项错误;可能的月份是12月,时刻是17时30分,A项正确。
答案:1.D 2.A阿克苏河流域位于天山中段西部南麓地区,塔里木盆地北缘。
下图示意阿克苏河流域冰川面积分布。
据此完成3~4题。
3.阿克苏河流域冰川的分布特征是 ( )A.该地夏季0 ℃等温线分布高度约在4 500 m附近B.该地冰川面积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加C.海拔5 000 m处的冰川面积约为海拔4 000 m处的2倍D.冰川面积最大处分布在海拔4 500 m左右4.阿克苏河流域径流量( )A.主要来源于季节性积雪融水B.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均较大C.主要集中在气温较高的夏季D.随全球气候变暖将持续增加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该地的冰川最低海拔在3 000 m附近,说明夏季0 ℃等温线分布高度约在3 000 m附近,A项错误;该地冰川面积随海拔的升高先增加后减少,B项错误;冰川面积最大处分布在海拔4 500 m左右,C项错误,D项正确。
2023年海南高考地理真题(含答案)
2023年海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地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人口重心是指区域空间中人口数量可维持空间均衡的受力点,其时序变化可反映区域发展的空间演变轨迹。
随着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等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区域内人口重心迁移明显。
图示意1978—2018年我国中部和西部地区人口重心迁移轨迹。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下列关于2003-2008年我国中部和西部地区人口重心迁移的描述,正确的是()A. 人口重心移动速度西部小于中部B. 人口重心移动距离西部大于中部C. 中部人口重心向西北移动D. 西部人口重心向东南移动2. 对我国中部地区1978-2018年人口重心迁移影响相对较小的是()A. 中部地区人口外流B. 中部地区城市群发展C. 中部地区跨境贸易D. 中部地区矿产资源开发答案:1. B 2. C岭南某古村落地处滨水低地,因势而建,内修墩塘,外防水患,形成具有“堤围护村,墩塘相间,墩上立宅,基上种桑,塘中养鱼”景观特征的散村聚落结构(左图)。
右图为该古村落的堤围及水闸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下列示意图中,符合该村落空间结构特征的是()A. AB. BC. CD. D4. 右图中水闸的主要功能是()A. 抵御外敌B. 蓄水发电C. 防洪排涝D. 美化环境答案:3. D 4. C水源涵养是指生态系统通过其特有结构与水相互作用,将水分保持在生态系统的过程与功能。
海南岛降水量呈现东部多、西部少的特点。
图示意1996-2020年海南岛降水量、蒸散量、水源涵养量的年际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水源涵养量与蒸散量的变化趋势相反B. 水源涵养量与降水量的变化趋势相反C. 水源涵养量与蒸散量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D. 水源涵养量与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6. 据材料推测,海南岛水源涵养量的分布特征是()A. 东部低西部高B. 东部高西部低C. 自北向南递减D. 自南向北递减答案:5. D 6. B气候变化造成的不利影响在空间分布上是不均匀的,一些低收入国家和地区因全球变暖引起海平面上升而受到不利影响,他们的碳排放总量和人均量都很小,但其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受到的影响很大。
2023年江西省九江市高考地理二模试卷+答案解析(附后)
2023年江西省九江市高考地理二模试卷近年来,我国Y集团的新能源汽车开始走向海外,虽售价高,但仍受热捧。
今年Y集团的首个海外乘用车工厂正式落地泰国,将采用国际最先进的汽车技术,预计于2024年开始运营,年产量15万台,其中1万台投放到泰国市场。
泰国是东盟的重要成员国,拥有配套较完整的传统汽车生产基地。
近年来更是与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经济表现活跃。
据此完成各小题。
1. Y集团新能源汽车在海外市场受热捧,主要得益于( )A. 技术先进B. 营销力强C. 性价比高D. 品牌度高2. 泰国引入Y集团最主要的目的是( )A. 增加税收收入B. 增加就业岗位C. 引进外资投入D. 促进产业升级3. Y集团在泰国建厂,最看重泰国的( )A. 市场规模大B. 出口能力强C. 劳动力廉价D. 经济水平高人口学上一般以每100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数目来衡量性别比。
图示意我国1950-2100年出生性别比变化(含预测),据此完成各小题。
4. 我国出生性别比最高的时段是( )A. 1975-1985年B. 1990-2000年C. 2000-2010年D. 2015-2025年5. 导致20世纪80年代我国出生性别比变化的主要原因有( )①生育观念改变②医疗技术影响③生育政策改变④经济快速发展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②④6. 我国现阶段的人口性别结构形势,将会( )A. 导致男性初婚年龄下降B. 利于社会治安环境改善C. 促进女性生存权益提升D. 扩大区域社会经济差距火龙卷是指裹挟着大火的龙卷风,可形成数十米高的火柱,它旋转移动着,所经之处一片灰烬。
地气温差、摩擦力等是影响火龙卷产生的重要因素。
图2为火龙卷景观,据此完成各小题。
7. 以下气温分布状况与火龙卷发生时相似的是( )A. B.C. D.8. 火龙卷多发生在( )A. 山地乔木林B. 高原草地C. 平原灌木林D. 沿海滩涂土壤饱和导水率是反映径流入渗和水分渗漏快慢的重要参数,主要与土壤疏松度密切相关。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植被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知识讲解
植被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相关课标及考纲:水循环环节与过程;说文解字“木”森林的作用湿地的作用水循环,地表径流,下渗,地下水,概括的讲是:植被保持水土机制:一是林冠(枝叶)截留降水,减少雨滴冲击表土,避免土壤颗粒被击碎;二是减少了到达地面的降水量,从而减少了地表径流,减少的地表侵蚀。
涵养水源的机制:枯枝落叶有吸纳水分和延缓地表径流的作用,从而增加了雨水下渗。
有植被的土壤,孔隙多,可储蓄更多的水分,先说水土保持机制:植被是乔灌草本植物的统称,植被的地上部分尤其是高大乔林的树冠,具有截留降雨的作用,非常明显,见有关“林冠截留”的文献,太多了。
截留后,阻止了雨滴击溅表土,避免了土壤颗粒被击碎;另一方面,大大减少了落到地面的降雨量,从而减少了地表径流量,也从而减少了土壤侵蚀量。
地表的枯落物层也有吸持水分的作用和保护表土的作用。
因而植被的林冠层和地表的枯落物层构筑了两道防线。
水源涵养机制:凡有植被的地方,一是表层枯落物层具有吸持水分和阻延地表径流的作用,从而极大地促进了雨水的下渗,而不会形成“水冲土跑”而流失的局面。
另一方面有植被的地表层,有机质丰富,土壤颗粒结构好,总孔隙度高,可使土壤含水量达到更高值,也易于使水分下渗当降落到森林中的雨水,首先落到乔木的林冠层,一部分由于林木的枝条、叶子、树干表面吸引和雨水的重力的均衡作用而被吸附着,这部分水称为林冠截留水,约占降水量的10%-30%,当雨滴汇集扩大到重力超过树体表面吸附力时,即从林冠落到林地。
从林冠下落和透过林冠直接降落到林地的雨水其中一部分又被枯枝落叶层吸附,称枯枝落叶截留水,一般枯枝落叶层吸水量可达本身重量的2-4倍。
林冠和枯枝落叶截留水在降雨停止后,就会逐渐蒸发散失到大气中去。
透过林冠和枯枝落叶层后的降水大部分直接从土壤孔隙渗入到土层中,渗入到土层中的水量主要决定于土壤的孔隙度。
土壤的孔隙度决定于土壤中的根系、腐烂的根的孔穴、小动物的洞穴这些孔隙吸水后主要受重力作用的支配,慢慢下渗,直到不透水层才会从岩石中出来。
【2021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水圈(2)含答案
2021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水圈(2)下面是我国两地潜水埋藏深度年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①、②两地可能分别位于A. 东北平原、长江三角洲B. 江南丘陵、华北平原C. 珠江三角洲、黄土高原D. 云贵高原、准噶尔盆地2.图中M处A. 受台风影响,降水多,潜水埋藏浅B. 受准静止锋影响,降水多,潜水水位高C. 受副高影响,降水少,潜水水位低D. 受冬季风影响,降水少,潜水埋藏深河流中冰块阻塞水流造成水位上涨的现象,称为凌汛。
下图为我国东北平原某河流甲、乙两处水文站2019年记录的即时流量数据(时间点为北京时间13点)。
该河流春秋两季有凌汛现象,且仅出现在甲乙之间河段,该河段长约200千米。
该河段结冰期流量来自冰下水流,河面冰层及周边积雪融化,造成流量增大。
据此完成3-5题。
3.与乙相比,甲水文站所在河段A. 纬度高,海拔高B. 纬度高,海拔低C. 纬度低,海拔高D. 纬度低,海拔低4.4月下旬,乙水文站流量变小,其原因是周边地区A.气温上升B. 气温下降C. 积雪面积变大D. 积雪面积变小5.甲乙之间发生凌汛的日期是A. 3月16日B. 4月1日C. 4月16日D. 5月1日奥里诺科河中下游流经奥里诺科平原,下游河面展宽,平均河槽深度为10-25米,水位年内变幅12米。
汛期出现奥里诺科河河水倒灌阿普雷河的现象,下游河段一年中有两次沙峰(含沙量的峰值),第一次沙峰出现在汛期的干支流涨水季节,第二次沙峰出现在汛后的干流退水期间。
如图示意奥里诺科河流域及其甲、乙水文站的位置及甲、乙水文站全年水位差(正值表示甲水文站水位高于乙水文站水位)。
读图,完成6-8题。
6.奥里诺科河水位年内变幅大的主要原因是A. 中下游流速缓慢B. 水系发达,支流众多C. 降水季节变化大D. 流域面积广7.奥里诺科河河水倒灌阿普雷河的现象最明显的月份是A. 3月B. 4月C. 9月D. 12月8.奥里诺科河第二次沙峰出现的原因是A. 淤积在各支流中的泥沙重新流入奥里诺科河B. 上游植被枯萎,土壤侵蚀严重C. 降水量集中且多暴雨,土壤侵蚀严重D. 中下游流速缓慢,泥沙淤积严重我国某河流每年12月至次年3月上旬,河道出现“连底冻”现象(从水面到河底全断面冻结成冰)。
2022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学案 热点专题——山水林田湖
高三地理热点专题复习——山水林田湖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多次提出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实施重要的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等。
一、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是指不同土地、水分条件下森林、农田、湖泊和草原各种生态系统在合理有效地管理和利用下形成的统一体。
一个区域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该地区生态系统的支撑和环境保护,而且这些生态系统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促进的。
二、生态修复的范围对山上与山下、地上与地下、上游与下游、陆地与海洋,生态系统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
三、山水林田湖草修复的具体措施四、生态修复的地位及作用地球上现存的自然生态系统,包括森林、草原、荒漠、湿地、河湖水域、海洋,大多处在不同的退化阶段,因而需要不同的对待和处置。
1.一小部分自然生态系统仍处在比较原始的状态,它们大多处在开发较晚的国家和地区。
由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一部分原始生态系统,如原始森林、原始草原,仍将成为人类开发利用的对象。
另一方面,由于人类社会生态意识的觉醒,对大部分原始生态系统实施或将要实施封闭式的保护,设立各种自然保护区或各种其他类型的保护地。
2.相当一部分自然生态系统处于轻度退化的状态,如有些森林已残缺稀疏,或转变为天然次生林。
对这些生态系统要在优先保护的前提下,加以适当的培育措施(抚育管理、促进更新等)进行生态保育或生态保护。
3.有一部分自然生态系统已经受到较严重的损伤或破坏,如过度砍伐、过度放牧、过度开垦导致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严重退化。
对这样的生态系统要采取较为强烈的修复措施,包括改造(如低效次生林改造)、改良(如草场改良)等措施,以改善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4.通过各种保护(如禁伐、禁垦、禁牧,生物多样性保护)、保育和修复措施,达到生态系统的复原和恢复重建的目的。
(1)在原来的自然生态系统已经彻底破坏或消失的土地上,需要采取决然的重建或新建的措施,如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退耕还湿地、造林种草,以仿造重建原有的生态系统(如果可溯源的话)或新建适合于当地自然条件的新人工生态系统。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五+植被与环境考点4+地方性分异规律
二轮复习专题练习——地方性分异规律(2022·安徽省芜湖市期末)土壤温度日较差是反映土壤水热关系的主要指标之一。
由于水的热容量远大于土壤土体本身,土壤水分含量和状态成为影响土壤温度日较差的主要因素。
下图示意山西省芦芽山南北坡林线土壤(10 cm深度)温度及其土壤温度日较差的季节变化。
据此完成1~3题。
1.芦芽山林线土壤温度日较差最小出现在土壤()A.完全冻结季B.完全解冻季C.冻融转换季D.温度最低季2.芦芽山南北坡林线土壤的水热关系()①土壤温度年较差南坡大于北坡②夏季土壤含水量南坡大于北坡③南北坡均水热同季④春季土壤含水量最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3.芦芽山南北坡林线土壤的水热差异体现了自然环境的()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地方性分异规律(2022·福建泉州质量检测)青海云杉林主要分布在祁连山海拔2 900~3 300 m之间,是该区域最高的森林带。
随着海拔的升高,云杉林群落内的幼苗高度结构、分布格局发生转变。
在海拔3 000 m以下,幼苗表现为随机分布,海拔3 100 m以上,幼苗呈现集群分布。
下图示意不同海拔青海云杉幼苗的高度结构。
据此完成4~6题。
4.各海拔幼苗分布的特点是()A.海拔3 300 m各高度幼苗差异较小B.海拔越高,幼苗的植株数量越少C.高于105 cm的幼苗分布较为均匀D.海拔越高,低于25 cm的幼苗越多5.林带低海拔处幼苗表现为随机分布,说明与高海拔处相比,低海拔处()A.降水总量更多B.热量条件更优C.种内竞争更弱D.灾害威胁更小6.推测海拔3 100 m以上幼苗呈现集群分布的主要原因是()A.云杉种间竞争较强B.植被覆盖度较低、光照强C.适宜生存区斑块化D.人类活动干扰较小(2022·四川乐山市模拟)下图为“我国甲、乙两山垂直带谱示意图”。
完成7~8题。
7.自然带①和②分别是()A.山地荒漠带亚高山草甸带B.山地荒漠带山地针叶林带C.山地草原带亚高山草甸带D.山地草原带山地针叶林带8.甲山2 000米南北坡植被差异体现出()A.垂直分异规律B.地方性分异规律C.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D.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2022·山东地理)图a示意黑龙江省一小型山间盆地景观。
2021新高考地理专题汇编(二)—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和生态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含解析
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草地总生物量包,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其中地下部分分为活根和死根生物量。
活根生物量比例可作为草地退化与否的敏感性指标。
下图示意三江源地区某草地生物量分配构成,M、N 代表该草地退化程度不同的两个阶段。
据此完成1—2题。
1.导致该地地上生物量低于地下生物量的主要原因是( )A.低温B.干旱C.强风D.盐碱2.从M阶段草地发展成为N阶段草地,表明该草地( )A.趋于退化B.趋于良好C.趋于稳定D.无法判断下图示意北半球山地垂直自然带与陆地水平自然带对应分布,据此完成3-4题。
3.图中四座山峰积雪冰川垂直高差最大的是( )A.友谊峰B.博格达峰C.木孜塔格峰D.珠穆朗玛峰4.影响四座山峰共有自然带分布高度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绝对高度B.相对高度C.纬度位置D.海陆位置下图为某山体的海拔剖面图及不同坡向年降水量变化图。
读图,完成5-6题。
5.下列对图示的分析,正确的是( )A.若在北半球,则常年受信风带控制B.从北侧登山比南侧容易C.随着海拔的升高降水量逐渐增大D.年降水量变化最大的范围位于山体南坡6.若该山体山麓地带的植被是地带性植被,则下列地区的自然带与该山体山麓自然带一致的是( )A.亚欧大陆内部B.非洲马达加斯加岛西部C.澳大利亚大分水岭的东北部D.巴西高原的东南部长白山保存着完整的从温带到极地的垂直分布植被景观(如图示意)。
长白山杜鹃花开每年5月从山麓开始,以每天15米的速度向高处滚动蔓延,经月余后“登上”山顶。
据此完成7-8题。
7. 图中长白山垂直植被景观保存较完整的原因是( )①相对高度大,水热垂直变化显著②开发早,人类培育大量树种③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④纬度跨度大,自然带类型丰富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8.影响长白山杜鸦花开时间差异的根本因素是( )A.地形B.热量C.光照D.降水下图为某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分布图。
读图,完成9-10题。
9.该山麓的荒漠属于( )A.热带荒漠B.温带荒漠C.高原荒漠D.极地荒漠10.该地可能位于( )A.利比亚南部B.智利北部C.哈萨克斯坦东部D.澳大利亚西部我国某地的蔬菜大棚,由于高强度的土地利用,大棚内的土壤逐渐退化。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试题:专题五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专题五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强化练时间:45分钟分数:90分一、选择题(共11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9·湖南衡阳八中一模]驼梁位于冀晋两省交界处,主峰海拔2 281米,系河北省五大高峰之一。
以山脊线为界,北坡森林郁郁葱葱,南坡草地幽幽如茵(如图所示)。
据此回答1~2题。
1.北坡植被明显好于南坡,其优势条件是()A.气温较高B.水分条件好C.坡度和缓D.土壤肥沃2.南坡M地为带状分布的森林,该地最有可能是()A.山脊B.山谷C.鞍部D.台地[2019·北京海淀区一模]下表为我国甲、乙两山基带气象要素及雪线高度资料。
读表回答3~4题。
3.据表中资料推断()A.甲山北坡相对高度大于南坡B.甲山南坡的垂直带谱最丰富C.乙山南坡的河流补给以大气降水为主D.乙山的森林蓄积量大于甲山4.与乙山相比,甲山雪线分布特点形成的主导因素是()①纬度位置②山体海拔高度③水汽来源方向④人类活动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2019·河南安阳二模]下图示意我国某山地不同坡向垂直带谱分布。
读图完成5~6题。
5.该山地可能位于()A.横断山区B.太行山C.喜马拉雅山D.天山山脉6.该山地垂直自然带谱()A.a坡、b坡垂直自然带谱的差异主要是山麓气候所致B.生态群落丰富程度①带小于②带C.③带可能是草甸草原带D.b坡④带下限海拔较低主要是因为地处阴坡[2019·河北唐山一中强化提升]在四周山坡环绕的山谷或盆地中,四周山坡上的冷空气向谷底注泻,并在谷底沉积接着辐射冷却,形成所谓“冷湖”。
而在坡地上,气温相对较高,形成所谓“暖带”。
右图是我国某山地1月份不同坡向极端最低气温柔平均最低气温随高度改变示意图(图中Ⅰ、Ⅱ为极端和平均最低气温)。
回答7~9题。
7.该山可能是()A.长白山B.太行山C.贺兰山D.武夷山8.属于该山地西北坡向1月平均最低气温的曲线是()A.①B.②C.③D.④9.关于该山地“冷湖”和“暖带”叙述正确的是()A.该山地西北坡近地面旁边地区全年会出现“冷湖”现象B.该山地在“冷湖”现象出现地区向上气温是递增的C.该山地“暖带”中农作物生长周期变长,霜害较轻D.该山地西北坡,1月在300 m旁边高度出现“暖带”[2019·天津卷]结合图1和图2中的信息,回答10~11题。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植被保持水土涵养水源
植被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相关课标及考纲:水循环环节与过程;说文解字“木”森林的作用湿地的作用水循环,地表径流,下渗,地下水,…概括的讲是:植被保持水土机制:一是林冠(枝叶)截留降水,减少雨滴冲击表土,避免土壤颗粒被击碎;二是减少了到达地面的降水量,从而减少了地表径流,减少的地表侵蚀。
涵养水源的机制:枯枝落叶有吸纳水分和延缓地表径流的作用,从而增加了雨水下渗。
有植被的土壤,孔隙多,可储蓄更多的水分,先说水土保持机制:植被是乔灌草本植物的统称,植被的地上部分尤其是高大乔林的树冠,具有截留降雨的作用,非常明显,见有关“林冠截留”的文献,太多了。
截留后,阻止了雨滴击溅表土,避免了土壤颗粒被击碎;另一方面,大大减少了落到地面的降雨量,从而减少了地表径流量,也从而减少了土壤侵蚀量。
地表的枯落物层也有吸持水分的作用和保护表土的作用。
因而植被的林冠层和地表的枯落物层构筑了两道防线。
水源涵养机制:凡有植被的地方,一是表层枯落物层具有吸持水分和阻延地表径流的作用,从而极大地促进了雨水的下渗,而不会形成“水冲土跑”而流失的局面。
另一方面有植被的地表层,有机质丰富,土壤颗粒结构好,总孔隙度高,可使土壤含水量达到更高值,也易于使水分下渗、当降落到森林中的雨水,首先落到乔木的林冠层,一部分由于林木的枝条、叶子、树干表面吸引和雨水的重力的均衡作用而被吸附着,这部分水称为林冠截留水,约占降水量的10%-30%,当雨滴汇集扩大到重力超过树体表面吸附力时,即从林冠落到林地。
从林冠下落和透过林冠直接降落到林地的雨水其中一部分又被枯枝落叶层吸附,称枯枝落叶截留水,一般枯枝落叶层吸水量可达本身重量的2-4倍。
林冠和枯枝落叶截留水在降雨停止后,就会逐渐蒸发散失到大气中去。
透过林冠和枯枝落叶层后的降水大部分直接从土壤孔隙渗入到土层中,渗入到土层中的水量主要决定于土壤的孔隙度。
土壤的孔隙度决定于土壤中的根系、腐烂的根的孔穴、小动物的洞穴这些孔隙吸水后主要受重力作用的支配,慢慢下渗,直到不透水层才会从岩石中出来。
老高考旧教材适用2025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0资源开发与区域整治核心考点练3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核心考点练3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2024·四川绵阳三模)蒙古国地处亚欧大陆内部。
甲地位于蒙古国中东部一平坦河谷,植被覆盖率较高,但年输沙量很大。
下图为甲地近地面一年中风沙流输沙量随高度的累积分布图。
据此完成1~3题。
1.甲地防控风沙流的关键高度是( )A.0~20厘米B.21~40厘米C.41~60厘米D.61厘米以上2.甲地防控风沙流的有效生态措施是大量种植( )A.灌木和乔木B.草本和灌木C.草本和乔木D.藤本和水生3.甲地植被覆盖率较高,但年输沙量很大,表明其( )A.气候极为干旱B.土壤表层含水量较大C.水土流失严峻D.生长季与风季不一样(2024·北京海淀一模)苜蓿有“牧草之王”的美誉,产量高,草质优良。
近年来,土默川平原地区实施退耕还草工程,扩大苜蓿种植规模,促进乳畜业发展。
下图为土默川平原位置图。
读图,完成4~5题。
4.土默川平原( )A.位于农牧交织地带,土地易退化B.地势南高北低,利于引黄河水浇灌C.位于迎风坡,年降水量比呼和浩特多D.受风力积累作用而形成,土层深厚5.苜蓿种植规模扩大( )①主要目的是提高牛奶的市场需求②主要缘由是粮食需求削减③减弱土壤侵蚀,改善生态环境④利于提高当地农夫收入水平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024·福建厦门二模)卤泊滩位于陕西省中部,属古咸水湖干枯后形成的低洼盆地。
在过去,该地以漫灌淋盐的方式进行盐碱地治理,却因难以向外排盐始终未获胜利。
21世纪初,该地在农田四周种植防风林,田块间挖设蓄水沟渠(旱季沟渠水可回补农田),沟渠内种植水生植物,形成“工程—生物—农业”综合治理模式,新增万亩(1亩=1/15公顷)高产耕地。
据此完成6~8题。
6.该地漫灌淋盐未能胜利治理盐碱地,主要是因为( )A.位于低洼盆地B.夏季蒸发旺盛C.浇灌水盐度高D.土壤含盐量高7.推断该地在蓄水沟渠内种植水生植物主要是为了( )A.降低蓄水沟渠水位B.削减作物病虫害C.降低沟渠水体盐度D.提高生物多样性8.除治理盐碱化外,该地采纳“工程—生物—农业”综合治理模式还有利于( )A.农业机械耕作B.减轻水土流失C.提高复种指数D.改善局地气候(2024·江西联考)暗管排盐是把带有小孔的管道埋于地表以下1~2米的深度,结合浇灌淋洗,把土壤表层的盐分溶解、排走,以达到改良盐碱地的一种技术。
2024年高考地理总复习植被与土壤的十四大地理问题
2024年高考地理总复习植被与土壤的十四大地理问题1、植被(1)定义:自然界成群生长的各种植物的整体,称为植被。
(2)分类①天然形成的植被、如森林、草原、荒漠等、叫作天然植被。
②人工裁培和经营管理的植被,如经济林、人工草场等、叫作人工植被。
(3)形成过程:在新形成的裸地上,很快会有少数种的植物生长;植物生长过程中,也改造其生长的土壤、水分等环境条件,从而有更多种类的植物在此生长,直至形成稳定的植被。
(4)垂直结构:在稳定的植被中,不同种类的植物群体,通过争夺阳光的生存竞争,占据一定的垂直空间,从而形成分层明显的垂直结构。
气温越高、降水量越多的地方,植被高度越大,植物种的数量越多,垂直结构越丰富。
2、自然环境对植被的影响(1)气候①植物生长快慢与气温高低有关;热量决定植被类型②昼夜温差影响植物生长的速度及品质③光照强度对植物细胞的增长和分化、体积的增长和重量的增加有重要影响;不同光质对植物色素形成、向光性、形态等影响不同④降水是植物生长发育期间的主要水分来源⑤风是植物花粉、种子和果实传播的动力;风还能促使环境中氧气、二氧化碳和水汽均匀分布,并加速它们的循环,形成有利于植物正常生活的环境;风会使植物变形(2)地形①海拔影响植被垂直地带分异和非地带性分布②坡向影响植被生长和类型(3)土壤①酸碱度影响植被类型②肥力影响植被生长(4)环境污染影响植物生长(5)植被形态对环境的适应①根系:根系发达,可耐旱、耐贫瘠和抵抗强风②叶子:叶片厚,可抗旱;叶子细小可防蒸发、防热量散失③分布:簇状匍匐在地面,植株低矮,可防强风而土壤贫瘠④花色:花色鲜艳可吸引动物为其传播花粉⑤生长速度:生长速度快可适应当地暖季短或雨季短3、植被对环境的影响(1)气候:调节温差;增加蒸腾,提高空气湿度;调节大气成分;防风固沙(2)地形:加快岩石的风化过程,改变地貌形态;保持水土,保护了原始地表形态,减少侵蚀地貌的形成(3)土壤:减少土壤侵蚀;改良土壤性质;促进土壤形成(4)水文:涵养水源;减少含沙量;增加下渗;减缓地表径流;削减风浪,保护堤岸(5)生物:繁衍物种,增加生物多样性(6)城市: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滞尘4、森林的作用(1)林冠层和林下植被层①截留降水,减少地表径流②白天阻挡太阳辐射,晚上阻挡热量逃逸,减少昼夜温差③蒸腾作用增加空气湿度,加大降水的可能性④防风,削减风力(2)枯枝落叶层①吸收和渗透降水,涵养水源②枯枝落叶层腐烂后,形成腐殖质和有机质,改善土壤性质,促进下渗③减缓地表径流,防洪减灾④阻碍了土壤表面蒸发水分,土壤蒸发量减少(3)根系土壤层①植物根系可以固土护坡②加大土壤孔隙度,加速下渗5、森林的分布及类型(1)分布:森林主要分布在热带和温带的湿润、半湿润地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被保持水土,涵养水源
相关课标及考纲:水循环环节与过程;
说文解字“木”
森林的作用
湿地的作用
水循环,地表径流,下渗,地下水,
概括的讲是:
植被保持水土机制:
一是林冠(枝叶)截留降水,减少雨滴冲击表土,避免土壤颗粒被击碎;
二是减少了到达地面的降水量,从而减少了地表径流,减少的地表侵蚀。
涵养水源的机制:
枯枝落叶有吸纳水分和延缓地表径流的作用,从而增加了雨水下渗。
有植被的土壤,孔隙多,可储蓄更多的水分,
先说水土保持机制:植被是乔灌草本植物的统称,植被的地上部分尤其是高大乔林的树冠,具有截留降雨的作用,非常明显,见有关“林冠截留”的文献,太多了。
截留后,阻止了雨滴击溅表土,避免了土壤颗粒被击碎;另一方面,大大减少了落到地面的降雨量,从而减少了地表径流量,也从而减少了土壤侵蚀量。
地表的枯落物层也有吸持水分的作用和保护表土的作用。
因而植被的林冠层和地表的枯落物层构筑了两道防线。
水源涵养机制:凡有植被的地方,一是表层枯落物层具有吸持水分和阻延地表径流的作用,从而极大地促进了雨水的下渗,而不会形成“水冲土跑”而流失的局面。
另一方面有植被的地表层,有机质丰富,土壤颗粒结构好,总孔隙度高,可使土壤含水量达到更高值,也易于使水分下渗
当降落到森林中的雨水,首先落到乔木的林冠层,一部分由于林木的枝条、叶子、树干表面吸引和雨水的重力的均衡作用而被吸附着,这部分水称为林冠截留水,约占降水量的10%-30%,当雨滴汇集扩大到重力超过树体表面吸附力时,即从林冠落到林地。
从林冠下落和透过林冠直接降落到林地的雨水其中一部分又被枯枝落叶层吸附,称枯枝落叶截留水,一般枯枝落叶层吸水量可达本身重量的2-4倍。
林冠和枯枝落叶截留水在降雨停止后,就会逐渐蒸发散失到大气中去。
透过林冠和枯枝落叶层后的降水大部分直接从土壤孔隙渗入到土层中,渗入到土层中的水量主要决定于土壤的孔隙度。
土壤的孔隙度决定于土壤中的根系、腐烂的根的孔穴、小动物的洞穴这些孔隙吸水后主要受重力作用的支配,慢慢下渗,直到不透水层才会从岩石中出来。
这些孔隙是土壤涵养水源的关键,土壤的有机质含量越高、结构越好,则土壤孔隙越大数量越大储藏的水就越多。
森林中土壤的孔隙度远大于无林地土壤的,杂木林的土壤孔隙度远大于毛竹林的土壤孔隙度,因此森林的土壤的储水量远大于无林地土壤,杂木林的储水量远大于毛竹林的土壤储水量。
图5为“我国西部某山地北坡垂直带谱示意图”。
据该山地海拔2500~3400m间的一小流域水量平衡实验资料,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60mm,水量支出中蒸发占28%,下渗占2%,不产生地表径流。
据此回答9~10题。
9.该小流域内水量支出占比最大的是
A.地表蒸发 B.植物截留和蒸腾
C.地下径流 D.转化为固态水
10.甲表示的自然带是
A.山地落叶阔叶林带 B.山地草原带
C.山地常绿阔叶林带 D.荒漠带
历史上,黄河输沙量居世界大河之冠。
近几十年来,我国重点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并在黄河上修建水库,使下游年均来沙量大幅减少。
治理前后黄河下游来沙量的变化充分反映了“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
据此完成16~18题。
16.在黄土高原治理中植树种草的主要目的是
①固定表土②减少径流③沉积泥沙④降低风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7.修建水库不仅可以拦截泥沙,还可以放水冲沙,以减少下游河床淤积。
冲沙效果最佳的水库放水方式是
A.洪水期持续放水 B.枯水期持续放水
C.洪水期集中放水 D.枯水期集中放水
18.“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蕴涵的地理原理主要是
A.水循环与水平衡原理
B.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原理
C.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
D.地理环境地域分异原理
下图为“某观测站某年8月1日至3日雨量及河流水文过程线图”。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3. 未来在相同降雨状态下,如果图中水文过程线( )
A. 洪峰水位升高,可能是由于上游大量退耕还
B. 洪峰水位降低,可能是由于下游修建大型水库
C. 洪峰点向右偏移,可能是由于上游植被恢复较好
D. 洪峰点向左偏移,可能是由于下游开挖泄洪通道
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
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表1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
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降水序号降水历时(天)降水量/mm 汾川河洪峰情况
1 2 53.0 无明显洪峰
2 4 80.
3 无明显洪峰
3 5 100.1 无明显洪峰
4 2 73.2 无明显洪峰
5 2 90.7 洪峰流量346m3/s
6 2 54.4 洪峰流量1750m3/s
A. 减小降水变率
B. 减少河水含沙量
C. 增加降水量
D. 加大河流径流量
10. 第5次降水产生洪峰原因是此次降水
①历时长②强度大③下渗少④植被截流少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1. 第6次降水产生的洪水含沙量极高,其泥沙主要源于
A. 河床
B. 沟谷
C. 裸露坡面
D. 植被覆盖坡面
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
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
据此完成8-10题。
8.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C.降水变率增大
D.河道淤积
9.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①降水量增加②坡面径流增加③蒸发(腾)量增加④地下径流增加
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0.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
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
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
图1示意雨水花园结构。
据此完成下题。
11. 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
A. 为植物提供养分
B. 控制雨水渗漏速度
C. 吸附雨水污染物
D. 保持土壤水分
12. 对下渗雨水净化起主要作用的填充
层是
A. 树皮覆盖层和种植土层
B. 种植土层和砂层
C. 砂层和砾石层
D. 树皮覆盖层和砾石层
13. 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
A. 提供园林观赏景观
B. 保护生物多样性
C. 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
D. 调节局地小气候
下图为水利研究部门实验室模拟同一降水过程中径流量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9. 图中四条曲线:自然状态的洪水过程线、自然状态的地下径流过程线、城市化后的洪水过程线、修建水库后的洪水过程线,依次对应的序号分别是
A. ①、②、③、④
B. ③、④、①、②
C. ②、④、①、③
D. ①、③、④、②
10. 防治城市暴雨时发生内涝的最有效措施是
A. 保护城市原有湿地
B. 提高地面透水能力
C. 扩大城区绿地面积
D. 完善城市排水系统
图4 为某流域森林火灾后第1 年、第6 年两次相同降雨条件下河流流量过程线图。
读图回答18 -19 题。
18. 关于两次径流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A. 第6 年的流量峰值大
B. 第1 年的流速峰值小
C. 第6 年的河流含沙量大
D. 第1 年的河流径流量大
19. 导致图示径流差异的关键环节是
A. 蒸发
B. 下渗
C. 蒸腾
D. 地下径流
10.美国西部森林频发山火.监测显示过火林地水土流失加剧.如图示意美国西部部分地区2013-2015年山火的分布.
分别指出该地区山火与水土流失易发的
季节,并分析过火林地水土流失加剧的原因
人教版选修5化学第三章第二节醛练习知识
点
第二节醛
知识点一醛类
1.醛的结构
(1)概念:由烃基或氢原子与醛基相连而构成的化合物。
(2)官能团:醛基(—CHO或)。
2.醛的分类
3.甲醛和乙醛
物质甲醛(蚁醛) 乙醛
分子式CH2O C2H4O
结构简式HCHO CH3CHO
物理颜色无色无色
气味有刺激性气味有刺激性气味
性质状态气态液态
溶解
性
易溶于水,35%~40%的甲醛水溶
液又称福尔马林
能跟水、乙醇等互溶
(1)概念:羰基与两个烃基相连的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