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期末考试试题答案
马原 期末试卷 马哲试卷+答案
1、唯心主义产生的认识论根据是( B )A、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相分裂B、主观同客观、认识同实践相分裂C、世界观和方法论相分离D、自然观和历史观相分裂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的( B )A、主要内容B、理论基础C、核心部分D、实质或灵魂3、哲学上的斗争最根本的是( A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斗争D、一元论与二元论的斗争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 )A、德国古典哲学B、17世纪英国的唯物主义哲学C、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D、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5、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的显著特征是( D )A、历史性B、真理性C、科学性D、实践性6、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D )A、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B、绝对与相对的关系C、整体与部分的关系D、一般与特殊的关系7、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是( C )A、唯心主义B、相对主义C、不可知论D、反映性8、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突出特点是(B)A、辩证法B、直观性C、形而上学D、机械性9、实证主义的创始人是( C )A、康德B、费尔巴哈C、孔德D、黑格尔10、现代西方哲学不论人本主义还是科学主义,其实质都是( B )A、唯物主义B、唯心主义C、辩证法D、形而上学11、哲学的生命从根本上说在于( A )A、反映时代的需要B、满足统治阶级的需要C、反映劳苦大众的需要D、适应思想创新的需要12、我党一贯长期保持的优良学风是( C )A、艰苦奋斗B、实事求是C、理论联系实际D、勤俭节约13、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不存在( B )A、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B、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斗争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斗争D、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14、人本主义思潮发端于( C )A、贝克莱和休谟B、谢林和费希特C、叔本华和尼采D、黑格尔和孔德15、把世界本原归结为某种或几种具体的“原初”的物质形态的是( A )A、古代朴素唯物论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论C、辩证唯物论D、经验论16、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 A )A、客观实在性B、运动的绝对性C、发展的规律性D、本质的可知性17、“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的是( C )二者的统一A、物质和运动B、事物变化的多样性的连续性C、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D、形而上学和诡辨论18、设想某种不运动的物质必然导致( A )A、形而上学B、唯心主义C、二元论D、诡辩论19、时空是( B )A、运动着物质唯一属性B、运动着物质的存在形式C、整理认识材料的工具D、感觉系列调整了的体系20、实践是一种什么性质的活动( BA、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切社会活动B、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活动C、人们的精神活动D、个人的行为21、人类社会发展是这样一个过程( C )A、阶级斗争的过程B、自然历史的过程C、自发的过程D、周而复始的过程22、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基础是( D )A、人B、阶级和国家C、社会制度D、物质资料生产方式23、就物质的反映特性而言( C )A、无机物不具有类似反映特性B、只有生命物质具有类似反映特性C、一切物质都具有类似感觉的反映特性D、部分物质具有类似感觉的反映特性24、坚持世界是物质多样性统一的观点是( B )A、形而上学唯物论B、辩证唯物论C、折衷主义D、二元论25、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指( B )A、意识是客观和主观的桥梁B、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而其内容是客观的C、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而其内容是主观的D、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26、“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句话是( C )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通俗哲学》期末考试试题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00分一、单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B、坚持用辩证发展的去认识世界C、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D、从客观的物质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2、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主要是()A、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B、细胞学说和生物进化论C、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D、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4、“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这一观点()A、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B、否认了静止的相对性C、认为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D、认为运动是相对的,静止是绝对的5、某先生病了,家人给他端来香蕉和苹果,他却说,医生让他吃“水果”,不是吃这些。
这一病人的错误在于()A、否认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区别B、夸大了共性和个性的联系C、忽视了共性与个性的转化D、不懂得矛盾的共性不能离开个性而存在6、“骄傲自满,固步自封”之所以是错误的,从哲学上看是因为()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B、违背了发展的观点C、违背了世界的物质性原理D、是唯心主义的观点7、有的人做事情往往急于求成,总是企图“立竿见影”。
这样的做法违背了()A、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B、量变达到一定的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C、量变比质变更重要D、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8、下列成语与"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一诗句包含共同哲理的是()A、只见树木,不见森林B、艰难困苦,玉汝于成C、金无赤足,人无完人D、满招损,谦受益9、在考试来临之际,一些学生群体中流行拜“考神”,选用“祈福笔”等一些另类的考前“讨彩头”方式。
从世界观角度看,这种做法属于()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朴素唯物主义10、荀子说:“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
马哲考试试题和答案
马哲考试试题和答案试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还是意识?答: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2、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物质”概念指的是什么?答: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物质”概念指的是客观实在性,即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3、什么是唯物辩证法?答:唯物辩证法是一种研究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科学方法,它强调事物的内部矛盾和斗争,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4、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意识”概念指的是什么?答: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意识”概念指的是人的主观性,即人类对于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认识。
5、什么是唯心主义?答:唯心主义是一种认为精神或思想是第一性的哲学观点,它否认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认为精神或思想是世界的本原。
6、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形而上学有什么区别?答: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形而上学有本质区别。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是客观存在的,而形而上学则认为世界是精神的或者是思想的。
7、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实践”概念。
答: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实践”概念指的是人类改造自然和社会的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实践不仅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础,也是人类改造世界的基础。
8、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发展”概念。
答: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发展”概念指的是事物的前进性和上升性,是事物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发展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马哲期末考试试题答案一、简答题1、请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物质的概念,并举例说明。
答案:物质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物质概念既不同于唯心主义把精神看作是世界的本原,也不同于旧唯物主义用纯粹的自然科学来代替哲学上讲的物质。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不仅包括自然界的万事万物,而且包括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
2、请简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义,并举例说明。
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试题及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期末试题姓名:专业:成绩: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A.动者恒动,静者恒静B.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C.因为运动是绝对的,所以静止也是绝对的D.因为静止是相对的,所以运动也是相对的2.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是()A.运动绝对性原理B.普遍联系的原理C.矛盾普遍性原理D.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3.辩证法所要求回答的是()A.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B.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C.世界的状态是什么样的问题D.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4.下列各项正确反映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A.运动是内容,物质是其形式B.运动是现象,物质是其本质C.运动是暂时的,物质是永恒的D.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是运动的主体5.矛盾斗争的无条件性是指()A.不需要任何条件B.能脱离同一性而进行斗争C.不被任何条件所限制D.能打破特定条件的限制6.一切真知都来源于( )A.间接经验B.社会实践C.人的意识D.客观事物7.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 )A.阶级斗争B.科学技术C.社会基本矛盾D.人民群众8.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A.观察实验的方法B.逻辑推理的方法C.矛盾分析的方法D.归纳和演绎的方法9.量与事物的关系()A.量与事物直接同一B.二者不是直接同一的C.事物可以没有量D.量可以脱离事物10.事物的真象和假象的区别是()A.真象是客观的,假象是主观的B.真象是本质的表现,假象不是本质的表现C.真象从正面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表现本质D.真象是稳定的,假象是多变的1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B.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12.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是()A.形而上学观点B.唯心主义观点C.唯物主义观点D.辩证法观点1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物质的可知性B.运动的绝对性C.客观实在性D.发展的规律性14.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A.质量互变规律B.对立统一规律C.世界普遍联系规律D.否定之否定规律15.承认客观真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是在真理观上坚持了()A.唯物主义B.辩证法C.唯心主义D.可知论16.实践标准的辩证法是()A.是绝对确定的B.是不确定的C.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D.既是历史的,又是逻辑的17.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A.两种不同的真理B.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C.两种相似的真理D.两种相同的真理18.经济基础是指()A.一定历史阶段上生产力的总和B.一定历史阶段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C.一定历史阶段上科学技术和经济管理的总和D.一定历史阶段上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19.在各种意识形态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A.艺术B.政治法律思想C.哲学D.道德20.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的观点B.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C.矛盾的对立面既统一又斗争的观点D.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21.“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见局部,不见整体”,这是( )A.唯物辩证法观点B.唯心主义观点C.唯心辩证法观点D.形而上学观点22.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在于( )A.出现时间的先后B.是否受到大多数人的拥护C.形式上是否新奇D.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23.规律是( )A.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B.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外在的、偶然的间接的联系C.事物和现象之间的直接的、表面的可能性联系D.事物和现象之间的人为的、形式的非本质联系24.偶然性是指( )A.事物发展中合乎规律的趋势B.事物发展中居于支配地位,决定事物发展前途和方向的趋势C.客观事物中不确定的趋势D.客观事物中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趋势25.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在于( )A.提高知识理论水平B.培养和确立科学的世界观C.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D.全面提高人的素质26.唯物主义一元论 ( )A.把世界的本原归于精神B.把世界的本原归于物质与意识C.把世界的本原归于上帝创造的D.把世界的本原归于物质27.把物质说成是一种或几种可直接感知的实物是( )A.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B.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C.庸俗唯物主义物质观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28.提出真正科学的唯物主义物质观的是( )A.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B.辩证唯物主义C.德国古典哲学中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D.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29.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这体现了()A.认识论中的唯物论B.认识论中的辩证法C.认识论中的唯理论D.认识论中的经验论30.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A.生产工具B.劳动者C.科学技术D.劳动产品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意识的能动性的具体表现,在于()A.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B.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C.意识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作用D.意识能够改变客观规律E.意识对人体生理功能的控制2.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A.事物的简单重复B.不仅包括重复而且主要是质变C.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D.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E.由事物内部矛盾引起的质的变化3.下列论断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有()A.现实世界不过是理念世界的影子B.存在就是被感知C.心外无物D.世界是意志的自我认识E.“一念发动处便是行了”4.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定义,下列现象中属于物质现象的是()A.镜中月B.水中花C.阶级斗争D.引力场E.梦中树5.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表现为()A.两者相互区别、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相互补充B.重点论是一点论,与两点论对立C.两点论是均衡论,与重点论对立D.两点论内在地包含着重点论E.重点论以两点论为前提6.在下列现象中,属于量变必然引起质变的是()A.生产力不断增长,引起生产关系发生根本变化B.物体由于量的不同而区分为不同的形状和体积C.在一定温度下鸡蛋生出小鸡D.由遗传和变异的矛盾,引起旧物种到新物种的进化E.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温达到100℃水就变成蒸汽7.“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一论断的哲学依据是()A.新生事物不可战胜的原理B.肯定和否定相互渗透的原理C.新陈代谢是宇宙间普遍的永远不可抵抗的规律D.肯定和否定相互转化的原理E.关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8.现象和本质的区别在于()A.现象是外在的,本质是内在的B.现象是个别的,本质是共同性的C.现象是多变的,本质是相对稳定的D.现象是相对的,本质是绝对的E.现象是感官能够感知的,本质只能通过思维才能把握9.“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是因为()A.它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环节B.它能够解放生产力C.它能够极大地发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D.它消灭了私有制E.它是国家政权从反动阶级手中转移到先进阶级手中的根本途径10.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表现在()A.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产生、发展而产生和发展B.社会存在一发生变化,社会意识立即发生相应变化C.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D.在阶级社会中各种社会意识形式都有阶级性E.在阶级社会中,同经济基础有紧密联系的社会意识形式有阶级性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
马哲期末考试试题答案
1、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是()。
(1分)A、唯心主义B、相对主义C、不可知论D、反映论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1分)A、德国古典哲学B、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D、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3、下列哲学家中,二元论的代表人物是()。
(1分)A、康德B、贝克莱C、费尔巴哈D、笛卡儿4、由猿进化到人的根本标志是( )。
(1分)A、工具的生产和使用B、文字的产生C、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D、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出现5、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所具有的共同属性是()。
(1分)A、客观实在性B、独立于人的活动之外C、实践活动的对象化D、运动变化的自发性6、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分化与统一的基础是()。
(1分)A、实践B、认识C、物质D、意识7、在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并对事物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
(1分)A、普遍矛盾B、内部矛盾C、主要矛盾D、次要矛盾8、“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
”这是说()。
(1分)A、质变是由量变引起的B、量变是由质变引起的C、质变和量变是相互渗透的D、量变在事物发展中是不起作用的9、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其不确定性是因为( )。
(1分)A、有些真理根本无法通过实践来加以检验B、任何实践检验都需要逻辑证明作为其补充的手段C、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社会实践要受到历史条件的制D、不同的人、不同的阶级各有其不同的实践标准约10、实践之所以是驳斥不可知论的最有力的论据,是因为()。
(1分)A、实践本身是社会物质活动B、坚持实践的观点就是坚持唯物论C、实践的成功证明我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正确的D、世界不存在永远不能认识的事物11、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的性质取决于()。
(1分)A、是否有效地为经济基础服务B、是否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C、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里D、被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1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告诉我们( )。
最新马哲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PPT课件
❖ 从一般反应到刺激感应, 从刺激感应到动物心理, 从动物心理到人类意识
❖ ④从实践到认识,从感性 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理性 认识到实践
❖ 11、把世界的本质单纯 归结为某种或某几种具 体物质是( )
❖ ①辩证唯物主义观 点
❖ ②形而上学唯物主 义观点
的存在
❖
①存在性
❖ ②坚持物质决定精神 ❖
的观点
❖ ③主张世界存在着物质 ❖
和精神两个本源
❖
②物质性 ③可知性 ④矛盾性
❖ ④反对物质和运动不可 分的观点
❖ 15.庸俗唯物主义把意 识当作( )
❖ ①高度完善的物质的产 物
❖ ②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 产物
❖ ③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 产物
❖ ④一种物质性的东西
一种主观映像,具有主 观性 ❖ ③意识的各种形式都受 人的主观状态的影响 ❖ ④个体意识因人而异, 具有差别性 ❖ ⑤精神决定物质
❖ 2、下面所列属于意识 范畴的是
❖ ( )。 ❖ ①规律 ❖ ②规则 ❖ ③路线 ❖ ④人脑 ❖ ⑤计划
❖ 3.哲学物质观经历的基 本历史阶段是( )。
❖ 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物质观
❖ ②把事物区别开来的前 提
❖ ③认识事物的唯一途径
❖ ④规定和衡量运动的尺 度
❖ ⑤进行科学分析的前提
❖ 10、机不可失,时不再 来,可以说明
❖ ( )。 ❖ ①时间的连续性 ❖ ②时时的重复性 ❖ ⑧时阁的客观性 ❖ ④时间的一维性 ❖ ⑤时间的不可逆性
❖ 11.造成意识主观性 的差异是( )。
❖ 16.意识的本质是( )。
❖ ①在外界刺激下人脑 分泌出来的一种特殊物 质
马哲期末考试试题答案
1、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是()。
(1分)A、唯心主义B、相对主义C、不可知论D、反映论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1分)A、德国古典哲学B、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D、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3、下列哲学家中,二元论的代表人物是()。
(1分)A、康德B、贝克莱C、费尔巴哈D、笛卡儿4、由猿进化到人的根本标志是()。
(1分)A、工具的生产和使用B、文字的产生C、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D、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出现5、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所具有的共同属性是( )。
(1分)A、客观实在性B、独立于人的活动之外C、实践活动的对象化D、运动变化的自发性6、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分化与统一的基础是()。
(1分)A、实践B、认识C、物质D、意识7、在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并对事物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
(1分)A、普遍矛盾B、内部矛盾C、主要矛盾D、次要矛盾8、“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
”这是说()。
(1分)A、质变是由量变引起的B、量变是由质变引起的C、质变和量变是相互渗透的D、量变在事物发展中是不起作用的9、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其不确定性是因为()。
(1分)A、有些真理根本无法通过实践来加以检验B、任何实践检验都需要逻辑证明作为其补充的手段C、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社会实践要受到历史条件的制约D、不同的人、不同的阶级各有其不同的实践标准10、实践之所以是驳斥不可知论的最有力的论据,是因为()。
(1分)A、实践本身是社会物质活动B、坚持实践的观点就是坚持唯物论C、实践的成功证明我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正确的D、世界不存在永远不能认识的事物11、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的性质取决于( )。
(1分)A、是否有效地为经济基础服务B、是否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C、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里D、被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1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告诉我们( )。
马哲期末考试题库和答案
马哲期末考试题库和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具有历史条件,其中阶级基础是(D)A. 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B. 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C. 农民阶级的产生和发展D. 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A. 德国古典哲学B.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 法国空想社会主义D.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C)A. 实证主义B. 唯心主义C. 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D.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4.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是(B)A. 科学性B. 实践性C. 革命性D. 批判性5.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A)A. 物质性B. 精神性C. 多样性D. 统一性6.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D)A. 客观实在性B. 运动性C. 可知性D. 客观实在性7.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意识是(B)A. 物质的产物B. 人脑的机能C. 客观世界的反映D. 社会的产物8.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时间和空间是(C)A. 绝对不变的B. 相对变化的C. 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D. 人的主观感觉9.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D)A. 精神的B. 物质的C. 自然的D. 实践的10.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是(A)A. 社会基本矛盾B. 阶级斗争C. 英雄人物D. 人民群众二、多项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具有历史条件,其中包括(ABC)A. 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B. 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C. 科学的发展D. 文化的繁荣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包括(ABC)A. 德国古典哲学B.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 法国空想社会主义D. 俄国革命民主主义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包括(ACD)A. 实践性B. 唯心主义C. 革命性D. 科学性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具有以下特性(ABD)A. 客观实在性B. 运动性C. 多样性D. 可知性5.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意识具有以下特性(BCD)A. 物质的产物B. 人脑的机能C. 客观世界的反映D. 社会的产物三、判断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马哲试卷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马哲试卷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A. 唯物论B. 唯心论C. 辩证法D. 历史唯物主义答案:D2. 下列哪个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A. 唯物主义B. 辩证法C. 唯心主义D. 阶级性答案:C3. 下列哪个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者?A. 黑格尔B. 费尔巴哈C. 马克思和恩格斯D. 康德答案:C4. 下列哪个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组成部分?A. 历史唯物主义B. 自然辩证法C. 辩证唯物主义D. 实证主义答案:D5. 下列哪个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体现?A. 阶级性B. 唯物主义C. 实践性D. 理论性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______。
答案:客观存在7. 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是______。
答案:矛盾8.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______。
答案:生产力9.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______。
答案:反映10.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______。
答案:标准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1.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心主义哲学的发展。
()答案:错误12.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强烈的阶级性。
()答案:正确13.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答案:正确1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答案:正确15. 马克思主义哲学主张,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答案:正确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6.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包括: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②自然辩证法和社会历史辩证法的统一;③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④阶级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17.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过程。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①19世纪3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开始对黑格尔哲学进行批判,提出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②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完成了《德意志意识形态》等著作,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初步形成;③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完成了《资本论》等著作,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马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马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A.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B.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C.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D. 唯物主义和唯物史观的统一答案:A2. 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什么决定的?A. 经济基础B. 政治制度C. 思想文化D. 宗教信仰答案:A3.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什么决定的?A. 个别劳动时间B.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 商品的稀缺性D. 商品的交换价值答案:B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体现了:A. 唯物主义观点B. 唯心主义观点C. 辩证法观点D. 形而上学观点答案:A5.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A. 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矛盾B.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C.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个别劳动时间的矛盾D.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答案:B6.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的本质是:A. 主观反映客观B. 主观创造客观C. 主观与客观的对立D. 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答案:A7. 马克思提出,社会形态的更替是由什么推动的?A. 社会革命B. 经济危机C. 政治斗争D. 文化变迁答案:A8. 马克思认为,阶级斗争是:A. 社会发展的次要动力B. 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C. 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D. 社会发展的阻碍答案:C9.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A. 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B. 工人对资本家的剥削C. 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平等关系D. 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合作关系答案:A10.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A. 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B. 认识世界的起点C. 改造世界的动力D.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统一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它强调物质决定意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科学社会主义则是关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科学理论,它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和发展方向。
马原期末考试题库和答案
马原期末考试题库和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 德国古典哲学B.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 法国空想社会主义D. 以上都是答案:D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标志着()。
A. 人类哲学思想的发展达到了顶峰B. 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的诞生C. 哲学史上的革命性变革D. 以上都是答案:D3.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A. 客观性B. 物质性C. 可知性D. 多样性答案:B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 客观实在性B. 运动性C. 多样性D. 可分性答案:A5.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意识的本质是()。
A. 物质的属性B. 物质的反映C. 物质的运动形式D. 物质的存在方式答案:B6.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
A. 人类特有的活动B. 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C. 人的存在方式D. 以上都是答案:D7.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
B. 决定C. 基础D. 条件答案:A8.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
A. 社会发展的动力B. 社会发展的规律C. 社会发展的矛盾D. 以上都是答案:D9.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
A. 创造者B. 参与者D. 以上都是答案:A10.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
A. 动力B. 规律C. 条件D. 现象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包括()。
A. 实践性B. 科学性C. 革命性D. 以上都是答案:D2.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
A. 物质决定意识B. 意识依赖于物质C.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D. 物质和意识可以相互转化答案:A、B、C3.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基本矛盾包括()。
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B.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C. 人与自然的矛盾D. 人与社会的矛盾答案:A、B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价值包括()。
最新马哲试卷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上课讲义
苏州科技学院马哲试卷一、单选题1、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2、实践中“一刀切”的工作方法是由于忽视了矛盾的特殊性3、“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表明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4、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是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5、划分阶级的标准是人们对生产资料的不同关系所造成的不同6、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能创造出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7、资本循环三种职能形式是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8、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是通过“参与制”实现的9、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10、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实质是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1.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的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内核”是辩证法思想。
2.马克思一生的两大发现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3.矛盾具有两个基本属性,期中一个是同一性,另一个是斗争性。
4.“居安思危”着名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5.“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必然灭亡的理解”这是一种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6.一切唯物主义都是可知论。
7.真理和谬误的根本区别在于真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的歪曲反映。
8.实践高于理论是因为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优点。
9.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突出的表现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10.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11.生产力所体现的关系是人同自然界的关系。
12.上层建筑系统的两大组成部分是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
13.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14.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之比。
15.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点是扩大再生产。
16.金融寡头实现其经济上统治的主要途径是参与制。
17.资本的周转时间包括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马哲试卷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马哲试卷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A. 唯心主义B. 唯物主义C. 辩证法D. 形而上学答案:B2. 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A. 阶级斗争B. 社会革命C. 生产关系D. 生产力的发展答案:D3.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 运动B. 客观实在性C. 变化D. 多样性答案:B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因为()A.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B.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C.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D. 实践是认识的动力答案:C5.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是因为()A.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B. 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基础C.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先导D. 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源泉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6.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内容包括()A. 辩证唯物主义B. 历史唯物主义C.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 机械唯物主义E. 自然辩证法答案:A B E7.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基本矛盾包括()A.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B. 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C.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D. 阶级之间的矛盾E. 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矛盾答案:A C8.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自由发展是社会发展的()A. 目的B. 手段C. 动力D. 结果E. 条件答案:A D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9.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基本特征。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基本特征是:(1)实践性,即它强调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2)辩证性,即它认为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并且是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3)历史性,即它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的发展有其内在的规律性。
10.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智力、体力、道德、审美等各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A. 建立在自然科学基础上的哲学体系B. 建立在社会科学基础上的哲学体系C. 既包含自然科学又包含社会科学的哲学体系D. 既包含社会科学又包含自然科学的哲学体系答案:C2. 唯物论与唯心论的根本区别在于A. 唯物论以物质为唯一真实存在,唯心论以意识为唯一真实存在B. 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唯心论认为意识决定物质C. 唯物论强调实践基础,唯心论强调观念基础D. 唯物论注重经验验证,唯心论注重逻辑推理答案:A3. 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A. 主观与客观的统一B. 形式与内容的统一C.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D.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区分答案:B4. 观察事物不能片面地、静止地、孤立地看待,而要以全面发展的观点去看待,这是因为A. 事物的发展是相对的B. 事物的发展是辩证的C. 事物的发展是内在统一的D. 事物的发展是历史的答案:B5. 人的历史是社会历史,社会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这一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哪一种唯心主义历史观的否定?A. 形而上学的历史观B. 唯物史观C. 概念史观D. 唯意识史观答案:D二、简答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是什么?简要说明其含义。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是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
唯物论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和人世界的物质基础,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历史唯物论认为人类社会是物质生活的总和。
这一原理的含义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通过分析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以及社会发展规律,揭示了人类社会的本质和现实状况。
2. 辩证法的基本范畴有哪些?分别简要阐述其含义。
答案: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包括矛盾、质量、量、形态转化、因果关系等。
- 矛盾:指事物内部相互矛盾的两个侧面,辩证法认识事物的根本问题就在于揭示矛盾。
- 质量:指事物性质的内在特性,主要是指事物的本质和根本属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哲学的()A.唯物主义思想B.辩证法思想C.可知论思想D.决定论思想【答案】B【解析】马克思、恩格斯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中的合理思想,创立了唯物辩证法。
教材6页。
2.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A.广延性B.存在性C.物质性D.可知性【答案】C【解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教材39页。
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C.物质和时空的关系问题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答案】A【解析】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教材35页。
4.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A.联系的B.精神的C.发展的D.实践的【答案】D【解析】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生活的本质。
教材48页。
5.唯物辩证法有两个总特征,一个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另一个是()A.质量互变的观点B.永恒发展的观点C.对立统一的观点D.辩证否定的观点【答案】B【解析】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教材51页。
6.提示事物发展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A.否定之否定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对立统一规律D.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规律【答案】A【解析】唯物辩证法是由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和其他范畴构成的体系。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教材56页。
7.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A.人可以创造规律B.人可以消灭规律C.人可以改变规律D.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答案】D【解析】规律具有客观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选读》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选读》期末测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5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答: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它以实践为基础,以唯物主义和辩证法为指导,研究世界的存在和发展的基本问题,为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服务。
2. 唯物主义答:唯物主义是一种哲学观点,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它主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3. 辩证法答:辩证法是一种哲学方法,主要研究事物的发展和变化规律。
它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发展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辩证法包括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等基本规律。
4. 历史唯物主义答: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研究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它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阶级斗争和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5. 阶级斗争答:阶级斗争是指在社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领域中,不同阶级之间为争取自身利益而进行的斗争。
阶级斗争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概念,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在资本主义社会,主要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
二、填空题(5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者是______和______。
答:马克思、恩格斯2.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______。
答:基础3. 唯物主义历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______。
答:社会意识4. 辩证法中的基本规律包括______、质量互变和否定之否定。
答:对立统一5. 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______。
答:动力三、单项选择题(5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A. 自然界;B. 人类社会;C. 人的思维;D. 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答:D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不包括:A. 德国古典哲学;B.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 英国空想社会主义;D. 法国启蒙思想答:D3.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在于:A. 世界是否可知;B. 世界是否运动;C. 世界是否联系;D.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还是意识答:D4. 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A. 对立统一规律;B. 质量互变规律;C. 否定之否定规律;D.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答:A5.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是:A.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B. 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C.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决定;D.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没有必然联系答:A四、多项选择题(5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包括:A. 实践性;B. 辩证性;C. 阶级性;D. 时代性答:A、B、C2. 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包括:A.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C.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D. 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答:A、B、C、D3. 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包括:A. 对立统一规律;B. 质量互变规律;C. 否定之否定规律;D.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答:A、B、C4. 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A. 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B. 促进上层建筑的变革;C. 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D. 促进社会意识形态的进步答:A、B、C、D5.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体现在:A. 坚持唯物主义和辩证法;B. 坚持实践是认识的基础;C. 坚持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D. 坚持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答:A、B、C五、判断题(5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马哲试卷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苏州科技学院马哲试卷一、单选题1、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2、实践中“一刀切”的工作方法是由于忽视了矛盾的特殊性3、“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表明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4、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是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5、划分阶级的标准是人们对生产资料的不同关系所造成的不同6、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能创造出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7、资本循环三种职能形式是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8、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是通过“参与制"实现的9、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10、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实质是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1.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的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内核”是辩证法思想。
2.马克思一生的两大发现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3.矛盾具有两个基本属性,期中一个是同一性,另一个是斗争性。
4。
“居安思危”着名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5.“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
必然灭亡的理解”这是一种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6.一切唯物主义都是可知论。
7。
真理和谬误的根本区别在于真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的歪曲反映。
8.实践高于理论是因为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优点。
9.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突出的表现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10。
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11。
生产力所体现的关系是人同自然界的关系。
12。
上层建筑系统的两大组成部分是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
13.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14.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之比。
15.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点是扩大再生产。
16.金融寡头实现其经济上统治的主要途径是参与制。
17.资本的周转时间包括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马原1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马原1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A.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B.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统一C.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统一D. 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统一答案:A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标志着()A. 哲学的终结B. 哲学的开始C. 哲学的革命D. 哲学的改革答案:C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组成部分是()A.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B. 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C. 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学、社会学D. 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历史学答案:B4.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基础是()A. 自然科学B. 社会科学C. 社会生活实践D. 哲学思考答案:C5.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在于()A. 它提供了一种新的世界观B. 它提供了一种新的人生观C. 它提供了一种新的价值观D. 它提供了一种新的社会观答案:A6.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在于()A. 它提供了一种新的世界观B. 它提供了一种新的人生观C. 它提供了一种新的价值观D. 它提供了一种新的社会观答案:A7.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范畴的是()A. 唯物史观B. 辩证法C. 形而上学D. 唯物主义答案:C8.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A. 经济基础B. 政治制度C. 意识形态D. 文化传统答案:A9.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这体现了()A. 唯物主义的观点B. 唯心主义的观点C. 形而上学的观点D. 辩证法的观点答案:A10.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体现了()A. 唯物主义的观点B. 唯心主义的观点C. 形而上学的观点D. 辩证法的观点答案:A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它坚持从物质世界出发,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同时强调事物的联系和发展,认为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并且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库答案
答案一、单选题1、B2、B3、C4、C5、C6、C7、D8、C9、C 10、B二、多选题1、ABC2、ABCD3、ABCDE4、ABCDE5、ABC6、ACD7、CD 8、CDE 9、CE 10、ABCDE三、名词解释1、经济基础:指同生产力的一定发展相适应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总和2、理性认识:(1)使认得的高级阶段,是人们对感性材料的抽象和概括而形成的关于事物的本质、内部关系和整体的认识。
(2)其特点是间接性和抽象性(3)它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
3、社会进步:是对社会进步发展的总概括,包括社会形态的更替,社会本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社会基本领域的变化和变革。
四、判断说明:1、一切社会意识都是社会意识形式。
答:(1)此命题是错误的(2)社会意识从高低不同层次看,可以区分为社会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社会心理是低水平的的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形态则是高水平的社会意识(3)只有高水平的社会意识才是社会意识形态。
2、真理是有用的,所以有用的就是真理。
答:(1)错误(2)这是正确的前提发引了错误的结论(3)真理是有用的是指它能指导实践、改造客观对象(4)有用的不一定是真理,“有用即真理”是实用主义真理观五、简答题1、简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及其辩证关系。
(1)物质文明是人类改造自然界的物质成果的总和,它包括生产力的状况,生产关系,社会物质财富积累的程度,人们日常物质生活条件的状况等等。
(2)精神文明是人类改造客观世同时也改造主观世界的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精神生产的发展水平及其成果的体现,它包括两个方面:智力、文化、方面和思想改造方面。
(3)二者关系:a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没有一定的物质文明就没有一定的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是社会文明发展的根本标志;b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为物质文明的正确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
2、简述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
(1)人民群众是一个广泛的社会范畴,它包含的内容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
马克思哲学考试题和答案
马克思哲学考试题和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哲学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A. 物质性B. 多样性C. 抽象性D. 精神性答案:A2. 马克思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 客观实在性B. 可感知性C. 可变性D. 可知性答案:A3. 马克思哲学认为,实践是()A. 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B. 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础C. 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分界线D. 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统一答案:B4. 马克思哲学认为,社会存在是指()A. 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B. 社会的精神生活条件C. 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和社会的精神生活条件D. 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和社会的精神生活条件的总和答案:D5. 马克思哲学认为,社会意识是()A. 社会存在的反映B. 社会存在的决定因素C. 社会存在的独立因素D. 社会存在的先决条件答案:A6. 马克思哲学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A.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B. 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因素C. 社会历史发展的次要因素D. 社会历史发展的外部因素答案:A7. 马克思哲学认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A.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B. 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因素C. 社会历史发展的次要因素D. 社会历史发展的外部因素答案:A8. 马克思哲学认为,阶级斗争是()A. 社会历史发展的次要动力B. 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因素C. 社会历史发展的主要动力D. 社会历史发展的外部因素答案:C9. 马克思哲学认为,人民群众是()A. 社会历史的创造者B. 社会历史的旁观者C. 社会历史的被动参与者D. 社会历史的决定者答案:A10. 马克思哲学认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A. 个人决定社会B. 社会决定个人C. 个人与社会相互独立D. 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马克思哲学认为,物质的客观实在性表现在()A. 它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B. 它是可以被人的意识所反映的C. 它是可以被人的意识所改变的D. 它是可以被人的意识所创造的答案:A, B12. 马克思哲学认为,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A. 变革自然的生产实践B. 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C. 科学实验D. 艺术创作答案:A, B, C, D13. 马克思哲学认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是()A.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C.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相互影响D.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相互独立答案:A, C14. 马克思哲学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是()A.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B. 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C.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影响D.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独立答案:A, C15. 马克思哲学认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是()A.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B. 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C.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影响D.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独立答案:A, C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6. 简述马克思哲学的实践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是()。
(1分)3 A、唯心主义E3 c、不可知论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因A、德国古典哲学二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B、相对主义Z3 D、反映论)。
(1 分)B、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U D、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3、下列哲学家中,二元论的代表人物是()。
(1分)3 A、康德EJ C、费尔巴哈4、由猿进化到人的根本标志是()。
(1分)E3 A、工具的生产和使用3 C、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7、在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并对事物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1分)A、普遍矛盾—B、内部矛盾凹C、主要矛盾U D、次要矛盾8、“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
”这是说()。
(1分)归A、质变是由量变引起的㈡B、量变是由质变引起的9、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确疋的又是不确疋的,其不确疋性是因为()。
(1分)目A、有些真理根本无法通过实践来加以检验C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社会实践要受到历史条件的制约10、实践之所以是驳斥不可知论的最有力的论据,是因为(B A、实践本身是社会物质活动d C实践的成功证明我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正确的11、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的性质取决于()旦A、是否有效地为经济基础服务E3 C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里二B、任何实践检验都需要逻辑证明作为其补充的手段Y D、不同的人、不同的阶级各有其不同的实践标准)。
(1 分)* B、坚持实践的观点就是坚持唯物论二D、世界不存在永远不能认识的事物(1分)B、是否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D、被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1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告诉我们()。
(1分)二B、贝克莱分D、笛卡儿二B、文字的产生二3 D、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出现C、质变和量变是相互渗透的门D、量变在事物发展中是不起作用的□ A、落后的社会意识会随着它的物质基础的消灭而同时消灭y C落后的社会意识在它的物质基础消灭以后还将永久地存在下去13、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从辩证法范畴上说属于()二A、必然性决定偶然性匸C现实性决定可能性14、革命的根本问题是()。
(1分)L3 A、建立革命政党旦C创造革命理论15、人的价值的最显著特点在于()。
(1分)匚习A、人在价值关系中既可以是客体,又可以是主体的二重性H C在价值关系中只能作为主体、多项选择题(10道小题,共20分)1、德国古典哲学中对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影响最厂A、康德的哲学两C黑格尔的哲学□ E、费尔巴哈的哲学1^ B、落后的社会意识在它的物质基础消灭以后还会存在一段时期,但不可能永久地存在下去逗D、落后的社会意识平于它的物质基础的消灭而消灭(1分)U B、本质决定现象12D、内容决定形式m B、国家政权问题P:D、发展社会生产力韶B、在价值关系中只能作为客体D、只具有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满足自身和他人需要的特性1 ()。
(2 分)I」.B、费希特的哲学口D、谢林的哲学2、下列各项属于意识的反作用或能动性表现的有()。
已A、意识活动是一种主动的创造过程'C意识能认识客观世界'E、意识能反作用于主体,影响人体的生理过程和活动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需要用()。
(2分)口A、人类自身的发展来证明C世界的联系和发展来证明出□ E、世界运动的规律性来证明(2分)“ B、意识活动是有目的性、计划性的刁D、意识能改造客观世界—B、具体科学的长期和持续发展来证明I占D、哲学的长期和持续的发展来证明4、科学实践观的确立揭示和有力地证明了()。
(2分)□A、劳动实践是人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决定性环节卜T C物质生活资料生产的实践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_ E、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5、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这是()。
(2分)□A、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错误观点Fl C辩证唯物论的观点口E、肯定条件客观性和联系的条件性的观点6、人类已经取得的任何一项真理,都是()。
(2分)』A、绝对真理“长河”中的一个部分* C过去实践业已达到认识成果’ B、劳动为社会的产生和存在奠定了基础“ D、人类社会是物质活动的结果,又是物质存在的一种特殊状态□ B、否认静止的相对主义观点I」D、机械唯物论的观点B、无穷的绝对真理链条中的一个环节* D、进一步迈向绝对真理的起点S E是认识过程的一个个承前启后的中间站7、下列各项正确反映因果联系的有()。
(2分)□ A、凡是在前的就是原因,在后的就是结果" C因果关系是一种现象引起另一种现象的联系'E、“在此之后”不等于“由此之故”—B、原因在先,结果在后匸I D、因果关系是一种现象产生另一种现象的现象)。
(2分)'A、它最直接、最集中地反映一定的经济基础'C它对其他社会意识形式具有重要影响'E、它是其他社会意识形式变化的根源口B、它体现着一个阶级和社会集团的利益D、它既属于社会意识,又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9、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认为()。
(2分)8、一般地说,政治和法律思想对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影响最大,因为(□A、阶级在生产力有一定发展而又发展不足的情况下产生和存在‘ C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E、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10、人类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的含义有()J-J A、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像自然界一样,是客观的、物质的、辩证的过程“ C社会发展规律和自然界发展规律是等同的n E人类社会完全受自然规律支配"B、阶级斗争归根到底是由于物质利益的对立引起的E D、阶级的完全消灭是国家消亡的前提(2分)匸B、人类社会发展也像自然界一样,具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D、社会和自然界一样,它的一切活动无需人有意识地进行三、辨析题(3道小题,共45分)1、世界对人既是本原性的存在,又是对象性的存在(15 分)答:正确。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客观实在。
世界有其自身运动的客观规律,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人类不是从来就有的,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所以,世界对人是本原性的存在,前半句正确,坚持了唯物主义思想。
(2)客观世界具有独立性,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人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根源于客观存在。
人的意识具有能动性,意识不仅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而且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从意识的起源和反映对象来看,世界又是对象性的存在。
所以后半句有其合理性。
2、旧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客观世界的可知性。
(15 分)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旧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都坚持反映论的原则,即承认人的认识是对于客观世界的反映,这就是说,都承认客观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因此,是否承认客观世界的可知性,不是旧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
它们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第一,旧唯物主义不懂得社会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而辩证唯物主义则把实践引进到认识中来,承认实践对于认识的决定作用。
第二,旧唯物主义的反映论是机械的形而上学的反映论;而辩证唯物主义则把辩证法同认识论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得认识论发展成为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I I V3、人的实践活动都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有其选择的特定目标,因而人在历史活动中的选择是完全自由的(15 分)答:这种观点夸大了。
人在实践活动中的能动的选择性,否认了这种选择受客观规律和物质条件的制约,因而是错误的。
客观规律在总体上、长远趋势上决定历史的进程和方向,规定着人的活动的客观可能性和范围,而历史活动的具体内容,人们可以根据不同历史条件进行选择,并把可能性变成现实,这是主体能动性的重要表现。
但这种选择不是主观任意的和完全自由的,受着客观规律和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只能在客观规律和条件所提供的可能性和范围内进行选择。
人们对客观规律和条件认识越深刻、越全面,才有更大的自由。
脱离客观规律和条件,无视社会需要,主观任意地”自我选择"、"自我设计",就会陷于不自由的境地。
四、论述题(1道小题,共20分)试论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及其对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稳定发展的关系的指导意义。
(20 分)答: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
一、矛盾的同一性是指双方互相联系的性质,包括2方面(1)矛盾双方相互依存(2)矛盾双方相互贯通二、矛盾的斗争性是指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性质。
三、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1)它们的对立表现在: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依赖、互为存在前提、互相渗透,存在着由此及彼的桥梁。
这种关系的建立使事物保持着稳定、联合、团结、统一的状态,它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对立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相互对立的性质。
这种性质的存在使得事物呈现出动荡、不稳定、变革的状态。
矛盾的斗争性贯穿于过程的始终,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2)二者的统一表现在:同一性包含斗争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同一性制约斗争性。
但同一性并非是无差别的等同,而是包含差异和对立的同一,这种同一的许多条件要通过斗争来建立,所以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