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缩转轮+RCO工艺计算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设计条件
某汽车制造企业在喷涂工序产生工艺废气,主要污染物为漆雾、二甲苯、VOCs等,排放量为73万m3/h,具体详见表:
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环境空气功能区分为二类:一类区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二类区为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工业区和农村地区。
假设该工厂位于二类区,根据《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6297-1996),其排放要求为:
本计算书以附件工艺图为计算前提,进行下述设备的选型计算:(1)漆雾处理装置、(2)浓缩转轮、(3)RCO、(4)混合换热器、(5)主风机、(6)RCO风机
二、装置计算
2.1 漆雾处理装置
漆雾处理装置由玻璃纤维棉及装置框架组成,玻璃纤维棉由高强度的连续单丝玻璃纤维组成,呈递增结构,捕捉率高、漆雾隔离效果好、压缩性能好,能保持其外型不变,其过滤纤维空间结构利于储存漆雾灰尘,具弹性、低压损,对漆雾有较佳的捕集效滤。
玻璃纤维棉捕集来自喷涂工序的过量油漆(即漆雾),避免影响后续的废气处理装置。
通过咨询某玻璃纤维棉供应商,获得其产品参数:
为保证漆雾处理效果,本方案选择LH/PA-100型号,设计参数如下:
因处理风量较大,设计4套漆雾处理装置,进行并联设置,如示意图所示:
则每套漆雾处理装置的处理风量为:
Q=730000
4
m3/ℎ=182500m3/ℎ
根据单套漆雾处理装置的风量及设计过滤风速,每套漆雾处理装置的过滤面积为:
A=
182500
0.8×3600
m2=63.37m2
根据该过滤面积,设置漆雾处理装置长度为10米,则宽度为:
d=63.37
10
m=6.337m
对数据进行化整,取d=6.4m。
同时,为保证漆雾处理效果,避免影响后端浓缩转轮的使用性能,采用玻璃纤维棉供应商的建议,设置两层漆雾过滤,装置结构示意图如下:
为保证设备能装入两层100mm厚度的过滤层,同时留有检修孔等,设置漆雾处理装置高度为1.5m.
漆雾处理装置阻力为:
P=2层×(20~220)Pa/层=(40~440)Pa
漆雾浓度为4.07mg/m3,则单套漆雾处理装置每小时处理漆雾量为:
M=182500×4.07
1000000
=0.74kg/ℎ
根据玻璃纤维棉供应商提供的参数,取其容漆雾量为4.5kg/m2,则玻璃纤维棉更换周期为:
W=0.74kg/ℎ
4.5kg/m2
=0.16m2/ℎ
根据《环保装置设计手册—大气污染控制装置》,一般工业通风管道内的风速为:
设计漆雾处理装置进出口半径为1.1m,则对应风管风速为:
S=
182500
1.1×1.1×3.14×3600
m/s=13.34m/s<14m/s
因此该半径符合相关设计要求。
综合上述计算,单套漆雾处理装置的各项参数统计如下:
2.2 浓缩装置
因总处理风量较大,本方案设置两套浓缩转轮装置进行并联,则单套处理风量为:
Q=730000
m3/ℎ=365000m3/ℎ
转轮处于连续转动状态中,工厂排出的处理气(V)中,一部分用作冷却气用,经过转轮冷却区后进入热交换器加热至约200℃,再进入转轮脱附区。
从转轮脱附区脱附的VOC废气进入RCO或其他燃烧装置中,经氧化分解为H2O、CO2。
脱附区经冷却区冷却至可吸附温度后得到
再生,转入吸附区进行吸附工作。
吸附区净化后的处理气(V1)排放至大气。
浓缩倍率L定义为V1/V2;
浓缩转轮的工艺图如下:
(1)过滤面积
通过咨询浓缩转轮供应商,建议过滤风速≤2m/s。
据供应商介绍,浓缩转轮分为吸附区、脱附区及冷却区,其中吸附区占截面面积的10/12,
脱附区占截面面积的1/12,冷却区占截面面积的1/12,则在该半径下其过滤面积最小为:
S=
Q
3600v
360°
300°
=
365000
3600×2
×
360°
300°
=60.8m2
设浓缩转轮半径为4.5m,则其过滤面积为63.585>60.8,满足设计要求。
核算当转轮半径为4.5m时其过滤风速:
v=
365000
63.585×3600
×
360°
300°
=
1.91m
s
<2m/s
符合供应商参数要求。
(2)浓缩转轮转速
吸附与脱附在转轮运行周期中是同步进行的,两者互为影响并共同决定转轮的去除效率,而转速的大小意味着吸附和脱附时间的长短。
转速过低时,吸附区停留时间过长造成吸附质穿透,此种情况需提高转速加快吸附剂的更替。
转速过高时,脱附区停留时间过短造成再生不足,此种情况需降低转速给再生区足够的再生时间。
根据供应商推荐,最佳转速实质是吸附与脱附时间的控制,以实现转轮去除率最大,转轮的电机必须可调并满足转轮2~6转/h,而在系统调试时根据工况实际调整。
(3)转轮厚度
转轮的吸附容应确保吸附区转入再生区时,吸附区还未达到饱和。
厚度越大则转轮的吸附容量越大,但厚度大会带来脱附不均的问题。
根据供应商建议,转轮厚度取600mm。
(4)脱附温度
脱附温度主要由三个因素决定:吸附质的性质(沸点)、转轮设备的隔热效率、冷却区的冷却能力。
要使吸附质脱出,脱附温度一般需高于吸附质的沸点温度。
因为沸石分子筛甚至能承受上千度的高温,所以脱附温度越高,对脱附过程是越有利的。
但若脱附温度太高,因传热作用,会造成靠脱附区一侧吸附区吸附效率降低。
再者会加重冷却区负荷,若超出冷却区极限,转入吸附区时温度过高也会降低吸附效率。
根据供应商介绍,本方案脱附温度设置为200℃。
综合上述计算,单套浓缩转轮装置的各项参数统计如下:
2.3 催化氧化装置
因总处理风量较大,本方案设置两套催化氧化装置进行并联,则单套处理风量为:
Q=73000
m3/ℎ=36500m3/ℎ
以下为单套RCO的计算过程。
2.3.1 催化剂用量计算
通过咨询某RCO催化剂供应商,获取其产品参数如下:
根据催化剂供应商提供的参数,取空速为15000 L/kg.h、堆积密度0.6 kg/L,则单套RCO所需催化剂量为:
M=35600×1000
15000
kg=2.43t=4.06m3
2.3.2 RCO计算参数汇总
因二甲苯也属于VOCs中的一类,假设总VOCs浓度为
54+151.8=205.8mg/m3,因浓缩转轮浓缩倍数为10倍,因此进入RCO 的浓度为205.8×10=2058mg/m3
根据任务书,并咨询蓄热体等重要部件供应商获取参数后,汇总各计
算参数如下:
2.3.3 保温层计算
咨询保温材料供应商后,本方案采用耐火硅酸铝纤维模块,获取耐火硅酸铝纤维模块产品参数:
(1)计算参数设置
(2)RCO保温外壁温度Tw1=33.4+0.028×(Tr-50)= 33.4+0.028×
(320-50) ℃=40.96℃
(3)保温层平均温度=1/2(Tr+Tw1)= 1/2(320+41.8) ℃=180.48℃
(4)保温棉导热系数λ2由供应商提供,取λ2=0.139 W/m.K
(5)外界空气对流换热hair=11.63+6.95×(νair)0.5=11.63+6.95×20.5=21.46 W/(m2·K)
(6)综上计算,保温层厚度Dw1=(Tr-Tw1)×λ2/((Tw1-Te)×hair)= (350-41.8)×0.139/((41.8-25)×21.46)=0.11m,为保证保温效果,对保温层厚度取整为Dw1=0.15m
2.3.4 燃烧平衡
(1)计算参数
(2)进气比热容Ci
查25℃时空气比热容,得到进气比热容Ci=1.00626KJ/kg.℃
(3)RCO入口带入总能量Q1=ω×V×ρ×Ci×Ti=1518×36500×1.1691×1.00626×25=1127159.56 KJ/h
(4)加热侧气体温度Ti2=η1×(Tr-Ti)/100+Ti=305.25 ℃
(5)加热侧气体比热容Ci2=1.05KJ/kg.℃
(6)加热侧气体总能量Q2=ω×V×ρ×Ci2×Ti2=14333611.49KJ/h
(7)VOC总产热Qv=(V×ε×h×/1000000)×(η/100)=3225793 KJ/h
(8)加热侧交换热量Qex=Q2-Q1=13206451.93 KJ/h
(9)单位质量助燃燃料所需实际空气量Vk=(0.264×hc/1000-0.25)×β=11.43m3/m3
(10)助燃空气比热容Ck=1.006KJ/kg.℃
(11)单位质量助燃燃料所需空气自带热量
Qk1=Vk×ρ×Ck×Te=336.25KJ/kg
(12)氧化室内烟气比热容Cr=1.05KJ/kg.℃
(13)助燃燃料质量M=(Qv+Q2-ω×V×ρ×Cr×Tr-φ)/(Hcom+Qk1-Vk×ρ×Cr×Tr)=-74m3/h
(14)助燃燃料释放能量Qcom=M×Hcom=-2641306 KJ/h
(15)助燃空气量Vr=M×Vk=-841 m3/h
(16)氧化室总烟气量V3=M×Vk+ω×V=37484m3/h
(17)氧化室总能量Q3=(M×Vk+ω×V)×ρ×Cr×Tr= 14743358.7KJ/h
(18)蓄热侧入口总热量Q4=Q3=14743358.7 KJ/h
(19)蓄热侧出口总能量Q5=Q4-Qex=1536906.79 KJ/h
(20)蓄热侧总排烟量V4=V3=37483.82 m3/h
(21)蓄热侧出口温度取To=120℃
(22)蓄热侧出口烟气比热容估算Co=1.0136 KJ/kg.℃
(23)蓄热室出口烟气温度核算To=Q5/V4/ρ/Co=34.6℃
(24)RCO蓄热室蓄热侧换热效率η2=(Tr-To)/(Tr-Ti)=96.7%
2.3.5 蓄热体用量计算
(1)计算参数
(2)蓄热室加热侧气体定性温度Tj=1/2×(Ti+Ti2)=165.125 ℃(3)蓄热室蓄热侧气体定性温度Tx=1/2×(Tr+To)=177.3℃(4)蓄热室加热侧进气流速νi=νk/α=2.37 m/s
(5)蓄热室加热侧定性流速νjp=νi×(273.15+Tj)/(273.15+Ti)=3.49 m/s
(6)蓄热室加热侧出口气体流速νi2=νi×(273.15+Ti2)/(273.16+Ti)=4.6 m/s
(7)氧化室内烟气平均流速νy1(截面等同蓄热室)=(νk×(273.15+Tr)/(273.17+Ti))= 2.79 m/s
(8)蓄热室蓄热侧定性流速νxp=νi×(273.15+Tx)/(273.18+Ti)=3.58m/s
(9)蓄热室蓄热侧出口流速νo=νi×(273.15+To)/(273.19+Ti)=2.45m/s
(10)蓄热室加热侧对流换热系数
hj=(0.03/de^0.17)×(0.0526×0.678^0.4×νjp^0.83/((63.85×1 0^(-6))^0.83)= 31 W/(m2.K)
(11)蓄热室蓄热侧对流换热系数
hx=(0.03/de^0.17)×(0.0526×0.678^0.4×νxp^0.83/((63.85×1 0^(-6))^0.83)= 31.7W/(m2.K)
(12)综合换热系数K=1/(1/hj+1/hx+0.5×δ/2/λ)=15.66 W/(m3.K)
(13)蓄热室气体定性温度下比热容Cd=1.02215KJ/kg.℃
(14)蓄热室对数温差ΔT=((Tr-Ti2)-(To-Ti))/ln((Tr-Ti2)/(To-Ti))=11.99℃
(15)单个蓄热室换热面积A=(τ/60)×Qex×1000/(K×ΔT×τ)= 19539 m2
(16)单个蓄热室蓄热体体积Vxrs=A/χ=21.7m3
(17)设置两塔式RCO,则蓄热体总用量Vxrs×2=43.4 m3
2.3.6 RCO尺寸计算
综上述计算,RCO保温层厚度≥0.15m,单塔催化剂用量≥2.03m3,单塔蓄热体用量≥21.7 m3
(1)设计单塔蓄热体尺寸为3.2×3.2×2.2(m),经核算其体积为22.528m3>21.7m3,符合设计要求。
(2)设计单塔催化剂层尺寸为3.2×3.2×0.2(m),经核算其体积为2.048m3>2.03 m3,符合设计要求。
(3)为保证RCO单塔体积能容纳0.15m的保温层及蓄热体、催化剂,以及留有进出风管道安装空间,RCO单塔长度设置为3.4m,宽度设置为3.4m,高度设置为4.25m,则蓄热室的尺寸为3.4×3.4×4.25(m)
(4)VOC停留时间τv=1s,则氧化室体积V氧化室=36500÷3600=10.14m3 氧化室宽度需与蓄热室保持一至,设置其长度为7.5m,则其高度
H=10.14÷(7.5-0.15-0.15)÷(3.4-0.15-0.15)+0.15=0.604m,取整数为0.65m,则氧化室室的尺寸为7.5×3.4×0.65(m)
综合上述计算,单套RCO装置的各项参数统计如下:
2.4 RCO风机计算
(1)假设厂区所在地实际海拔为50m,汇总各计算参数如下:
(2)500m大气压Pn=P*(1-500/44330)^5.255=95.46 KPa
(3)实际大气压P1=P*(1-Z/44330)^5.255=100.73 KPa
(4)标准状态密度ρn=ρ1*(273.15/(273.15+50))*P1/P=1.03 Kg/m3
(5)实际气体密度ρ21=ρ1*(273.15/(273.15+Ti))*P1/P=
1.177577069 Kg/m3
(6)实际空气密度ρ22=ρ1*(273.15/(273.15+Te))*P1/P=
1.177577069 Kg/m3
(7)实际处理风量Va=V*ω=36500 m3/h
(8)实际压力损失ΔP1(50m,50℃)=ΔP*(ρ21/ρn)=4574.475035
Pa
(10)风机轴功率实际计算风量Va1=Va*((273.15+50)/(273.15+20))*(P/P1)=42706.56347 m3/h
(11)标准状态所需功率Pw(500m,25℃)=(Va1*ΔP/3600/1000)*1.2=56.94 kW
2.5 主风机计算
因系统总处理风量太大,设置四台主风机并联,则每台主风机处理风量为18.25万m3/h,参照2.4的计算原理,则其标准状态所需功率Pw2为325.6kW
2.6 混合换热器计算
混合式换热其换热效率能达到100%,且设备结构简单,易于维护。
(1)汇总各计算参数如下
(2)经查询:
200℃时空气比热容为1.026KJ/kg.℃,密度为0.465kg/m3
320℃时空气比热容为1.051KJ/kg.℃,密度为0.37kg/m3
25℃时空气比热容为1.006KJ/kg.℃,密度为1.169kg/m3
根据设计条件,混合端所含有的热量为36500×200×0.465×
1.026=3482757 kJ
根据热量守恒定律,Q1×T1×ρ1×C1+ Q2×T2×ρ2×C2=3482757 kJ,即124.4384Q1+29.40035Q2=3482757 kJ。
设Q1=25000m3/h,
则Q2=12646.2 m3/h
(3)混合换热器半径计算
咨询混合换热器供应商,其建议内部风速≤8m/s,则混合换热器半径为:(36500/(8×3600)/3.14)^0.5=1.13m,取整数,则换热器内部半径为1.2m,同时加0.3m厚度保温层,则换热器外部半径为1.5m (4)混合换热器高度计算
咨询混合换热器供应商:
塔顶至热端管口L1=D i=0.12m
热端管口至扰流板L2=D i=0.12m
扰流板至混合端管口L3=D i=0.12m
混合端管口至塔底L4=D i+0.1=0.22m
塔顶至热端管中心M1=L1=0.12m
热端管中心至混合端管中心M2=4×L2=0.48m
混合端管中心至塔底M3=M2 =0.48m
则混合换热器高度H=L1+L2+L3+L4+M1+M2+M3=1.66,取整数得H=2m
综合上述计算,单套混合换热器的各项参数统计如下:
三、经济性计算
系统主要运行费用为RCO风机、主风机电费、漆雾过滤棉更换费用、RCO补充燃料费等。
3.1 漆雾处理装置
漆雾处理装置的运行费用主要来自于玻璃纤维过滤棉的更换费用。
根据2.1计算,单套漆雾处理装置过滤棉用量为0.16m2/h。
根据供应商提供的过滤棉单价(500元/m2),假设日运行24h,则日运行费用为0.16×500=80元/d
3.2 RCO运行费用
(1)单套催化剂更换费用
通过咨询供应商,催化剂单价在50000元/m3左右,在连续使用前提下使用寿命约为3年,根据2.3.1,换算为每天使用成本为:(50000×4.096)/(3×365)=187.03元/d
(2)单套RCO燃料费用
根据2.3.4(13),浓缩后的VOCs在RCO中氧化,释放出热量,该热
量不仅能供应RCO自行运转,还有富余的热量可供应利用。
可供利用的热量相当于74m3/h的CH4。
常温常压下CH4的密度为0.716kg/m3,则其质量流量为74×0.716=52.984kg/m3,则每小时富余的热量为:52.984kg/h×35900kJ/kg=1902125.6kJ/h
天然气的低位热值为33280KJ/m3,价格约为4元/m3,则1902125.6kJ/h相当于1902125.6kJ/h/33280KJ/m3=57.16m3/h的天然气,相当于每天节省57.16×4×24=5487.36元/d
3.4 单套RCO风机运行费用
按工业电价1元/千瓦时计算。
根据2.4计算,56.94kW×1元/kW.h×24h=1366.56元/d
3.5 单套主风机运行费用
按工业电价1元/千瓦时计算。
根据2.5计算,325.6kW×1元/kW.h×24h=7814.4元/d
3.6 综合费用
综上计算,系统共4套漆雾处理装置、2套RCO装置、2台RCO风机、4台主风机,则综合费用为:
80元/d×4套+187.03元/d×2套-5487.36元/d×2套+1366.56元/d×2台+7814.4元/d×4台=23710.06元/d
即系统每天运行费用为23710.06元/d。
但环保设施的经济性不能单
纯以运行费用考虑,环保设施的运行有利于环境保护、职业健康防护等各方面,因此本方案认为该环保设施综合效益还是正向的。